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下,决定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及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任何怀有希望的民族,都必须重视教育发展。作为教育顶级阶段的高等教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选取湖南省为个案研究对象,该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可视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图表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层次解读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为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作必要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湖湘文化、社会流动的内在关联;将改革开放前、后的湖南高等教育进行纵向比较;将湖南高等教育与邻近的湖北、江西两省的高等教育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凝炼出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评析湖南高等教育的绩效,总结其历史经验,展望其未来发展,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条件类似的其他省区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时限及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该部分重点在于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客观评论。
     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首先,论文从历史根基、社会氛围、人才压力及政策保障等四个层面阐述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在此背景下,详细考察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遵循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论文将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分为拨乱反正(1978—1984)、探索改革(1985—1991)、深化改革(1992—1998)及“弯道超车”(1999至今)等四个历史阶段。
     第二章主要探讨湖南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文章以办学定位为视角,论述了湖南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抽样选取湖南18所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划文本,探析湖南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剖析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探寻湖南高校办学定位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探究了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与湖湘文化的双向互动。研究得出: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长沙“堕落街”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的典型案例;湖南高等教育与湖湘文化之间交互耦合,共生共存。
     第四章主要探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联。论文首先介绍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接着,论文从宏观角度研究,指出:在“精英”时代,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最佳途径,在“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功能大为减弱。最后,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三个时期的毕业生就业为例,微观剖析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关联。
     第五章探析了湖南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文章介绍了公平及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从高等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对湖南高等教育的不公进行现状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南高等教育公平之路径。
     第六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教育属性、人才培养、战略地位、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及投资方式等方面纵向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湖南高等教育;进而将其与邻近的湖北、江西两省的高等教育进行横向比较;以此为基础,凝练出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
     第七章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绩效问题。首先,论文从宏观层面解析了湖南高等教育所获得的辉煌业绩;接着,以吉首大学为例,从微观层面探析湖南高等教育所取得的绩效;最后,对湖南高校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进行一番客观评价。
     结语部分主要总结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不能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高校办学要科学定位;高等教育要稳步发展、“本土化”发展;并探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national quality, deci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state,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Any hope of the nation,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top stage,higher educ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individual life. Regional research object of the thesis selected for the Hunan province.the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China, its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can be used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aper also uses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chart statistic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political science, pedagogy, to explore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for more than30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n this basis, will be carried out for th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then, horizontal comparison the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Hunan and the neighboring Hubei and Jiangxi provinces,tries to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to explore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economic,social,and Hunan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summarizes 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y reference and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cludes the origin of the topic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time and the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research review,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innovation and the deficiency.The part focuses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status and objective comment on it.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This par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mainly from the four aspects:historical roots, social atmosphere, pressure of the shortage of talent and policy guarantee, in order to make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in this context.History follows the Republic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is divided into four historical stages: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order rehabilitation (1978-1984), explore the reform, accelerate development (1985-1991), deepening reform,and actively develop (1992-1998) and comprehensive reform,"corner overtaking"(1999-).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orientation of Hunan.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angle, Discusses the uniqu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Hunan University;sampling to select text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Hunan18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Hunan College of education, located in question, select the path and explore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 of running.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Hunan and Hunan culture. Conclusions: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ong between Huna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sha "degenerate Street" and "Science Park" Mount Yuelu Univers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a lower to a typical case of high closely associated;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Hunan culture, coexistence.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The macro research, the article points out: in the "elite" era,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realize society to flow, but in the "popular" period,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achieve upward mobility functions have been greatly weakened. Taking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using Association three different period of graduate micro analysi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The fifth chapter analyses the Hunan higher education fairn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fairness and equ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unfair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 the feasible path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The sixth chapter mainly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raining, strategic po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modes,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eighboring Hubei, Jiangxi two provinces were compar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The seven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formance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First of all, from the macro level analysis of the Hunan higher education achievement; then, 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ade from the micro level analysis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performance; finally,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Hunan College of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stressed that: higher education cannot be government agencies appendages; university to scientific orientation; higher education to develop steadily,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un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引文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②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1).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7.
    ① 《教育发展迈向4%新时代》[N].湖南日报.2013-03-16.
    ②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2.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5.
    王先明.新时期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评析[J].史学月刊,2008(12).
    ① 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6.
    ②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
    ③ 张念宏.教育学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370.
    ④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551.
    ① 陈学恂,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1.
    ② 傀赢涛.四川近代史稿·序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1.
    ③ 孙茀侯.浙江教育史略[M].杭州:浙江省教育厅,1931.
    ① 刘伯骥.广东书院制度沿革[M].商务印书馆,1939.
    ②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9.
    ① 许小青.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以国家、政党与社会为视角的考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② 戚庭跃.西南联合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③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历史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④ 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⑤ 石维军.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个案[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①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张民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3.
    ①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0.
    ② Ralph H.Turner.Sponsored and Contest Mobility and the School System.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0,25(6).855-867.
    ① 钱民辉.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4).
    ② 郑若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J].现代大学教育,2003(2):21-25.
    ③ 陈永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不流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① 胡振京.性别视角中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摭探[J].教育科学,2009(3).
    ② 张艳华.从社会流动层面看高校招生收费[J].湖北招生考试,2004(16).
    ③ 李承先.高等教育民主与中国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④ 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
    ⑤ 张斌贤,王晨.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
    ⑥ 王华,周殿利.我国社会流动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2(5).
    ⑦ 郝大海.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7(6).
    ⑧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① 谢作栩,王伟宜.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从从科类、专业角度谈起[J].大学教育科学,2005(4).
    ②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扉页.
    ③ 李廉水,吴立保.和谐社会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0:6-19.
    ① 邓银城,李渺.教育公平的多重涵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
    ② 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涵义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3):1-6.
    ③ 潘懋元.谈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3,4):18.
    ④ 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4(7):26-31.
    ① 周洪宇.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途径[J].人民教育,2005(7):7-8.
    ② 张玉林.从数字看教育不公[J].中国改革,2004(12):24.
    ③ 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J].社会学研究,2010(3):82.
    ④ 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142-155.
    ⑤ 顾明远.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政府远见[J].中国教育学刊,2008(2):卷首语.
    ⑥ 庞丽鹃,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9-42.
    ①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15.
    ①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5.
    ①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张民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3.
    ① Swanson,Guy.Frameworks for Comparative Researeh:Structural Anthropology and the Theory Action.Ivan Vallier (ed).Comparative Methods in Sociology:Essayson Trends and Application.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1,p145.
    ② [美]唐诺·里齐(Donald A.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M].王芝芝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7:34.
    余三定.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9.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8.
    ①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9.
    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M].中华书局,1936:10.
    ③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77.
    ① 赵雄辉.湖南普通高校设置百年演变[J].船山学刊,2004(3):146.
    ②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79-680.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54-56.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7.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
    ② 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R].高等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49—1952)[G].44.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31.
    ① 刘运明等.中南工业大学校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1.
    ②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编.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87.
    ③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编.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689,691.
    ④ [日]大塚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黄福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5.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R].人民日报,1958-09-22.
    ①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5.
    ②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90.
    ③ 这些高校为:中南矿冶学院、衡阳矿冶工程学院、长沙铁道学院、湘潭电机学院、株洲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湖南大学、湖南农学院、湖南林学院、湖南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湖南师范学院、湖南财贸学院、衡阳医学专科学校、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常德师范专科学校、衡阳师范专科学校、邵阳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电力学院、湖南煤炭学院、湖南冶金学院、常德农业专科学校、衡阳农业专科学校、黔阳农业专科学校、湘潭医学专科学校、常德医学专科学校、邵阳医学专科学校、黔阳医学专科学校、郴州医学专科学校、长沙师范专科学校、郴州师范专科学校、黔阳师范专科学校、吉首大学。
    ④ 《当代中国的湖南》编辑部.当代中国的湖南(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6.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编.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96.
    ② 具体办学情况为:湘潭大学办零陵、花垣2所,湖南大学办衡阳、邵阳2所,湖南农学院办湘潭、郴州、街阳、常德、邵阳、黔阳6所,湖南医学院办益阳、永顺2所分院,湖南中医学院办湘潭分院1所,衡阳医学院办衡阳、郴州、零陵3所,省人民医院在安化办烟溪医科大学1所等。
    ③ 刘欣森,孟湘砥主编.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3.
    ① 龚育之.龚育之论中共党史(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705.
    ② 人民日报,1956-01-31.
    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第34辑)[G].长沙:湖南文史杂志社,1989:183.
    ④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5.
    ⑤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09.
    ① 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②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③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
    ④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000.
    ⑤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1.
    ① 湖南教育,1983(5):6.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54.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323.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88.
    ②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307.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657.
    ① 人民日报,1993-02-27(2).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3-184.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84:951-952.
    ① 湖南教育(上),1976(12):20—30.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51.
    ③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9.
    ①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G].长沙:岳麓书社,2002:419.
    ② 王景伦.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和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美国学者论中国[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254.
    ① 许正芝,湖南某高校教师,现已退休。
    ② 谢天瑞,原湖南师范学院学生,“文革”中被遣送回家,上世纪80年代得到平反,现已退休。
    ③ 刘欣森,孟湘砥主编.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81-282.
    ① 刘笑春,李俊杰.湘雅春秋八十年[M].长沙:中南工大出版社.1994:157—158.
    ②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672.
    ③ 列宁.列宁论国民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473.
    ④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1.
    ① 省教育厅关于1983年各高校教职工职称评定的通知、复函[B].173—5—573,湖南省档案馆藏。
    ②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7.
    ③ 刘运明等.中南工业大学校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185.
    ④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80.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843—844.
    ② 关于高等学校选留分配一九八二年研究生、本科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的增编报告[B].173—5—458,1982年永久卷,湖南省档案馆藏。
    ③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844.
    ④ 刘运明等.中南工业大学校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184.
    ⑤ 1978年以来,全省高等院校经过认真选拔,共派出数百名教师到美国、日本、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挪威等国进修,直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
    ⑥ 刘欣森,孟湘砥主.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634.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830-831.
    ② 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55.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338.
    ② 李琦.1977:570万青年是怎样走进考场的[J].纵横杂志,1997(10):8.
    ③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G].长沙:岳麓书社,2002:422.
    ①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
    ②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G].长沙:岳麓书社,2002:430.
    ①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G].长沙:岳麓书社,2002:425.
    ② 黄建新编.湘潭大学校史[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15-16.
    ③ 指中共党史、计算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化工生产自动化、凝聚态物理八个专业.
    ④ 湖南省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湘潭大学发展规划[B].173-5-209,湖南省档案馆藏.
    ⑤ 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编制、增设机构、撤消湖南医学院益阳分院等四所医科分院的通知[B].173—5—458,湖南省档案馆藏.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② 《关于恢复吉首大学的请示报告》,1978年4月8日,173—5—223,湖南省档案馆藏。
    ③ 《关于将师院5所分院改为5所师范专科学校的请示报告》,1978年3月20日,173—5—223,湖南省档案馆藏。
    ①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8.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6—337.
    ① 湖南省司法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在湘潭大学增设法律系的报告[B].1982年1月22日,173—5—458,湖南省档案馆藏,1982年永久卷。
    ② 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25.
    ③ 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J].文化与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2009:61.
    ④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601.
    ① 本刊评论员.把学校工作重点转到教学上来[J].湖南教育,1979(2):7.
    ②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3.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278.
    ② 朱永新.嬗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4.
    ① 指的是: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服务方向;有权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有权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术交流;等等。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362-363.
    ② 即1985年省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项政策性规定的俗称,包括:一、增加国家投资,提高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省级教育拨款的增长率要高于省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的5%以上,市(州)、县教育拨款的增长率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的2%以上。二、各级地方机动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补助费,应有30%用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乡镇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三、城市建设维护税收入应有15%—20%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的修建。四、开征教育费附加,城市从“三税”总额中提取1%,农村按人均纯收入1%—1.5%征收。五、逐年增加教育基建投资,达到占省基建投资总额20%以上。
    ③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98,700.
    ① 杨景尧.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后之高等教育改革[M].高雄:麓文文化公司,1995:122.
    ①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8.
    ②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8.
    ③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9.
    ④ 黄建新.湘潭大学校史[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60-61.
    ⑤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711.
    ① 1985年起湖南大学批准进行了“有偿分配”的试点工作,即未列入分配计划的单位需要毕业生时,每分配一名由用人单位给学校一定的培养费,收入的经费纳入学校基金。“有偿分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物,1985年3月教育部发文禁止部属高校试行“有偿分配”
    ① 尹红芳.魅力奇才:张启人[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26.
    ② 关于湖南科技大学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1984-1986)[B].173—5—982,湖南省档案馆藏,长期卷.
    ① 关于湖南科技大学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1984—1986)[B].173—5—982,湖南省档案馆藏,长期卷.
    ② 划时代的战略决策[N].湖南日报,1985-06-22(2),173—5—982[B].第9页,湖南省档案馆藏.
    ③ 关于湖南科技大学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1984-1986)[B].173—5—982,湖南省档案馆藏.
    ④ 一所很有希望的大学[N].湖南日报,1985—02—13(2).
    ① 一所很有希望的大学[N].湖南日报,1985-02-13(2).
    ② 《情况汇编》(第二三五期)[B].人民日报编印,1986年5月19日,173—5—982,湖南省档案馆藏.
    ① 关于湖南科技大学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1984-1986)[B].173—5-982,第154页,湖南省档案馆藏.
    ② 关于湖南科技大学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1984-1986)[B].173—5—982,第156-157页,湖南省档案馆藏.
    ③ 湖南中医药大学网站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90987.htm?fromId=1003783#1.
    ①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569.
    ② 袁振国.中国当代教育思潮(1949—1989)[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2:453-454.
    ③ 袁振国.中国当代教育思潮(1949—1989)[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2:438-44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0.
    ② 刘运明.中南工业大学校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200-201.
    ③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0-185.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6.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67-3473.
    ②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609.
    ③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05.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4.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11.
    ① 宋乐永.透析中国高校合并现象[N].科技日报,2000-07-19.
    ②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0.
    ①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7-88.
    ②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643.
    ①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647.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16-517.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7.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8-539.
    ③ 黄建新.湘潭大学校史[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77.
    ④ 陈勇.简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中古分册)[J].历史研究,1993(5).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5.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9.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0.
    ③ 祖廷勋.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21.
    ④ 汝一飞.略论产学研合作的历史与理论渊源[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7).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4.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6-547.
    ③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716-717.
    ④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8.
    ⑤ 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3.
    ⑥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8.
    ⑦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717.
    ①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中国青年报,1999-02-25.
    ②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9.
    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① 湖南省修订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
    ① “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两型”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四化”“两型”在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上提出。
    ② 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教发[2011]50号。
    ③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96.
    ④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19.
    ① 相关论文有:张乐天的《高教质量:何以堪忧?》,《教育与经济》,2001年第11期;林译丛的《教育决策与教育研究初探——反思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华茹茹的《中国高校扩招的影响》,《群文天地》,2011年第8期,等等。
    ② 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31.
    ① 关于“独立学院”相关问题解答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dlxy/200703/20070321/761248.html
    ① 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92.
    ② 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93.
    ③ 六独指的是: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独立的校区、独立教学管理、独立财产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和学位证。
    ①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1.
    ②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改名为湖南女子学院。
    ① 湖南女子学院官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233573.htm.
    ① 全国各省市高等院校分布一览表EB/OL.Http://liyong393.blog.163.com/blog/static/62219063201061955715404/
    ② 2012年湖南省高职院校名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208241.htm.
    ① 宋红霞.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7.
    ① 见《韩非子·扬权》。
    ② 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
    ③ 王兰.地方普通高校定位研究——对大学生“回炉”技校现象的思考[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① 周秋光,莫志斌.湖南教育史(第二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24-225.
    ① 潘懋元,邬大光,张亚群.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2.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6.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694-695.
    ①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 社,1994:313.
    ① 《湖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自评报告》(电子版)[R].
    ①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25.
    ②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869.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7.
    ①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692.
    ① “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湖大登场,28岁来自娄底[N].三湘都市报,2012-03-06.
    ②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① 湖南大学校歌EB/OL.http://video.sina.com.cn/v/b/21683121-1602402015.html.
    ① 章兢.人才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14.
    ② 指的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长沙学院等18所普通本科院校。
    ③ 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6f11049c850ad02de804156.html.
    ① 湖南文理学院“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远景规划EB/OL.Http://www.cuaa.net/2003/college/information.jsp?school_information_id=37944.
    ② 湘潭大学“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422e8dc7fl922791688e83a.html.
    ①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 http://www.docin.com/p-666606959.html.
    ① 南华大学官网EB/OL. http://www.hunnu.edu.cn/
    ② 南华大学官网EB/OL. http://www.usc.edu.cn/
    ③ 长沙学院官网EB/OL. http://www.ccsu.cn/structure/xykg/xxjj.htm.
    ① 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6f11049c850ad02de804156.html.
    ②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ba8fab31a37f111f1855bca.html.
    ③ 王志顺.“大干快上”并非一无是处EB/OL.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715/u1a5997076.html
    ④ 湖南理工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EB/OL. http://www.docin.com/p-100447334.html.
    ①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07.
    ② 梁北汉.论高校的趋同发展与分类定位[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
    ③ 王宾齐.迷失在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校趋同化原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7):58-59.
    ① 杨德广.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定位观与质量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5(2):8.
    ② 湖南理工学院发展定位[Z]. EB/OL.http://www.hnist.cn/
    ① [南斯拉夫]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令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46.
    ② [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99.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288.
    ② 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39.
    ③ 杨东平.现有评估方式还需完善[N].科学时报,2008-01-21(6).
    ① 根据笔者于2013年3月12-14日就“高校改名、升格问题”在湖南理工学院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整理所得。
    ② 刘献君.论大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2(1):53.
    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① 游俊.西部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吉首大学的办学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16-17.
    ① 潘懋元,邬大光,张亚群.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2.
    ② 刘树成.现代经济辞典[G].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824.
    ③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80.
    ① 许鞍铭.湖南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5.
    ② 2013年9月8日笔者在岳阳市奇家岭商业街“过桥米线”米粉店的访谈记录。
    ① 唐小兵.长沙“堕落街”的前世今生[J].南风窗,2008(17):91.
    ① 唐小兵.长沙“堕落街”的前世今生[J].南风窗,2008(17):90.
    ② 1993年初,北京大学南墙被推倒改建成商业街,曾轰动全国,打开了高校与市场之间横亘已久的那堵“墙”;2001年北京大学南墙恢复重建,这一拆一建的轮回,已不是封闭和终止,而是在更高层面的开放和发展。
    ① 崔玉平.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区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3):1.
    ② 胡弼成,廖才英等.湖南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4):58.
    ①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2)[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② 姚海娟.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58.
    ① 李琳,徐烈辉.湖南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6(6):37.
    ①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0.
    ② 孟立春.湖南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3.
    ① 唐之享.关于湖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上半月刊):6.
    ① 孟立春.湖南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7.
    ① 许鞍铭.湖南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4.
    ②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6.
    ① 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Z].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教发[2011]50号。
    ②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③ 湖南理工学院简介EB/OL.http://www.hnist.cn/html/xxgk/jjie/2007/0907/2792.html.
    ①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7.
    ② 杨克磊.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战略规划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5-76.
    ③ 黄建新.湘潭大学校史[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139.
    ①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EB/OL.http://fzghc.gov.hnedu.cn/show/86010.html.
    ① 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简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12013.htm.
    ② 叶金福,姜橙宇.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第三册)[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7.
    ③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3.
    ④ 蒋作斌.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60.
    ①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② 王立新.西方文化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2.
    ③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
    ① 张作功,古夫.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1.
    ② 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上饶师专学报,1996(1):1-6.
    ① 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4-15.
    ② 杨毓麟.新湖南.湖南历史资料[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3):68.
    ③ 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6.
    ④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77.
    ⑤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680-681.
    ①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702.
    ②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288.htm.
    ③ 杨金鑫.青年毛泽东与近代湖湘文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3.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107.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J].求索,2003(3):254.
    ① 王文君.以湖湘文化为依托的湖南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研究[J].音乐创作,2012(1):155.
    ② 贺培育.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38.
    ① 周秋光.湖湘文化宏观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6.
    ① 赵希.湖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8-35.
    ① 郑若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J].现代大学教育,2003(2):21.
    ② 李路路,孙志祥主编.透视不平等——国外社会阶层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20.
    ③ [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64.
    ① [美]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M].王光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7:11.
    ② 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5.
    ① 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9.
    ① 程新友.中国正在进入“向下流动”社会[J].领导文萃,2012(14):35.
    ② [美]尼霍尔·本诺克拉蒂斯.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M].黄剑波,张媛,谭红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46.
    ① 王晨,张斌贤.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② 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85.
    ① 张德祥.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1997(3):43.
    ② [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M].林清江译.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8:49.
    ①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55.
    ① 张青波,贾琼.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相互关系浅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0(1):100.
    ② 李放,喻珮.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折射经济社会变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10/12/c_113356044.htm.
    ③ [美]卡扎米亚斯,马西亚拉斯.教育的传统与变革[M].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31-232.
    ①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338.
    向冠春,刘娜.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嬗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5-6.
    ① 向冠春,刘娜.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嬗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6.
    ② 刘建湘、刘永兵两人都是笔者同村的亲戚。刘建湘是笔者的叔叔(年龄和笔者一样大,但辈分高,故称叔叔),刘永兵是笔者的堂弟,三人都是同一小学、初中的同学。
    ① 向冠春,刘娜.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嬗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7.
    ② 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1.
    ① 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9-60.
    孙立平.教育与社会流动的机制[N].经济观察报,2004-3-28.
    ①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53487.htm.
    ② [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92.
    ③ 蒋科长不要我说出他的真实名字,出于尊重隐私的需要,故只写其姓氏。
    ① “厚德载物”为笔者的QQ网络名字。
    ② “一轮明月”为肖霄的QQ网络名字。
    ①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② 魏民.同义、近义、反义词词典[G].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3:165.
    ①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92.
    ② 参见《管子·形势解》
    ③ 温家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N].中国日报,2010-03-15.
    ④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作的报告[R].EB/OL.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
    ⑤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附录319.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36条[Z].EB/OLHttp://learn.tsinghua.edu.cn/flfg/js/jiaoyufa.htm.
    ① 晏扬.重点大学避免“本地化”[N].光明日报,2005-07-27.
    ② 程天君,吴康宁.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教育学(1978-200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8.
    ③ 北京大学2012年分省招生计划汇总.EB/OL.http://gaokao.eol.cn/bkjq_2928/20120702/t20120702_802288.shtml.
    ①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孙瑞芹,陈泽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41.
    ② 周洪宇,申国昌.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教育研究,2006(4):44.
    ① “高考弃考”现象之探析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f6853dd50e2524de5187e7b.html.
    ②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Z].EB/OL.http://www.hedb.xmu.edu.cn/
    ③ 笔者2012年7月15-16日,在岳阳市云溪区云溪镇、文桥镇访谈了几位居民,根据录音整理得出。
    ① 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77.
    ② 2013年6月15日,笔者访谈了衡阳市某地一中高三的班主任周老师,周老师要求不写具体名字,出于尊重隐私的需要,故只写其姓氏。
    ③ 湖南理工学院12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姚莎的问卷回答。
    ④ 湖南理工学院12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赵磊的问卷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把“自主招生”变成“收钱点招”,疯狂敛财被查处。
    ① 教育部长:中国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10-15/1204397796.shtml.
    ①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辩证看务实办[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53-54.
    ① [法]布尔迪约.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6.
    ①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1.
    ①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报告[R].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334.
    ③ 杨东平.恢复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和公正性[J].东方杂志,2001(6):14.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①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65-266.
    ② 中国政法大学高招指标按各省人口分配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053/4188266.html.
    ① 程天君,吴康宁.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教育学(1978-200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8.
    ② 2002年岳阳市云溪区一中学生丁雀英、刘超、朱亚玲等考取清华、北大后,笔者目睹了该场景;2012年该校学生丁乙考上清华大学后,该场景重现。
    ① 浦江潮.高考制度三宗罪,何不干脆取消它?[N].羊城晚报,2013-05-29.
    ① 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80.
    ② 陈美卿.从公平的视角研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J].财政监督,2009(8):74.
    ①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4-116.
    ②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2.
    刘小华.尊重式管理:大学教育意蕴的管理理念[J].大学教育科学,2011(5):47.
    ① 姚海娟.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58.
    ① 林捷,袁昊.“高考弃考”现象之探析EB/OL.http://max.book118.com/html/2012/1024/3105782.shtm.
    ② 2012年10月20日,笔者在湖南理工学院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986份,收回问卷979份。
    ①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2):45.
    ① [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3.
    ②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4,78.
    ①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77.
    ② 程晋宽.“革命教育”的历史考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3-34.
    ① 笔者就此发表一篇论文:新中国建立初期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J].求索,,2013(8):71-73.
    ② 赵德强.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74.
    ③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141-142.
    ④ 刘运明.中国工业大学校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90.
    ⑤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M].长沙:岳麓书社,2002:398.
    ⑥ 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81-282.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45,48.
    ③ 程天君,吴康宁.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38.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46.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55.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
    ④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82.
    ⑤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M].长沙:岳麓书社,2002:428.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87.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6.
    ③ [苏]阿尔辛杰夫.从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略谈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1950(1,3):25.
    ④ 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351.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31.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53.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14.
    ① 张彤.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百年嬗变[J].中国高等教育百年[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5.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812.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288.
    关于请求将湖南大学恢复为综合性大学的报告[B].173-5-657,湖南省档案馆藏.
    ①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8.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859.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037.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679.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67.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M].长沙:岳麓书社,2002:634.
    ① 上海四位大学负责人呼吁: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N].人民日报,1979-12-06.
    ②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1985-05-29.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51.
    ④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70.
    ⑤ 关于下达省属普通高校一九八七年接受定向免试保送生计划的通知[B].173-5-1089,湖南省档案馆藏.
    ⑥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15.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20.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29-532.
    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周恩来教育文选[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1.
    ①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N].人民日报,1958-09-22.
    ② 袁振国.中国当代教育思潮(1949-1989)[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1:68.
    ① 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63.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69.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285.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68.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6.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6.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932.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7.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75.
    ④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1985-05-29.
    ① 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0.
    ① 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
    ② 张作功.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81.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75.
    ① 熊贤君.湖北教育史(下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9.
    ② 熊贤君.湖北教育史(下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3.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23.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24.
    ③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有江西大学、江西工学院、江西冶金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江西农学院、江西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赣南医学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江西师范学院、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半工半读高等学校有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
    ①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669.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670.
    ① 《国立清华大学校刊》第341号,1931-12-04.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Z].湘教发[2011]48号.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2.
    ① 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5.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年)[Z].湘教发[2011]50号.
    ②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年)[Z].湘教发[2011]50号.
    ③ 博导变身董事长,中南大学十年办出3家上市公司[N].潇湘晨报,2012-10-27.
    ① 湖北省教育统计研究网EB/OL.http://tjxh.e21.cn/content.php?content_id=52&item_handle=yjcg.
    ②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鄂教发[2011]16号.
    ③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赣发改社会字[2012]2335号.
    ① 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发展规划(2011-2015)EB/OL.http://www.docin.com/p-233644097.html.
    ② 江西省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突破100项关口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5/31/content_2149569.htm.
    ③ 朱剑鸿.湖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9.
    ④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4.
    ① 潘懋元.教育外部关系规律辨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1-7.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253.
    ① 李钊.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② 李钊.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① 王凤华.改革开放30年湖南女性教育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2):172.
    ② 王凤华.改革开放30年湖南女性教育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2):175.
    ①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0.
    ① 潘懋元.教育外部关系规律辨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2):1-7.
    ① 1990年国家教委公布了全国180多所办学条件不合格的高校,湖南仅有2所不合格高校。
    ②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2[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Z].湘教发[2011]48号.
    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论教育的社会效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② [美]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18.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95.
    ① 李谌,王锡忠.中南林学院院史:1959-1986[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146.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dh/201006/20100608/95779113-2.html.
    ③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8.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0-532.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16.
    ③ 武毅英.大学生自主择业问题浅议[J].江苏高教,2002(6):41.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Z].湘教发[2011]48号.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年)[Z].湘教发[2011]50号.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8.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48.
    ① 傅角今.湖南地理志[M].武汉:武昌亚新地学社,1933铅印本:544.
    ②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327.
    ③ 钟飞,石绍根.对吉首大学办学特色的深层解读[N].团结报,2006-05-30.
    ① 游俊.瞄准地方需求服务地方发展EB/OL. http://sk.rednet.cn/c/2009/10/23/1843827.htm.
    ② 评论称技术“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EB/OL.Http://news.163.com/13/0913/06/98KNESNN00014JB6.html.
    ③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92.
    ① 吉首大学官网EB/OL. http://www.jsu.edu.cn/old/introduction.htm.
    ②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EB/OL. http://ywxy.jsu.edu.cn/plus/list.php?tid=1.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7.
    ② 《吉首大学2011-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草案)》EB/OL.http://www.docin.com/p-99049086.html&endPro=true.
    ① 吉首大学官网EB/OL.http://www.jsu.edu.cn/old/introduction.htm.
    ① 李宗范.湘鄂渝黔边区高校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吉首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5.
    ② 吉首大学官网EB/OL.http://www.jsu.edu.cn/old/introduction.htm.
    ① 李伦娥.立足湘西办老百姓自己的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8-01-02(2).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575.
    ③ 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0.
    ④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5.
    ⑤ 李宗范.湘鄂渝黔边区高校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吉首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5.
    ① 李坚.西部欠发达地区综合性高校科研发展策略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7):53.
    ① Martin trow. 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universal access.In:Paper of the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Hiroshima:1998.
    ② 张筱艳.湖南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91.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Z].湘教发[2011]48号.
    ②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Z].湘教发[2011]48号.
    ③ 朱永新.嬗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
    ④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Z].湘教发[2011]50号.
    ① 怀化学院官网EB/OL.http://www.hhtc.edu.cn/index.hhtc?list-13.html.
    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官网EB/OL.http://www.csuft.edu.cn/xxkk/xxjj/index.htm.
    ③ 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计划方案.EB/OL.Http://zsb.hunn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26.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Z].湘教发[2011]50号.
    ②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1-62.
    ③ 张筱艳.湖南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91.
    ① 杨振武,吴兴华.抓投入,兴科教——湖南“科教兴湘”采访记[N].人民日报,1998-08-11(5).
    ② 参见《礼记·学记》。
    ③ [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① 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4.
    ② 何以引得凤凰来——湖南师范大学吸引人才纪实[N].人民日报,1993-03-01(1).
    ③ 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63.
    ① 《张闻天文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368.
    ② 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7.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①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Z].湘教发[2011]48号.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634.
    ③ 吉首大学教务处.关于选派我校优秀本科生赴中山大学联合培养学习的通知[Z].吉首大学教务处.教通[2011]19号.
    ④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16.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6.
    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室.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9.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87.
    ② 黄启兵.中国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35.
    ① 武书连.2013年湖南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07-05/1035387637.shtml,2013-07-05.
    ② 教育部发布2012全国391所高校学科排行榜[N].人民日报,2013-01-30.
    ①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288.
    ② 卖炭翁.大学何时不再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EB/OL.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30/20010803/527084.html,2001-08-03.
    ③ 蔡先金,宋尚桂,王希普.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聚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82.
    ① 吉首大学官网EB/OL.http://www.jsu.edu.cn/default.html.
    ② 游俊.西部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吉首大学的办学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16-17.
    ③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5.
    ① 申纪云.优化专业结构,提升高教质量——湖南省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8-11-24(5).
    ② 张筱艳.湖南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92.
    ①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83.
    ② 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663.
    ①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813.
    ② 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815.
    ① 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23-27.
    ①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② 指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
    ③ 阳荣威.后合并时代高校的选择:战略联盟[J].高等教育研究,2005(9):58.
    ① 胡耀辉.企业战略联盟浅论[J].企业研究,2003(6):41.
    ① 刘尧.地方高校发展避免误区,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N].光明日报,2007-04-25.
    ②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③ 袁隆平简介EB/OL.Http://www.cnr.cn/tfmb/sdylp/ylpjj/200705/t20070516_504466258.html,2007-7-20.
    ①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1.
    ① 姚海娟.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58.
    ① 湖南岳阳市简介EB/OL.http://www.baidu.com/s?ie=utf-8&fr=bks0000&wd=%E5%B2%B3%E9%98%B3.
    ① [中]吴遵民,[日]小林文人,[日]末本诚.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9.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6.
    ① 刘娜.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促进个体流动的条件分析——以1977、1978、1979三级大学生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0(8):105.
    1.《湖南省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湘潭大学发展规划》,173-5-209,湖南省档案馆藏,长期卷.
    2.《关于恢复吉首大学的请示报告》,1978年4月8日,173-5-223,湖南省档案馆藏.
    3.《关于将师院5所分院改为5所师范专科学校的请示报告》,1978年3月20日,173-5-223,湖南省档案馆藏.
    4.高教处:《省委关于恢复湘大、湖南林学院等四所高等学校,筹建湘大、中南林学院湖南部分搬迁问题的通知决定》,173-1-134,湖南省档案馆藏,永久卷.
    5.人事处:《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编制增设机构撤销湖南医学院益阳分院等四所医科分院的通知》,173-5-458,湖南省档案馆藏,永久卷.
    6.《省教育厅关于1983年各高校教职工职称评定的通知、复函》,173-5-573,湖南省档案馆藏,永久卷.
    7.人事处:《关于湖南科技大学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1984-1986),173-5-982,湖南省档案馆藏,长期卷.
    8.《省教委关于高校师资培训、图书仪器等的通知、批复》(1986),173-5-1006,湖南省档案馆藏,长期卷.
    9.人事处:《关于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四十四号文件的通知》(湘教人字[1982]36号),173-5-458,湖南省档案馆藏,永久卷.
    10.高教处:《省政府关于省属院校重点专业学科的批复》(1982年),173-5-489,湖南省档案馆藏.
    11.《关于印发聘请外籍教师来湘任教合同的通知》(1987年4月),173-5-1102,湖南省档案馆藏.
    12.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一九八四年教育工作总结和一九八五年工作要点》(1985年1月22日),173-5-657,湖南省档案馆藏,长期卷.
    13.省教委党组,省纪委驻教委纪检组:《关于当前办学和招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提纲》,173-5-657,湖南省档案馆藏.
    14.计财处:《省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定向招生计划情况的报告、通知》(1987),173-5-1089,长期卷.
    15.《省教育厅关于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及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文件》(1983),173-5-619,湖南省档案馆藏.
    16.《省教育厅关于湖大接管国立师范学院及附中所管兰田田产的调查契约清册》,173-1-124,湖南省档案馆藏,永久卷.
    17.《省教委关于学校设置、专业调整方面的通知、意见、批复、复函》,173-5-1274,湖南省档案馆藏.
    18.省教委:《关于我省一九八七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调整情况的报告》,173-5-1089,湖南省档案馆藏.
    19.湖南省司法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在湘潭大学增设法律系的报告》,1982年1月22日,173—5—458,湖南省档案馆藏,永久卷.
    20.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新建武陵大学的批复》,湘政办函[1985]336号.湖南省教育厅保密室,教字885号.
    21.《关于请求将湖南大学恢复为综合性大学的报告》,173-5-657,湖南省档案馆藏.
    22.《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教发[2011]50号.
    23.《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教发[2011]48号.
    24.《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教育厅文件.鄂教发[2011]16号.
    25.《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赣发改社会字[2012]2335号.
    1.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G].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地方教育)[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4.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办公厅.高等教育文献法令汇编(第一辑)[G].1954-6.
    5.高等教育部办公厅.高等教育文献法令汇编(第二辑)[G].1955-7.
    6.高等教育部办公厅.高等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49—1952年)[G].1958-2.
    7.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四)》[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8.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1.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G].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编写组.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初稿)[C].北京:北京师大《教育革命》发行组,1969.
    13.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4.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5.苏联大百科全书选译·教育学和教育史(第三辑)[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16.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17.中央教育科学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1949—1983)[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9.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0.陈凯.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苏渭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2.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上、下)(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3.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记(上、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4.张学军.湖南教育大事记(远古—2000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5.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1949-2012)[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第34辑)[G].长沙:湖南文史杂志社,1989.
    28.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教育志[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29.长沙教育志编纂委员会.长沙教育志(1840—1990)[G].长沙:长沙教育志编纂委员会1992.
    30.张国骥,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1.刘运明等.中国工业大学校史[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2.李谌,王锡忠.中南林学院校史[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33.刘笑春.李俊杰.湘雅春秋八十年[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34.张多来等.衡阳医学院院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5.黄建新.湘潭大学校史[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36.《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湖南大学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012年8月26日,笔者访谈了湖南某高校许正芝、原湖南师范学院学生谢天瑞两位退休老教师。
    2.2012年9月25日,笔者访谈好友王爱平,了解他小孩在长郡中学理科实验班的情况。
    3.2013年9月25日,笔者调查了湖南理工学院公共社科部教师子弟的教育情况。
    4.2013年4月15-17日,笔者在湖南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建学院等就“湖南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50份,收回问卷1238份。
    5.2013年9月8日,笔者在奇家岭商业街访谈了“过桥米线”米粉店的老板。
    6.2012年7月15-16日,笔者就“大学学费高于家庭收入水平时,你还考虑让孩子上大学吗?”问题,访谈了岳阳市云溪区龚临湘、李松山、罗梦秋等三位居民。
    7.2013年3月12-14日,笔者就“高校改名、升格问题”,在湖南理工学院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8.2013年5月11日,笔者就“吉首大学办学特色及科研问题”访谈了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廖金香博士。
    9.2013年5月10日,笔者在湖南省委党校就“高校合并问题”访谈了省委教育工委陈飞跃专职委员。
    10.2012年5月21日、9月22日、10月18日,笔者就“政府在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起到的作用”、“高校合并、高校办学定位”、“高校就业、高考弃考”等问题多次访谈了湖南理工学院廖良初教授。
    11.2013年4月24日,笔者带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接受高等教育究竟还有没有动力?有多大的动力?”问题,在湖南理工学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 1820份,有效回收1790份;与此同时,还访谈了刘艳红、肖东鹏、杨剑、侯文华、陈诚君等同学。
    12.2012年4月23-24日,笔者湖南理工学院就“你最想就读的专业及其选择的理由”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13.2013年12月13日,笔者与“一轮明月”(肖霄)就“就业情况”进行了网络聊天。
    14.2013年12月29日,笔者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办学特色”问题访谈了岳麓书院李强博士。
    1.列宁.列宁论国民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叶庆科.毛泽东教育思想初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6.张健.毛泽东的教育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7.靳宏斌.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8.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室编.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张闻天文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14.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16.王炳照,苏渭昌.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8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17.高奇.新中国教育历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8.雷晓云.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其文化透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9.顾明远.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0.顾明远.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1.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2.李敏谊.顾明远教育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3.潘懋元,邬大光,张亚群.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4.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5.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6.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7.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8.钱穆.文化与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9.何东昌.当代中国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30.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1.季啸风.中国高等学校变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2.何炳棣.读书治史六十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3.董渭川.新中国的新教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51.
    34.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马齐彬,陈文斌.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36.袁振国.中国现代教育思潮[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
    37.郭笙.新中国教育40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38.孙邦正.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M].台北:正中书社,1971.
    39.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五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0.庞松.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1.郑世兴.中国现代教育史[M].台湾:三民书局,1981.
    42.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3.熊贤君.湖北教育史(下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4.周秋光,莫志斌.湖南教育史(第二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5.刘欣森,孟湘砥.湖南教育史(第三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6.卓晴君.中国改革全书·教育改革卷(1978—1991)[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47.郑杭生等.社会运行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8.刘大椿,吴向红.新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的大撞击[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49.陆有诠.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50.赵德强.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1.郑谦.被“革命”的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52.程晋宽.“革命教育”的历史考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53.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4.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5.方惠坚,范德清.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6.刘佛年.中国教育的未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7.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论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58.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59.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0.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61.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
    62.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
    63.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64.蔡先金,宋尚桂,王希普.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聚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65.程天君,吴康宁.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教育学(1978-200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室.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7.黄启兵.中国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68.董孟怀等.百年教育回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9.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辩证看务实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1.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2.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73.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4.朱永新.嬗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5.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9.丁润生等.无尽的宝藏[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80.杨景尧.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后之高等教育改革[M].高雄:麓文文化公司,1995.
    81.《当代中国的湖南》编辑部.当代中国的湖南(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82.金一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3.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84.李路路,孙志祥.透视不平等——国外社会阶层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5.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6.王晨,张斌贤.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7.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8.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9.王立新.西方文化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90.贺培育.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91.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92.郑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3.赵庆典等.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4.周秋光.湖湘文化宏观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5.钱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M].长沙:岳麓书社,1985.
    96周兴旺.湖南人,凭什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97.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湘文化论集(上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8.王立新.西方文化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99.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00.庚建设.湖湘文化论坛[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1.王兴国.湖湘文化纵横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1.[日]大壕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黄福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澳大利亚]约翰·柯莱威利.中国学校教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3.[加拿大]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5.[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英]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1、2卷)[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7.[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张民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9.[日]小林文人,[日]末本诚,[中]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1.[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4.[法]布尔迪约.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5.[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孙瑞芹,陈泽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
    16.[南斯拉夫]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令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17.[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01.
    18.[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2005.
    19.[美]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M].王光春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7.
    20.[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第十版.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1.[美]尼霍尔·本诺克拉蒂斯.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M].黄剑波,张媛,谭红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M].林清江译.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8.
    23.[美]卡扎米亚斯,马西亚拉斯.教育的传统与变革[M].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等译.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4.[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5.[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6.[美]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7.[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8.Suzanne Pepper, Chinese Education after Mao, China Quarterly,81(march1980)1-65.
    29.Stewart E.Fraser, Education and Communism in China:an anthology of Commentary and Documents,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Group,1969.
    30.John N. Hawkins,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ew York:Praeger,1983.
    31.Ruth Hayhoe,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London:Croom Helm,1984.
    32.Alex Inkeles,"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Character:the Role of Parental Media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XI,(1955);D.Miller and G.Swanson,Inner Conflict and Defense,(New York,1957).
    1.董智.湖南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马红光.村落视野中的小学变迁[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伍育琦,向阳.湖南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6.李琳,徐烈辉.湖南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6(6).
    7.彭平一.湖南高校的百年分合——纪念湖南高等教育100周年[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8.阳荣威.后合并时代高校的选择:战略联盟[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9.胡耀辉.企业战略联盟浅论[J].企业研究,2003(6).
    10.张筱艳.湖南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
    11.游俊.西部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吉首大学的办学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12.章兢.人才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13.杨德广.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定位观与质量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14.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2).
    15.刘小华.尊重式管理:大学教育意蕴的管理理念[J].大学教育科学,,2011(5).
    16.周洪宇,申国昌.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教育研究,2006(4).
    17.刘献君.论大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2(1).
    18.梁北汉.论高校的趋同发展与分类定位[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19.王宾齐.迷失在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校趋同化原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20.刘旭.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5(1).
    21.宋红霞.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2.秦国柱,冯用军.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5(3).
    23.向冠春,刘娜.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嬗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
    24.杨东平.现有评估方式还需完善[N].科学时报,2008-01-21(6).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湖南日报》、《岳阳日报》、《潇湘晨报》、《湖南教育》、《羊城晚报》、《新民晚报》
    1.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中共十七大报告》。
    2.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中共十八大报告》。
    3.http://Iearn.tsinghua.edu.cn/flfg/js/jiaoyufa.ht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主席令第45号。
    4.http://fzghc.gov.hnedu.cn/show/86010.html《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
    5.http://zsb.hunn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26《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计划方案》。
    6.http://gaokao.eol.cn/bkjq_2928/20120702/t20120702_802288.shtml北京大学2012年分省招生计划汇总。
    7.http://www.docin.com/p-100447334.html《湖南理工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
    8.http://wenku.baidu.com/view/76fl 1049c850ad02de804156.html《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9.http://wenku.baidu.com/view/fba8fab31 a37fl 11 fl 855bca.html《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10.http://wenku.baidu.com/view/c422e8dc7f1922791688e83a.html《湘潭大学“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
    11.http://www.docin.com/p-666606959.html《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12.http://www.cuaa.net/2003/college/information.jsp?school_information_id=37944《湖南文理学院“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远景规划》。
    13.http://www.hnu.edu.cn/湖南大学官网。
    14.http://www.hunnu.edu.cn/湖南师范大学官网。
    15.http://www.usc.edu.cn/南华大学官网。
    16.http://www.jsu.edu.cn/default.html吉首大学官网。
    17.http://www.hnist.cn/湖南理工学院官网。
    18.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10-15/1204397796.shtml《教育部长:中国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
    19.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715/u1a5997076.html王志顺:《“大干快上”并非一无是处》。
    20.http://max.bookl 18.com/html/2012/1024/3105782.shtm林捷,袁昊等:《“高考弃考”现象之探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