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上海居、大不易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重点内容将讨论在上海房荒的大背景下,上海房客运动的问题。
     上海房荒并非开埠之初就有的,而是随着人口的剧烈涌入而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在小刀会、太平军起义时期,房荒虽然初现端倪,但是国内移民均在之后离开上海。直到1870年代,上海商业繁盛,移民再次涌入,在1895年左右,随着外国棉纺织厂与中国民族轻纺工业的起步,工业用工需求量大,工人聚集在上海,而房屋建设远远不足,这时,房荒才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中国政治经济大环境下,上海房荒不仅不能缓解,而且愈演愈烈。在日本侵华之后,租界成了孤岛,房荒严重达至顶点。
     1920年代的马路商会推动了各里弄房客联合会,或者直接代替着房客联合会的作用,在微弱的租界环境中,起着社区自治的萌芽作用。30年代初,由于国民党党化政治的来临,原有的马路商会、房客联合会不能再堂而皇之的存在。另一方面,在马路商会的内部,国民党派系的马路商会的领导人也逐渐取得控制性地位。在一体化政治的目标下,原有的马路商会等基层组织,被改组为市民联合会。但上海房租持续高涨的事实,又使得市民联合会的头面份子,为了减租问题而出现。原有的马路商会及房客联合会的影子也若隐若现。
     一方面看到房客运动问题在城市历史上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又客观的评价房客运动产生的影响。这样,即便房客联合会及其运动的历史,虽然由于资料的匮乏,无法描绘出清晰的脉络,但仍有助于我们理解上海城市历史生活的丰富多样。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Housing Shortage problem and the tenants movement in Shanghai.
     The housing shortage appeared in the xiaodao union & Taiping rebellion period, but the people leaved Shanghai after the war over. In the 1895, With the foreign cotton mill and ethnic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started, more and more industry workers gathered in Shanghai, and housing construction was not enough at this time. The housing shortage beca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It could not be solved in the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road Chamber of Commerce promote the tenants union. The community plays a role in the budding self-government in a weak concession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30, the road Chamber of Commerce / the Federation of tenants could not exist openly.On the other hand, in street chamber of commerce's, the Kuomintang clique commerce leaders get the power gradually. Under the integrated politics's goal, Basic-level organizations was reorganized into the residential federation.
     This rearch wa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city's varied life.
引文
1 恩格斯:《恩格斯论住宅问题》,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62页。
    2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第43页。
    3[日]矶村英:《城市问题百科全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94页。
    1 参考《国外的“房荒”史》,《中国房地产》1997年第4期。
    2 钱瑛瑛编著:《房地产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3 日本共产党调查委员会编:《占领下日本情况的分析:美国怎样控制着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190页。
    1[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第2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14页。
    2 谷源祥、周圣葵、谈世中:《亚洲四小龙起飞始末》,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3页。
    3 张贯一:《国外及港台房地产》,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1 原载1944年6月23日重庆《新民报》,同见张恨水:《散文与杂文》,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455页。
    2[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4页。
    3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5,《户口一》;参考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1[美]迈克尔·威斯科普夫:《上海的苦恼》,英文原载《华盛顿邮报》,中文稿见《编译参考》,1985年第9期。
    1 关于近20年间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总体状况,可参见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史林》2008年第1期。
    2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3 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4[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著:《城市的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 关于地理学的一些译述,可参考[法]居伊·德波著、王昭凤译:《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大卫·哈维著、胡大平译:《希望的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版。
    [美]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美]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第18页。
    3 《都市与文化》第1-3辑: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3、2005年版。都市与文化译丛:Michael J.Dear著、李小科等译:《后现代都市状况》;Edward W.Soja著、陆扬等译:《第三空间—去往洛极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Jorge Larrain著、戴从容译:《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Sharon Zukin著、张廷佺等译:《城市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005、2005、2006年版。
    4 正如现今流行的关于本雅明的书一样,波德莱尔成了资本主义时代最好的文学代言人,在其作品中,我们仍然隐约感触到与现今的一致性。
    5 梁元生也有类似的看法,梁元生:《一个城市的史学史:从《上海通志》到《上海通史》》,打印稿;见《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挑战与思考》讨论会论文,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11月。
    1 上海史研究的变化综论方面,1997年以前,关于上海史研究的总体状况,可参见《上海通史·导论》,以及《论上海研究》的部分内容。最新的研究回顾,可参考熊月之:《代序:上海史研究五十年》,见《都市空间、社群与市民生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第83、85页。
    3 见千田稔 编 《東アヅア の都市形態と文明史》,December 9-13,2002: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4 郑祖安:《国民党政府大上海计划始末》,《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1843年至1914年上海城市发展述略》,《上海史研究》第一辑,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71-228页。《1927-1930年上海市政府的市政新措施》,《上海研究论丛》第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175页。国外学者中,安克强所著《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以上海为例了解在国民党政权下的一个中国市政府的运作机制,[法]安克强:《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 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四章:近代建筑的鼎盛与衰落、第五节:城市规划。董鉴泓:《中国城市矬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94-212页。
    姚秉楠、陆卫:《五角场-“大上海”的兴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为“大上海”计划之普及性的知 识读物。村松伸:《上海·城市と建筑》,株式会社PARCO出版局,1991。
    1 在地方史志中,《上海城市规划志》以及《上海建筑施工志》均对本文研究起着良好的基础资料的作用。
    2 如《上海租界时期里弄住宅的社会生产,1843-1943》,(郭奇正著,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论文,民国九十二年七月),南京大学的张晓春《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近现代上海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以都市人类学的视角,对上海城市空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博士K.I.Fung及英国东方与非州研究所博士M.Freebeme合著论文《上海》主要讨论了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城市建设时期,如何将上海从“消费城市”改变成为“生产城市”。见[英]M·帕西昂主编、王松涛、孙以芳等译:《当代城市的困扰和出路-世界十六个大城市的问题与规划》,第十六章-上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4 章英华:《清代以后上海市区的发展与民国初年上海的区位结构》,引自其博士论文《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Cities,1920's and 1930's》见《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一辑,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民国七十三年十二月版。
    5 吕俊华、彼得·罗、张杰主编:《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郭圣莉著:《居民委员会的创建与变革-上海市个案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第38-41页。《城市社会重构与新生国家政权建设:建国初期上海国家政权建设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145页。
    7 孙慧敏:《上海房屋减租运动中的房客联合会(1921-1937)》,该文未见公开发表。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上海地方治理中三者关系的综合考察(1927-1937)》,第二章第二节《工商界与上海市政府的税收改革》一总捐问题,王永进:《变局中的商人决择-上海商业联合会研究》,以上均为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此外,《霓虹灯外》一书也对房客运动有所提及。
    1 卢汉超:《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载张仲礼、熊月之:《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392-410页。
    2 卢汉超著、段炼等译:《霓虹灯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3 熊月之:《稀世富矿: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价值》,《史林》2002年第4期。
    4[美]斯科特·拉什:《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第七章,工业、金融、政治:非组织化模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页。
    1 张应祥、蔡禾:《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城市发展研究》第13卷,2006年第1期。
    2 在欧美学界,而裴宜理所著的《上海罢工》一书中,对于上海工人运动中地缘网络对罢工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正负两方面解释。Wasserstrom,Jeffery N.《Student protest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the view form Shanghai》,Stanford University Publish,Calif。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顾德曼著、宋钻友译:《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 中华总工会史研室编:《中国工运史料》,工人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页。
    4 参见张济顺:《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在近年来的著作中,卢汉超的《霓虹灯外》以生活史的角度对此略有论述,周松青的《上海地方自治研究》一书从“市”的行政区划层面,从市政建设的努力探讨了上海地方士绅所进行的自治努力。
    1 徐公肃、丘瑾璋著:《上海公租界制度》,第3页,见《民国丛书》第4编,第24册。
    2 详情可参见: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陈正书著,第4卷《晚清经济》,第二章、近代房地产业产生及城市设施建设模式的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65页。
    3 裘昔司著、程灏译:《上海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0页;
    转引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37-438页。
    1 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2 在上海开埠以后,在相关的条约中的已有相当明确的居住规定;这种规定是一种人为的空间隔离。当代城市规划学者通常用“居住隔离”等概念,表示城市中人们生活和居住在各种不同层次的社区中。一些学者提出隔离的含义,其中两条有“把个人或集团从更大的集团或社会中分离开,如通过强行或自愿地居住在限定地区,通过为社会交往设置障碍,分隔教育设施和通过其他歧视手段,把一个阶层、阶级或少数民族隔离孤立起来。”见吴启焰:《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0-31页。
    3 择用这一方式租地时,租地人须在承租时先向业主交付一笔押租,承租后,每年再定期向业主交纳年租。在付清押租及年租后,租地人取得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参考王中茂:《论1894年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土地的得失》,史学月刊,1998.3
    4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4卷,陈正书著:《晚清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
    1 “清军在上海城内焚烧屠杀”,见《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25页。
    2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89-90页。
    3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19,126页。
    4 《费唐法官研究上海公共租界情形报告书》,第一卷,1931年版,第58页。
    5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晚清社会》,第100-101页。
    6 娄承浩、薜顺生:《老上海石库门》,第5页,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8-59页。
    8 《北华捷报》,1854年7月8日,参见《上海法租界史》,第135页,注1。
    1[法]梅朋、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34-135页。
    1 罗苏文:《石库门:寻常人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2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230页。
    3 《石库门:寻常人家》,第9页。
    4 李长莉:《十九世纪中叶上海租界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学术月刊》1995年第3期。
    1 《钱农部请师本末》,见《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2 哈密:《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第44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续编》第九辑。
    3 同上。
    4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234-1235页。不同翻译的文本可参考,阿礼国:《大君之都》,(Alcock:Capital of the Tycoon)第1卷,第37-38页,见《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页。
    5 黄楙材:《沪游脞记》,转引自刘惠吾编著:《上海近代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2-163页。
    6 《上海近代史》上册,第163页。
    7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周武、吴桂龙著:《晚清社会》卷,第100-101页。
    1[美]霍塞、纪明译:《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1、53页。
    2 于布内:《漫游世界》,第2卷,第260页,转引自[法]梅朋、傅立德:《上海法租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4页。
    3 哈密在《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第44、45页。
    1 同上。
    2 于布内:《漫游世界》,第2卷,第263页,转引自《上海法租界史》,第375页。
    3 《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第52页。
    4 参考《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章,第二节、房产管理。
    5 李必樟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6 参考《上海房地产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居住房屋。
    7 熊月之、周武:《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第六章,早期中外杂居的社会生活,上海书店2007年版,第111-112页。
    1 《上海通史》晚清社会卷,第70-71页。
    2 《上海近代史》,第164页。
    3 黄楙材:《沪游脞记》,转引自刘惠吾编著:《上海近代史》上册,第165页。
    4 黄本铨:《淞南梦影录》,司上。
    5(清)葛元煦:《沪游杂记·洋广货物》,郑祖安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6 《申报》1872年5月25日;《申报》1873年2月4日。
    1 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320页。
    2 《申报》1872年8月17日。
    3 郑逸梅:《逸梅丛谈》,上海校经山房书局1935年版。
    4 葛元煦:《沪游杂记》,卷一,房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5 数据来源于,《上海房地产志》,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
    6 《上海近代经济史》,第347页。
    7 《上海公共租界扩充面积的实现和失败》,《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66页。
    1 徐雪荺等:《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
    2 《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19页。
    3 《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73页。
    4 同上。
    5 该段中的引文均来自陈伯熙编著:《上海轶事大观》,第5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 旧章程规定:最底层之楼板需架于托梁之上,与混凝土地面要保持至少四英寸净高,建筑内尚有空心天花板天花墙等。因此,新章程修改为:每幢房屋底层地板必须直接铺在焦油沥青屑或水呢混凝土之上、石屑或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三英寸,水泥泥凝土配合比为八分石子一份水泥,不透水并堵老鼠生存之隙。另外,卫生处还提出了不得建空心天花板,砖结构不得砌空,木结构隔墙要要粉涂严实、楼梯不得钉夹板等要求。按新中式建筑章程设计施工的房屋被工部局称之为“Ratproof house",意为“防鼠房”。
    2 包天笑著、范伯群选编:《包天笑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3 黄苇等编:《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4 《上海通史·晚清社会》卷,194-195页。
    5 《上海通史·晚清社会》卷,第194页。
    1 章英华:《清代以后上海市区的发展与民国初年上海的区位结构》,《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207页。
    2 戴维·克兰茨勒著、许步曾译:《上海犹太难民社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版,第55-57页。
    3 《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第59页。
    4[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7页。
    5 同上,第74页。
    6 《日本人上海各路分布表》,见高纲博文:《在上海的日本人》,载上海市地方协会编辑发行:《上海市统计》上卷,转引自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 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
    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台北,学生书局,1966年。
    2 罗苏文:《路里楼——近代上海商业空间的拓展》,《史林》1997年第2期。
    3 胡翰祥:《上海小志》卷十,“杂记”,上海传经堂书店,1930年。
    4 《上海商业名录》,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
    5 《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1页。
    6 王立诚:《沪港华人移民社会的特色和比较》,梁元生、王宏志编:《双龙吐艳—沪港之文化交流与互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刘大钧:《上海工业化研究》,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134页。
    1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周武、吴桂龙著:《民国社会》卷,第303页。
    2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周武、吴桂龙著:《民国社会》卷,第304页。
    3 宋钻友:《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4 无用:《神经错乱之上海》,《申报》,1921年11月4日。
    5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9页。
    1 《包天笑代表作》,第259页。
    1 《字林西报论外人居住问题》,1919年10月18日《申报》,第160册870页。
    2 熊月之、周武:《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3-394页。
    3 《申报》,1937年11月19日。
    1 《八一三抗战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5页。
    2 《申报》,1937年11月18日。
    1 《八一三抗战史料选编》,第404页。
    2 夏日葵:《魔鬼吞下了炸弹-上海》,北新书局印行,民国33年版,第89-90页。
    3 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1 《抗战时代生活史》,第48-49页。
    2 屠诗聘:《上海市大观》下,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48年版,第2页。
    3 同上。
    4 《抗战时代生活史》,第49页。
    5 夏衍等著:《今日之上海》,现实出版社,民国27年版,第84页。
    1 《今日之上海》,第73-74页。
    2 陶菊隐:《天亮前的孤岛》,中华书局1947年版。
    3 同上,第49页。
    1 白芜编著:《敌人的盲肠-上海》,独立出版社民国28年版,第83页。
    2 新中华杂志社编:《上海的将来》,中华书局民国23年版,第43页。
    3 《上海的将来》,第15-16页。
    1 张辉:《上海市地价研究》,正中书局印行,民国24年,第39页。
    1 同上,第71页。
    2 同上,第72页。
    1 《上海市地价研究》,第32页,第34页。
    1 《上海市地价研究》,第42页。
    1 王慰祖:《上海市房租之研究》,见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66年,第50137页。
    2 同上,第50175页。
    1 同上,第50155页。
    2 同上,第50192页。
    3 同上,第50195页
    1 同上,第50198页
    1 上海市社会局:民国15年-20年《上海工人生活费指数》,民国21年,第21页。
    1 张家琦、班志雯:《上海市棚户区概况调查报告》,见陈仁炳编:《有关上海儿童福利的社会调查》,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1948年。
    2 《上海棚户区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3 同上,235页。
    4 《上海棚户区的变迁》,第6页
    1 《上海工运志》,第159-160页。
    2 《上海棚户区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965年版,第7页。
    3 同上,第8页。
    1 U1-6-582,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关于棚户问题的文件,1931-1937,上档藏。
    2 U1-14-5725,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务处关于棚户问题的文件,1936-1941,上档藏。
    1 U1-14-5725,第100页
    1 同上。
    2 同上,第148页。
    1 倪伟:《平民村》,参考《上海住宅建设志》,第一篇旧有住宅,第六章平民村。
    1 《国民党海军接收上海方面日伪物资之史料》,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丛稿汇编,抗战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13页。
    2 《残酷的对比》,见赵超构著:《赵超构文集》,第3卷,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3 《大上海指南》,1947年版,第101页。
    4 《中国建筑简史》第二册,《中国近代建筑简史》,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年版,第44页。
    5 《青岛民报》,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青岛市档案馆馆藏。
    6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民国山东通志,第三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1992年版,第1855页。
    1 《上海市房屋租赁问题参政资料合辑》,档号Y3-1-364,上海市档案馆藏。
    1 上海市政府解决房荒问题,档号Q1-11-635,上海市档案馆藏
    2 上海市社会局解决房荒芜办法,档号Q6-9-449。
    1 倪墨炎选编:《浪淘沙-名人笔下的老上海》,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页。
    1 王慰祖:《上海市房租之研究》,第50178页。
    2 《上海轶事大观》,第50页。
    3 1907年,租界流氓日渐增多,流氓者,流动不定居的非法之徒也。原因其一“一由于谋生之不易,近来上海物价之昴,较前十年几逾数倍。而可以营业之处,则日见寥寥。亦有初思来沪谋事,迨为时己久,而无事可谋,日用饮食而无一不贵,于是不得不流入匪类,以敲诈强夺为生。”《论近日租界流氓日多》,1907年2月22日《申报》,第86册445页。
    1 1907年2月25日,《申报》,第9版,第86册483页。
    2 1908年9月23日,《申报》,第96册317页。
    3 陈怡先:《上海橡皮风潮》,《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12卷,第86-88页。
    4 《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563页。
    5 《沪道维持市面最后之文告》,1910年10月31日《申报》,第108册969页
    6 《江督批饬劝减房租》,1910年10月25日《申报》,第108册874页。
    7 《英租界众商亦请减租》,1910年10月26日《申报》,第108册889页。
    1 《关于减租问题之批词》,1910年12月10日《申报》,第109册634页。
    2 《谕饬商民自请减租》,1910年12月6日《申报》,第109册569页。
    3 《集议请减房租办法》,1910年10月30日《申报》,第108册954页,其中报载当时提议在张园集会,通信处即为上述地址。
    4 《请减房租之挫折》,1910年10月29日《申报》,第109册457页。
    5 《商民请减房租之迫切》,《请减房租代表之呼籲》,第109册154、186页。
    6 《商务总会普劝华商各房东减租书》,《申报》,第109册218页。
    7 《请减房租事务所致谢怀远公司减租通告》,《申报》,第109册334页。
    8 《请减房租事务所来函》,1910年11月28日《申报》,第109册446页。
    9 《再请出示劝减房租》,1910年11月30日《申报》,第109册473页。
    10 《试问租界各房主》,海上闻谈栏,第109册490页。
    1 《集议请减房租问题》,1910年12月4日《申报》,第109册537页。
    2 《请减房租事务所第二次大会纪事》,1910年12月5日《申报》,第109册553页。
    3 《沪道对于议减房租之顾虑》,同上。
    4 《请减房租又开会议》,1910年12月31日《申报》,第109册969页。
    5 《宝谳员对于减租问题之苦衷》,《申报》同上,
    6 《租界商民请减房租之迫切》,1910年12月7日《申报》,《申报》109册585页。
    7 《沪道力任劝减房租》,1910年12月12日《申报》,第109册665页。
    1 《官绅集议劝减房租办法》,1910年12月24日《申报》,第109册857页。
    2 《再问租界各房主》,《申报》,第109册618页。
    3 《三问租界各房主》,1910年12月13日《申报》,第109册682页。
    4 《请减房租之通函》,1910年12月10日《申报》,第109册634页
    5 《南市法界亦请减租》,1910年12月15日《申报》,第109册713页。
    6 《改期集议请减房租办法》,1910年12月16日《申报》,第109册729页。
    7 《南市商民集议请减房租记事》,1910年12月19日《申报》,第109册777页。
    8 《南市商董赞成减租》,1910年12月22日《申报》,第109册825页。
    9 《连合请减房租之急迫》,1910年12月30日《申报》,第109册954页。
    1 《海上闻谈-英美租界请减房租之问题》,1910年12月18日《申报》,第109册762页。
    2 《海上闻谈》,1910年12月25日《申报》,第109册874页。
    3 《海上闻谈》,第109册890页。
    4 1910年12月19日《申报》,第109册778页,《钱业公馆允减房租》,第826页。
    5 《为上海商人请减房租事敬告华洋各房主》,《申报》第109册843、849页。
    6 《北市请减房租之急迫》,《申报》第109册826页。
    1 《商民静侯商办已数月矣》,1910年12月23日《申报》,第109册841页,
    2 《南市及法租界减租事务所声明》,1911年1月5《申报》,第110册78页。
    3 《南市请减房租之结果若是》,1911年1月6日《申报》,第110册89页。
    4 《沪南减租事务所解散矣》,1911年1月8日《申报》,第110册122页。
    5 《刘保昌自寻烦恼》,《申报》,第110册106页。,
    6 《沪北罢市风潮》,《申报》,同上。
    7 《沪北罢市风潮》,《申报》,第110册121页。
    8 《北市商民集议减租》,1911年1月7日《申报》,同上。
    9 《沪北罢市风潮续志》,1911年1月9日《申报》。 光绪三十四年,投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宣统元年(1909年)投资宁绍轮船公司、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等。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同陆维镛、虞芗山等发起组织商界共和团,并担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在工商界发起组建上海商务公所,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当选议董。民国3年(1914年)3月,当选上海总商会协理,同年参与组织(浙江)长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民国5年、民国7年连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任期内,多次与外国领事团交涉,凡属商会组织内的商人非经上海总商会同意不得擅自插人,此举颇受称颂。民国8年5月,上海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夺取德国战败应归还中国青岛的领土主权,提出中日直接交涉等亲日主张,遭各界爱国人士的反对,国民大会提请罢斥上海总商会正、副会长,在群情鼎沸的情况下,朱葆三、沈联芳不得不引咎辞职。朱葆三病故后,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破例命名一条朱葆三路(现溪口路)以作纪念。
    1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清末上海商帮势力及其头面人物的涌现。
    2 《沪北罢市风潮已定》,1911年1月10日《申报》,第110册153页。
    3 《沪北罢市余波》,1911年1月11日《申报》,第110册169页。
    4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从小喜好绘画,13岁时进上海慎余钱庄当学徒,业余时间,一面在广方言馆学外语,一面勤奋学画,因此而被画家任伯年收为学徒,以后,与吴昌硕结为知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做经营海运业务的天余号跑街,后升任该号经理。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机关部的财务科长。光绪三十三年,被聘为日本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在沪买办,以后又兼任日本大阪商船会社的买办。不几年,他将积蓄起来的佣金购得南市梓园作住宅,饲养了各种鸟类及白鹤一头,供绘画写生之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时期,拥护和资助革命,先后出任上海军政府商务总长、华商电气公司董事、中华银行董事、大达轮船公司董事、湖州电灯公司董事长等职。宣统元年至三年,3次连任上海商务总会议董。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上海总商会协理。民国5年、民国7年2次连任上海总商会会董。民国12年日本大地震,代表上海绅商捐募救济物资赠与日本灾民。民国13年任上海总商会特别会董。民国16年被委任中央救灾准备金保管委员会委员长。王一亭信佛教,担任过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佛学书局董事长,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长等职。晚年,潜心作画并致力于各种慈善事业,多次东渡日本举办画展,组织梓园书画同门社,与他人共办华洋义赈会、孤儿院、残疾院、中国救济妇孺会、同仁辅元堂、普善山庄等。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发起组织难民救济会,筹设难民收容所。
    1 《沪南又起罢市风潮》,《申报》,第110册153-154页。
    2 《对于沪市今日之观感》,1911年1月11日《申报》,第110册166页。
    3 《沪南罢市风潮续志》,1911年1月11日《申报》,第110册169页。
    4 《唆众罢市之结果》,《沪南罢市余波》,1911年1月12日《申报》,第110册185、186页。《申报》,《关于减租问题之批示》,1月19日《申报》,第110册297页。
    5 《上海租界志》,第563-564页。
    1 《论今年上海种种之恐慌》,《申报》,第110册401、402页。
    1 《生计恐慌》,1921年10月3日《申报》。
    2 《反对加租联合之动议》,同上。
    3 《反对加租之热潮》,1921年10月5日《申报》。
    4 《房客联合会联席会议记》,1921年10月12日《申报》。
    1 《总会消息》,1921年10月25日,《申报》。
    2 《房客联合会会长辞就谈》,1921年10月28日,《申报》。
    3 《反对加租之昨讯》,同上。
    1 《上海各路房客联合会总会宣言书》,《房客支对加租杂闻》,1921年11月1日《申报》。
    2 《房客总会委员会成立》,1921年11月9日《申报》。
    3 《对于房客之新计划》,1921年11月27日《申报》。
    4 《房客联合总会委员会纪》,1921年11月28日《申报》。12月15日,房客联合总会委员会纪:第二次委员会,昨日下午二时,共到李俊,杜博文,杜博爱,张兰生,李吉顺,徐树融,周秋林,陈新记,冯经达,冯经道,陈芳卿,邱仪珊,邵博强,陈香雪,蔡济固,顾伯华,蒋国雄,黄江甫等委员二十人,当即公推顾伯华为常务委员,杜博文为会计委员。12月26日,房客总会临时委员会记:前日二十四日,明润身委员长辞职,改常务委员为常务理事,由委员长推举李传畔担任,驻会办事,至会计主任,票选冯经述提任。:1922年1月4日,房客联合总会两次会议记,申报元旦日,上海各路房客联合会总会之委员,举行新年团拜会,李传耕主席。
    5 《民厚里收租人与住户冲突》,1921年11月14日,《华兴里增租肇祸记》,1921年11月29日,《申报》。
    1 《字林报对于加房租之评论》,1921年11月20日,《申报》。
    2 《房客总会有改组讯》,1922年2月10日,《申报》。
    1 《房客总会之征求计划》,1922年2月27日,《申报》。
    2 《房客总会委员会纪》,1922年2月14日《申报》。
    3 《房客总会撤销民厚里委员》,1922年2月25日,《申报》。
    1 《房客总会之要函》,1921年11月30日,《申报》。
    2 《仁德里房租汇存银行》,1922年1月15日,《申报》。
    3 《两公廨取缔任意加房租公告》,1921年11月22日,《申报》。
    4 《字林报再论加租问题》,1921年11月23日,《申报》。
    5 《资本家议组资产维持会-(房客联合会之反响)》,1921年12月15日,《申报》。
    6 《增租潮之险恶讯》,1922年1月5日,《申报》。
    7 《工部局发给筑芭照会的声明》,1922年12月22日,《申报》。
    1 《加租声中之公判》,1921年11月3日,《申报》。
    2 《法租界对于房租之根本救济》,1921年11月8日,《申报》。
    3 同上。
    1 无用:增加房租之平议,1922年1月5日,《申报》
    2 杂评:《贫富之冲突与调和》,1922年2月6日《申报》。
    3 《市民公会之集合观》,1922年2月17日《申报》。
    4 一般提及市民公会,都会指向1926年期间的上海市民公会。
    5 《市民公会之发起》,1922年2月19日,《申报》。
    1 《市民公会进行观》,1922年2月17日,《申报》。
    2 《市民居住权运动之发韧》,1922年2月19日,《申报》。
    1 《市民公会三次开会记》,1922年3月4日,《申报》,第178册110页。
    2 之后,各方讨论了妇女是否可以做为市民问题,与本文主题不太相关,从略。
    3 《市民公会开会记》,1922年3月13日,《申报》,第178册245页。
    4 《市民公会征求自治意见》,1922年2月25日,《申报》。
    5 杂评:《市民团体》,1922年3月6日,《申报》,第178册111页。
    1 冯筱才对小浜的批评:“小滨正子讨论“近代上海的公共性”的近著便没有将“政治”因素放到上海社团的内部去考虑,所以她笔下的慈善团体以及上海华人商界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体现“公共性”的“自治”表现,以至于将1927年由中共策动成立的上海临时政府视作上海各阶层居民希望建立“公权力”的“自治”举动,而完全没有讨论中共以及共产国际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第41页)。
    2 参见:张生:《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简论,1919-1949》,《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3 罗苏文:《路、里、楼-近代上海商业空间的拓展》,张仲礼、熊月之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369页。
    4 《今后南京路之缔造》,《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刊》,档号Y9-1-220,上海市档案馆馆藏。
    5 张子廉:《人事与世变》,《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刊》第7页。
    1 蒋清梵:《南京路华人商店之今昔观》,《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刊》第11页。
    2 余芷江:《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上海地方史资料》(一),第100-101页。
    3 同上,102页。
    1 《反对加租之声浪》,1921年10月22日,《申报》。
    2 《房客反对加租讯》,1922年2月18日,《申报》。
    3 《汉口路商界联合会开会记》,1922年3月6日,《申报》。
    4 《申报》,1929年12月12日。
    5 《房客反对加租杂闻》,联合通讯社云,1921年11月1日,《申报》。
    6 《房客集会一斑》,1921年11月23日,《申报》。
    1 以下内容多参考:《我参加上海商界团体工作的开始和经过》,1965年9月9日,严谔声回忆,未刊稿,上海市工商联合会档案史料室藏。
    2 严谔声口述:《我与商界联合会》,王昌范整理,《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2期。
    3 同上。
    4 同上。
    5 注:此处在原稿中属红笔增添,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多有不能辨认之处。
    1 《我参加上海商界团体工作的开始和经过》,1965年9月9日,严谔声回忆,未刊稿,上海市工商联合会档案史料室藏。
    2 《联合起来反对外国房主》,见顾执中编:《报人生涯》,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146页。
    1 《房客减租运动之热烈》,1927年4月2日,《申报》。
    2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日报》第7期,1925年6月28日,见《五卅运动史料》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42页。
    3 《中共上海区委告上海市民书-上海市民的出路(一九二六年九月六日)》,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4 《中共上海区委有关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文献七篇》,见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87年第4期。
    5 1927年4月1日《申报》。
    1 同上。
    2 高宗山组织房客联合会呈请备案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3期,公牍,第49页。
    3 马长林编:《民国社会名流归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页。
    4[苏]A·B·巴库林:《中国大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1925-1927中国大革命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页。
    5 1927年4月2日《申报》。
    6 《淞沪房客减租运动大会通告》,1927年4月1日,《申报》。
    1 《房租减半运动会通告》,1927年4月4日,《申报》。
    1 《房客减租运动昨讯》,1927年4月8日,《申报》。
    2 静候本会妥善办理,再行通告接洽,下午一时至四时地址九亩地露香园路九十五号,1927 10.2”《上海房客减租总联合会紧要声明》,1927年4月10日《申报》,第233册181页。
    1 《产权联合会宣言》,1927年4月12日,《申报》。
    2 《现代上海大事记》,第322页。
    3 档号Q80-1-9-7,上海市档案馆藏,转引自王永进:《上海商业联合会研究》,博士论文未刊稿。
    1 美国国务院893/9395,《史宁翰致马克谟,1927年7月30日》,转引自[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2 蒋介石与虞洽卿共谋发起房租济饷及组织爱国捐劝募委员会有关函电,见上海市档案馆:《上海档案史料丛编:1927年的上海商业联合会》,第122-124页。
    1 《闸北房产联合会宣言》,1927年11月17日,《申报》,第240册365页。
    2 王尹孚编缉:《国民政府现行公文程式详解(第十三版)》,第283页。
    3 黄惠平:《国民革命的危机与我们今后的奋斗》,《革命评论》,1928年第18期。
    4 档号U1-3-1661-1664,上海市档案馆藏。
    5 《减租助饷运动后双方之辩论》,1927年11月10日,《申报》,第240册443页。
    1 《市政府核定明年元旦阳历付租令》,1927年10月7日,《申报》。
    2 《上海闸北房客联合会总会郑重声明》,1927年11月19日,《申报》。
    3 《房客减租运动昨讯》,1927年4月8日《申报》。
    1 《浙江路拆屋纠纷解决》,1929年10月4日,《申报》。
    2 《请公布福兴里拆屋案款用途》,1929年10月12日,《申报》。
    3 《浙江路南北福兴里房客联合会报告账略》,1929年11月12日,《申报》。
    4 《福兴里房联会支配损害金》,1929年11月16日《申报》。
    5 《宁波里市民注意公众卫生》,1929年11月28日,《申报》。
    1 郑祖安:《近代闸北的兴衰》,《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412页。
    2 乐诗农、字俊芬,时为当时闸北地区商务印书馆总务处或书籍股人员。可参考,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同人录(民国十二年一月)。
    3 《义品里房客联合会近况》,1926年1月13日,《申报》,第220册277页。
    4 关于保卫团,冯筱才认为:“以自卫团、保卫团为名者大多为战事爆发前后临时组织”,见《在商言商》,第161页。
    5 潘明新:《上海保卫团和义务警察记略》,《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1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5-51页。
    1 《闸北保卫团征收保卫捐之通告》,1924年12月21日《申报》,第208册408页。
    2 《房客联合会反对保卫团捐之呈文》,同上。
    3 《上宝保卫团通告续征保卫捐》、《闸北房联会昨开紧急会议》,1926年11月30日,《申报》,第229册700页。
    4 《闸北类夫勒索酒资之反应》,1927年10月6日,《申报》,第239册119页。
    1 《闸北房客公鉴》,1927年10月6日,《申报》,第239册110页。
    2 《闸北粪夫与保卫团冲突详情》,1927年10月7日,《申报》,第239册140页。
    3 《闸北义品里全体居户拒绝粪夫月索酒资启事》,1927年10月9日,第239册174页。
    4 《闸北义品里房客联合会为委员乐俊芬启事》,1927年10月8日,第239册149页。
    5 《闸北义品里全体居民为乐俊芬、杨福元辩明冤巫》,1927年10月13日,第239册267页。
    1 《闸北房客公鉴》,同上。
    2 《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1927年第3期,第114页。
    1 《乐俊芬启事》,1927年10月23日,第239册482页。
    2 关于闸北问题更详细的研究,可参见张笑川:《闸北城区史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3 张晓春编:《天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页。
    4 《市民切身问题、纷起减租运动》,1934年1月7日,《申报》,第312册126页。
    1 《各团体减租运动昨开代表大会》,1934年1月17日,同上,第408页。
    2 按:编有《八年对日抗战中之国民政府》一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9月版。
    3 曾为上海“神州女界协济会”创办人之一,其前身是“上海女界协赞会”,主要创办人有张默君、陈鸿壁、杨李威、廖斌、舒惠桢、汤国梨、程颍、狄智君等人,会长为伍廷芳夫人,参考夏俊霞:《上海开埠与近代江南新女性之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出站报告,未刊稿。
    4 《减低房租会昨开代表大会》,1934年1月27日,《申报》,第312册686页。张锡霖(鸡鸭行同业公会)、陈秋屏(旅业同业公会)、董梦黄(洋烛公会)、罗海涛(麦糠业公会)、史鸿勋(米号业公会)、叶家兴(肠业公会)、王鸿辉(化学原料业公会)、毛鑫甫(机制切麦业公会)、罗正(新法洗染业公会)、卡醒缘(咈洋印漂染业公会)、舒惠桢(妇女提倡国货会)、等,另外各区市民分会代表周辅璋、蔡洽君、邱嘉梁、陈九峰、刘仲英、郑保华、沈和甫、赵尔昌、费良衡、祝志纯、郑筱麟、张稺僧、余华龙、陈济成、张达夫、葛福田、及各同乡会各代表百余人。
    5 《减租运动之理论与事实》,1934年3月26日,《申报经济专刊》第314册758页。
    1 《减租运动之理论与事实》,同上。
    2 《全市公私立学校参加减租运动》,同上。
    1 《房主自动减租---南市闸北租界俱有》,同上。
    2 原名柳克立。笔名柳毅夫、方直等。1903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安徽地下省委秘书。不久被捕,1933年出狱后,到上海在申报流通图书馆工作。1934年底,与李公朴、艾思奇一起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1936年,随韬奋去香港创办《生活日报》,任编辑,并主编该报的《生活星期刊》,后迁回上海。1937年,在汉口受党的委托,参与沈钧儒创办的《全民周刊》工作,任主编。撤到重庆后,《全民周刊》与《抗战》三日刊合并为《全民抗战》周刊,与邹韬奋共同主编。1941年赴延安,先后任华北书店总经理、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兼编审室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人民教育》月刊总编辑。同时当选全国政协第一、二届委员。1958年被错定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8年4月20日病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他的论著辑为《柳湜文集》、《柳湜教育文选》。
    3 柳湜著:《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91页。
    4 同上。
    5 柳湜:《自动减租》,《柳湜文集》第192页。
    1 戊卯:《减租运动本身的缺陷》,1934年3月18日,《申报》。
    2 凌冰:《无题》,《上海周报》,1941年第1卷第4期,第113页。
    3 光汉:《由塌屋惨剧想起的话》,1934年3-5月,《申报》。
    4 《本市减低房租问题:市参议会召集双方谈话》,1934年5月26日,《申报》。
    5 《减低房租促进会贡献减租意见》,1934年5月27日,《申报》。
    6 《减低房租运动今日起总动员》,同上,
    1 《也谈减租运动》,1934年3月16日,申报《本埠增刊》。
    2 《申报》载,参加减租运动的已有十几国的团体,除中国人外,其中以日俄、印度人为最多。
    3 吉崇:《减低房租问题》见1934年6月10日《申报》,本埠增刊。
    4 陆坚心、完颜绍元:《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第9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8页。
    1 上海市房客总联合会,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八月,会员约数:约五百人左右,通讯处:河南中路四九五号二0三室,档号Q1-12-1526,上海市房客总联合会,上档藏。
    1 王慰祖:《上海房租问题之研究》,见萧铮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国)中文资料中心合作出版,1977年。
    2 网蛛生著:《人海潮》,第二辑(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03页。类似的文学作品还有世界书局版的《博士主席的房客联合会》等。
    3 B168-1-751,本局关于里弄组织工作总结和居民意见综合材料;B168-1-499,本局民政处社团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街道里弄组织工作全过程和今后任务,上海市民政局档案34-23。
    1 关于沙逊洋行在上海房地产经营活动,可参考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 《徐愚斋自叙年谱》,香山徐氏校印,1927年版,第42页;
    转引自《张仲礼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6页。
    2 该段主要参考《上海房地产志》,第二篇私营房地产业,第二章外商。
    1 《上海房地产志》,第七篇人物,第一章人物传略,第十六节哈同。
    2 《上海近代经济史》第360页。
    1 《上海房地产志》,第三章,华商。
    2 毛祥麟:《墨余录》卷三,西商租地。
    3 《沪游杂录、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第36、28页。
    4 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55页。
    5 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18-2319页。
    1 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2 汤伟康、朱大路、杜黎:《上海轶事》,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页。
    3 薜理勇著:《上海闲话碎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4 陈伯熙:《上海佚事大观》,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
    1 陶菊隐:《天亮前的孤岛》,第44页。
    2 陈炎林:《上海地产大全》,1991年版,民国从书第3编32册。
    3 姚人:《旧上海的房地产掮客》,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2页。
    1 同上。
    2 同上。
    1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21页。
    2 《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第311页。
    3 葛元煦:《沪游杂记》,郑祖安标点,上海书店2006年版。
    1 《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第310页。
    1 《挖费与小租》,见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1996年版,第279页。
    2 三层楼,顾炳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280页。
    3 1927年3月2日《申报》。
    4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业社会处:《REPORT OF THE HOUSING COMMITTEE(关于本市房屋问题的报告)》,档号U1-10-153,上档藏。
    1 参见陈训炘:《上海二房东》,《上海研究论丛》第12辑。
    2 心期:《孤岛生活长期越野赛》,吴健熙、田一平编:《上海生活,1937-194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 俞君立等主编:《海上名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版。第161页。
    4 《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第312页。
    5 1948年3月8日《申报》。
    1 上海市房地局:《二房东问题》,档号B6-2-145-33,1955年12月,上档藏。
    1 郁慕侠著:《上海鳞爪》,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2 《上海洋场竹枝词》,279页
    3 《告孤岛二房东》,七绝诗12首,转引自《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
    4 原载1944年8月10日《小天地》第1期。
    5 《二房东太太的发明》,见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第4卷,诗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6 茅盾:《茅盾全集》,第十一卷,散文一集,《二房东的小少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页。
    7 余光中:《余光中集》第四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67页。
    1 温致义主编:《短篇英文论文集(第四版)》,现代外国语文出版社,年代不详,第104-105页。
    1 参考《上海房地产志》,第八篇特记,四川上海的住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 《老上海石库门》,第7页。
    1 《上海住宅建设志》,第一篇旧有住宅,第二章里弄住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 参见《上海住宅建设志》,第一篇旧有住宅,第二章里弄住宅,第三节广式里弄住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3 同上,参考,第四节,《新式里弄住宅》。
    1 徐惠芳、刘清於:《上海女性犯的社会分析》,《大陆杂志》第1卷,重刊见于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书》,底边社会,卷上,338-339页。
    2 《上海市地价研究》,第57、58页。
    3 《上海市地价研究》,75页。
    1 《上海市地价研究》,第65页。
    2 同上,76页。
    3 同上,77页。
    1 程乃珊:《上海探戈》,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页。
    2 李承基著:《中山文史第五十九辑·四大公司》,第122页。
    3 郭奇正,《上海租界时期里弄住宅的社会生产》,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论文2003年,第145页。
    4 《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2页。
    5 朱懋澄:《调查上海工人住屋及社会情形记略》,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职工部1926年版,第4-10页。
    1 上海市社会局:《上海工厂劳工统计》,民国35年,第116页。
    2 《上海工厂劳工统计》,第117页。
    1 方明:《工房内》,《妇女》1948年第12期。
    2 《上海工厂劳工统计》,第159页。
    3 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中华书局1934版,第55页。
    4 《上海市工人生活费指数》,第8页。
    1 《上海工厂劳工统计》,第213页。
    1 同上,第215-216页。
    1 同上,216页。
    2 同上,217页。
    3 同上,218页。
    1 济君:《上海之工人生活统计》,《生活》第1卷303页
    2 《上海工厂劳工统计》,第221-222页。
    3 同上,223页。
    1 同上,233页。
    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4-5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
    3 徐珂著、孙安邦、路建宏点校:《康居笔记汇函》,第2册,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 叶又红主编:《海上旧闻》第2辑,第68-69页。
    2 邓云乡著:《水流云在丛稿》,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413-414页。
    3 许广平:《景云深处吾家》,见《许广平忆鲁迅》,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 鲁迅:《鲁迅日记》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825页。
    1 鲁迅:《中国人的生命圈》,见《鲁迅三十年集》,伪自由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5页。
    2 鲁迅:《鲁迅日记(全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册。
    1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3卷,三联、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70-71页
    2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60页。
    3 远博主编:《旧上海黑幕》,上册,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804-805页。
    4 郁达夫等:《半日游程》,上海良友1934年初版,第56页。 集》
    1 海上说梦人著:《绘图新歇浦潮》,第3页。
    2 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346页、284页。
    3 蘆焚:《上海手札》,文化生活出版社,民国三十年版,第114-121页。
    1 同上,第59-63页。
    1 多九公:《上海亭子间剖解图》,《上海生活》,第67-68页。
    2 同上。
    3 朱璟编:《上海》,新生命书局发行,民国24年版,上图藏,第24-25页。
    1 《王先生与二房东》、《王先生与三房客》,均为华新影片公司摄制,编剧、导演及主要演员都为汤杰;影片概要来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31-1949.9,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255页。
    2 参考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第247页。
    1 黄会林等著:《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2 胡蝶:《胡蝶回忆录》,第256-257页。
    1 周柏春等整理:《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
    1 胡祥翰:《上海小志》,卷六,生活。
    2 同上。
    3 屠诗聘:《上海市大观》,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48年。
    4 之后,其归纳了两方面因素:租界原来是割给外侨租地居住的区域,其地域是限制的;租界是各国对华贸易的发源地带,各种买办性的商号,都集中于租界,租界的房地产,在商业繁荣的原则下,也跟着涨高,实际则此项房地产租赁费用的负担,还在中国的大众身上。吴梦蝶:《今日上海的租赁房屋问题》,见《上海周报》,第2卷,第25期,民国29年11月出版。
    1 柯灵著:《现代名家经典:枫桥的梦》,街头闲话篇,文汇出版社2001年版,第231页。
    2 汪定曾:《上海市居住问题》,《市政评论》,1949年第1-2期。
    恩格斯:《恩格斯论住宅问题》,人民出版社1951年。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1-1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熊月之主编:《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熊月之、周武主编:《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上海书店2007年。
    熊月之、周武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熊月之主编:《上海史研究译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编:《上海方志资料考录》,上海书店1987年。
    汤志钧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任建树主编:《现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上海市档案馆编:《日伪上海市政府》,档案出版社1986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1-4辑,上海三联书店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五卅运动史料》第1-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第二辑,学林出版社1988年。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黄美真主编:《论上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主编《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上海研究论丛》,第1-21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地方史资料》,第1-5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文史资料丛稿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66年。
    中华总工会史研室编:《中国工运史料》,工人出版社1979年。
    应宝时修:《上海县志》(同治十年),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
    吴馨主修:《上海县续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影印。
    姚文枏、秦锡田等纂:《民国上海县志》,
    张允高等修、钱淦等纂:《宝山县续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4年影印。
    吴葭等修、王钟琦等纂:《宝山县再续志》,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上海租界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年。
    《上海财政税务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
    《上海房地产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99年。
    《上海工商社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申报》,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
    上海通志馆:《上海通志馆期刊》。
    《新闻报》、《新民丛报》、《工商半月刊》。
    《上海生活》、《上海周报》、《市政评论》。
    U1-3-(1661-1664),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关于房租纠纷事(卷1、2、3、4),1921-1932。
    B6-2-145-33,上海市房地局:《二房东问题》,1955年12月。
    B6-2-145-38,关于上海二房东问题的报告,1955年12月。
    B11-2-95,房地局关于对私有房屋管理、改造及公房中二房东的处理意见和加强各系统。
    U1-10-153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业社会处 关于本市住屋问题的报告(REPORT OF THE HOUSING COMMITTEE)。
    U1-6-582,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关于棚户问题的文件,1931-1937。U1-14-5725,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务处关于棚户问题的文件,1936-1941。
    U1-14-5732,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务处关于拆除棚户区草屋及工部局与江北公会的交涉通信。
    Q1-12-1526,上海市房客总联合会。
    Q6-5-434,上海市房客联合会。
    Q6-5-412,上海市社会局关于福德里房客联合自治会申请登记的文件。
    Q6-5-413,上海市社会局关于麦其里.天吉里.中华新村等处组织住户房客联谊会申请登记的文件。
    Q6-5-414,上海市社会局关于上海市龙华闸北区房客联谊会申请登记的文件,上档藏。
    Q6-5-1269,广西、九江、汉口、云南路房客联谊会。
    Y9-1-220,《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刊》。
    商务印书馆:《上海指南》,宣统元年五月初版
    商务印书馆:《上海指南》,1914年第八版。
    商务印书馆:《上海指南》(第廿一版),1925年。
    冷省吾:《最新上海指南》,上海文化研究社1946年。
    《大上海指南》,1947年版。
    上海通志馆编:《上海年鉴》,1936年;《上海市年鉴》,(1946年版)
    斯文里房客联合会辑:《上海新闸大通路斯文里第四届房客联合会报告书》,民国十八年。
    上海特别市社会局编:《上海之工业》,中华书局,民国十九年一月[1930.1]印行。
    上海市社会局:《上海之机制工业》,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1933.12]发行。
    上海市社会局:《上海之农业》,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1933.12]发行。
    上海市社会局:《上海工人生活费指数》,民国二十一年。
    上海市社会局:《上海工厂劳工统计》,民国三十五年。
    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国二十一年。
    上海特别市政府编:《上海市政概要》(1934年),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四十二辑,文海出版社印行。
    上海市政府印行:《上海市各区概况》(市政演讲录三集),民国十九年八月
    《上海特别市工务局业务报告》(民国十七年第二三期合刊)
    《上海市行政统计概要(中华民国十六年度)》,1928年
    上海市政府秘书处:《上海市行政统计概要(中华民国十八年度)》,1930年。
    《上海市公用局业务报告》、
    上海市公用局编:《十年来上海公用事业之演进》,1937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城市经济组:《上海棚户区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换了人间--上海棚户区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
    《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书》,上海图书馆藏。
    陈仁炳:《有关上海儿童福利的社会调查》,上海儿章福利促进会。
    陈伯熙编著:《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陈炎林编著:《上海地产大全》,上海地产研究所1933年,《民国图书》第三编影印版
    费唐:《费唐法官研究上海公共租界情形报告书》,民国二十一年[1932]。
    顾炳权编著:《上海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
    刘大钧:《上海工业化研究》,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
    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商务印书馆1926年。
    裘昔司著、程灏译:《上海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
    屠诗聘:《上海市大观》,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48年。
    徐国桢编著:《上海生活》,1933年。
    徐雪荺等:《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远博主编:《旧上海黑幕》,远方出版社1998年。
    蒯世勋:《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上海区委宣传部组织部等文件,1925年8月-1927年4月)》
    郑逸梅:《逸梅丛谈》,上海校经山房书局1935年。
    张辉:《上海市地价研究》,正中书局,民国二十四年七月[1935.7]出版兼印行。
    朱邦兴、胡林阁、徐声合编,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校订:《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周柏春等整理:《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
    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郁慕侠:《上海鳞爪》,“民国史料笔记丛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陈橹:《民国时期上海苏北人问题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陈映芳主编:《棚户区:记忆中的生活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陈祖恩:《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1868-1945)》,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郭绪印编著:《老上海同乡团体》,文汇出版社2003年。
    郭圣莉著:《居民委员会的创建与变革一上海市个案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城市社会重构与新生国家政权建设:建国初期上海国家政权建设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谷源祥、周圣葵、谈世中:《亚洲四小龙起飞始末》,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版社2002年。
    鲁迅:《鲁迅日记》,(全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罗苏文:《上海传奇:文明嬗变的侧影(1553-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罗苏文:《近代上海的都市社会与生活》,中华书局2006年。
    钱瑛瑛编著:《房地产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日本共产党调查委员会编:《占领下日本情况的分析:美国怎样控制着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
    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
    施福康主编:《上海社会大观》,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苏智良主编:《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苏智良、陈丽菲:《近代上海黑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3卷,三联、花城出版社1981年。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第4卷,诗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
    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年。
    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熊月之:《万川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熊月之、马学强、晏可佳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张恒忠:《上海总商会研究》,知书房1995年。
    张忠民:《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1368-1842》,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张晓春:《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近现代上海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恨水:《散文与杂文》,群众出版社1997年。
    [法]梅朋、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法]安克强:《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第2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
    [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9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著:《城市的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小科布尔著、杨希孟译:《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美]顾德曼著、宋钻友译:《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美]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日]矶村英:《城市问题百科全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犹太]戴维·克兰茨勒著、许步曾译:《上海犹太难民社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
    千田稔:《東アジアの都市形态と文明史》,December 9-13,2002;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Wasserstrom,Jeffery N.《Student protest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the view form Shanghai》,Stanford University Publish,Calif。
    《国外的“房荒”史》,《中国房地产》1997年第4期。
    陈三井:《光复以来台湾地区的上海研究》,《中华民国史专题第二届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民国82年9月。
    黄鉴铜、李培:《抗战前的上海平民村》,《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9),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罗苏文:《路里楼--近代上海商业空间的拓展》,《史林》1997年第2期。
    梁元生:《城市史研究的三条进路--以上海、香港、新加坡为例》,《史林》200年第2期。
    苏智良:《城区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
    孙慧敏:《上海房屋减租运动中的房客联合会(1921-1937)》,该文未见公开发表。
    熊月之:《论上海租界与晚清革命》,《学术季刊》,1985年第3期;《论上海租界的双重影响》,《史林》,1987年第3期;《上海租界与社会思想变迁》,载《上海研究论丛》,第二辑,1989年。《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学术月刊》,1997年第10期。《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史林》2006年第2期。《20世纪上海史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熊月之、罗苏文、周武:《略论近代上海市政》,《学术月刊》1999年第6期。
    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史林》2008年第1期。
    章英华:《清代以后上海市区的发展与民国初年上海的区位结构》,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一辑),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民国七十三年十二月版。
    张济顺:《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张生:《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简论,1919-1949》,《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张生:《都市·爱情·消费-旧上海“黄慧如与陆根荣案”释读》,《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
    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上海地方治理中三者关系的综合考察,1927-1937》,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郭奇正:《上海租界时期里弄住宅的社会生产》,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论文,2003年。
    王永进:《变局中的商人决择-上海商业联合会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笑川:《闸北城区史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孙爱民:《近代上海商总联会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叶浅予:《叶浅予漫画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王金海编著:《旧上海百丑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年。
    上海老电影:《王先生与二房东》及《王先生与三房客》、《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还乡日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