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晚清民初布特哈八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布特哈(butha),满语,汉译为“打牲”。早在顺治朝(1644-1661年)时,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达斡尔等族部众内迁至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等广大地区,清廷将其编设牛录,设置佐领、总管进行统一管理,因其以“打牲”为生,故称“布特哈打牲处”。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将其正式编入了八旗组织,设立布特哈八旗,其辖区包括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区。
     这一组织管理机构到乾隆朝(1736-1795年)时得以发展完善,此后,直至同治朝(1862-1874年),均未发生大的变化。晚清时期,社会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布特哈八旗制度亦受到剧烈冲击,随着清朝的灭亡布特哈八旗也开始解体。但作为管理布特哈八旗的官职——布特哈总管,却直到伪满洲国建立才被取消。布特哈八旗从建立到解体存在了二百多年,与清朝的兴衰命运相始终,在维护北部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族问的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以晚清至民国初期(即1875-1922年)的布特哈八旗为研究对象,探讨布特哈八旗建立、演变和衰亡的历史,研究侧重于布特哈八旗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经历了沙俄侵略、清末新政、开禁放垦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布特哈社会激烈的动荡和变化。晚清局势的变化给布特哈八旗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研究布特哈八旗之行政建制、管理机构、兵制和警察建制的演变等问题,揭示布特哈八旗制度的衰亡及其对布特哈社会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布特哈八旗研究的视角多侧重在清朝前期,尤其是乾隆朝之前,不仅成果丰富,而且解决了布特哈八旗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但对光绪朝之后的布特哈八旗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不仅没有专著问世,论文亦鲜有论述;对于晚清民初的布特哈八旗社会的整体研究至今尚属空白。因此,对此阶段的布特哈八旗作深入研究有助于对清代八旗制度全面了解和把握。本文主要利用《清实录》、《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档案专辑)、《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等史料,论述晚清民初布特哈八旗机构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兵制的嬗变、体制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分析导致其衰亡的原因及其对布特哈地区的影响。
     论文第一章为布特哈八旗的建立,理清从天聪朝(1627-1636年)至嘉庆朝(1796-1820年)时期,索伦达斡尔各族的内迁、初期基本组织以及布特哈八旗设立的背景、编立过程、基本特征。第二章为晚清时期布特哈八旗制度的演变,论述布特哈八旗在晚清时期,由于社会时局的变化而导致清廷对布特哈八旗的调整和改造。表现在行政上,管理机构、管辖范围、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军事上,兵制和军队职能都发生了演变,这一系列变化都使布特哈八旗由军政体制逐渐向民政体制转化。第三章为清末新政时期布特哈八旗制度的逐步解体,论述随着“新政”的实施,布特哈八旗无论在行政体制上,还是在军事职能上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第四章为民国初期布特哈八旗转为民政体制,论述布特哈八旗管理机构虽然还存在,但已经成为一个仅管理旗务的组织部门。随着布西设治局的设立,布特哈地区最终由军政管理体制转变为民政管理体制。第五章为布特哈八旗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论述布特哈八旗对布特哈各族民众政治、经济、文化、族群关系等层面的影响。通过对布特哈八旗的建立、发展、演变和衰亡历史论述,可以全面客观的认识布特哈八旗的历史地位。
     布特哈八旗作为清廷对布特哈地区索伦达斡尔等族部众的组织管理机构,经历了逐步建立、发展完善、调整改造到最终消亡的历史过程。布特哈八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实行的统治政策,也是清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民族政策的体现。布特哈八旗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布特哈地区社会生活实际和需要,曾经对边疆的稳固和国家的统一以及布特哈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作为旧制度必然要被淘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utha is a word of the language of Man Nationality, which means "hunting" in Chinese. The Qing government compiled and put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cluding Sauron, Daur and Oroqen, etc, which distributed in the vast areas from Jingqili River to Ergun River as well as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Amur River that is south of Stanovoy Range into unified administration; since the people living there hunted for a living, this organization was called "Butha Hunting Agency"; and when it was listed into the Eight Banners organization, it began to be called as Butha Eight Banners. The area under its administration included today's Morin Dawa Autonomous Banner, Arun Banner, Zhalantun City and Oroqen Autonomous Banner of Hulunbeier City in Inner Mongolia and Nehe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etc.
     As early as the times of the Emperor Shunzhi, people of Sauron Daur Tribe dwelling in the upstream area of Amur River migrated south in large scale and scattered in the vast region including the area of Nenjiang River, etc; the Qing Government compiled the migrated people and established supervisors for unified administration by setting up the "Butha Hunting Agency". In the10th year of Emperor Yongzheng, the Qing Government officially listed it into the Eight Banners Organization and established Butha Eight Banners. This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was able to be improved during the times of Emperor Qianlong. And it has not substantially changed until the times of Emperor Tongzhi.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social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and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System suffered from severe impact; during the times ruled by Emperor Xuantong,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System began to break up along with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However, the title of Butha Supervisor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it was called off till the founding of Manchuria. It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through the whole Qing Dynasty.
     The present thesis attempts to take Butha Eight Banners as investigation objects and analyz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its establishment, evolution and death. And the emphasis of this subject lies in the era from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which is from the times ruled by Emperor Guangxu to the10th year of the Republic). During this era, the region of Butha underwent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affairs, such as the invasion of Czarist Russia, the new policies of latter stage of Qing Dynasty, rescinding a prohibition and opening up lands, etc. Thus the region during this era presented a situation with severer turbulence, openness and chang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tuation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impact upon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System. And the changes happened during these decades even surpassed that happened during the more than200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the re-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functions, etc, have all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as well as its operational mode. The present study thus aims at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Butha Eight Banners as well as the social influences of Eight Banners System upon Buth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issues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military establishment and military system of Butha Eight Banners.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Butha Eight Banners at home and abroad laid more stress upo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especially before the times ruled by the Emperor Qianlong, which have not only made abund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solved a lot of key issues of the studies in Butha Eight Banner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either monograph nor papers focusing on the studies of Butha Eight Banners after the times ruled by Emperor Guangxu; and the overall researches on Butha Eight Banners society from late Qing Dynasty to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remains blank; therefore, in-depth and intensive studies in Butha Eight Banners during this era will not only be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but facilitate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present study applied various historical files and data including Daur Data Set (Volume Ⅸ Files), Oroqen Compiled Files in Both Man and Han Languages, Anthology of Heilongjiang Historical Files, and Memorial of General of Heilongjiang in the Era of Emperor Guangxu, etc, in the discussion of a series of issues, namely the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functional evolution,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system and the systematic reform, etc, of Butha Eight Banne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o a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s of such changes.
     Chapter One of this thesi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Butha Eight Banners", which raveled out the migration of all nationalities of Butha Eight Banners, fundamental organization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utha Eight Banners from the Era of Tiancong to the times ruled by the Emperor Jiaqing, and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the founding of Butha Eight Banners as well as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Two is "The Evolution of Butha Eight Banners in the Late Qing Dyansty", which discussed the governmental adjustment and reform of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due to the changes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changes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cope of jurisdiction as well as management styles, etc, in the level of administration; the evolution of military system, training and fun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litary affairs; the series of changes impell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ilitary-political system of Butha Eight Banners toward civil administration system. Chapter Three is "The Disintegration of Butha Eight Banners in the New Deal Period in Late Qing Dynasty", which analyzed the dramatic changes of Butha Eight Banners during this era.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Deal", the reform carried out by the Qing Government upon Butha Eight Banners also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levels of social life. During this time, either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r the military function of Butha Eight Banners went through fundamental changes. Chapter Four is "The Military-political System transformed into Civil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Butha Region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Butha Eight Banners still existed, yet it had transformed into an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specially managing the affairs of the banners (which was not eventually called off until the founding of Manchuria). The Butha region finally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ilitary-political management system toward the civil-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hapter Five is "The Influences of Butha Eight Banners System", which discussed the influences of Butha Eight Banners upo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lives and ethnic relation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of Butha, and analyzed thoroughly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course from the founding, development, evolution to the death of Butha Eight Banners.
     As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the minority area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for the Qing Government, Butha Eight Banners linked with the destiny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underwent the whole historical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adjustment, reform and destruction in the end.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System, which mirrored the evolution of the ruling policies conduct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in border areas and minority areas, and showed the ethic poli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hat acted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and customs, reflected one singl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ance by the Qing Dynasty.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System came into be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mand of Butha social development, died out and eventually retreated from the arena of history also due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t yet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s upon Butha society during its developmental process.
引文
① 参见:《鄂伦春族简史》编写组《鄂伦春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于学斌:《布特哈总管衙门与鄂伦春族》,《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3期: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唐戈:《鄂伦春族的部落组织一兼谈满族八旗制度对鄂伦春族社会的影响》,满语研究2002年第2期。
    杨余练:《简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
    ① 潘树仁:《黑河早期的鄂伦春民族教育》, 《黑龙江史志》1999年,第1期。
    ② 吴文衔、张泰湘、魏国忠著《黑龙江古代简史》,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1987年。
    ③ 麻秀荣、那晓波: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4期。
    ④ 吕光天:《清代布特哈打牲鄂温克人的八旗结构》《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概况》编写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概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达斡尔族简史》编写组《达斡尔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干志耿、孙秀仁著《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王咏曦:《清代布特哈的扎兰与阿巴》《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2期。
    ⑤ 刘小萌:《清前期东北边疆“徙民编旗”考察》,《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
    ⑥ 苏钦:《关于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2期。
    ⑦ 柳泽明著陶玉坤译:《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蒙古学信息》1999年,第1期。
    ⑧ 赵令志:《清朝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民族政策浅析》,载《清史论集》庆贺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2003年8月,紫禁城出版社。
    ⑨ 满都尔图:《略论达斡尔族的氏族制度》,《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3期;满都尔图:《鄂温克人的“乌力楞”公社》,《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⑩ 薛子奇:《浅谈古代达斡尔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5期。
    11 吕光天:《清末鄂温克人的社会结构》,《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解放前鄂温克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习俗》,《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4期;《清代布特哈打牲鄂温克人的八旗结构》,《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
    ① 阿鲁贵·萨如拉:《论清代呼伦贝尔地方的旗兵制度及其特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
    ② 吴雪娟:《康熙年间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创立》, 《满语研究》2004年第2期;韩狄《清初索伦牛录的编立》,《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①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2,《索伦诸部内属述略》,《续修四库全书》第741册,第30页。
    ② 索伦,满文记为solon.多数学者认为来自满语,释意有“桦皮、射手、先锋、上游”等,也有人认为是女真语,意为“自由”,或认为来自鄂温克语“东方之人”,或认为系“肃慎”音转等多种观点。通常认为索伦是清初对黑龙江中上游少数民族的泛称,索伦部,包括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索伦在入关前的满文档案中已经出现,在顺治年间的汉文档案中译为“索陇”。较早被识别出来的为鄂伦春人,早在崇德五年(1640年)史籍中出现了“索陇、俄尔吞”的记载,将二者并列,“俄尔吞”即鄂伦春。达斡尔,亦称达呼尔,在清代文献中出现较晚,《清实录》中,自康熙六年(1667年)始,以固定称呼称达斡尔人,当时译作“打虎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皇帝上谕中明确将“索陇、打虎儿、俄罗春”三者并列,以后,索伦即单指鄂温克民族的先人。
    ③ 《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崇德五年四月己卯。
    ④ 《清太宗实录》卷五十一,崇德五年五月戊戌。
    ① 乌云达赉:《论明末清军对索伦部战争的起因及后果》,《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第37页。
    ② 《清太宗实录》卷五十一,崇德五年五月甲辰。
    ③ 《清太宗实录》卷六十一,崇德七年六月壬戌。
    ④ 《清太宗实录》卷五十六,崇德六年六月甲寅。
    ⑤ 《清太宗实录》卷五十六,崇德六年六月甲寅。
    ⑥ 另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一文,认为获奖赏有十七个牛录。
    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477页。
    ⑧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45页。
    ⑨ 前引书,第318页。
    ① 《恩国泰等题索伦马鲁凯牛录贡貂皮事》,顺治十二年八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19页。
    ② 转引自吴雪娟:《达斡尔首领卜魁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4期,第71页。
    ③ 因不断有归附的索伦达斡尔人,牛录也会随之增加,但为什么没有增加,反而由19个减少到16个呢?可能是有的牛录分到其他牛录之中,或者和根特穆尔的叛逃有关?待考。
    ④ 在《清实录》和档案材料中多有记载,如“黑龙江地方额苏里屯内俄伦扎尔固齐、克讷布鲁达尔汉,率九人至。”(《清太宗实录》卷三四,崇德二年二月丁亥。);“宴索伦部落进贡虎尔格吴尔达尔汉等于礼部。”(《清世祖实录》卷五八,顺治八年七月己卯。);“索伦部落索朗阿达尔汉等贡貂皮。”(《清世祖实录》卷六六,顺治九年七月戊戌。);“总管索伦部落副都统品级扎木苏达尔汉。”(《康熙朝起居注》康熙十四年九月初七日壬辰,第225页。)等等。达尔汉,满语作darhan,源于蒙元时代的“达剌罕”,意为自由自在,是授给有大功者的封号,享有不纳贡赋、自在下营、九罪不罚等特权,封号还可以世袭,朝廷利用其身份地位,兼做组织管理工作。
    ⑤ 达斡尔族简史编写组编《达斡尔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页。
    ⑥ 林等编《达斡尔族村屯录》,政协齐齐哈尔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年,第81页。
    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45-46页。
    ① 《胡世安等议复遭俄侵占之绰奇太部移居达把代事本》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16-17页。
    ② 达斡尔族简史编写组编《达斡尔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6页。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第一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8-29页。
    ④ 鄂温克族简史编写组编《鄂温克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31页。
    ⑤ 钦同普:《达斡尔民族志稿》第二编,《达斡尔归清事迹》,见孟志东编著《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563页。
    ⑥ 《清圣祖实录》卷一六,康熙四年十月甲戌
    ⑦ 吴雪娟:《达斡尔首领卜魁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4期,第71页。
    ① 《鄂温克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页;《达斡尔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7页均如是说。
    ②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3盒,第1l册,第107-109页;《将军为将索伦翁魁与桑嘎穆争讼一事》康熙三十一年三月十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其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141页。
    ① 花灵阿:《索伦达斡尔源流考》,载孟志东《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康熙二十二年正月戊戌。
    ③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二十七,康熙二十四年七月乙巳。
    ④ 《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初二日己丑。
    ⑤ 《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八年十月初八日辛未。
    ⑥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安置鄂伦春赛玛察家口事咨索伦总管文》,《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28页。
    ⑦ 《索伦总管为赏赐鄂伦春等人事咨黑龙江将军等文》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十一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10页。
    ⑧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二十四,康熙二十四年二月戊申。
    ⑨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3盒,第3册,第26—29页;《兵部为谕命喀特呼不加副都 统衔与玛不岱同治齐齐哈尔城官兵及布特哈牲丁事给将军萨布素的咨文》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141页。
    ① 《有关达呼尔鄂伦春与索伦族历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第60页。
    ② 《署理布特哈索伦达斡尔总管索尔台等为报鄂伦春始编佐领等事呈将军衙门文》雍正九年六月初七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13页。
    ③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二, 《索伦诸部内属述略》,《续修四库全书》第741册,第27页。
    ① 《黑龙江将军博第等奏请展限查办鄂伦春等世管佐领源流折》雍正五年二月十三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7页。
    ② 伊把汉、董秉忠等:《盛京通志》卷十,《城池志》,康熙本。
    ③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2盒,第12册,第92-93页;《将军萨布素为总管遗缺补授事给索伦总管玛不岱的咨文》,康熙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161页。
    ④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2盒,第14册,第119-121页:《将军萨布素为询问索伦总管玛不岱等行文不遵上官是否合例之事给理藩院的咨文》,康熙三十年四月十六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第161页。
    ① 《理藩院为布特哈索伦鄂伦春等丁编设八旗事咨黑龙江将军文》雍正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10页。
    ① 《理藩院为布特哈索伦鄂伦春等丁编设八旗事咨黑龙江将军文》雍正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10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六,雍正十年冬十二月乙丑。
    ②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第10盒,卷330,第9号,《大学士鄂尔泰等为议复黑龙江将军博第所上呼伦贝尔、博尔德处之索伦达呼尔官兵之裁撤方案事奏》,乾隆七年四月十八日。
    ③ 《清高宗实录》卷六○五,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庚寅。
    ① 《黑龙江将军恒秀等奏闻拣选索伦鄂伦春等所捕上好貂皮数目折》乾隆五十年六月初六日,《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45页。
    ② 《清宣宗实录》卷二十九,道光二年二月丙戌。
    ③ 《清宣宗实录》卷二十九,道光二年二月丙戌。
    ① 《清宣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一,道光十六年十一月丙申。
    ② 《清宣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一,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壬寅。
    ③ 《清宣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一,道光十六年壬寅。
    ④(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3页。
    ⑤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严加治罪私自换取鄂伦春貂皮人员事咨黑龙江副都统等文》康熙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31页。
    ⑥ 《户部为验看接受鄂伦春等进贡貂皮并照例赏赐事咨黑龙江将军文》雍正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2页。
    ①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理藩院则例》卷2,《索伦等贡貂皮数目等第》,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369页。
    ② 《户部为验收索伦达斡尔贡貂事咨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文》,《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4页。
    ③ 允裪:《大清会典则例》卷140,《理藩院·旗籍清吏司·贡貂》,《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07册,第528页。
    ④ 《清高宗实录》卷七十八,乾隆三年十月辛卯。
    ⑤ 《清仁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九,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戊寅。
    ⑥ 《清宣宗实录》卷三十八,道光二年七月壬午。
    ⑦ (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八十六,《理藩院打牲处贡貂》,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景印,新文豊出版公司印行,第16947页。
    ② 《黑龙江将军恒秀等奏请鄂伦春等人进贡貂皮改送避暑山庄折》乾隆四十九年六月初二日, 《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44页。
    ③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八十六,《理藩院打牲处贡貂》,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景印,新文豊出版公司印行,第16947页。
    ④ 《清宣宗实录》卷二百七,道光十二年三月壬辰。
    ⑤ 《增祺为奏进贡貂皮事咨》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五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三)光绪十六年——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7页。
    ⑥ 《依克唐阿为进贡貂皮事咨》光绪十六年八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三)光绪十六年——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页。
    ⑦ 《增祺为奏进贡貂皮事咨》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五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三)光绪十六年——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7页。
    ① 张永江:《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47页。第166页。
    ② 刘小萌:《满族的社会生活》,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239页。
    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八十六,《理藩院打牲处贡貂》,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景印,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第16863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二十四,康熙二十四年二月戊申。
    ③ 允掏:《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四十,《理藩院·旗籍清吏司·印信》,《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07册,第518页。
    ④ 《清穆宗实录》卷三百四十四,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丁亥。
    ⑤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旗兵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62页。
    ① 《将军依克唐阿奏为布特哈地方重要拟请改设大员以资坐镇防维折》,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57-458页。
    ②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5页。
    ③ 《将军依克唐阿奏为布特哈地方重要拟请改设大员以资坐镇防维折》,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57-458页。
    ④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5页。
    ⑤ 同上。
    ①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第275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黑龙江将军定安等为请呼伦贝尔改设副都统事咨兵部户部文》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九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光绪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79页。
    ⑤ 程廷恒等《呼伦贝尔志略》,内蒙古史志,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年,第85页。
    ⑥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6页。
    ⑦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5页。
    ① 《德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二、光绪二十年六月辛亥。
    ②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7页。
    ③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5页。
    ④ 《依克唐阿增祺奏选员接署布特哈副都统事务折》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70-471页。
    ⑤ 《增祺为奏派协领乌善接署布特哈副都统片奉旨事咨》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3页。
    ⑥ 《兵部为议复依克唐阿奏布特哈总管改为实缺副都统等官折奉旨允准事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6页。
    ⑦ 《兵部为布特哈新改副都统及应行增改各事宜复奏照准事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七日(到),《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8页。
    ① 《兵部为布特哈新改副都统及应行增改各事宜复奏照准事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七日(到),《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8页。
    ② 前引书,第369页。
    ③ 同上。
    ④ 《清德宗实录卷》卷五百五十一,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壬辰。
    ⑤ 《兵部为布特哈新改副都统及应行增改各事宜复奏照准事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七日(到),《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8页。
    ⑥ 前引书,第382页。
    ⑦ 《恩泽等为据报布特哈副都统开用新印日期事咨》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到),《黑龙江历史栏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8页。
    ⑧ 柳成栋整理《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9页。
    ⑨ 《将军依克唐阿奏为布特哈地方重要拟请改设大员以资坐镇防维折》,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57-458页。
    ① 按光绪九年《署黑龙江将军文绪为将全省驻防武职额设宫缺造册事咨兵部文》统计来看,副都统衔总管一员,索伦达斡尔总管二员,满洲副总管八员,索伦达斡尔总管八员,共十九员。《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八年一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1页。
    ② 《黑龙江将军定安等为请呼伦贝尔改设副都统事咨兵部户部文》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九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一光绪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79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百二十六,雍正十年十二月乙丑。
    ②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第4盒,卷166,第7号,《黑龙江将军卓尔海等为遵旨以布特哈人丁编设一千名官兵以驻扎博尔德事奏》,雍正十年十一月初六日。
    ③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第10盒,卷330,第9号, 《大学士鄂尔泰等为议复黑龙江将军博第所上呼伦贝尔、博尔德处之索伦达斡尔官兵之裁撤方案事奏》,乾隆七年四月十八日。
    ④ 《清高宗实录》卷六百十,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丙子。
    ⑤ 昆岗、刘启端:《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千一百二十七,《八旗都统兵制黑龙江所属驻防兵制》《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13册,第545页。
    ⑥ 《清文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八,咸丰九年三月戊寅。
    ⑦ 《清穆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七,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庚午。
    ⑧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朝元年一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9-91页。
    ① 《黑龙江将军为详报兵丁事咨兵部文》光绪二年四月二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至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90-91页。值得注意的是,此兵额专指披甲,并不包括八旗各官。
    ① 徐世昌等编纂:《东三省政略》卷八,《旗务·黑龙黑龙江省·官兵篇》,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369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98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④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三二,志一百七,中华书局,1977年,第3930页。
    ⑤ 李兴盛、张杰:《清实录黑龙江史料摘钞》下册,第164页。
    ⑥ 《东三省军政首领为三省筹备边防情形奏稿》光绪五年四月初一,《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一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72页。
    ⑦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① 《署黑龙江将军文绪等为精简练兵数目事奏折》光绪八年六月初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八年一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卷五,《兵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5页。
    ⑤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⑥ 《署署黑龙江将军文绪等为精简练兵数目事奏折》光绪八年六月初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八年-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页。
    ⑦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⑧ 同上。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60页。
    ② 《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朝元年一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8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① 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外六种)卷五《兵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7页。
    ② 前引书,第78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2页。
    ④ 石岩:《齐字营练军》,《北方文物》,1993年第3期,第99页。
    ⑤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2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① 《依克唐阿奏查黑龙黑龙江省每年例进貂皮数目折》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二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69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0页。
    ③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孟志东《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2页。
    ④ 《户部为复奏黑龙江添改靖边练军营制并屯垦章程奉旨允准事咨》光绪十六年六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页。
    ⑤ 《依克唐阿奏查黑龙黑龙江省每年例进貂皮数目折》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二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69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4页。
    ② 《清实录德宗实录》卷五百四十四,光绪三十一年夏四月己酉。
    ①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2,《索伦诸部内属述略》,《续修四库全书》第741册,第27页。
    ② 西清:《黑龙江外纪》卷三,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页。
    ③ 孟希舜:《达斡尔民族志稿》,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0页。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第113一115页。
    ④ 《依克唐阿为进贡貂皮事咨》光绪十六年八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一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页。
    ⑤ 《户部为鄂伦春等所贡貂皮不及等第照例停其赏赐免其处分事咨黑龙江将军衙门文》光绪四年三月二十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10页。
    ① 《清高宗实录》卷六零五,乾隆二十五年正月丙寅。
    ② 《清宣宗实录》卷三十四,道光二年四月壬申。
    ③ 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卷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0页。
    ④ 前引书,第73页。
    ⑤ 柳泽明:《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和民族的再编》,蒙古学信息,1999年第1期,第31页。
    ⑥ 黑龙江档案馆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07-1882,转引自郭美兰:《从地域特征看清政府对鄂伦春族统治政策的得失》,《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4期.第71页。
    ⑦ 西清:《黑龙江外纪》卷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页。
    ① 《清宣宗实录》卷三十四,道光二年四月壬申。
    ② 《黑龙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文》,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第45页,《清代鄂伦春满汉文历史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10页。
    ③ 《黑龙江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页。
    ④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附件卷一,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26页。
    ⑤ 《黑龙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文》,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 龙江历史档案选编》第45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10页。
    ① 《黑龙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文》,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第45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10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谙达,“谙达”,亦写作“暗达、岸达”,也称“谙达克”是蒙古语anda的对音,意为“易物为好的朋友、契友”。昭槤《啸亭续录》卷二《谙达》中载:“国朝定制,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娴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谙达’,体制稍杀于师傅。”在《元朝秘史》中有多种写法:“按答、按达、谙达、安答、并与岸达、俺答同语。”到乾隆时期,馆臣改译为“谙达”。各种书籍中解释最多的意为“盟友、朋友”。如《多桑蒙古史》中记载:窝阔台之孙乞卜察克,与八刺交往较深,八刺见乞卜察克来访,“厚待之,起立手引之,坐于其侧,互饮金血酒,互易衣物,而互称日安答”。符拉基米尔佐夫也说:“两个人订盟结好,交赠礼物,便成为谙达(anda义兄弟)……这是古代蒙古的习惯”。因此,谙达应为“易物为好的朋友,盟友,结义兄弟”
    ⑤ 西清:《黑龙江外纪》卷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页。
    ⑥ 孟定恭:《布特哈志略》,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326页。
    ⑦ 《索伦达斡尔总管喀拜等为鄂伦春明阿图佐领下拜都携家口逃亡事咨黑龙江副都统文》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初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35页。
    ① 《将军衙门为查明达斡尔与鄂伦春交换两米貂皮事宜事札署布特哈索伦达斡尔总管索尔台文》,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4页。
    ② 前引书,第625页。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⑤ 《署黑龙江将军文绪等为将鄂伦春牲丁编旗设兵、添官建治事奏稿》光绪八午四月二十三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八年-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页。
    ⑥ 《定安禄彭奏为拣选鄂伦春新添佐骁各缺请归索伦总管专辖以资钤束而固人心折》,光绪七年五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七辑,中华书局,1966年,第268页。
    ① 于学斌:《布特哈总管衙门与鄂伦春族》,《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3期,第70页。
    ② 《定安禄彭奏为拣选鄂伦春新添佐骁各缺请归索伦总管专辖以资钤束而固人心折》光绪七年五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七辑,中华书局,1966年,第268页。
    ③ 黑龙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03—193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95页。
    ① 郭美兰:《从地域特征看清政府对鄂伦春族统治政策的得失》,《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第4期,第73页。
    ① 《英隆等安俄船借口抗英由黑龙江入俊沿江下驶折》咸丰四年六月初二日,《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3册,中华书局,1979年,第115页。
    ② 《清文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咸丰五年十一月甲申。
    ③ 《清文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咸丰五年十一月甲申。
    ④ 《清文宗实录》卷三百三,咸丰九年十二月癸丑。
    ⑤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遵旨收罗鄂伦春人并陈明先后查办情形折》咸丰十年元月十七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38页。
    ⑥ 《清文宗实录》卷三百六,咸丰十年正月壬辰。
    ① 《清文宗实录》卷三百九,咸丰十年三月戊辰。
    ②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等奏设法收罗鄂伦春人并添设卡伦防范俄罗斯等情折》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见《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39-341页。
    ③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等奏设法收罗鄂伦春人并添设卡伦防范俄罗斯等情折》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见《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39-341页。
    ①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等奏设法收罗鄂伦春人并添设卡伦防范俄罗斯等情折》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见《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39-341页。
    ② 《清文宗实录》卷三百九,咸丰十年三月戊辰。
    ③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等奏设法收罗鄂伦春人并添设卡伦防范俄罗斯等情折》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见《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39-341页。
    (日)加藤直人:《十九世纪后半叶鄂伦春人的编旗与布特哈问题》,载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559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三,《职官志·旗官(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01-1802页。
    ② 《军机处录副奏折》民族类鄂伦春项618卷,转引自郭美兰《从地域特征看清政府对鄂伦春族统治政策的得失》,《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4期,第72页。
    ③ 《月折档》,同治五年七月十五日奉朱批,富明阿奏折。
    ④ 《清德宗实录》卷十二,光绪元年六月壬辰。
    ⑤ 《黑龙江将军丰绅奏挑选鄂伦春精壮并酌派官员操演片》光绪元年十月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01页:《黑龙江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文》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46页。
    ⑥ 同上。
    ① 《黑龙江将军丰绅奏挑选鄂伦春精壮并酌派官员操演片》光绪元年十月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06页。
    ② 《黑龙江将军丰绅奏挑选鄂伦春精壮并酌派官员操演片》光绪元年十月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02页;《黑龙江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文》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一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46页。
    ③ 《黑龙江将军定安为请添鄂伦春管官奏稿及所拟“抚驭”五路鄂伦春章程》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八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4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27-434页。
    ④ 《黑龙江将军定安为请添鄂伦春管官奏稿及所拟“抚驭”五路鄂伦春章程》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八日《赤龙江历史档案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4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27-434页。
    ① 《黑龙江将军定安为请添鄂伦春管官奏稿及所拟“抚驭”五路鄂伦春章程》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八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4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27-434页。
    ② 《黑龙江将军丰绅奏挑选鄂伦春精壮并酌派官员操演片》光绪元年十月十五日,《清代鄂伦春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01页;《黑龙江将军为收罗五路鄂伦春分布要隘以重操防事咨署吉林将军文》光绪元年七月初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46页。
    ③ 《黑龙江将军定安为请添鄂伦春管官奏稿及所拟“抚驭”五路鄂伦春章程》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八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至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5页。
    ④ 《清德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一,光绪七年六月辛卯。
    ⑤ 《黑龙江将军定安为请添鄂伦春管官奏稿及所拟“抚驭”五路鄂伦春章程》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八日, 《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至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5页。
    ① 同上
    ② 《署黑龙江将军文绪等奏请鄂伦春改归索伦总管专辖片》光绪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233页。
    ③ 同上。
    ① 《将军定安副都统禄彭奏为新添鄂伦春佐骁等缺折》光绪七年五月十九日,《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216页。
    ② 前引书,第215-216页。
    ③ 《将军定安副都统禄彭奏为新添鄂伦春佐骁等缺折》光绪七年五月十九日,《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216页。
    ④ 《署黑龙江将军文绪等,为将鄂伦春牲丁编旗设兵、添官建治事奏稿》光绪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朝八年——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38-440页。
    ⑤ 同上。
    ⑥ 《上谕档》光绪八年五月初六日,文绪奏折。
    ① 《清德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六,光绪八年五月辛卯。
    ② 《署黑龙江将军文绪等为将鄂伦春牲丁编旗设兵、添官建治事奏稿》光绪八午四月二十三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页;《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38-440页。
    ③ 《黑龙江将军文绪等为委员勘查鄂伦春人丁、编旗设治等事折稿及章程》光绪八年九月初一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八年一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8页。
    ④ 同上
    ⑤ 《依克唐阿奏折》,《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下册,光绪二十年正月二十三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59-460页。
    ① 《清德宗实录》卷三百七十,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丙子。
    ① 《黑龙江副都统额勒精阿为查复达呼尔佐领倭克精阿等原立佐领并承袭次数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咨文》《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72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三十,《武备志·兵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98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交涉·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91页。
    ③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81-488页。
    ④ 同上。
    ⑤ 《黑龙江镇边军左路统领寿山为整顿边城急务禀》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五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3页。
    ① 孙占文:《黑龙江省史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6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五,《职官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74页。
    ③ 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上谕奏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1981年版,第85页。
    ④ 《督抚徐世昌、周树模奏为酌拟江省添民官增改道府厅县办法折》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日,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上),1985年版,第56页。
    ⑤ 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8月,第327页。
    ① 《黑龙江交涉总局档案黑龙江将军衙门为饬知齐齐哈尔、呼兰、通肯、布特哈副都统奉旨裁撤札》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39页。
    ②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刊就布特哈东路总管及西路总管关防事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一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78页。
    ③ 前引书,第479页。
    ④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81-488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十二,《经政志·户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58页。
    ② 《布特哈西路总管衙门为遵章迁移伊倭奇地方驻守办理江西西路旗务事给全省善后总局的移文》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89页。
    ③ 徐世昌等纂:《东三省政略》卷八, 《黑龙江省·官兵篇》,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371页。
    ④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常庆为添修讲堂等请拨银两事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元年六月初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605页:《筹修东西布特哈等衙署折》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427页。
    ⑤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北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48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40页。
    ② 前引书,第635页。
    ③ 前引书,第639页。
    ④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40页。
    ⑤ 前引书,第685页。
    ⑥ 《黑龙江交涉总局档案黑龙江将军衙门为饬知齐齐哈尔、呼兰、通肯、布特哈副都统奉旨裁撤札》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40页。
    ⑦ 《东三省总督锡良吉林巡抚昭常为奏请援案添改民宫酌裁旗缺折奉旨允行定章通饬遵行札》宣统元年八月初三日附,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1985年,第76页。
    ⑧ 《东三省总督锡良吉林巡抚昭常为奏请援案添改民宫酌裁旗缺折奉旨允行定章通饬遵行札》宣统元年八月初三日附,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1985年,第76页。
    ① 《东三省总督锡良吉林巡抚昭常为奏请援案添改民宫酌裁旗缺折奉旨允行定章通饬遵行札》宣统元年八月初三日附,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1985年,第77页。
    ② 同上。
    ③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81-488页。
    ④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为酌拟江省续设道府厅县设治章程折》,宣统元年正月十三日,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65页。
    ① 《裁汰副管十二缺折》光绪三十年八月二十五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7页。
    ② 《黑龙江行省总督徐世昌、巡抚周树模为饬知江省添设民宫增改道府厅县办法折已奉准札》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三十日附件一:督抚徐世昌、周树模奏为的拟江省添设民官增改道府厅县办法折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二日,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58页。
    ③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讷漠尔河巡防局为禀报启用关防日期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载黑龙江档案馆编: 《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0页。
    ④ 《复陈筹办江省善后情形折》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43页。
    ⑤ 同上。
    ⑥ 徐世昌等纂《东三省政略》卷八,《旗务·黑龙江省·官兵篇》,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371页。
    ⑦ 同上
    ⑧ 《裁并各项官缺俾归整齐折》光绪三十三年,《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00页。
    ⑨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庄善为请领核发宣统三年及壬子年正月十二天孤寡食银事给署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秋桐豫的咨文》,民国元年六月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86-833页。
    ①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刊就布特哈东路总管及西路总管关防事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一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78页。
    ②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历史文献汇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3页。
    ③ 此数目是骁骑校、领催、披甲各职务的平均值,方为数量单位,一方为45垧。
    ④《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庄善为遵拟择地屯田官督开垦办法事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49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庄善为遵拟择地屯田官督开垦办法事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49页,黑龙江档案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7页。
    ②《黑龙江行省总督锡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饬查复西布特哈总管呈该处旗丁生计地亩援案划留是否与案相符事札》宣统二年七月二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86-687页;黑龙江档案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5页。
    ③ 《甘井子荒务报竣保奖折》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507页。
    ④ 《甘井子荒务总理何械朴为请查照启用关防日期移呈》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1986年,第861页。
    ⑤ 《续放甘井子夹荒并推放西布特哈荒务折》,《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658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八,《经政志·垦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90页。
    ⑦ 《西布特哈总管常云为据报属境放过荒地及收进押租经费等项数目事给暂署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等的呈文》,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36 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9-662页。
    ②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庄善为遵拟择地屯田官督开垦办法事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49页,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7页。
    ③ 同上
    ④ 《黑龙江行省总督锡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饬查复西布特哈总管呈该处旗丁生计地亩援案划留是否与案相符事札》宣统二年七月二十九日,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5页。
    ⑤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历史文献汇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3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十二,《经政志·户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41-542页、558-559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9页。
    ②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二年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的咨文》宣统三年三月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60页。
    ③ 《署理布特哈西路总管明德等为报准留官兵俸饷按两路分劈生息作巡警学堂专款是给暂署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的呈文》,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45页。
    ④ 《署理布特哈西路总管明德等为报准留官兵俸饷按两路分劈生息作巡警学堂专款是给暂署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的呈文》,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48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45页。
    ② 《西布特哈总管常云为据报属境放过荒地及收进押租经费等项数目事给暂署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等的呈文》,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32-537页。
    ③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明德为请领生息津贴银两事给黑龙江行省公署的呈文》,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49页。
    ④ 前引书,第550页。
    ⑤ 《西布特哈总管衙门为派打牲人借筹经费事给黑龙江民政司的咨文》,宣统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7页。
    ⑥ 《黑龙江行省总督锡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饬查复西布特哈总管呈该处旗丁生计地亩援案划留是否与案相符事札》,宣统二年七月二十九日,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5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试办二成无筹捐酌拨学警经费事给黑龙江行省公署呈文及批》,宣统三年二月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09页。
    ② 《署理西布特哈总纲庄善为在境内营业各项出产一律收捐事给黑龙江行省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十月初七日。《达斡尔资料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62页、第777-778页。
    ③ 《清德宗景实录》卷五七九,光绪三十三年九月辛丑。
    ④ 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文明转型研究》1861-191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9页。
    ⑤ 《署理西布特哈佐领明德为释放家奴已造报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呈文》,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62-563页。
    ① 《署东布特哈总管金纯德为查复选举区域并无伊拉哈站及释放家奴应否享有选举权事给黑龙江全省咨议局筹办处的咨文》宣统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67页。
    ② 同上。
    ③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9-662页。
    ④ 《署理布特哈东路总管金纯德为造送复选当选议员事呈》,宣统元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83页。
    ⑤ 同上。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30页。
    ② 前引书,第630-662页。
    ③ 《布特哈处副都统衔总管富尔逊布为报立功编入另户挡册事给户部的咨文》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84-387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查报守寡之官兵孀妇清册事给黑龙江行省公署的呈文》宣统二年三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25页。
    ①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讷漠尔河巡防局为禀报启用关防日期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0页。
    ② 《黑龙江行省总督徐世昌、巡抚周树模为饬知江省添设民宫增改道府厅县办法折已奉准札》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三十日(附件一:督抚徐世昌、周树模奏为的拟江省添设民官增改道府厅县办法折)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二日,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1985年,第58页。
    ③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讷谟尔河垦务行局总理福龄请发巡防局关防呈》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0页。
    ④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 《讷谟尔河垦务行局总理福龄请发巡防局关防呈》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载黑龙江档案馆编: 《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0页。
    ⑤ 《酌筹旗丁生计折》,《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49页。
    ⑥ 同上。
    ⑦ 《讷谟尔河荒务保奖折附单迨光绪二十六年》,《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66页。
    ⑧ 前引书,第567页。
    ⑨ 同上。
    ① 《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奏请设讷河直隶斤并以钟毓为试署同知折》宣统二年七月十四日,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1页。
    ②前引书,第762页。
    ③ 同上。
    ④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历史文献汇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3页。
    ⑤ 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奏请设讷河直隶厅并以钟毓为试署同知折.宣统=年七月十四日《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2页。
    ⑥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讷河直隶厅同知钟毓为禀报启用关防日期申》宣统二年十月初六日,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3-764页。
    ⑦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讷河直隶厅同知钟毓为禀报到任日期呈》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6页。
    ⑧ 《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甘河轻便铁路总办纯德为禀报缴销东布总管衙署等关防钤记各事呈》宣统二年十月初三日,《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7页。
    ①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绪论,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② 徐世昌等:《东三省政略》卷八,《旗务·官兵篇》,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369页。
    ③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历史文献汇编》,第723页。
    ④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旗兵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24页。
    ⑤ 前引书,第1204页。
    ⑥ 制军核销折十二月初九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0页。
    ⑦ 《酌改营制饷章折附清单》九月十八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 (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3页。
    ① (民国)《呼兰府志》,卷8,《兵事杂录》
    ② 徐宗亮: 《黑龙江述略)(外六种),卷4,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4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6页。
    ④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07页。
    ⑤ 前引书,第1210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七,《武备志·兵制·防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10页。
    ⑦ 前引书,第1212页。
    ⑧ 前引书,第1209页。
    ①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西布特哈总管呈诉税局加征捐税饬查明实据呈复事给黑龙江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495-502页。
    ② 《变通旗制每佐留兵片》,《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01页。
    ③ 同上
    ④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西布特哈总管呈诉税局加征捐税饬查明实据呈复事给黑龙江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495-502页。
    ⑤ 《西布特哈总管常庆具报起办巡警情形呈》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39页。
    ⑥ 前引书,第40页。
    ⑦ 《西布特哈总管常云为造报巡警员弁兵丁花名清册给黑龙江警察总局的移文》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512-532页。
    ⑧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481-488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644-645页。
    ① 《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五六四,光绪三十二年九月甲寅。
    ② 杨丙昆:《全面把握中国近代社会的矛盾运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六,《职官志·表三上·行政·现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8页。
    ④ 王家俭:《清末民初我国警察制度现代化的历程》(1901-1928),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
    ① 《清德宗实录》卷三九一,光绪二十二年五月癸亥。
    ② 《清德宗实录》卷五零七,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丁巳。
    ③ 《清德宗实录》卷五五四,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丙子。
    ④ 《清德宗实录》卷五六八,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乙丑。
    ① 《清德宗实录》卷五八五,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丙戌。
    ② 《西布特哈总管常云为请设法筹款购买贡貂事暂署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等的禀文》,《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第537页。
    ③ 《贡貂请缓折》,《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635页;曹廷杰:《条陈十六事》,《皇朝藩属舆地丛书》,第42页。
    ④ 曹廷杰:《条陈十六事》,《皇朝藩属舆地丛书》,第43页。
    ⑤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3页。
    ①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6页。
    ② 《吉林将军衙门为奏请裁撤吉、江两省沿江十三处卡伦已奉回批事咨黑龙江将军衙门文》光绪八年六月二十八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八年至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1页。
    ③ 《依克唐阿奏请冬围装银无款暂停举行折》,光绪十七年十月初五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34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宣统元年民政财政统计表事给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赵渊的咨文》宣统二年四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37页。
    ②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西布特哈总管呈诉税局加征捐税饬查明实据呈复事给黑龙江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494-495页。
    ①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西布特哈总管呈诉税局加征捐税饬查明实据呈复事给黑龙江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495-502页。
    ① 《奏派督理黑龙江全省善后兼财政事宜姚福生为查明并无加征捐税事给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的呈文及批》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502-510页。
    ② 《奏派督理黑龙江全省善后兼财政事宜姚福生为查明并无加征捐税事给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的呈文及批》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507页。
    ③ 前引书,第502-510页。
    ④ 《署理西布特哈总纲庄善为在境内营业各项出产一律收捐事给黑龙江行省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十月初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63页。
    ⑤ 同上。
    ⑥ 《署理西布特哈总纲庄善为在境内营业各项出产一律收捐事给黑龙江行省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十月初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64页。
    ⑦ 前引书.第762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纲庄善为在境内营业各项出产一律收捐事给黑龙江行省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十月初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73页。
    ② 前引书,第762页。
    ③ 前引书,第777-778页。
    ④ 《清德宗实录》卷五百九十三,光绪三十四年六月癸亥。
    ⑤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庄善为遵拟择地屯田官督开垦办法事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49页。
    ⑥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481-488页。
    ⑦ 徐世昌:《退耕堂政书》卷60,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① 《酌改营制饷章折附清单》九月十六日《程德全守疆奏稿》,载《黑龙江地方古籍整理》第一辑(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3页。
    ② 徐世昌:《退耕堂政书》卷60,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③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81-488页。
    ① 《左文襄公全集·奏稿》一卷,“遵旨统筹全局折”。
    ② 黑龙江省档案馆: 《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上册,1985年,第101-102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 《黑龙江志稿》, 《职官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006贝。
    ① 《裁旗缺设民官办法草案》,载黑龙江档案馆编《黑龙江设治》(内部发行),1985年,第76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四,《职官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70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 《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七, 《职官志表·行政·现代》,第2041页。
    ①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3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七,《职官志表·行政·现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041页。
    ③ 《龙江道公署为西布特哈及济沁河先行设治并就该署新政荒地熟地加收经费事给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月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83页。
    ① 《龙江道公署为西布特哈及济沁河先行设治并就该署新政荒地熟地加收经费事给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月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87页。
    ② 前引书,第888页。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⑤ 《龙江道公署为西布特哈及济沁河先行设治并就该署新政荒地熟地加收经费事给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月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96页。
    ① 《龙江道尹何煜为陈明西布特哈设治事宜应由道核办以符定制事给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的详文及饬批》民国四年三月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88页。
    ② 同上。
    ③ 《调查员孟广尧为调查布西设治情形附送图说及往返川资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72页。
    ④ 同上。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金纯德为拟在尼尔基新街基码头建房事给黑龙江巡按使公署的详文》,民国五年五月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00-101页。
    ②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查复会勘区域已饬甘井子县佐前往事给龙江道公署的咨文》,民国四年九月十三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页。
    ③ 《黑龙江清丈兼招垦总局为嫩江北岸之铁古拉等五屯应归布西管辖事给龙江道尹公署的咨文》,民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① 《黑龙江清丈兼招垦总局为嫩江北岸之铁古拉等五屯应归布西管辖事给龙江道尹公署的咨文》,民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② 《黑龙江巡按使公署为甘井子划归布西等事给龙江道尹的饬文》,民国四年十二月三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③ 《黑龙江巡按使公署为知照西布特哈收回尼尔基屯民地改放城基并加收建筑费事给龙江道尹公署的饬文》,洪宪元年三月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8页。
    ④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查复出放城基价格等次并加收建筑费事给龙江道尹公署的咨文》,洪宪元年三月二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3页。
    ⑤ 同上。
    ① 《黑龙江省公署为西布特哈总管呈八旗自筹补助费碍难裁撤仍请准予开支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指令》民国五年十月四日, 《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70-172页。
    ② 同上。
    ① 《黑龙江省公署为西布特哈总管呈八旗自筹补助费碍难裁撤仍请准予开支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指令》,民国五年十月四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72页。
    ② 前引书,第173页。
    ③ 《黑龙江西布特哈总管公署金纯德为送城镇各基丈放数目列表备案事给黑龙江财政厅的咨文》,民国十年二月十六日, 《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十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53-554页。
    ① 《黑龙江省长公署为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建修筹款事给龙江道尹公署的指令附抄呈》,民国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80-582页。
    ②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4页。
    ③ 《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西布特哈警察所办事细则事给龙江道尹公署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二月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20页。
    ④ 《御任布西设治员金纯德为具报交御日期事给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的呈文》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52页。
    ⑤ 《署理布西设治局设治员刘少卿为具报接任视事日期并附具履历事给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的呈文》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54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旗兵下》,第1178页。
    ②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4页。
    ① 黑龙江省档案馆: 《黑龙江设治》下册(内部发行),1985年,第873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七,《职官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045页。
    ③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794页。
    ④ 孟定恭:《布特哈志略》,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361页。
    ① 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1644-1911(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
    ②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07页。
    ① 《西布特哈办理警务一览表》民国三年十一月,《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31页。
    ② 《调查员孟广尧为报送查覆西布特哈事件给龙江道尹何煜的详文《调查内务行政事件》民国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43页。
    ③ 《调查员孟广尧为调查布西为报送查复西布特哈事件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详文》民国三年十二月十四日附清册一本,表六分单五件,《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44页。
    ④ 同上。
    ⑤ 《龙江道视学员熊焕章为报送调查西布特哈政务报告事给龙江道道尹何煜的详文》民国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19页。
    ⑥ 《龙江道视学员熊焕章为报送调查西布特哈政务报告事给龙江道道尹何煜的详文》民国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19页。
    ⑦ 前引书,第917页。
    ⑧ 《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西布特哈警察所办事细则给龙江道尹公署的详文及批复细则》民国三年 十二月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21页。
    ① 前引书,第922—923页。
    ② 《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西布特哈警察所办事细则给龙江道尹公署的详文及批复细则》民国三年十二月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24—926页。
    ③ 前引书,第927页。
    ①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改组警察拟具警察章程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15—218页。
    ② 同上。
    ① 《南京警察学堂潘缙华、张侠琴二君上江督警务条陈纲要八则附消防一则》大公报,1905-09-03.转引自刘锦涛、王香莲《论清末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兰台世界,2011年6月下旬,第18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八,《武备志·兵制·团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18页。
    ③ 前引书,第1219页。
    ④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复改编保卫团应请缓办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九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①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复改编保卫团应请缓办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九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八,《武备志·兵制·团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19页。
    ③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送编制团丁户口事给龙江道尹王树翰的咨文》民国七年六月三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10页。
    ④ 昆冈等《清会典》,中华书局,1991年,第993页。
    ① 昆冈等《清会典》,中华书局,1991年,第141—142页。
    ②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送编制团丁户口事给龙江道尹王树翰的咨文》民国七年六月三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10页。
    ③ 金梁《黑龙江通志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93页。
    ④ 昆冈等《清会典》,中华书局,1991年,第141页。
    ⑤ 王树楠等《奉天通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第3264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十一,《经政志·氏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13页。
    ② 《奕格等奏布特哈官兵情甘捐输银两办军械以资防俄折》咸丰五年十二月初八日,《中俄关系史料》第3辑,中华书局,1979年,第214页。
    ③ 《黑龙江城副都统成庆为拟派练军马区逐偷挖金沙之辈事咨将军衙门文》光绪十年十一月初六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七年至十五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43页。
    ④ 《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会奏庚子阵亡官弁、兵丹先行恳恩赐恤摺,寿棉开复原宫并请议恤片》,《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九,《人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17页。
    ① 《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会奏庚子阵亡官弁、兵丹先行恳恩赐恤摺,寿棉开复原宫并请议恤片》,《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九, 《人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17页。
    ② 《清实录德宗实录》卷之五百四十四,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己酉。
    ③ 《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会奏庚子阵亡官弁、兵丹先行恳恩赐恤摺,寿棉开复原宫并请议恤片》,《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九,《人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17页。
    ④ 同上。
    ⑤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十一,《经政志·氏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13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千四百六,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已卯。
    ② 《署理布特哈总管索尔泰等为报拟陪佐领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呈文》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朋,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6页。
    ③ 《德全奏佐领因病恳请休致折》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781页。
    ④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九,《人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36页。
    ⑤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三,《职官志·表(一)上·旗官(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795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 《武备志·兵制·旗兵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62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 《武备志·兵制·旗兵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62页。
    ② 《将军依克唐阿奏为布特哈地方重要拟请改设大员以资坐镇防维折》,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3年,第457-458页。
    ③ 《西布特哈总管常云为造报巡警员弁兵丁花名清册给黑龙江警察总局的移文》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12-532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金纯德为报山巡队击匪情形并请奖励巡官事给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的详文及批》,民国四年十一月二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1-22页。
    ② 刘小萌:《清前期东北边疆“徙民编旗”考察》,《满族的社会生活》,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229页。
    ① 丁石庆、郭蕊:《清代“达呼尔文”与达斡尔族的满族文化认同》,《满族研究》,2009年第4期,第84页。
    ② 刘锦藻.《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二,《兵十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559页。
    ③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3盒,第6册,第132-133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教习索伦达呼尔满洲之法令条教及语言事给副都统衔玛布岱的咨文》,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6月。
    ④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乾隆朝,第41盒,第12册,第160-163页;《理藩院为谕命添设副总管事给将军傅尔丹等的咨文》,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四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① [俄]史禄国著、吴有刚等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第129-130页。
    ② 孙蓉图等《瑗珲县志》卷10 《礼俗志》,民国九年(1920年)刊本。
    ①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68页。
    ②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3盒,第12册,第216-230页,《户部等衙门为知照将军萨布素所条陈布特哈应革印舆业已奏准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咨文》,康熙三十一年·年八月初三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③ 《将军衙门为严禁爽葬火化事饰各属一体遵照文》光绪六年六月二十日,《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至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33页。
    ① 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呼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5月,第299页。
    ② 塔娜:《清代达斡尔族诗人敖拉·昌兴及其诗歌》,《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第16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六,《地理志·风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5页。
    ④ 孟定恭:《布特哈志略》,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325页。
    ⑤ 杨宾:《柳边纪略》长白丛书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第38页。
    ①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雍正朝,第14盒,第10册,第69-70页,《署布特哈总管索尔太等为请领节妇立牌坊银两事给将军衙门的咨文》,雍正十年三月十八日。转引自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五十八,《人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51—2452页。
    ③ 前引书,第2456—2471页。
    ④ 王竟、滕瑞云编著《黑龙江碑刻考录》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12页:孟定恭:《布特哈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第358页。
    ① 陈登原:《中国文化史》卷4,世界书局,1947年,第267页。
    ②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页。
    ③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四,《学校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96页。
    ④ 西清:《黑龙江外记》(外六种)卷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0页。
    ⑤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第793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四,《学校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98页。
    ⑦ 孟希舜:《达斡尔族志略》,《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第793页。
    ⑧ 《调查员孟广尧为报送查覆西布特哈事件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详文及批》,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档案专辑)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934页。
    ⑨ 《调查员孟广尧为报送查覆西布特哈事件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详文及批》,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 《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档案专辑)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934页。
    ① 《西布特哈全境学校教员一览表》(表一十一),民国三年(1914)十一月十四日,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90页后。
    ② 《关于布署学校按照省文筹办整顿令》民国四年十月,第六种第一类第一卷,卷目编号:00415号,莫力达瓦旗档案局藏《西布特哈总管衙门档案》;《黑龙江巡按使公署为转知布西学务新任总管抵任后将各教员考验并定教员奖惩办法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饬文》,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3页。
    ③ 《关于布署学校按照省文筹办整顿令》民国四年十月,第六种第一类第一卷,卷目编号:00415号,莫力达瓦旗档案局藏《西布特哈总管衙门档案》。
    ④ 同上。
    ⑤ 《关于布署学校按照省文筹办整顿令》民国四年十月,第六种第一类第一卷,卷目编号:00415号,莫力达瓦旗档案局藏《西布特哈总管衙门档案》;《黑龙江巡按使公署为转知布西学务新任总管抵任后将各教员考验并定教员奖惩办法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饬》,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3页。
    ⑥ 同上。
    ⑦ 张国淦: 《黑龙江志略》, 《语言文字》,黑水丛书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2391页。
    ⑧ 《吉林郎氏家谱·谱序》,《吉林满俗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93页。
    ① 《嫩江县知事姚明德为西布特哈凯和屯屯长阿穆尔浑等禀请移籍嫩江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详文及批》民国四年四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006页。
    ② 同上。
    ③ 《嫩江县业和得屯民全凌等为请核示以民垦熟田迤西划作嫩布界限留籍嫩江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禀文》,洪宪元年一日二十二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0页。
    ④ 同上。
    ①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撤销分界原案将蒋、李等五屯仍归布西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十月十二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83页。
    ② 《署理布特哈总管索尔泰等为查清华善等人原籍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呈文》,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0页。
    ③ 同上。
    ④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2页。
    ① 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商务印书馆,1941年,第144页。
    ② 史禄国著、吴有刚等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9页。
    ③ 王树楠:《奉天通志》卷九十八,《礼俗二·岁事》,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第2256页。
    ④ 赫建恒、候育成、陈本栽译《历史文献补编——十七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7页。
    ①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5盒,第5册,第33-39页,《副都统衔玛布岱为报知布特哈公田农器数额事给将军衙门的咨文》,康熙三十四年二月十四日。转引自金鑫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第245页。
    ② 郭美兰:《清代“塔里雅沁回子”东迁呼伦贝尔开垦种田始末》,《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4期,第78页。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72页。
    ④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4页。
    ⑤ 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1644—191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0页。
    ⑥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三,《职官志·表(一上)·旗官(清)》,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01页。
    ①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庄善为遵拟择地屯田官督开垦办法事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等的呈文及批》,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第749页;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85年,第47页。
    ②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报拟定试办八旗生计地简章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19页。
    ③ 同上
    ④ 《将军衙门为报送所属各城收成及征免细册事呈》光绪十八年《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六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8页。
    ⑤ 《清德宗实录》卷四百四十三,光绪二十五年四月甲辰。
    ⑥ 《清德宗实录》卷四百六十六,光绪二十六年七月甲辰。
    ⑦ 《西布特哈总管常云为据报属境放过荒地及收进押租经费等项数目事给暂署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等的呈文》,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36页。
    ⑧ 《龙江道公署为西布特哈及济沁河先行设治并就该署新政荒地熟地加收经费事给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月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83页。
    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旗志编委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46页。
    ② 《清乡员韩中海等为报告西布特哈附近各屯及沿途情形事的咨文》,民国四年二月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84页。
    ③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二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322页。
    ④ 《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收甘河煤矿及碾子山等捐补助学警经费事给龙江道尹的详文及批》民国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68页。
    ⑤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558页。
    ⑥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三集),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86页。
    ①《清乡员韩中海等为报告西布特哈附近各屯及沿途情形事的咨文》,民国四年二月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83页。
    ② 《西布特哈前任总管宜铿额新任总管金纯德为造报灾赈报销册事给龙江道尹何煜的咨文》,民国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③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81-488页。
    ④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页。
    ① 《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8盒,第11册,第110-115页,《将军萨布素为晓谕索伦达呼尔部众不得私行采捕东珠事给索伦总管等的咨文》,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十四日,转引自金鑫《八旗制度与清代前期索伦达斡尔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②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编写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③ 方式济:《龙沙纪略》,《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6册,第615页。
    ① 《暑理布特哈总管索尔泰等为请领边门出关印票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呈文》,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一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37页。
    ② 《清高宗实录》卷三七四,乾隆十五年十月丁丑。
    ③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布特哈以堂司改为文案处并留左右两司以资佐理时给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81-488页。
    ① 《署理布特哈总管索尔泰等为查清华善等人原籍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呈文》,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40页。
    ①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第71盒,卷2094,第15号,《黑龙江将军富僧阿为更革贡貂规制事奏》,乾隆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② 方式济:《龙沙纪略》,《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6册,第614页。
    ③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3页。
    ④ 方式济:《龙沙纪略》,《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6册,第614页。
    ⑤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二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299页。
    ①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二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300页。
    ② 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561页。
    ③ 《奏派督理黑龙江全省善后兼财政事宜姚福生为查明并无加征捐税事给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的呈文及批》,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02-510页。
    ④ 《清乡员韩中海等为报告西布特哈附近各屯及沿途情形事的咨文》,民国四年二月七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85页。
    ①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②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5页。
    ① 《西布特哈地方捐总局委员和丰为惩办扰害公益之奸商事给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的呈文》民国二年十月十三日,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95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旗兵(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74页。
    ③ 《黑龙江将军恒秀等奏闻拣选索伦鄂伦春等所捕上好貂皮数目折》乾隆五十年六月初六日,《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45页。
    ④ 鄂温克族简史编写组:《鄂温克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02页。
    ①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旗兵(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74页。
    ②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编写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页。
    ③ 昆岗、刘启端:《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千一百一十三,《八旗都统,户口·分析户口》,《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13册,第402页。
    ④ 《布特哈处副都统衔总管富尔逊布为报立功编入另户挡册事给户部的咨文》,光绪二十年是二月十六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84-387页。
    ① 《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西布特哈总管呈诉税局加征捐税伤查明实据呈复事给黑龙江善后总局的札文》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95-502页。
    ②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二十六,《武备志·兵制·旗兵(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175页。
    ③ 同上
    ④ 《署理西布特哈佐领明德为释放家奴已造报事给黑龙江将军衙门的呈文》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62-563页.
    ⑤ 《署理西布特哈总管宜铿额为报本处田房税契未经征收并陈地方情形事给黑龙江行省公署的呈文》,宣统二年二月初一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上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19页。
    ① 《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报拟定试办八旗生计地简章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19页。
    ②《西布特哈总管公署为报拟定试办八旗生计地简章事给龙江道尹张寿增的咨文》,民国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下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19页。
    [1]达斡尔资料集编委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黑龙江省档案馆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九集(档案专辑),民族出版社,2009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编《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3]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黑龙江少数民族(1903—1931)》(档案史料选编),哈尔滨:1985年。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微缩胶片)。
    [5]莫力达瓦旗档案馆藏:《布特哈副都统衙门档案》。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绪元年年——八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朝八年——十五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光朝十六年——二十六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9]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下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3年。
    [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中、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
    [1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文老档》,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锡伯族档案史料》(上、下册),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年。
    [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鄂伦春自治旗民族古籍文献整理办公室编《清宫珍藏海兰察满汉文奏折汇编》,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年。
    [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2]季永海、刘景宪译编《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
    [23]关嘉禄等译《天聪九年档》,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24]辽宁省档案馆等译编《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沈阳:辽沈书社,1984年。
    [25]辽宁省档案馆编《清代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汉文档案选编》,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26]郝建恒等译《历史文献补编——十七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27]李澍田,潘景隆主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选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28]潘景隆,张璇如主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旗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29]潘景隆,张璇如主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旗人生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30]潘景隆,张璇如主编《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贡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31]关嘉录译,佟永功校《雍乾两朝镶红旗档》,沈阳:辽宁人民出版杜,1987年。
    [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1](光绪)《钦定大清会典》、《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
    [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景印,新文豊出版公司印行。
    [3]《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
    [4]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
    [5]《钦定理藩部则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6]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7]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8]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四辑,文海出版社1972年。
    [9]李兴盛、张杰:黑龙江地方史料汇编《清实录黑龙江史料摘抄》。
    [10]刘锦藻:《清朝文献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1]何秋涛:《朔方备乘》,《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2](清)西清:《黑龙江外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13](清)英和:《卜魁纪略》,载《黑龙江述略(外六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清)方式济:《龙沙纪略》,载《龙江三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清)杨宾:《柳边纪略》,载《龙江三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16](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载《龙江三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17](清)萨英额:《吉林外纪》,光绪9年,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
    [18](清)花灵阿:《达斡尔索伦源流志》,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19]程廷恒、张家珺:《呼伦贝尔志略》,1923年呼伦贝尔督办公署铅印。
    [20]孟定恭:《布特哈志略》,载孟志东《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21]黄维翰《黑水先民传》,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22]郭克兴:《黑龙江乡土录》,高晓燕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3]阿勒坦噶塔:《达斡尔蒙古考》,载孟志东《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24]钦同普:《达斡尔民族志略》,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25]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26]阿桂等修《盛京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佚名撰《墨尔根志》,载《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28](清)徐宗亮:《黑龙江述略》《黑龙江述略(外六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29](清)方拱乾:《绝域纪略》《黑龙江述略(外六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30](清)黄维翰修:《呼兰府志》,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
    [31]孙蓉图修,徐希廉纂:《瑗珲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
    [32]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
    [33](清)长顺修,李桂林纂;《吉林通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
    [34]柳成栋整理:《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35](清)徐世昌等编纂:《东三省政略》(上下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36](清)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年。
    [37](清)昭槤:《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8](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39]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民族志》,哈尔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40]李澍田主编《珲春史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41]刘爽:《吉林新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42]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43]呼伦贝尔盟历史研究会编印《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册报志稿》,1986年。
    [44]呼伦贝尔盟历史研究会编印《苏都护呼伦贝尔调查八旗风俗各事务咨部报告书》,1986年版。
    [45]丛佩远、赵鸣岐:《曹廷杰集》(上、下),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6]程廷恒、张家璠:《呼伦贝尔志略》,内蒙古史志,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年。
    [47]魏毓兰、馨若氏:《龙城旧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48]王竟、滕瑞云:《黑龙江碑刻考录》,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
    [1]《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海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
    [2]《郭布罗氏莽乃姓氏族谱》,载《达斡尔资料集》编辑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3]《莫日登姓氏族谱》,载《达斡尔资料集》编辑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4]《敖拉氏多金·奎力浅姓氏族谱》,载《达斡尔资料集》编辑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5]《绰尔哈苏都日哈拉家谱》,载《达斡尔资料集》编辑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6]《邓特科(南屯部分)姓氏族谱》,载《达斡尔资料集》编辑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达斡尔资料集》第五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1]王锺翰:《清史杂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2]王锺翰:《中国民族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刘小萌《满族的社会生活》,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
    [4]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5]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6]定宜庄:《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7]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8]秋浦:《鄂伦春社会的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9]傅朗云:《东北民族史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10]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民族史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杨余练《清代东北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12]徐兆奎《清代黑龙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1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编《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14]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编《鄂温克族族社会历史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15]佟东主编:《中国东北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16]郭克兴《黑龙江乡土录》,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17]何维忠《达古尔蒙古嫩流志》,载孟志东编《中国达斡尔族古籍汇要》,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
    [18]鄂伦春族简史编写组编《鄂伦春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19]鄂温克族简史编写组编《鄂温克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20]达斡尔族简史编写组编《达斡尔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21]《鄂温克族经济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年。
    [22]吴守贵:《鄂温克人》,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
    [23]李瑛:《鄂伦春族教育史稿》,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
    [24]韩有峰:《黑龙江鄂伦春族》,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
    [25]吕光天:《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西宁: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
    [26]边疆政教制度研究会编:《清代边政考》,南京:边疆政教制度研究会,1934年。
    [27]内蒙古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有关达呼尔、鄂伦春与索伦的历史资料》,1985年印制。
    [28]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清实录”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史料摘抄》,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29]张永江:《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30]周喜峰:《清代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1]姚念慈:《满洲八旗制国家初探》,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32]方衍:《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33]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34]黄任远:《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35]边疆政教制度研究会编:《清代边政通考》,南京:边疆政教制度研究会,1934年。
    [36]满都尔图:《达斡尔族》,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
    [37]杜·道尔吉主编:《鄂温克地名考》,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38]袁森波:《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39]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40]吴文衔、张泰湘、魏国忠著:《黑龙江古代简史》,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1987 年。
    [41]苏钦:《中国民族法制研究》,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42]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43]韩狄:《清代八旗索伦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44]刘远图:《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45]刘子扬:《清代地方官职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
    [46]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制》,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47]赵云田:《中国治边机构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48]姚大力《北方民族史十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9]宝音朝克图:《清代北部边疆卡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0]张妍:《清代社会的慢变量》,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满都尔图:《略论达斡尔族的氏族制度》,《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2]阿勇:《鄂伦春人的氏族社会》,《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
    [3]沈汇:《论契丹小字的创制与解读——兼论达斡尔族的族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
    [4]杨余练:《兼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
    [5]王晓铭、王永曦:《鄂伦春与鄂温克族同源考》,《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
    [6]吕光天:《清代布特哈打牲鄂温克人的八旗结构》《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
    [7]吕光天:《鄂伦春族17世纪后由家族公社向比邻公社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75年第3期。
    [8]吕光天:《清末鄂温克人的社会结构》,《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
    [9]吕光天:《解放前鄂温克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习俗》,《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4期。
    [10]乌力吉图:《鄂温克族族源略议》,《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
    [11]乌力吉图:《鄂伦春族源考略》,《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12]巴达荣噶:《对达斡尔族称及族源问题的看法》,《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13]乌云达赉:《达斡尔族的起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14]恩和巴图:《达斡尔就是“大夏”——谈达斡尔族名及其源流》,《达斡尔族研究》第8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刘金明:《也论达斡尔族源流》,《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2期。
    [16]刘金明:《索伦部三民族关系及复合浅析》,《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第1期。
    [17]于学斌:《布特哈总管衙门与鄂伦春族》,《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3期。
    [18]唐戈:《鄂伦春族的部落组织—兼谈满族八旗制度对鄂伦春族社会的影响》,《满语研究》,2002年第2期。
    [19]王咏曦:《清代布特哈的扎兰与阿巴》《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2期。
    [20]杨优臣:《齐齐哈尔总管设置的年代及其职能探讨》,《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21]郭美兰:《论兴安城总管衙门的兴废》,《历史档案》,1987年第4期。
    [22]麻秀荣、那晓波:《清初八旗索伦编旗设佐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4期第12页。
    [23]那晓波、麻秀荣:《清代鄂温克族农业的发展特点》,《黑龙江史志》,1998年第1期。
    [24]那晓波、麻秀荣:《清代鄂温克人狩猎生产的发展变化》,《北方文物》,2002年第2期。
    [25]那晓波、麻秀荣:《清代鄂温克人的对外交换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4期。
    [26]麻秀荣、那晓波:《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3期。
    [27]麻秀荣、那晓波:《清代八旗索伦的骑射教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2期。
    [28]苏钦:《关于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3期。
    [29]赵令志:《清朝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民族政策浅析》,载《清史论集》庆贺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2003年8月,紫禁城出版社。
    [30]薛子奇:《浅谈古代达斡尔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5期。
    [31]刘文俊:《论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2]满都尔图:《鄂温克人的“乌力楞”公社》,《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33]刘小萌:《清前期东北边疆“徙民编旗”考察》,《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年。
    [34]阿鲁贵·萨如拉:《论清代呼伦贝尔地方的旗兵制度及其特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
    [35]吴雪娟:《康熙年间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创立》,《满语研究》,2004年第2期;
    [36]韩狄;《清初索伦牛录的编立》,·《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37]何丽:《解放前达斡尔族教育及其发展原因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2期。
    [38]谢兰荣:《达斡尔族教育史述略》,《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1期。
    [39]孙东方:《论清朝达斡尔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内蒙古师大学报》,2006年第7期。
    [40]陈鹏:《清末新政前后黑龙江少数民族教育述评》,《历史教学》,2007年第9期。
    [41]丁石庆:《达斡尔狩猎文化之成因分析》,《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2期;《北方文物》2006年第2期。
    [42]王海冬:《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的传承方式》,《东北史地》,2008年第6期。
    [43]赵复兴:《鄂伦春族哲学思想萌芽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3期。
    [44]赵复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火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2期。
    [45]赵金辉、梁伟岸:《熊的风葬仪式——鄂伦春人熊图腾探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6]张春友:《鄂温克民族的宗教信仰》,《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
    [47]汪立珍:《鄂温克族萨满神歌的文化价值》,《满语研究》,2000年第1期。
    [48]于学斌:《楚勒罕述略》,《北方文物》,1989年第3期。
    [49]敖乐奇:《楚勒罕与奇三告状》,《黑龙江民族丛刊》,1986年第3期。
    [50]任嘉禾:《清代东北各族贡貂考略》,《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1期。
    [51]关嘉录、佟永功:《清代贡貂与赏乌绫制度的确立及演变》,《历史档案》,1986年第3期。
    [52]张嘉宾:《试析“贡貂与赏乌绫”制度》,《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
    [53]乌力吉图:《论清代“楚勒罕”制的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54]刁书仁:《论清朝对东北边疆各族的管理体制》,《史学集刊》,2002年第4期。
    [55]李凤云:《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求是学刊》,2001年第5期。
    [56]裘石、沙永福:《“贡貂与赏乌绫制度”非贸易辨》,《北方文物》,1995年第2期。
    [57]陆万昌:《清代达斡尔族贸易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1期。
    [58]白兰:《试论“谙达”的历史作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3年第6期。
    [59]宋伟:《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贡貂》,《黑河学刊》,1986年第4期。
    [60]丁石庆、郭蕊:《清代“达呼尔文”与达斡尔族的满族文化认同》,《满族研究》,2009年第4期。
    [61]金鑫:《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与索伦达斡尔社会》,博士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6月。
    [62]李慧:《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的设立及其职能》,硕士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年。
    [63]邓琪瑛:《清代‘路佐’制度下的鄂伦春人》,硕士论文,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系,一九九七年六月。
    [64]鄞秋华:《清代索伦部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系,一九九六年二月。
    [1](朝鲜)《李朝实录·成宗实录》,东洋文化研究所刊印。
    [2](朝鲜)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载潘喆、孙方明、李鸿彬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3](韩)任桂淳:《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
    [4](日)鸟居龙藏:《东北亚洲搜访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年。
    [5](日)和田清著,潘世宪译:《明代蒙古史论集》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6](日)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古篇),昭和三十四年三月印刷发行。
    [7](日)山田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印,1987年
    [8](日)稻叶君山:《满洲发达史》,奉天市:萃文斋书店印行,1940年。
    [9](日)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北京:商务印书馆印,1939年。
    [10](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11](日)池尻登:《达斡尔族》,伪满洲国康德十年日文版。
    [12](日)永田珍馨:《满洲的鄂伦春族》,满洲事情安内所版,康德9年。
    [13](日)间宫林藏:《东鞑纪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14](日)和田清:《中国文献中黑龙江下游的原住民》,《北方民族》,1994年,第2-3期。
    [15](日)细谷良夫:《八旗审丁户口册的成立及背景》,载《集刊东洋学》第10期。
    [16](日)细谷良夫:《清朝中期户籍法的变革——以开户为中心》,载《集刊东洋学》第15期。
    [17](日)细谷良夫:《清朝八旗制度的变化》,载《东洋学报》51卷1号。
    [18](日)加藤直人:《十九世纪后半叶鄂伦春人的编旗与布特哈问题》,载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19](日)吉田金一:《清初开发黑龙江流域考略》,《黑河学刊》,1995年,第1期
    [20](日)吉田金一:《十七世纪中叶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民》,《世界民族》,1980年,第6期。
    [21](日)吉田金一:《清军留在索伦部中的“兵将留守”》,《民族译丛》,1981年,第4期。
    [22](日)阿南惟敬:《关于清初的使犬国》,《民族译丛》,1982年第1期。
    [23](日)阿南惟敬:《关于清初的黑龙江虎尔哈部》,《世界民族》,1983年,第3期。
    [24](日)佐佐木史郎:《关于“使犬部”与“赫哲”民族学的考察》,《满语研究》,1994年,第3期。
    [25](日)神田信夫:《满洲(Manju)国号考》,《世界民族》,1990年,第4期。
    [26](日)柳泽明:《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蒙古学信息》,1999年。
    [27](日)柳泽明:《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续)》,《蒙古学信息》,1999年
    [28](日)柳泽明:《关于“布特哈八旗”的设立》,载《松村润先生古稀纪念清代史论丛》,1995年。
    [29](日)柳泽明:《新巴尔虎八旗的设立—对清朝民族政策和八旗制度的一点考察》,《史学杂志》,1993年第3期。
    [30](日)柳泽明:《陈巴尔虎的起源与变迁》,载《社会科学讨究》129号,1999年。
    [31](日)柳泽明:《布特哈与呼伦贝尔“八旗”的特点—以与理藩院的关系为主》,载石桥秀雄《清代中国诸问题》,山川出版社,1995年。
    [32](日)柳泽明:《关于呼伦贝尔八旗的设立》,见《庆祝王锺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 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33](日)楠木贤道:《科尔沁蒙古统治时期的锡伯族》,《蒙古学信息》,1990年,第4期。
    [34](日)楠木贤道:《锡伯编入八旗再考》,见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35](日)楠木贤道:《齐齐哈尔锡伯佐领的编立过程》,载石桥秀雄《清代中国诸问题》,山川出版社,1995年。
    [36](日)楠木贤道:《康熙三十年达斡尔佐领的编立》,载《社会科学讨究》698号,1977年。
    [40](日)松浦茂:《努尔哈赤(清太祖)的徙民政策》,《东洋学报》1986年, 第3、4期。
    [41](美)弗·阿·戈尔德著,陈铭康、严四光泽:《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1641—185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42](美)欧立德:《清代满洲人的民族主体意识与满洲人的中国统治》,《清史研究》,2000年。
    [43](美)杰纳科夫:《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民族译丛》,1990年,第6辑。
    [44](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北京:中国社会,1985年。
    [45](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
    [46](英)约·弗·巴德利著,吴持哲、吴有刚译、陈良壁校:《俄国·蒙古·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47](俄)拉文斯坦、陈霞飞译:《俄国人在黑龙江》,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48](俄)古文献委员会编、郝建恒等译:《历史文献补编(十七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49](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编著,中国人民大学俄语教研室译:《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16171792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50](俄)马克:《黑龙江旅行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51](俄)史禄国:《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
    [52](俄)史禄国.《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年。
    [53](苏)谢·弗·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
    [54](苏)杰烈维扬科.《黑龙江沿岸的部落》,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55](荷)伊兹勃兰特·伊台斯、[德]亚当·勃兰德著,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翻译组译:《俄国使团使华笔记(16921695)》,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56](意)卫匡国著,戴寅译:《鞑靼战纪》,载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