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平等视野中的消费者权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Study of Consumers' Rights from the Angle of Equality
  • 作者:董文军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法学理论
  • 学位年度:2006
  • 导师:霍存福
  • 学科代码:030101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6-04-01
摘要
消费社会中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利益对立以及消费者的弱势性,导致经营者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消费者权利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手段,成为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对消费者权利及其法律保护进行了法理学上的探讨。即从平等的视角出发,结合人权的平等观和平等的正义理论分析了消费者权利产生及存在的正当性,系统探讨了消费者权利保护中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国家干预的具体方式,揭示了消费者法律人格的确立对私法变迁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指出平等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是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构建及适用的支点。对于消费者权利及其保护所做的法理学上的系统研究对于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The mankind was developed into the consumer society during the spectrum between the ending of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soaring of the mass productivity and the enrichment of the production. The segregation between the manager and the consumer, combining with the interests’opposition and the weakness on the latter sides, results in a common social problem, i.e., the harm caused by the manager to the consumer. Being the mean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sumer, consumer rights have been enveloped into a front in legal resear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fairness, this dissertation argues for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sumer rights, the necessity and sufficiency for meddling by govern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umer right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etc,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Chapters.
     In chapter I, the author tries hard to put forwards that the pursuance for fairness in law leads to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being of consumers’rights. Though there was consump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human being, we can’t find any growth in pace with the presumption of the so called consumers’rights and the consumption. The consumer rights are constructed ba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ctive campaign for consumers’rights and the difficulties met by the consumers’.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the consumer problems reflects the unfairness between the subjective identities of consumers and the managers. Through the ongoing of the campaig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umers’rights, the consumers call for the protection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1 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1 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1 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1 版。
    5、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第 1 版。
    6、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7、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8、霍存福:《权力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第3 版。
    9、邓正来:《自由主义社会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10、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11、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12、何怀宏:《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13、周枏:《罗马法原论》(上、下),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第 1 版。
    14、马新福:《法社会学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15、姚建宗:《法律与社会发展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16、黄文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17、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 1991 年第 1 版。
    1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1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5)》,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0、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第 1 版。
    2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
    22、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
    23、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
    24、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第 1 版。
    25、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26、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27、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8、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29、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30、邱聪智:《民法研究(增订版)》(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31、朱柏松:《消费者保护法论(增订版)》,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第 1 版。
    32、许思奇:《中日消费者保护制度比较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
    33、董保华等著:《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34、文学国:《滥用与规制——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35、张明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1 版。
    36、刘静:《产品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37、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38、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 2 版。
    39、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 1 版。
    40、谭玲主编:《质量侵权责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41、沈达明:《英美合同法引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
    42、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43、陈彩虹:《“经济人”的理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第 1 版。
    44、薛进军:《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第 1 版
    45、傅殷才主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年第 1 版
    46、高鸿业、吴易风等编著:《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与学派》,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8 年第 1 版。
    47、胡代光、厉以宁编著:《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 1 版。
    48、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
    49、宋惠昌:《现代人权论》,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
    50、王启富、刘金国主编:《人权问题的法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51、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第 1 版。
    52、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89 年第 1 版。
    53、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93 年第 1 版。
    5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 年第 1 版。
    55、[英]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第 1 版。
    56、[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第 1 版。
    5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 1972 年第 1 版。
    58、[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 1964年第 1 版。
    59、[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第 1 版。
    60、[英]泽格蒙特·鲍曼:《自由》,杨光、蒋焕新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 1 版。
    61、[英]埃利斯代尔·克拉克:《产品责任》,黄列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
    62、[英]斯蒂芬森·W·海威特:《产品责任法概述》,陈丽洁译,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1 年第 1 版。
    63、[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第 1 版。
    64、[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第 1 版。
    65、[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6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第 1 版。
    67、[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舒国滢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68、[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 1999年第 1 版。
    69、[德]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冯兴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7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7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72、[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7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第 1 版。
    74、[法]亨利·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李燕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第 1 版。
    75、[法]热拉尔·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姜依群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第 1 版。
    7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第 2 版。
    77、[美]凯恩斯:《预言与劝说》,赵波、包晓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 1 版。
    7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1 版。
    79、[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 12 版)》(上、下),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
    80、[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81、[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
    82、[美]戴维·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尔斯:《消费者保护法概要》,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83、[日]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 1 版。
    84、[日]牧野英一:《法律上之进步与进化》,朱广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85、[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86、[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修订版。
    87、[日]日本经济法学会编:《经济法の理论と展开》,三省堂株式会社 2002年版。
    88、[日]大村敦志:《消费者法》,有斐阁 1998 年第 1 版。
    89、[日]加藤一郎:《消费者问题の展望》,加藤一郎、竹内昭夫编:《消费者法讲座Ⅰ(总论)》,日本评论社 1984 年第 1 版。
    90、Brian W Harvey and Deborah L Parry, The Law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air Trading(Sixth Edition), Butterworths(2000).
    91、Robert E. Goodin, Protecting the Vulnerable—A Reanalysis of Ou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92、Sharyn L. Roach Anleu, Law and Social Change, SAGE Publications (2000).
    93、Eric Rakowski, Equal Justice, Clarendon Press(1991).
    1、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中国社会科学》1997 年第 4 期。
    2、孙笑侠:《论法律与社会利益——对市场经济中公平问题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学》1995 年第 4 期。
    3、林喆:《从商家的“选择权”看公民平等权的盪稀罚墩斡敕伞?002年第 5 期。
    4、郭道晖:《论社会权力与法治社会》,《中外法学》2002 年第 2 期。
    5、文贯中:《市场机制、政府定位和法治——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匡正之法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 年第 1 期。
    6、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 年第 3 期。
    7、邓正来:《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以“消费者权利”法学研究为个案的分析》,《中国改革》2005 年第 9 期。
    8、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 4 期。
    9、俞可平:《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 年第 3 期。
    10、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 年第 5 期。
    11、何增科:《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的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 年第 4 期。
    12、廖申白:《论西方主流正义概念发展中的嬗变与综合(上)》,《伦理学研究》2002 年第 2 期。
    13、方朝晖:《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论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学说》,《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 年第 4 期。
    14、陈嘉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 年第 4 期。
    15、常健:《论权利的合理性基础》,《南开学报》1998 年第 5 期。
    16、姚大志、郭玉芳:《自由与平等的张力——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述评》,《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 年第 2 期。
    17、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的解释适用》,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 20 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2001 年版。
    18、梁慧星:《消费者运动与消费者权利》,《法律科学》1991 年第 5 期。
    19、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20 世纪民法回顾》,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7 卷,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20、梁慧星:《中国的消费者政策和消费者立法》,《法学》2000 年第 5 期。
    21、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5 期。
    22、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0 年第 4 期。
    23、王利明:《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政治与法律》2002 年第 2 期。
    24、王轶:《对中国民法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过分侧重制度性研究的缺陷及其克服》,《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 年第 1 期。
    25、张骐:《在效益与权利之间——美国产品责任法的理论基础》,《中国法学》1997 年第 6 期。
    26、马俊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法学评论》2002 年第 1 期。
    27、张新宝、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法学研究》2003 年第 3 期。
    28、肖明:《论公共场所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29、李胜利:《论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法商研究》2000 年第 6 期。
    30、田卫红、朱克鹏:《“产品”法律概念初探》,《政法论坛》1996 年第 2 期。
    31、戴浩然:《论智力产品责任》,《法学》2002 年第 9 期。
    32、丁峻峰:《对〈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的再思考》,《法学》2001 年第 1 期。
    33、应飞虎:《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思考——基于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的视角》,《中国法学》2004 年第 6 期。
    34、应飞虎:《经济法与民法视野中的干预——对民法与经济法关系及经济法体系的研究》,《现代法学》2002 年第 4 期。
    35、谢晓尧:《欺诈:一种竞争法的理论诠释——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的适用与完善》,《现代法学》2003 年第 2 期。
    36、王卫国:《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法学》1998 年第 3 期。
    37、汪习根、王汉萍:《知情权论》,《律师世界》2000 年第 11 期。
    38、陈实、马忆难:《在消费者的言论自由与经营者的名誉权之间》,《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 年春季号。
    39、许凌艳:《消费者信息权的民商法保护(一)》,《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第 1 期。
    40、许凌艳:《消费者信息权的民商法保护(二)》,《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第 4 期。
    41、许凌艳:《消费者信息权的民商法保护(三)》,《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第 6 期。
    42、牟瑞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的适用条件》,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 15 卷),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43、刘沐炎:《王海现象:法理述评与分解》,《中外法学》1998 年第 2 期。
    44、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15卷),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45、汤啸天:《经营者场所安全责任的合理边界》,《法律科学》2004 年第3 期。
    46、许建宇:《经营者对消费环境的安全义务浅论》,《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 2 期。
    47、翁国民,汪成红:《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第 2 期。
    48、霍阳、王全兴:《从民法的附随义务到经济法的基本义务——浅析民法、经济法调整现代合同关系的 分工与配合(上)》,《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年第 1 期。
    49、霍阳、王全兴:《从民法的附随义务到经济法的基本义务——浅析民法、经济法调整现代合同关系的 分工与配合(下)》,《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年第 2 期。
    50、程信和:《公法、私法与经济法》,《中外法学》1997 年第 1 期。
    51、谢晓尧:《消费者:人的法律形塑与制度价值》,《中国法学》2003 年第 3 期。
    52、邓小荣:《契约、身份与近现代民法的演变》,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 15 卷),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53、王源扩:《我国竞争法的政策目标》,《法学研究》1996 年第 5 期。
    54、李龙、夏立安:《论结社自由权》,《法学》1997 年第 12 期。
    55、史际春、陈岳琴:《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 年第 5 期。
    56、王映辉、凌慧明:《论〈欧洲人权公约〉对集会结社权的保护》,《法学评论》1997 年第 3 期。
    57、刘水林:《试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差异》,《法律科学》1998 年第 3 期。
    58、单飞跃、危薇:《公共产品定价行为中的消费者权益透视》,《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 年春季号。
    59、[法]卡雷尔·瓦萨克:《人权的不同类型》,张丽萍、程春明译,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四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2 月版。
    60、[英]西蒙·蒙特克:《欧洲产品责任与智力产品》,邹海林译,载《法学译丛》1991 年第 2 期。
    61、[日]北川善太郎:《关于最近之未来的法律模型》,李薇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62、[美]阿里夫·德利克:《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邓正来译,《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 年第 4 期。
    63、David W. Craven and Gerald E. Mill, Consumerism, A Perspective for Business, Business Horizons(August 1970).
    64、Richard H. Buskirk and James T. Rothe, Consumerism, An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34(July1970).
    65、Philip Kotler, What Consumerism Means for Market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1972).
    66、Johan Arndt Edgar Crame and Knut Tallhang, Opinions and ConsumerismIssuer Among Present and Future Norweigian Business Executiv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Nov.1,1977).
    67、David G. Owen, Punitive Damages in Products Liability Litigation, 74 Michigan Law Review (1976).
    68、Prosser, The Fall of the Citadel, 50 Minn.L.Rev. (196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