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提出的。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可以说已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后,“早期收获”类产品的降税进程就已从2004年起开始启动。此外,双方还于2004年11月共同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文件,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签署,它们为双方在2005年7月全面正式启动降税进程扫除了障碍。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有所裨益。2007年1月14日,在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是继《货物贸易协议》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签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为确保在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为了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运作,更为迅速地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概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织机构制度。
     第二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框架协议述评。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该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最后对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特点。
     第三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的实证考察,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水平状况。
     第四章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该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存在的现实缺陷。
     第五章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产生的必要性,其次分析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所遵循的法律原则和宗旨,最后对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讨论了完善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法律发展的对策。本文提出了北美-欧盟主要成员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其次提高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促进因素与促进中国与东盟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具体对策。
Establish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s envisaged that in November2000held in Singapore Chinese and ASEAN leaders during the session. At present,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s being carried out which can be said to have entered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stage. In2002, China and ASEAN signed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fter the "early harvest" products of the tariff reduction process had been started since2004. In addition, the two sides in November2004signed the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and other documents, jointly developed a serie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s the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and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The signing of them as the two sides in July2005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tariff reduction process to remove the obstacles. This article from a legal point of view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o discuss issues related to the hope that the promotion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o promote academic research related benefit. January14,2007, Premier Wen Jiabao and the leaders of10ASEAN countries under the witness, China and the10ASEAN countries in Cebu, Philippines signed the "China-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framework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at have signed the firs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is following the "trade in goods agreement",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another. Its sign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China and 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bilateral openness and development services, to ensure that in2010as scheduled, fully completed in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has laid a more solid found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for the smooth operation more quickly promote bilate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of the legal issues of trade in services is essential.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of the basic overview,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s well as the legal basis for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of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Framework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Review. This chapter first describes the China-ASEAN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e in services. By analysis of the China-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of the main content,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trade in services.
     Chapter III discusses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service trade empirical study, China and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Service Development of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rade in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status.
     Chapter IV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Service Trade problems, this section analyzes the FT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rade in services problems, from four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service trade the reality of defects exist.
     Chapter V discusses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service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his chapter first describes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service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resulting necessity,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hina-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service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followed legal principles and purposes, the las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service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the sources of law discussed.
     Chapter VI discusses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ASEAN trade in service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North America-the main EU member states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Second, improve the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o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factors and promote China-ASEA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引文
① 李荣林,宫占奎,孟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
    ② 杨武:《当代东盟经济与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79-381页。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90-291页。
    ② 杨力刚:《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动因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4期。
    ③ 焦朝霞:《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考》,对外经贸实务出版社2007年版,第208-211页。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第5期。
    ② 丁平:《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① 李荣林,宫占奎,孟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
    ② 徐勇、张凯、王常亮等:《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社2010年版,第55-57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505页。
    ③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521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535页。
    ① 徐勇、张凯、王常亮等:《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2010年版,第89-95页。
    ② 霍伟东,轩文娟:《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和前景初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第2期。
    ① 查贵勇,陈霜华:《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② 徐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122页。
    ①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231页。
    ② 吴美田:《区域经济—体化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0页。
    ① 王国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云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页。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67-389页。
    ① 尹明忠,陈秀莲:《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9期。
    ①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② 王娟:《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现状、结构与竞争力研究》,《亚太经济》,2008年第2期。
    ① 郁杳一:《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出版,2004年版,第221页。
    ② 邓应文:《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外部因素》,《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① 彭朝霞:《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19-221页。
    ① 轩文娟:《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双边合作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80页。
    ② 郭曼:《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212页。
    ③ 吴美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0-281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49-50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50-51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57-60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55-57页。
    ②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60-61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65-67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67-68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68-71页。
    ②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71-73页。
    ① 齐虹丽:《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73-75页。
    ①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155页。
    ①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11年版,第156-157页。
    ① 焦朝霞:《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考》,对外经贸实务出版社,2010年版,第390-392页。
    ① 李秉强:《“10+3”服务贸易竞合可能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7期。
    ②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322页。
    ① 邓应文:《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外部因素》,《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② 谢康编:《国际服务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0-355页。
    ①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② 邹春萌:《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8期。
    ① 郁杳一:《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出版社,2004年版,第269-275页。
    ② 彭朝霞:《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页。
    ① 郭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346页。
    ②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70-272页。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2011年第5期。
    ① 孙靓莹:《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初探》,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② 刘树森主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128页。
    ① 周雪春:《关于加快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思考》,《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11期。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2011年第5期。
    ①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450-453页。
    ① 邹春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8期。
    ② 彭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带来新机遇》,《前进论坛》,2010年第3期。
    ③ 邹春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207页。
    ① 霍伟东,轩文娟:《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和前景初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第2期。
    ① 霍伟东,轩文娟:《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和前景初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第2期。
    ② 查贵勇、陈霜华:《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③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① 查贵勇,陈霜华:《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②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① 徐勇、张凯、王常亮等著:《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233页。
    ② 李达,覃星星,向志强:《中国信息报》,《经世专题》,2013年第7期。
    ① 李达,覃星星,向志强:《中国信息报》,《经世专题》,2013年第7期。
    ①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② 徐勇、张凯、王常亮等:《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社,2010年版,第320-321页。
    ③ 徐勇、张凯、王常亮等:《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社2010年版,第322页。
    ① 数据来源:《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国际贸易》,出版社,2010年版,第340-344页。
    ② 陆晓宇:《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深化战略研究》,《经济与法》,2011年第5期。
    ③ 彭志荣:《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的思考》,《消费导刊》,2012年第1期。
    ① 张一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1期。
    ① 张一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1期。
    ① 张—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1期。
    ① 张一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1期。
    ② 刘延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中国教育报》,2010年第8期。
    ① 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7期。
    ② 刘延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中国教育报》,2010年第8期。
    ① 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7期。
    ① 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7期。
    ② 张一帆:《中国一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1期。
    ① 刘延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中国教育报》,2010年第8期。
    ② 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7期。
    ① 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7期。
    ① 石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框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年第7卷第2期。
    ① 陈霜华、查贵勇:《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② 邹春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151页。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90-392页。
    ② 徐勇、张凯、王常亮等:《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社2010年版,第334-337页。
    ①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① 吴美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①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232页。
    ② 吴喜龄、陈万灵:《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经济贡献度的比较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第2期。
    ① 王娟:《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现状、结构与竞争力研究》,《亚太经济》,2008年第2期。
    ① 杨衍江:《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国际经贸探索出版社,2009年版,第290页。
    ② 樊莹:《东亚贸易合作的最新态势、原因与面临的挑战》,《亚太经济》,2011年第3期。
    ① 冯艾凌:《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① 黄阳坚、田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② 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4期。
    ① 吴美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20-324页。
    ② 郁杳—:《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页。
    ① 邹春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出版社,2011年版,第120-122页。
    ① 郁杳一:《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215页 页。
    ① 肖小文:《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探讨》,《学术论坛》,2011年第3期。
    ② 陆春霞:《完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① 肖小文:《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探讨》,《学术论坛》,2011年第3期。
    ② 朱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10期。
    ① 刘珊:《关于完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立法思考》,《桂海论丛》,2011年第1期。
    ②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10年版,第320-324页。
    ① 陆春霞:《完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① 刘珊:《关于完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立法思考》,《桂海论丛》,2011年第1期。
    ① 陆春霞:《完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② 肖小文:《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探讨》,《学术论坛》,2011年第3期。
    ① 朱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10期。
    ①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第350-351页。
    ① 陆春霞:《完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①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经验及启示》,《特别策划》,2011年第6期。
    ① 杨衍江:《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国际经贸探索出版社,2011年版,第230-232页。
    ②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经验及启示》,《特别策划》,2011年第6期。
    ①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经验及启示》,《特别策划》,2011年第6期。
    ② 杨衍江:《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国际经贸探索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165页。
    ① 杨衍江:《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国际经贸探索出版社,2011年版,第183-187页。
    ②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310页。
    ① 霍伟东,轩文娟:《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和前景初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1年第2期。
    ① 徐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02-305页。
    ② 杨力刚:《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动因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24期。
    ① 刘树森主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63-367页。
    ① 谢康编:《国际服务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10-412页。
    ① 陆春霞:《完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①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12年版,第123-125页。
    ② 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12年版,第389-392页。
    ① 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235页。
    ① 吴美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280页。
    ② 林剑:《WTO环境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255页。
    1、杨丽艳著:《东盟的法律和政策与现代国际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杨丽艳著:《东盟的法律和政策与现代国际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刘世元主编:《区域国际经济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王国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云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刘树森主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方超:《东亚服务贸易与文化共融—中国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云南财贸学院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李荣林,宫占奎,孟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陶明吴申元等:《服务贸易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9、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谢康编:《国际服务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商务部研究院亚洲与非洲研究所编:《东盟对外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比较研究》
    12、齐虹丽著:《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13、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5、杨武:《当代东盟经济与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16、孙靓莹:《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初探》,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7、轩文娟:《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双边合作的思考》,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8、林剑:《WTO环境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徐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郭曼:《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1、《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22、邹春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出版社2008年版。
    23、数据来源:《课题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国际贸易》,2007年版。
    24、徐勇、张凯、王常亮等:《庆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暨双边经贸合作特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出版社2010年版。
    25、彭朝霞:《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6、焦朝霞:《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考》,对外经贸实务出版社2007年版。
    27、陈妙英:《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关系的法律协调研究》,学术论坛出版社2008年版。
    28、吴美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郁杳一:《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出版社2004年版。
    30、杨衍江:《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国际经贸探索出版社2005年版。
    1、尹宏祯:《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载《西 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4期。
    2、张祖国:《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和前景》,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1期。
    3、慕亚平、林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之探讨》,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
    4、王绍媛:《国际服务贸易与海关监管制度的关系辨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5、林达:《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上升趋势》,《广西新闻网一广西日报》,http://www'gxnews.eom.cn,访问时间:2010年1月15日。
    6、卢文雯:《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第5期。
    7、卢文雯:《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8、杨晓静:《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第3期。
    9、周雪春:《关于加快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思考》,《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11期。
    10、邹春萌:《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8期。
    11、霍伟东,轩文娟:《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和前景初探,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第2期。
    12、查贵勇,陈霜华:《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13、丁平:《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14、杨力刚:《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动因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24期。
    15、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16、纪欣:《中国服务业接轨东盟大市场》,《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第15期。
    17、邓珊:《完善中国旅游业立法,发展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
    18、杨力刚:《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动因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24期。
    19、惠之涵:《金融危机下中国与东盟服务业合作发展前景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9期。
    20、廖万红,王新哲:《中国与东盟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5期。
    21、王娟:《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现状、结构与竞争力研究》,《亚太经济》,2008年第2期。
    22、吴喜龄,陈万灵:《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经济贡献度的比较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第2期。
    23、陈霜华查贵勇:《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24、陈秀莲尹忠明:《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1980-2007年的样本》,《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9期。
    25、程信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法律博弈》,《南方经济》,2005年第8期。
    26、邓应文:《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外部因素》,《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27、樊莹:《东亚贸易合作的最新态势、原因与面临的挑战》,《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28、冯艾凌李国庆赵静芳:《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9、黄阳坚田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0、廖增金,洪英利:《浅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之约束力及执行力》,《中国商界》,2010年第2期。
    31、朱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宄》,《特区经济》, 2010年第10期。
    32、陆春霞:《完善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3、肖小文:《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探讨》,《学术论坛》,2011年第3期。
    34、刘珊:《关于完善中国一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立法思考》,《桂海论丛》,2011年第1期。
    35、兰青叶李莹莹卢建强:《浅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广西大学学》,2009年第4期。
    36、李秉强:《“10+3”服务贸易竞合可能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7期。
    37、刘海元刘向阳:《浅析影响东盟一体化程度的主要因素》,《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
    38、陆继峰罗守权:《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新走向》,《社科纵横》,2009年第1期。
    39、卢文雯:《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分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0、丘雪薇:《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期持续推进区域合作思路与中国措施》,《经济纵横》,2009年第5期。
    41、宋一兵:《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3期。
    42、王娟:《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研究》,《学术论坛》,2009年第10期。
    43、王勤:《东南亚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与趋势》,《亚太经济》,2005年第4期。
    44、王勤许望:《2008-2009年东盟经济的分析与预测》,《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2期。
    45、张恒俊:《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互补与竞争》,《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7期。
    46、邹春萌:《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特点与前景》,《东南亚研究》,2008 年第1期。
    47、康巴色:《浅析中国企业直接投资老挝服务业市场》,《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9期。
    48、欧阳慧,黄泽周:《关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探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9、石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框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50、谢志刚:《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4期。
    51、石珊:《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概况》,《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34期。
    52、尹明忠,陈秀莲:《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9期。
    53、张克宁:《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企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期。
    54、彭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带来新机遇》,《前进论坛》,2010年第3期。
    55、刘倩,朱明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论坛》,2010年第1期。
    56、蒋升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对广西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在自治区党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对广西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会发言》,《市场论坛》,2009年第12期。
    57、陈建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产业》,《广西日报》,2010年第10期。
    58、李达,覃星星,向志强:《中国信息报》,《经世专题》,2013年第7期。
    59、陆晓宇:《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深化战略研究》,《经济与法》,2011年第5期。
    60、彭志荣:《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的思考》,《消费导刊》,2012年第1期。
    61、李礼辉:《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合作落后于经贸合作》,《经济与法》, 2011年第7期。
    62、张一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11期。
    63、刘延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中国教育报》,2010年第8期。
    64、高伟浓,何美英:《中国—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7期。
    65、许宁宁:《如何看待中国东盟间贸易逆差》,http://www.c hinareviewnews.com,访问时间:2011年5月3日。
    66、《中国承建老挝卫星广播通信系统覆盖星站网》,中国—东盟中心,http: //www.asean-china-center.org/2010-02/26/c_13344846.htm 2010-02-26.
    67、荣成出口东盟工业品同比增七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http: //222.35.76.135/cafta/(uzxg0b45vnzsdyaei3m551ed)/SecondPage.aspx?ID =1053&sqls=CASEMTItemContent 2010-04-19.
    68、《大西南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大西南开拓次区域市场的对策建议》,http://www.ecdc.net.cn/newindex/chinese/page/1cj_mekong/ 9/4.htm.2011-03-2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