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充沛的内容和鲜活的形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较大的困境。人们孜孜以求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积极应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比较中,红色资源被高度认可并广为开发利用。由此,如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精神内涵科学先进、运用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有效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纾解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困境,是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是指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红色资源的存在、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目的和需要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由可能转化为现实,客体主体化的结果对主体具有肯定性的意义。红色资源因其发生的特定文化源泉、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根本途径,故而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民族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征,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和共生性实践依据。与此相应,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包括思想引领、政治导向、道德激励、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等个体价值,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社会价值,个体价值是目的性价值,社会价值是工具性价值,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本源性基础在于其生成机制,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在红色资源属性满足教育主体需要的实践中生成的,其中主体需要是生成动力,客体属性是生成基础,社会实践是生成途径。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是有条件的,是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介体和环体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因而,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受上述因素影响和制约。有效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遵循规律和原则,即要坚持诸要素相协同、真善美相交融和多价值相协调规律,以及开发与利用相结合、要素与整体相结合、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科学路径是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根本保障。要有效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加强党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坚持社会效益首要地位合理开发红色资源,创新有效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方法,构建有效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话语体系,建立有效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反馈调节机制。
The progression of modern society has brought about not only rich content and varied forms but also serious challenges and predicament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predicaments confro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 have been persistently seeking high-quality ideological resources.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red resources had been highly recognized and widely exploited. Therefore, the cent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utilization of red resources, which deserve to be pondered deeply over and addressed, are how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spiritual content of red resources and its flexible forms of utiliz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solve the actual predicam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is to turn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existence and property of red resources is consistent or compatible with the objectives and needs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reality through object-oriented practical activities;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subject. Due to its unique cultural orig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realistic basis and fundamental approach, it possesse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lose ties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nation, being scientific, advanced and ideological. Exploiting red resour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llows the laws and serves the purpose, which is firm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xism and symbiotic prac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s individual values to ideological guidance, political orientation, moral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optimization and aesthetic influence as well as social values to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ecology. The individual values serve the purpose while the social values function as the instrument, which jointly constitutes the comple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 of red resources.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 of red resources relies on its generative mechanism.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i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In this process, the subject's needs are the driving forces; the object's property is generative basis; the social practice is the generative approach.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ideological resources is conditional, which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mong educational subjects, objects and context. Therefor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is influenced and constrain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Henc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lies with adherence to the laws and principles. In other words, all key factors must be coordinated; truth, good and beauty should be mingled while multiple sets of values ought to be synchronized; exploit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utilization; individual elements and the whole should both be taken into account; science should be blended with revolution; teaching should be mixed with self-education; 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cientific approaches are the essential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utilization of red ideological resourc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 high-quality and well-structured talent team should be cultivated; social benefit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while red resources are properly exploited; innovative techniques for utilizing red resour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 discourse system to draw on the values of red resourc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effective feedback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s for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red resources should be set up.
引文
①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
    ② 曾秀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③ 李长春.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J].时事报告,2012(1)
    ① 周振国,高海生等.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
    ②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www.sdpc.gov.cn/shfz/t20070611_140661.htm,2007-06-11
    ① 朱之鑫,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门户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11-6/2011-6-17-9-6-07244.html,2011-06-17
    ②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www.sdpc.gov.cn/shfz/t20070611_140661.htm,2007-06-11
    ③ 朱之鑫,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门户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11-6/2011-6-17-9-6-07244.html,2011-06-17
    ① 赖华林,曹开华.“红色资源”开发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4-09-22
    ① 张泰城,刘浩林.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论析[J].求实,2011(5)
    ② 刘争先.红色资源的价值及开发运用原则探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① 杨宇光,胡松,朱小理.红色资源的功能及其转化的必然性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② 张颢.论红色资源的社会功能[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
    ③ 卢忠萍,陈世润.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J].求实,2012(8)
    ④ 陈世润,李根寿.红色资源:坚持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资源[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⑤ 钟秀利,杨艳春,罗春洪.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一一执政文化的视角[J].求实,2007(11)
    ⑥ 潘丽华,肖松良,笪锐.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⑦ 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J].求实,2010(3)
    ① 傅云,罗德斌.孟建柱: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江西日报,2007-10-15
    ② 孟繁.论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J].成才之路,2010(15)
    ③ 杨六栓.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④ 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① 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② 刘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以福建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③ 肖发生.论红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和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④ 徐园媛,王严伟.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⑤ 许鹤.论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⑥ 刘斌,刘静江.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农业考古,2011(1)
    ⑦ 桂富阳,赖亦明.江西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7(4)
    ⑧ 黄惠运.红色资源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价值——党在井冈山时期执政经验的现实启示[J].探索,2010(5)
    ① 李水弟.红色文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资源的动力支持[J].求实,2007(12)
    ② 匡胜,孙伟.运用红色资源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探索[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③ 蔡雄.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党员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9)
    ④ 崔强.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思考[J].传承,2011(15)
    ⑤ 李德纯.红色文化资源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省开江县广福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性探索[J].达州新论,2008(S1)
    ⑥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① 徐光兵,杨宇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② 张广宇,王力尘.论红色资源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运用的价值与途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③ 朱文泉,陈国令.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精神支柱[J].求是,2007(15)
    ④ 宋楠,肖浩.红色资源在公安现役部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1(9)
    ⑤ 李荣惠,查辉,刘长江等.用红色资源励志铸魂[N].解放军报,2009-01-22
    ① 张泰城,魏本权.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2009(4)
    ② 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③ 张赪.红色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3)
    ④ 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⑤ 张颢.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12)
    ⑥ 李美秀,夏仕,黄群.“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① 程样国,黄细嘉,王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旅游方式创新[J].求实,2010(3)
    ② 吴清江,戴淑雯.红色资源开发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
    ③ 贺建新,龚芸.开发红色教育资源 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2008(7)
    ④ 王员,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党史文苑,2005(4)
    ⑤ 谭虎娃.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中须处理好几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5)
    ⑥ 吕茕.红色资源开发运用策略[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4)
    ① 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② 李彦,谢正钱.论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2)
    ③ 李罕.论高校红色资源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科教文汇2010(11)
    ④ 刘水芬,刘斌.论井冈山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30)
    ⑤ 赖经洪,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⑥ 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① 王世佰.浅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1)
    ② 刘建民,段宏.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12(8)
    ③ 梁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如何善用红色资源[J].人民论坛,2010(29)
    ④ 张德亮.赣南红色资源利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J].党史文苑2007(1)
    ⑤ 李美秀,夏仕,黄群.“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⑥ 汪娟.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红色校园文化[J].江西教育,2012(Z3)
    ① 杨罡.红色资源的心理效应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① 黄道快.新县借助东西合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0(6)
    ② 李亚林.浙江省永嘉县文化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①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② 李实.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政工学刊,2005(12)
    ③ 熊辉,仰义方.红色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④ 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
    ⑤ 李康平,张吉雄.论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的运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5)
    ⑥ 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J].商业经济,2006(3)
    ⑦ 赖华林,曹开华.“红色资源”开发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4-09-22
    ① 张颢.红色资源的功能探析[J].社科纵横,2012(7)
    ② 何小明.贵州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③ 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④ 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1)
    ⑤ 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①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92.
    ①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A],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9)[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245.
    ① 聂国林,陈世润.红色资源的发生学考察[J].甘肃社会科学,2013(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② 武歆.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N].光明日报,2011-06-21
    ③ 武歆.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N].光明日报,2011-06-21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7.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① 李德顺.学习和应用价值理论——价值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漫谈[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9(1)
    ① [苏]K.C.班克拉捷著.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史纲要[M].涂纪亮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57.
    ② [苏]K.C.班克拉捷著.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史纲要[M].涂纪亮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60.
    ③ [德]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M].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1.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⑥ 张岱年.论价值的层次[J].中国社会科学,1990(3)
    ⑦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3.
    ① 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6)
    ② 于慧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浅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①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61
    ② 赖荣珍.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J].学术论坛,2003(3)
    ③ 冯达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2002(3)
    ④ 张佳亮,张桦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释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⑤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①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② 张耀灿,郑永延,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6.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
    ②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1.
    ③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3.
    ④ 参见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7.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
    ①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6-327.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③ 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2.
    ①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①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24~225
    ② 胡锦涛.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N].人民日报,2006-07-26
    ③ 李章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09-02
    ① 转引李晋.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J].广西党史,2004(4)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④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1.
    ⑤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光辉的第一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7
    ⑥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7-07-28
    ① 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的文献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N].人民日报,2011 06 17
    ② 转引自马社香.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J].党的文献,2006(3)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368.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0.
    ③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9~230.
    ④ 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0-09
    ① 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1-11-05
    ② 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强调:结合新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开创新世纪改革发展生动局而[N].人民日报,2002-04-03
    ③ 胡锦涛考察江西:发扬井冈山精神全面建设小康[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9/02/content_1058554.htm,2003-09-02
    ① 中央军委举行庆建军80周年老战士座谈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法制日报[N].2007-07-28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③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7-07-28
    ④ 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1-11-05
    ⑤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4.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0.
    ①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02/content_731349.htm,2003-01-02
    ②A.E.Douglas. Symbiotic Interac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11.
    ③ 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④ 参见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① 朱之鑫.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门户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11-6/2011-6-17-9-6-07244.html,2011-06-17
    ② 参见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2007年五大重点红色旅游区游客抽样调查报告[A].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7)[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41.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① 李辉.论道德示范的现代可能及其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①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关于江西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A],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9)[G].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41.
    ②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③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关于江西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A],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9)[G].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41.
    ①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www.sdpc.gov.cn/shfz/t20070611_140661-htm,2007-06-11
    ② 参见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湘潭大学.第四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游客抽样调查报告[A],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9)[G].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54.
    ① 刘士安,任江华.井冈情怀红色烙印[N].人民日报,201203-21
    ② 朱之鑫.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门户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11-6/2011-6-17-9-6-07244.html,2011-06-17
    ③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①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5)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2.
    ② 李霞.曾长秋,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实,2011(5)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2.
    ③ 张颢.红色资源的功能探析[J].社科纵横,2012(7)
    ①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2.
    ②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2.
    ③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4
    ① 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① 转引自吕惠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5)
    ②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07-07-03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5.
    ① 王寿林,胡耀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94
    ② 杨桂华.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现象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4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9.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④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328.
    ① 孙承斌.巍巍井冈情意浓——记胡锦涛总书记同井冈山革命老区人民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09-01-26
    ② 申楚.发展红色旅游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A].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7)[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241.
    ① 吴延军.快速发展的延安旅游业[A].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9)[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184.
    ① 习近平.认真总结和运用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N].人民日报,2012-0522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② Angus Campbell.The American Voter[M].New York:John Willey & Sons.1960:121.
    ③ 柴宝勇.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J].探索,2009(1)
    ① 史献芝.赵天娥,政党认同的生成机制:解析与建构[J].探索,2011(5)
    ②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南亚发展研究中心等组织翻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45.
    ③ 史献芝,赵天娥.政党认同的生成机制:解析与建构[J].探索,2011(5)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①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38.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② [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143.
    ①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328.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①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
    ②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6)
    ①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
    ②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141.
    ①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375.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② 宫丽艳.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3)
    ③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340.
    ④ 毛泽东论林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1.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47.
    ①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2.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3.
    ③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2.
    ④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1.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② [德]阿·科辛.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M].郭官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484.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人民出版社,1994:365.
    ① [法]让一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M].佟心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
    ② 胡建,刘惠.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流变及其重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2)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①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8.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② 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04.
    ①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J].江汉论坛,2009(8)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① 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07.
    ② 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0-06-07.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② [美]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胡适口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67.
    ① 李蕊.执政视角下的中共榜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8)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2.
    ②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19-320.
    ③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0.
    ① 周来祥.论美是和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85-86.
    ② [英]H.A.梅内尔.审美价值的本性[M].刘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2.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③ 李楠明.价值主体性——主体性研究的新视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6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10.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8.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① 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3.
    ①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62.
    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德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2.
    ②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③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1.
    ①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5.
    ① 刘小兰,丁耀萍.论德育中意志的作用和培养[J].江西社会科学,2002(6)
    ② 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①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0.
    ② 聂国林,陈世润.从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32)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② [美]威廉.F.斯通.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0
    ③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70.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4.
    ② 黄慧珍.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①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0.
    ① 邢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及其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② 侯惠琴.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5.
    ① 居延安.信息 沟通 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84-185.
    ① 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8.
    ②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18.
    ① [美]奈尔·诺丁斯著.教育哲学[M].许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7.
    ①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75.
    ② 高清海.论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探进断想之一[J].哲学研究,1987(10)
    ①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2.
    ②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24.
    ①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2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98.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79.
    ① [奥]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J].王兴成译.国外社会科学,1978(2)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9.
    ③ [奥]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J].王兴成译.国外社会科学,1978(2)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8.
    ① 陈世润,聂国林.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色[J].学术论坛,2010(7)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① 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①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D].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3-24.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90.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0.
    ②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
    ④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2-02-16
    ①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5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① 李为善,刘奔.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6.
    ② 王世超.传统伦理下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建构[J].求索,2003(6)
    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德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2.
    ① 张颢.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8)
    ②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①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M].何怀宏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2.
    ② 黄三生.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J].求实,2012(3)
    ③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2-02-16
    ①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2-02-16
    ② 刘起林.“戏说历史”的颠覆类型与叙事伦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7.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8.
    ① 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2.
    ① 卢新宁.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2-10-26
    ②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② 周振国,高海生等.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74.
    ①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② 周振国,高海生等.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18.
    ① 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9.
    ②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58.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① 王洪山,刘声东.习近平考察广州战区: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EB/OL]人民网,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2/1212/c1011-19877293.html,2012-12-12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③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39.
    ④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28
    ⑤ 胡锦涛.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人民日报,2006-02-15
    ① 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4.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8-219.
    ① [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4.
    ② 廖小平,孙欢.休闲价值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④ 转引自刘士林.重新认识“现代审美教育之父”席勒的精神遗产[N].中国教育报,2005-04-21
    ① 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3)
    ② [德]黑格尔.精神哲学[M].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5.
    ③ 张国祚.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N].人民日报,2012-07-11
    ① [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8
    ② [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③ 叶青.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2(7)
    ④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2-06-11
    ①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82.
    ②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86.
    ③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5.
    ①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4.
    ②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1.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3-294.
    ② 王洪明.论教育决策过程中的学者参与[J].教育科学,2008(1)
    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9.
    ① 余建斌.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整体增长进入平台期[N].人民日报,2012-01-17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6.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7.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8.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5.毛泽东论林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0.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A],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
    3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7.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2-02-16
    3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
    4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周振国,高海生等.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程样国,詹世友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光辉的第一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9.王桂兰等.文化软实力的维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10.王寿林,胡耀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
    11.杨桂华.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现象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12.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3.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4.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15.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6.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周来祥.论美是和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85-86.
    18.庞元正,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德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4.黄慧珍.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5.侯惠琴.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6.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7.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8.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9.李为善,刘奔.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0.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3.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组织编写.公民道德建设与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3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35.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36.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37.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8.石仲泉.红色宣言—长征精神追思录[M].北京: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2006
    39.刘孚威.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0.黄宏.延安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1.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2.傅治平.精神的升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3.戴向青,余伯流,夏汉道.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5.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6.张耀灿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7.许启贤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8.李田贵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9.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0.黄小蕙等.思想政治工作70年[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
    51.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2.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4.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5.李楠明.价值主体性——主体性研究的新视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6.黄家海.社会学视觉下的和谐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7.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8.艺衡.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9.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60.陈谷嘉,朱汉民.中国德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61.于钦波,刘民.外国德育思想研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62.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3.朱小蔓,金生钹.道德教育评论2006[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4.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7)[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65.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9)[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6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6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0.[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2.[苏]K.C.班克拉捷著.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史纲要[M].涂纪亮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3.[德]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M].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74.[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南亚发展研究中心等组织翻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75.[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76.[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77.[德]阿·科辛.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M].郭官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78.[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M].佟心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9.[美]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胡适口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80.[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81.[英]H.A.梅内尔:审美价值的本性[M].刘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2.[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83.[美]威廉.F.斯通.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84.[美]奈尔·诺丁斯著.教育哲学[M].许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5.[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6.[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87.[德]黑格尔.精神哲学[M].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9.[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0.[英]霍布斯.利维坦[M].杨昌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1.[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吴迎春等译.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92.[美]塞森斯格.价值与义务[M].江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93.[德]石里克.伦理学问题[M].张国珍,赵又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4.[英]查尔斯.K.布莱特比尔.休闲教育与当代价值[M].陈兵发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95.[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傅统先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96.[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M].何怀宏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
    1.曾秀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2.李长春.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J].时事报告,2012(1)
    3.张泰城,刘浩林.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论析[J].求实,2011(5)
    4.刘争先.红色资源的价值及开发运用原则探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5.杨宇光,胡松,朱小理.红色资源的功能及其转化的必然性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6.张颢.论红色资源的社会功能[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
    7.卢忠萍,陈世润.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J].求实,2012(8)
    8.陈世润,李根寿.红色资源:坚持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资源[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9.钟秀利,杨艳春,罗春洪.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执政文化的视角[J].求实,2007(11)
    10.潘丽华,肖松良,笪锐.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11.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J].求实,2010(3)
    12.孟繁.论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J].成才之路,2010(15)
    13.杨六栓.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14.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15.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6.刘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以福建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7.肖发生.论红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和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18.徐园媛,王严伟.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重 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9.许鹤.论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0.刘斌,刘静江.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农业考古,2011(1)
    21.桂富阳,赖亦明.江西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7(4)
    122·黄惠运·红色资源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价值——党在井冈山时期执政经验的现实启示[J].探索,2010(5)
    23.李水弟.红色文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资源的动力支持[J].求实,2007(12)
    24.匡胜,孙伟.运用红色资源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探索[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5.蔡雄.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党员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9)
    26.崔强.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思考[J].传承,2011(15)
    27.李德纯.红色文化资源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省开江县广福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性探索[J].达州新论,2008(S1)
    28.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29.徐光兵,杨宇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30.张广宇,王力尘.论红色资源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运用的价值与途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1.宋楠,肖浩.红色资源在公安现役部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1(9)
    32.朱文泉,陈国令.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精神支柱[J].求是,2007(15)
    33.石仲泉.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6(1)
    34.张泰城,魏本权.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2009(4)
    35.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6.张赪.红色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3)
    37.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38.张颢.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12)
    39.张捍东.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06(1)40.程样国,黄细嘉,王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旅游方式创新[J].求实,2010(3)
    41.吴清江,戴淑雯.红色资源开发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
    42.贺建新,龚芸.开发红色教育资源 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2008(7)
    43.王员,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党史文苑,2005(4)
    44.谭虎娃.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中须处理好几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5)
    45.吕茕.红色资源开发运用策略[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4)
    46.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47.李彦,谢正钱.论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2)
    48.李罕.论高校红色资源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科教文汇2010(11)
    49.刘水芬,刘斌.论井冈山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30)
    50.赖经洪,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51.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52.王世佰.浅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1)
    53.刘建民,段宏.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12(8)
    54.梁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如何善用红色资源[J].人民论坛,2010(29)
    55.张德亮.赣南红色资源利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J].党史文苑2007(1)
    56.李美秀,夏仕,黄群.“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57.汪娟.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红色校园文化[J].江西教育,2012(Z3)
    58.杨罡.红色资源的心理效应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9.黄道快.新县借助东西合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0(6)
    60.李亚林.浙江省永嘉县文化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61.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62.王姣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
    63.李实.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政工学刊,2005(12)
    64.熊辉,仰义方.红色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5.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
    66.李康平,张吉雄.论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的运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5)
    67.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J].商业经济,2006(3)
    68.张颢.红色资源的功能探析[J].社科纵横,2012(7)
    69.何小明.贵州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贵州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1(5)
    70.祖嘉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7(3)
    71.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1)
    72.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73.李德顺.学习和应用价值理论--价值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漫谈[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9(1)
    74.张岱年.论价值的层次[J].中国社会科学,1990(3)
    75.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6)
    76.于慧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浅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77.赖荣珍.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J].学术论坛,2003(3)
    78.冯达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2002(3)
    79.张佳亮,张桦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释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80.李晋.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J].广西党史,2004(4)
    81.马社香.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J].党的文献,2006(3)
    82.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83.李辉.论道德示范的现代可能及其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84.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5)
    85.李霞.曾长秋,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实,2011(5)
    86.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87.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3)
    88.吕惠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5)
    89.柴宝勇.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J].探索,2009(1)
    90.史献芝.赵天娥,政党认同的生成机制:解析与建构[J].探索,2011(5)
    9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
    9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6)
    9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7)
    94.宫丽艳.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3)
    95.胡建,刘惠.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流变及其重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2)
    96.彭波.整合红色资源提升江西文化力[J].求实,2006(1)
    97.何理.接受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分析[J].学术论坛,2010(11)
    98.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J].江汉论坛,2009(8)
    99.李蕊.执政视角下的中共榜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8)
    100.李小三.把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J].党建研究,2008(10)
    101.邢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及其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02.胡伯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发展指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9)
    103.廖小平,孙欢.休闲价值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104.高清海.论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探进断想之一[J].哲学研究,1987(10)
    105.陈世润,聂国林.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色[J].学术论坛,2010(7)
    106.王世超.传统伦理下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建构[J].求索,2003(6)
    107.张颢.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8)
    108.黄三生.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J].求实,2012(3)
    109.刘起林.“戏说历史”的颠覆类型与叙事伦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110.叶青.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2(7)
    111.江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途径的哲学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1)
    112.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113.王正梅.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7)
    114.詹世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及其文化涵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115.陈勃.激发大学生道德自省的日常行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116.韩迎春,周德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J].学术论坛,2010(7)
    117.王洪明.论教育决策过程中的学者参与[J].教育科学,2008(1)
    118.戴媛媛,颜素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119.[奥]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J].王兴成译.国外社会科学,1978(2)
    1.赖华林,曹开华.“红色资源”开发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4-09-22
    2.傅云,罗德斌.孟建柱: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江西日报,2007-10-15
    3.武歆.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N].光明日报,2011-06-21
    4.李章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09-02
    5.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0-09
    6.中央军委举行庆建军80周年老战士座谈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法制日报 [N].2007-07-28
    7.刘士安,任江华.井冈情怀红色烙印[N].人民日报,2012-03-21
    8.人民日报评论员.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07-07-03
    9.解放军报评论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N].解放军报,2000-07-28
    10.张国祚.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N].人民日报,2012-07-11
    11.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2-06-11
    12.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28
    13.刘士林.重新认识“现代审美教育之父”席勒的精神遗产[N].中国教育报,2005-04-21
    14.卢新宁.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2-10-26
    15.孙承斌.巍巍井冈情意浓——记胡锦涛总书记同井冈山革命老区人民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09-01-26
    16.余建斌.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整体增长进入平台期[N].人民日报,2012-01-17
    17.胡锦涛.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N].人民日报,2006--07-26
    18.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7-07-28
    19.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的文献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N].人民日报,2011-06-17
    20.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1-11-05
    21.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强调:结合新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开创新世纪改革发展生动局面[N].人民日报,2002-04-03
    2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4
    23.习近平.认真总结和运用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N].人民日报,2012-05-22
    24.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0-06-07
    2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
    26.李荣惠,查辉,刘长江等.用红色资源励志铸魂[N].解放军报,2009-01-22
    1.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李艳丽.试论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D].湘潭大学,2010
    3.谢建平.苏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李琳.论红色旅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敖海华.论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贵州师范大学,2006
    7.罗俊芳.论赣西红色资源开发及其对和谐文化的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1
    9.唐顺利.红色资源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www.sdpc.gov.cn/shfz/t20070611_140661.htm,2007-06-11
    2.胡锦涛考察江西:发扬井冈山精神全面建设小康[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9/02/content_1058554.htm,2003-09-02
    3.朱之鑫.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门户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11-6/2011-6-17-9-6-07244.html,2011-06-17
    4.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0L].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hangzhou.gov.cn/art/2012/2/6/art_1847_208955.html,2012-02-06
    5.王洪山,刘声东.习近平考察广州战区: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EB/OL].人民网,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2/1212/c1011-19877293.html,2012-12-12
    6.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02/content_731349.htm,2003-01-02
    1.Nel Nodding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 Beijing: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Grop,2009
    2.A.E.Douglas. Symbiotic Interac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Angus Campbell. The American Voter[M]. New York:John Willey & Sons,1960
    4.Christine Swanton. Virtue Ethics:A Pluralistic View[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