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周扬与现代革命文艺运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周扬一生的重大文艺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现代中国革命文艺的演进逻辑为叙事线索,全景式地回放了围绕周扬展开的现代中国革命文艺运动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革命的文艺内在地要服务于革命的政治。为此,现代中国革命政治的历史轨迹和现代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过程是协调一致的。整体上看,宣扬、践行、捍卫、建设和告别革命文艺,是现代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五大篇章。由于周扬甫登上革命文艺的舞台就一直占据着革命文艺前行的制高点,所以,周扬的革命文艺生涯基本上也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左联”时代,周扬以“左联”书记的身份尽心尽力地宣扬革命文艺。这一时期,中国的革命政治处于低潮,革命文艺的发展缺乏现实的土壤和明确的指导,周扬只能抽象地乃至教条地讴歌革命文艺。甚至,因为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周扬触犯左翼文艺的领袖鲁迅。
     延安岁月,周扬创造性树立起毛泽东《讲话》在革命文艺史上的历史地位,并以《讲话》为指针卓有成效地践行着革命文艺。这一时期,中国的革命政治走出低潮,在革命政治领袖毛泽东的指引下,周扬的文艺才华充分显现,为开创新的人民的文艺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建国后,为了捍卫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艺,毛泽东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文艺大批判运动。文艺战线的主要领导周扬,责无旁贷地站到了这些文艺斗争的第一线,打击了一大批文艺界人士、戕害了中国文化,同时开发了一套颇为恶劣的文艺大批判的范式。
     伴随着捍卫革命文艺的斗争,中共领导也力图建设中国的革命文艺。但是,基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反复无常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挫败,革命文艺的建设在纠“左”和反右之间摇摆不定。于是,周扬一会高调反右、一会竭力纠“左”。最终,由于中国极“左”政治的病入膏肓,周扬不仅没有阻止“左”倾文艺的泛滥,自己也被极“左”政治运动所吞噬。
     “文革”之后,痛定思痛的周扬一边向历次文艺斗争中自己伤害过的文艺界人士忏悔,一边对革命文艺乃至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反思。探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并抽象地倡导“人道主义”,周扬为自己的晚年奏响了华美的乐章,却因此再次落马,从而酿成晚年周扬的悲剧。
     文艺的发展有自身的固有的规律。作为一位文艺理论家,周扬不可能不洞悉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当相对超然于革命政治、政治环境宽松或者有感于革命文艺的流弊时,周扬的文艺理论活动间隙性地、偶尔地表现出对文艺规律的尊重。
     评价周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提出一个普世的价值尺度。中国革命文艺萌发的历史必然性在于它是中国革命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诉求。然而,揆诸历史,“现时的社会革命的时代”必定要过渡到“现代的民主宪政的时代”。以此观照,周扬的文艺观始终没有脱离前者的历史语境。为此,周扬的文艺理论及实践是落后的,必须给予大力的批判。
     相比其他曾经助“左”为虐的中共高级干部,晚年周扬的忏悔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举措。但是,这种忏悔依然不彻底。晚年周扬悲剧的根源在于已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处理好党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cultural events in Zhou Yang's life i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logic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e narrative clue. The paper replay panoramically ups and downs picture around Zhou Yang'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movemen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must serve the revolution politics. Therefore,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 political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is consistent. On the whole, preach, practice, defend, construction and bid farewell to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e five chapter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When Zhou Yang appeared on the stage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he had occupied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development. So, Zhou Yang's revolutionary career basic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Era of left League, Zhou Yang as a secretary of the League of Leftist Writers made all-out efforts to preach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olitics is at low ebb, the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lacked reality soil and clear guidance, Zhou Yang could only abstractly and dogmatically eulogize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Even, because obeyed to the i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ommunist, Zhou Yang violated Lu Xun, the left-wing literary leader.
     The Yanan times, Zhou Yang creatively established historical position of Mao Zedong Speech in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history, and he was very fruitful to practic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according to speech.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olitics was out of low ti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o Zedong, the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leaders, Zhou Yang's literary talent fully revealed,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new literature and art of the peopl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in order to defend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born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Mao Zedong launched movement on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iticism again and again. As the main leadership of literature and art front, Zhou Yang was indispensable duty to stand at the forefront of these literary and art struggle. He hit a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in the indust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rmed Chinese culture, and developed a rather bad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paradigm.
     Along with the struggle of defending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has sought to build China'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However, due to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frustration of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was in the swing between correcting left and combating right. So, Zhou Yang alternated between vigorously combating right and strongly correcting left. Finally, because Incorrigibility of Chinese hard-left politics, Zhou Yang not only failed to stop the flush of leftist literature and art but also was devoured by hard-left political movement.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Zhou Yang was aware of his own error. So he apologized to people he had hurt in all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struggle, reflected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Marx doctrine. He discussed alienation of socialist society and abstractly advocated humanitarianism. Because of these, Zhou Yang played beautiful music in their old age, but he again was criticized. This led Zhou Yang's life tragedy of the last years.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s its own inherent law. As a literary theorist, Zhou Yang could have insight into the basic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So,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when relatively detached from political revolution, when found the evils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or 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loose, Zhou Yang's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activity shows respect for the laws of literature and art occasionally.
     We must put forward a universal value standard from the heigh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o evaluate Zhou Yang.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at it is the historical demand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politics development. However, reviewing the history, the era of social revolution must evolve into the era of modern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On this view, Zhou Yang's literary and artistic concept had not been divorced from the former historical context. Therefor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Zhou Yang's literature and art is backward, and should vigorously criticize it.
     Compared to other leftist senior cadr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ou Yang's confession in his last years is a rare progressive measure. However, this is still not complete. Root of Zhou Yang's tragedy in his old age is that already governing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d not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spirit and personality.
引文
1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时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2页。
    1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2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3页。
    2《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11年3月15日,第1版。
    3 《周扬同志生平》,《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4期,第221页。
    4孙书文:《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5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东北书店1948年印行,《前记》。
    1周扬:《周扬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72页。
    1关于史料的科学分类,参见李良玉:《史料学片论》,李良工:《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页。
    2该书同时收录进李AY文集之((11:苍老》,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3王蒙 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徐庆全著:《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顾骤:《晚年周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4王蒙 袁鹰:《忆周扬》,内蒙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97页。
    5顾骧:《晚年周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6《我走过的道路》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1年10月、1984年5月和1988年9月分上、中、下二册陆续出版。后合成两册作为回忆录一、二集,以第34. 35卷的序列(1997年6月出版),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3卷本的《茅盾全集》。1997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出版两卷本《我走过的道路》。
    2《毛泽东传》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分两次出版。分别为:1997年版的《毛泽东传(1893-1949)》 (上、下册)和2005年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册)。
    3 《毛泽东年谱(1893-1949)》分为上、中、下3卷,先后有几个版本,1993年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首次出版2002年和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再次出版。其中,涉及周扬的,是中、下两卷。
    4《邓小平年谱》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分两次出版,分别为:2004年版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册)和2009年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中、下册)。
    5另两部是指《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毛泽东与文艺战线》。
    6盛夏:《毛泽东与周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页。
    7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445页。
    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页。
    2许纪霖 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51页。
    4李良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9页。
    1孙书文:《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2赵浩生:《周扬笑谈历史功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辑,第228页。
    3朱辉军:《周扬现象初探》,《忆周扬》,内蒙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2页。
    4李辉:《摇荡的秋手》,《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7页。
    5周扬:《<邓拓文集>序言》,《周扬序跋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7页。
    1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422页。
    2谢泳:《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页。
    1周扬:《我的自传》,《三周研究》2008年第1期.第60页。
    2据周扬之子周艾若回忆,周扬生于1907年,但周扬自传和新华社发布的《周扬生平》皆称其1908年生。
    3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4罗银胜:《周扬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犬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223页。
    3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1周扬:《我的自传》,《三周研究》2008年第1期,第60页。
    2李良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页。
    3赵浩生:《周扬笑谈历史功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辑,第230。
    4周扬:《我的自传》,《三周研究》2008年第1期,第61页
    1周艾若:《父亲周扬和母亲吴淑媛》,《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第2期,第12页。
    2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21页。
    3周艾若:《我父亲周扬的家事》,《各界》2009年第10期,第18页。
    1周艾若:《我父亲周扬的家事》,《各界》2009年第10期,第18页。
    2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页
    3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4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页。
    5荣天屿:《虽不同生亦当共死——忆苏灵扬与周扬》,《百年潮》1999年第4期,第65页。
    1王铁仙:《如何评价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左联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
    2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93页。
    1冯夏熊:《玛雪峰谈左联》,《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第4页。
    2周健强:《夏衍谈“左联”后期》,《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4期,第130页。
    3据玛雪峰回忆,“文委”成立于1929年卜半年。
    4阳翰笙:《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经过》,《文学评论》1980年第2期,第17页。
    5邵伯周:《试论“左联”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左联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91年版,第33-51页。
    1周扬:《我的自传》,《三周研究》2008年第1期,第61页。
    2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07页。
    3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十二日社会科学研究会讲》,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艺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02页。
    4任钧:《左联漫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第111页。
    5综合茅后和胡风的回忆,可以确认秘书长就是行政书记。
    6任白戈:《我和周扬在“左联”工作的时候》,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1周扬:《我的自传》,《三周研究》2008年第1期,第61页。
    2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92页。
    3“左联”党团书记名单及先后顺序,不同资料的说法有差异,这是笔者综合各种资料得出的结论。
    4苏灵扬:《一个不是作家的“左联”盟员的回忆》,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
    1张大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况》,《新文学史料》1980年1期,第108-110页。
    1具体情况,本章第四节第三目再作介绍。
    2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4封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4页。
    3沙汀:《一个“左联”盟员的回忆琐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80年第2期,第25页。
    a茅盾:《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及其它》,茅盾:《我走过的道路》(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567页。
    5茅盾:《法律外的航线(书评)》,《文学月报》1932年第5. 6期合刊,第167页。
    1鲁迅:《日记二十一》,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2鲁迅《日记二十二》,修订编委会:《兽迅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354页。
    3张大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革命文学(上),《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3期,第166页。
    4《第一次全苏无产阶级作家会议决议》,张秋华:《“拉普”资料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175页。
    5瓦尔金:《政治常识与文学的任务》张秋华:《“拉普”资料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页。
    6李慈健等:《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7张大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革命文学(上),《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3期,第167页。
    1《苏联作家协会章程》,曹葆华:《苏联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3页。
    2周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纲要>讨论会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页。
    3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页。
    4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2页。
    5张大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革命文学》(下),《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4期,第144-145页。
    6张大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革命文学》(下),《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4期,第145-146页。
    7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页。
    8周扬:《关于“社会主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9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1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2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I11页
    3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112页。
    4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
    5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
    6周扬:《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8页。
    7周扬:《抗战时期的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6页。
    8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鲁艺学风总结报告之理沦部分:对鲁艺教育的个检讨与自我批评》,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8页。
    91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19页。
    1周景雷:《复杂的另一面仍是复杂——读支克坚先生的新著周扬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1期,第291页。
    2支克坚:《论周扬建国前文艺思想》,《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7期.第42页。
    3周扬:《辛克莱的杰作:(林莽)》,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4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
    5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6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
    1周扬:《现实主义试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2周扬:《现实主义试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7页。
    3周扬:《现实主义试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4周扬:《现实主义试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5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6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3页
    7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
    8周扬:《现实的与浪漫的》,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6页。
    9周扬:《现实主义试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
    1陈辽:《周扬论》,《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4期,第49页。
    2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3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27页。
    41周扬:《抗战时期的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4-238页
    5周扬:《抗战时期的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9页
    6周扬:《新的现实与文学上的新的任务》.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51页
    7周扬 :《我们的态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8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9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义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10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9-30页。
    11周扬:《新的现实与文学上的新的任务》,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56-257页。
    1苏汶:《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34页。
    2胡秋原:《阿狗文艺论——民族文艺理论之谬误》,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3胡秋原:《阿狗文艺沦——民族文艺理论之谬误》,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沦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4胡秋原:《阿狗文艺论——民族文艺理论之谬误》,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s胡秋原:《勿侵略文艺》,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 (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6苏汶:《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 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30页。
    1苏汶:《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沦辩》,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版,第130-131页。
    2苏汶:《“第三种人”的出路——论作家的不自由并答复易嘉先生》,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20
    3苏汶:《“第三种人”的出路——论作家的不自由并答复易嘉先生》,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2.
    4胡秋原:《阿狗文艺论——民族文艺理论之谬误》,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5胡秋原:《勿侵略文艺》,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 )D1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6胡秋原:《钱杏邨理论之清算与民族文学理沦之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拥护》,吉明学 孙露茜: 《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72页。
    7苏汶:《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沦辩》,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 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 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34-135页。
    1苏汶:《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35页。
    2苏汶:《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页。
    3苏汶:《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页。
    4苏汶:《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2页。
    5苏汶:《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贞。
    6苏汶:《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5-206页。
    7胡秋原:《关于文艺之阶级性》,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8苏汶:《“第三种人”的出路——论作家的不自由并答复易嘉先生》,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64页。
    9胡秋原:《关于文艺之阶级性》,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2贞。
    10苏汶:《第三种人”的出路——论作家的不自由少并答复易熹先生》,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I: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65页。
    1苏汶:《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6页
    2鲁迅《文艺与革命(并几芬来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1瞿秋自:《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_L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38页。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第123页。
    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页
    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3页。5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09页。
    1苏汶:《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2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31页。
    3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_1984版,第32页。
    4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沦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32-33页。
    5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I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版,第33页。
    6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33页。
    7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35页。
    8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36页。
    1周扬:《自由人文学理沦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2页。
    2胡秋原:《浪费的论争——对于批判者的若干答辩》,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沦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19页。
    3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1984版,第43页。
    4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4页。
    5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6-47页。
    6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7页。
    7胡秋原:《阿狗文艺论——民族文艺理论之谬误》,《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土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第7页。
    8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7页。
    9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8页。
    10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48页。
    11胡秋原:《勿侵略文艺》,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12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50页。
    1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52-53页。
    2胡秋原:《浪费的论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16页。
    3周扬:《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53页。
    4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58页。
    5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0页。
    6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0页。
    7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1页
    8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 《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2页
    9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2页。
    10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3页。
    1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4页。
    2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5页。
    3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5页。
    4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l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5页。
    5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6页。
    6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6页。
    7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6-67页。
    8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7页。
    9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67页。
    10周扬:《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率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99-200页。
    11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第70页。
    1苏汶:《批评之理论与实践》,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401页。
    2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版,第71页。
    3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版,第72页。
    4苏汶:《批评之理论与实践》,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402页。
    5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版.第73页。
    6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页。
    7《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版,第206页。
    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4页。
    2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2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66页。
    3文章原名为《致<文艺新闻>的一封信》,在《文艺新闻》上发表时,由该刊编者改题为《“阿狗文艺”论者的丑脸谱》。
    4冯雪峰:《“阿狗文艺”论者的丑脸谱》,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125页。
    5冯雪峰:《“阿狗文艺”论者的丑脸谱》,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5页。
    6瞿秋白:《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26页。
    7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页。
    8瞿秋白:《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
    9瞿秋白:《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
    10瞿秋白:《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页。
    1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2瞿秋白:《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3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页。
    4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137页。
    5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6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7李辉:《与陈明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8瞿秋自:《文艺的不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37页。
    1苏汶:《“第三种人”的出路》,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57-158页。2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1页。
    3鲁迅:《论“第三种人”》,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沦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4鲁迅:《论“第三种人”》,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页。
    5鲁迅:《又论“第三种人”》,吉明学 孙本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沦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458页。
    6该文后经作者略作删改,署名科德转载于1933年1月15日出版的《世界文化》第2期。
    1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6页。
    2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7页。
    3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7页。
    4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7-448页。
    5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8页。
    6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第448页。
    7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第448页。
    1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艺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
    2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艺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
    3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门门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艺理论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50页。
    4冯夏熊:《冯雪峰谈左联》,《新文学史料》1980午第1期,第11页。
    5冯雪峰:《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89页。
    6冯青峰:《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0页。
    1冯雪峰:《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8页。
    2冯雪峰:《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03页。
    3冯雪峰:《“第三种人”的问题》,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24-325页。
    4冯雪峰:《“第三种人”的问题》,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25页。
    5冯雪峰:《“第三种人”的问题》,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6冯雪峰:《“第三种人”的问题》,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7冯雪峰:《“第三种人”的问题》,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8冯雪峰:《“第三种人”的问题》,吉明学 孙露茜:《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9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 1985年版,第213页。
    10胡立夫是1932年“二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闸北时的汉奸,任敌伪“上海北市人民地方维持会”会长
    11芸生:《汉奸的供状》,《文学月报》1932年第4期,第85页,
    12芸生:《汉奸的供状》,《文学月报》1932年第4期,第85-86页。
    13芸生:《汉奸的供状》,《文学月报》1932年第4期,第88页。
    1张大明:《坚持舆论一律 保留个人风格——编<周扬文集>札记》,《文艺评论》1985年第3期,第52页。
    2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封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4页。
    3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封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4贞。
    4吴敏:《以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为例简论1930年代左联的矛盾处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6期,第50
    页。5陈漱渝:《周扬谈鲁迅和三十年代文艺问题》,《百年潮》1998年第2期,第38页。
    1周扬:《艺术与人生——车尔芮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之美学的关系>》,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195页。
    2周扬:《我们需要新的美学——对于梁实秋和朱光潜两先生关于“文学的美”的论辩的一个着法和感想》,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3页。
    3周扬:《论<雷雨>和<日出>——并对黄芝冈先生的批评的批评》,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98-200页。
    4周扬:《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228页。
    1周扬:《“国防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页。
    2周扬:《“国防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120页。
    3陈漱渝:《周扬谈鲁迅和三十年代文艺问题》,《百年潮》1998年第2期,第36页。
    4周立波:《关于“国防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两个口号”论争资料选编》(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5徐庆全:《周扬关于三十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给中央的上书》,《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10期,第70页。
    1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93-294页。
    2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96页。
    1陈漱渝:《周扬谈鲁迅和三十年代文艺问题》,《百年潮》1998年第2期,第37页。
    2萧三:《我为“左联”在国外作了些什么?》,编辑组:(《左联回忆录》(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0-181页。
    3田刚:《关于萧三“莫斯科来信”的儿点辩证》,《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期,第68页。
    4《萧三给左联的信》,《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I期,第144贞。
    5《萧三给左联的信》,《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I期,第145-146页。
    6《萧三给左联的信》,《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I期,第146页。
    7关于萧三来信的传信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胡风,这是根据胡风自己的回忆:一种是茅盾,有徐懋庸和夏衍的回忆为据笔者综合考虑采信胡风说。参见胡风:《关于三十年代前期和鲁迅有关的二十二条提问》,《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4期,第194页。
    1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06页。
    2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1.2页。
    3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科》1983年第2期,第2-3页。
    4徐懋庸:《回忆录三》(我和鲁迅的关系的始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第37页。
    5徐懋庸:《回忆录三》(我和鲁迅的关系的始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第38页。
    6《中国文艺家协会宣言》,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04页。
    1《中国文艺家协会简章》.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04页。
    2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10页。,
    3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辑的《“两个口号”论争资料选编》(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7-50页。
    4茅盾:《需要一个中心点》,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74页。
    5周扬:《关于国防文学——略评徐行先生的国防文学反对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172页。
    1陈荒媒:《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5期,第19-20页。
    2徐行:《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文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79页。
    1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命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47页。
    2程中原:《关于冯雪峰1936—1937年在上海情况的新史料》,《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4期,第12-13页。3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48页。
    4冯雪峰:《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2-123页。
    5冯雪峰:《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3-124页。
    6茅盾:《“左联”的解敞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8页。
    1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4页。
    2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51页。
    3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沦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9页。
    4胡风:《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83页。
    1胡风:《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85页。
    2经过茅盾从中调和,周扬同意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宣言不提“国防文学”口号,周扬、夏衍也不在宣言上签名。鲁迅也答应不在
    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宣言中提“民族革命战争的人众文学”口号。
    3依据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辑的“两个口号”论争资料编日整理得出,见《“两个口号”论争资料选编》(下册),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5-1155页。
    4徐懋庸:《“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北京大学 北京帅范大学 北京帅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
    (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08页。
    1周扬:《现阶段的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
    2郭沫若:《国防·污池·炼狱》,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38页。
    3《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20页。
    4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14-315.
    1周扬:《我的自传》,《三周研究》2008年第1期,第62页。
    2苏灵扬:《一个不是作家的“左联”盟员的回忆》,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页。3冯雪峰:《关于一九三六年我到上海工作的任务以及我同文委和‘临委’的关系》,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4页。
    4荣天屿:《他的一个未了心愿》,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4页。5冯雪峰:《关于一九三六年我到上海工作的任务以及我同文委和‘临委’的关系》,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7页。6胡风:《鲁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第28页
    7 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0页。
    8鲁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12-613页。
    1茅盾:《关于<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43-344。
    2编者:《<关于(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给木刊的信>附记》,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47页。
    3编者:《<关于(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给本刊的信>附记》,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979年版,第347页。
    4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14页。
    5茅盾:《关于引起纠纷的两个口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49页。
    6茅盾:《关于引起纠纷的两个口号》,北京大学 北京帅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
    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51页。
    7周扬:《与茅后先生论国防文学的口号》,北京大学 北京帅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53页。
    8周扬:《与茅盾先生论国防文学的口号》,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R,第357页。
    9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16页。
    1赵浩生:《周扬笑谈历史功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34页。
    1具体情况,下一节详细介绍
    2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23页。
    3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58页。
    4苏灵扬:《一个不是作家的“左联”盟员的回忆》,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1关于周扬一行离开上海的时间,只能确定到年份,具体月日难以考证。据苏灵扬回忆是9月,而艾克思编撰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记录的是8月13日,本文采信苏灵扬的说法。2关于周扬到达延安的时间.史料说法不一。郝怀明著的《如烟如火话周扬》提出是日月初;著名周扬研究学者徐庆全在2009年10月29日《人民政协报》B3版上所写《周扬的前半生》中指出是10月。笔者综合其他一些旁证资料支持后种说法。
    3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4露菲:《文坛风雨路——回忆周扬同志片段》,《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2期,第62页。
    5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l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6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7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l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72页。
    2萧三:《我为“左联”在国外作了些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左联回忆录》编辑组:《左联回忆录》(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1页
    3毛泽东:《致周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4毛泽东:《致周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260页。
    5荣天屿:《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毛泽东与周扬的交往》,《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3期,第77页。
    1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68页
    2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68页。
    3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1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2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50-51页。
    3于光远:《周扬和我》,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4杨桂欣:《丁玲与周扬的恩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5田瑜:《群众文化运动的开拓者》,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6页。
    6毛泽东等:《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辑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光明日报昢版社1992年版,第l页。
    7罗迈:《鲁艺的教育方针与怎样实施教育方针》,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辑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
    1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
    2钟敬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概貌侧记》,《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第56页。
    3周扬:《鲁艺订艺术工作公约》,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4页。
    4《中国共产党鲁艺总支部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敬告全校教职员工书》,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辑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1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页。
    2华君武:《回忆周扬几件事》,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3程远:《我们的好院长》,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
    4《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会议关于延大、自然科学院等精简问题的决议》(会议记录),《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委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5《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延大、自然科学院负责千部》,《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委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30页。
    6林默:《论“花边文学”,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18-519页。
    7鲁迅:《350207致曹靖华》,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5页。
    8鲁迅:《花边文学·序言》,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
    1胡风:《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2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3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4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5胡风:《胡风回忆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6这是胡风的说法,参见《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但茅盾却说胡风句所有人隐瞒了此事,参见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5页。
    7夏衍:《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文学评论》1980年第I期,第96-97页8胡风:《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9胡风:《鲁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第7页。
    1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5页。
    2姬学友:《永恒的精神纽带——李何林和胡风关系中的鲁迅因子》,《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12月,第52页。
    3田刚:《关于萧三“莫斯科来信”的儿点辩证》,《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期,第71页。
    4鲁迅:《350126致曹靖华》,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8页。
    5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09页。
    6任白戈:《我和周扬在“左联”工作的时候》,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0页。
    7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51页。
    8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第6页。
    1徐懋庸:《回忆录三》(我和鲁迅的关系的始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第39页。
    2鲁迅:《360502致徐懋庸》,修订编委会:《兽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3鲁迅: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6页。
    4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7页。
    5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005年版,第547
    6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7-548页。
    1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第255页。
    2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8页。
    3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9页。
    4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9页。
    5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0页
    6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1页。
    7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2页。
    1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3页。
    2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3页。
    3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554页。
    4徐懋庸:《回忆录三》(我和鲁迅的关系的始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第40页。
    5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4-555页。
    6夏衍:《一些早该忘却而末能忘却的往事》.《文学评论》1980年第1期,第96页。
    7陈漱渝:《周扬谈鲁迅和三十年代文艺问题》,《百年潮》1998年第2期,第37页。
    1徐懋庸:《回忆录三》(我和鲁迅的关系的始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第39页。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因中央政府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页。
    3毛泽东:《论鲁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43页。
    4毛泽东:《论鲁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44页。
    5毛泽东:《论鲁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44页。
    1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2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 1l)》,文化艺术出Ir社1987年版,第93-94页。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4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页。
    5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15页。
    6周扬:《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1页。
    7周扬:《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5页。
    8周扬:《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7-288页。
    1周扬:《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9-290页。
    2周扬:《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90-291页。
    3周扬:《精神界之战士——论鲁迅初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为纪念他诞生六十周年而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9页。
    4周扬:《精神界之战士——论鲁迅初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为纪念他诞生六十周年而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8页。
    5周扬:《精神界之战士——论鲁迅初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为纪念他诞生六十周年而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页。
    6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文学评论》1986年第1期,第22页。
    1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续),《文学评论》1986年第2期,第108页。
    2周扬:《郭沫若和他的<女神>》,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页。
    3周扬:《郭沫若和他的<女神>》,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页。
    4周扬: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351页。
    5李辉:《与夏衍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6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东北书店1948年印行,《前记》。
    1《关于延安对文化人的工作的经验介绍》,《延安整风运动(资料选辑)))选编组:《延安整风运动(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4年版,第78-79页。
    2陈晋:《文人毛泽东》,L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225页。3高浦棠:《延安文艺座谈会讨沦议题形成过程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2007年第1期,第251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5关于参加座谈会的确切人员,艾克恩根据会后合影列出了个96人名单。参见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365页。在此基础上,高浦棠据史料考证,又去掉1人,替换3人,加上31人。参见高浦棠:《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人员考订》,《党的文献》2007年第1期,第75页。
    6黎辛:《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纵横》2002年第5期,第6页。
    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页。
    1朱鸿召:《延安文艺座谈会卜的激烈争沦》,《百年潮》2007年第12期,第73页。
    2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页。
    3朱鸿召:《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激烈争论》,《百年潮》2007年第12期.第73页。
    4朱鸿召:《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激烈争论》,《百年潮》2007年第12期,第75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洋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382页。
    1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63-364页。
    2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一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857页。
    1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读(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7页
    2周扬:《文学的真实性》,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3页。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9页。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2页
    5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6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29页。
    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页。
    8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861页。
    9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1页。
    1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1页。
    11周扬:《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美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9-374页‘
    12周扬:《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美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78页。
    1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866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2页。
    2周扬:《从比兰台罗说到文学上的悲观主义》,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3页。
    3周扬:《忧郁的文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l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0页。
    4周扬:《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8页。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4页。
    6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6页
    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7页。
    1黎辛:《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的写作、发表和参加会议的人》,《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2期,第208页
    2艾克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延安文艺运动》,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3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9页。
    4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3页
    5《中央总学委关于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02页。
    6《中央宣传部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页。
    7周扬:《序言》,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1毛泽东:《致周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8页。
    2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12页。
    3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13页。
    4周扬;《谈文艺问题》,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9页。
    5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14页。
    6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2-863页。
    7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鲁艺学风总结报告之理论部分:对鲁艺教育的一个检讨与自我批评》,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3页。
    8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鲁艺学风总结报告之理论部分:对鲁艺教育的一个检讨与自我批评》,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 (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4页。
    1周扬:《序言》,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2周扬:《序言》,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3周扬:《序言》,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8页。
    4周扬:《序言》,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页
    5周扬:《序言》,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作家出版社 1984年版,第15页。
    6周扬:《关于政策与艺术》,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5-476页。
    7程远:《我们的好院长》,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87-88页
    8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98-99页。
    9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五节第三日。
    1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9贞。
    2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3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仟务》,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大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8-59页。
    4《奖励自由研究》,《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委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75-76页。
    5胡乔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文学艺术》,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2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3《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4《整顿学风、党风、文风》,《解放日报》1942年2月2口,第1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几风报告的决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版,第363-367页。
    6《中共宣传部关于增加整风学习材料及学习时间的通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1页。
    7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111-112页。
    8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32页。
    1刘西林:《忆毛主席在鲁艺的一次讲话》,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辑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年版,第117页。
    2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987年版,第367页。
    3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32页。
    4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33页。
    5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33页。
    1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鲁艺学风总结报告之理论部分:对鲁艺教育的一个检讨与自我批评》,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7页。
    2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鲁艺学风总结报告之理论部分:对鲁艺教育的一个检讨与自我批评》,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M}社1984年版,第411-412页。
    3赵浩生:《周扬笑谈历史功过》,《新文学史料》]979年第2期,第239页。
    4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第43页。
    1罗烽:《漫谈批评》,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66页。
    2罗烽:《漫谈批评》,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67-568页。
    3丁玲:《我们需要杂文》,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
    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73页。
    4丁玲:《我们需要杂文》,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闲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74页。
    5丁玲:《我们需要杂文》,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74页。
    1丁玲:《三八节有感》,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76页。
    2丁玲:《三八节有感》,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76-577页。
    3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82页。
    4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82页。
    5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82-583页。
    6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84页。
    7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1979年版,第585页。
    1王实味:《野百合花》,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93页。
    2萧军:《论同志之“爱”与“耐”》,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99页。
    3萧军:《沦同志之“爱”与“耐”,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600页。
    4萧军:《论同志之“爱”与“耐”,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601页。
    5王德芬:《萧军在延安》,《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页。
    6王实味:《政治家·艺术家》,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96页。
    7王实味:《政治家·艺术家》,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及学教研室:《文学运动史料选》(第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96-597页。
    1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74页。
    2《整顿学风、党风、文风》,《解放日报》1942年2月2日,第1版。
    3《从自己制造的因笼里跳出来》,《解放日报》1942年3月14日,第1版。
    4《发扬民主作风》,《解放日报》1942年3月14日.第1版。
    5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95-397页。
    1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第45页。
    2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9页。
    3黎辛:《(野百合花)·延安整风·<冉批判>——捎带说点<王实味冤案平反纪实>读后感》,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
    4李维汉:《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整风运动》,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5王实味:《我对罗迈同志在整风检工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批评》,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37页。
    6王实味:《零感两则》,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9-140页。
    7王实味:《答李宇超、梅洛两同志》,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2页。
    1李维汉:《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整风运动》,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
    2李言:《对中央研究院整风运动的几点体会》,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3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09-410页。
    4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第46页。
    5《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366页。
    6胡乔木:《整顿三风必须正确进行》,《胡乔木文集》编辑小组:《胡乔木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7页。
    7黄昌勇:《生命的光华与暗影——王实味传》,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8伶冬:《漫忆中央研究院的整风运动》,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9李维汉:《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整风运动》,温济泽等:《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1页。
    1范文澜:《在中央研究院六月十一日座谈会上的发言》,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57页。
    2杨维哲:《从<政治家·艺术家>说到文艺——与王实味同志商榷》,《解放日报》1942年5月19日,第4版。
    3罗迈:《动机与立场》,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53页。
    4金灿然:《读实味同志的<政治家·艺术家>后》,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63
    5李维汉:《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整风运动》,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
    6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05页。
    1雪苇:《我和王实味》,《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2期.第50-51页。
    2黄吕勇:《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70页。
    3凌云:《王实味的最后五十个月》,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7页。
    4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08页。
    5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 第308页。
    6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第309页。
    7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 第313页
    8温济泽:《斗争日记——中央研究院座谈会的日记》,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 第313页
    1丁玲:《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六月十一日在中央研究院与上实味思想作斗争的座谈会卜的发言》,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01页。
    2范文澜:《在中央研究院六月十一日座谈会上的发言》,朱鸿召:《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56页。
    3温济泽:《王实味冤案平反纪实》,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4黎辛:《<野百合花>·延安整风·(再批判)——捎带说点<上实味冤案平反纪实>读后感》,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页。
    5张毓茂:《我所知道的萧军先生》,《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2期,第139-140页。
    1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201页。
    2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72页。
    3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202页。
    4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性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209页。
    5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第46页
    6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1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4页。
    2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0页。
    3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义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页。
    4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382页。
    5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2贞。
    6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3页。
    7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5页。
    8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6页。
    9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7页。
    10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2-393页。
    1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3页。
    2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4页。
    3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6-397页。
    4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义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8页。
    5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义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1页。
    6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1贞。
    7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2-403页。
    8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4页。
    9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义艺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04页。
    10黄昌勇:《生命的光华与暗影——王实味传》胡平 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 1998年版,第65页。
    1黄昌勇:《王实味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63页。
    2周扬:《我所希望于的<战地>的》,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231-232页。
    3周扬:《精神界之战士——论鲁迅初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为纪念他诞生六十周年而作》,文集选编织:《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页。
    4周扬:《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美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8-369页。
    1周扬:《“五四”文学革命杂记》,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2-483页。
    2周扬:《我们的态度》,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59-260页。
    3周扬:《文学与生活漫谈》,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6-337页。
    1周扬:《关于政策与艺术——<同志,你走错了路>序言》,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7页。
    2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页。
    3《中共中央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0页。,
    4陈水发:《延安的阴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194页。
    1中央书记处:《发动华中反特运动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7册),国防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85页。
    2陈永发:《延安的阴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194页。
    3陈水发:《延安的阴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196页。
    4陈永发:《延安的阴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200页。
    5陈永发:《延安的阴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202页。
    6陈水发:《延安的阴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204页。7康生:《抢救失足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1册),国防人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381-384页。
    8华世俊 胡育民:《延安整风始末》,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68页。
    9沈志远:《感谢苦难:彦涵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2页。
    10李辉:《与李纳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页。
    11骆文:《延安时代,他总在思考探索》,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
    12李辉:《与李纳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39页。
    1《延安大学概况》,《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委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79页。
    2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页。
    3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洋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7页。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1页。
    1毛泽东:《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5-426贞。
    2毛泽东:《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8贞。
    3艾克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与延安文艺运动》,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4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1版,第361页。
    5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年版,第428-429页。
    6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29页。
    7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363页。
    8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12页。
    1李波:《黄上高坡闹秧歌》,艾克思:《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页。
    2李波:《黄土高坡闹秧歌》,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8-209页。
    3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19页。
    4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19页。
    1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页。
    2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
    3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方、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7页。
    4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着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7页。
    5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页。
    6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2页。
    7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3页。
    8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4页。
    9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4页。
    1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5911页。
    21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2页。
    3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8页。
    4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35页。
    1毛泽东:《致杨绍萱、齐燕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2页。
    2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1-252页。
    3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569-570页。
    4关于《白毛女》的公演时间,说法不一,有4月、5月和6月10日之说。此处采用朱萍考证得出的时间。参见朱萍:《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实核述》,《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第38页。
    5丁毅:《歌剧<白毛女>二三事》,《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第9页。
    6丁毅:《歌剧<白毛女>二三事》,《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第10页。
    7张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的创作演出》,《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第6页。
    1李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进行创作的情况》,《新文化史料》1996年第3期,第44页。
    2何火任:《<白毛女>与贺敬之》,《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第2期,第86页。
    3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603-604页。
    4贺敬之:《<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第224-225页。
    5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第166页。
    6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第167页。
    1周扬:《<赵树理文集>序》,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2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13页。
    3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6页。
    4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0贞。
    5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2页。
    6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4页。
    7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5页。
    8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8页。
    9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8页。
    1艾克思:《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706页。
    2徐庆全:《难以超越的自我——赵树理的迷惑》,徐庆全:《名家侣札与文坛风云》,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年版,第18-19页。
    3周扬:《谈文艺问题》,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00页。
    4周扬:《谈文艺问题》,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9页。
    5周扬:《谈文艺问题》,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9页。
    6徐庆全:《与周巍峙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6-27页。
    1鲁煤:《我和胡风:恩怨实录——献给恩师益友胡风百年诞辰(七)》,《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第40页。
    2鲁煤:《我和胡风:思怨实录——献给恩师益友胡风百年诞辰(七)》,《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第43页。
    3周扬:《论<红旗歌>,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1985年版,第19-20页。
    4鲁煤:《我和胡风:思怨实录——献给恩师益友胡风百年诞辰(七)》,《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第43页。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1《人民日报》1950年3月17日,第6版。
    2亚群:《对<清宫秘史>的看法》,《人民日报》1950年3月21日,第6版。
    3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红旗》1967年第5期,第9页。
    4即《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二节。
    5叶永烈:《胡乔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页。
    6孟犁野:《清宫秘史》悬疑新解》,《大众电影》 2002年第7期.第46页。
    1孙瑜:《影片<武训传>的前前后后》,张明:《武训研究资料大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3-898页。
    2孙瑜:《影片<武训传>的前前后后》,张明:《武训研究资料大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8页。
    3孙瑜:《影片<武训传>的前前后后》,张明:《武训研究资料大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
    4庄园 郑宏颖:《知情者者说第2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5叶水烈:《江青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页。
    6孙瑜:《影片<武训传>的前前后后》,张明:《武训研究资料大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
    7五晓梅:《<人民日报>在“批判<武训传>运动中的作用》,《新闻大学》2010年第3期,第48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1贾霁:《不足为训的武训》,《文艺报》1951年第4卷第1期,第11页。
    2杨耳:《试谈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无积极作用》,《文艺报》1951年第4卷第2期,第27页。
    3杜晓彬:《一生忠贞英灵不泯——回忆立群》,许立群:《许立群文集》(下卷),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年版,第851页。
    4一同转载的另外3文章分别为:江华的《建议教育界讨沦<武训传>》(原载1951年《文艺报》第4卷第1期).鲁迅1936年发表的《难答的问题》(也在1951年《文艺报》第4卷第1期重新刊发),邓友梅的《关于武训的一些材料》(原载1951年《文艺报》第4卷第2期)。
    5上述杨耳文章前编者按,《人民日报》1950年5月16日,第3版。
    6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 <武训传>的讨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16页。
    7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 <武训传>的讨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16
    8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 <武训传>的讨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17页。
    1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17页。
    2《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人民日报》1951年5月20日,第3版。
    3《人民日报》1951年5月20日,第5版。
    4袁鹰:《<武训传>讨论——建国后第一场大批判》,《炎黄春秋》2006年第3期,第2-3页。
    57邢培华:《武训研究资料索引》,张明:《武训研究资料人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61-1000页。
    6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闲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1黎之:《批判<武训传>、<清宫秘史>及其他》,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4页。
    2周扬:《一九五○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3周扬:《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二月在中央文学研究所的讲演》,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4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页。
    5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6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0-81页。
    7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8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 83页。
    1毛泽东:《在审阅杨耳<评武训和关于武训的宣传>稿时加写几段文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375页。
    2毛泽东:《对<武训历史调查记)的修改和给胡乔木的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94-403页。
    3武训历史调查团:《武训历史调查记》,《人民日报》 1951年7月28日,第3版。
    4李绪基、孙永都记录整理:《赵国璧同志谈当年调查武训其人其事的些情况》,《司洛路问志谈<武训历史调查记)的写作情况》,原载《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本文转载自张明主编:《武训研究资料大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21-829页。
    5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92页。
    1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2-93页。
    2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94页。
    3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94页。
    4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页。
    5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0页。
    6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7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8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3页。
    9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10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11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5年版,第116页。
    1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
    2周扬:《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
    3周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页。
    4周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页。
    5周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151页。
    1周扬: 《在全国第一届电影剧作会议上关于学习社会1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220页
    2周扬:《在全国第一届电影剧作会议上关于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27-228页。
    1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41-245页。
    2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_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92-295页。
    3周扬:《沦艺术创作的规律》,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41页。
    4周扬:《整顿文艺思想,改进领导工作—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演》,文集编选组:
    《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1孙玉蓉:《俞平伯年谱(简编)》,孙玉蓉、陈熙、陆永品:《俞平伯全集》(第10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511页。
    2俞平伯:《<红楼梦>简论》,孙玉蓉、陈熙、陆永品:《俞平伯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页。
    3俞平伯:《<红楼梦>简论》,孙玉蓉、陈熙、陆永品:《俞平伯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215页。
    4俞平伯:《<红楼梦>简论》,孙玉蓉、陈熙、陆永品:《俞平伯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5俞平伯:《<红楼梦>简论》,孙玉蓉、陈熙、陆永品:《俞平伯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1刘少奇:《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2马齐彬 陈文斌:《中国共产党执政四一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3孙玉明:《红学:1954》,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1王学典:《“红楼梦研究”人批判缘起揭秘——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的事是否存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9月21日,第5版。
    2李希凡 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文史析》1954年第9期,第21页。
    3李希凡 蓝翎:《关丁<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第21页。
    4李希凡 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第21页。
    5李希凡 蓝翎:《关于<红楼梦简沦>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第22页。
    6李希凡 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第23页。
    7李希凡 蓝翎:《关丁<红楼梦简论> 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第24页。
    8李希凡 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第25页
    1陈晋:《文人毛泽东》,土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1页。
    2毛泽东:《对中宣部、文委的机构设置和配备报告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505页。
    3中国作家协会革命造反团 新北大公社文艺批判战斗团:《文艺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949——1966),《内刊》反修兵:《人
    批判资料选编》,上海市报刊发行处1967年版,第5页。
    4蓝翎:《四十年间半部书》,蓝翎:《龙卷风》,上海远东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13页。
    5孙玉明:《红学:1954),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页。
    6徐庆全:《1954年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徐庆全:《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
    7李辉:《与周边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20页。
    8徐庆全:《批判<红楼梦研究>时俞平伯给周扬的信》,《百年潮》2000年第4期,第61页。
    1此处《评<红楼梦研究>》一文发表的情况是依据蓝翎的回忆。(载蓝翎:《四十年间半部书》,蓝翎:《龙卷风》,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年版,第35页。)另外,白鸿在《关于<文学遗产>的片段回忆——纪念<文学遗产>创刊四十一周年》文中,对此事的说法与蓝翎表述不一致。白鸿说,在陈翔鹤和何其芳的支持下,编委会同意发表这篇文章。(载《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160页。)
    2《文艺报》1954年第18期,第31页。
    3《光明日报》1954年10月10日,第5版。
    4毛泽东:《对<文艺报>转载<关于“红楼梦简沦”及其他>一文所加编者者的批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69-570页。前面四处批注同出于此。
    5毛泽东:《对<光明日报》刊载的<评“红楼梦研究”>一文的批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71页。
    1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74页。
    2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74页
    3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74-575页
    4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第575页贞
    1陈清泉 宋广渭:《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89页。
    2李辉:《与袁鹰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天——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147页。
    3钟洛:《应该重视对<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的批判》,《人民日报》1954年10月23日,第3版。
    4李希凡 蓝翎:《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人民日报》1954年10月24日,第3版。
    5李希凡 蓝翎:《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人民日报》1954年10月24日,第3版。
    6蓝瓴:《四十年间半部书》,蓝翎:《龙卷风》,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7《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召开的红楼梦研究座谈会记录》,《光明日报》1954年11月14日,第5版。
    1《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召开的红楼梦研究座谈会记录》,《光明日报》1954年11月14日,第6版。
    2《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召开的红楼梦研究座谈会记录》,《光明日报》1954年11月14日,第6版。
    3陈清泉 宋广渭:《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页。
    4毛泽东:《对陆定关于展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批判的报告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87页。
    5毛泽东:《<对质问“文艺报”编者>一文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第589页。
    1袁水拍:《质问<文艺报>编者》,《人民日报》1954年10月28日,第3版。
    2毛泽东:《<对质问“文艺报”编者>一文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尔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第589页。
    3李辉:《与袁鹰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天——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4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5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1949-1999)))(上册),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6孙玉明:《周扬与“<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传记文学》2000年第6期,第52-53页。
    1冯雪峰:《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人民日报》1954年11月4日,第3版。
    2冯雪峰:《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人民日报》1954年11月4日,第3版。
    3冯雪峰:《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人民日报》1954年11月4日,第3版。
    4冯雪峰:《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人民日报》1954年11月4日,第3版。
    5黎之:《<文艺报>编者应该彻底检查资产阶级作风》,《人民日报》1954年11月10日,第3版。
    6黎之:《<文艺报>编者应该彻底检查资产阶级作风》,《人民日报》1954年11月10日,第3版。
    7陈清泉 宋广渭:《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94页。
    8陈清泉 宋广渭:《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94页。
    1王若水:《清除胡适的反动哲学遗毒——兼评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观点和方法》,《人民日报》1954年11月5日,第3版。
    2《文化学术界应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对本报记者的谈话》,《光明日报》1954年11月8日,第1版。
    3陈清泉 宋广渭:《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
    1毛泽东:《对周扬关于批判胡适问题组织计划的请示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第620页。
    2郭沫若:《三点建议——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联系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54年12)19日,第11版。
    3郭沫若:《三点建议——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联系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54年12月9日,第3版。
    1周扬:《我们必须战斗——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联系会议上的发言》,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11-312页。
    2庄园 郑宏颖:《知情者者说第2辑(7)》,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3胡明:《胡适传论》(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76页。
    4《中共中央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组织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演讲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0册) .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59页。
    1胡风:《文艺工作的发展及其努力的方向——为文协理事会起草,在第六届年会上宣读的论文》,胡风:《胡风全集》(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179页。
    2黄药眠:《读了<文艺工作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以后——对文协五理事的参考论文质疑》,黄药眠:《黄药眠文艺论文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3胡风:《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胡风:《胡风全集》(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189页。
    4舒芜:《论主观》,舒芜:《舒芜集》(第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1胡风:《<希望>编后记》,胡风:《胡风全集》(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292页。
    2胡风:《胡风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6-337页。
    3黄药眠:《论约瑟夫的外套》,黄药眠:《黄药眠文艺论文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4黄药眠:《论约瑟夫的外套》,黄药眠:《黄药眠文艺论文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5胡风:《胡风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47-348页。
    6茅盾:《走在民主运动的行列中》,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31页。
    1本刊同人 荃麟:《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检讨·批判·和今后的方向》,荃麟、胡绳:《大众文艺丛刊批评论文选集》,新中国书局1949年版,第12-13页。
    2荃麟:《论主观问题》,荃麟、胡绳:《大众文艺丛刊批评论文选集》,新中国书局1949年版,第43-44页。
    3乔木:《文艺创作与主观》,荃麟、胡绳:《大众文艺丛刊批评论文选集》,新中国书局1949年版,第89页。
    4胡绳:《评路翎的短篇小说》,荃麟,胡绳:《大众文艺丛刊批评论文选集》,新中国书局1949年版,第283页。
    5胡绳:《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荃麟、胡绳:《大众文艺丛刊批评论文选集》,新中国书局 1949年版,第158页。
    1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页。
    2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59-560页。
    3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新华书店1950年发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原版复制,第62-63页。
    1胡风:《胡风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9页。
    2《人民日报》1950年3月26日,第5版。
    3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页。
    4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9-50页。
    1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
    21949年后,舒芜就职于广西南宁所中学。他曾多次托付胡风帮他调入京城,自己工作尚且没有着落的胡风自然无能为力。
    3舒芜:《舒芜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页。
    4舒芜:《舒芜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第242页。
    5《人民日报》1952年6月8日,第3版
    1徐庆全:《1952:胡风的惶恐与愤怒》,徐庆全:《名家书扎与文坛风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页。
    2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07页。
    3林默涵口述 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第13-14页。
    4林默涵口述 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 ,《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第14页。
    1林默涵口述 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第14页。
    2《人民日报》1953年1月31日,第3版。
    3林默涵:《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人民日报》1953年1月31日I,第3版。
    4《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
    5《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1胡风:《胡风三十万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36页。
    2胡风:《胡风三十万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3胡风:《胡风三十万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3-354页。
    1胡风:《胡风三十万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4页。
    2胡风:《胡风三十万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页。
    3胡风:《胡风三十方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页。4胡风:《胡风三十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371-373页。
    5时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青年编辑,对胡风比较仰慕,1950年7月,经胡风夫人梅志介绍,开始与胡风通信
    6此处写信时间应该有误,因为信中提及的袁水拍质问《文艺报》的文章发表于10月28日。
    7《人民日报》编辑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8页。
    8《人民日报》编辑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9页。
    9胡风:《在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胡风:《胡风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页。
    1胡风:《在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胡风:《胡风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2胡风:《在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胡风:《胡风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450-451页。
    3胡风:《在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胡风:《胡风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页
    4周扬:《我们必须战斗——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联系会议上的发言》,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18-320页
    5周扬:《我们必须战斗——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联系会议上的发言》,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323页。
    1毛泽东:《对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联席会议决议等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625页。
    2胡风:《我的自我批判》.胡风:《胡风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8-459页。
    3林默涵口述 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第21页。
    4林默涵口述 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第21页。
    5毛泽东:《在周扬关于同胡风谈话情况的报告上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年版,第9页。
    1《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闲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巾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5页。
    2《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的指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版,第27页。
    3郭沫若:《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人民日报》1955年4月1日,第3版。
    !徐庆全:《1955年:被毛泽东否定的编者按——康濯为胡风<我的自我批判>所写的按语》,徐庆全:《名家书扎与文坛风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118页。
    2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等写的编者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113页。
    3周正章:《胡风事件五十年祭》, 《粤海风》,2005年第3期,第39页。
    1黎之:《整风·鸣放·反右》,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2张僖: 《只言片语——中国作协前秘书长的回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73-75页。
    3黎之:《整风·鸣放·反右》,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102页。
    1徐庆全:《丁陈“反党小集团’,冤案的两个謎底》,《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第30-31页。
    2黎辛:《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一),《纵横》1998年第9期,第19页。
    3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1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2李向东 王增如:《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9-73页。
    3李向东 王增加:《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9-90页。
    4李向东 王增加:《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0-92页
    1徐庆全:《丁玲历史问题结论的波折》,《百年潮》2000年第7期,第34页。
    2李向东 王增如:《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35页。
    3李之琏:《我参与丁、陈“反党小集团”案处理经过》,《炎黄春秋》1993年第5期,第13页。
    1李之琏:《我参与」、陈“反党小集团”案处理经过》,《炎黄春秋》1993年第5期,第15页。
    2李之琏:《不该发生的故事——回忆一九五五——一九五七年处理丁玲等问题的经过》,《新文学史料)) 1989年第3期,第133页。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作风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223页。
    4《中共中央关于继续组织党外人士对党政所犯错误缺点展开批评的指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46页。
    5毛泽东:《事情正在起变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
    6《这是为什么?》,《人民日报》1957年6月8日,第1版。
    7李向东 王增加:《丁陈反党集团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1李向东 王增如:《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201页。
    2《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重大进展攻破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人民日报》1957年8月7日l,第1版。
    31951年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1952年兼任《文艺报》卜编(1954年被免),1953年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
    4李向东 王增如:《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页。
    5徐庆全:《周扬与冯雪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147页。
    6徐庆全:《周扬与冯雪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7郭小川:《郭小川1957年日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页。
    1史索 万家骥:《在政治大批判漩涡中的冯雪峰》,《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2期,第187页。
    2徐庆全:《周扬与冯雪峰》,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152-154页。
    3黎辛《我也说说“不该发生的故事”,《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1期,第78页。
    1《丁陈集团参加者胡风思想同路人(眉题)冯雪峰是文艺界反党分子(正题)》,《人民日报》1957年8月27日,第1版。
    2《为保卫社会主义文艺路线而斗争》,《人民日报》1957年9月1日,第1版。
    3毛泽东:《对周扬在作协党组扩大会议卜的讲话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56页。
    4毛泽东:《对周扬在作协党组扩人会议上的讲话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56页。
    1毛译东:《对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一文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1992年版,第93-94页。
    2毛泽东:《对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一文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94-95页。
    3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2版。
    1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沦》,《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2版
    2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辨论》, 《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3版。
    3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3版。
    4韦君宜:《思痛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
    5黎辛:《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四》),《纵横》1998年第12期,第47页。
    6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435页。
    1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87页。
    2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88页。
    3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92-493页。
    4黎之:《整风·鸣放·反右》,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
    5分别是:林默涵的《王实味的<野百合花>》、王子野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重读<三八节有感)》、张光年的《莎菲女士在延安——读丁玲的小说<在医院中>》、马铁丁的《斥<论同志之“爱”与“耐”>》、严文井的《罗烽的“短剑”指向哪里—重读<还是杂文时代>》、冯至的《驳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
    6毛泽东:《对<文艺报>“再批判”特辑编者按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页。
    7毛泽东:《对<文艺报>“再批判”特辑编者按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页。
    1毛泽东:《对<文艺报>“再批判”特辑编者按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火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第19-21页。
    2《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古次全体会议的公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53-654页。
    3江青:《为人民立新功——江青同志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二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者不详:《江青同志讲话选编》,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38页。
    1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1页。
    2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1-532页。
    3黎之:《文艺“反修”、毛泽东“十二月批示”和他亲订<毛主席诗词>出版》,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0页。
    4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0页。
    5江青:《为人民立新功——江青同志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二日在军委扩人会议上的讲话》,编者不详:《江青同志讲话选编》,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29页。
    6毛泽东:《关于文艺工作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36页。
    7毛泽东:《关于文艺工作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36-437 页。
    1黎之:《文艺“反修’、毛泽东“十二月批示”和他亲订(毛主席诗词)出版》,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413页。
    2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324页。
    3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4页。
    1毛泽东:《对中宣部关于全国文联和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2黎之:《文艺“反修”、毛泽东“十二月批示”和他亲订<毛主席诗词>出版》,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9-440页。
    3江青:《谈京剧革命——一九六四七月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的座谈会上的讲话》,《红旗》1967年第6期,第25-26页。
    4中国作家协会革命造反团新北大公社文艺批判战斗团:《文艺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949-1966》,《内刊》反修兵:《大批判资料选编》,上海市报刊发行处1967年版,第23页。
    1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548-549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7页。
    2李辉:《与张光年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
    3李辉:《与龚育之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
    4李辉:《与林默涵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81页。
    5涂光群:《中国“作协”“文化大革命”的历程(上)》,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1949-1999)》 (上册),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6黎之:《“假整风”、“假批判”,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5-456页。
    1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2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3周扬:《在全国第一届电影剧作会议上关于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3页。
    4周扬:《在全国第届电影剧作会议卜关于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
    版社 1985年版,第196页。
    5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41页
    6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4页。
    1周扬:《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0页。
    2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
    65页。
    3周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5-66页。
    4周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页。
    5周扬:《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53页。
    6周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2页。
    7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
    1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
    2周扬:《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页。
    3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工作中些问题的意见》,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1-322页。
    4周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页。
    5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42页。
    6周扬:《对文艺工作的希望和对作家的要求》,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6-77页。
    7周扬:《对编写<文学概论>的意见》,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8周扬:《与日本作家的谈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1周扬:《与日本作家的谈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2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页。
    3周扬:《在北京文艺工座谈会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25页。
    4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5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
    6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4-56页。
    7周扬:《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
    8周扬:《在河北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9周扬:《在河北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页。
    1周扬:《在河北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04页。
    2周扬:《一九五○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旧在政务院第八一十一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并经同次会议批准》,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3周扬:《一九五○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九五一年四月二十日在政务院第八十一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并经同次会议批准》,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49页。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5周巍峙:《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位创始人》,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127页。
    6周扬:《一九五○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日在政务院第八十一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并经同次会议批准》,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7徐庆全:《与周巍峙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1周扬:《一九五○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日在政务院第八十一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并经同次会议批准》,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
    2徐庆全:《与周巍峙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第23-24页。
    3周巍峙:《发展爱国主义的人民新戏曲——祝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人民日报》1950年12月10日,第3版
    4《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1年5月7日,第1版。
    5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
    1《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活动基本结束》,《人民日报》1952年11月2日,第1版。
    2周扬:《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第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64页。
    3周扬:《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人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4周扬:《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第届全国戏曲观摩人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169页。
    5周扬:《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上的总结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177页。
    1毛泽东:《关于解决儿童读物奇缺问题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71页。
    2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思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2页。
    3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8-170页。
    4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出的号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5毛泽东:《对学术问题的不同意见不应禁止谈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页。
    1刘少奇:《关于作家的修养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卜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187页。
    2刘少奇:《对于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191页。
    3人民日报编辑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人民日报》1956年4月5日,第1版。
    4陆定一:《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一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4-497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491页。
    6毛泽东:《在中共中火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5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491-492页。
    2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9-502页。
    3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11页。
    4陆定一;《自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文集》编辑组: ((陆定一文集》,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第515-516页。
    5毛泽东:《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工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
    1周扬:《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上的报告》,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报告、发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5页。
    2周扬:《在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土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91-392页。
    3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07-408页。4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5年版,第409-411页。
    1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6-417
    2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25-429页。
    3周扬:《关于当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30页。
    4周扬:《在中国音协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33-434页。
    1周扬:《在中国音协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土的报告》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444-446页。
    2周扬:《让文学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川》,《人民日报》1956年9月26日,第4版。
    3周扬:《让文学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人民日报》1956年9月26日,第4版。
    4周扬:《让文学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巨人的作用》《人民日报》1956年9月26日,第4版。
    5周扬: 《让文学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人民日报》1956年9月26日,第4版。
    1周扬:《答<文汇报>记者问》,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8-489页。
    2周扬:《答<文汇报>记者问》,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4-485页。
    3周扬:《答<文汇报>记者问》,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7页。
    4周扬:《解答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几个问题》,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01-503页。
    1《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人纲领》,《人民日报》1957年10月27日,第1版。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49-1978)》 (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85页。
    3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48页。
    4《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人民日报》1958年4月14日,第1版。
    5 周扬讲话的时间是根据毛泽东在大会第三次讲话内容推算出来的。
    1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 1958年第1期,第33页。
    2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1958年第1期,第34页。
    3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1958年第1期,第34-35页。
    4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1958年第1期,第36页。
    5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1958年第1期,第35-36页。
    1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1958年第1期,第38页。
    2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8页。
    3郭沫若 周扬:《红旗歌谣》,红旗杂志社1959年版,第1-2页。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年版,第671页。
    5柯庆施:《劳动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红旗》1958年第1期,第28-29页。
    1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4页。
    2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4页。
    3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4-455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思来年谱(194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99页。
    5周恩来:《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异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26-27页。
    1周扬:《对文艺工作的希望和作家的要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2页。
    2周扬:《对文艺工作的希望和作家的要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3周扬:《对文艺工作的希望和作家的要求》,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4周扬:《文艺创作和艺术表演》,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5-96页。
    1《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巾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44-445页。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年版,第548页。
    3《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96页。
    4 《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08页。
    1巴人:《文学论稿》(上册),新文艺出版社 1954年版,第325页。
    2王任叔:《论人情》,林乐齐 秦人路:《王任叔杂文集》,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399页。
    3姚文元:《批判巴人的“人性论”,《文艺报》1960年第2期,第31-32页。
    4姚文元:《批判巴人的“人性论”,《文艺报》1960年第2期,第39-40页。
    1李何林:《十年来文学理论和批评上的一个小问题》,编选小组:《李何林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41-343页。
    2《文艺报》1960年第I期,第38页。
    3张光年:《驳李何林同志》.河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批判李何林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0年版,第3页。
    4黎之:《从纠极左到反右倾》,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182页。
    1黎之:《从纠极左到反右倾》,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3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思来年谱(194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77页。
    4黎之:《第三次全国文代大会前后》,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255页。
    1报告公开发表时,题目改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表明只是总结中国的经验,以免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误会。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6页。
    3周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0年9月4日,第5版。
    4周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0年9月4日,第5版。
    1周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1960年9月4日.第5版。
    2毛泽东:《对周扬在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上的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版,第236页。
    3周扬:《我国社会主文学艺术的道路——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0年9月4日,第6至7版。
    4周扬:《我国社会主文学艺术的道路——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0年9月4日,第7版。
    5黎之:《第几次全国文代大会前后》,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页。
    1周扬:《进一步提高曲艺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版,第153-154页。
    2周扬:《提高影片的质量》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2页。
    3周扬:《继承遗产,革新艺术,发展美术创作》,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164-165页。
    4黎之:《第三次全国文代大会前后》,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
    1周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0年9月4日,第6版。
    2周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334页。
    1周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9页。
    2周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45页。
    3周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49-350页。
    4周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2-354页。
    5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3-325页。
    1周思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思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7页。
    2周思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巾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0-342页。
    3周扬:《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卜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 377页。
    4周扬:《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8页。
    5周扬:《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8-379页。
    1周扬:《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81-382页。
    2周扬:《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990年版,第3388-389页。
    3周扬:《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93页。
    4黎之:《所谓“全民文艺社论”和知识分子“脱帽加冤”》.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6页。
    5周恩来:《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1周思来:《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61页。
    2《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1962年5月23日,第1版。
    3《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1962年5月23日,第1版。
    《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1962年5月23日,第1版。
    5《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1962年5月23日,第1版。
    1《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1962年5月23日,第1版。
    2周扬:《与在京部分老剧作家的谈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3周扬:《与在京部分老剧作家的谈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120页。
    4周思来:《论知识分子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7页。
    5陈毅:《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2年版,第120-124页。
    1周恩来:《国内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共文献出版社 1997年版,第309页。
    2黎之:《“文艺十条”——“文艺八条”,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1页。
    1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4页。
    2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3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4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页。
    5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
    1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9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4-1006页。
    2《文化部党组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71页。
    3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30页。
    4《文化部党组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中共中央义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997年版,第369-370页。
    5黎之:《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版,第39页。
    1根据《周扬文集》第3卷、第4卷统计。
    2周扬:《对编写 <文学概论>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页。
    3周扬: 《对编写 <文学概论>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232页。
    4周扬:《对编写 <文学概论>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页。
    5周扬: 《对编写 <文学概沦>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9页。
    6周扬:《对编写 <文学概沦>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页。
    7周扬:《对编写 <文学概沦>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
    8周扬:《对编写 <文学概论> 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3
    1周扬:《对编写<文学概论>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2周扬:《对编写<文学概论>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7-238页
    3周扬:《对编写<文学概论>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9页。
    4周扬:《对编写<文学概论>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45页。
    5周扬:《对编写<文学概论>的意见》.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0-254页。
    1林默涵:《“文革”前的几场文艺风波》,《百年潮》1998年第4期,第22-23页。
    2黎之:《“大写十三年”的大争论及其背景》,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2-383页。
    3周扬:《在全国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9-280页。
    4周扬:《在全国文艺工作会议土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281页。
    1周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9页。
    2黎之:《“假整风”、“假批判’,》,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1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91页。
    4周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文艺战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1-12页。
    1周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文艺战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2页。
    2周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文艺战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4页。
    3周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文艺战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8-19页。
    4周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文艺战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22页
    5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6页。
    6周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义艺战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26页。
    1江青:《为人民立新功——江青同志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二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者不详:《江青同志讲话选编》,人民出版社1968年,第39页。
    2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汇报》1965年11月10日.第2版。
    3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汇报》1965年11月10日,第2版。
    4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汇报》1965年11月10日.第2版。
    5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汇报》1965年11月10日.第2版。
    6龚育之:《几番风雨忆周扬》,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页。
    7方求:《<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 1965年12月29日,第7版。
    8方求:《<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第8版。
    9方求:《<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第8版。
    10《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第8版。
    1龚育之:《几番风雨忆周扬》,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2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1964年7月成立。五个成员是彭真、陆定一、康生、周扬和吴冷西。
    3龚育之:《从<二月提纲>到<汇报提纲>》,龚育之:《在漩涡的边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4《中央批转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沦的汇报提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4册),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11-612页。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6)》(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756页。
    6《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人民日报》1967年5月29日,第1版。
    1《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人民日报》1967年5月29日,第2版。
    2中国共产党史中央委员会:《通知》,《人民日报》1967年5月17日,第2版。
    3中国作家协会革命造反团 新北大公社文艺批判战斗团:《文艺战线卜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949-1966)》,《内刊》反修兵:《大批判资料选编》,上海市报刊发行处1967年发行,第26页。
    4红旗杂志编辑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南针——重新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按语》,《红旗》杂志1966年第9期.第26页。
    5《人民日报》1966年7月13日,第4版。
    6《高举毛洋东思想伟大旗帜愤怒声讨文艺界黑帮头子周扬》,《人民日报》1966年7月29日l,第1版。
    1姚文元:《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红旗》1967年第1期,第35页。
    2姚文元:《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红旗》1967年第I期,第35页。
    1黎之:《“周扬一案”,黎之:《文坛风云录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页。
    2夏杏珍:《敌乎?友乎?——“周扬案”处理始末》,夏杏珍:《五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344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4页。
    4毛泽东:《对林默涵来信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41页。
    1毛泽东:《对“四人帮”文艺政策的批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43页。
    2毛泽东;《关于文艺工作的谈话和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46页。
    3李辉:《与夏衍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38页。
    4陆石:《劫后重逢》,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8页。
    5夏杏珍:《敌乎?友乎?——“周扬一案”处理始末》,夏杏珍:《五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9页。
    6夏杏珍:《1975:文坛风暴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5年版,第121页。
    7徐庆全:《周扬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文史精华》2003年第7期,第34页。
    8朱元石:《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年版,第186页。
    1毛泽东:《对<学部老知识分子出席国庆招待会的反映>材料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8:1998年版,第478页。
    2于光远:《周扬与我》,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182页。
    3刘锡诚:《回忆周扬二三事》,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5页
    1潘获:《一条真正的汉子》.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0-511页。
    2李子云:《探病中周扬》,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8页。
    3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752-753页。
    4晓谷:《没有玩却的记忆——回忆我的父亲胡风》,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 1998年版,第317-318页。
    1晓山:《片断的回忆——纪念父亲胡风逝世五周年》,胡平、晓山:《名人与冤案(一)》,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2甘露:《一次难忘的探视——忆丁玲探望周扬》,《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3期,第87页。
    3李辉:《与陈明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下——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大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页。
    4徐庆全:《楼适夷与周扬关于冯雪峰的通信》.《百年潮》2000年第1期,第55页。
    5冯雪峰:《锦鸡与麻雀》.《人民日报》1979年11月17日.第6版。
    1《坚决推倒、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本报编辑部邀请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会》,《人民日报》1977年11月25日,第1版。
    2周扬:《捍卫毛泽东文艺思想,驳斥“文艺黑线专政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召集的座谈会L的发言记录整理稿》,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3周扬:《捍卫毛泽东文艺思想,驳斥“文艺黑线专政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召集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整理稿》,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59页。
    4《捍卫毛泽东文艺思想,驳斥“文艺黑线专政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召集的座谈会L的发言记录整理稿》,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0-64页。
    5周扬:《在外国文学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6页。
    1周扬:《在斗争中学习》,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2周扬:《在斗争中学习》,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1页。
    3周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7页。
    1周扬:《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2周扬:《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8页。
    3周扬:《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4周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234页。
    1周扬:《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0-252页。
    2周扬:《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5页。
    3周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沦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第2版
    4周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第21版,第4版。
    5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111页。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版,第1061页。
    1胡耀邦:《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0页。
    2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3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346-347页。
    4黎之:《听胡耀邦讲话,请胡耀邦讲话》,黎之:《文坛风云录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237页。
    5黎之:《听胡耀邦讲话,请胡耀讲话》,黎之:《文坛风云录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9-260页。
    1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页。
    2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3荣天玙:《胡耀邦与第四次文代大会的召开》,杨志令、刘新风:《新时期文坛风云录(1978——1998)》(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4该提纲是著名文艺研究作家徐庆全无意中发现,是一份周扬手稿。载徐庆全编辑的《周扬新时期文稿》第336-342页。
    5徐庆全:《周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过程述实》,《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第76页。
    1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页。
    2徐庆全:《周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过程述实》,《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第97-98页。
    3徐庆全:《关于第四次文代会前夕的党员会议》,《南方文坛》2005年第1期,第55-56页。
    4徐庆全:《关于第四次文代会前夕的党员会议》《南方文坛》2005年第1期,第57页。
    5周扬:《在第四次文代会党员预备会议上的讲话》,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5-356页。
    1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人上的祝词》,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7-213页。
    2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一九七九年十一月4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0日,第2版。
    3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0日,第3版。
    1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0日,第3版。
    2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0日,第3版。
    1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0日l,第3版。
    2贺敬之:《谈谈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在中宣部第二次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贺敬之:《贺敬之文艺论集》,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第l3l页。
    3贺敬之:《贺敬之文集》(第6卷),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页。
    4周扬:《解放思想,真实地表现我们的时代》,文集选编组:《周扬文史》(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5周扬:《解放思想,真实地表现我们的时代》,文集选编组:《周扬文史》(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215页。
    6周扬:《解放思想,真实地表现我们的时代——谈有关当前戏剧文学创作中的儿个问题》,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217页。
    1徐庆全:《文坛拨乱反正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332页。
    2徐庆全:《文坛拨乱反正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页。
    3《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日报》1980年7月26日,第1版。
    4周扬:《一要坚持、二要发展》,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09页
    5周扬:《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4-346页。
    1周扬:《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2周扬:《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363页。
    3周扬:《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3页。
    4周扬:《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3页。
    5周扬:《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3-364页
    6周扬:《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
    1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256页。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
    3徐庆全:《从陈播的一封信看(苦恋)高层争论》,《炎黄春秋》2006年第2期,第65-66页
    4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23-224页。
    5资深报告文学作家,1980创办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同时申办报告文学刊物《时代的报告》。
    6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页。
    7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页。
    1邓小平:《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82页。
    2本报特约评沦员:《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解放军报》1981年4月20日,第1版。
    3本报特约评沦员:《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解放军报》1981年4月20日,第2版。
    4本报特约评沦员:《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解放军报》1981年4月20日,第2版。
    5本报特约评沦员:《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解放军报》1981年4月20日,第2版。
    6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8页。
    7朱子南:《」玲谈<苦恋>和“右派”,《世纪》2002年第4期,第46页。
    8于东:《唐达成访谈录》,《百年潮》1998年第1期,第47页
    9胡绩伟:《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书屋》2000年第4期, 第23页。
    10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河南大学出版宇社 2005年版.第360页。
    1徐庆全:《风雨送舂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7页。
    2徐庆全:《与顾骧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3因紧接着召开的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这次会议不了了之,周扬的总结报告也胎死腹中。
    4周扬:《文艺界党员领导骨干学习讨论会小结》,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641页。
    5周扬:《文艺界党员领导骨干学习讨论会小结》,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638页。
    6刘锡诚:《在文坛的边缘上——编辑手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9页。
    7《人民日报》1981年4月21日,第2版。
    1刘锡诚:《在文坛的边缘上——编辑手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9页。
    2顾骧:《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与晚年周扬师》.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6-457页。
    3胡绩伟:《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书屋》 2000年第4期,第23页。
    4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91-393页。
    5唐因 唐达成:《论<苦恋>的错误倾向》,《文艺报》1981年第19期,第14-16页。
    1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2顾骧:《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与晚年周扬师》,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9页。
    3徐庆全:《与顾骧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
    4顾骧 :《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与晚年周扬师》,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9页。
    5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上册),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
    1周扬:《关于新“文艺十条”的谈话》,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7-698页。
    2徐庆全:《与江晓天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3这份文稿全称是《对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仍被当做周扬文献收进徐庆全主编的《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
    1周扬:《对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01-714
    2周扬:《在电影界春节茶话会上的讲话》,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 (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108-110页。
    3周扬:《也谈谈党和文艺的关系》,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1周扬:《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337页。
    2周扬:《摄影要遵守真实的原则——在首都摄影界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6页。
    3周扬:《祝曲艺事业繁荣发展—在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5页。
    4周扬:《关于真实与写真实问题的谈话》,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0页。
    5周扬:《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的音乐文化》,文集选编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1994年版,第254-255页。
    1周扬:《答<中国建设>杂志记者问》,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2页。
    2周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周扬同志答记者问》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6-407页。
    3周扬:《在剧本座谈会上开幕时的讲话》,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16-417
    4周扬:《发扬十二大精神》,《人民日报》1983年1月5日,第5版。
    1周扬:《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0页。
    2黎之:《围绕“人道主义”“异化”的两次大批判》,黎之:《文坛风云录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7页。
    3郭沫若:《为争取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更大跃进而奋斗——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人民日报) 1960年7月23日,第21版。
    4《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祝词》,《人民日报) 1960年7月23日,第1版。
    1《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人民日报》1960年7月25日,第4版。
    2周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在中国科学院哲学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的讲
    话》,《人民日报》1963年12月27日,第3版。
    周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在中国科学院哲学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63年12月27日,第3版。
    4汝信:《人道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吗?——对人道主义的再认识》.《人民日报》1980年8月15日,第5版。
    1黎之:《围绕“人道主义”“异化”的两次大批判》,黎之:《文坛风云录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289页。
    2徐庆全:《与秦川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3周扬:《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9-350页。
    4周扬:《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2-354页。
    5《人性、人道主义学术讨沦会在天津举行》,《光明日报》1980年10月29日,第1版。
    6郝怀明:《如火如烟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第391页。
    1周扬:《解放思想,有所突破》,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85页。
    2周扬:《一要坚持二要发展》,《人民日报》1982年6月23日,第5版。
    3周扬:《发扬十二大精神》,《人民日报》 1983年1月5日,第5版。
    4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第19页。
    1周扬:《要重视研究认识论》,文集编选组:《周扬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49-450页。
    2顾骧:《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与晚年周扬师》,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9页。
    3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4版。
    4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4版。
    5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4版。
    6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4版。
    7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5版。
    8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5版。
    1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5版
    2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5版。
    3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第5版。
    4《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人民日报》1980年9月16日.第3版。
    5顾骧:《我与晚年周扬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桩文坛公案的前前后后》,顾骧:《晚年周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1邓力群:《邓力群自述:十二个春秋》,大风出版社2010年版,第206-207页。
    2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第20页
    3王若水:《周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后探索》,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0-422页。
    4陈为人:《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溪流出版社 2005年版,第119页。
    5贾漫:《诗人贺敬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294页。
    1顾骧:《我与晚年周扬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桩文坛公案前前后后》,顾骧:《晚年周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62页。
    2王若水:《周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后探索》.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424页。
    3王若水:《周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后探索》,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6页。
    4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22页。
    5徐庆全:《与顾骧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版,第119页。
    6徐庆全:《与秦川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版,第68-69页。
    7周扬:《致胡乔木、邓力群并胡耀邦信》,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第842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年谱(1979——1997)》(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年谱(1979——1997)》(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29-930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年谱(1979——1997)》(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38页。
    4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42页。
    5顾骧:《我与晚年周扬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桩文坛公案的前前后后》,顾骧:《晚年周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
    6赵紫阳:《改革历程》,新世纪出版社 2009年版,第182页。
    1《拥护整党决定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决策》,《人民日报》1983年11月6日第3版。
    2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第25页。
    3周扬:《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小组会上的发言摘录》,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89页。
    4徐庆全:《与秦川谈周扬》,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3版.第73页。
    5陆定一:《周扬同志是好人》,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1页。
    6周密:《怀念爸爸》,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588页。
    1刘真:《他的名字叫“没法说”,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5页。
    2洁泯:《心曲万千亿周扬》,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253页。
    1周巍峙:《周扬与文化建设——在周扬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言》,《炎黄春秋》2009年第1期,第55页。
    2郝怀明:《周扬,光辉的文化建设者——纪念周扬逝世20周年》《科学时报》2009年4月24日B1版。
    3顾骧:《我与晚年周扬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桩文坛公案的前前后后》.顾骧:《晚年周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周巍峙:《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位创始人——忆周扬与文化工作》,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1-152页。
    2于光远:《周扬和我》,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3杨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场思想政治教育课——关于批判<武训传>事件的研究与思考》,《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1期,第22页。
    4李之琏:《我参与7丁、陈“反党小集团”案处理经过》,《炎黄春秋》1993年第5期,第17页。
    1李辉:《与李之琏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2李之琏:《一场是非颠倒的批判闹剧——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批判处理机关党委几个领导人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3期,第70-72页。
    3李之琏:《一场是非颠倒的批判闹剧——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批判处理机关党委几个领导人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3期,第73页。
    4李辉:《与李之琏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5何满子:《如何评价周扬》.《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8期,第37页。
    6何满子:《再谈周扬》,《文学自由谈》2006年第1期,第80页。
    1何满子:《再谈周扬》,《文学自由谈》2006年第1期,第81页。
    2孙郁:《在变与不变中的周扬》,《中华读书报》 2004年10月27日第12版。
    3王蒙:《悲情的思想者》,《读书》2004年第11期,第58页。
    4李辉:《与唐达成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178页。
    5杨守森:《迷茫与扭曲的心灵——论建国后的周扬》,《东方文化》2002年第5期,第111页。
    1叶凯:《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扬》,《读书》 2001年第4期,第43-44页。
    2叶凯:《关于周扬的思考》,《书屋》 2011年第11期,第IS页。
    3李育中:《人有定论的周扬》,《随笔》1998年第4期,第16页。
    1李辉,《与李之琏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午版,第89页。
    2李辉:《与曾卓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135页。
    3李泽厚 刘再复:《文学政治一元论批判》,李泽厚 刘再复:《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4年版,第223-224页。
    1李良玉:《启蒙、救亡与革命时代的终结——再论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李良玉:《变动时代的记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9页。
    2董学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6期,第57页。
    3王蒙:《文学与时代精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历史作用》,《文艺研究》2012年第6期,第7页
    4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2页。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848页。
    2支克坚:《从鲁迅到毛泽东——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革命文艺思潮的变化,兼论周扬和胡风在变化中的地位》,《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13页。
    3李良玉:《启蒙、救亡与革命时代的终结——再论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李良玉:《变动时代的记录》,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31页。
    4支克坚:《周扬论》,洒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9页。
    1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2版。
    2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2版。
    1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人民日报》 1958年2月28日 ,第2版。
    2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第2版。
    3顾骧:《人性觉醒 人格独立——记晚年周扬》,《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34页。
    1谢泳:《怎一个“忏悔”了得》《读书》1994年第7期,第8页。
    2张景超:《文化批判的背反与人格: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3林默涵述 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第28页。
    4徐庆全:《文坛拨乱反正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页。
    5敏泽:《往事随笔二则》,《随笔》1998年第6期,第95-97页。
    6李辉:《与陈明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7何满子:《如何评价周扬》,《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8期,第37页。
    8李辉:《与梅志谈周扬》,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9何满子:《如何评价周扬》,《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8期,第36页。
    1杨桂欣:《丁玲与周扬的恩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199页。
    2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751-752页。
    3敏泽:《往事随笔二则》,《随笔》1998年第6期,第97页。
    4王增如:《无奈的涅槃——丁玲逝世前后》.《长城》2001年第3期,第13页。
    5徐庆全:《丁陈“反党小集团”冤案的两个谜底》,《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第31页。
    6周扬:《毛泽东和鲁迅是相对意义上的“天才”和“完人”》,《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8期,第4页。
    1顾骧:《人性觉醒 人格独立——记晚年周扬》,《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35页。
    2于光远:《周扬和我》,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
    3李子云:《探病中周扬》,王蒙、袁鹰:《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9页。
    1所谓“周扬现象”,杜导正解释为:“概括地说来就是,周扬同志在建围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是很‘左’的,办错了许多事,整错了许多人,但在晚年幕垂之际,有了独立思考,对以前的‘左’的行为有所反思。”见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序言
    2李一蟊:《胡绳周扬现象背后》,《炎黄春秋》2002年第7期,第25页。
    3《关丁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1980年3月15日,第4版
    4《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1980年3月15日,第4版。
    5李锐:《关于防“左”的感想与意见》,《炎黄春秋》1997年第12期,第7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4、5、6、7、9、10、11、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6、10、12、1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79)》(上、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1、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
    1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13、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6、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3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8、《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文学艺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编委会:《延安鲁艺回忆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20、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21、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文集编写组:《周扬文集》(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994年版。
    23、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上、下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报告、发言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5、朱元石:《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版。
    26、编辑组:《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7、王蒙 袁鹰:《忆周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8、周 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北京: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
    29、夏杏珍:《五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杨志今 刘新风:《新时期文坛风云录——1978—1998))(上、下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1、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文学运动史料选》(第1、2、3、4、5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2、缪俊杰 蒋萌安:《周扬序跋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3、胡平 晓山:《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二、三),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
    34、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版。
    35、冯牧:《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第一集》(文学理论卷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6、冯牧:《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第二集》(文学理论卷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7、马齐彬 陈文斌:《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1949—1989)》,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38、吉明学 孙露茜:《二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9、《内刊》反修兵:《大批判资料选编》,上海:上海市报刊发行处1967年印。
    40、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文学理论集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1、曹葆华:《苏联文学艺术问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4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两个口号”论争资料选编》(上、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43、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4、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左联回忆录》(上、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5、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46、郭沫若 周扬:《红旗歌谣》,北京:红旗杂志社1959年版。
    47、《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委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48、延安整风运动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纪事》,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49、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0、朱鸿召:《干实味文存》,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51、张 明:《武训研究资料大会》,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2、编者不详:《江青同志讲话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53、修订编委会:《鲁迅全集》(第4、5、6、13、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5、编选小组:《李何林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56、林乐齐 秦人路:《王任叔杂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57、张秋华:《“拉普”资料汇编》(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8、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左联论文集》,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年版。
    5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2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2011年版。
    60、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人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7、20、24册),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1986年版、1986年版。
    61、文学月报社:《文学月报》(第1-6期),上海:光华书局1932年版。
    62、邵荃麟、胡绳:《大众文艺丛刊批评论文选集》,北平:新中国书局1949年版。
    63、黄药眠:《黄药眠文艺论文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4、舒芜:《舒芜集》(第1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5、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版。
    66、王实味:《野百合花》,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
    6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68、孙玉蓉 陈熙 陆永品:《俞平伯全集》(第6、10卷),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69、庄尉郑宏颖:《知情者者说第2辑(7)》,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70、许立群:《许立群文集》(下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
    71、《延安整风运动(资料选辑)》选编组:《延安整风运动(资料选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4年版。
    72、河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批判李何林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60年版。
    73、《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纪念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74、编者不详:《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一次盛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文件、发言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75、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76、《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7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年版。
    78、胡风:《胡风全集》(第3、6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9、胡风:《胡风三十万言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1、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2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巴人:《文学论稿》(上),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版。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黎之:《文坛风云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朱寨等:《中国当代文学心潮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6、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
    7、支克坚:《周扬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顾骧:《晚年周扬》,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9、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郭小川:《郭小川1957年日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李良玉:《变动时代的记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徐庆全:《周扬与冯雪峰》,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韦君宜:《思痛录》,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5、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6、张景超:《文化批判的背反与人格——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8、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1949—1999-(上册),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9、孙书文:《文学与革命一周扬文艺思想研究》,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0、李向东 王增如:《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1、罗银胜:《周扬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22、夏杏珍:《1975:文坛风暴纪实》,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23、徐庆全:《文坛拨乱反正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张光年:《文坛回事纪事》(上、下册),深圳:海大出版社1998年版。
    25、邓力群:《邓力群自述:十二个春秋(1975-1987)》,香港:大风出版社2010年版。
    26、夏衍:《懒寻旧梦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27、陈清泉 襟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28、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尔》,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9、胡风:《明风回忆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孙玉明:《红学:1954》,北京:北京图孖馆出版社2003年版。
    31、梅志:《胡风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山版社1997年版。
    32、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3、李良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4、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哈尔滨:东北书店1948年版。
    36、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37、谢泳:《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38、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39、徐庆全:《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40、杨桂欣:《丁玲与周扬的恩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1、冯雪峰:《同忆鲁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2、高 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沈志远:《感谢苦难:彦涵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44、黄昌勇:《王实味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5、叶永烈:《胡乔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46、黎之:《文坛风云续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47、蓝翎:《龙卷风》,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48、李希凡:《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49、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贺敬之:《贺敬之文艺论集》,北京: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
    5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山版社1999年版。
    52:盛夏:《毛泽东与周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3、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陈为人:《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美国:溪流出版社2005年版。
    55、陈永发:《延安的阴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
    56、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57、赵紫阳:《改革历程》,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
    58、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59、叶永烈:《江青传》,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60、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6l、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2、贾漫:《诗人贺敬之》,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3、华世俊胡育民:《延安整风始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4、张僖:《只言片语——中国作协前秘书长的回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65、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6、孟犁野:《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1949—19599,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67、杨守森:《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68、谢泳:《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9、王泽龙:《反思与重构》,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70、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71、陈恭怀:《悲怆人生——陈企霞传》,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72、李洁非:《典型文坛》,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3、龚育之:《在漩涡的边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徐庆全:《批评(红楼梦研究)时俞平伯给周扬的信》,《百年潮》2000第4期。
    2、周正章:《胡风事件五十年祭》,《粤海风》2005年第3期。
    3、徐庆全:《周扬与丁玲的“历史碰撞”》(一),《武汉文史资料》2005年第12期。
    4、徐庆全:《周扬与丁玲的“历史碰撞”》(二),《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第1期。
    5、周巍峙:《周扬与文化建设——在周扬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炎黄春秋》2009年第1期。
    6、何满子:《再谈周扬》,《文学自由谈》2006年第1期。
    7、徐庆全:《楼适夷与周扬关于冯雪峰的通信》,《百年潮》,2000年第1期。
    8、徐庆全:《关于第四次文代会前夕的党员会议》,《南方文坛》2005年第1期。
    9、王蒙:《悲情的思想者》,《读书》2004年第11期。
    10、李一蠡:《明绳周扬现象背后》,《炎黄春秋》2002年第7期。
    11、荣大玙:《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毛泽东与周扬的交往》,《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3 期。
    12、吴敏:《以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为例简论1930年代左联的矛盾处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6期。
    13、荣天玙:《锦鸡互赠美丽的羽毛——周扬与冯雪峰》,《新文学史料》2003年第2期。
    14、杨守森:《迷茫与扭曲的心灵——论建国后的周扬》,《东方文化》2002年第5期。
    15、顾骧:《人性觉醒 人格独立——记晚年周扬》,《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6、周景雷:《周扬与法捷耶夫》,《书屋》2005年第9期。
    17、张景超:《周扬“文革”落难现象之反思》,《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3期。
    18、孙玉明:《周扬与“<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传记文学》2000年第6期。
    19、程中原:《关于冯雪峰1936-37年在上海情况的新史料》,《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4期。
    20、陈荒煤:《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5期。
    2l、徐懋庸:《回忆录》(三)(我和鲁迅的关系的始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
    22、吴黎平:《关于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若干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5期。
    23、于光远:《有关周扬的两个问题》,《湘潮》2001年第4期。
    24、荣天玙:《周扬与郭沫若的交往》,《百年潮》2002年第11期。
    25、孟犁野:《<清宫秘史>悬疑新解》,《大众电影》2002年第7期。
    26、严秀:《风雨苍黄<武训传>》,《粤海风》2004年第1期。
    27、夏衍:《<武训传>事件始末》,《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
    28、袁鹰:《<武训传>讨论》——建国后第一场大批判》,《炎黄春秋》2006年第3期。
    29、王晓梅:《<人民日报>在“批判<武训传>运动”中的作用》,《新闻大学》2010年第3期。
    30、李良玉:《失败的革命?——中国革命意识形态中的辛亥革命评价》,《徐州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1、李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进行创作的情况》,《新文化史料》1996年第3期。
    32、丁毅:《歌剧<白毛女>二三事》,《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
    33、贾克:《也谈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新文化史料》1996年第6期。
    34、朱萍:《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实核述》,《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
    35、鲁煤:《我和胡风:恩怨实录——献给恩师益友胡风百年诞辰(七)》,《新文学史料》
    2004年第2期。
    36、徐庆全:《<苦恋>风波始末》,《南方文坛》2005年第5期。
    37、丁东:《唐达成访谈录》,《百年潮》1998年第1期。
    38、张光年:《1981年批判<苦恋>的前前后后》,《百年潮》1998年第1期。
    39、徐庆全:《从陈播的一封信看<苦恋>高层争论》,《炎黄春秋》2006年第2期。
    40、何满子:《如何评价周扬》,《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8期
    41、孙郁:《在变和不变中的周扬》,《中华读书报》2004年10月27日。
    42、叶凯:《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扬》,《读书》2001年第4期。
    43、朱子南:《丁玲谈<苦恋>和“右派”》,《世纪》2002年第4期。
    44、胡绩伟:《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书屋》2000年第4期。
    45、荣天屿:《虽不同生 亦当共死——忆苏灵扬与周扬》,《百年潮》1999年第4期。
    46、赵浩生:《周扬笑谈历史功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
    47、张大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革命文学(上、下),《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3、4期。
    48、黎辛:《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纵横》2002年第5期。
    49、高浦棠:《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50、敏泽:《往事随笔二则》,《随笔》1998年第6期。
    51、徐庆全:《丁陈“反党小集团”冤案的两个谜底》,《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
    52、周巍峙:《周扬与文化建设——在周扬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炎黄春
    秋》2009年第1期。
    53、叶凯:《关于周扬的思考》,《书屋》2001年第11期。
    54、李之琏:《我参与丁、陈“反党小集团”案处理经过》,《炎黄春秋》1993年第5期。
    55、李育中:《大有定论的周扬》,《随笔》1998年第4期。
    56、周艾若:《父亲周扬和母亲吴淑媛》,《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第2期。
    57、周艾若:《我父亲周扬的家事》,《各界》2009年第10期。
    58、杨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场思想政治教育课——关于批判(武训传)事件的研究与思考》,《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l期。
    59、李之琏:《一场是非颠倒的批判闹剧——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批判处理机关党委JL个领导人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3期。
    60、王增如:《无奈的涅檗——丁玲逝世前后》,《长城》2001年第3期。
    6l、姬学友:《永恒的精神纽带——李何林和胡风关系中的鲁迅因子》,《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2期。
    62、田 刚:《关于萧三“莫斯科来信”的几点辩证》,《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期。
    63、支克坚:《从鲁迅到毛泽东——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革命文艺思潮的变化,兼论周扬和胡风在变化中的地位》,《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
    64、张大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况》,《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
    65、茅盾:《法律外的航线(书评)》,《文学月报》1932年第5、6期合刊。
    66、芸生:《汉奸的供状》,《文学月报》1932年第4期。
    67、沙汀:《一个“左联”盟员的回忆琐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第2期。
    68、王学典: 《“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的事是否存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9月21日。
    69、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文史哲》1954年第9期。
    70、本报特约评论员:《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解放军报》
    1981年4月20日。
    71、唐因唐达成:《论(苦恋>的错误倾向》,《文艺报》1981年第19期。
    72、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
    73、郝怀明:《周扬,光辉的文化建设者——纪念周扬逝世20周年》,《科学时报》2009年4月24日。
    74、柯庆施:《劳动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红旗》1958年第1期。
    75、黎辛:《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四》),《纵横》1998年第12期。
    76、黎辛:《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的写作、发表和参加会议的人》,《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2期。
    77、黎辛:《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一),《纵横》1998年第9期。
    78、黎辛:《我也说说“不该发生的故事”》,《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1期。
    79、史索 万家骥:《在政治人批判漩涡中的冯雪峰》,《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2期。
    80、李之琏: 《不该发生的故事——回忆一九五百—一九五七年处理丁玲等问题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 ’
    81、何火任:《<白毛女>与贺敬之》,《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第2期。
    82、张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的创作演出》,《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2期。
    83、冯夏熊:《冯雪峰谈左联》,《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
    84、周健强:《夏衍谈“左联”后期》,《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4期。
    85、阳翰笙:《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经过》,《文学评论》1980年第2期。
    86、任钧:《左联漫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
    87、周景雷:《复杂的另一面仍是复杂——读支克坚先生的新著周扬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
    88、支克坚:《论周扬建国前文艺思想》,《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7期。
    89、陈辽:《周扬论》,《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4期。
    90、陈漱渝:《周扬谈鲁迅和三十年代文艺问题》,《百年潮》1998年第2期。
    91、张大明:《坚持舆论一律保留个人风格——编(周扬文集)札记》,《文艺评论》1985年第3期。
    92、徐庆全:《周扬关于三十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给中央的上书》,《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0期。
    93、李锐:《关于防“左”的感想与意见》,《炎黄春秋》1997年第12期。
    94、谢泳:《怎一个“忏悔”了得》,《读书》1994年第7期。
    95、茅盾:《“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期。
    96、冯雪峰:《有关一九三八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的经过》,《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2期。
    97、露 菲:《文坛风雨路——回忆周扬同志片段》,《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2期。
    98、钟敬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概貌侧记》,《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99、夏衍:《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文学评论》1980年第1期。
    100、胡风:《鲁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
    101、周 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文学评论》1986年第1期。
    102、周 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续),《文学评论》1986年第2期。
    103、朱鸿召:《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激烈争论》,《百年潮》2007年第12期。
    104、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105、雪苇:《我和王实味》,《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2期。
    106、林默涵:《“文革”前的儿场文艺风波》,《百年潮》1998年第4期。
    107、董学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6期。
    108、王 蒙:《文学与时代精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历史作用》,《文艺研究》2012年第6期。
    109、周 扬:《毛泽东和鲁迅是相对意义上的“大才”和“完人”》,《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8期。
    2、解放日报(延安)
    3、红旗
    4、文艺报
    5、新文学史料
    6、百年潮
    7、炎黄春秋
    8、鲁迅研究月刊
    9、当代中国史研究
    10、文学评论
    1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2、中共党史研究
    13、文艺评论
    14、新文化史料
    15、三周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