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现阶段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并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居民消费进行了科学界定,对今后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做了基本设计。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连续多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持续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制度效应释放结束,经济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增速放缓。虽然中国的经济仍保持着较高速的增长,但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在二元经济典型的中国,过多关注基础投资本无可厚非,可经济的增长并不能长期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率维持在50%—60%,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近70%的水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和谐增长,转变为以居民消费为主要经济增长点。而这种转变有赖于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中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处于“断裂”的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呈现多种“断裂”或“割裂”状态,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呈现结构上的“割裂”特征。所以中国居民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和消费能力尚不足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本文首先论证经济增长应主要依赖于居民消费的合理增长,接着以实证研究为主来分析中国居民现阶段的消费需求与收入差距的情况,得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多元化是造成中国不能实现以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此,对中国居民的消费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认为居民的消费应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为主。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自由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等主要产业,从而提高中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技能。
     目前已有的对中国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不足的论证,多是从具体政策层面进行探讨。这种探讨当然调整收入差距和扩大居民消费有一定的作用,但不从中国现实的深层次矛盾出发,只是在政策层面讨论,对问题的解决也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无助于现实矛盾的根本解决。
     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原因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应是我国劳动者整体的素质技能和他们总体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矛盾造成的。我国劳动者整体上的素质技能还不是很高,这直接影响了由劳动者的劳动力发挥所形成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了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incom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up policy has been taken in China, makes academic definition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of Chinese socialism and formulates the basic design for later adjustment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Since the incep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up policy, the national economy keeps rapid growth with constant increase in household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n entering 90s of 20th century, as the effect release of the reform and open-up comes to an end, the deeper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system still remain unsolved, and the increasing speed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income draws slow. Although the Chinese economy still maintains rapid growth, but the growth mainly depends on the increase in investment and export. As a typical dualistic economy, China has got nothing to blame about putting too much attention on basic investment; however,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not rely 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in the long run. In the recent 20 years, the average consumption rate of Chinese household remains around 50%-60%, nearly 70% lower than foreign countries.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the key of economic growth rests with to change the way of hannonious growth of
引文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4、26、42、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刘永佶.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4.刘永佶.劳动社会主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5.刘永佶.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关于当前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对话.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6.刘永佶.主义 方法 主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基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7.刘永佶,经济文化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8.刘永佶.中国文化现代化.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9.宋才发.中国市场经济法.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
    10.宋才发.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探析上、下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施正一.施正一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施正一.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年.
    13.胡寄窗.西方经济学说史.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1年.
    14.李平.后凯恩斯经济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刘涤源、王平洲.后凯恩斯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16.刘涤源.凯恩斯就业一般理论评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
    17.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陈英、景维民.卡莱茨基经济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9.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
    2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21.吴易风、王健、方松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22.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3.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24.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5.唐忠杰.贫富分化的社会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26.于祖尧.中国转型期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27.王春正.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28.游宏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29.林燕平.中国地区国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0.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31.郭树清、韩文秀.中国GNP的分配和使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32.范一飞.国民收入流程及分配格局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33.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4.陈淮.过剩经济?过剩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5.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的收入分配——中国发生两极分化了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36.张平.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37.杨天宇.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张作云、陆燕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体制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39.闻潜等.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40.孔泾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5).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41.李炯.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分析.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
    42.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43.信卫平.公平与不平》.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
    44.杨宜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45.刁永祥.消费主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47.周国华.挑战过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8.范剑平.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49.马从辉.开放经济条件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50.洪远朋.《经济理论比较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51.樊纲.公有制宏观经济大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2.尹世杰、王裕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的消费经济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53.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54.王振中.中国转型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
    55.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56: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57.郭克莎.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北京: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58.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鹭江出版社,2000年.
    59.吴先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60.刘永佶.现代劳动价值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61.陈东琪.对近两年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思考.北京: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62.戴园晨.“投资乘数失灵”带来的困惑与思考.北京: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63.谢平、沈炳熙.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北京: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64.赵志耘、郭庆旺.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北京:财政研究,1998年第5期.
    65.杨春学.经济人的理论价值及其经验基础.北京:经济研究,1996年第7期.
    66.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北京:经济研究,1994年第12期.
    67. Dean. Mchenry. The Third Force In Canada [M]. Tono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0.
    68. John G. Craig. The Nature of Co-operation[M]. London: Black Rose Book, 1993.
    69. David L. Prychitko. Marxism and workers'self-management[M].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91.
    70. Greg Macleod. From Mondragon to America[M]. Sadney: University college of Cape Breton Press, 1997.
    71. William Foote Wbyte. Worker Participation And Ownership[M]. New York: ILR Press, 1983.
    72. E.G. Nadeau, David J. Thompson. Cooperation Works! [M]. Minnesota: Lone Oak Press, Ltd.
    73. Mary Mellor, Janet Hannah, John Stifling. Worker Cooperatives in Theory and Pratice [M]. Philade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8.
    74. Ian. Macpherson. A history of the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English Canada 1900-1945[M]. Toronto: The Macmillan Company of Canada Limited.
    75. Ivan V. Emelianoff. 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M]. Washington: Washington. D. C Press, 1948.76. Murray. E. Fulto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Canada Society[M].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0.
    77. George Jacob holyoake. The Histroy of Co-operation[M]. London: T. Fisher Unwin, 19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