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共革命与华北乡村租佃关系的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社会历史斗争的基本内容之一。历代爆发的农民战争中,仁人志士不断提出的各种主张,就是为解决该问题,或者为期于和缓该问题。尽管如此,然而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唯有中共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抓住了中国抗日战争这个千载一时的历史机遇。在极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全党的大智慧,找到了一种合乎分寸的切入点,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不仅能动员农民,而且又能将阶级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一种近乎理想的政治境界。而中共审时度势,以民族利益为先,及时将“地主不分田”的农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农地政策。正是这种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构筑了进入这一理想政治境界的重要桥梁之一。通过这一过程的深刻分析,将使我们对“双减”作为中国革命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指引人们深入了解又斗争又联合的动态组合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意义。
     中共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运动,是作为整个革命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谋划的。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决条件下,中共极力谋求“双减”运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密切联系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的目标。因此,在推行“双减”过程中,既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也要把农民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杜绝“搭便车”的现象,促成农民直接面对地主的“个人化”的“双减”方式;不仅要弱化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而且也要削弱地主在农村中的封建势力,从而建立中共的农村政权和农民的政治优势。为了开展“双减”运动,为其净化环境,铺平通往胜利之路,中共想方设法,极力谋求从政治组构、权力组织安排、经济关系、社会准则、文化教育和观念形态等诸方面改变农村的社会环境。这就为租佃关系变迁提供了保障作用。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双减”运动,不只有革命的目的,也有灵活多变的策略运作空间,从而致使中共在抗战时期领导的“双减”运动,大大超越了农村一般经济意义上的改革,凸显了一切革命性变革。其革命性意蕴是在斗争与妥协的策略互动中展现出来,本文对农民与地主的博弈基本模型作了阐释。虽然“双减”运动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不像土地革命那样激剧,但是在组织发动群众、改变农村现存的社会政治经济力量方面,呈现了革命性变化。这正如彭真所言,“双减”是中共领导的一场群众运动,具有社会革命和民族抵抗运动的双重性质。
     本文将“中共革命与华北乡村租佃关系的变迁”情境,锁定为1937-1946年之间中共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民族抵抗运动和“双减”运动。租佃关系变迁是对租佃关系非均衡的一种反应,它是一种租佃关系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出现租佃关系非均衡是租佃关系变迁的必要条件。租佃关系因租佃制度而生,展示构成租佃制度的一切要素,然在其运动过程中由于受时代、地域等的作用,较之于侧重规定性内容的传统制度史来说,又显示出明显的灵活性,所确指的对象范围也通常突破制度文本规范而变得更宽泛。
     近代华北租佃制度是非正式的。然而在没有正式租佃制度的历史时期,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主要凭借非正式规则来维护,正是这些非正式规则保障了租佃关系的正常运转。非正式制度安排一旦形成,便具有顽强而持久的生命力,并且形成了世代相沿的民族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以为这是我国历史上的非正式租佃制竟然存续两千多年的原因。
     华北租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中,意识形态、价值信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起着规范租佃行为的约束作用,并能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华北抗日根据地正式租佃制度的形成是中共的减租政策加载于其相关的法规之中,从而成为正式的租佃制度安排(正式规则)。尽管它是中共设定的,但是也需要有关各方的明确认同。这一套正式规则基本上吸纳了非正式制度安排中的先验模式。在制度形成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完善起来。实践表明,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的实际进程却总是显现出私有地权的本质来。
     租佃制度的变迁是租佃制度、地租率、主佃关系、地权配置或土地占有、阶级关系等多种因素变迁叠加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变迁因素中,当以租佃制度为要,其他为伴生因素。
     华北地区幅员广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各地的传统习惯有别,租佃制度复杂多样,同一租佃制度有多种称谓,但万变不离其宗。华北乡村的土地租佃制度在延续旧有的租佃制度(根据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同农业生产者结合方式的差别分),诸如租佃制(包括分租制、定租制)、伙种制、帮工租种制(“雇工分益制”)等的基本租制的基础上发生了变迁,即定租制向分租制逆转,租种制变伙种制,定租制中的钱租逆转为物租,租佃与典当互变,查减后租佃方式的改变,活租和伙种大量减少,各地多采用了定租,废除了地租中的超经济剥削(大粮、杂租、小租、送工等)以及消除了高利贷剥削的成分(如预租和押租),打破了旧中国地租与高利贷相结合,消除了地租中的高利贷剥削成分。
     华北各根据地的地租率基本上都下降到37.5%以下,很多地区的租率在10-30%之间。租率之下降,不单单意味着剥削量的减少,其深层意义在于地租性质的变化,使佃农的生活大有改观。
     租率的降低和超经济剥削成分的取缔,使根据地的地租不再与超经济强制相结合。这种地租形态,与根据地之外的地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新民主主义地租。以上各种租佃制是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相互补充的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此,租佃关系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种新型的租佃关系形成了,并且成为华北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In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peasants' land problem is the basic social content in its social and historical struggle.In peasant wars, this problem is demanded to be solved or eased, this problem is put forward by elites in the past dynasties, to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tremely complex history,the CPC condenses wisdom of the whole party, finds a pointcut, achieves the ideal political realm, where not only to mobilize farmers,but also to limit class conflic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Considering national interests as first, the CPC considers the situation, adjusts the rural land policy of landlords don't distribution the field " to " the landlord's reduction of rents for land and interest on loans, the farmer's rent of rents for land and interest on loans ". Through the analyses the process,we will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oan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this will guide people to realiz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dynamic combination of Struggle and unity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CPC consides movement of the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maintenance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s, the CPC see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contacts the goal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movement of the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peasants, but also mobilize and organize the peasants, help to bring about the pattern of "one to one"; not only to weaken the landlord exploitation for peasants, but also impair the feudal forces of the landlords in the countryside, So as to establish rural regime of the CPC and peasants' political advantag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movement of the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the CPC strives for changing the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through political fabric, authority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economic relations, social norms, cultu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form. It provides the guarantee for tenancy relationship changes.
     The movement of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of Huabei, not only has the purpose of the revolution, but also has a flexible strategy operation space, highlights the movement's revolutionary change. My paper explains the movement's revolutionary change by the basic model of landlords and peasants game. Its revolutionary change is to be presented through organizing the masses and changing the existing rural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My paper consides National resistance move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from1937-1946as main contents of revolution of the CPC and the changes of Huabei countryside tenancy relationship. The change of tenancy relationship is a process from unbalanced to balanced.
     In modern north China, tenancy system is informal.the change of tenancy system is the result of composi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enancy system, the rate of land rent, the configuration, main practice relationship, land ownership or land possession, class relations. In these changing factors, tenancy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enancy system is complex and diverse in Huabei, land tenancy system in Huabei rural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tenancy system, rent system is reversed to sublet system, landed rented system is changed HuoZhong system, money rent in rent system is reversed to object rent, rent interconvert pawn, the way of tenancy after chec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duction of rent and interest on land is changed, the super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land rent is abolished, and so on.
     The rent rate in anti-Japanese base of Huabei basically drops to below37.5%, in many areas, the rent rate is between10%and30%. The decrease of the rent rate means not only the reduction of amount of exploitation, but also the change of rent property from the deep point of view, thus the life of the tenants changes.
     Reduction of rent rate and the ban of super economic exploitation composition make the rent and ultra economy in anti-Japanese base of Huabei no longer be combined. The rent form which differentiates itself from the rent outside the base areas, is a kind of new-democratic rent having the tendency to capitalism.above all sorts of Tenancy system are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having intrinsic connection and mutual complement, which has an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So far, the nature of the tenancy relationship has been changed, A new type of tenancy relationship has been formed, and becomes an an organic part of new democratic social economy in anti-Japanese base of Huabei.
引文
1 邓中夏:《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1924年1月),《邓中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8页;《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1927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114页。
    2 中共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1925年10月),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页。
    3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40年12月),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页。
    4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它号召直接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5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5页。
    6 [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47页。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7页。
    2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解放周刊》第一卷十八期。
    1 参考导师李金铮教授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中共革命与乡村社会:以1937-1949年华北乡村为中心》(07JJD840188),有关内容。
    1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 陈翰笙:《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黎明书局1935年版。
    1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黎明书局1935年版。
    2 金陵大学农经系:《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金陵大学1936年版。
    3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页。
    4 孔雪雄:《地租问题论略》,中山文化教育馆研究部编:《中国地租问题讨论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页。
    5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页。
    6 刘大钧:《我国佃农经济状况》,上海太平洋书店1929年版,第23页。
    7 吴文晖:《中国土地问题及其对策》,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144页。
    8 郭汉鸣,洪瑞坚:《安徽省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正中书局印行1937年版,第12页。
    9 唐启宇:《中国租佃制度及其改良方法》,上海太平洋书店编印:《中国农村问题一佃农问题》,1933年版,第54页。
    10 郭汉鸣,洪瑞坚:《安徽省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正中书局印行1937年版,第44页。
    1 章柏雨,汪荫元:《中国农佃问题》,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自序部分。
    2 吴文晖:《中国佃农的地位》,《中农月刊》,第3卷第1期,1942年1月30日。
    3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4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5 如:乌廷玉:《中国租佃制度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刘永成:《中国租佃制度史》,(台)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周远廉、谢肇华:《清代租佃制度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 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1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2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3 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58页: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井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4 李金铮:《相对分散与较为集中: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土地分配关系的本相》,《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3期。
    5 秦晖:《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
    6 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 温锐:《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8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1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国租佃制度之统计分析》,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5—27页;[美]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郑磊:《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1928—1949)》,《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版;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秦晖:《“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
    3 [美]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4 成汉吕:《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5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6 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8 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 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美]赵冈,刘永成:《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版;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 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地租剥削形态》,中华书局1982年版:周远廉,谢肇华:《清代租佃制度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刘永成:《中国租佃制度史》,(台)文津出版社1997年(民国86年)10月版;方行:《中国封建地租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陈廷煊:《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
    3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10月版,第239、240页。
    4 [美]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台清)台北市联经出版辜业公司印行1982年版,第369页。
    5 刘永成:《中国租佃制度史》,(台)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美]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台)台北市联经出版辜业公司印行1982年版;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版。
    2 [美]马若孟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4 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5 钞晓鸿:《本世纪前期陕西农业雇佣、租佃关系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7 温锐:《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8 [美]赵冈:《从制度学派的角度看租佃制》,《中国农史》1997年第6期。
    9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 金德群:《中国国民党土地政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2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3 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李牧凌:《民国四川“二五”减租运动的研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年:忻平:《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003年;王合群:《国民党派系斗争与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的兴起》,《民国档案》2002年第2期;诸葛达:《浙江“二五”减租述评》,《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左用章:《民国20年代后期浙江等地“二五减租”的昙花一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田建军:《试析国民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举措失败的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土地呈报和减租工作》,《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黄燕群:《民国时期农村经济衰落的原因—兼及国民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失败的必然》,《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 朱玉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文史哲》1981年第3期。
    2 岳海鹰,唐致卿:《山东解放区史稿:抗日战争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版。
    3 魏宏运:《华北抗日根据地史》,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谢忠厚:《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张国祥:《山西抗战史》,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申春生:《山东抗日根据地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4 衣保中:《试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租佃形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2期。
    5 王建国:《华中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探析》,《江汉论坛》2004年第4期;朱超南:《淮北苏皖边区减租减息斗争述论》,《安徽史学》1987年第2期;杜景川:《简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减租减息工作的主要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梁秀华:《简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宿晨华:《试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土地政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姜志良:《试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学海》1990年第1期;张小满:《试论解放战争初期的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政策》,《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刘杰:《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减租减息政策的特点》,《法制与社会》2009年5期;关翠霞:《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
    1 张玮:《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与交租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4期。
    2 何高潮:《地主、农民、共产党:社会博弈论的分析》,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曹敏华:《革命根据地社会变动与民众社会心理嬗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张泰山:《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农民对减租减息的心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1 温锐:《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另一种方式——略论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的社会改革作用》,《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4期。
    2 郭绪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历史教学问题》1981年第3期。
    3 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战争的减租减息》,《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
    1 王友明:《抗战时期中共的减租减息政策与地权变动》,《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
    2 魏宏运:《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载于冯崇义,古德曼编:《华北抗日根据地与社会生态》,当代出版社1998年版。
    3 江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期。
    4 王延中:《抗战时期山东解放区农村经济关系的变迁》,《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5 田酉如:《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经济变革》,载于冯崇义,古德曼编:《华北抗日根据 地与社会生态》,当代出版社1998年版。
    1 达格芬·嘉图著,杨建立、朱永红译:《走向革命》,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2 王先明:《晋绥边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社会变动的个案分析》,《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
    3 张翠莉:《减租减息政策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权及阶级结构的变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研究之一》,《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4 李柏林:《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1 李金铮:《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历史研究》2003年4月。
    2 吴毅:《理想抑或常态:农地配置探索的世纪之摆——理解20世纪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史的一个视角》,《社会研究》2009年第3期,第211-212页。
    3 章有义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各种官方和民间的土地调查资料及其研究分析,并以1949年后的部分调查统计的印证后认为,抗战前全国土地配置的大致轮廓:无地户约占农村总户数的30-40%,有地户中,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的50—60%,中贫农占40-50%。是以,“也许可以稳妥一点说,地主富农占地60%左右,中贫农占地40%左右”。选自章有义:《本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郭德宏也提出了大体相当的推断,即在1949年前地主富农占地约在50%左右。乌廷玉根据土改时期各省各地区农村阶级关系的调查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从整体看,在旧中国占全国农户总数6—-10%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土地的28—-50%;占农户90—94%的农民,占有50-72%的土地。选自乌廷玉:《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史学集刊》,1988年第1期;高王凌基于土地改革前后各阶层的土地情况分析认定,“在土改中全国约有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得近7亿亩土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2—-47%。在这一过程中,留给地主、富农的土地约有8%左右,同时也动了中农部分土地(二者部分相抵):由此看来,过去‘地主’、‘富农’共占不到50%的土地,而不是一向所说的70—80%左右。”选自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史志宏以河北清苑县4村农户调查资料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讨论与分析,指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满铁的华北调查资料显示,“在华北地区,土地分配总的说也比较分散,许多农村都有较高比例的自耕农存在。”而“多数富农的土地都只有几十亩。地主、富农的占地规模不大,说明在地主、富农内部地权的分配也是比较分散的,并没有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选自史志宏《20世纪三、四十年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 [匈牙利]马扎亚著,徐公达译:《中国经济大纲》(中译本),新生命书局1933年版,第11页。
    2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3 林一山:《胶东社会研究》(二),《胶东大众》,1943年第13期。
    1 魏宏运:《华北抗日根据地史》,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滨海区政权工作总结》油印本,第20页。
    2 杜景川:《简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减租减息工作的主要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史料》,黎明书局1933年版,第884页。
    4 韦文:《晋西北土地问题》,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 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
    1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个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Ⅰ-128。
    2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个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Ⅰ-128。
    3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1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一集)(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9页。
    2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内部发行),1983年印行,第584-585页。
    3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4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5 《抗日战争前太行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内部发行),1983年印行,第46页。
    6 齐武:《一个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7 《北岳区农村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变化的调查资料》(1943年5月),魏宏运编:《抗日战 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2-224页。
    1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2 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5年续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七章,第14、24页。
    3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篆:《中国实业志·山西》(第二编,第一章),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7年版,第56-67页。
    4 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5 李金铮:《试析二三十年代定县农民耕地之不足》,《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 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5)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中国租佃制度之统计分析》(1940年),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8页。
    1 土地委员会:《全国土地调查纲要》(1937年),《逢甲学报》第七期,台湾1974年8月版,第28、34页。
    2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1 黎玉:《减租减息反恶霸发动群众问题》(1945年1月7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页。
    2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3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1 陈正谟:《中国各省地租》,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版,第1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189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76页。
    3 吴觉农:《中国的农民问题》,载于陈翰生:《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中国希望出版社1985—1989年分卷,第29页。
    4 陈正谟:《中国各省地租》,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版,第1页。
    5 Das Kapital, Bd,Ⅲ,2, S.293。
    6 钱俊瑞:《中国地租的本质》,载于陈瀚生:《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中国希望出版社1985—1989年分卷,第147页。
    1 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第783页。
    2 《汉书·食货志》。
    3 《晋书·傅玄传》。
    1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2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编》(1941年12月),第75页。
    3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编》(1941年12月),第75页。
    1 《晋西北行署关于兴县杨家坡伴种地的调查》(1942年1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7-1。
    2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09-2。
    3 吕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吕梁地区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9页。
    4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编》(1941年12月),第75页。
    5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页。
    6 乌廷玉:《中国租佃关系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1页。
    7 太行区党委:《涉县关于土改、减租调查材料》,河北历史档案:G05-07-1157-1。
    8 吕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吕梁地区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0页。
    1 《晋西北行署关于兴县杨家坡伴种地的调查》(1942年1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7-1。
    2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一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57页。
    3 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2页。
    4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1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一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56页。
    2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一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56页。
    3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一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56页。
    4 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从农奴制向单纯代役租过渡的租佃关系。”选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504-505页)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是封建租佃关系中的一种“分种制”或“分租制”,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选自柴树落等:《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51页。第三种观点认为它是从租佃过渡到雇佣的一种中间形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名义为佃种,事实上等于包工制。”选自冯和法编:《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上海黎明书局1935年版,第545页。“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雇佣劳动。”选自薛暮桥:《中国现阶段的租佃关系》,《中国农村》2卷4期,第62页,1936年4月。
    5 刘克样:《试论近代北方地区的分益雇役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1 周远廉,谢荤华:《清代租佃制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134页。
    2 周远廉,谢荤华:《清代租佃制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134页。
    3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89页。
    4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宗青图书公司刊行1933年版,乙第32-39页。
    5 雷永:《西北五省农家调查分析》第1册第四章第3节,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37年版。
    6 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51页。
    7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69页。
    1 朱玉湘:《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页。
    2 苑书义,董丛林:《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页。
    3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41、245页。
    4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宗青图书公司刊行1933年版,乙第32-39页。
    5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68页。
    1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315页。
    2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317页。
    3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12页
    1 农村复兴委员会:《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70-84页。
    2 山西党史资料选辑:《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续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4年版,第197页。
    3 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部:《河南省土改文献》(上册),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部1954年编印,第111-116页。
    4 中共莒南县委:《大店查减斗争总结(节录)》(1944年11月5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204页。
    5 《沐水县临河区、临沐县蚊龙、大兴三个区农村经济情况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第63页。
    1 乌廷玉《近代山西省的租佃关系》,《晋阳学刊》1989年第6期。
    2 二专区民政科:《减租减息回赎土地问题报告》(1942年5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5。
    3 中国农村惯性调查行会:《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第2卷),岩波书店1952年版,第59页。
    4 农村复兴委员会:《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70-84页。
    5 《莒南赣榆三个区十一个村的农村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第36页。
    6 《沐水县临河区、临沐县蚊龙、大兴三个区农村经济情况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第63页。
    1 《抗战以前北岳区农村经济与阶级关系》,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页。
    2 此数据根据1933年国民政府主计处对全国23省押租通行区域的调查结果和20世纪30年代陈正谟对全国22省2000处的调查统计所得。选自薛暮桥,冯合法:《<中国农村>论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364页;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1页。
    3 金陵大学农经系编:《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金陵大学农经系1936年版,第30页。
    4 农村复兴委员会:《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70-87页。
    5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1页。
    6 中国农村惯性调查行会:《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第3卷),岩波书店1952年版,第62页。
    7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西省),宗青图书公司1933年版,乙第29-45页。
    8 瞿明宙:《中国农田押租底进展》,《中国农村》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第56页。
    1 乌廷玉:《近代山西的租佃关系》,《晋阳学刊》1989年第6期。
    2 张炜:《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3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宗青图书公司1933年版,乙第94页。
    4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现代研究》1997年第3期。
    5 此分析是根据44表分析得出,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315页。
    6 雷永:《西北五省农家调查分析》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37年版。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469页。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471页。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15-316页。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00页。
    3 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14期,第13页。
    1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80页。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89页。
    3 中共党史研究室,张闻天传记组:《张闻天文集》(第2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4页。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487页。
    5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在1935-1938(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38页。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92页。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1935年12月1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0页。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615页。
    4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在1935-1938》(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页。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60页。
    6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页。
    1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5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2 《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767页。
    3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35页。
    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6 《回苏区的豪绅地主要收租还债怎么办》(1937年4月23日),《新中华报》第349期。
    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3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0页。
    2 《中共中央关于民族统一纲领草案致共产国际电》(1937年6月27日),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5页。
    3 何东:《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4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页。
    5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页。
    6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页。
    1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6页。
    2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6页。
    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3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0页。
    4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6页。
    5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1945年11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1173页。
    6 《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4-1178页。
    7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9-1183页。
    1 高熙:《中国农民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页。
    2 薛暮桥:《现阶段的土地问题和土地政策》,载于薛暮桥,冯和法:《(中国农村)论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8-349页。
    3 洪瑞坚:《浙江之二五减租》,正中书局印行1935年版,附录一。
    4 金德群:《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页。
    1 金德群:《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页。
    2 萧铮:《土地改革五十年》,台北1980年版,第7页;殷章甫:《中国之土地改革》,台北1984年版,第55页。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39-258页。
    4 朱成甲:《中共党史研究论文选》(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5 这篇演讲引文录自《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第103页,转引自金德群:《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1 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3页。
    2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第286-287页。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2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9页。
    1 《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38年2月9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2 李雪峰:《李雪峰回忆录—太行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3 《冀南行政公署规定减租减息办法》(1938年),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
    1 《太行区的减租减息运动开展起来了》,《新华日报》1939年12月3日。
    2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3 《黑峪口调查:人口与劳动力的变化》(1942年9月),山西历史档案:A141-1-98。
    4 《高家村自然村“土地租佃”部分》(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22-1-18-2。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8页。
    1 彭真: 《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2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289页。
    1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30页。
    2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3 何高潮:《地主·农民·共产党》,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1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2 齐武:《一个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7页。
    1 《晋察冀边区政府关于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的执行问题指示信》(1938年2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2 吴祖贻:《论边区减租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67页。
    3 《晋察冀边区政府关于减租减息单行条例执行问题指示信》(1940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
    1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2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3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4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5 石更:《租佃问题在盂平》,《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4日。
    1 吴祖贻:《论边区减租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67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3页。
    1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9页。
    2 穆林等:《鲁南区减租减息运动的回忆》,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01页。
    3 《本区腹心各县减租换约蓬勃展开》,《太岳日报》1942年8月17日。
    1 《减租谣》,《解放日报》1946年5月30日。
    2 《涿鹿城关人民闹秧歌庆祝翻身》,《晋察冀日报》1946年1月20日。
    3 《庆祝翻身的口号》,《晋察冀日报》1946年9月8日。
    4 《庆祝翻身的口号》,《晋察冀日报》1946年9月8日。
    5 杨奉林:《太行区土地使用条例细则草案的颁布与今年的减租工作》(1944年3月1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609页。
    6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三),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6页。
    7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三),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5页。
    8 杨奉林:《太行区土地使用条例细则草案的颁布与今年的减租工作》(1944年3月1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9 《一九四一年在和顺双峰川减租减息试点的回忆》,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 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页。
    1 中共平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平山党史资料》1993年版,第113-114页。
    2 中共平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平山党史资料》1993年版,第114页。
    3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1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461页。
    2 彭德怀:《巩固敌后根据地》,《解放》1939年10月,第87页。
    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1 《目前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策略问题》、《论政策》,《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4—752、762-770页。
    2 聂荣臻:《晋察冀边区略史》,党的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期;郭德宏:《王明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 《中共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1939年11月1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
    4 《中共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1939年11月1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
    1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191、230-231、245-246、250-251、301页。
    2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中),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448-458页;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191、230-231、245-246、250-251、301页。
    3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中),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448-458页;吕正操:《冀中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113-123、162-166页。
    1 《论减租减息的意义与执行问题》(1940年2月1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29页。
    2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2年3月20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3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1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2年3月20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页。
    1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2年3月20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2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3 黄韦文:《关于根据地减租减息的一些材料》,《解放日报》,1942年2月11日。
    1 方草:《中共土地政策在晋察冀边区之实施》,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2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90页。
    1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9-140页。
    2 彭真:《晋县、束鹿、宁晋、藁城等县土地问题和我们处理的办法》(1940年9月15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3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4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77页。
    1 彭真:《晋县、束鹿、宁晋、藁城等县土地问题和我们处理的办法》(1940年9月15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18页。
    1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5页。
    2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5页。
    3 《团结到底》,《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9-761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10-416、417-425页。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87-89、103-105、110-112、120-121页。
    5 《双十纲领》的全文参见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 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4-87页。
    1 彭真:《关于我们的目前施政纲领》(1940年9月1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3页。
    2 彭真:《关于我们的目前施政纲领》(1940年9月1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1页。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1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3-14页。
    1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几个问题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0页。
    2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5页。
    3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7页。
    1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9-390页。
    2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0-391页。
    1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0-391页。
    2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1-392页。
    1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1--392页。
    2 刘澜涛:《全面彻底的实现双十纲领》(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1-392页。
    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1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160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2页。
    1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2页。
    3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
    4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2页。
    5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
    6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2页。
    1 具体条款详见:《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第二次修正)》(1941年3月),《晋察冀边区租佃债息条例》(1943年1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0-51、134-135页。
    2 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编:《晋冀鲁像边区史料选编》(第一、二辑),1980年内部参考印行,第59-60页。
    3 《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0年10月29日),晋冀鲁 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568-570页。
    1 齐武:《一个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页。
    2 李雪峰:《根据地建设与群众工作》(1940年12月5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62页。
    3 李雪峰:《李雪峰回忆录——太行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133页。
    4 黄韦文:《关于根据地减租减息的一些材料》,《解放日报》1942年2月11日。
    1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一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68-1369页。
    2 岳海鹰等:《山东解放区史稿(抗日战争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页。
    3 《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1940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4 具体条文参见: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0年11月11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六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第64页。
    5 中共山东分局:《关于紧急动员起来,为建设巩固的山东民主抗日根据地而斗争》(1941年7月1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6 中共山东分局:《抗战第五年的山东十项建设运动》(1942年7月4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关于响应中共山东分局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十项建设运功号召的决定》(1941年7月7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七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第162、175页。
    1 具体内容详见: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给鲁西区党委的指示信》(1940年7月20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第388页;《中央对鲁西和冀鲁豫边区工作的指示》(1942年7月),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七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第206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丁作方针的指示》(1939年12月6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第100-102页。
    3 薛暮桥:《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2--58页。
    4 朱则民:《三纵三期整训中的民运工作》(1940年7月31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五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 第53-54页。
    1 黎玉:《山东民主导报与坚持山东民主斗争的基本方向一<山东民主导报>发刊词》(1942年3月),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八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第223页。
    2 辛玮等:《山东解放区大事记》,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8页。
    3 山东分局调查研究室:《莒南三区十一村阶级关系的变化》(1941年8月5日),山东历史档案:3/1/14。
    4 山东分局调查研究室:《菖南三区十一村阶级关系的变化》(1941年8月5日),山东历史档案:3/1/14。
    5 中共莒南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莒南县党史大事纪》,山东省出版总社临沂分社1989年版,第48页。
    1 《鲁西区关于减租减息工作总结》,《解放日报》,1942年2月11日。
    2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4页。
    3 黄韦文:《关于根据地减租减息的一些材料》,《解放日报》1942年2月11日。
    1 薛暮桥:《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2页。
    2 《晋西北减租减息条例(1940年2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页。
    3 《晋西北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0年10月1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
    4 《山西省第二游击区(晋西北)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1年4月1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3页。
    5 《唐家吉租佃关系》(1942年7月),山西历史档案:A141-1-126-2。
    6 《晋绥边区减租减息运动材料》(1945年3月),山西历史档案:A21-3-5-2。
    7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1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2 《晋绥边区减租减息运动材料》(1945年3月),山西历史档案:A21-3-5-2。
    3 《高家村自然村“土地租佃”部分》(1942年1月),山西历史档案:A22-1-18。
    4 《租率变化问题:中庄村》(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08-1。
    5 《临县的减租工作》(1942年1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5。
    6 《唐家吉租佃关系》(1942年7月),山西历史档案:A141-1-126-2。
    7 《临县的减租工作》(1942年1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5。
    8 武新宇:《一年来民政工作中几个重要工作总结》,《行政导报》第2卷第1期,转引自张 玮:《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页。
    1 秀峰:《继续深入开展减租减息工作》(1942年2月13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关于兴县柳叶村调查材料》(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22-1-22-1。
    2 二专署民政科:《减租减息工作与回赎土地问题报告》(1942年5月31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3 武新宇:《一年来民政工作中几个重要工作总结》,《行政导报》第2卷第1期,转引自张玮:《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页。
    4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4页。
    5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页。
    6 刘欣:《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7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4页。
    8 黄韦文:《关于根据地减租减息的一些材料》,《解放日报》1942年2月11日。
    1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页。
    2 刘欣:《晋绥边区财经政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3 关于文件全文,参见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第280-289,295-300页。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0-289页。
    2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档案馆,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合编:《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第1卷),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6、30-33页。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2-283页。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95-300页。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2-283页。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2-283页。
    1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2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3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4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5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6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 案:A-88-3-10-1。
    1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2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3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28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页。
    4 张其光:《我对太行区一年来执行土地法令的一些意见(节录)》(1943年7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5 张其光:《我对太行区一年来执行土地法令的一些意见(节录)》(1943年7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6 《普冀鲁豫边区政府关于减租工作指示》(1942年10月17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16页。
    1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2 《晋绥边区减租交租条例》,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119页。
    3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4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5 毅锋:《土地政策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941年6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9页。
    6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7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8 毅锋:《土地政策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941年6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9页。
    9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各县减租减息与赎地问题的调查总结:减租方法》,山西历史档案:A-88-3-10-1。
    1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执行减租清债办法》(1942年10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页。
    2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3 中共晋西北行署:《关于兴县杨家坡村伴种地、牛租调查材料-—伴种地》,山西历史档案:A--88-3-27。
    4 《关于兴县柳叶村调查材料》(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22-1-22-2,转引自张玮:《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0页。
    5 《唐家吉租佃关系》(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26-2。
    1 张其光:《我对太行区一年来执行土地法令的一些意见(节录)》(1943年7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2 海原:《兴县清理旧租旧债运动的一角》,《解放日报》,1942年12月24日。
    3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集》(1941年12月),第17页。
    4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5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1 《中共新乐县委关于贯彻减租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总结及今后的几点意见(节录)》(1945年1月8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页。
    2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减租减息布告》(1942年10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第546页。
    3 《山西省第二游击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0年10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4 《晋西北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1年4月1日),晋绥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11页。
    1 《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的执行问题的指示信》(1938年2月),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
    2 《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0年2月1日),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3 《山东省租佃暂行条例》(1942年5月15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63-64页。
    4 《山东省土地租佃条例》(1945年2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0页。
    5 海原:《兴县清理旧租旧债运动的一角》,《解放日报》1943年1月14日。
    1 《莒南、赣榆县三个区的农村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第20页。
    2 《莒南县三个区十一个村的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第45页。
    3 析分;《一定要保障佃权》,《抗战日报》1943年2月18日。
    4 《关于兴县柳叶村调查材料》(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22-1-22,转引自张玮:《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0页。
    5 《临县的减租工作》(1942年12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5。
    6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决定的附件》(1942年1月),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7 《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修改减租法令的指示信》(1943年10月30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页。
    8 《减租交租工作在河曲》,《抗战日报》1943年3月9日。
    9 《宁武开展减租运动农民集体讨论减租》,《抗战日报》1943年11月23日。
    1 《山东省土地租佃条例》(1945年2月15日),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1页。
    2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关于减租工作指示》(1942年10月17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版,第117页。
    3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6页。
    4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执行减租清债办法》(1942年),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32页。
    1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4页。
    2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党史资料》(第20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
    3 石更:《平山的土地问题》,《晋察冀日报》1943年7月21日。
    4 刘澜涛;《打退地主的反公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土地改策》(1943年7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 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1 石更:《平山的土地问题》,《晋察冀日报》1943年7月21日。
    2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3 刘澜涛;《打退地主的反公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土地改策》,(1943年7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1 高元贵:《地主反对减租的办法和我们的对策》(1942年12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551-553页。
    2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
    3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4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5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1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2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35-36页。
    3 [美]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87页。
    4 新华社:《太行区一九四四年冬季减租运动基本经验》(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691页。
    5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1页。
    1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1页。
    2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1页。
    3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0页。
    4 《一九四一年在和顺双峰川减租减息试点的回忆》,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页。
    5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1页。
    6 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二辑,1980年内部参考印行,第259页。
    1 贾林放:《太行区一九四四年生产建设的一般情况》(1945年5月3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655-656页。
    2 《本区腹心各县减租换约蓬勃展开》,《太岳日报》,1942年8月17日。
    3 《减租谣》,《解放日报》1946年5月30日。
    4 《涿鹿城关人民闹秧歌庆祝翻身》,《晋察冀日报》1946年1月20日。
    5 《庆祝翻身的口号》,《晋察冀日报》1946年9月8日。
    6 《庆祝翻身的口号》,《晋察冀日报》1946年9月8日。
    7 杨奉林:《太行区土地使用条例细则草案的颁布与今年的减租工作》(1944年3月1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609页。
    8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三),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6页。
    1 若愚:《四四年冬季以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6月1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三),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445页。
    2 杨奉林:《太行区土地使用条例细则草案的颁布与今年的减租工作》(1944年3月1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3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4 《沙河县农民的群众运动》,《新华日报》(华北版)1942年8月11日。
    5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6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1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2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3 李雪峰:《李雪峰回忆录——太行十年》(上),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4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5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5页。
    6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1 齐武:《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0页。
    2 何东等:《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280页。
    3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4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1 《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2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八十年简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3 《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大众日报》1942年5月25日。
    4 岳海鹰等:《山东解放区史稿(抗日战争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1 黎玉:《六年来群众工作概括总结一黎王同志一九四三年十月在分局群工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十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1-94页。
    2 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租佃暂行条例》(1942年5月15日)、《山东省借贷暂行条例》(1942年5月15日),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八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1、295页。
    3 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六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0页。
    1 朱瑞:《滨海区十个月群众工作总结一朱瑞同志在滨海区第四次群众工作总结会议上的报告》(1943年3月),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九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9页。
    2 《综述》,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
    3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八十年简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4 《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防止非法夺地的说明》(1943年2月13日)、《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修改减租法令的指示信》(1943年10月30日)、《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回赎典地办法的指示信》(1943年10月30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40页。
    1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5页。
    2 《山东根据地的减租斗争》,《山东省党史资料》1983年第3期。
    3 黎玉:《山东过去工作与今后工作方案》,转引自朱玉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文史哲》1983年第3期。
    4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1 陆望:《阜平租佃关系的今昔》,《晋察冀日报》1942年9月30日。
    2 《冀中区农运一年间:参战参政成绩斐然》,《晋察冀日报》1941年7月27日。
    3 《平北的减租斗争》,魏宏运:《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0页。
    4 《龙华租佃关系大改善》,《晋察冀日报》1942年7月23日。
    5 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6 《灵寿调整租佃关系》,《晋察冀日报》1943年6月9日。
    7 《战后太行根据地社会经济的变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3年版,第57页。
    8 《战后太行根据地社会经济的变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3年版,第65页。
    9 《太岳中条区的减租斗争》,太行区党委:《战斗》第89期。
    1 苑书义、孙宝存等主编:《河北经济史》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3页。
    2 李雪峰:《李雪峰回忆录——太行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3 晋绥分局调研室:《阶级关系及土地占有的变化》(1944年10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页
    4 《林县的减租工作》(1942年12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5。
    5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7页。
    6 《晋绥边区行署各县减租报告材料摘录》,山西历史档案:A88-3-13-1。
    1 朱玉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文史哲》1983年第3期。
    2 《平顺在减租运动中打通群众思想的经验介绍》(1945年1月23日),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内部发行),1983年版,第332-333页。
    3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太岳革命根据地简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
    4 《太行老区土改前后农村经济变革考察座谈会发言摘要》,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4页。
    5 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页。
    6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1 《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1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7页。
    2 赵孝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9-288页。
    1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2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9页。
    2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2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9页。
    1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2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0页。
    1 刘澜涛:《打退地主的反攻、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土地政策》、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中共北岳区党委:《关于保护农民既得利益给四分区地位的指示信》,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0-141页。
    2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0-141页。
    3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租佃债息条例土地之部)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6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页。
    1 《中共北岳区党委关于保护农民既得利益给四分区地委的指示信》(1943年7月2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184页。
    2 《保障佃权是贯彻减租交租的关键》,《解放日报》1942年12月28日。
    3柴述凡:《减租中的佃权问题》,《解放日报》1942年10月27日。
    1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2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0页。
    3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0页。
    4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0页。
    5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44页。
    1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
    2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租佃债息条例土地之部)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6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
    1 《平西的减租运动》,《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4日。
    2 此处数来自《昌宛房地主夺佃统计表》,《中共平西地委关于全面贯彻土地政策发动群众总结(节录)》,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页。
    3 《冀热辽区的减租运动》,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4页。
    4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4页。
    5 《晋绥边区减租减息运动材料》(1945年3月),山西历史档案:A21-3-5-2。
    1 中共鲁中区委:《查租工作总结》(1944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5页。
    2 《保障佃权是减租交租的关键》(社论),《解放日报》1942年12月28日。
    3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0页。
    4 《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防止非法夺地的说明》(1943年2月13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页。
    5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租佃债息条例土地之部)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6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
    6 《冀晋四专区贯彻减租政策总结》(1945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页。
    7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44页。
    1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
    2 《冀晋四专区贯彻减租政策总结》(1945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页。
    3 《中共平西地委关于全面贯彻土地政策发动群众的总结》(1944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页。
    4 晋察冀边区七分区抗联:《关于解决目前土地问题的指示》,1943年12月,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76页。
    1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44页。
    2 《平西的减租运动》,《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4日。
    3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275页。
    4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3页。
    5 《平西的减租运动》,《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4日。
    1 《平西的减租运动》,《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4日。
    2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页。
    3 《北岳群运》第10期,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77页。
    4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租佃债息条例土地之部)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6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9页。
    5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5页。
    6 《中共冀中区八地委关于减租工作的指示(节录)》(1944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1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年),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4页。
    2 刘澜涛:《打退敌人的反攻,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土地政策》,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页。
    3 《晋绥边区减租交租条例》(1942年11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1 《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42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施行细则》(1942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租佃债息条例》(1943年2月4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32、34-35、36-43页。
    2 《晋冀鲁豫边区土地使用暂行条例》(1943年9月修正)、《土地使用暂行条例太行区施行细则草案》(1943年11月25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普遍深入地执行土地法令认真减租并发布几个土地问题处理办法的决定》(1944年10月15日)、《太行区租佃单行条例》(1945年4月15日)、《太岳区地权单行条例》(1945年4月5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570-577、582-585、586-589、589-592、595-598页。
    1 刘澜涛:《晋察冀北岳区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党的政策》(1941年7月30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页。
    1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114页。
    1 孙汉卿:《滨海区减租减息运动的回忆》,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38页。
    1 《兴县三个自然村租佃关系的调整》(1943年4月10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49页。
    2 《临县大川农民热烈展开减租运动》,《抗战日报》1943年3月9日。
    3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6页。
    4 白文治:《贯彻土地政策中大良岗群众的说理斗争》,《晋察冀日报》1945年4月13日。
    5 《阜平史家寨减租过程》,《解放日报》,1945年4月17日。
    1 《晋冀鲁豫的六区减租运动开展》,《抗战日报》1943年12月21日。
    2 《宁武开展减租运动农民集会讨论减租》,《抗战日报》1943年11月23日。
    3 《临县大川农民热烈展开减租运动》,《抗战日报》1943年3月9日。
    4 《冀热辽区的减租运动》,河北省档案馆:《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321页。
    5 《冀热辽区的减租运动》,河北省档案馆:《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 社1989年版,第320-321页。
    1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3页。
    1 《冀热辽区的减租运动》,河北省档案馆:《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19-321页。
    2 《保德榆树里的减租工作》,《抗战日报》1945年1月19日。
    3 《兴县减租运动开展》,《抗战日报》1945年1月19日。
    1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0页。
    2 《半年来群众运动中政策执行的检查——杨主席在边区干部会上的报告》(1943年7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639页。
    1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页。
    2 中共中央转发《西北局关于减租的指示》,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56页。
    3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287页。
    4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 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
    6 张其光:《我对太行区一年来执行土地法令的一些意见(节录)》(1943年7月15日),河北省档案馆:《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7页。
    1 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2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2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3页。
    3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287页。
    4 黎玉:《在山东省行政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5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页。
    1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2--93页。
    2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9页。
    3 《平北正确执行减租政策贯彻人民经济生活上升》,《晋察冀日报》1945年2月6日。
    4 崔子良:《易县野里村进行查租发现问题当即解决》,《晋察冀日报》1946年2月6日。
    5 郭景龙:《查租工作不是突击工作》,《晋察冀日报》1946年8月7日。
    6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的减租工作》(1944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7页。
    1 《太行区减租减息的发展》,《解放日报》,1945年7月30日。
    2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持群众运动》(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7页。
    3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3页。
    1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3—94页。
    2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页。
    3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页。
    1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页。
    2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年),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81页。
    1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页。
    2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页。
    3 朱瑞:《滨海区十个月群众工作总结(节录)》(1943年3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7页。
    4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页。
    1 《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页。
    2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4页。
    1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 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7页。
    1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3页。
    2 《山东胶东地区反贪污斗争概况》,《解放日报》1944年12月13日。
    3 中共渤海区委:《渤海区一年来群众运动的总结(节录)》(1945年8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页。
    4 姚广:《林北县一九四四年冬减租运动总结(节选)》(1945年5月28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 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68页。
    1 张其光:《太行八分区的反恶霸与减租概况》(1945年6月4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77页。
    2 《山东文登县农民的反恶霸斗争》,《大众日报》1945年10月16日。
    3 中共渤海区委:《土地改革以前渤海区的群众运动概况》(1946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72页。
    4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8页。
    5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8页。
    1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356页。
    2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8页。
    3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9页。
    4 中共中央转发《西北局关于减租的指示》(1944年2月8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9页。
    1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页。
    2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页。
    3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30页。
    4 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5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页。
    1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2 晋绥分局调研室:《晋绥边区土改政策之执行》(1946年),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83页。
    3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1945年11月),《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9页。
    4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页。
    1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2 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3 《热河省承德市万人控诉汉奸大会胜利召开》,《解放日报》,1946年2月20日。
    4 《控诉汉奸大会在华北各根据地召开》《解放日报》,1946年4月11日。
    5 《山东解放区没收土地处理意见》,《大众日报》,1946年2月10日。
    6 太行区党委:《新解放区若干群众问题处理原则和意见》,《抗战日报》,1946年4月5日。
    1 许涤新:《现代中国经济教程》,1947年1月新知识书店印行,第232—233页。
    2 张永泉等:《中国土地改革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页。
    3 《热省由清算卷入减租》,《晋察冀日报》1946年5月27日。
    4 许涤新:《现代中国经济教程》,新知识书店印行1947年1月版,第235页。
    5 《晋冀鲁豫太行区翻身群众获得土地》,《解放日报》1946年6月2日。
    1 [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177页。
    2 《综述》,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3 安作璋编:《山东通史》(现代卷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347页。
    4 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5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6页。
    1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2 《太行三分区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材料辑存》上册(内部资料),1947年版。
    3 《山东省乳山县农民迫切要求解决土地问题》,《大众日报》,1946年8月21日。
    1 晋冀鲁豫中央局:《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的指示信》(1946年3月26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254页。
    1 博弈论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涉及中共近现代政治和历史这一领域内,对博弈论方法的运用较少,而香港政治学者何高潮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减租减息中地主、农民、共产党的策略互动问题,做得相当成功的。受何先生的启发,在本章研究中借鉴了此方法,特此感谢。
    2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6页。
    3 《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38年2月9日),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4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租佃债息条例土地之部)初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6月18日),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山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1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1945年11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3页。
    1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1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94-95页;《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3 从毛泽东同志1943年10月1日对“各根据地的领导机关必须责成各级党政机关检查减租政策的实行情况。凡未认真实行减租的,必须于今年一律减租。减而不彻底的,必须于今年彻底减租。”(载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0页。)的党内指示后,各根据地立即贯彻中央查减运动,“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各根据地,特别是中心区域形成了几乎‘无村不斗争,无人不参加’的局面。”何东等编著:《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中国国际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266页。
    1 应星《“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第125页。
    2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149页。
    1 《临县的减租工作》(1942年12月),山西历史档案:A88-3-25;《昌宛房地主夺佃统计表》,《中共平西地委关于全面贯彻土地政策发动群众总结(节录)》,河北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页。
    2 如果使x≤k/1-p,则1-s-x>1-s-px-k。
    3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
    4 应星《“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第117页。
    1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 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下册),中国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644-647页。
    1 黄远:《晋东南的迫切的减租减息问题》,《解放》(1940年3月3日),第11页。
    2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3 [瑞典]达格芬·嘉图著,杨建立等译:《走向革命》,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163页。
    4 刘澜涛:《打退地主的反攻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土地政策》,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189页。
    1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25页。
    2 肖铮:《土地改革五十年:肖铮回忆录》,中国土地改革研究所1980年版。
    3 [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程立显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
    2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1 张佩国:《土地资源与权力网络——民国时期的华北村庄》,《齐鲁学刊》1998年第2期。
    2 魏宏运主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113页。
    3 魏宏运主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3页。
    1 宁继鸣,谢志平:《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文史哲》2006年第2期。
    2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 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1 魏宏运主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2 《平北的减租斗争》(1943年),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2页。
    3 于一川:《关于减租运动中几个问题的意见》,《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七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1页。
    4 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3期。
    5 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页。
    6 高元贵:《冀鲁豫区范县一、二、三、四区减租增佃工作初步总结》(1942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07页。
    7 王宗琪:《平顺县一九四四年冬检查减租运动总结》(1945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57页。
    8 [美]韩丁著,韩惊等译:《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第144-145页。
    1 罗衍军:《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土地占有关系刍论》,《晋阳学刊》2008年第4期。
    2 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3 费孝通:《乡土重建》,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375-376页。
    4 李金铮:《土地改革中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6年4期。
    5 [美]爱德华·弗里德曼等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6 高元贵:《冀鲁豫区范县一、二、三、四区减租增佃工作初步总结》(1942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07页。
    7 《晋西北行署刘墨关于租率与租佃中宗族血缘关系的调查材料》(1942年7月6日),山西省历史档案:A88-3-28-1。
    1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省历史档案:A141-1-130-1。
    2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省历史档案:A141-1-130-1。
    3 《诗经·魏风》。
    4 《墨子·非乐土》。
    5 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5页。
    1 林语堂著,郝志东等译:《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60-61页。
    2 冯崇义,古德曼编:《华北抗日根据地与社会生态》,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4-5 页。
    3 [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程立显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2页。
    1 《孟子·离娄》。
    2 《论语·卫灵公》。
    3 应星:《‘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4 何高潮:《地主·农民·共产党——社会博弈论分析》,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5 高元贵:《冀鲁豫区范县一、二、三、四区减租增佃工作初步总结》.(1942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07页。
    6 梁双壁:《在减租减息中农会与地主的斗争》,河北定县党史资料(总第37期),1984年,第22页。
    7 《宁武安子村的减租运动》(1943年),《工作通讯》第5期,河北历史档案:609-1-11-5。
    8 侯喜花:《自述》,《抗战日报》(1945年4月29日),第4版。
    1 《冀鲁豫、冀南行署关于减租增佃几个问题的决定》(1944年7月),谢忠厚主编:《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资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3页。
    2 《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防止非法夺地的说明》,1943年2月13日《抗战日报》(第4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页。
    3 聂荣臻:《冀察晋边区的形势》(1940年2月),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4 《减租交租减息交息》,1942年10月10日《抗战日报》(第4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页。
    5 薛暮桥:《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3页。
    6 《晋察冀边区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8页。
    7 《战线》1943年7月7日,第113期。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2 王宗淇:《平顺县一九四四年冬检查减租运动总结(摘要)》(1945年3月16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57页。
    1 宁继鸣等:《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文史哲》2006年第2期(总第293期)。
    2魏宏运主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34页。
    1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租佃债息条例土地之部)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6月18日),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182页。
    2 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5年),商务印书馆,第七章。
    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中国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1 薛暮桥:《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5页。
    2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减租减息单行条例执行问题》(1938年),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
    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1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5页。
    1 把x代入r=x(1-p),就得到能够得到农民关于地主进行对抗的概率的估量。
    2 《山东抗日根据地东海区母猪河平原三个村的阶级变化调查资料中的“地主为什么舍地”》(1945年6月),山东省历史档案:G024-01-11-3。
    3 《山东抗日根据地东海区母猪河平原三个村的阶级变化调查资料中的“大英村顽地主林学亮、石连中等人不执行减改法令”》(1945年6月),山东省历史档案:G024-01-11-2。
    4 张正文:《地主阶级在减租增佃中的各种表现》(1942年2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29页。
    5 高元贵:《地主反对减租的办法和我们的对策》(1942年12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 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549页。
    1 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648页。
    2 《中共北岳区党委关于保障农民既得利益给四分区地委的指示信》(1943年7月),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
    3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节录)》 (1943年6月18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4页。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中国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2-13页。
    1 《边区导报》1941年4月第2卷,第5期。
    2 中共北岳区四分区地委:《关于当前执行土地政策初步检查纠正右的偏向的决定》(1943年),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182页。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2 高元贵:《地主反对减租的办法和我们的对策》(1942年12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550-553页。
    3 薄一波:《太岳区群众工作的基本报告》(1942年12月22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26页。
    1 刘文正:《地主阶级在减租增佃中的各种表现》(1942年12月31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28--629页。
    2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3 山东滨海莒南县委:《大店查减斗争总结》(1944年11月),山东省历史档案:11-13。
    1 太行区党委调查研究室:《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1页。
    2 柴树藩,彭平:《绥德米脂土地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页。
    3 《赵家川口调查资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省历史档案:A-41-1-130-1。
    4 晋察冀边区七分区抗联:《关于解决目前土地问题的指示》(1943年12月)。
    5 太行区党委调查研究室:《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1页。
    6 陈廷炫:《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42页。
    7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8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页。
    1 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0、72页;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551页: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等:《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页。
    2 丁原:《平西的减租运动》,《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4日。
    3 平西地分委:《平北的减租斗争》(1943年),《平北工作研究参考资料》(第二集第一册),中共晋察冀十二地委编印,1945年1月30日。
    4 《邢台县土地问题调查》,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续编》,晋中地区印刷厂1984年版,第109页。
    5 姜估春:《一切权利归农会》,高俊儒主编(1988年):《平山党史资料》(2),中共平山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第114页。
    6 《和顺县解决土地问题所经历的道路》(1941年4月5日),太行区党委调查研究办公室编印:《太行土地改革资料》第四分册,第193页。
    1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8页。
    2 晋察冀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29日。
    3 《晋察冀边区五专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113页。
    4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95页。
    5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 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95页。
    1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的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页。
    2 中共渤海区党委:《渤海区一年来群众运动的总结》(1945年8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页。
    3 《一九四二年开展减租减息的典型资料》,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页。
    4 黎玉:《论群众路线写山东群众运动》(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95页。
    5 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6页。
    6 《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土地政策指示报告》(1942年10月30日),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页。
    1 薄一波:《太岳区群众工作基本报告》(1942年12月22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26页。
    2 《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土地政策指示报告》(1942年10月30日),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1页。
    3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3-395页。
    4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83页。
    5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1 黄涛:《博弈论教程》,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1 《论政策》(1940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2 《关于执行减租减息决定的策略指示》(1942年2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0页。
    3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1页。
    4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1941年2月),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162页。
    1 费正清、费惟恺著,刘敬坤等译:《中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1937-1945)》,《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3页。
    2 《山东抗日根据地东海区母猪河平原三个村的阶级变化调查资料中的“大英村顽地主林学亮、石连中等人不执行减改法令”》(1945年6月),山东省历史档案:G024-1-11--2。
    3 李玉和:《在敌占区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回忆》,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太行革命 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续编》,晋中地区印刷厂1984年版,第314页。
    1 《山东抗日根据地东海区母猪河平原三个村的阶级变化调查资料中的“地主为什么舍地”》(1945年6月),山东省历史档案:G024--01-11-3。
    2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实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补充指示(二)》(1942年5月20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3 《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关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总结》(1942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
    1 《山东抗日根据地栖霞县群众的减租减息运动》(1945年6月),山东省历史档案:G012-01-9。
    2 《晋西北临县大川的减租运动》(1943年11月),山西省历史档案:62-2-13。
    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1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9页。
    2 《论政策》(1940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5-766页。
    1 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1 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3-54页。
    2 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3 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117页。
    1 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119页。
    2 《山东省土地租佃条例》(1945年2月25日),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1 方行:《清代租佃制度述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 《山东省土地租佃条例》(1945年2月25日),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3 [美]赵冈,陈仲毅:《中国土地历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
    1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二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史资料选编》(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421页。
    2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寒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
    3 薄一波:《太岳区群众工作的基本报告》(1942年12月22日),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618页。
    4 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1 《冀热辽区的减租运动》(1943年9月12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8页。
    2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3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32页。
    4 陈廷煊:《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
    5 《山东省土地租佃条例》(1945年2月25日),山东省档案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6 《论减租减息的意义与执行问题》(1940年2月1日),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7 《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关于清查黑他的指示》(1943年2月25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44页。
    1 柴树藩:《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页。
    2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3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4 《兴县高家村调查材料——关于土地问题、人口、劳动力、牲畜等问题》(1942年),山西省历史档案:A22-1-18。
    5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6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
    1 《北岳区五年来执行土地政策初步检查》(1943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 《平北的减租斗争》(1943年),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
    3 《山东省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0年11月11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41页。
    4 《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第2次修正)(1941年3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51页。
    1 《晋冀鲁豫边区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1年5月10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56页。
    2 《晋西北行署关于兴县杨家坡伴种地的调查》(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27-1。
    3 《晋西北行署关于兴县杨家坡伴种地的调查》(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27-1。
    4 《晋察冀边区抗联会关于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1944年2月29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页。
    5 《晋西北行署关于兴县杨家坡伴种地的调查》(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27-1。
    6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7 张玮:《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页。
    1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2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3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4 金德群:《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5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节录)》(1941年2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47页。
    6 乌廷玉:《中国租佃关系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2、365页
    7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决定的附件》(1942年2月4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85页。
    1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2-93页。
    2 黄韦文:《关于根据地减租减息的一些材料》(1942年2月11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
    3 刘澜涛:《北岳区当前的农民土地政策(节录)》(1941年2月),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8页。
    1 《山东省租佃暂行条例》(1945年5月15日),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页。
    2 1939年法币2.5元可兑换1元白洋,1940年则4.2元法币才能兑换白洋1元。
    3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4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5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6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3页。
    1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
    2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4页。
    3 《莒南县三个区十一个村的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 1953年版,第45页。
    1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5页。
    2 《冀晋四专区贯彻减租政策总结》(1945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0页。
    3 《冀晋四专区贯彻减租政策总结》(1945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2页。
    4 《冀热辽区的减租运动》(1945年9月12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8页。
    5 《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页。
    6 《山东省租佃暂行条例》,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
    7 《晋冀鲁豫边区减租减息暂行条例》,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56页。
    1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5页。
    2 中共莒南县委:《大店查减斗争总结(节录)》(1944年11月5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8页。
    3 战前辽县有顶地户1800户。其来源是地主由圈地取得大片荒地,1915年4月山西整理土地重新税契时,仍有不少地主霸占荒山。逢荒早成灾(如咸丰3年、光绪3年、光绪29年、民国9年、民国18年)外地人来此开山,向山主出价(所谓镢头价或顶价),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后年年交山钱,或地租。地主允许转顶一部或全部,但不许转卖。转顶后新顶户仍须依约向地主交付山钱或地租,与原顶户不再发生关系,此种转让为“托契”。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1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2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3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4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6页。
    5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1 《磁县政府关于实现农民斗争纲领具体办法》(1942年),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2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1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页。
    2 转引自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佃农的土地经营及地租负担——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二》,《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
    3 傅建成:《社会的缩影民国时期华北农村家庭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1 金德群:《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
    2 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编:《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南京金陵大学经济系印行1936年版,第58页。
    3 《河南省各县调查》,《河南统计月报》第1卷第1期—第2卷第12期,1935-1936年。
    1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篆:《中国实业志》(山东志),宗青图书公司刊行1933年版,第2编(乙)第40页。
    2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2页。
    1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2页。
    2 《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第六章,第63-66页,转引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307页。
    1 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77,82-93页。
    2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佃农的土地经营及地租负担——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二》,《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
    3 乌廷玉:《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的演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6页。
    1 方草:《晋察冀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群众》1945年6月1日版,第324页。
    2 《彭真同志论晋察冀边区的土地政策》,中共晋察冀中央宣传部:《土地政策重要文件汇集》,1946年版,第47页。
    3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0日,第3版。
    4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1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58页。
    1 齐武:《一个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9页。
    2 《解放日报》1945年7月30日。
    3 齐武:《一个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9页。
    4 《解放日报》1942年3月11日。
    1 唐致卿:《山东解放区史稿》(抗日战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2 《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土地组总结报告(草案)》(1944年11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266页。
    1 《抗战前后租率的变化》(1941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20。
    2 《晋绥边区行署各县减租报告材料摘录》(1943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13。
    3 《晋绥边区行署各县减租报告材料摘录》(1943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13;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380页。
    4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集》,1941年12月,第70页。
    5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集》,1941年12月,第59页。
    6 《减租减息工作在王家滩》(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M37-1-6-8。
    7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篆:《中国实业志·山西》,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7年版,第34页。
    8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7页。
    9 《五区全面贯彻减租运动总结》(1944年6月),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篇),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
    1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集》,1941年12月,第70、71页。
    2 中共晋西区党委:《土地问题材料汇集》,1941年12月,第71页。
    3 《晋西北行署土地地租问题杂记》(1941年),山西历史档案:A88-3-20-3。
    4 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1 谢峰:《贯彻减租与扶植群众运动》(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275页。
    2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3页。
    3 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9、100页。
    4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汇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3年版,第128页。
    5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 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页。
    1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贯彻减租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28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1页。
    2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3页。
    3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1集),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370-1371页。
    4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381页。
    1 穆欣:《晋绥解放区鸟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
    2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111页。
    3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二):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
    4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续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4年版,第197、241、196、206、207页。
    5 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第91页。
    6 乌廷玉:《解放前山东省的租佃关系》,《北方文物》1992年第3期。
    1 《赵家川口调查材料(二):土地问题》(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141-1-130-1。
    2 《高家村自然村“土地租佃”部分》(1942年),山西历史档案:A22-118-2。
    3 《民政处一科土地材料搜集》(报刊资料),山西历史档案:A137-1-6。
    1 胡健:《减租交租工作在河曲》(1943年3月9日),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1 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年版,第27页。
    2 中共太行分局组织部:《武乡农民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初步研究》(1943年),河北历史档案:A4--1-3-7。
    3 [美]爱德华·弗里多曼等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4 高元贵:《冀鲁豫区范县一、二、三、四区减租增资工作初步总结》(1942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607页。
    1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0页。
    2 Ramon H, Myers, North China Villages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Socioeconomic Relationships. In Modern China,Vol.6, no3,1980.转引自李金铮:《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3 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 马克·赛尔登著,冯崇义译:《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页。
    1 《太行区社会经济调查》(第1集)(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9页。
    2 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页。
    3 韦文:《晋西北的土地问题》,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
    4 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九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41页。
    1 中共渤海区委:《土地改革以前渤海区的群众运动概况》(1946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72--473页。
    2 穆林、蓝名述、张恺:《鲁南区减租减息运动的回忆》,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06页。
    3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节录)》(1945年9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10页。
    1 谢丰:《贯彻减租与扶持群众运动》(1945年2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7页。
    2 《莒南县三区十一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山东分局调查研究室编:《材料汇集》(第15期),1945年8月5日。
    3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页。
    4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5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6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关系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12-128。
    1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关系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12-128。
    2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关系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12-128。
    3 《山东文登县农民反贪污取得重大胜利》,《大众日报》1945年10月16日。
    4 中共华东中央局:《山东土改前群众运动的概况》(1947年7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72页。
    5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关系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12-128。
    1 中共莒南县委:《大店查减斗争总结(节录)》(1944年11月5日),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页。
    2 《莒南县委1944年会议记录》(1944年),山东历史档案:1-1-43。
    1 《居业堂是怎样被消弱的》,山东分局调查研究室编:《材料汇集》第十五期,1945年8月5日,第57页。
    2 《莒南县三个区十一个村的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农村调查》,1952年版,第40页。
    3 韦文:《晋西北的土地问题》,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等:《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8页。
    1 晋绥分局调查室:《阶级关系及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1944年10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页。
    2 方草:《中共土地政策在晋察冀边区之实施》,《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3日)。
    3 方草:《中共土地政策在晋察冀边区之实施》,《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3日)。
    1 方草:《中共土地政策在晋察冀边区之实施》,《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3日)。
    2 《抗战六年来北岳区农村经济与阶级关系的变化》(1943年5月),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6页。
    3 晋绥分局调查室:《阶级关系及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1944年10月),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页。
    1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关系变化材料——根据老区九县二十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I2-128。
    2 《冀中区一九四四年大减租中几个问题的总结》(1945年12月18日),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页。
    3 边区抗联会:《目前北岳区的减租运动》(1944年),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4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5 胶东行署:《关于查减工作的报告》(1945年),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2页。
    1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老区”9县20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I2-128。
    1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农村土地及阶级变化材料》(“老区”9县20村调查),(1946年6月),山西历史档案:I2-128。
    2 张玮在《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4--115页。
    1 邓小平:《在中共中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45年6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下册),中央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646页。
    2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第18-19、87——88页。
    1 《太行社会经济调查》(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第1425页。
    2 薛暮桥:《抗日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0页。
    1 《太行社会经济调查》(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经济财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版。
    2 吴毅:《理想抑或常态:农地配置探索的世纪之摆——理解20世纪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史的一个视角》,《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3 让马克·夸克著,佟心平等译:《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4 邓小平:《在中共中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45年6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下册),中央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646页。
    1 《莒南县土地改革工作》,山东历史档案:1-1-28。
    2 《莒南县土地改革工作》,山东历史档案:1-1-28。
    3 黎玉:《六年来群众工作概括总结(节录)》(1943年10月),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168页。
    4 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647页。
    1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2 [瑞典]达格芬·嘉图:《走向革命》,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90页。
    3 郭洪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1 《武安县灭蝗总结材料》(1943年),河北历史档案:G49-02-1。
    2 《晋察冀司法报告总结》(1942年),现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3 《冀中区村选材料总结》(1943年),河北历史档案:G09-08-1。
    4 徐大本:《冀中一年来的政权工作》(1941年5月),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资料选编》(总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167页。
    [1]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2]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3]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4]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1]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宗青图书公司刊行1933年版。
    [2]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5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4]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5年续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5]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上海黎明书局1935年版。
    [6]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篆:《中国实业志·山西》,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7年版。
    [7]中国农村惯性调查行会:《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第2卷),岩波书店1952年版。
    [8]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编:《山东省农村调查》,1953年版。
    [9]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部:《河南省土改文献》(上册),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部1954年编印。
    [10]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11]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12]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编:《晋冀鲁像边区史料选编》(第一、二辑),1980年内部参考印行。
    [13]韩延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4]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十一辑),山东人民出社1982年版。
    [1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16]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选编》(内部发行),1983年印行。
    [17]山西党史资料选辑:《太行革命根据地土地问题资料续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84年版。
    [18]魏宏运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总论编、农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0]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档案馆,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合编:《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21]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一、二、三),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22]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上、中、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23]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山西省档案馆:《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4]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员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五·土地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5]中国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减租减息档案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7]吕梁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吕梁地区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8]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编辑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2辑),中国财政经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29]谢忠厚主编:《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资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0]中共平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平山党史资料》1993年版。
    [31]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太岳革命根据地简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山东省档案局,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的减租减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33]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34]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肖铮:《土地改革五十年:肖铮回忆录》,中国土地改革研究所1980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吕正操:《冀中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7]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上、中、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8]中共莒南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莒南县党史大事纪》,山东省出版总社临沂分社1989年版。
    [9]中共党史研究室,张闻天传记组:《张闻天文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在1935-1938(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
    [13]李雪峰:《李雪峰回忆录—太行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华北版) 《新华日报》(太岳版) 《晋察冀日报》
    《冀鲁豫日报》《晋绥日报》《大众日报》《抗战日报》《大公报》
    [1]刘大钧:《我国佃农经济状况》,上海太平洋书店1929年版。
    [2]上海太平洋书店编印:《中国农村问题—佃农问题·农民负担》1933年版。
    [3]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史料》,黎明书局1933年版。
    [4]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黎明书局1935年版。
    [5]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黎明书局1935年版。
    [6]洪瑞坚:《浙江之二五减租》,正中书局印行1935年版。
    [7]陈正谟:《中国各省的地租》,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8]陈翰笙:《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9]金陵大学农经系:《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金陵大学1936年版。
    [10]郭汉鸣,洪瑞坚:《安徽省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正中书局印行1937年版。
    [11]吴文晖:《中国土地问题及其对策》,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12]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国租佃制度之统计分析》,正中书局1946年版。
    [13]许涤新:《现代中国经济教程》,1947年1月新知识书店印行。
    [14]章柏雨,汪荫元:《中国农佃问题》,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15]齐武:《一个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6]柴树落等:《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7]薛暮桥:《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8]李公仆:《华北敌后——晋察冀》,三联书店1979年版。
    [19]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年版。
    [20]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1941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地租剥削形态》,中华书局1982年版。
    [22]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23]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24]张永泉等:《中国土地改革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5]周远廉、谢肇华:《清代租佃制度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6]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8]吴祖贻:《论边区减租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9]郭德宏:《王明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0]袁亚愚、詹一之:《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
    [31]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2]魏宏运:《华北抗日根据地史》,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
    [33]聂荣臻:《晋察冀边区略史》,党的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34]金德群:《中国国民党土地政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35]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36]谢忠厚:《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
    [37]乌廷玉:《中国租佃制度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38]乌廷玉:《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的演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9]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0]申春生:《山东抗日根据地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1]何东:《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
    [42]傅建成:《社会的缩影民国时期华北农村家庭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3]刘欣:《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44]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45]成汉吕:(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46]张国祥:《山西抗战史》,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
    [47]金德群:《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48]安作璋编:《山东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9]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50]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51]何高潮:《地主、农民、共产党:社会博弈论的分析》,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2]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53]朱玉湘:《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4]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5]岳海鹰,唐致卿:《山东解放区史稿:抗日战争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版。
    [56]冯崇义,古德曼编:《华北抗日根据地与社会生态》,当代出版社1998年版。
    [57]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8]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59]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0]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版。
    [61]苑书义,董丛林:《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2]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3]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井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4]苑书义、孙宝存主编:《河北经济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5]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7]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黄涛:《博弈论教程》,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9]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70]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1]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八十年简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72]张玮:《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3][匈牙利]马扎亚著,徐公达译:《中国经济大纲》,新生命书局1933年版。
    [74][美]韩丁:《翻身——中国—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75][美]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台北市联经出版辜业公司印行1982年版。
    [76][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年版。
    [77][美]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78][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79][瑞典]达格芬·嘉图著,杨建立、朱永红译:《走向革命》,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80][美]费正清,费惟恺著,刘敬坤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81][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82][美]赵冈、刘永成:《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83][美]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84][台湾]刘永成:《中国租佃制度史》,(台)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
    [85][美]马若孟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6][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版。
    [87][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程立显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88][美]爱德华·弗里德曼等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9][美]马克·赛尔登著,冯崇义译:《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90][法]让—马克·夸克著,佟心平等译:《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91][美]赵冈,陈仲毅:《中国土地历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山文化教育馆研究部编:《中国地租问题讨论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薛暮桥,冯合法:《<中国农村>论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朱成甲:《中共党史研究论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陈翰生:《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中国希望出版社1985年。
    [5]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
    [6]魏宏运主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四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1]朱玉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文史哲》1981年第3期。
    [2]郭绪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历史教学问题》1981年第3期。
    [3]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战争的减租减息》,《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
    [4]朱玉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文史哲》1983年第3期。
    [5]梁秀华:《简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6]朱超南:《淮北苏皖边区减租减息斗争述论》,《安徽史学》1987年第2期。
    [7]刘克样:《试论近代北方地区的分益雇役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8]乌廷玉:《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史学集刊》1988年第1期。
    [9]章有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10]金德群:《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
    [11]乌廷玉:《近代山西省的租佃关系》,《晋阳学刊》1989年第6期。
    [12]衣保中:《试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租佃形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2期。
    [13]姜志良:《试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学海》1990年第1期。
    [14]王延中:《抗战时期山东解放区农村经济关系的变迁》,《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15]李金铮:《试析二三十年代定县农民耕地之不足》,《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6]陈廷煊:《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
    [17]张小满:《试论解放战争初期的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政策》,《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18]温锐:《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另一种方式——略论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的社会改革作用》,《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4期。
    [19]秦晖:《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
    [20]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21]秦晖:《“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
    [22]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23]赵冈:《从制度学派的角度看租佃制》,《中国农史》1997年第6期。
    [24]张佩国:《土地资源与权力网络——民国时期的华北村庄》,《齐鲁学刊》1998年第2期。
    [25]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佃农的土地经营及地租负担——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二》,《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
    [26]诸葛达:《浙江“二五”减租述评》,《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27]钞晓鸿:《本世纪前期陕西农业雇佣、租佃关系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8]田建军:《试析国民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举措失败的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9]江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期。
    [30]郑磊:《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1928—1949)》,《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
    [31]关翠霞:《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
    [32]方行:《中国封建地租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33]王合群:《国民党派系斗争与浙江“二五减租”运动兴起》,《民国档案》2002年第2期。
    [34]史志宏:《20世纪三、四十年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35]温锐:《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36]王先明:《晋绥边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社会变动的个案分析》,《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
    [37]李金铮:《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历史研究》2003年4月。
    [38]左用章:《民国20年代后期浙江等地“二五减租”的昙花一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9]王建国:《华中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探析》,《江汉论坛》2004年第4期。
    [40]张泰山:《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农民对减租减息的心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1]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3期。
    [42]宿晨华:《试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土地政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3]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土地呈报和减租工作》,《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44]黄燕群:《民国时期农村经济衰落的原因—兼及国民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失败的必然》,《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5]王友明:《抗战时期中共的减租减息政策与地权变动》,《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
    [46]宁继鸣,谢志平:《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文史哲》2006年第2期。
    [47]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8]方行:《清代租佃制度述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9]杜景川:《简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减租减息工作的主要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50]曹敏华:《革命根据地社会变动与民众社会心理嬗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
    [51]罗衍军:《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土地占有关系刍论》,《晋阳学刊》2008年第4期。
    [52]张玮:《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与交租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4期。
    [53]张翠莉:《减租减息政策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权及阶级结构的变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研究之一》,《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54]吴毅:《理想抑或常态:农地配置探索的世纪之摆——理解20世纪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史的一个视角》,《社会研究》2009年第3期.
    [55]刘杰:《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减租减息政策的特点》,《法制与社会》2009年5期。
    [56]应星《“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57]李金铮:《相对分散与较为集中: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土地分配关系的本相》,《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3期。
    [58]李柏林:《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59]苑书耸:《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