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杜维明启蒙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启蒙和现代性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体现启蒙精神的理性文明在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的自我异化和物化等现代性危机。因此,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展开了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其中,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以“超越启蒙心态”为核心的启蒙反思具有独特性,他基于对儒家文化基本价值及其局限性的深入研究和对西方启蒙核心价值及其负面后果的深刻揭示,主张挖掘多元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家文化资源,来弥补和修正西方启蒙思想的局限性,通过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形成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和人文精神。本文认为,杜维明启蒙观的出发点是充分肯定西方启蒙思想的核心价值,同时致力于剖析西方启蒙思想的局限性,他的“现代性修补”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以儒学的当代复兴和发扬光大作为“现代性修补”的主体思路、基础和核心;以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作为运用儒学资源修补现代性的实践范例;以包括儒学资源在内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融作为“现代性修补”的实现途径和机制。本文充分肯定杜维明对中西文化精神所做的历史的和全面的分析,特别是他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样化的文化精神的交流和文明对话而对全球伦理和新文化精神的积极探索,并且肯定了杜维明关于启蒙的反思对于我们更加全面认识启蒙和现代性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指出,杜维明启蒙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在理论上他没有建立起独有的系统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主要是借用现代思想家的理论来进行启蒙反思,而且常常脱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谈论文化本身;在实践上他对东亚现代化和儒家伦理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夸大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化影响的倾向。
Enlightenment and Modernity are our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problems in20th, because they not onl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human society, but also led to the crises of modernity, such as the badrelation of human being to nature, self-alienation and reification of theirown. Therefore,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devoted themself in the reflection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criticism ofModernity from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mong them, one of the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Du WeiMing, is veryunique. On his view, we should transcend the Enlightenment Mentality andmake use of Confucian Cultur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westernenlightenment. That is, we should mould a new global ethics andhumanistic spirit through cultural comunication and dialogue amongcivilizations. According to this dissertati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DuWeiMing is to fully affirm the core value of western enlightenment thoughts, 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 its limitations. There are three partsin his basic theory and frame of the repairs of modernity: thecontemporary Confucianism rehabilitation as its basis, the mode ofmodernization of Singapore, South Korea and Japan as its practicalexamples, the cultural comunications and dialogues among civilizations asits approach and mechanism. This dissertation agrees with the historical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u WeiMing 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al spirit, especially his active exploration about the global ethics andthe new cultural spir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hisrevelation and meaning of encouraging us to fully recognize the value ofenlightenment and modern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limitations of DuWeiMing’s viewpoint of enlightenment lie mainly in two aspects: on theone hand, he has been dependent on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er, so that hecould not establish a set of his own theoretical system, even talking aboutthe culture itself without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Onthe other hand, to a certain exten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n-depth analysis, he may have the tendency of overstating the effect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on East Asia modernization.
引文
①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①参见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6期,第7—11页。
    ①斯图亚特·J·布朗:《宗教与欧洲启蒙运动》,载赵林、邓守成主编:《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①埃里希·弗罗姆:《逃避自由》,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8页。
    ②埃里希·弗罗姆:《逃避自由》,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0页。
    ①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2页。
    ①里夏德·范迪尔门:《欧洲近代生活·宗教、巫术、启蒙运动》,王亚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0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编者手记”第1页。
    ①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①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第1页。
    ②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③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页。
    ①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②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①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序言”第14页。
    ①冯天瑜:《〈明夷待访录〉:中国的政治启蒙书》,载赵林、邓守成主编:《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页。
    ①引自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总序”第2页。
    ①林启彦:《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74页。
    ②林启彦:《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66页。其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①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②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①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②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①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①关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演变历程,郭齐勇做了专门的研究梳理,上述概括参照《郭齐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3页。
    ①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②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
    295—296页。
    ①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5页。
    ①郭齐勇:《郭齐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②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①郭齐勇:《郭齐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①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②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9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4—65页。
    ③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③俞吾金等:《现代性现象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导言第36页。
    ①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8—79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91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4—7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9—80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49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0—81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49页。
    ②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51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3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48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48页。
    ①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反思的学术对话》,《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第7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编者手记”第2—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①黄万盛、衣俊卿:《在启蒙的地平线上——关于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的对话》,《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第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页。
    ①参见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49—50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自序: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第9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27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自序: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第1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②参见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反思的学术对话》,《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第8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5—66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89页。
    ①郭齐勇:《郭齐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自序”第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1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13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42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8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05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52—55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1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42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
    ①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0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03页。
    ④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0页。
    ②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
    146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1页。
    ①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85—28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73—37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33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210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52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7页。
    ②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53—54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52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30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7页。
    ②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①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①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②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1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0—40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28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5页。
    ①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①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03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7—598页。
    ①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
    161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279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34—33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4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33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49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9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8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3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29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40—641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5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423页。
    ①冯友兰:《人生哲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00页。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8页。
    ②钱穆:《国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9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46—64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页。
    ①池田大作、杜维明:《对话的文明——谈和平的希望哲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307、159页。
    ①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彭国翔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1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10—31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40—641页。
    ③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彭国翔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97页。
    ①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彭国翔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0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7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47—44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49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48页。
    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5页。
    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5—16页。
    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1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95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96页。
    ③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97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94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98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1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8页。
    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4页。
    ②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4页。
    ③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51页。
    ①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的反思的学术对话》,《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第8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3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4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2页。
    ③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5页。
    ②参见黄安年:《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2008年2月29日发布。
    ①参见寥高娟、彭维:《论亚洲四小龙发展模式对世界的影响》,《企业家天地》2012年第11期,第1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5—406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34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40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36页。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②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37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页。
    ①参见冯峰:《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经济》,《中外企业文化》2006年第7期,第61页。
    ②参见李倩雯:《儒家文化成就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现代商业》2009年第9期,第14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63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3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1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4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1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③冯峰:《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经济》,《中外企业文化》2006年第7期,第6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7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14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12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4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3—59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49页。
    ②参见庄礼伟:《新加坡与儒家文化》,《东南亚研究》1992年第3—4期,第49页。
    ③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4页。
    ①参见庄礼伟:《新加坡与儒家文化》,《东南亚研究》1992年第3—4期,第4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4页。
    ②参见庄礼伟:《新加坡与儒家文化》,《东南亚研究》1992年第3—4期,第4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4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4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5—59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97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97—498页。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4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00页。
    ②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二卷,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①杜维明:《儒家人文传统与宗教研究》,载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6页。
    ①杜维明:《儒家人文传统与宗教研究》,载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6页。
    ②杜维明:《儒家人文传统与宗教研究》,载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0—21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710页。
    ①严格说来,在这些原始民族的地方性的宗教文化资源中,严格按照地域划分,也有一些是属于“西方的”,但是,由于这些文化资源在西方启蒙理性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在这里笼统地把这些地方的、民族的文化资源统称为“非西方的”。
    ①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哲学译丛》2001年第2期,第5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711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711—712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712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152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自序”第6页。
    ①雷毅:《生态伦理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序,第1页.
    ②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①杜维明:《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23页。
    ①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②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③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
    32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自序”第8页。
    ②杜维明:《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23页。
    ①程相占、杜维明:《环境感知、生态智慧与儒学创新》,《学术月刊》2008年第1期,第23页。
    ②汤一介:《儒学与生态》,人民日报,2003年2月14日。
    ①柴文华:《儒道观念与生态伦理断想》,《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第123、124页。
    ①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反思的学术对话》,《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第9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自序”第3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自序”第4—5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
    ③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①朱汉民、肖永明编选:《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4页。
    ②朱汉民、肖永明编选:《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5页。
    ③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5—76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4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84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84页。
    ①麦金泰尔:《德性之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0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7—88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0—91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7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7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8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8—69页。
    ②杜维明:《儒家人文传统与宗教研究》,载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41页。
    ①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载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①杜维明:《儒家人文传统与宗教研究》,载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40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62页。
    ②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83页。
    ①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00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7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0页。
    ①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①季羡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学”的定义并不统一,在宽泛的意义上,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学术和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但是,无论人们在理解上有什么分歧,把国学的主体理解为传统儒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这种意义上,“国学家”一般指专门从事国学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很高造诣,取得突出成果,为人们所公认的学者,如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胡适、王国维等。而当下所说的国学家,不仅仅指专门从事传统儒学研究并有高深造诣的学者,而常常指那些面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全面肯定传统儒学的价值、主张全盘复兴传统儒学的文化保守主义学者。
    ①《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宗周哲学之精神与儒家文化之未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225页。
    ①《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宗周哲学之精神与儒家文化之未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39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9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9、40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10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①朱汉民、肖永明编选:《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8页。
    ②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页。
    ①魏彩霞:《全球化时代中的儒学创新——杜维明的现代新儒学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①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6页。
    ②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7页。
    ①季羡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①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张燕、傅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①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张燕、傅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①衣俊卿:《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与中国的文化境遇》,《社会科学缉刊》2002年第1期,第15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27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①季羡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①季羡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①季羡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樊志辉主编:《牟宗三思想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前言”第1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1页。
    ②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②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③《郭齐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自序第2页。
    ①《郭齐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自序第2页。
    ①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9页。
    ①杜维明:《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高专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3页。
    ①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的反思的学术对话》,《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第12页。
    ①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①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①杜维明:《对话与创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①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①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的反思的学术对话》,《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第11页。
    ①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1页。
    ②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①包遵信:《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第90页。
    [1]杜维明.三年的畜艾[M].台北: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一卷。)
    [2]杜维明.中与庸:试论《中庸》(英文)[M].夏威夷: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版,题为《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三卷。)
    [3]杜维明.人文心灵的震荡[M].台北: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76.(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一卷。)
    [4]杜维明.行动中的新儒家思想:王阳明的青年时代(1472—1508)(英文,哈佛大学博士论文)[M].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6.(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三卷,题目为《宋明儒学思想之旅——青年王阳明(1472—1508)》。)
    [5]杜维明.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英文)[C].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9.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收入《杜维明文集》第四卷,题为《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
    [6]杜维明.今日的儒家伦理:新加坡的挑战(英文)[M].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84.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版,题为《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二卷)。
    [7]杜维明.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英文)[M].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4.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三卷,题目为《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
    [8]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M].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一卷。)
    [9]杜维明.儒学自我意识的反思[M].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一卷。)
    [10]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英文)[M].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89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译版(收入《杜维明文集》第三卷)。
    [11]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12]杜维明.一阳来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13]杜维明.十年机缘待儒学[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14]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5]杜维明.杜维明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16]杜维明.论儒学的宗教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元化,李慎之,杜维明.崩离与整合:当代智者对话[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18]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9]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朱汉民,肖永明编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20]杜维明,卢风.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杜维明先生访谈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杜维明文集,第一卷,郭齐勇,郑文龙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2]杜维明文集,第二卷,郭齐勇,郑文龙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3]杜维明文集,第三卷,郭齐勇,郑文龙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4]杜维明文集,第四卷,郭齐勇,郑文龙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5]杜维明文集,第五卷,郭齐勇、郑文龙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1]杜维明.体用论的动态体系及心学非主观主义[J].求索,1984,(2).
    [2]薛湧,杜维明.文化价值与社会变迁——访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J].读书,1985,(10).
    [3]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J].时代与思潮,1990,(1).
    [4]杜维明.剖析儒学传统的问题性——答冷德熙评《人性与自我修养》[J].读书,1991,(1).
    [5]杜维明.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J].读书,1995,(10).
    [6]杜维明.杜维明先生访谈录(之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7]杜维明.文化对话与理解:21世纪的时代主题——村田幸子《苏非之光在汉文中的折射》序,丁克家,杨进,余葶译[J].回族研究,2001,(1).
    [8]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雷洪德,张珉译[J].国外社会科学,2001,(2).
    [9]杜维明,东方朔.刘宗周《人谱》的道德精神世界——杜维明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01,(7).
    [10]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刘德斌译[J].史学集刊,2002,(1).
    [11]杜维明.文明对话的人文信息[J].中华文化论坛,2002,(1).
    [12]杜维明.全球化和文明对话[J].开放时代,2002,(1).
    [13]杜维明,陈振江.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杜维明、陈振江教授对谈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14]杜维明.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陈静译[J].中国哲学史,2002,(2).
    [15]杜维明.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J].文史哲,2002,(6).
    [16]许纪霖,黄万盛,杜维明.当前学界的回顾与展望——许纪霖、黄万盛、杜维明三人谈[J].开放时代,2003,(1).
    [17]杜维明.儒家与生态[J].中国哲学史,2003,(1).
    [18]杜维明.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1).
    [19]杜维明,杨学功.文明对话:背景·旨趣·路径——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访谈[J].寻根,2003,(2).
    [20]杜维明.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3,(4).
    [21]杜维明.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2]杨学功,杜维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明对话——杜维明教授访谈录[J].哲学研究,2003,(8).
    [23]杜维明,李若虹.人文学和高等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24]杜维明.人文学在建设精神家园和培养民族精神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25]杜维明.全球化与上海价值[J].史林,2004,(2).
    [26]杜维明,郑世杰,佟佳家.知识社会中的知识分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7]杜维明.现当代儒学的转化与创新[J].社会科学,2004,(8).
    [28]王荣华,汤一介,萧兵,季塔连科,杜维明,等.世界走向中国:从汉学到中国学——2004·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言选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9]杜维明.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2005,(2).
    [30]杜维明.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文明对话[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31]杜维明,黄万盛.启蒙的反思[J].开放时代,2005,(3).
    [32]杜维明,黄万盛.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杜维明、黄万盛对话录(节选)[J].求是学刊,2005,(4).
    [33]杜维明,黄万盛,秦晖,李强,徐友渔,赵汀阳,等.“启蒙的反思”学术座谈[J].开放时代,2006,(3).
    [34]杜维明.地方知识与全球视野:21世纪宗教知识分子的责任[J].思想战线,2006,(5).
    [35]杜维明.企业家要超越三种不健康的二分法[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12).
    [36]杜维明.从新轴心时代看对话文明与求同存异[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1).
    [37]杜维明.文明间对话的最新路径与具体行动[J].开放时代,2007,(1).
    [38]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杜维明教授访谈录[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2(上).
    [39]杜维明.孔子的《论语》[J].学术月刊,2007,(9).
    [40]程相占,杜维明.环境感知、生态智慧与儒学创新[J].学术月刊,2008,(1).
    [41]张丰乾,杜维明.新人文与新启蒙——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院士[J].邯郸学院学报,2008,(1).
    [42]杜维明.儒家视阈之创造力,杨浩译[J].求是学刊,2008,(6).
    [43]杜维明,衣俊卿.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反思的学术对话[J].求是学刊,2009,(1).
    [44]杜维明,李长莉,卢汉超.“上海价值论”大扫上海文化不自信[N].社会科学报,2004-02-19,第004版.
    [45]杜维明,陈明,夏红旗整理.萧功秦VS朱学勤文化转型是制度变迁之根?[N].社会科学报,2004-09-02,第004版.
    [46]陶继新,杜维明.对儒家人文精神的多元观照——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杜维明教授访谈[N].中国教育报,2004-11-11.
    [47]杜维明.人文精神的现代回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1-15.
    [48]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哲学反思[N].长江日报,2005-09-22,第012版.
    [49]杜维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N].南方周末,2005-10-13,第D26版.
    [50]杜维明.企业家的人文价值追求[J]. IT经理世界,2006年21期.
    [51]杜维明.中国的崛起向世界传达的信息[N].经济观察报.2007-03-12,第041版.
    [52]杜维明,杨轶清,周春生,凌兰芳.儒商与企业精神[N].第一财经日报,2007-12-13,第C07版.
    [53]杜维明,张丰乾.杜维明:儒家参与各个文明平等对话的契机已经到来[N].中华读书报,2008-01-02,第012版.
    [54]杜维明.儒家传统的限制及其创造性基础(上)[N].中华合作时报,2010-11-04.
    [55]杜维明.儒家传统的限制及其创造性基础(下)[N].中华合作时报,2010-11-30.
    [56]杜维明.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
    [57]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宗教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四辑[C].2005.
    [58]杜维明.儒家与自由主义——和杜维明教授的对话[A].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1.
    [59]杜维明.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A].哈佛燕京学社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北京:三联书店,2003.
    [1]胡治洪.全球语境中的儒家论说——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魏彩霞.全球化时代中的儒学创新——杜维明的现代新儒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张承秋.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汪文静.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论”述评[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李静.杜维明“新轴心文明”理念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7]赵新友.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杜维明“哲学人类学”思想论析[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许广东.杜维明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吴红梅.杜维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奚刘琴.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1]郑秋月.对话·诠释:杜维明与成中英的美国儒学论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冯友兰.贞元六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6]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7]郭齐勇.郭齐勇自选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晓征、平林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0]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1]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4.
    [12]冯友兰.人生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二卷)[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4]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5]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6]林同奇.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7]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8]林启彦.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
    [19]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0]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1]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2]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3]张锡勤.中国伦理思想通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4]樊志辉.内在与超越之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5]樊志辉.牟宗三思想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6]魏义霞.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7]魏义霞.理学与启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8]关健英.先秦秦汉德治法治关系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9]严崇涛.新加坡成功的奥秘——一位首席公务员的沉思,张志斌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0]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2]麦金泰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3]埃里希·弗罗姆.逃避自由,刘林海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4]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儒家与自由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5]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理性主义及其限制[M].北京:三联书店,2003.
    [36]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7]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8]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9]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0]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1]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2]里夏德·范迪尔门.欧洲近代生活·宗教、巫术、启蒙运动,王亚平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43]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4]斯图亚特·J·布朗.宗教与欧洲启蒙运动[A].赵林、邓守成主编.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6]冯天瑜.《明夷待访录》:中国的政治启蒙书[A].赵林、邓守成主编.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7]柴文华.儒道观念与生态伦理断想[J].哲学研究,1990,(1).
    [48]庄礼伟.新加坡与儒家文化[J].东南亚研究,1992,(3—4).
    [49]陈德峰.论儒学对“全球伦理”建构的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6).
    [50]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杜维明、黄万盛对话录(节选)[J].求是学刊,2005,(4).
    [51]冯峰.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经济[J].中外企业文化,2006,(7).
    [52]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9,(6).
    [53]李倩雯.儒家文化成就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J].现代商业,2009,(9).
    [54]关健英.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论述元点、价值依据及对其的追问[J],哲学研究,2010,(3).
    [55]寥高娟,彭维.论亚洲四小龙发展模式对世界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2,(11).
    [56]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02-14.
    [57]黄安年.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2008年2月29日发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