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赴日留学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从1983年开始统计的10,428人增加到2012年的137,756人,29年间共增长了13.2倍,并且仍在持续增长。
     接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在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对教育机构,甚至对整个日本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接收留学生,可以增进留学生的祖国和日本,留学生自身和日本学生还有教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形成人际关系网。这样一来日本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将得到开阔,日本社会也将活力化。大学也会更加国际化,并且能够对国际社会做出贡献。为了促进相互理解对留学生或者对日本学生的影响,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于留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让留学生掌握“日语”这门语言就完了,必须要面向留学本来的意义去进行教育。留学教育也不仅仅是让留学生和日本学生接受相同的教科书教育就好,日本方面必须对外国人生活上的问题和行政手续相关事项提供支援等服务。笔者认为对留学生的支援是实现互相理解和构筑人际关系网的基石。
     之所以留学就会成为国际人,是因为不问国籍,加深互相的理解,接受对方的立场,这不仅仅是对自身或者自己国家的贡献,更能为世界做出贡献。为了培养自己成为能为世界做贡献的人,方法之一就是留学。笔者认为站在提供留学机会者的一方,就是接受留学生这一方来说,也同样能受到留学带来的益处。正如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意见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学生》中所提到的;日本学生通过和留学生之间交往,可以培养自己作为国际人的素质,为日本进而为世界做出贡献。就此而言,跟留学生的交流与留学本身具有同样意义。
     对日本而言,接收留学生也是一个向外国发送信息的有利条件。因为有留学经验者会向外传递关于日本的信息。考虑到留学生回国后将如何描述日本,我们应该在认识了接收留学生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后再接收留学生。如果他们对日本的留学做出较低评价后,我们就难以期望高素质留学生的增加。如果留学生在留学结束后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就会对日本的留学做出较高的评价。这意味着了解他们的留学目的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完成自己的留学目标,留学生则会对日本的评价很低,糟糕的情况甚至很有可能会带着反日情绪回国。这样的留学经验者绝对不会对日本具有促进作用,反而将是日本的损失。这样考虑的话,了解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并且帮助他们达成,不仅能提高他们对日本留学的评价,也会对高素质留学生的接收起到正面作用。
     日本政府和企业界期待作为高端人才的留学生的到来,针对支援接收留学生做出了各种企划,编制预算、开展留学生事业。但如果留学生不朝着此方向前进的话,此项事业将难以达成,造成投资上的浪费。留学生为何选择来日本留学?他们为了得到什么而选择日本呢?在了解了这些之后的日本方面就能明白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了。而希望能得到这样的教育的留学生们就会选择来日本留学了。特别是自费留学生,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选择来到日本留学获得亮眼的履历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这个观点对于了解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和留学教育对达到此目的的贡献,还有接收留学生从而推动日本教育的国际化以及期待吸收作为高级专业人才的留学生的日本企业而言,皆具有重要意义。对留学生而言,如果能受惠于留学教育的丰硕成果、回报社会的期待的话,接收留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的事情。
     留学生达到自己的留学目标时会感觉到对留学具有很大的满足感。这意味着和留学相关者有必要考虑将留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也算在教育之内。在留学时获得的学问和研究成果当然重要,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将其活用之道的教育。还有日本社会应该接纳留学生和留学结束者作为社会构成人员,接受外国劳动者的积极态度也很重要。
     人们常常追求新价值观和概念,通过这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个世界在全球化的同时,无国界的时代将要来临。如果不跟随时代的浪潮,很快就会在孤独中沉没。对于避免那样拥有活力的日本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包含日本人和外国留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智慧,因此必须完善社会环境。
     日本现在已进入高龄少子化社会,经济学者和政治家指出这使得日本在一切方面都出现了衰退。笔者认为这意味着日本应该培养外国籍的高端人才,积极接收外国留学生。他们在日本企业就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肯定有很大的贡献。在日本留学的留学生,如果能成为活跃在日本及世界舞台的人才,日本留学教育的意义又高了一层。为了培养这种人才,包含日语教育内容在内的留学教育,必须积极改革教育内容,向能够提供更充实的教育之路迈进。
From1983to2012, the amount of foreign students in Japan increased by13.2times, from10,428to137,756, and the number is still growing. Receiving foreign student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Japan's education and society for its globalization process. It helped increase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students'home countries and Japan, foreign students and Japanese educators, foreign and local students, and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n interpersonal network. The Japanese students'horizon was broadened and Japanese society was more vibrant. A more internationalized university contributes better to the global community. To further deepen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dditional assistance is necessary. It involves more than language education, or qualit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is on par with local students. More importantly,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counseling service to the foreign students'life in Japan shall be enhanced. The author believed such assistance to foreign students is the basic foundation to actualiz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
     Japan has already become a low birth rate and aging society. Economist and politician pointed out that this has created recessions in every aspect of Japa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Japan has to nurture high-end international talents by recruiting the foreign students. These student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ibution to the Japan society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f the foreign students shine at international level, it will be even more meaningful to foreign student education of Japan. To achieve this mission, a solid education system is needed via reformation on foreign students'education content, including Japanese languag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first, to review Japan's foreign students'education history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value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ext, to analyse the employment issues of foreign students via survey. Last but not least, to elaborate the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their study, employment and social living in Japan. Through analysis on improvement of foreign education, the future of foreign students'education can be understood.
引文
① 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我国留学生制度之概要》,平成16年版,第5页。
    ④ 实藤惠秀:《中国留学生史谈》,第104页。
    ⑤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近代中国教育研究的专家
    ① 资料来源,二见他:《戟前日本にぉける中国人留学生。教育》,日本大学,1978年。
    ② 资料来源,阿部洋:《中国の近代教育ト明治日本》,福村出版,1990年。
    ① 实藤惠秀:《中国留学生史谈》,くろしぉ出版,1970年,第60-61页。
    ② 孙安石:《经费け游学の母なり》,御茶ノ水书房,2002年。
    ③ 相当于现在的250万日元(约2万人民币)
    ① 佐藤尚子:《中国近现代教育文献资料集》,日本图书中心,2005年,第5页。
    ② 日本的国语学者、语言学者。东京帝国大学国语研究室的初代主任、教授。
    ① 资料来源,二见刚史: 《戟前日本にぉける中国人留学生の教育》,日本大学,1978年。
    ① 吉野作造:大正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
    ② 片山哲:日本社会党委员长、1947-1948就任了首相。参加过物产阶级运动。
    ① 资料来源,日华学会:《中华民国留日学生名单》,1942年,第14页。
    ① 资料来源,周一川:《国民党政府的留学政策与日本留学的特殊性》,中国研究所,2000年。
    ① 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伪满洲、中华民国为共同体的,当时日本政府的构想。
    ② 阿部洋:《战前日本にぉける“对支文化事业”と中国人留学生》,国立教育研究所,1992年。
    ① 资料来源,周一川:《国民党政府的留学政策与日本留学的特殊性》,中国研究所,2000年。
    ① 阿部洋:《战前日本にぉける“对支文化事业”と中国人留学生》,国立教育研究所,1992年。
    ① 资料来源,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生史》,くろしぉ出版,1960年,第138页。
    ② 大里浩秋,孙安石:《留学生派遣から见た近代日中阴保史》,御茶ノ水书房,2009年。
    ① 河路由佳:《战时体系下の农业教育ト中国人留学生》,农林统计协会,2003年,第99页。
    ① 周一川:《国民党政府的留学政策与日本留学的特殊性》,社团法人中国研究所,2000年。
    ① 现在的筑波大学
    ② 国语学者。国学院大学教授。从事教育中国留学生。
    ① 以明治天皇的名义明示的诏书。诏书里说明国民道德的根源、国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② 江户时代后期的历史家、思想家、唐诗人、文人。
    ③ 资料来源,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生史谈》,第一书房,1981年,第37页。
    ① 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生史谈》,第一书房,1981年,第41页。
    ② 明治-昭和时代的教育者。为中国人开设的弘文书院的教师。被称为“中国留学生的父亲”
    ④ 教育者。研究中国拼音和发音。
    ⑤ 国语学者,国学院大学教授。为中国留学教育尽力。
    ① 阿部洋:《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福村出版,1990年,第70页。
    ① 9位自费留学生被清政府拒绝做他们的保证,被拒绝入学,因此发生纠纷。
    ② 明治时代的政治家。主张亚洲同盟体。
    ① 明治时代的民法学者、商法学者。
    ② 《中国人日本留学学史研究の现段階》,御茶/水害房,2002年。
    ① 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生史谈》,第一书房,1981年,第70-354页。
    ② 中国从1907年开始女子的小学教育,日本是从1872年开始的。
    ③ 上沼八郎:《下田歌子和中国女子留学生》,日本教育学会,1980年。
    ① 阿部洋:《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时代》,福村出版,1990年,第105页。
    ② 资料来源,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生史》,第一书房,1960年,第70页
    ① 阿部洋:《中国的近代现代文献资料集》,福村出版,1990年,第73-74页。
    ① 实藤惠秀:《日中非友好的历史》,朝日报纸社,1973年,第193页
    ① 明治时代在日本展开的新演剧之一,主要是用剧本的团体戏剧。(狂言和歌舞伎被称为“旧居”)
    ② 吉田千鹤子:《近代东亚洲美术留学生的研究》,ゅまに书房,2009年,第35页。
    ① 孙伯醇:《家塾宏文书院民报社---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的回想》,中国的会,1966年。
    ② 黄遵三:《清国人日本留学日记1905-1912》,东方书店,1986年。
    ③ 以前在汉语里“经济”是“经世济民”的略语,就是“政治”的意思。日本把economy翻译成“经济”,后来在汉语里面也被使用。还有“立场、场合、取缔”等
    ④ 酒井顺一郎:《明治期清国人日本留学生与日本社会的关系》,第一法规,2006年。
    ① 阿部洋:《日中教育文化交流与摩擦》,第一书房,1983年。
    ① 橱口秀雄《北清二於ヮル诸外国ノ教育上ノ效果二阴スル调查》,坧植局,1911年
    ② 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稿》,日华学会,1939年
    ① 大里浩秋、孙安石:《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研究的现状》,御茶ノ水书房,2002年。
    ② 企业家。财务省(当时的大仓省)退休后经营国立银行以及许多企业。
    ① 朝鲜王朝(1392-1910),大韩帝国(1897-1910),日本殖民地时代(1910-1945)
    ② 日本向朝鲜要求邦交贸易,以武力示威为缔结的条约。
    ③ 1881年高宗为了进行开放政策,模仿中国的“总理衙门”组织的部门。
    ④ 共有62人的视察团体。约四个月在日本进行视察各种行业的近代化过程以及收集资料。
    ⑤ 福泽谕吉(1834-1901),明治时代的启蒙思想家。1858年创设庆应义塾大学。
    ⑥ 当时的朝鲜禁止基督教。
    ⑦ 实习军官
    ① 宫岛博史,金容得:《近代交流史与互相意识》,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01年,第93页。
    ② 《中央时论》,早稻田大学,1895年,第50号。
    ① 大韩帝国(1897-1910)
    ① 高丽、李氏朝鲜王朝时代的5种阶级中的最高贵族阶级。
    ② 武井一:《皇室特派留学生:大韩民国からの50人》,白帝社,2005年。
    ① 1908年的韩国《大韩兴学会报》6号的统计数据。武井一:《皇室特派留学生:大韩帝国からの50人》,白帝社,2005年,第56页。
    ② 资料来源,武井一:《皇室特派留学生:大韩帝国からの50人》,白帝社,2005年,第56页。
    ① 资料来源,崔京泰:《韩国留学生运动史》,早稻田大学,1976年。
    ① 崔京泰:《韩国留学生运动史》,早稻田大学韩国同窗会,1976年,第87页。
    ② 资料来源,朴宣美:《殖民地文化支配与日本留学》,大阪大学大学院,2005年,第28页。
    ① 资料来源,崔京泰:《韩国留学生运动史》,早稻田大学韩国同窗会,1976年,第106页。
    ② 崔京泰:《韩国留学生运动史》,早稻田大学韩国同窗会,1976年。
    ① 资料来源,井上启子: 《日韩交流的考察》,长崎纯心大学,1996年,第5页。
    ① 解放亚洲和东南亚地区的欧美国家殖民地支配,而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共存共荣的共同体。二战时的日本政府的构想。
    ② 河路由佳:《戟时期の在日留学生用教科书ぉら发信ざた「国隙文化交流」》,凡人社,2002年。
    ① 河路由佳:《戟时体制化の农业教育と中国人留学生》,凡人社,2003年。
    ① 藤原总、篠原啓一:《フヅフ战时留学生》,共同通信社,1996年。
    ② 相当于现在的20万到24万日元
    ② 所泽润:《东京帝国大学大东亚战争后半期的外国人接收状况以“外国留学生指导委员会”活动为中心》,东京大学史纪要10号,1993年。
    ① 相当于现在的51000日元(消费者物价指数=1.418倍)
    ③ 1951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支援,主要通过技术合作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本1954年决定加盟,1955年开始接受研修生和派遣专家等的合作。这是日本参加ODA的开始。
    ① 芳川孔俊:《外国留学生をめぐゐ诸问题》,第一法规,1967年。
    ② 资料来源,芳川孔俊:《外国留学生をめぐゐ诸问题》,第一法规,1967。
    ③ 资料来源:文部省《留学生统计》。
    ① 齐藤秀昭:《留学生受け入れ10万人计画と留学生行政の裸题》,日本教育学会,1989年。
    ① 《大学と学生》第261号,第25页。
    ② 这制度是在2011年被废除。
    ① 《留学生の受け入れと大学の国际化》,广岛大学教育中心,1990年。
    ① 江渕一公:《留学生受け入れと大学の国隙化》,广岛大学教育中心,1991年。
    ② 日本劳动研究政策、研修机构:《外国留学生の受け入れの实态と裸题、支援机关》,1988年。
    ① 冈益已、深田博已:《中国人留学生与日本》,白帝社,1995年。
    ① 日本的文化人类学者,教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
    ① 群司正人:《外国人劳动者的活用》,JILPT,2008年。
    ② 资料来源:法务省入局管理局《广报资料》,2011年。
    ① 《日本经济报纸》,2008年2月23日。
    ② “经济财政改革基本方针”的主要方针之一。
    ① 文部省:《留学生受け入れ对策の现状と问题点》,1998年。
    ① 依光正哲:《国际化すゐ日本の劳动市埸》,东洋经济新报社,2003年。
    ② 依光正哲:《国隙化すゐ日本の劳动市埸》,东洋经济新报社,2003年。
    ③ 依光正哲:《国隙化すゐ日本の劳动市埸》,东洋经济新报社,2003年。
    [3]阿部洋 著:《日中教育文化交流と摩擦》,第一书房,1983年。
    [4]阿部洋 著:《对支文化事业と满州国留学生》,御茶ノ水书房,2002年。
    [5]石井启二 著:《中国文化革命前の留学生派遣政策の特质》,日本教育学会,1993年。
    [6]石井洋子 著:《辛亥革命期の留日女子学生》,东京女子大学,1983年。
    [7]石附实 著《现代日本の教育と国际化》,福村出版,1988年。
    [10]江上芳郎 著:《南方特别留学生招聘事业の研究》,龙渓书舍,1997年。
    [16]大里浩秋、孙安石 著:《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研究の现段阶》,御茶ノ水书房,2002年。
    [17]大里浩秋、孙安石 著:《留学生派遣から见た近代日中关系史》,御茶ノ水书房,1999年。
    [21]织田雄一 著:《留学生30万人计画について》,J AFS A,2009年。
    [22]上沼ノ八郎 著:《下田歌子と中国人留学生》,实践女子大学出版,1983年。
    [23]川野重任 著:《在日外国人学生》,大明堂,1982。
    [26]实藤惠秀 著:《中国人日本留学史》,くろしお出版,1970年。
    [27]实藤惠秀 著:《日中非友好の历史》,朝日新闻社,1973年。
    [28]实藤惠秀 著:《中国人留学生史谈》,第一书房,1981年。
    [29]柴田小三郎著:《国费外国人留学生制度》,ぎょうせい,1995年。学文学部,2007年。
    [33]高梨昌 著:《外国人劳动者问题と人口减少社会の雇用战略》,财団法人社会经济生产性本部,2005年。
    [34]武井一 著:《皇室特派留学生:大韩帝国からの50人》,白帝社,2005年。
    [37]日本学生支援机构 主编:《外国人留学生のための就职情报》,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2008年。
    [38]日本学生支援机构 主编:《有效な留学生の就职支援を考える》,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2008年。
    [41]法务省入国管理局主编:《就职を目的とした在留资格认定书交付状况》,财団法人入管协会,2007年。
    [42]文部科学省主编:《留学生交流の将来予测に关する委托研究》,文部科学省,2006年。
    [43]横田雅弘 著:《留学生政策大学が中心に》,日本经济新闻社,2008年。
    [44]依光正哲 著:《国际化する日本の劳动市场》,东洋经济新闻社,2003年。
    [45]依光正哲 著:《日本の移民政策を考える》,明石出版,2005年。
    [46]周一川 著:《日中战争时期の留日学生》,御茶ノ水女子大学,1998年。
    [47]周一川 著:《满州国の留学政策と留日学生》,アジア教育史学会,1999年。
    [48]周一川著:《中国人女性の日本留学史研究》,図害刊行会,2000年。
    [53]朴已焕著:《近代日韩文化交流史研究——斡国人の日本留学》,大阪大学大学院,2000年。
    [54]于富增著:《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
    [55]于富增著:《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海南出版社,2001年。
    [56]李滔主编:《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949年以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7]李喜所著:《中国留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58]舒新城著:《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59]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60]周一川著:《近代中国女性日本留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2007年。
    [1]日本学生支援机构http://www.jasso.go.jp/statistics/intl-student/datal2.html
    [2]法务省http://www.moj.go.jp/nyuukokukanri/kouhou/nyuukokukanri01_00013.html
    [3]文部科学省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ryugaku/1306886.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