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广东省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公私合作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课题在分析广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产生背景、实践模式类型和运行效果,探讨了公私合作模式的合作目标、合作主体、合作过程和合作制度,然后从观念、制度和体制三个层面揭示合作中面临的困境,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或对策建议主要有:
     ①对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基本认识。农村公共服务涵盖范围极广,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的性质各异,这就决定了公私合作必然有其作用界限,也决定了公私合作形式上的多种多样。如何识别公私合作模式的适用公共服务范围呢?研究者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倡根据公共服务的可销售性指数来确定范围,即可销售性指数越低,公共物品性就越强,由私营部门供给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可销售性指数越高,私人物品的属性就越强,由私营部门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大。公私合作的形式则包含服务外包、特许经营、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
     ②建国以来广东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迁。建国以来,广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人民公社时期的“公社主导,农户参与”模式、承包责任制时期的“政府下达指标,企业、农户付费”模式和综合税费改革之后的“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模式。每一种供给模式都有独特的价值目标、供给主体和供给机制,并形成各自的成效与问题。在强调公平、平等的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主要通过农村集体自行筹资、自行生产、自行管理的“自给自足”方式供给。进入到乡政村治时期,乡镇政府在财政缺位和压力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下,主要采取向企业、农民集资、摊派的方式为公共服务筹资。在服务供给中,乡镇政府注重上级政府委派下来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短见效快的公共服务的完成;而对于上级不要求考核的、耗时长、见效慢的服务项目,无暇顾及。2003年,国家推行以“多予、少取、放活”为主线的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村公共服务纳入财政预算,通过转移支付兑现到乡镇的方式,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即农村公共服务的付费责任在政府之间上移,不再停留在乡镇,而是分配到中央、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与此同时,国家出台鼓励公私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政策。于是,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升,企事业单位、私营经济体、非营利性组织等成为重要供给力量。农村公共服务呈“政府付费责任上移、多元参与”格局。这一变迁之路,实质上折射出不同时期包括广东在内的整个中国的宏观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以及“三农”政策的不断优化。
     ③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典型实践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可以根据主体、对象、动因、运营方式、合作形式等进行分类。不同的依据划分的各类合作模式,其目标、主体、过程及制度都会有所不同。本文尝试从运营方式角度分类。从运营方式看,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主要呈现出五种类型:一是资源导向下的“私资公助”合作模式。即在一些具有特色资源的农村,当地政府以此为发展契机,吸引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前来投资,并在土地价格、税费、水电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与此同时,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出资该地区的农村道路建设、路灯建设、车站建设、农村绿化等。二是肥瘦搭配下的“公助私营”合作模式。在农村客运、村镇公交等服务领域,由于服务需求的分散性、成本高、盈利性低等原因,私营部门缺乏承包热情。于是,一些农村县、乡政府统筹规划,探索肥瘦搭配的“公助私营”合作模式,即政府部门要求承包商在获得盈利性较好的服务项目经营权的同时,还必须要承担另一个盈利性较差的项目经营权,即做好两个兼顾:兼顾公众的利益和服务承包商的利益;兼顾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分配,防止出现优势资源被一家独占的现象。三是村集体促进下的“公私合资”合作模式。即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由于财政资金不足,村组织负责组织协调,由政府、村集体、村民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私营部门建设与维护公共服务项目。该模式的运行以有较高威信的村组织及村干部为条件。因为从项目宣传与出资动员,到服务运营商的寻找选择,再到项目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村组织及其干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需求导向下的“公建私营”合作模式。指政府出资建设图书馆、体育馆、学校、文化馆等场所设施,然后将其租赁或出售给私营部门,实行民营化运作。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乡镇。五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合资公营”合作模式。指公共服务是依靠各级政府政策推进,由政府、村集体、企事业单位、村民个人等出资,并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维护的方式提供。例如农村合作医疗,就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基层政府,层层推进的公私多元合作项目。可见,不同的合作模式,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合作条件、运作机制和合作形式,形成了各自特色。
     ④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的要素分析。在各个公私合作模式中,合作的目标价值取向、合作主体的角色定位、合作中的风险成本分摊、合作中的监督管理以及相关制度建设,是影响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首先,在合作目标上,公平与效率、民主与专断、单赢与多赢,三组价值目标需要梳理。其次,政府、私营部门和公众之间的角色关系,需要重新认定。再次,合作风险的防范,需建立由企业、政府、社会三维主体组成的风险防范与分摊机制。第四,合作监管是保障合作运作规范必要机制,关键需要做好市场准入、成本价格、服务质量三个环节的有机协调。最后,制度因素是制约公私合作的重要因素。制度体系包括:专门用于规范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政策制度,即“专门制度”;涉及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但不是专门用于此的政策制度,即“相关制度”。
     ⑤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的困境及其理论解析。首先,认识性困境。体现在许多农村政府部门对公共服务性质认识不足,对公私合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对合作中政府、私营部门与村民的地位认识不清。其次,制度性困境。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专门制度”少,“相关制度”多;可操作性弱,宏观号召强;总之,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再次,体制性困境。一方面体现在农村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担当多种角色,合作中易出现角色尴尬。另一方面分税制之后,政府间财权上移,事权下沉的财政体制给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带来困境。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面临多种困境,正是由于在理念、制度、管理及治理工具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笔者通过新公共管理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四大视角对合作困境的理论解析,揭示了公私合作的复杂多样性,反映了从合作的宏观综合,到微观动机、逻辑、机制,再到合作过程、情境,都面临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难题。因此,要走出公私合作困境,必须在完善合同规范、监督管理、激励与惩罚、沟通与参与、责任追究等制度性规则的同时,充分考虑道德、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等非制度因素。
     ⑥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章选取广东的珠三角F镇、P镇以及粤北山区的L镇为研究对象,在访谈、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与费用-效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乡镇公共交通公私合作评价模型,对近年来三镇的公共交通公私合作运行进行比较与评价,进而发现:公私合作模式在追求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经济、效率、效益等目标时,优于完全公营模式;而在维护公平中则劣于公营模式。同一合作模式在广东不同区域农村应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别。同一农村区域下不同合作模式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性。
     ⑦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的国内外经验借鉴。首先,英国公共服务中公私关系从早期的“国有化”到“私有化”再到“多元参与”合作模式的改革路径,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应以“公私合作”模式为目标,并应围绕这一目标逐步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合作规则、行政体制等内容。其次,从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公私合作模式改革路径及累积的经验看,发展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应做好政治领导的支持和政府信用保障、建立风险分摊机制、合作资金的使用合理化,等等。再次,从国内经验看,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发展需要结合当地情况灵活运用。
     ⑧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的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措施分析。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目标模式应是:综合“公平”、“效率”、“民主”、“多赢”多种价值,建立健全的激励、评估、监管等制度体系,明确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关系,保障村民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监督评价功能,政府部门、私营部门、村民能围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而“多元治理”的高效运作模式。在这一目标模式引导下,从主体观念、制度、体制,三方面展开变革,寻求对策措施。
This study analysis the model’s evolution of public-service-supplying inGuangdong rural, then analysed the background, practice mode type and run effects of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in Guangdong, and thendiscussed cooperation goal, the main body, the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the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after that, analysed the predicament faced bycooperation from three levels of the ideas, systems and institutional. Finally, on thebasis of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Combined Guangdong’s actual,proposed targeted model and suggestion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rural publicservices. Specificall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roject as following:
     ①basic understanding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Coverage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is very wide and diverse nature of the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service. This determines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has itsboundaries, and also determines the diversit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form.How to identify the applying scope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public service?Study referenc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promote public services sales indexto determine the range. To sales index lower, the attributes of public goods stronger,the less likely supplied by the private sector, on the contrary, To sales index higher the,the attributes of personal belongings stronger,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ies offered bythe private sector. The form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cluding serviceoutsourcing, franchising, leasing, sale and other forms.
     ②The changes of rural public service supply mo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sincethe founding of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China, supply model of public-service inGuangdong main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the people's-commune-period’s"commune led,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mode, the contract-responsibility-system-period’s”government issued indicators, enterprises, farmers pay "mode and after thereform of fee-to-tax period’s “government-le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Thischanges in the road, in essence, a reflection of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the different periods’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swell as the "three rural" policy in China.
     ③the typical practice-patterns of the public services in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 in Guangdong rural. According the contribution, the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model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five types: the "private owned public aid"cooperation model with resource-oriented; the “public help, private opporate"cooperation model with combination of thin and fat; the" public-private joint venture”cooperation mode with the village promoted; the“public buildings,private opporate“cooperation model with demand-oriented; the “joint venture public opporate”cooperation model with government top-down driven. different models have differentworking conditions, the operation of mechanisms and forms of cooperation,andformec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④elements analysis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of public service inGuangdong rural. To variou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the target value,positioning of body, the risk-sharing mechanism,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institution building,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ooperation.First of all, in the goal of cooperatio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democratization andarbitrary,single-win and all-win,are three teams of goal will be deposit in hand.Secondly, It is need to sort out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theprivate sector and the public. thirdly, It is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isk preventionsystemto prevent the cooperation risk. Fourth, the supervision of market access, costprice, quality of service during cooperation are necessary to prevent public-privatecollusion. Finally, institutional facto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t including”special systems" and “involving system".
     ⑤the plight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in rural public services. First,cognitive difficulties. Reflected 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public service nature,lack of awareness and attention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many of ruralgovernment departments Secondly, the system dilemma. Reflected in:lack of”specialsystems" and “involving system" is so more;the lack of systematic institutional system,the weak grassroots operability, and so on. third, the institutional dilemma. One hand,It reflects in the shift functions of rural local government is not complete, play avariety of roles, and cooperation is easy faced awkward role. The other hand,thefinancial system bring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⑥public service evaluation model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We take Ltown F town,and P town as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s, surveys, take combination of methods of level analysis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build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evaluation model about township public transport, compareand evaluate the three town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public transport in recentyears. And then found tha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in pursuit of goals of the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then completelypublic mode;but has disadvantage in the pursuit of "public","fairness" goals.There is abig difference in the same mode of cooper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rural areasof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Guangdong. Meanwhile,The same rural area under the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odes of cooperation effect differences.
     ⑦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First,model in UK public services from the early "nationalization" model to the"privatization" model, to the pluralistic and participatory reform path. From this, werecognize that: supplying mode reform of the public service should take the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as the goal, and should improve and perfect themarket mechanism, cooperation rules, administrative system. Second, from aexperience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American’s public health, we know that, todevelope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the following thing should be done: thesupport of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government credit protection, establish risk sharingresponsibility, rationalize the use of cooperative funds, sound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safeguard. Third, domestic experience tell us tha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need to combine local conditions applied flexibly.
     ⑧the goal and the path measure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in ruralpublic services. The goal model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fair","efficiency","democracy" and "all-win" variety value, and establish a sound incentive assessmentsupervision institution system, clear the the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e cooperation in public service,protect the villagers’ right, make a efficient mode of "pluralistic governance" in in ruralpublic servi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arget mode, We should find the reformingpath and measures from cognitive, system and institution three levels.
引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87年2月20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2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月25日。
    [1][美]沃尔多:《行政国家》英文版,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第69页。
    [2][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4页。
    [3][美]布坎南:《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中译文,载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辑部:《腐败:权力与金钱的交换》,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113页。4
    [1][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185页。
    [1][美]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2][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3][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1][美]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目录页。
    [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6页
    [3][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152页。
    [1]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203页。
    [1]袁方成:“使服务运转起来:基层治理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09页。
    [2]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88页。
    [1]胡洪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83页。
    [2]陈定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42页。
    [3]曲延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21页。
    [4]屈哲:“基础设施领域公私合作制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5页。
    [1]何寿奎:“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合作机理与监管政策研究”,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48页。
    [2]刘燕:“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中公共部门行为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8页。
    [1]王艳:“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公用事业运营模式的转型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74-78页。
    [2]王桢桢:“公共服务中公私合作困境及应对策略”,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页。
    [3]王卫:“城市治理中的公私伙伴关系:一个街道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证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4]朱晓红:“基于公私合作方式推进全民医保的风险与规避——以广东湛江医改模式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
    [5]王桢桢:“公私合作困境的理论解析及其评价”,《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
    [1]王桢桢,郭正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体系建构”,《学术研究》2009年第6期。
    [1]王桢桢:“公共服务中公私合作困境及应对策略”,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79-199页。
    [1]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5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篇》(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篇》(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32页。
    [3]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1]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2]贺恒信,唐玉芳:“试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政府的‘有序退出’”,《软科学》2006年第2期。
    [1]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2][美]戴维·H·罗森布罗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1页。
    [1][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254页。
    [2]The World Bank. Selecting an Option for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1997,转引自王灏:“PPP
    (公私合伙制)的定义和分类探讨”,《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第10期。
    [1]陈干全:《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2][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185页。
    [1]郑方辉,段静:“省级‘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及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
    [2]郑方辉,段静:“省级‘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及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
    [3]高明:“公私合作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4]谢菲:“美国大都市区的治理模式”,《城市问题》2008年第6期。
    [1]贺恒信,唐玉芳:“试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政府的‘有序退出’”,《软科学》2006年第2期。
    [1]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拙设施》,中国财经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1]高明:“公私合作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2]孙浩:“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46-50页。
    [1]陈用志:“粤地级市7富14穷贫富比例失常”,金羊网-新快报,http://bbs.gd.gov.cn/thread-6598919-1-1.html,2011-03-08。
    [2]陈伟东,张大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及其配置:城乡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陈伟东,张大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及其配置:城乡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陈军:“合作与回应:公私合作的行政法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2-43页。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2][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152页。
    [2][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3页。
    [4][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9-10页。
    [1][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3页.
    [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3]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载自[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5-95页。
    [5]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6]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7][美]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1]董礼胜,李玉耘:“工具—价值理性分野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1]《人民公社财政与财务管理》编写组:《人民公社财政与财务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2页。
    [1]陈定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47页。
    [2]陈定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49页。
    [1]胡洪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34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集》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92-593页。
    [3]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页。
    [1]乌有之乡:“新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成就(1949-1976)”,中华国学网,http://www.iguoxue.cn/html/13/n-52913.html,2007-05-17.
    [2]广东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607页。
    [1]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1]赵洪杰,徐滔:“‘穷广东’论”,《南方日报》,2010-06-02。
    [2]陈桂隶,春桃:《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1页。
    [1]陈桂隶,春桃:《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202页。
    [2]孙潭镇,朱钢:“我国乡镇制度外财政分析”,《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1]武力,郑有贵:《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28-629页。
    [2]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1]张元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0.5》,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页。
    [2]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3]周颖:“总额6000亿巨债压身,乡村负债失控”,《中国经营报》,2004-10-12。
    [1]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5-97页。
    [1]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3]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1]敖淑清:“农村客运发展滞后成因的帕雷托方法解析——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第6期。
    [1]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3]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1][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靡·D·诺德豪斯:《经济学(下)》,中国发展出版杜1992年版,第798页。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页。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9页。
    [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页。
    [4]张创新,张菊梅:“效率与公平分野下的公共行政理论变迁”,《长白学刊》2012年第5期。
    [5]丁煌,张亚勤:“公共性:西方行政学发展的重要价值趋向”,《学海》2007年第4期。
    [6]张创新,张菊梅:“效率与公平分野下的公共行政理论变迁”,《长白学刊》2012年第5期。
    [7]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1页。
    [2]Samuel Freema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wl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87.
    [3]Ian Shapiro,The State of Democratic The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P42.
    [4][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3页。
    [1]张菊梅,吴克昌:“滞后与重构:社会转型冲击下的县级政府能力“,《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3]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3]阮秀萍:“博罗县人口发展变化特点”,《惠州人口分析》2003年第62期。
    [1]徐丽梅,王贻志:“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创新研究”,《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1]陈勇:“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风险研究”,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10页。
    [1]卢轶:“广东地方债3000多亿风险可控个别超警戒”,《南方日报》,2011-06-28。
    [1]陈军:“合作与回应:公私合作的行政法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2-43页。
    [2]广东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589页。
    [1]符绳发,吕剑臣:“对广东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张菊梅:“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模式的困境与出路——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1]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陈天祥:“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陈天祥:“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2]张菊梅:“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模式的困境与出路——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广东河源蓝塘镇3万居民用污臭自来水近20年”,中国青年报,2012年6月16日。
    [2]“广东河源蓝塘镇3万居民用污臭自来水近20年”,中国青年报,2012年6月16日。
    [1]汤安中:“反省分税制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4-09-24。
    [2]冼伟锋:“广东茂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71868万元”,南方都市报,2012-03-31。
    [3]冼伟锋:“广东茂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71868万元”,南方都市报,2012-03-31。
    [1]冼伟锋:“广东茂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71868万元”,南方都市报,2012-03-31。
    [1]张创新,张菊梅:“效率与公平分野下的公共行政理论变迁”,《长白学刊》2012年第5期。
    [2]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Hood,C.A.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69), p.3-19.转引自张创新,张菊梅:“效率与公平分野下的公共行政理论变迁”,《长白学刊》2012年第5期。
    [1][奥]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1][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2]李帆等:“集体行动困境与制度设计成功”,《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1]郭小聪:“不同学科制度主义方法论特征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2]AI Gore.,Form Red Tape to Results: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Washing DC:U.S.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1983.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2]单红:“公私合作融资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评价”,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50-60页。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1]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1][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97页。
    [2]阎照祥:《英国政治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42页。
    [3]K. Jones. The Making of Social Policy in Britain,2nd ed. Athlone Press,1994, p.127.
    [4]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5]孙浩:《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商务印书馆2008版,第37页。
    [1][英]比尔·考克瑟等:《当代英国政治》(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2]孙浩:《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商务印书馆2008版,第37页。
    [3][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4][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4页。
    [5]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6]R.Taylor.Gooby.Public Opinion,Ideology and State Welfare. Routledge&Kegan Paul,1985, p.26.
    [1]A.H. Halsey. British Social Trends since1900..Macmillan,1988, p.501.
    [2]HM Treasury.1995a,‘Better Accounting for Taxpayer’s Money: Resource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in Government’, Cm2626.London:HMSO,1995.
    [3]K. Jones. The Making of Social Policy in Britain,2nd ed. Athlone Press,1994, p.189-190.
    [4]刘芍佳:“中国能否有一个全国统筹的城镇失业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999第3期。
    [5]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1]C.P.Hill.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1970-1982.Amold,1985, p.293-294.
    [2][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3][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4]E·Papadekis.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Welfare.Wheatsheaf,1987, p.33.
    [5]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6]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7][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1]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2][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122页。
    [3]Adam Cole of James Carpel. Reuters News Service.23.11.1994.
    [4]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
    [6]N.Ginsburg. Divisions of Welfa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Comparative Social Policy. SAGE,1992, p.146.
    [1]Mulgan, Richard. Comparing Accountability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0(1).
    [2]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Board(LGMB). Flexible Working:Working Patterns in LocalAuthorities and the Wilder Economy. London:LGMB,1997.
    [3][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78-79页。
    [4]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5]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6][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1]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2]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3]John Baldock et al. Social Policy,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p.73.
    [4][德]托马斯·迈尔:“第三条道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
    [5]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1][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78-79页。
    [2]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1]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1]NCPPP Wllite Paper2003,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Publie-Private Partnerships,Washington,D.C., p.5.
    [1]石磊:“美国公共卫生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22页。
    [2]Whltepaper:Innovation/Stagnation: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n the Critical Path to New Medical Products.USDHHS&FDA,March,2004.
    [3]Amy Me Guire,Foundation f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Presentation to the Councilof Public RePresentatives,November3rd,2006,p.4
    [1]程兴新,王选仓,詹珽:“农村公路投融资现状及对策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
    [1]程兴新,王选仓,詹珽:“农村公路投融资现状及对策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
    [2]程兴新,王选仓,詹珽:“农村公路投融资现状及对策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
    [1]杨冠琼:“科层化组织结构的危机与政府组织结构的重塑”,《改革》2003年第1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1]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1]刘力:“BOT投融资模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50-51页。
    [2]刘力:“BOT投融资模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50-51页。
    [1]陈天祥:“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功能分析”,《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4期。
    [1]张菊梅,吴克昌:“滞后与重构:社会转型冲击下的县级政府能力“,《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张菊梅,吴克昌:“滞后与重构:社会转型冲击下的县级政府能力“,《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张菊梅,吴克昌:“滞后与重构:社会转型冲击下的县级政府能力“,《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保罗·A·萨缪尔森·威靡·D·诺德豪斯.经挤学(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杜,1992年.
    [5].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6].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拙设施[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4年.
    [7].广东省惠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惠州乡镇[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
    [8].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10].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11].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E·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4].E·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6].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7].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18].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19].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1].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2].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3].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4].奥斯本.摒弃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5].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26].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7].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8].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9].徐湘林.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30].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31].巴泽尔.突破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陈桂隶,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34].马骏,叶娟丽.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5].石龙镇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36].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37].陈瑞莲等.珠江三角洲公共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8].V·登哈特,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9].简·莱恩.新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40].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41].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4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3].武力,郑有贵.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44].丁元竹.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46].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篇(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4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0.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9].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年.
    [50].东莞市桥头镇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51].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52].周大鸣等.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53].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54].孙浩.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55].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56].陈干全.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57].戴鞍钢.中国地方志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8].马健生.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59].东莞市樟木头镇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60].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村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61].竹尾田村志[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年.
    [62].东莞市常平镇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63].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编.广东农村改革发展史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
    [64].龙兴海,曾伏秋等.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65].比尔·考克瑟等.当代英国政治(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66].阎照祥.英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67].卜新民,谢悦新等.广东农村统计年鉴(1995-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0年.
    [68].广东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1995-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3年.
    [69]. C.P.HillL.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1970-1982[M].Amold,1985.
    [70].R.Taylor.Gooby.Public Opinion,Ideology and State Welfare[M].Routledge&Kegan Paul,1985.
    [71].A.H. Halsey. British Social Trends since1900[M].Macmillan,1988.
    [72].John Baldock et al. Social Policy,2nd e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73].Samuel Freema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wl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74].Ian Shapiro.The State of Democratic Theo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1].孙潭镇,朱钢.我国乡镇制度外财政分析[J].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2].托马斯·迈尔.第三条道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
    [3].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陈天祥.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5].陈天祥.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功能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4期.
    [6].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7].阮秀萍.博罗县人口发展变化特点[J].惠州人口分析,2003年第62期.
    [8].王丽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在矛盾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
    [9].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0].郭小聪.不同学科制度主义方法论特征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1].陶希东.公私合作伙伴:城市治理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
    [12].贺恒信,唐玉芳.试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政府的“有序退出”[J].软科学,2006年第2期.
    [13].张增国.村级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07年第8期.
    [14].郭小聪,黄伟娥.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新思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5].敖淑清.农村客运发展滞后成因的帕雷托方法解析——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6].张万宽.发展公私伙伴关系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17].陈伟东,张大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及其配置:城乡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8].符绳发,吕剑臣.对广东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9].王桢桢,郭正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体系建构[J].学术研究,2009年第6期.
    [20].徐丽梅,王贻志.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21].李延均.公共服务领域公私合作关系的契约治理[J].理论导刊,2010年第1期.
    [22].王桢桢.公私合作困境的理论解析及其评价[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
    [23].王卫.城市治理中的公私伙伴关系:一个街道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4]周雪光,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25].王诗宗.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学范式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26].高明.公私合作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27].李帆等.集体行动困境与制度设计成功[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28].张菊梅,吴克昌.滞后与重构:社会转型冲击下的县级政府能力[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9].张菊梅.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模式的困境与出路——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0].张菊梅.二战后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31].郑方辉,段静.省级“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及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
    [32].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研究——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3期.
    [33].张创新,张菊梅.效率与公平分野下的公共行政理论变迁[J].长白学刊,2012年第5期.
    [34].张菊梅.农村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模式、困境与发展路径[J].天府新论,2012年第7期.
    [35].张菊梅.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乡镇公共交通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7期.
    [36].朱晓红.基于公私合作方式推进全民医保的风险与规避——以广东湛江医改模式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
    [37].邓敏贞.公用事业特征与公私合作的法理分析——以公共产品理论为视角[J].理论月刊,2013年第4期.
    [38].Hood,C.A.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69).
    [39].Mulgan, Richard. Comparing Accountability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J].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0(1).
    [40].HM Treasury.1995a,‘Better Accounting for Taxpayer’s Money:Resource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in Government’, Cm2626[R].London:HMSO,1995.
    [1].胡洪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孙浩.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袁方成.使服务运转起来:基层治理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5].单红.公私合作融资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6].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7].王艳.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公用事业运营模式的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8].刘力.BOT投融资模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9].曲延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石磊.美国公共卫生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1].何寿奎.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合作机理与监管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2].陈定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3].王桢桢.公共服务中公私合作困境及应对策略[D].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4].陈军.合作与回应:公私合作的行政法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5].刘燕.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中公共部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6].屈哲.基础设施领域公私合作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7].唐娟莉.基于农户满意视角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3-10-14(1).
    [2].汤安中.反省分税制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2004-09-24(1).
    [3].周颖.总额6000亿巨债压身,乡村负债失控[N].中国经营报,2004-10-12(2).
    [4].赵洪杰,徐滔.“穷广东”论[N].南方日报,2010-06-02(2).
    [5].卢轶.广东地方债3000多亿风险可控个别超警戒[N].南方日报,2011-06-28(3).
    [6].冼伟锋.广东茂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71868万元[N].南方都市报,2012-03-31(4).
    [7].广东河源蓝塘镇3万居民用污臭自来水近20年[N].中国青年报,2012-06-16(2).
    [8].Adam Cole of James Capel. Reuters News Service[N].23.11.1994.
    [1].国家院部委.“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2001-12-03).http://www.gov.cn/zwgk/2008-03/19/content_923925.htm.
    [2].国家计部委.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EB/OL].(2002-12-03).http://china.findlaw.cn/fagui/p_2/119839.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5-02-19). 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691.htm.
    [4].邱国祥,李两聪.广东民间投资情况分析[EB/OL].(2009-12-30). http://www.gdstats.gov.cn/tjfx/t20091230_76254.htm.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0-05-07). http://www.gov.cn/zwgk/2010-05/13/content_1605218.htm.
    [6].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07-0129).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548921.htm.
    [7].刘伟平,李珠桥.广东省农村基层基本情况分析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EB/OL].(2010-01-12). http://www.gdstats.gov.cn/tjfx/t20100112_76256.htm.
    [8].马建强,郭华溢.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EB/OL].(2010-01-14). http://www.gdstats.gov.cn/tjfx/t20100114_77367.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2-25). http://www.gov.cn/gzdt/2010-02/25/content_1541240.htm.
    [10].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提纲[EB/OL].(2011-01-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7j5zqh/.
    [1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粤府〔2011〕19号)[EB/OL].(2011-02-24). 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02/t20110228_12685.html.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 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
    [13].珠三角试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措施[N].粤港信息日报,2002-11-21,转自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Nov/235887.htm.
    [14].乌有之乡.新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成就(1949-1976)[EB/OL].中华国学网,http://www.iguoxue.cn/html/13/n-52913.html,2007-05-17.
    [15].朱德威等.新农村之“路”——对广东省四市农村修路项目的调查分析[EB/OL].2006“调研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团队调研报告节选,国公网,http://www.21gwy.com/ms/dcyj/a/3921/443921.html,2008-07-22.
    [16].郭秋成.博罗私立学校可到公立学校聘请校长和老师[EB/OL]南方网, http://www.oeeee.com/a/20100325/864241.html,2010-03-25.
    [17].陈用志.粤地级市7富14穷贫富比例失常[EB/OL].金羊网-新快报,http://bbs.gd.gov.cn/thread-6598919-1-1.html,2011-03-08.
    [18].广东省统计局.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广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gb/201303/t20130301_99081.html,2013-03-01.
    [19].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23/c_114772758.htm,2013-02-22.
    [20].广东省统计局.2011年广东省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EB/OL].广东省
    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gb/201301/t20130121_98142.
    html,2013-01-2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