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金融期货风险的法律控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证券期货、混合证券等金融期货产品,以场内交易、保证金交易、风险对冲、立法和监管依赖为特征。每日盯市结算、保证金制度、结算机构担保履约等制度确保了金融期货交易的高效率与安全性。只要法律健全,那么期货交易将是安全的。如果法律不健全,期货交易就存在巨大的风险。
     法律所关注的风险不在于价格波动导致的单个市场主体损失,而在于因期货市场不健全导致的市场整体的负的不确定性,即期货风险是由于期货市场不健全导致的负的不确定性。期货市场的不健全或“市场失灵”,表现为市场体系不完整和市场主体及其行为不规范;其本质是缺乏统一、有效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框架;其结果就是缺乏有效控制风险的良好制度结构。由于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所以不能有效打击市场操纵,不能将投机引导到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和稳定市场的正道上来。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投机者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和非理性投机,过度投机使操纵变得容易,期货市场因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给期货市场及其参与主体、其它市场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整体带来危害与损害的不确定性。法律之所以关注上述风险,一是因为市场失灵本是公共政策关注的焦点,法律对于消除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蔓延责无旁贷,而立法政策目标不应当是防止某一特定机构的崩溃,而应当防止金融系统遭受传染;二是因为法律不健全容易发生极端风险事件,而所有金融领域最关心并首先要控制的就是极端风险。制定并完善期货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控制金融期货风险,是政府应承担并为金融市场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法律为控制金融期货风险提供以下关键法律武器:驯服投机、打击操纵、维护市场完整性。
     确保上市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设计合理,能平衡多空利益,不存在可能导致操纵和过度投机的漏洞和瑕疵,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环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法律和监管规则都以上市前的审查批准作为控制风险的必要措施。这一事前控制制度容易产生产品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冲突,不利于交易所迅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期货品种。立法与监管的国际趋势是放弃上市前的审查,转而采取有利于创新的事后控制制度,即交易所可自己决定品种上市,仅当交易所上市的品种不能防止操纵或影响公共利益时,法律赋予监管机构强制修改合约条款和交易规则、中止产品上市等措施的权力。无论如何,在监管与创新之间保持平衡,是非常必要的。
     对交易行为进行监控,以防止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是金融期货交易监管的核心。投机提供流动性,同时也存在过度投机的负面性。过度投机产生投机泡沫,容易诱发操纵市场的风险。抑制过度投机的最主要措施是在区分投机和套期保值的基础上,限制投机者的交易量和持仓量。操纵是故意制造人为价格的非法行为。操纵极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有效打击操纵对于防范和控制风险至关重要。认定操纵通常应符合四个要件:操纵能力、操纵意图、人为价格和因果关系。防范和打击操纵的法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交易量和头寸(持仓)限制、以防止操纵为产品上市的核心条件、赋予监管机构强有力的反操纵权力、追究操纵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监管机构的反操纵权力应包括中止和撤销相关资格、发布各种禁令和执行令状、修改交易所规则、紧急状态处置权、跨市场监管权等等。
     期货市场的财务风险集中于结算环节,这个环节若能有效地保护市场的财务完整性,就能有效避免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法律应构建分层结算体系,分散和化解风险。现代衍生品交易结算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分级结算,由结算会员来承担非结算会员及其客户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执行严格而有效的保证金制度、价格限制制度、结算联保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及保证金安全存管与监管制度等等。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ntrolling the financial futures risk by law. The financial futures, such as stock index futures, interest rate futures, foreign exchange futures or currency futures, security futures, and hybrid securities, characterize as being traded in exchange, margin, offset, high depending on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 Marking to market, margin system, clearing house guarantee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and other systems ensure financial futures market's integrity and efficiency. Were the law good, the futures market will be safe. If not, great risk exists.
     The law does not concentrate on individual risk, which results from price fluctuation, but on negative uncertainty of market system, which results from inperfect futures market distemperedness, namely futures risk is negative uncertainty resulting from inperfect futures market. Market failure or inperfect law show as both imperfection of market system and unlawfullness of market subjects and their behaviour.The essence of market failure is lack of laws or regulations system and supervision frame; and the result is lack of good system and structure which can control effectively risk. Due to inperfect risk controlling system, market manipulation can not be prevented effectively, speculation can not be inducted to the way of enhancing market liquidity and steadying market. In the conditions of imperfect system, manipulation becomes easy, speculators are apt to take oppotunism more,so futures market cann’t develop its fuction and take uncertainty of harms and damages to futures market and its participants, other markets and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or national economy. Why the law focuses on the foresaid risk? Firstly, market failure is the focus of public policy, law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eliminating systemic risk and financial crisis spread. The aim of legislation policy shall not be to prevent breakdown of a specific agency, but prevent financial system suffering risk contagion, Secondly, inperfect law easily results to extreme risk, which is concered seriously by all financial fields and to be restrained firstly. Legislating and 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of futures, and controlling effectively futures risk, are basic public goods which government shall bear and provide for financial market.The law provides the following key arms to control futures risk: taming excessive speculation, preventing manipulation and protecting market integrity.
     Contract listing regulation is a very central measure to risk control before 2000, when the CFMA was promulgated. Be sure that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futures contract are well designed so that both the long and the short could not manipulate the prices. It’s very important. But it does not mean that regulators should examine and approve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Listing by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will impose heavy cost on the market, so the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program is not a good measure to control risk of listing. In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means to control risk, such as suspending or disapproving the listed contract, amending exchange rules or altering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emergency authority, and so on. So the CFMA abolishes the approving program before listing. The law should balance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necessary regulation of contract listing for public policy. Deregulation in this field is a prominent trend.
     The core of market surveillance of financial futures is to supervise the transaction, in order to tame excessive speculation and prevent manipulation. Speculation provides liquidity, but excessive speculation ha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speculation bubble. Excessive speculation easily results in the risk of manipulation.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of taming excessive speculation is to restrict the Volume and open interest of speculator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ng the speculation and hedge. Manipulation is the illegality of making intently the artifical price, easily results in the systematic risk, so effectively stricking on manipul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risk. To define manipulation, four element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ies: (1) manipulate ability; (2) manipulate intention; (3) artificial price; and (4) causality. The legal measures of preventing manipulation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volume and open interest limits, take preventing manipulation as core condition of marketing, give the regulatory authority strong anti market manipulation rights, claim against the civil liability of regulator. The rights of anti market manipulation thereinto shall include ceasing and withdrawing relavent qualification, emergency disposal rights, trading ban on market offenders, and modifying the exchange rules, other disruption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financial risk of futures market fasten on clearance.If i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financial integrity of the market, the systematic risk of futures market can be invoided effectively. The law shall construct tiering clearance system to detract and prevent risk.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odern derivatives Clearance and Settlement Systems is tiering clearance, the risk of non-clearing participants and their clients is bore by clearing participants.On this base, execute rigid and effective margin system, prices limits, risk-reserve system and margin safely deposi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etc.
引文
7 参见〔世界银行〕罕尼?梵?格鲁宁、马休?科恩著,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第 1 版,第 116 页。
    8 郑磊、吴超编著:《金融工具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第 1 版,第 4 页。
    9 IASC:《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转引自郑磊、吴超编著:《金融工具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第 1 版,第 5 页。
    10 〔美〕弗兰克?J?法伯兹、弗朗哥?莫迪里阿尼、迈克尔?G?费里著,康卫华译:《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6 月第 1 版,第 542 页。
    11 施超兵著:《金融期货与期权》,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 页;陶琲、王献立主编:《期货经济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2 页。
    12 美国 CFTC 把期货商品细分成 10 大类,即(1)谷物类,(2)畜产品类,(3)金属类,(4)金融类,(5)外汇类,(6)粮食类,(7)纤维类,(8)石油制品类,(9)林产品类,(10)指数类,并分别用 A-J 十个英文字母表示。参见郭鸿主编:《期货市场运作与投资》,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第 108 页。
    13 〔英〕约翰?米勒斯著,寰宇财务顾问公司译:《股价指数期货与期权》,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1 版,第 5 页。
    14 鲍建平著:《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运作与投资策略》,海天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第 37 页。
    15 See 7 U.S.C. §2a(1)(c)(ii)
    16 罗会斌著:《金融期货交易》,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53 页。
    17 欧洲美元,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欧洲地区为了供应强大的美元需求,且为避开美国银行法第 Q 章有关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限制规定,由美国的国外分行或外国银行在美国境外所吸收的美元存款之谓。因其开始于欧洲,故称这些美元存款为欧洲美元。以后对于凡是在美国境外的任何国家或地区所吸收的美元存款均称为欧洲美元。期货市场的欧洲美元是根据伦敦银行业拆借利率(LIBOR)3 个月期之定期存单为基础报价,到期月份为 3、6、9、12 月,其利率通常较美国境内的利率高。欧洲美元期货以现金结算。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233.
    18 〔德〕克劳斯?克博尔得著:《 利率期货市场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1 年 8 月第 1 版第158 页。
    19 施超兵著:《金融期货与期权》,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6 页。
    20 刘振亚主编:《美国期货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31 页。
    
    23[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第 1 版,第 4 页。
    24 关于窄幅股指的定义,请参见 7.U.S.C.§1a(25)
    25 7.U.S.C.§1a(31)
    26 7.U.S.C.§1a(32)
    27 2000 年 11 月 14 日,美国 3 家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EM)、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按 45%、45%、10%的股份比例共同出资成立的,专门从事证券期货交易的专业交易所。2002 年 1 月 21 日,OneChicago 才宣布第一批可进行个股期货交易所股票。参见 OneChicago 官方网站:http://www.onechicago.com/index.html
    28 See CEM Rulebook CHAPTER710.71001.A. ,Available at http://rulebook.cme.com/rulebook13337.html;CEM Rulebook CHAPTER 700.70001, Available at http://rulebook.cme.com/rulebook13330.html;CEM Rulebook CHAPTER 701,Available at http://rulebook.cme.com/rulebook13338.html。
    29 See CEM Rulebook CHAPTER710.71001.A. ,Available at http://rulebook.cme.com/rulebook13337.html
    30 See CEM Rulebook CHAPTER 700.70001, Available at http://rulebook.cme.com/rulebook13330.html
    31 See http://www.onechicago.com/030000_products/oc_030100.html
    32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387.
    33 参见中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第 3 条。
    34 John C?Hull: Fundamentals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4th ed. Pretice Hall. Inc. 2002. P.4~5.
    35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178.
    36 美国期货交易法 7.U.S.C.§1a(21)规定的“混合工具”(Hybrid instrument),“指按照价值、等级、比率而编制的指数,具有一项或多项支付或提供一项或多项商品交割的证券。”它比本文所称“混合证券”的范围要广,混合证券属于混合工具的一种。
    37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24 页。
    38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33 页。
    46 〔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第 1 版,第 4页。
    47 英国《内陆收益委员会实务报告(SP14/91)——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的税收待遇》指出,金融期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股票、证券、外汇或其他金融工具的未来交割合约;由支付该工具的价格珠现金差额进行结算的合约(包括通过将利率或金融指数应用到一名义本金数量上进行结算的合约),以及由交割进行结算的合约;交易所交易合约和柜台交易合约。参见〔英〕大卫?福特著,吴林祥译:《股票衍生产品——关于市场、应用及风险的进阶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第 222 页。
    48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1994、1995 年度报告的统计,计算口径为“名义未偿付本金”(notional principal outstanding)。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 P.324.
    49 赵庆明、梁猛:《中国已具备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基础》,《上海证券报》2006.04.03。
    50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4 页。
    51 7.U.S.C.§1(a)(2)
    52 CBOT 的定义是“采取与最初交易头寸或未平仓交易头寸相反的第二个期货或期权头寸。”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 P.387.
    53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31 页。
    54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43 页。
    55 双向交易是指期货交易者既可以买入期货合约作为期货交易的开端(买入建仓),也可以卖出期货合约作为期货交易的开端(卖出建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空卖空”。
    56 允许对冲是期货合约自由地出售给第三方的一种机制。现货交易的通常做法是,合约的一方在没有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合约不能转让给第三方。在期货合约中,这是可能的。这是因为清算中心事实上担任着期货合约中所涉及的每一方所对应的另一方的角色(所有卖方的买方和所有买方的卖方)。
    57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94 页。
    58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94 页。
    59 See 7U.S.C.§2(a)(1)(A)
    60 See 7U.S.C.1(a)(4)
    61 7U.S.C.1(a)(19)
    62 In re Stovall,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20,941 at 23,777-728 (1979).
    63 CFTC v. Co Petro Marketing Group, Inc., 680 F.2d 573(9th Cir. 1982).
    64 See In re Stovall,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20,941 at 23,777-728 (1979).at 23777.
    65 In re Stovall,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20,941 at 23,777-728 (1979).at 23777.
    66 See In re Stovall,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20,941 at 23,777-728 (1979).at 23777
    67 In re Stovall,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20,941 at 23,777-728 (1979).at 23777
    68 CFTC v. Co Petro Marketing Group, Inc., 680 F.2d 573(9th Cir. 1982).
    69 See CFTC v. Co Petro Marketing Group, Inc., 680 F.2d 573(9th Cir. 1982).at 579.
    70 CFTC v. Co Petro Marketing Group, Inc., 680 F.2d 573(9th Cir. 1982).at 579~580.
    71 CFTC v. Co Petro Marketing Group, Inc., 680 F.2d 573(9th Cir. 1982).at 580.
    72 See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v. SEC, 883 F. 2d 537(7th Cir. 1989).
    73 由 CBOT 于 1973 年投资设立但独立于 CBOT 的、由 SEC 而非 CFTC 监管的交易所。
     76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5.
     77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79 页。
     78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95 页。
     79 参见〔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 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26 页。
    80 净额结算(Netting)是衍生交易中常用的一种结算手段。简单地讲,净额结算是指在金融衍生交易中,对交易一方而言,可能有的交易有盈利,即表现为代表了交易一方对另一方权利的正向价值(positive value),有的交易有亏损,即表现为代表了交易一方对另一方义务的负向价值(negative value),交易各方根据主协议中的净额结算条款或者净额结算协议的约定将双方之间的全部交易的正向价值和负向价值进行抵消或者轧差,得出一个净额价值,并以该净额价值作为双方之间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净额结算简化了操作手续、提高了结算效率,具有降低和化解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功能。参见:贾静:《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净额结算的法律性质》,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 年第 6 期,第 29~35 页。
     81 杨永清著:《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5 月第 1 版,第 51 页。
    82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56 页。
    83 合同转让问题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至八十九条,其中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84 杨永清著:《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5 月第 1 版,第 52 页。
    85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67 号发布,1999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第七十条(一)。最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删除了这一定义。
    86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徐杰译:《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0月第 1 版,第 22 页。
    87 总持仓量,是市场上所有投资者在该期货合约上总的“未平仓合约”数量。交易者在交易时不断开仓平仓,总持仓因此也在不断变化。由于总持仓变大或变小,反映了市场对该合约的兴趣大小,因而成了投资者非常关注的指标。如果总持仓一路增长,表明多空双方都在开仓,市场交易者对该合约的兴趣在增长,越来越多的资金在涌入该合约交易中;相反,当总持仓一路减少,表明多空双方都在平仓出局,交易者对该合
     93 See Philip McBride Johnson, Thomas Lee Hazen: Derivativ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2004.P.1292.
    94 李经谋、童宛生主编:《中国期货市场运行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 8 月第 1 版,第 280 页。
    95 陶琲、李经谋著:《中国期货市场理论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 11 月第 1 版,第 482页。
    96 杨玉川等著:《现代期货期权创新与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 1 版,第 22 页。
    97 杨玉川等著:《现代期货期权创新与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 1 版,第 26 页。
    98 李亚光著:《论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年 8 月第 1 版,第 15 页。
    99 褚玦海著:《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 1 版,第 20 页。
    100 李明良著:《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1 版,第 59 页。
    101 姬广坡著:《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 1 版,第 14 页。
    102 姬广坡著:《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 1 版,第 15 页。
    103 刘振亚主编:《美国期货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第 292~295 页。
    104 李辉主编:《期货市场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03 页。
    105 李一智主编:《期货与期权教程》(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2 版,第 215 页。
    106 李一智主编:《期货与期权教程》(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2 版,第 217 页。
    107 参见李一智主编:《期货与期权教程》(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2 版,第 216~226页。
    108 李国华编著:《期货市场简明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第 1 版,第 236 页。
    109 李国华编著:《期货市场简明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第 1 版,第 237 页。
    110 参见[英]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27 页。
    111 参见[日]木原大辅著:《期货操作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75 页。
    112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95.
    113 [美]约翰?马歇尔 维普尔?班赛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 《金融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84 页。
    114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18 页。
    115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118.
    116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118.
    117 参见[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77 页。
    118 [美]约翰?马歇尔 维普尔?班赛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 《金融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144 页。
    119 转引自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118.
    120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243,252 页。
    121 [美]约翰?马歇尔 维普尔?班赛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 《金融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143 页。
    122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45 页。
    123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 页。
    124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 页。
    125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68 页。
    126 U.S. Industrial Commission Rport(1900~1901),House Doc. 94. 56th Cong.2d Sess. House.转引自[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2 页。
    127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2 页。
    128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50 页。
     129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第 1 版,第2 页。
    130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56 页。
    131 [美]约翰?马歇尔 维普尔?班赛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 《金融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94 页。
    132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120.
    133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版,第 166 页。
    134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14 页。
    135 期货市场是经济学家用于说明完全竞争市场的典型例子。期货市场上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不同合约之间的竞争,而且体现在交易者之间的竞争,以及由竞争形成价格等各个方面。经济学家对于完全竞争的各种假定前提,期货市场几乎都能满足。关于期货市场的完全竞争特性,请参见[美]保罗·萨缪尔森著,高鸿业译:《经济学》(上),商务印书馆 1979 年 11 月第 1 版,第 98 页;[美]保罗·萨缪尔森著,高鸿业译:《经济学》(中),商务印书馆 1979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0 页;
    136 诺贝尔将得主默顿·米勒,认为期货市场是“作为保险市场出现的”。参见[美]默顿?米勒(Miller, M. H.)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99 页。
     137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95 页。
    138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版,第 95 页。
    139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238 页.
    140 陈兴松编著《期货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 页。
    141 [美]默顿·米勒(Miller, M. H.)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8 页。
    142 一个由参与金融衍生工具活动的最终使用者、交易商、学术界、会计师、律师及中央银行等各个方面代表组成的一个跨行业的国际性金融政策组织。
    143 参见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 》,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146~155 页。
    144 媒体的态度总是暧昧、复杂且让人迷惑,其报道和评论不知是兔死狐悲还是幸灾乐祸,有时又好像潜藏着这样的意思:这样的事情总要发生的,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总会有人倒楣的,但没想到会是你。
    145 参见[美]弗兰克·H.奈特著,安佳译:《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商务印书馆 2006 年 2 月第 1 版。
    146 [美]杰克?赫什莱佛、约翰 G?赖利著,刘广灵、李绍荣译:《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10 页。
    147 [美]詹姆斯?S?特里斯曼、桑德拉?G?古斯特夫森、罗伯特?E?霍伊特著,裴平译:《风险管理与保险》(第十一版),东北财经大学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5 页。
    148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第 1 版,第3 页。
    149 [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3 页。
    150 [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4 页。
    151 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托马索·帕多亚·西奥帕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一书作的“推荐序一”,见[英]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152 [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3 页。
    153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将市场失灵区分为新的市场失灵和传统的市场失灵。新的市场失灵主要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基础;传统的市场失灵主要与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相关。两种失灵的差别在于:传统的市场失灵在很大程度上是容易确定,其范围也容易控制,它需要明确的政府干预。由于现实中所有的市场都是不完备的,信息总是不完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于所有市场来说是各有特点的,因此,新的市场失灵普遍存在。但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较大、较严重的市场情况上比较合理。参见[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周立群、韩亮、余文波译:《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1998 年 10月第 1 版,第 48~49 页。
    154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7.
    155 参见[英]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 页。
    156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 See http://ch.undp.org.cn/downloads/nhdr/nhdr1999.pdf.
    157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85.
    158 Se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92.
    159 Se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3~8.
    16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4.
    161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6~7.
    162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7.
    163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7~8.
    164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P8.
    165 [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0 页。
    166 [美]默顿?米勒(Miller, M. H.)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2 月第 1 版,第 99 页。
    167 [美]安妮?派克、 杰弗利?威廉斯著,赵文广、张杭、赵蓉译:《期货交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 10 月第 1 版,第 108 页。
    168 参见[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207 页,注⑥。
    169 参见[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89 页。
    170 [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1 页。
    171 [美]米勒(Miller, M. H.)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12 月第 1 版,第 12 页。
    172 [美]米勒(Miller, M. H.)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12 月第 1 版,第 13 页。
    173 [英]大卫?福特著,吴林祥译:《股票衍生产品——关于市场、应用及风险的进阶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第 1 页。
    174 转引自[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36 页。
    175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36 页。
    176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39 页。
    177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39 页。
    178 廖岷译:《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准则》(巴塞尔委员会、证券监管国际组织,1994 年 7 月),参见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 》,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146 页。
    179 廖岷译:《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准则》(巴塞尔委员会、证券监管国际组织,1994 年 7 月),参见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 》,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147 页。
    180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397 页。
    181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马小芳、刘新明、董虹、虞红丹译:《用商品期货与期权管理商品风险》,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61 页。
    182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马小芳、刘新明、董虹、虞红丹译:《用商品期货与期权管理商品风险》,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61 页。
    183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257 页。
     184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2 月第 1 版,第 369 页。
    185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45 页。
    186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1 页。
    187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月第 1 版,第 113 页。
    188 See 7 U.S.C. §5(a)
    189 See 7 U.S.C. §5(b)
    190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02 页。
    191 See 7 U.S.C. §6 a
    192 [美]菲利普?乔瑞著,张陶伟、彭永江译:《金融风险管理师手册》(第 2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 月第 1 版,第 503 页。
    193 威廉?格罗斯曼、常清著:《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8 月第 1 版,第 24页。
    194 刘丽娟、钟加勇:《用金融期货逃往未来——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名誉主席列昂?梅拉梅德谈金融期货与中国期货市场》,《商务周刊》2003.10.15.76~79,第 79 页。
     195 杨光华编著:《美国期货管理法规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12 页。
     196 [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第 1 版,第 52 页。
    197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29~30 页。
    198 李杰、李革、许勇等著:《期货合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7 月第 1 版,第 1~3 页。
    199 台湾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提供版权研究组:《金融期货》,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8 页。
    200 台湾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提供版权研究组:《金融期货》,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9 页。
    201 台湾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提供版权研究组:《金融期货》,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9 页。
    202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3 页。
    203 参见[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3 页。
    204 台湾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提供版权研究组:《金融期货》,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9 页。
    205 李杰、李革、许勇等著:《期货合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7 月第 1 版,第 3 页。
    206 参见钱小安等主编:《金融期货期权大全》,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 年 6 月第 1 版,第 90 页。
    207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1 页。
    208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29 页。
     209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May 1999)-THE COMMODITY EXCHANGE ACT: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s Reauthorization. P57.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9-74.
    210 See 7 U.S.C. §1a(4)
    211 〔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第 1 版,第 4页。
    212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227.
    213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周立群、韩亮、余文波译:《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1998 年 10 月第 1 版,第 19 页。
    214 [美]罗伯特?J?希勒著,鲁昌、葛辉译:《宏观市场——创造管理主要经济风险的制度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第 21 页。
    215 参见[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6 页。
    216 参见[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6~198 页。
    217 [美]罗伯特?J?希勒著,鲁昌、葛辉译:《宏观市场——创造管理主要经济风险的制度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第 3 页。
    218 [美]罗伯特?J?希勒著,鲁昌、葛辉译:《宏观市场——创造管理主要经济风险的制度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第 4 页。
    219 罗伯特?J?希勒之所以将其称为永久期货,是因为没有到期日,其他方面与芝加哥交易所交易或其他期货市场交易所期货合约类似。它与指数类期货接近,但每日结算公式不同。参见[美]罗伯特?J?希勒著,郭艳、胡波译:《金融新秩序:管理 21 世纪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62 页,注[4]。
    220 [美]罗伯特?J?希勒著,鲁昌、葛辉译:《宏观市场——创造管理主要经济风险的制度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第 7 页。
    221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 页。
     222 参见陈兴松编著《期货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2 页。
    223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408~410 页。
    224 见 CFTC 词汇表 contract market 词条。http://www.cftc.gov/opa/glossary/opaglossary_co.htm
    225 参见杨光华编著:《美国期货管理法规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0 页。
    
    
    231 See 7 U.S.C. §8(a)
    232 See 7U.S.C.§8(b)
    233 See 17C.F.R. §5.3(1999)
    234 CFTC:Revised Procedures for Commission Review and Approval of applications for Contract Market Designation and of Related Contract Terms and Conditions,See Federal Register: July 27, 1999 (Volume 64, Number 143), From the Federal Register Online via GPO Access [wais.access.gpo.gov]
    235 See 17C.F.R.(1999) Appendix A to Part 5,(a)(1)、(2)、(3),(b)(3)
    236 See Federal Register: June 1, 1999 (Volume 64, Number 104). From the Federal Register Online via GPO Access [wais.access.gpo.gov]
    237 CFTC Release: #4268-99,May 25, 1999
    238 CFTC:A study of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U.S. Futures Markets, (April 1994),``1994 study'' at p. 139.
     239 CFTC:Revised Procedures for Commission Review and Approval of applications for Contract Market Designation and of Related Contract Terms and Conditions ,See Federal Register: July 27, 1999 (Volume 64, Number 143), From the Federal Register Online via GPO Access [wais.access.gpo.gov]
    240 See CFTC proposed 17 CFR 5.3 "Predesignation listing of new contracts”, Federal Register: July 27, 1999 (Volume 64, Number 143), From the Federal Register Online via GPO Access [wais.access.gpo.gov]
    241 CFTC:Revised Procedures for Commission Review and Approval of applications for Contract Market Designation and of Related Contract Terms and Conditions ,See Federal Register: July 27, 1999 (Volume 64, Number 143), From the Federal Register Online via GPO Access [wais.access.gpo.gov]
    242 CFTC:Revised Procedures for Commission Review and Approval of applications for Contract Market Designation and of Related Contract Terms and Conditions ,See Federal Register: July 27, 1999 (Volume 64, Number 143), From the Federal Register Online via GPO Access [wais.access.gpo.gov]
    247 See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U.S. Futures Markets Revisited,'' Report of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to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October, 1999). http://www.cftc.gov/dea/compete/deaglobal_competitiveness.htm
    248 See CFTC: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U.S. Futures Markets Revisited , November 1999 .http://www.cftc.gov/dea/compete/deaglobal_competitiveness.htm
    249 如玉米、铂、橡胶指数、铝、咖啡豆、汽油、煤油、鸡蛋、肉鸡、原油、豆粕等等。
    250 参见《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国发[1993]77 号),1993 年 11 月 14 日。
    251 在早期期货市场无法可依的混乱时期,水产品、中药材等在经济属性上不适合进行期货交易的物品也被开发上市。典型的例子是西瓜期货。1992 年 9 月,当时的海南期货交易所推出“西瓜期货”,由于西瓜品质难以确定、运输困难等原因,大批合同未能履行。以乐东县为例,出售的 4000 吨期货西瓜,买方仅履约 600 吨,致使大批西瓜烂在田间地头,瓜农损失惨重。参见李海甫、江佐中:《一场混乱的竞赛——中国期货市场调查报告(二)》,载《中国期货》杂志社编 :《中国期货概览 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 年 3月第 1 版,第 94~97 页。
    252 1994 年 4 月 6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停止钢材、食糖、煤炭期货交易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52 号)发布时,全国已有 15 个交易所推出相同的钢材期货品种,7 个交易所进行相同品种的食糖期货合约交易。
    254 参见欧阳日辉著:《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重庆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第 1 版,第 306 页。
    255 欧阳日辉著:《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重庆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第 1 版,第 306 页。
    256 涉及商品有绿豆、胶合板、高粱、电解铜、重熔用铝锭、玉米、大豆、棕榈油、天然橡胶、红小豆。参见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第1 版,第 90 页。
    257 67 种未排除重复上市的情况。参见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第 1 版,第 90 页。
    258 参见姬广坡著:《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 1 版,第 110 页。
    259 [美] 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24 页。
    260 参见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期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第 1 版,第 133 页。
    261 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期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第 1版,第 133 页。
    262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 267 号,1999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第 18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1999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第十七条。
    263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 267 号,1999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第 18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1999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第五十八条。
    264 迄今为止,期货史上只出现过极个别的特殊案例,期货合约的引入可能会使社会客户的交易状况更糟。例如,哈托在 1975 年举出了一个反例,在他证明的这个例子中,每个交易商都由于引入新的期货合约而使交易状况变得恶化。参见〔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10 月第 1 版,第 367 页。
    265 参见〔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第 1 版,第 366 页。
    266 [瑞典]瑞斯托·劳拉詹南著,孟晓晨等译:《金融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6 月第 1 版。
    
    267 《老子·第五十七章》
    268 7U.S.C.§§6~6p
    269 See 7U.S.C.§6(a)
    270 See 7U.S.C.§6(b)
    271 See 7U.S.C.§6(c)
    272 See 7U.S.C.§6a
    273 对作(bucketing)是典型的欺诈行为,受托人不在期货市场上真实执行委托人所下达的指令,而是直接在交易记录上进行记录,并向委托人谎称指令已经执行。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第 108 条规定的对作行为包括场外冲销、交叉交易、擅为交易相对人、配合交易。对作的危害是使其他期货交易人或第三人对市场行情或交易行为的性质产生错误的认识。
    274 See 7U.S.C.§6b
    275 洗售,又称“冲洗销售”,是指为了影响交易行情,人为制造虚假繁荣,在交易市场中公开和虚假买卖,以欺骗其他交易人,并以虚假交易所形成的价格记录在市场上,当事人再依私下协议解除或抵消虚假交易所建立的头寸。例如 11 月份的小麦期货合约市场价格为每蒲式耳 95 美分,有一客户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因此以 94.87 或 94.83 美分的价格假装卖出,以引诱善意交易人也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引客户然后突然转为买方,同时其原先卖出的价格即被冲洗掉,并因而获利。 参考证券交易中的洗售行为,期货交易中的洗售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交易双方同时委托同一经纪商,于期货交易所相互申报买进卖出,并作相互应买应卖,期间并无款项交割行为;二是交易者分别下达预先配好的指令委托给两位经纪商,由一经纪商买进,另一经纪商卖出,所有权未发生实质性转移;第三种是由一方卖出一定数额的期货合约,由预先安排好的同倓配合买进,继而还给卖出者,取回价款。关于证券交易中的洗售,参见杨志华:“证券法律责任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 1 卷),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91 页。
    276 融通交易是指配合另一市场交易人的需要,通谋而为非公开竞价的交易以及虚假销售等。
    277 See 7U.S.C.§6c(a)(1)、(2)
    278 See 7U.S.C.§6d(a)(1)、(2),(b).
    279 See 7U.S.C.§6e
    280 See 7U.S.C.§6d(a)、(b)、(c)
    281 See 7U.S.C.§6g
    282 7U.S.C.§6h
    283 7U.S.C.§6i
    
    
    287 See 7U.S.C.§6k、6l、6m、6n
    288 See 7U.S.C.§6o
    289 See 7U.S.C.§6p
    290 See 7U.S.C.§6o-1
    291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202 页。
    292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马小芳、刘新明、董虹、虞红丹译:《用商品期货与期权管理商品风险》,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59~60 页。
    293 参见[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马小芳、刘新明、董虹、虞红丹译:《用商品期货与期权管理商品风险》,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59 页。
    294 转引自[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201~202 页。
    295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马小芳、刘新明、董虹、虞红丹译:《用商品期货与期权管理商品风险》,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60~61 页。
    296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第 200 页。
    298 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实施细则第 6 条第 1 款。
    299 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实施细则第 6 条第 2 款。
    300 参见林淑闵著:《期货交易法解读》,元照出版公司 1999 年 7 月初版第 1 刷,第 177 页。
    301 参见林淑闵著:《期货交易法解读》,元照出版公司 1999 年 7 月初版第 1 刷,第 177 页。
    302 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实施细则第 6 条第 3 款。
    303 See 17C.F.R. § 155.2(e)(August 18,2006)
    304 参见林淑闵著:《期货交易法解读》,元照出版公司 1999 年 7 月初版第 1 刷,第 178 页。
    305 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法实施细则第 6 条第 4 款。
    306 参见林淑闵著:《期货交易法解读》,元照出版公司 1999 年 7 月初版第 1 刷,第 178 页。
    307 林淑闵著:《期货交易法解读》,元照出版公司 1999 年 7 月初版第 1 刷,第 179 页。
    308 例如 17C.F.R. § 155.2 “Trading standards for floor brokers”,在电子交易方式中均不适用。
    
    309 See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VolumeⅡP231.
    310 参见杨光华编著:《美国期货管理法规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82 页。
    311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383.
    312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390~391.
    313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390.
    314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391.
    315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410 页。
    316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119~120.
     317 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 月第 2 版,第 458 页。
    318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46 页。
    319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47 页。
    320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5 页。
    321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1 页。
    322 参见[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2 页。
    323 参见[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3 页。
    324 参见[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5 页。
    325 参见[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67 页。
    326 参见[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6 页。
    327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89~90 页。
    328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55 页。
    329 转引自[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50 页。
    330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50 页。
    331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33~135 页。
    332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5 页。
    333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292 页。
    334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225 页。
    335 See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P55.
    336 See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P56.
    337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P58.
    338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333 页。
    339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02 页。
    340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65 页。
    341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03 页。
    342 See Jerry W. Markham: MANIPULATION OF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THE UNPROSECUTABLE CRIME,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Summer, 1991.( 8 Yale J. on Reg. 281)
    343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107~108 页。
    344 吴硕、周晓红:《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载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编:《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0 页。
    345 吴硕、周晓红:《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载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编:《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0 页。
    346 参见吴硕、周晓红:《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载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编:《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0 页。
    347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一段说:“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可见,在孟子看来,上下交征利无异于自取灭亡。
     348 参见吴硕、周晓红:《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载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编:《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1 页。
    349 转引自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227.
    350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简议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要求”,载[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27~28。
    351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简议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要求”,载[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30 页。
    352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简议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要求”,载[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31 页。
    353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简议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要求”,载[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32 页。
    354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简议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要求”,载[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32 页。
    355 See 43 Fed. Reg. 15,438; CCH Rep. 20,578, pp. 22,392-22,396.
    356 See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P58.
    357 7 U.S.C. 6a
    358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May 1999)-THE COMMODITY EXCHANGE ACT: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s Reauthorization. P69.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9-74.
    359 452 F.2d 1154 (8th Cir. 1971)
    360 452 F.2d 1154 (8th Cir. 1971)at 1163.
    361 Frey v.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n, 931 F.2d 1171, 1175 (7th Cir. 1991).
    362 General Foods Corp., 170 F.2d at 231.
    363 311 F.2d 52 (5th Cir. 1962).
    364 See Volkart Bros., 311 F.2d at 58; supra note 33.
    365 In re Hohenberg Bros.,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at 21,477 (citing Cargill, Inc. v. Hardin, 452 F.2d 1154, 1163 (8th Cir. 1971)).
    366 In re Indiana Farm Bureau Coop. Ass'n, Inc. [1982-1984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1,796, at 27,285 (CFTC Dec. 17, 1982).
    367 See id.
     368 931 F.2d 1171 (7th Cir. 1991).at 1175.
     369 101 F.2d 353(7th Cir. 1938).
    370 See 7 U.S.C.A. § 9
    371 See 7 U.S.C.A. § 13(b)
    372 Great Western Food Distrib., Inc. v. Brannan, 201 F.2d 476, 479 (7th Cir. 1953). at 479.
    373 452 F.2ed 1154(8th Cir. 1971). At 1162.
    374 452 F.2ed 1154(8th Cir. 1971). At 1163.
    375 In re Hohenberg Bros. Co. [1977-1980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0,271, at 21,477 (CFTC Feb. 18, 1977)
    376 In re Indiana Farm Bureau Coop. Ass'n, Inc., [1982-1984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1,796, at 27,283 (CFTC Dec. 17, 1982).
    377 See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PP.261~265.
    378 See In re Indiana Farm Bureau Coop. Ass'n, Inc., [1982-1984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1,796, at 27,286-87 (CFTC Dec. 17, 1982) .
     379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第 390 页。
    380 452 F.2ed 1154 (8th Cir.1971). at p.1169.
    
    381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p238.
    382 参见薛波主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5 月第 1 版,324 页。
    383 See http://www.cftc.gov/opa/glossary/opaglossary_co.htm#congestion
     384 See In the Matter of Duke Trading and Marketing LLC,[2003-2004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29,583(CFTC Sept. 17, 2003).
    385 452 F. 2d 1154(8th cir. 1971)at 1163.
    387 CFTC: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U.S. Futures Markets Revisited ,November 1999 .http://www.cftc.gov/dea/compete/deaglobal_competitiveness.htm
    388 关于指定的条件和合同市场的核心条件,请参见本文第三章的相关内容。
    389 See 7U.S.C.§8(b)
    390 See 7U.S.C.§9
    391 See 7U.S.C.§13(b)
    
    392 See 7U.S.C.§21(b)(7)
    393 See 7U.S.C.§13a-1
    
    
    394 See 7U.S.C.§12a(6)
    395 See 7U.S.C.§12a(7)
    396 See 7U.S.C.§12a(9)
    397 7U.S.C.§12a(9)
    
    398 See 7U.S.C.13(b)
    399 See 7U.S.C.§13a-1(d)
    400 See 7U.S.C.§9
    401 See 7U.S.C.§13(b)
    402 See 7U.S.C.§13(a)
    403 See 7U.S.C.13b
    404 See 7U.S.C.§13(a)、(b)
    405 See Jerry W. Markham: MANIPULATION OF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THE UNPROSECUTABLE CRIME,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Summer, 1991.( 8 Yale J. on Reg. 281).
    406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2 页。
    407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5 页。
    408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4 页。
    409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4 页。
    410 主要根据 CFTC 对 In re Sumitomo Corp.案的调查整理,部分细节参考 CFTC 对 In re Global Minerals & Metals Corp.的调查。See In re Sumitomo Corp ., [1998-1999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7,327, at 46,498 (CFTC May 11, 1998).
     411 See [1996-1998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7,327, at 46,496 (CFTC May 11, 1998)
    412 See In re Sumitomo Corp ., [1998-1999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P 27,327, at 46,498 (CFTC May 11, 1998).
    413 See In re Global Minerals & Metals Corp., [[1998-1999 Transfer Binder] Comm. Fut. L. Rep. (CCH), at 48,250.
    415 参见〔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第 52 页。
    416 转译自 Philip McBride Johnson, Thomas Lee Hazen: Derivativ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2004.P1235.
    417 See 7 U.S.C. §5(b)
     418 关于该案,参见 CFTC 网站: http://www.cftc.gov/enf/enffenchurc.htm
     419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399 页。
    420 参见[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第 308 页。
    421 参见[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第 305 页。
    422 See 7U.S.C.§2(a)(D)(i)(II)
     423 关于本案操纵的详细描述,请参见郎咸平著:《操纵》,东方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426 A Resolution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Cash and Derivative Markets, IOSCO, 1993.
    427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9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第 18 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67 号发布,自 1999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第七十条(四)。
    428 参见《期货交易管理条例》(2006 年 6 月 29 日修订草案)第一百零三条(六)。
    429 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第 4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年 3 月第 4 版,第 143 页。
     430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376.
    433 关于每日盯市结算的过程,请参见第二章。
    434 威廉?格罗斯曼、常清著:《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8 月第 1 版,第 26页。
    435 注意结算保证金与交易保证金的最低要求不同,交易保证金水平应高于结算保证金水平,结算保证金水平由交易所规定,交易保证金水平由期货公司决定,但不得低于结算保证金水平。
     436 参见[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第 1版,第 79 页。另外,托马斯认为,维持保证金占初始保证金的比例可以高达 85%或低至 60%,但通常为 80%。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79 页。
    442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50 页。
    443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85 页。
    444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 P.23.
    445 参见[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第 357 页。
    446 参见[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第 356 页。
    447 参见[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第 357 页。
    448 参见[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第 357 页。
    449 参见〔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第 86 页。
    450 即若由于当日价格波动幅度接近或等于保证金数额时,交易所可在交易进行中要求会员在最短时间内(如 1 小时)追加保证金,否则将予以强行平仓。
    451 姬广坡著:《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 1 版,第 47 页。
    452 中金所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沪深 300 股指期货规定了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主要根据现货市场涨跌停板幅度与标的指数历史波动幅度而确定的。由于股票现货市场每日的涨跌幅度最大为 10%,为了与现货市场保持一致,股指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 10%。最后交易日不设涨跌停板,有利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收敛。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各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
    453 在国外交易所,“熔断”制度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熔而断”的含义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熔而不断”的含义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454 参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 300 指数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结算细则》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资料来源:http://www.cffex.com.cn/htmls/policy_advise_05.asp
    455 参见王定红:《论股指期货交易中的“熔断”制度》,期货日报 2006-12-06。
    456 参见[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第 58 页。
    457 参见陶琲、李经谋著:《中国期货市场理论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 11 月第 1 版,第429 页。
     458 See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P68.
     459 参见陶琲、李经谋著:《中国期货市场理论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 11 月第 1 版,第428 页。
    460 台湾期货交易法第四十六条。
     461 CFFEX:《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征求意见稿)》,参见 CFFEX 网站:http://www.cffex.com.cn/htmls/policy_advise_03.asp
     463 See 7U.S.C.§4d(a)(2)
    
    
    464 See 7U.S.C.§4d(b)
    465 See 7U.S.C.§§9,9a
    466 See 17C.F.R.§§1.20~1.21
    1.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第 4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 3 月第 4 版。
    2.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法律与监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年 3月第 1 版。
    3.杨振海主编:《期货法》(符启林主编《金融法理论与实务丛书》之一),法律出版社 1999 年 5 月第 1 版。
    4.田源主编:《现代期货大典》,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年 11 月第 1 版。
    5.钱小安等主编:《金融期货期权大全》,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 年 6 月第 1 版。
    6.刘迎秋主编:《现代期货大辞典》,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第 1 版。
    7.杨光华编著:《美国期货管理法规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版。
    8.陈兴松编著:《期货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
    9.林淑闵著:《期货交易法解读》,元照出版公司 1999 年 7 月初版第 1 刷。
    10. 李明良著:《期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第 1 版。
    11. 杨永清著:《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5 月第 1 版。
    12. 宋华著:《现代期货制度及其效率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年 3 月第 1版。
    13. 黄永庆主编:《期货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6 月第 1 版。
    14. 黄永庆主编:《期货交易纠纷安全评析》,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6 月第 1 版。
    15. 文海兴者:《期货交易法律关系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
    16. 彭真明著:《期货法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2 月第 1 版。
    17. 唐波主编:《期货法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年 10 月第 1 版。
    18. 徐家力、许京生、吴运浩编:《期货法律理论与操作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
    19. 吴庆宝、江向阳主编:《期货交易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 8月第 1 版。
    20. 张金忠、李京生主编:《期货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年 8 月第 1 版。
    21. 贾秀岩、郭鸿、贾月梅著:《期货交易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年 4 月第 1 版。
    22. 张邦辉、任达、王宝桐等著:《证券期货读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年 4 月第 1 版。
    23. 刘旭明著:《交易费用与商品期货交易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 7 月第 1 版。
    24. 宫少林主编:《衍生金融工具: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年9 月第 1 版。
    25.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编:《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第 1 版。
    26. 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04 月第 1 版。
    27.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期货监管部编:《期货知识与风险防范》,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
    28. 杨迈军主编:《利率期货交易》,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 1 版。
    29. 杨迈军主编:《汇率期货交易》,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 1 版。
    30. 杨迈军主编:《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1 版。
    31. 杨迈军主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 1 版。
    32. 姚兴涛著:《金融衍生品市场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年 3 月第 1 版。
    33. WTO 与中国期货市场课题组编著:《WTO 与中国期货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 1 版。
    34. 董辅礽著:《在争论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 1 版。
    35. 张国炎、张建著:《期货犯罪防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1版。
    36. 郭鸿主编:《期货市场运作与投资》,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
    37. 郑川明等著:《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修订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 5 月第 1 版。
    38. 尉文渊、黄敏助著:《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修订版)》,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年 11 月第 1 版
    39. 陶琲、王献立主编:《期货经济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2 月第 1 版。
    40. 陶琲、李经谋著:《中国期货市场理论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年 11 月第 1 版。
    41. 李经谋、童宛生主编:《中国期货市场运行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年 8 月第 1 版。
    42. 张开艳著:《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 2003 年 5 月第 1 版。
    43. 胡俞越、高扬主编:《期货市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月第 1 版。
    44. 李一智主编:《期货与期权教程》(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2月第 2 版。
    45. 李辉主编:《期货市场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第 1 版。
    46. 张茂著:《期货:财富永动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
    47. 黄沧海、赵巧英、胡军编著:《期货交易精要及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 版。
    48. 李国华编著:《期货市场简明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第 1 版。
    49. 朱国华、褚玦海等编著:《期货市场学——工具、机构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第 1 版。
    50. 姬广坡著:《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1 版。
    51. 王济光著:《商品期货交易的现货市场基础: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年 1 月第 1 版。
    52. 威廉·格罗斯曼、常清著:《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8 月第 1 版。
    53. 常清著:《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0月第 1 版。
    54. 张书帮著:《中国期货市场规范化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 月第 1 版。
    55. 殷晓峰著:《转型经济中的期货制度创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11 月第 1 版。
    56. 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期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第 1 版。
    57. 肖成著:《中国期货市场前沿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5月第 1 版。
    58. 李明良著:《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 月第 1 版。
    59. 欧阳日辉著:《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重庆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第 1 版。
    60. 江岩著:《期货与期权市场》,泰山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61. 蔡长学业著:《国际金融期货》,重庆出版社 1991 年 6 月第 1 版。
    62. 罗会斌著:《金融期货交易》,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第 1 版。
    63. 台湾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提供版权研究组:《金融期货》,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
    64. 施超兵著:《金融期货与期权》,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6 月第 1 版。
    65. 张庆修、康定选、赵文杰、王士强著:《金融期货市场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年 3 月第 1 版。
    66. 曹廷贵、孙超英著:《金融期货》,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3 月第 1版。
    67. 郭宝新、罗扬眉、曹志刚著:《金融期货期权及其市场监管》,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年 4 月第 1 版。
    68. 李林岭主编:《金融期货投资》,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
    69. 杨玉川主编:《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研究与策划》,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年1 月第 1 版。
    70. 杨玉川等著:《现代期货期权创新与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年1 月第 1 版。
    71. 杨玉川等著:《现代期货市场学》(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年 1月第 2 版。
    72. 杨玉川、纪益员、邵七杜编著:《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6 月第 1 版。
    73. 褚玦海著:《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第 1 版。
    74. 李亚光著:《论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年8 月第 1 版。
    75. 吕随启著:《金融期货原理及操作》,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5 年 8 月第 1 版。
    76. 朱国华主编:《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基本理论与操作技巧》,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5 月第 1 版。
    77. 鲍建平著:《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运作与投资策略》,海天出版社 2002年 7 月第 1 版。
    78. 陈晗、张晓刚、鲍建平著:《股票指数期货:理论、经验与市场运作构想》,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
    79. 姚兴涛著:《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6 月第 1版。
    80. 杨星主编:《股指期货》,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 版。
    81. 杨丹主编:《股指期货投资》,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
    82. 刘逖、龚佳著:《股指期货 100 问》,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6 月第 1 版。
    83. 叶永刚、黄河、胡燕等编著:《国债期货》,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第 1 版。
    84. 赵炬辉、梁房编著:《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 12 月第 1 版。
    85. 刘振亚主编:《美国期货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
    86. 叶全良著:《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 月第 1 版。
    87. 程峰、王彬著:《套利有招:期货市场操作指引》,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年 10 月第 1 版。
    88. 姜纬著:《金融衍生市场投资:理论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4月第 1 版。
    89. 胡怀邦著:《金融发展中的衍生市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4 月第 1 版。
    90. 中国人民银行引进智力办编著:《国外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学习与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年 2 月第 1 版。
    91. 白钦先主编:《各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 1 月第 1 版。
    92. 胡继之主编:《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 年11 月第 1 版。
    93. 张华编著:《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年 1 月第 1 版。
    94. 张光平著:《巴林银行倒闭与金融衍生工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10 月第 1 版。
    95. 罗平编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年 12 月第 1 版。
    96. 史厚福著:《金融监管导论》,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
    97. 蒋洪波(中国)、宫崎卓(日本)、林成钟(韩国):《走向国际期货市场——从东亚地区谈起》,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年 12 月第 1 版
    98. 乔刚、陈共炎、张建国:《交易所、经纪公司与期货市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4 月第 1 版。
    99. 李杰、李革、许勇等著:《期货合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7 月第 1 版。
    100. 廖先旺著:《简明期货与管理要诀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4 年 12 月第 1版。
    101. 郭鸿主编《:期货市场运作与投资》,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
    102. 郑磊、吴超编著:《金融工具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第 1 版。
    103. R·R·ARROW 主编:《金融工程》,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9 年 4 月第 1版。
    104. 孙宁华著:《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9月第 1 版。
    105. 霍再强编著:《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106. 宋哲明编著:《现代风险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年 2 月第 1 版。
    107. 赵霜茁主编:《现代金融监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1 版。
    108. 国世平主编:《香港金融监管》,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 1 版。
    109. 《中国期货》杂志社编 :《中国期货概览 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年 3 月第 1 版。
    110. 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改革出版社 1995 年 9 月第1 版。
    111. 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第 1 版。
    112. 陈文飞著:《期货犯罪透视》, 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第 1 版。
    113. 党剑著:《期货市场效率研究: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分析与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114.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 》,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
    115. 黄海沧、赵巧英、胡军编者:《期货交易精要及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 版。
    116. 郎咸平著:《操纵》,东方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117.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周立群、韩亮、余文波译:《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1998 年 10 月第 1 版。
    118. [美]帕特里克 J·卡塔尼亚著,瞿秀芳、鹿建光译:《 商品期货交易手册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0 年 8 月第 1 版。
    119. [美]利奥·梅拉梅德、鲍勃·塔玛金著,杨柯、陈晗、张晓刚译:《利奥·梅拉梅德:逃向期货》,百家出版社 2004 年 05 月第 1 版。
    120. [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华夏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第 1 版。
    121. [美]尼古拉迈·拉詹、路易吉·津加莱斯著,余江译:《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捍卫金融市场自由,创造财富和机会》,中信出版社 2004 年6 月第 1 版。
    122. [美]杰克·伯恩斯坦著,马龙龙译:《期货市场运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 版。
    123. [美]安妮·派克、 杰弗利·威廉斯著,赵文广、张杭、赵蓉译:《期货交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第 1 版。
    124. [美]韦森多弗(Wasendorf, R. R.)等著,张红霞等译:《谨慎投资:商品期货入门百科》,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年 1 月第 1 版。
    125.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期货交易经济学:为商业和个人盈利》(第 2 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
    126. [美]托马斯·A·海尔奈莫斯著,王学勤译:《汤姆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
    127. [英]约翰·米勒斯著,寰宇财务顾问公司译:《股价指数期货与期权》,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
    128. [美]默顿·米勒(Miller, M. H.)著,刘勇、刘菲译:《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第 1 版。
    129. [英]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著;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金融野兽》,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130. [美]特蕾西·普赖德·斯通曼、道格拉斯·J·舒尔茨著,潘宁译:《经纪业欺诈:华尔街黑幕》,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131. [美]J·达瑞尔·杜菲著,段庚清译:《美国期货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2031995 年 10 月第 1 版。
    132. [美]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本·沃里克著,周刚、王化斌译:《期货交易实用指南》(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版。
    133. [美]斯考特·斯卢茨基编著,石晓军、任志安、陈殿左译:《全球期货巨头谈明天》,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
    134. [法]埃里克·布里斯、蒙齐尔·贝莱拉赫、胡·明·马伊、费朗索瓦·德瓦雷纳著,史树中等译:《期权、期货和特种衍生证券:理论、应用和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 版。
    135.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马小芳、刘新明、董虹、虞红丹译:《用商品期货与期权管理商品风险》,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136. [美]约翰·J·斯蒂芬斯著,徐杰译:《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137. [美]唐·M·钱斯著,郑磊译:《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第 5 版),中信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138. [日]木原大辅著:《期货操作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第 1 版。
    139. [日]木原大辅著,胡岳岷、赵儒煜、刘淑梅译:《期货》,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 月第 1 版。
    140. [日]三宅辉幸著,侯松男译:《金融衍生商品》,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第 1 版。
    141. 日本大和证券业务开发部编著,王晓勇、许国平等译:《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最新技术》,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年 2 月第 1 版。
    142. 欧洲期货交易所著,杨瑞琪、杜晓鹏、李莎、乔宁译:《欧洲期货交易所:利率衍生产品交易策略》,中信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143. 欧洲期货交易所著,郑伏虎、张斌、杜铮、李莎、路志杰译:《欧洲期货交易所:股票和股票指数衍生产品交易策略》,中信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版。
    144. [德]克劳斯·克博尔得著:《 利率期货市场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1 年 8 月第 1 版。
    145. [英]大卫·福特著,吴林祥译:《股票衍生产品——关于市场、应用及风险的进阶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
    146. [美]苏珊·雅培·吉德尔著,邓传伟、朱远译:《股票指数期货与期权》,百家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1 版。
    147. [英]沃伦·爱德华兹著,夏潆焱、葛晓鹏译:《核心金融工具——在衍生品世界中领悟和创新》,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1 版。
    148. [美]俞卫著,胡雪峰译:《股票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动态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2 月第 1 版。
    149. [美]罗伯特·J·希勒著,鲁昌、葛辉译:《宏观市场——创造管理主要经济风险的制度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
    150. [美]罗伯特?J?希勒著,郭艳、胡波译:《金融新秩序:管理 21 世纪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2 月第 1 版。
    151. [美]菲利普·乔瑞著,张陶伟、彭永江译:《金融风险管理师手册》(第 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152. [英]约翰·霍利韦尔著,励雅敏、钱婵娟、陈利贤译:《金融风险管理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第 1 版。
    153. [法]简·菲利普·鲍查德,[比]马克·波特著,周为群译:《金融风险理论——从统计物理到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54. [瑞士]汉斯·乌里希·德里克著,查萍译:《金融服务运营风险管理手册》,中信出版社 2004 年 6 月第 1 版。
    155. [美]弗兰克·J·法伯兹、弗朗哥·莫迪里阿尼、迈克尔·G·费里著,康卫华译:《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6 月第 1 版。
    156. [美]安东尼·桑德斯著,李秉详主译:《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
    157. [美]帕特里克·T·哈克、斯塔夫罗斯·A·泽尼奥斯著,徐诺金、赵蓉、危勇等译:《金融机构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年1 月第 1 版。
    158. [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应惟伟、王闻、田萌等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 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1 版。
    159. [英]英国皇家银行学会(CIB)布赖恩·科伊尔编著,周道许、关伟等译:《信用风险管理》,中信出版社 2003 年 3 月第 1 版。
    160. [英]Robert Hubner 等著,李雪莲、万志宏译:《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新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1 版。
    161. [英]帕特尔(Patel,A.B.)著,林文平、许加海译:《网络交易新策略:网上股票、期货、期权交易指南》,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年 5 月第 1 版。
    162. [世界银行]罕尼·梵·格鲁宁、马休·科恩著,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第 1版。
    163. [美]埃兹·内尔肯编著,齐寅峰、黄福广译:《混合金融工具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10 第 1 版。
    164. [美]詹姆斯·S·特里斯曼、桑德拉·G·古斯特夫森、罗伯特·E·霍伊特著,裴平译:《风险管理与保险》(第十一版),东北财经大学 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65. 路透(Reuters)编,杨洋、向莉译:《金融衍生工具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8 月第 1 版。
    166.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第 1 版。
    167. [美]约翰·马歇尔 维普尔·班赛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 《金融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 1 版。
    168. [荷]R·卡尔斯、M·胡法兹、J·达呐、M·狄尼特著,唐启鹤、胡太忠、成世学译:《现代精算风险理论》,科学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1 版。
    169. [美]杰克·赫什莱佛、约翰 G·赖利著,刘广灵、李绍荣译:《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
    170. [美]弗兰克·H.奈特著,安佳译:《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商务印书馆 2006 年 2 月第 1 版。
    171. [美] 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12 月第 1 版。
    172. [挪威]特维德著,周为群译:《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修订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第 1 版。
    173. Donald F. Larson, Panos Varangis, Nanae Yabuki: Commodity Risk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Rural Development August 1998.
    174.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UNDP ):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CHINA FINANCIAL &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 See http://ch.undp.org.cn/downloads/nhdr/nhdr1999.pdf.
    175. CBOT: Commodity Trading Manual (1997),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Chicago and London 1997.
    176. Philip McBride Johnson, Thomas Lee Hazen: Derivativ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 2004.
    177. Philip McBride Johnson, Thomas Lee Haze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3rd edi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ers,1998.
    178. Philip McBride Johnson: Commod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2.
    179. John C·Hull: Fundamentals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4th ed. Pretice Hall. Inc. 2002.
    180. Terry J. Watsham:Futures and Options in Risk Management 2th ed. Jointly Published by Peking/Thomson learning. 2003.
    181. Anthony Saunder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 1 版。
    182. Alastair Hudson: The Law 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6.
    183. [英]沃特沙姆著:《风险管理中的期货和期权》(第 2 版,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第 1 版。
    184. 李曙光、温观音:《我国期货交易立法应导入现代市场理念》,《上海证券报》2006.06.09.B8。
    185. 李曙光、温观音:《积极应对交易所公司化的国际趋势》,《上海证券报》2006.06.09.B8。
    186. 刘丽娟、钟加勇:《用金融期货逃往未来——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名誉主席 列 昂 · 梅 拉 梅 德 谈 金 融 期 货 与 中 国 期 货 市 场 》,《 商 务 周 刊 》2003.10.15.76~79。
    187. [美]利奥·梅拉梅德著,赵文广译:《交易所应该如何发展》,《期货导报》,1997.11.13。
    188. 赵庆明、梁猛:《中国已具备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基础》,《上海证券报》2006.04.03。
    189. 史永东、张卫东等:《利率期货产品的风险监管》,《上海证券报》2005.12.20.C5。
    190. 鲍建平:《国内外期货市场保证金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世界经济》2004.12.65~69。
    191. 黄运成等:《国外期货市场操纵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载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5.3. (总第 20 期)。
    192. 卡塔琳娜·皮斯托,许成钢:《不完备法律(上)——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及其在金融市场监管发展中的应用》,载于载于吴敬琏主编《比较》(第 3辑),中信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11~136 页。
    193. 卡塔琳娜·皮斯托,许成钢:《不完备法律(下)——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及其在金融市场监管发展中的应用》,载于吴敬琏主编《比较》(第 4 辑),中信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第 1 版,第 97~128 页。
    194. 许成钢、卡塔琳娜·皮斯托:《执法之外的机制——中俄金融市场的治理》,载于吴敬琏主编《比较》(第六辑),中信出版社 2003 年 04 月第 1 版,第 87~108 页。
    195. 爱德华 L·格莱泽、安德烈·施莱弗:《监管型政府的崛起》,载于吴敬琏主编《比较》(第 2 辑),中信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1 版,第 51~73 页。
    196. 安德烈·施莱弗:《理解监管》,余江译,载于吴敬琏主编《比较》(第
    16 辑),中信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03~120 页。
    197. The President’s Working Group on Financial Markets: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Markets and the Commodity Exchange Act,November 9, 1999. Available at http://www.treasury.gov/press/releases/reports/otcact.pdf
    198.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May 1999)-THE COMMODITY EXCHANGE ACT: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s Reauthor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9-74
    199.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April 1997)-THE COMMODITY EXCHANGE ACT: Leg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Remain. 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7-50
    200.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November 1996)-FINANCIAL DERIVATIVES: Actions Taken or Proposed Since May 1994. 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7-8.
    201.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October 1997)-OTC DERIVATIVES: Actions Additional Oversight Could Reduce Costly Sales Practice Disputes. 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8-5.
    202.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October 1997)-FINANCIAL DERIVATIVES: Actions Need to Protect the Financial System. 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94-133.
    203. GAO(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Report to Congressional Requesters(April 2000)-CFTC AND SEC: Issues Related to the Shad-Johnson Jurisdictional Accord. Available at http://www.gao.gov/cgi-bin/getrpt?GGD-00-89.
    204. Anthony C. Gooch , Linda Klein : Documentation for Derivatives, 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Euromoney Books, 2002.
    205. CFTC: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U.S. Futures Markets Revisited, November1999 .http://www.cftc.gov/dea/compete/deaglobal_competitiveness.htm
    206. Jerry W. Markham: MANIPULATION OF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THE UNPROSECUTABLE CRIME,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Summer, 1991.( 8 Yale J. on Reg. 281)
    207. Lynn A. Stout: WHY THE LAW HATES SPECULATORS: REGULATION AND PRIVATE ORDERING IN THE MARKET FOR OTC DERIVATIVES, Duke Law Journal February, 1999.(48 Duke L.J. 701.)
    208. Jerry W. Markham: FEDERAL REGULATION OF MARGIN IN THE COMMODITY FUTURES INDUSTRY --HISTORY AND THEORY, Temple Law Review Spring, 1991.(64 Temp. L. Rev. 59.)
    209. Thomas Lee Hazen: RATIONAL INVESTMENTS, SPECULATION, OR GAMBLING?--DERIVATIVE SECURITIES AND FINANCIAL FUTUR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UNDERLYING CAPITAL MARKET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Summer, 1992.(86 Nw. U. L. Rev. 987)
    210. Merton H. Miller: Do we really need mor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Publication of the Selected Paper was supported by the Albert P. Weisman Endowment, Selected Paper Number 75. See www.chicagogsb.edu/research/selectedpapers/sp75.pdf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9)
    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2007)
    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2002)
    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
    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4)
    216. CEA: Commodity Exchange Act[As Amended Through P.L. 106–580, Dec. 29, 2000],also 7 U.S.C.(2004).
    217. CFMA: The 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 of 2000 (CFMA), Pub.L. No. 106-554, 114 Stat. 2763.
    218. CFTC 监管规则:17C.F.R.(2006)
    219.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003)
    220. 台湾期货交易法
    221. 台湾期货交易法实施细则
    222. 台湾期货商设置标准
    223. 台湾期货商管理规则
    224. 台湾期货商负责人及业务员管理规则
    225. 台湾证券商经营期货交易业务管理规则
    226. 台湾期货交易所设立标准
    227. 台湾期货交易所管理规则
    228. 台湾期货结算机构设置标准
    229. 台湾期货结算机构管理规则
    230. 韩国期货交易法(英文版)(Futures Trading Act)
    231. 新加坡《商品交易法》(COMMODITY TRADING ACT,CTA)
    232. 日本商品取引所法
    233. 日本金融先物取引法
    234. 中国证监会:http://www.csrc.gov.cn
    235. 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http://www.cfmmc.com
    236. 中国期货业协会(CFA):http://www.cfachina.org
    237.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http://www.cffex.com.cn/
    238. 上海期货交易所:http://www.shfe.com.cn
    239. 大连商品交易所:http://www.dce.com.cn
    240. 郑州商品交易所:http://www.zce.com.cn
    241.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http://www.cftc.gov/
    242.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http://www.sec.gov
    243. CBOT:http://www.cbot.com/
    244. CME:http://www.cme.com/
    245. ONECHICAGO:http://www.onechicago.com/index.html
    246. FIA:http://www.futuresindustry.org/
    247.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HKSFC):http://www.hksfc.org.hk
    248. 中国期货网:http://www.qhrb.com.cn
    249. 国际证券业组织(IOSCO):http://www.iosco.org/
    250. 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http://www.isda.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