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服务型政府在履行职能、改善民生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绩效的评估,加强对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内部管理和学习发展等方面效果的考核与监控。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各具特色的绩效评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及其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解决我国现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和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项新课题。本文以西方国家政府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宏观背景,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经验,反思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研究了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一是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倡导的政府绩效评估工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理论关联和功能关系?二是如何基于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和现实操作指南?三是系统、科学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如何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变革进程?本文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分析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构建了一个包括绩效评估主体、绩效评估指标、绩效评估方法等要素在内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并评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提出研究的基本框架安排和方法。第二章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本章在揭示政府绩效评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两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生态行政学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分析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提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构要素。第三章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建构及其行为分析。分析服务型政府“公众本位”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下政府绩效评估权配置、评估主体治理结构、评估主体体系建构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规律,通过对比政府绩效评估诸多主体的优势,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建构与治理结构。第四章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研究。基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职能依据原则,依托服务型政府职能结构框架,构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维度及其指标体系。第五章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本章论证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要充分发挥客观定量评价与主观定性评议两种方法的整合优势和有机统一,然后运用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数(PSCSI)模型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湖南省2004 -2006年实施为民办好“8件实事”工作进行实证测评。第六章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整合与合理性论证。本章分析所构建出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整合。第七章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研究。本章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政治治理、管理激励及制度约束方面研究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的价值预期,然后从立足国情并走出制度依赖的困境、借鉴GPRA及其国外相关经验、推进政府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的宏观策略,最后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的具体对策。第八章是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工作在于: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民主政治体制下,随着服务型政府被确立为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不要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而是要围绕我国政府管理的基本情景和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自主创新。第二,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把民主因素全面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为建构富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理想化的政府模式,赋予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新的目标导向和制度基础。反过来,政府绩效评估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新型治理工具。第三,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以服务型政府公众本位理念为指导,为反映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服务体制和体现公正、高效、透明、可问责的政府服务机制等,而构建出的绩效评估要素结构与框架体系,是由评估主体、指标、方法以及在这些方面的制度安排组成的有机系统。第四,运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即坚持政府绩效评估的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基于服务型政府的科学职能体系,运用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对湖南省2004-2006年实施为民办好“8件实事”工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实证测评,发现了影响湖南省“8件实事”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要从加强对“8件实事”工作的项目管理、完善“8件实事”工作的考核、提升为民办实事资金的支出绩效等方面提升湖南省“8件实事”工作绩效水平和公众满意度水平。第五,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自身结构体系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发展,回应并推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同样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改革,进而在绩效评估制度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科学、系统、合理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为推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为推进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有利于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完善及其推进提供必要的理论储备,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必要的政府配套改革支持。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in China. To buil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s needed that to reinforc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running functions,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 as well as the appraisal and control in building itself,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It is a new item that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goals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styles.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and improve the building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paper is set i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the New Government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ese administration reform; it studies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governments’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reflects the practice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China, and exploits the item of construct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the institution arrangements. The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se questions: first, as a new governance pattern, what theory correlation and function relation does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have with the tool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posed in the New Government Movement? Second, how to construct a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guidance suitable for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at based on macro background of reform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rd, what nature attributes do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have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how its institution arrangements can improve the course of Chinese governance reform? The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e basis, and sets up and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at includes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evaluating subjects, index, evaluating methods, etc.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parts. ChapterⅠ: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 the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ChapterⅡ: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e basis to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analyses reliable basis of construct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its structural elements based on reveal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on Ecology,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ChapterⅢ: Analysis on the subject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ir behaviors. It queries configuration of evaluation power,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evaluation subject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on by comparing advantages of each subject with the public-oriented and political belief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hapter IV: Construction of an index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Based on principle of functions, the chapter constructs the foundational dimensions and index system relying on the framework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s functions. Chapter V: Evaluating method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satisfac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uld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ith qualitative and subjective ones, and then use the public satisfaction survey index (PSCSI) model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measures the job of“8 thing for the public”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06. Chapter VI: Macro framework and integr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this chapter,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rel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ed in the thesis is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elements of the system. ChapterⅦ: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s chapter studies the macro strategies of the from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o conside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olve the difficult of institutional dependence, rely on the reference GPRA and relevant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promote the government reform and so on, and it finally researches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a services-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hapterⅧ: Conclusions and research prospect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clusions and innovation are lain in: firstly, under the institu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eople democratic politics, when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set up as the foundational goal of Chinese government reform, we shouldn’t to just copy western experience but to carry ou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cusing the condition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problems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econdly, as a new governance pattern that leads democracy into the field of public management all round,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rovides an idealized government pattern fo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rich in scientificalness, prospectivity and systematicness, and also provides the new target and institution basis fo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versely,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vides a new governance tool for push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rdly, with the guidance of public-oriented idea,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flects the service institution of governance cooperated with market and society, and also reflects the government service institution which has the attributes of fair, high-efficiency, accountability. A comparative scientific elements structure and framework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 system organically composed by evaluating subjects, index, methods and their institution arrangements. Fourthly, the paper measur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ob of“8 thing for the public”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06 using the system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at is, government leading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ng,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func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 , applying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in public service and multi-indexes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Fifthly, the institution arrangement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an self-develop innovatively and to response and drive Chinese administration reform to develop innovatively as well, so the benign interaction will be form between the institution innov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the paper, a comparatively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rationa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put forward, which would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resent new views and new angle for the research o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ies. It is benefit for richening the theories to perfect the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and put the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to effect all round.
引文
①从2004年开始,湖南省实施为民办“8件实事”考核。每年年初,将“8件实事”细化分解为具体指标,明确每个指标的实施标准,提出数量和质量要求,将目标任务横向分解到省直各责任单位,再由省直各责任单位分解到14个市州,各市州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层层分解,细化量化,“8件实事”各项考核指标都落实到基层,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现了人与事的有机结合。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人民群众对“8件实事”的满意度逐年提高,逐步形成了为民办“8件实事”的长效机制。(参见尹蔚民:《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探索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4-16)
    ②Owen E.Hughes: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econd Edition). St. Martin’s Press,Inc.,1998.2.
    ③John J.Diiulio, Jr.,Gerald Garvey and Donald F.Kettl: Improwing Government Perfermance: An Owner’s Manual.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D.C.1993.79.
    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公共部门的服务进行调查和评估的“雷纳评审”;美国里根、克林顿两届政府首脑都曾任命专门的委员会审查政府如何最佳履行职能以提高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①英国审计委员会按照1999年《地方政府法》和2001年政府白皮书的基本方针,在原有的最佳价值体系及地方公共服务协议的基础上,为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区议会、消防和救援机构等公共部门专门开发的评价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CPA框架包括综合评价、资源使用评价、服务评价、发展方向评价四个部分。2007年的最新CPA框架分为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CPA框架、消防和救援机构的CPA框架、区议会CPA框架三个部分。
    ②项目评估是由联邦管理与预算局对选定的联邦项目的绩效所进行的评估。联邦政府职能主要是通过各部委以近1000个联邦项目的形式来实施和履行的。以联邦教育部为例,教育部对教育的扶持主要是通过150多个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的,这些项目涉及教育的各个层次和领域。
    ③CCQG: Annual Report 200. Sydney: New South Wales, 2003.
    ④2006年4月新近颁布的《政府业务评价基本法》,进一步将各种绩效评估制度统合为一个体系,对评估制度的分类、评估主体、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以及绩效信息的应用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韩国政府绩效评估有了制度保障。
    ①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76页。
    ②Executive Session o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Get Results Throug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 Open Memorandum to Government Executives. State and Local Version, 2001.
    ③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9页。
    ④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31页。
    ①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②张璋:《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6期,第46页。
    ③刘春萍,徐露辉:《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责任政府建设》,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第184页。
    ①彭国甫教授、张玉亮博士指出,现代评估技术的应用及工具理性文化的传播,使得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存在着失衡现象。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是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兼顾公平与效率、整合评估道德与制度功能和将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从技术层面提升到制度安排和治理对策层面的需要(参见彭国甫,张玉亮:《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第29-32页)。
    ②[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①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①Hood christopher.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1):92-101.
    ②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3期,第12页。
    ③Brown, Karin, and Phillip B. Coulte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s of Police Service Deliver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3, 43(1).
    ④Fornell, Claes, Michale D. Jackson, Eugene W. Anderson, Jaesung Cha & Barbara Everitt Bryant. The American Costomer Satisfaction Inex: Nature, Purpose, and finding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 (60): 7-18.
    ⑤Mark A Glaser, Robert B Denhardt.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eyes of citizens.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0(1): 49-61.
    ⑥Martha Marshall, Lyle Wray, Paul Epstein, Stuart Grifel. Quality Congress, ASQ’s…Annual Quality Congress Proceedings. Milwaukee, 2000:214.
    ①Gregg G. Van Ryzin, Douglas Muzzio, Stephen Immerwahr, Lisa Gulick, Eve Martinez. Driver and consequences of citizen satisfaction: An App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to New York City. Pub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4,(3):331-350.
    ②David Swindell, Janet M. Kell. Linking citizen satisfaction data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Pub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2000,(9):30-53.
    ③Halachmi,Arie. Community Disaster: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Midwest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78, (4): 71-279.
    ④Tony Saich:《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民意调查》,载《公共管理评论》(第5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①Beryl A.Rad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8(8).
    ①罗晓光,申靖:《SERVQUAL模型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载《经济纵横》,2006年第10期,第23-26页。
    ②高建华:《论服务行政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载《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第23-26页。
    ③胡宁生:《构建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体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第18-21页。
    ④孟华:《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特色——从基础因素分析入手的分析》,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39-44页。
    ①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瓶颈与本土化战略的建构》,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2期,第20页。
    ②张安定,谭功荣:《绩效评估:政府行政改革和再造的新策略》,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9期,第75-79页。
    ③包国宪:《政府绩效评估专题·主持人语》,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6页。
    ④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82-83页。
    ⑤胡税根,金玲玲:《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法制化问题研究》,载《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1期,第104-109页。
    ⑥朱国玮:《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⑦蔡永亮,任金秋:《“服务型政府”指导下的政府绩效改革新趋向》,载《中国改革》,2006年第12期,第78-79页。
    ①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的绩效管理》,载《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20期,第6258-6260页。
    ②彭国甫:《绩效评估: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新途径》,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66-70页。
    ③臧乃康:《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系统分析》,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141-147页。
    ④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93-100页。
    ⑤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6-11页。
    ⑥纪俊臣,林怡均:《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转载谢庆奎主编:《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⑦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6-33页。
    ⑧吴建南,孔晓勇:《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改进分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8期,第48-51页。
    ①吴江,王崧,黄长龙:《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标准定位的探讨》,载《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17-120页。
    ②Martin L. and P. Kettner.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 CA: Sage, 1996.
    ③翁兴利,刘祥得:《美国顾客满意与标杆学习——兼论我国地方政府满意度比较分析》,载《中国行政评论》,2003年第4期,第171-204页。
    ④刘武,朱晓楠:《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转载董克用主编:《构建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⑤吴建南,庄秋爽:《测量公众心中的绩效:顾客满意度指数在公共部门的分析应用》,载《管理评论》,2005年第5期,第53-57页。
    ⑥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载《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36-40页。
    ①彭向刚:《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22页。
    ②参见吴江:《基于价值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第128-141页。
    ③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147-152页。
    ④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32页。
    ①政府绩效评估可分为组织层面和个人角度的绩效评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公务员个体绩效评估已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而组织层面的绩效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研究政府组织层面的绩效评估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本文中的政府绩效评估,除有单独说明外,均指组织层面的绩效评估。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02、158、159页。
    ③A P Cowie.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7th Edit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①Richard C.Kearney.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d Measurement.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99:1-2.
    ②Hatry P. Harry. How Effective are your Community Services?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unicipal Services.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1977: 4.
    ③http://www.oecd.org,2000.
    ④Al Gore. Serving the American Public: Best Practices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http://govinfo. library .unt.edu/ npr/library/review.html. 1997-6.
    ⑤Ellen Taylor-Powell. The Logic Model: Program Performance Framework. Http://www.raguide.org, 2001.
    ⑥Carl DeMaio. Government Logic Model. http://www.performanceweb.org/.2003.
    ①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Primer 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1995, 2.
    ②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Definitiona and Relationships. GAO/GGO-98-26, April, 1998(3).
    ③美国联邦政府职能是通过1000多个联邦项目来实施。
    ①将“Performance Evaluation”译为“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ssessment”译为“绩效评价”。
    ②Paul Epstein. Engaging Citizens in Achieving Results that Matt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21st Century Government. report presented at ASPA’s Center for Accoun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Conference. February, 2000.
    ③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在西方的实践及启示》,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1页。
    ④[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七版),华夏出版社、Prentice-Hall 2002年版,第190页。
    ①[美]彼得·罗西,霍华德·弗里曼,马克·利普希:《项目评估:方法与技术》(第六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①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6页。
    ②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③包国宪,曹西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回顾与模式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35-38页。
    ①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9页。
    ②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9页。
    ③Gulick, Luther. Science, Valu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edited by Luther Gulick and L. Urwick, New York: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7:193.
    ①[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8页。
    ②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1937:3.
    ③Hatry P. Harry. How Effective are your Community Services?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unicipal Services.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1977.
    ④Henry Bruere. Efficiency in City Government, Annu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 Social Science. 1912:3.
    ①[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②Claudle, S. L., Productivity Politics: Guilding the Farthing.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1987,(44)39.
    ③Jesse D. Burks.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Municipal Management. National Municipal Review,1912:366、371.
    ④H.G. Fnedericksen.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rt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ohers. Fort worth: texas.1997:58.
    ⑤Hood christopher.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1):92-101.
    ⑥程倩:《行进中的服务行政理论——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行政”研究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4期,第77-81页。
    ①刘熙瑞:《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载《新视野》,2004年第2期,第47页。
    ②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第5页。
    ③刘熙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25页。
    ④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⑤吴敬琏:《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载《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25期,第20页。
    ⑥张康之:《本次机构改革的深层意蕴》,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4期,第16-17页。
    ①迟福林:《适时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载《经济参考报》,2003-7-1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
    ③尹戈,陈先芳,姬书莹:《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35页。
    ④张成福:《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第13-16页。
    ⑤钟明:《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载《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9期,第27页。
    ①李习彬:《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26页。
    ②吴建军,盛明科:《网络技术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载《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第40页。
    ①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②刘俊生:《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52页。
    ③刘熙瑞,段龙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25页。
    ④郁建兴,昊国骅:《超越新公共管理—基于政治层面的思考》,载《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51页。
    ⑤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载《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6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4页。
    ①[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①[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②[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①Hood christopher.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1):92-101.
    ②陈天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治理过程的考察》,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2页。
    ③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76-84页。
    ①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行政论坛》,2000年第4期,第7-13页。
    ②崔运武,高建华:《服务行政:理念及其基本内涵》,载《学术探索》,2004年第8期,第18-20页。
    ①[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②[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5页。
    ③即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具有行政与政治一体化、集权与专制、官僚享有特权、注重血缘与亲情等特点;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具有平等主义风范、成就取向、对事不对人、民众参政、行政专业化的特点,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过渡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同时具有前两种的某些特征。
    ①Beryl A.Rad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8(8).
    
    ①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2页。
    ②H.G. Fnedericksen.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rt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ohers. Fort worth: texas.1997,58.
    ①Hood christopher: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 (1):92-101.
    ②Schick,Allen. Opportunity, Strategy, and Tactics in reforming public management. OECD Symposium, Government of the Future, Paris 14-15, 1999:9.
    
    ①Patricia W. Ingraham. Government Performance Project. 2002:213.
    ②Fandray, Dayton. The new thinking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Workforce, 2001 (5): 3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②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4-3-1。
    ①李景鹏:《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载《新视野》,2004年第5期,第42页。
    ①彭向刚:《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22页。
    ①[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②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79页。
    ③[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④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页。
    ①包国宪,孙加献:《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第31页。
    ①邱法宗,张霁星:《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构建的几个问题》,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3期,第38页。
    ①彭国甫,盛明科:《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新的视野》,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57-63页。
    ①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②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是一个集政府绩效评价、咨询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中介性学术机构。该中心致力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和咨询服务,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心主要接受地方政府委托的业务,通过建立科学独立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对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进行实证评估,亦可为地方政府提供绩效评估、决策支持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还开展公共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指标体系、技术方法、考评机制等问题,进行政府绩效评价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③Steven B. Frates. Improving Governmen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Reinvigorating Citizen Involvement.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Science, Spring 2004.
    ①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215页。
    ②《尚书·洪范》。
    ①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②丁元竹,周拥军:《中国居民社会心态跟踪分析》,转载汝信等主编:《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0页。
    ③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④所谓压力型体制,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县、乡)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另有学者从法律的角度论述当前的行政模式时认为,压制型行政模式的失灵是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所谓的压制型行政模式以实现抽象的公共利益为惟一宗旨,以贯彻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为基本目标,以管理行政相对方为基本内容,以强制性行政行为为主要手段,其结果是剥夺了行政相对方的主体性(参见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①即一旦某项任务没有达标,就视其全年工作成绩为零,不得给予各种先进称号和奖励。
    ①吴建南,庆秋爽:《自上而下“评议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第69-71页。
    ②[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7页。
    ①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25页。
    ①[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两篇》,赵伯英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②盛明科:《论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重塑》,载《行政论坛》,2004年第6期,第43页。
    ③盛明科:《论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重塑》,载《行政论坛》,2004年第6期,第45页。
    ①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15-21页。
    ②Dwight Wa1do.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New York:Ronald press, 1948:96.
    ③Dwight Waldo. The Administration and Culture. In R. C. Martin(ed).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mocracy:Essays in Honor of Paul Appleby.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65:45.
    ④《黑堡宣言》的全称为《公共行政和治理过程:转变美国的政治对话》,收于《重建公共行政》(1990年)一书,1996年又出版了《重建民主行政:现代的矛盾和后现代的挑战》一书。
    ⑤段钢:《重建公共行政的思考——(黑堡宜言)》首席作者万斯莱教授访谈录》,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第55页。
    ⑥[英]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9页。
    ①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版。
    ②在布莱尔政府1997年的年鉴中,英国共有42条国家宪章和1万多条地方宪章。英国《公民宪章》要求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各机构制定自己的服务标准,做出“服务承诺”。各部门机构的服务标准和承诺要相当具体,如警察部门对报警后应在多长时间内派人赶到现场、医院对病人等待应诊的时间限制、铁路部门火车的正点率以及其他部门对前来办事的人员所作出的时间许诺等等。
    ①Zeithaml, V. A. Defining and Relating Price, 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1987:87-101.
    ①吴建南:《谁是“最佳”的价值判断者:区县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析》,载《管理评论》,2006年第4期,第46-55页。
    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报告》,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第5-12页。
    ①徐家良:《政府评价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包国宪:《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第29-32页。
    ①包国宪:《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第29-32页。
    ①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①Christopher Pollit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Roots and Branches. Martin Cave, Maurice Kogan and Smith(eds.), Outpu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Govern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1990:175.
    ②[美]菲利克斯·A.,尼格罗等:《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郭晓平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③刘旭涛,许铭桂:《论绩效型政府及其构建思路》,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3期,第75-78页。
    ①包国宪:《绩效评价: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工具》,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第86-91页。
    ①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317-3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③[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④[美]曼库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8页。
    ⑤Carol H. Weiss. Where Politics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Meet. Evaluation Practice,1993 (1):14.
    ①彭国甫,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及其整合》,载《绩效评估与政府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杭州,2007年,第406-416页。
    ②R. E: 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1984.
    ①某县人大评议政府五个职能部门,结果五个部门都被评为优秀,被当地媒体称为“人大监督的一硬招”。但不久就有50多名群众向被评议的一个部门执法不公讨说法,这就是我们的“评议”。参见《人大监督的困惑及路径依赖》,http://www.baoan.gov.cn/sites/organization/bdkt/XXYD-020.HTM.
    ②自2006年7月份以来,申港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通过召开年度工作评议会,项目进展汇报会,以及座谈视察等活动,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年初镇十六届四次人代会上通过的《申港镇2006年度经济社会发展42项工作目标》上半年完成情况,逐项进行对照评议、评估。参见《申港镇人大评估政府半年工作》,http://www.jyrd.gov.cn/jyrd/showinfo/showinfo.aspx?infoid=0021d63b-6f0f- 4558-86d7-8ab48be7b 320&siteid=1&categoryNum=1103。
    ③马庆钰:《数字游戏与官员政绩——一个关于中国农民收入的分析报告》,转载张梦中、马克霍哲:《探索中的中国公共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292页。
    ①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139页。
    ②[美]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3期,第36-39页。
    ③《浙江云和县“万人评议政务”席卷山城》,载《人民网》,2007-4-20, http://www.people.com.cn/GB/14576/14528/ 3066629.html.
    ④《南京推万人评议机关办法百姓期待杜绝弄虚作假参见报道》,载《新华网》,2007-4-20,http://jsyc.xinhuanet. com/xin_wen_zhong_xin/2004_12/03/content_3329417.html.
    ①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②该项目从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本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和结果管理等五个方面对15个联邦部门、50个州政府、40个县政府和35个城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绩效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以比较形式予以公开,在美国各级政府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6-11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①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6-11页。
    ②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①[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七版),项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第6-11页。
    ②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6-11页。
    ③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第17-20页。
    ④Christopher Pollit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Roots and Branches. Martin Cave, Maurice Kogan and Smith(eds.), Outpu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Govern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1990:175.
    ⑤[美]菲利克斯·A.尼格罗:《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郭晓平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①吴建南,杨宇谦,阎波:《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与模式构建》,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79页。
    ②特别是2007年8月,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在研讨会上,不同的学者和实际政府部门工作者纷纷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结构与特色的指标体系。
    ③[美]帕特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劳拉·朗迈尔:《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张定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①刘旭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8月,哈尔滨。
    ②Issac-Henry,Kester,Chris Painter and Chris Barnes(ed.).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Challenge and Change(Second edition) .London: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89-92.
    ③Burningham,David. An Overview of 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Local Government. Handbook of Public Services Management Pollitt, Christopher,and Stephen Harrison(ed.),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1992.
    ④Theodore h.Poister.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Municipal Government:Assessing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ⅥJuly/August 1999,59(4):325.
    ⑤Paul J Longo. The Performance Blueprint, An Integrated Logic Model Developed to Enhanc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Literacy:The Case of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 Management.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November:6-10,2002.
    ⑥Donahue,Amy K.,Selden,Sally C.and Ingraham,Pattricia W.2000. Measuring 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c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10(2):381-411.
    ①James B. Whittaker.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Government. http://www.pilotsoftware.com, 2005.
    ②Janet M Kelly, David Swindell. A Multiple-Indicator Approach to Municipal Service Ealuation: Correl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Citizen Satisfaction across Jurisdic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2, Sep/Oct.
    ③Van Ryzin G., Muzzio D., & Immerwahr, S. Explaining the race gap in satisfaction with urban services.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4(39):613-632.
    ④产出指标是指部门或项目活动或努力的图表、公式或记录,并能够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指标是指对项目或部门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
    ⑤Office of Managemetn and Budgeting. Primer 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1995.
    ⑥联邦社会安全部在2004财政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中就使用了将部门生产力提高2%这一生产力指标。
    ⑦效果指标是指后果、发生率或条件的数量和/或频率标准,它是结果评估的一个核心指标。在当代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效果指标占有绝对多数。联邦责任总署2003年对联邦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5%的管理者使用效果指标进行绩效评估。
    ①美国城市学院提出质量评估的8项指标:公共服务活动之预期目的的满意度;避免提供公共服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对公共服务对象的友好和尊敬;提供公共服务的回应性;使用公共服务的公民数量和公民满意度。参见Harrp P.Hatry,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in Improving Urban Management,Willis D. Hawley and David Rogers(eds.), Sage,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1974,PP.6-13.
    ②联邦责任总署2003年的调查显示,有47%的联邦部门在绩效评估中使用了顾客服务满意度指标。
    ①Patricia Keehley, Steven Medlin, Sue MacBride, Laura Longmire:《公共部门标杆管理》,张定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②坎贝尔研究所开展的政府绩效评估,以及公布分数和排名的做法,被评为美国1999年的十大新闻之一。
    ③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H. P. Hatry, J. R. Fountain, J.M. Sullivan, JR., L. Kremer. Service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s Reorting: Its Time Has Com. Norwalk, CT: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1990:189.
    ①刘旭涛,纵向东:《欧盟国家公共部门通用评估框架评介》,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77页。
    ①刘旭涛,纵向东:《欧盟国家公共部门通用评估框架评介》,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77页。
    ①周志忍:《效能建设:绩效管理的福建模式及其意义》,《行政效能建设·海西论坛论文选编》,2007年9月,福建厦门。
    ②武玉英、张璋把这种指标体系的两种相对的取向称之为规范取向和个案取向。规范取向即指从政府管理的共同规律出发,以一套共同的指标体系来考核各个具体的部门和人员;个案取向即指那些强调政府部门和职位差异性,主张应根据各部门和职位的具体工作性质、特点而分别设计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思路。参见武玉英、张璋:《我国政府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几个基本取向》,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第36-37页。
    ①吴建南:《政府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逻辑:基于前因后果的规范分析》,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8月,哈尔滨。
    ②刘旭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8月,哈尔滨。
    ③张定安:《平衡计分卡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6期,第69-74页。
    ④彭国甫,盛明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载《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23-26页。
    ⑤该指标体系公布以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网、人民网、新浪网、21世纪网等媒体作了详细的报道,声称“一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悄然浮出水面”。学术界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该指标体系之所以这么受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是第一次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这一权威机构颁布的、第一套用来衡量地方政府绩效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该指标体系相对于我国以往简单的以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而言,在复杂性和完整性上具有很大的提高。
    ⑥《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浮出水面》,载《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Jul/618587.htm.
    ①盛大林:《“33个指标”不如“一杆秤”》,载《中国经济时报》,2004-8-3。
    ①倪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与筛选》,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57-164页。
    ②吴建南,李贵宁:《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及其通用指标体系构建》,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5-31页。
    ③吴建南,刘佳:《构建基于逻辑模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农业财政支出为例》,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69-74页。
    ④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
    ⑤唐任伍:《200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6期,第64-68页。
    ⑥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初探》,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第75页。
    ⑦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课题组:《兰州试验: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新探索》,载《城市管理》,2005年第3期,第24页。
    ①刘旭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8月,哈尔滨。
    ①臧乃康:《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缺失与指标体系重构》,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9期,第128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1页。
    ③徐风华,王俊杰:《“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更新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改进》,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7期,第10页。
    ④在其22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指标有6项,其中经济增长方面的指标只有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项,其余4项均是经济结构方面的指标。
    ①林尚立:《政府改革:责任、能力与绩效》,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73页。
    ②吴江:《基于价值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中国清华优秀博士论文库,2007。
    ①张彰:《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6期,第49页。
    ②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第75-84页。
    ①汪玉凯,黎映桃:《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从标准、指标和制度视角的分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2期,第17页。
    ①Henkel,Mary:"The Audit Commission", in Pollitt, Christopher, and Stephen Harrison(ed), and book of Public Services Management,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1992.
    ②Isaac-Henry,Kester,Chris Painter and Chris Barnes (ed.)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Challenge and Change (Second edition) (London: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83.
    ③臧乃康:《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系统分析》,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141页。
    ①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第19页。
    ②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
    ③Rok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181.
    ④S. Butler,R. Letza,B.Neale: 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 Long Range Planning, 1997,(2):242-253.
    ①彭国甫,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结构与运用研究》,载《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40-47页。
    ①政府是国家职能运行的实际承载者和运行者,所以,政府职能实际上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这里讲的国家职能实际上指的就是政府职能。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65页。
    ③林尚立:《政府改革:责任、能力与绩效》,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73页。
    ①王澜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第11-14页。
    ②这里的职能形态是指即政府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形成合理的结构体系、运行逻辑与实现方式。
    ③林尚立:《政府改革:责任、能力与绩效》,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73页。
    ④林尚立:《政府改革:责任、能力与绩效》,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73页。
    ①2004年3月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颁发了《2004年为民办8件实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好“8件实事”。至今,该做法已连续进行了4年,其做法和经验日渐成熟,成为省委省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和谐湖南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举措。
    ①自然减员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人员和因伤亡减员的人数,包括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及灵活就业人员中的离退休人数及在职人员伤亡减员人数。
    ②相关规定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发[2002]18号)。
    ③公路改造标准为四级公路标准,即路基宽度达到6.5米,路面宽度达到6米,不少于5米(平原微丘地区);或者路基宽度达到4.5米,路面宽度达到3.5米以上(山岭重丘地区)。
    ①共12座,其中已建成3座,在建5座,待建4座。2004年建成2座(华容注滋口大桥和澧县毛家岔大桥),开工建设2座(沅江赤山大桥和南县麻河口大桥)。
    ②不含单独列帐、单独管理的离退休人员以及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等特殊人群。
    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以县为单位根据当地情况研究确定。采取个人申报,由当地民政部门或委托机构进行调查核实,实行差额补助。“低保”条件:具有城市户口,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④按照国家统计局2003年数据的测算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的为未解决温饱人口,在637-882元之间的为低收入贫困人口,则637元和882元分别为温饱线和低收入线。
    ⑤房屋拆迁项目指报告期内在批准的拆迁许可证范围内实施拆除的城镇房屋工程项目。
    ⑥5人以上为群体上访。
    ①目的是支持贫困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工作能力和贫困农民的疾病防御能力,减少返贫现象,巩固扶贫成果。
    ②扶持方式,主要是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2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配置基本医疗设施、急救设备以及预防保健设备。如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洗胃机、综合手术床等。设备装备后,使贫困乡镇卫生院具备基本的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
    ③范围:A、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范围为城市行政区,含市辖建制镇,不含市辖市、市辖县。市辖建制镇统计范围为镇政府所在地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B、县级市的统计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即按城市现状,市政府所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制镇不予统计。污水处理分两块:A、污水处理厂;B、厂矿企业自有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排放是把全省设市城市都计算在内,是一个总量指标。只对有污水处理能力(厂)的市(如浏阳市、韶山市等)纳入考核目标。计算公式: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100%。
    ④按照省8件实事考核办的规定, 2004年退耕还林任务为185万亩。
    ⑤饮水解决标准:以初步解决人饮困难为原则,供水系统一般只到公共给水点;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20-35升,干旱年份12-20升;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⑥这些住宅也包括拆迁安置房,工矿企业组织的集资建房,但不含廉租房。
    ⑦按照省8件实事考核办的规定,改造后的敬老院应具有40-50个床位。
    ①建房资金采取农民自筹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原则,80%的资金由农户以及村委会负责筹集,国家平均补助每户财政扶贫资金2000元,但最高补助标准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补助方式:一般以物化投入为主。
    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等于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减去自然减员人数。自然减员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人员和因伤亡减员的人数,包括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及灵活就业人员中的离退休人数及在职人员伤亡减员人数。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发[2002]18号)。
    ④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中,年龄男50岁以上和女40岁以上,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再就业的人数。
    ①标准为四级公路标准,即路基宽度达到6.5米,路面宽度达到6米(平原微丘地区);或者路基宽度达到4.5米,路面宽度达到3.5米以上(山岭重丘地区)。
    ②按照省交通厅制定的《通村公路管理办法》进行实施。
    ③共12座,其中:今年建成一座(桃江资江大桥),开工两座(安乡夹夹大桥、汉寿仓儿总大桥)。
    ④对大于10M3、一池多个用户的沼气工程,按每10M3计算1个沼气池。农村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按每10M3计算1个沼气池。
    ⑤中小学危房面积以当地县以上(含县级)建设部门或房屋安全管理部门的鉴定为准。其中:D级危房改造面积:D级危房是指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以拆除的危房面积作为考核指标。拆除后重建的,其新建面积和投资只作为参考指标,考核参考资料同上。C级危房改造面积:C级危房的改造,是指对鉴定的C级危房经主体改造或维修加固后达到消除隐患、能正常使用的要求。考核参考资料同上。B级危房改造面积:是指对鉴定B级危房的墙壁、屋顶等局部进行的小型零散的维修改造。
    ①全省共计划完成600所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②困难标准:1、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1公里或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2、水源型氟病区为饮用水氟含量超过1.1毫克/升;当地出生8-15岁人群中氟斑牙犯病率>30%;出现氟骨症病人。
    ③湘人口发[2005]7号文件的规定。
    ④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直至亡故。
    ⑤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场(厂)2005年要达到的处理能力以省建设厅湘建[2005]63号文件所核定的能力为准进行考核。设市城市范围:A、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范围为城市行政区,含市辖建制镇,不含市辖市、市辖县。市辖建制镇统计范围为镇政府所在地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B、县级市的统计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即按城市现状,市政府所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制镇不予统计。
    ⑥对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其垃圾清运量纳入全省统计范围,但不进行单独考核。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所处理的生活垃圾总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率。
    ⑦这里所说的园林绿地必须符合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
    ⑧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和风景林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⑨包括拆迁安置房,工矿企业组织的集资(合作)建房,但不含廉租房。按竣工面积计算,含去年结转到今年的房屋施工、年底前可竣工的面积。
    ①Kettle and Donald, The Global Revolu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Driving Themes, Missing Link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Vol,16,No.3, pp.446-462.
    ①Martin L. and P. Kettner.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 CA: Sage,1996.
    ①张璋:《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6期,第46-49页。
    ②盛明科,彭国甫:《用元评估分析政府绩效评估偏差》,载《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136-139页。
    ①漳州市绩效评估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06年度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漳绩评[2006]2号。
    ②县政府办关于印发《2006年度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将政办[2006]62号。
    ③玉林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工作方案。
    ①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指导书》(试行)和《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深府2007]102号。
    ②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3页。
    ③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3页。
    ④刘武,朱晓楠:《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载董克用主编:《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①Cheis Wy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tart Where You Are, Use What You Have”Guide. http://www.buissness of government.org. 2002-10.
    ②[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砾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69页。
    ③Pollitt,Christopher,and Stephen Harrison. Handbook of Public Services Management.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1992:4-5.
    ①即由于地理分布上的差异(也有社会上、经济上及无数其他“类别”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价值偏好。例如,游乐场若建在西城,东城儿童要想去玩就很不方便。社交中的如向国际象棋爱好者提供服务,可能就不给喜欢跳交际舞的人提供舞场了。
    ②Rainey, Hal G.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Public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1:215-218.
    ③[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产出的衡量指标》,毛寿龙,李梅译,“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网站”:http://www.wiapp.org/.2002年。
    ④Pollitt, Christopher, and Stephen Harrison. Handbook of Public Services Management.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 1992:8.
    ①Richard C. Kearney, Evan M. Berma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d Measurement, Boulder. Colorado:Westview Press, 1999:26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0-31页。
    ②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张成福等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宋健:《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方法》,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第101页。
    ④Gortner, Harold F ., Julianne Mahler and Jeanne Bell Nicholson. Organization Theory: A Public Perspective (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17.
    ⑤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77-84页。
    ①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①刘武,朱晓楠:《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载董克用主编:《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①Pollitt, Christopher, and Stephen Harrison. Handbook of Public Services Management.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 1992:8.
    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页。
    ③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载《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36页。
    ④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76-84页。
    ①湖北省阳新县从1998年2月开始评定“人民不满意领导班子”,县直机关的95个正局级单位都是测评对象。县委以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民主推荐、发放问卷、投票打分等形式征求5000余名干部群众的意见,有效问卷回收率达100% (《湖北日报》,2004-4-26)。1998年12月初到1999年11月中旬,拥有57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举行了大规模的市民评议政府的活动。2000年,珠海市也进行了“万人评议政府”的活动(杨玲:《珠海万人议政府》,载《北京青年报》(网络版),2000-2-18-14)。
    ②[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③Claes Fornell, Michael D Johnson, Eugene W. Anderson, Joe sung cha, & Barbara Everit Bryant.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Nature, Purpose and Findings. Journal of Marketing,1996,60,(Oct):7-18.
    ④徐友浩,吴延兵:《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运用》,载《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325页。
    ⑤吴建南,庄秋爽:《测量公众心中的绩效:顾客满意度指数在公共部门的分析应用》,载《管理评论》,2005年第5期,第53页。
    ①王谦,李锦红:《政府部门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一种有效实现途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第33页。
    ②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9页。
    ③朱国玮:《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④朱国玮:《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与实证研究》,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87-94页。
    ⑤尤建新,邵鲁宁,杨淼:《公众满意度理念及公众满意度评价》,载《上海管理科学》,2004年第2期,第59页。
    ①Claes Fornell, Michael D.Johnson, Eugene W. Anderson, Jaesung Cha, & Barbara Everitt Bryant.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ndex: Nature, Purpose, and Finding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60, (Oct.):7-18.
    ①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
    ②2004年3月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颁发了《2004年为民办8件实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好“8件实事”。至今,该做法已连续进行了4年,其做法和经验日渐成熟,成为省委省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和谐湖南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举措。
    ①此部分的数据均由湖南省“8件实事”考核办提供。
    ②《关于2006年全省8件实事落实情况的汇报》,湖南省8件实事考核办,2007年1月。
    ①2004年3月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颁发了《2004年为民办8件实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好“8件实事”。至今,该做法已连续进行了4年,其做法和经验日渐成熟,成为省委省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和谐湖南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举措。
    ①省考核办:《关于全省2005年8件实事落实情况和2006年实事项目指标建议的汇报》。
    ①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第75页。
    ①彭国甫:《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②[英]理查德·威廉姆斯:《组织绩效管理》,蓝天星翻译公司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③CAP.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Washington D.C.: ASPA, 2000:3.
    ④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159页。
    ⑤陈国权,王柳:《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政府绩效评估》,载《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4期。
    ①王柳,陈国权:《论政府问责制与绩效评估的互动》,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22-25页。
    ②参见附件B、附件C和附件F。
    ③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第112页。
    ④[美]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3期,第36-40页。
    ①彭国甫:《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
    ②赵蕾:《行政问责制度模型——基于运行程序的规范分析》,载《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
    ①参见刘亮明:《吉林用绩效评估机制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载《中国改革报》,2008年1月24日,第1版。
    ②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程序的制度安排》,载《求索》,2004年第10期,第63-65页。
    ③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称谓各异。例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行政审批中心、政务超市、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尽管名称不同,但他们代表的大致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种机构。
    ④数据来源于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参见高小平:《服务型政府建设下一步该怎么走》,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6期。
    
    ①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②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1页。
    ③CAP.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Washington D.C:ASPA,2000.5.
    ④陈波,王浣尘:《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①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兴起,为克服传统DSS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DSS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DSS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开发的综合DSS是以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技术为基础,以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工具为手段进行实施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②联机分析处理是与数据仓库技术密切相关的一种决策支持工具,是基于数据仓库专门用于支持复杂分析操作的新兴技术。它专门用于复杂的分析查询,可以将各个层次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获取决策分析所用的关键信息。它突破了传统的数据联机事务处理模式的仅仅对当前的、细节的、原始的数据执行查询和修改等处理工作,实现了对数据仓库中历史的、综合的、集成的、稳定的数据的处理,处理的数据被储存为“多维数据”的形式,并对其进行深化/浅化、钻取、切片、切块、旋转等多维分析操作。
    ③数据挖掘是近几年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数据库技术。所谓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分为统计分析类、知识发现类和其他类型的数据挖掘技术三大类。
    ①颜佳华,盛明科:《基于网络技术的政府绩效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载《电子政务》,2006年第6期,第77-81页。
    ①Kravchuk S. Robert & Ronald W. Schack. Designing Effective Performance-Measurement Systems under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of 1993.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ul/Aug,1996.
    ②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是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鲁棒控制问题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人们对于微分方程的研究中。Black首先在他的1927年的一项专利上应用了鲁棒控制。但是什么叫做鲁棒性呢?其实这个名字是一个音译,其英文拼写为Robust。也就是健壮和强壮的意思。控制专家用这个名字来表示当一个控制系统中的参数发生摄动时系统能否保持正常工作的一种特性或属性。就象人在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后,是否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健康一样。鲁棒控制理论的应用不仅仅用在工业控制中,它被广泛运用在经济控制、社会管理等很多领域。随着人们对于控制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会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从而使这一理论得到更快的发展。
    ③Greiner, John M.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Halachmi, Arie &Bouckaert,Geert( eds.).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Measur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Toward Service, Effort and Accomplishment Reporting, Westport: Quorum Books, 1996:16-28.
    ①Mohrman, A. M,Resnick-West, S. M. and Lawler, E. E. Design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s.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1989.
    ②陈天祥:《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缘起和发展》,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69页。
    ①彭向刚:《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22-23页。
    ②刘春萍,徐露辉:《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责任政府建设》,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第185页。
    ①[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文版),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5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622页。
    ③在以往历届联邦政府中,绩效评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每届政府上台都会推行贴有特殊标签的绩效政策。正因为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并没有取得很大成绩。当代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这是它不同于以往绩效评估的一个关键特征。《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为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使绩效评估成为一种长效机制,“《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最重要贡献是为当代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建立了永久性的法律框架,为联邦各部门和国会提供了连续使用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小布什政府不但没有放弃该法案,而是进一步强化了该法案的执行”。参见:Barry White, Performance-Informed Managing and Budgeting for Federal Agencies: An Update, Council for Excellence in Government, 2003.
    ①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98页。
    ②Hughes, O. E. Public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233-258.
    ③陈天祥:《政府绩效评估的经济、政治和组织功能》,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88页。
    ①Rouse, J. PerformanceManagement, QualityManagementand Contracts. InHorton, S. &Farnham, D. eds, Public Management in Britai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9: 83.
    ②James L. Perry.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cond Edition).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1996.
    ①彭国甫,张玉亮:《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第29页。
    ①[德]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6页。
    ②卓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③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①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页。
    ②[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③Lsaac-Henry, Kester, Chris Painter and Chris Bames (ed.)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Challenge and Change (Second edition ).London: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 13.
    ④[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1页。
    ①彭国甫:《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8页。
    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3-304页。
    ③Ranson, Stewart and John Stewart. Management for the Public Komain: Enabling the Learning Society.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4: 221-223.
    ④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①Gore, Al. From Red Tape to Results: 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1993.
    ②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③彭国甫:《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1页。
    ④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第5-7页。
    ①[美]韦森:《文化与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5页。
    ①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89页。
    ②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5页。
    ③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88页。
    ①汪永成:《论中国公共政策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载《理论探讨》,2002年第1期,第63-65页。
    ①蔡立辉:《论当代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及其方法》,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第26-32页。
    ①CharlieTyler. Symposium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Fort Lauderdale, Spring, 2000.
    ②美国政府绩效管理浪潮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赤字和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危机。财政压力是美国政府改革的最直接动机。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出现新一轮衰退,财政收入异常紧张,提高税收以充实财政几乎没有可能;另一方面其“行政国家”的发展势头却难以遏制,政府入不敷出,赤字惊人。而经历了战后向福利国家的数十年发展的美国民众对政府的期望则与日剧增,普遍认识到政府活动对个人福利的巨大影响,对政府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高,政府获得一个较高的公民满意度也就越来越难。这种情况和局势迫使政府惟一可以选择的办法只能是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绩效。同时,美国政府在传统的垄断性公共服务部门引入了竞争,在某些公共服务体系内部建立了竞争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迫使公共部门不得不竭力改善其运作以赢得更多顾客,因此,政府绩效管理与测量也是应运而生、顺势而兴。
    ③美国致力于制定有关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统一立法,有两份报告被视为GPRA的直接源头:一是1989年由政府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起草的管理报告,这份报告包含了一个题为“未来政府”的章节,它勾画出了后来GPRA法案的基本轮廓,另一份报告则是由国会起草的,其内容与前者接近。
    ①几乎在GPRA通过的同时,美国克林顿政府成立了以副总统戈尔为首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NPR)。作为负责推动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负责机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的工作重心就是负责贯彻实施GPRA。
    ②Barry White. Performance-Informed Managing and Budgeting for Federal Agencies: An Update. Council for Excellence in Government, 2003.
    ①Alan K. Campbell. Reflections on CSRA’s First Decade. the GAO Journal, 1989, Spring, P.9-13.
    ②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①《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颁布于1993年,而该法案的全部内容却直到2000年才在美国所有联邦机构中普遍实施。1994年开始《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试点;1995年开始《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管理责任与弹性的试点;1997年开始提交战略规划;1998年开始绩效预算的试点;1999年开始提交年度绩效计划;2000年开始提交年度绩效报告。
    ②Donald F.Kettl. Reinventing Government: A Fifth-Year Report Card. A repoet of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s Center for Public Management,1998.
    ①Beryl A Radi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Federal Performance Movement. Publius,Philadelphia, Winter, 2000.
    ②Angela Antonelli. The 1993 Results Act: What are the results? Regulation, Washington, Summer, 1998.
    ①David N. Ammons.Common Barriers to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1985:11.
    ①Simons, Robert. Levers of Control: How Managers Use Innovative Control Systems to Drive Strategic Renewal.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165.
    ①Patricia W. Ingraham and Donald P. Moynihan. Evolving Dimensions of Performance From the CSRA onward,the Future of merit——Twenty years after 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2000.
    ①http://lovelyguy.51.net/.
    ①Larry Hubbell and C. Morgan Kinghorn. President Reagan’s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 Prescription for Success?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1988, Summer.
    ①Barry White. Performance-Informed Managing and Budgeting for Federal Agencies: An Update. Council for Excellence in Government, 2003.
    ①DonaId F.Kettle. Put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Work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Paper of the 2001 Ananual Meeting of the Amrican Political Science.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
    ②如美国法学家庞德就将法律称为“社会工程”,并对法律的概念做了很宽泛的解释。
    ③《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页。
    ①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①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程序的制度安排》,载《求索》,2004年第10期,第65页。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董克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李习彬等.政府管理创新与系统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刘靖华等.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实践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1]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刘宇.顾客满意度测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4]马骏等.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5]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7]彭国甫.行政组织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8]彭国甫等.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9]彭国甫等.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0]彭和平,竹立家等.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7.
    [21]齐中英,朱彬.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4.
    [22]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3]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4]唐铁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25]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6]吴声功.服务型政府的构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7]肖陆军.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实践创新[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8]谢庆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29]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0]颜佳华.行政哲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1]颜佳华等.公共决策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阐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2]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4]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6]张德信,薄贵利,李军鹏.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7]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8]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9]周凯.政府绩效评估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0]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4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北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2]朱国玮.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
    [43]卓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4]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5]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邓正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6]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7]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8]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9] [美]H·詹姆斯·哈里顿等.标杆管理——瞄准并超越一流企业[M].欧阳袖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0] [美]阿里·哈拉契米等.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问题与经验[M].张梦中等译,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51] [美]彼得·罗西,霍华德·弗里曼,马克·利普希.项目评估:方法与技术(第六版)[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2]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M].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53] [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4]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谭功荣,刘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5]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6] [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杨春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7]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历以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58]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北京:上海三联书店1994.
    [59] [美]菲利克斯·尼格罗等.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M].郭晓平等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60] [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M].杨砾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61] [美]凯瑟琳·纽科默等.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M].张梦中等译,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62] [美]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M].周大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3] [美]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价与改善[J].张梦中译,中国行政管理,2000,(3).
    [64]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65] [美]曼库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66]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七版)[M].项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Prentice-Hall,2002.
    [67] [美]帕特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劳拉·朗迈尔.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M].张定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8] [美]帕特里夏·基利等.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M].张定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9]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0]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1] [英]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72] [英]理查德·威廉姆斯.组织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3]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两篇[M].赵伯英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74]包国宪,曹西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回顾与模式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5]包国宪,孙加献.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1).
    [76]包国宪.绩效评价:推动地方职能转变的科学工具[J].中国行政管理,2005,(7).
    [77]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78]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79]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80]陈天祥.政府绩效评估的经济、政治和组织功能[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81]程倩.行进中的服务行政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5,(4).
    [82]邓琼.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J].行政与法,2004,(11).
    [83]高建华.论服务行政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J].学术论坛,2005,(7).
    [84]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
    [85]何大义.构建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CSI)的设想[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10).
    [86]胡宁生.构建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6,(3).
    [87]胡税根,金玲玲.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法制化问题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7,(1).
    [88]李景鹏.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J].新视野,2004,(5).
    [89]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5,(4).
    [90]李习彬.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6).
    [91]林尚立.政府改革:责任、能力与绩效[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92]刘贵忠,杨畅.“顾客导向”:政府绩效管理的新理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93]刘贵忠,杨畅.公众满意:创新政府管理的价值引导[J].湖湘论坛,2004,(5).
    [94]刘俊生.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5).
    [95]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96]刘熙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
    [97]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98]刘熙瑞.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J].新视野,2004,(2).
    [99]刘旭涛,许铭桂.论绩效型政府及其构建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
    [100]刘旭涛,纵向东.欧盟国家公共部门通用评估框架评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
    [101]刘亚莉.自然垄断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2003,(12).
    [102]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103]罗晓光.SERVQUAL模型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纵横,2006,(10).
    [104]马骏.新绩效预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
    [105]孟华.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特色——从基础因素分析入手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06]南剑飞.试论顾客满意度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度量[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9).
    [107]倪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与筛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108]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基于DEA模型的政府绩效相对有效性评估[J].管理评论,2004,(8).
    [109]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J].湖南社会科学,2004,(5).
    [110]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J].中国软科学,2004,(6).
    [111]彭国甫,盛明科.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新的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112]彭国甫,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结构与运用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13]彭国甫,鄢洪涛.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制度变迁及绩效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8,(1).
    [114]彭国甫,鄢洪涛.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115]彭国甫,张玉亮.多元竞合是地方政府绩效改善的有效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116]彭国甫,张玉亮.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6).
    [117]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1).
    [118]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19]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程序的制度安排[J].新华文摘,2005,(8).
    [120]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21]彭国甫.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122]彭国甫.基于绩效评价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治理研究纲要[J].新华文摘,2006,(22).
    [123]彭国甫.绩效评估: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新途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24]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7).
    [125]彭国甫.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06,(11).
    [126]彭国甫等.政绩合法性与政府绩效评估创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27]邱法宗,张霁星.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构建的几个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7,(3).
    [128]盛明科,李林.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对湖南省11个地级市政府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6,(2).
    [129]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130]盛明科,彭国甫.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论纲[J].东南学术,2008,(3).
    [131]盛明科,彭国甫.用元评估检验政府绩效评估偏差[J].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132]盛明科.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33]盛明科.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兼论“十一五”规划指标对我国政绩考评指标选择的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6).
    [134]唐任伍.200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J].中国行政管理,2004,(6).
    [135]汪玉凯,杜治洲.电子政务对中美两国政府治理模式影响的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136]王健.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
    [137]王谦,李锦红.政府部门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一种有效实现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6,(1).
    [138]吴建南,孔晓勇.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改进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8).
    [139]吴建南,庆秋爽.自上而下“评议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4,(5).
    [140]吴建南,杨宇谦,阎波.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与模式构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41]吴建南,庄秋爽.测量公众心中的绩效:顾客满意度指数在公共部门的分析应用[J].管理评论,2005,(5).
    [142]吴建南.谁是“最佳”的价值判断者:区县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析[J].管理评论,2006, (4).
    [143]武玉英,张璋.我国政府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几个基本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5).
    [144]徐风华,王俊杰.“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更新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6, (7).
    [145]徐绍刚.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政治学研究,2004,(3).
    [146]徐友浩,吴延兵.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运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47]颜佳华.公共行政价值选择与观念转型——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阐释[J].科学社会主义,2007,(2).
    [148]杨畅.县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重点[J].企业家天地,2007,(3).
    [149]杨畅等.绩效文化:政府绩效管理之魂[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150]尤建新,邵鲁宁,杨淼.公众满意度理念及公众满意度评价[J].上海管理科学,2004,(2).
    [151]尤建新.公众满意理念及公众满意度评价[J].上海管理科学,2004,(2).
    [152]郁建兴,昊国骅.超越新公共管理——基于政治层面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153]臧乃康.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系统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2).
    [154]臧乃康.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缺失与指标体系重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155]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 (1).
    [156]张成福.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J].中国行政管理,2003,(1).
    [157]张定安,谭功荣.绩效评估:政府行政改革和再造的新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4,(9).
    [158]张定安.平衡计分卡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6).
    [159]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J].人民论坛,2006,(3).
    [160]张新安.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3).
    [161]张玉亮,於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着力点分析[J].行政与法,2005,(4).
    [162]张玉亮.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体制改革原因析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63]张彰.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J].中国行政管理,2000,(6).
    [164]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标准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3,(3).
    [165]周敏凯.解读责任政府的两项主要目标:民主责任意识与全面责任制度[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166]周志忍.公共性与行政效率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0,(4).
    [167]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68]周志忍.效能建设:绩效管理的福建模式及其意义[J].行政效能建设·海西论坛学术论文选编[D].福建厦门,2007.
    [169]朱立言,张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170]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171]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172] Alan K. Campbell. Reflections on CSRA’s First Decade[J]. the GAO Journal, Spring, 1989.
    [173] Angela Antonelli. The 1993 Results Act: What are the results? [J].Regulation, Washington, Summer, 1998.
    [174] Barry White. Performance-Informed Managing and Budgeting for Federal Agencies: An Update, Council for Excellence in Government[M]. 2003.
    [175] Beryl A Radi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Federal Performance Movement[J]. Publius, Philadelphia, Winter, 2000.
    [176] Beryl A. Rad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8(8).
    [177] Carl DeMaio. Government Logic Model[EB/OL]. http://www.performance web.org/, 2003.
    [178] Carol H. Weiss.Where Politics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Meet[J]. Evaluation Practice, 1993 (1).
    [179] Cheis Wy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tart Where You Are, Use What You Have”Guide[EB/OL]. http://www.buissnessofgovernment.org. 2002.
    [180] Christopher Pollit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Roots and Branches[C]. Outpu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Govern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1990.
    [181] Claes Fornell, Michael D. Johnson, Eugene W. Anderson, Jaesung Cha, & Barbara Everitt Bryant.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ndex: Nature, Purpose, and Findings[J]. Journal of Marketing, Oct, 1996.
    [182] Claudle, S. L.. Productivity Politics: Guilding the Farthing[J].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1987,(44).
    [183] David N. Ammons. Common Barriers to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Local Government[J].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1985.
    [184] Donahue, Amy K., Selden, Sally C. and Ingraham, Pattricia W. Measuring 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c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10, 2000.
    [185] DonaId F. Kettle. Put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Work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C]. Paper of the 2001 Ananual.
    [186] Donald F. Kettl. Reinventing Government: A Fifth-Year Report Card[R]. A repoet of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s Center for Public Management,1998.
    [187] Dwight Wa1do.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M]. New York: Ronald press,1948.
    [188] Dwight Waldo. The Administration and Culture[C].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mocracy: Essays in Honor of Paul Appleby.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65.
    [189] Ellen Taylor, Powell. The Logic Model: Program Performance Framework [EB/OL]. Http://www.raguide.org , 2001.
    [190] Executive Session o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Get Results Throug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 Open Memorandum to Government Executives[R].State and Local Version, 2001.
    [191] Fandray, Dayton. The new thinking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J]. Workforce, 2001,(5).
    [192] GAO/GGD-80-21. Evaluating 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A Guide For The Congress And Federal Agencies[Z].
    [193] Gore, Al. From Red Tape to Results: 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J].Washington D. C.: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1993.
    [194] Gore, Al. Serving the American Public: Best Practices in Performance Measure- ment[EB/OL]. http://govinfo.library.unt.edu/npr/library/review.html, 1997.
    [195] Gortner, Harold F., Julianne Mahler and Jeanne Bell Nicholson. Organization Theory: A Public Perspectiue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196] Gortner, Harold F., Julianne Mahler and Jeanne Bell Nicholson. Organization Theory: A Public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197] Gulick, Luther. Science, Valu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C].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7.
    [198] H. G. Fnedericksen.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 Hart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ohers. Fort worth: texas, 1997.
    [199] H. G. Fnedericksen.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 Hart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ohers. Fort worth: texas, 1997.
    [200] H. P. Hatry, J. R. Fountain, J.M. Sullivan, JR., L. Kremer. Service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s Reorting: Its Time Has Come[M]. Norwalk, CT: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1990.
    [201] Halachmi, Arie. Community Disaster: 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J]. Midwest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78,(12).
    [202] Harrp P. Hatry.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C]. Improving Urban Management, Willis D. Hawley and David Rogers(eds.), Sage,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1974.
    [203] Hatry P. Harry. How Effective are your Community Services?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unicipal Services[M].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1977.
    [204] Henry Bruere. Efficiency in City Government[J]. Annu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 Social Science, 1912.
    [205] Hood christopher.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J]. Public Admini- stration, 1991,(1).
    [206] Hughes, O. E..Public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207] Issac-Henry, Kester.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Challenge and Change [M]. London: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
    [208] James B. Whittaker.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Government [EB/OL]. http://www.pilotsoftware.com, 2005.
    [209] James L. Perry.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cond Edition)[M].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1996.
    [210] Janet M. Kelly, David Swindell. A Multiple-Indicator Approach to Municipal Service Ealuation: Correl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Citizen Satisfaction across Jurisdiction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Sep/Oct, 2002.
    [211] Jesse D. Burks.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Municipal Management[J]. National Municipal Review, 1912.
    [212] John J. Diiulio, Jr., Gerald Garvey and Donald F. Kettl. Improwing Government Perfermance: An Owner’s Manual[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1993.
    [213] Kravchuk, Robert S. & Ronald W. Schack. Designing Effecti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under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of 1993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ul/Aug, 1996.
    [214] Larry Hubbell and C. Morgan Kinghorn. President Reagan’s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 Prescription for Success? [J].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Summer, 1988.
    [215] Lsaac-Henry, Kester, Chris Painter and Chris Bames.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Challenge and Change (Second edition)[M]. London: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
    [216] Martin L. and P. Kettner.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M]. CA: Sage,1996 .
    [217] Michael Armstro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London: Sage, 1994.
    [218] Mohrman, A. M, Resnick-West, S. M. and Lawler, E. E.. Design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s[M].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1989.
    [219] Owen E. Hughes.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econd Edition) [M].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8.
    [220] Patricia W. Ingraham and Donald P. Moynihan, Evolving Dimensions of Performance From the CSRA onward,the Future of merit——Twenty years after 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R], 2000.
    [221] Paul Epstein. Engaging Citizens in Achieving Results that Matter:A Model for Effective 21st Century Government[R]. ASPA’s Center for Accoun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Conference, February, 2000.
    [222] Paul J. Longo. The Performance Blueprint, An Integrated Logic Model Developed to Enhanc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Literacy: The Case of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 Management[C].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November, 2002.
    [223] Pollitt and Bouckaert.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A Comparative Analys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0.
    [224] R. E. 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 Boston: Pitman,1984.
    [225] Rainey, Hal G..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Public Organization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1.
    [226] Ranson, Stewart and John Stewart. Management for the Public Komain: Enabling the Learning Society[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4.
    [227] Richard C. Kearney, Evan M. Berma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d Measurement, Boulder[M].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9.
    [228] Richard C. Kearney.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d Measurement[M].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9.
    [229] Rouse J.. Performance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and Contracts[C]. Public Management in Britai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1999.
    [230] Schick, Allen. Opportunity, Strategy, and Tactics in reforming public management[J]. OECD Symposium, Government of the Future, 1999,(9).
    [231] Simons, Robert. Levers of Control: How Managers Use Innovative Control Systems to Drive Strategic Renewal[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
    [232] Steven B. Frates. Improving Governmen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Reinvigorating Citizen Involvement[J]. 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Science, Spring 2004.
    [233] Theodore H. Poist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Municipal Government: Assessing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Ⅵ, July/August, 1999.
    [234] Van Ryzin, G., Muzzio, D., & Immerwahr, S. Explaining the race gap in satisfaction with urban services[J].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4.
    [235] Woodrow Wilson.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J].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June 1887.
    [236] Zadeh L A. 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 [J].Information Sciences, 1975,(1-3).
    [237] Zeithaml, V. A.. Defining and Relating Price, 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R].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1987.
    [238] http://www.wiapp.com/
    [239] http://social-policy.info/index.htm
    [240] http://www.pssw.net/
    [241] http://www.tszz.com/
    [242] http://www.dparuc.com.cn/
    [243]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244] http://www.chinampaonline.com/
    [245] http://www.mpacn.com/
    [246] http://www.polisino.org/
    [247] http://www.sociology.cass.net.cn/shxw/
    [248] http://www.juece.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