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委婉语系委婉现象与语言结合的特殊产物。它从原始社会一直绵延至今,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特征存在紧密联系,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常是说话人无意识的心理反映。归根结底,语言的委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内心的恐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常用柔和、文雅、悦耳的话语取代那些禁忌、难听、失礼的说法。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禁忌性委婉语、交际性委婉语和职能性委婉语。根据具体内容,禁忌委婉现象又分为宗教神秘委婉语、死亡疾病委婉语、性指涉委婉语、排泄委婉语;交际委婉现象可细分为称谓委婉语、尊重委婉语、情绪委婉语;职能委婉现象可细化为政治委婉语、经济委婉语、军事委婉语、专业技术委婉语等。西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千变万化、不胜枚举,有语音变异、语义转换、语法转变、修辞方法等常见的语言方式,还有外来语、儿语、缩略语、行话等其他语言手段,更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手段。不管委婉手法怎样幻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构成原理在于分散听话者的注意力,暂时终止或延长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
     西语婉辞的种类丰富、构造复杂,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在各类作品中层出不穷,已成为我国西班牙语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西汉翻译中,如果在委婉语等局部细节上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翻译领域内对委婉语进行深入地探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西班牙语的委婉现象,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翻译策略,使该语言元素在译文中更加贴切,更加通顺易懂。
     哪些翻译技巧最适合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汉译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问题。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目前,在译学界没有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一切难题,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理论都有其片面性。笔者认为,融合东西方译论、吸纳各派之所长、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多元翻译观乃是翻译研究的正确路径。在多元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作者将常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按其本质特征归纳为语言翻译、文艺翻译和文化翻译。首先,语言是翻译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用语言学派的技巧解决特定的翻译问题毋庸置疑。对于双语中能够对应和互换的委婉语现象,译者可以通过“等值”和“等效”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其次,翻译是二度创作,译文饱含着译者的智慧,将文学派的翻译思想运用于翻译实践合情合理。对于源语委婉语在译语中造成的各种空缺,译者可发挥文学派反复强调的主观创造性进行弥补。最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译者面对的不仅是两种文字,更是两种文化。以文化学派的方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行之有效。译者不妨采取文化派的主要策略“归化法”、“异化法”和“注释法”,在保持译出语文化的纯正性和保证译入语的可读性之间建立平衡。此外,上述译法并非割裂的,彼此之间具有重合性和互补性,在实践中译者应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取得最佳译文。译者是原著和译著之间的桥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理应把原文委婉语负载的语言信息和艺术美感如实地、流畅地输入译文。
     在文中,笔者引用了大量西班牙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实例,结合了描述法、图表法、实证法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多部译著为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其种类和构成应用多元翻译方法。本文首次将多元理论引入西汉/汉西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专业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翻译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西汉翻译实践者和学习者在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我们还希望以西语委婉语的汉译为例建立一种多元翻译模式,并将其推广至谚语、俗语、俚语、密语、双关语等语言现象的翻译,这对西汉互译的实践与教学都有一定裨益。
     总之,翻译是一项传承文明的伟大事业,值得人们以严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这个意义上,多元翻译观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思想,代表了新世纪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相信多元观一定会为西汉翻译开辟崭新的视野,将为西汉互译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引文
① 谭载喜:《试论翻译理论》,《外国语》1988年第3期,第25-26页。
    ① 吕俊,侯向群:《元翻译学的思考和翻译的多元性研究》,《外国语》1999年第5期,第59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4年,第194页。
    ② 同上,第250页。
    ① 彭萍:《佐哈尔“多系统论”与辜正坤“多元互补论”的比较》,第8页,http://www.cpra.com.cn/Html/Article/14220050108003244.html
    ② 姜倩:《开辟译史研究的多维视角:简评皮姆的翻译多元因果论》,《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从》2008年春季号,第162页。
    ③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01期,第17页。
    ④ 根据彭萍在《佐哈尔“多系统论”与辜正坤“多元互补论”的比较》中的论述,辜正坤教授早在1982年就撰写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一文,随后分别在1987年5月的中华全国首届研究生翻译理论研讨会,1987年7月的中华全国第一次翻译理论研讨会和1987年8月的当代翻译研讨会上宣读,但“多元互补论”的确立以正式出版发行的刊物为准。
    ① 彭萍:《佐哈尔“多系统论”与辜正坤“多元互补论”的比较》,第8页,http://www.cpra.com.cn/Html/Article/14220050108003244.html
    ① 《政治正确性及其跨文化移植》和《汉西委婉语比较及其翻译》虽然是在2011年发表,但由于已在2010年第七届亚洲西班牙语学者协会国际研讨会上公开宣读,故作为2010年以前的文献被收入本论文。
    ①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259页。
    ①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导言第5页。
    ② http://clave.smdiccionarios.com/app.php
    ③ 即原来的Diccionario de uso del espanol de America y Espana Vox.
    ④ Garcia Lechado, Jose Manuel. DICCIONARIO DE EUFEMIS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L., 2000.Introduccion,p14
    ① 所谓委婉行为就是动作的实施者为防止触犯文化禁忌,避免造成社交失礼,保护自身利益和秘密等特殊目的而采取的一种间接行为。比如,在中国旧时的交易场上,买卖双方在衣袖中或在其它遮挡物后用手语比划着讨价还价,此法使内行人不知道商品的价钱,外行人更摸不出门道,这种“袖里乾坤”的行规就是行为的委婉。
    ②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导言第6页。
    ③ 范晓:《关于语言、言语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武汉,2005年,第10页。
    ④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外国语》1989年第3期,第28-34页。
    ①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9页。
    ② 张宇平、姜燕萍、于年湖:《委婉语》,新华出版社,北京,1998年,第24页。
    ③ 岑楚兰、蔡绍龙编:《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第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0年,第247页。节选自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Lazarillo de Tormes),作者不详。
    ① 鲁迅:《阿Q正传》,出自《呐喊》,中华书局,北京,2013年,第113页。
    ②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脂砚斋,王希廉点评,中华书局,北京,2009年,第178页。
    ③ 詹继曼:《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言语的修辞作用》,《汉语学习》1984年04期,第43页。本文借鉴了“无声委婉语”这一术语,对下文出现的类似说法不再另行注释。
    ① 基于目前中外语言学著作中没有一个简单的术语来指称“被委婉语代替的词语”,伍铁平在《从委婉语的机制看模糊理论的解释能力》(载《外国语》1989年第3期)中第一次将“被委婉语代替的词语”称为“婉指语”。本文也借用此术语。
    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22页。
    ② 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27页。
    ③ 许爱兵:《从英汉禁忌语透视中西文化的异同》,《今日南国》2009年11月(总第139期),第107页。
    ①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1988年,第78-79页。
    ②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1988年,第97-98页。
    ③ http://manage.eblcu.cn/specls/cls/401093/course/c0007_2_03.html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651.htm
    ①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外国语》1989年第3期,第33页。
    ② 同上。
    ③ 本句的外文例子来源于Chamizo Dominguc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Eufemismos 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0, p29.
    ④ 鲁迅:《孔乙己》,《呐喊》,中华书局,北京,2013年,第26页。
    ① 英国北爱尔兰郡名。
    ② 本句的外文例子来源于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Eufemismos v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0,p29-30.
    ③张宇平、姜燕萍、于年湖:《委婉语》,新华出版社,北京,1998年,第3页。
    ① 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外语研究》2004年第4期,第21页。
    ①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外国语》1989年第3期,第30页。
    ② 朱晓红:《英语中的委婉语》,《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1卷第2期,第77页。
    ③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外国语》1989年第3期,第30页。
    ④ 孙义桢:《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87年,第251页。
    ⑤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147-148页。
    ⑥ 同上
    ⑦http://news.cn.yahoo.com/zggs/wzyx/
    ①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1995年第5期,第20页,原文为英文"The Word death
    is not pronounced in New York in Paris. in London. because it burns the lips. The Mexican, in contrast, is familiar
    with death, jokes about it.caresses it, celebrates it, it is one of his favorite toys and lovers..."。
    ②陈昌奉口述,赵骜整理:《跟随毛主席长征》,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95页。
    ③ 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0页。
    ④ 王青山:《藏语中的禁忌语与委婉语》,《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第60页。
    ⑤ 同上
    ①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19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第37页。
    ④ 见Del espanol hablado en Colombia,转引自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1981, p32-33
    ① 这两条规律由美国学者休·劳森(Hugh Rawson)率先应用于分析委婉语的历时性,后被各国学者广泛采纳。
    ②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导言第8页。
    ① 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1981, p31.
    ②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141页。
    ③ 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1981, p33.
    ④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1年,第97页。
    ⑤ Ruiz Zafon, Carlos. La sombra del viento, Barcelona: Planeta, 2008, p86.
    ⑥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风之影》,范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第153页。
    ①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1995年第5期,第17页。
    ② 例子来源于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9页。
    ③ 同上
    ④ 同上,第402页。
    ⑤ 王青山:《藏语中的禁忌语与委婉语》,《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第60页。
    ①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1995年第5期,第21页。
    ② 同上
    ① 田海华:《希伯来圣经之十诫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12年,第58页。
    ② 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981, p91.
    ③ 易琼:《汉西委婉语之对比》,硕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12月,第21页,例子的译文为本文作者添加。
    ① 易琼:《汉西委婉语之对比》,硕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12月,第21页,例子的译文为本文作者添加。
    ② 本段的五个例子来源于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981, p110.
    ① 该书尽管主要研究加利西亚语的委婉语,但书中也引用了大量的西班牙官方语言卡斯蒂利亚语(即西班牙语)的委婉语。
    ② 例子来源于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144页。
    ③ 同上
    ① 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981, p147.
    ② 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981, p154.
    ① 数据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天
    ② popocha是墨西哥方言,指香蕉外皮上的麻点。
    ③数据来源为 http://zh.wikipedia.org/wiki1918年流感大流(?)
    ④ 同上
    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69页。
    ① 转引自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184页。
    ② 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44页。
    ① 利奇和玛丽·道格拉斯认为处于模棱两可状态的人和物属于禁忌范畴,如孕妇既属于正常人又别于常人,人和动物的代谢物既是他们制造的又是他们废弃的,也就是说既是他们又不是他们的。参见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6-7页。
    ① 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Eufemismos v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 p28
    ② 同上
    ① 刘建:LA CORRECCION POLITICA Y SU TRANSFERENCIA INTERCULTURAL,ACTAS DEL Ⅶ CONGRESOINTERNACIONAL DE LA ASOCIACION ASIATICA DEHISPANISTA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11年,第1028页。
    ②同上
    ① 数据及信息来源:http://www.gitanos.org/publicaciones/guiasalud/cultura_02.pdf
    ② 现在,有色人种的指涉范围不仅限于黑人,而是包括黑人、黄种人、红种人在内的非白色人种。
    ① 常福良:《西班牙语基础语法与练习》,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193页。
    ① Lechado Garcia, Jose Manuel. DICCIONARIO DE EUFEMIS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L., 2000, p50.
    ② 同上
    ① Lechado Garcia, Jose Manuel:DICCIONARIO DE EUFEMIS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L., 2000, p30.
    (?) Crespo Fernandez. Eliecer. El EUFEMISMO Y EL DISFEMISMO—Proceso de manipulacion del tabu en el
    lenguaje literario ingles, San Vicente de Raspeig: Universidad de Alicante, 2007, p73.
    ① 本段的例子来源于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
    Eufemismos 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Editorial Comares, 2000, p29.
    ① Lechado Garcia, Jose Manuel. DICCIONARIO DE EUFEMIS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L., 2000, p16.
    ② 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ose—Eufemismos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0, p31.
    ③ 同上,p29.
    ④ 同上,p33.
    ⑤ 何勇:《美国英语里的‘浮夸’风”》,《山东外语教学》1982年02期,第57页。
    ①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孙家堃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10年,第37-38页记载相关内容。
    ② 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林光、江禾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8年,上册第265-269页,下册第1-3页记载相关内容。
    ① 外文例子来源于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1981,p94-97.
    ① 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ose—Eufemismos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0, p29.
    ① Lechado Garcia, Jose Manuel: DICCIONARIO DE EUFEMSI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L.,2000, p99.
    ① 董燕生,刘建:《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9年,第329页。
    ① 董燕生:《西班牙语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9年,第82页。
    ② 董燕生,刘建:《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9年,第232页。
    ① Fernandez, Eliecer Crespo. El EUFEMISMO Y EL DISFEMISMO—Proceso de manipulacion del tabu en ellenguaje literario ingles,San Vicente de Raspeig:Universidad de Alicante,2007,p74.
    ② 孙义桢:《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87年,第203-204页。
    ①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外国语》1989年第3期,第31页。
    ② 同上
    ① 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 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981,p65.
    ① 常世儒:《西班牙语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7年,第149页。
    ① 国外的委婉语研究者常把转喻与提喻(sinecdoque)做并列研究,且国外修辞学界对提喻的界定问题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转喻包含提喻,有的学者认为转喻与提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鉴于这两个原因,本文将提喻并入转喻,不做单独介绍。
    ② 易琼:《汉西委婉语之对比》,硕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12月,第13页。
    ①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68998.htm
    ① Lechado Garcia, Jose Manuel. DICCIONARIO DE EUFEMIS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L., 2000, p18.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74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40页。
    ②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62页。
    ① 吴茂盛:《驻京办》,湖南文艺出版社,长沙,2008年,第21页。
    ② 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新西汉词典>组编:《新西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第1142页。
    ① 许钧、袁筱一等:《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70页。
    ② 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165页。
    ① 周方珠:《多元翻译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第225页。
    ②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1986年,第477-479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79页。
    ① 许钧、袁筱一等:《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136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01页。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34页。
    ①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63页。
    ②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8页。
    ① 由罗斯康门提出。
    ② 许钧、袁筱一等:《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154页。
    ③ 同上,第57页。
    ① 此说法最早由西塞罗、贺拉斯和昆体良提出。
    ② 此说法最早由昆体良提出,后被布鲁尼继承。
    ③ 此说法最早由昆体良提出。
    ④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26页。
    ⑤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39页。
    ⑥ 同上,第274页。
    ⑦ 此说法最早由西塞罗提出。
    ① “译者主体性”来自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② 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282页。
    ③ 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48页。
    ①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74-75页。
    ① 尘元:《“意思意思”的意思》,《珍珠滩》,1988年,第33页。
    ① 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87页。
    ② 同上
    ① 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49页。
    ②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北京,2012年,第204页。
    ③ 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Eufemismos 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Granada:Editorial Comares,2000,p31.
    ① 本句中的例子来源于 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Eufemismos 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0, p31.
    ② 周方珠:《多元翻译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第166页。
    ① 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第180页。
    ① 孙家孟,孟继承,倪华迪:《西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88年,第288页。
    ② http://internacional.elpais.com/internacional/2013/04/01/actualidad/1364800269 883049.html
    ① 许钧、袁筱一等:《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71页。
    ① http://www.dad.uncu.edu.ar/upload/cantos_de_vida_y_esperanza.pdf
    ① 周方珠:《多元翻译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第84页。
    ① 深影字幕组是由在校大学生于2009年10月1日组建的非盈利翻译小组,主要从事英、法、西、俄等语种的字幕翻译工作。
    ②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44页。
    ③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0年,第18页。
    ④ 同上,第142页。
    ⑤ 同上,第271页。
    ①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第278页。
    ② 同上,第271页。
    ① 胡利奥·科塔萨尔:《跳房子》,孙家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96年,第122页。
    ②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79页。
    ③ 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第11页。
    ① 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165页。
    ② 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233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118页。
    ① 借鉴许渊冲教授的“竞赛论”
    ② 法国翻译理论家让·皮特斯(Jean Peters)在社会学的“介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介入理论”。本文使用的关于“译者介入”的相关说法均借鉴该理论。
    ③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41页。
    ④ 周方珠:《多元翻译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第16页。
    ①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4年,第57页。
    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12),“胴体”指人的躯体,用“胴体”指“裸体”本是词语的误用,但用的时间长了,用的人多了,反而成为一种替代模式。
    ③ 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新西汉词典>组编:《新西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第983页。
    ①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253页。
    ②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4年,第136页。
    ③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4年,第291页。
    ① 周方珠:《多元翻译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第38页。
    ① 由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
    ② 由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
    ③ 借鉴中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译者中心说”。
    ① 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第37页。
    ①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02页。
    ①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9年,第453页。
    ② 同上,第463页。
    ①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9年,第462页。
    ② 堂娜玛里娜与科尔特斯生下的儿子是第一批梅斯蒂索人(欧洲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
    ③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9年,第467页。
    ④ 同上,第491页。
    ① 这种说法的根据来源为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031/5038460.htm?fr=aladdin.
    ①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0年,p279
    ②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北京,第18页。
    ① 此概念由中国学者邓晓芒提出。
    ② 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第271页。
    ① 姜子牙,俗称姜太公。根据中国民间传说,元始天尊命徒弟姜子牙兴周武王灭商纣王,并对参加商周大战的重要人物封神。由于姜太公没给自己留出神位,于是就负责监督各路神仙。老百姓认为姜太公能管住神仙,自然就能震慑妖魔鬼怪,所以就把“姜太公在此,诸神归位”或“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样写于横条贴在门楣上或刻于砖石置于墙中,用来镇宅辟邪。此种风俗过去非常流行,现今在农村也比较常见。
    ①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199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47页。
    ② 由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
    ③ 同上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43页。
    ①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4年,第126页。
    ② 刘瑞琴,韩淑芹,张红:《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宁夏人民出版社,银川,2010年,第345页。
    ③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259页。
    ①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01期,第17页。
    ② 李传玲:《多元翻译标准系统的最低标准——兼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2期,第1页。
    ③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81页。
    ④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178页。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4年,280页。这句话为杨振宁所说,此处为转引。
    ② 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第30页。
    ③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01期,第17页。
    ①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136页。
    ② 吕俊,侯向群:《元翻译学的思考与翻译的多元性研究》,《外国语》1999年第5期,第59页。
    ③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01期,第19页。
    ④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第250页。
    司显柱,杨莉:《“多元翻译理论探索”批评》,《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0期,第91页。
    ①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02页。
    ② 同上,第297页。
    ① 附录中包含的外文信息.其中文译文均为本文作者翻译.为文章简洁明了,故不在每处一一注明。
    ② 该论文题目为Traduccion del chino al castellano de tres relatos del libro Beijingren de Zhang Xinxin v Sangye: memoria de traduccion作者Olga Soriano Suarez导师Laureano Ramirez Bellerin。
    ③ 该论文题目为Memoria de traduccion del chino de tres poemas de Du Fu作者Nuria Nunes Casamayor导师Sean Golden。
    ④ 该论文题目为Figuras retoricas del espanol y del chino y problentas concermentes a la traduccion。
    ⑤ 该论文题目为Provecto docente de traduccion directa chino-espanol作者Laureano Ramirez Bellerin。
    ⑥ 该论文题目为Correspondencia y falta correspondencia de las perifrases verbales espanolas en las traducciones entre el chino y el espanol.作者Cui Ping导师Francisco Marcos Marin。
    ⑦ 该论文题目为Herramientas electronicas para la traduccion del chino作者Francisco Antonio Perez Escudero. 导师:Alicia Relinque Eleta。
    ⑧ 该论文题目为La traduccion del chino moderno: bases teoricas y dijicultades contrastivas作者Laureano Ramirez Bellerin导师AmparoHurtado A1bir。
    ⑨ VIcente LeoPoldo
    ① 该论文题目为Aspectos temporales de la traduccion, chino-espanol作者Beatriz Bonilla Molina,导师Bryan Robinso, Zhang Zhengquan。
    ② 该论文题目为La patricula estructura de [en chino] y su traduccion作者Veronica Villoslada Peguero,导师Alicia Relinque Eleta, JoseA.Sabio Pinilla。
    ③ 该论文题目为Los tropos en espanol y en chino y problemas de traduccion。
    ④ 该论文题目为Lin Shu y sus traducciones: contexto social, impacto cultural e influencia literaria作者Tai Yufeng导师Sean Golden
    0该论文题目为Valores culturales predominantes en la traduccion de marcas comerciales al chino。
    ⑥该论文题目为La influencia literaria e impacto cultural de las traducciones de Lin Shu (1852-1924)en la China de finales de siglo XIX yprincipios del XX,作者:Tai Yufen,导师Laureano Ramirez。
    ①该论文题目为La traduccion de la literatura del chino al castellano: un relato de Gan Bao作者Gabriel Garcia-Noblejas Sanchez-Cendal.导师Rafael Nunez Ramos y Alicia, Relinque Eleta相应中文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② 该论文题目为La traduccion de los elementos linguisticos culturales (chino-espanol): estudio de sueno en las estancias rojas作者Ku Meng-Hsuan导师Amparo Hurtado Albir. Lucia Molina Martinez相应中文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① 该论文题目为Estudio descriptivo de la traduccion de referentes culturales Chino-Espanol en el doblaje cinematografico de la Maldicion de la Flor Dorada (Zhang Yimou)作者Silvia Soler Gallego导师Claudia Seibel, Ana Ballester Casado。
    ② 该论文题目为Anatisis descriptivo de la traduccion de las onomatopeyas del chino al espanol作者Helena Casas Tost导师Sara RoviraEsteva。
    ③ 该论文题目为Desarrollo de una interfaz interactiva para un sistema de traduccion chino-espanol作者Rodrigo Garcia Manzanedo,导师:Rafael Banchs, Joan Codina。
    ① 该论文原题为La traduccion de los significados asociativos,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② Dai Yufen:El Museo de Prado como culturema en la novela:la tabla de Flandes de Arturo Perez-Reverte de la traduccion de castellano achino
    ③ 该论文原题为El pronombre se y su traduccion en chino,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④ 该论文原题为Comparacion de elipsis gramatical entre chino y espanol desde un punto de vista cultural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⑤ 该论文原题为Estudio comparativo del eufemismo en chino y en espanol y su traduccion,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⑥ 该论文原题为Ampliacion de la correspondencial del texto interpretado en la interpretacion,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⑦ 该论文原题为En torno a las interjecciones en chino y en espanol,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⑧ 该论文原题为El Club Dumas en el mundo chino,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⑨ 该论文原题为La traduccion literal en la interpretacion,中文题目为本论文作者翻译。
    ① 该书于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再版,并于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重新出版。
    ② 该书原名为Proyecto docente de traduccion directa chino-espanol作者为Laureano Ramirez Bellerin出版社Treball de recerca。
    ③ 该书原名为Del caracter al contexto; teoria y practica de la traduccion del chino moderno作者为Laureano Ramirez Bellerin出版社:Bellaterra:UAB,Servei de Publicacions。
    ④ 该书原名为Manual de traducciones:chino-castellano作者为Laureano Ramirez Bellerin出版社Editorial Barcelona Gedisa。
    ⑤ 该书原名为Las connotaciones culturales en la traduccion de las expresiones idiomaticas entre el espanol y el chino出版社ArraezEditores。
    ⑥ 该书原名为Estudios descriptivos multilingue del resumen de patente: aspectos contextualesy retoricos.作者为Maite Aragones Lumeras,出版社BernPeter Langcop。
    [1]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孙家堃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10年
    [2]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上、下册),江禾,林光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8年
    [3]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新西汉词典>组:《新西汉词典》(Nuevo Diccionario Espanol-Chino),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
    [4]卡洛斯·鲁依斯·萨丰:《风之影》,范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5]蔡毅,段京华:《当代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脂砚斋,王希廉点评,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7]岑楚兰,蔡绍龙:《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第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0年
    [8]崔希亮:《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
    [9]常福良:《西班牙语基础语法与练习》,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
    [10]常福良:《西汉比喻及翻译问题》,博士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00年
    [11]常世儒:《西班牙语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7年
    [12]陈昌奉(口述),赵骜(整理):《跟随毛主席长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北京,1986年
    [13]谌先明:《俄语中“死”的表示法》,《南充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14]尘元:《“意思意思”的意思》,《珍珠滩》,1988年
    [15]董燕生:《西班牙语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9年
    [16]董燕生,刘建:《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9年
    [1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1年
    [18]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
    [19]樊葳葳,张迎丰:《副语言符号英汉互译中的文化沟通》,《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
    [20]范晓:《关于语言、言语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武汉,2005年
    [21]傅惟慈,沈叙伦:《浅谈禁忌词语与委婉词语》,《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2 期
    [22]高天赐:《问话要讲究艺术》,《现代外语》1989年第2期
    [23]顾柏林:《涵义、联想和内涵意义》(下),《中国俄语教学》1989年第6期
    [24]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1期
    [25]郝名玮,徐世澄:《拉丁美洲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
    [26]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
    [27]何勇:《美国英语里的‘浮夸’风”》,《山东外语教学》1982年02期
    [28]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1988年
    [29]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0年
    [30]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海口,2011年
    [31]姜倩:《开辟译史研究的多维视角:简评皮姆的翻译多元因果论》,《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从》2008年春季号
    [32]金萍:《多维视域下翻译转换能力发展与翻译教学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年
    [33]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孙家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9年
    [34]胡安·鲁尔福:《燃烧的原野》,张伟劫译,译林出版社,南京,2010年
    [35]胡利奥·科塔萨尔:《跳房子》,孙家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96年
    [36]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9年
    [37]李传玲:《多元翻译标准系统的最低标准——兼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2期
    [38]李国南:《英语委婉语的同义选择及语体变异》,《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39]李国南:《英语中的委婉语》,《外国语》1989年第3期
    [40]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
    [41]李守均:《浅谈英语中的委婉用法》,《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42]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
    [43]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5年
    [44]刘辰诞:《英语委婉语浅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45]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年
    [46]刘建:《翻译中的文化对应和缺省》,博士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00年
    [47]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9年
    [48]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
    [49]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1986年
    [50]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11年
    [51]刘瑞琴,韩淑芹,张红:《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宁夏人民出版社,银川,2010年
    [5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年
    [53]鲁本·达里奥:《生命与希望之歌》,赵振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13年
    [54]鲁迅:《阿Q正传》,《呐喊》,中华书局,北京,2013年
    [55]鲁迅:《孔乙己》,《呐喊》,中华书局,北京,2013年
    [56]吕和发,周剑波,许庆欣:《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外文出版社,北京,2011年
    [57]吕俊,侯向群:《元翻译学的思考和翻译的多元性研究》,《外国语》1999年第5期
    [58]马里奥·马尔加斯·略萨:《潘上尉与劳军女郎》,孙家孟译,时代文艺出版社,长春,1999年
    [59]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董燕生译,云南人民出版,昆明,1994年
    [60]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堂吉诃德》,董燕生译,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11年
    [61]莫娜·贝克编: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百科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4年10月.
    [62]倪华迪等:《西汉俚语词典》,(中国)台湾“中央出版社”,台北,2000年(民国八九年)
    [63]潘传发:《当代英语中的委婉语初探》,《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64]彭萍:《佐哈尔“多系统论”与辜正坤“多元互补论”的比较》(来源网络http://www.cpra.corn.cn/Html/Article/14220050108003244.html
    [65]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1年
    [66]司显柱,杨莉:《“多元翻译理论探索”批评》,《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0期
    [67]石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谈禁忌语》,《十堰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68]孙家孟,孟继成,倪华迪:《西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88年
    [69]孙义桢:《新汉西词典》(NUEVO DICCIONARIO CHINO-ESPANOL),商务印书出版社,北京,1999年
    [70]孙义桢:《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87年
    [71]邵军航,樊葳葳:《也谈委婉语的构造原则》,《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2]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外语研究》2004年第4期
    [73]邵鸿:《古代中国的语言文明》,《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74]邵志洪:《New Up-Scale Names及其语义模糊性》,《外国语》1989年第6期
    [75]沈绍华:《追溯EUPHEMISM的本源》,《教学与管理》1988年第6期
    [76]盛力:《西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5年10月
    [77]束定芳,王虹:《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外国语》1993年第3期
    [78]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1995年第5期
    [79]束定芳:《委婉语新探》,《外国语》1989年3期
    [80]束定芳:《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外语研究》1992年第1期
    [81]谭载喜:《试论翻译理论》,《外国语》1988年第3期
    [8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2004年
    [83]田海华:《希伯来圣经之十诫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12年
    [84]易琼:《汉西委婉语之对比》,硕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5]于亚伦:《当代英语委婉语初探》,《外语学刊》1984年第2期
    [86]袁本良:《汉语“死”的委婉语片谈》,《语文研究》1985年第4期
    [87]袁筱一,邹东来:《文学翻译基本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11年
    [88]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年
    [89]万清新:《试析医院门诊室里讲的英语》,《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
    [90]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4年
    [91]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1995年
    [92]王爵鸾:《外语学刊》,《英语俚语及其风格特征》,《外语学刊》1991年第1期
    [93]王力:《汉语的滋生词》,《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94]王青山:《藏语中的禁忌语与委婉语》,《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95]王雅军:《委婉语应用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2011年
    [96]吴茂盛:《驻京办》,湖南文艺出版社,长沙,2008年
    [97]伍铁平:《从委婉语的机制看模糊理论的解释能力》,《外国语》1989年第3期
    [9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9年
    [99]奚晓清:《委婉语及其翻译》,硕士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0]《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2013年
    [101]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年
    [102]许爱兵:《从英汉禁忌语透视中西文化的异同》,《今日南国》2009年11月(总第139期)
    [103]徐静茜:《禁忌语、委婉语和吉祥语》,《湖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
    [104]许钧,袁筱一:《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
    [105]徐蕾:《歧义与翻译》,博士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6]颜清徽,刘丽华:《湖南娄底方言词汇》(三),《方言》1990年第3期
    [107]于海江:《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构造原则》,《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年第6期
    [108]邹志鹏:《新闻婉辞动态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9]张宇平、姜燕萍、于年湖:《委婉语》,新华出版社,北京,1998年
    [110]瞿宗德,魏清光:《翻译中的意义空白——填补机制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年
    [111]詹继曼:《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言语的修辞作用》,《汉语学习》1984年04期
    [112]张佳珏:《德语词义演变浅说》(下),《现代外语》1986年第1期
    [113]赵士钰:《汉语西班牙语双语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9年
    [114]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4年
    [115]朱晓红:《英语中的委婉语》,《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1卷第2期
    [116]庄和诚:《英语禁忌语刍议》,《现代外语》1990年第2期
    [117]庄和诚:《禁忌语词纵横谈》,《现代外语》1991年第3期
    [118]Actas del Simposio Internacional de Hispanistas '98 Beijing.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19]Alonso-Cortes, Angel. Linguistica general. Madrid:Ediciones Catedra,1993
    [120]Asturias. Miguel Angel. El Senor Presidente. Buenos Aires:Editorial Losada.1948
    [121]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22]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123]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Actas del Simposio Internacional de Hispanistas de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124]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第七届亚洲西班牙语学者协会国际研讨会组委会. ACTAS DEL V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LA ASOCIACION ASLATICA DE HISPANISTA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125]Bueno Garcia, Antonio & Garcia Medall, Joaquin. La traduccidn de la teoria a la prdctica. Valladolid: Servicio de Apoyo a la Ensenanza de 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1998
    [126]Cano Aguilar, Rafael. El espahol a traves de los tiempos, Madrid: Arco/Libros, S. L., 1988
    [127]Carroll, Davi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28]Chamizo Dominguez, Pedro J. & Sanchez Benedito, Francisco. Lo que nunca se aprendio en clase -- Eufemismos y disfemismos en el lenguaje erotico ingles.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2000
    [129]Cortazar, Julio. Rayuela, Barcelona: PBA Editores, S. A.,1993
    [130]De Cervantes, Miguel.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Madrid: Alianza Editorial, 1998
    [131]De las Casas, Bartolome. Brevisima relation de la destrucion de las Indias, Habana: Editorial de Ciencias Sociales,1977
    [132]Diaz del Castillo, Bernal. Historia verdadera de la conquista de la Nueva Espana (Tomo Ⅰ y Ⅱ), Mexico, D. F.:Editorial Porrua, S. A.,1942
    [133]De Vega, Manuel & Cueos, Fernando. Psicolinguistica del espanol. Editorial Trotta, S. A.,1999
    [134]DICCIONARIO ANAYA DE LA LENGUA. Madrid: Grupo Anaya, S.A.,1991
    [135]Diccionario de americanismos. Lima: Asociacion de Academias de la Lengua Espanola, 2010
    [136]Diccionario de hispanoamericanismos. Madrid: Ediciones Catedra, 2006
    [137]Diccionario de mexicanismos. Mexico, D.F.:Academia Mexicana de la Lengua, 2010
    [138]Diccionario de refranes. Madrid:Alderaban Ediciones, S. L.,1994
    [139]Diccionario de sinonimos. Barcelona: Ediciones Libreria Universitaria, S. L.,2007
    [140]Douglas, Mary. Pureza y peligro--Un analisis de los conceptos de contaminacion y tabu. Siglo XXI de Espana Editores, S. A.,1973
    [141]Fernandez, Eliecer Crespo. El eufemismo y el disfemismo -- Procesos de manipulacion del tabu en el lenguaje literario ingles. San Vicente de Raspeig: Publicaciones de la Universidad de Alicante,2007
    [142]Fishman, Joshua. Sociologia del lenguaje. Madrid: Ediciones Catedra,1995
    [143]Garcia Marquez, Gabriel. Cien anos de soledad, Barcelona: PBA Editores, S. A., 1994
    [144]GRAN ENCICLOPEDIA ANAYA, Grupo Anaya, S. A., Madrid,1991
    [145]Gonzolez de Mendoza, Fray Juan. Historic del Gran Reino de la China, Madrid: Miraguano Ediciones&Edicones Polifemo, 1990
    [146]Hurtado Albir, Amparo. Traduccidn y Traductologia. Madrid: Ediciones Catedra, 2001
    [147]Lastra, Yolanda. Sociolingiiistica para hispanoamericanos, Mexico, D. F.:El Colegio de Mexico,1992
    [148]刘建 LA CORRECCION POLITICA Y SU TRANSFERENCIA INTERNACIONAL. ACTAS DEL V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LA ASOCIACION ASIATICA DE HISPANISTA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149]Lechado Garcia, Jose Manuel. Diccionario de eufemismos. Madrid: Editorial Verbum, S. L.,2000
    [150]Martinet, Andre. Elementos de Linguistica General. Traduccion de Julio Calonge Ruiz. Madrid:Editorial Gredos, S. A., 1978
    [151]Montero, Emilio. EL EUFEMISMO EN GALICIA, Burgos: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1981
    [152]Moya. Virgilio. La selva de la traduccion--Teorias traductologicas contempordneas. Madrid: Catedra Lingiiistica,2007
    [153]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154]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in Translation -- --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155]Prado, Marcial. Diccionario de falsos amigos (ingles-espanol), Madrid: Editorial Gredos, 2001
    [156]Robinson, Douglas. Translation and Empire: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157]Ruano, M. Rosario Martin. El (des)orden de los discursos:la traduccion de lo politicamente correcto.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3
    [158]Ruiz Zafon, Carlos. La sombra del viento, Barcelona:Editorial Planeta, S.A., 2008
    [159]Rulfo, Juan. El llano en llamas, Barcelona: Editorial Planeta, S. A.,2003
    [160]Samovar, Larry A. & Porter, Richard E. & Stefani, Lisa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61]Snell-Hornby, Mary. Estudios de traduccion hacia una perspectiva integradora. traduccion de Ana Sofia Ramirez. Salamanca:Ediciones Almar,1999
    [162]Tabu--la sombra de lo prohibido, innombrable y contaminante, Madrid: Ocho y medio, Libros de Cine, 2005
    [163]Torre, Esteban. Teoria de la traduccion literaria. Madrid: Editorial Sintesis,2001
    [164]Tymoczko, Maria & Edwin Gentzler. Translation and Powe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165]Tytler, Alexander Fras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166]王鸽平Panorama Cultural de China(《中国文化概况》),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2年
    [167]Varela, J. Una. Tabu y eufemismo en latin, A.M.HAKKERT-PUBLISHER, Amsterdam,1997.
    [168]Vargas Llosa, Mario. Pantaleo y las visitadoras, Madrid: Grupo Santillana de Ediciones, S. A.,2000
    [169]Vega, Miguel Angel. Textos cldsicos de teoria de la traduccion. Madrid: Catedra Linguistica, 2004
    [170]徐蕾ESTUDIO COMPARATIVO DEL EUFEMISMO EN CHINOY EN ESPANOL Y SU TRADUCCION. ACTAS DEL V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LA ASOCIACION ASLATICA DE HISPANISTA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