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国近代是一个王朝统治危机、封建社会危机、民族危机互相纠结、互相影响的时代。封建社会危机诱发了民族危机和王朝统治危机,是社会改造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又刺激和加深了封建社会危机,是社会改造的外部原因和刺激因素。人的改造与制度的革新是社会改造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富强独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社会改造的近期目标,理想的大同社会是社会改造的终极目标。
     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社会陷入深刻的意义危机和秩序危机之中,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张申府以罗素所代表的西方资产阶级优秀文化、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列宁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来源,在批判继承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社会改造观。他认为,中国的社会改造应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是人的改造,一是制度改造,只有双方相互配合,相反相成,辩证统一,达到有机的和谐与平衡,才能获得社会改造的成功。张申府希望,以他实的哲学与辩证理性观作为社会改造的基础,以其反思的或超越的科学主义与综合民主论作为社会改造的精神武器,通过新启蒙运动和一个革命即国民革命,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改造,最终达致以大同个人主义、生之人生观和仁的理想为主要特色的理想的大同社会。
Since the nineteen century,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d been the main them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matter in modern China. The so-called“social transformation”which means in language context of modern China a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people consciously brook away from the shackle of feudalism and got into the state of hyper-feudalism. The Chinese modern era was a period in which dynasty govern crisis, feudal society crisis and nation crisis twisted and impacted each other. On the one hand, the feudal society crisis induced the nation crisis and dynasty govern crisis, so it was the major caus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nation crisis stimulated and deepened feudal society crisis thereafter, it was the outer cause and stimulated factor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reover,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was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and institution innovation, the near aim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was save China from extinction, property and independence, realizing the great revita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the ultimate aim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was realizing the ideal Great Harmony Society.
     Since the late nineteen century , Chinese society slumped into deep meaning and order crisis .Under this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 firstly took western bourgeois class excellent culture which represented by Russell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represented by Confucius and Marxism which represented by Lenin as theory source , then based on the considerable inheritance of theory of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nineteen century ,Zhang Shenfu brought forward his uniqu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dea. In his opinio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should started from two ways at the same time , one is human transformation ,the other is institution transformation , only the two sides cooperate together ,oppose each other but also complement each other , Dialectical unity and reach organic harmony and balance can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possibility to succeed .
     Truth and reason are prerequisites of China and 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Compared with reason, truth seems held more basic meaning, it was the fundamental root which will cure various political problems of modern China. The meaning of so-called“truth”including following three fields: the first is pursue truth impersonally which equal to speaking truth; the second is make practice which equal to doing truth; the third is to rel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which equal to emphasize real learning. All in all, no matter speaking or acting, the principle of truth should be applied. So, Zhang shenfu recommended philosophy of“truth”and practiced it by advocating his two philosophy ideas of“grand objectivism”and“concrete relativism”.“Grand objectivism”means start from object and then extend the scope of object then contain subject and finally reach the unification of object and subject.“Concrete relativism”means that the truth is concrete and is dialectic unification of absoluteness and relative. Every judgment should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ime, place and condition. This idea accords with Marxism’s materialistic dialectic.
     When embodied in the field of concrete policy, the principle of truth will appear as form of“Chinazation”and“specification”. If want to be effective, all foreign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ories must combine Chines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social reality, adopt Chinese national form and apply theories into the practic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o guide practice by theory and develop theory during the practice .Only in this way can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go right way and has possibility to succeed. Reason is the spirit of time ,the need of society , the basement of all progresses and the fundamental power of social development . The basic reason why anti-rationalism became so overwhelming since the nineteen century was that the mistake of former concept of reason. Under the foundation of considerable inheritance of former concept of reason ,Zhang shenfu put forward his own theory of reason. He thought that reason is equal to sense, is giving explanation and according to sense. Reason own three specific characters: truth, dispartment and entireness. The truth means materialism and is the base of reason; dispartment means dialectics and is the origin of reason; entireness means whole and is the aptitude of reason. ,Zhang shenfu’s theory of reason tried to realize unification of reason and unreason , reason and virtue .It based on practice , took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 , pursed synthesis as end and confirmed subjectivity and initiative of human and practi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ason cognition so we can say Zhang shefu’s theory of reason is one kind of dialectical rational theory .
     If embodied in academic and political field, the forms of truth and reason are science and democracy. Generally speaking, democracy is the contradictory of absolutism and science is the contradictory of obscurantism. The aim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is to transform public thoughts through science and transform political institution through democracy. While in fact science is not merely used for transforming public thoughts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democracy. Science and democracy are both mental weapons for human trans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 transformation。Zhang shenfu’s science thoughts bore obvious scientific aptitude, he believed that by exercising science and scientific methods, human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self, but also can transform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self .He spared no effort to publicize scientology and proposed science sprit. However, he was not an absolute scientism supporter; he denied scientism and opposed technique adoration. He pursed the unification of humanity and science, truth and goodness and tried his best to transcend scientism. So we can conclude that Zhang shenfu was an introspective or surpassable scientism supporter. Zhang shenfu’s apprehension to democracy is an omnidirectional, multi-angel, comprehensive apprehension .In his opinion, democracy is one of the grandest dreams of human being and it includes hu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liberty, society’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The meaning of democracy is not merely commonsense liberty and equality , sovereignty by people , democratic institution and so on, it has in fact become one principle ,spirit and dream on organizing social life of all human being.
     Enlightenment and revolution are two concrete method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matter of human transformation, Zhang shenfu advocated new enlightenment. He was a veteran of May 4th enlightenment and took active part in 1930’s new enlightenment .He thought new enlighten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flection of world trend to the China . The new characters which distinguished new enlightenment embody the following fields: firstly, it sublate the May 4th enlightenment; secondly, as for tradition, it held attitude of considerable inheritance; thirdly, it was a movement in which reason combining sensibility ;fourthly, it was some kind of nationalism or patriotism ;fifthly, it was collectivistic. On the matter of institution transformation, Zhang shenfu advocated“one revolution theory”. He believed that if people want to solve all problems of China once and for all, then all what they needed was just one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 was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this revolution was both political revolu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 The object of revolution is unreasonabl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institution and not human. The main force of revolution is ordinary people. The ultimate ideal Great Harmony Society will be realized through revolution.
     The ultimate aim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to realize the ideal Great Harmony Society. Zhang shenfu successively brought forward two target mode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e is communism Great Harmony, the other is Great Harmon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modes is not the basic form, but the way and method to realize these two modes. Although Zhang shenfu failed to give concrete description of future Great Harmony Society, he outlined main characters of Great Harmony Society .Zhang shenfu’s Great Harmony Society is determined to be an Utopia .he failed to find a way to realize Great Harmony Society, he opposed class struggle, violence revolution and proletariat dictatorship so it is so hard for him to turn the idea of Great Harmony Society from the Utopian to be scientific.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for frequent failure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is that two sides (human trans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 transformation) can not make harmonious balance and cooperate effectively, especially in such a historical context that nation crisis become more serious, theory of institution transformation always overpower theory of human transformation and leave it fewer space to grow. Zhang shenfu’s theory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void this defect consciously ,although his theory seems not so influential upo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undoubtedly his penetrating judgment will still provide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curr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
引文
1舒衡哲:《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2舒衡哲:《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3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93页。
    4张申府:《思与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9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5-306页。
    2张申府:《思与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4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64页。
    5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3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页。
    2张灏把从1895年到1925年即从甲午到五四这三十年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转型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承先启后的关键时代。参见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1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序》,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3页。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146页。
    2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
    3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序》,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6页。
    1《论救亡当立新国》,《清议报》第五十六册,第3611页。
    2萧公权:”The Case for Constitution Monarchy:K’ANG Yu-WEI’s Plan for the Democration of China”Monumenta Serica.ⅹⅹⅣ(1965),1-83。转引自《行政制度现代化——康有为之主张及其意义》,《台湾国立编译馆馆刊》第七卷第一期。
    1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7-148页。
    2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4-165页。
    3杨度:《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1页。
    4李庆芳:《中国国会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16页。
    5杨度:《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7页。
    1康德:《何谓启蒙》,转引自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337页。
    2 J·S·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1严复:《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页。
    2严复:《严复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5页。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6页。
    4梁启超:《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二册,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1页。
    5梁启超:《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1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60页。
    2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54页。
    3严复:《法意》按语,下册,《严译名著丛刊》,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917页。
    4梁启超:《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5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5页。
    6陶履恭:《我们政治的生命》,《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
    7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第一卷第六号。
    8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青年》第一卷第二号。
    1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页。
    2胡适:《胡适文存》,亚东图书馆1926年版,第1页。
    3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833页。
    4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第一卷第六号。
    5梁启超:《梁启超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554页。
    6陶履恭:《我们政治的生命》,《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
    7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12页。
    8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322页。
    9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
    10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
    11胡适:《胡适文集》,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0页。
    12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独立评论》第一百五十期。
    13《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14高一涵:《国家非人生之归宿论》,《青年》第一卷第四号。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4页。
    2壮游:《国民新灵魂》,《江苏》第五期。
    3真民(李石曾):《革命》,《新世纪丛书》第一集。
    1傅斯年:《新潮的回顾与前瞻》,《新潮》第二卷第一号。
    2陈独秀:《在〈国民杂志〉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致词》,《国民》第二卷第一期。
    3唐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
    4《曙光》第一卷第一号。
    5陈独秀:《本志宣言》,《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
    6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
    7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新潮》第二卷第三期。
    8杨亦曾:《社会为什么要改造》,《国民》第二卷第一号;易家铖:《社会改造的意义》,《国民》第二卷第二号;周长宪:《社会根本改造运动》,《国民》第二卷第三号;傅斯年:《新潮的回顾与前瞻》,《新潮》第二卷第一号。
    
    1罗家伦:《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变迁》,《新潮》第二卷第五号。
    2戴季陶:《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乱源》,《建设》第一卷第二号。
    3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49页。
    4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
    1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33页。
    2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每周评论》第三十五号,。
    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9页。
    4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5《新青年》第八卷第三期。
    6陈独秀:《复东荪先生》,《新青年》第八卷第四期。
    7《新青年》第九卷第四号。
    8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每周评论》第三十五号。
    9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页。
    1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101页。
    2陈独秀:《谈政治》,《新青年》第八卷一号。
    3陈独秀:《答费哲民(妇女、青年、劳动问题)》,《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
    4施存统:《存统复哲民》,《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0年4月11日。
    5施存统:《“工读互助团”底失败和教训》,《星期评论·劳动纪念号》,1920年5月1日。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23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237页。
    1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7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07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8页。
    1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0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8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4-315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259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180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7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2-34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33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4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5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7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5-416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6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7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0页。
    1雅斯贝斯:《生存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组:《当代美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11页。
    3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4页。
    1 H·P·里克曼:《理性的探险》,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6页。
    2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11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1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3-33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
    4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89-59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2页。
    
    1张申府:《思与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47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13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9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3-40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17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8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12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12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2-68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9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2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167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139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1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1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1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68页。
    1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6页。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61页。
    3《孟子·尽心下》。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3-42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页。
    1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2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89-590页。
    3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2页。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5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2-243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6-43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8页。
    3借用李维武先生的提法。李先生从哲学角度把张申府的思想概括为唯物论科学主义,其特点在于明确地宣称应当把科学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同时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以融铸成一种新形态的哲学。(参见李维武:《中国科学主义思潮的百年回顾》,《哲学动态》1999年第12期)
    4张君劢、丁文江:《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8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8-89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1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1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4丁文江、张君劢:《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5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9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4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0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8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29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9页。
    2胡适:《胡适文集》,第四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3丁文江、张君劢:《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4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5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8雷颐:《中国现代史上的张申府》,《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9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2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35页。
    3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4-146页。
    1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5页。
    2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3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4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5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
    6张东荪:《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204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6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9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页。
    1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4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47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33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2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9页。
    3《尚书·泰誓》
    4《尚书·皋陶谟》
    5《盂子·尽心下》
    6《尚书·咸有一德》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81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5-53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5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8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8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页。
    1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43页。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873页。
    3 Isaiah Berlin.Four Essay on Lib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130.
    4王海明:《论自由与民主》,《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16页。
    6 Hayek.F.A. 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Volume2. China Social Sciencds Publishing House Chengcheng Books Ltd, Beijing,1999.P5.
    7科恩:《论民主》(中文版序言),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页。
    8科恩:《论民主》(中文版序言),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23页。
    1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9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5-50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4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3页。
    4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58-159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8页。
    6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58-159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1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3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4-24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313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2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3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7页。
    3胡伟希:《理性与乌托邦——二十世纪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载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下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16页。
    4许纪霖:《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载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下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40页。
    5许纪霖:《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载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下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57页。
    
    1 Edward Hallett Carr,Condition of Peace,pp30,31.London Macmillan£Co.Ltd.1942.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3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4-515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1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5-51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5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7页。
    9在其它地方,张申府也曾说过,“要积极自由,不要消极自由”,但揆诸上下文意,“要给人机会,不仅仅要任人去”,他并未否定消极自由。见《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1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2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190页。
    3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4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1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页。
    2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3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页。
    5以赛亚·伯林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20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3页。
    3严复:《法意》按语,下册,《严译名著丛刊》,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917页。
    4梁启超:《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2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1吴恩裕:《自由乎?平等乎?》,《观察》第三卷第十二期。
    2吴恩裕:《自由乎?平等乎?》,《观察》第三卷第十二期。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2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1李大钊:《自由与秩序》,《李大钊文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7-438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2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1-47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5-51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8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3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3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9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3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5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4-51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0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473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4页。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9月27日。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49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9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93-59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9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94页。
    4《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76-7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4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1页。
    1艾思奇、吴清友:《“新启蒙运动”座谈》,《读书月报》创刊号。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29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190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4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34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19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
    2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249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2陈伯达:《哲学的国防动员——新哲学者的自己批判和关于新启蒙运动》,《读书生活》第四卷第九期。
    3艾思奇:《中国目前的文化运动》,《生活星期刊》第一卷第十九期。
    4兆鸥:《五四和新启蒙运动》,《北平晨报》,1937年5月4日。
    5艾思奇:《新启蒙运动和中国的自觉运动》,《文化食粮》创刊号。
    6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67页。
    7张申府:《思与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页。
    8张申府:《张申府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页。
    1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生活书店1937年版,第224-225页。
    2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生活书店1937年版,第228页。
    3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生活书店1937年版,第257页。
    4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生活书店1937年版,第25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7陈伯达:《论“新哲学”问题及其他——致张申府先生的公开信》,《中国文化》第一卷第五期。
    1陈伯达:《真理的追求》,上海新知书店1937年版,第1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42页。
    6《编辑室杂记》,《新青年》第九卷第六号。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3赤:《共产主义之界说》,《新青年》第九卷第六号。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12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12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130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82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7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6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1《新社会发刊词》,《新社会》第一号。
    2《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
    3《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
    4《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
    1《新社会发刊词》,《新社会》第一号。
    2《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6-97页。
    3周佛海:《实行社会主义与发展实业》,《社会主义讨论集》,上海新时代丛书社1921年版,第252页。
    4张东荪:《一个申说》,《改造》第三卷第六期。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9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6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15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15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6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0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0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81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181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1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9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2页。
    9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3-424页。
    10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12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页。
    5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6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7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8-359页。
    8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66-66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24页。
    
    1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页。
    2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1页。
    3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1《列宁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2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2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32页。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637页。
    6严复:《严复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0页。
    1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45-47页。
    1艾思奇:《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页。
    2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何干之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3页。
    1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2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3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列宁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张申府:《张申府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张申府:《思与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张申府:《所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7.张申府:《所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8.张申府:《张申府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9.张申府:《张申府学术论文集》,齐鲁书社1985年版。
    10.张申府:《罗素哲学译述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张申府译,维特根什坦著:《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舒衡哲:《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13.[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14.郭一曲:《现代中国新文化的探索——张申府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6.梁启超:《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鲁迅:《鲁迅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胡适:《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李大钊:《李大钊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1.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张岱年:《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张岱年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0.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32.耿云志等:《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33.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4.彭明、程歗:《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6.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37.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3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9.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生活书店1937年版。
    40.陈唯实:《新人生观与新启蒙运动》,民族革命出版社1939年版。
    41.卢风:《启蒙之后》,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姜义华:《理性缺位的启蒙》,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3.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5.王忍之等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
    46.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编:《五四时期期刊介绍》1-3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
    47.张允候等:《五四时期的社团》1-4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48.陈哲夫等:《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9.陈哲夫等:《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50.王金鋙、李子文:《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1.林茂生、王维礼、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一九一九——一九四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2.高军、王桧林、杨树标:《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53.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1-5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6.辽宁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82年版。
    57.辽宁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续集》(内部资料),1983年版。
    58.冯崇义:《罗素与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59.冯崇义:《国魂,在国难中挣扎》,广西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0.胡伟希:《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1.闫润鱼:《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62.高力克:《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3.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64.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5.黄岭峻:《激情与迷思——中国现代自由派民主思想的三个误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6.章清:《“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7.张宝明:《启蒙与革命:“五四”激进派的两难》,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68.张宝明:《自由神话的终结》,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69.张宝明:《现代性的流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0.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71.张光芒:《启蒙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72.洪峻峰:《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3.刘晓虹:《中国近代群己观变革探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4.刘桂生主编:《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西方近代思潮与中国“五四”启蒙思想》,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5.陈少明、单世联、张永义:《被解释的传统——近代思想史新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6.杨奎松、董士伟:《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7.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8.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79.宋惠昌:《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0.袁洪亮:《近代人学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1.尚明:《中国近代人学与文化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2.沈湘平:《理性与秩序:在人学的视野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4.王中江:《进化主义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5.胡军:《分析哲学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6.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7.李维武:《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8.刘伟、饶东辉:《中国近代政体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9.刘世军:《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0.邢建国等:《秩序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1.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92.刘晔:《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3.“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4.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伟大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95.任定成:《在科学与社会之间》,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
    96.张剑:《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体制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7.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8.郑大华、彭平一:《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9.邹小站:《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0.善峰:《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1.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2.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3.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振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4.宝成关:《西潮与回应——近四百年思想嬗替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5.宝成关:《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西学东渐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6.刘军宁主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107.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文选》,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108.周阳山:《自由与权威》,台湾三民书局股分有限公司1990年版。
    109.周阳山:《学术与政治的对话——宪政与民主》,台湾正中书局1992年版。
    110.何信全:《儒学与现代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1.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12.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版。
    113.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14.林启彦:《步向民主:中国知识分子与近代民主思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
    115.傅乐诗等:《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版。
    116.史华慈等:《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自由主义》,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版。
    117.殷海光:《到奴役之路》,台湾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18.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119.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20.韦政通:《现代中国思想家》第八辑,台湾巨人出版社1978年版。
    121.韦政通:《中国思想传统的创造转化——韦政通自选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2.韦政通等:《自由民主的思想文化》,台湾自立报系1990年版。
    123.李明辉:《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4.[美]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125.[美]林毓生:《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126.[美]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7.[美]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28.[美]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9.[美]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130.[美]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5年版。
    131.[美]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2.[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33.[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4.[美]张灏:《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5.[美]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6.[美]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37.[美]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38.[美]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9.[美]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0.[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1.[美]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2.[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43.[美]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44.[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5.[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6.[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7.[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48.[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9.[美]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0.[美]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1.[美]莫里斯·迈斯纳:《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152.[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3.[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4.[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55.[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56.[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57.[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58.[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9.[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60.[英]罗素:《罗素文集》,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
    161.[英]罗素:《自由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62.[英]罗素:《西方的智慧》,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63.[英]罗素:《我的哲学发展》,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6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65.[英]罗素:《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7.[英]罗素:《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168.[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0.[英]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7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2.[英]H.P.里克曼:《理性的探险》,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7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4.[德]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5.[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上海世纪出版翻译集团2003年版。
    176.[法]罗狄-刘易斯:《笛卡尔和理性主义》,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Schwarcx.Vera,Time for Telling Truth is Running ou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1992.
    2.Bertrand Russell,The Problem of China,New York;The Centrury Co.,1922.
    3.Vera Schwarcz,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Intellectuals and the Legacy of the May Forth Movement of 1919,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4.Edward Hallett Carr:Conditions of Peace,London Macmillan & Co.Ltd,1942.
    5.Shiping Hua:Scientism and Humanism:Two Cultures in Post-Mao China,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
    6. Isaiah Berlin.Four Essay on Lib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7.F.A.Hayek,The Road to Serfdo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dss,1944.
    8.F.A.Hayek,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Volume2.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Changcheng Books Ltd, Beijing,1999..
    9.Wang Fan-sen,Fu Ssu-nien:A Life in Che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张拴平博士论文:《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许全兴指导,中央党校2001年。
    2.郭一曲博士论文:《张申府思想研究》,李宗桂指导,中山大学2001年。
    3.雷颐:《“仁”与“科学法”——漫话张申府》,《读书》1992年第7期。
    4.雷颐:《中国现代史上的张申府》,《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5.雷颐:《罗素研究专家张申府》,《文史哲》1994年第4期。
    6.雷颐:《张申府与中国现代思潮》,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羊涤生:《张申府与罗素》,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胡军:《罗素与张申府》,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许全兴:《张申府与现代中国哲学》,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朱进东:《张申府与周恩来的早期交往》,《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1.张永义:《逻辑分析及其限制——略论张申府和冯友兰、金岳霖思想方法的异同》,载《论衡丛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郭一曲:《张申府思想研究概述》,《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13.郭一曲:《从“辩证综合”到“综合创新”——张申府对张岱年的影响》,《现代哲学》2001年第2期。
    14.郭一曲:《论张申府的文化观》,《学术研究》2001年第5期。
    15.郭一曲:《另一种传记——读<张申府访谈录>》,《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5期。
    16.郭一曲:《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张申府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17.董德福:《张申府生平及其学术概略》,《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8.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述评》,《宁夏党校学报》2001年第6期。
    19.张拴平:《中国现代史上的张申府》,《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1期。
    20.张拴平、张建华:《党的创始人之一张申府的早期革命活动》,《档案天地》2003年第4期。
    21.张拴平、张建华:《张申府坎坷曲折的一生》,《党史博采》2003年第11期。
    22.郑斌:《张申府——不该被遗忘的学者政治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23.雷永生:《走近张申府——读<张申府文集>》,《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
    8期。
    24.汤一介:《重读大师——评<张申府文集>》,《出版广角》2005年第8期。
    25.汤一介:《会通中西熔铸古今——读<张申府文集>》,《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26.俞兴茂:《张申府与广州大学无缘》,《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第7期。
    27.干春松:《张申府的文化综合主义和新启蒙主义》,《孔子研究》2006年第5期。
    28.李秀云:《张申府的副刊编辑思想》,《新闻界》2007年第1期。
    29.孟毅辉、彭继红:《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论要》,《湖湘论坛》2003年第6期。
    30.东方溯:《毛泽东早期社会改造思想的逻辑发展》,《齐鲁学刊》1995年第4期。
    31.时广东:《梁漱溟、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改造思想的趋同和差异》,《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6期。
    32.时广东:《毛泽东与梁漱溟在中国社会改造道路问题上的根本分歧》,《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3期。
    33.彭继红、龙雪飞:《“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的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34.史习基:《论李大钊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0期。
    35.冯夏根、李瑞:《五四时期罗家伦对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期。
    36.刘立振:《社会改造与罗素理想中的社会》,《中国地名》2006年第12期。
    37.王宗昱:《乡村是文化之本——读善峰<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研究>有感》,《东岳论丛》1998年第1期。
    38.奚洪敏:《社会改造与人的改造》,《理论建设》1995年第8期。
    39.卿文光:《论希腊理性与近代理性的若干差异及其缘由》,《哲学研究》2004年第7期。
    40.[德]H.博德尔:《理性的区分》,《世界哲学》2006年第2期。
    41.程志敏:《理性本源》,《人文杂志》2001年第4期。
    42.黄红生、陈凡:《理性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社会的理性建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43.魏敦友:《理性的传统谱系与当代转型》,《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2期。
    44.顾红亮:《“理性”与现代性的价值依托》,《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
    45.申建林:《对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反思》,《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46.卢风:《论辩理性与民主政治》,《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47.黄南珊:《论西方理性观念的整体流变》,《学术论丛》1994年第4期。
    48.张澜:《理性论纲》,《学术交流》1994年第1期。
    49.黄力之:《理性的异化与现代文明的极限》,《哲学研究》2001年第12期。
    50.[美]罗蒂(R.Rorty):《理性、文化在西方哲学中的几种含义》,《现代外国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第1期。
    51.[德]W.威尔士:《理性:传统和当代》,《哲学译丛》2000年第4期。
    52.高力克:《科学主义与“五四”知识分子的人文宗教》,《学术月刊》2000年第12期。
    53.施展旦:《对中国现代科学主义价值化认知的反思》,《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第7期。
    54.段治文:《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55.阎润鱼:《近代中国唯科学主义思潮评析》,《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56.江琼:《关于“科学主义”思潮的辨析——从“科学与玄学论战”说起》,《东南学术》2003年第4期。
    57.尤小立:《现代中国科学派科学主义倾向的自我解构——以任鸿隽的科学理念为解读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58.李向勇:《论科学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探索》2002年第2期。
    59.李侠:《简评哈耶克对科学主义的批判》,《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2期。
    60.林合华:《梁启超科学文化观中的科学主义之维》,《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61.徐亚东:《陈独秀与胡适科学观之比较——兼论“五四”的“唯科学主义”问题》,《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62.李丽:《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境遇》,《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2期。
    63.李丽:《科学主义的价值之维》,《北方论丛》2007年第2期。
    64.朱红文:《近代唯科学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年第3期。
    65.肖显静:《科学主义的内涵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66.刘剑君:《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政治哲学反思》,《文史哲》199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