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蕴含。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怎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带着这些疑问,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中去寻求答案。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分析,总结了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贡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延安时期我们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经验,以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八章。其中,导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和内涵。文章首先对人类精神现象和精神力量展开了分析,论述了精神家园的概念及特征,同时,分析了作为共有精神家园主体的中华民族从民族融合逐渐走向自觉认同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和内涵。第二章从总体上论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况。本章论述了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和特征,对我们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到第七章是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个要素的分别展开,论文分五个部分对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内涵进行重点阐述。其中,第三章论述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内核。本章分析了延安时期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阐述,分析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异同以及我们党正确对待三民主义的态度。第四章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土壤和根基。本章在对我们党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我们党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外国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同人民大众的关系,通过这些阐述,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党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构建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解。第五章论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本章在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升华和抗战实践两个角度对延安时期我们党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力弘扬及其贡献展开了阐述,深刻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论述了民主精神是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精华。本章首先论述了五四以来民主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延安时期我们党对民主政治的理论阐释,并对延安时期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实践展开了详细分析。第七章论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本章通过对我们党提出、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进程展开分析,以及对文化领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阐述,深刻展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作用。第八章在总结前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阐述了其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历史性启示。
     总之,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期望寻找到对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益的经验借鉴,推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proposal of this concep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for build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 what is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how to build it? With these questions, this paper tries to seek the answers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spirit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CCP in Yan'an period.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the CCP leading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build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in Yan'an perio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during Yan'an period,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contribution of building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by the CCP.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building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during Yan'an period by our Party,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inese dream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Among them, the introduction part discusses the basis of subjec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spirit and mental strength,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spiritual hom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nation which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from national integration to common conscious identity.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on spiritual home.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an overall view,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set up by the CCP in Yan'an period. This chapter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building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during this period, as well as the leadership position of the CCP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based on which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in Yan'an period,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ways of building this national spiritual home by our Part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nth chap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built by the CCP in Yan'an period.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o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Among them,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mmunist ideal and belief is the core value of the national spiritual home in Yan'an period.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Communist ideal and moral elaborated by our Party during Yan'an period, it also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nd the Communism, and the attitude by which our Party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at the new democratic culture is the soil and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during Yan'an period. In this chapter, after analyzing the history of our Party's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democratic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spiritual home, the paper respectively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democratic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which correctly dealt with by our Party. Through the elaborations,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democratic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established by our Party is expected to be obtained.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at the patriotism spirit is the valuable wealth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during Yan'an period.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first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s well as the forms of the patriotism spirit as the basis,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sublim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anti-Japanese war, analyzes the vigorous promo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of the patriotism spirit implemented by our Party in Yan'an period. That is to show profoundly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patriotism spirit in our Party's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mocratic spirit of the times is the times'essence of the national spiritual home in Yan'an period. This chapter first discusses that democracy has become a banner of the times'spirit since the May4th, and the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ie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elucidated by our Party in Yan"an period, and launch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practice led by our Party. The seven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serves as the united bond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In this chapter,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proposing, establishing and preserving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is analyzed, and the elucidation of the Front in cultural field is conducted, which is to profoundly reveal that the Front exerts great effect on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cluding the above, the eighth chapter deep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by our Party in Yan'an period, and elaborates its important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hinese spirit, condense the Chinese strength, establish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onfidence of the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the Chinese common spiritual home in the new era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a wor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national common spiritual home established by the CCP during Yan'an period,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find experienc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hinese spiritual hom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nd boost the spiritual home construction in the time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author wishes to make some moderat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引文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②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欧阳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构建》,《光明日报》2012年2月28 日
    ② 李德顺:《关于“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北京日报》2009年4月20日第1
    ① 参见宫丽:《精神家园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40页。
    ②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9页。
    ① 罗索:《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21页。
    ②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①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226页。
    ② 骆郁延著:《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9页
    ③ 骆郁廷著:《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④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汇编》(先秦部分)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05页
    ⑤ 《论语·阳货》。
    ① 《论语.为政》。
    ② 《论语.季氏》。
    ③ 《道德经》第25章。
    ④ 《道德经》第33章。
    ⑤ 《道德经》第67章。
    ⑥ 《孟子.告子上》。
    ⑦ 《孟子.公孙(?)上》。
    ⑧ 《孟子.公孙(?)上》。
    ① 《管子心术下》。
    ②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宋元明之部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0页
    ③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宋元明之部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65页
    ④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清代之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9页。
    ⑤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4年版.第262页。
    ①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5页。
    ②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5页。
    ③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页。
    ④ 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3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4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4页。
    ⑥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① 卓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6-48页。
    ① 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述》,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79页。
    ②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7),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1页。
    ③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41).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页。
    ④ 王晴波编:《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4页
    ① 《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页。
    ② 徐迅:《民族主义》,中围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264页。
    ③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7页
    ①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5-266页。
    ②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全议闭幕会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③ 纪宝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① 欧阳康主编:《民族精神——精神家家园的内核》,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② 葛晨虹:《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11期。
    ③ 李德顺:《关于“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北京日报2009年4月20日第17版。
    ① 张曙光主编:《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总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②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① 李静著:《民族心理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453页
    ①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② 陈国庆主编:《晚清社会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① 《社会主义月刊》,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②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页。
    ③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转引自张静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91页。
    ①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330页。
    ②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③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330页
    ①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33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① 《李大钊全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
    ② 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③ 胡绳主编:《中围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9业。
    ④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1页。
    ①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页。
    ② 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9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① 《大后方青年致书延大同学》,《解放日报》1944年10月28日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② 唐正芒著《中国两部抗战文化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152页。
    ② 胡绳主编:《中围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牌.第43-44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9-91页。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133页。
    ③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8页。
    ④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9页。
    ①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0页
    ②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6页
    ①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1页。
    ③ 朱鸿召著:《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7页。
    ① 朱鸿召著:《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② 朱鸿召著:《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③ 沙建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页。
    ④ 朱鸿召著:《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业。
    ⑤ 郑帅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①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北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34页。
    ②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③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132页。
    ①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页。
    ② 《毛泽东新闻T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55页。
    ③ 沙建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②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42页。
    ③ 沙建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6页,
    ② 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350页。
    ③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④ 沙建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①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②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③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④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⑤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① 沙建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
    ① 《鲁迅选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②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265页。
    ③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④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版,第253页。
    ⑤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11-312页。
    ⑧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7页。
    ②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09页。
    ③ 《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23页。
    ①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129页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131页
    ① 叶青:《救国哲学》,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
    ② 叶青:《中国政治问题》,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
    ③ 叶青:《中国政治问题》.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
    ① 叶青:《怎样研究三民主义》,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② 叶青:《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之比较》,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③ 叶青:《怎样研究三民主义》,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围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④ 叶青:《怎样研究三民主义》,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围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⑤ 叶青:《中国只需要三民主义不需要别的主义》,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哌,第275页。
    ⑥ 叶青:《论中国共产党》,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⑦ 叶青:《中国政治问题》,转引自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9-690页。
    ② S长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
    ③ 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8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出社1991年版.第68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8页
    ③ 中共延安市委统战部组编:《延安时期统一战线史料选编》.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186页。
    ① 邓力群主编:《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②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12页。
    ③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2页。
    ④ 沙建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69页。
    ①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23页。
    ②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11页。
    ③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④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23页。
    ⑤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86贝。
    ⑥ 刘辉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页。
    ⑦ 《毛洋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① 《毛汗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868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2页
    ② 胡适:《中国沉思——胡适读本》.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2页
    ③ 黄兴涛主编:《中国之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① 《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1页。
    ② 《何干之文集》第2卷,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139页。
    ③ 张申府:《五四纪念与新启蒙运动》,1937年6月。
    ④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855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① 《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② 《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
    ③ 《即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0-311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⑤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⑥ 刘辉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中从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①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②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85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⑤ 张申府:《论中国化》,参见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路论争文选》中册.黄山书社.第635-636页。
    ① 郑师渠主编:《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页。
    ② 《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8页。
    ③ 郑师渠主编:《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页
    ① 张君劢著:《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233页。
    ② 张君劢著:《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③ 郭沫若:《复兴民族的真谛》,转引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92页。
    ④ 钳麟著:《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5页。
    ⑤ 《瞿秋自选集》,人民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① 转引自刘辉著:《中围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页。
    ② 刘辉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141页。
    ③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21页。
    ④ 刘辉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0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③ 雷云峰、杨瑞广著:《中共中央与八年抗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02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59页
    ③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1页。
    ④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3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
    ② 《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8页。
    ③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④ 《文学运动史料选》第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3页。
    ⑤ 郁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
    ④ 《张闻天之袋》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
    ①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7页。
    ② 张平、覃志红、许卉著:《精神航标——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82 页。
    ① 张曙光主编:《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页
    ① 汤志钧编:《康仃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0页。
    ②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52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9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2页。
    ② 《毛汗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① 邢云文著:《时代精神:历史解读与当代阐释》,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②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04 页。
    ③ 王洪树著:《协商合作视野下的民主政治研究》总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①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18页。
    ② 《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32页。
    ③ [美]格里德著:《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鲁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275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264页
    ① 《毛洋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2-733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5页。
    ③ 胡绳:《思想的漫步》,《群众周刊》1943年第8卷,第10期。
    ④ 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
    ① 刘少奇:《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红旗杂志》1980年第14期。
    ② 《梁漱汉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42-444页
    ③ 、《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75页。
    ④ 孙德镇:《你最爱≥,《上海文化》1946年编2期
    ⑤ 李云峰:《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的实施及其特点》.《西北大学学报,<托学社全科学版>》1986年第3期
    ① 张汝伦:《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649、661页。
    ② 张申府:《民主问题》,《宪政月刊》1945年3月25日第14、15号合刊。
    ③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宝文堂书店1988年版.第137页
    ① 《毛汗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7页
    ④ 刘少奇:《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关于政权问题的总结报告》,1942年2月。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3-176页。
    ① 张君劢著:《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229页。
    ① 雷云峰、杨瑞广著:《中共中央与八年抗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② 雷云峰、杨瑞广著:《中共中央与八年抗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③ 《毛泽东年谱》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32-633页.
    ① 《回国抗战.奔赴延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② 《回国抗战,奔赴延安》.中国之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0页。
    ②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页。
    ③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8页。
    ①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8页。
    ②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9页。
    ③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9 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652页
    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4-35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5-36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3页
    ①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7日第1版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①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398页。
    ② 郭沫若:《复兴民族的真谛》,转引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92页。
    ③ 肖力、邢洪儒著:《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308-30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12、18、21、30卷),人民出版社1958-1974年版。
    [4]《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文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6]《无产阶级革命家论德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7]《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9]《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0]《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12]《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孙中山全集》(第2、9、11卷),中华书局1981-1982年版。
    [17]《宋庆龄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8]《李大钊全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鲁迅选集》(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张闻天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2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994年版。
    [24]《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6]《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解放军出版社1981年版。
    [27]《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民族文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2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30]《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
    [31]《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3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5]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6]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7]薛启亮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纪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8]郑师渠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39]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4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
    [41]中共延安市委统战部组编:《延安时期统一战线史料选编》,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
    [42]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大事记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43]梁星亮、杨洪主编:《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政治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4]雷云峰、杨瑞广著:《中共中央与八年抗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5]黄士安、赵广、王延湜主编:《毛泽东和延安时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6]罗忠敏、崔岩主编:《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缔造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7]席文启主编:《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8]高智瑜主编:《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9]李蓉著:《人民民主:毛泽东的理想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0]梁星亮主编:《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史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1]黄宏主编:《延安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a
    [52]朱鸿召著:《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3]《回国抗战,奔赴延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54]郑师渠主编:《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5]杨叔子等著:《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6]宋志明、吴潜涛主编:《中华民族精神论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欧阳康主编:《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内核》,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58]张曙光主编:《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9]吴元梁著:《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0]张平、覃志红、许卉等著:《精神航标—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1]宫厚英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2]肖力、邢洪儒著:《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63]宇文利著:《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4]卞敏著:《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65]任浩之著:《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年版。
    [66]刘家全著:《中国精神论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7]骆郁廷著:《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唐君毅著:《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0]赵存生主编:《中国精神读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读本》,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
    [72]傅治平著:《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3]李君如著:《社会主义精神支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4]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75]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76]邢云文著:《时代精神:历史解读与当代阐释》,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77]叶泽雄著:《邓小平社会理想思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8]《理想之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9]《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0]周熙明、李文堂主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1]邓力群主编:《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2]邓力群主编:《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3]刘辉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再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84]董世明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三民主义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85]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86]涂文学、邓正兵主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7]唐正芒著:《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88]宋金寿、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9]胡大牛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史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0]盖军主编:《中国共产党白区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1]吴锦旗著《抗战时期大学教授的政治参与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2]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3]冯峰著:《“国难”之际的思想界——1930年代中国政治出路的思想论争》,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
    [94]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中册,黄山书社。
    [95]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6]方敏著:《“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97]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8]张君劢著:《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9]贺麟著:《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00]胡适著:《中国沉思—胡适读本》,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1]陈国庆主编:《晚清社会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0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宝文堂书店1988年版。
    [103]徐迅著:《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4]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105]高翠莲著:《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6]张淑娟著:《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107]李静著:《民族心理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08]张宝成著:《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9]林尚立主编:《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0]李小宁主编:《统一战线新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11]陈载舸、陈剑安、殷丽萍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12]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武汉大学,2004。
    [113]宫丽:精神家园论,华中科技大学,2011。
    [114]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8。
    [115]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
    [116]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天津师范大学,2008。
    [117]孙建娥: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
    [118]张希贤: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中共中央党校,1994。
    [119]夏红各: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初探,广西大学,2008。
    [120]刘亚军:延安时期中共政党文化探析,中南大学,2007。
    [121]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8。
    [122]韦宏伦: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启示,广西民族大学,2011。
    [123]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山东师范大学,2004。
    [124]张正光: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华东理工大学,2010。
    [125]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0。
    [126]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南开大学,1997。
    [127]兰文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华中科技大学,2009。
    [12]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中共中央党校,2007。
    [129]庞立生、王艳华:《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现代哲学》2009年第3期。
    [130]侯小丰:《精神家园、情感依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究》2007年第9期。
    [131]纪宝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132]高永久、陈纪:《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
    [133]李德顺:《关于“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北京日报》2009年4月20日第17版。
    [134]尹世尤、沈其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1期。
    [135]韩振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其构建途径》,《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
    [136]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
    [137]欧阳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构建》,《光明日报》2012年2月28日。
    [138]王可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求实》2011年第9期。
    [139]胡为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40]王东维、沙小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41]王海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8期。
    [142]刘绍卫:《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精神内涵与其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战文化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3]张纯厚:《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社会学分析》,《长白学刊》》2010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