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广皇仁—清季天津广仁堂及其妇孺慈善事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中国,伴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西方社会“教养兼施”的慈善理念渐为中国人所关注。西方教会以及传教士在中国的慈善实践,更是让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教养兼施”的慈善活动有了更加直接的体察。一些中国的思想先驱开始反思中国传统的慈善救济理念,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重养轻教”的慈善思想需要转变,由此中国慈善思想开始了近代转型。
     清末义赈的兴起,使得传统中国慈善突破地域限制。光绪初年“丁戊奇荒”之际,南绅北来放赈。北方灾区妇孺因灾被贩卖现象严重,南绅集资创设专门的收容机构进行收养,天津河间广仁堂由此成立。
     本文以清季天津广仁堂为个案,以《天津市广仁堂全宗》为核心档案,以地方志、报刊杂志等为主要参考资料,从广仁堂的成立、初期机构设置、其他机构的相继成立与并入、领导机构的设置与沿革、资金筹措与善产管理以及妇孺慈善事业六个方面,考察清季广仁堂,力图展现这一时期广仁堂的全貌,并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对广仁堂,以及其所从事的妇孺慈善事业进行探讨,尽可能的将个案研究与大的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广仁堂是在中国慈善思想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时代大背景下成立的,其一经成立就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善会善堂的组织形态和机构构成。其由南方人士在北方创办,收养北方灾区妇女和儿童,各种机构设置均将“教养兼施”这一理念贯彻其中。
     随后相继成立的各类机构,从不同方面丰富了广仁堂的组织内涵,使其慈善救助事业的范围得以扩大,但中间也出现了因为领导人更换过于频繁,而发生善举中辍的现象。
     广仁堂刚一成立,采用的是三位总董和三位副董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后经整顿,设立驻堂总董和若干名值年总董共同负责的领导机制。清末新政时期,广仁堂领导机构采用总董下设坐办,坐办下设堂董、议绅等的管理机构,从而使善堂管理机构日趋规范化。
     广仁堂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和官方,广仁堂利用这些资金大量购置地产和房产,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这些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仁堂的妇孺慈善事业,是其慈善活动的主要内容,从成立到王朝覆灭,其一直都在努力践行“教养兼施”的慈善救济理念,从力田所、工艺所到女工厂、幼稚园等的机构变迁,无一不是对这一理念的反应。
In modern China, along with the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concept of charity in Western society--upbringing and carrot--is becoming ofconcern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s charitable practice of the Western Church as wellas missionaries in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 more direct understanding ofupbringing and carrot. Some thought leaders began to refle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concept of charitable relief, they need to change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oreraise and less teach charity idea, thus charitable thoughts began the moderntransformation.
     The Charity Relief rise of late Qing, mak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itablebreakthrough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In the early years of Guangxu, the North ofChina was suffering Ding-Wu Famine, the Southern gentry come to North to putRelief. In Northern disaster area, women and children serious phenomenon oftrafficking, the Southern gentry adoption fund raising to the creation of a dedicatedresettlement agencies, established Tianjin Hejian Guangren Tang.
     This paper focus on Tianjin Guangren Tang case, the core reference is Volumeof Tianjin Guangren Tang, the main reference as local history, newspapers andmagazines.This paper analysis from Guangren Tang`s established, initial set, otheragencies settings and the leading agencies, capital raising. From this six aspects of thephilanthropy of good production management with the women and children, analysisGuangren Tang, trying to show the whole picture of this period Guangren Tang andin the changing timesunder Guangren Tang, as well as the women and children theyare engaged philanthropy to explore possible social development.
     Guangren Tang`s establishment is established in the era of historic change ofChinese charitable relief. It has been set up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themorphological and institutions constitute. Unlike traditional Charitable Houses,Guangren Tang founded in the north from the south who adoptions northern disaster area women and children, a variety of institutional settings which implement theconcept of "upbringing and carrot".
     Followed by all kinds of institu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Guangren Tangorganization connotations are much more rich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an it able toexpand its range of charitable aid. But it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oo oftenbecause the leaders of the replacement, which led charity dropout phenomenon.
     Guangren Tang had three total directors and three Vice Chairman, they jointly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After consolidation, theestablishment of the total directors and certain value of total annual Directors jointlyresponsible for the incumbent in leadership mechanism. In Late Qing period,Guangren Tang leadership institutions with total directors consists of sitting to do, sitto do consists of the Church Board and gentry, so that the management agenciesincreasingly standardized.
     Guangren Tang funds mainly come from private and official, Guangren Tanguse these funds acquisited a large number of real estate and real estate, andestablished a special institution to these good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maintenance, which has obtained the good effect.
     The adoption of women and children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harity activitiesof Guangren Tang, from foundation to collapse dynasty, its always trying to practicethe charity relief concept of upbringing and carrot, from the force field, process tofemale factory, kindergarten, none of this concept to the reaction.
引文
①【法】马克·布鲁赫著,张和声,程郁译:《为历史学辩护》,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8页。
    ②【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马俊亚,郭英剑译:《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263页。
    ③围绕上述现实问题,笔者首读到的专著是: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蔡勤禹著:《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图书馆,2005年版;王卫平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1月版等。
    ①【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10页。
    ②【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10-722页。
    ③【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第718页。
    ④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第255-258页。
    ①所谓的四柱清册指的就是列有:“旧管”(截至去年年底或上月月底的数目)、“新收”(新的收入)、“开除”
    (支出)和“实在”(现在所存的数目)等四项内容的年度或月度会计报告书。
    ②《报销三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之所以说是一部分的资金保证,主要是因为有些善堂从事慈善所需的资金除了向社会进行劝募以外,更多的是依赖于善堂自身所置买的“善产”来维持,这些善产又主要以地租、房租等形式来获得。尽管有些善堂并不主要依靠社会民众的捐助(广仁堂就是这样的一个慈善机构,笔者在翻阅原始档案的过程中,鲜见有津地的民众为其捐助,其主要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津河两府署衙门的岁捐、三关洋药捐、房租收入、地产收入等,这些内容在第六章中将会予以介绍。),但是取信于社会对于一个慈善机构而言还是需要格外主意的问题,所以,就算不是为了筹款需要,单就为了取信于人来说,定期公布征信录对于一慈善机构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事情。
    ④可参见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⑤【意】贝内德托·克罗齐著,田时纲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该书前言)。
    ①【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②【法】佩雷菲特著,王国卿等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7月第四次印刷,扉页。
    ③【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四版。
    ④【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的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与官办企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美】芮玛丽著,房德邻译:《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一战:同治中兴,1862-187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8页。
    ②这方面代表性的著作分别是:【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鲁西奇,罗杜芳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David Strand, 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1920s.Berkeley: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89; Rankin,Mary Backus,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ZhejiangProvince,1865-1911.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③马敏,朱英合著:《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苏州商会个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版。
    ④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⑤【日】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⑥秦晖著:《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⑦王笛:《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①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问题的争论》、罗威廉(William T. Rowe):《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此三篇文章均原载《Modern China》,19卷2期,1993年4月号上,后来又被全部收录到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此外,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中也收有不少讨论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类论文。
    ②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①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181页。
    ②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326页。
    ③【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98页。
    ④李孝悌著:《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①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56页。
    ②由于这次灾荒以1877、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在中国农历干支纪年中分属丁丑、戊寅,所以时人称之为“丁戊奇荒”。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光绪四年版)。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光绪四年版)。
    ⑤李金镛是近代中国慈善史上较为知名的一位人物,是晚清义赈的重要开创者之一。李金镛(1835-1890),字秋亭,号翼御,江苏无锡人,青年从商,后通过科举考试被授予同知衔,并效力于淮军。光绪二年(1876)“丁戊奇荒”灾像首先在两淮及苏北之徐州地区显现,李金镛与胡光镛募集巨款前往赈济,这一举动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义赈之始”(参见李文海,林敦奎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58页。)后来“丁戊奇荒”全面蔓延,波及华北五省之时,李金镛远赴直隶、山东等处参与赈济,并创办主持了初期的天津河间广仁堂。光绪五年(1879)升任知府,并调任直隶。后赴珲春负责招募垦田事务。光绪九年(1883)出任长春厅代理通判一职,并因功获升道员。在其任内,时值李鸿章主张自主开办漠河金矿,并委其亲任其事,收效甚大。光绪十六年(1890),李金镛病死于任内,因其有功于社稷,清庭追授其内阁学士之衔,并准国史馆为其立传。(以上内容可参看《中华全二十六史》编委会编译:《中华全二十六史》(白话文版)第12册,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9994页。)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光绪四年版)。
    ①《本市广仁堂接管完毕现已划归生产教养院》,《天津日报》1949年7月15日第2版。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光绪四年版)。
    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重庆:中华地图学社,1974年版,第6页。
    ②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08页。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一宗孀妇梁郎氏带地归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6。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⑤于树德:《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东方杂志》第18卷第14、15期,1921年7、8月。
    ⑥曾桂林:《20世纪国内外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3期。
    ⑦朱友渔生于1885年,其父为圣公派会牧师,其本人很早就接受洗礼。1904年朱氏毕业于圣约翰学院(后改为圣约翰大学),随后赴美留学,191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28年成为中国国际饥馑救济委员会成员,1935年担任圣约翰大学校长一职,毕生致力于救济和教育活动(参见【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页)
    ①【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页。
    ②马君武著:《失业人及贫民救济政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③何兹全著:《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中国经济》第2卷第9期,1934年。
    ④全汉升著:《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食货》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
    ⑤高迈著:《我国慈幼事业之检讨》,《政治评论》131号
    ⑥高迈著:《宋代的救济事业》,《文化建设》第2卷第12期,1936年9月。
    ⑦参见余新忠:《1980年以来国内明清社会救济史研究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9期;曾桂林:《20世纪国内外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3期。
    ⑧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版。笔者所见版本即为1984年版,此版本是根据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本复印而来。
    ①张劲夫著:《救济难民》,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版;王龙章著:《中国历代灾况与救济政策》,重庆: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陈凌云著:《战时社会救济》,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柯象峰著:《社会救济》,重庆:正中书局,1944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25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7页。
    ④周秋光:《论慈善事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近代中国慈善论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184页。
    ⑤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有: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冯尔康:
    ①张文著:《宋朝社会救济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王子今著:《中国社会福利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1月版;陈桦、刘宗志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朱浒著:《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蔡勤禹著:《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版;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④赵宝爱著:《慈善救济事业与近代山东社会变迁》,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王娟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⑤金中枢:《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新亚学术年刊》第10卷,1968年;王德毅:《宋代的养老与慈幼》,台湾中央图书馆特刊:《庆祝蒋慰堂先生七十荣庆论文集》,1968年;以上两篇文章后来均收录到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⑥梁其姿:《十七、十八世纪长江下游之育婴堂》,台湾中研院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1集),1984年;梁其姿:《明末清初民间慈善活动的兴起》,中国台北《食货》第15卷第7、8期,1986年;梁其姿:《清代慈善机构与官僚层的关系》,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66期,1988年;梁其姿:《清代的惜字会》,《新史学》第5卷第2期,1994年4月。(在此对北大法学院的郑俊坤为笔者查阅上述有关文献给与的极大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①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该专著的中文版于2001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发行。
    ②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③游子安著:《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④游子安著:《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⑤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百年史(1904-2003)》,台北:红十字会总会刊印,2004年版
    ⑥张建俅著:《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⑦福汊与九郎:《宋代におけゐ救疗事业》,《福冈学芸大学纪要》第1卷第3号,1953年;今堀诚二:《宋代におけゐ婴儿保护事业について》,《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第8号,1955年;今堀诚二:《宋代の冬季失业者救济事业について》《东洋学报》第39卷第3号,1956年;善峰宪雄:《唐朝时代の悲田养病坊》,《龙谷大学论集》第389、390号,1969年。(文中日文文献的查阅、阅读及输入都是在北大法学院朱峰峰赴日期间帮助完成的,在此对其提供的无私帮助特别鸣谢)
    ⑧星斌夫著:《中国社会福祉政策史の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85年版;星斌夫著:《中国の社会福祉の历史》,东京:山川出版社,1988年;
    ⑨夫马进:《同善会小史——中国社会福祉史上におけゐ明末清初の位置づけのために》,《史林》第65卷第4号,1982年;夫马进:《善会·善堂の出发》,小野和子编:《明清时代の政治と社会》,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3年;夫马进:《清代沿岸六省におけゐ善堂の普及情况》,《福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
    7号,1983年;夫马进:《清代前期の育婴事业》,《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11号,1986年;夫马进:《清代松江育婴堂の经营实态と地方社会》,《东洋史研究》第45卷第3号,1986年;夫马进:《清末の保婴会》,丛书《世界史への问5·规范と统合》,东京:岩波书店,1990年。
    ⑩【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京都:同朋舍,1997年版,该书的中文版由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著,范金民解说,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在大陆出版发行。
    ①范金民:《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
    ②【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③【日】吉泽诚一郎著:《天津の近代——清末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統合》,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年版(此书的中译本尚未见到)
    ④【日】吉泽诚一郎著:《天津の近代——清末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統合》,第116页。
    ⑤【法】魏丕信(Will, Pierre-Etienne)著,徐建青译:《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⑥【韩】田炯權著:《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义田地主和生产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⑦丛嶷:《1912-1937年天津妇女救济事业研究——以广仁堂为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未刊稿。
    ①丛嶷:《1912-1937年天津妇女救济事业研究——以广仁堂为研究中心》,第16页。
    ②《一宗光绪十年天津府申解本堂岁捐经费卷(河间府附)》,天津是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6;《一宗天津县申解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7。以上两卷中就有大量关于天津府县因为行政首脑的更换,而导致从前议定岁捐银两并不能被后任者很好地执行的记录,从而导致两下发生龌龊,需要督办宪出面与行政首脑沟通的记载,而且有时候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③Ruth Rogaski:From Protecting the Body to Defending the Nation: The Emergence of Public Health inTianjin,1859-1953(《从卫生到爱国:公共卫生在天津的诞生,1859-1953》),Ph.D. dissertation,YaleUniversity,1996,unpublished.
    ④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⑤刘尚恒:《津河广仁堂的刻书述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4年第1期。
    ①Ruth Rogaski:”Beyond Benevolence: A Confucian Women’s Shelter at Treaty-Port China”,Journal of Women’sHistory,Vol.8No.4,(WINTER),1997.
    ②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
    ③Vivienne Shue:”The Quality of Mercy:Confucian Charity and the Mixed Metaphors of Modernity inTianjin”,Modern China,Vol.32No.4,October2006,p411-452.
    ④刘宗志:《清末天津广仁堂初探》,《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28卷第10期。
    ⑤张璐:《天津广仁堂医疗机构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一卷,2010年第185-201页。
    ①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②宋蕴璞辑:《天津志略》第十四编·新闻事业,《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335页。
    ③郭凤岐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①来新夏主编:《津门杂记·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来新夏主编:《梓里联珠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戴愚庵著:《沽水旧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大川、陈嘉祥主编:《津沽旧事》,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版;冯骥才、张仲、晓岩等撰文:《记忆天津·2004天津建城600年》,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①《周礼·地官》载:“司救,……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转引自周秋光、曾桂林合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②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③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页。
    ④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①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②《周礼·地官司徒》
    ③《商君书·说民》
    ④《商君书·说民》
    ①《韩非子·显学》
    ②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5页。
    ③《墨子·兼爱中》
    ④《墨子·兼爱中》
    ⑤《墨子·尚贤下》
    ⑥《墨子·尚贤下》
    ⑦《墨子·尚贤下》
    ①《墨子·兼爱下》
    ②《墨子·天志中》
    ③《管子·入国》
    ①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②《论语·雍也》
    ③《论语·颜渊》
    ④《论语·颜渊》
    ①《孟子·离娄下》
    ②《孟子·尽心下》
    ③《孟子·尽心上》
    ④《孟子·梁惠王上》
    ⑤《孟子·离娄下》
    ⑥《诗经·大雅·文王》
    ⑦《国语·周语》
    ⑧《论语·颜渊》
    ⑨《论语·宪问》
    ⑩《孟子·梁惠王上》
    11《荀子·王制》
    ①《论语·公冶长》
    ②《孟子·离娄上》
    ③《孟子·梁惠王上》
    ④《论语·雍也》
    ⑤《论语·季氏》
    ⑥《论语·公冶长》
    ⑦《孔子家语》
    ⑧《孟子·滕文公上》
    ①高攀龙:《高子遗书》卷四《家训》
    ②游子安著:《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9页。
    ③隋唐佛教有三福田之说:恩田用以供养父母;敬田用以敬佛;悲田用以施贫。
    ④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2页。
    ⑤《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①《魏书·释老志》
    ②《尚书·商书·伊训篇》
    ③《抱朴子·内篇》卷3,《对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④《抱朴子·内篇》卷6,《微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⑤《抱朴子·内篇》卷6,《对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⑥游子安著:《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3-25页。
    ①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②所谓的“十恶”指: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等。
    ③所谓“修三福”是指:一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众戒,不犯众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行善事。所谓“五戒”是指: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饮酒,戒妄语。
    ④【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7-138页。
    ①《梁书》卷三《武帝本纪》。
    ②《南齐书》卷二一《文惠·太子列传》。
    ③《魏书·释老志》。
    ④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⑤【日】夫马进著,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7-65页。
    ①黄家瑶:《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比较及启示》,《天府新论》2008年第3期。
    ①曾国安著:《灾害保障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②王亚南主编:《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页。
    ③穆勒著,胡企林、朱泱译:《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重印版,,第558-561页。
    ④【法】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37页。
    ①金立:《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发展溯源》,《经济论坛》,2003年第24期。
    ②时正新主编:《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③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June15th,1986.Ame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 Press,P31,转引自任云兰:《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
    ④Record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Held at Shanghai,May10-24,1877,Shanghai: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78,P486.转引自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近代基督教传教士在华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见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①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页。
    ②《中国丛报》(1835年12月),转引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③G·R William Son:Memoir of David Abeel,转引自田涛:《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专业化》,《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①【美】乔纳森·斯潘塞(Jonathan D. Spence)著,曹德骏译:《改变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34页。
    ②【清】葛元煦:《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沪游杂记》卷一,《善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③《申报》,1873年6月5日。
    ④《虹口养育堂记》,《申报》1872年6月24日。
    ⑤以下图标资料来源:(1)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277页及第十章相关内容;(2)田涛:《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专业化》,《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3)李传斌、王国平:《近代苏州的教会医疗事业》,《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李传斌:《中华博医会初期的教会医疗事业》,《南都学刊》,2003年第1期
    ①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②史式微:《江南传教史》第1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180页;《江南传教史》第2卷,第23-24也,第291-293页。
    ③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
    ④《景教流行中国表》,钱单士厘:《归浅记》(“走向世界丛书”合刊本),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863-865页。
    ①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289页。
    ②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编:《中华归主》(中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66页。
    ③朱金甫主编:《清末教案》(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00页
    ④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编:《中华归主》(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7页。
    ⑤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全集》(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38页
    ⑥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全集》(四),第106、108页。
    ①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中国近代国庆丛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页。
    ②《烟台来电》,《申报》,1876年6月3日。
    ③李文海、林敦奎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④P.R.Bohr:Famine in China and the Missionsary:Timothy Richard as Relief Admininstrator and Advocate ofNational Reform,转引自夏明芳:《论1876至1879年间西方新教传教士的对华赈济事业》,《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⑤夏明芳:《论1876至1879年间西方新教传教士的对华赈济事业》,《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⑥李提摩太:《留华四十五年》,转引自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
    ⑦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⑧夏明芳:《论1876至1879年间西方新教传教士的对华赈济事业》,《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冯桂芬:《收贫民议》,载《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二七),《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五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535-537页。
    ②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4页。
    ③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走向世界丛书”合刊本),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34页。
    ①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②张德彝:《欧美环游记(再述奇)——同治五年随蒲安臣志刚巡回出使欧美的见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91页。
    ③张德彝:《欧美环游记(再述奇)——同治五年随蒲安臣志刚巡回出使欧美的见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页。
    ④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走向世界丛书”合刊本),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27页。
    ⑤张德彝:《随使英俄记》,第427页。
    ⑥刘锡鸿:《英轺私记——一个主张“用夷变夷”的人出国后的思想变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①钟叔河:《从东方到西方——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04页
    ②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82页。
    ③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481页。
    ④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43页。
    ⑤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527-528页。
    ⑥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46页。
    ①虞和平编:《经元善集》,第245页。
    ②虞和平编:《经云善集》,第256页。
    ③《畿辅通志·正经十六·恤政二》卷一O九。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一宗开办女工厂考验工师工徒卷(开纵览会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7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教育类·慈善教育说》,《东方杂志》,1904年第9期。
    ①《救济太嘉昆宝常五县难民募捐启(民国十三年甲子),张孝若:《张季子九录》(三),慈善录,《民国丛书》(第三遍),第96册,上海书店影印,1991年版,转引自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②《一宗恤女入出堂事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具体内容可参见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五章关于清节堂的具体论述中。
    ④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0页。
    ⑤《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荒政辑要》卷3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何慰祖主编:《天津市水旱灾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谭其骧著:《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长水集续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0页。
    ①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2页。
    ②刘海岩著:《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③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35页。
    ④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3页。
    ①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康熙】薛柱斗纂修,高必大等协修:《天津卫志》,卷之四。
    ③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康熙】薛柱斗纂修,高必大等协修:《天津卫志》,卷之四。
    ②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1-73页。
    ③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④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5页。
    ①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简史》编写组:《天津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美】关文斌著,张荣明主译:《文明初曙——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①【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天津: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6年。
    ②《直报》1895年4月4日。
    ③《直报》1895年3月9日。
    ④《续天津县志》卷八,附义举。
    ⑤《直报》1895年2月20日。
    ⑥储仁逊:《闻见录》(第1册),第25-26页。
    ①参见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277页。
    ②罗澍伟著:《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①根据《天津市县贫民统计》一表计算,《天津市特种贫户统计》之“贫户户主维持生活方法分析”,《天津市社会局统计汇刊》,1931年印,转引自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0-61页。
    ②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37页。
    ①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01页。
    ②《论清查善堂事》,《申报》1897年3月15日。
    ③【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
    ④【民国】《衢县志》卷3。
    ⑤《论清查善堂事》,《申报》,1897年3月15日。
    ⑥《论慈善事业中外之不同》(作者不详),《东方杂志》第1卷第11期,1904年。
    ⑦高劳:《谈屑·慈善事业》,《东方杂志》第12卷第10期,1915年。
    ⑧王承基:清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字竹候,晚号竹鸥。道光十七年(1837)选贡。初为员外郎,办事于热河(今河北承德),后督海运江浙漕粮,叙劳选授广西平乐知府,改派陕西任道员,寻简陕西督粮道。旋擢按察使,署布政使。镇压太平军和回民起义军。后办陕、甘、黔、皖军饷及直、豫、陕、晋、闽、粤、鲁、皖等省义赈。倡导修文庙礼乐、校刊邑乘、整理书院、举办善举及筹积谷、浚城濠、兴蚕桑等。卒年八十九岁。吴成平主编:《上海名人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⑨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
    ②《公启》,《申报》,1879年4月8日。
    ③《劝赈公启》,《申报》,1878年3月28日。
    ④李文海,林敦奎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57页。
    ⑤李文海,林敦奎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第358页。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简史》编写组编著:《天津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142页。
    ③《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王怀远:《旧中国时期天津的对外贸易》,《北国春秋》,1960年第1期,第70、80页。
    ①《津门保甲图说》。其中烟户,即“诸色人户”,可以理解为一般居民,参见王翁如:《释“烟户”》,《天津文史丛刊》第八辑。
    ①《万国公报》,第11册,总第6672页。
    ②《万国公报》,第11册,总第6672页。
    ③李文海,林敦奎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57页。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饥民苦况》,《申报》,光绪三年正月十六日;《鬻女惨闻》,《申报》,光绪四年正月初八日。
    ①《禁贩人口》,《申报》,光绪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②《稽查严密》,《申报》,光绪四年五月二十日。
    ③刘素芬:《近代北洋中外航运实力的竞争(1858-1919)》,张彬村,刘石吉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
    (第5辑),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3年版。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郑观应(1842-1922),清末民初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又号居易,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清咸丰八年(1858),放弃科举,来沪学商。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当买办,又经营贸易,办茶栈,投资外商公正长江轮船公司。捐资官至候选道。在沪与人合办筹赈公所,赈济山西、河南、直隶(今河北)、陕西等省灾荒。光绪五年(1879),被委为主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七年,任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九年,被委在沪招沪襄办上海至汉口电线事宜。中法战争期间,奉调赴广东总办湘军营务处事宜。曾深入暹罗(今泰国)与柬埔寨金边、越南西贡等地探查敌情,反对李鸿章议和。在此期间,因受洋务派排斥和外国公司压制,遭到打击,注重研究时务,逐渐形成维新思想,主张变革,改变专制,实行议院制,广设学校,培育人材,以抵制外侮;要求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收回海关、保护关税、裁撤厘金、自由贸易等护商措施。十八年,由盛宣怀保举,回沪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后曾稽查长江沿线招商局各分局利弊。二十年,致函盛宣怀,推荐孙中山。二十二年,为湖北汉阳铁厂总办。三十二年,任粤汉铁路总办。因思想日趋保守,竟拥护清廷的假立宪,反对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居于上海,从事教育与实业。鄙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对军阀混战表示不满。有《郑观应集》。吴成平主编:《上海名人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0页。
    ⑦经元善(1841-1903),清末浙江上虞人,字(一作号)莲珊,一作莲山,号居易子、居易居士,晚号剡溪聋叟,笔名有沪滨呆子等。初于上海经商。好善举。光绪四年(1878),直隶、河南、陕西、山西诸省旱灾,集捐巨款进行赈济活动,并于次年成立协赈公所,自此上海始有协赈公所。嗣后历办各省赈捐,募款达数百万两。七年任上海电报分局代理会办。八年该局改为官督商办,首认巨股,任上海电报分局总办。十年,奉命暂为整理上海机器织布局务(后辞去)。二十一年,任上海强学会懂事。二十四年,在沪南桂墅里设立中国女学堂(经正书院),任总理。次年十二月,与寓沪各省绅商叶瀚等联名上书,反对慈禧太后立溥儁为“大阿哥”,被清廷以“叛逆”罪下令逮捕,遂避走澳门。义和团运动后,返回上海。二十九年,在沪的浙江绍兴同乡会议定设立绍兴教育会,被选为会计。著有《趋庭纪述》、《居易初集》等。吴成平主编:《上海名人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6-347页。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清光绪】《畿辅通志》卷一百九·经政略·卹政二。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津郡难民人数》,《申报》,1878年3月11日。
    ②《粥厂大火》,《申报》,1878年1月25日。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所谓的“善举徭役化”是由夫马进在研究苏州普济堂时发现:由于该堂在运行过程中曾出现经费短缺的现象,作为该堂的负责人,一方面不得不接受政府的资金接济,另一方面管理者还需要自筹经费来弥补善堂运营中出现的赤字,因此出现了“徭役编审那样的强制富户轮流担当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充当善堂的董事,无异于承担徭役”。作者以此为观察的切入点,细致入微的考察了一部分善堂如何走向官营化,善堂的经营又如何转变为徭役化,考察了国家介入善堂经营的构造问题和“国家又如何让“社会”变形的问题”。详细内容参见【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相关研究参见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具体论文参见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申报》,光绪六年十月初八日,转引自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
    ③《申报》,光绪六年十月十三日,转引自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清光绪】《畿辅通志》卷一百九·经政略·卹政二。
    ②《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301-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301-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大广公司占用堂地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孀妇梁郎氏带地归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⑨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一宗恤女出入堂事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一宗恤女出入堂事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一宗大广公司占用堂地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三十二年一宗估修本堂并各处工程卷(种树领状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8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83页。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一宗蒙养所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⑨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所谓“暧昧神格”根据梁其姿的研究:文昌本是星名,司命;后来宋代四川梓潼地方的一个神祗被附会为文昌神,成为后世所拜的文昌帝君。不过梓潼神原是晋代一个名叫张恶子的蛇神,从晋到北宋,该神在四川地区屡次显圣,帮助不同皇帝立国或平定叛乱。到南宋绍兴时代,他已享有八个字的封号。宋元之际,相传该神曾降笔写就《清河内传》一书,该书后来为《道藏》这一道教经典所收藏,从此道教中的梓潼神与文昌正式合而为一,及至元代,政府正式册封其为科举之神,并被命名为文昌帝君,各地开始立祠祭祀。同时文昌掌管文运、掌管个人“禄”运的说法已经深入民心。由此梓潼神完成了由地方神祗向国家神祗的巨大变化。但是其原为地方蛇神,在其没有被正式册封为正神之前,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其击碎人的头颅的说法,所以他并不总是祥和的代名词,这就注定了它具有双重神格,既有破坏的一面,也有帮扶的一面,这就是所谓的“暧昧神格”,而这一特质也直接导致了明代国家开始禁止祭拜文昌神,并毁禁附设于学校各处的文昌祠。参见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175页。
    ②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184页。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厂习工附、送恤女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⑨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7-58页。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留养妇孺花名册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天津县移幼尼清喜等还俗案》,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恤女入出堂事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7页。
    ①《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请督宪拟设戒烟公所,请拨给费银二千两卷(并设因利会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九年一月起十二月止报销两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吴弘名:《津海关贸易年报(1865-1946)》,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158页。
    ②《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二十七年一宗意兵占据善堂请移催腾卷(天津唐令借房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9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⑧《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⑨《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筹设施医局卷(善书、施药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清】张涛:《津门杂记》,载来新夏主编:《天津风土丛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
    50页。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参见【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时的天津县县令陈以培上书天津道申称,该县“孀妇王鲍氏以伊家祖遗产房屋经典主侯姓误赁与杨三开设小班致被查封,情愿备典价四百吊加价六百吊恳请赏还等情来县具呈,当经卑职拟情转详在案。兹奉面谕,此项房屋拨归广仁堂充公,估价未便轻减,即令备价一千五百吊,准令原业领回等因。蒙此随复差传王鲍氏到案,谕令措办,去后兹拟禀称,伊变卖衣物并向亲友设措,共得津钱一千五百吊,照数呈案,请转解前来。除批饬候示外,所有现交钱文拟合具文申解查收府赐,发交广仁堂充公。”
    (引文中“拨归广仁堂充公”和“发交广仁堂充公”等语句,应该是天津道弄错了。该年杨培修改养病所,杨培同时也是广仁堂的董事,但是依据文书档案的记载,最起码在光绪二十一年以前,养病所还是独立于广仁堂之外的机构,只是它的实际负责人是广仁堂的总董杨培及其他广仁堂董事而已,其筹款等一切事项的办理,是不需要经过广仁堂核准便可独立施行的——编者按)参见《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侯铭烈接管养病所后,因事务繁杂,添派试用盐大使褚浚。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39-250页。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报销三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7,天津档案馆藏。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陈宝良著:《中国流氓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6页。
    ②【清】张涛:《津门杂记》,载来新夏主编:《天津风土丛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7页。
    ①陈宝良著:《中国流氓史》,第288页。
    ②以上行当相关含义参见陈宝良著:《中国流氓史》,第292-293页。
    ③【清】张涛:《津门杂记》,第87页。
    ④【清】张涛:《津门杂记》,第88页。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清】薛斗柱修,高必大协修:《天津卫志》,清康熙十四年版本(1675)。
    ②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277页。
    ①《一宗光绪十九年一月起至十二月止报销两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大广公司占用堂地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在这里之所以使用“规范化”而不用通常所用的“现代化”或“近代化”的表述方式,是因为关于诸如善会善堂一类的社团组织,其内部什么事物的出现或者形成,才真正标志着这个组织“现代化”。简单地说,什么才是衡量一个社团组织真正“现代化”的指标,这一点上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有些学者将这些指标概括为:制定明文规章和公约、按照制度化的选举选出董事会、通过发行徵信录报告书公开活动内容等(相关观点参见朱英著:《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虞和平著:《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桑平著:《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看上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探究,又觉欠妥,尤其是在对善会善堂这类组织的研究中,如果以上述现象的出现作为衡量其是否“现代化”的指标,显然会让人觉得不具有太大的说服力。明末同善会成立时就已经有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也会定期聚会,选出善会负责人,对外公开徵信录则是同善会等组织必不可少的工作,(参见【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如果按照以上标准,无疑明末同善会已经很“现代化”,但是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到目前为止,笔者也没有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标准,所以在相关问题的表述中,笔者还是尽量避开“现代化”这一概念,转而使用“规范化”这一名词。毕竟一个组织运行,有一定规章可做依据,称其为“规范化”还是恰当的。以上是笔者的一点浅见。
    ①《光绪十九年一月起十二月止报销两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九年一月起十二月止报销两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七年六月一宗各属移知到任差日期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王炳燮,进士出身,“生前任天津县令,在任上讲求理学,文教聿兴,崇俭黜奢,风俗立变。救荒、挑河诸政,必躬必亲。举办乡甲,禁暴锄奸,劝善规恶,津邑强悍之风敛戢。采访节孝,建立善堂,凡有义举,不辞劳瘁。……清正廉洁,闾阎至今感戴,呈请附祀前督臣曾国藩专祠。……准将前任天津县知县王炳燮附祀前大学士直隶督臣曾国藩天津专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顺舆情而彰治行。”以上是《津门杂记》中对王炳燮事迹的记载。参见【清】张涛著《津门杂记》,载来新夏主编:《天津风土丛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一宗准津海关道郑咨会:据内阁中书禀称拟于往来津沪各轮船海船置太平材两具(禀本堂添送运柩联票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孀妇梁郎氏带地归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日】吉泽诚一郎著《天津の近代——清末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統合》,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严克宽,字容若,又字容波,一字人波,天津人,国子监生,候选员外郎,“南开校父”严修之父。其少年读书求科举,应试不第,遂专营盐业。于同治九年(1870)被委任为长芦总纲,迄光绪六年(1880)病逝,担任此职务十年。柯愈春著:《清人文集总目提要》(中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0页。
    ②李士铭(1851-1927)字子香,天津人。“李善人”家第一代李春城之长子。1876年光绪丙子举人。援例为户部候补郎中,云南司行走。宣统改元时,预备立宪,在天津创设宪政协议会,任议长,顺直咨议局议员。1909年直、鲁、苏、皖四省绅士反对清廷以路权作押向英、德借款筑路,发起筹款赎路,倡组四省公所作为保管这笔款项的机构,并荐其弟李世珍为经理。还曾协助天津府县筹设保甲局,倡立乡约。自1872年李春城逝世后,子承父业,更增殖了盐引家业,并接办了其父所设的寄生所、御寒社、义塾等慈善机构。在滦州矿物公司、滦州矿地公司、启新洋灰公司、怡立矿务公司、华新纺织公司都有大量的投资,担任过启新洋灰公司懂事。参见全国政协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近代人物录》,天津: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7年。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七年六月一宗各属移知到任日期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清末实业家。盛宣怀曾得到过李鸿章赏识,加入李鸿章麾下,曾参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并历任招商局督办、湖北开采煤铁督办、电报总局总办等职。1896年,盛宣怀将官办的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等企业,改为官督商办企业;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同时着手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参加周晓梦、沈智主编:《国人必知的2300个中国名人》,沈阳:万卷出版公司,1009年版,第141页。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⑧《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⑨《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收领恤子卷(学徒关书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2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袁世凯(1859-1916)北洋军阀首领。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早年依靠淮军吴长庆,捐得同知衔,任驻朝鲜通商大臣。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成效显著。后历升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及练兵处会办大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辛亥革命后就任中华民国总统。1915年签订《善后借款合同》,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登基称帝,后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1916年病逝。参见张岱山主编:《孔子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646页。
    ⑥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东至人,清末实业家。周学熙历任开平矿务局总办、山东大学堂总办等职,并曾前往日本考察工商业。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他曾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出任财政总长,并参与《善后借款合同》的签订。后来他又先后创办中国实业银行、耀华玻璃公司(与比利时合资)、实业总汇处等。周学熙在发展实业上成绩卓著,与张謇并称,被誉为“南张北周”。参见周晓梦、沈智主编:《国人必知的2300个中国名人》,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43页。
    ①《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四年一宗整顿堂务卷(各项杂事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民国初年,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担任直隶都督,以广仁堂名称带有“津河”二字和住堂节妇因饥寒而控诉为理由,计划报请袁世凯收为官办。南方士绅得此消息极力反对,堂长候补道王维明急赴都督府剀陈内情,嗣经袁世凯饬内务部查案,以该堂系南方三省士绅创办,仍应因循旧章,由三省人主持。但为了照顾到冯国璋的感受,所以广仁堂的管理机构做了变革,由三省各自推举三人为董事,从九人中三省再各选一人担任总董。名单送直隶省公署后,由民政局长就资历名望较高者圈定一人为董事会管堂总董。(参见周静山:《我所知道的天津广仁堂》,《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53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由于此问题已经超过本文的论证范围,所以在这里提出来,并将改制后的广仁堂管理机构的相关章程做成附录,以便参阅,特此说明。
    ①《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任云兰著:《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页。
    ①《光绪九年一宗办理欢坨塌河淀等处渔苇及种地事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年十二月一宗天津县移催本堂应完钱粮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报销三册(光绪二十年)》,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六年七月一宗挑挖本堂至海光寺引河卷(南乡挖河卷附内)》,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6,天津市广仁堂全宗。
    ⑤《光绪十一年九月十六一宗禀请贺家口濬河建闸卷(兰田修埝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英国驻烟台领事馆:《1865烟台贸易报告》,载《英国国会书》第七卷。
    ②山东政协文史史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萃》(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③【清】文庆等编:《筹办洋务始末》(第四十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759页,转引自于阜民、阎海:《营口开埠与营口海关》,《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
    ④于阜民、阎海:《营口开埠与营口海关》,《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
    ①【美】费维凯著,林载爵译:《中国近百年经济史(1870-1949年)》,:华世出版社,1978年版,第75页。
    ②所谓税厘分征是指:洋药进口以后,“税”缴纳于税务司经理的海关(即洋关或新关),又指由其监督管理的所谓内地常关;“厘”则缴纳于各省厘金局所设的厘卡。(因为条约规定,洋商只准在通商口岸与华商进行鸦片贸易,洋药一入内地,即与土货无异,其征税纳厘即与洋商无干。)前者经由税务司直接上缴国库,由于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所以很难作弊;后者虽然也要向户部报解,但是征收的税金并不纳入各关税收定额,虽然也处于监管之下,但是并不严格,所以就给了各级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进行侵占的机会。参见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1-12、35、54页。
    ③戴一峰:《晚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近代海关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
    ①《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该年盛宣怀调署山东登莱青道,所以此项钱银系经盛宣怀之手一此拨解到堂,参见《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⑧《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约估堂用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督宪批准每年认捐经费银五百两卷(黎臬司捐一千两附、藩司岁捐经费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督宪批准每年认捐经费银五百两卷(黎臬司捐一千两附、藩司岁捐经费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津海关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津海关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津海关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第八册),重庆:中华地图学社,1974年版,第6页。
    ②《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⑧《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天津县申解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十年一宗天津府申解本堂岁捐经费卷(河间府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⑧《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⑨《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⑩《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藩司分饬天、河两府各属州县捐助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天津县申解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天津道咨送本堂岁捐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各处罚款拨充经费卷(筹捐、抽捐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呈送本堂自开办起收支各款报销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大广公司占用堂地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大广公司占用堂地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推广善举》,《申报》1881年2月8日。
    ②《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推广善举》,《申报》1881年2月8日。
    ④《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整顿堂务杂项文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七年一宗本堂置买营田所地亩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⑦《一宗呈请督办宪本堂购地借赈局银一千两卷(天津道胡移知给发王永贵地价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⑧《光绪七年一宗本堂置买营田所地亩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八年一宗严绅作霖将赈余银两存号生息为本堂垦田置产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八年一宗严绅作霖将赈余银两存号生息为本堂垦田置产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八年一宗严绅作霖将赈余银两存号生息为本堂垦田置产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七年一宗本堂置买营田所地亩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七年一宗本堂置买营田所地亩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七年一宗本堂置买营田所地亩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整顿堂务杂项文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整顿堂务杂项文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由厘金局代收南斜街房屋房租卷(侯家后房屋充公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七年一宗本堂置买营田所地亩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一年九月十六禀请贺家口濬河建闸卷(兰田修埝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七年六月一宗挑挖本堂至海光寺引河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七年六月一宗挑挖本堂至海光寺引河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七年六月一宗挑挖本堂至海光寺引河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七年六月一宗挑挖本堂至海光寺引河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一年九月十六禀请贺家口濬河建闸卷(蓝田修埝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一年九月十六禀请贺家口濬河建闸卷(蓝田修埝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7,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整顿堂务杂项文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4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刘正文:《广仁堂》,《天津文史丛刊》第7期,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7年,第76页。
    ①《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程》,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关于中国传统赈济慈善组织(善会善堂)产生、演化的特点参见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8-329;54-81页。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⑧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光绪十九年一月起十二月止报销两册》,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推广善举》,《申报》1881年2月8日。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禀中堂敬节所号舍被火毁,筹款兴修卷(估修孟母祠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310-1-00002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禀中堂敬节所号舍被火毁,筹款兴修卷(估修孟母祠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310-1-00002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禀中堂敬节所号舍被火毁,筹款兴修卷(估修孟母祠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310-1-000025,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参见《光绪五年九月一宗禀蒙中堂委办堂务,瞬息经年,缕陈办理情形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3和《光绪九年一宗本堂所刻书籍卷(寄存钱摺书板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
    ①《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光绪十一年一宗咨送本堂学生赴各学堂肄业卷(札送学生补试附、送往各工厂习工附、送恤女前往华盛习工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4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清光绪】《天津府志》,卷七恤政,清刻本。
    ①【清光绪】《天津府志》,卷七恤政,清刻本。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参见《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另参见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24页。
    ④郝庆元著:《周学熙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⑤汪敬虞著:《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21页。
    ⑥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⑦周小娟编:《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⑧周学熙:《禀筹教养局应办事宜并请另委他员经理文》,载《直隶工艺志初编·章牍类卷上》,转引自郝庆元著:《周学熙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①周学熙:《工艺总局示谕各界绅商士民人等广社工场以开生计文》,载《直隶工艺志初编·章牍类卷上》,转引自郝庆元:《周学熙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2页。
    ②周小娟编:《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
    ③郝庆元:《直隶工艺总局概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第五十六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页。
    ④乔兆红:《天津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1期。
    ①梁启超:《论女学》,《时务报》,1897年4月12日。
    ②周小娟编:《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①《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全宗;另参见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118页。
    ②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全宗;另参见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119页。
    ④《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全宗;另参见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117页。
    ⑤《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全宗;另参见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118页。
    ⑥虞和平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174页。
    ①《一宗巴拿马赛会物品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66,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女工厂杂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女工厂杂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女工厂杂件》,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③《一宗节妇出入堂》,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22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⑤《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⑥《一宗节妇出入堂》,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22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恤女入堂》,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54,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节妇出堂》,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22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恤女择配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一宗恤女择配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请领恤女为养女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2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一宗本堂恤女病故知照原送各机关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29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一宗恤女择配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一宗恤女择配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又参见《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参见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①相关统计数字根据下列著作整理: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喻本伐:《中国幼儿教育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②《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周小娟编:《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288-290页。
    ②周小娟编:《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参见张忠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科学院社会出版社,1991年版。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光绪十年一宗创设养病所保婴局及归并广仁堂卷(捐款附)》,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30,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周静山:《我所知道的天津广仁堂》,《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53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②《一宗择地开办延聘员绅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一宗呈送本堂自开办起收支各款报销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5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光绪九年一宗办理欢坨塌河淀等处渔苇及种地事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2,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具体参见《一宗关道解三关洋药捐》,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8;《一宗东海关委解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09《;一宗营口洋药捐局捐本堂经费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0;《光绪十八年一宗宁河船捐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1,天津市档案馆藏。
    ②【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18-447页。
    ③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④天津市档案馆编:《北洋军阀天津档案史料选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43—244页。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⑦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①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②《光绪五年一宗敬节所节妇并子女入出堂卷》,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019,天津市档案馆藏。
    ③《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④参见周小娟编:《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288-290页。
    ⑤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
    ⑥《天津河间广仁善堂整顿新章》,天津市广仁堂全宗J01301-1-000538,天津市档案馆藏。
    ①《董事会文卷》,天津广仁堂全宗J0130—1—000173,天津市档案馆藏。
    [1]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上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底边社会卷》(上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4]宋美云主编:《天津商民房地契约与调判案例选编,1686-1949》,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天津市广仁堂全宗》,天津市档案馆藏
    [6]国家图书馆藏:《广仁堂章程》,光绪四年版
    [7]天津市档案馆编:《北洋军阀天津档案史料选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8]天津市档案馆编:《袁世凯天津档案史料选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9]虞和平、夏良才编:《周学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和平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文史丛刊》(第1辑),天津:天津市和平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版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和平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和平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天津:天津市和平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版
    [12]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南开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14.《天津文史资料》(第76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大公报》,1902—1937年
    [2]《东方杂志》,1904—1937年
    [3]郭凤岐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申报》,1919—1937年
    [5]宋蕴璞:《天津志略》,北平:蕴兴商行,1931年版
    [1]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常建华、冯尔康:《清人社会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陈桦、刘宗志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陈凌云:《战时社会救济》,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7]陈卫民编著:《天津的人口变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8]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戴愚庵:《沽水旧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2]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版
    [13]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4]丁海斌著:《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养成与结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的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与官办企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7]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8]冯骥才、张仲、晓岩等:《记忆天津2004天津建城600年》,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19]【日】夫马进著,伍跃等译:《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0]葛剑雄等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2]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3]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4]韩渊丰等主编:《中国灾害地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5]郝平:《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6]何慰祖主编:《天津水旱灾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日】吉泽诚一郎著:《天津の近代——清末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統合》,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年版
    [28]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柯象峰:《社会救济》,重庆:正中书局,1944年版
    [30]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31]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2]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3]李文海、周源:《灾荒与饥馑,1840--191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4]李孝悌著:《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日】末光高义:《支那の秘密结社と慈善结社》,大連:満洲評論社,1932年版
    [37]来新夏主编:《津门杂记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8]来新夏主编:《梓里联珠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9]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0]刘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41]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2]【美】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4]马君武著:《失业人及贫民救济政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45]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苏州商会个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版
    [4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47]孟昭华编著:《中国灾荒史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48]孟昭华,王明寰:《中国民政史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9]莫文秀、邹平和宋立英:《中华慈善事业:思想、实践与演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0]宁波市政协文史委编著:《宁波帮在天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51]庞玉洁:《开埠通商与近代天津商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2]【法】佩雷菲特著,王国卿等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53]任云兰:《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4]【美】芮玛丽著,房德邻译:《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一战:同治中兴,1862-187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6]孙竞宇等主编:《津门史缀》,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57]孙语圣:《1931·救灾社会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8]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简史》编写组编著:《天津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9]【韩】田炯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义田地主和生产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0]王大川、陈嘉祥主编:《津沽旧事》,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版
    [61]王娟:《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2]王龙章:《中国历代灾况与救济政策》,重庆: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
    [63]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64]王卫平、黄鸿山和曾桂林:《中国慈善史纲》,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
    [65]王子今:《中国社会福利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66]【美】魏斐德著,章红等译:《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7]【法】西尔维·布吕内尔著,王吉会译:《饥荒与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8]忻平主编:《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9]【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0]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71]解成编著:《基督教在华传播系年》(河北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2]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73]薛毅:《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研究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4]应莉雅:《天津商会组织网络研究(1903-1928)》,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5]游子安:《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6]游子安:《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77]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78]张建星主编:《城市细节与言行:天津600年》,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79]张兰生编写:《华北旱涝的成因和防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4年版
    [80]张璐:《天津广仁堂医疗机构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一卷,2010年,第185-201页
    [81]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82]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重庆:中华地图学社,1974年版
    [83]周俊旗主编:《民国天津社会生活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84]周秋光:《红十字会在中国(1904—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5]周秋光:《近代中国慈善论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6]周秋光:《熊希龄与慈善教育事业》,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7]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8]张劲夫:《救济难民》,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版
    [89]朱浒:《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北京:9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0]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四)论文
    [1]蔡勤禹:《民国慈善团体述论》,《东方论坛》2001年第4期
    [2]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东方论坛》2002年第5期
    [3]陈国威:《试论郑观应的慈善观》,《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丛嶷:《1912-1937年天津妇女救济事业研究——以广仁堂为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未刊稿
    [5]邓小东:《略论民国时期的乞丐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6]范金民:《清代徽州商帮的慈善设施——以江南为中心》,《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
    [7]冯尔康:《清代的粥厂》,《历史月刊》(台北)1997年5月第112期
    [8]冯尔康:《清代地主阶级论述》,载《中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9]福汊与九郎:《宋代におけゐ救疗事业》,《福冈学芸大学纪要》第1卷第3号,1953年
    [10]夫马进:《清末の保婴会》,丛书《世界史への问5规范と统合》,东京:岩波书店,1990年
    [11]夫马进:《清代前期の育婴事业》,《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11号,1986年
    [12]夫马进:《清代松江育婴堂の经营实态と地方社会》,《东洋史研究》第45卷第3号,1986年
    [13]夫马进:《清代沿岸六省におけゐ善堂の普及情况》,《福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第7号,1983年
    [14]夫马进:《善会善堂の出发》,小野和子编:《明清时代の政治と社会》,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3年
    [15]夫马进:《同善会小史——中国社会福祉史上におけゐ明末清初の位置づけのために》,《史林》第65卷第4号,1982年
    [16]高迈:《宋代的救济事业》,《文化建设》第2卷第12期,1936年9月
    [17]高迈:《我国慈幼事业之检讨》,《政治评论》131号
    [18]高中华:《试论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其演变》,《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9]宫宝利:《清代后期苏州地区公所的善举活动》,《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
    [20]韩光辉:《清代北京赈恤机构时空分布研究》,《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
    [21]何兹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中国经济》第2卷第9期,1934年
    [22]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安徽史学》1998年第4期
    [23]黄建圣、马宁:《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4]黄艳:《晚清省港民间慈善组织之比较》,《广东史志》2000年第3期
    [25]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ModernChina》,19卷2期,1993年4月号
    [26]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载《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7]靳环宇:《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历史嬗变》,《中州学刊》2006年第2期
    [28]今堀诚二:《宋代におけゐ婴儿保护事业について》,《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第8号,1955年
    [29]今堀诚二:《宋代の冬季失业者救济事业について》,《东洋学报》第39卷第3号,1956年
    [30]金中枢:《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新亚学术年刊》第10卷,1968年
    [31]李文海:《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
    [32]李文海、朱浒:《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的社会救助》,《清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3]梁其姿:《明末清初民间慈善活动的兴起》,中国台北《食货》第15卷第7、8期,1986年
    [34]梁其姿:《清代慈善机构与官僚层的关系》,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66期,1988年
    [35]梁其姿:《清代的惜字会》,《新史学》第5卷第2期,1994年4月
    [36]梁其姿:《十七、十八世纪长江下游之育婴堂》,台湾中研院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1集),1984年
    [37]廖良梅:《社会慈善家群体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8]刘海岩:《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9]刘瑞芳、郭文明:《从地方志看清代直隶的慈善事业》,《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40]刘尚恒:《津河广仁堂的刻书述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4年第1期
    [41]刘宗志:《清代慈善机构的地域分布》,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三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42]刘宗志:《清末天津广仁堂初探》,《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28卷第10期
    [43]罗威廉(William T. Rowe):《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Modern China》,19卷2期,1993年4月号
    [44]全汉升:《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食货》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
    [45]邱国盛:《北京人力车夫研究》,《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
    [46]任云兰:《传教士与中国救济理念的近代化》,《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2期
    [47] Rogaski, Ruth, From Protecting the Body to Defending the Nation: The Emergence ofPublic Health in Tianjin,1859-1953,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1996.
    [48] Rogaski, Ruth,“Beyond Benevolence: A Confucian Women’s Shelter at Treaty-Port China”,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 Vol.8, No.4(winter),1997.
    [49]宋采义,豫嵩:《宋代官办的幼儿慈善事业》,《史学月刊》1988年第5期
    [50]宋炯:《两宋居养制度的发展——宋代官办慈善事业初探》,《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
    [51]善峰宪雄:《唐朝时代の悲田养病坊》,《龙谷大学论集》第389、390号,1969年
    [52]盛懿:《近代上海基督教慈善活动刍议》,《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53] Shue, Vivienne,“The Quality of Mercy: Confucian Charity and the Mixed Metaphors ofModernity in Tianjin”, Modern China, Vol.32, No.4(October),2006, pp.411-452.
    [54]谭绿英:《民国时期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以成都中西组合慈善会为例(1921-1940)》,《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1期
    [55]滕兰花:《清代广西慈善机构初探》,《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56]滕兰花、梁刚毅:《近代广西西方宗教慈善事业评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7]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8]王德毅:《宋代的养老与慈幼》,台湾中央图书馆特刊:《庆祝蒋慰堂先生七十荣庆论文集》,1968年
    [59]王笛:《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60]王娟:《近代北京乞丐问题略述》,《历史档案》2008年第2期
    [61]王娟:《浅议近代北京慈善事业中的西方宗教力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62]王娟:《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与慈善组织的转型》,《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
    [63]王娟:《孙中山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4]王娟:《晚清北京地区慈善事业的变化及相关分析》,《江汉论坛》2007年第6期
    [65]王日根:《明清福建与江南义田之比较》,《学术月刊》1996年第1期
    [66]王卫平:《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67]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68]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69]王卫平:《清代苏州的慈善事业》,《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70]王卫平:《普济的理想与实践——清代普济堂的经营实态》,《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
    [71]王兴亚:《明代养济院研究》,《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72]王印焕:《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分析》,《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73]王尊旺:《清代台湾社会慈善事业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74]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问题的争论》,《Modern China》,19卷2期,1993年4月号
    [75]魏文亨:《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慈善救助活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76]夏明方:《论1876至1879年间西方新教传教士的对华赈济事业》,《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
    [77]星斌夫:《中国社会福祉政策史の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85年版
    [78]星斌夫:《中国の社会福祉の历史》,东京:山川出版社,1988年
    [79]邢铁:《宋代的义庄》,《历史教学》1987年第5期
    [80]熊秋良:《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史学月刊》2002年第12期
    [81]闫兴元:《民初慈善事业与慈善团体探析——以天津南善堂和八善堂为例》,《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82]于树德:《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东方杂志》第18卷第14、15期,1921年7、8月
    [83]余新忠:《1980年以来国内明清社会救济史研究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9期
    [84]余新忠:《清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苏州丰豫义庄研究》,《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
    [85]于云瀚:《中国古代城市的社会保障》,《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5期
    [86]曾桂林:《20世纪国内外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3期
    [87]曾桂林:《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湖南地方志》2000年第4期
    [88]赵建群:《清代江西恤政述略》,《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89]张礼恒:《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团体统计(1930前后)》、《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民国档案》1996年第3期
    [90]赵宝爱:《近代济南慈善事业论略》,《济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91]赵有梅等:《论张謇举办慈善事业的缘起》,《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92]周秋光:《关于慈善事业的几个问题》,《求索》1999年第5期
    [93]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94]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95]周秋光:《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6]周秋光、徐美辉:《晚清时期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97]周秋光、曾桂林:《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史学月刊》2002年第11期
    [98]周秋光、曾桂林:《近代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4年12月16日
    [99]周秋光、曾桂林:《近代西方教会在华慈善事业述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00]周秋光、曾桂林:《试论近代慈善事业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01]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
    [102]朱英:《经元善与晚清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03]朱英:《论张謇的慈善公益思想与活动》,《江汉论坛》2000年第11期
    [104]朱英:《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江汉论坛》1999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