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区域发展与政府行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为与作用问题,不仅是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关注的理论焦点,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水平,也容易产生民族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政府在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如何基于统筹发展思路的客观背景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为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政府角色与行为进行研究,围绕在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进程中,政府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传统行政区域分工协作,并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议题,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视角做出分析和论证。
     论文的研究分为导论与正文两个部分。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这部分交代选题缘由、意义与研究现状、分析框架、基本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等。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依据区域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等理论基础,采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是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探讨北部湾区域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发展态势。本章认为在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相对落后,是自然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自国家统筹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由此兴起并迅速发展。
     第三章应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政府政策的形成以及具体政策。本章认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是在中央沿海开放开发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是中央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直接结果。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是各类中央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政策的积极互动过程。
     第四章论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政府投资行为。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一开始就是政府推动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起来的,因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政府投资对于促进其开放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进一步研究区域公共建设中的政府投资决策、投资组织和投资方式。
     第五章论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政府统筹行为。本章认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几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其开放开发的推进,也开始暴露出诸如城乡关系问题、投资商与当地民众利益关系问题、经济开发与社会建设问题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统筹处理好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以确保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第六章是总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政府行为的绩效与经验。评估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政策、政府投资行为和政府统筹行为的绩效。同时,总结政府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的主要经验。
     第七章讨论与结论。围绕全文的讨论,本章试图进一步探讨三个问题。第一,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开放开发促进发展?第二,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第三,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为的边界如何界定?通过理论上的提升,进一步为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With in-depth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behavior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ot only is the focus of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management and other discipline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y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e of problem.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not only affects the overall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regional level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ne to ethnic issues, and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us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development concern.
     What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ow effectively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objective background of the Manpower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for example, to stud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nd behavior around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government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ultimately, the core issue of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argument made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with the body in two parts.
     Chapter Ⅰ is an introduction part..The part accounts to the topics reason, meaning and research,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the research side.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u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bas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economy framework.bases on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non-equal theory,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interdependence theory.
     Chapter Ⅱ is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xplore the Beibu Gulf region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chapter argues that in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s the produc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policy factors. Since our natio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the resulting rise and rapid development.
     Chapter Ⅲ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s well as specific policies application system analysis method. This chapter argues that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open development is under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the central open coastal development, is also a direct result of the central opening-up policy.
     Chapter Ⅳ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 open government investment behavior.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 open to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in the government and is the leading carried out. A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 basic work,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invest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us further research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vestment decision,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organizations and investment.
     Chapter Ⅴ discusses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in Guangxi in the open government behavior as a whole. This chapter that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in Guangxi open for several years, has made significant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with its open development forward, also began exposed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vestors and local public interest relationship problem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so the government as a whole to deal with the social problems, to e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Chapter Ⅵ is summarized the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open in the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 This chapter argues that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the past few years, has yielded remark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with the advance of its opening up to development, but also reveals a problem, Such as urban-rural relations, investment relations with the interests of local peop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Chapter Ⅶ is the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Arou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full text of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further explore three questions.First, how to promote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development by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what role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rd, how to define the boundary of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heory that further undeveloped region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policy Suggestions.
引文
①具体可参看附录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图。
    ②田禾:《区域互动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84页。李峰:《政府干预型模式在区域经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③高志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当代财经》2002年第5期。
    ④谢晓波:《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①谢晓波:《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②任会林、李珂:《“地方政府”与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③付永、曾菊新:《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2期。
    ④周宝砚:《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政论坛》2007年第2期。
    ⑤张文凤:《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现代商业》2007年第10期。
    ②区域经济理论-经济理论-EMBA百科-EMBA百科全书|经管百科|智库百科http://baike. baidu. com/view/534419. htm#3
    ③陈秀云等:《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①扩散效应-经典微观理论-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http://wiki. pinggu.org/doc-view-236. html
    ①[美]布坎南著:《自由、市场与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②文中分析的效用或利益不仅包括地方的经济利益,也包括官员获得的个人升迁、声誉等政治利益,还包括意识形态、政治忠诚、政治信仰等心理利益。例如,尼斯坎南认为,工资、办公室津贴、公众声誉、权力、奖金、官僚机构的输出、变革的难易度、管理官僚机构的难易度都是官僚效用函数的变量,“预算最大化”是官僚行为的根本性特征。参见: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①张孝文:《地方府际关系: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系》,《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3期。胡佳:《跨区域地方政策协调机制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9页。
    ②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6页。转引自胡佳:《跨区域地方政策协调机制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9页。
    ③胡佳:《跨区域地方政策协调机制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9页。
    ①转引自郝朝军:《区域发展失衡的非经济因素分析理论评述》,《商业时代》2010年30期。
    ②转引自郝朝军:《区域发展失衡的非经济因素分析理论评述》,《商业时代》2010年30期。
    ③吴国光、郑永年:《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制度转型中的轴心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转引自郝朝军:《区域发展失衡的非经济因素分析理论评述》,商业时代2010年30期。
    ④吴国光、郑永年:《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制度转型中的轴心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转引自郝朝军:《区域发展失衡的非经济因素分析理论评述》,商业时代2010年30期。
    ①伍红梅:《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结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②李焱、梁子沫:《谈谈统计分析中的定量与定性》,《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第8期。
    ③美]莱斯利·里普森著、刘晓等译:《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①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载于R.科斯等编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74页。
    ②胡家勇主编:《转型经济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三线”建设是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在内的中国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②《毛泽东对苏联人说“不”三线建设前无古人》,《党史纵横》2008年第1期。
    ③《论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http://www.chinaisa.org.cn/news.php?id=2118214
    ④陈东林:《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6期。
    ①“三五”时期,沿海地区的投资额降到了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最低点,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仅占30.9%,比“一五”时期下降了10.9个百分点。其次,“三五”时期,轻工业投资仅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4%,“四五”期间,仅占5.8%,造成很长时期的轻工业产品的严重短缺。转引自《论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http://www.chinaisa.org.cn/news.php?id:2118214
    ③《三线建设对西部开发的启示》,腾讯网,2009年08月30日。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②高新才:《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页。
    ⑤这十条方针是:一、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的发展。二、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进一步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四、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五、分批进行企业的全面整顿和必要改组。六、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省建设资金。七、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八、积极稳妥地改革经济体制,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九、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组织科研攻关。十、从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出发,统筹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①赵紫阳:《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4日,第1版。
    ②喻刚勇、丁贞栋:《浅析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战略》,《新西部》2007年第3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④李辉山:《均衡与非均衡的战略演进——试论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开发研究》2004年第2期。
    ①此说法一般由王士性所著的明代地志大全《广志绎》“广东用广西之木,广西用广东之盐,广东民间资广西之米谷东下,广西兵饷则借助于广东。广东人性巧,善工商,故地称繁丽,广西坐食而已”得出广西人这一惰性。参见王士性《广志绎》,吕景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7页。
    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广西北部湾网。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90319/bbw49c2670d-2117.shtml
    ①林希元、陈秀南:《钦州志(嘉靖)》,卷9,《历年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灵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翻印,1990年版。
    ②《广西龙州县工地地雷炸飞挖掘机司机》,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2008年06月22日。
    ①黄丽芬:《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探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4页。
    ⑤高新才:《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⑥高新才:《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①高新才:《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②高新才:《中国区域30年:发展战略的嬗变》,《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1期。
    ③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讲话。
    ②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172页。
    ①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177页。
    ②《温家宝指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华网,2004年03月05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03月17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03月17日。
    ②陈继扬:《科学发展观区域探索》,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8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03月17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03月17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03月17日。
    ②柏晶伟:《北部湾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促进西南腹地起飞》,搜狐新闻,2008年03月20日。
    ①陆善勇、郭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1期。
    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计月报2011.1—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第17-21页。
    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计月报2011.1—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第21页。
    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计月报2011.1—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第21页。
    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计月报2011.1—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第21页。
    ④曾俊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2012年冲刺2千亿元》,《广西日报》2011年12月31日。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5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①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
    ①《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张志刚谈兴边富民行动》,人民网,2010年12月02日。转引自张丽君、陶田田、郑颖超:《中国沿边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思考》,《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②王之光:《沿边开放的新内涵:语义、要素和前瞻》,《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5期。
    ③张丽君、陶田田、郑颖超:《中国沿边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思考》,《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①王海峰:《“十二五”时期全面提高沿边开放水平》,《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②王海峰:《“十二五”时期全面提高沿边开放水平》,《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①国家民委“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兴边富民行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8页。
    ②张新平、陈胜:《“兴边富民行动”的理论思考及建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③张丽君:《中国沿边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思考》,《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①《广西沿海开放政策摘要》,广西新闻网,2008年09月02日。
    ②《广西沿海开放政策摘要》,广西新闻网,2008年09月02日。
    ③《广西沿海开放政策摘要》,广西新闻网,2008年09月02日。
    ④详见附录3。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广西日报》2009年01月07日。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广西日报》2009年01月07日。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广西日报》2009年01月07 日。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广西日报》2009年01月07日。
    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广西日报》2009年01月07日。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广西日报》2009年01月07闩。
    ②《广西出台8项优惠政策支持北部湾开发》,《南宁晚报》2009年01月07日。
    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07月26日。
    ②陈佳贵:《规范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行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2期。
    ①闫少波:《谈投资“软环境”对发展外资的重要性》,《光明日报》2003年05月08日。
    ②《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工作汇报时的讲话(摘要)》,2006年8月20日,根据记录整理。
    ③杨清、黄兴忠、廖景标、许海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项目开工现场会在防城港隆重举行》,《广西日报》2006年07月07日。
    ①杨清、黄兴忠、廖景标、许海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项目开工现场会在防城港隆重举行》,《广西日报》2006年07月07日。
    ②《广西改善沿海招商引资基础环境》,中新北部湾新闻网,2007年9月29日。
    ③张雪英:《浅谈我国公共投资的现实选择》,《经济论坛》2008年第19期。
    ④陈晨:《论政府投资的公共性》,《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⑤ouglas Holtz EakinlPublic Sector Cap ital and the Produc2tivity Puzzlel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4,76:12-21.转引自欧斌:《政府公共投资效应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1期。
    ⑥tsuro, S. 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A Convergence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1年第6期。转引自王立国、张洪伟:《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与投资决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1
    ①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页。http://bgigc. com/NewsView. aspx?NewsId=757
    ②转引自王立国、张洪伟:《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与投资决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③用脚投票(voting by foot)一词来源于股市,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Tiebout)提出:在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存在大量辖区政府、各辖区政府税收体制相同、辖区间无利益外溢、信息完备等假设条件下,由于各辖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组合不尽相同,所以各地居民可以根据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的组合,来自由选择那些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地方定居。参见王立国、张洪伟:《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与投资决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①吕虹:《政府决策制度体系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王立国:《投资项目决策前沿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143页。
    ③王立国、张洪伟:《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与投资决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④《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07月26日。
    ①颜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政府投资行为研究》,2005年第五届经济学年会(产业组织理论领域)会议论文打印稿。
    ②田昆:《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选择思考》,《特区经济》2011年第1期。
    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5]355号),《中国财经报》2005年10月28日,第6版。
    ②李开孟:《投资体制改革与工程咨询(十)第十讲政府投资补助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写和评估》,《中国工程咨询》2005年第12期。
    ①李开孟:《投资体制改革与工程咨询(十)第十讲政府投资补助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写和评估》,《中国工程咨询》2005年第12期。
    ②李开孟:《投资体制改革与工程咨询(十)第十讲政府投资补助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写和评估》,《中国工程咨询》2005年第12期。
    ①该部分内容己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的城乡关系问题与政府统筹初探》为题发表在《学术论坛》2011年第12期。
    ②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25页。
    ②安建峰:《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北方经济:学术版》2006年第8期。
    ③郑慧玲:《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城市化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12-13页。
    ④宣迅:《城乡统筹论》,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21页。
    ①罗峰:《从分治到统筹:城乡关系阶段性转型》,《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②张红宇:《城乡统筹: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结构转换与制度创新》,《农村改革与发展》2003年第3期。
    ①田美荣、高吉喜:《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中国发展》2009年第4期。
    ②参见田美荣、高吉喜:《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中国发展》2009年第4期:李岳云、陈勇、孙林:《城乡统筹及其评价方法》,《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1期。
    ③翟孝强:《长三角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特区经济》2009年第10期);沈滨、叶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以甘肃为例》,《经济问题》2003第2期。
    ④以下测度和计算公式参考了沈滨、叶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以甘肃为例》,《经济问题》2003第2期;随佳佳、张铎:《北部湾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经营管理者》2011第1期两篇论文所用的指标及计算方法。
    ①随佳佳、张铎:《北部湾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经营管理者》2011第1期。
    ②刘伯霞:《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全国的差距分析》,《开发研究》2006年第5期。
    ③刘伯霞:《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全国的差距分析》,《开发研究》2006年第5期。
    ④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①李萍、胡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成都例证》,《区域经济》2010年第1期。
    ①詹琴:《广西北部湾北钦防三市合并问题探析》,载谢舜主编《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北部湾开发开放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31日,第19-20页。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①随佳佳、张铎:《北部湾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经营管理者》2011第1期。
    ②姜作培:《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
    ①《广西钦州拆迁户非暴力对抗无良开发商》,《市场杂志网》2011-06-01,http://www.mayormag.cn/2011/0601/7914.html。
    ②《开发商自行强拆引发“动粗”事件》,《南国早报》2010年04月25日,10版·区域新闻。
    ①毕昌胜:《试论人民政协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www.zh93.gov.cn/show.asp?id=604。
    ②牛兰英、王勇:《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7期
    ③牛兰英、王勇:《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7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0页。
    ①牛兰英、王勇:《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7期。
    ②牛兰英、王勇:《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7期。
    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www.bbw.gov.cn2009年03月19日,自治区北部湾办。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90319/bbw49c2670d-2117.shtml。
    ⑤苏超光、黄凌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弄潮击浪超速发展记略》,《广西日报》2011年11月14日。
    ①如2011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有待更好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压力继续增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执行力有待增强。”
    ①http://www.luqyu.cn/tongjishow.asp?tid=1055&aname=广西&yid=2010
    ②牛兰英、王勇:《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7期。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①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时报》2011年1月10日第4版。
    ①本章对政府绩效的考察,主要依据如下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一级指标:政策执行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差异程度。各一级指标包括的核心二级指标有:“政策执行力”,上下互动式对政策执行的推动与督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GDP、地方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恩格尔系数(幸福指数)等;“城乡统筹发展差异程度”,城乡基尼系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系数等。
    ①麦佩纳:《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我国沿海发展新一极——解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南宁日报》2008年2月22日,第3版。
    ①参见附录3。
    ②转引自《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若干政策研究》,来源: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gx-info.gov.cn2007年2月1日。
    ③转引自《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若干政策研究》,来源: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gx-info.gov.cn2007年2月1日。
    ④转引自《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若干政策研究》,来源: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gx-info.gov.cn2007年2月1日。
    ①转引自《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若干政策研究》,来源: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gx-info.gov.cn2007年2月1日。
    ②转引自《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若干政策研究》,来源: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gx-info.gov.cn2007年2月1日。
    ③蔡道利、潘云锋、袁震:《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日报》2011年10月21日。
    ①《广西北部湾核心城市南宁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新闻网2008年09月04日。
    ②《投资1.5万亿元广西将大力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广西日报》2010年09月20日。
    ③蔡道利、潘云锋、袁震:《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日报》2011年10月21日。
    ④蔡道利、潘云锋、袁震:《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日报》2011年10月月21日。
    ①范晓莉:《防城港: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兴港强市富民新跨越》,新桂网-广西日报,2005年01月25日。
    ②《钦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③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大陆海岸线资源,同时为了避免空间布局雷同,实现错位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5个功能组团:南宁组团、钦(州)防(城港)组团、北海组团、铁山港(龙潭)组团、东兴(凭祥)组团。
    ①记者韦义华、通讯员吴智谊:《“1>3”的奇迹——广西沿海“三港合一”实现整合良性效应述评》,《广西日报》2011年11月28日第1版。
    ②记者韦义华、通讯员吴智谊:《“1>3”的奇迹——广西沿海“三港合一”实现整合良性效应述评》,《广西日报》2011年11月28日第1版。
    ③芳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1年上半年发展势头强劲》,http://www.gxnews.com.cn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1年08月12日。
    ①覃广华、刘嫒媛:《北部湾开发直面环保挑战》,新华网广西频道,2007年08月30日。
    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日报》2008年2月22日第1版。
    ②张周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建“绿色环保屏障”》,《中国海洋报》2008年3月4日第3版。
    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日报》2008年2月22日第1版。
    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日报》2008年2月22日第1版。
    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日报》2008年2月22日第1版。
    ①《广西严控北部湾环境污染源重点海域海水水质逐年改善》,新华网,2010年10月1日。
    ②《广西严控北部湾环境污染源重点海域海水水质逐年改善》,新华网,2010年10月1日。
    ③陆兵:《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广西日报》2006年1月18日第1版。
    ④陆兵:《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广西日报》2006年1月18日第1版。
    ①陆兵:《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广西日报》2006年1月18日第1版。
    ②《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1年5月18日。
    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广西分成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类区域,也就是“两区一带”。
    ④《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1年5月18日。
    ①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执笔人戚攻:《统筹依托开放开放促进统筹》,《重庆日报》2008年2月25口,第6版。
    ②《“后起之秀”成为“经济龙头”》,大楚网-腾讯网2010年3月31日,http://hb.qq.com/a/20100331/001531.htm。
    ③参见附1:图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分析图。
    ④韦万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中国检验检疫》2008年第5期。
    ①韦万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中国检验检疫》2008年第5期。
    ②《崛起的北部湾改写中国经济版图》新华网,2010年08月08日。
    ③2006年8月,胡锦涛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0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温家宝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⑤《广西力推泛北部湾纳国家战略》,《香港文汇报》2007-03-14。
    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行动: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经济区发展新跨越》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www. gxdrc. gov. cn,《广西日报》2010年04月14日。
    ②《加快一体化发展深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电视网,2011年05月11日。
    ③《广西高铁建设加速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南宁新闻网,2011年5月26日。
    ①王军成:《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②田素贞、谭雪:《浅析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23期。
    ①张协奎、林剑、陈伟清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期。
    ②张协奎、林剑、陈伟清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期。
    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广西统计信息网,2011年4月1日。
    ②李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强劲中高级专业人才不足》,新华网,2011年04月09日。
    ①《硕果累累前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促进活动回顾》http://www.gxtv.cn,广西电视网,2011年10月11日。
    ②《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促进活动综述》,2008年10月30日。
    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香饽饽”》,中国新闻网,2009年10月20日。
    ④《海外华商看好北部湾拟投资近25亿元掘金》,新华网,2009年10月21日。
    ①《广西重金延揽海内外英才服务产业发展》,中国新闻网,2011年12月03日。
    ②王永刚:《将从九个方面深化全面合作》,《云南日报》2008-03-30第1版。
    ③王永刚:《将从九个方面深化全面合作》,《云南日报》2008-03-30第1版。
    ④王永刚:《将从九个方面深化全面合作》,《云南日报》2008-03-30第1版。
    ⑤王永刚:《将从九个方面深化全面合作》,《云南日报》2008-03-30第1版。
    ①王永刚:《将从九个方面深化全面合作》,《云南日报》2008-03-30第1版。
    ②黎攀、宋春风:《共享新机遇广西云南合作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日报,2009年12月11日。
    ③旖婕、郭莹莹:《借助北部湾经济区广西云南推进两省区交通建设》,广西广播网,2009年05月19日。
    ④周红梅、李美辉:《广西亮出北部湾经济区“金招牌”》,广西日报,2009年06月11日。
    ⑤《贵州广西将在能源旅游北部湾经济贸易等方面加强合作》,新华网(广州),2011年08月05日。
    ⑥《广西将携手重庆合作开发北部湾经济区》,新华网,2009年04月20日。
    ⑦《广西将携手重庆合作开发北部湾经济区》,新华网,2009年04月20日。
    ①梁钟荣:《增长第四极起步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获国务院批准》,《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01月21日,第7版。
    ②梁钟荣:《增长第四极起步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获国务院批准》,《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01月21日,第7版。
    ①韦义华、曾开宏:《剖析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钦州经验”》,广西新闻网,2011年03月20日。
    ②《改善民生为南宁提供持续动力》http://www.sina.com.c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08月13日。
    ③《广西防城港市获评十大“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新华网广西频道,2010年07月25日。
    ④《防城港市民生工作开创“四个前所未有”》,防城港日报,2010年07月12日。
    ⑤《广西防城港在三大民生项目投入835.6万元》,防城港市新闻网,2010年12月7日。
    ⑥《广西防城港市获评十大“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网易新闻中心,2010年07月24日。
    ①《把握“千年等一回”的发展机遇》,《当代广西》2008年第8期。
    ①陈仕平:《抓好讨论调研找准突出问题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稳步推进》,《广西日报》-2008年03月29日,第1版。
    ②《广西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领导干部大会在北海闭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03月28日。
    ③《南宁:重在解决问题旨在推动发展》,《广西日报》,2008年4月7日。
    ①弗雷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页。
    ②黄旭文:《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框架下广西政府角色定位及行政效能提升》,《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①黄旭文:《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框架下广西政府角色定位及行政效能提升》,《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②斯蒂格列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③所谓“行政国家”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么一个阶段——国家行政权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自由、财产和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几乎无所不能之物。行政国家的主要标志是:(一)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大量增加。(二)行政职能大为扩张。(三)行政权力大为膨胀。(四)行政自由裁量权大为增长。参见姜明安《行政国家的标志》,《法制日报》,2000年2月13日。
    ④刘伟:《对政府边界问题的纯逻辑演绎》,《晋阳学刊》2008年第2期。
    ⑤熊茂林:《争论与建构——政府行动的范围界定》,《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转引自刘伟《对政府边界问题的纯逻辑演绎》,《晋阳学刊》2008年第2期。
    ①毛寿龙:《政府与市场的选择》,[EB/OL].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网站,http://www. wiapp. org.
    ②高尚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6期。
    ③高尚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6期。
    [1][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美]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美]理查德.D.宾厄姆等:《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日]青木昌彦、金没基、奥黔藤原正宽:《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5][英]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7]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8]谢龙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9]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10]安福仁:《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柴松岳主编:《政府改革——地方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转变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张中华:《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3]杨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汪德和、罗来武:《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论江西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6]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7]陈秀山:《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
    [18]陈栋生等主编:《区域协调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9]李善同:《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20]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
    [21]吴强:《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2]陈宣庆、张可云:《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与政策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
    [23]任维德:《地方政府能力与地区发展差距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谢舜主编:《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北部湾开发开放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25]包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26]豆建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7]唐文睿:《中国区域经济战略的政治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8]赵伟:《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29]毛传新:《区域开发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0]李国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31]戚本超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2][英]阿姆斯特朗等:《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3]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人民出版社,2008.
    [1]洪银兴:《地方政府行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1997年第1期.
    [2]陆大道:《地区合作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1期.
    [3]殷凤:《区际经济关系中的政府干预与协调》,《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4]陈瑞莲、张紧跟:《试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关系的协调》,《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12期.
    [5]任宗哲:《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创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杨龙:《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政治研究》,《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4期.
    [7]郭瑞萍:《浅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与探索》2003年第10期.
    [8]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9]任宗哲:《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创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0]胡鞍钢:《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信息》2004年第12期.
    [11]陈剩勇、马斌:《区域政府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2]王王君:《增长取向的适应性调整:对地方政府行为演变的一种理论解释》,《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13]石薛桥:《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作用》,《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14]王兰军:《试论统筹区域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15]胡乃武等:《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16]史晋川、钱滔:《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2期.
    [17]谢德保:《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北方经贸》2005年第5期.
    [18]侯言增:《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2005年第7期.
    [19]刘健、李国平:《统筹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综述》,《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9]杨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0]周鹏:《西方主要国家基于协调发展区域政策及启示》,《经济纵横》2005年第11期.
    [21]彭月兰、陈永奇:《区域经济协调与政府作用》,《财政研究》2005年第12期.
    [22]柴友兰:《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思考》,《财会研究》2006年第8期.
    [23]朴贞子、李凌汉:《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政府调控》,《行政论坛》2006年第3期.
    [24]王泽强:《统筹区域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未来与发展》2007第2期.
    [25]朱春红、李晨霞:《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障碍分析》,《未来与发展》2006年第12期.
    [26]王宝明、詹丽靖:《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27]刘畅:《从利益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8]吴殿廷、何龙娟,任春艳:《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9]李东科、赵柳:《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9]张崇康、李德龙:《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求是》2006年第23期.
    [30]刘芳华:《区域发展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角色转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
    [31]张路通:《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2]李怀义:《统筹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理论前沿》2006年第3期.
    [33]袁和平:《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34]胡强仁:《区域协调发展中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
    [35]杨万东:《统筹区域发展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4期.
    [36]黄伟、张阿玲、张晓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之路探索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第2期.
    [37]孙海燕:《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经济地理》2007年第3期.
    [38]保建云:《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
    [39]计艳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0]王志凌、谢宝剑:《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政府与市场——兼论区域合作战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1]李金龙、王宝元:《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瓶颈》,《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7年145期.
    [42]包健:《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3]张文凤:《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现代商业》2007年第10期.
    [44]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行为逻辑——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视角》,《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45]吴志鹏:《整体政府与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46]张沛、肖军:《西部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科教文汇》2008年第1期.
    [47]黄忠斌:《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5期.
    [48]张莉华:《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49]刘晓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现代商业》2008年第5期.
    [50]李亮:《建国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嬗变》,《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4期.
    [51]张玮:《区域发展中政府行政协调的职能与角色研究》,《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6期.
    [52]黄国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渊源及战略选项》,《经济界》2010年第5期.
    [53]薄运玲:《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
    [54]马驰、周道生:《从区域化发展看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作用》,《魅力中国》2010年第4期.
    [55]李晓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初探》,《现代商业》2010年第18期.
    [56]刘晓惠:《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趋势》,《新西部》2010年第14期.
    [57]陈颖琼、陈玉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变迁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12期.
    [58]邓立群:《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若干思考》,《创新》2010年第4期.
    [59]刘楷:《我国区域政策的成效及对“十二五”区域发展的启示》,《发展研究》2010年第7期.
    [1]张思奇:《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谢晓波:《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浙江大学2006年.
    [3]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
    [4]杨樱:《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
    [6]刘兵:《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浙江大学2009年.
    [1]胡鞍钢:《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3月13日.
    [2]李景铭:《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光明日报》2005年06月21日.
    [3]李兴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光明日报》2003年5月20日.
    [4]范恒山:《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思路》,《人民日报》2008年6月4日.
    [5]李佐军:《改革是区域发展的奥秘》,《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5月8日.
    [6]吴昊:《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区域发展》,《光明日报》2004年7月6日.
    [7]马斌:《完善地方治理结构促进区域发展》,《学习时报》2009年10月12日.
    [8]杨伟民:《区域协调发展的再认识》,《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03月24日.
    [9]于今:《中国区域发展30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02月23日.
    [10]周民良:《区域发展战略新思维:实施科学调控下的不平衡发展》,《中国民族报》2009年01月09日.
    [11]李荣国:《探索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2月04日.
    [1]Austrilian government.connecting Government:Whole of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Australiaps Priority Challenges[R].20 Ap ril 2004.
    [2]Michael Talyor.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n [M]. NewYork:Cambridge. P,1987.
    [3]Albert O. Hirschman.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
    [4]John Friedman.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The MIT Press,1955,
    [5]Thomas P.Lyous. Explaining Economic Fragmentation in China:A System Approach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80, Vol.10
    [6]Am Anderso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Review.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60,
    [7]Bruce Gilley. Provincial Disintegration:Reaching Your Market Is More Than Just a matter of Distance.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2001,
    [8]Thomas P Lyous. Explaining Economic Fragmentation in China:A System Approach.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80, Vol.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