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交通项目在建设中。中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并且,由于社会进步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客运现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比如,交通建筑由过去容纳单一的运输工具的模式逐渐转向为融合多种交通方式的新型交通枢纽综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交通建筑的设计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趋势。
     首先,文章对我国当下的交通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对1997年以来的交通建筑实例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分门别类的对各种类型的交通建筑进行分析总结,撷取最为典型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逐一的展开分析,并针对此十余年间的较为重要的关于交通建筑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
     在对当下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交通建筑的发展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交通建筑的设计模式相应也要进行转变,指出了新形势下的交通建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交通建筑和城市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牵涉到交通和土地开发的一体化;交通建筑日益朝向枢纽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变;交通建筑和商业开发的关系愈加亲密;交通建筑由等候空间模式向通过空间模式转变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等等。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hinese transportation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Large一scal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s are in building and the transport industry of china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passengers transport is changing gradually from the simplex mode to the complex and cooperative mode which consists of multiform traffic manner. In addition,the situation of passengers transport has been changed completely because the developing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and social culture. On this condition,there are new change and trend in th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Pass the ret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at first. Analyse the existing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current situation. Then survey and study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works. The cases that put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are studied one by one,including typical architectures and theoretical reseaches, in order to 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transportaion architecture .
     At last, the article make a systematic summary basing on the analysis made from the sections, and then, talk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pointing out that the Chines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mode will be transformed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such a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integration of traffic and land utilization、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hub、transportation complex,etc.
引文
[1]赖聚奎、王国梁,国际空港演变和航站楼设计,南京工学院学报,1977.01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06
    [3]卢小荻,实践与认识:我国大中型铁路旅客站建筑创作的反思,建筑学报-1989年6期
    [4]周建宏,论近期我国特大综合型铁路旅客站建筑创作,建筑学报-1990年4期
    [5]刘光亚,大型,特大型旅客站建筑设计的探讨,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0年7期
    [6]王国梁,大型、特大型铁路旅客站设计模式探讨--合肥新客站方案创作笔记,建筑师,1993年2月第50期
    [7]武友德、车志立,世界城市化透视与中国的城市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4期
    [8]申金升、张国伍,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及交通规划论,经济地理-1994年4期
    [9]许介三,现代机场设计的若干问题,建筑学报-1994年6期、7期
    [10]罗德启,空港建设的发展,问题与展望,建筑学报-1997年1期
    [11]高文艳,旅客航站楼改扩建研究,时代建筑-1998年1期
    [12]王俊贤,顺畅便捷简洁明快:骆岗机场候机楼改扩建设计,安徽建筑-1998年1期
    [13]福斯特亚洲建筑设计事务所,香港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时代建筑, 1998年第1期.
    [14]九龙火车站,世界建筑导报,1998年第6期
    [15]王国梁,大型交通建筑的文化定位,《建筑百家言》,杨永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9月
    [16]从航站楼的建设看发展,建筑创作-1999年2期
    [17]刘浩、蒋文蓓,自然环境中的空间设计--沪宁高速公路苏州阳澄湖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新建筑,1999 (2)
    [18]《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第一版
    [19]何光武,旅客航站楼规划设计的思考,中国勘察设计-1999年9期
    [20]蔡镇钰、管式勤,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建筑学报-1999年10期
    [21]从航站楼的建设看发展: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设之一,建筑学报-1999年12期
    [22]欧阳杰,亚洲新建本世纪机场总平面规划的特征,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年1期
    [23]郑国英,自然环境与艺术造型的巧妙融合:绵阳南郊机场设计有感,建筑学报-2000年1期
    [24]杨振宇,面向新世纪的交通建筑:自贡客运中心设计,四川建筑-2000年3期
    [25]张姿、托宾,城市网络中的新链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站,时代建筑, 2000年第4期
    [26]朱嘉禄、刘晓征、吴剑利,北京六里桥长途客运主枢纽设计,建筑学报,2000 (6)
    [27]陈蜜,临海市客货运中心建筑设计,浙江建筑-2000年6期
    [28]王国梁,点评北京站与北京西客站,《建筑百家评论集》,杨永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29]宋礽华,我国第一座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使用——江苏锡澄高速公路堰桥服务区掠影,公路运输文摘2000-09-15
    [30]徐行川,承传统之蕴创现代之风——拉萨贡嗄机场侯机楼基藏族建筑文化的探求,建筑学报-2001年1期
    [31]李传成,城市中心火车站改造初探——以南京客站和上海二客站为例,华中建筑-2001年5期
    [32]王国梁,交通建筑综述,《中国现代建筑史》,邹德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5
    [33]周文峰,长沙港客运新站设计方案,中外建筑-2001年6期
    [34]龚如兰,兰州火车站站房改扩建的设计体会,科技交流-2002年1期
    [35]邓大华,建筑与文化的交流—大理火车站创作回顾,四川建筑-2002年2期
    [36]宋德生,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建筑学报-2002年4期
    [37]王四桢,从大同机场兴建看支线机场的设计定位,中国勘察设计-2002年6期
    [38]程泰宁,重要的是观念—杭州铁路新客站创作后记,建筑学报-2002年6期
    [39]喻忠,南京地铁中华门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探讨,铁道建筑-2002年9期
    [40]费移山,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相关性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1]陈克明,综合多功能客运站点——城市综合交通影响下的大型综合性客运站形态研究,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2]郑文晖,建筑节能气候设计方法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3]党的十六大对十五大的理论发展李炳亮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1期
    [44]王传顺,两个磁悬浮列车车站的设计,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年1期
    [45]肖强、肖苑,高技术建筑的地域化——兼论机场航站楼建,南方建筑-2003年2期
    [46]涂强,从重庆轻轨杨家坪车站设计方案谈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成铁科技-2003年2期
    [47]肖晋嵘,我国机场航站区规划与航站楼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概况,新建筑-2003年3期
    [48]安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设计,新建筑-2003年3期
    [49]杜全壁,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现代化改扩建工程,新建筑-2003年3期
    [50]孙国城,探求现代空港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随笔,新建筑-2003年3期
    [51]姚永瑞,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特点的普遍意义,、新建筑-2003年3期
    [52]张仁武、姚会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新建筑-2003年3期
    [53]严彬,地域文化在公共建筑中的探索——西双版纳机场联检楼,新建筑-2003年3期
    [54]谭伟铎,台山山咀港客运楼设计,南方建筑-2003年3期
    [55]曹亮功,建筑地域性的解析与实践——粤海铁路海口站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4期
    [56]陈扬,汽车客运站的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年4期
    [57]郭建祥、高文艳,共性与个性的追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时代建筑-2003年4期
    [58]盛晖、李传成,交通枢纽与城市一体化趋势,长江建设-2003年5期
    [59]王传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年5期
    [60]刘力,青岛国际机场新航站楼设计的新理念,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年5期
    [61]向上、仇嵘刚,建筑·契合·城市——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5期
    [62]李大晔,大都市旧城区更新开发研究——上海新南华里东块高密度开发项目,建筑创作-2003年8期
    [63]北京五合,青岛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筑创作-2003年12期
    [64]陈钰皓、刘志武,蕉岭长潭客运港场所与空间设计,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年12期
    [65](英)詹克斯,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周玉鹏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6]刘金江,城市群交通规划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7]李竹,铁路旅客枢纽站站房改造设计初探,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8]甄栋,新现实与新动向,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9]孙健,我国高速铁路客站设计浅析,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
    [70]马国馨,枢纽机场的建设和竞争,建筑创作-2004年1期
    [71]李传成,交通枢纽与城市一体化趋势——特大型铁路旅客站设计分析,华中建筑-2004年1期
    [72]黄捷、董晓文生态站场——广州海珠客运站设计,新建筑-2004年1期
    [73]陈雄,构筑崭新的国际空港——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南方建筑-2004年2期
    [74]李琳,析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平衡法则”,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2期
    [75]傅江顺,空中飞虹——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下沙服务区,中外公路-2004年2期
    [76]吴建寅,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伸线虹桥临空园区站建筑设计浅谈,地下工程与隧道-2004年2期
    [77]王钦、王炜、李铁柱,城市公交换乘枢纽规划方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3期
    [78]程辉,高明汽车客运站设计创作解析,水运工程-2004年3期
    [79]陈富昱,城市公交枢纽布局方法研究,城市-2004年4期
    [80]邹经宇、张晖适合高人口密度的城市生态住区研究——关于香港模式的思考,新建筑-2004年4期
    [81]李杨,九寨黄龙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4年6期
    [82]秦芸,黄山机场新航站楼建筑与工艺流程设计,安徽建筑-2004年6期
    [83]赵杨,属地化后看机场亏损,物流时代-2004年27期
    [84]徐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相互影响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5]毛海虓,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6]杨林山,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对策,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
    [87]王志刚,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8]张凌、曹文芳,汽车客运站设计的历史演变,中外建筑-2005年1期
    [89]张晨涛,谈深圳市文锦渡汽车客运站设计,南方建筑-2005年1期
    [90]李平、兰曙光、李筱毅,深圳地铁罗湖站及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1期
    [91]毛蒋兴、阎小培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经济地-2005年2期
    [92]蔡建芬、王峥、刘松,宁杭高速公路太湖服务区设计,公路,2005 (3)
    [93]杨淑贞,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吴淞镇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3期
    [94]张琦、颜颖、韩宝明,北京动物园公交枢纽规划设计与换乘组织分析,城市交通-2005年3期
    [95]王国光、曾克明、朱雪梅,江门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4期
    [96]卜菁华、韩中强,“聚落”的营造——日本京都车站大厦公共空间设计与原广司的聚落研究,华中建筑-2005年5期
    [97]董晓文,南昌市昌南公交客运站设计回顾,南方建筑-2005年5期
    [98]李斌,浅析杭徽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龙岗服务区设计,华东公路-2005年6期
    [99]郭建祥,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龙阳路站,建筑学报-2005年6期
    [100]朱兆慷、张庄,铁路旅客车站流线设计和建筑空间组合模式的发展过程与趋势,建筑学报-2005年7期
    [101]王良勇,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策略,广东科技-2005年8期
    [102]刘伟,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设计研究,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103]康宏,城市快速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4]王淼,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5]孙建、毕丽娜,更新铁路客站设计理念,中外建筑-2006年1期
    [106]林蔚,继承与发展的探索——漳州东站设计创作有感,福建建筑-2006年1期
    [107]谭方彤,浅议汽车客运站的设计原则,南方建筑-2006年2期
    [108]谭方彤,现代公路客运站的交通组织设计——以南宁市西乡塘客运站为例,中外建筑-2006年2期
    [109]李得伟韩宝明刘殿仁,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综合运输》2006年第3期
    [110]杨林山、沈中伟,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四川建筑-2006年3期
    [111]谭方彤、朱彤、霍军,现代汽车客运站的规划设计理念,华中建筑-2006年3期
    [112]中国将投巨资改扩建机场设施,时代经贸-2006年3期
    [113]杨玲,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南浦大桥站建筑设计探讨,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年3期
    [114]重庆:轻轨较新线临江门车站荣获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03S期
    [115]陆化普毛其智李政贺克斌帅石金张希良,城市可持续交通:问题、挑战和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
    [116]张士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思考——读《库里蒂巴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与启示》有感,安徽建筑-2006年5期
    [117]申华蓉,小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以江都长途汽车客运东站为例,中外建筑-2006年5期
    [118]刘琰、修学华,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合宁高速文集服务区设计浅谈,江苏建筑-2006年5期
    [119]黄非疑,传承地方特色与历史文脉的建筑形式探索——重庆市大足县龙水汽车客运站设计回顾,重庆建筑-2006年6期、7期
    [120]张凌、曹文芳,“人性化”设计在汽车客运站中的体现——通道县汽车客运站设计,中外建筑-2006年6期
    [121]张云辉、张进、郭胜凯,青银高速公路鹿泉服务区设计,交通世界2006-08-08
    [122]崔恺,属于拉萨的车站,建筑学报-2006年10期
    [123]白雁、魏庆朝,城市交通绿色化发展策略及突破,《综合运输》2006年第11期。
    [124]傅琨、熊砥柱,广州市轨道交通浔峰圩站设计,南方建筑-2006年11期
    [125]朱学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导向与措施,《城市问题》(2006年第12期)
    [126]王浩,枢纽机场陆侧轨道交通与航站楼的衔接,建筑创作-2006年12期
    [127]程宇光,以交通枢纽改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8]《中国交通年鉴》编辑部,《中国交通年鉴1986-2007》,中国交通年鉴社
    [129]杨慎主编,中国建筑年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30]吕宏义、马建红,我国铁路春运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1X期
    [131]马泷,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建筑创作-2007年1期
    [132]陈学民、李传成,新南京火车站,建筑学报-2007年1期
    [133]胡华、杨晓光,基于TOD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设计方法研究,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2期
    [134]郑刚,陈雷,华绚,形象源于理念上海南站的"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设计理念,时代建筑,2007 (2)
    [135]李可意,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世界之窗站建筑设计,四川建筑-2007年2期
    [136]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7年第3期)
    [137]陆化普石冶王继峰,城市可持续交通:演化机理与实现途径,《综合运输》2007年第3期
    [138]林代锐,对民营资本投资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交通企业管理-2007年3期
    [139]邓瑜,广州市大北枢纽站规划与建筑设计,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年3期
    [140]黄波,广州铁路枢纽:新广州站设计,建筑创作,2007 (4)
    [141]吴叶茂蔡芝明,地域化设计方法在高速公路附属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基建优化-2007年4期
    [142]万娟、吴挚,从城市、建筑一体化角度看新型城市火车站发展,现代城市研究-2007年5期
    [143]林燕,浅析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建筑学报-2007年6期
    [144]郭志勇、顾保南、冯黎,柏林市亚历山大广场枢纽站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6期
    [145]王科,城市换乘枢纽交通组织方法探讨,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8期
    [146]毛晓兵、邓大华,地域文化与现代交通建筑的融合--昆明站设计创作回顾,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10期
    [147]杨健,谈交通建筑改扩建设计,山西建筑-2007年21期
    [148]马晔,航站楼的光节能和热节能,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12期
    [149]詹葵,龙岩西客站的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07年27期
    [150]张钒,我国铁路客站商业空间设计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1]庄磊,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变节能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
    [153]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城市问题》2008.1
    [154]潘新、周伟,浅谈文山民用机场航站区建筑设计的构想,有色金属设计-2008年1期
    [155]布莱特·怀特曼,同一个屋檐下——建筑设计带给“联合型车站”更多机遇,铁道经济研究-2008年1期
    [156]董才生、陈氚,春运问题的人口社会学分析,人口学刊-2008年1期
    [157]任炳文、杨海荣,功能重组与空间优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设计,建筑学报-2008年2期
    [158]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站楼,世界建筑导报-2008年2期
    [159]邵韦平、王晓群、马泷、奚悦、柳澎、莫斌、毛文清、杨超英,高完成度建筑的经典之作:首都机场T3新航站楼,建筑创作,2008年2期
    [160]郭建祥、高文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新T2航站楼,时代建筑-2008年3期
    [161]陈秉钊,城市,紧凑而生态,《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3期
    [162]李琳,紧凑城市中“紧凑”概念释义,《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3期
    [163]仇保兴,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正确选择,《城市交通》2008年3月第6卷第2期
    [164]钟晓鹰、黄威然,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思路的研究,广东建材-2008年4期
    [165]张佐友,正确处理中国城市化中的十个关系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4
    [166]吕斌祁磊,紧凑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4期
    [167]汪军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10年研究综述——从中共十五大到十七大,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168]许笑冰,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虹梅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4期
    [169]杨云,广州地铁员村站建筑设计,珠江现代建设-2008年4期
    [170]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研讨会,邵韦平、马国馨、徐维平、陈雄、李兴钢、朱小地、王晓群、周畅、宋春华,建筑学报,2008年第5期
    [171]王新,广州轨道交通嘉禾枢纽站设计及应用,中外建筑-2008年5期
    [172]夏振翔、高克林大型公交枢纽道路交通组织研究——以富锦路公交枢纽为例,交通与运输-2008年H05期
    [173]陈和赵坚,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综合运输》2008年第06期
    [174]彭蓉,新时期我国铁路客站发展方向初探,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6期
    [175]蔡德凯、张云辉,河北省沧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交通世界-2008年18期
    [176]鲍艳君,A2沪芦高速公路南芦服务区设计浅析,中外建筑-2008年10期
    [177]陈喜春、牛惠民,基于公交枢纽导向的新城区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11期
    [178]李龙海,绿色机场航站楼节能设计,建筑节能-2008年11期
    [179]冉晓鸣,汉口火车站改扩建设计,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180]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81]郭志仪、李娟,世界人口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口学》2009年第2期
    [182]周灵芝李传志,促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议,《城市运输与经济》2009年第2期。
    [183]陈晓红、宋玉祥、满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2期
    [184]范亚树,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筑设计,上海建设科技-2009年1期、2期
    [185]郑健,当代中国铁路旅客车站设计综述,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86]李春舫、袁培煌,“文化性”在大型交通枢纽站设计中的体现——从郑州东站到杭州东站,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87]沈中伟,当代铁路客站的城市角色——基于城市综合换乘的我国新型铁路客站设计关键,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88]汤钧,中外交通建筑设计差异的分析——以法国AREP公司作品为例,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89]王群、李维纳,浓郁的地方特色现代化的火车站——苏州火车站设计,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90]王睦、艾侠,铁路客站设计创作的类型分析和文化视角,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91]王睦、吴晨、周铁征、王莉,以火车站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北京南站的设计与创作,建筑学报,2009(4)
    [192]崔愷,浅议火车站的地域特色,建筑学报-2009年4期
    [193]甄伟超,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服务区设计创新理念,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5期
    [194]孙久文彭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江淮论坛》—2009年第6期
    [195]王崇锋张古鹏,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水平预测研究(2010-2020) ,《东岳论丛》2009年第6期
    [196]刘习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选择,—《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6期—龙源期刊网
    [197]孟祥林,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问题与城市化内涵再思考,《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年第8期
    [198]范宁、宋小红、傅浩,宁淮高速公路六合服务区设计理念综述,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9-08-30
    [199]吴国和,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服务区设计浅析,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6期
    [200]唐亚琳,广州轨道交通4号线高架站建筑围护系统节能设计,建筑节能-2009年8期
    [201]盛广耀,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反思与转变,《经济纵横》2009年第9期
    [202]牛凤瑞,中国城市化60年回顾,《城市住宅》2009年第10期
    [203]董砚宝,我国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4期
    [204]杨保军,城市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第1期
    [205] Steven Parissien,Station to Station[M],London:Phaidon,1997
    [206] Brian Edwards,The Modern Station——New approaches to railway architecture[M].Oxford:E&FN Spon,1997.
    [207] Luca Bertolini,Tejo Spit.Cities on rails:the redevelopment of railway station areas[M],London:E&FN Spon,1998
    [208] Julian Ross,Railway stations:planning,design,and management[M],Boston:Architectural Press,2000
    [209]Martha Thorne Modern Trains and Splendid Station[M],Chicago,IL:Art Institute of Chicago,2001
    [210] [韩]建筑世界杂志社.交通建筑I·新功能建筑设计资料大全[M].车永哲.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11] Carl Fingerhuth,Ernst Joos,The Kunming Project: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a Dialogue[M],Basel:Birkhauser,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