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涂村舞龙这个“地方性知识”的深描,在形而下的操作层面上从认识论基础入手,借鉴相关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较完整的剖析。以此个案为基础,结合古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旧秧歌到新秧歌以及传统龙舟到竞技龙舟的变迁事例,在形而上的理论构筑上归纳了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和变迁路径,并提出当前重构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几点思考。主要观点有:
     1、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未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地开展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能够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体育文化形式;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的所有民众,或某一民族中特殊的民众群体所共同拥有和享用并对其产生民族认同意识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按照民间体育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大部分都交叉,但并不等同。
     2、从所调查的个案来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可以大致划分为传统期(土改前)、衰落期(土改后至文革前)、退却期(文革期间)、短暂的复兴期(文革后至1990年左右)、再衰落期(1990年左右至今)。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需求与民俗体育文化所承载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
     3、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是一个“民俗体育文化体——解构——移除/保留/引入部分形式、内容和功能——重构——‘改变形式,保留内容和功能'/‘改变内容,保留形式和功能'/‘保留形式,改变内容和功能'/‘保留形式,移除内容和功能'”的动态过程。
     4、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路径有“改变形式,保留内容和功能”、“改变内容,保留形式和功能”、“保留形式,改变内容和功能”、“保留形式,移除内容和功能”等几种。
     5、当前重构农村民俗体育文化要注意以下几点:前提是要更新观念;处理好农民、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遵循民俗体育文化变迁规律;应区别对待,选择不同发展路径;重点在于转换民俗体育文化的功能;突出自身的特色,注重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以符合民众的需求和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为重构目标。
This essay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historic change of Chinese folk sports culture and scrutinizes the recognition of folk sports culture starting with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at operation level through deep description of "local knowledge"——TUCUN dragon dance with the help of relevant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is case,this essay metaphysically concludes the laws and path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change and advances some considerations to reconstruct rural folk sports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ancient Olympics to modern Olympics,old Yangko to new Yangko and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to athletic dragon boat.The result shows that:
     1.Civic sports mean the sports activities which haven't yet developed with highly organization,systematization,and specialization in certain people's daily life.Traditional sports mean the sports culture which are already created and can be inherited and changed by historic condensation.Folk sports are the cultural body,which are modeled, life-styled and ritualized,shared and inherited by certain people,they are not only sports culture but life culture.Ethnic sports are a kind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jointly owned and shared by one or several ethnic groups or special part of an ethnic group with forming the ethnic identity consciousness.Civic sports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sports and non-traditional sports.Most of folk sports and ethnic sports are crossing but not the same.
     2.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ed case,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lk sports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period(before the Land Reform), declining period(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after the Land Reform),withdrawal period(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short period of rejuvenation(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about 1990) and re-declining period(from about 1990 to now).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folk sports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ocial background.The basic reason of folk sports culture change l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its owners and the meanings loaded by themselves.
     3.The law of folk sports culture is the following dynamic process:folk sports culture——deconstruct——remove/preserve/introduce part of forms,contents and functions——reconstruction——"change forms, preserve contents and functions"/"change contents,preserve forms and functions"/"preserve forms,change contents and functions"/"preserve forms,remove contents and functions".
     4.The changing path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has the following ones: "change forms,preserve contents and functions","change contents, preserve forms and functions","preserve forms,change contents and functions" and "preserve forms,remove contents and functions".
     5.While reconstructing our rural folk sports culture at present,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oints:the premise is to update the concepts;deal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sants, government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follow the law of folk sports culture change;differentially treat folk sports culture and choose different developing paths;the emphasis is to transfer the functions of folk sports culture,highlight its own unique featur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nity between times and ethnicity,set satisfying people's life requirements and promoting world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as the target of reconstructing rural folk sports culture.
引文
1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76-177.
    2石奕龙.克利福德·格尔茨和他的解释人类学[J].世界民族,1996(3):32-42.
    3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85.
    4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98-199.
    5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p110.
    6古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p117.
    7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p7-8.
    8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9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p29.
    10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11“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2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p14,
    13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77-78.
    14H.G Barnett.Innovation:The Basis of Cultural Change[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53,p9.
    15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p267-268.
    16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p269.
    17马赛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p3.
    18马赛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p47.
    19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p108.
    20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p190.
    2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p2.
    23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p67.
    24陈连山.民间是一种生活状态——论作为民间文学主体的“民”或“民间”[A].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与理论探索[Z].中国民俗学网.
    25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2000.
    26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7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8有研究认为“民间体育界是非官方的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参见: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陈红新等商榷[J].体育学刊,2008(9):101-104.)。
    29有研究认为民间体育“是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和活动空间中直接创造的,有着固有的方式和文化内涵的体育形式”(参见: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等同志商榷[J].体育学刊,2008(4):8-11.)。
    30有研究认为“民间体育不具有世代相传和延续的特点,可以在某一时期出现,又可能在某一时期消失”,这可能窄化了民间体育的外延。另外,该研究认为“民间体育包括民俗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也认为“民间体育不具有世代相传和延续的特点,而民俗体育又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这是该研究前后矛盾之处(王俊奇,2008)。
    31如有研究认为“民间体育有着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涌,是不同于其他体育形式的一种特殊体育形态”(陈红新等,2008)。
    3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3洪汉鼎.解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4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5E·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6有研究认为“像民族体育中的投壶、蹴鞠、马球、樗蒲等消失的内容不应该包含在传统体育之中,而应该属于非传统体育的范畴”(陈红新等,2008)。
    37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8有研究认为“传统体育……能够世代相传,至今仍然对社会产生影响”(王俊奇,2008):也有研究认为传统体育指人类业已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陈红新等,2008)。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窄化了传统体育的概念。
    39有研究认为“传统体育是由历史沿袭而来,是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体育文化”(王俊奇,2008)。
    40有研究认为“传统的形成是以‘民族'为前提的……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陈红新等,2008)。
    41钟敬文.新的驿程[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p399.
    42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p144.
    43对于古奥运会属于民俗体育范畴的论证见下文。
    44有研究认为现在许多小区和公园里的荡秋千、许多学校中开展的舞狮、竹竿舞等也都属于民俗体育范畴(陈红新等,2008)。
    45斯大林.斯大林全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3.
    46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7安东尼.斯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8安东尼.斯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9安东尼.斯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0有人认为“民族体育是……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所创造和享用的特殊的体育文化”(陈红新等,2008),也有人认为“狭义民族体育是近现代一个民族所独有的……”(王俊奇,2008)。
    51有人认为“民族体育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有的”(陈红新等,2008);也有人认为“狭义民族体育……是近现代一个民族所创造和享用的一种特殊体育文化”(王俊奇,2008)。
    52有人认为“民间体育包括了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甚至包括外来的西方体育”(王俊奇,2008)。这一论述恐怕也欠妥当,民间体育固然包括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但西方体育与传统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西方体育是按地域划分的,其埘应的是东方体育,西方体育中也包括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和民俗体育。
    5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联书店,2001.
    54详见《国粹学报》第四期。《国粹学报》为晚清著名刊物,内容以学术与政论并重,具有一定的影响。主编为国学保存会发起者邓实。主要撰稿者有黄节、章炳麟、陈去病、刘师培、黄侃、刘光汉、马叙伦、田北湖、罗振玉等。每期刊首载有图像美术图画、博物图画、墨迹、金印等,下设社说、通论、政篇。《国粹学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宣统三年底停刊(1905.1—1911.12),前后7年;阴历每月一期,月廿日出版;第2、5、7年遇闰月为13期,共87期。但最后一年辛亥,武昌起义正值农历八月,很快,清廷覆没,《国粹学报》反满“功成名就”,自己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将第8至13期合为1册,就此结束。
    55刘师培.占乐原始论[A].古政原始论[M].刘申叔先生遗书[Z].民国二十五年宁武南氏排印本.
    56刘师培.占乐原始论[A].古政原始论[M].刘申叔先生遗书[Z].民国二十五年宁武南氏排印本.
    57钟敬文.论歌舞、戏剧及笑话的社会作用[A].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58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A].江绍原民俗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9钟敬文.金华斗牛的风俗[A].钟敬文民俗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0闻一多先生著有诸多关于龙舟竞渡的文章,如《端午考》、《端节的历史教育》等,并认为:“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详见闻一多.闻一多全集[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61纳日碧力戈.都市里的象征舞台——在京蒙古族那达慕及其符号解释[A].郭仪华.仪式与社会变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2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24-51.
    63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5-7.
    64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A].江绍原民俗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5钟敬文.金华斗牛的风俗[A].钟敬文民俗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6郑国华.城镇化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对江西省“孝镇”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8
    67高松山,云林森,张文普.可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93-95.
    68李红梅.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9王俊奇.赣皖边区村落民俗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480-1482.
    70尹国昌.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2007(5):139-143.
    71有学者认为“民间体育的功能就不仅仅在于娱乐健身,但娱乐健身作为其主导价值取向是不能否认的”(详见:张基振,虞重干.论中国古代民间体育的娱乐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75-78.)。
    72胡娟.龙舟竟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73陈建勤.民俗学研究述评[A].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民俗理论卷[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4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75胡娟.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7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77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78钟敬文.写在前面[A].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9对“边缘人”角色在研究中的优势,许烺光在《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中有精彩论述。
    80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p35.
    81费孝通.社会学的探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p53.
    82费孝通.江村经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p325.
    83注:涂村舞龙在形式上是由龙灯和游神组成的一个民俗体育文化体。在本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涂村舞龙指的就是由龙灯和游神组成的一个民俗体育文化体,即舞龙与龙灯并不是等同的。
    84在当地方言中“溪”就是指“湖”的意思。
    85大岬岭是江西南昌地区典型的一个小丘陵,并不是一座严格意义上的“山”,其高度大概十米高,大岬岭的早地覆盖面积大概60亩,大多数属于涂村所有。
    86高椅为南昌方言,即竹椅。
    87《高安涂氏家谱》,1994重修版,豫章是南昌的古称。
    88延佑:元仁宗年号(公元1314-1320年)。
    89涂村《鲍氏族谱》,民国二十五年。
    90涂村的庙田采取租赁的方式租给守庙的村民耕种,这与弗里德曼和王铭铭在福建乡村社区的考察结果不一致,他们所调查的区域的共有地产采取家庭轮流耕种的方式。参见: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王铭铭.村落事业中的文化与权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7。
    91黄宗智将这些不居住在本村,并将其在该村拥有的田地租给村民耕种的人称为不在地主,详见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
    92做米粉的手艺是从何处学来的并不清楚,村里的人只知道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一传统手艺马上就要失传了,目前涂村只有三个老人会这门手艺。
    93在单干初期,涂村人均可分得2.5亩水田、0.2亩旱地。但涂村在1999年出售了北面的大片水田;另外,涂村2公里以外、向塘火车站附近的百余亩水田也从1996年开始承包给邻村的村民耕种,前几年又将这些田以8000元每亩的价格卖给了向塘火车站附近的民办高校江西服装学院,这样,涂村的水田面积明显减少。
    94笔者询问村民这三个村神的名称的写法时,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写,笔者只能根据南昌的方言大概描述。
    95徐晓军.转型期中国乡村社区记忆的变迁[J].社会科学,2001(12):48-52.
    96毛泽东.寻乌调查[A].毛泽东调查文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97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8涂村见过娘娘戏表演的老人基本上部是文盲,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娘娘戏到底是属于哪个剧种,笔者也未能够考证娘娘戏究竟属于哪个剧种。
    99纸牌,也叫叶子牌,系旧时民间的一种纸牌,牌数108张,每张绘一梁山人物。
    100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4.
    10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p315.
    102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03这时期,由于蜡烛比较贵,龙灯中的灯烛是村民们自制的,他们用清明纸搓成细绳状,将其扎成辫子状,用竹篾将其固定,然后放到油锅中炸,炸好的灯烛随即就可以使用。
    104赵村在涂村的南边。
    105赵村是由赵姓和雷姓两个姓氏组成的宗族村落。
    106鲍姓社公庙在涂村南边,也在连接涂村和赵村的道路附近。
    107根据涂村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凡是添男丁的家庭买1斤饼上交,而生女孩的家庭则要买半斤饼上交。每斤饼大概60个,旧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涂村大概每年至少有十来个小孩出生,但分到每个家庭没有多少。
    108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p2.
    109据涂村老人们回忆,涂村只有一人接受了这种新式教育,而且由于南昌县城没有这种新式学校,只能到南昌市的学校接受这种新式教育。
    110梁治平.乡土社会的法律与秩序[A].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p417.
    111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M].南京:学林出版社,2000,p34.
    112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p9.
    113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p208.
    114王铭铭.灵、象征与仪式:民间宗教的文化理解[A].王铭铭,潘乃忠.象征与社会[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p110.
    115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4.
    116如人们杀死一只山羊,并将其烧熟后分食,那么杀死这只山羊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果腹。但同样是杀死一只山羊,用羊血洒地,将羊尸焚烧,同时跪拜天地,口中念念有词……。显然这次杀死山羊的行为不是为了果腹的一般日常行为,而是一种仪式行为,其承载着更深层的功能和意义。
    117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8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9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p125.
    120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p163-228.
    12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p2.
    122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M].南京:学林出版社,2000,1937.
    123王铭铭.社区的历程——_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p25.
    124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p158.
    125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p71.
    126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p205.
    127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p177.
    128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p128.
    129Jack·M·Potter.Land and Lineage in Traditional China[A].Maurice Freedman.Family and Kinship In Chinese Society[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cy Press,1970,p12.
    130注:点X_1代表涂村引入舞龙的时间,其对应的Y_1则表示这时涂村舞龙所承载的功能;点X_4代表1966年,那么该年涂村舞龙所承载的功能为Y_4。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只足为了表述方便,但并不表示Y_1与Y_4之间存在着多少(或大小)之分。
    131之所以涂村如此多的村民确定在1966年仍然有舞龙是因为当时其中有一个参加舞龙的队员是在舞龙结束后不久就过世了,所以村民们印象深刻。
    132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49-98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p79-80.
    133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p40.
    134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p108.
    135私人地产主要包括涂村本村人拥有的水田和外村人在涂村购买的水田,涂村人称之为“客田”。
    136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p71.
    137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p214.
    138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p749.
    139涂村的民房在1939年日军攻占南昌时全部被烧毁,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村民居住在用稻草和木头搭建的草棚里,这在当时的南昌地区是相当普遍的。1972年,江西省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在南昌地区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运动,而涂村被选为此时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庄,在政府的资助下,涂村建起了成排的两房一厅的砖瓦房并分配给村民居住,告别了草棚,住进了新房,村民充满了喜悦之情。但事实上,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房子还是较小,因而,在经济条件宽松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居住环境。
    140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p322.
    141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4):34-40.
    142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p19.
    143人类学家把涵化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变迁概括为取代、综摄、增添、文化萎缩、起源和排拒等6种情况。文化萎缩是指丧失一个文化中的实质部分;而取代则是指以前存在的特质或特质综合体由另一特质取代,代行其功能,产生最小的结构改变。参见: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p403.
    147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p53.
    148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9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p22.
    150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p316-317.
    151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98-199.
    152刘梦溪.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M].北京:中华书局,2007,p27.
    15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中中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p63.
    15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p148.
    155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p330.
    156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p49.
    157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p50.
    158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47.
    159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25-27.
    160 顾拜旦.一个伟大的运动符合逻辑地发展到顶峰[J].体育与科学,1989(3):10-12.
    161 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47.
    162 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12.
    163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p231.
    164 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150-152.
    165 Coubertin.Olympic Letters Ⅷ[A].the Olympic Idea Discourses and Essays[Z].Verlag Karl Hofmann,1967,p58.
    166 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100.
    167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p47.
    168 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p49.
    169 吴晓邦.我爱陕北秧歌舞[A].艾克思.延安文艺回忆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p334-335.
    170 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42.
    171 艾青.论秧歌剧的形式[N].解放日报,1944-06-28.
    172 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N].解放日报,1944-03-21.
    173 吴晓邦.我爱陕北秧歌舞[A].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p334.
    174 艾青.艾青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p673.
    175 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N].解放日报,1944-03-21.
    176 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p242-243.
    177 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p242-243.
    178 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A].毛泽东文集(第3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p109.
    179 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编著.龙舟竞赛规则[EB/OL].中国龙舟协会官方网站:http://dragonboat.sport.org.cn/jsgz/2005-06-16/55559.html.
    180 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p73.
    181 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编著.龙舟竞赛规则[EB/OL].中国龙舟协会官方网站:http://dragonboat.sport.org.cn/jsgz/2005-06-16/55559.html.
    182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p291.
    183 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p32.
    184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04,p431.
    185 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p26.
    186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04,p430-432.
    [1]HG Barnett.Innovation:The Basis of Cultural Change[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53.
    [2]Alan Dundes.Who Are the Folk[A].Interpreting Folklore[C].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0.
    [3]Eichberg Henning.Folk Sports[J].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World Sport,2005,Vol.2,612-619.
    [4]Tsuneo Sogawa.Ethnic Sport,Its Concept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06,Vol.2,96-102.
    [5]Van Mele,RRenson.Traditional Games in South America[J].Schorndorf:ICSSPE Sport Science Studies Schorndorf:Verlag Karl Hofmann.
    [6]Fabian Zuleeg,Russell Whyte.An Analysis of Minority Indigenous Sports in Scotland[J].Scottish Executive,2007,Vol.3,1-50.
    [7]Jack·M·Potter.Land and Lineage in Traditional China[A].Maurice Freedman.Family and Kinship In Chinese Society[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
    [8]Coubertin.Olympic Letters Ⅷ[A].The Olympic Idea Discourses and Essays[Z].Verlag Karl Hofmann,1967.
    [9]Allen Guttmann.From Ritual to Record:the Nature of Modern Sport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8.
    [10]John Macaloon.This Great Symbol[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81.
    [1]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石奕龙.克利福德·格尔茨和他的解释人类学[J].世界民族,1996(3):32-42.
    [3]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
    [4]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
    [5]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7]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8]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9]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1]马赛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 版社,2002.
    [1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3]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5]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7]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陈连山.民间是一种生活状态——论作为民间文学主体的“民”或“民间”[A].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与理论探索[Z].中国民俗学网.
    [19]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2000.
    [20]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1]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2]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陈红新等商榷[J].体育学刊,2008(9):101-104.
    [23]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等同志商榷[J].体育学刊,2008(4):8-11.
    [2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5]洪汉鼎.解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6]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7]E·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8]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9]钟敬文.新的驿程[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0]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1]斯大林.斯大林全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3.
    [32]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3]安东尼·斯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4]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5]刘师培.占乐原始论[A].古政原始论[M].刘申叔先生遗书[Z].民国二十五年宁武南氏排印本.
    [36]钟敬文.论歌舞、戏剧及笑话的社会作用[A].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7]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A].江绍原民俗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8]钟敬文.金华斗牛的风俗[A].钟敬文民俗学论集[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9]纳日碧力戈.都市里的象征舞台——在京蒙古族那达慕及其符号解释[A].郭仪华.仪式与社会变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0]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24-51.
    [41]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5-7.
    [42]郑国华.城镇化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对江西省“孝镇”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8.
    [43]高松山,云林森,张文普.河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93-95.
    [44]李红梅.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5]王俊奇.赣皖边区村落民俗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480-1482.
    [46]尹国昌.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2007(5):139-143.
    [47]张基振,虞重干.论中国古代民间体育的娱乐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75-78.
    [48]胡娟.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49]陈建勤.民俗学研究述评[A].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民俗理论卷[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0]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5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52]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3]钟敬文.写在前面[A].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4]费孝通.社会学的探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55]费孝通.江村经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56]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7]《高安涂氏家谱》,1994重修版.
    [58]涂村《鲍氏族谱》,民国二十五年.
    [59]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0]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M].南京:学林出版社,2000.
    [61]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
    [62]徐晓军.转型期中国乡村社区记忆的变迁[J].社会科学,2001(12):48-52.
    [63]毛泽东.寻乌调查[A].毛泽东调查文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4]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5]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4.
    [66]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7]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68]梁治平.乡土社会的法律与秩序[A].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69]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70]王铭铭.灵、象征与仪式:民间宗教的文化理解[A].王铭铭,潘乃忠.象征与社会[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71]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2]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73]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74]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75]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76]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7]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49-98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78]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9]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80]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1]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4):34-40.
    [82]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83]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84]刘梦溪.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5]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86]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87]顾拜旦.一个伟大的运动符合逻辑地发展到顶峰[J].体育与科学,1989(3):10-12.
    [88]吴晓邦.我爱陕北秧歌舞[A].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9]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0]艾青.论秧歌剧的形式[N].解放日报,1944-06-28.
    [91]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N].解放日报,1944-03-21.
    [92]艾青.艾青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93]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
    [94]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A].毛泽东文集(第3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5]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编著.龙舟竞赛规则[EB/OL].中国龙舟协会官方网站:http://dragonboat.sport.org.cn/jsgz/2005-06-16/55559.html.
    [96]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97]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
    [98]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