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世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李自成》不仅充分地体现着姚雪垠的小说艺术功底和艺术匠心,而且还折射出他的历史观、文学观以及政治观和哲学观。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李自成》简直是姚雪垠的艺术世界,其中突出的艺术成就包括: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叙事艺术、悲剧艺术、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最主要人物如:李自成、崇祯、张献忠、高桂英,以便说明作家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犯下的败笔。
     关于李自成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后指出李自成形象之所以被视为成功的典范是因为作家、文学评论家、读者都持有相同的政治观和文学观去创作、研究、欣赏这部小说。李自成形象之所以被视为作家的败笔,是因为作家和评论家、读者持有截然相反的文学观去创作、研究、欣赏这一文学形象。最后,本文得出的结论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文学现象,是因为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间过长,42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时代的变化在这部小说里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前两卷的李自成形象和后两卷的李自成形象难以衔接。
     关于崇祯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他的复杂且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征,充分地肯定作家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性格复杂多样、血肉丰满的帝王形象。在崇祯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代帝王的共性,也可以看出属于他自己的特性。
     关于张献忠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他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认为作家成功地塑造出-个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血肉丰满的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在张献忠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所有优点和缺点、革命性与落后性。
     本文通过分析高桂英形象后,认为,她不仅是作家眼中理想的女性形象,而且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巾帼英雄形象。在她身上,我们几乎看不出任何毛病,美归美,不过读后都有“高夫人太高”的感觉。
     本文认为这部小说最突出的叙事艺术就是作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一直追求“史诗”和“百科全书”式的叙事模式,所以集中分析阐明它为何而被称为史诗性作品或者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此外,也通过分析小说开头艺术、潼关南原大战前夕的背景描写、洪承畴松山战败被俘后降清的心理描写,以便说明叙事艺术的其它成就。
     对于悲剧艺术来说,无论从悲剧的哪个角度来看,《李自成》都可以称为一个悲剧杰作。《李自成》的悲剧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但是都源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矛盾冲突。本文以李自成的悲剧为个案分析,以便说明悲剧精神上的阳刚之美,以崇祯的悲剧为个案分析予以说明悲剧性格,以卢象升的悲剧为个案分析,以便说明一个忠臣孝子的悲剧,以慧梅的悲剧为个案分析,予以说明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剧。
     对于小说结构艺术来说,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结构艺术特色是气魄恢弘且完整的小说结构。本文通过分析作为外在结构的“单元组合”和作为内在结构的“主副线”,予以说明其优劣。
     对于语言艺术来说,这部小说最突出的语言艺术是清新流畅、提炼雕琢、生动形象以及富有音乐节奏美。本文以张献忠和刘宗敏的言语为个案分析,以便说明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积极作用。另外也把牛金星赠送给李自成的对联和山海关澄海楼题壁诗、词为个案分析,以便说明作家在运用特殊语言的合理性及其所起的积极作用。
     总之,姚雪垠历经42年艺术劳动,创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李自成》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从总体来看,它为中国当代历史小说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很好的范例是不争的事实。姚雪垠为开拓一个文学新领域所立下的筚路褴褛之功永不可灭!
Historical novel "Li Zicheng" is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amous writer Yao Xue yin's works, but also a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novels."Li Zicheng" not only embodies Yao Xue yin's artistic skills and craftsmanship, but also reflects his view of history, literature,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With more than300million words the copious and fluent "Li Zi cheng" is simply the artistic world of Yao Xue yin, of which the prominent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clude:the art of narrative, tragedy, using language,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This paper, by analysing some main characters such as:Li Zi cheng, Gao Gui ying, Zhang Xian zhong, Chong Zhen, is to indicate success and failures of the writer.
     For the character Li Zi cheng,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points out that it is both a success and failure because the writer has not only the same but also the opposite political view and the view of literature creation with literature critics and readers in study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novel. Finally, it com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ason for this literary phenomenon is that the long time of the novel creation-42years, during which Chinese society has made fundamental changes. Moreover,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in this novel bring into a deep effect on the main character and it becomes hard to make a link between the image of Li Zi cheng in the first two volumes and itself in the last two volumes.
     For the character Chong Zhen, by analyzing his complicated and selfstultified characteristics, fully affirm the writer succeeded in portraying the complicated and vivid image of an emperor. We can see the chronicle of Chinese emperors in Chong Zhen, and can also se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own.
     For the character Zhang Xian zho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m as a typical character in a typical environment, the writer succeeded in portraying a complicated character, the leader of a peasants'rebellion in ancient time. In Zhang Xian zhong we can see all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an ancient Chinese peasants' rebellion leader, revolutionary and back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 Gao Gui ying, we can see that she is not only the ideal woman in the eyes of the writer, but also a perfect heroine. She seems to be flawless, beauty is beauty, but after reading readers have a feeling of "high lady is too high" about her.
     The art of description in this novel lies behind the pursuance of Chinese epic and "encyclopedia" of the writer through the whole crea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analyzing to prove this novel known as an epic or an "encyclopedia" of the Chinese feudal society in the period of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narrative art in the opening part of the novel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outhern Tongguan on the eve of a great war, the psychology of Hong Cheng chou imprisoned and surrenderd to the Qing army after the defeat in Song Shan that highlighted some other achievements in the narrative art of the writer.
     For the art of tragedy,"Li Zi cheng" can be considered a tragic masterpiece from every aspect. Tragedy in "Li Zi cheng" is expressed in various ways, but all derived from class contradictions, ethnic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he art of tragedy in Li Zi cheng based on analyzing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the tragic spirit of masculine beauty, Chongzhen tragedy is analyzed as a case study of a tragic character, Lu Xiang sheng's tragedy is analyzed to illustrate a loyal's tragedy, Hui Mei's tragedy is analyzed to illustrate women's tragedy in feudal era.
     The art of novel structuring, which is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this novel, is a combination of boldness, greatness and completio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structure as "unit" and as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main line", will clarify the pros and cons for it.
     In the aspect of using language, one strong point of this novel is the creation of a world of language which is fresh and smooth, refined carving, with vivid image and rich of musical rhythm. The analysis based on Zhang Xian zhong and Liu Zong min's speech as a case,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positive role character with personalized language.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analyses a poetic couplet for Li Zi cheng written by Niu Jin xing as well as poems and distichs posted on the wall of Cheng Hai in Shan Hai Guan to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and positive effect of the use of this special language by the writer.
     In short, Yao Xue yin after42years working for the novel has created a colorful world of arts. Even some shortcomings can be found, from an overall point of view "Li Zi cheng" is among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novels and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hich have achieved a variety of creative experience. As a matter of fact, Yao Xue yin is considered as the "unprecedented power to open up a new field of literature"!
引文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前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页。
    ① 吴秀明:《被规训的历史想象: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前言》,詹玲《被规训的历史想象:论长篇历史小说<1李自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① 陈美兰:《让三百年前倒下的英雄再站起-试谈<李自成>一、二卷李自成形象的塑造》,《湖北文艺》,1977年第5期。
    ② 刘再复:《刘再复谈姚雪垠现象》,《镜报》1988年第3期。
    ③ 许建辉:《姚雪垠传》,第十二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前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页。
    ② 陈美兰:《让三百年前倒下的英雄再站起-试谈<李自成>、二卷李自成形象的塑造》,《湖北文艺》,1977年第5期。
    ① 胡德培:《<李自成>人物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
    ② 刘再复:《刘再复谈姚雪垠现象》,《镜报》1988年第3期。
    ③ 胡德培:《<李自成>人物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24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25页。
    ① 吴秀明:《被规训的历史想象: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前言》,詹玲《被规训的历史想象: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② 詹玲:《被规训的历史想象: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原载香港《文汇报》副刊《文艺》,1979年10月至12月。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23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2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原载香港《文汇报》副刊《文艺》,1979年10月至12月。
    ② 许建辉:《姚雪垠传》,第三节,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5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人物谈.序》,胡德培《<李自成>人物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09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三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645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67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70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69,370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45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5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47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9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92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93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93页。
    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93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70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709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709页。
    ① 许建辉:《姚雪垠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见封而。
    ② 姚雪垠:《李自成.前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前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7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前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6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6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817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8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9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39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62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62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810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83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83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83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94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9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18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19,520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20页。
    ① 姚雩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722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77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771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783页。
    ① 王又平:《转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学书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8页。
    ② 王又平:《转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学书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页。
    ① 秦牧:《读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原载《上海文艺》,1978年第2期。
    ② 冯天瑜:《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原载,《武汉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
    ① 孔子:《论语.子路篇》。
    ② 陈美兰:《让三百年前倒下的英雄再站起-试谈<李自成>一、二卷李自成形象的塑造》,《湖北文艺》1977年第5期。
    ③ 秦牧:《读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原载《上海文艺》1978年第2期。
    ④ 胡德培:《<李自成>人物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① 杨建业:《姚雪垠传》,“幸遇吴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6年版,第442,443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165,166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7,48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50,5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97页。
    ① 姚雩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201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659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706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707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709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709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710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七章,第71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96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99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00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00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页。
    ①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3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48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92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8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3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5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529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529,530页。
    ② 张玉能:《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③ 张辰、石兰:《悲剧艺术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12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十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780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十二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800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573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573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29页。
    ① 高尔基:《论散文》,苏联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第567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365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70,372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63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29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24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42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九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43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45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57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20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22页。
    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235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325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121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09,510页。
    ②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六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10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第714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94,195页。
    ①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页。
    1.杨建业著:《姚雪垠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许建辉著:《姚雪垠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王维玲著:《四十二年磨一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4.姚雪垠著:《姚雪垠回忆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版。
    1.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江文艺》编辑部编《<李自成>评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姚雪垠专集》,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79年版。
    3.严家炎:《知春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5.胡德培著:《<李自成>人物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吴功正著:《精湛的史诗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李保均著:《小说写作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张德林著:《小说艺术谈》,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9.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刘安海编:《小说技巧新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11.刘炳泽编:《小说创作论荟萃》,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2.王先霈、张方著:《徘徊在诗与历史之间》,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3.周迪荪著:《小说创作新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4.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吴士余著:《中国小说思维的文化机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陈家宁著:《中国小说艺术谈》,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17.陈美兰著:《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18.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9.张辰、石兰著:《悲剧艺术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0.盛宁著:《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1.石昌渝著:《中国小说源流》,三联书店1994年版。
    22.唐跃、谭学纯著:《小说语言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3.张振辉著:《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李程骅著:《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与中外文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5.吴蓝铃著:《小说语言美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6.胡德培著:《艺术规律探微》,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
    27.吴士余著:《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28.王又平著:《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纪德君著:《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耿占春著:《叙事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王阳著:《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2.黄忠顺著:《长篇小说的诗学观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李纪祥著:《时间.历史.叙事》,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陈果安著:《小说创作的艺术与智慧》,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吴秀明著:《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36.[德]尼采著:《悲剧的诞生》,杨恒达译,华文出版社2008年版。
    37.詹玲著:《被规训的历史想象: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38.徐岱著:《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9.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大会秘书处编《论文集》2010年。
    40.《新文学史料》,季刊2010.3,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22日。
    1.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黄曼君主编:《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张玉能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华思理:《论<李自成>的人物塑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2.黄新康:《<李自成>一、二卷艺术锁谈》,《广州文艺》1978年第6期。
    3.时萌:《<李自成>第一卷的结构艺术》,《雨花》1979年第7期。
    4.中殿和:《浅谈刘宗敏的形象》,牡丹江师院学报1980第1期。
    5.王传斌:《试谈<李自成>的艺术特色》,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6.胡德培:《<李自成>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齐鲁学刊》1982年第1期。
    7.汝捷:《“块”式描写与散点透视——从<李自成>看场面之真》,《星火》1983年第4期。
    8.严家炎、胡德培:《气壮山河的历史大悲剧——<李自成>一、二、三卷艺术管窥之一》,辽宁大学学报1984第2期。
    9.刘增杰:《在语言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追求》,河南大学学报1985第5期。
    10.姚雪垠:《从历史研究到历史小说创作》,《文学评论》1992年第4期。
    11.汪政、晓华:《有关史诗的理论务虚》,《文艺评论》1994第3期。
    12.张克明:《历史小说化史为诗的艺术途径》,益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13.马振方:《历史小说创作基本功刍议》,《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14.刘阳:《新世纪反观历史小说<李自成>》,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5.俞汝捷:《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略谈历史小说与历史修养》,《江汉论坛》2003.08。
    16.邓菡彬:《长篇巨作<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误》,读书写作2003.09。
    17.夏冠洲:《论<李自成>的虚构艺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18.吴秀明、蒋青林:《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型化写作》,河南大学学报2006.05。
    19.陈晨:《封建末世亡国之君的典型艺术形象》,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10。
    20.权绘锦:《阶级理性与“现代化陷阱”—农民起义历史小说的成就与缺失》,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