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资源博弈与群体互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食盐是宋元时期四川地区最为重要的民生资源之一,在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宋元时期又是四川盐业生产、技术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川盐历史地理与盐业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本选题将其做为研究资源历史地理的一种重要视角选择,一方面是源于通过一种地方重要资源探析其所引发的社会各群体之间的互动,进而引发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源于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要尝试多种研究方法的交叉结合,不仅要单纯研究其地理分布,还要分析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关系,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实现研究视角的创新。同时从食盐本身来看,现有的研究多是一种单纯盐业史的研究,主要注重研究盐政史、盐业科技史、盐文化、盐业考古以及盐业研究综述等;同样缺乏食盐做为一种地方重要资源所触发的社会群体间的互动分析。本选题通过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综合,通过探求新问题、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尝试对盐业研究的创新之处。
     宋元时期是四川卓筒井发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凿井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食盐产量的迅速增加,提升了川盐在全国食盐市场的地位与份额。同时食盐做为当地一种重要的资源,关乎国计民生,触发地方群体间为争夺盐权展开更加激烈的博弈。本选题首先介绍了该期川盐的分布与变迁,其中涉及了川盐的分类,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所占的地位,并对历史及今人的相关产地统计进行了归纳。通过分析认为,这些统计对川盐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针对前人单纯食盐产地分布研究的不足,细化并弥补其具体盐井位置,新增了盐井属性、盐井结构、产量、盐课、开凿、兴废、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对前人关注较少的元代川盐产地及相关情况也进行了相关探讨,并与宋代进行了相关对比,以了解川盐的动态发展。通过对宋元时期四川食盐市场与交通的地理研究,认为该期全国食盐实行政府“划界行盐”的专卖政策,买卖未经官方允许不得相互流通,违者视为私盐。但不同时期官方政策的执行措施不一,又为各盐区之间的流通提供了契机,对川盐区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川盐市场是一个既相对封闭,同全国其他盐区相比又不失开放的市场。川盐区的食盐贸易包含内、外两个市场,其运输则充分利用了当地便利的水运条件,因此水运要远重于陆运。
     宋元时期食盐做为政府财利之源,所谓“川峡四路盐课,县官之所仰给”,控制食盐便可获得丰厚的盐利,首先成为官方之间争夺的对象。为管理四川盐业,官方设置了众多盐官机构,既包括州、县级,也包括路、省级。这些不同职能的盐官机构的存在,既保证了政府盐课的增加,也造成盐官之间针对盐权的争夺,使其官方间的盐权博弈在地区间呈现更加多样化和激烈化的趋势。
     宋元时期食盐对四川民间社会的重要性同样导致了官民之间针对盐权的博弈,四川官方对盐权的垄断造成了官民之间的冲突。民间为寻求食盐利益不可避免地进行反抗,这种反抗主要包括行为层面及社会舆论的营造上。如民间食盐的私贩及偷开私井、通过社会舆论鞭挞盐官贪苛等,以寻得食盐需求的满足。官方针对民间的反抗,为保障盐区秩序的稳定,也会通过一些政策调整来进行缓解。通过官民之间的盐权博弈,官方对双方的食盐利益都有所照顾,有利于实现地区盐权秩序的稳定。
     随着隋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士民财富观念的增长,宋元时期食盐在四川成为地方豪民介入社会事务的重要目标之一。豪民是介于官与民之间的角色扮演,绝大部分不属官方,但却与其保持密切联系,其作用发挥及影响主要在民间。豪民在四川盐区的行为表现突出为“豪横”,由此与普通民众的食盐利益发生冲突,进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盐权博弈。豪民的身份构成众多、分布广泛,在川盐区的介入多呈现一种破坏作用。官方既与其相勾结,共同欺压盐民;有时为寻求四川盐区秩序之稳定,也会对其进行限制,并采取措施缓和豪、民之间的冲突。
     宋元时期四川盐区周边少数民族众多,食盐成为调节民族关系的重要工具,汉族及其官方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针对盐权的博弈亦由此展开。该期四川族群盐权博弈的焦点集中在川东南、川南、川西三大区域。因汉族官方实施的食盐垄断政策,少数民族食盐需求难以满足,同时四川盐井的开发也是少数民族被逐步边缘化的过程。少数民族为寻求食盐利益和应对边缘化,主要采用军事掠夺的方式相对抗。这其中既包括少数民族对汉地盐井及食盐的抢掠,也包括双方因食盐问题进行的军事对抗。汉族官方为寻求与少数民族盐权博弈的妥协,在加强盐区防御的同时,通过食盐进行羁縻,并加强贸易往来,实现双赢。这些措施的实行,有效缓解了各民族之间因食盐问题而产生的冲突与对抗,有利于盐区的安定与民族关系的缓和。
     宋元时期在四川盐区因食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古就食盐的崇拜形成各种信仰,在全川形成一个广大的信仰文化圈。另外官方发现通过营造食盐信仰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因此也支持、推动盐神信仰圈的形成。四川盐神信仰内容丰富,涉及地区极为广泛,既包括官方盐神信仰,也包括民间盐神信仰,这两种方式的信仰也暗含了官民双方在意识形态的博弈。通过各自盐神的塑造以彰显自身盐权享有的合理性,并排斥对方对盐权的控制。同时这种盐神信仰圈的形成,也代表了官民双方信仰博弈中的缓和与调整。官方通过妥协的方式对民间盐神信仰通过赐封、改造或转化,使其成为双方共同认可的盐神。民间也在官方的利益让步下,表现为对官方盐权分配的信仰认同,以此完成当地信仰圈的形成。
     综合来看,宋元时期四川食盐以其在区域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引发了社会各群体间以盐权利益为内容而展开的形式各异的博弈。在社会群体的博弈中,各方通过冲突与妥协,最终寻得一种合理的盐权分配秩序,完成盐区社会的有序与稳定。
The salt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velihood resources in the Sichuan region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ethnic relations.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ichuan salt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d, had an important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Sichuan salt and history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will researched resources for historical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on the one hand was deriv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groups by a local important resource, then triggered the thou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and human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was deriv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to studied try 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not only on 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but also analyzed the phenomenon reflects the social relations, grasp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order to realized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At the same time with salt itself, the existed research was the study of simple salty historical, the main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salt industry history,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lt culture, archaeological and research summary introduction etc. There was a lack of salt for interactive analysis of triggering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local social groups. This thesis attempted to use multi-disciplinary, by exploring new problems, new ideas, new material and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innovation of salt industry.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Sichuan about Zhuotongjing technology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brought the rapid increase in salt production, promoted the status and share the Sichuan salt in the salt market.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s, salt was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riggering local groups compete for the right to salt more intens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the Sichuan salt, which relate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ichuan salt, as well as the status which occupies in the nationwide, and statistics related to historical origin and people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se statistic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data for the study of the Sichuan salt,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Aimed at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pure salt, refined salt and compensate their specific position, add salt, salt production, structure, output, salt, tax, excavate, blossom and eclipse,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To the Sichuan salt less attention in Yuan dynasty about position and related condi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ong Dynasty,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Sichuan salt. Through the market and traffic o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monopoly policy, salt business without permission were not mutually circulation, offenders as fast-fingered salt. But the official policy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enforcement measures not one, also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alt area of circul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Sichuan salt area. Therefore, the Sichuan salt market was a relatively closed, and not to lose the open market compared with other salt national. The Sichuan salt district traded contains two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rket, the transportation was convenient to made full use of local water conditions, water should be more important than land.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alt as government profit source, controlling salt can obtain the rich salt profits, so it became the object of the official competition between. For management of Sichuan salt, officially set up numerous salt official institutions, not only including the state, but also including provincial. Thes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salt official institutions, both to ensure the government's tax increase, also caused the dispute, make its official between salt game showed more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in trend.
     The importance of Sichuan salt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also lead to salt gam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chuan official with to salt monopoly caused b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Folk to seek inevitable salt resistance, the resistance mainly included created behavior level and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Such as private salt traffic and excavated private wells, through social media whips salt official corruption seriously, in search of salt to meet demand. The official in the folk rebell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salt District, will be to ease the folk against by policy adjustments. The gam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of salt by the official, all took care of both salt interest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order stable sal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concept of wealth growth since the Tang Dynasty, salt had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local lord participate in social affairs in Sichuan. Lord wa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most were not official, but maintained close contact, its role and influence in the folk. The lord in the Sichuan salt zone behavior mainly as bully, thus with ordinary people the same salt interests conflict, resulted in the game between the two. Lord identity of numerou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ichuan salt area of intervention often presents a destructive effect. The official both their collusion oppressed people; sometimes stable seek order Sichuan salt areas, will also be restrictions on them, and took measures to eased the conflict between lord and people.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ichuan salt area surrounding many minorities, salt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adjusting the natio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Han and the official to the southwest minority game. The Sichuan group games mainly in the southeast, southern and west departments. By Han offic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lt monopoly policy, minority salt to meet the demand,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salt was minority gradually marginalized. Minority interests for salt and deal with marginalization, mainly by the military plunder. The relative resistance included the minority robbed and the military confrontation sides because of the salt. The official to seek salt game compromise to minority, strengthened the salt zone defense and took the relax mea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alt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because of conflicts and confrontation, wa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and unity of the salt district.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sale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life in the Sichuan area, since ancient times salt worship forms of all faiths, formed a vast belief culture. Another official found by creating salt belief can control the area society better, therefore also support,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belief circle. Sichuan salt belief was rich in content, involving the area was very extensive, included both the official salt god belief, including folk salt god belief, this two kinds of faith also implied the officials and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ideology of the game. By shaping their rationality to show its salt right, at the same time, this kind of salt divinity belief circle formation also represented the compromised. The official through the compromise to folk belief in though granted, modification or transformation, make it became a recognized by both. Folk admitted the official salt right in faith, to completed the local salt god belief circle.
     In general, salt as an importance resource in Sichuan society at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caused the social groups in the game between salt content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different forms. In the game of social groups, all through the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eventually finding a reasonable salt right distribution order, complete the social order and stability of salt.
引文
①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3《蜀志》,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第31页。
    王振忠:《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05年第4期。
    李润田、李永文等:《中国资源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李润田、李永文等:《中国资源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6-7页。
    ③ 李润田、李永文等:《中国资源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6-7页。
    ① 程龙刚:《宋代卓筒井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② 吴海波、曾凡英:《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21页。
    ③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42贞。
    ①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9页。
    ② 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前言,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③ 杨志玖:《关于元朝统治下“经济的破坏”问题》,《史学月刊》1957年第6期。
    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说》,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21-122页。
    ⑤ 韩儒林:《元朝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06页。
    李晓龙、温春来:《中国盐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取向》,《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
    ① 吴海波、曾凡英:《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55页。
    ② 吴海波、曾凡英:《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207页。
    (?) 吴海波、曾凡英:《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31页。
    吴海波、曾凡英:《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31页。
    ② 李晓龙、温春来:《中国盐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取向》,《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
    ① 王振忠:《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地理》,《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
    ① (清)高承瀛、吴嘉谟: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页。
    ②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3《蜀志》,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第31页。
    ③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27页。
    ④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71页。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11《官政一》,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98页。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181《食货志下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13页。
    ①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卷57《财赋门·再考本朝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⑤ 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83页。
    ⑥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4《井河》,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206页。
    ⑦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⑧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1页。
    ⑨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① 鲁子健:《古井沧桑话川盐》,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29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86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4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志下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57页。
    ⑥ 李水城、罗泰:《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 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67页。
    ① 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0页。
    ② 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00页。
    ③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27页。
    ④ 贾大泉:《四川通史》(第四卷·五代两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07页。
    ⑤ 吉成名:《宋代食盐产地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126--127页。
    ⑥ (清)吴炜:《四川盐政史》卷2,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⑦ 张国旺:《元代榷盐与社会》,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⑨ 任桂圆:《从远古走向现代——长江三峡地区盐业发展史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173页。
    ① 吉成名:《元代食盐产地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②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卷57《财赋门·再考本朝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1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1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 (宋)王应麟:《玉海》卷181《盐铁·元丰盐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2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建炎二年八月辛未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48页。
    ⑥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8绍兴二年九月甲申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13页。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⑨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埋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34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7《食货志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02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86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建炎二年八月辛未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48页。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太祖乾德三年春正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46页。
    ⑦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6《四川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099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真宗咸平四年春正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053页。
    ②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6《四川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099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另仁宗嘉祜五年(1060),升益州为成都府,益州路改为成都府路,中华书局,1977年,第2221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另徽宗重和元年(1118),升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改为潼川府路,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17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22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27页。
    ⑦ (清)丁宝桢:《四川盐法志》卷20《征榷一》,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⑧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⑨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3《蜀志》,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第?页。
    ⑩ (晋)张华:《博物志》卷2《异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5页。
    ①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6《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96页。
    ②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记》,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③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1《四川六·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1页。
    ④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6《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95页。
    ⑤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5《剑南西道四·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26页。
    ⑥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1《四川六·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1页。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374《赵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596页。
    ⑧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5《剑南西道四·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26页。
    ⑨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耙》,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⑩ (元)脱脱等:《宋史》卷266《王举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188页。
    11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韶》,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3页。
    ①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6《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95页。
    ②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27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266《王举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188、9122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⑥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0《仙井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73页。
    ⑦ (宋)工象之:《舆地纪胜》卷]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71-4472页。
    ⑧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成都府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0页。
    ⑨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190《陵州天师井填欠数盐课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3《陵州盐井》,长沙,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7页。11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81页。
    ①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3《隆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56页。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③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5《剑南东道四·陵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92页。
    ④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5《剑南东道四·陵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94--1698页。
    ⑤ (清)高承瀛、吴嘉谟等:《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459页。
    ⑥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免陵州井纳柴状》,四部丛刊本。
    ⑦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事状》,四部丛刊本。
    ① (宋)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清)高承瀛、吴嘉谟等:《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459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5《简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96-4309页。
    ⑥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7《四川二·成都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166页。
    ⑦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5《简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00-4309页。
    ⑧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8绍兴二年九月甲申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13页。
    ⑨ (宋)无名氏:《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5《孝宗皇帝十五》,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76页。
    ⑩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7《剑南西道六·黎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61页。
    1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7《剑南西道六·黎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59页。
    12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7《雅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94页。
    13 吉成名:《宋代食盐产地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101页。
    ①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7《川西道·成都府七》,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107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8《威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33--4434页。
    ③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7《四川二·成都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195页。
    ④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3《剑南东道二·绵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67页。
    ⑤ (宋)郑獬:《郧溪集》卷21《尚书都官郎中吴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523-1526页。
    ⑦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事状》,四部丛刊本。
    ⑧ (宋)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⑩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22页。
    ①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2《剑南东道一·梓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49-1655页。
    ②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1-322页。
    ③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4-325页。
    ④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7《四川二·成都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164页。
    ⑤ (民国)吴鸿仁、黄清亮等:《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卷3《食货志·盐政》,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290页。
    ⑥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84《知富顺监致仕家侯炎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宋)晁公遡:《嵩山集》卷52《程邛州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7页。
    ⑨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9《剑南西道八·戎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97页。
    ⑩ (元)脱脱等:《宋史》卷331《沈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654页。
    1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5《剑南东道四·荣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99页。
    12 (宋)韩琦:《安阳集》卷46《侄殿中丞公彦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脱脱等:《宋史》卷298《陈希亮传》,北京,中华书局,1077年,第9220页。
    1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5《剑南东道四·荣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01页。
    15 (民国)赵熙总:《荣县志》物产第六,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388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0《荣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856页。
    ② (清)高承瀛修、吴嘉谟等:《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6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20页。
    ④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事状》,四部丛刊本。
    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7页。
    ⑥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6《人荣州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6《晚登横溪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8页。
    ⑨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⑩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53《泸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581页。
    11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8《四川三·保宁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32页。
    1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6《剑南东道五·果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10页。
    13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8《四川三·保宁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34页。
    14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8《剑南东道五·富顺监》,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45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046页。
    ②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8《剑南东道五·富顺监》,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45页。
    ③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8《剑南东道五·富顺监》,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45页。
    ④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33-334页。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047-5052页。
    ⑥ (清)王暨英、曾茂林等:《续修金堂县志》卷1《物产》,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177页。
    (民国)蒋德勋:《乐至县志》卷3《盐税》,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314页。
    (宋)晁公遡:《嵩山集》卷52《程邛州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31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4《太宗纪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8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1《昌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80页。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1《昌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83页。
    ⑥ (民国)郭鸿厚、陈习珊等:《大足县志》卷1《物产·盐》,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第1976年,第166页。
    ⑦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1《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24页。
    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2页。
    ⑨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9《四川四·夔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90页。
    ⑩ (元)脱脱等:《宋史》卷333《单煦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714页。
    11 (元)脱脱等:《宋史》卷406《许奕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270页。
    12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13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2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36之3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③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作咸第五《井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第189页。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4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3绍兴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607页。
    (?)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9《陕西八·巩昌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825页。
    ⑦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11《官政一》,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98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5《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383页。
    ⑨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6《剑南东道五·阆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15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2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48《山南东道七·夔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874页。
    ② (清)曾秀翘、杨德坤:光绪《奉节县志》卷8《盐泉井》,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187页。
    ③ (民国)林振翰《川盐纪要》第2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第204页。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⑤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0《绍庆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55页。
    ⑥ (清)邵陆:乾隆《酉阳州志》卷4《彭水县志·祀四井前记》,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164页
    ⑦ (清)邵陆:乾隆《酉阳州志》卷4《彭水县志·祀四井前记》,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第159-164页。
    ⑧ 清)冯世瀛、冉崇文等: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卷19《物产志》,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504贝。
    ⑨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6《黔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148页。
    ①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8《夔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72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28页。
    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77-5281页。
    ④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9《四川四·夔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59页。
    ⑤ (民国)朱世镛、刘贞安等:《云阳县志》卷10《盐法》,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359页。
    ⑥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77-5281页。
    ⑦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9《四川四·夔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59页。
    ⑧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⑨ (清)丁宝桢:《四川盐法志》卷4《井场四》,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⑩ (清)寇用平等:同治《璧山县志》卷2《食货·物产》,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51页。
    11 (民国)王鉴清、向楚等:《巴县志》卷4《赋役上·盐法》,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516页。
    12 (民国)王鉴清、向楚等:《巴县志》卷19《物产下·盐》,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2393页。
    13 卢华语:《古代重庆经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140页。
    14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235-5237页。
    ①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9《四川四·夔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81页。
    ②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8《夔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69页。
    ③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37《山南西道五·开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673页。
    ④ 钟长永、黄健:《川东盐业与三峡库区的盐业遗址》,《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⑤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9《四川四·夔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63页。
    ⑥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东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⑧ (民国)吴德准等:《达县志》卷12《食货门·物产》,台北,学生书局。1987年,第646页。
    ⑨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37《山南西道五·达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680页。
    ⑩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8《大宁监》,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31页。
    11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48《山南东道七·大宁监》,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877页。
    12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8《大宁监》,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33页。
    13 (清)高维岳、魏远猷:光绪《大宁县志》卷3《食货·茶盐》,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361--362贝。
    (?) (民国)林振翰:《川盐纪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第204、244页。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28页。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4《涪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087页。
    ⑤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1《涪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69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48之7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⑧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9《上川东道·重庆府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276页。
    ⑨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2,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⑩ (明)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卷19《上川东道·重庆府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282页。
    11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3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2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13 (明)宋濂等:《元史》卷58《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47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35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35-1447页。
    ③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4《四川九·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454页。
    ④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46、258页。
    ⑤ (清)高承瀛、吴嘉谟: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9页。
    ⑥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523页。
    ⑦ (明)宋濂等:《元史》卷36《文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01页。
    ⑧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671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190《赡思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53页。
    ② (民国)赵熙总:《荣县志》物产第6,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388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161《刘整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786页。
    ④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8页。
    ⑤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35页。
    ⑥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7页。
    ⑦ (明)宋濂等:《元史》卷24《仁宗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57页。
    ⑧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2页。
    ⑨(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4页。
    ⑩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298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③ (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卷5《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527页。
    ④(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68、282页。
    ⑤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5页。
    ⑥ (民国)钟朝煦:《南溪县志》财赋篇第四,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331页。
    ⑦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46页。
    ⑧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3《四川八·马湖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408页。
    ⑨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6页。
    ⑩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11 (清)丁宝桢:《四川盐法志》卷4《井场四》,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12 (明)宋濂等:《元史》卷61《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77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61《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77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77页。
    ③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3《蜀志》,济南,巴蜀书社,2010年,第42页。
    ④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0《剑南西道九·嶲州》,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616页。
    ⑤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4《四川九·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454页。
    ⑥ (清)辜培源、曹永贤等:光绪《盐源县志》卷10《人物志·仙释》,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⑦ (清)辜培元、曹永贤:光绪《盐源县志》卷2《舆地志·堤堰》,清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⑧ 盐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源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99页。
    ⑨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515页。
    ⑩ (清)辜培元、曹永贤:光绪《盐源县志》卷2《舆地志·堤堰》,清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11 盐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源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99页。
    12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13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① 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页。
    梁庚尧:《南宋榷盐:食盐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0年,第3页。
    ②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3页。
    ① (宋)无名氏:《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3《孝宗皇帝二十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88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0神宗熙宁八年十一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29页。
    ④ (宋)无名氏:《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3《孝宗皇帝二十三》,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003页。
    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0神宗熙宁八年十一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29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4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71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266《王举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188页。
    ③ (宋)李石:《方舟集》卷10《答郑运使书论蜀中事体》,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1哲宗元祐元年六月甲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274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4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71页。
    ① (清)高承瀛、吴嘉谟等: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北京,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459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493《蛮夷传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72页。
    ④ 彭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27页。
    ⑤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之《作咸第五·井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第189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 (宋)度正:《性善堂稿》卷6《重庆府到任条奏便民五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10,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高宗绍兴11年9月庚戊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273页。
    ③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7《夔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19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⑤ (宋)无名氏:《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1《高宗皇帝十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90页。
    (?)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太祖开宝七年七月壬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87页。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40页。
    ①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1绍兴三年十二月已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192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0神宗熙宁八年十一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29页。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36之3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5哲宗元祜六年二月辛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0907页。
    ⑤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4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⑥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2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81《食货志下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14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5仁宗庆历二年春正月丁巳条,中华书局,1995年,第3215页。
    ③ 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5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53页。
    ⑤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2册)卷17《文同·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06页。
    ⑥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2册)卷22《范百禄·宋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墓志铭》,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549页。
    ⑦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2册)卷17《文同·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06页。
    ⑧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53-454页。
    ⑨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2页。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2页。
    ②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2页。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64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5神宗熙宁七年八月丙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240页。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64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2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26下《宋孝宗六》,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55页。
    ②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27上《宋孝宗七》,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82、1890页。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4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3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⑤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64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6册)卷84《牟子才·论救蜀四事疏》,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066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12《世祖纪九》,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47页。
    ⑤ 谭红:《巴蜀移民史》,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181页。
    李治安:《元代四川行省沿革与特征》,《历史教学》2010年第4期。
    ⑦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34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34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15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4《世祖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9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8-90页。
    ⑤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93页。
    ⑥ (明)宋濂等:《元史》卷35《文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90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1高宗绍兴二十六年春正月辛未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121《兀良合台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980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34《文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61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35《文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91-793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97《食货志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02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97《食货志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02页。
    (?) (清)鄂尔泰、尹继善等:雍正《贵州通志》卷43《艺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裴恒涛、谢东莉:《赤水河流域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开发》,《西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 遵义地方志办公室:《川盐入黔的历史见证——古盐渡》,遵义地方志(http://fzb.zunyi.gov.xn)。
    ④ 赵逵:《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 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01页。
    ①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页。
    ②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修洋州城并添兵状》,四部丛刊本。
    ③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4页。
    ④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6页。
    ⑤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33《虎八·王行言》,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515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28,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66页。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2之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9《开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38页。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9《开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41页。
    ⑥ 恩施州州志编纂委员会:《恩施州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53-354页。
    石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石柱县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8页。
    ① 恩施州州志编纂委员会:《恩施州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54页。
    ② 石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石柱县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249页。
    ③ 彭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27页。
    (?)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0《施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52页。
    ⑤ 赵逵:《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8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1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赵逵:《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南京,东南大学,2008年,第73页。
    (?)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8《大宁监》,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32页。
    (?) (宋)范成大:《石湖诗集》卷16《夔州竹枝歌九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6页。
    ② (宋)无名氏:《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3《孝宗皇帝2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88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4《涪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87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4《涪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94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6《黔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46页。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5《怪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4页。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2,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7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4《世祖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9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8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90页。
    ④ (元)佚名:《昭忠录》和彦威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页。
    ⑤ (明)宋濂等:《元史》卷155《汪世显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651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34《文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61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35《文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91-793页。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97页。
    ⑨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24页。
    (?) (宋)阳枋:《字溪集》卷1《上宣谕余樵隐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18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121《按竺迩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985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4《世祖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9页。
    (?)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35页。
    (?) (元)孛兰盻:《元一统志》卷5《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重庆路》,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527页。
    (?) 遵义地方志办公室:《川盐入黔的历史见证——古盐渡》,遵义地方志(http://fzb.zunyi.gov.xn)。
    ①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1,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② (清)丁宝桢:《四川盐法志》卷20《征榷一》,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28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真宗天禧五年12月戊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261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84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84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1《四川六·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361页。
    ③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成都府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0页。
    ④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0《仙井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73页。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22-4631页。
    ⑥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7《梓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8页。
    ⑦ (宋)欧阳态:《舆地广记》卷31《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24页。
    ⑧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⑨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0《绍庆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55页。
    ⑩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8《夔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72页。
    11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1《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24页。
    12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1页。
    13 (民国)赵熙总:《荣县志》物产第六,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388页。
    ①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48《山南东道七·大宁监》,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877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4《涪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087页。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6,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⑤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8《剑南东道五·富顺监》,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745页。
    ⑥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2《剑南东道一·梓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55页。
    ⑦ (宋)王应麟:《玉海》卷181《盐铁·元丰盐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264-5266页。
    ⑨ (清)高承瀛、吴嘉谟等: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北京,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459页。
    ⑩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1 (清)高承瀛、吴嘉漠等: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北京,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459页。
    12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13 (清)丁宝帧:《四川盐法志》卷20《征榷一》,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14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4《涪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087页。
    15 (清)高承瀛、吴嘉漠等: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3-459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22-4631页。
    ② (清)高承瀛修、吴嘉谟等: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456页。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附《新定九域志》卷8《达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81页。
    ⑤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8《夔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72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3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0哲宗元祜元年十月癸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9496页。
    ⑧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3页。
    ⑨ (元)脱脱等:《宋史》卷287《宋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655页。
    ⑩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36之3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1 (元)脱脱等:《宋史》卷439《梁周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005页。
    12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6《周尹措置蜀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96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6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34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5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69页。
    (?)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04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9《徽宗纪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60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69页。
    (?)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6《宋高宗六》,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71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69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60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4《世祖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67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06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⑤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14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34《文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16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35《文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93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38《顺帝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31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39《顺帝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34页。
    ③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3《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5页。
    ④ (明)刘大谟、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16《经略志·盐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305页。
    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7神宗元丰七年秋七月辛丑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321页。
    ①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3《高宗皇帝》,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页,第145页。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甲集15《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③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02页。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8《朝奉大夫太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
    全书本。
    ⑤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6册)卷77《李心传·井研县东岳庙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22页。
    ⑥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四川总领所》,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93页。
    ⑦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总制司争鬻盐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04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四川总领所》,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93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四川总领所》,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93页。
    (?) 梁庚尧:《南宋榷盐: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0年,第6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56页。
    ③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总制司争鬻盐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第804页。
    (?)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3《孝宗皇帝2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页,第1988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409《高定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318页。
    ① (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12《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20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58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7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353《程之邵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150页。
    ⑤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02页。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8《大宁监》,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32页。
    ⑦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53页。
    ①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8《朝奉大夫太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0《教授彭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5·蒲井盐官厅壁记》,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4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68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43之2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21中《宋高宗14》,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12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86《百官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181页。
    ⑤ (明)宋濂等:《元史》卷12《世祖纪九》,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4页。
    ⑥ (明)刘大谟、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2《全蜀名宦总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8页。
    ①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2绍兴二十一年七月壬寅条,中华书局,1988年,第2640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409《高定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2318页。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0《教授彭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2《云安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78-5279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7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4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190《赡思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53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39《顺帝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47页。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174《食货志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225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7绍兴十八年五月乙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556页。
    ⑥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898页。
    ①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十月乙亥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290-2291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4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绍兴二十九年闰六月乙卯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039页。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8《朝奉大夫太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四川总领所》,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93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明)宋濂等:《元史》卷7《世祖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7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056-3960页。
    (?)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14《宋宁宗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80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39《宁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61贝。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836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81《食货志下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13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836页。
    ④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1,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17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兵马·兴元良家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409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287《宋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656页。
    ① (民国)赵熙总:《荣县志》之《物产第六》,台北,中华书局,1988年,第388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2册)卷17《文同·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06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2神宗元丰元年九月壬申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7129页。
    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7神宗元丰七年秋七月辛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321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27《高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01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庚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274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1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7页。
    (?)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7页。
    ② (宋)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宋)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宋)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287《宋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656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7《世祖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4页。
    ⑦ (明)宋濂等:《元史》卷39《顺帝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34页。
    (?) (元)脱脱等:《宋史》宽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84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96页。
    ②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3《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5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④ (宋)王禹偁:《小畜集》卷28《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288《任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683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298《马亮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916页。
    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4仁宗庆历元年冬十一月丙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199页。
    ① (宋)韩琦:《安阳集》卷46《侄殿中丞公彦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71页。
    ③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2《高宗皇帝十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26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⑤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8《朝奉大夫太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清)高承瀛、吴嘉谟等:光绪《井研志》卷6《食货二·盐法上》,北京,学生书局,1971年,第459页。
    ⑦ 李修生:《全元文》(第17册)卷560《陆文生一·流民贪吏盐钞法四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67页。
    ⑧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① (明)刘大谟、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16《经略志·盐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305页。
    ② (元)苏天爵:《元文类》卷40《经世大典序录·盐法》,清光绪十五年(1889)江苏书局刻本。
    ③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8,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 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53页。
    ⑤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149页。
    ⑥ (明)宋濂等:《元史》卷12《世祖纪九》,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47页。
    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4仁宗庆历元年冬十一月丙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199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10,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宋)文同:《丹渊集》卷首附录《宋故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353《程之邵传》,北京,中华书局,]977年,第11150页。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5页。
    ⑥ 张国旺:《元代榷盐与社会》,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9页。
    ①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9,民国二十一年(1934)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②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③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兵马·利路义士》,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408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解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26上《宋孝宗五》,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07页。
    ⑥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8《孝宗皇帝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819页。
    (?)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0《孝宗皇帝二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887页。
    (?)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1《孝宗皇帝二十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11页。
    ①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6《周尹措置蜀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95-2496页。
    ② (宋)叶适:《水心集》卷26《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崇国赵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④ (元)佚名:《大元圣章国朝典章》卷22《户部八·盐课》,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修订法律馆本。
    ① (元)佚名:《大元圣章国朝典章》卷22《户部八·盐课》,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修订法律馆本。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190《赡思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53页。
    ③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4《井河》,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206页。
    ④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之《作咸第五·井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第172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⑥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6《周尹措置蜀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95页。
    ①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焦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② 李水城、罗泰:《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10页。
    ③ 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说》,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95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1哲宗元祜元年六月甲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274页。
    ⑦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2册)卷77《李心传·井研县东岳庙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2005年,第322页。
    ①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财赋·四川石脚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6页。
    ③ 李修生:《全元文》(第46册)卷1434《史伯璇一·代言盐法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21页。
    (?) (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282、35页。
    (?) (宋)洪迈:《夷坚志》甲志卷17《人死为牛》,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47页。
    ① (宋)洪迈:《夷坚志》丁志卷14《蔡待制之子》,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59页。
    张银河:《中国盐文化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第298页。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8页。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8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太祖乾德四年春十一月戊戌条,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82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8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七月己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447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5《太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3页。
    ⑥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太祖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页。
    ⑦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2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⑧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3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⑨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1《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47页。
    ⑩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3《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8页。
    ①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4《高宗皇帝十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28页。
    ②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3册)卷38《常同·论私盐请以绍兴敕断军人私贩依政和指挥疏》,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598页。
    ③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8《高宗皇帝二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95页。
    ④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8《孝宗皇帝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819页。
    ⑤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0《孝宗皇帝二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887页。
    ⑥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1《孝宗皇帝二十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11页。
    (?)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11《宋孝宗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37页。
    ⑧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4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26上《宋孝宗五》,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07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79页。11 (清)周克堃:光绪《广安县志》卷14《职官》,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342页。
    ② 舒瑜:《微“盐”大义:云南诺邓盐业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第169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86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86页。
    ⑤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86页。
    ⑥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93页。
    ⑦ (明)宋濂等:《元史》卷12《世祖纪九》,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4页。
    ⑥ (民国)屠寄:《蒙兀儿史记》卷16《本纪第十四·妥欢帖睦耳可汗》,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第177
    ①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9,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② 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55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104《刑法志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647-2648页。
    (?) 李修生:《全元文》(第46册)卷1434《史伯璇一·上盐禁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18页。
    (?) (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2《光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6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0《荣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862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5页。
    ③ (清)周克堃:光绪《广安县志》卷24《人物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613页。
    ④ (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2《光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6页。
    (?) (明)刘大漠、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2《全蜀名宦总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8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庚戌条,中华书局,1988年,第2274页。
    ①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3《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5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太祖开宝七年七月壬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21页。
    ③ (宋)王应麟:《玉海》卷181《食货·盐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83《政事36·财利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663页。
    ⑤ (宋)王应麟:《玉海》卷181《食货·盐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真宗咸平四年春正月己亥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045页。
    ⑦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⑧ (元)脱脱等:《宋史》卷333《单煦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714页。
    ⑨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2仁宗天圣二年六月丁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359页。
    ⑩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3仁宗天圣三年八月戊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386页。
    11 (宋)郑獬:《郧溪集》卷21《尚书都官郎中吴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3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8仁宗庆历六年5月戊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827页。
    ①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8下《宋仁宗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07页。
    ②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3《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5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298《陈希亮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920页。
    ④ (宋)曾巩:《元丰类稿》卷43《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344《李周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934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2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宋)晁公遡:《嵩山集》卷52《程邛州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元)脱脱等:《宋史》卷374《赵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596页。
    ⑨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5之3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2《高宗皇帝十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75页。
    ②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21下《宋高宗十五》,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27页。
    ③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十二月辛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674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174《食货志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225-4226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31《高宗纪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82页。
    ⑥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898页。
    ⑦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十月己亥条,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2290-2291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5页。
    (?) (清)姚令仪、李元绩:嘉庆《仁寿县志》卷4《人物》,台北,学生书局,1979年,第422页。
    ⑩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18,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1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78《朝奉大夫太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四库全书本。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31之2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8,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财赋四·四川总领所》,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93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35《孝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70-671页。
    ⑤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2《简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33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52《果州流溪县令通直郎致仕宋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⑨ (元)脱脱等:《宋史》卷36《光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96-702页。
    ⑩ (元)脱脱等:《宋史》卷174《食货志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227页。
    11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6页。
    12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40《安德军节度使赠少保郡王赵公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5《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00页。
    ①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55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409《高定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318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174《食货志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227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42《理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17页。
    ⑤ (元)佚名:《宋季三朝政要札证》卷3《理宗》,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295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45《理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82页。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46《度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95、901页。
    ⑧ 李修生:《全元文》(第46册)卷1434《史伯璇一·代言盐法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20页。
    ⑨ 李修生:《全元文》(第9册)卷319《姚遂二十一·少中大夫叙州等处诸部蛮夷宣抚使张公神道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659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7《世祖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7页。
    11 (元)孛兰吟等:《元一统志》卷5《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重庆路》,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527页。
    12 (明)宋濂等:《元史》卷24《仁宗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52、557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81《食货志下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13页。
    ②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3页。
    ③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5《太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00页。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4页。
    ⑦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53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3神宗熙宁八年闰四月己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443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三·盐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64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3建炎四年四月辛卯条,中华书局,1988年,第663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1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40《长宁军贡院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兵马·兴元良家子》,中华书局,2006年,第409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5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明)宋濂等:《元史》卷163《李德辉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17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8、90页。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6《神宗皇帝·周尹措置蜀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95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0哲宗元祜元年十月癸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496页。
    (?) (宋)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21元祜四年春正月乙未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0159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7元祜五年春正月甲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0549页。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5之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①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8,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43之1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1哲宗元祜元年六月甲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274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中官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⑤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4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⑧ (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14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36《文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01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38《顺帝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31页。
    (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2《高宗皇帝十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26页。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30,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真宗景德四年三月庚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452页。
    ②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1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秋七月丁未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842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仁宗明道二年二月壬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606页。
    ⑤ (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卷5《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527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300《周湛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967页。
    (?)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免陵州井纳柴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清)段下裁:光绪《富顺县志》卷三《宦绩》,光绪八年(1882)富顺县署刻本。
    ① 李水城、罗泰:《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68页。
    ② 李修生:《全元文》(第46册)卷1434《史伯璇一·代言盐法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21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97《食货志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02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10《世祖纪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17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0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27《英宗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608页。
    (?) 贾芳芳:《宋代地方豪民与政府的关系》,《河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② 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26页。
    (?) 梁庚尧:《豪横与长者:南宋官户与士人居乡的两种形象》,载梁庚尧:《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第475--476、第499页。
    (?) 陈智超:《南宋十二户豪横的分析》,邓广铭、徐规等:《宋史研究论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8-250页。
    ①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01-398页。
    ② 元代相关的研究如:张国旺《元代榷盐与社会》(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杨振东《元代“富民”阶层初探》,(云南大学2011年硕上毕业论文),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论文),谭景芳《元代山东宗族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陈瑞《元代徽州的宗族建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陈彩云《元代温州的宗族建设》(《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等。
    (?)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1《巴志》,济南,巴蜀书社,2010年,第10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304《陈师道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065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120《财赋门·上神宗论条例司画一申明青苗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179页。
    (?)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23-824页。
    ① 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42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7《资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49页。
    ③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卷32《鬻算之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29页。
    ⑤ (元)陶宗仪:《说郛》卷43下《明道杂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卷32《鬻算之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13页。
    ②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55《孝宗皇帝十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274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④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记》,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276《贾昌衡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621页。
    ⑥ (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32《赵待制开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3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3052页。
    (宋)叶适:《安阳集》卷26《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崇国赵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83《朝奉大夫知巴州常君有开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42《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贾芳芳:《宋代地方豪民与政府的关系》,《河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③ (宋)欧阳修:《文忠集》卷29《尚书主客郎中刘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242《后妃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613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463《外戚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551页。
    ⑥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23《真宗皇帝·丁谓事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30页。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242《后妃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614页。
    ① 贾芳芳:《宋代地方豪民与政府的关系》,《河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高宗绍兴十一年十月壬申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2280页。
    ③ 目前对宋元时期豪民在食盐社会的影响关注不多,仅在陈智超《南宋十二户豪横的分析》,(载邓广铭、徐规等:《宋史研究论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李永卉《宋代豪横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论文),张国旺《元代榷盐与社会》(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等少量论著有所提及。
    ① 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4页。
    ② 李水城、罗泰:《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68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36《文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01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38《顺帝纪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31页。
    ⑤ 梁庚尧:《豪横与长者:南宋官户与士人居乡的两种形象》,载梁庚尧:《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第478、526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28页。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377《王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657页。
    ③ (宋)韩琦:《安阳集》卷46《侄殿中丞公彦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32《赵待制开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宋)王之望:《汉滨集》卷8《论盐酒减放不实朝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6《风俗记第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55《孝宗皇帝十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276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5《简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309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3、5258页。
    ③ 李修生:《全元文》(第17册)卷560《陆文圭一·流民贪吏盐钞法四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67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276《臧丙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399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247《赵不息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758页。
    ⑥ (元)脱脱等:《宋史》卷247《赵不息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8758页。
    (?)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42《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太祖开宝七年七月壬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83页。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记》,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陈智超:《南宋十二户豪横的分析》,邓广铭、徐规等:《宋史研究论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54页。
    ①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55《孝宗皇帝十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244页。
    ② 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③ 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④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记》,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龙州蕃部寇边》,北京,中华书局,第892页。
    ⑥ 王善军:《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① (宋)洪迈:《夷坚志》甲志卷18《赤土洞》,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8页。
    ②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伏》,四部丛刊本。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2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解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1页。
    (?) 张国旺:《元代榷盐与社会》,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9页。
    ② (宋)欧阳修:《文忠集》卷29《尚书主客郎中刘君墓志铭并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331《章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933页。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75页。
    (?) (宋)刘敞:《公是集》卷51《先考益州府君形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98-399页。
    ④ (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12《仁宗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66页。
    ①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55《孝宗皇帝十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276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15《世祖纪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7页。
    ③ (明)宋濂等:《元史》卷25《仁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67页。
    ④ 谷更有、尹子平:《宋代豪民与官吏勾结对国家的内耗性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太祖开宝七年七月壬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83页
    ⑥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盐铁矾》,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6页。
    ⑦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0册)卷4665《李焘五·蒲井盐官厅壁记》,上海、合肥,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2页。
    ① (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32《赵待制开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3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3067页。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蜀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00页。
    ④ (明)宋濂等:《元史》卷7《世祖纪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7页。
    (明)宋濂等:《元史》卷15《世祖纪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6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276《臧丙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399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8页。
    ② (宋)韩琦:《安阳集》卷46《侄殿中丞公彦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276《贾昌衡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621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374《赵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596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3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3052页。
    (宋)叶适:《水心集》卷26《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崇国赵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
    ① (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卷55《孝宗皇帝十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276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8页。
    ③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83《朝奉大夫知巴州常君有开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79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983页。
    ⑥ (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伏》,四部丛刊本。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7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42之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2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11《官政一》,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98页。
    (?) (明)宋濂等:《元史》卷97《食货志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502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493《蛮夷传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72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493《蛮夷传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72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4页。
    ② 贾大泉:《四川通史》(第四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86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3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2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5《太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7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2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0神宗熙宁八年十一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29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5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2神宗熙宁七年夏四月辛卯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174贝。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39页。
    ①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4册)卷47《喻汝砺·论蜀事四可忧并陈经画二策疏》,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32页。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61《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77页。
    ③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0《剑南西道九·嶲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19页。
    ④ 张银河:《中国盐文化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第298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38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癸酉虚恨之变》,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90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龙州蕃部寇边》,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92页。
    (?)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1《涪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67、1069页。
    (?)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0《绍庆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56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283《丁谓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566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5《太宗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7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2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29页。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2页。
    ④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8页。
    ⑤ 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30页。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8仁宗庆历四年夏四月丁巳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592页。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325《刘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499页。
    (?)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25《泸蛮之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23页。
    (?)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26《晏夷豆望行牌之变》,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31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1《仁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18、227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2《仁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41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4神宗熙宁六年四月己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5936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219页。
    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18页。
    (?) 刘复生:《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第163页。
    (?) (宋)E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0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1之94,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4册)卷47《喻汝砺·论蜀事四可忧并陈经画二策疏》,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32页。
    ②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3《蜀志》,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第42页。
    ③ 盐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源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99页。
    ④ (清)辜培元、曹永贤:光绪《盐源县志》卷10《人物志·仙释》,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⑤ 李绍明:《少数民族对开发盐业的贡献》,载彭久松、陈然编《四川井盐史论从》,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117页。
    ①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龙州蕃部寇边》,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92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5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10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癸酉虚恨之变》,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90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90《兵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706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91《兵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744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91《兵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744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91《兵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744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卷191《兵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744页。
    ⑥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0《绍庆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56页。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兵马·沪南夷义军》,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419页。
    ①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5《长宁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139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9之2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元)脱脱等:《宋史》卷496《蛮夷传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242页。
    ④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8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⑤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88《平淯井蛮》,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15页。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3神宗熙宁九年二月壬寅、四月丁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85、6707页。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5《长宁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139页。
    (元)脱脱等:《宋史》卷189《兵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640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94《兵志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841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8仁宗康定元年秋七月丁巳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205页。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仁宗皇祐二年春正月丁未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4031页。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493《蛮夷传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72页。
    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春正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651页。
    ⑥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25《泸蛮之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23页。
    (?)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2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三月辛卯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867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3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秋七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889-1894页。
    ②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26《晏夷豆望行牌之变》,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731页。
    ③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26《晏夷豆望行牌之变》,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731页。
    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0神宗熙宁八年十一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29页。
    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6神宗熙宁六年秋七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5892、6001页。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2神宗熙宁七年夏四月辛卯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17页。
    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5神宗熙宁十年冬十月癸巳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980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6神宗元丰二年春正月王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7207页。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7之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③ (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第6册)卷72《李寅仲·论沿边堡寨官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25页。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0页。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癸酉虚恨之变》,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90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真宗咸平五年七月己亥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142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0真宗景德二年五月戊辰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341页。
    (?)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3页。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4绍兴三年四月戊申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95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4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83《知南平军朝请江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1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三月甲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605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6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壬寅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743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7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3《泸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585页。
    (?) (民国)=王禄昌、高觐光等:《泸县志》卷2《职官志·治绩》,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第290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8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5神宗熙宁七年八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240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0神宗熙宁八年十一月丙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29页。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5神宗元丰四年八月丙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7632页。
    (?)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4哲宗元祜六年春正月乙酉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0889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3《泸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585页。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3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5之40,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边防·癸酉虚恨之变》,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890页。
    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58仁宗庆历六年五月戊子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827页。
    ② (民国)吴炜:《四川盐政史》卷1,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纂处。
    (?) (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0页。
    (?) (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译,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7页。
    ②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0《成都府路下·仙井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第873页。
    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83页。
    ④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0《成都府路下·仙井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第873页。
    ⑤ (明)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卷8《川西道·成都府八》,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122页。
    (?)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3《陵州盐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8《川西道·成都府八》,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122页。
    (?)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西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5《剑南东道四·陵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92页。
    ①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119《陵州天师井填欠数盐课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8《川西道·成都府八》,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119页。
    ③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655页。
    ④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136页。
    ⑤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8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⑥ (晋)刘朐:《旧唐书》卷191《袁天纲传》,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092页。
    ⑦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1《四川六·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359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29页。
    ⑨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37页。
    (明)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北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2《剑南东道一·梓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页。
    ②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北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5《长宁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139页。
    ④ (明)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南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3页。
    ⑥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0《四川五·叙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24页。
    ⑦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2页。
    (?)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南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宋)王存:《元三九域志》附录新定九域志卷7《富顺监》,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69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52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51-5052页。
    (?)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279页。
    ④ 云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云阳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9页。
    ⑤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5页。
    ⑥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81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168,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167,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⑨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5页。
    ①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179《神仙记第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云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云阳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9页。
    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5页。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6页。
    ⑤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10《山货》,道光间剑州卫氏蜀雅堂刻本。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14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⑦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4页。
    ⑧ (宋)范哗:《后汉书》卷54《杨震传》,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759页。
    ⑨ (明)曹学伦:《蜀中名胜记》卷19《上川东道·重庆府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276页。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从》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5页。
    11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12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①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4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6《黔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50页。
    ③ 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4页。
    ④ (清)冯世瀛、冉崇文: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卷9《物产志》,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504页。
    ⑤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655页。
    ⑥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6《黔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48页。
    ⑦ 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30页。
    ⑧ (清)冯世瀛、冉崇文: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卷9《祠庙志三》,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207页。
    (?) (晋)范晔:《后汉书》卷54《马援传》,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846页。
    ⑩ (清)冯世瀛、冉崇文: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卷21《艺文志一·祀四井前记》,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528页。
    ① 钟长永、黄健:《川东盐业与三峡库区的盐业遗址》,《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② 李修生:《全元文》(第27册)卷886《虞集73·成都路正一宫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35页。
    ③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2页。
    ④ (明)吴潜修、傅汝舟:正德《夔州府志》卷5《祀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50页。
    ⑤ (清)辜培源、曹永贤等:光绪《盐源县志》卷10《人物·仙释》,光绪十七年(1891年)盐源县署刻本。
    ⑥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58页。
    ⑦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515页。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五下》,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志五下》,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72页。
    ③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4页。
    (?) (民国)朱世铺、刘贞安等:《云阳县志》卷24《侍女·先贤》,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146,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⑥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46页。
    (?)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从》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5页。
    ① 舒瑜:《微“盐”大义:云南诺邓盐业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北京,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第252页。
    ② (宋)李防等:《太平广记》卷424《龙七·盐井龙》,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455页。
    ③ (宋)孙广宪:《北梦琐言》轶文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68页。
    ④ (民国)林振翰:《川盐纪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第204页。
    ⑤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126,北京,中华书局,1928年。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46页。
    (?)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9《达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41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8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1、5025页。
    ③ (美)韩明士:《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8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73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87页。
    ① (英)王斯福:《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赵旭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33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73页。
    ③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399《井·盐井》,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206页。
    ④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81页。
    ⑤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66《方物记第八·盐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2《剑南东道一·梓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页。
    ⑦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56《邛州》,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95页。
    ⑧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5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0《四川五·叙州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322页。
    (?)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82《剑南东道一·梓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55页。
    11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5《简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297页。
    ①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655页。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74《涪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85页。
    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5页。
    ④ 钟长永、黄健:《川东盐业与三峡库区的盐业遗址》,《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⑤ 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4页。
    ⑥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4页,。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52页。
    (?)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南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辜培源、曹永贤等:光绪《盐源县志》卷2《舆地志·堤堰》,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①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66《方物记第八·川北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37页。
    ③ 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279页。
    ④ (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2、101页。
    ⑤ (美)韩明士:《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皮庆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页。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81页。
    ①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83页。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97页。
    (?) (美)韩明士:《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皮庆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8页。
    ④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0《仙井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73页。
    (?)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399《井·盐井》,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206页。
    (?)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0之5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 (清)辜培元、曹永贤:光绪《盐源县志》卷12《艺文·记》,清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① (清)辜培元、曹永贤:光绪《盐源县志》卷10《人物志·仙释》,清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②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200页。
    ③ (美)韩明士:《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皮庆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1页。
    ④ (清)吕上珍、罗廷权:同治《富顺县志》卷30《盐政》,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52页。
    ⑥ (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⑦ 关于“白鹿”为瑞兽的解释见《抱朴了·玉册篇》:“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见(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906《兽部十八·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宋元四川盐区除“白鹿引泉”外,还有“白羊”、“白斑鸠”等,皆可视为“白鹿”的变体。
    ① 王其格:《红山诸文化的“鹿”与北方民族鹿崇拜习俗》,《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②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10《山货》,道光间剑州卫氏蜀雅堂刻本。
    ③ (清)高维岳、魏远猷:光绪《大宁县志》卷1《古迹》,台北,学生书局,1971年,第178页。
    (?) (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范丽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 (明)刘大漠、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16《经略志·盐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305页。
    ①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55页。
    ② (元)脱脱等:《宋史》卷397《吴猎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089页。
    ③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3《陵州盐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④ 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32页。
    ⑤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5《简州》,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297页。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84《知富顺监致仕家侯炎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元)脱脱等:《宋史》卷406《许奕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271页。
    (?)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69《显谟阁直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许公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元)孛兰吟等:《元一统志》卷5《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527页。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8页。
    ② (明)刘大谟、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卷10《夔州府》,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04页。
    ③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
    ④ (清)段玉裁:光绪《富顺县志》卷3《宦迹》,清光绪八年(1882)富顺县署刻本。
    ⑤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86《大理少卿赠集英殿修撰徐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清)武丕文、甘桂森等:光绪《云阳县乡士志》卷上《政绩》,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333页。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5页。
    (?) 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25页。
    (?) (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卷13《盐务志》,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第1655页。
    (?) 林正秋:《漫说盐的历史与祖师崇拜》,《上海调味品》2003年第1期。
    (?)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119《陵州天师井填欠数盐课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66《长宁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1贞。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65页。
    (?) (宋)工象之:《舆地纪胜》附《舆地纪胜辑补》卷15《大宁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927页。
    [1](晋)常璩.华阳国志[M].济南:齐鲁书社,2010.
    [2](晋)张华.博物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晋)刘朐.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宋)文同.丹渊集[M].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7](宋)刘时举.皇朝编年资治通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8](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9](宋)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宋)范镇.东斋记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宋)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宋)孙广宪.北梦琐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3](宋)王存.元丰九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宋)张君房.云笈七籖[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15](宋)王禹偁.小畜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16](宋)韩琦.安阳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17](宋)章如愚.群书考索[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18](宋)王应麟.玉海[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19](宋)吕陶.净德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0](宋)郑獬.郧溪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1](宋)魏了翁.鹤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2](宋)晁公遡.嵩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3](宋)陆游.剑南诗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4](宋)李石.方舟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5](宋)度正.性善堂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6](宋)曾巩.元丰类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7](宋)阳枋.字溪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8](宋)叶适.水心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29](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0](宋)杜大硅.名臣碑传琬琰之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1](宋)真德秀.西山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2](宋)欧阳修.文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3](宋)王之望.汉滨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4](宋)刘敞.公是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5](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36](宋)无名氏.皇宋中兴两朝圣政[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37](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8](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9](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0](宋)范成大.石湖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1](宋)沈括.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书社,2000.
    [42](宋)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43](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4](宋)欧阳忞.舆地广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5](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6](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7](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8](宋)乐史.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9](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50](宋)释文莹.玉壶清话[M].长沙:凤凰出版社,2009.
    [51](宋)佚名.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2](宋)司马光.涑水记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3](元)苏天爵.元文类[M].清光绪十五年(1889)江苏书局刻本.
    [54](元)佚名.大元圣章国朝典章[M].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修订法律馆本.
    [55](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6.
    [56](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7](元)佚名.昭忠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8](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9](元)佚名.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0](元)佚名.宋季三朝政要札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2](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63](明)吴潜修、傅汝舟.(正德)夔州府志[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64](明)陶宗仪.说郛[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65](明)曹学佺.蜀中广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66](明)丘溶.大学衍义补[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67](明)刘大谟、杨慎等.(嘉靖)四川总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68](明)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69](明)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0](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M].道光间剑州卫氏蜀雅堂刻本.
    [71](清)吕上珍、罗廷权.(同治)富顺县志[M].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72](清)丁宝桢.四川盐法志[M].清光绪八年刻本(1882).
    [73](清)段玉裁.(光绪)富顺县志[M].光绪八年(1882)富顺县署刻本.
    [74](清)辜培元、曹永贤.(光绪)盐源县志[M].清光绪十七年(1891)盐源县署刻本.
    [75](清)吴炜.四川盐政史[M].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盐政史编辑处.
    [76](清)朱世镛、刘贞安等.(光绪)云阳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68.
    [77](清)周克堃.(光绪)广安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68.
    [78](清)寇用平等.(同治)璧山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1.
    [79](清)曾秀翘、杨德坤.(光绪)奉节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1.
    [80](清)高维岳、魏远猷.(光绪)大宁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1.
    [81](清)高承瀛、吴嘉谟.(光绪)井研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1.
    [82](清)姚令仪、李元绩.(嘉庆)仁寿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9.
    [8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4](清)鄂尔泰、尹继善等.(雍正)贵州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85](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6](清)冯世瀛、冉崇文等.(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9.
    [87](清)武丕文、甘桂森等.(光绪)云阳县乡土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9.
    [88](清)邵陆.(乾隆)酉阳州志[M].成都:巴蜀书社,2010.
    [89](民国)林振翰.川盐纪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90](民国)罗绶香等.犍为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68.
    [91](民国)蒋德勋.乐至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68.
    [92](民国)钟朝煦.南溪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71.
    [93](民国)郭鸿厚、陈习珊等.大足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94](民国)屠寄.蒙兀儿史记[M].北京:中国书店,1984.
    [95](民国)王禄昌、高觐光等.泸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85.
    [96](民国)吴德准等.达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87.
    [97](民国)吴鸿仁、黄清亮等.资中县续修资州志[M].台北:学生书局,1988.
    [98](民国)赵熙总.荣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88.
    [99](民国)王暨英、曾茂林等.续修金堂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88.
    [100](民国)王鉴清、向楚等.巴县志[M].台北:学生书局,1988.
    [101](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1]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M].北京:三联书店,1957.
    [2]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3]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5]彭久松、陈然.四川井盐史论丛[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6]韩儒林.元朝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林元雄、宋良曦等.中国井盐科技史[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8]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9]邓广铭、徐规等.宋史研究论文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0]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1]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12]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石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石柱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14]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5]梁庚尧.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16]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7]恩施州州志编纂委员会.恩施州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18]彭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9]李修生.全元文[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0]云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云阳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1]贾大泉.四川通史(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2]盐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源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3]卢华语.古代重庆经济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4]李润田、李永文等.中国资源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5]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6]李水城、罗泰.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7]任桂圆.从远古走向现代——长江三峡地区盐业发展史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6.
    [28]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合肥: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9]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2006.
    [30]谭红.巴蜀移民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6.
    [31]赵逵.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2]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33]吉成名.宋代食盐产地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
    [34]张国旺.元代榷盐与社会[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35]张银河.中国盐文化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36]吴海波、曾凡英.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M].成都:巴蜀书社,2010.
    [37]鲁子健.古井沧桑话川盐[M].成都:巴蜀书社,2010.
    [38]宋良曦、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9]梁庚尧.南宋榷盐: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M].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0.
    [40]舒瑜.微“盐”大义:云南诺邓盐业的历史人类学考察[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41]刘复生.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M].成都:巴蜀书社,2011.
    [1]杨志玖.关于元朝统治下“经济的破坏”问题[J].史学月刊,1957(6)
    [2]王振忠.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地理[J].复旦学报,1997(1)
    [3]钟长永、黄健.川东盐业与三峡库区的盐业遗址[J].四川文物,1997(2)
    [4]王善军.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J].河北大学学报,1998(3).
    [5]林正秋.漫说盐的历史与祖师崇拜[J].上海调味品,2003(1)
    [6]谷更有、尹子平,宋代豪民与官吏勾结对国家的内耗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4)
    [7]王振忠.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4)
    [8]刘卫国.渝东盐场的民俗节[J].《盐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
    [9]王其格.红山诸文化的“鹿”与北方民族鹿崇拜习俗[J].赤峰学院学报,2008(1)
    [10]吉成名.元代食盐产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6)
    [11]程龙刚.四川卓筒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2).
    [12]李治安.元代四川行省沿革与特征[J].历史教学,2010(4).
    [13]李晓龙、温春来.中国盐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取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3(2)
    [14]裴恒涛、谢东莉.赤水河流域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开发[J].西华大学学报,2013(3).
    [15]贾芳芳.宋代地方豪民与政府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2013(4)
    [16]遵义地方志办公室.川盐入黔的历史见证—古盐渡[DB/OL].http://fzb.zunyi.gov.xn.
    [1](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4.
    [2](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M].包伟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4](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M].范丽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美)韩明士.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M].皮庆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英)王斯福.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M].赵旭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