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同时出现了严峻的失地农民问题。在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的中国需要严肃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今天,对这一庞大群体予以关注,系统研究其利益诉求,探寻其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的成因,寻求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有效途径,推动对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及时有效回应,无疑是紧迫和必要的。
     本文以城镇化为研究背景,以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产生、表达为研究主线,以城镇化理论、物质利益理论和人民主权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以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产生与成因、基本构成与特点、表达方式的选择与成因为叙事脉络。
     因为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属于失地农民问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导论部分对失地农民问题包括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的现状、背景、基于本文研究相关视角下值得关注的研究空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考察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学术谱系,并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说、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产生的关系,考察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产生,描述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规模、增速与分布,闸述了城镇化何以成为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产生的直接推手。同时,勾勒了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对城镇化进程与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产生关系的考察是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身份认同的视角,论文全面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基本构成与主要特征。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主要内容包括失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政治利益诉求、教育文化利益诉求、身份认同利益诉求。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导、多元利益诉求并存的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格局已经形成,并已成为当前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构成的一个基本特征。
     以制度供给为视角,本文考察、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产生的顶层设计成因。研究认为,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缺陷是造成我国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原因,也是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产生的制度成因,是顶层设计的缺陷。
     权利贫困是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产生的根源。在这一视角上,本文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权利拥有和行使的实际状况,认为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利贫困。具体表现为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自主选择权以及失地农民获得救济权利贫困。
     以利益相关者困境为视角,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治理格局下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代言人缺席进行了成因探讨。认为在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村委会、基层政府、基层人大、政党以及大众传媒都身处利益相关者困境,造成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代言人缺席,这些理论上的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代言人的普遍“不在场”,既无法阻止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又把失地农民推向了利益维护和争取的亲历亲为者处境。
     本文探讨了失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方式选择的现状和利益诉求表达方式选择的成因。研究认为,失地农民之所以更经常地选择非正常渠道进行利益诉求表达,寻求利益诉求回应,其直接原因在于利益诉求表达不畅,制度化表达低效或无效,非制度化表达具有“相对有效性”,根本原因在于权利贫困境遇下,失地农民无法对相关机构作出及时有效回应产生压力。我国政府面对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有效回应机制不仅远未建立,而且缺乏强大的压力使之逐步建立和完善。
     论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解读了一个村庄的利益诉求问题。通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解读乌坎事件,对一个村庄的利益诉求的产生、表达与回应作出了描述。一方面从本研究的逻辑理路对乌坎事件进行审视,把乌坎事件放在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产生、表达与回应的框架内进行研究、比对,以印证本文在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方面的研究是否符合逻辑进路;另一方面,通过对乌坎村利益诉求现象的研究,回应本研究的一个核心结论: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将虚置的公民权利回归于公民,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对于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讨论。具体表现为有序推进城镇化,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用制度以构筑减少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基础,赋予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自主选择权,保证失地农民获得权利救济,促进体制改革,推动利益相关者走出困境,实现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代言人身份的回归,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渠道,提高失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的有效性。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 great number of landless peasants have been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severe problem of landless peasants.It will continue to make a large number of peasants to lose their land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research their systematic benefit demands,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ir poor expression, and seek effective ways to smooth the manner of these landless peasants'express, promote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timely and effectually to the interest demands of landless peasants.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for us to face and solve these serious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take urbanizatio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ake the research on the landless peasants' benefit production and expression as the main line, base on the theory of urbanization, theory of material benefits and the theory of people's sovereignty, will take the engender and causes of landless farmers interest demands, the contents, the choice of ways of expression and origin as my narrative context.
     Because the problem of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belongs to the problem of land-lost farmers, I will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problem,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research space which based on my article's perspective, and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of landless farmer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investigate the academic pedigree on this topics, and make a brief descript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hypotheses, theory support and the contents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interests of landless farmer. explored the arise of landless peasants and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is chapter also describe elaboratively the siz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lost farmer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reason that the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direct push to the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problem. This chapter also outlines the universality and severity of landless farmers' interests. It is a basic work for study ing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nterests of landless peas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politic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identity,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the land-lost farmers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political, educational, culture and identity. The main content of our country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are economic interests, political interests,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terests, and identity interests. The pattern which taking economic interests as the dominant position,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interests of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has been formed and has become a main characteristic of current peasants' interests.
     To system supply perspective, this paper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top-level design reasons of land-lost farmers interest from the angle of institution supply.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urrent compensation system,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the long-term existenc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are the results of land-lost peasants' interests are impaired. These factors are the institutional causes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demands and are the top-level design defects.
     The rights poverty is the root of our peasants' interests. This section discussed the actual status of farmers' rights possess and exercis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expropria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origin of the interests of landless peasants appeal lies in the poverty of right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landless peasants have no enough right to know, supervision right, participation right, and the right to choose independently and the right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obtaining relief in the process of expropriating land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ason of absence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spokespers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hina's rural governance pattern from the dilemma of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I think that in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 expropriation process, the village committee,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grass-roots people's Congress, the party and the mass media are all the troubled stakeholders, resulting in the absence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spokesperson. The absence of these theoretical spokesperson not only can not prevent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but also have made the landless peasants have to protect and fight for their interests by themselv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tatus and the reason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interests expression. This conclusion is that these landless farmers would like to seek the non-normal channels of interest expression, the direct reason lies in the interests of poor expression, institutional expression of inefficient or ineffective. The non-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 is "relative effectiveness", the root cause is that the rights is in the poor situation, farmers cannot make pressure on the response of the related mechanism timely and effectively. The government has not only establishe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mechanism, but also is lack of strong pressure to gradually establish it and make it perfectly.
     Perspective on the plight of the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nterests of a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se analysis. This section interpreted the Wukan incident in the form of case analysis. Produce and described the coming into being, expression and the response of a village interest. This section examined the Wukan incident from the logical angel, studied the Wukan incident which based on the coming into being, expression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The aim is that I can examine whether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bout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is in logical approach.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henomenon of interests, a key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the section will response a core conclusion by the study of the Wukan village interests demand. The cor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fin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landless peasants' interests is to return the rights of citizens to them. It is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suppli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is section also studied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further research. We need to promote urbanization orderly, improve 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requisition system in order to build a basis to reduce the land-lost farmers interest demands, give the landless peasants the right to know, right of supervision, participation right and the right to choose in the process of expropriated land and ensure that landless peasants obtain the right to relief. We should also promote the system reform, promote stakeholder get out of their dilemma, make the endorser can really play their role, smooth interest expression and response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pression of landless peasants'interests appeal.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王梦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
    6.刘传江,郑凌云:《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孟樊:《后现代的认同政治》,台北:扬智文化事业出版公司,2001年版。
    9.彭为林:《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卷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陈锡文:《中国城市化:农民、土地与城市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3.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刘勇:《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王克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化与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7.陈锡文:《中国城市化:农民、十地与城市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8.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9.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
    20.李步云:《信息公开制度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陈小君:《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汝信,付崇兰主编:《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4.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
    25.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1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7.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8.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9.王仲田:《政治学导论》,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7年版。
    30.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2.周佑勇:《行政法原论(修订版)》,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33.朱光磊:《当代中国各个阶层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4.李茂岚:《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35.何明修:《社会运动概论》,台北:三民书局,2005年版。
    36.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7.李小云、左停、叶敬忠主编:《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8.王明,宋才发:《耕地宅基地(农民维权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69页。
    39.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291页。
    40.[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Sources of the Self:the Making of Modern Identi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韩震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1.[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菁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4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4.[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颐、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德]克雷斯蒂安·玛·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6.[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管士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版。
    47.[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唐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48.[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干冠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49.[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50.[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程立显、刘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52.[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广怀、张敏、何江穗等译,南京:译 林出版社,2007年版。
    53.[美]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陆震纶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4.[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5.[法]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海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6.[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罗荣渠主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57.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合作社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
    58.[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59.[美]卡尔·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0.崔励金等:《护佑浙江失地农民》,载《半月谈(内部版)》2003年第9期。
    61.王梦奎:《中国现代化进程两大难题: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载《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
    62.乔坤,马晓蕾:《论案例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的结合》,载《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年第1期。
    63.陆福兴:《用科学发展观化解失地农民问题》,载《甘肃农业》2005年第11期。
    64.白呈明:《农民失地问题的法学思考》,载《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
    65.刘华珍,洪雷:《失地农民的社会权利贫困》,载《大连十部学刊》2005年第10期。
    66.刘立宏,白书祥:《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成因与对策》,载《理论探索》2011年第6期。
    67.仇保兴:《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动力与规划》,载《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第2期。
    68.欧阳惠结:《我国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的动力机制研究》,载《唯实》2004年第4期。
    69.宋斌文,荆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载《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70.姜爱林:《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载《重庆行政》2002年第3期。
    71.何格,欧名豪、张文秀:《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载《农村经济》2005年第1期。
    72.罗观翠,袁峻:《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载《南方农村》2010年第1期。
    73.黄春:《关于中国农民政治权利的理性思考》,载《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74.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5.宋金平,李香芹:《美国的城市化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城市问题》2006年第1期。
    76.肖仲辉:《论我国失地农民身份转换过程中的心理适应问题》,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77.刘开智:《权力需要监督,监督需要权力》,载《学习月刊》2003年第10期。
    78.曹品:《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载《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
    79.崔波:《城市化中失地农民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以西安城乡结合部被动失地农民为例》,载《城市观察》2010年第5期。
    80.张海波,童星:《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载《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81.韩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载《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82.常城:《谨防失地农民边缘化》,载《云南农业》2004年第9期。
    83.刘海云,李改英:《农村集体十地所有权的缺失与失地农民边缘化关系研究》,载《中国经济评论》2006年第3期。
    84.王瑞:《我国当前的政治诉求问题探析》,载《传承》2011年第26期。
    85.石丽娟:《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的途径》,载《经济论坛》2005年第14期。
    86.曲天娥:《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3期。
    87.刘乐,杨学成:《开发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及生存状况研究——以泰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载《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第4期。
    88.张灵,严云芬:《问题与对策: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权益保障》,载《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
    89.徐伟声:《对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的探讨》,载《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4期。
    90.孙玉娟、赵琳、赵丽媛:《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成因分析》,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91.葛景富:《关于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若干问题》,载《商业经济》2010年第7期。
    92.李献辉,刘海云:《失地农民生存现状调查与分析》,载《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26期。
    93.马林靖,田延晓,曹仕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265个失地农户的调研数据》,载《农业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
    94.王晓刚:《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安置模式》,载《学术论坛》2012年第10期。
    95.顾汉龙:《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载《国土资源》2009年第7期。
    96.蔡运龙,霍雅琴:《耕地非农化的供给驱动》,载《中国土地》2002年第7期。
    97.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载《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6期。
    98.胡伟,王晓敏,查吉德,王雪莲:《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以广州市番禹区为个案》,载《特区经济》2008年4月。
    99.黄东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均衡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嘉兴市为例》,载《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10期。
    100.苏东海,杨文笔:《回族地区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调查研究——以银川为市例》,载《人口研究》2007年第5期。
    101.翟艳春:《农民对文化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载《吉林农业》2011年第9期。
    102.江时学:《边缘化理论述评》,载《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9期。
    103.贾妍:《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文化滞后现象分析》,载《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04.朱可亮,罗伊·普罗斯特曼,杰夫·瑞丁格,叶剑平,汪汇:《中国十七省地权调查》,载《新世纪》周刊2012年第5期。
    105.程同顺:《农民究竟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利益》,载《乡镇论坛》1996年第11期。
    106.王向军:《关于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思考》,载《理论界》2008年第9期。
    107.景跃进:《当代中国利益传输机制的转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之思考》,载《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7年第00期。
    108.贺银风:《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几点思考》,载《经济论坛》2011年第1l期。
    100.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载《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01.王继宣:《从参政党角度看我国政党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对策》,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102.周其仁:《农地征用垄断不经济》,载《中国改革》2001年第12期。
    103.黄建平,何晓玲:《农村阶层分化后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成因及对策》,载《魅力中国》2009年第10期。
    104.宫希魁《用大视野审读农民问题》,载《晋阳学刊》2000年第3期。
    105.吴克宁,马素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载《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4期。
    106.周作翰、张英洪:《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权利》,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07.钟平:《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能漠视——“乌坎事件”透视》,载《源流》2012年第2期。
    108.车娜:《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再证明——由“乌坎事件”引发的思考》,载《源流》2012年第2期。
    109.吴克宁,马素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载《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4期。
    110.蒋国河:《试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1.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载《乡村中国评论》2008年第3辑。
    112.黎平,严明,杨志民:《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13.秦俭,周兆安:《政治社会学视阈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途径分析》,载《湘潮》(下半月),2010年第6期。
    114.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载《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15.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载《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116.何绍辉:《隐性维权与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及困境——来自湘中M村移民款事件的政治人类学考察》,载《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
    117.刘会荣:《失地农民的贫困、补偿与可发展分析》,载《经济师》2004年第8期。
    118.李昌庚:《新路径视野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反思与重构——兼评<物权法>第五章》,载《学术论坛》,2007年第7期。
    119.韩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载《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120.许经勇:《解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成因》,载《调研世界》2009年第9期。
    121.王友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载《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22.张富良:《政治制度的缺失与农民权益保护》,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123.义建龙,肖泽群:《权利贫困的社会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载《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24.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25.《外国人眼里的村民自治》,载《乡镇论坛》1992年第11期。
    126.王红霞:《关于征地过程中农民知情权制度完善》,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27.陈风贞:《完善我国时机地农民的权利保障》,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8期。
    128.谭黎明:《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求实》2004年第S1期。
    129.申恒运,钱地虎:《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温州鹿城区村民自治调查》,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130.于建嵘:《县政运作的权力悖论及其改革探索》,载《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7期。
    131.李强,高志昊:《基于公众参与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载《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第4期。
    132.张利国:《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载《河北法学》2012年第1期。
    133.李俊:《从公民权利救济角度看我国信访制度改革》,载《求索》2007年第6期。
    134.郑智航:《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法院的司法路线——以国家权力下沉为切入点》,载《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5期。
    135.陈明明:《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载《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1期。
    136.中端锋:《二十世纪乡村治理的逻辑》,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37.盛涛:《村民选举与民主》,载《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第2期。
    138.刘侨:《关于村民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的思考》,载《特区经济》2005年第6期。
    139.刘同君,王筱琴:《村民自治过程中内部权利冲突的救济研究》,载《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29期。
    140.卢春雷:《当代中国农民正当权利维护的主体考量》,载《农村经济》2005年第8期。
    141.徐延山:《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与遏制对策》,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142.金太军:《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载《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143.景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村民自治》,载《中国书评》1998年第5期。
    144.党国英:《中国乡村自治:现状、问题与趋势》,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45.陈统奎:《苏州“通安事件”善后》,载《南风窗》2010年第17期。
    146.王桂云,李涛:《政府自利性与合法性危机——一种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载《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8期。
    147.王美涵:《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学分析》,载《财经论从》2005年第4期。
    148.张宗亮:《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冲突及补偿机制和政策调适》,载《齐鲁学刊》2009年第3期。
    149.童大焕:《防止圈地热需要政府退出市场》,载《法人》2005年第2期。
    150.王健:《强拆之痛》专题报道之八于建嵘:《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才是最大的发展》,载《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8期。
    151.杜洪梅:《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融入问题探析》,载《宁夏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152.周志武:《选民代表·自主代表·全民代表—代议过程中人大代表的身份转换》,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153.张杨:《公共政策内涵新探》,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5期。
    154.肖重斌:《你是谁的代言人?》,载《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10期。
    155.叶春涛:《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对策思考》,载《社会视点》2012年第3期。
    156.孙立平:《集权、民主、政治现代化》,载《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3期。
    157.陈水生:《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变迁——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158.朱联平:《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发挥》,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159.周光辉:《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60.周健春:《征地补偿产值倍算法的完善路径》,载《中国土地》2008年第2期。
    161.邓大才:《谁能为农民代言》,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9期。
    162.包喜儒:《大众传媒成为美国“第四权力”的原因》,载《阴山学刊》2008年第2期。
    163.李良荣:《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4版。
    164.马敏,温建麟:《转型期公众利益表达的类型与有效性分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9期。
    165.孙立平:《总体性资本与转型期精英形成》,载《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166.陈建胜:《新闻传媒: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载《新闻大学》2007年第3期。
    167.董成:《论利益表达机制及其功效》,载《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68.李尚旗:《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和出路》,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69.陈庆:《论宪法性法律规定的利益表达渠道的阻滞与畅通》,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170.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71.李景鹏:《政府职能与人民利益表达》,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172.闰顺利等:《过程哲学研究综述》,载《高校社科信息》2000年第1期。
    173.徐士兵:《对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认识和设想》,载《湖北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74.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载《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175.王臻荣,常轶军:《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利益表达》,载《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2期。
    176.郑海明,丁雷:《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探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版。
    177.王春光:《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载《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78.刘贺丽:《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建构探微》,载《法治.与社会》2012年6月期(下)。
    179.杨正喜,唐鸣:《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原因探微》,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
    180.赵子良:《我国农民政治权益缺失问题研究》,载《理论导刊》2005年第3期。
    181.阳娇娆,张昊:《司法腐败.与司法责任》,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82.黄华兵,吴晓燕:《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成因探析》,载《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83.陈发桂:《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研究——以民间组织的有效介入为视角》,载《中共四川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
    184.温铁军、朱宋银:《县以下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问题》,载《经济研究资料》1996年第1期。
    185.陈中泽,黄艳:《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86.汪金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载《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87.张永岳,陈承明:《改革和完善农村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载《中国房地产》2011年第18期。
    188.黄英君,郑军:《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分析》,载《保险研究》2010年第4期。
    189.阎智平:《建立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的路径选择及其当代价值》,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利学版)》2008年第2期。
    190.于建嵘:《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湖南省H县调查》,载《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191.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载《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2期。
    192.刘增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两委”关系的摩擦类型及对策分析》,载《东方论坛》2010年第4期。
    193.李义丰:《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的思考》,载《湖南经济管理十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194.赖伟平:《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的公共选择分析及立法规制》,载《广东行政学 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95.王雪莲,张华峰:《试论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完善》,载《才智》2006年第6期。
    196.王小莹:《外国征地制度对中国的启示》,载《当代世界》2009年第7期。
    197.王建兵:《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98.王友明:《中国农村上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载《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99.吴次芳、谭荣、靳相木:《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性质和改革路径分析》,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00.朱丘祥:《地方土地财政困局的体制成因及其法治出路》,载《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3期。
    201.胡能灿:《破解“土地财政”困局》,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202.蔡莉:《法官角色冲突的社会学分析—对司法不公现象的理性思考》,载《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版第2期。
    203.薛洪生:《当代农民的利益表达与农村稳定-以农民主体性文化视角论社会和谐的构建范式》,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204.陈映芳:《征地农民的的市民化——上海市的的调查》,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05.王继宣:《从参政党角度看我国政党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对策》,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206.屈丽娜:《弱势农民自杀现象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载《嘉兴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07.王洪伟:《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杭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的启示》,载《社会》2010年第2期。
    208.曾鹏,戴利朝,罗观翠:《在集体抗议的背后——论中国转型期冲突性集体行动的社会情境》,载《中国研究》2006年第2期。
    209.李俊:《我国信访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10.黄建平,何晓玲:《农村阶层分化后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成因及对策》,载《魅力中国》2009年第10期。
    211.《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载《人文杂志》2012年第4期。
    212.[印度]阿马蒂亚·森:《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载《视界》第4辑。
    213.张言民,鲁红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思考》,载《吉林农业》2010年第12期。
    214.张照栋,刘舵:《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探析》,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15.廖长林,高洁:《残缺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与征地制度改革》,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216.李保平:《实践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以征地拆迁为例》,载《理论学刊》2009年第1期。
    217.贺日开:《我国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机制构建研究》,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
    218.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载《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5期。
    219.刘金荣:《失地农民的贫困、补偿与可发展分析》,载《经济师》2004年第8期。
    220.何翠风:《被征地农民权利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
    221.于建嵘:《谁在承受截访的成本?》,载《凤凰周刊》2008年第20期。
    222.许经勇:《解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成因》,载《调研世界》2009年第9期。
    223.彭承尧:《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数量和构成改革问题的建议和思考》,载《魅力中国》2009年第11期。
    224.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载《学习月刊》2010年第23期。
    225.郑文飞:《行使人大监督权的现实思考》,载《新东方》2010年第3期。
    226.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载《瞭望》1984年第5期。
    227.叶春涛:《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对策思考》,载《社会视点》2012年第3期。
    228.顾汉龙:《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载《国土资源》2009年7月号。
    229.李文杰,何炜:《农民自组织:涵义、缘起、类型、障碍及其发展路径》,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30.胡泽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组织的再生和发展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8期。
    231.刘伟:《农民自组织程度低的成因分析》,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
    232.于建嵘:《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湖南省H县调查》,载《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233.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载《瞭望》1984年第5期。
    234.叶春涛:《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对策思考》,载《社会视点》2012年第3期。
    235.钱忠好,曲福田:《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载《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第5期。
    236.阎智平:《建立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的路径选择及其当代价值》,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37.张同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城市问题》,2004年第9期。
    238.钱忠好,曲福田:《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载《中国土地科学》2005 年第5期。
    239. Lianjiang Li and Kevin J.O'Brien. Protest Leadership in Rural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193,2008. pp.1-23.
    240. Ramachandra Guha, India after Gandhi, Macmillian,2007, p.508.
    241. Kironde. L. Comments on Management of Peri-urban L and Taxation.Kampala:the World Bank Regional Land Workshop,200.
    242. John James Kennedy. The face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rural China. Asian Survey 42(3),2002, pp.456-482.
    243. Daniel Kelliher. the Chinese Debate over Village Self-Government. China Journal 37,1997, pp.63-86.
    244. Kironde. L. Comments on Management of Peri-urban Land Taxation.Kampala:the World Bank Regional Land Workshop,2002。
    245. World Bank, China Strategiesfor Reducing Poverty in the 1990s (Washington D.C., 1992); Jalan Jyotsna andMartin Ravallion, "Transient Poverty in Post-Reform Rural China", Journal ofComparative Economics 26 (1998):338-57; Carl Riskin, "Chinese Rural Poverty:Marginalized or Disperse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2)(1994): 281-84; Jalan Jyotsna and Martin Ravallion, "Is Transient Poverty Different? Evidencefrom Rural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6 (2000):82-99.[3]
    246. Harold D.Lasswell, The Decision Process, Collegee Park:University of Maryland Press,1956.
    247. Thanakvaro Thyl De Lopez. Stakeholder Management for Conservation Projects:A Case Study of Ream National Park, Cambodia[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1,28 (1):47-60.
    248. Freeman, R. Edward.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 Pitman Publishing Inc,1984.
    249.Alan D.Monroe, "Public Opinion as a Factor in Public Formation", Policy Study Journal Vol.6,Summer 1978,pp.524-548.
    250. Adrian leftwich."Is There a Socialist Path to Socialism?" Third World Quarterly,Vol. 3,No.1,1992, p.27.
    251.于晓风在《泰山区关于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调研报告》(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于泰山农业信息网http://www.tsnyw.gov.cn/contents/2/935.html。)
    252.人民网经京2012年2月20日电(记者韩月)东屯镇水花堡村2010年和2011年两次被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北区征地321亩,拖欠征地补偿款,征地补偿款已在2012年春节前全部分配到户。http://leaders.people.com.cn/GB/17155214.html。
    25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 况调查社保体系框架基本形成》,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6/content_11074194.htm。
    254.《最高检材料显示70%举报者曾遭打击报复》,http://news.163.com/10/0619/14/69I338H10001124J.html。
    255.《高速公路上马村官缘何落马—村干部位小权大缺少监督征地补偿款管理混乱》,http://www.legaldaily.com.cn。
    256.《9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的查办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情况》,http://dangshi.people.com.cn。
    257.陈安,杜之平:《农村征地拆迁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http://www.jcrb.com/jcpd/jcll/201105/t20110530_549254.html。
    258.葛冰,管绪江:《征地拆迁领域渎职犯罪案件态势分析、成因及对策》,载《预防职务犯罪学刊》,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11-06/28/c_121596063.htm。
    259.《番禺地王暗沙围陷征地风波八旬老人村委会下跪求退地》,http://news.fdc.com.cn/。
    260.刘小芳:《杜绝强征强拆,建设和谐社会》,http://hnlzw.net/。
    261.《第一观察:土地财政怪圈不破楼市调控效果堪忧》,http://house.china.com.cn/。
    262.《财经》记者鄢建彪:《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群体性事件》,http://www.caijing.com.cn/。
    263.《康厚明、朱雪芹、胡小燕:带着兄弟姐妹心声走进共和国议事殿堂》,http://www.gmw.cn/content/2008-03/03/content_742163.htm。
    264.人民网作者张继忠:《河南鹿邑一公司强征良田失地农民自杀》,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7/08/11342876.html。
    265.何蒋勇:《浙江16户村民相约自杀续:征地违规问题已立案》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1/20/c_12795901.htm。
    266.《“跳楼秀”为何那么多?》,http://news.sohu.com/20040712/n220953302.shtml。
    267.《浙江苍南保障房官员优先 无房拆迁户跳楼自杀》,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10619/4168651.shtml。
    268.《警方就误会赵登用为巧家爆炸案嫌犯致歉》,http://news.163.com/12/0808/04/88C27TTG0001124J.html#from=relevant。
    269.《云南巧家县政府被指低价征地关押不满村民》http://news.163.com/12/0511/10/817F91JE00011229.html。
    270.《贵州省贵定县失地农民哭问生计》,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4/02/content_7905250.htm。
    271.《辽宁庄河市长因“千人上访下跪”被责令辞职》,http://news.qq.com/a/20100425/000119.htm。
    272.《广东湛江坡头区:麻西失地农民政府门前下跪讨饭,抗议非法征地》,http://www.zhfzw.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id=43。
    273.《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纠纷机制的发展状况》, http://www.china.com.cn/law/zhuanti/fzbg/2007-10/23/content_9110515_2.htm。
    274.《苏州“通发事件”善后》,http://news.163.com/10/0819/04/6EE3R30A00014AED.html。
    275.《花钱“销号”惊曝“信访寻租”乱象》,http://news.xinhuanet.com/。
    276.干四新:《论集会、游行和示威自由的限制》,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tbbd/bjtl/06/t20091103_507271.htm。
    277.高一飞:中国公民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及其限制》,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8/19/content_825369_2.htm。
    278.毛飞:《县人大连“橡皮图章”都不是?》,http://www.people.com.cn/。
    279.江增培:《又见橡皮图章》,http://news.xinmin.cn/。
    280.于建嵘: 《信访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后果》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24030675451904/20041215/469144.shtml。
    281.《我市对信访稳定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http://www.lhrb.com.cn/article-17822-1.html。
    282.《长江大学教授给官员集体卜跪4年维权路艰辛》,http://|vshi.sz.bendibao.com/。
    283.(《下跪反腐,千人下跪也跪不出市长一面?》,http://news.163.com/10/0422/08/64S2SFDJ000146BD.html。
    284.《乌坎事件经过、乌坎事件起因、乌坎事件详细解析》,http://money.591 hx.com。
    285.《乌坎事件》,http://www.shanghailaw.gov.cn/fzbChinese/page/media/media19266.html。
    286.梅俏:《新鸟坎印象》,参阅《新民周刊》2012年第1期。http://xmzk.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385。
    287.《广东通报乌坎村财务违纪问题》,载《南方日报》,2011-12-31。
    288.《涉土诉求合理 财务问题严重 部分村官违纪——广东省工作组通报乌坎事件第一阶段调查情况》,http://www.chinesetoday.com/zh/article/572579。
    289.记者周顺江:《鸟坎:整个中国社会的一道坎》,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20224/141911448154.shtml。
    290.《广东乌坎原村委会换届选举被认定违法》,http://news.inewsweek.cn/news-18821.html。
    291.《广东乌坎土地转让存受贿等问题村出纳被“双规》,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2-30/3573456.shtml。
    292.韩方明:《重建农会:探索中国农民权益保护的新途径》,http://Jvrwv.ccrs.org.cn。
    293.工小刚,《中国农村土地征收:问题、原因及改革方向》,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576.html。
    294.《汪洋:乌坎事件妥善解决是选准了立足点》,http://news.hsw.cn/system/2012/03/06/051262559.shtml。
    295.《广东乌坎原村支书和原村委会主任被开除党籍》,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4/24/c_123026370.htm。
    296.《经济观察报》记者刘建锋:《乌坎密码》,http://www.eeo.com.cn/2012/0609/228009.shtml。
    297.《广东乌坎原村支书和原村委会主任被开除党籍》,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4/24/c_123026370.htm。
    298.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胡瑞:《广东乌坎事件舆情研究》,http://yuqing.people.com.cn/GB/16788483.html。
    299.《乌坎事件经过、乌坎事件起因、乌坎事件详细解析》,http://money.591 hx.com。
    300.《广东陆丰数百村民不满土地出让聚集市政府上访》,http://www.sina.com.cn。
    301.百度百科,“土地制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78391.htm。
    302.《英国政府征地有法可依拆迁户赔偿能合理解决》,http://news.21 cn.com/world/guojisaomiao/2004/10/04/1790620.shtml。
    303.徐进华:《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分析》,http://www.dffy.com/faxuejieti/ms/200804/20080420190925.htm。
    304.《土地收益分配失衡被指引发冲突农户所得低10%》,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31/095319375518.shtml。
    305.《192.90万名被征地农民未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障》http://news.sina.com.cn/o/2012-08-02/122824892718.shtml。
    306.《社保隐形债务30-40年还清3万亿元》http://www.cnpension.net/index_lm/2008-06-16/215203.html。
    307.《土地征收行政复议实务研究》,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dfxx/dffzxx/ah/201006/20100600255126.shtml。
    308.《最高检材料显示70%举报者曾遭打击报复》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19/c_12238231.htm。
    309.《现行体制下村民委员会主体定位探讨》,参阅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http://www.jhcourt.cn/NewsShow.aspx?id=2866。
    310.张广修:《村民自治权与基层政权关系问题研究》,http://hi.baidu.com/qiuye9929/item/c5b6bd38625e85d7382ffa47。
    311.季玉福:《明确政府职能土地流转应以农民为主体》,22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0822/c70846-18801635.html。
    312.《国土资源部:政府不得直接从事土地一级市场开发》,http://news.163.com/10/0918/10/6GRTSJJP00014JB6.html。
    313.陈华,邓莉,刘怡敏:《关于农村土地征用款分配纠纷的调研》,http://g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7706。
    314.《群众利益诉求遭遇体制性迟钝》,http://www.lnd.com.cn/htm/2008-12/09/content_444887.htm。
    315.《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图片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ddd10c146edb6fl aff001fec.html。
    316.记者朱文强:《乌坎土地风波走向良性互动》, http://www.eeo.com.cn/2011/1223/218585_2.shtml。
    317.肖亮:《合理征收土地保障农民权益》http://news.163.com/11/0903/03/7D0EJPL400014AED.html。
    318.《国土官员腐败高发被指导致房价飙升和群体事件》
    319.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0-06/01/content_2160453.ht m?node=5955。
    320.《中国全国性社团1788个共设立分支机构7795个》,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903/19/t20090319_18548373.shtml。
    321.《迈向小康之路2020年城镇化应达50%以上》,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3-09/16/content_083091.htm。沈开举,土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种检验反证的思路》,
    322.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ld=42509。
    323.统计局: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117/123511222217.shtml。
    324.韩方明:《重建农会:探索中国农民权益保护的新途径》,http:/Jvrwv.ccrs.org.cn。
    325.《社会心态蓝皮书: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社会冲突增加》,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107/c1008-20118381.html。
    326.韩俊:《征地已成为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途径农民最不满的领域》,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5-04/29/content_2893554.htm。
    327.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十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http://www.cssm.gov.cn/view.php?id=16071。
    328.《从强镇扩权到扩权强镇》,http://news.hexun.com/2012-12-12/148930635.html。
    329.《东业国家城镇化模式及其得失》,http://www.zjskw.gov.cn/Index/Catalog424/18794.aspx。
    330.《拉美城镇化:“赶超”与“过度”》,http://stock.stockstar.com/SS2013012000000508.shtml。
    331.《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8/14/c_112722956.htm。
    332.《河南邓州270户农民土地被骗卖信访多年无果》,http://news.shangdu.com/101/2010/06/10/2010-06-10_465697_101_1.shtml。
    333.记者谢伦丁,实习生宋圣:《调查:湖南失地农民中仅四成满意现状三成无业》,http://news.qq.com/a/20100914/000505.htm。
    334.包卫兵、徐培华、夏明:《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http://www.jsfzb.gov.cn/art/2012/4/19/art_76_24687.html。
    335.《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开发区违规圈地调查》,http://www.china.com.cn/txt/2007-05/17/content_8266062.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