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 1933-194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进行研究。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1933年成立于南昌,1944年由于战乱、经费不足在赣州解散,1946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在南昌复建,同年由于政府实施紧缩案被裁撤,历时十三年。本文对这个组织的产生、经历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的产生背景、组织机构,以及主要工作研究。
     1933年至1938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驻扎于南昌,下设的组织有:江西省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戏剧组、音乐研究组、合唱队、钢琴班、提琴班、口琴班,主要活动包括推行学校音乐教育、调查和培养音乐师资、改造和控制民众的音乐生活、创办《音乐教育》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组织抗日歌咏话剧团,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宣传抗战。1938年至1944年,由于战争形势,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从南昌撤退,先后在江西吉安、遂川、泰和、赣州地区,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利用音乐、戏剧的艺术形式进行抗战宣传,并筹办了两期音乐师资训练班。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在南昌复建,为了筹集复建经费举办了一些音乐会,几个月后,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被裁撤。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的研究,考察20世纪30、40年代江西省的学校音乐教育情况、南昌的民众音乐生活以及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下南昌这座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中国内陆城市,其音乐文化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变化。通过本研究帮助人们了解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与大众音乐生活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音乐文化权威在不同阶层中的转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经历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在不同政治环境下的活动,反映了中国20世纪30、40年代的社会和政治演变,是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民众艰难处境的一个缩影。
This study i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founded at Nanchang in 1933.Because of war and lack of funds it was forced to dissolve at Ganzhou in1944. After the war it was rehabilitated at Nanchang in 1946, the same year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sterity ca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abolished. From 1933 to 1946, it lasted for thirteen yea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mergence of this committee and the different stages it was experienced. 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committee’s background, organization, and its main activ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stationed at Nanchang From 1933 to 1938,the organizations under it include: Jiangxi Public Entertainment Steering Committee ,Drama Group ,Music Study Group , Chorus, Piano Classes ,Violin Classes, Harmonica Classes. The committee’s main work includ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vestigating and cultivating music teacher, Transformation and control the people's musical life, found "Music Education" magazine.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roke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organized the Anti-Japanese Singing Repertory Theater, Launched mass choir. From 1938 to 1944, because of the war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retreated from Nanchang to Ji'an, Suichuan, Taihe,Ganzhou region of Jiangxi province, launched a massive choir, used musical and theatrical art form to propaganda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organized two music teacher training.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restored at Nanchang in 1946. In order to raise fun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organized a number of concerts. A few months la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abolish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paper visit School music educ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research the Music Living of people of Nanchang , Display what happened Change of musical culture unknown under the colli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al culture in Nanchang that the inland city has a lo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uring 30-40 age in the 20th century. Through this study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rn Chines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nd public music life , the change of music cultural authority at different class at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Through this study, we can s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 experienced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Its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reflect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evolution from 30 to 40 age in the 20th century. It is a microcosm of the elite class and ordinary people’s difficult situation in the turbulent social environment.
引文
①国民党政府先后于1934年、1939年发动了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新生活运动集中于对国民日常生活的改造,国民精神总动员则是希望国民根据同一道德观念,为同一信仰而奋斗牺牲。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为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创作了歌曲《新生活运动歌》、《精神总动员歌》。
    ①刘再生《纪念一位“边缘”音乐家——程懋筠对中国近代音乐之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人民音乐》2007年第9期,第75页。
    ②根据档案记载,音教会在赣州解散的时间是1944年。
    ③根据江西省档案馆提供的档案《江西省音乐教育委员会公函》(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九日,音复字第0006号)记载,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在赣州解散的时间为1944年。《中国音乐词典》续编中记载的音教会复建后解散时间为1946年5、6月间,《江西方志》中《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始末简论》文章记载音教会解散的时间为1946年9月。关于音教会最终解散的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
    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词典》(续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88页。
    
    ①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第94-95页。
    ②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第117页。
    ③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76,179,180页。
    ①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7页。
    ①李岩《纪念程懋筠的理由及问题的评判》[0],《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0页。
    ②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各种在中国举行的“日本受降仪式”中,均要奏响“国歌”。
    ①2007年6月第一次到江西,查阅江西省档案馆、南昌市档案馆的档案材料;2008年5月第二次到江西,在南昌对当年音教会的参与者熊志成先生进行采访,沿音教会战争时期转移的路线,分别对吉安、泰和、遂川、赣州的材料进行搜集;
    ②万人俊《旧南昌市报业掠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南昌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昌文史资料》(第六辑) 1989年,第6页。
    ③《二十三年度本省教育新预算》,《江西民报》1934年9月9日,第七版。
    ①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简称“音教会”,成立之初也被称为“教育音乐会”、“推行音乐教育会”及“推行音乐教委会”。
    ②此时,程懋筠创作的这首党歌经国民党第二届中常委第190次会议定为“代国歌”。
    ③程懋筠(1900-1957)江西南昌人。字舆松,又名誉松,雨松,然云。1916-1918年就读于江西省师范学校;1918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考取日本东洋音乐学校(现东京音乐大学);1926年夏学成归国,先后在南昌一中、二中、江西省师范学校任音乐教员;1928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育专修科第一任系主任、声乐副教授;1928年以孙中山黄埔训词为歌词创作了国民党党歌,1930年以这首党歌代国歌,1943年改为中华民国国歌;1930-1933年程懋筠先后在杭州湘湖师范、英士大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3年返回南昌,3月组建“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主持工作至1944年该组织解散;
    ①程时煃(1890-1951),字伯庐。江西新建人,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担任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等职。
    ②《音乐委员会经省议通过设立并聘请专家担任》,《江西民报》1933年3月3日,第七版。
    ③1918年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共有3724人。参见二见刚史、佐藤尚子编著《中国人日本留学史关系统计》(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纪要94集,1978年3月版),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689页。
    ①张前著《中日音乐交流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277页。
    ②《程懋筠生平简历》,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编《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③熊志成在其文章《程懋筠与“江西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程懋筠的音乐人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一文中提到音教会的成立与顾竹筠的支持有关。
    ④《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本年度经费之增减》,《江西民报》1933年8月31日,第八版。
    ⑤程懋筠《本会过去现在及将来之设施》,《音乐教育》1936年第12期,第35页。
    ①《二十三年度本省教育新预算》,《江西民报》1934年9月9日,第七版。
    ②1937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皮利必可华夫人及佘夫磋甫的月薪为240元,查哈罗夫的工资为400元,中国教师萧友梅400元、黄自280元、赵梅伯240元、周淑安240元、应尚能220元、吴伯超200元。30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为16-33元,由此可见,程懋筠当时的工资收入与大学教授的工资差不多,是比较高的。
    ③根据《二十三年度本省教育新预算》(《江西民报》1934年9月9日,第七版)制作。
    ④根据《二十三年度本省教育新预算》(《江西民报》1934年9月9日,第七版)制作。
    ⑤1933年至1937年在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工作,任《音乐教育》杂志主编,管弦乐队钢琴演奏员,后来兼中小学音乐教育视察员。
    ⑥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6页。
    ⑦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1993年4月,第65页。
    
    ①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4月,第65页。
    ②《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职员一览》,《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90-92页。
    ①程懋筠《本会各项工作办理之经过》,《音乐教育》1936年第1期,第80页。
    ②1934年江西省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将委员人数增至9人,1935年增至11人。
    ③裘德煌(1879-1958),字少云,别号扫影,江西新建人,是清末最后一批秀才,酷爱文学、戏曲。
    ①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一文,发起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其中包括对民众娱乐的改造。新生活运动对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卫生条件、售票员的服装颜色等方面加以规定。
    ②《新生活运动四周年纪念告全国同胞书》(1938年2月19日),《蒋集》卷三十,第252页。
    ③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
    ①《戏剧视察员生活的一角》,《江西民报》1936年4月20日,第六版。
    ②《娱乐指委会全体视察之结果》,《江西民报》1936年2月22日,第八版。
    ③《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4年第7期,第77页。
    ①1933年5月,音教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函请公安局催促娱乐场所将广告及表演节目送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审查。函请公安局命令清唱同业公会召集南昌市以歌曲业为生的人开会,并令其请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派员参加。
    
    ①《本会添设戏剧组》,《音乐教育》1934年第5期,第74页。
    ②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7页。
    ③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1993年4月,第62页。
    ①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1993年4月,第60页。
    ②《推行音教会连日举行口试昨日平剧班今日话剧团》,《江西民报》1934年5月6日,第八版。
    ③《改良平剧班公演观众给予的印象》,《江西民报》1934年10月20日,第八版。
    ④《改良平剧班演员素描(非捧)》,《江西民报》1935年10月23日,第十版;1935年10月30日,第十版;1935年11月4日,第十版。
    ⑤《本会平剧改良标准概要》,《音乐教育》1934年第5期,第78页。
    
    ①《推行音教会连日举行口试昨日平剧班今日话剧团》,《江西民报》1934年5月6日,第八版。
    ②《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国乐改进组简则》,《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100页。
    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西乐研究组简则》,《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100页。
    ①《推行音乐会设钢琴及提琴班》,《江西民报》1933年9月30日,第八版。
    ①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上),《音乐研究》2007年第1期,第5页。
    ②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第3、4、5、7页。
    ③李抱忱《战时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形调查摘要》,《乐风》1940年第一卷第1期,第31页。
    ①安德鲁·琼斯著宋伟航译《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第82页。
    ①王抒情《六年来教学的印象》,《音乐教育》1937年第12期,第14页。
    ①《中小学校音乐教材应先送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审查后再行教授》,《江西教育旬刊》1934年8卷第7、8期,第22页。
    ②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2页。
    ②同○1 ,第42页。
    ③赵鸿章《半年来矫正儿童错误的经过》,《音乐教育》1937年第11、12期,第1页。
    ④辛亥革命时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把阳历元旦当新年庆贺,传统春节则成了废历年或旧历年。
    ⑤《初等音乐教育讨论会会议录》,《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66-68页。
    ⑥萧而化《简易识谱法》,《音乐教育》1933年第1期,第54页。
    ①流云《简谱正谱的迁移问题》,《音乐教育》1937年第11、12期,第50页。
    ②《简谱反五线谱论》,《音乐教育》1937年第8期,第12页。
    ③根据《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一九四九年音乐书谱全目》(增订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统计。
    
    ①钱君匋《小学音乐教材的今昔》,《音乐教育》1934年第1期,第57-60页。
    ②《本会要闻》,《音乐教育》1934年第1期,第135页。
    ③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01页。
    ①《战时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形调查摘要》中反映出的另一个中小学校音乐师资的问题是音乐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根据调查,小学音乐教师中女性241人,占总数的32%,男性520人,占总数的68%;中学音乐教师中女性48人,占总数的11%,男性175人,占总数的89%;
    ②《教育音乐会愿与各校共策推行征求其对于音乐教育之意见并调查教师履历及服务状况》,《江西民报》1933年3月19日,第七版。
    
    ①程懋筠《本会各项工作办理之经过》,《音乐教育》1933年第1期,第82页。
    ②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7页。
    ①《中等学校音乐教育讨论会记录》,《音乐教育》1934年第3期,第61页。
    ②《中等音乐教育讨论会第二次会议录》,《音乐教育》1935年第7期,第91-92页。
    ①《音乐教育实际问题研究》,《江西教育》1935年第6期,第57-72页。
    ②《视导报告: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二十四年度视导省会各小学音乐教育报告视导省会东坛巷小学音乐教育报告》,《江西教育》1936年第17期,第121页。
    ①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365页。
    ②《音乐家渡清》,[日本]《音乐界》第一卷2号,第43页;张前著《中日音乐交流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366页。
    ③《晋省创设风琴工厂》,《中外经济周刊》1925年第99期,第45页。
    ④俞绂棠《一个乡村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学》,《音乐教育》1937年第11、12期(终刊号),第18页。
    ⑤《我们做修理风琴匠》,《江西地方教育》1941年第210期,第42页。
    ⑥《乡村小学缺乏风琴问题》,《江苏省小学教师半月刊》1934年第5期,第233页。
    
    ①《专件:北京众和风琴厂成案及章程》,《中国实业杂志》1913年7月30日第四年第7期,第8页。
    ②同○1 ,第8-9页。
    ③《咨各学堂酌量购买风琴文》,《学部官报》1906年11月26日,第七期。
    ①20世纪30年代,南昌有两所教会中学,一所是豫章中学,另一所是葆灵女中,教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音乐师资都是较好的。
    ②《本会开放钢琴》,《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72-73页。
    ③《教厅暑期学校音乐组消息》,《音乐教育》1933年第4、5期,第89页。
    ①廖正斌《川北一角的音乐教育及其他》,《音乐教育》1937年第11、12期,第45页。
    
    ①《举行省会中等学校唱歌竞赛会》,《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88页。
    ②程懋筠《关于省会中等学校唱歌竞赛会的感想》,《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15页。
    ①《小学唱歌竞赛评判结果昨揭晓》,《江西民报》1933年11月21日,第八版。
    ①Carlo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2,p.xv.
    ①Perry Duis,The Saloon:Public Drinking in Chicago and Boston,1880-1920.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3, p.3.
    ①《本会要闻》,《音乐教育》1934年第1期,第130-131页。
    ②1928年5月,民国政府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南京召开,通过了《实施民众教育及确定社会教育案》,将民众教育列为配合“训政”的主要措施。民众教育中包括对于民众娱乐的改造,提倡“正当的娱乐”,因此各地政府开始对民众娱乐进行监管和改造。
    ①《江西省会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记录》,《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69-70页。
    ②《音教推行会移风易俗之初步》,《江西民报》1933年8月20日,第八版。
    ③《江西省会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第十七次决议案》,《音乐教育》1934年第11期,第82页。
    ④《大香山》又名《妙善出家》,该剧宣扬佛教,所以“没有改良的余地”。兴隆国妙庄王求子,生三公主妙善。妙善自幼诵佛,庄王欲为选婿,妙善竟出宫入山修炼,庄王怒,贬使浇花,妙善仍坚持,庄王绞杀之;达摩救之复活,引至白雀寺修行。庄王闻知,又遣兵烧寺。后庄王思子成病,妙善自香山化身小童,告需亲人手眼可治,而庄王亲族皆不肯,妙善乃舍手眼治愈庄王。庄王至香山还愿,妙善游地狱,成正果,庄王悔悟皈依,佛祖封妙善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⑤《大唐西域记》是根据唐玄奘口述历史编集而成。
    ①《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4年第12期,第75页。
    ②《江西省会民众音乐指导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记录》,《音乐教育》1934年第1期,第137页。
    ③《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4年第7期,第77页。
    ④《各戏园演淫秽戏剧难免受重罚》,《江西民报》1933年12月10日,第八版。
    ⑤《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关于民众娱乐场所登记办法》,《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80页。
    ⑥《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第三次委员会会议记录》,《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66页。
    ⑦《娱乐场所加派警士维持秩序》,《江西民报》1935年8月6日,第八版。
    ①熊式辉面论程懋筠提出的三点要求包括:1.凡本市各剧园班底男女伶人,均须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及省会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之训练。2.本市各剧园之伶人受训练之后,各剧园有推行新编戏剧之义务。3.凡已禁演及须删改之戏剧,虽外来伶人,亦不得自由演唱。参见《江西省会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记录》(1934年2月7日),《音乐教育》1934年第3期,第70页。
    ②《戏园之不景气》,《江西民报》1934年7月14日,第八版。
    ③清朝名伶米喜子因演关公戏出名,米喜子认为自己名利双收是关公赏赐,但自从扮演关公以来总是生病,是因为亵渎了神明。
    ①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
    ②《江西省会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组织大纲》,《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81页。
    ③《各娱乐场所请求暂免捐税》,《江西民报》1937年8月14日,第八版。
    ④《戏剧未经送审不得擅自上演》,《民国日报》(赣州)1944年年8月23日,第三版。
    ⑤《各戏院演出前应作通俗宣传》,1943年12月9日,第三版。
    ①《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1期,第107页。
    ②《本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记录》(1933年8月23日),《音乐教育》1933年第4、5合期,第92页。
    ③1932年,时为明月歌剧社成员的聂耳化名“黑天使”在《电影艺术》上发表文章批评黎氏的歌舞表演。
    ④《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公函》,《音乐教育》1933年第6、7期第131页。
    ⑤《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公函》,《音乐教育》1933年第6、7期第131页。
    ①《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6期,第111页。
    ②《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7期,第89页。
    ③从音教会的工作报告及《江西民报》中的演出广告便可以判断出来,不得聘请外来歌舞团表演的禁令并没有真正实施。音教会在1936年3月的工作报告中曾“函令新明星电影院,新聘之歌舞技术团绝对不得演唱黎锦晖一流歌曲”(《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6年第3期,第89页。);1936年1月新兴大舞台聘请著名文武老生白玉昆前来表演,《江西民报》刊登了此演出的广告(《江西民报》1936年1月1日,第四版);
    ④曲彦斌《中国乞丐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147页。
    ①《谈谈乞丐的派别》(中),《江西民报》1936年3月17日,第七版。
    ②《江西民报》1936年3月16日第七版发表的《谈谈乞丐的派别》,文章中作者认为收容所发挥了作用,南昌的街头乞丐少了十分之七八。
    ③[清]翟金生《豫章景物竹枝词》,雷梦水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第2400页。
    ④同○3 ,第2399页。
    ⑤《两富商大出丧—两西乐社大比武》,《江西民报》1933年4月31日,第八版。
    ①《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审查各音乐社所奏乐谱》,《江西教育旬刊》1934年第九卷第3、4合期,第116页。
    ②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著宋伟航译《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第47页。
    ③《吹打业工人筹组国乐工会》,《江西民报》1933年5月18日,第八版。
    ④《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9期,第112页。
    ⑤《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第四次委员会会议记录》,《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86页。
    ①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第52页。
    ②1936年3月,新记茶社附设了鼓书场,音教会函令其加入戏园电影业同业公会并申请备案、核准后才能表演。1936年4月,新记茶社演唱大鼓,音教会饬令其加入同业公会。
    ③《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9期,第113页。
    ①[清]翟金生《豫章景物竹枝词》,雷梦水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第2399页。
    ②《音训班毕业生在青莲阁唱新曲》,《江西民报》1934年1月19日,第八版。
    ③《音教会续编改良歌曲发交盲者弹唱》,《江西民报》1934年2月5日,第七版。
    ④这是1921年芥川龙之介在上海看戏后的一段描述。芥川龙之介著秦刚译《中国游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21页。
    ⑤《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1期,第107页。
    ⑥《本会工作报告》,《音乐教育》1935年第5期,第100页。
    
    ①细乐是器乐合奏形式的一种,常使用箫、苼、嵇琴等乐器合奏。
    ②1932年名为湖滨公园,1946年改称为介石公园,1949年定今名为八一公园。
    
    ①《一周间要事述评》,《江西民报》1933年12月11日,第七版。
    ②《音乐堂与模范厕所》,《江西民报》1934年1月14日,第七版。
    ①《音乐堂将兴筑》,《江西民报》1934年3月24日,第七版。
    ②曾任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音乐教育》杂志主编。
    ③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5页。
    ④《湖滨公园音乐堂兴工建筑由顺昌隆包工工价四千元十五开工八十个晴天完成》,《江西民报》1934年4月12日,第七版。
    ⑤熊荣《南州竹枝词》[清]乾隆年间。洪州即今天的南昌。
    
    ①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4月,第61页。
    ②《音教会昨开音乐大会庆祝湖滨音乐堂之落成》,《江西民报》1934年9月24日,第七版。
    ①管弦乐队队员名单:指挥:程懋筠;第一小提琴:李绍周、赵年魁、魏沃能;第二小提琴:魏自中、晏即曙、邓雅宾;中提琴:钱曾宝;大提琴:张贞黻;重低音提琴:王家齐;钢琴:缪天瑞;长笛:黎筱保;第一单簧管:王艺之;第二单簧管:罗志清;第一洋号:熊福荣;第二洋号:陈兆云;低音洋号:程贤惠;三角铁:彭士源;小鼓:前人;大鼓:帅文斌;见《音乐教育》杂志1934年第10期,第11页。
    ②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4月,第61页。
    ①关于湖滨音乐堂被炸的具体时间。丁立鸣回忆是在1938年10月5日早上9时(见《对“音教会”抗日歌咏与戏剧活动的回忆》,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编《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57页)。查阅《江西民报》的报道文章《敌机昨又炸本市》(1938年10月6日第三版)记载1938年10月5日南昌市的确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死伤平民70余人,炸毁民房60余栋。《江西民报》报道日军在南昌市花园角(位于湖滨音乐堂附近)投下六枚炸弹,但损失调查未见记载湖滨音乐堂被炸。1938年10月6日的另一份报道记载10月5日南昌市为庆祝双十节和加紧抗战宣传定于10月8日在湖滨音乐堂进行话剧公演。1938年10月8日《江西民报》记载南昌市举行军民抗敌联欢大会在“湖滨音乐台”进行了话剧公演。1938年11月1日《江西民报》第三版的《敌机十八架昨袭本市滥炸商业区与住宅区》报导文章记载,10月31日日军轰炸了南昌市,滥炸商业区与住宅区,湖滨公园在当天遭到轰炸。根据这些报道材料分析,如“湖滨音乐台”即为湖滨音乐堂的话,那么湖滨音乐堂被炸的时间就不是1938年10月5日,或者在当天的轰炸中湖滨音乐堂没有被完全炸毁。1938年10月31日的轰炸中,中弹地点包括湖滨公园,湖滨音乐堂极有可能在这一天遭到了轰炸。
    ②关于露天剧场的特点及其历史可参见李道增傅英杰著《西方戏剧·剧场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①《音教会弹唱改良小曲民众踊跃往聆》,《江西民报》1933年11月29日,第八版。
    ②《音训班毕业生在青莲阁唱新曲》,《江西民报》1934年1月17日,第八版。
    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征集歌曲启事》,《江西民报》1933年3月25日,第三版。
    
    ①《本会发表应征歌曲》,《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90页。
    ②《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第四次委员会议记录》,《音乐教育》1933年第3期,第85页。
    ①《教厅暑校全体师生茶话会志盛》,《音乐教育》1933年第4、5期,第90页。
    ②《民众娱乐指导委员会编审委员会简则》,《音乐教育》1934年第3期,第68页。
    ③熊志成熊小明《程懋筠与“江西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编《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6月。
    ①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著宋伟航译《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第16页。
    ②列斐伏尔著王志弘译《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7页。
    ①北大音乐研究会创办《音乐杂志》,共2卷,每卷编号到第10期;中华美育会创办了《美育》月刊,共7期;北平爱美乐社创办的《新乐潮》月刊,共3卷,约10多期;北平国乐改进社创办《音乐杂志》共1卷,10期;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创办了《音乐院院刊》(后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共66期。
    ②最初的刊名为《音乐院院刊》,1925年创刊,共出版了3期,1929年因校名变更,改刊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期数另起,1937年2月停刊,共持续了7年,66期,是这个阶段中持续时间最长、刊数最多的音乐类刊物。
    ③该刊物主旨由当时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时煃题写在《音乐教育》杂志上。
    ④第一卷第4、5期,第6、7期,第8、9期,第五卷第9、10期,第11、12期为合刊。
    ⑤《小学音乐教育专号》(1934年第1期),《中国音乐问题专号》(1934年第8期),《乐曲创作专号》(1935年第1期),《特大号·全国音乐总动员》(1936年第1期),《救亡歌曲特辑》(1936年第11期),《苏联音乐专号》(1937年第7期)《音乐教学情况专号》(1937年第11、12期)。
    ⑥关于《音乐教育》杂志的研究可参见郭懿著《<音乐教育>研究》(硕士论文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国华著《缪天瑞与<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2期)及缪天瑞著《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①缪天瑞《写在读者意见之后》,《音乐教育》1937年第1期,第97页。
    ②缪天瑞先生在与笔者的通信中讲到《音乐教育》杂志的发行量大约是一千多份,另外在信中提到《音乐教育》编辑室搬迁到湖滨音乐堂后位于湖滨音乐堂(朝南)东边后头一间3-4平米的房间内。
    
    ①《本刊广告价目表》,《音乐教育》1933年第1期,封底。
    ②根据《广告价目》(《音乐教育》1935年第9期)制作。
    ①缪天瑞《编后》,《音乐教育》1934年第8期,第96页。
    ①冯长春将以音乐为工具进行思想启蒙与锻造新的国民性的思潮称之为“音乐启民思潮”。他认为音乐启民思潮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们对音乐社会功能的重视与强调,学堂乐歌既是这种思潮的产物,也被这种思潮赋予了沉重的历史大任。由于音乐对改造国民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学校更是塑造新民的重要场所,音乐教育也就成为担负改良社会、塑造新民之重大使命的最佳选择对象。参见冯长春著《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博士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①唐学咏《音乐的社会作用》,《音乐教育》1933年第4、5期,第25页。
    ②艺轻《音乐救国》,《音乐教育》1933年8、9期,第115页。
    ③沈隐痕《由音乐艺术谈到社会文化》,《音乐教育》1933年第8、9期,第117页。
    ④青主《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音乐教育》1934年第4期,第9页。
    ⑤章枚《歌唱艺术的复兴》,《音乐教育》1937年第4期,第12页。
    ①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2-69页。
    ②程懋筠《女性与音乐》,《音乐教育》1934年第5期,第23页。
    ③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认为“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和左翼音乐家,都将音乐构想成一门进行“社会控制”和“政治动员”的“技术”,在头脑里藏着文化达尔文主义图形的音乐改良派的心里,中国音乐是落后但又闲置的一门自强救国的技术,亟需大力翻新一番。
    ①“五四”后在西乐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一股寻求国乐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的思潮,即国乐改进思潮。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出现了许多以研究和弘扬国乐为宗旨的国乐社团,仅上海市就有近30家具有影响的国乐社团,对国乐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②1919年由张志香、王佐、秦仲功等人发起,以国乐普及与研究为宗旨,1924年发展社员一百多人,1937年日军侵入上海后停止活动。
    ③郑冰馨《改进国乐的我见》,国乐改进社编《音乐杂志》1928年第1号。
    ④可参见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博士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第142-144页。
    ①青主《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音乐教育》1934年第8期,第13页。
    ②陈洪《国乐的定义》,《音乐教育》1934年第12期,第25页。
    ③萧友梅《最近一千年来西乐发展之显著事实与吾国旧乐不振之原因》,《音乐教育》1934年第8期,第26页。
    ④《通讯》,《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59页。
    ⑤《通讯》(《音乐教育》1933年第2期,第58-63页)中,在回复中称这位读者为“无需列名君”。
    ①宫宏宇《近二十年来海外有关中国音乐研究之发展与动向》(下),《音乐研究》2008年第4期,第105页。
    ②罗亭《关于黎锦晖》,《音乐教育》1935年第2期,第34页。
    ③巴淑《情歌的影响和使命》,《音乐教育》1934年第12期,第49页。
    ④程懋筠《黎锦晖一流剧曲何以必须取缔》,《音乐教育》1934年第1期,第72页。
    
    ①丰子恺《爵士音乐》,《音乐教育》1933年第8、9期,第40页。
    ②钱学森《美国通信》,《音乐教育》1936年第4期,第21页。
    ③缪天瑞《答仰衡兄》(通讯),《音乐教育》1934年第8期,第75页。
    ①《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宋恩荣、章咸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35页。
    ②《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宋恩荣、章咸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38页。
    ①光毅曾杰《从部颁小学音乐教材说到黎锦晖》,《音乐教育》1936年第8期,第15页。
    ②章枚《歌唱艺术的复兴》,《音乐教育》1937年第4期,第15页。
    ③章枚《音乐真是高于一切吗?——评青主:<乐话>》,《音乐教育》1937年第3期,第43页。
    ④同○3 ,第44页。
    ⑤同○3 ,第44页。
    
    ①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6页。
    ②《写在终刊号之后》,《音乐教育》1937年第11、12期,第113页。
    ①《本会的任务和工作》,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音乐与戏剧》1940年2月第1期,第29-30页。
    ②熊志成《音乐教育在南昌的起步》,《南昌史志》1990年第4期,第43-44页。
    
    ①熊志成《音乐教育在南昌的起步》,《南昌史志》1990年第4期,第44页。
    ②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4月,第64页。
    ①《音教委会成立少女歌咏队尚有余额欢迎参加》,《抗战日报》(吉安)1938年11月25日,第七版。
    ②《音乐与戏剧》上刊登了《为幸福的祖国讴歌》、《大家忙》、《抗战到底》、《精神总动员歌》、《劝我的郎》、《砰嘣调》、《上战场》等歌曲。
    
    ①《发刊词》,《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1期)1939年2月1日,第四版。
    ②《村工作散记》,《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1期)1939年2月1日,第四版。
    
    ①汲古《本会歌咏队与抗敌剧团在遂川泰和》,《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18期),1939年5月31日,第四版。
    ②同○1。
    ③汲古《本会歌咏队与抗敌剧团在遂川泰和》,《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19期),1939年6月7日,第四版。
    ①明《第二次在遂川工作》,《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23期),1939年7月13日,第四版。
    ②《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21期)1939年6月28日,第四版。
    ③《审查江西省社会文化事业推进计划纲要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报告》南昌一职印刷所1939年9月,第49页。
    ④《本会最近活动》,《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26期)1939年8月2日,第四版。
    
    ①《广播》,《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27期)1939年8月9日,第四版。
    ②《如何推行国歌运动》,《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30期)1939年8月31日,第四版
    ③《审查推行国歌运动办理细则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报告》南昌一职印刷所1939年9月,第81-86页。
    ④《抗战日报》(《音乐与戏剧》专栏第33期)1939年9月20日,第四版。
    ⑤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音乐与戏剧》,1940年第1期,第31页。
    ①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音乐与戏剧》,1940年第1期,第32页。
    ②同○1 ,第2页。
    ③同○1 ,第31页。
    ④《拟筹办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训练班以应需要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报告》,南昌一职印刷所1938年9月,第79-80页。
    ⑤《音乐戏剧动态》,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音乐与戏剧》第2期,第51页。
    ⑥汪洋《音训日记连载》,《音乐教育战时续刊》油印本,1941年3月15日。
    ①黄顺强王书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始末简论》,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方志》1991年第3期,第52页。
    ②熊志成《三十年代江西省音教会史况》,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编《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③《拟开办短期音乐干部训练班以养成推行国歌及歌咏宣传之干部指导人员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报告》,南昌一职印刷所1938年9月,第39页。
    ①《各校歌咏宣传材料应送教厅审查以求统一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工作报告》,南昌一职印刷所1939年9月,第66页。
    ②《请教厅发给津贴编印大量抗战歌曲集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工作报告》,南昌一职印刷所1939年9月,第79页。
    ③《前奏》,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编《音教抗战曲集》,南昌一职印刷所1940年9月18日,第1页。
    
    ①《音乐戏剧动态》,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编《音乐与戏剧》第2期,1940年,第51页。
    ②因为经费困难,《音乐教育战时续刊》仅出版了一期,所以该日记只登载了一部分。
    ①《代发刊词》,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音乐教育战时续刊》1941年3月15日。
    ②黄顺强王书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始末简论》(江西省地方志编篆委员会《江西方志》1991第3期)一文记述音教会是于1942年在赣县设立分会,熊志成在《三十年代江西省音教会史况》(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编《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49页)一文认为音教会是于1943年在赣县设立分会的,根据江西省档案馆提供的档案材料,音教会赣县分会于1943年元旦被炸请领救济的往来公文可以判断音教会赣县分会应该是1942年设立的。
    ①《音教会及青年会合办业余歌咏班即日起在青年会报名》,《民国日报》(赣州)1943年6月22日,第三版。
    
    ①吴识沧挈领《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1993年4月,第67页。
    ②笔者对音教会会员熊志成进行采访时的记录。
    ③熊志成《音乐教育在南昌的起步》,南昌市地方志编篆委员会办公室编《南昌史志》1990年第4期,第45页。
    ④《怎样歌唱》,《民国日报》(赣州)1943年11月20日,第三版。
    ①黄顺强王书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始末简论》,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方志》1991年第3期,第53页。
    安德鲁·琼斯宋伟航《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2004年。
    Andrew F. Jones, Yellow Music-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1.
    《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卷。
    曹艺《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论析》,《民国档案》1999年第2期。Carlo Gins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2.
    陈建华陈洁《民国音乐史年谱1912-1949》,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陈荣华郑海滨《江西抗日战争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大众日报》(1938年5月9日在南昌创刊,同年11月2日迁吉安),1938年5月9日-1946年12月30日。
    Chen, Yü-sung, The financing of public education in China a factual analysis of its major problems of reconstruction Shanghai: db Commercial Press, 1935.
    东亚同文会编《支那省别全志》(江西)第11卷。
    冯长春《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主义实质》,《音乐研究》2003年第12期。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宫宏宇《黎锦晖、留声机、殖民的现代性与音乐史研究的新视野——<黄色音乐:中国爵
    士乐时代中的媒体文化与殖民现代性>述评》,《音乐研究》2003年第4期。
    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上、下),《音乐研究》2007年第1、2期。
    郭懿《<音乐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国华《缪天瑞与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2期。
    Henri Lefebvre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xford:
    Cambridge, Mass, USA.
    何晓夏史静寰《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黄顺强王书红《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始末简论》,《江西方志》1991第3期。
    《江苏省小学教师半月刊》,1934年卷。
    《江西方志》(双月刊)江西省地方志编篆委员会,1991年第3期。
    《江西教育》,南昌1935年第14期,1936年第17、19期。
    《江西教育旬刊》江西省教育厅,1932-1934年。
    《江西民报》南昌,1933年2月2日-1939年7月20日。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文化艺术志》,新华出版社,1999年7月。
    《江西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赣县民众教育馆、省立音教委关于房屋被炸申请救济问题的
    训令、呈、函、预算等》,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46案卷号439,民国时期。
    《江西省立吉安乡村师范同学录》,吉安市吉州区档案局,1940年。
    《江西省南昌市风俗调查表》,《南昌市警察局档案》,南昌市档案馆,民国时期。
    《江西省社会教育报告》江西省教育厅,1939年
    《江西省战后事业计划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组关于召开会议、审议各类提案、条例、
    计划问题的呈函、记录、规程、简则、纲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62案卷号8,民国时期。
    《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芥川龙之介著秦刚译《中国游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
    《举办难民救济游艺会推销票及有关文件的通知》,《国民党南昌市政府档案》,南昌市档案馆,卷宗号24,民国时期。
    《抗战日报》(吉安、遂川)(1938年10月1日-1940年12月9日)内连载《音乐与戏剧》周刊(第1-33期)。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乐风》,1940年第一卷。
    雷梦水《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
    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
    李道增傅英杰《西方戏剧·剧场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李岩《纪念程懋筠的理由及问题评判》,《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内部交流1983年。
    梁镇国著《谈京说鼓》江西文史资料第五十一辑, 1994年第1期。
    林键《近代福州基督教圣乐事工概况及影响——纪念基督福音传入福州160周年(1847-2007年》,《金陵神学志》2007年第1期。
    林媛《20世纪30年代南昌城市公共空间内的音乐活动研究——以湖滨音乐堂为中心》,《音乐研究》2008年第5期。
    刘欣欣刘学清《哈尔滨西洋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刘再生《纪念一位“边缘”音乐家——程懋筠对中国近代音乐之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人民音乐》2007年第9期。
    刘振华《民国时期江西警政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2007年第6期。
    刘子英《我所知道的赣州虎岗夏令营》,江西省政协编《江西文史资料》第十三辑,1984年。
    罗艺峰《程懋筠生平简介及其创作研究》,《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
    么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民国日报》赣州1940年7月8日-1948年7月25日。
    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南昌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南昌史志》1989年总第十二期,1990年总第十三期。
    《南昌市地形图》,南昌市档案馆,民国时期。
    南昌市第十中学《百年十中——南昌市第十中学百年华诞纪念画册》(1902-2002)。
    《南昌市公共场所调查表及戏剧影院票价调整表》,《江西省会警察局档案》,南昌市档案馆,全宗号1案卷号66,民国时期。
    Perry Duis, The Saloon: Public Drinking in Chicago and Boston, 1880-1920.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3.
    钱君匋《钱君匋装帧艺术》,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公司,1992年。
    《青年团结》南昌1938-1939。
    曲彦斌著《中国乞丐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4月。
    宋恩荣、章咸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2月。
    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陶水木林素萍《民国时期杭州丝绸业同业公会的近代化》,《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
    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稿》,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5月。
    陶亚兵《明清间的中西音乐交流》,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田正平《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修订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4年。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文献总述》,《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王笛著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笛《中国城市的微观世界——从成都茶馆个案看都市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史学月刊》2008年第5期。
    《伪江西省水利局各机关杂文》,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23案卷号1086,民国时期。
    魏文亭著《民国时期的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吴光华《钱君匋传》,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
    吴始沧《程懋筠和他创建的音教会》,《南昌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4月。
    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夏凡《程懋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2007年。
    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程懋筠的音乐人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9月7日。
    熊荣《南州竹枝词》,[清]乾隆年间。
    熊志成《音乐教育在南昌的起步——30年代江西音教会概况》,《南昌史志》1989年第12期,1990年第13期。
    许光毅《大同乐会》,《音乐研究》1984年第4期。
    《学部官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音教抗战曲集》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编,1940年。
    《音乐教育》,南昌1933年4月-1937年12月共57期。
    《音乐教育战时续刊》,1941年3月15日。
    《音乐与戏剧》杂志(遂川共2期),1940年2月15日第1期。
    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约瑟夫·吉鲍尔迪[美]沈弘何姝译《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翟金生[清]《豫章景物竹枝词》,雷梦水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
    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0月。
    张生周宗根《国民精神总动员缘起析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赵明杨雪莲《江西竹枝词的史料价值》,《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郑海滨《民国时期的江西档案教育》,《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郑小江王敏主编《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7月。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同治南昌府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南昌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昌文史资料-教育专辑》第8辑,1992年。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江西卷》,1998年10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百岁学人缪天瑞——庆贺缪天瑞百年华诞影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史学月刊》2008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