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行政同体问责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2003年非典实施“问责风暴”后,旨在通过追究官员责任以约束与控制其权力的行政问责制俨然成为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倒逼式民主机制。而以实施问责的主体为标准,行政问责制可划分为党政机关对其官员追究责任的行政同体问责制和党政体系的以外的主体对党政官员追究责任的行政异体问责制两种类型。本文以行政同体问责制为研究对象,探究行政同体问责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各地方政府的行政问责制文件和问责事件的整理、统计、分析,找出当前我国行政同体问责制在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完善我国行政同体问责制的具体对策。本文主要内容为:
     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的行政问责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党和政府积极推行行政同体问责制的动因,提出要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看待行政同体问责制,充分发掘政府自我规制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行政同体问责制。最后对论文的论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
     第一章主要对与行政同体问责制相关的基础概念、构成要素、党内问责制、与行政异体问责制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论述。首先,对与行政同体问责制相关的基础概念进行界定,主要包括责任、问责制、行政问责制、行政同体问责制、行政异体问责制等,并指出党内问责制是行政同体问责制的特例。其次,对行政同体问责制与行政异体问责制之间的关系予以研究,在区别两种问责制度的基础上,指出行政同体问责制是政府自我规制的重要机制,而行政异体问责制则是行政同体问责制的辅助机制,两种问责制度共同发挥问责作用。最后,从详细分析行政同体问责制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结果等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对行政同体问责制度进行具体阐释。
     第二章分别从行政同体问责制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产生动因、优势、作用等五个方面,对行政同体问责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论证。首先,对行政同体问责制兴起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指出行政同体问责制是应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新手段。其次,介绍行政同体问责制产生的理论基础。行政同体问责制作为一种主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自我规制的机制,其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的理论:责任政府理论、行政自制理论、善治理论、科层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责任伦理理论。复次,分别从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同体问责并不必然丧失公正性、异体问责也可能失灵、弥补异体问责的缺陷等四个角度出发,论证行政同体问责制产生的动因。再次,指出相比于行政异体问责制,行政同体问责制具有对抗性小、便于深层次监督、高效便捷、规制成本低等优势。最后,指出行政同体问责制具有构建责任政府、重塑官员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是在深入考察、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的立法现状予以全面考察,具体从问责主体、问责对象、信息来源、问责范围、问责方式等角度,对所收集到的42个地方政府的行政问责制文件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其次,为了考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践现状,选取从2003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国所发生有代表性的62起问责事件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每起问责事件的事件类型、问责主体、问责原因、问责结果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我国当前行政问责制运行特点和规律,并指出行政同体问责制是我国当前行政问责的主要模式。最后,在前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行政同体问责制在立法方面和实践方面则还存在种种问题,以便为下文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同体问责制的对策建议提供基础。
     第四章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同体问责体制的具体思路和办法。当前,我国要建构有效的行政同体问责制,首先,在考察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同体问责制度基础上,应该大胆的借鉴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问责制经验以完善和丰富我国的行政同体问责制度。其次,应从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行政监察问责、完善审计问责、加快行政伦理立法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问责制度。再次,从确立权责一致、依法问责、平等公开、惩戒与教育相结合、问责救济等问责的基本原则,明确问责对象及其职责,拓展、统一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界定责任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问责方式等五个方面制定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最后,要从完善引咎辞职制度、规范被问责党政官员的复出机制、促进问责中的信息公开等三个方面健全行政同体问责制的配套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虽以大量笔墨极力论证行政同体问责制的合理性,但笔者并无意否定行政异体问责制所具有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是在肯定外在监督制约的前提下,主张充分发挥主动地、低成本的政府自我规制的作用,以便在我国建立起一种高度负责的政府自我规制的机制,从而使党和政府进一步树立起为全社会积极主动服务的信念,并使行政法治的时代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Since the “accountability storm” was implemented in SARS period in2003, the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which aims at restri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officials’ power through tracing their accountability has become a forced democracymechanism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If we take the subject whoimplements the accountability as standard,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can be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at is,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which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government organs trace accountability totheir officials, and administrative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which the subjectbeyond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traces accountability to party and governmentofficials. This paper takes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as object ofstudy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and then finds out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Chines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through classification,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documents about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accountability event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further proposes specific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perfect Chines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system.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shown as below.
     The introduction part firstly explains background of topic selection, significance,and research status, points out the reason why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theory can’t explain CPC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ctive implementation of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re-treat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rom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ully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government self-regulation, and perfect Chinese administrative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n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Chapter I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t, constitutive elements,and in-CPC accountability system related to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syste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administrative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irstly, it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related to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mainly including responsibility,accountability system,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dministrative in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etc., andpoints out that the in-CPC accountability system is the exception of administrative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Secondly, it carries out a research on relation between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ex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mak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twoaccountability system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government self-regulation, while theadministrative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is an auxiliary mechanism for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these two accountability systemsjointly exert accountability function. Finally, it gives a specific explanation on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rom perspective of basic constitutiveelements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such as subject, object, range,procedure, and result.
     Chapter II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necessity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system from five aspects, that 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under which the administrative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rose, theoretical basis, cause, advantage, and function.Firstly, it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under which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ros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is a new means to confront government legitimate crisis.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system. As a kind of mechanism which mainly implements self-regulation ongovernment power,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mainly includes following six aspects of theory: responsible government theory, administrativeself-regulation theory, good governance theory, hierarchy theory, new publicmanagement theory, and responsibility ethic theory. Secondly, it starts from fourperspectives of features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not necessarily loss of fairness ofinternal accountability, possible failure of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and compensationfor defects of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to demonstrate the cause of administrative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Thirdl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has advantages of small opposability, convenient deep-levelsupervision,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and low regulation cost, etc. compared toadministrative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the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has three functions, that is, establishingresponsible government, re-shaping officials’ good image, and maintaining socialfairness and justice.
     Chapter III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deep investigation and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irstly, itgiv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legislation status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accountability system from perspective of accountability subject, accountability object,information source, scope of accountability, and way of accountability, etc., and deeplyanalyzes documents about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collected from42localgovernments to find out some rules. Secondl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practice status ofChines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it selects62representativeaccountability events occurred in the period from March2003to December2012inChina to find out operation features and rules of Chinese current administrativeaccountability system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ype of event, accountabilitysubject, accountability reason, accountability result, and other relevant index of eachaccountability event, and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system is the main mode of Chines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Finally, onthe basis of above investig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many problems exist in Chinese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for convenience of providing foundation for propos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 about perfecting Chines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contentbelow.
     Chapter IV proposes specific thoughts and methods about perfecting Chinese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Currently,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neffectiv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irstly, on the basis ofinvestig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main westerncountries such as U.K., U.S., France, and Japan, we should boldly borrow ideas from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experience of main western countries to perfect andenrich Chinese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Secondly, we should furtherperfect regulatory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administrative organs from four aspects,which is, enhancing chief executive responsibility system, enhancing 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 accountability, perfecting audit accountability, and quickeningadministrative ethic legislation. Thirdly, we should formulate national uniform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law from five aspects, that is, establishing the basic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ccountability according to law,equality and publicity, combination of punishment and education, and accountabilityrelief; specifying accountability object and his responsibility; expanding and unifyingscope of accountability; standardizing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 defining type ofresponsibility and corresponding way of accountability. Finally, we should perfectsupport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which is, perfecting duty dereliction resignation system, standardizing resumptionmechanism for CPC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whose responsibility is traced andpromo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accountability.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author has no intention to deny that theadministrative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meets democratic political requirementsalthough this paper strongly demonstrates reasonableness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accountability system; however, under the premise of making affirmation on external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the author advocates to fully exert the function of active and low-cost government self-regulation for convenience of establishing a highlyresponsible government self-regul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so as to make CPC andgovernment officials further establish a faith of providing active service for wholesociety and make spirit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fully reflected.
引文
①于立深:《现代行政法的行政自制理论——以内部行政法为视角》,载于《当代法学》2009年第6期,第7页。
    ①沈蓓绯:《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页。
    ①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载于《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8期,第36页。
    ①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载于《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第42页。
    ②余望成,刘红南:《行政问责制:由来、困惑与出路初探》,载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33页。
    ③余玖玖;《试析“行政问责制”》,载于《行政与法》2006年第7期,第10-11页。
    ④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⑤黄健荣,梁莹:《论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第29-33页。
    ⑥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9页。
    ①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48-74页。
    ②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9-27页。
    ③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59-270页。
    ④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4-80页。
    ⑤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8-66页。
    ⑥张贤明:《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载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1-13页。
    ⑦肖光荣:《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80-82页。
    ①施雪华:《当代中国行政问责效果乏力的病理分析与改革措施》,载于《学习探索》2012年第8期,第39-40页。
    ②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328页。
    ③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3-117页。
    ④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90-117页。
    ⑤张贤明:《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载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7-22页。
    ⑥肖光荣:《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84-88页
    ⑦施雪华:《当代中国行政问责效果乏力的病理分析与改革措施》,载于《学习探索》2012年第8期,第40-42页。
    ①[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②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③张文显:《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①[英]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9页。
    ②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③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宋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④马骏:《政治问责研究:新的进展》,载于《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4期,第23页。
    ①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43页。
    ②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③史际春,冯辉:《“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载于《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期,第2页。
    ①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43页。
    ②杜文娟:《依据法治理念加快构建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健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第16版。
    ③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44页。
    ④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载于《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第42页。
    ①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5月26日第1版。
    ②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载于《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第58页。
    ③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载于《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8期,第20页。
    ④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载于《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40页。
    ①王一星:《论新时期中共党内问责的制度体系》,载于《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第57页。
    ②王一星:《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4-15页。
    ①尹业香:《论中国共产党的职能及实现机制》,载于《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第122页。
    ②李景鹏:《权力政治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225页。
    ①宋涛:《社会规律属性与行政问责实践检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84页。
    ②宋涛:《社会规律属性与行政问责实践检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87页。
    ①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载于《探索》2011年第4期,第79页。
    ①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载于《探索》2011年第4期,第79页。
    ①[英]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②[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23页。
    ③[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64页。
    ①[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页。
    ②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琛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④卢护锋:《行政自我控制机制研究》,载于《行政论坛》2011年第3期,第53页。
    ①孔祥利,郭春华:《试论异体多元行政问责制的价值理念及其建构》,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112-113页。
    ①肖立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页。
    ①韩志明:《制度的虚置与行动者的缺席——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载于《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59页。
    ②曹鎏:《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16页。
    ①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载于《探索》2011年第4期,第81页。
    ②韩志明:《制度的虚置与行动者的缺席——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载于《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59页。
    ①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②[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页。
    ①本节部分内容来源于崔卓兰、段振东:《维护政府的合法性——官员问责制的政治意义》,载于《兰州学刊》2013年第10期,第146-150页。
    ①[英]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页。
    ②[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③[美]S M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41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②[美]S M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9页。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4页。
    ①张亚泽:《发展中国家转型中的政治合法性危机探析》,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第22页。
    ①余凌云:《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载于《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第93页。
    ①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载于《探索》2011年第4期,第82页。
    ②王邦佐,桑玉成:《论责任政府》,《解放日报》2003年5月13日第10版。
    ①[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7页。
    ②[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2页。
    ③[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
    ④[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269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第98页。
    ①于立深:《现代行政法的行政自制理论——以内部行政法为视角》,载于《当代法学》2009年第6期,第9-13页。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第37-43页。
    ②俞可平:《善治与幸福》,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2期,第1页。
    ③[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24页。
    ①[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①王春娟:《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载于《学术交流》2006年第6期,第57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韦伯作品集3:支配社会学》,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韦伯作品集3:支配社会学》,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55页。
    ②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第75-76页。
    ①Ron Kluvers,Accountability for performance in local government,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Administration2003,62(1),at58.
    ①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①Carl Joachim Frederick,Public policy and the Nature of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40,at3-24.
    ①孔祥利,郭春华:《试论异体多元行政问责制的价值理念及其建构》,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112-113页。
    ①曾志云:《我国党政领导体制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构建》,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9页。
    ②任晓:《当代各国政治体制:韩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9页。
    ③陈国栋:《重大事故行政问责制研究》,载于《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2期,第22页。
    ④曹鎏:《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14页。
    ⑤陈国栋:《重大事故行政问责制研究》,载于《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2期,第23页。
    ⑥汪伟全:《公民参与:推进行政问责制的重要途径》,载于《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7期,第37页。
    ⑦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载于《探索》2011年第4期,第81页。
    ①韩志明:《制度的虚置与行动者的缺席——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载于《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57页。
    ②曹鎏:《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14页。
    ①周亚越:《网络问责的效应:有效性、有限性及偏差性》,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8期,第170页。
    ①卢护峰:《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部控制》,吉林大学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3页。
    ①[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①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载于《探索》2011年第4期,第79页。
    ①关保英:《论行政权的自我控制》,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65页。
    ②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①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②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7页。
    ①余凌云:《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载于《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第94页。
    ①马怀德,周慧:《问责观念转变与突发事件问责——基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视角》,载于《中国应急管理》2011年第2期,第11页。
    ①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载于《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42页。
    ①[美]马丁P.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325页。
    ①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①管平中:《我国官员行政问责官员复出的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5页。
    ①陈霄:《媒体称被问责官员大面积复出免职如休假》,《法治周末》2011年12月14日第4版。
    ①胡春艳,李贵:《30个官员问责与复出典型事例分析》,载于《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5期,第38页。
    ①侯志山:《外国行政监督制度与著名反腐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②曹鎏:《美国专门问责机构研究》,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第132页。
    ①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0页。
    ①侯志山:《外国行政监督制度与著名反腐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页。
    ②阎青义,李淳:《世界各国公务员法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1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卷)》,瞿菊农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9页。
    ①张成立:《西方国家行政问责法治化对我国的启示》,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第136页。
    ①郑振宇:《借鉴国外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第1581-1582页。
    ①本节部分内容来源于段振东:《内部行政问责的合理性基础及制度完善》,载于《学术探索》2013年第12期,第33-35页。
    ②张贤明:《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载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16页。
    ①徐湘林:《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基层民主试改革》,载于《浙江学刊》2004年第1期,第109页。
    ①林崇建,周亚越:《我国完善行政问责制之路径分析》,载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10页。
    ①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北京市行政管理学会:《你可能被问责一领导干部问责知识与案例》,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①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6页。
    ②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载于《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第58页。
    ①[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①Romzek,Barbara S,Where the Buck Stops: Accountability in Reformed Public Organizations inPatricia,Jossey-Buss,1998,at197.
    ②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载于《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第46页。
    ③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80页。
    ①张贤明:《论政治责任》,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①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②[罗]西塞罗:《西塞罗三论: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91页。
    ①董林明:《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6-39页。
    ②胡春艳,李贵:《30个官员问责与复出典型事例分析》,载于《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5期,第38页。
    ①杨春:《党校教授建议:官员复出应低位起步》,《南方日报》2010年4月13日第A08版。
    ②董林明:《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0页。
    ①向楠:《93.9%的人期待行政问责全程公开》,《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12日第7版。
    ①参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
    ②茹彦杰:《Web2.0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探析》,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4页。
    ③《打破政府信息公开的“玻璃门”——学者解读政府信息公开现状》,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16/c_117748582.htm,最后访问日期为:2013年10月16日。
    ①茹彦杰:《Web2.0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探析》,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2页。
    ①孙旭培:《三十年新闻立法历程与思考》,载于《炎黄春秋》2012年第2期,第5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第98页。
    1.张文显:《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崔卓兰:《地方立法实证研究》,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3.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规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章剑生:《行政监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陈国权:《政治监督论》,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6.沈荣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7.薛木铎:《中国行政监察学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8.李娟:《行政法控权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胡建森:《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2005年版。
    10.张贤明:《论政治责任》,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胡肖华:《走向责任政府—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孙彩红:《中国责任政府建构与国际比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沈开举,王钰:《行政责任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杨解军:《行政问责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王美文:《当代中国政府公务员责任体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8.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9.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20.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1.宋涛:《社会规律属性与行政问责实践检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2.张创新,赵蕾:《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24.盛荣华:《党政干部无为问责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5.赵蕾:《政府官员问责制度研究—基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比较分析》,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26.曹鎏:《行政官员问责的法治化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27.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北京市行政管理学会:《你可能被问责一官员问责知识与案例》,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
    28.张创新:《公共管理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9.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2.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3.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张康之:《行政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咎爱宗:《第四种权力——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制》,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9.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4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4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2.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3.侯志山:《外国行政监督制度与著名反腐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尤光付:《中外监督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6.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7.[罗]西塞罗:《西塞罗三论: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8.[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9.[美]马丁P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50.[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1.[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美]丽莎乔丹,[荷兰]彼得范图埃尔:《非政府组织问责:政治、原则与创新》,康晓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4.[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5.[美]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聂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6.[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7.[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58.[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59.[美]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马戎等译,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0.[美]S M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1.[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6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3.[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汪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4.[美]凯瑟琳纽科默:《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张梦中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5.[美]小威廉·T·格姆雷等:《官僚机构与民主》,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6.[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郭小聪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7.[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孔宪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8.[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9.[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0.[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1.[美]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2.[美]爱德华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3.[美]凯斯R桑斯坦:《权利革命之后——重塑规制国》,钟瑞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4.[美]理查德D宾厄姆等:《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九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5.[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76.[英]L赖维乐布朗,约翰S贝尔:《法国行政法》,高秦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英]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8.[英]艾伦劳顿:《公共服务伦理管理》,冯周卓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9.[英]戴维毕瑟姆:《官僚制》,韩志明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0.[英]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顾肃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1.[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对韦伯之研究与诠释》,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2.[德]马克思韦伯:《韦伯作品集3:支配社会学》,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8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5.[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年第第6卷期,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87.[法]韦尔:《法国行政法概述》,徐鹤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8.[法]米歇尔克罗齐埃:《科层现象》,刘汉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9.[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90.[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1.[日]南博方:《日本行政法》,杨建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2.[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3.[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4.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宋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5.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治发展》,《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96.于立深:《现代行政法的行政自制理论——以内部行政法为视角》,《当代法学》2009年第6期。
    97.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
    98.崔卓兰,刘福元:《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部控制》,《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99.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法律科学》2009年第6期。
    100.关保英:《论行政权的自我控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1.廖原:《宪法体制下的行政内部监督权力结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02.廖原:《行政内部监督制度的域外借鉴》,《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03.卢汉桥:《政府内部监控:一个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8期。
    104.卢护锋:《行政自我控制机制研究》,《行政与法》2011年第3期。
    105.卢斌,颜昌武:《构建中的行政责任观》,《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06.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7.宋涛:《西方现代行政问责体系及对我国行政问责建设的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08.宋涛:《新公共管理阶段行政问责的变化特点》,《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09.宋涛:《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问责制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及影响》,《行政论坛》2007年第1期。
    110.宋涛:《行政问责的范式变化:从传统到现代》,《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11.宋涛:《行政问责模式与中国的可行性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
    112.宋涛:《中国官员问责发展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11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
    114.周亚越:《论行政问责制的柔性机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15.周亚越:《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及其重构》,《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16.周亚越:《制定〈行政问责法〉:法理和实践的双重需要》,《理论前沿》2006年第2期。
    117.周亚越:《论中国问责文化的缺失与建构》,《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18.周亚越:《官员道歉、问责及其制度安排》,《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19.周亚越,韩志明:《公民网络问责:行动逻辑与要素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120.周亚越:《网络问责的效应:有效性、有限性及偏差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8期。
    121.林崇建,周亚越:《我国完善行政问责制之路径分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22.黄健荣,梁莹:《建构我国的问责制政府:理论基石及路径选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23.黄健荣,梁莹:《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124.黄健荣,梁莹:《论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125.黄健荣,王勇:《论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之建构:问题与对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26.黄健荣:《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127.张贤明:《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
    128.张贤明:《政治责任的逻辑与实现》,《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
    129.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130.张贤明,文宏:《中国官员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31.张创新,赵蕾:《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初始建构与效能提升》,《探索》2004年第5期。
    132.张创新,韩志明:《行政责任概念的比较分析》,《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
    133.张创新,赵蕾:《从行政道德到依法问责——对于我国高官问责建制的若干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期。
    134.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35.张创新,刘威:《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政报》2007年专刊第一期。
    136.张创新,陈文静:《我国党政官员问责幅度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1期。
    137.毛寿龙:《行政性问责与程序性问责》,《安徽决策与咨询》2004年第8期。
    138.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139.毛寿龙:《责任政府的理论及其政策意义》,《行政论坛》2007年第2期。
    140.周晓丽,毛寿龙:《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选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41.施雪华,邓集文:《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类型与程序》,《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142.施雪华,邓集文:《中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完善对策》,《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6期。
    143.胡祥,施雪华:《行政问责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7期。
    145.施雪华:《当代中国行政问责效果乏力的病理分析与改革措施》,《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8期。
    146.肖光荣:《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3期。
    147.韩志明:《当前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48.韩志明:《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探索》2011年第4期。
    149.韩志明:《制度的虚置与行动者的缺席——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50.钟裕民:《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
    151.高志宏:《反思与厘定:行政问责制概念再探讨》,《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52.高志宏:《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构成——兼评〈关于实行党政官员问责的暂行规定〉》,《时代法学》2010年第6期。
    153.马骏:《政治问责研究:新的进展》,《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4期。
    154.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155.蒋晓伟:《要重视中国特色问责制度的建设》,《检察风云》2005年第6期。
    156.史际春,冯辉:《“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期。
    157.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8期。
    158.艾超:《我国行政问责法制化思考》,《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
    159.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160.战晓华:《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161.张成福:《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6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163.俞可平:《善治与幸福》,《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2期。
    164.高卫星:《善治视野下的政府责任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65.梅志罡:《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行政论坛》2006年第1期。
    166.王海龙,岳志勇:《权力政治与责任伦理——马克思韦伯论政治和道德的关系研究》,《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1期。
    167.王玉明:《论责任政府的责任伦理》,《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68.孔祥利,郭春华:《试论异体多元行政问责制的价值理念及其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69.陈国栋:《重大事故行政问责制研究》,《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2期。
    170.曹鎏:《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
    171.曹鎏:《美国专门问责机构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
    172.汪伟全:《公民参与:推进行政问责制的重要途径》,《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7期。
    173.曹伟:《政府问责:人大怎能集体失语》,《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74.杨叶红:《当前行政问责中同体问责的利弊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75.张亚泽:《发展中国家转型中的政治合法性危机探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76.余凌云:《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177.马怀德,周慧:《问责观念转变与突发事件问责——基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视角》,《中国应急管理》2011年第2期。
    178.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179.李松:《厘清“官员复出”机制》,《瞭望》2008年第39期。
    180.胡春艳,李贵:《30个官员问责与复出典型事例分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5期。
    181.郎加,宋世明:《美国加强政府监督的做法与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82.李军鹏:《当代西方政府问责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83.姜晓萍:《行政问责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84.孙旭培:《三十年新闻立法历程与思考》,《炎黄春秋》2012年第2期。
    185.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186.徐邦友:《责任伦理:政府问责制的道德基础》,《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
    187.孔祥利,郭春华:《试论异体多元行政问责制的价值理念及其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88.王一星:《论新时期中共党内问责的制度体系》,《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
    189.尹业香:《论中国共产党的职能及实现机制》,《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
    190.杜文娟:《依据法治理念加快构建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健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第16版。
    191.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5月26日第1版。
    192.王邦佐,桑玉成:《论责任政府》,《解放日报》2003年5月13日第10版。
    193.王新友:《矿难揭底:庸官弄权,意在捞钱》,《检察日报》2007年5月22日第5版。
    194.陈霄:《媒体称被问责官员大面积复出免职如休假》,《法治周末》2011年12月14日第4版。
    195.傅思明:《美国行政问责制》,《学习时报》2010年11月19日第2版。
    196.杨春:《党校教授建议:官员复出应低位起步》,《南方日报》2010年4月13日第A08版。
    197.向楠:《93.9%的人期待行政问责全程公开》,《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12日第7版。
    1.Jay M. Shafritz,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and administration,WestviewPress,1988.
    2.Carl Joachim Frederick,Public policy and the Nature of AdministrativeResponsibili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0.
    3.Romzek,Barbara S,Where the Buck Stops:Accountability in Reformed PublicOrganizations in Patricia,Jossey-Buss,1998.
    4.Lee Parker,Graeme Gould. Chang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ability: critiquing newdirections,.Accounting Forum,1999,23(2).
    5.Ron Kluvers,Accountability for performance in local government,Australia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3,62(1).
    1.沈蓓绯:《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曾志云:《我国党政领导体制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构建》,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3.陈党:《行政问责法律制度研究》,苏州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管平中:《我国官员行政问责官员复出的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5.周洁:《中国行政问责制主体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6.寇凌:《行政问责主体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7.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8.董林明:《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9.茹彦杰:《Web2.0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探析》,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伍洪杏:《行政问责的伦理审视》,中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1.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12.苗雨:《论我国政府责任实现的法制困境与出路》,山东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13.周慧:《突发事件问责研究——基于突发事件防范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4.王平:《问责权法治化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5.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6.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7.王一星:《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打破政府信息公开的“玻璃门”——学者解读政府信息公开现状》,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16/c_117748582.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