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义以及正义实现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探讨正义特别是正义实现的一般规律,是政治学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文章以正义实现为主题,从正义的概念、正义实现的结构性要素、正义实现的影响因素以及正义实现的路径四个方面展开了系统性论述,提出正义只有在国家范围内才能得到实现,国家正义的实现受到经济、政治体制以及公民品德等现实条件的影响,只有通过刚性的制度保障,正义才能从理想转变为现实。文章认为正义实现应建立在对底限正义的共识基础上,只有承认了底限正义,人类社会才可能以正义的方式组织起来。底限正义只在最低限度上对特定价值和结果做出承诺,它既排斥不能相容于底限正义的特定价值观,又包容底限正义之上的各种具体价值观。正义实现是个理想与现实不断冲突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正义价值的损耗,这种损耗只能减少,不能消除。在正义实现过程中,人们应关注于如何减少正义损耗,而非消除正义损耗。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me promine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crease. Conflict resolution requires the value of justice, therefore how to achieve fairness and justice becomes the core issu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ill face the tension between justice ideal and the social reality, how to eliminate this tension becosme the core issue of justice research. Idealism or realism will not help to achieve justice, because justice is not only an ideal caring for the reality, but also a reality following the ideal of our society, only in the process of conflict and adjust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can our society gradually approach justice.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and reason, this paper studies justice real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general rule in its process, so as to turn justice ideal into social reality upon practice and social reality to reflect brilliant beam of justice ideal,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harmony of ideal and reality.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s just the premise of implementation. There are two ways to analyze the concept, namely the fact analysis and value analysis. This paper conducts fact analysis on justice, so as to make justice a concept with clear point which lay basis for the range of demonstration. Fact analysis can be conducted from two angles: First, to select common facts from from the historical view of justice; second is to find differences between justice and the social norms so as to find the real characteristics of justic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justice is the value norm in certain society to respond the conflicts and tension among people. It embodies as a series of concepts and rules of the system, it characterizes social, class, time and eternity, etc. Justice is connected with fairness, equality, but i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ifferentiate justice from other concepts so as to make it an object with clear boundary.
     Justice realization is a complex implementation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process. It can be observed from its breadth, depth speed and stability.. Justice realization depends on four structural elements: the object of achieving justice, subject of achieving justice, two states of justice, possibility of connecting two states.The object of justice is the value of justice. Whether justice can be achieved depends on the value consensus that people achieve thus creating a universal standard of justi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ociety made of rational people may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bottom-line of justice, its performance can be manifested as freedom and equality, on the one hand it is freedom and equality on the basis of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limited substantive allocation which comes from personal freedom and equality rather than other reasons beyond personal freedom and equality. Second, it depends on whether it is idealistic and realistic.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not only idealistic but also realistic. Justice exists as an ideal, it goes beyond the reality so as to be critical to reality,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legal positivism. Justic exists in reality,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real world, and can only be achieved in reality, therefore it is different from religion and utopia. It also depends on whether the object of justice can connect the two states of justic. Justice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unity, nation and supra-national community. As community and supra-national community do not have powerful force, it is hard for justic to be implemented. Only in the range of a nation can justice be achieved.
     Justice can be possibly realized within the range of a nation, but it does not promise the necessary realization. To realize justice requires a series of conditions of security. First of all, justice can be achieved in the modern democratic system. In modern democratic system, individuals are given sufficient autonomy in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areas. In ancient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he individuals gain autonomy only in the public domain while lose all autonomy in the private sphere. In the autocratic regime, individuals get a certain amount of autonomy in the private sector, but lose the autonomy in the public domain. While in the totalitarian system, individuals lost their autonomy both in the private sector and public areas. Secondly, the realization of justice civial virtues as support. Citizenship includes two layers: the first one is necessary to reach consensus on the qualities of justice, known as the moral basis of citizenship, including the reason and tolerance. Economic rationalit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cooperation, public reason is against basic human dignity of any damage to the value of consensus. Toleranc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citizens to coexist with dissidents in peace. The second dimension of citizenship is the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a just society, including the law-abiding, independence, compromise, moderate political enthusiasm. Law can reduce the cost in operating the system; independent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o correct the imbalance; compromise can bridge the social rift; moderate political passion can keep the stability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Besides realization of economic factors on justice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Justice ultimately depends on public ownership, but in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of underdeveloped productive forces, it is reasonable for the existence of private ownership,. Market system respects individual's autonomy and contribut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justic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reduce social conflict,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itizenship, thus contributing to justice implementation.
     For a certain country, justice must rely on a certain path to be achieved, which means the concept of justice shoule be turned into a rigid system, and the rigid reality of the justice system into a just act. During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just wear and tear will inevitably happen, which results in imcomplete reflection of ideal justi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at loss of objectivity and justice, but also try to reduce the loss of justice in order to keep close to the ideal reality. In the concept stage of justice,righteousnes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concrete principles of justice in order to play a guiding role in reality. The private sector should be subject to equal freedom, freedom in public domain should obey the equality, freedom and equality in the economic field are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far as distributive justice is concerned, in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is freedom, equality needs to beproved; in the secondary distribution areas, the basic principle is equality, inequality requires proved. In the stage of justice system, constitutional justice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legal justice, legal justice needs to be translated into administrative justice. The Constitution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 general, the law, as social norm, is to be made for more specific social situations, the admistritation will act directly on the individual to judge the legitimacy. Behavior justice is the ultimate act of justice.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when actions are in consistent with system rules, its behavior is rightious. However, in some cases, illegal behaviors may be just, and vice versa.
引文
①周新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②《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09年3月15日。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9月27日。
    ④《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记者问》,《人民日报》,2007年3月17日。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③《×大自主招生试行实名推荐》,《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9日。
    ④参见《长江日报》2009年11月10日第17版“观点交锋”。
     ①对丘吉尔的这段话引用者甚多,但多是转引,有必要把英文列出“Many forms of government have been tried and will be tried in this world of sin and woe. No one pretends that democracy is perfect or all-wise.Indeed, 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参Churchill.W.S,Europe Unite:speeches 1947 and 1948,Boston:Houghton Mifflin,1950,p200.
    ②[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①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7年2月27日。
    ②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③[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④[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⑤此处的理性不同于近代的理性主义,近代的理性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力,它存在于人自身。此处的理性相当于自然,属于一种超验的价值。
    ①[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②[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41页。
    ③[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④[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杨昌裕校,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页。
    ⑥[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⑦[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①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1页。
    ②[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0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⑤[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9页。
    ⑥[美]列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下),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7页。
    ⑦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1-212页。
    ⑧[英]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2页。
    
    
    ①[英]密尔:《功用主义》,唐钺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45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85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25页。
    ②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③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参考了顾肃的观点,参见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8-530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明竹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1页。
    ②[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3页。
    ③又称作“最弱意义的国家”,本文采用的是姚大志的译本,称作“最低限度的国家”。
    ①参见[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②参见[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马:《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③参见[英]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参见[美]D·B·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陈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⑤参见[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①周光辉、殷冬水:《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和保障——关于民主对社会正义的价值的思考》,《文史哲》,2008年第6期。
    ②参见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③宋功德:《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22-526页。
    ④参见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44页。
    ⑤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24-225页。
    
    
    ①黎珍:《社会资本与正义的实现》,《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第5期。
    ②王雪冬、张彭松:《公民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③麻宝斌:《社会正义何以可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①[英]摩尔:《伦理学原理》,长河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页。
    
    
    ①[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③[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④[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⑤[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①[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②[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③谭安奎:《政治的回归——政治的中立性及其限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①[英]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②[英]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③R.Robinson, Definition ,Oxford:Clarendon, 1954, P65.
    ④[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
    
    
    ①[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0-291页。
    ②[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页。
    ③[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④[美]杰弗里·庞顿、彼得·吉尔:《政治学导论》,张定淮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①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④[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页。
    ①[德]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28页。
    ②Karin Bauer, Adorno's Nietzschean Narratives: Critiques of Ideology, Suny Press, 1999, P85.
    ③[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页。
     ①Eugene Kamenka, Justice, Newyork: St.martin’s Press, P1.
    ①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②《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39页。
    ③[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页。
    ④[美]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
    ⑤[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9页。
    ⑥[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页。
    
    
    ①[英]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30页。
    ②[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5页。
    ①[德]奥特弗里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2页。
    ②[德]奥特弗里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2页。
    ③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0页。
    ④[德]奥特弗里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3页。
    ⑤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页。
    ⑥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页。
    ⑦[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7-98页。
    ⑧[德]奥特弗里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3页。
    ①[德]奥特弗里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3页。
    ②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9页。
    ③[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3页。
    ④[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7页。
    ⑤杨海蛟:《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5页。
    
    
    ①[印度]穆霍帕德希亚:《西方政治思想概述》,姚鹏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第40页。
    ②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4页。
    ③[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2页。
    ④[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王子野译,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83页。
    
    
    ①参见许超:《正义与公正、公平、平等之关系辨析》,《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
    ②万俊人:《义利之间——现代经济伦理十一讲》,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
    ③王海明:《公正、平等和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④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①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②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4-465页。
    ③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④《荀子·荣辱》
    ⑤《论语·述而》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74页。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607页。
    ①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5页。此处虽然是慈继伟引用的英文文本,但在翻译成“公正”与正义时,显然表明了作者对于公正与正义的中文理解。
    ②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②冯建军:《论公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③参见易小明:《正义新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④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36页。
    ②《商君书·开塞》
    ③[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观念》,陈珠泉等译,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第196页。
     ①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
    ①[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4页。
    ②[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页。
    ③[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④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01-305页。
     ①王松江:《论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关系》,《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
     ①杨海蛟:《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①张汝伦:《正义是否可能》,《读书》,1996年第2期。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明竹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3页。
     ①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3页。
     ①郭庆旺等:《公共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①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页
    ②[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楠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72页。
     ①[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81页。
    ①沈晓阳:《正义论经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缺乏对正义的直接论述,提到正义的时候更多持嘲讽态度,他们所批判的往往是资产阶级或剥削阶级的正义观,认为它是剥削阶级用来蒙蔽人们的意识形态。但他们并没有否认正义本身,这从他们关于道德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正义作为道德的一种表现形态,他们对道德的论述也可以使用正义。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⑤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39-140页。
    ⑥[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4页。
    ②[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5页。
    ③[美]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9页。
    ①[德]奥特弗里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页。
    ③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和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页。
    ④Tom Regan, Animal Right,Human Wrongs, 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3,P97-98.
    ⑤参见余潇枫、王江丽:《“全球绿色治理”是否可能?——绿色正义与生态安全困境的超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江山:《再说正义》,《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①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和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②[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③[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④陈周旺:《正义之善——论乌托邦的政治意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3页。
    
    ①陈周旺:《正义之善——论乌托邦的政治意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陈周旺:《正义之善——论乌托邦的政治意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①[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②[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③[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①[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
    ①许纪霖:《全球正义与文明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万民法》,张晓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③韩水法:《论世界正义的主体》,载于许纪霖:《全球正义与文明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111页。韩水法所说的世界正义即为本文所说的超国家正义。
    
    ①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1页。
    ②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89-90页。
     ①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
    ①[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6页。
    ②[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4页。
    ③[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6页。
    ④[美]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刘钢敏、聂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53页。
    ⑤毛寿龙:《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基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270页。
    ⑥[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④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1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①[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3页。
    ②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7页。
    ③[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页。
    
    ①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页。
    ②[美]凯斯·R·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公正》,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页。
    ③[美]凯斯·R·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公正》,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1页。
    ④[美]凯斯·R·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公正》,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2页。
    
    
    ①[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6页。
    ②[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8页。
    ①参见[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7页。
    ②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
    ③此处参考了王惠岩的观点,参见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133页。
    ①[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6页。
    ③[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④[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⑤[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⑥[美]劳伦斯·迈耶、约翰·波内登、苏珊·奥格登:《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罗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①[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②[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③[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①[美]理查德·H·霍尔:《组织:结构、过程及结果》(第8版),张友星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43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①许海山:《古希腊简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142页。
    ②[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30页。
    ③[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8页。
    ④[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7页。
    ⑤[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8页。
    ⑥[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32页。
    
    
    ①[英]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孔兆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152页。
    ②[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7页。
    
    
    ①[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页。
    ②[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页。
    ①[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3页。
    ②[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76-79页。
    ③张伟:《从村庄到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治理》,《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④傅景亮:《东亚型资本政治:威权体制、资本理性与现代化》,《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⑤[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⑥张伟:《从村庄到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治理》,《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⑦[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①[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
    ②[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8页。
    ③[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
    ④[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
    
    
    ①[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③赵虎吉:《比较政治学——后发展国家视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5页。
    ④[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树博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9页。
    ⑤[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373页。
    ①[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653页。
    ②张国旺:《“世界性”的湮灭与虚假世界的出口》,《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1期。
    ③张国旺:《“世界性”的湮灭与虚假世界的出口》,《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1期。
    ④[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页。
    ⑤参见孙哲:《权威政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⑥[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0页。
    ⑦[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⑧张国旺:《“世界性”的湮灭与虚假世界的出口》,《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1期。
    
    
    ①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173页。
    ②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94页。
    
    ①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②[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下),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81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24页。
    ④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①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148页。.
    ②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③[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下),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78页。
    ④[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⑤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155页。
    
    
    ①[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曦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②[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曦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页。
    ③[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曦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92页。
    ②[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9页。
    ①[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9页。
    ②[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1-32页。
    ③[英]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20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⑤[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杜汝揖等译,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326页。
    
    ①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23-224页。
    ②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24-225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8-129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1页。
     ①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23页。
    
    
    ①[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②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67页。
    ③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
    
    
    ①[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②[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①[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424页。
    ②[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426页。
     ①[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①[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2-123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②[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页。
    ③[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
    ④[美]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⑤[美]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⑥[美]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①参见[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第2章“正义理论大纲”,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3页。
    ①[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英]R.G.科林伍德英译,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②[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英]R.G.科林伍德英译,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2页。
    ②[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页。
    ③[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页。
    ④[美]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载于陈昕主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53页。
    
    
    ①[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53页。
    ②[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91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5页。
    ①[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上册),钟开斌等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25页。
    ②[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2-443页。
    ④毛寿龙:《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基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16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①任剑涛:《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249页。
    ②《论语·为政第二》
    ③《孟子·尽心下》
    ④《论语·为政第二》
    ⑤唐甄:《潜书·室语》,中国书局,1963年版。
    
    
    ①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②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84页。
    ①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②参见[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经济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12-113页。
    ③[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造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3-199页。
    ③《孟子·离娄上》
    ④[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①参见刘和海:《各国修宪作法简析》,《现代法学》,1989年第5期。
    ②秦颖慧:《论宪法司法化》,《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①[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项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②[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项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③[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经济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7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1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页。
    ①《吴俊立离婚反制行政高层任命前妻代理台东县长》,人民网,2005年12月21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2/14875/3961216.html。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①[美]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
     ①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0页。
    ①[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8页。
    ②[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5页。
    ③胡海波:《正义的追寻——人类发展的理想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②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③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
    ①林进平、徐进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②王新生:《马克思超越政治正义的政治哲学》,《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③韩冬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诸范畴初探》,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59-1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③马俊峰:《和谐社会研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哲学动态》,2006年第6期。
    ④林修果、林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悉》,《东南学术》,2005年第6期。
     ①万俊人:《罗尔斯的政治遗产》(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②[美]拉斯韦尔:《政治学》,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2.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薛海卿:《中国法制史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6.何怀宏:《契约理论与社会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陈昕:《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9.胡海波:《正义的追寻——人类发展的理想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苏双碧:《中国封建主义批判》,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李梅:《权利与正义:康德政治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5.宋功德:《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6.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年版。
    17.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8.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9.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姚洋:《自由公正与制度变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龚群:《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和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5.赵虎吉:《比较政治学——后发展国家视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27.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三联书店,2003年版。
    28.许纪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9.王海明:《公正、平等和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万俊人:《义利之间——现代经济伦理十一讲》,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
    31.陈周旺:《正义之善——乌托邦的政治意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2.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33.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许纪霖:《全球正义与文明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7.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8.孙哲:《权威政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杨海蛟:《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刘泽华、汪茂和、王兰仲:《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1.郭庆旺等:《公共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2.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许海山:《古希腊简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45.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7.谭安奎:《政治的回归——政治的中立性及其限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48.王惠岩:《王惠岩文集》第1-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49.沈晓阳:《正义论经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0.周光辉:《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51.毛寿龙:《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基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52.任剑涛:《伦理政治研究——从早期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53.韩冬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诸范畴初探》,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54.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55.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08年版。
    56.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57.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8.何霜梅:《正义与社群——社群主义对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明竹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5.[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6.[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8.《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美]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4.[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观念》,陈珠泉等译,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
    16.[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7.[美]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刘钢敏、聂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8.[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9.[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0.[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1.[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2.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5.[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6.[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8.《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美]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4.[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观念》,陈珠泉等译,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
    16.[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7.[美]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刘钢敏、聂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8.[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9.[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0.[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1.[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年版。
    40.[美]杰弗里·庞顿、彼得·吉尔:《政治学导论》,张定淮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1.[美]约翰·麦克里兰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4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美]D·B·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陈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4.[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5.[美]威廉·A·盖尔斯敦:《自由多元主义》,佟德志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6.[美]罗伯特·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上册),钟开斌等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
    48.[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造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49.[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0.[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51.[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53.[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4.[英]密尔:《功用主义》,唐钺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5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56.[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5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楠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58.[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59.[英]休谟:《人性论》(下),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0.[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1.[英]摩尔:《伦理学原理》,长河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2.[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杨昌裕校,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63.[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杜汝揖等译,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
    64.[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65.[英]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66.[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7.[英]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8.[英]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70.[英]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71.[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版。
    72.[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3.[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4.[英]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5.[英]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孔兆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6.[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7.[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8.[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王子野译,三联书店,1963年版。
    7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80.[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1.[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2.[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8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4.[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杨祖功、王大东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85.[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8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7.[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8.[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树博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89.[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1.[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经济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2.[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3.[德]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94.[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95.[印度]穆霍帕德希亚:《西方政治思想概述》,姚鹏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
    96.[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刘民权、刘柳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7.[加]菲利普·汉森:《历史、政治与公民权》,刘桂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8.[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下),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99.[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英]R.G.科林伍德英译,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0.[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01.[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2.[以]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R.Robinson, Definition, Oxford:Clarendon,1954.
    2.Karin Bauer, Adorno's Nietzschean Narratives: Critiques of Ideology, Suny Press, 1999.
    3.Eugene kamenka, Justice, Newyork: St.martin’s Press,1988.
    4.Tom Regan,AnimalRight,HumanWrongs,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inc.,2003.
    5.Churchill.W.S,Europe Unite:speeches 1947 and 1948,Boston:Houghton Mifflin,1950.
    6.John H. Hallowell, the Moral Foundation of Democrac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4.
    7.Robert A. Dahl, Democracy, Liberty, and Equality, Norwegian University Press, 1986.
    1.刘和海:《各国修宪作法简析》,《现代法学》,1989年第5期。
    2.张汝伦:《正义是否可能》,《读书》,1996年第2期。
    3.姚志宏、江德兴:《试论社会主义的“理想形态”和“现实形态”》,《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A期。
    4.包利民:《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思考政治的恶——亚里士多德制度伦理哲学一论》,《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5.江山:《再说正义》,《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6.彭定光:《理想:审视现实的尺度》,《求索》,2002年第1期。
    7.沈晓阳:《论正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8.汤剑波:《现实的乌托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罗尔斯对世界正义的求索》,《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9.刘海涛、刘亮根:《宪政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0.张伟:《从村庄到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治理》,《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1.宴辉:《普遍的正义如何可能——柏拉图正义论及发微》,《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2.王新生:《马克思超越政治正义的政治哲学》,《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13.薛光林:《马克思对理想与现实的哲学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14.周新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15.周礼文、阳建国:《社会正义可以可能——波普尔社会正义观述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6.黎珍:《社会资本与正义的实现》,《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第5期。
    17.林进平、徐进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18.林修果、林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悉》,《东南学术》,2005年第6期。
    19程广云:《从理想原则到现实关怀——罗尔斯理性主义解析》,《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
    20.李琦:《正义何以可能——作为解读法律与正义之一种关系的起点的<正义的两面>》,《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九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21.万俊人:《罗尔斯的政治遗产》(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
    22.王雪冬、张彭松:《公民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23.麻宝斌:《社会正义何以可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3.马俊峰:《和谐社会研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哲学动态》,2006年第6期。
    24.王松江:《论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关系》,《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
    25.张海燕、高靖生:《当代正义论证范式的一种转型——奥特弗里德·赫费的交换正义性评述》,《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26.冯建军:《论公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7.张雪梅:《正义理想与制度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造的实质及实现路径》,《求实》,2007年第7期。
    28.何立芳:《制度正义:理论探源与现实构建》,《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29.余潇枫、王江丽:《“全球绿色治理”是否可能?——绿色正义与生态安全困境的超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
    30.王思琦:《正义的实现次序——一个公民权利框架》,《学术交流》,2008年第4期。
    31.周光辉、殷冬水:《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和保障——关于民主对社会正义的价值的思考》,《文史哲》,2008年第6期。
    32.沈晓阳:《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岭南学刊》,2008年第6期。
    33.张国旺:《“世界性”的湮灭与虚假世界的出口》,《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1期。
    34.袁聚录:《自由是否总会维持正义——柯亨与诺奇克之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2期。
    35.傅景亮:《东亚型资本政治:威权体制、资本理性与现代化》,《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36.许祥云:《从思辩正义到实践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7.金相文:《规则正义的局限——对权利普遍性规则及实践合理性之反思》,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8.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辩——以罗尔斯和博格为参照》,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39.刘堂灯:《论行政公正——基于当代中国的行政实践分析》,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0.陶艳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1.殷冬水:《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关于社会正义政治条件的规范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2.徐晓海:《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