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代茶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榷茶之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将盐铁之类的所谓“山泽之利”纳入国家禁榷范围之后的又一新增榷税项目,用来补充国家的财政收入。
     自唐德宗首次对茶实行征税制度之后,榷茶之制便确立下来。到宋代,由于国家疆域面积较小,加之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政权形成巨大的威胁,所以宋代统治者更加注重依靠榷茶之制来巩固中央财政,其茶法几经变革,但总体而言,榷茶制依然是官商联合,但其中商人的作用表现得更加充分。元明清榷茶制度遵循的都是宋代确立的以引榷茶的原则,并继承了南宋东南茶法允许地方卖引的制度,最终使茶法向更加有利于统治者的方向发展。
     到了明代,由于明初元蒙贵族还保存了相当的军事实力,对明朝政府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朱元璋更加重视榷茶制度的建立,明代的茶法向着更加广泛的方面发展。首先,明政府继承了宋代以来形成的茶引制度,利用茶引来区分官茶、私茶,并通过对茶引征税的方式来实现政府的榷税利益,这一点与唐、宋统治者并无不同。其次,明统治者还通过开中茶法、召商运茶、召商买茶等制度,引导商人帮助政府解决边境地区军队的供给和灾区粮食的供应等任务。但是由于商人具有惟利是图的本性,所以他们在得到官府的许可运茶、买茶之时,又会肆意夹带,影射私茶,使统治者建立的茶法秩序遭到破坏。所以有明一代的不少统治者都为限制商人的这种不法行为煞费苦心,他们采取了加强对商人报中制度的管理,对商人的资本状况进行审查,对商人的籍贯、姓名、行茶路线进行严格登记等办法。为了防止商人以假名报中,统治者采用让报中商人之间相互保结以承担连带责任的方式来加强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并不断完善对茶引制度的管理。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私茶泛滥的局势不可遏制,尤其是当官僚队伍日益腐败时,明朝政府对私茶的控制显得越来越无力。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明代茶法的立意与宋元相比更高,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利用榷茶来获取经济利益,而是通过限制对周边少数民族茶叶的供应,使他们能够服从明政府的统治。所谓“以摘山之利以易充厩之良”,明政府通过茶马贸易不仅可以遏制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还可以充实自己的军队装备,可谓是一举两得。明初设立金牌信符制度,明确规定了各少数民族所可以交易的马匹数量,三年一次,定期交易。并在不断的交易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茶马比价。有明一代,虽然出现过一些碌碌无为甚至昏庸的皇帝,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他们都能遵循明太祖所设立的这种以茶易马来驾驭西番的策略,《续文献通考》中就说:茶马法“自洪武四年立法后,迄崇祯末年太仆卿王家彦犹恺切言之,直与明代相始终者”。这一策略为维护明朝边境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茶法作为禁榷制度的一种,是封建政府控制茶业经济的垄断性经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经济的发展,当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候,它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自从唐代建立榷茶制度以来,为各代所不能废,说明其对巩固封建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茶叶生产受气候、外在环境的影响较小,茶税能够为封建政府提供较为稳定的财政收入,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明政府减免受灾地区百姓的赋税提供财政支持。此外,明政府通过茶引制度向商人征税,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商人所获的利润,同时在召商买茶、召商运茶制度中限制商人得茶的最高数额,防止某些大商人垄断茶叶贸易,危及明政府的统治,因此榷茶制度在摧抑豪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榷茶制度作为古代中国封建政权长期实行的制度,必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明代茶法上承宋元,下启清代,是古代中国茶法发展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它在实现国家利益、商人利益和民众利益之间的平衡上做出不少尝试,也提供了不少可咨借鉴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文章正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对明以前茶法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追溯,以期对茶法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第二章讲述明代茶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涉及到茶叶的生产与消费,明政府对茶户的管理规定以及茶商在明代茶法中的作用等;第三章讲述明代茶法的发展状况,涵盖了从洪武初年到崇祯末年各代茶法的变革、发展与衰落的全过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如对茶课的调整、开中茶法、以茶折俸、严禁私茶等方面;第四章专门讲述明代的茶马法,包括茶马法的变革情况、对茶马法的监督等内容;第五章是对明代茶法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包括对明代茶法衰落原因的深层分析以及明代茶法对清代茶法的影响,以期对明代茶法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最后重申文章的结论:明代的茶法虽然有一些消极作用,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榷茶制度为封建政权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它通过开中茶法、召商运茶、召商买茶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物资流通与补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疆域广大、交通通讯不发达、信息极端不对称和行政管理资源有限所带来的物资供应的困难,为实现封建国家“大一统”提供了重要保障,尤其它在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巩固边境安全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s one of the monopoly systems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function is to increase the revenues of the country.
     Since the government of De Zhong in Tang Dynasty levied on tea,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was established. In Song Dynasty, due to the small territory governed by the state and the great threat posed by the minorities living on the border to central government, the emperors of the Song Dynast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They applied it to consolidat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stat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tea varied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n the Song Dynasty are the cooperation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erchants in which the role of the merchants is bigger.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followed the system of licensing on tea established in Song Dynasty.
     In Ming Dynasty, because the remaining military power of the ousted aristocrat of the toppled Yuan Dynasty posed great threats to the border security of the Ming government, Emperor ZhuYuanZhang attached greater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First, the government of Ming Dynasty followed the system of licensing on tea established in Song Dynasty and applied the license to differentiate the licensed tea and unlicensed tea. The government gained profits through the levies on the licensee, which is similar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esides the system of licensing on tea, the government of Ming Dynasty applied KaiZhong tea rules to encourage merchants to purchase and transport tea and to pilot the merchants to fulfill some specific tasks such as the supply of foods to the army stationed in the border area and to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hit area. But seeking profit is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merchants, when they attained government license to purchase and transport tea, they often broke tea rules and bought more tea illegally so as to acquire illegal gains. Many rulers in Ming Dynasty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trol of the illegal acts of merchants and they took som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merchant’s reporting system,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apital of merchants,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merchants and the ways through which the tea was transported. In order to prevent merchants from fulfilling the reporting task with a false name, the government required the reporting merchants to make a reciprocal guarantee and tak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ies if any illegal acts occurred. But the measures were not so effective as expected. Whe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became corrupt, the control of the unlicensed tea became loose.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n Ming Dynasty had multiple purposes. Its main object was not for the economic profit, but for the control of the minorities and made them succumb to the Ming government. The trade policy of tea-for-horse of the Ming government could not only curb the expansion of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minorities but also strengthen its own military pow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Ming Dynasty, the Ming government issued license prescribing the number of tradable horses to the minorities. The tea-for-horse trade took place once every three years and the time for the trade was fixed. The successors of Emperor ZhuYuanZhang followed the tea-for-horse policy that played a very active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border security in Ming Dynasty.
     Although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was one of the monopoly systems in ancient China and it obstru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o some extent, we should realize that after Tang Dynasty established such system, the governments of different dynasties adopted such system because it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eudal economic. Levies on tea are a very important source of state revenues in ancient China. Because the climate has little impact on tea trees, levies on tea are a stable income for the government. They reduc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wealth of wealthy and powerful tea traders who were deemed to be a great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the monarch by the rulers.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s widely adopted by rulers of feudal China. Its existence is reasonable. The system in Ming Dynasty follows that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and it is a guide for the same system in Qing Dynasty.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It trie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 among the state, the businessmen and the public and provides a lot of experience from which we can draw lessons.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before Ming Dynasty so as to make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 Ming Dynasty which include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ea, the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on tea planters and the role of tea traders in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the third chapter tel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n Mi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reform, progress and the decline of such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deals with the tea-for- horse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change and the supervision of such syste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n Mi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decline of such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of such system in Qing Dynasty. The conclusion of the dissertation is as follow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rulers to set up the monopoly system of tea in ancient China, although it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udal regime.
引文
1 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92 页
    2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版《二十五史》之《旧唐书?食货志》,卷四九,第 254 页
     3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撰委员会编:《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版,“茶法”条,第 591 页
    4 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2 版,第 363 页
    5 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之《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第 84978 页
    6 〖明〗何孟春:《余冬序录》卷十,转引自《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谢国桢等撰编,牛建强等校堪,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第 329 页
    7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1 页
    8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6 页
    9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6 页
    10 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范文澜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第 94 页
    11 黄纯艳著:《宋代茶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00 页
    12 如洪武二十六年刊行的《诸司职掌·户部·度支科》中专设“盐法”部分,同时在官僚机构的设置方面,在中央,户部设有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地方设育盐运使司、盐课提举司、煎盐提举司还有相应的仓库,可以说机构比较健全,官员数量相对充足,而主管盐的官员盐运使的最高品级为从三品。而该文献中并没有对茶法的专门规定,茶事管理机构也明显不足,仅在应天府下设批验茶引所大使一员,各布政司在外设陕西、四川茶马司大使各一员、副使各一员,而茶马司大使为正九品官员,副使为从九品官员,其官员品级明显偏低。俱见《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13 如吴慧著:《中国商业政策史》,(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5 年 12 月版
     15 转引自〖日〗加滕繁著《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 9 月版,第 149 页
    16 转引自〖日〗加滕繁著《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 9 月版,第 149 页
    17 《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中有“是时(指成帝鸿嘉年间)起昌陵,营作陵邑,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奸利者。方进部掾史,复案发大奸,赃数十万。”
    18 转引自〖日〗加滕繁著《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 9 月版,第 143 页
    19〖日〗加滕繁著:《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 9 月版,第 145 页
    20 见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2 页
    21 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2 版,第 363 页
    22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3 页
    23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3 页
    24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13 页
    25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3 页
    26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19 页
    27 “至圭壁金璋,命服命车,庙器牺牲,戎器,锦文珠玉,衣服饮食,以及用器兵车不中度者,布帛精粗,幅广狭不中数量者,奸色乱正色者,咸不鬻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木不中伐,禽兽鱼鳖不中杀者,亦不鬻于市。”见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第 20 页
    28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20 页
    29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21 页
    30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23 页
    31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3 页至 4 页
    32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三十一卷,第 82562 页
    33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三十一卷,《管子·轻重丁》,第 82564 页
    34 参见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37 页
    35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6 页
    36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6 页
    37 〖汉〗班固著:《汉书》之《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上,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第 430 页
    38 〖汉〗班固著:《汉书》之《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上,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第 438 页至439 页
    39 〖汉〗班固著:《汉书》之《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上,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第 438 至 439页
    40 〖清〗赵翼撰:《陔余丛考》,中华书局 1963 年 4 月第 1 版,2006 年 10 月北京第 2 次印刷,卷十八,第 342页
    41 〖汉〗班固著:《汉书》之《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上,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第 433 页
    42 〖汉〗班固著:《汉书》之《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上,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第 442 页
    43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8 页
    44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3 页
    45 〖明〗丘浚著:《大学衍义补》,林冠群、周济夫校点,京华出版社,1999 年 4 月版,卷二十八,《山泽之利》(上),第 263 页
    46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7 页
    47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7 页
    48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7 页
    49 〖明〗丘浚著:《大学衍义补》,林冠群、周济夫校点,京华出版社,1999 年 4 月版,卷二十八,《山泽之利》(上),第 262 页至 263 页
    50 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2 版,第 366 页
    51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7 页
    52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8 页
    53 皇帝对王涯的态度前后不同,见《唐大诏令集》之《王涯诸道榷茶使制》(第 245 页)与《诛王涯等德音》(第 617 页),〖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洪丕谟、张伯元、沈敖大点校,学林出版社 1992 年 10 月版
    54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8 页
    55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一·唐》,第 84978 页
    5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建隆三年正月丁亥”
    57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7 月版,卷三十五《茶法》,第 507 至508 页
    58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乾德二年八月辛酉”
    59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至道二年十一月丁卯”
    60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7 月版,卷三十五《茶法》,第 508 页
    61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7 月版,卷三十五《茶法》,第 508 页
    62 黄纯艳著:《宋代茶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版,第 278 页
    63 黄纯艳著:《宋代茶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版,第 276 页
    64 黄纯艳著:《宋代茶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版,第 300 页
    65 以榷酤为例,“凡一石米输钱三千文,并杂用二十二文,多寡惟钱是视,不限于数。一石米不过酿酒二石余,而先须输课三千文,则当日酒价之贵可知。”参看〖清〗赵翼撰《陔余丛考》,中华书局 1963 年 4 月版,卷十八,“宋元榷酤之重”条,第 342 页
     66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元》,第 84997 页
    67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元》,第 84998 页至 84999 页
    68 以上资料来源于〖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四卷,《茶部汇考·元》,第 84998 至 84999 页
    69 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2 版,第 369 页至 370 页
    70 吴慧著:《中国商业政策史》,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5 年 12 月版,第 198 页
    71 转引自孙洪升《试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边疆市场》,载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编《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第 392 页
    72 转引自孙洪升《唐宋茶业经济·序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73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 170 页
    74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 173 页
    75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 174 页
    76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一,第 15 页
    77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31 页
    78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31 页
    79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37 页
    80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十五,礼部七十三,《膳羞二·下程·王国下程》,第 604 页
    81 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八十九,礼部四十七,《庙祀四·奉先殿》,第 512 页
    82 见沈冬梅:《论唐宋上品茶的观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隋唐宋辽金元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版,第 51 页
    83〖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下),中华书局 1959 年 2 月版,“茶式”条,第 850 页
    84 关于明代“茶寮”,台湾学者吴智和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在这里只是将明代“茶寮”作为民间社会饮茶的一个层面,以此说明茶叶在民间社会有相当大的需求问题。关于明代“茶寮”,参见吴智和《明代茶人的茶寮意匠》,刊于《明史论文集》第四辑,黄山书社 1994 年 9 月版
    85 参见朱祖规等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 1981 年 11 月版
    86 高濂:《山斋志》,《广百川学海》上下《茶寮》
    87 参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195 页至 196 页
    88 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196 至 197 页
    89 〖明〗姚士麟:《见只编》卷下,转引自《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谢国桢撰编,牛建强等校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第 328 页
    90 砖茶又称茶砖,是指压紧后形状像砖的茶叶块儿。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 7 月版,第 1650 页
    91 参见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90 页至 91 页
    92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 39,总页 1096-1097,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69 页
    93 《沈氏农书》(百部丛书集成之二四,学海类编之二二),第 18 页。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69 页
    94 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69 页
    95 见沈冬梅:《论唐宋上品茶的观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隋唐宋辽金元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版,第 53 至 54 页
    96 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范文澜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第 92 至 93页
    97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范文澜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第 93 页
    98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范文澜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第 94 页
    99 台湾学者吴智和将明代的职业户分为民户、佃户、茶户、渔户、马户、矿户、匠户、织户、船户、商户、营生户、盐户、军户等类。见其文《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59 页至 144 页
    100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6 页
    101 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68 页至 69 页
    102〖明〗丘浚著:《大学衍义补》,林冠群、周济夫校点,京华出版社,1999 年 4 月版,卷二十八,《山泽之利》(上),第 270 页
    103〖清〗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十九册,四川
    104 如明代的《诸司职掌》和《明会典》中都只记载了各地户口的总数
    105 佚名《明典章》(中研院史语所藏钞本),第一册,龙凤十二年十二月诏。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61 页
    10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十九,《户口一》,第 129页
    10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二十,《户口二》“黄册”条,第 132 页
    10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二十,《户口二》“黄册”条,第 132 页
    10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二十,《户口二》“黄册”条,第 132 页
    110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6 页
    111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十九,《户口一》,第 129页
    112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二十,《户口二·黄册》,第 133 页记载:“在湖库匠,旧止一百一十名,各库册虽及二年,难以晾晒一周。今后每一大造,库房三十间,量加四十二名,听将查册书手分派。每书手二名,领匠八名,将库册清晒,周而复始,永为定规。有作弊毁裂册籍等项,比弃毁制书律论。”
    113 这种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明代的朝议制度,“自太祖相传,列圣临朝,每至日昃,不遑暇食,惟欲达四聪以来天下之言。英宗以幼冲即位,三杨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日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诣阁下,豫以各事处分陈上,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英宗既殂,三臣继卒,无人敢复祖宗之旧者,迄今遂为定制。”见〖明〗焦竑撰《玉堂丛语》,顾思点校,中华书局,1981 年版,卷之六《事例》,第 201至 202 页
    114 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12 月版,第 113 页,注 36
    115 黄宗羲:《南雷文约》(梨洲遗著汇刊),台北·隆言出版社,1969 年 10 月版,卷三《赋税篇》页二一上,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月版,第 113 页,注 40
    116 《张文忠公全集》书牍 6《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转引自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第 417 页
    117 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64 页
    118 朱诚泳:《小鸣稿》(四库全书珍本二集之三六二),卷三,页一一下至一二上,《秋江晚渡图》,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93 页
    119 彭孙贻:《茗斋集》(四部聪刊续编),卷一七,页 166,《采茶歌》,其三。转引自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版,第 93 至 94 页
    120 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主编的话》,第 2 页
    121 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主编的话》,第 2 页
    122 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47 页
    123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47 页
     124 参见翟屯建《虬村黄氏刻工考述》,载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5 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转引自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第 600 页
    126 转引自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43 页至 44 页
    127 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89 页
    128 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41 页至 42 页
    129 吴慧著:《中国商业政策史》,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5 年 12 月版,第 200 页
    130 〖明〗丘浚编著:《大学衍义补》卷三十,《陈炎传》,转引自李龙潜著《明清经济探微初编》,(台北)稻乡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第 521 页
    131《昭代王章》卷首,《大诰续编·验商引物》第 5,转引自李龙潜著《明清经济探微初编》,(台北)稻乡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第 521 页
    132《昭代王章》之《互知丁业》第 3,转引自李龙潜著《明清经济探微初编》,(台北)稻乡出版社 2002 年 7月版,第 522 页
    133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134 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三册,卷十六,“明人贬谴巨室”条,第 135 页至137 页
    135 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三册,卷十六,“明人贬谴巨室”条,第 139 页
    136 本文关于山西商人的论述主要参考张海瀛、张正明、黄鉴晖、高春平著《山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5 年 1 月版,第 8 页至 12 页。特此致谢!
    137 〖明〗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卷七,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月版,第 252 页
    138 见董应举《崇相集》之《辩盐院揭帖乞罢疏》,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月版,第 252 页
    139 张海瀛、张正明、黄鉴晖、高春平著:《山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5 年 1 月版,第17 页
     140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141 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第 439 页
    142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4 至 2985 页
    143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4 页
    14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145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46 页
    146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4 页
    14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又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4页
    148 〖明〗张楷撰:《律条疏议》,明嘉靖二十三年黄严符验重刊本,见杨一凡编《中国律学文献》,第一辑第二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第 539 页至 540 页
    14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150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92 页至 193 页
    151 徽州批验茶引所于永乐六年(1407 年)设在火钻峪,嘉靖三十六年改移白水江就近管辖。见《明会典》第 265 页
    152 本文此处只是对明代茶事管理机构进行一个宏观记述,对各个时期的一些小调整将放于各个分期阶段论述。
    153 见《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75 页
     15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又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页
    155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156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三百三十一,《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传》
    15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15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159 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160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食货四·茶法》,第 1954 页至 1955 页
    161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食货四·茶法》,第 1955 页
    162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9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七卷,第 85002 页
    163 〖明〗丘浚著:《大学衍义补》,林冠群、周济夫校点,京华出版社,1999 年 4 月版,卷二十八,《山泽之利》(上),第 270 页
    164 《宪纲事类?宪体?巡历事例》,转引自唐文基著《明代赋役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第 59 页
    165 参见〖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一三,《给赐四?岁进》,第 599 页
    16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一三,《给赐四?岁进》,第 599 页
    167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168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1 页
    169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三九,《朱桂二公集》之《送分宪张公序》,第 47 页
    170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一四七《解缙传》
    171《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172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七卷,《茶部汇考四·明》第 85002 页
    173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至 266 页
    174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一,《食货五·钞法》,第 1965 页
    175 《大明令·户令》中规定:“凡诸色人等踏造麯货卖者,须要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其自行造酒家用者,麯货不在投税之限。如卖酒之家自无麯货者,须要收买曾经投税麯货,造酒货卖,依例办纳酒课。若系自行造麯者,其麯亦须赴务投税。”见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43页
    176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0 页
    177〖明〗应槚撰:《大明律释义》,明嘉靖二十八年济南知府李迁重刻本,载杨一凡编《中国律学文献》,(第二辑第一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第 524 页
    178 刘金国、舒国滢主编:《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3 页
    179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7 页
    180 〖明〗应槚撰:《大明律释义》,明嘉靖二十八年济南知府李迁重刻本,载杨一凡编《中国律学文献》,(第二辑第一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第 518 页至 519 页
    181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8 页
    182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183 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之《洪武永乐榜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25 页
    18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185 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之《洪武永乐榜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30 页
    186 刘金国、舒国滢主编:《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72 页
    187《明太祖实录》卷 168,转引自《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武汉出版社,1994 年 11 月版,第 212 页
    188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189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8 页
    190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六,第 117 页
     191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31 页
    192 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193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120 页
    194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195 见黄仁宇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4 页
    196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食货四·盐法》,第 1935 页
    197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48 页
    198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20 页至 21 页
    19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200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201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三九,《王端毅公文集》之《申明茶法奏状》,第 309 至 310 页
    202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三九,《王端毅公文集》之《申明茶法奏状》,第 309 页
    203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三九,《王端毅公文集》之《申明茶法奏状》,第 309 页
     20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05《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20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207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四三五,《沈蛟门文集》之《权宜论》,第 4769 页
    208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四三五,《沈蛟门文集》之《权宜论》,第 4769 页
    20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210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页
    211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212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8 页
    213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14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一,《食货五·钞法》,第 1964 页
    215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三九,《朱桂二公集》之《送分宪张公序》,第 47 页
    21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17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169 页
    218 见《皇明诏令》,卷之十六,《宪宗纯皇帝下·茶课敕》,(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 年 1 月版,第 1241 至1242 页
    21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220 “明朝的条例,就是刑事方面的单行法规。它往往来自于司法审判的真实案例。对某一案件的判决,经皇帝批准后,便可以作为以后同类案件的审判依据,上升为可以普遍适用的法律形式。由此,条例的制定过程与律典的修定过程有所不同。”见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2 月版,第 233 页至234 页
    221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127 页
    222 参见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第 269 页
     223 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三册,卷四十九,“明武宗”条,第 240 页
    225 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89 页
    226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50 页
    227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版,卷十四,第 353 页
    228 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89 页至 90 页
    229 关于明代粮长制度的记述可参见梁方仲著《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7 月第 2 版
    230 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88 页
    231 此篦额统计,当按每篦净重茶 3 斤计算
    232 每公里运价,均按陆路运价计算
    233 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86 页
    23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35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8 页
    236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8 页
    23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3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3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8 页
    240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第二疏》,第 1078 至 1079 页
    241 见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版,第 97 至 98 页
    242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48 页
    243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44 参见怀效锋点校《大明律》之《点校说明》部分,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 页
    245 参见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34 页
    246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真犯杂犯死罪》(弘治十年奏定)中的“真犯死罪秋后处决”部分,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83 页
    247 应该指出的是,此条例已经有了将私茶犯罪与私盐犯罪进行分别规定的趋势,它规定“贩私盐拒捕者”属于“真犯死罪秋后处决”的犯罪,但并没有也附带规定贩私茶的行为。见怀效锋点校《大明律》,《真犯杂犯死罪》(弘治十年奏定)中的“真犯死罪秋后处决”部分,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9 页
    24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24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250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以抚驭番夷安靖地方事》,第 1074 页至 1075 页
    251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申明事例禁约越境贩茶通番事》,第 89 页
    252 该原理是讲一个木桶由多块木版组成,而木桶的存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版。明代巡禁私茶体系的效用,取决于巡茶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253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4 页
    254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4 页
    255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4 页
    256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4 页
    257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一,第 7 页
    258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第七册,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第 1952页
    259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5 页
    260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5 页
    261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6 页
    262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将官滥给驿传兴贩私茶违法等事》,第 96 页
     263 参见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185 至 186 页
    264《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8 页
    265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185 页
    266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242 页至 243 页
    267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255 页
    268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292 页
    26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70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49 页
    271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第二疏》,第 1076 页
     272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第二疏》,第 1077 页
    273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第二疏》,第 1077 页
    27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75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五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三八三,《姜凤阿集》之《茶法议》,第 4150 页至 4151 页
    27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
     277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9 页
    27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27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至 267 页
    280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零六,《梁端肃公奏议五》之《议处茶运疏》,第 960 页至 961 页
     281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页
    282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零六,《梁端肃公奏议五》之《议处茶运疏》,第 961 页至 962 页
    283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49 页至 1250 页
    28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6 页至 267 页
    285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286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9 页
    287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50 页
    288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50 页
    28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页
    290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291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292 见拙文《论明代的赃罚制度》,发表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 年第 1 期
    293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之《点校说明》,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 页
    29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七十五,《刑部十七·罪名三?充军》,第 891 页
    295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七十五,《刑部十七·罪名三?充军》,第 892 页
    29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七十五,《刑部十七·罪名三?充军》,第 894 页
    29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七十五,《刑部十七·罪名三?充军》,第 891 页
    29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299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300 《张文忠公全集》附录《文忠公行实》,转引自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月版,第 419 页
    301 参见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第 419 页
    302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页
    303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页
    30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5 页
    305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之《点校说明》,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 页
    306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附录《问刑条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83 页至 384 页
    307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真犯死罪充军为民例》(万历十三年奏定)中的“极边烟瘴边远沿海口外充军”部分,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03 页至 304 页
     308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30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1 页
     310 魏明孔著:《西北民族贸易研究——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 页至第 2 页
    311 〖清〗吴景:《左司笔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276 页,转引自孙洪升《试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边疆市场》,载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编《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版,第 393 页
    312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一,解缙《送习贤良赴河州序》,第 86 页
    313 转引自孙洪升《试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边疆市场》,载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编《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第 393 页
    314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315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 1962 年影印版,卷一○六,梁材:《梁端肃公奏议》之《议茶马事宜疏》,第 955 页
    316 《明太宗实录》卷二四,转引自李龙潜著《明清经济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3 月版,第 97 页
    317 〖明〗焦竑撰:《玉堂丛语》,顾思点校,中华书局 1981 年版,卷之二之《筹策》,第 57 至 58 页
    318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四,第 177 页
    319 《东公赘言》卷下,转引自刘重日著《濒阳集》,黄山书社 2003 年 12 月版,第 163 页
    320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五十,《兵部三十三·马政一》,第 767 页
    321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马政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876 页至 2878 页
    322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马政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879 页至 2880 页
    323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一百五十,《兵部三十三·马政一》,第 769 页
    324 〖明〗丘浚著《大学衍义补》,林冠群、周济夫校点,京华出版社,1999 年 4 月版,卷一百二十三《治国天下之要·严武备?牧马之政》(上),第 1063 页
    325 〖明〗陆容撰《菽园杂记》,佚之点校,中华书局 1985 年版,卷四,第 46 页
    326 《明诗纪事》丙签卷五,转引自刘重日著《濒阳集》,黄山书社 2003 年 12 月版,第 177 页
    327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马政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2 页至 2914 页
    328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六,《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夷抚驭番夷安靖地方事》,第 1071 页
    329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5 页
    330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第七册,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茶法》,第 1947 至 1948 页
    331 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332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5 页
    333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第二册,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以抚驭番夷安靖地方事疏》,第 1071 页
    334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第二册,卷一一五,《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以抚驭番夷安靖地方事疏》,第 1071 页
    335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5 至 2916 页
    336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第七册,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第 1949页
    337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338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第七册,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第 1948页
    33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340 龙文彬纂:《明会要》(下册),中华书局版,卷五十五,《食货三》,第 1059 页
    341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7 页至 2918 页
    342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343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8 页
    344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345 〖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卷九五,《户部九?茶法》,第1247 页
    346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5 页
    34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34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349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第七册,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第 1949页
    350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351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352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353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第 106 页
    354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关于这一点,《续文献通考》中为“永乐四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不过从明成祖发动对元蒙贵族的军事战争的时间看,永乐十四年当为确切。
    355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6 页
    35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357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358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9 页
     35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9 页
    360 参见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第 437 页至 438 页
    361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六,《梁端肃公奏议》之《议茶马事宜疏》,第 955 页
    362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六,《梁端肃公奏议》之《议茶马事宜疏》,第 956 页
    363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六,《梁端肃公奏议》之《议茶马事宜疏》,第 956 页至 957 页
    364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六,《梁端肃公奏议》之《议茶马事宜疏》,第 956 页
    365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9 页
     366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367 候仁之《明代宣大山西三镇马市考》,载孙媛贞等著《明代经济》,台湾学生书局,1968 年 7 月版,第 215页
    36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36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370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371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第5260 页
    372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王以旂传》,第5267 页
    373 〖清〗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五),四部丛刊史部,第十九册(山西、陕西、四川),陕西下
    374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二百零九,《列传第九十七·杨继盛传》,第 5536页
    375 候仁之《明代宣大山西三镇马市考》,载孙媛贞等著《明代经济》,台湾学生书局,1968 年 7 月版,第 242页
    376 候仁之《明代宣大山西三镇马市考》,载孙媛贞等著《明代经济》,台湾学生书局,1968 年 7 月版,第 243页
    377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37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7 页
    379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380 邱永明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1 页
    381 参见邱永明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 页
    382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383 〖清〗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五),四部丛刊史部,第十九册(山西、陕西、四川),陕西下
    384 〖清〗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五),四部丛刊史部,第十九册(山西、陕西、四川),四川
    385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食货四·茶法》,第 1949 页
    386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8 页
    387 参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87 页
    388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389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第四册)《茶马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第 2919 页
    390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食货四·茶法》,第 1950 页
    391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392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申明事例禁约越境贩茶通番事》,第 90 页
    393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申明事例禁约越境贩茶通番事》,第 90 页
    394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一○六,《杨石淙文集二》之《为修复茶马旧制夷抚驭番夷安靖地方事》,第 1073 至 1074 页
    395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396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修举马政事》,第 100 至 101 页
    397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修举马政事》,第 101 页
    398 〖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修举马政事》,第 102 页
    399 经过杨一清、韩重等人的努力,正德二年下诏:“陕西一应马政,都著巡茶御史监管。务要着实举行,不许视常怠玩。”见〖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上册),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为修举马政事》,第 102 页
    400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401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402 〖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卷之三七,《课程六·茶课》,第 268 页
    403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404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第 110 页
     405 郭孟良:《略论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齐鲁学刊》1989 年第 6 期
     406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卷二十二,《征榷五》,考第 2990 页
     407 张海瀛、张正明、黄鉴晖、高春平著:《山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5 年 1 月版,第57 页
    408 张海瀛、张正明、黄鉴晖、高春平著:《山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5 年 1 月版,第45 至 46 页
    409 参见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90 至 91 页
    410 参见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27 至 28 页
    411 参见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第 91 至 92 页
    412 具体茶课数不再列明,详见清《户部则例》卷三十二,《茶法七》,又见《古今图书集成》之《食货典》第二百八十七卷,《茶部?皇清》,第 85008 页
    413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七卷,《茶部?皇清》,第 85008 页
    414 《清史稿·食货志·茶法》。
    415 苏鑫鸿:《明清时期的茶马政策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 年第 2 期
    416 〖清〗吴景:《左司笔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276 页,转引自孙洪升《试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边疆市场》,载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编《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1 月版,第 394 至 395 页
    417 解秀芬:《明清茶马贸易中的价格问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 年第 1 期
    418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第 68 册,《食货典》第二百八十七卷,《茶部?皇清》,第 85008 页
    419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版,卷三十,《户律·课程》,第 257 页
    420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版,卷三十,《户律·课程》,第 258 页
     421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版,卷三十,《户律·课程》,第 258 页
    422 参见《清朝文献通考》卷三十,《征榷考》五,《榷茶》,第 592 至 593 页
    42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年间茶课史料》,《历史档案》1998 年第 2 期
    425 《清史稿》(食货五·钱法茶矿路政),卷一二四,志九九
    426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6 页
     427 〖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上),中华书局 1959 年 2 月版,“贡鮓贡茶”条,第 24 至 25 页。
    428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八》卷九十九,转引自丁易著《明代特务政治》,群众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版,第161 页
    429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八》卷九十九,转引自丁易著《明代特务政治》,群众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版,第161 页
    430 此处所列各种曲都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皇店控制了曲的买卖,自然就占据了大多数酒的生产和销售,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431 “《洪武礼制》颁行年代不详,但据《明史》记载,系洪武年间颁行无疑。”见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点校说明”第 3 页
     432 《洪武礼制》,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7 至 48 页
    433 《诸司职掌》,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25 至 128 页
    434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一,第 44 页
    435 各代《明实录》和明代的笔记史料之中都不乏这样的记载,仅举几例,如武宗想要出巡,吏部员外郎夏良胜、礼部员外郎万湖、太常博士陈九川、吏部郎中张衍庆、刑部陆俸等人因谏阻东巡,被械系跪午门外五日,挞三十到五十不等,除疏守调外任外,其余夺俸半年。见〖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年版,卷之三,第 135 页
    436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 4 月版,卷八十二,《食货六》,第 2003 页
    437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二,第 22 页
    438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二,第 32 页
    439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四,第 168 页
    440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四,第 171 页
    441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二,第 80 页
    442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二,第 81 至 82 页
    443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二○四,赵贞吉《三畿九弊三势疏》
    444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二,第 94 页
    445 黄仁宇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4 页
    446 黄仁宇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8 页
    447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1 页
    448 该书卷下页三七,转引自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 214 页
    449 该书卷上页五四,转引自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 214 至 215 页
    450 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 215 页
    451 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 192 页
    452 转引自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第 193 页
    453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四三五,《沈蛟门文集》之《遣使论》,第 4766 页
    454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四三五,《沈蛟门文集》之《遣使论》,第 4766 页。此段话不应说是沈一贯对明初开国制度的一种夸张说法,从《诸司职掌》和《明会典》等典籍中的相关制度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财政管理方面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
    455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四三五,《沈蛟门文集》之《遣使论》,第 4768 页
    456 〖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 年 6 月版,卷四三五,《沈蛟门文集》之《遣使论》,第 4768 页。
     457 〖明〗叶盛撰:《水东日记》,魏中平点校,中华书局 1980 年 10 月版,卷十一,《记王轸父家书事》,第 115至 116 页。
    458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六,第 112 页
    459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七,第 130 页
    460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十八,第 328 至 329 页
    461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十八,第 330 至 331 页
    462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八,第 140 页
     463 〖明〗傅凤翔编纂:《皇明诏令》(二),(台北)成文出版社印行 1967 年 9 月版,卷之九,宣宗章皇帝《禁谕部院差官扰民敕》,第 605 至 606 页
    464 〖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版,卷十八,第 336 至 337 页
    465 同治《番禹县志》卷三九,《列传八》,《唐守明》。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10 月版,第 256 页
    466 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六,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256 页
    467 黄省曾:《吴风录》,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56 页
    468 包汝楫:《南中纪闻》,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56 页
    469 见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40 至 241 页
    470 康熙:《常熟县志》,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 256 页
    471 王世贞:《弇州史料后集》卷三十六,转引自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第256 页
    472 〖明〗郑晓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卷之三,第 145 至 146 页
     473 转引自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9 页
    474 转引自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0 页
    [1] 〖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万历重修本),中华书局 1989 年 10 月版
    [2] 〖清〗陈梦雷等原辑,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影印本
    [3] 《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 年 11 月版
    [4] 〖明〗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 1962 年影印本
    [5]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6] 〖清〗龙文彬撰:《明会要》,中华书局 1956 年版
    [7] 〖明〗傅凤翔编纂:《皇明诏令》(据明嘉靖刻本),(台北)成文出版社印行, 1967 年 9 月版
    [8] 〖清〗谈迁撰:《国榷》,北京古籍出版社 1958 年版
    [9] 〖明〗何乔远编:《名山藏》,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8 月版
    [10]〖明〗徐学聚编撰:《国朝典汇》,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
    [11]〖明〗邱浚著:《大学衍义补》,林冠群、周济夫点校,京华出版社 1999 年 4月版
    [12] 〖明〗张卤辑:《皇明制书》,据洪武年间刻本,(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 1969年版
    [13]〖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14]〖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15]〖明〗余继登撰:《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1981 年 7 月第 1 版
    [16]〖清〗赵翼撰:《二十二史札记》,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17]〖汉〗班固著:《汉书》,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
    [18]〖明〗郑肖撰:《今言》,李致忠点校,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19]〖明〗叶士奇撰:《草木子》,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20]〖清〗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7 月 版,四库全书笔记小说丛书
    [21] 〖清〗顾炎武撰:四部丛刊《天下郡国利病书》
    [22]〖清〗查继佐撰:《罪惟录》,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23]〖清〗黄宗羲撰:《明夷待访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24]〖清〗顾炎武撰:《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
    [25] 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文献典籍续编》(明代法律文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26] 杨一凡编:《中国律学文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
    [27]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28]〖清〗薛允升撰:《唐明律合编》,怀效锋、李鸣点校,法律出版社 1999 年 版
    [29]〖明〗焦竑撰:《玉堂丛语》,顾思点校,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30] 郭成伟点校:《大元通制条格》,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31]〖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洪丕谟、张伯元、沈敖大点校,学林出 版社 1992 年 10 月版
    [32]〖明〗杨一清撰:《杨一清集》,唐景坤、谢玉杰点校,中华书局 2001 年 5 月版 二、专著类
    [1] 孟森撰:《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2] 南炳文、汤纲著:《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4 月版
    [3] 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2 版
    [4]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 1936 年 12 月第 1 版,1998 年 4 月北京第 1 次印刷
    [5] 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 1998 年 4 月影印第 1 版
    [6]〖日〗加滕繁著:《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9 月版
    [7] 丁易著:《明代特务政治》,群众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版
    [8] 田培栋著:《陕西商帮》,(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
    [9] 张海瀛、张正明、黄鉴晖、高春平著《山西商帮》,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1 月版
    [10] 怀效锋著:《嘉靖专制政治与法制》,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11] 黄纯艳著:《宋代茶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2] 刘淼著:《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3] 吴慧著:《中国商业政策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 年版
    [14] 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
    [15] 张晋藩著:《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6] 邱永明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版
    [17] 唐文基著:《明代赋役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
    [18] 姜守鹏著:《明清北方市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19] 陈登原著:《国史旧闻》,中华书局 2000 年 8 月版
    [20] 武树臣主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1] 刘重日著:《濒阳集》,黄山书社 2003 年 12 月版
    [22]〖美〗黄仁宇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01 年版
    [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范文澜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
    [24] 孙洪升著:《唐宋茶业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25] 魏明孔著:《西北民族贸易研究——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6] 李龙潜著《明清经济探微初编》,台北稻乡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 论文类
    [1] 郭孟良:《略论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载《齐鲁学刊》1989 年第 6 期
    [2] 苏鑫鸿:《明清时期的茶马政策述论》,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 年第2 期
    [3] 赵毅:《明代四川茶马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 4 期
    [4] 解秀芬:《明清茶马贸易中的价格问题》,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 年第1 期
    [5] 孙洪升:《试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边疆市场》,载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中 国经济史研究所编《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
    [6] 沈冬梅:《论唐宋上品茶的观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 存·隋唐宋辽金元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版
    [7] 林永匡:《清代的茶马贸易》,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明 清卷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版
    [8] 吴唅:《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载武建国主编《史学文选》,云南大学出 版社,2002 年 5 月版
    [9] 吴智和:《明代职业户的初步研究》,载《明清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大立出版社 1981 年 12 月版
    [10] 候仁之:《明代宣大山西三镇马市考》,载孙媛贞等著《明代经济》,台湾学生书局 1968 年 7 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