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评”与“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之雅化过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评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批评形态,兴起于宋,多用于诗歌批评。明清之际随着小说的大量出现,评点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回首评、回末评、夹批三种形式。由于这样的批评方式与小说文本紧密相连,对于明清读者来说,批语与小说文本几乎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说评点对中国古典小说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批语对文本阐释的影响;第二,同一本小说的批语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中国早期的小说批评思想便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保留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些小说评点中,《水浒传》的评点本尤其引人注目。虽然《水浒传》版本复杂,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以三种评本为主,即容与堂刊刻的托名李卓吾评本、书商袁无涯刊刻的托名李卓吾评本以及贯华堂刊刻的金圣叹评本。一般来说,学界较为关注的是容与堂本与金圣叹本的小说批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将三种评本的文本以及评语加以细致比较,便会发现,在小说语言成熟化的过程中,袁无涯本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金圣叹所提出的一些重要小说技巧与观点,在袁无涯刻本中已见出端倪。从容与堂本到袁无涯本,再到金圣叹本,我们可以看出,早期较为粗糙的《水浒传》文本是如何逐步得以雅化,文字、结构臻于完善,最终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占得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水浒传》这种独特的雅化过程不仅表现在《水浒传》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中,明代四大奇书的其余三部,《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些情况。它们最初的文本都较为粗糙,是在文人评点、修改过的文本不断刊刻后,才有了为大众所接受的版本。可见,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雅化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这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本文以《水浒传》为中心,主要细致比较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容与堂本、袁无涯本与金圣叹本中的文字与批语。第一章从文本与批语入手,梳理三种文本之间的联系,试图厘清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第二章从史书写作与古文写作的角度入手,探讨这些写作方式对于文人评点小说时对小说真实与虚构认识上的影响;第三章亦主要比较三种文本文字上与批语上的联系与不同,试图梳理出《水浒传》文本如何从最初的结构上的不严谨与叙事话语上的多重性,转向一种较为严谨的结构与叙事话语的统一;第四章主要探讨在评与改的过程中,小说人物与主题的一些变化;第五章简单地对明代四大奇书中的其余三部——《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的主要版本作出一定分析,指出这三部奇书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水浒传》雅化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The commentary in tne novels is a unique literary criticism form in China,which has rised from the Song Dynasty, and more for poetry criticism. Ming andQing dynasties with the novel appeared in large numbers, Comment had become animportant part of criticism i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and it mainly divided intocomment in the start, in the end of the assessment, and in the margin. Closely linkedto such criticism and novels, these comments on the novels almost can exist as awhole to the reade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is case, the novel critics ofChinese classical novel has two important roles: first, the reader while reading thetext, woud unwittingly have been inlf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in these commentson text; Second, the comments in the same novel would also influence each other,and the early novels criticized ideology in China would be preserved in this processand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is Novel Critique,"Water Margins" Comment are on this particularlynoteworthy. Complex versions of "Water Margins", however, the most importantversions are mainly the three kinds below, namely version of Rongyu Hall, versionof Yuan Wuya and version of Jin Shengtan. In general, academics are moreconcerned with the value of novel criticism from versions of Rongyu Hall and JinShengtan. However, if comparing the three kinds of ratings in this text as well asreviews to be careful, we will find, in the process of novel language maturation, theversion of Yuan Wuya knows also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It can be said thatsome important novel techniques and ideas pointing from Jin Shengtan, which haveappeared in the version of Yuan Wuya. In this three versions,, we can find, how theearly rough text gradually grown, structure perfected, eventually occupying a place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Moreover, this unique elegant process not only in "Water Margins", theremaining three of the four Masterpieces of Ming Dynasty,"The Romance of theThree Kingdoms","Golden Lotus","Journey to the West "to varying degrees with these situations. The original texts are relatively rough, only the version accepted bythe public in the commentaries of scholars, the revised text is constantly inscribed.See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this process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which is a very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novel.
     With "Water Margins" as the center, this paper main detailed comparativestudied the versions of Rongyu Hall, Yuan Wuya and Jin Shengtan in text andcomments. The first chapter from the text and comments on start combing the linkbetween the three texts, trying to clarify the context of their development; the secondchap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books, writing and classical writing andstart to explore the writing style for the the literati comment novel novel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n the real and fictional; the third chapter are mainlythree texts text and comments on different attempt to tease out how the text of the"Water Margins" loosely on the original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discourse onmultiple turn to a more rigorous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discourse unity; Chapter of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and change, some changes of the novel characters andthemes; Chapter Four Great Masterpieces in Ming Dynasty in the remaining threeMinistry-"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Golden Lotus", the main version of"Journey to the West"-to make certain analysis, pointing out that three Masterpiecesto varying degrees with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finement process of the"Water Margins".
引文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36页
    ①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66页。
    ①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2页。
    ②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147页。
    ③按:由于金圣叹本多一章楔子,故金本的回目顺序与其他两种不大一样。本文为表达清楚,在引用《水浒传》原文时都标注的回目名称,若出现回目的回数,一律以金本为准。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46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118页。
    ⑥【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089页。
    ⑦《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六十一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74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一回。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215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1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39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44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316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21页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例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59页。
    ⑥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7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59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93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499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17页,820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四回。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147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050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68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68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920页。
    ①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148页。
    ②参见何心,《水浒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9页。
    ③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1页。
    ④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57页。
    ①参见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66-78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二回。
    ③《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十二回。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三回。
    ⑤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一回。
    ①何心,《水浒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18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五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一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七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五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九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三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九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九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九回。
    ②见张仲谋,《明代话本小说中的词作考论》,《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一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一回。
    ③《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十一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九回。
    ②《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十九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七回。
    ④《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十七回。
    ⑤《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二十六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六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八回。
    ③《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三十八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三回。
    ②《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二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九回。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二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八回。
    ②《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八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148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960页。
    ①按:如三阮、张顺等人唱的渔歌,还有宋江吟的反诗等。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167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760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761页。
    ②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153页。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十二回。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五十九回。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1053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四十一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738页。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十六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487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八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187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186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三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三回。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97页。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四回。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05页。
    ⑥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八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八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199页。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九回。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81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81页。
    ⑥【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15页。
    ①【明】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81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九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二回。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2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11页。
    ⑥【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11页。
    ⑦【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93页。
    ⑧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二回。
    ⑨【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93页。
    ①【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221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贰,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95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17页。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五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44页。
    ①【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页。
    ②【古希腊】修昔底德,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8页。
    ③参见【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④Jerzy Topolski,“Conditions of Truth of Historical Narratives”, History and theory20(1981), pp.48.
    ①陈新,《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7页
    ①Jerzy Topolski,“Conditions of Truth of Historical Narratives”, History and theory20(1981), pp.49.
    ②【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5页。
    ①陈琪,《从〈史记〉〈汉书〉的地位变化看文学发展的一个问题》,《探索研究》2011年6期。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五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8页。
    ②顾颉刚等编著,《古史辨》第六册《老子时代新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03页。
    ③杨海峥,《汉唐〈史记〉研究论稿》,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第78页。
    ①【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五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②【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史通》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页
    ①【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史通》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0页。
    ②【后晋】刘眗等撰,《旧唐书》卷六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③【宋】郑樵,《通志》卷六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④【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52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1012页
    ①史素昭,《“文咏之士”与唐初八史的文学性》,《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②【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出自《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31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43页。
    ③【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史通》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6-117页。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九十七回。
    ①梁启超,《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49页。
    ②【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校正》(订补本)卷9,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③【唐】姚思廉,《陈书·姚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①【唐】姚思廉,《陈书·姚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②【后晋】刘眗等撰,《旧唐书》卷七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③【唐】姚思廉,《陈书·姚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④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61页。
    ⑤【唐】姚思廉,《梁书》卷四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⑥【唐】姚思廉,《梁书》卷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⑦【唐】姚思廉,《陈书》卷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①【宋】王正德,《余师录》,《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页。
    ②【宋】苏轼,《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59页。
    ①参见杨昊鸥,《宋代文章学视野下的〈史记〉》,《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①参考自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第一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②参考自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33-35页
    ③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36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9页。
    ②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37页。
    ③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98页。
    ①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277页。
    ②吴士奇,《史裁》卷首《吴勉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①见《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②谢贵安,《〈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
    ③参见谢贵安,《〈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
    ④《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7页。
    ②《明实录》,《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①谢贵安,《〈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
    ①【清】王鸿绪,《明史例案》卷二《横云史稿例议》。
    ②【宋】王溥,《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修史官》,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①【明】李贽,吴从先参订,何伟然校阅,《史纲评要·序》,台湾大通书局印行。
    ②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61页。
    ①李贽:《温陵集》卷二十《读书乐序》,明刻本。
    ②【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①以下所引《史纲评要》评语皆出自:【明】李贽,吴从先参订,何伟然校阅,《史纲评要》,台湾大通书局印行,一九七五年十月初版。
    ②【明】李贽,《初潭集》,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以下所引《初潭集》批语皆出自此本。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18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23页。
    ③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189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回。
    ②【明】袁中道,《李温陵传》,选自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③【明】袁中道,《李温陵传》,选自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八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一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85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86-386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四回。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41页。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四回。
    ⑤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三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93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51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6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7页。
    ①【美】艾梅兰著,罗琳译,《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37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6-37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5-86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642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八十八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三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三回。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41页。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71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436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294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99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26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64页。
    ⑥【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43页。
    ⑦【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61页。
    ⑧【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87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17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回。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81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729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359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42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5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十一回。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98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6页。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七回。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773页。
    ⑥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九十七回。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九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一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一回。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38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973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六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一回。
    ④【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史通·叙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五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回。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六回。
    ⑤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六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一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84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95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回。
    ①《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一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0页。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二十六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19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一回。
    ③《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三十一回。
    ①《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三十一回。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七回。
    ③《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三十七回。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70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436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二十四回。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84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92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49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十一回。
    ③《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天一出版社,第十一回。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六十二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121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五回。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40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71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36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277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276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02页。
    ①【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5页。
    ②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93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926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五十一回。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81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86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80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98页。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九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三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84页。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85页。
    ④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三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87页。
    ②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四回。
    ③【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96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96页。
    ②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93页。
    ③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99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965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回。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回。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45-546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49页。
    ③【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301页。
    ①【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301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十一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76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75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587页。
    ③【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301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74页。
    ⑤【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18页。
    ①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98-99页。
    ①【美】艾梅兰著,罗琳译,《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61页。
    ②【明】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0页。
    ③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四十五回。
    ④【美】艾梅兰著,罗琳译,《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41页。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①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29页。
    ①【明】李贽,《焚书·续焚书》,《续焚书》卷五,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03页。
    ①施耐庵,《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七回。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73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415-416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05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515-516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29页。
    ②【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327页。
    ①【宋】朱熹注,王华宝整理,《诗集传》,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119页。
    ②梅铮铮,《论“桃园结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成都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①王丽娟,《文人之“忠”与民间之“义”——桃园结义故事两种叙事的比较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②David K. Jordan,“Sworn Brother: A Study in Chinese Ritual Kinship”, in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Behavier,pp.242-243.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695页。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748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767页。
    ③黄霖李桂奎韩晓邓百意,《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357页。
    ④【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819页。
    ①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35页。
    ①《三国志平话》,选自《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②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37页。
    ①《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一,选自《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2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2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742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545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4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9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9页。
    ①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65页。
    ①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70页。
    ②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41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58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58页。
    ①梅铮铮,《从〈三国演义〉版本流变论关公崇拜》,《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②梅铮铮,《从〈三国演义〉版本流变论关公崇拜》,《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①梅铮铮,《从〈三国演义〉版本流变论关公崇拜》,《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①【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147页。
    ①黄霖,《金瓶梅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7页。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②《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③《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④【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③黄霖,《金瓶梅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8页。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③【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④【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②《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③【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
    ①《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②《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③《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②【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③【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①【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①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316页。
    ②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316页。
    ①蔡铁鹰,《〈西游记〉的诞生》,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266页。
    ①【明】陈元之,《全相西游记序》,见孙楷第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75-76页。
    ②陈洪,《结缘:文学与宗教——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中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61页。
    ③国立政治大学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主编,《明清善本小说丛刊》——《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⑤,天一出版社印行。
    ①国立政治大学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主编,《明清善本小说丛刊》——《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记证道书》⑤,天一出版社印行。
    [1]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
    [3]【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4]【后晋】刘眗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5]【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6]【宋】王正德,《余师录》,《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
    [7]【宋】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
    [8]【宋】郑樵,《通志》,中华书局,1987年。
    [9]【明】李贽,《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
    [10]【明】李贽,《史纲评要》,中华书局,1974年。
    [11]【明】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全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12]【明】《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13]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14]《三国志平话》,选自《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5]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1986年。
    [16]【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
    [17]【明】吴承恩著,李贽评,《西游记》,齐鲁书社,1990年。
    [18]【明】吴承恩著,张书绅注,《新说西游记图像》,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
    [19]国立政治大学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主编,《明清善本小说丛刊》——《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天一出版社印行。
    [20]《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选自《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21]【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
    [22]【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梦梅馆印行,1993年。
    [23]【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
    [24]【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整理,《金圣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8年。
    [25]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6]陈洪,《金圣叹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27]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28]陈洪、李剑国主编,《中国小说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9]陈洪,《结缘:文学与宗教——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0]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32]陈果安,《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3]陈才训,《源远流长·论春秋、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34]陈新,《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5]蔡铁鹰,《<西游记>的诞生》,中华书局,2007年。
    [36]蔡铁鹰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0年。
    [37]董上德,《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8]范丽敏,《互通·因袭·衍化——宋元小说、讲唱与戏曲关系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
    [39]顾颉刚等编著,《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0]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1]何心,《水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4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3]黄霖,《古小说概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44]黄霖,《金瓶梅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5]黄霖李桂奎韩晓邓百意,《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46]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47]阚红柳,《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人民出版社,2008年。
    [48]刘再复,《双典批判》,三联书店,2010年。
    [49]刘云春,《历史叙事传统语境下的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50]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51]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52]罗筱玉,《宋元讲史话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53]罗小东,《话本小说叙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2年。
    [54]楼含松,《从“讲史”到“演义”——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叙事》,商务印书馆,2008年。
    [55]梁启超,《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岳麓书社,1998年。
    [5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57]蒙文通,《中国史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58]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
    [59]马蹄疾辑录,《水浒传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77年。
    [60]马幼垣,《水浒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61]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国书局,1975年。
    [62]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63]孙逊,《明清小说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64]吴承学、李光摩,《晚明文学思潮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65]吴志达,《明代文学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66]吴阎生,《左传微》,安徽新华书店,1995年。
    [67]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8年。
    [68]王丽娟,《三国故事演变中的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齐鲁书社,2007年。
    [69]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
    [70]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
    [71]徐岱,《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
    [72]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73]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
    [74]杨燕起,《<史记>的学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75]杨海峥,《汉唐<史记>研究论稿》,齐鲁书社,2003年。
    [76]杨艳秋,《明代史学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77]阳健雄,《水浒传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78]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9]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80]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81]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82]朱一玄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83]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84]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5]张世君,《明代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86]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87]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年。
    [88]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89]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90]赵园,《制度·言论·心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1]郑庆山,《金瓶梅论稿》,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92]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1]【美】浦安迪,沈亨寿译,《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2]【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美】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4]【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译林出版社,2009年。
    [5]【美】艾梅兰著,罗琳译,《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6]【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7]【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8]【日】中川谕著,林妙燕译,《<三国演义>版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9]【法】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0]【加】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11]陈洪,《<西游记>的宗教文字版本问题》,《运城高专学报》1997年第1期。
    [12]陈洪,《金圣叹文论研究百年》,《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0月。
    [13]陈果安,《明清小说评点与叙事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一期。
    [14]陈琪,《从<史记><汉书>的地位变化看文学发展的一个问题》,《探索研究》2011年第6期。
    [15]车锡伦,《<金瓶梅词话>中的宣卷——兼谈<金瓶梅词话>的成书过程》,
    [16]段宗社,《“艳遇”原型的经典模式——金圣叹批<西厢记>“惊艳”一折细读》,《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8月。
    [17]丁锡根,《<五代史平话>成书考述》,《复旦学报》1991年第五期。
    [18]何悦玲,《“史补”与“情补”——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意识论略》,《人文杂志》2011年第1期。
    [19]胡胜,赵毓龙,《另类的评点——抄本<西游记记>批语试论》,《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20]胡淳艳,《试析清代的<西游记>道教评点本》,《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
    [21]胡淳艳,《<西游记>道教评点本再解读》,《东方论坛》2006年第3期。
    [22]荆学义,《<三国演义>的受众期待与接受结果》,《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三期。
    [23]林晓平,《<史纲评要>的“批”与“评”》,《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4]林宪亮,《论宋江与晁盖的兄弟之情——江湖结义的典范》,《宁波大学学报》2011年一月。
    [25]陆林,《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欢会——金圣叹晚年事迹探微》,《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
    [26]陆林,《<晚明曲家年谱>金圣叹史实研究献疑》,《文学遗产》2002年第一期。
    [27]陆林,《金圣叹与周计百交往揭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8]陆林,《金批<西厢><水浒>的参与者:王斫山、王道树事迹探微》,《戏曲艺术》2002年第2期。
    [29]陆林,《金圣叹与长洲唯亭顾氏交游考——兼论顾予咸与清初三大史狱之关系》,《艺术百家》2002年第2期。
    [30]陆林,《金圣叹与王鏊后裔关系探微》,《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31]陆林,《金圣叹与吴江沈氏交游探微》,《复旦学报》2003年第2期。
    [32]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33]陆林,《<午梦堂集>中“泐大师”其人——金圣叹与晚明吴江叶氏交游考》,《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7月。
    [34]陆林,《金圣叹与周庄戴氏交游探微》,《文史哲》2005年第4期。
    [35]陆林,《金圣叹基本史实考论——<沉吟楼诗选>“读后记”史实探源与辨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9月。
    [36]陆林,《金圣叹晚明事迹编年》,《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
    [37]陆林,《金圣叹清初事迹编年》,《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3期。
    [38]陆林,《金圣叹与“哭庙案”中的“二丁”——从金诗<丁蕃卿生日二章>谈起》,《中国典籍与文化》。
    [39]李金松,《郭勋“移置阎婆事”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第37期。
    [40]李金松,《技巧即文学: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4月。
    [41]李金松,《金圣叹的籍贯考辨》,《学术研究》2004年第3期。
    [42]李金松,《论金本<水浒传>的文体革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月。
    [43]李金松,《<水浒传>大涤余人序本之刊刻年代辨》,《文献》2001年4月第2期。
    [44]李小龙,《从回目的比勘试探<西游记>版本问题》,《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
    [45]李万钧,《“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文史哲》1996年第3期。
    [46]李正学,《苏州小说批评圈》,《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1期。
    [47]李少雍,《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读<梁书><陈书>札记》,《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
    [48]刘堂春,《金圣叹论隐含叙述声音》,《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49]吕红侠,《中国金圣叹批<水浒传>研究追溯》,《文学界》。
    [50]梅铮铮,《从<三国演义>版本流变论关公崇拜》,《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51]梅铮铮,《论“桃园结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成都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2]秦亢宗,《谈毛宗岗修订<三国志通俗演义>》,
    [53]毛振华,《姚察、姚思廉散文特点及其对古文运动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54]宋辉,《论‘桃园三结义’的价值取向及作者文化心理》,《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55]史素昭,《“文咏之士”与唐初八史的文学性》,《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56]史素昭,《唐初八史与古文运动的兴起》,《船山学刊》2008年第4期。
    [57]史素昭,《从<史记>到唐初八史史传文学的嬗变》,《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58]魏学宏,《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59]王利器,《<史纲评要>是吴从先假李卓吾之名以行》,《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
    [60]王猛,《学术思潮嬗变与明代小说序跋》,《文学评论》2011-10
    [61]王丽娟,《文人之“忠”与民间之“义”——桃园结义故事两种叙事的比较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62]邬情,《口述历史与历史的重建》,《学术月刊》2000年6月。
    [63]吴圣昔吴惟,《<西游记>版本研究的共同坐标——试以“词话本——前世本——世本”三者关系为基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64]谢贵安,《<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
    [65]谢贵安,《论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
    [66]袁世硕,《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文史哲》2003年第4期。
    [67]杨昊鸥,《宋代文章学视野下的史记》,《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4期。
    [68]杨绪敏,《论史学三书对<史记>的评论》,《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1期。
    [69]尹缉熙,《金圣叹的人物塑造理论初探》,《湖南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70]朱志先,《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之<史记>情结发微》,社会科学论坛,2010/20
    [71]郑铁生,《明清小说评点对中国叙事学的意义》,《南开学报》1998年第一期。
    [72]竺洪波,《金圣叹与中国叙事学》,《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四期。
    [73]郑铁生,《周静轩诗在<三国演义>版本中的演变和意义》,《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
    [74]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山东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75]张汉良,《<水浒传的主题与有机‘结构’>》,选自《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年。
    [76]张国庆,《辽代契丹皇帝与五代、北宋诸帝王的“结义”》,《史学月刊》,1992年第6期。
    [77]张仲谋,《明代话本小说中的词作考论》,《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78] Jerzy Topolski,“Conditions of Truth of Historical Narratives”, History and theory20(1981).
    [79] David K. Jordan,“Sworn Brother: A Study in Chinese Ritual Kinship”, in The Chinese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er.
    [80] Mark Lewis, Sanctioned Violence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81]【美】陈尚仁,《盟约与结义》,《浙江学刊》2003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