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育培训历来是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干部,始终将其作为事关全党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相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本文以审视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状况为出发点,借鉴经济学相关理论,立足行政学视角,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三个维度探讨和研究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和供给的内涵特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现状、干部教育培训供需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内涵。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是指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在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应与引导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供给效率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起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必须考虑消费需求,教育培训的数量、质量、类别结构必须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干部学习需求趋于一致,即供给是考虑了需求并让需求可以接受的供给;二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仅要满足需求,而且要引领需求、创造需求;三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仅包括教育培训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性,而且包括供给效率的有效性,即供给的高效率。反之,有效供给不足则表现为供不应求、供非所求、供不合求、供不促求、供给效率低下。
     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揭示了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供给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供给总量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产品质量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不相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产品单一与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不相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与资源有限性的现状不相适应,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需求动力不足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干部的学习培训需求趋同与差别化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导致这些问题的体制根源在于供给主体职责错位抑制了干部学习培训需求,计划调训式培训模式导致了供给需求的偏差,供给主体单一限制了干部教育培训供给能力,归根结底在于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足。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干部教育培训的非赢利性、正外部性决定了其公共产品属性,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有决定了其私人产品的特性,这种准公共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及以外的多元主体进行供给。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管理模式来提高效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水平、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贡献了理论依据。从现实基础来看,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基础,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条件,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空间。从比较研究视角来看,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公务员培训领域中广泛引入顾客意识、竞争理念和市场机制,公务员培训供给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其中的许多经验无疑可以为我国改革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提供借鉴。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公务员培训供给体制改革的经验,对照有效供给的三层含义,文章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进行了具体阐述,包括以参学为主线创造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创造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再造干部教育培训流程(满足需求)和以有限市场化重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高效供给)。
     供给决定需求,需求也影响供给。激发干部旺盛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的前提,也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效果的基础。有必要创新激励机制,做到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以目标预期激发学习热情,解决干部不愿学、不想学的问题;创新参训机制,以灵活多样的参训形式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解决干部没有时间学、没有机会学的问题;创新约束机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引进竞争督促机制,增强学习的外在压力,解决干部不真学、学不好的问题。
     产品要为消费者所接受,核心是要适销对路、符合需求。判断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样要看供给适合需求的程度。所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需要坚持“需求主导供给”、“供给满足需求”、“供给引导需求”的观念,打破既有的官僚制调训体制,从按计划培训转到按需求培养上来,从统一的无差别培训转到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培训上来。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流程强调,从培训需求分析入手,以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为依据进行培训设计,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目标、实施程序及供给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及追踪反馈,培训效果评估既是原一轮培训的终点,又作为新一轮培训的起点,如此形成一个包括计划循环、实施循环和评估循环三个互相衔接阶段构成的培训循环系统。
     “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摆脱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会导致供给效率和质量的双重低下,而纯粹的市场运作则又有可能导致供给与需求的双重短缺。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干部教育培训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经济效益又是其维持生存与发展所必需。所以,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供给应该是有限政府和有限市场的统一。通过适度的市场调节,引入竞争开放的市场机制,将有利于改变传统政府主导下相对封闭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培训机构为培训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同时由于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政治性、公共性的特点,市场介入体现为不充分的有限市场化。适应市场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多元主体并存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和多中心互动的合作治理机制,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有效供给改革的具体路径。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way for the growth and progress of the cadre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ssurance for the contingent of highly qualified cadres. Our Party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which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strategic and basic task concern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whole party. We have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but we are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same time.
     Taking the current supply and demand of cadres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ed economic theories and from the 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have been studied and illustrated onto the demand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and effective supply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hina has been presented, the cause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demand and effective supply of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oretically.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ffective supply refers to satisfing the party and national undertaking development needs in maximum, adapting and guiding cadre demands, and improving the supply efficiency continuously. And it includes three meanings at least:Firstly,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ffective supply should consider the demand, its quantity, quality, the category structure mus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party and national undertaking development,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cadre learning demand; Secondly,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ffective supply should not only meet demand, and create demand; Thirdly,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ffective supply includes the product or service effectiveness, and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namely supply of high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discussions and interviews. The major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s that the total supply of cadre education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task demanded of large-scale training of cadres, the quality of cadre education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mand of youthful and knowledge-based official, unitaiz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ducts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mand of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tion of cadre education, the inefficient supply of the training products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 demand of training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kinds and structure convergence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fied cad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our Party.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hat supply main duties dislocation has shad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adres in study, institutional program in which the mandatory training mode has leded the devi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unitary type of supply mode has restrained the supply capacity of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cadre education, and to make the model innovation of products supply of cadr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ublic products, the decisive features of non-profitable and positive public attributes make the cadre education belong to public production. Meanwhile, the cadre education can help the cadres to increase their individual human capital which has shown the attributes of private products in cadre education. This kind of to-be-public product can be supplied by plural way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dvocates the idea that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by adopting the mode of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service levels by introducing the competitive mechanism, to perfect the 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by employing the market-oriented or customer-oriented concept. This theory has provided u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demand and supply system in cadre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 practical basis, the profound change of our Party's historical orientation has provided us a political base for the reform of demand and supply system in cadre education. The historical task of large-scale official is urging us for the reform of demand and supply system of cadre education, the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provided us realistic conditions for the reform of demand and supply system of cadre educa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has provided u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of demand and supply system of cadre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arative study, the customer-oriented concept, competitive idea and market mechanism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and popularly applied in the civil servant training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Series of new changes have occurred and have made successful achievements in the civil servant training. Some of these experiences can provide u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supply system of cadre educati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adre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ivil service training system reforms, the idea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the key to achieve China's cadre education training effective supply lies in that we should motivate cadres to study, exp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cadre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Supply decisively affects the demand, and the demand also influences supply. To stimulate the study demand of cadres is not only 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supply of cadr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ensuring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cadr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training participation by adopting the flexible way to make the cadres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which can provide a self-study environment for them, to innovate the restraint mechanisms by introducing into competition to increas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s in cadre education, to innovate the encouragement mechanism by setting goals for what to learn to stimulate their study enthusiasm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what they have learned when they are selected and appointed to some posts.
     Products should be accepted by the consumers. The key factor is that the products should be marketable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umers. The important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supply level of cadre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training demand. In order to keep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concept of "Demand leading the supply, and supply guiding and meeting the demand" should be held. The traditional way that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s only provide what they have and the teachers only teach what they know should be broken, the process of cadre education should be remodeled by the demand-orientation.
     "There is no logical evidence to prove the truth that the public services must be provided by government bureaucracy. The best way out is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o construct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composed of state-run and private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s of cadre education logically decides the role in the field of cadre education under the market mechanism. By introducing into the open and competitive mechanism, appropriate market regulation favors to help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upply system which is a state-dominated and relatively-isolated system of cadre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to perfect the services of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s providing to the trainees. Owing to the political and public nature of cadre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restricted to some extent. To promote the restricted marketization of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specific way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o chang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to establish the coexistence of plural supply system, the multi-channel funding system, the orderly competition system and th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引文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 Handbook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Public Sector, p.96.
    2 Montgonmery V. Wart, N.Joseph Cayer and Steve Cook, Handbook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g for the Public Sector.San Francio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p,3.
    3 Serving the State:Glob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lume I:the Anglo-American Tradition, pp.20-21.
    4 Serving the State:Glob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lume II:Diversity and Change, p,188.
    5 Curtin, J. Teaching Versus Favilitating in Leadership Development:trends in Busines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 (1):58-68.
    1 叶忠.略论教育的有效供给[J].教育评论,2000,(3).
    2 吴林根,石作斌.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9.
    1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提出,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
    2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3 张学敏.教育经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9.
    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
    1 钱为钢,杭仁童.逻辑与方法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4:16.
    2 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58.
    3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3版)第14卷[M].上海:三联书店,1956:575.
    1 王红霞.建国初期干部教育转型研究(1949—1956)[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
    1 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4.
    2 关世雄.成人教育辞典[Z].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8.
    3 吴林根,石作斌.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240.
    1 王历新.干部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7:4.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27.
    2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2.
    3 华桂宏.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8-94.
    1 这里借鉴了教育经济学中关于教育需求的概念。中央教科所认为“教育需求是指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世界教育展望[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90.
    2 李源潮.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A].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9.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具体内容,本文在以需求为导向重塑干部培训流程的章节中有专门论述,在此不作赘述。
    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41.
    4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321.
    5 张学敏.教育经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8.
    1 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F].中发[2006]21号,2007-01-15.
    2 供需时差是指供给与需求相比在时间上存在的滞后性。比如,为满足某种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干部教育供给主体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产品生产,这中间需要时间;当这种产品提供给市场时,需求可能又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是说,供给与需求的不一致性是常态,一致性是临时的。
    1 参见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 华桂宏.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2.
    2 华桂宏.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6-82.
    3 张建.中国经济热点——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与微观基础[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65-67.
    4 刘诗白.我国转轨经济过剩运行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79.
    5 张中华.告别短缺:中国总需求、总供给与投资理论新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76.
    6 陈端计.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25.
    7 叶忠.略论教育的有效供给[J].教育评论,2000,(3).
    8 吴宏超.有效供给: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9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7.
    1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4.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25.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3.
    1 李义平.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63.
    2 鲍智勇,董建宾.我国当前有效需求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 李义平.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63.
    1 按不同类型划分所得数字总和不完全一致,是因为该选项并不是所有受访者都选择。文章数据均以学员实际选择为依据。
    1 杜育红.学校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与计量方法的进展[J].教育与经济,2004,(4).
    2 X—效率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对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个人的行为分析,对企业、家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存在于企业内部的X低效率现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许丽英,袁桂林.教育效率——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19-120.
    2 李小三、吴黎宏.干部教育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282-284.
    3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512-515.
    1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69.
    1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20.
    2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
    3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
    1 李源潮.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7-18.
    2 孙立樵等.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31.
    1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新时期优秀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探索[J].领导科学,2009,(3).
    2 刘小利.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08,(7).
    3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新时期优秀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探索[J].领导科学,2009,(3).
    4 谈宜彦等.干部成长规律八论[M/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1 党史百科[M/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 张岩鸿.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机关干部成长规律探析[J/OL].21世纪人才网http://www.21cnhr.gov.cn.
    1 王和平等.海南省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J].新东方.2008(6).
    2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F].中发[2002]7号,2002-07-09.
    1 刘向荣.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1).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15-418.
    1 [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20.
    2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
    3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
    1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56.
    2 我们党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文件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中发[1990]15号),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中发[1995]11号),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行政学院是政府直属单位。见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568号国务院令)。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是中组部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是中央组织部所属的事业单位,见四所学院介绍。
    3 Boyd, W. L.,& Hartman, W. T..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al productivity[A], D. H. Monk& J. Underwood (Eds.).Micro-level school finance: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C]. Cambridge, MA:Ballinger.1988.71-310.
    4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一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36.
    5 袁连生.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释[C].全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2004,(1-4).
    1 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5.
    2 金朝武.对垄断法律概念的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1998,(4).
    1 唐小平.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J].党政论坛,2009,(7).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2009-09-27.
    2 谢春红.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
    1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定[N/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0-02-27.
    1 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J].政治学研究,1999,(1).
    2 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3 周志忍.政府管理的行与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
    4 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1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新公共管理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谭功荣,刘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8.
    3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50.
    1 唐旭斌.西方新公共管理述评及借鉴[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5).
    2 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2000,(5).
    3 赵景来.“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3).
    4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5.
    5 周志忍.政府管理的行与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
    1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6版)[M],萧琛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68.
    2 外部性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是由马歇尔(Marshall,1890)最初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产品可以说是具有正外部性产品的一种极端形式,因为这种产品的收益绝大部分都外部化了。但二者又有着很大不同,公共产品是有意识提供的正产品,而外部效应则大部分是私人或企业行为的副产品,是在无意中产生的。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教育,它的直接受益者是接受教育的学生,而它也能带来社会文化、道德水平、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具有负外部性的例子有很多,如工厂污水的排放,它污染了周围环境,也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但这些居民却没有得到补偿。见布坎南.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17.
    3 [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13.
    1 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251.
    2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6版)[M],萧琛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68.
    3 经济学上把完全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的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把同时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称为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这类产品的利益只为购买它的消费者个人单独享有,很容易将未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且不产生外在的利益。
    4 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8.
    1 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24.
    2 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22.
    3 关世雄主编.成人教育辞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8.
    4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5 对于具有正外部性,并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当为公民普遍享用的物品,政府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之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这种物品也可以被称为公共物品。参见胡鞍钢,熊义志.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J].教育研究,2003,(4).
    6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李源潮.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A].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9.
    1 习近平.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11.
    2 厉以宁认为,由政府提供经费而实现的教育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都是公共产品;而居民户或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居民户或企业提供的教育、卫生保健服务,都是私人产品。参见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3 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1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缩写为PPP,意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伙伴关系。PPP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就是指通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管理的模式来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从而达到比任何一方单独行动都更为有利的结果。在合作过程中,由双方来共同承担责任的风险,而不是由任何一方单独承担。
    2 [美]雪伦·B·梅里安.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黄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4.
    1 孙世路.成人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205.
    2 高志敏.成人学习研究考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 姚远峰.成人学习的多学科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7,(8).
    4 赵健等.学习科学研究之发展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2).
    1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角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2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12-14.
    3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角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1 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74.
    2 孙玫璐.成人、生活史:一个终身学习的研究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3 [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商务印书馆,1990:22.
    1 李宝元.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723.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9.
    3 石兴明.党校教育50年回顾与展望[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9,(5).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785.
    2 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干部专修科和干部培训班暂行办法的通知[F].[80]教计字257号,[80]财事字329号.1980-08-30.
    1 秦绍德.大学能为干部教育培训做些什么[J].领导教育研究,2009,(4).
    1 曾庆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组织工作的新局面[A].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5-6.
    2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F].中组发[2003]26号.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3.
    2 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F].中组发[2008]22号.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1 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8-03-20
    2 胡锦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N/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08-02-23.
    1 Morton R。Davies,John Greenwood, Lynton Robins and Nick walkley (eds), Serving the State:Global Public Admin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lumn Ⅰ:the Anglo-American Tradition, Aldershot:Ashgate Ltd,1998, pp.2-3.
    2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5.
    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中外领导人员培训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3.
    1 徐进.中美英三国公务员培训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14.
    2 刘君桓、李爽秋编著.法国国家行政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37.
    3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82.
    4 IPAM Customising Training Programmes, Last updated on 17 Jul 2006.
    5 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48.
    1 广州行政学院赴法考察团.思考与借鉴:法国公务员培训特色[J].探求,2005,(1).
    2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制定颁布了《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指南》对培训的定义、目标、流程、规范等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3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中外领导人员培训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4).
    1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istory,http://www.hbs.edu/about/history.html.
    1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3.
    2 张学修.国外著名行政学院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333.
    3 张学修.国外著名行政学院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340.
    1 国外领导教育培训机构概览之三——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5).
    2 Serving the State:Glob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lume Ⅱ:Diversity and Change, p.60-61.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364.
    2 广州行政学院赴法考察团.思考与借鉴:法国公务员培训特色[J].探求,2005,(1).
    3 张修学.公务员培训的国际借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14.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25.
    2 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31.
    1 Parris Henry, Twenty years of 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nter 65, vol.43, Issue4, P395.
    2 杨光富.国外领导人才培训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25.
    3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53.
    1 张修学.公务员培训的国际借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568.
    2 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26.
    1 A Policy for Continuous Leaning in the Publc Service of Canada (Archived), http://www.tbs-sct.gc.ca.
    1 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9.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3 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F].194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
    1 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F].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2.
    3 胡锦涛为全国干部培训第二批教材作的《序言》[N/OL].新华网.2006-06-13.
    4 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F].中发[1982]41号,1982-10-03.
    1 马利文.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实验[J].人民教育,2006,(6).
    2 周忠文.法国公务员培训的特点[J].中国机关后勤,2002,(2).
    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资格条件中,要求“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1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按党政干部成长规律加强教育培训是培养执政骨干的根本之举[J].红旗文稿,2008,(20).
    1 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F].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
    1 关于在省级机关处以上干部中开展“菜单式选学”培训的意见[F].苏组通[2005]47号.
    2 郭广银.在省级机关处以上干部中开展“菜单式选学”培训动员会议上的讲话[N/OL].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http://www.jszzb.gov.cn。
    1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3.
    1 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F].中组发[2008]23号,2008-08-11.
    1 [美]莱斯利·瑞.培训效果评估[M].牛雅娜等译,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35.
    2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22.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19.
    2 习近平.干部要重学好学把学习纳入领导班子考核[N/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09-11-13.
    1 中组部第三期TM班课题组.加强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4).
    1 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87.
    1 谭融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212-213.
    2 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92-94.
    ① 高志敏.试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需求分析[J].新职教,2000.(10).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之为“缺口”,通过对“希望达到的技能水平”和“现有的技能水平”之间关系的分析,表达了对培训需求的理解,并给出了8个培训需求的实例。
    1 武园萍.学会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的关键[J].求实,2004,(6).
    1 叶绪江.略论党校主体班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唯实,2004,(3).
    1 [美]B.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
    2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3 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54.
    2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
    3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9.
    1 宋三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32.
    2 Kecn S. Chi and CindyJasper, Priv(?) practice: A Review of Privatization in State Government. Lexington, Ky: Council of State Governments.1998.pp.22-49。
    1 S.W. Stem, "Build-Operate-Transfer——A Re-evaluation ", The 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Law Review, Pt2, 1994, p103。
    2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0.
    3 麦金生主编.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读本[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3-4.
    1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60.
    2 OECD, Managing with Market-Tape Mechanisms, Public Management Studies, Puma,1993, p.65.
    3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0.
    4 W. E. Halal, A. Geranmayrh and J. Pourdehand.eds, Internal Markets:Bringing the Power of Free Enterprise Inside Your Organiz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3.
    5 王尔乘.关于干部教育改革创新问题[R].2009年9月25日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的讲话。
    6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72-77.
    1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78.
    2 [美]E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
    1 涂瑞珍,林荣日.教育券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2 也就是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提出的经费“跟着人头走”、“跟着项目走”的办法。参见王尔乘2009年9月25日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的讲话。
    3 曾维和.英国公务员培训的特点[J].人才资源开发,2005,(3).
    1 Dick Netzen, "Local Alternatives to the Property Tax:Use Charges and Nonproperty Taxes", Washington, D.C. Academy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December,1983, p.5.
    2 陈振明等.竞争型政府论——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0.
    1 张修学.公务员培训的国际借鉴[J1.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
    2 中共中央组织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12.
    3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0-401.
    4 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8-189.
    1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0.
    2 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 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1:1.
    2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3 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
    4 [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9.
    5 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转引自俞可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冈.
    1 参见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3.转引自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2 黄健荣等著.公共管理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79.
    1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
    1 张德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市场、大学”新型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二)[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2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在于: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3 王洁.国外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08届研究生论文,第39.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49.
    1 俞可平.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1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研究[M].郑继伟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24.
    2 参考龚怡祖.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真实命题及中国语境[J].公共管理学报,2008,(4).
    1、A Policy for Continuous Leaning in the Pubic Service of Canada (Archived), http://www.tbs-sct.gc.ca.
    2、Boyd, W. L., & Hartman, W. T.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al productivity [A]. D. H. Monk & J.Underwood (Eds.).Micro-level school finance: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C]. Cambridge. MA:Ballinger.1988.
    3、Dick Netzen, "Local Alternatives to the Property Tax:Use Charges and Nonproperty Taxes", Washingtont D.C. Academy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December,1983.
    4、Forrester, J.W." A New Corporate Design", in Halal, W. E. Geranmayth, A and Pourdehand, J. eds, Internal Markets:Bringing the Power of Free Enterprise Inside Your Organiz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3.
    5、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istory, http://www.hbs.edu/about/history.html.
    6、IPAM Customising Training Programmes, Last updated on 17 Jul 2006.
    7、Keen S.Chi and CindyJasper, Private Practice:A Review of Privatization in State Government. Lexington, Ky:Council of State Governments.1998.
    8、Montgomery Van Wart, N. Joseph Cayer and Steve Cook, Handbook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9、OECD, Managing with Market-Tape Mechanisms, Public Management Studies, Puma,1993.
    10、Parris Henry, Twenty years of 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nter 65, vol.43, Issue4.
    11、S.W. Stem,"Build-Operate-Transfer-A Re-evaluation",Th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Law Review,1994.
    12、W. E. Halal, A. Geranmayrh and J. Pourdehand.eds, Internal Markets:Bringing the Power of Free Enterprise Inside Your Organiz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3.
    13、[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15、[美]B.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17、[美]雪伦·B·梅里安.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黄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8、[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
    19、[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0、[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6版)[M].萧琛主译.华夏出版社,1999.
    21、[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研究[M].郑继伟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2、[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23、[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谭功荣,刘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5、[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26、[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第5版)[M].王晓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美]莱斯利·瑞.培训效果评估[M].牛雅娜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8、[美]罗伯特·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9、[美]诺思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2版)[M].吴荣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0、[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31、[美]霄蒙德·A·诺伊著.雇员培训与开发[M].徐芳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2、[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3、[英]斯蒂芬·贝利.公共部门经济学[M].白景明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34、安东尼·罗尔.关于教育生产效率研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3).
    35、柏林、许崇正主编.干部教育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36、鲍智勇,董建宾.我国当前有效需求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7、北京开展局级干部免职脱岗培训[N].组织人事报,2009-07-30.
    38、陈端计.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
    39、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40、陈桂生.中国干部教育(1927-1949)[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2、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J].政治学研究,1999,(1).
    43、陈振明.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中常用的市场化工具[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5,(2).
    44、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4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7、杜育红.学校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与计量方法的进展[J].教育与经济,2004,(4).
    48、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9、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0、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5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52、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3、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新公共管理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4、高志敏.成人学习研究考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5、高志敏.试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需求分析[J].新职教,2000,(10).
    56、龚怡祖.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真实命题及中国语境[J].公共管理学报,2008,(4).
    57、关世雄主编.成人教育辞典[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
    58、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意见[F].国人部发[2003]44号.
    59、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F].中组发[2008]23号,2008-08-11.
    60、广州行政学院赴法考察团.思考与借鉴:法国公务员培训特色[J].探求,2005,(1).
    61、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新时期优秀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探索[J].领导科学,2009,(3).
    62、胡鞍刚,熊志义.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J].教育研究,2003,(4).
    6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4、华桂宏.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5、黄健荣等.公共管理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6、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7、金朝武.对垄断法律概念的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1998,(4).
    68、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9、孔繁斌.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1,(9).
    70、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育新定位[J].教育研究,2002,(2).
    71、李宝元.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72、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73、李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74、李小三、吴黎宏.干部教育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75、李义平.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76、李源潮.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R].人民日报,2008-07-18.
    77、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78、刘君桓、李爽秋编著.法国国家行政学院[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9、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80、刘向荣.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1).
    81、刘小利.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08,(7).
    82、刘志民,吴伟.高等教育拨款体制机构模式:问题、借鉴与展望[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83、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4、吕飞云.党校教育规律初探[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08,(7).
    85、马凤歧.教育政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6、马健生.试论高等教育产品[J].教育与经济,2002,(1).
    87、马利文.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实验[J].人民教育,2006,(6).
    88、马士斌、黄永华.生涯导向下的培训需求分析[J].中国培训,2002,(6).
    89、马秀玲.中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层级制与市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
    90、麦金生.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读本[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91、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1.
    92、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3、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4、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5、宁宁.论公务员培训的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
    96、秦绍德.大学能为干部教育培训做些什么[J].领导教育研究,2009,(4).
    97、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当前干部学习动力堪忧[J].人民论坛,2008,(13).
    98、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角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99、沈桂萍.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00、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1、石兴明.党校教育50年回顾与展望[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9,(5).
    102、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
    103、史遵衡.干部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104、舒放、王克良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5、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6、宋斌.公务员培训链模型与能力建设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08,(11).
    107、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108、苏联大百科全书(第3版)第14卷[M].三联书店1956.
    109、孙立樵,马国钧等著.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10、孙世路.成人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111、谈宜彦等著.干部成长规律八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
    112、谈宜彦等著.领导干部成长八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
    113、谭融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14、唐小平.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J].党政论坛,2009第7).
    115、‘唐旭斌.西方新公共管理述评及借鉴[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5).
    116、田培炎.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17、涂瑞珍,林荣日.教育券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118、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智慧出版有限公司1993.
    119、王和平等.海南省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J].新东方,2008,(6).
    120、王红霞.建国初期干部教育转型研究(1949—-1956)[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2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122、王学栋,张义忠,秦勇.现代培训需求分析的内涵及作用[J].中国培训,2001,(4).
    123、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24、王助尧、陶岳潮、邹健民.党政干部教育学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125、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27、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
    128、吴林根,石作斌.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29、吴岩.教育管理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0、武园萍.学会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的关键[J].求实,2004,(6).
    131、习近平.干部要重学好学把学习纳入领导班子考核[R].人民网,2009-11-13.
    13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33、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134、徐建民,赵小宁主编.领导科学概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135、许传福主编.公共行政管理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136、许丽英,袁桂林.教育效率——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M].2007,(1).
    137、阳洪兴,谢越主编.面向21世纪的干部理论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38、杨光富.国外领导人才培训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39、姚凯,陈曼.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系统构建[J].管理学报,2009,(4).
    140、姚远峰.成人学习的多学科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7,(8).
    141、叶忠.略论教育的有效供给[J].教育评论,2000,(3).
    142、衣新.论教育的产品属性[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143、俞可平.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144、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145、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J].教育与经济,2003,(1).
    146、岳增瑞主编.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147、曾维和.英国公务员培训的特点[J].人才资源开发,2005,(3).
    148、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49、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50、张德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市场、大学”新型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二)[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151、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2000,(5).
    152、张虹、黎奇峰.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153、张荣昌.中国公务员教育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54、张瑞红.关于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2,(13).
    155、张腾霄.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4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56、张修学.公务员培训的国际借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
    157、张学敏主编.教育经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8、张学修.国外著名行政学院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159、张志坚、唐铁汉主编.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上、下册),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160、张中.党的干部素质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161、赵景来.“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3).
    162、郑巧.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08,(7).
    163、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按党政干部成长规律加强教育培训是培养执政骨干的根本之举[J].红旗文稿,2008,(20).
    164、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中国共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经验[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5).
    16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F].中发[1982]41号,1982-10-03.
    16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16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F].中发[2008]5号,2008-03-03.
    168、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169、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改革中的干部教育工作[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70、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创新专题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71、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全国干部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新华出版社,1994.
    172、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173、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174、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中外领导人员培训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4).
    17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2003-03-01.
    17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F].教育部令第20号,2004-06-02.
    178、中组部第三期TM班课题组.加强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J].组织人事学研究, 2003,(4).
    179、周志忍.政府管理的行与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0、周忠文.法国公务员培训的特点[J].中国机关后勤,2002,(2).
    181、朱为鸿.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派形成与学科构建[J].江苏高教,2007,(1).
    182、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