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王燕卿古琴音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王燕卿(1867—1921),名宾鲁,山东诸城琴人。民国六年(1917年)他与康有为一同南游,因琴艺精湛,受聘到南京高等师范传授古琴,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大专院校授课的琴家,他在南京「梅庵」的琴学传承,因弹奏风格独特有新意,被当时琴界称呼为「梅庵琴派」。梅庵弟子所整理的王燕卿传谱《梅庵琴谱》,至今已有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等十几个版本,一个琴谱以不同的面貌发行这麽多次,这也是古琴界自古以来绝无仅有之事。目前,梅庵传人遍佈世界各地,笔者即是台湾梅庵派第三代琴宗吴宗汉先生的再传弟子,王燕卿梅庵琴传的第五代传人,本着对祖师王燕卿先生的浓厚兴趣与情感,因而着手研究他的琴乐。
     本文由四章组成:王燕卿古琴薪传、王燕卿古琴传谱综述、王燕卿古琴传曲分析、王燕卿古琴艺术探微。
     第一章主要讲述王燕卿的琴学背景以及王燕卿在中国山东诸城、济南以及南京「梅庵」的古琴传承。
     第二章梳理王燕卿传承的传谱,包括未出版的手抄琴谱以及《梅庵琴谱》等十几个版本。
     第三章对王燕卿所传琴曲进行曲调的探源比较与音乐分析,主要内容:一、梳理其传曲与中国历代琴谱的琴曲中,同名同曲或同曲异名的联系。二、比较王燕卿早、中、晚期的传谱中琴曲内容的变化,从而观察他对所传琴乐在不同时期的改变与再创造。三、比较王燕卿传谱和山东地区琴谱之间的变化,找出其中的不同,并归纳其规律,从中探究王燕卿传谱与传曲的音乐特点。
     第四章对王燕卿古琴艺术作一统合的梳理,从王燕卿对传乐所要求与改动的变化,归纳整理其琴乐与演奏的特点,包括对演奏指法减字谱的记谱规范、乐曲节奏的规范、演奏手法技巧的统一、乐曲的创新与创作…等。从这些音乐与谱本的细微变化处引申,笔者尝试探讨王燕卿的琴学理念、琴乐演奏与风格特点、琴乐审美观以及他对中国琴道精神的实践与追求,并且论及他的弟子们对其琴学的继承与梅庵琴派形成的关系。
     本文在笔者演奏与教学的实践体验之下,通过自创结合五线谱与古琴减字谱的手抄对比谱,从两种谱式的对比,可以清楚王燕卿对其传谱所做的细微变化,再经由这些变化去认识王燕卿古琴音乐的真髓,最后将其古琴音乐作有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整理,发掘出许多琴界未曾发现的王燕卿琴乐传承的音乐特点,并感受到王燕卿有意识的在建构一琴学的理论框架,实践在他所传的琴乐中。本文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音乐形态研究,去对近现代的琴界奇葩——王燕卿先生的传承琴乐做整体音乐的比较研究,这是笔者在本论文中花费最多心力的成果展现,希望这也能为中国的琴乐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Wang Yanqing(1867-1921),named Binlu,is the Qin scholar of Zhucheng in Shandong province.He,together with Kang Youwei,made a trip in the southern areas in 1917.At that time, he was invited to teach in Nanjing Higher Normal School owing to his excellent Qin skills, and became the first Qin scholar who gave lectures in tertiary institution.Wang Yanqing's Qin Inheritance in Nanjing was developed into Mei'an Qin School due to its special style and creative ideas.His "Mei'an tablature" collected by the Mei'an disciples has over ten versions altogether including English,Chinese, Spanish and so forth, which has never occurred before.The Mei'an successor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till now.The author is the disciple of Wu Zonghan who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aiwan Mei'an School and also the fifth generation successor of Wang Yanqing Mei'an School.The author is engaged in studying the Guqin Music because of her interest and respect to Wang Yanqing.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bined with four chapters, that is the new story of Wang Yanqing's Quqin, the summary of Wang Yanqing's Quqin tablature, the analysis on Wang Yanqing's Quqin melody and the art study on Wang Yanqing's Guqin.
     Chapter one gives a summary on the background of Wang Yanqing and the inheritance of Mei'an Qin School in Zhucheng of Shangdong province, Jinan and Nanjing.
     Chapter two organizes the tablature spread by Wang Yanqing, including the handwritten copy which has not been published and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Mei'an tablature".
     Chapter three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Wang Yanqing's melody and makes the analysis of music. There have three main contents.To the start, the author gives the analysi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ame name and melody or same melody and
     different name after organizing the melody of Chinese past generations and Wang Yanqing's melody. Secondly, the author compares Wang Yanqing's melody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period in order to find the change and cre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Thirdly,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Wang Yanqing's tablature and the tabla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so as to find the music features of Wang Yanqing's tablat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and rules.
     Chapter four makes a colle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Wang Yanqing's music and performance, including the notation norm of Jianzipu (减字谱) on fingering in Guqin playing,the melody norm,the perform technique and the melody creation etc.The author is trying to study the ideas, the features, the melody aesthetic and the practice on Chinese Guqin culture of Wang Yanqing.Moreover, the autho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successors and the Mei'an School.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handwritten copy of five-line staff with the Guqin Jizipu in order to find the slight difference made by Wang Yanqing on the basis of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and then to recognize the essence of Wang Yanqing's Guqin music. Finally, the author makes a systemic classification to exploit some unknown features of Wang Yanqing's melody and then find that Wang Yanqing applied his theory to the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the Guqin inheritance.The author spends lots of time and energy on studying the music handed down by Wang Yanqing by apply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eory of musical form with the hope that it will develop a new vision of Chinese Guqin music study.
引文
16 1962年9月《人民音乐》,27-28页
    17张育瑾《介绍两部最近发现的山东古琴谱》,《人民音乐》1963年第9期。
    18杨和平《王露与玉鹤轩琴学摘要》,《中国音乐》1992年3期42页。
    19 1962年9月《人民音乐》,27-28页。
    20《中国音乐》1992年第3期41-43页。
    20徐立孙《梅庵琴社原起》,《梅庵琴谱》,台北华正书局,156页。
    21《梅庵琴韵 山高水长》辛丰年,摘录来源自查阜西的《百年来的古琴》,资料来自《梅庵琴韵》,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2006年。
    1徐卓《梅庵琴社原起》录自《今虞琴刊》,1937年,23页。
    2内容参见附录。
    3摘录自《查阜西琴学文萃.关于函张友鹤遗谱》377-378页。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数据注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2.邓崇英编:《琴缘》,内部数据,2007年版。
    3.黄体培编:《德音堂古琴论丛》,1972,台北·学艺出版社,琴譜,78,国家图书馆National Central Library国立台北艺术大学Taiw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 4. Joan M. Vigo:Un Manual de Citara China. El Meian qinpu,2008.
    5.《龙吟馆琴谱》,(清)1799年,手抄复印件,琴谱,131,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
    6.李宣三:《琴学管见》,(清)1870年,琴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
    7.李永祥,刘培东:《济南名士多》,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
    8. Lieberman, Fredric:The Chinese Long Zither Chin:A Study Based on the Mei-an chin-pu. [D] PhD dissertation, UCLA.1977。国家图书馆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9. Lieberman,Fredric:A Chinese Zither Tutor:The Mei-An Chin-Pu. [M]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3.。国家图书馆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10.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11.刘承华:《古琴艺术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2.刘善教主编:《梦溪琴刊》,镇江梦溪琴社内部刊物,1996年版。
    13.《梅庵派古琴大师吴宗汉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节目单,2001年10月25日。
    14.容天圻:《谈艺续录》,民国七十一年(1982)二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5.容天圻:《艺人与艺事》,民国八十五年(1996)二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6.容天圻:《庸斋谈艺录》,民国五十九年(1970)二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7.容天圻:《画余随笔》,民国七十七年(1988)二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8.唐建垣编:《琴府》三册,台湾,连贯出版社,1971年版。
    19.王燕卿:《龙吟馆琴谱》,1916(丙辰)年前,手抄复印件,琴谱。
    20.王賓鲁撰:《琴学》,手抄琴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Shanghai library.
    21.王賓鲁原撰,徐卓编:《梅庵琴谱》,1931,南通梅庵琴社,琴谱,138,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Shanghai library、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Shanghai conservatery of music.
    22.王賓鲁原撰,徐卓编:《梅庵琴谱》,1959,江苏文艺出版社,琴谱,138,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Shanghai conservatery of music
    23.王賓魯原撰,徐卓编述:《梅庵琴譜》增訂三版,1971,香港·香港书店,琴譜平装,178,国立台中图书馆National Taichung Library
    24.王燕卿原著,徐立豫编容天圻封面题字增编:《梅庵琴譜》,1975,台北·华正书局,琴譜线裝,186,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館(NCLTB)、国立高雄師范大学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國立屏束师范学院National Pingtung Teachers College
    25.王燕卿:《梅庵琴譜》,1990,台北·华正书局,琴譜,186。国家图书馆National Central Library、国立台湾艺术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国立台北艺术大学Taiw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
    26.王燕卿讲授徐立豫编述 邵元復 封面题字增编:《梅庵琴譜》(上),1995,高雄台湾梅庵琴社,琴譜平装,279,国家图书馆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27.王燕卿講授、徐立豫编述、邵元復封面题字增編:《梅庵琴譜》(下),1996,高雄台湾梅庵琴社印行,琴譜平装,邵元复家属提供。
    28.王燕卿传谱: 《梅庵琴谱》,徐立孙编着,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美国华盛顿,1983年版。
    29.王秀南传谱:《桐荫山馆琴谱》,张育瑾、王凤襄编着,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1960年版
    30.王孝天编着:《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泰山出版社,2007年版。
    31.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北京,中华书局。
    第一册,1981年版。(一)碣石调幽兰、(二)白石道人歌曲古怨、(三)事林广记(琴曲)南宋陈元靓编、(四)太古遗音、(五)太音大全集(南宋袁均哲)、(六)神奇秘谱(朱权)、(七)五声琴谱(明懒仙撰)、(八)浙音释字琴谱、(九)谢琳太古遗音、(十)黄士达太古遗音、(十一)发明琴谱(明弋阳黄龙山辑)、(十二)梧冈琴谱(徐门正传)明广西平乐黄献辑
    第二册(一)风宣宣品、(二)琴谱正传
    第三册(一)西麓堂琴统、(二)步虚仙琴谱、(三)杏庄太音补遗、(四)杏庄太音续谱
    第四册(一)太音传习、(二)五音琴谱、(三)重修真传琴谱
    第五册(一)琴书大全
    第六册(一)玉梧琴谱、(二)三教同声、(三)文会堂琴谱、(四)藏春坞琴谱、(五)三才图会续集
    第七册 (一)绿绮新声、(二)真传正宗琴谱、(三)太古遗音又本、(四)伯牙心法又本、(五)阳春堂琴经、(六)阳春堂琴谱
    第八册(一)琴适、(二)松弦馆琴谱、(三)新传理性元雅、(四)乐仙琴谱
    第九册(一)思齐堂琴谱、(二)太音希声、(三)古音正宗、(四)中洲草堂遗集(节录)、(五)义轩琴经、(六)陶氏琴谱
    第十册(一)微言秘旨(尹尔韬辑)、(二)微言秘旨订(孙洤)、(三)大还阁琴谱(徐上瀛撰)虞山派
    第十一册(一)愧庵琴谱、(二)臣卉堂琴谱、(三)友声社琴谱、(四)琴苑心传全编
    第十二册(一)琴学心声谐谱、(二)和文注音琴谱、附录一 明和本东皋琴谱、附录二大原止郎本东皋琴谱(三)松风阁琴谱、(四)抒怀操、(五)松声操、(六)松风阁琴瑟谱、(七)德音堂琴谱
    第十三册(一)琴瑟合壁、(二)琴谱析微、(三)蓼怀堂琴谱、(四)诚一堂琴谱、(五)一峰园琴谱
    第十四册(一)琴学正声、(二)响山堂琴谱、(三)澄鉴堂琴谱、(四)五知斋琴谱
    第十六册,(一)颖洋琴谱、(二)兰田馆琴谱、(三)大乐元音、(四)研露楼琴谱
    第十七册(一)琴香堂琴谱、(二)自远堂琴谱
    32.许健:《琴史初编》,北京,新华书店,1982年版、2003年四版。33.殷伟:《中国琴史演义》,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4.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35.严晓星着:《梅庵琴人传稿》,南通梅庵琴社,2008年4月出版。
    36.章志蓀:《研易習琴齋琴譜》,1982,台北·学艺出版社,琴譜,212,国立台湾艺术大学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国立台北艺术大学the Taiw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Shanghai conservatery of music.
    37.查阜西编着:《历代琴人传》,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内部油印资料,1959年版。
    38.查阜西编撰:《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2001年再版。
    39.查阜西、彭庆寿编:《今虞琴刊》,苏州,1937年版。
    40.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第一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2003年再版。
    4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第二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2003年再版。
    1.成公亮:“纪念优秀古琴家张育瑾同志—古琴家张育瑾和山东诸城琴派”(《齐鲁乐苑》1982年第1期)
    2.成公亮:《从诸城古琴到梅庵琴派—王燕卿和他的弟子徐立孙》,《博物苑》2004年第二期,64页。
    3.成公亮:《齐鲁藏琴录》,北京《人民音乐》1984年第9期。
    4.程午嘉:“二十年代民族器乐活动情况的回忆”《艺苑》1984年第3期。
    5.陈阅聪:“习琴纪事”刊于《中国古琴》琴刊2004.12.1第二期(总第四期)
    6. Dai Xiaolian:"The Guqin Scores of the 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Jonathan P.J.Stock《Chime Journal》 No,5, spring,1992。
    7.丰岳樟:《诸城派詹澂秋古琴艺术大师简介》,《七弦琴古琴艺术》第十三集,62页。
    8.茅毅:“齐鲁琴学源流”刊于《中国古琴》琴刊2005.3.1第四期(总第六期)
    9.高培芬:“诸城琴史五杰及其艺术成就”,《乐器》1994年第1期。
    10.季仲实:《徐立孙老师的歌声》,《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81页。
    11.匡学飞:“去粗取精脱俗超凡古琴曲《关山月》分析”《黄钟》1995年第1期。
    12.梁战:《忆徐立孙先生二三事》,《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12页。
    13.陆甸坤:《回忆徐立孙老师及其它》,《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13页。
    14.刘善教:“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艺苑》1992年第1期。)
    15.刘善教:“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艺苑》1992年第2期55页。)
    16.刘善教:“王燕卿先生琴论一则”(《音乐研究》1996年第1期27页。)
    17.刘赤城:“《梅庵琴谱》与诸城派”(《中国音乐》1984年第2期43页。)
    18.刘赤城:“浅谈诸城派传承及其演奏风格”刊于《中国古琴》琴刊2004.11.1第一期(总第三期)
    19.罗文:“古琴曲《平沙落雁》版本比较研究”《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1期。
    20.“梅庵简介”(《艺苑》1988年第2期。)
    21.“《梅庵琴谱》英译本问世”(《音乐学术信息》1987年第4期。)
    22.彭昭倩、詹仁忠:“崂山道教宫观古琴发展回眸”《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1期。
    23.庞雨珠:“谈山东诸城派琴曲《关山月》”(《人民音乐》1988年第2期。)
    24. p.wang,王子初译:“琴曲《关山月》的旋律型分析”(《人民音乐》1988年第12期。)
    25.p.k.,王子初译:“琴曲《关山月》平均音高和跳动频度系列间的相关性”(《人民音乐》1988年第9期。)
    26.沙里:“美国出版《梅庵琴谱》”(《民族民间音乐》1987年第1期。)
    27.邵元复:《梅庵琴派的起源与发展》,《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114页。
    28.邵元复:《先父大苏公事略》,《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16页。
    29.邵元复:《梅庵琴人书信摘抄》,《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18页。
    30.王柔:《徐立孙先生印象》,《博物苑》2004年第二期,71页。
    31.王永昌:“梅庵派古琴演奏家徐立荪”(《艺苑》1991年3期。)
    32.王永昌:“王露不可能见到”《梅庵琴谱》”(《艺苑》1993年第3期3第67页。)
    33.王永昌、谢孝苹:“梅庵琴派在海峡两岸的流传”(《统一论坛》1992年总第22期。)
    34.王丹:《梅庵琴源》,合肥梅庵琴社网站。
    35.谢孝苹:“高阁停云素琴横月—怀念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音乐艺术》1993年第1期。)
    36.谢孝苹:“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为庆祝梅庵琴社创建60年而作”(《音乐研究》1990年第2期54页。)
    37.谢孝苹:《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6页。
    38.辛丰年:《活在记忆中的音声》,《博物苑》2004年第一期,11页。
    39.杨和平:“近代古琴、琵琶医书家王露先生”(《民族民间音乐》1988年第3期。)
    40.杨和平:“我国近代古琴琵琶家王露先生”(《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3期。)
    41.杨和中:“王露与《玉鹤轩琴学摘要》”(《中国音乐》1992年第3期。)
    42.杨和平:“王露与《斫桐集》”(《乐器》1989年第1期。)
    43.杨和平:“论我国近代艺术家王露的音乐贡献”(《音乐研究》2003年第2期。第77页)
    44.严晓星:《王燕卿先生任教南京时间考》,《博物苑》2004年第二期,69页。
    45.张育瑾:“山东诸城古琴”(《音乐研究》1959年第3期64页。)
    46.张育瑾:“介绍两部最近发现的山东古琴谱”(《人民音乐》1963年第9期页。)
    47.朱子易:《执着的追求 卓著的成就——一代琴家詹激秋先生》,中国古琴网官方网站。
    48.周士心:“记梅庵派古琴家吴宗汉”《周士心谈艺录》276-279页。
    49.周士心:“琴韵心声雅集”《周士心谈艺录》256-27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