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市场秩序基础理论的哲学审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市场秩序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热点问题。然而,当前国内理论界对市场秩序的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缺乏从哲学上进行整体的宏观的把握。有鉴于此,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市场秩序的基础理论进行哲学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这些考察和分析研究如何从整体上形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资源。
     本文分为引言和正文。引言主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市场秩序,什么是市场秩序,怎么样研究市场秩序,以及研究市场秩序有什么意义。本文认为,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理论上来看,对市场秩序特别是其中的基础理论进行哲学审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从哲学上看,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的合理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是市场主体合规则的求价值的一种有序的活动状态。市场秩序的基础理论主要分为神圣力学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知识进化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和社会发展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对市场秩序的哲学考察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综合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市场秩序的这种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地考察西方秩序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古希腊早期的秩序思想、古希腊中期的秩序思想、古希腊晚期的秩序思想以及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秩序思想,重点从哲学上探究秩序思想在西方古代的演变及对其后市场秩序思想可能的影响。本文认为,古希腊早期的秩序思想集中体现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是一种自然秩序思想。这种自然秩序思想在经过苏格拉底的批判以后,演变成了社会秩序思想。在古希腊中期的秩序思想中,社会秩序思想集中体现在以柏拉图的正义论秩序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秩序思想为代表的人为秩序思想中。之后,这些人为秩序思想逐渐被消解,从而产生了具有悲观色彩的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的秩序思想。最后,经过西塞罗的过渡,人为秩序思想演变成了中世纪的神权秩序思想。西方古代的这些秩序思想为之后秩序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同时蕴含着内在的否定因素。
     第二章考察以斯密为代表的神圣力学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即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秩序思想。本文认为,近代市场秩序思想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历经宗教改革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亚当?斯密那里基本形成。其后,经过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的努力和“边际革命”,直到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它才最终完成。近代市场秩序思想是一种以亚当?斯密的市场秩序理论为代表的神圣力学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一方面具有神学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明显的牛顿力学特征。它的核心教义是自由放任。它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秩序思想。
     第三章考察以哈耶克为代表的知识进化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即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秩序思想。本文认为,随着20世纪的到来,神圣力学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不仅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而且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市场失灵理论的批判和攻击,从而出现了危机。市场失灵理论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前者主要包括制度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后者包括外部性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等多种。以哈耶克为代表的知识进化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就是解救这种危机的产物。哈耶克集中从知识进化的角度对神圣力学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的核心教义作了新的论证。他的市场秩序理论主要是一种自发秩序思想。这种思想除了坚持自由放任这一核心教义以外,也吸收和采纳了市场失灵理论的一些思想,强化了市场经济的制度性,使之具有了历史色彩,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形塑市场秩序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设想。哈耶克市场秩序理论的核心范畴“知识”和“进化”同时也是其它现代市场秩序理论的核心,因此现代市场秩序理论整体上可称为以哈耶克为代表的知识进化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
     第四章考察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发展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本文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之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秩序作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永恒性和绝对性是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的生长点,因而在马克思那里,市场经济是人发展的一种历史形态,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秩序不过是一种自然历史秩序。由于把市场经济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看作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必然的历史环节,所以马克思的市场秩序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范式的市场秩序理论。也正是基于对市场经济的这种自然历史看法,马克思对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了深入的批判。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立足于人的未来发展,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和价值性,提出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重塑秩序,实施计划经济的制度构想。马克思的这种构想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继承和发展,最后产生了高度集权的苏联计划经济秩序模式。
     第五章综合利用前述各章的分析,考察并具体分析如何从整体上形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全面突破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突破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手段论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论的突破,以及生产力理论对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的突破。这种突破正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最大特色,从根本上实现了确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化,为我国市场秩序的形塑确立了前提。但是,要使我国市场经济形成良好的秩序,还必须坚持合理路径,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法律和精神文明制度,使各种市场主体都能自觉地在遵从各种制度的基础上从事市场活动,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Market ord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ealistic problem but also a hot theoretical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oday. However, the studies of market order of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re in a dispersed state, which means they are deficient of grasping market order from a general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In view of that, 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s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ket order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n studies how to shape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order from the whole,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sourc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preface and the body. The preface mainly discusses why to study market order, what market order is, how to study market order, and what the significance is the study of market order. It presents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market order is the ration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ket economy, and is an orderly active state of the market subjects under rules and in pursuit of value. It holds that: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ket order can be divided into Sacred Mechanical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Knowledge Evolution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we should adhere to Marxism and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of market order; such a study of market order will benefi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body ha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of western thoughts of order which include thoughts of order in early ancient Greece, middle ancient Greece, late ancient Greece, and west medieval times. It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oughts of order in west ancient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and possibly their influence on the thoughts of market order thereafter. It holds that, the thoughts of order of early ancient Greece mainly manifes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of that time and hence is a kind of thought of natural order. Such thought of natural order evolved into the thought of social order after the critique by Socrates. In the thoughts of order in middle ancient Greece, the thought of social order mainly manifests on the thoughts of artificial order represented by Plato’s thought of justice order and Aristotle’s thought of happiness order. After that, such thoughts of social order disappeared and changed into pessimistic Epicurus’and Stoic thoughts of order. Finally, by the transition of Cicero, the thoughts of artificial order evolved into the thoughts of holy power order in the medieval times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Sacred Mechanical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represented by Adam Smith, that is, the thought of market order of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It holds that, such paradigm thought of market order originated from Renaissance, proceeded with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Brit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and was formed by Adam Smith. Then, after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other classic economists and the“Marginal Revolution”, until Neo- Classical Economics,represented by Alfred Marshall,, put forward“homo oeconomicus”(“Economic Human”)hypothesis, such paradigm thought of market order was finalized. The reason for tha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hought of modern market order is Sacred Mechanical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represented by Adam Smith is that such thought has both theological color and the features of Newtonian mechanics. The core of such thought is laissez-faire, and it’s another kind of thought of nature order.
     The third chapter reviews Knowledge Evolution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represented by Hayek, that is,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market order theory. It holds that, with the coming of 20th century, Sacred Mechanical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faced a grim crisis both because of its failure in practice and the critique and attack by Marxism and the theories of market failures.The theories of market fail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in a broad sense, the other in a narrow sense. The former includes such theories as those of Institution School and Keynesianism, and the latter includes such theories as Externalit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Knowledge Evolution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represented by Hayek is the result of rescuing such crisis. Hayek argued mainly the core doctrine of Sacred Mechanical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and evolution. His theory of market order is basically the thought of spontaneous order which, beside of insisting on the core doctrine of laissez-faire, accepted and adopted some ideas of the theories of market failure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s for market order, and proposed som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assumptions to develop and perfect market economy and shape market order. It’s because the core categories“knowledge”and“evolution”of Hayek’s theory of market order are also the kernel of other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market order that we so call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market order as Knowledge Evolution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represented by Hayek.
     The forth chapter reviews Social Development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represented by Marx. It holds that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is one of the fields that Marx focused on, and Marx deeply studied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market order from a unique perspective. The growing point of Marx’s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is to criticize the eternity and absoluteness of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form the stand of Marx, market economy is a historical form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highly developed commodity economy, and market order is just a kind of natural historical order. Marx’s theory of market order is human-oriented social development paradigm market order theory because it regards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s a natural historical process and an inevitable historical link for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t’s also on the basis of such a perspective that Marx deeply criticized modern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based on which and from the stand of human’s future development, Marx denied that capitalis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are of absolute rationality and value, and put forward an systematic conception to reshape order and implement planned economy by proletarian revo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productivity is highly developed and human history has developed into world history. Marx’s such conception wa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Lenin and Stalin, and finally resulted into the highly-centralized order model of Soviet Planning Economy.
     The fifth chapter reviews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analyzes specifically how to shape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order from the whole by applying the preceding analysis. It holds that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the outcome of completely breaking through soviet model of planning economy system. In theory, that breakthrough manifests on two points: the theory that regards market economy and planned economy as a means broke through the theory that they are antagonistic; productivity theory broke through the theory of the“intensification”of class struggle. It’s those breakthroughs that formed the foundation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Deng Xiaoping’Theory, fundamentally rationalized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established premises for the shaping of Chinese market order. However,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be in good order, we should also stick to a rational path, establish and perfect all kinds of economic, political, legal, and spiritual institutions fit for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ket economy, make all market subjects consciously abide by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when doing their business, and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be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for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引文
①丘挺,张先贤.市场经济的哲学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第232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78页.
    ③[美]约翰?R?康芒斯.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M].寿勉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4页:中译本序.
    ④[美]G.M.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向以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第208页.
    ⑤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83页.
    ⑥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76页.
    ⑦[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第126页.
    ①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第98页.
    ②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第103页.
    ③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第237页.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77页.
    ⑤[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第12页.
    ⑥参见:杨小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5-6页.
    ⑦[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13页.
    ⑧纪宝成.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3-14页.
    ①杨小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6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82页.
    ③[德]何梦笔.秩序自由主义:德国秩序政策论集[C].董靖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2-3页:译者的话.
    ①[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71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57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8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0页.
    ①徐向艺.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秩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第19页.
    ②张守文.经济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349页.
    ③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5-6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58页.
    ⑤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第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42页.
    ②纪宝成.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4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80页.
    ①刘放桐.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J].河北学刊,1997,(1).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25页.
    ③[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258页.
    ①[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C].韩光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61页.
    ②[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下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4页.
    ③[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2页.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25-226页.
    ⑤[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26页.
    ⑥[德]席勒,克吕塞尔贝格.秩序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基本思想、概念与方法[M].史世伟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87页.
    ⑦[德]席勒,克吕塞尔贝格.秩序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基本思想、概念与方法[M].史世伟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96页.
    ①参见: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58-68页.
    ①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88页.
    ①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165页.
    ①[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宪章[M].杨玉生,冯兴元,陈苇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10页:译者的话.
    ②[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85页.
    ③[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M].周立群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30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4页.
    
    ①杨小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129页.
    ②纪宝成.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87页.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105页.
    ③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64页.
    ④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页.
    
    ①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4页.
    ②转引: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11页.
    
    ①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第96-97页.
    ②转引: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第71页.
    ③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29页.
    ④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29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58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28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57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68页.
    ⑤[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69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85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87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24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33页.
    ⑤[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30页.
    ⑥[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90页.
    ⑦[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93-194页.
    ⑧[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201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267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214-215页.
    ①王元璋.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23页.
    ②[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历史主义贫困论[M].何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100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214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86-187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5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9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4页.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4-15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22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6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82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5页.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95页.
    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94页.
    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93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8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34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36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38-139页.
    ②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45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04页.
    
    ①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87页.
    ②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89页.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119页.
    
    ①[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M].沈叔平,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73页.
    ②[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M].沈叔平,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2页.
    ③[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M].沈叔平,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105页.
    ①[德]何梦笔.秩序自由主义:德国秩序政策论集[C].董靖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3页:译者的话.
    ②[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204页.
    ③晏智杰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47页.
    ④[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1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69页.
    ①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科学哲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第32页.
    
    ①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239页.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124-125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xi页:论洛克的政治思想.
    ②[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233页.
    ③[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31页.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67页.
    ①[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566页.
    ②[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207页.
    ③[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188页.
    ④[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94页.
    ⑤[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94页.
    ⑥[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95页.
    ⑦[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96页.
    ⑧[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98页.
    ⑨[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3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3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4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4页.
    ④[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49页.
    ⑤[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200页.
    ①[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535页.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404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58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59页.
    ⑤[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15页.
    ⑥[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59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10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97页.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150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28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22页.
    ⑥[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20页.
    ⑦[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531页.
    ⑧[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109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27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24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32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5页.
    ⑤[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66页.
    ⑥[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35-36页.
    ⑦[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123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66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21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v页:出版说明.
    ④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94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34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42页.
    ①[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12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71页.
    ③[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467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14页.
    
    ①[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530页.
    ②[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620页.
    ③[英]休谟.人性论(上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139页.
    ④[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3页.
    ⑤[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139页.
    ⑥[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523页.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69-70页.
    ①[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345页.
    ②[英]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吴斐丹,张草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306页.
    ①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110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38-239页.
    ②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38页.
    ③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120页.
    ④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科学哲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第24页.
    ①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165页.
    ②[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207页.
    ③胡承槐.关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的探讨[J].,哲学研究,1994,(4).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16页.
    ⑤[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8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8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343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12页.
    ⑤[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00页.
    ⑥[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45页.
    ⑦[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41页.
    ⑧[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52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53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141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26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304页.
    ⑤[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320页.
    ⑥[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314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115页.
    ②[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131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7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7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72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61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62页.
    ⑤[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286页.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72页.
    ②[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205页.
    ①[德]席勒,克吕塞尔贝格.秩序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基本思想、概念与方法[M].史世伟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72页.
    ①[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杨敬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第113页.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第96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第14页.
    
    ①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第37页.
    ②[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M].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33页.
    ③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85页.
    ④[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第9页.
    ⑤刘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04页.
    ①[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2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71页.
    [英]艾伯斯坦.哈耶克传[M].秋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8页.
    ①[英]霍华德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M].顾海良、张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172页.
    ②[英]艾伯斯坦.哈耶克传[M].秋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42页.
    ③[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49页.
    ④[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87页.
    
    ①[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48页.
    ②[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149页.
    ③[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下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363页.
    ④[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303页.
    
    ①[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113页.
    ②[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下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第557页.
    ①萨伊定律的以下内容参见:[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4-8页:译者导读部分.
    ②[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7页.
    ③[英]参见: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390页.
    ④[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393页.
    ①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393页.
    ②郭小聪.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43页.
    ③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第55-56页.
    ①[英]艾伯斯坦.哈耶克传[M].秋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28页.
    ②[英]哈耶克.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M].秋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30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09页.
    ①[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宪章[M].杨玉生,冯兴元,陈苇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10页:译者的话.
    ②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第70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123页.
    ④[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22页.
    ①同上,第55页.
    ②[英]哈耶克.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M].秋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29页.
    ③[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19-20页:哈耶克的社会理论─—《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00页.
    ①[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5页.
    ②[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105页.
    
    
    ①[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51页.
    ②[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91页.
    ③[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66页.
    ①[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M].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348页.
    ②杨建飞,刘宏雄.经济哲学若干理论问题刍议[J].江海学刊,1999,(6).
    ③[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第75页.
    ④[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82页.
    ⑤[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89页.
    ①[英]霍华德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M].顾海良、张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3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32页.
    ③[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57页.
    ④[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58页.
    ⑤参见:[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87-88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598页.
    ②[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598页.
    ③[英]安德鲁·甘希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Hayek: The Iron Cage of Liberty) [M].王晓冬、朱之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51-52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345页.
    ②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第133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65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613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35页.
    ③[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16页.
    ①[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第72页.
    ②[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470页.
    ③[英]安德鲁·甘希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Hayek: The Iron Cage of Liberty) [M].王晓冬、朱之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58页.
    ①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第128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71页.
    ③[澳/美]杰佛瑞?布伦南,詹姆斯M?布坎南.宪政经济学[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1页:序言.
    ④靳玉英.自由主义的旗手:弗·冯·哈耶克[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第171页.
    ⑤[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365-366页.
    ⑥[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359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50页.
    ②[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83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422页.
    ①杨小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199页.
    ①[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C].韩光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08页.
    ②[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196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196页.
    ④[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200页.
    ⑤[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第106页.
    ①靳玉英.自由主义的旗手:弗·冯·哈耶克[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第143页.
    ②[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第16页.
    ③[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135-136页.
    ④[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柏拉图的符咒[M].陆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325页.
    ①[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第12页.
    ②[英]安德鲁·甘希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Hayek: The Iron Cage of Liberty) [M].王晓冬、朱之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57页.
    ③[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43页.
    ④[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13页.
    ①[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第119页.
    ②[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191页.
    ③同上,第153页.
    ①[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30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357页.
    ③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第57页.
    ①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第74页.
    ②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第82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91页.
    
    ①[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20页.
    ②[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21页.
    ③[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23页.
    ④[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22页.
    ⑤[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24页.
    ⑥[英]艾伯斯坦.哈耶克传[M].秋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70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124页.
    ②[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第127-128页.
    ③[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78页.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02页.
    ①[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291页.
    ②[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293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48页.
    ④[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39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0-61页.
    ②张宇.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原则[J].教学与研究,2006,(2).
    ①[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第195页.
    ②[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第67页.
    ③[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67页.
    ①[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16页.
    ②同上,第165页.
    ③[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38页.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02页.
    ①[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13页.
    ②同上,第8页:导论.
    ③同上,第94页.
    ①[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C].韩光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01-102页.
    
    
    ①杨永华.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均衡模型[J].当代经济研究,1995,(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7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3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
    
    ①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182页.
    ②林地.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重大超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5).
    ①王元璋.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第50页.
    ②丛日云.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哲学研究,2008,(10).
    ③参见:刘放桐.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J].河北学刊,1997,(1).
    ①丛日云.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哲学研究,2008,(10).
    ②丛日云.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哲学研究,2008,(10).
    ③注:熊彼特认为,作为理论家,马克思是李嘉图的学生。另外,马克思是从魁奈那里得到整个经济过程的根本概念的。参见:[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68页.
    ④[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杨敬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第18-19页.
    ⑤[英]霍华德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M].顾海良、张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2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07-1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356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4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14页.
    ③杨旭东.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J].科学社会主义,1997,(4).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9-20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582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74页.
    ①魏崇辉.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思想的比较研究[J].天府新论,2008,(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2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4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53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5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1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5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67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8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9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49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49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9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90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449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144页.
    ②注:本文在此主要是分析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和看法,至于如何认识和看待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和看法,本文第六章有分析和评论。本文认为,在对市场经济作一般性分析,特别是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不能简单套用本章马克思对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观点和看法。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189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75-176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208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96-8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0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86页.
    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8-70页.
    ①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3页.
    ③注:“第一个明确将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明确划分的是列宁”,而不是马克思。参见: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6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6页.
    ⑤[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41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6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28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3页.
    ②徐东礼.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3,(5).
    ③孙永芬.历史地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2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56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6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56页.
    ⑦[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146页.
    ①[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2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3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24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1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1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461-46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466-4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469页.
    ④巴能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观新解[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98页.
    ①姚顺良.第二国际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理论的当代审视──兼论列宁经典帝国主义理论的贡献和缺陷[J].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②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89页.
    
    ①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163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02-203页.
    ①陈仁庚.“苏联模式”的兴衰[J].实事求是,1996,(3).
    ②陈仁庚.“苏联模式”的兴衰[J].实事求是,1996,(3).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481页.
    ②注:本章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时,根据邓小平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一种经济社会体制而不是一种基本制度。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117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720-721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第433-43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39页.
    ①姜长斌,苏联模式探析.西伯利亚研究[J].2001,(4).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475页.
    ③罗卫东,蒋自强.兰格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渊源[J].学术月刊,1994,(5).
    ④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7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2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3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1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6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31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63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12-3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0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7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3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78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7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2页.
    ⑧董德刚.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第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07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34页.
    ④董德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经济哲学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8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13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15页.
    
    ①范军.从计划到市场:东欧经济制度的变迁[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8,(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9页.
    ③李兴东.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
    ④纪宝成.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43-44页.
    
    ①彭立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J].学术研究,1999,(2).
    ②刘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92页.
    ③董德刚.所有制问题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N],南方周末,2008-02-28:第E31版.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6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36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32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35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第P324页.
    ⑤[匈]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第52页.
    ⑥吴易风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533页.
    ⑦[匈]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第112页.
    
    ①刘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171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9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512页.
    ①[匈]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第291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7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8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1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37页.
    ⑤[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99页.
    ⑥[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M].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220页.
    ①[匈]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第187页.
    ②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第189页.
    ①Euken, Walter: Die Grundlagen der Nationaloekonomie, Vierte Auflage, Verlag von Gustav, Jena, 1944, S.288.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33页.
    ③杨瑞龙.市场秩序的产权制度基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2).
    ①[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27页.
    ②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第111页.
    ③张泽一,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5).
    ④林建红.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①参见:程民选.市场经济秩序与产权的四层次界定[J].学术研究,1995,(6).
    ②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第237页.
    
    ①杨瑞龙.市场秩序的产权制度基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2).
    ②参见:杨瑞龙.市场秩序的产权制度基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2).
    ③孙国瑞.小议物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6).
    
    ①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第168页.
    ②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第171页.
    ③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70页.
    
    ①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第185页.
    ②丘挺,张先贤.市场经济的哲学研究(上)[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第115页.
    ①Weingast, B., 1995.“The Economic Rol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1, P.1.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
    ③Hayek, F. A., 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 (September): P.82.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94页.
    ①[匈]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第110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33页.
    ①纪宝成.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10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519页.
    ③刘建华.中国市场新秩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80页.
    ④腾兴才,社科院报告指出:一些中介组织正在沦为腐败中介[EB/O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02/content_2523276.htm.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6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78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2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1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73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7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168页.
    ①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 (II)(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6, P.129).
    ②John Stuart Mill., On Liberty(Great Britain: Penguin Books Ltd, 1984, P.69).
    ③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第26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0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82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第786页.
    ④董德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新”解“马”范式[J].河北学刊,2007,(6).
    ①[美]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M].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312页.
    ②[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72页.
    ③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博奕论分析──兼论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6).
    ①林海涛,唐莹.建立现代市场秩序的理论分析:从竞争范式转向制度范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5,(8).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139页.
    ③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博奕论分析──兼论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6).
    ①[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523页.
    ②陈乐一.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6页.
    
    ①[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146页.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147页.
    ①注:三大心理规律指的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指的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后一个货币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将减少;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的是随着新增加的资产设备成本的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将下降;灵活偏好规律是指人们宁愿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保持其它的资本形态。
    ②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214页.
    
    ①郭清香,林杨.社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871页.
    
    ①参见:葛华勇.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1).
    ②国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③葛华勇.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8]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马克思.资本论,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7]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9]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0]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4]邓小平思想年谱,邓小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3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8]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9]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下册)[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0]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1][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2][英]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3]王元璋.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4][英]霍华德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M].顾海良、张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45]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6]吴易风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7][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1][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M].沈叔平,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2][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3][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4][英]休谟.人性论(上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5][英]休谟.人性论(上册)[M].关之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7][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8][英]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吴斐丹,张草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9][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60][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62][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3][英]穆勒.功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64][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5][英]边沁.政府片论[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6][德]威廉?冯?洪堡(Humboldt,W.V.).论国家的作用[M].林荣远,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7][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8][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9][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0][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2][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73][美]约翰?R?康芒斯.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M].寿勉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4][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75][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下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76][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77][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杨敬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78][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9][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0][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C].韩光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1][美]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M].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2][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3][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84][英]哈耶克(F. A. Hayek).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5][英]哈耶克.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C].秋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86][英]哈耶克.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M].秋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87][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88][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秩序原理(下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89][英]哈耶克(F. A. Hayek).自由宪章[M].杨玉生,冯兴元,陈苇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0][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91][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92][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历史主义贫困论[M].何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3][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柏拉图的符咒[M].陆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4][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M].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5][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波普尔访谈录[M].王凌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6][英]卡尔·波普尔(Popper,K.P.).无尽的探索──卡尔·波普尔传[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97][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8][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C].刘守英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99][美]科斯,诺思,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00][美]道格拉斯?C?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钟正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1][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02][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3][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04][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0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6][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7][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108][澳/美]杰佛瑞?布伦南,詹姆斯M?布坎南.宪政经济学[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9][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M].周立群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10][美]G.M.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向以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11][美]丹尼斯 缪勒.公共选择[M].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3.
    [112][匈]雅诺什 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13][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胡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14][德]席,克吕塞尔贝格.秩序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基本思想、概念与方法[M].史世伟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115][德]何梦笔.秩序自由主义:德国秩序政策论集[C].董靖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6][德]格尔哈德 帕普克.知识、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C].黄冰源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7][德]米歇尔 鲍曼(Banurmann,M.).道德的市场[M].肖君等,黄承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8]思拉恩 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19][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20][德]帕普克.知识、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C].黄冰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1.
    [121][英]艾伯斯坦.哈耶克传[M].秋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2][英]安德鲁·甘希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Hayek: The Iron Cage of Liberty)[M].王晓冬、朱之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23][美]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M].曦中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4][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25][英]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经济学方法论[M].石士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26][英]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C].张大保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27][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C].徐海铭,季海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28][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29][英]拉尔夫  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C].林荣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30][美]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31][美]亨利    威廉 斯皮格尔(Spiegel, H. W.).经济思想的成长[M].晏智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32]董德刚等.经济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3.
    [133]董德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经济哲学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34]董德刚.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35]和信全.哈耶克自由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6]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37]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8]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39]靳玉英.自由主义的旗手:弗·冯·哈耶克[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140]汪丁丁.自由与秩序:中国学者的观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4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42]吴德勤.经济哲学──历史与现实[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143]丘挺,张先贤.市场经济的哲学研究(上)[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144]陈新汉,宓文湛.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哲学审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5]刘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46]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14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8]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科学哲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49]晏智杰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50]彭学农.从制度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15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52]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153]郭小聪.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4]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55]张守文.经济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6]纪宝成.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7]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8]刘建华.中国市场新秩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59]王根蓓.市场新秩序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160]徐向艺.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秩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61]杨小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6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3]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64]严群.分析的批评的希腊哲学史──前苏格拉底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65]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66]韦森.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7]袁礼斌.市场秩序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68]郭冬乐,宋则.通向公平竞争之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69]陈乐一,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70]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71]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 (II)(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6).
    [172]John Stuart Mill., On Liberty(Great Britain: Penguin Books Ltd, 1984).
    [173]Euken, Walter: Die Grundlagen der Nationaloekonomie, Vierte Auflage,Verlag von Gustav, Jena, 1944.
    [174]Weingast, B., 1995.“The Economic Rol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1.
    [175]Hayek, F. A., 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 (September).
    [176]Hayek, 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First Published 1988 by Routledge 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EC4P 4EE 29 West 35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01 Reprinted 1989).
    [177]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178]Joseph A. Schumpe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50).
    [1]孙春晨.“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J],道德与文明,1999,(1).
    [2]严清华,朱华雄.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中州学刊,2004,(4).
    [3]李国良,熊丁仪,李兴国.从机制反思市场秩序问题[J],商业时代,2004,(17).
    [4]朱世陆.道德重建:整顿市场秩序的制度意义[J],决策咨询,2001,(6).
    [5][德]克里斯蒂安·瓦特林,王晓哗译.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J],外国法译评,1995,(3).
    [6]阎献晨,葛风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度规范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1996,(8).
    [7]吕凌.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秩序建立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5).
    [8]高兆明.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秩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9]乔洪武.勾画市场经济伦理秩序的先驱──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评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10]胡承槐.关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的探讨[J],哲学研究,1994,(4).
    [11]尹栾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应澄清的几个理论误区[J],求实,2003,(2).
    [12]吴晓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在制度建设[J],宏观经济研究,2002,(6).
    [13]王秋梅,高文武.哈耶克自发市场秩序批判[J],学术界,2007,(5).
    [14]任保平,钞小静.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秩序建设的信用制度供给[J],思想战线,2006,(1).
    [15]王刚.经济转型中的市场治理机制建立与市场秩序完善[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2).
    [16]任保平,蒋万胜.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制安排[J],学术月刊,2006,(9).
    [17]刘拥军.论产权制度、市场秩序与社会信用的形成[J],当代财经,2003,(1).
    [18]杨万铭.市场秩序与信用机制的构建基础[J],经济体制改革,2002,(6).
    [19]方福前.政府与市场秩序的形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7).
    [20]林海涛,唐莹.建立现代市场秩序的理论分析:从竞争范式转向制度范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5,(8).
    [21]余向华,许云宵.经济秩序的自发建构──“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的本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
    [22]郑易生.市场经济的公共资源与公共秩序──有关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7).
    [23]刘烈龙.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与制度建设[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6).
    [24]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博奕论分析──兼论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6).
    [25]俆士英.市场秩序规制与竞争法基本理论初探[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4).
    [26]郭冬乐,李越.市场秩序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1).
    [27]蒋万胜.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8]狄仁昆.“社会主义市场”存在论──对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合理性问题的哲学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2005,(1).
    [29]李楠明.从群体主体向个体主体的檀变──对市场经济的哲学透视[J],求是学刊,1996,(1).
    [30]胡义成,王雷生.从哲学生长出来的经济学──国内外市场经济哲学研究扫描[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1).
    [31]彭立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J],学术研究,1999,(2).
    [32]蒋国平.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哲学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1).
    [33]赵成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理论纵横,1995,(4).
    [34]高梅.分工、市场和个性三者关系的几点哲学思考[J],新疆社会经济,1995,(5).
    [35]许开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哲学论纲[J],新东方,1995,(6).
    [36]桂起权.关于邓小平“经济学不等式”的哲学思考──兼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协调性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7]李荣才.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哲学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8]孔岳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哲学思考[J],理论与改革,1994,(8).
    [39]李兴东.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
    [40]叶佩韦.关于市场与哲学的思考(提纲三则)[J],广西商业经济,1994,(5).
    [41]司徒锡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4).
    [42]叶露中.经济人假设及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适应性──对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财资研究,1995,(6).
    [43]余红,陈新汉.经济哲学:问题及其当代建构──“当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月刊,1997,(12).
    [44]狄国忠.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想的哲学底蕴[J],宁夏大学学报,2(4).
    [45]韦新棋.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依据[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46]占毅,文晓霞.论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意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5).
    [47]丁惠宁.论市场经济与伦理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1995,(5).
    [48]孙承叔.论作为哲学范畴的市场经济──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的当代沉思[J],学术界,1998,(3).
    [49]王丽娜.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矫正作用[J],理论界,2007,(3).
    [50]贾秀兰.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的哲学思索[J],社会科学研究,1994,(5).
    [51]易杰雄.如何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一种经济学—哲学思考[J],理论前沿,2006,(9).
    [52]陈创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种新的历史哲学[J],求实,2002,(11).
    [53]王连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论纲[J],东岳论丛,1994,(3).
    [54]袁贵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河北学刊,1996,(1).
    [55]武模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哲学研究的重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56]吴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特征的哲学思考[J],江汉论坛,1997,(1).
    [57]邓光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J],攀登,1995,(3).
    [58]胡义成.作为“天道”展现的市场经济必然性──邓小平经济哲学与哈耶克的某些契合[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6).
    [59]高晓雁.自由限定超越──对市场经济三大困惑的哲学思考与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1996,(1).
    [60]范汉森.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J],新视野,1996,(6).
    [61]陈印.市场有效性的检验问题:科学哲学视点[J],贵州则经学院学报,2003,103(2).
    [62]王锐生.市场行为与人性──对市场行为的哲学考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63]李仁武.市场经济时代哲学形态变革的取向[J],现代哲学,1995,40(2).
    [64]王复隆.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攀登,1994,(1).
    [65]孙兆刚.市场经济的哲学底蕴[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
    [66]崔自铎.市场主体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J],理论前沿,1994,(Z1).
    [67]胡义成.生产力哲学和市场经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组[J],东方论坛,1994,(3).
    [68]求实杂志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讨论会纪要[J],求是,1994,(20).
    [69]胡义成,王雷生.对当代经济哲学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1997,(3).
    [70]汪强.关于中国经济哲学几个重大问题的综述[J],探索,2007,(4).
    [71]何关银.试论21世纪实践问题与经济哲学的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07,150(5).
    [72]杨建飞,刘宏雄.经济哲学若干理论问题刍议[J],江海学刊,1999,(6).
    [73]谷鹏飞.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北方论丛,2007,(4).
    [74]方新民.范式分析:新古典经济学与经典力学的比较研究[J],学术探索,2001,(1).
    [75]阿门巴多亚,王公龙.马克思的《资本论》与现代中国的市场经济[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6).
    [76]杨忠.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1,(2).
    [77]倪晓林.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3).
    [78]徐玉生.马克思经济理论剖析下的市场经济[J],上海经济研究[J],2000,(12).
    [79]郭小鲁,刘丹.重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解释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3,147(4).
    [80]魏小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怎样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访G?A?柯亨教授[J],哲学动态,1995,(12).
    [81]巴能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观新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2).
    [82]张光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发展市场经济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J],2007,(2).
    [83]蒋学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84]晏辉.辩护与批判:马克思人类学范式视野中的市场经济[J],天津社会科学,2006,(1).
    [85]叶险明.论马克思考察市场经济的两类视角──马克思市场经济学说思考之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86]孙承叔.论作为哲学范畴的市场经济──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的当代沉思[J],学术界,1998,(3).
    [87]胡承槐.论马克思的社会解放理论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构建──兼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相互关系[J],哲学研究,2000,(10).
    [88]易培强.论市场经济的资本运行: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新探[J],益阳师专学报,1997,(2).
    [89]杨永华.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均衡模型[J],当代经济研究,1995,(2).
    [90]王珏,首晖.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与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基础[J],理论视野,2003,(6).
    [91]文力.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论一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6).
    [92]张宇.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原则[J],教学与研究,2006,(2).
    [93]李凯,卢俊.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9(中).
    [94]刘放桐.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J],河北学刊,1997,(1).
    [95]于金富.构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科学范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9).
    [96]魏埙.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与樊纲同志商榷[J],南开学报,1997,(1).
    [97]林勤青.马克思“以人为本”经济思想初探,财经论丛[J],2000,(6).
    [98]姜奇平.回到消费本身后现代“以人为本”转向的经济学反思,互联网周刊[J],2004,12(2).
    [99]胡钧,刘凤义.经济学关于人及其经济行为特征的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J],教学与研究,2001,(5).
    [100]刘凤义.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的方法论探讨──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
    [101]朱富强.经济学理论潜含的利益取向探析──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12).
    [102]汪立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比较[J],经济学家,2002,(1).
    [103]张景华,许彦.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3).
    [104]林建红.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105]傅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106]魏崇辉.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思想的比较研究[J],天府新论,2008,(2).
    [107]王惠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比较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08]巫继学.人本经济学:以人为本的政治经济学诠释[J],中州学刊,2004,(5).
    [109]曹阳.商品与交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制度学派制度分析的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2007,(6).
    [110]朱富强.理论目标、研究思维和引导假定的设定──兼评两类不同的参照系:马克思经济学的“理想状态”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抽象假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8,(5).
    [111]牛晓帆.经济学哲学观的评介与比较[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3).
    [112]杨旭东.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J],科学社会主义,1997,(4).
    [113]郭佳新.马克思的市场经济观念的嬗变[J],时代潮,1997,(4).
    [114]陶玉泉.马克思的市场经济效率机制观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4,(4).
    [115]陈伯君.自由、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论自由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J],社会科学研究,2003,(5).
    [116]颜鹏飞,刘昌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上)[J],当代经济研究,2001,(3).
    [117]易培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拜物教问题再探──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科版),2008,(2).
    [118]方兴起.市场经济:新视角下的重新认识──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9).
    [119]罗郁聪.社会主义意义的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比较优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产品社会运动“中间环节”理论的社会主义运用[J],当代经济研究,1998,(2).
    [120]曾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1995,(2).
    [121]王妙松.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J],兰州学刊,2008,(8).
    [122]朱炳元.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P37-42.
    [123]林地.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重大超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5).
    [124]张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规律论述的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2,(4).
    [125]侯惠勤,首玲.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与当代市场经济实践[J],江海学刊,2003,(6).
    [126]胡钧.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J],当代经济研究,1996,(1).
    [127]许崇正,柳荫成.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经济学家,2006,(4).
    [128]姚慧琴.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之宏观比较[J],理论导刊,1994,(9).
    [129]周雨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12).
    [130]傅殷才,方兴起.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学说与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J],经济评论,1996,(3).
    [131]汤在新.马克思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考察[J],经济学家,1995,(1).
    [132]陶玉泉.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观初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5,(5).
    [133]巴能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观新解[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
    [134]徐东礼.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3,(5).
    [135]孙永芬.历史地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136]蔡云辉.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性及其历史命运──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37]姚顺良.第二国际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理论的当代审视──兼论列宁经典帝国主义理论的贡献和缺陷[J],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138]陈征.对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J],高校理论战线,2007,(2).
    [139]张晓忠,高秀伟.解读列宁“帝国主义论”中的全球化思想[J],商业经济,2007,(5).
    [140]肖炳兰,王传利.列宁的全球视野探析──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141]苏晓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P43-46.
    [142]布成良.全球化与帝国主义:批判及辩护──重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6).
    [143]姚天皎,田晓霞.重新审视帝国主义──重读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4).
    [144]吴波.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沉思──兼评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
    [145]肖枫.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当代资本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3).
    [146]丛日云.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哲学研究,2008,(10).
    [147]马捷莎.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越迁[J],学术研究,2005,(3).
    [148]余红.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的二重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5,(2).
    [149]梁树发.从源头上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浙江学刊,2003,(1).
    [150]吕世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经济全球化[J],哲学研究,2002,(10).
    [151]何萍.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关于马克思、卢森堡、列宁的一个比较研究[J],哲学研究,2008,(3).
    [152]刘会强.试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制高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新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53]聂锦芳.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J],江海学刊,2008,(2).
    [154]陈仁庚.“苏联模式”的兴衰[J],实事求是,1996,(3).
    [155]陈振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眼中的苏联模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6).
    [156]范军.从计划到市场:东欧经济制度的变迁[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8,(2).
    [157]高歌.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论战看熊彼特与哈耶克的理论异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
    [158]陈炜.泛意识形态化与信仰缺失——苏联模式的再思考[J],兰州学刊,2006,(6).
    [159]罗卫东,蒋自强.兰格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渊源[J],学术月刊,1994,(5).
    [160]武力.论八大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深化及其历史局限[J],教学与研究,1996,(6).
    [161]闫晓荣.毛泽东探索突破苏联经济模式探微[J],内蒙古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62]陈华山.试析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J],东欧中亚研究,1996,(4).
    [163]张利华.苏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模式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164]姜长斌.苏联模式探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1,(4).
    [165]崔光胜.苏联模式由盛转衰的经济根源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3).
    [166]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N],学习时报,2008年//3月//10日/第003版.
    [167]左凤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否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1).
    [168]马龙闪.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实质性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1).
    [169]胡小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前途[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170]黄范章.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历史意义[J],经济学家,2004,(6).
    [171]陈炎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J],今日中国论坛,2008,(10).
    [172]卫兴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回顾与评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0,(1).
    [173]王珏,鲁江.公有制在工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现代公有制[J],经济学文摘,1997,(10).
    [174]董德刚.所有制问题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N],南方周末,2008-02-28:第E31版.
    [175]程民选.市场经济秩序与产权的四层次界定[J],学术研究,1995,(6).
    [176]杨瑞龙.市场秩序的产权制度基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2).
    [177]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微观基础:契约和产权[J],学术月刊,2006,(3).
    [178]张牧筠.完善市场秩序与产权改革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
    [179]张泽一.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5).
    [180]孙国瑞.小议物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6).
    [181]腾兴才.社科院报告指出:一些中介组织正在沦为腐败中介[EB/O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02/content_2523276.htm.
    [182]董德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新”解“马”范式[J],河北学刊,2007,(6).
    [183]郭清香,林杨.社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184]国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185]葛华勇.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