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日益散居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人员往来会越来越频繁,民族散居化的格局将更加明显。进一步重视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注意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对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制保障建设相对滞后,侵害散居少数民族公民权益的现象和矛盾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司法保障、监督保障等保障机制建设,切实维护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本文就是希望通过对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各方面的深入调研和考察,分析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处于的生存环境,梳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于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制度构架,以期提出更加完善的、有利于政府参考的、保障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制度性方案。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引入人类学的方法,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深入北京望京地区的朝鲜族,进行实证分析和定量调研研究。同时,在整个调研写作中,注重微观与宏观视角的结合,客观与主观的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充分利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走访个案、走访政府机关与街道办事处、数据统计分析等多种途径,结合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法律制度的变迁情况及理论构架,从多角度全面透视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问题。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概述了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理论,包括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涵义与内容、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法理学基础、国外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研究现状和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之必要性等,主要是为下面的与实践结合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章是引入社会变迁理论,在我国城市化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结合城市化进程中的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社区居民的多民族化,分析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与面临的生存现状,突显其权利保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是对望京朝鲜族权益保障状况进行实证考察与分析,首先是对朝鲜族本身和北京的望京地区进行概况性介绍,其次结合调查数据,以图表、表格等形式,从望京地区朝鲜族的人口状况、教育保障、职业分布、宗教信仰、权利诉求等各方面,以数据为切入口,分析望京地区朝鲜族的权利保障状况。
     第四章是以望京地区朝鲜族为例,全面解构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构成,分别从平等权、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权利及社会权利等方面,理论结合权利现状,找出现实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第五章讨论了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机制与实践,从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法制框架、立法保障、司法保障及我国现行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现实困境等方面横向考察了权利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是就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提出对策机制,以全球视野中少数人权利保障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构建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整体思路,分别从立法、司法与行政保障方面完善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机制。
     本文的创新突破点集中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结合望京地区朝鲜族的鲜活实例,研究其对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构成变迁的影响,分析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利构成和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全球视野中少数人权利保障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以期在一种可能的路径下思考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立法完善、司法完善和行政完善。在具体制度方面,包括建立多元化的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机制;建立专门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懂朝鲜语、专门的社区调解机构;配备懂朝鲜语的警察和基础政府工作人员;建立专门针对民族工作的机构等。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gradual diaspora of minority popul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exchanges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tionalitie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then the pattern of diaspora will become more apparent.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urther emphasis on dispersed ethnic group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scattered minorities,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Currently, the construction for protecting legal rights of scattered minorities in city is lagging behind. The phenomenon and contradiction of infringing civil rights of scattered minorities have occurred.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in legislativ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fields, for safeguard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m.
     This article aims at coming up with a more perfect and beneficial scheme of protecting the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right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and studying Korean nationality in Beijing Wangjing Area, analyzing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sorting out the institution of protecting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For the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which mainly applies anthropology and fieldwork methods carries out empir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Beijing Wangjing Korean nationality. Meanwhile, the entir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bottom-up and top-down.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from the multi-angle scattered minority, on the basis of making full use of the data collection, questionnaires, visited cases, visits to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sub-district office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bining the change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The article ha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including its meaning, content, the basis of jurisprudence, foreign study of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ucture, which will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practi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social change, to examine in depth the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combined with population movements of scattered mino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ity of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n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cattered minoritie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highlighting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of Wangjing's Korean nationality's rights, including the overview introduction of Korean nationality and Beijing Wangjing area and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 of protecting Wangjing's Korean nationality's rights which bases upon the population status, education, occupation, religion, rights demands and combines with survey data, the form of charts, tables, etc.
     The fourth chapter takes Korean nationality in Wangjing Area as an example, overall deconstruc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protecting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s rights.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quo of protecting those rights, it identifies realistic problems and rethinks profound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equal, political, economic, educational, cultural and social rights respectively.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and probe into its mechanisms and rules in view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legislative, judicial situation.
     The sixth chapter proposes a solu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demonstrates the enlightenment which the experience of protecting minorities' rights gives China in a global view, structures the whole idea of protecting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from legislative,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spective respectively.
     The innovative point of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aking Korean nationality in Wangjing Area as an instance under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studying its impact of transition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analyzing the constitution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and basic content of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n it propose the plan of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legislative,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global practice. In specific institutions, it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s and disputes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urban scattered minorities' rights, the community mediation agencies with persons understanding Korean, the professional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olice st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which have staff speaking Korean.
引文
① 敖俊德:《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研究》,1991年6月;裴瑛:《也谈散居少数民族概念及有关的民族法制问题——(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质疑》,《民族研究》,1992年5月。
    ② 王允武:《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年2月: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利益(一)》,《今日民族》,2003,(5):夏骏:《谈谈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2)
    ③ 张海洋、良警宇主编:《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④ 张跃主编:《中国民族村寨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⑤ 龙锐:《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① 曾红霞、麻秀荣:《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个案调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4);刘明新、师丽华:《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山东省青州市回、满族教育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08,(5)。
    ② 韦玮:《试论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利保护》,《经营管理者》,2009,(20)。
    ③ 陆平辉主编:《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④ 史筠:《民族法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史筠:《民族法律法规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王天玺:《民族法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吴宗金:《民族法学导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徐中起:《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思想战线》,1994, (4);吴宗金:《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吴宗金、敖俊德主编:《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沈林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沈林等:《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沈林:《中国的民族乡》,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宋才发等:《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郎堆伟、王允武等:《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⑤ 王允武:《》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2):夏骏:《谈谈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黑龙江民族丛》,1998,(2):袁翔珠:《关于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5):徐曼:《试论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高凯:《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理论 界》,1995,(3):马淑娟:《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刘恒武:《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几点思考》,《民族大家庭》,2006,(2)。
    ① 许锦桃:《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不足及建议》,《知识经济》,2009,(11)。
    ② 刘彦军、兰正辉、朝天区:《多种措施推进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四川统一战线》,2007,(5);陈彪:《省人大民宗工委调研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情况——敦促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解难》,《海南人大》,2008,(10):何德全:《全社会都要关心少数民族发展——眉山市帮扶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调查》,《四川统一战线》,2009,(2):于潜驰、王靖茹:《论我国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青年科学》,2010,(1) 。
    ③ 于显洋:《社区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1页。
    ④ 人口学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所谓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地理学所指的城市化是某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集中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指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① “城市化”条,http://www.hudong.com/wiki/%E5%9F%8E%E5%B8%82%E5%8C%96。
    ② 朱铁臻:《改革开放与我国城市发展》,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s/44631.html。
    ① 朱铁臻:《改革开放与我国城市发展》,http://www.chinacity.org.cn/esfz/csjs/44631.html。
    ② 王春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http://www.chinareform.net/2010/0105/802.html。
    ③ 朱铁臻:《改革开放与我国城市发展》,http://www.chinacity.org.cn/esfz/csjs/44631.html。
    ① 沈林等著:《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罗辉权:《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于衍学:《散杂居少数民族有关理论的系列研究与探索》,《社科纵横》,2006,(4):吴梦宝、楼跃文:《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中国民族》,2004,(11);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今日民族》,2003,(5)。
    ① 邹威华: 《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 《南京社会科学》,2007, (2)。
    ①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载中国都市人类学汇编,《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3页。
    ②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88页。
    ① [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299-300页。
    ② [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299-300页。
    ① 张文显:《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89页。
    ②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日报》200505-28。
    ① 金炳镐:《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民族团结》,1984,(11)。
    ② 吴正光、庄嘉如:《关于民族村寨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贵州民族研究》,1985, (2)。
    ③ 陈云林:《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条例>加速民族乡各项事业发展》,《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4):蒋永松:《关于制定民族乡工作条例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北少数民族》,1989, (4):颜勇:《试论民族乡的作用及其保障对象》,《贵州民族研究》,1989, (2)。
    ④ 蒋永松等:《依法行使职权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湖北少数民族》,1990,(1):向志良:《加强民族立法搞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民族论坛》,1990,(2)。
    ⑤ 托和提:《关于制定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保障法的探讨》,《新疆社会经济》,1991,(1)。
    ⑥ 敖俊德:《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研究》,1991,(6)。
    ⑦ 敖俊德、吴宗金:《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草案)>研讨会综述》,《法制日报》1992.6.4。
    ① 敖俊德:《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研究》,1996, (6);裴瑛:《也谈散居少数民族概念及有关的民族法制问题——<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质疑》,《民族研究》,1992,(5)。
    ② 王允武:《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2);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利益(一)》,《今日民族》,2003,(5):夏骏:《谈谈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2]
    ③ 张海洋、良警宇主编:《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④ 张跃主编:《中国民族村寨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⑤ 龙锐:《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⑥ 曾红霞、麻秀荣:《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个案调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4):刘明新、师丽华:《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山东 省青州市回、满族教育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08,(5)
    ① 韦玮:《试论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利保护》,《经营管理者》,2009, (20)。
    ② 陆平辉主编:《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③ 史筠:《民族法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史筠:《民族法律法规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王天玺:《民族法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吴宗金:《民族法学导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徐中起:《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思想战线》,1994, (4):吴宗金:《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吴宗金、敖俊德主编:《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沈林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沈林等:《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沈林:《中国的民族乡》,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宋才发等:《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郎堆伟、王允武等:《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④王允武:《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2):夏骏:《谈谈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黑龙江民族丛》,1998,(2):袁翔珠:《关于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5):徐曼:《试论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高凯:《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理论界》,1995,(3):马淑娟:《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刘恒武:《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几点思考》,《民族大家庭》,2006,(2)。
    ① 许锦桃:《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不足及建议》,《知识经济》2009,(11)。
    ② 刘彦军、兰正辉、朝天区:《多种措施推进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四川统一战线》,2007,(5):陈彪:《省人大民宗工委调研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情况——敦促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解难》,《海南人大》,2008,(10);何德全:《全社会都要关心少数民族发展——眉山市帮扶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调查》,《四川统一战线》,2009,(2):于潜驰、王靖茹:《论我国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青年科学》,2010,(1)。
    ③ 陆平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① 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那些存在着人种的、宗教的或语言的少数人的国家中,不得否认这种少数人同他们的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享有自己的文化、信奉和实行自己的宗教或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
    ② Capotorti, Study of the rights of persons belonging to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New York (1991).164.
    ③ Jay A. Sigler, Minority rights:a comparative analysis, England:Greenwood Press (1983).5.
    ④ Joe R. Feagin,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Prentice-Hall (1984).10.
    ⑤ Daniel Smihula, Defini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i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6 (2009).45-51.
    ① Capotorti, Study of the rights of persons belonging to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New York (1991). P91.
    ② 1991年《欧洲保护少数人条约》草案第2条、1992年《欧洲地区性或少数人语言宪章》第1条。
    ③ 国际劳工组织《第169号公约》规定:“作为土著或部落人民的自我认同应作为确定该公约的条款是否适用于这一群体的基本标准。”
    ④ Capotorti, Study of the rights of persons belonging to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New York (1991).157.
    ① 李忠:《论少数人权利——兼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法律科学》,1999,(5)。
    ② 联合国1992年《少数人权利宣言》第1条、第4条和第8条。
    ① Marlene Gerber Fried, In defense of preferential hiring, The philosophical Forum 5 (Fall-Winter 1973-1974).P310.
    ② Will Kymlicka, 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 ism, and citizenshi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Will Kymlicka,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Iris Young,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③ Kirsten Porter,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minority rights, Macquarie Law Journal, Vol.3 (2003).56.
    ① Yousef T. Jabarcen, Law, Minority and Transformation:A Critique and Rethinking of Civil Rights Doctrines, SANTA CLARA L. REV (2006).526-527:Avishai Margalit & Moshe Halbertal, Liberalism and the Right to Culture,61 SOC. RESEARCH,491,492 (Fall 1994).
    ② Natan Lerner, Group Rights and Discri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Baker & Taylor Books (2001).24.
    ① 休谟在其对人性的论述中指出,这种问题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从主观上讲,人是自利的动物:从客观上讲,是现实社会中的资源相对不足,因此,个人的欲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
    ④ 应当指出的是,平等的理念并非西方思想中所独有,这里不做详述。
    ⑤ Aristotle:Ethica Nicomachea, V.3. Ⅱ3 Ⅰa-Ⅱ3 Ⅰb (W. Ross trans.1925).
    ① Peter Westen:"The Empty Idea of Equality", in Harvard Law Review, p.537-539, Vol.95, Jan.1982, Number 3.
    ② 韦斯顿的原话是(这种概念意义上的平等)“是一个自己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道德内容的空瓶子”。参见Peter Westen:"The Empty Idea of Equality", in Harvard Law Review, p.537-539, Vol.95, Jan.1982, Number 3.
    ① 《少数人权利宣言》4.2条。
    ② 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23条《影响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有害传统习俗》。
    ③ 有关这些重要的法律文书主要有《防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4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96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盟约》(1966)第27条、《儿童权利公约》(1989)、《少数人权利宣言》(199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取缔教育歧视公约》(1960)、国际劳工 组织第111号《有关就业和职业歧视的公约》(1958)等。
    ① 《防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48)。
    ② 《少数人权利宣言》1.1条。
    ③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世界人权宣言》第2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盟约》第2条和第26条,《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第2条,《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1条,《欧洲人权公约》第14条等。
    ① 《少数人权利宣言》2.2条、2.3条。
    ②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盟约》第27条。
    ① 《少数人权利宣言》2.5条。
    ①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06-107页。
    ② 胡锦光:《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4-295页。
    ① 陆平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6-137页。
    ② 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9-120页。
    ③ 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第788页。
    ① 龚向和:《受教育权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7页。
    ② 龚向和:《受教育权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6-59页。
    ③ 马继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华民族》,2001,(3)。
    ④ 图道多吉主编:《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09页。
    ① 冉瑞燕:《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构建和谐社会》,《少数民族》,2007,(3)。
    ② 董和平等:《宪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83页。
    ③ 马尔赛文将宗教信仰自由放在思想自由条目中阐述,狄骥则直接点出宗教信仰自由是一种思想自由。参见[荷兰]马尔赛文等;《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第89页;[法]狄骥:《宪法学教程》,王文利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第134页。
    ① 宝贵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中国宗教》,2003,(8)。
    ② 文建龙、肖泽群:《权利贫困的个人综合能力原因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08,(2):第57-60页。
    ① [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91页。
    ① (美)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江苏社会科学》,2003,(2):第116-125页。
    ② 王雨林:《对农民工权利贫困问题的研究》,《青年研究》,2004,(9):第2-7页。
    ① 于显洋:《社区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1页。
    ① 入口学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所谓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地理学所指的城市化是某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集中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指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② Wirth Louis,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9.
    ③ Gillis A. R. and John Hagan, "Bystander Apathy and the Territorial Imperative", Sociological Inquiry,1982.转引自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① “城市化”条,http://www.hudong.com/wiki/%E5%9F%8E%B8%82%E5%8C%96。
    ② 朱铁臻:《改革开放与我国城市发展》,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s/44631.html。
    ③ 朱铁臻:《改革开放与我国城市发展》,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s/44631.html。
    ① 王春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http://www.chinateform.net/2010/010(?)/802.html。
    ② 朱铁臻:《改革开放与我国城市发展》,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js/44631.html。
    ③ 此处所使用的“族群”,是一个带有“其他非政治性差异(如语言、宗教和文化习俗等)”的群体。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9页。
    ④ 隐喻(Metaphor),本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这里是指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下的感知、体验、想象、理解,以及作为感知主体在提及该类事物时得的心理行为或者文化行为。
    ① 于显洋: 《社区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① 于显洋:《社区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依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3月16日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③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① 周竞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民族研究》,2004,(4)。
    ② 蒋连华:《上海对多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党政论坛》,2008,(1)。
    ③ Park Robert, "Human Ec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6。
    ④ Hillery George,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y,1955。
    ① 柯兰君、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我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①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40页。
    ②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9页。
    ① 张善余、曾明星:《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迁移形势》,《民族研究》,2005.(2)。
    ② 李忠斌:《论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与功能》,《贵州民族研究》,2003,(2)。
    ① 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① 沈林、张继焦、杜宇:《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② 沈林、张继焦、杜宇:《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③ 李林凤:《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1)。
    ④ 沈林、张继焦、杜宇:《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5页。
    ⑤ 沈林、张继焦、杜宇:《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253页。
    ① 沈林、张继焦、杜宇:《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页。
    ② 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③ 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①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7年。
    ① 蒋连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上海市民族工作》,《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② 杨健吾:《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③ 郑信哲:《朝鲜族人口流动及其社会稳定问题研究》,《满族研究》,1998,(4)。
    ① 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4页。
    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① 李振山主编:《中国朝鲜族现状》,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17页。
    ① 张丽娜、朴盛镇、郑信哲:《多民族、多国籍的城市社区研究—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主线》,《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① 金强一:《朝鲜族社会人口流动和集居地空洞化问题的对策研究》,《东疆学刊》,2004,(7)。 计出版社,2004年。
    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
    ① 金东勋:《中国少数民族文库朝鲜族文化》,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① 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② 李龙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7页。
    ③ 金东勋:《中国少数民族文库朝鲜族文化》,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03页.
    ① 李龙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① 杨圣敏:《中国民族志(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01页。
    ② 金东勋:《中国少数民族文库朝鲜族文化》,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6页。
    ① 徐荫培,王文阁:《跨世纪的现代新区——望京新城》,《城市开发》,1994,(12)。
    ① 张丽娜、朴盛镇、郑信哲:《多民族、多国籍的城市社区研究——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主线》,《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② 张丽娜、朴盛镇、郑信哲;《多民族、多国籍的城市社区研究——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主线》,《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① 朴盛镇:《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关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 张丽娜、朴盛镇、郑信哲:《多民族、多国籍的城市社区研究——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主线》,《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① 祖秀丽:《望京新城吧:一个韩国社区的前世今生》,《社区》,2005,(6)。
    ① 唐志君:《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民族关系问题新论》,《学术论坛》,2007,(2)。
    ① 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9页。
    ① 杨圣敏:《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18页。
    ①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① 郑信哲:《朝鲜族人口流动及其社会稳定问题研究》,《满族研究》,1998,(4)。
    ① 李雅儒:《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
    ① 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8-227页。
    ① 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
    ② (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97-98页。
    ① 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25-226页。
    ② 刘志刚:《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中国法学》,2007,(1)
    ③ 杨健吾:《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7)。
    ① 陆平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6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务院:1952年《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第二条。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务院:1952年《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第一条。
    ① 汤夺先:《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① 许崇德:《中国宪法(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14页。
    ① 汤夺先:《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② 文久富,陶斯文,刘琳:《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8)。
    ③ 林均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平等保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
    ④ 汤夺先:《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分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2)。
    ⑤ 徐合平:《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① 汤夺先:《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② 汤夺先:《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③ 徐合平:《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① 广东新政解决非户籍儿童就学问题,http//polities.people.com.cn/GB/14562/7763063.Html。
    ① 王雨林:《对农民工权利贫困问题的研究》,《青年研究》,2004,(9)。
    ① 汤夺先:《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① 李晓雨、白友涛:《我国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问题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1)。
    ① 林均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平等保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
    ② 徐合平:《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兰州学刊》,2008,(6)。
    ③ 林均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平等保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
    ④ 李晓雨、白友涛:《我国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问题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1)。
    ① 金钟国:《对中国朝鲜族的反思及展望》,《延边大学学报》,1999,(3)。
    ② 窦开龙:《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都市困境适应的人类学分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 (4)。
    ① 徐合平:《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① 王泽群、于扬铭:《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西北人口》,2009,(3)。
    ② 邓行:《试论发展权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5,(1)。
    ① 徐合平:《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② 文久富、陶斯文、刘琳:《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8)。
    ③ 王泽群、于扬铭:《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西北人口》,2009,(3)。
    ④ 李晓雨、白友涛:《我国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问题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1)。
    ① 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江苏社会科学》,2002,(3)。
    ② (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7页。
    ③ 王雨林:《对农民工权利贫困问题的研究》,《青年研究》,2004,(9)。
    ④ 刘国:《论消除权利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河北法学》,2007,(9)。
    ① 郑宝华、张兰英主编:《中国农村反贫困词汇释义》,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第10-11页。
    ① (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于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② (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于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③ (美)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江苏社会科学》,2003,(2)。
    ④ 杨云彦等:《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52页。
    ⑤ 杨云彦等:《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59页。
    ① 文建龙、肖泽群:《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② (美)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江苏社会科学》,2003,(2)。
    ③ 文建龙、肖泽群:《权利贫困的个人综合能力原因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08,(2)。
    ④ (美)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江苏社会科学》,2003,(2)。
    ① 杨东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9页。
    ② 杨云彦等:《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① 陆平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7页。
    ② 洪红:《立法法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作用民族》,《民族丛刊》,2001,(2)。
    ① 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2页。
    ① 黄凤祥:《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中国民族》,2002, (3)。
    ①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191页。
    ② 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5页。
    ③ 赵小锁:《民族地区司法制度中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页。
    ① 敖俊德:《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起草与问题》,吴大华主编,《民族法学讲座》,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
    ① 吴宗金、敖俊德:《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
    ② 我国《宪法》第4条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① 吴宗金、敖俊德:《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① 卢梭:《社会契约论(英文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5页。
    ② 沈林:《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①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1页。
    ① 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88页。
    ① 黄凤祥:《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中国民族》,2002,(3)。
    ② 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① 徐曼:《试论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3)。
    ① 徐曼:《试论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3)。
    ② 徐曼:《试论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3)。
    ① 杨侯第:《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② 李莉:《发展权视野下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探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2)。
    ① 袁翔珠:《关于完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3)。
    ② 张龙成:《试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权益的法律保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
    ① 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0页。
    ② 黄锦堂: 《行政法争议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第39页。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96页。
    ② 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0页。
    ③ 韩非子:《韩非子·有度》,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年,第5页。
    ④ 罗木生:《对做好珠三角城市民族工作的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
    ① 廖春红:《上海等六城市民族工作的考察报告》,《新重庆》,2007,(7)。
    ② 张锐:《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探析》,《文山学院学报》,2010,(3)。
    ③ 谢秀錡:《立足新起点寻求新突破——江西民族工作新看》,《中国民族》,2007,(5)。
    ①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99页。
    [1]Aristotle:Ethica Nicomachea,V.3. Ⅱ3 Ⅰ a-Ⅱ3 Ⅰ b(W. Ross trans. 1925).
    [2]Park Robert, "Human Ec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36.
    [3]Wirth Louis,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9.
    [4]Hillery George,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y,1955.
    [5]Marlene Gerber Fried, In defense of preferential hiring, The philosophical Forum 5 (Fall—Winter 1973-1974)
    [6]Peter Westen:"The Empty Idea of Equality", in Harvard Law Review, Vol.95, Jan.1982.
    [7]Gill is A. R. and John Hagan, "Bystander Apathy and the Territorial Imperative", Sociological Inquiry,1982.
    [8]Jay A. Sigler, Minority rights:a comparative analysis, England: Greenwood Press (1983).
    [9]Joe R. Feagin,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Prentice—Hall (1984).
    [10]Iris Young,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11]Capotorti, Study of the rights of persons belonging to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New York (1991).
    [12]Avishai Margalit & Moshe Halbertal, Liberalism and the Right to Culture,61 SOC. RESEARCH,491,492 (Fall 1994).
    [13]Will Kymlicka,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Will Kymlicka, 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Natan Lerner, Group Rights and Discri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Baker & Taylor Books (2001)
    [16]Kirsten Porter,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minority rights, Macquarie Law Journal, Vol.3 (2003).
    [17]Yousef T. Jabarcen, Law, Minority and Transformation:A Critique and Rethinking of Civil Rights Doctrines, SANTA CLARA L. REV (2006)
    [18]Daniel Smihula, Defini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i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6 (2009).
    [1][荷兰]马尔赛文等: 《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英)托马斯·霍布斯: 《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4][奥]凯尔森著: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5][美]罗纳德·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6][美]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7](印度)阿马蒂亚·森: 《贫困与饥荒》,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8](印度)阿马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于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9][法]狄骥:《宪法学教程》,王文利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
    [10]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11]史筠: 《民族法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2]史筠: 《民族法律法规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
    [13]王天玺: 《民族法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
    [15]吴宗金:《民族法学导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
    [16]金东勋:《中国少数民族文库朝鲜族文化》,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17]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18]龙锐:《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
    [19]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
    [20]张文显:《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
    [21]马戎:《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22]敖俊德:《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起草与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23]吴宗金:《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
    [24]吴宗金、敖俊德主编:《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
    [25]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26]董和平等:《宪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27]黄锦堂:《行政法争议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28]沈林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29]沈林等:《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30]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1]柯兰君,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我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2]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33]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34]杨侯第:《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35]沈林:《中国的民族乡》,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36]朱力:《中国民工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37]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8]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39]图道多吉主编:《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40]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民族人口资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41]郑宝华、张兰英主编:《中国农村反贫困词汇释义》,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42]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43]古学斌:《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4]龚向和:《受教育权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45]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46]张跃主编:《中国民族村寨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47]韩非子:《韩非子·有度》,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年。
    [48]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9]宋才发等:《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50]张海洋、良警宇主编:《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1]郎堆伟、王允武等:《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52]胡锦光:《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3]李振山主编:《中国朝鲜族现状》,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6年。
    [54]于显洋:《社区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5]卢梭:《社会契约论(英文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56]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57]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58]杨圣敏:《中国民族志(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59]杨云彦等:《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60]徐显明:《人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
    [61]陆平辉主编:《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62]李龙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63]赵小锁:《民族地区司法制度中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金炳镐:《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民族团结》,1984,(11)。
    [2]吴正光、庄嘉如:《关于民族村寨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贵州民族研究》,1985,(2)。
    [3]陈云林:《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条例>加速民族乡各项事业发展》,《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4)。
    [4]蒋永松:《关于制定民族乡工作条例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北少数民族》,1989,(4)。
    [5]颜勇:《试论民族乡的作用及其保障对象》,《贵州民族研究》,1989,(2)。
    [6]蒋永松等:《依法行使职权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湖北少数民族》,1990,(1)。
    [7]向志良:《加强民族立法搞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民族论坛》,1990,(2)。
    [8]托和提:《关于制定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保障法的探讨》,《新疆社会经济》,1991,(1)。
    [9]敖俊德:《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研究》,1991,(6)。
    [10]敖俊德、吴宗金:《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草案))研讨会综述》,《法制日报》1992年6月4日。
    [11]裴瑛:《也谈散居少数民族概念及有关的民族法制问题——(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质疑》,《民族研究》,1992,(5)。
    [12]徐中起:《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思想战线》,1994,(4)。
    [13]徐荫培,王文阁:《跨世纪的现代新区——望京新城》,《城市开发》,1994,(12)。
    [14]高凯:《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理论界》,1995, (3)。
    [15]王允武:《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 (2)。
    [16]夏骏;《谈谈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2)。
    [17]高凯:《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理论界》,1995,(3)。
    [18]郑信哲.朝鲜族人口流动及其社会稳定问题研究》,《满族研究》,1998,(4)。
    [19]李忠:《论少数人权利——兼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法律科学》,1999,(5)。
    [20]洪红: 《立法法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作用民族》, 《民族丛刊》,2001,(2)。
    [21]马继祖: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2001, (3)。
    [22]曾红霞、麻秀荣: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个案调研》,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 (4)。
    [23]杨健吾: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24]黄凤祥: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 《中国民族》,2002, (1)。
    [25]黄凤祥: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 《中国民族》,2002,(3) 。
    [26]唐钧: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 《江苏社会科学》,2002,(3)。
    [27](美)洪朝辉: 《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 《江苏社会科学》,2003,(2)。
    [28]李忠斌:《论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与功能》,《贵州民族研究》,2003,(02)。
    [29]李雅儒. 《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0]宝贵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国宗教》,2003, (8)。
    [31]保定召: 《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利益(一)》, 《今日民族》,2003, (5)。
    [32]袁翔珠: 《关于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5)。
    [33]吴梦宝、楼跃文: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民族》,2004, (11)。
    [34]王雨林: 《对农民工权利贫困问题的研究》, 《青年研究》,2004,(9)。
    [35]罗木生: 《对做好珠三角城市民族工作的思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7)。
    [36]周竞红: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 《民族研究》,2004,(4)。
    [37]王雨林: 《对农民工权利贫困问题的研究》, 《青年研究》,2004,(9)。
    [38]金强一:《朝鲜族社会人口流动和集居地空洞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东疆学刊》,2004, (7)。
    [39]张龙成: 《试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权益的法律保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
    [40]张善余、曾明星: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迁移形势》, 《民族研究》,2005,(1)。
    [41]邓行: 《试论发展权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 《贵州民族研究》,2005,(1)。
    [42]徐曼: 《试论完善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立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3]祖秀丽: 《望京新城吧:一个韩国社区的前世今生》, 《社区》,2005,(6) 。
    [44]刘恒武: 《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几点思考》, 《民族大家庭》,2006, (2)。
    [45]蒋连华: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上海市民族工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46]杨东民: 《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2006年。
    [47]汤夺先: 《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2006年。
    [48]李伟梁: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生存与适应》,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5)。
    [49]罗辉权: 《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
    [50]李林凤: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 (1)。
    [51]于衍学: 《散杂居少数民族有关理论的系列研究与探索》, 《社科纵横》,2006, (4)。
    [52]谢秀筠: 《立足新起点寻求新突破——江西民族工作新看》, 《中国民族》,2007,(5)。
    [53]李莉: 《发展权视野下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探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2)。
    [54]廖春红: 《上海等六城市民族工作的考察报告》, 《新重庆》,2007,(7)。
    [55]文建龙、肖泽群: 《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6]唐志君: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民族关系问题新论》, 《学术论坛》,2007, (2)。
    [57]刘志刚: 《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 《中国法学》,2007, (1)。
    [58]文久富、陶斯文、刘琳: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8)。
    [59]林均昌: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平等保护”》,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
    [60]邹威华: 《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一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 《南京社会科学》,2007, (2)。
    [61]窦开龙: 《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都市困境适应的人类学分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4)。
    [62]马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博士毕业论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2007年。
    [63]刘彦军、兰正辉、朝天区: 《多种措施推进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四川统一战线》,2007, (5)。
    [64]冉瑞燕: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少数民族》,2007,(3) 。
    [65]汤夺先: 《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66]汤夺先: 《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分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2)。
    [67]陈彪: 《省人大民宗工委调研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情况——敦促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解难》,《海南人大》,2008, (10)。
    [68]刘明新、师丽华: 《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山东省青州市回、满族教育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08, (5)。
    [69]文建龙、肖泽群: 《权利贫困的个人综合能力原因分析》, 《甘肃理论学刊》,2008,(2)。
    [70]徐合平: 《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 《兰州学刊》,2008,(6)。
    [71]蒋连华: 《上海对多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 《党政论坛》,2008,(1) 。
    [72]张锐: 《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探析》, 《文山学院学报》,2010,(3)。
    [73]刘明新、师丽华: 《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山东省青州市回、满族教育为例》, 《民族教育研究》,2008, (5)。
    [74]韦玮: 《试论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利保护》, 《经营管理者》,2009, (20)。
    [75]马淑娟: 《试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问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
    [76]许锦桃: 《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不足及建议》, 《知识经济》,2009, (11)。
    [77]何德全: 《全社会都要关心少数民族发展——眉山市帮扶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调查》, 《四川统一战线》,2009, (2)。
    [78]李晓雨、白友涛: 《我国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1)。
    [79]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入口问题论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80]张丽娜、朴盛镇、郑信哲.多民族、多国籍的城市社区研究—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主线》,《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 (2)。
    [81]王泽群、于扬铭:《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西北人口》,2009,(3)。
    [82]于潜驰、王靖茹:《论我国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青年科学》,2010,(1)。
    [83]朴盛镇:《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2010年。
    [84]徐合平:《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