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辛亥革命与广东画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辛亥革命,揭橥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序幕,是为20世纪初中国政治和文化思想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又暖昧含糊、又是最耐人寻味的研究课题。温和与激进、妥协与对抗、理性与非理性、长于政治谋略抑或缺乏政治信仰,这些带有悖论性的修辞,在描述辛亥革命时却十分贴切。之所以如此,在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政治和社会文化思想之间,存在着前所未有的缠绕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在今天学科界限被不断打破的研究视野中,对辛亥革命的考察在更多知识维度上,都展现出细微而丰富、甚至驳杂而难以厘清的面貌。就是说,在解构了价值二元论的认知观念后,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给予辛亥革命一种准确的意义评价:历史研究不断带来新的阐释的可能,尤其是研究者内在与日俱增的同情心,赋予了辛亥革命某种迷人的悲壮色彩和理想主义特征。
     毋庸置疑的是,今天我们的政治逻辑和思想情境,仍然延续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某些影响。在知识和思想界,研究者也往往将辛亥革命视为反思中国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点。这是我们重新认识20世纪以来政治和文化思潮的肇始: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的多重端绪?又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怎样的层面上发生着影响?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论文关注的课题是,辛亥革命这场政治大变局,对20世纪前期广东画家群体美术活动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史研究,要求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关注画家的传记、思想、创作;包括现代西方学者建立的“风格学”研究视角,都是美术史研究的基本方式。20世纪以来,美术史研究作为观念史的一部分,建构了“艺术社会学”、“图像学”、“视觉文化研究”、“艺术人类学”的分析方法,扩展了美术史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开放性价值:美术史研究也就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谱系,而是在一个更为开阔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考虑其存在的意义。本论文在叙事观念上,尤以艺术社会学理论为依据,在梳理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力图叙述清楚广东画家群体在怎样的历史境遇中,参与着辛亥革命事业的过程;而这场充满挫折的未竟之业的匆促收场,又对广东画家群体的画学思想造成了怎样的冲击,都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
     论文第一章阐述了晚清时期,广东画家接受革命思想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第二章梳理了辛亥革命前夕广东画家参与创设画刊播布革命思想的情状;第三章讨论辛亥革命后广东画家在画学观念上的转变,出现了新国画和传统派的分歧,以高剑父和潘达微的。
The1911Revolution, which kicked off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dern Revolution, is the most inspiring, ambiguous and intriguing research subject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early20th century. Moderate and radical, compromise and antagonism,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strong political strategy and weak political belief, these are contradictory rhetoric but they are quite fit when describing the1911Revolution. The reason lies in that there exist substantial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al cultural ideas around the1911Revolution. To put it another way, due to this close connection, despite the phenomenon that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have been broken constantly nowaday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1911Revolution has still revealed such features as subtle but rich, or even heterogeneous to clarify in more knowledge dimensions today. Consequently, after comprehending the cognitive concepts of Value Dualism, we are unable to give a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1911Revolution at present. Historical research has brought the possibility of new interpreta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intrinsic sympathy of researchers, which attaches the1911Resolution with such features as charming tragic and idealism.
     Undoubtedly, nowadays, our political logic and ideological situations have retained some influence from the1911Revolution. In the intellectual and thought circles, researchers usually regard the1911Revolution as the basic point of reflecting China's modern political ideology. It is also the origin of how we can re-recognize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deological trend since the beginning of20th century. In addition,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worthwhile to further explore, which include how to understand the multiple clues around the1911Resolution and how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1911Resolution in different aspects.
     The political upheaval of the1911Revolution has produced some influence on the art activities of the group of Guangdong painters in early20th century, which is the main focus of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tent in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contains art history research papers from conventional sense, which requires attention on the biographical study, painting ideology and artistic creation of artists. Beside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 by western scholars form the modern sense also constitutes part of study of art history. Since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which serves as part of history of ideas, has enriched the research areas of art history subject and improved its value of openness. The analytical methods established by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include Artistic Sociology, Iconography, Visual Cultural Studies, Artistic Anthropology and so on. As a result,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pedigree; instead, it allows the researchers to assess its meaning of existence from broader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s. The narrative conception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rtistic Sociology Theory. On the basis of organization of original material, this paper strives to explain the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the1911Revolution by the group Guangdong painters. When the resolution which is full of frustration failed, what kind of impact has been brought to the painting ideology of those painters, this issue would also b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This rest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late Qing Dynasty, when the Guangdong Painters accept the revolutionary ideas. The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creation of illustrated and dissemination of revolutionary ideas by Guangdong painters before the1911Revolution is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ange in painting ideas of Guangdong painters after the1911Revolution, which gives rise to divergenc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uangdong painters in the1920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te period of the1911Revolution which is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conflict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painting activities and painting ideolog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引文
①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解读<溪岸图>》,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②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8月:巫鸿.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和表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巫鸿.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③[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④[美]柯律格.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柯律格.雅债: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4月。
    ①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48.
    ①[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宗贤、马琳、邓伟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2.
    ①巫鸿.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②美术史研究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对美术品本身的研究,即对内在因素的研究,即所谓intrinsic study;二是对美术品之外的东西的研究,比如社会环境的研究,这是对外在因素的研究,即所谓的extrinsic study。巫鸿.美术史研究略说[J].东南文化,1997(1)
    ①[英]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①[法]白吉尔,温洽溢译.孙逸仙.台北:时报文化.2010:15.
    ②[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41.
    ③王成(音).国民党:道德堕落的社会学研究(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53.转引自[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5.
    ④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2132.
    ①1925年7月1日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汪兆铭,常务委员汪兆铭、胡汉民(9月23日赴俄)、谭延闿、许崇智(9月20日辞)、林森、伍朝枢(9月29日补缺)、古应芬(9月29口补缺),委员有汪兆铭、胡汉民(9月23日赴俄)、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9月20日辞)、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8月20日殁)、戴传贤、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邓泽如(9月3日选任补缺)、宋子文(9月21日选任补缺)、李宗仁(9月21日选任补缺)、黄绍竑(9月21日选任补缺),共16人。而至1927年,9月20日结束武汉、南京政府分裂之后的国民政府委员选举中,选任就职的有丁惟汾、于右任、孔庚(9月21日辞)、王法勤、王伯群、王宠惠、古应芬、白崇禧、田桐、伍朝枢、朱培德、李宗仁、李济珠、李烈钧、汪兆铭(9月21日辞)、何应钦、宋子文、居正、林森、周震鳞、柏文蔚、胡汉民、陈调元、唐生智(9月21日辞)、孙科、张人杰、张继、黄绍竑、许崇智、钮永建、邹鲁、覃振、程潜、冯玉祥、杨树庄、经亨颐、熊克武、邓泽如、蔡元培、樊钟秀、刘守中、蒋中正、蒋作宾、戴传贤、谢持、阎锡山、谭延闿、宋渊源(9月27日选任补缺)、赵戴文(12月9口选任补缺)、张之江(12月9日选任补缺),共47人,常务委员有汪兆铭(9月21日辞)、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阎,主席是谭延闿。1928年2月7日国民政府委员选任丁惟汾、于右任、王伯群、王法勤、王宠惠、孔祥熙、古应芬、白崇禧、白云梯、田桐、伍朝枢、朱培德、朱霁青、李宗仁、李烈钧、李济琛、汪兆铭、何香凝、何应钦、宋子文、宋渊源、林森、周震鳞、柏文蔚、胡汉民、陈调元、孙科、张人杰、张之江、张继、黄郛、黄绍竑、钮永建、程潜、冯玉祥、杨树庄、经亨颐、熊克武、邓泽如、邓泽如、蔡元培、赵戴文、樊钟秀、刘守中、蒋中正、蒋作宾、戴传贤、阎锡山、谭延闿、方振武(2月22日选任)、孙岳(2月22口选任)、岳维峻(2月22日选任)、鹿钟麟(3月8日选任)、商震(3月8口选任)、宋哲元(3月8日选任)、刘郁芬(3月8日选任)、杨虎城(3月8日选任)、陈果夫(10月8日选任)、张学良(10月8日选任),共59人,常务委员有谭延阎、蔡元培、张人杰、李烈钧、于右任,主席是谭延闿、蒋中正10月8日选任为新的主席。自此至1931年6月去职,蒋介石一直是国民政府委员会的主席。张朋园,沈怀玉.国民政府职官年表(1925-1949)第一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1—9.
    ②张朋园,沈怀玉.国民政府职官年表(1925-1949)第一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7.
    ①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M].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编.艺术史研究·第1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②黄美珍,李华兴.辛亥革命前后的汪精卫[A]//李新,任一民.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327.
    ①李公明.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的政治叙事与地域文化——以广东美术为例[J],北京:文艺研究,2007(4):145.
    ①1860年清政治结构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英法入侵迫使皇帝接受平等对待外国君主的要求,从根本上削弱了天子是四海共主的古老说法;二是太平军的威胁迫使满清朝廷启用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士绅势力,削弱了满清的控制。[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74.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年,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纵火焚烧夷馆,洋行亦被殃及,尽成焦土。而或者谓是年焚毁十三行者,为英人唆使印度兵挟同无赖之所为,并存其说。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上海:国立编译馆,1937:214.
    ③[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55.
    ④1875年,广东全年进出口货值不到2400万海关两,1880年是2800万海关两左右,到1895年,猛增到1亿多海关两,1905年后,每年超过1.5亿海关两,个别年份接近2亿海关两。当时广东一省的进出口货值约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4.据光绪元年(1875)、光绪六年、光绪二十一年、光绪二十六年到宣统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广州、汕头、九龙、拱北、三水、江门、琼州、北海各关数字总计。邱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24-225.
    ①[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83.
    ②官绅投资实业者如唐廷枢,1876年在天津亦被的开平建立煤矿:盛宣怀在出任轮船招商局的会办后,另外开班了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电报总局。章开元,马敏,朱英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的官绅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③冯桂芬在代李鸿章拟设立上海广方言馆的奏章稿中称:查上海通事一途获利最厚,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其人不外两种,一广东、宁波商伙子弟,佻达游闲,别无转移执事之路者,辄以学习通事为逋逃书薮;一英法等国设立义学,找本地贫苦童稚,与以衣食而教肄之……此两种人者类,皆资性蠢愚,心术卑鄙,获利声色之外不知其它。吴汝纶.李文忠公全书·奏稿三[Z].1908(光绪三十四年).
    ①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8.
    ②冯桂芬的原话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清]冯桂芬.校邠庐抗议[Z].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57.
    ③[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29.
    ①[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91.
    ②“晚明三大家”指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其实他们主要活动于清初,然而在身份标识中,文人士子多以“明遗民”称之。
    ③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5.
    ④桑兵,关晓红.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70-171.
    ⑤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①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24.
    ②120名幼童的姓名、籍贯、年龄、备注。林子勋.中国留学教育史:1847—-1975[M].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17—26.
    ①[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7-34.
    ②民意.纪十二月二日本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事及演说辞.民报·第十号.1906-12-22.
    ③著名知识分子研究专家爱德华·希尔斯(E, Shils),在相当宽泛的意义上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任一社会中颇为频繁地运用一般抽象符号,去表达他们对人、社会、自然和宇宙理解的人。换句话说,他们是那些从事知识的生产、解释、教授、传播乃至于大量“消费”这些知识或管理这些知识的人。而马克思·韦伯(M.Weber)把知识分子仅限于那些因为其赫然成就而被誉为“文化瑰宝”的人,他们是社会群体的精神领袖。刘易斯·科塞(L. Coser)宣称,大学教授不一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须是“为了思想而不是靠了思想而生活的人”。黄平.知识分子:在漂泊中寻求归宿[J].许纪霖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2.
    ④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⑤何文平.变乱中的地方权势[M]:清末民初广东的盗匪问题与社会秩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①[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53-54.
    ②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4-71.
    ③1892年,杨衢云、谢瓒泰发起辅仁文社,于香港百子里第一号二楼,得同志刘燕宾、陈芬、黄国瑜、罗文玉、周超岳、温宗尧、胡干之等十六人,是为我们旅港我国人新学团体之滥觞。冯自由.革命逸史(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41.
    ①[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70-79.
    ②冯自由.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7-38.
    ③谢瓒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G].江煦棠,马颂明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303.
    ①叶浅予.读《中国漫画史话》有感(代序)//毕克官.中国漫画史话.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1.
    ②冯自由.革命逸史(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41-42.
    ③谢瓒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G].江煦棠,马颂明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304.
    ④鲁金.中国第一张时事漫画1897年在香港面世[N].香港明报:1989-1-22.
    ①刘家林.《时局全图》及其作者小考[J].新闻知识,1991(2):42-43.
    ②“争乜野气!使乜思疑!时局分明睇吓便知。你睇俄国好似一只大熊狼到极地,张牙伸爪以恶为题。踏实山、陕、辽东兼及直隶,满洲、蒙古都系佢跨下东西!佢重心心想着吞高丽,又把眼神插住个个哈尔齐齐。若然俾佢来交噬,片地将来被佢踏低!佢见着人就乱屠、村就乱毁,当你地唐人性命贱过沙泥!重怕有个法入同佢合计,你睇佢申开臂膀系一只大田鸡……”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第1期)[J].1954年8月:7-12.全文翻译为普通话应该是:“争什么野气!使什么思疑!时局分明看一下便知。你看俄国好似一只大罴狼到极地,张牙伸爪以恶为题:踏实山、陕、辽东兼及直隶,满洲、蒙古都系他跨下东西:他一心想着吞高丽,又把眼神插住个齐齐哈尔;若然给他来吞噬,遍地将来被他踏低;他见着人就乱屠,村就乱毁,看当地中国人性命贱过沙坭!再怕有个法人同他合计,你看他伸开臂膀像一只大田鸡:他占据安南作为根据地,还说暹罗那边都是任他施为,揽住琼州还说要两粤东西;怕他呦声来一吠,那时川、广、云南就惹问题。故此英国好似一只大虫同他抵制:蟠藏两广誓不输亏,他就全身枕住个长江位;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藏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他就发起雄威;宁可左眼暂留时半闭,等他饥鹰侧翅插下个面花旗。还有东洋一个如唇齿,都说同文同种两两相依;那里想到他又光射却台湾去,还有层层光,射影入迷离。唉!我好笑好嬲还有个只虾仔,他一身咸气重,八字须仔飞飞,枉费你中原如许大地,总系一角落藏,没有作为!看他大睡长眠,犹是未起。他还张开罗网,等你起脚难飞,为的是‘之乎也者’迷住你,为的是‘弓刀大石’等你越练越更顽皮。当官的提住个金钱来做生意,兜肚阴虚实在难于医治:个的财主人家诸事懒理,酒色昏迷乐此不疲。那知到外便还有好多谋住你,立刻时常会起祸机;况今日事已;临头,收手未易;如果中国人再不奋发图强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③王云红.有关《时局图》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2005(9):76.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藏本.俄事警闻[z].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68:1-9.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回忆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68辑·辛亥革命与广东.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242.
    ①郑贯公早年家贫辍业,乃东渡日本投奔族人寿康,后免费学于梁启超主持的大同学校,后改就梁启超主持的《清议报》。冯自由.革命逸史(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69.
    ②冯自由.革命逸史(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61.
    ③徐松荣.维新派与近代报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38.
    ④秋捷.论1900年保皇会与兴中会在广东的竞争[J]//广东康梁研究会编.戊戌后康梁维新派研究论集fMl.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288-299.
    ①[法]托尔维克.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②[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159.
    ③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1:354.
    ①冯自由.革命逸史(中).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544.
    ②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桂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0-231.
    ①王立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J].历史研究,2000(11):21-33.
    ②抵制运动之初,美国在华商务颇“有一落千丈之观”,其中尤以广州最为严重。据美国驻广州总领事朱丽叶斯·莱1905年8月16日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正常年景美国面粉在广东的销售量是50万袋,平均每月4万袋左右,抵制运动开始以后再广州的销售量为零,英美烟草公司的销售量则下降了50%美孚石油公司在华销售额也急剧下降,至10月份则下降到最低点,由抵制前的每月90000箱降至10月份的19000箱。王立新.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9(2):135-136.
    ③广州九善堂有:黄沙述善堂、爱育善堂、广济医院、广仁善堂、崇正善堂、惠行书院、明善堂、惠爱九约润身社、高岗方便医院。九善堂是七十二行中的豪绅、富商所成立的慈善团体,共有九间,其宗旨是对社会和穷苦人家造福行善,如给医、施药、赠棺枢、办义学、设戒烟会、戒赌会,在饥荒年月时施粥、赠米、赈灾等等,有时还参加一些为民伸冤或者反对苛捐什税而实行罢市。罗晃潮.民初广州的九善堂七十二行[J].岭南文史,1992(2):63-64.
    ④傅寿宣“与潘达微同师英萼吴邮笙先生”。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198.
    ⑤潘达微轶事.探海灯1929-9-26.
    ⑥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198.
    ①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223.
    ②杨淑珍.海幢风雨怀前度——忆南武校长何剑吴(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珠江艺苑[A].1985:44.
    ③黄大德.魂系黄花——潘达微评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57.
    ④黄大德.魂系黄花——潘达微评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58.抵制运动于1905年5月爆发后,大众演说成为一种最普遍的地方动员方式。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M].刘甜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21.
    ⑤邓毅,李祖勃.岭南近代报刊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18-219.
    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58.
    ②覃振华.关于陈树人几个鲜为人知的笔名考析[J].美术界,2010(10):64.1905年6月4日,郑贯公在香港办《广东日报》副刊《有所谓报》,笔政有黄世仲、陈树人、王斧、李孟哲、卢伟臣、胡子晋、王军演、黄节、骆汉存。
    ③3月1日,陈树人为潘达微绘《牡丹图》,题:甲辰元夜剪灯为心薇同志俊赏,拈花微笑弟子陈韶写生。政协广州市天河区委员会《天河文史》编委会.潘达微与黄花岗[J].天河文史.2001(9):210.
    ④李伟铭.在介入与超脱之间——陈树人简论//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3.⑤广州最早引进国外设备的是关东雅印刷局,1905年由广东南海人关静轩独资开设,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烟包,都是由其承印。关静轩第五子关亦张带几个有关人员,前往德国考察印刷术,并添置了柯式橡皮印刷机、石印机、亚铅机、美利机等。在制版方面有三原色(红、黄、蓝)。摄影分析机有柯罗版、玻璃版等。技师方面聘有德国摄影分色师,日本制版师等外国技术人员数人,充实了设备,提高了技术。还有附设动力设备,蒸汽透平机发电等,都是当时较新的设备。所印的制品相当精美。印有洋庄夏布用的商标腰纸及精美的挂画、画册等(如岭南著名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以画猴子著名的黄鼎萍等画师的作品)都是由东雅印务公司承印。东雅经营了几年,业务鼎盛。及后由于股东内部权益矛盾,约在1925年间结束。胡景文,陈国康.广州石印业[J]//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广州文史资料.1986(36).
    ①黄大德.魂系黄花——潘达微评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58.
    ②冯自由.革命逸史(中).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535.
    ③我国妇儿多夭折者,实缘当时社会风气未开,不知有西法接生之稳而可靠。徒委命于收生妇,知识缺乏,无消毒减菌设备,一遇难产,更张皇无措,不特儿命难全,产妇亦多罹不幸。而世俗懵然委诸天命,可慨孰甚。惟时广州只有博济医院一所,收容有限,乃与周仲平、梁培基、潘达微等于河南向各方宣传。几经艰巨,始于河南创设赞育医社,举凡远近孕妇之免身者,皆得求托,字育无算,着誉甚美。实赞育为先导也,继而又创立仁济留医院。郑春霆.麦公敏//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151-152.
    ④梁尚为.“发冷丸”起家的梁培基药厂经营小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荔湾文史[J].1990(2).
    ①报界真发达矣[N].广州:有所谓报,1905-8-24.
    ②时事画报茶会之纪事[N].广州:有所谓报,1909-9-15.
    ①黄大德.述善学堂图画学校考[J].//文艺研究,2010(12):115-121.
    ①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M].刘甜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89.
    ①邓毅,李祖勃.岭南近代报刊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98.
    ②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M].刘甜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08.
    ①庄素娥.艺术家与富绅——从高剑父和伍德彝的关系谈起[J].美术学报,2012(1):24-38.
    ①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157.
    ②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184.
    ③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306.
    ④朱万章.居巢居廉研究[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85.
    ⑤李健儿.广东现代画人传[M].广州:俭庐文艺苑,1942:20.
    ①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231.
    ②谢文勇.广东画人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138.
    ③黄志伟.“崔鸣周私印伪币案”的补充[A].广州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九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④《时事画报》、《时谐画报》同启.发起图画展览会广告.时事画报,1907年第33期.去腊本报同人高君剑父,由东瀛美术院毕业回粤,与潘铁苍、何剑士、尹涤云(即尹笛云,编者注)三君,发起一图画展览会于城西下九甫兴亚学堂,内容分四例:一、同人绘画之定评;二、同人绘画寄售:三、同人即席挥毫;四、陈设古画参考。美术界云集数十人。所绘花卉、翎毛、山水、人物、飞潜动植等,各竞所长,五光十色,璀璨陆离,极一时之盛。自开会至散会,入场参观者二万余人,所绘各画,于元旦前亦巳售罄,博雅家亦多向隅。现高君等欲于暑假前后,开第二次,想届期必更大观。本报敬为图画前途贺,更为中国前途祝。谭云波.图画展览会之纪盛.时事画报,1908年第1期.据文献记载,第二次展览会原定于1908年8月。图画展览会布告.时事画报,1908年第13期.后因故推迟至当年年底才在香港举行。冯润芝.美术展览会之热闹.时事画报.1909(1).转引自李伟铭.一剑风尘自负奇——重读何剑士(1877-1915)[A]//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7.
    ⑤《时事画报》戊申(1908年)第十六期(七月初五日)刊罗清绘《河南美术赈灾展会分图纪念》跋文有云:“河南美术展览会,此为第一次创举,倡者本报社员何君剑士也。”
    ①李伟铭.一剑风尘自负奇——重读何剑士(1877-1915)[A]//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3-127.
    ②李健儿.广东现代画人传[M].广州:俭庐文艺苑,1942:27.
    ③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编.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①传问时事画报记者之详情[N].广州:有所谓报.1906-4-18.
    ②颜廷亮.黄世仲与《时事画报》.明清小说研究,2004(2):151-161.
    ③时事画报.1907(24)
    ①黄大德.从新发现的庚戌新军起义资料淡起[J].学术研究,1997(2):45-50.
    ②颜廷亮.晚清小说中孙中山形象塑造的成功尝试——黄世仲《党人碑》略论[J].社会纵横,2004(2):80-83.
    ①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第一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91-443.黄大德.张扬的背后:高剑父在辛亥[J].美术学报,2013(1):24-34.
    ①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中).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541.
    ②黄大德.山本梅崖在广州及高剑父在日本留学的相关问题[J].美术学报,2011(1):82-96.
    ③李健儿.广东现代画人传.香港:俭庐文艺苑:1941:8-11.
    ①广彩宣.饮誉中外的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J].芳村文史(4)
    ②东洋来信[N].上海:时报.1908-1-2.
    ③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中)[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543.
    ①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中)[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763-764.
    ②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第一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396-398.赵连城《同盟会在港澳的活动和广东妇女参加革命的回忆》中谈到: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之役对澳门社会影响很大,清政府对革命党人的种种污蔑丑诋,在群众中已不很能起作用。各阶层社会人士对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为革命牺牲一致赞叹,曾参加是役的同盟会人物如谢英伯、高剑父(广东同盟会主盟人)等也常到澳门联系活动,受到各方面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A].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91.
    ③杨笃生新湖南之湖南人//葛懋春,蒋俊,李兴芝.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7.
    ④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90.
    ①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中).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770-771.
    ②严昌洪.辛亥革命中的暗杀活动及其评价[J]//湖北省历史学会编.辛亥革命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98.
    ①广州艺术博物院高剑父纪念馆藏稿//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②[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400.
    ②赵连城.同盟会在港澳的活动和广东妇女参加革命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A].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94.
    ①郑彼岸,何博.暗杀团在广东光复前夕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Al.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81-84.
    ②粤之辛亥年,革清命乎,所有民军,多归旧日之绿林统已各树其党,此为前驱,使非积匪如此其多,则当日尚烦号召,各郡县之光复,未必于一两句内,尽告成功也。文冲旧侣.弭乱莫先于治盗[N].香港华字日报,1915-11-12.
    ③本省新闻[N].民生日报,1912-12-16.
    ①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中).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552.
    ②何文平.变乱中的地方权势:清末民初广东的盗匪问题与社会秩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0.
    ③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224.
    ④莫纪彭笔录,李业宏整理.李福林自述[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州文史资料(49).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33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98.
    ①黄花心灯慰忠魂:潘达微小传[A]//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254-255.
    ②冯自由.辛亥革命逸史(中).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543.
    ③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223-224.
    ①时事画报,1907.
    ②“优天影”班为陈少白等发起,陈氏长于中外文学,有口才而能干,曾办《中国日报》。这是为宣传革命成立的一间报馆。因此“优天影”班与新闻工作者接触频繁,报界人士受其影响更倾向于革命。新闻工作者黄鲁逸、黄轩胄、黄世仲、欧博明、卢骚魂、李孟哲、卢博浪等同盟会会员,皆参加组织该班。“优天影”班演出的剧目:该班所有剧本,内容均取材于当代时事,多为平日在报刊上选登过的。以记者黄鲁逸、黄轩胄等所编撰的居多。其中宣传革命的如同盟会会员黄淑允合编的《博浪击秦皇》、《一炮定台湾》:针对时事,揭露官场黑幕的《贼官现身》、《奸官跪地》、《义刺马忠仪》等;揭露鸦片、赌博流毒社会的《黑狱红莲》、《梦后钟》等;揭露封建的残酷迫害的《虐俾报》、《自梳女不落家》等。新剧并且经常演出的是《火烧大沙头》,演绎秋瑾革命事迹以致被捕牺牲的过程;《恨海情天》演绎义和团抗击入侵。该班演员是不计报酬的,,原因是第一各人对革命已有认识,在组班时,不是以演戏为生活的;其次,演员中有不少是香港殷商巨贾的子弟,不愁衣食,故对报酬绝不计较。当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及华商烟草公司每月对戏班给予500元左右补助。林叔香口述,黄德深笔记.辛亥革命前后的几个剧社[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史料专辑下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70-177.
    ③何慕华.广州玻璃画[J]//广州文博学会编.广州文博论丛第2辑.广州:广州出版社,2005:230.
    ④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224.
    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殡葬之情形[A]//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94-195.
    ②陆丹林,刘锡璋.潘达微殓葬七十二烈士的经过[J]//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9.
    ①邓警亚.辛亥广东独立传信录[A]//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07.
    ②邓警亚.辛亥广东独立传信录[A]//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07.
    ③邓警亚.辛亥广东独立传言录[J]//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9.
    ④邓警亚.辛亥广东独立传言录[J]//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14.
    ⑤邓警亚.辛亥广东独立传言录[J]//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7-110.
    ⑥《广东地方自治研究录》(双月刊),编辑者罗鸿翔、罗鸿年、叶夏声、曹受坤、黎庆恩、张树棠、杜之林、姚礼修;总编辑卢乃钟、莫鸿秋;发行者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发行所广州西关下九甫文澜书院该社办事处。其内容有论说、讲义、本社记事、杂录、杂报。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五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723.
    ①贺跃夫.清末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1987(3):59.
    ②宓如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1050.
    ①1911年10月,由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席卷了华中、华南,各省纷纷通电脱离清廷宣告独立:在上海,革命党人陈其美得到地方菁英的支持,这些学社成员、商会、工部局和咨议局督促完成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独立。及至11月初,已经有14个省份宣告独立,各省咨议局代表协商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以应对来自清廷的军事威胁。12月29日,临时议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抵达南京正式就任,并宣告中华民国元年正式诞生。孙中山的任期只有短短45天,仅够完成南北议和并促成清帝逊位。孙中山虽然有总统的头衔,但是一点也没有控制局势的发展,南北议和也不是由他率领,因为在此之前这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在袁世凯推翻满清政权后,孙中山在2月15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总统。事实上,直到4月1日孙中山才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在武汉、安庆、上海做短暂停留后,4月24日,孙中山携胡汉民返回广州,27日,临时会议再次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同时,宋教仁致力于转型同盟会为公开的政党,8月25日,国民党宣告成立,并赢得国会选举的全胜,宋敎仁成为内阁总理。不幸的是,1913年3月19日,袁世凯派去上海的刺客在火车站终结了宋敎仁的崛起。孙中山从建设铁路网的理想中清醒,号召南方势力武力对抗袁世凯,然而很少得到支持,广东都督胡汉民认为再度动员军队对抗北京政府形同打击国家统一,断送中国民国的根本存在。然而袁世凯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罢黜江西、安徽和广东都督,最终“二次革命”爆发,也很快失败,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1911年11月9日(辛亥九月十九日),广州各界人士在咨议局开会,推出《决议办法十条》,表示“欢迎民党组织共和政府临时机关”,推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次日,胡汉民从香港到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成立。时广东军政府初建,以胡汉民、陈炯明为首的革命党人忙于接手新政权,处理广东财政拮据和民军混乱的难题,同时面对清廷军队在长江以北的威胁,随即着手举行北伐。1911年12月21日,胡汉民离开广州赴香港迎接孙中山,即随孙中山赴南京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在此期间,广东都督职由副都督陈炯明代行。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1913年6月中旬袁世凯免去胡汉民都督职,陈炯明7月上句接任,但不到一个月,广东军政府就因“二次革命”的失败结束了。袁世凯的爪牙龙济光控制广东约三年时间。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通电云南独立,发动护国战争,广西陆荣廷1916年3月15日响应,10月,陆荣廷桂系军阀进入广州,赶走了龙济光。1917年7月孙中山从广州护法。1918年1月桂系联合滇系与军政府抗衡。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退居上海。1920年陈炯明回师广东。11月10日陈炯明为广东省长。1921年5月28日,孙中山讨伐陆荣廷,1922年3月,孙中山在桂林召开军事会议,改变北伐回粤。5月6日,孙中山赴韶关督战。6月15日陈炯明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走中山舰。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33):99.
    ①民政府部长陈景华曾与萧佛成、胡毅生在暹罗办《华暹新报》,财政部长李煜堂、外交副部长陈少白、交通部副部长李纪堂皆《中国日报》人物,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为东京《民报》编辑,而军政部枢密处参议朱执信、黄世仲、卢谔生、李孟哲、卢博浪等皆著名报人。冯秋雪.辛亥前后同盟会在港穗新闻界活动杂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97-105.
    ②胡汉民成立军政府后,即下令组织北伐军。两广方言学堂和广东农林讲习所等校师生多人集议,认为上海、武昌等地已有北伐学生军团之成立,我广东是革命策源地,不应后人,遂即席决议,组织广东北伐学生军,在两广方言学堂内设立筹备北伐学生军办事处,推定李壮吾等负责办理呈请军政府立案等项事务。1911年11月16日军政府批准后,即登报招考。招考入伍者480人,长官及职工49人,合计总共529人。后因弹药军备不足而延迟出发,不久南北议和成立,解散未出发的北伐军。陆精治.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北伐学生军[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68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91:76-82.
    ③华侨炸弹队系由归国参加革命之南洋侨胞组成,其在香港陆续组织百余人,成立华侨炸弹队,拟进攻广州。旋以广州反正,乃改为北伐华侨炸弹队,公推周达为队长,编入广东北伐军建制。姚雨平.武昌起义后广东出师北伐的经过[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昂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68.
    ④赵连城.同盟会在港澳的活动和广东妇女参加革命的回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1-102.
    ①赵连城.同盟会在港澳的活动和广东妇女参加革命的回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昂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4-106.
    ②萧文.广东北伐军见闻录[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昂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77-183.
    ③陈布雷.陈布雷回忆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48.
    ④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33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99.
    ⑤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第一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405.
    ⑥姚雨平.我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片段回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120.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33):99.
    ②李怀霜.真相画报序.真相画报第1期,1912年6月5日.“日月之光,被于四表。山川之秀,蔚为万有。自然美术,固充塞两间而莫能纪极,斯人之秉是质者,乃有文章篡组,与夫一切心思手足之构造,得之于耳寓之于目者,往往愉精神而淑情性。大千世界信有累累之善果,罔不造因于是无他,委宛而易入、感触而皆通也。吾国社会虽渐进开明,固塞之风、奸伪之俗,因仍未革,催陷廓清,必段一涂,以妙其用,然后相机旋转,迹象俱浑。真相画报之作,其以此乎。世界报业大昌,所以觉牖。斯民互穷其术,图绘一事,亦崭然露头角夙矣。夫人情皆取夫,有以自娱,娱之以道,则默施其劝讽,爬罗搜剔,罔或不臻矧。夫教育普及,厥候犹濡。知识平等,去今之世为愈远。后觉中下之材,非独辟蹊径,殷勤向导,将卒堕于迷,而莫知所反。真相标其旨曰: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知识。矞皇宏博,昧者或病其夸蒙,窃谓竭其力之所克逮者,且将致之而无余憾也。真相勉乎哉。主任番禺高君奇峰,久留海外,学识渊懿。与其诸同志凭借丹青神技,开悟国人,咸能自信。旧岁以来,亦既周行矛域内综迹名胜,吐纳烟霞,厚其胎息;又出没枪林弹雨中,举鼎革战场,一荡一决,收之眼底。今悉寄之手腕,以惠吾曹,亿兆同胞,免冠距跃,曷俟蓍蔡。然而,瑰奇之士,不得志于时,辄遁身于美术以救世,可唏也已。”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33):99.
    ②关于南社第五次雅集,柳亚子《南社纪略》:“日期是阳历9月10日(旧历七月廿五日),地址仍就是愚园。这一次好像并没有吃饭,只是吃些茶果点心,以及在“宝珠”照像而已。到会者有三十五人:柳亚子、朱少屏、庞檗子、俞剑华、陶神州、宋诒于、姚石子、高天梅、钟愪庵、蔡笛怡、沈道非、华子翔、张彦成、周亮才、黄寅虹、胡朴安、阳惕生、郭咏春、郭佩宜、孙经笙、姜公勇、韩笔海、程振奇、陈英士、宋紫佩、陈布雷、陈勒生、叶典任、胡寄尘、傅钝根、黄梦遽、宋渔父、李季直、吕天民、朱子湘。柳亚子.南社纪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1-34.
    ③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59.另外,王濑岩《南洋劝业会杂咏》中亦提到,广东馆中有高剑父《柳塘秋雨图》、高奇峰《仙鹿图》,一逸一骏,可称“岭南双绝”。王濑岩.南洋劝业会杂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①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67.
    ②柳亚子.南社纪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9.
    ③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98-309.
    ④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4:革命的成功与失败[J].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482-1483.
    ⑤邱捷.民军问题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社会[J].学术研究,2009(3):106-114.
    ⑥王晓吟.民国初年广东军政府述略[J].广东社会科学,1986(1):84.
    ⑦温雄飞.我的回忆[J]//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第51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95.
    ⑧沈晓敏,倪俊明.喋血南国——辛亥革命在广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97.
    ①李伟铭.从折衷派到岭南画派//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7-77.
    ②广东卖物赈灾会纪略·美术会卖品之特色[0].广州:时事画报,1908(19).
    ①李伟铭.高剑父留学日本考//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岭南画派纪念馆合编.岭南画派研究[A].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191.
    ②陈滢.高剑父的临摹画//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192-194.
    ③陈滢.高剑父的临摹画//.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196.
    ①丘逢甲.二高行赠剑父奇峰兄弟.岭海日楼诗钞第十三卷[O].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1937.
    ②程美宝.复制知识——《国粹学报》博物图画的资料来源及其采用之印刷技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5-109.李伟铭.旧学新知:博物图画与近代写实主义思潮——以高剑父与日本的关系为中心[A].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合编.古道西风: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142-169.
    ①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0.
    ②柳亚子.南社纪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42.
    ③王中秀.黄宾虹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95-96.
    ①王中秀.黄宾虹十事考·贞社时代//黄宾虹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91-94.
    ②李健儿.广东现代画人传[M].香港:俭庐艺苑,1940:11-13.
    ①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410.
    ②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1:830-833.
    ③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410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33):99.
    ②王中秀.黄宾虹年谱[Ml.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108.
    ③高剑父《湖畔为山花写生》:“拗得花写花,折得草写草。一岁一归来,箧中扣无限稿。”李伟铭辑录.高剑父诗文初编[A].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8.
    ①高剑父《鄱阳湖听雨同剑僧伯峰谷雏玉书诸弟》:“蟪蛄泣尽五更钟,画册撕残补漏蓬。此事平生未曾有,联床风雨夜灯红。”李伟铭辑录.高剑父诗文初编[A].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8.
    ②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33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101-102.
    ③李伟铭辑录.高剑父诗文初编[A].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8-99.同时期高剑父诗作还有:《泊姑塘》“夜泊姑塘古岸边,鄱阳秋水静依船。孤蓬爱听潇潇雨,啼尽村鸡未肯眠。”《湖口写生》“六法争如万化工,写生终竟胜盲从。秋山瘦入云林画,几树残枝几点红。”《浮梁解缆》“三日连天雨,今朝始放晴。湖光入秋色,风过乱山青。”《过彭蠡门》“湖山黯淡日沉昏,秋煞千秋志士魂。残阳衰草孤城闭,潮去潮来乱打门。”《过珠山》“环湖百里都如画,枫红橘绿映渔家。我来尽发秋湖秘,风晴雨露月云霞。”《夜泊匡庐》“玄夜疏林吐月,千山万山如雪。寂寥太古沉沉,惊起一声啼鸠。”
    ④潘志彪,邹璟菲,黄凯颖,董婉茹.高剑父传[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95.
    ⑤翁泽文.高剑父画稿概说//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255.
    ⑥高剑父《发浔阳途中逢寒食》:“解马柴门酒未醒,一鞭冷雨过清明。菜花烂熳几百里,香气直透浔阳城。”《浔阳问菊有感》“客绪凄凉感不禁,看花怀旧黯伤心。北风作势知何意,吹得天涯遍地金。”《浔阳为菊写生》“南湖折菊晚归来,斜插灯前看几回。写到此花魂欲断,不知辛苦为谁开?”高剑父诗文初编[A].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9-100.
    ⑦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 版社,1999(1):411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33):99.
    ②[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265.
    ③高剑父弟子黎明藏有这一时期高奇峰绘制的美术设计作业。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411.
    ①[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290.
    ②[法]白吉尔.孙逸仙[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2010:293.
    ①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61-203.
    ②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J].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411.
    ①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33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100.
    ②陈真魂.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18.
    ③陶喻之.高开低走 化剑为犁——岭南“二高”在沪办报设馆的政治、经济背景[A]//.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40-43.加拿大学者郭氏亦认为“该刊无法从孙中山的革命党得到更多的资助,也不能找到足够的在沪经商者的广告,所以被迫于1913年初停刊。Croizier. Art and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The lingnan School of Painting,1906-1951[M]. University of Califormrina Press,1980:70.
    ④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人物·近代名人在上海·高奇峰[M].上海:上海书店,1984:671-672.是书资料完成于1937年初之前。转引自陶喻之.高开低走化剑为犁——岭南“二高”在沪办报设馆的政治、经济背景[A]//.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42.另外陶喻之在文中还谈到高奇峰妻子杨翠杏在此时因高奇峰生活窘迫和生活照顾欠周,而选择携女一去不复返。同时期高剑父因创设中华瓷业公司而血本无归,以至于生活亦极为窘迫。
    ①同时高剑父有题写沈伯忱《绣春图》诗:“无那春愁镇日长,劈丝终怯绣鸳鸯。闲情最是停针线,烂嚼红绒吐沈郎。”另有在《百美图》题诗:“九朽初成百媚生,嗟予辜尽美人恩。倘能有个分魂术,一帧名姝寄一人。”皆疑为月份牌画题诗。李伟铭辑录.高剑父诗文初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114.
    ②傅立萃.与古今对话——高剑父人物画的现代意义[J].美术学报,2012(1):12.
    ①陶喻之.高开低走化剑为犁——岭南“二高”在沪办报设馆的政治、经济背景[A]//.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52-53.
    ②中国古代名画:华秋岳、王石谷、倪云林、张大风、恽南田、王麓台、吴小仙、石涛、黄瘿瓢、查士标等各大家真迹共百二十种,每张三分;中国近代(古代新派)名画:曼殊、剑父、林纾、滨虹、石仙、树人、奇峰、懿庄、幼菊、公寿、桂馨、仓硕、张虹、宜着、剑僧、侣泉、鹤逸、心兰、月槎、山寿、剑庐、少堂、悲鸿、笛云、梅崖、梅若等各大家手笔,共二百余种,每张三分;最新时装美人:曼陀、柏生、咏青、黄叶、逸仙、丁悚、补箩、伯诚、悲鸿、美云、伯翔、杜宇、啸谷、影芬、应夔、剑庐、冷香、小松各大家手笔,共三百余种,每张三分;时装艳色百美图,每张五分;各国爱情画,活人拍照着色,咪纸共二百种,每张一角;油画裸体美人,各国名人手笔,三色版印,六十余种,每张一角五分;金花爱情画,活人拍照,白金彩色,二百种,每张八分;绘本裸体美人,名家手笔,咪纸,八十种,每张一角;西洋半身美人,活人拍照,咪纸彩色,三百种,每张一角:各国古今名画:油画、水彩画、山水、人物、鸟兽、花果,三色版印,共七百种,每张八分;水彩山水花卉,水彩画临本,五十余种,每张三分;变幻五色水彩画,山水、花鸟、鱼虫,共一百种,每张一角;变幻邮片纸,每张五分:世界各国古今邮片,全一套一百种,每张五分;世界人种,全一套五十种,每张五分;上海名胜风俗,三色版印,七十余种,每打4角;世界名人肖像,五十余种,每张三分;水彩画山水小书签,每张二分;时装什女书签,玻璃版着色,每张七分;古装仕女书签,玻璃版着色,每张七分;插邮片册,十余种,每个二角至六角。
    ③黄大德.《时人画集》的发现与徐悲鸿《美人图》的创作年代及相关问题[J].美术研究,2007(2):22-29.
    ④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六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①最妙爱情画出现.时报[N].1915-5-5.转引自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3.
    ②曼陀画秋窗对影图.申报[N].1918-12-12.转引自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3.
    ③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3.
    ①李伟铭.一种日本近代美术史观的中国之旅——从《绘画独习书》到《新画法》、《新画训》,兼论黄宾虹与《新画法》的关系[A].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海派绘画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273-299.
    ②王中秀.黄宾虹画传[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29.
    ②洪再新.鼓吹革命中的艺术真相——《真相画报》所示黄宾虹与岭南三家的关系[A].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岭南画派纪念馆合编.岭南画派研究.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170-180.
    ①1909年3月3日,豫园书画善会正式成立,由钱慧安、杨佩夫、马端西、吴昌硕、黄旭初、蒲作英、杨逸、顾翔生、姚伯鸿、沈心海、高邕之、黄克明、冯梦华、潘匕声、潘叔和、金巩伯、杨古酝、杨了公、郁屏翰、 马企周、朱紫翔、何诗孙、程瑶笙、张善孖、沙辅卿、王一亭、徐讷甫、洪庶安、汪仲山等人共同发起。租赁豫园老君殿间壁之得月楼笺扇庄楼上为会所,推黄山寿为会长,黄克明等为副会长。另有会员徐敬轩、钟禄卿、方涛洋、杨洋、徐绍沧、程胜卿、孙友三、钟明远、余阶升、蔡哲夫、黄祉安、黄宾虹、徐凌云、蔡莲君、徐康年、夏应堂、杨菊生、何熙伯、潘孟祥、韩壁人等。规定会员所得书画润资照章取其半数储蓄会中,存钱庄生息,遇有善事,会议拨用。工震.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23.
    ①由上海部分书画家和书画收藏家联合发起组织的上海书画研究会成立,有会员百余人,公推李平书为总理,汪渊若为总董,哈少甫、毛子坚为协理,赵云舫为驻会庶务,杨古酝、李静之、庞莱臣、何熙伯、何诗孙、吕幼舲、朱砚涛、狄楚青、蒲作英、黄旭初、程听彝、姚叔平、刘语石、胡二梅、王一亭、夏小谷、陆廉夫、谢峙渟、黄秀伯、曹恂卿为会董。另有会员玉堂友、沈心海、何砚北、朱良材、童心安、杨东山、韩璧入、张叔和、张逸槎、沈鼎臣、李兰台、程瑶笙、俞舜钦、严寿盒、项如松、江趋舟、余伯陶、姚蕴甫、狄南士、吴吕硕、王寿萱、汪允中、黄宾虹、叶指发、徐星洲、沈墨仙、黄得仙、吴石泉、冯超然、戎吟丹、王松年、杨了公、金梦石、金寿石、沈采侯、阮涵石、吴彦臣、许静仁、沙辅卿、赵子云、陈汉臣、陈文桢、张永济、高晓山、徐晓邨、石炽君、王菊生、钟叙伦、朱恩斋、张慕君、周隐盒、汪仲山、袁植之。会址设在浙江路九江路转角处小花园商余雅集茶楼。王震.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30.
    ②美国巴拿马赛会上海出品分会征集劝导员哈少甫君,昨在四马路题襟馆书画会广征书画出品开会演说,此次寡会中国出品天产之外,以美术为大宗,中华美术书画精粹,历朝以来,我国之毛笔画,欧美各邦甚为宝贵,日本收藏尤为珍重,对此颇为欢迎,诸公注意,如我江苏省人才颇多,上海为荟萃之地,书画名家尤众,祈诸君乘兴挥洒,一时宝重中外。今日鄙人敦请四方同志诸公加工从速,各成数幅,不论大小幅,以备入会,既可得奖,又可获利,拟二星期内,在沪先开展览会陈列各品,诸公有意彰明国粹者,谅无不乐于从事者也。书画出品会之演说[N].上海:时报,1914-4-12.转引自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1.
    ③上海王震人物中堂一幅,上海哈少甫、沙辅卿《花下美人》,另有关壮缪中堂大幅,颇具英武气概,上海吴昌硕《芝仙祝寿》,笔法老到。江苏展览会纪事(25)游览随笔(23)美术品.上海:时报,1914-6-26.转引自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1.
    ④江苏展览会纪事(21)游览随笔(19)美术画之特色.上海:时报,1914-6-22.转引自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1-62.
    ⑤头等奖者还有哈少甫(《刘海》中堂)、郭楚臣(风景横幅)、华琪(绣华盛顿像),二等奖者还有熊文庸(仿 古画)、姚伯鸿(青绿山水)、李伟女(牡丹画屏)、傅笨汉(水彩《亭桥风景》)、图画美术院(大总统像)、宋补罗(毛笔《断桥烟雨》),四等奖黄奠华(左腕字屏)。上海:时报,1915-8-20.转引自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1.美术学报,2012(1):62.
    ①周芳美.1915年中华民国和日本参展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美术馆之初论[Al.高雄市立美术馆,鸿禧美术馆,丰年丰和企业.世变·形象·流风:中国近代绘画1796-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97-624.转引自_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63.
    ②黄大德.广东丹青五十年(1900—1949广东美术大事记)[J].广东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家通讯.1994(28)
    ①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227.
    ①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227.
    ②陆丹林.南社在广东的活动[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东人民印刷厂,1963:31
    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编.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01.
    ①赵连城.同盟会在港澳的活动和广东妇女参加革命的回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昂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4.
    ②赵连城.同盟会在港澳的活动和广东妇女参加革命的回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昂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05.
    ③章太炎,浙江余杭人,甲午战后参加“强学会”,赴上海1897年1月任职于维新派主持的《时务报》,因反对康有为“倡言孔教”很快辞职,离沪赴杭任《经世报》编辑,又为上海《实学报》、《译书公会报》撰稿多篇;1898年又任职上海《昌言报》,因“康梁变法”失败而避走台湾,将过去发表和新撰的论政、论学文字辑订《馗书》;1899年寓居台湾时,在梁启超于日本横滨主持的《清议报》上发表多篇政论,后东渡日本游历神户、名古屋后返杭,参加《亚东时报》编务:1900年参加唐才常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议会,到会者有容闳、严复等,因唐才常“自立军”失败,章太炎被追捕而“归乡里”;1901年在日本《国民报》、上海《选报》发表时轮文章:1902年2月东渡日本横滨,暂寓《新民丛报》社并发表文章,7月返回上海为广智书局“藻饰译文”。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1868—1918)[M].北京:中华书局.1979.
    ①1914年1月14日上海《申报》载,章太炎前往袁世凯总统府“手执团扇一柄,团扇之下系以勋章,足穿破官靴一,在院内疯言疯语,大闹不休。”上海《时报》亦报道《章炳麟大闹总统府》。因而,章太炎被袁世凯下令监禁,1月20日迁龙泉寺“幽居”,6月初绝食四餐抗议袁世凯,吴炳湘与袁世凯商议将其从龙泉寺移至医官徐某家中疗养,7月4日允许其租屋居住。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章太炎获释。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1868—1918)[M].北京:中华书局.1979:467-525.
    ②章太炎全集[A].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419-429.
    ①印顺编.太虚法师年谱[M1.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②《天荒》画集中,是篇经文并无题目。李伟铭按,藏经虽以千字文的排列次序分函命名,但千字文无“拟”字,据现行电子版大藏经检索,也没有发现相关文本,倒是在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卷七《哭宴》开篇所引经文中,能够找到与《天荒》刊本完全一致的文字(见曹方人、周锡山标点《金圣叹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187页)。因此,《天荒》所刊很可能直接取自金圣叹拟托的这个经文,所谓“拟字函”中的“拟”字的使用,也很可能是金圣叹有意留下该经乃系其伪托的印记。关于《佛化孙陀罗难陀入道经》的内容与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之间关系的研究,参见雍琦《金圣叹拟经》。转引自李伟铭.忍死与恨生:辛亥革命遗老的世俗情怀——以《天荒》(1917)为例证[J].文艺研究,2012(7):123.
    ③柳亚子先生文集(自传·年谱·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
    ①陈真魂主编.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8-20.
    ①陈真魂主编.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25.
    ②陈真魂主编.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19.
    ③沈琼楼.清末民初广州报业杂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广州:广东人民印刷厂.1964(17):111.
    ①民国初元,莫纪彭同刘师复、郑彼岸、郑佩刚等组织了一个传播“无政府主义”并提倡学习世界语的团体——心社(晦鸣学社),社址在广州存善东街(现在的宝华路),并由刘师复主编该社的定期刊物——《民声》,是汉语和世界语合璧的。后来《民声》在广州被禁,迁往澳门出版。我记得“讨袁”的时候,刘师复坚持不参加政治活动。他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无论什么政府都是压迫人民的。当时筹款办《民声》,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且报社里的一切,差不多都由刘师复一人包办,因此他积劳成疾,不久便逝世了,而《民声》也从此停办。关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其他报刊,我记忆不起,好像梁冰弦在南洋时曾办过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报刊,至于什么名称,我记不清楚了。张日池.“无政府主义”活动在广州[J].广州市政协.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5).
    ②冯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84-86.
    ③冯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90.
    ④汤庭芬.无政府主义思潮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7-39.
    ①汤庭芬.无政府主义思潮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3-54.
    ②[韩]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99-200.
    ③郑彼岸,何博.暗杀团在广东光复前夕的活动[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81.
    ④师复.验江亢虎[J].民声第14号.1914-6-13.
    ①“晦鸣学社”的定名是从《诗经》“郑风”的《风雨》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而来,是处乱世思君子之意。
    ②《晦鸣录》中国无政府主义者主办的刊物。1913年8月20日在广州创刊。为周刊。由广州晦鸣学舍出版。刘思复(即师复)主编。在广州仅出两期即为龙济光查封。同年12月从第3期起更名为《民声》,迁至澳门出版两期。1914年4月在上海秘密出版第5期,托名东京发行。该刊标榜“倡导世界革命,促进世界大同”。大力宣传无政府主义,认为无政府主义是一切革命学说中最革命的学说,鼓吹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要求废除一切形式的政府,废除私有制度,主张个人的“完全自由”。因此,集中介绍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以及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而对政治斗争往往采取冷淡的态度。曾站在无政府主义立场上,主张工人罢工。如第21期详细报道了1914年上海漆业工人的罢工运动;第23期载有刘思复写的《上海之罢工风潮》。该刊主要撰稿人是师复,22期前绝大部分论文都是他所作,译文多由涓声(黄尊生)和梁冰弦完成。1915年师复死后,由林君复、梁冰弦先后主持。1916年11月出至第29期后停刊。1921年3月15日在广州复刊,由梁冰弦、区声白主编,每月一期,一般称第30期以后的《民声》为“后期民声”,出至第34期后终刊。其中后期《民声》共出5期6册(内增刊一册)。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52.
    ③冯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320.
    ④《闽星》是陈炯明在闽南护法区出资创办的刊物。1919年12月1日在福建漳州创刊,为半周刊,闽星报社出版,月出8册为一卷。主编两极(梁冰弦),编辑陈秋霖、谢婴白(陈铭枢)。撰稿人有陈炯明、陈秋霖、两极、陆安、谢婴白、陈其尤、朱执信、伯阳、金云、丘哲、芝山等。陈炯明撰《发刊词》说:闽星社同人“发行半周刊,介绍世界新潮,阐明吾党主义,帮同社会上同志,为新文化的运动,即为思想界的改造,使人人都随着我们在进化线上走去……思想一变,新机大来,前途光明,没有穷极,这是本报的职务,也是本报的希望……闽星!闽星!我有一句话勉励你:你虽起在闽南,但是你的星光还射着国内,国内愈黑暗,你的星光愈嘹亮!”它在《本刊启事》中宣称:“本刊的宗旨是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第1卷1号设有社论、评坛、译述、新文艺等栏目,2号起除少数号有随感录、通讯等栏外一般不再分栏。1920年1月1日,报社创办《闽星日刊》后,报社启事说明两种报刊有所分工:日刊内容多载世界要闻、地方要闻,批评时局问题、地方政俗等,“期尽指导人群默化社会之责”;而半周刊则以“讨论学理、介绍学说之长文属之,以与日刊相辅而行”。该刊标榜无政府主义,但也表现出进步的倾向,曾连载陈秋霖的《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的价值》、谢婴白的《现代俄罗斯之研究》、两极的《俄罗斯宪法评释》、丘哲的《韩国独立纪实史》、马天民的《我给中国的革命党一面镜子》、陈其尤译的《近代的民族运动》等文。现存2卷16期。1920年8月,该刊约在陈炯明的援闽粤军奉调回广东后停刊。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72-473.
    ①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68-203.
    ①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73-75.另沈琼楼.清末民初广州报业杂忆[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17辑.广州:广东人民印刷厂,1964:109-110.
    ②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75.
    ③静物(still life),一种描绘水果、花卉、用具(一般摆在桌上)等无生命东西的绘画。静物这个名称源于荷兰语still-leven。在十七世纪中期之前此词还未获得现代的用法,只是指不动(still)状态的自然(leven),意思近于十八世纪法文中的nature morte。按照普林尼的记载,公元前四世纪希腊经家宙克西斯画过葡萄,派雷克斯(pyreicus)画过食品,并且他们都赢得了荣誉。庞贝的壁画和罗马的镶嵌画中也有一点静物,据威特鲁威说,画家们把画有可吃之物的画叫作xenia,是来自送札物给外国参观者的习俗。菲洛斯特拉托斯(Philostratus在《图象》(Imagines)一书中记述了xenia。它们似乎已经有了静物的真正特征。它们认为乔托的阿雷那礼拜堂(Arena Chapel)的逼真的壁龛或加迪(T. Gaddi)的.似的壁龛(画有教会用具)是西方最早的静物画。但是这一说法也遭到了反对。一般认为静物作为一个独立画种出现在文艺兴时期尼德兰的“专家”之手。尼德兰的静物画主要是在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流行起来的并发展出了各种类型。主要有:“虚空型”(Vanitas type),源自《传道书》(Ecclesi-tes)第一章第2节:“虚空的虚空……”(anitas vanitatum),它的题材有沙漏、头骨、镜子、蝴蝶、花卉、淌滴的蜡烛、书籍等,隐喻着人生的短暂不安;“象征型”(symbolic type),题材为面包、酒水等物,象征耶稣受难、三位一体、圣徒圣母等;第三类为画家依照个人的审美观来处理对象的静物画,它常与象征性混淆。典型的静物画十七世纪在荷兰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当时不同的城镇喜好不同的母题:像大学城喜欢书本和头盖骨,有着繁荣的市场的海牙喜欢贝叶伦(Beyeren)的鱼,富裕的哈勒姆喜欢海达(W. C. Heda)和克拉塞(P. laesz)的“早餐”画,而天主教的乌得勒支(Utrecht)则仍然喜欢佛兰德斯的传统的花卉画。阿姆斯特丹还是由伦勃朗支配,他画的牛的尸体是一种出人意料的形式。而卡尔夫也许是对伦勃朗提出的这个绘画问题最为了解的人了。在法国,学院派认为静物画是艺术的最低形式。十八世纪夏尔丹赋予了静物以不朽的性质,把它提高到大艺术(major art)的地位。静物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和英国也并不受人欢迎。雷诺兹对静物画评价较低,只是到了后来,为艺术而艺术运动的一句口号“画得好的萝卜比画得不好的圣母好”(a well painted turnip is better than a badly painted Modonna)才克服了这种偏见。后来静物画在印象派画家手里又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由于轻视绘画中的文学和叙事的因素,只依赖画面结构,因此静物成了二十世纪艺术运动中最有特色的类型。绘画的题材(例如、肖像、战争画)往往都按静物的手法来处理。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438-439.
    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66.
    ②本文以两种研究方式为“骷髅幻戏图“寻觅诠解的答案,一是观看图象,尝试为整幅作品找到文本来源或文学典故,也就是假设画家的创作构思有一个现成的文化话语,画家以图绘具现此文化话语的内容,如果能够发掘符合”骷髅幻戏图“的文献根据,就能够证实画家的用心与作品的意义。然而,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笔者将“文学”与“图象”的“互文性”关系延伸至“文学传统”与“图象传统”各自纵向的“互文性”关系,以及“文学传统”与“图象传统”彼此横向的“互文性”关系,以“傀儡”和“骷髅”为具有关键作用的基本图象元素,追溯“傀儡”和在文学、文化以及图象上呈现的样貌,援引为理解《骷髅幻戏图》的参照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傀儡及傀儡戏本身便兼具“悲”与“欢”的双重矛盾特性:傀儡像人形,作为祭祀的雏灵,也是儿童的玩具:傀儡戏既是丧礼祭仪,用来消灾除煞,也是喜庆节令时的娱乐表演,这悲与欢的聚合,已经是人生的缩影。文学与宗教中书写的傀儡,思索的是人的自主性,不能被人操控的问题。但是人生毕竟“常恨此身非我有”,如何保持自觉意识,是一生学习不尽的功课。人生倘若像一出傀儡戏,我们在“观者”、“艺人”和“傀儡”三者之间转换身分,逢场作戏。《庄子·至乐》里庄子与骷髅的问答,塑造了中国文学里藉骷髅论死生衰乐的典范,影响深远。佛教与道教“叹骷髅”的科仪、“骷髅(白骨)观”的修行法、画骷髅以点化人心,都在显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义理。再细观整幅《骷髅幻戏图》:骷髅操纵傀儡,即如山谷所谓的“万般尽被鬼神戏”,悬丝傀儡有如暗示“命如悬丝”。命如悬丝的傀儡自己也是骷髅,简直陷入绝境。这不可自拔的深渊泥淖,对比大骷髅身后哺育婴儿的母亲,又现生机。天真无知的小男孩爬行探索死亡的真相,身后的女孩知其不可,故而伸手欲阻止。死生轮回,生命所以消长成坏,观看《骷髅幻戏图》的你我,正肩负行李,踽踽前进,五里单堠,人生尚有未竟的旅程。衣若芬.骷髅幻戏——中国文学与图象中的生命意识[J]//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辑刊第26期,台北,2005:95.
    ①李伟铭.一剑风尘自负奇——重读何剑士(1877—1915)[A]//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3-127.
    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65.
    ②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200-203.
    ①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64.
    ②广东女子教育院开设工艺科,聘广州工艺局织造教员陈某为技师,选学生五十人,课以染织,聘东洋美术院毕业生谭女士任扎花刺绣师,聘丹青名师陈君任图画专科……数句后,在女子师范学堂开女校成绩展览会,教养院之工业竞推首选,当时评判以布匹图画刺绣藤器美术小品为最良。
    ③陆丹林,冯伯恒.潘达微生平述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227
    ④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67.
    [英]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和表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美]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美]巫鸿.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巫鸿.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美]柯律格.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美]柯律格.雅债: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
    [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宗贤、马琳、邓伟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法]白吉尔,温洽溢译.孙逸仙.台北:时报文化.2010.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
    张朋园,沈怀玉.国民政府职官年表(1925-1949)第一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
    黄美珍,李华兴.辛亥革命前后的汪精卫[M]//李新,任一民.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上海:国立编译馆,1937.
    邱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章开元,马敏,朱英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的官绅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清]冯桂芬.校邠庐抗议[Z].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桑兵,关晓红.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林子勋.中国留学教育史:1847—1975[M].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
    [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许纪霖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何文平.变乱中的地方权势[M]:清末民初广东的盗匪问题与社会秩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冯自由.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冯自由.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毕克官.中国漫画史话.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徐松荣.维新派与近代报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广东康梁研究会编.戊戌后康梁维新派研究论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法]托尔维克.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M].刘甜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邓毅,李祖勃.岭南近代报刊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王濑岩.南洋劝业会杂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柳亚子.南社纪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编.岭南画派研究第一辑[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7.
    周锡(?).岭南画派:它的过去、现在与将来[M].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1987.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编.岭南画派研究第二辑.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M],1990.
    郑经文,黄渭渔.陈树人的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陈真魂.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岭南画派纪念馆合编.岭南画派研究[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
    庄申.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收藏史[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
    政协广州市天河区委员会《天河文史》编委会编印.潘达微与黄花岗[M](《天河文史》第九期),广州:广州军区政治部印刷厂承印,2001.
    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编.魂系黄花——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岭南画派纪念馆研究部编.岭南画派研究:岭南画派纪念馆建馆十周年文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
    李伟铭.陈树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蔡星仪.高剑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陈传席.岭南画派[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韦承红.中国现代绘画的变革者:岭南画派[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黄鸿仪.岭南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岭南画派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潘智彪等.高剑父传[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蔡星仪.高剑父[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3.
    陈滢.岭南花鸟画流变:1368—194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李焕真.岭南书画考析[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广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陈希.岭南诗宗:黄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王坚.粤画史论丛稿[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
    广州艺术博物院编.居巢居廉艺术研讨会文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朱万章.岭南近代画史丛稿[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岭南画派纪念馆.“岭南画派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王丹.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陈迹、陈栒.《岭南画派研究文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朱万章、郭燕冰.广东“国画研究会”研究[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林亚杰、朱万章.广东绘画研究文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未出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珠江艺苑[M].1985.
    朱万章.居巢居廉研究[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湖北省历史学会编.辛亥革命论文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广州文博学会编.广州文博论丛[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5(2)
    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五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宓如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合编.古道西风: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王中秀.黄宾虹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潘志彪,邹璟菲,黄凯颖,董婉茹.高剑父传[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陈真魂.陈树人先生年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郑逸梅.郑逸梅选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海派绘画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王震.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1868—1918)[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印顺.太虚法师年谱[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巫鸿.美术史研究略说[J].东南文化,1997(1)
    贺跃夫.清末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1987(3).
    李伟铭.艺术与政治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二高研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M].中山大学艺
    术学研究中心编.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
    黄大德.张扬的背后:高剑父在辛亥[J].美术学报,2013(1)
    刘家林.《时局全图》及其作者小考[J].新闻知识,1991(2)
    梁尚为.“发冷丸”起家的梁培基药厂经营小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荔湾文史[J].1990(2).
    广州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9)
    王云红.有关《时局图》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2005(9)
    冯伯衡.高剑父和岭南画派[J].美术研究,1979(4).
    邱捷.民军问题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社会[J].学术研究,2009(3)
    王晓吟.民国初年广东军政府述略[J].广东社会科学,1986(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51).
    逸东.晚清至民初广东国画界梗概[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
    会编.广东文史资料.广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33:136.
    黎葛民,麦汉永.广东折衷派两画家陈树人与高剑父[J].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
    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33)
    李伟铭.岭南画派论纲[J].美术,1993(6)
    李公明.论岭南画派及其研究——兼论中国现代画史的一些问题[J].中国画研究,1993(7)
    李伟铭.学问之道——岭南画派研究札记[J].广州美术研究,1994,13(11).
    颜廷亮.黄世仲与《时事画报》.明清小说研究,2004(2).
    颜廷亮.晚清小说中孙中山形象塑造的成功尝试——黄世仲《党人碑》略论[J].社会纵横,2004(2).
    黄大德.从新发现的庚戌新军起义资料谈起[J].学术研究,1997(2).
    黄大德.关于“岭南派”的调查材料[J].美术史论,1995(1):15.
    黄大德.“岭南画派”名考[J].朵云,1995,44(1):47.
    黄大德.《时人画集》的发现与徐悲鸿《美人图》的创作年代及相关问题[J].美术研究,2007(2).
    黄大德.述善学堂图画学校考[J].//文艺研究,2010(12).
    黄大德.山本梅崖在广州及高剑父在日本留学的相关问题[J].美术学报,2011(1).
    黄大德.黄宾虹与广东画坛[J].广州:广州艺术博物院院刊2005年专辑.2005,3:84.
    李伟铭.中国画变革的语言资源——本世纪初叶的一些证例考析[J].艺海藏珍,1998,8(2):102。
    朱万章.从“癸亥合作画社”到“国画研究会”——近现代美术语境中的岭南传统画家[J].文艺研究.2008,12:129.
    黄大德.世纪之谜——山本梅崖在广州及高剑父在日本留学的相关问题[J].日本京都国立博物
    馆编.中国近代绘画研究者国际交流集会论文集.2009:211.
    陶喻之.海上仰高:岭南三高沪上史迹新证[J].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编.中国近代绘画研究者国际交流集会论文集.2009:231.
    王立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J].历史研究,2000(11).
    王立新.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9年(2).
    罗晃潮.民初广州的九善堂七十二行[J].岭南文史,1992(2).
    李公明.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的政治叙事与地域文化——以广东美术为例[J],北京:文艺研究,2007(4).
    庄素娥.艺术家与富绅——从高剑父和伍德彝的关系谈起[J].美术学报,2012(1)
    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
    程美宝.复制知识——《国粹学报》博物图画的资料来源及其采用之印刷技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王中秀.撤退还是转移:国画复活运动前夕的折衷派[J].美术学报,2012(1).
    傅立萃.与古今对话——高剑父人物画的现代意义[J].美术学报,2012(1).
    艺林丛录[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62(3).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藏本.俄事警闻[Z].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6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回忆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辛亥革命与广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6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辛亥革命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81(33).
    陈布雷.陈布雷回忆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柳亚子先生文集(自传·年谱·日记)[A].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丘逢甲.二高行赠剑父奇峰兄弟.岭海日楼诗钞第十三卷[O].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193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史料专辑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罗海空.罗落花先生文集[M].香港:九龙礼兴印刷公司,1963.
    沈晓敏,倪俊明.喋血南国——辛亥革命在广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马国权.广东印人传[M].香港:南通图书公司,1974.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东书画录[M].香港:新雅印务有限公司,1981.
    黄蒙田.艺苑交游录[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广东文征续编(第一至第四册),香港:广东文征编印委员会,1986——1989.
    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M].香港:广雅社,1987.
    章太炎全集[A].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何氏灵璧山房所藏东官三家书画[M].香港曼庵居士编印,1987.
    马以君.黄节诗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87.
    黄小庚,吴瑾.广东现代画坛实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
    吴子复,吴瑾.吴子复艺谭[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
    谢文勇.广东画人录(修订本)[M].广州:广州美术馆,1996.
    葛懋春,蒋俊,李兴芝.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黄大德.黄般若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潘兆贤.邓芬艺文集[M].香港:采薇楼书斋,1997.
    邓芬百年艺术回顾[M].澳门:澳门市政厅,1997.
    李伟铭辑录整理.高剑父诗文初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张惠仪.香港书画团体研究[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1999.
    广州市文史研究馆编.胡根天文集[M].广州市文史研究馆,2002.
    卢汝圻.中国一代书画名家卢子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卢子枢著.钟剑辉、李炳球、
    钟百凌、邓慕尧编辑.东莞文史专辑·不蠹斋友人书札[M].东莞:政协东莞市文史资料文员会出版,2002.
    陈静芬,陈定中主编.陈树人诗集[M].香港: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陆丹林.革命史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广东名家书画选集[M].香港:大公报,1959.
    广东名画家选集编辑委员编.广东名画家选集[M].广州:中国美家协会广东分会,1961.
    高为素,高励节集印.三高遗画合集(第一辑)[M].,香港,1968.
    香港美术博物馆.黄般若[M].香港市政局,1969.
    黄般若画集.香港:四无恙斋,1971.
    香港市政局编.陈树人的艺术[M].香港:香港市政局,1980.
    香港艺术馆编.高剑父[M].香港:香港艺术馆,1980.
    香港艺术馆编.高奇峰的艺术[M].香港:香港市政局,1981.
    陈树人中国画选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2.
    邓尔雅书千字文[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
    香港艺术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M].香港艺术馆,1984.
    李野屋花卉册[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4.
    香港曼庵居士编印.何氏灵璧山房所藏东塾绪余[M],1985.
    王礼溥编著.岭南画派[M].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86.
    香港九华堂编.太乙楼藏近代名家画集[M].香港,1987.
    岭南画派源流大展.台北:皇冠出版社[M].1987.
    黄光男,郑纯青,王素峰.黄君璧绘画风格与其影响.台北:台北市美术馆印行,1987.
    “国立历史博物馆”.黄君璧书画集[M].台北:“中华民国国立历史博物馆”,1987.
    何恭上主编.黄君璧画集[M].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87.
    黄君璧百叶画集[M].台北:刘墉出版社,1987.
    香港艺术馆编.香港水墨·香港艺术馆藏品精选[M].香港市政局,1988.
    陈树人纪念馆编.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画选[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8.
    高剑父.高剑父画选[M].天津:天津市古籍出版社,1990.
    香港艺术馆编.太乙楼藏中国近代书画[M].香港:香港市政局,1991.
    岭南画派纪念馆等编.高剑父画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1.
    香港艺术馆.太乙楼藏广东香港名家书画[M].香港:香港艺术馆,1992.
    香港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策划.古萃今承·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选[M].香港,1992.
    “国立历史博物馆”.黄君璧九五回顾画集[M].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2.
    高剑父纪念馆.溯源造化:高剑父写生稿本集粹[M].广州:高剑父纪念馆,1994.
    香港艺术馆编.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M].香港市政局,1995.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黄般若的世界[M].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
    香港艺术馆.香港艺术家第一辑——香港艺术馆藏品选粹[M].香港市政局,1995.
    澳门基金会编.张大千·高剑父·邓芬——濠江艺海留痕[M].澳门:澳门基金会,1995.
    广东美术馆等编.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绿绮园藏.名家翰墨丛刊·中国名家法书全集15·邓尔疋法书集[M].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
    黄君璧百年纪念画集.台北:台北“国父纪念馆”,1997.
    张大千、高剑父、邓芬——濠江艺海留痕.澳门基金会,1997.
    广州集雅斋藏广东名家书画集.广州:集雅斋,1998.
    广州美术馆编.陈树人画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广州集雅斋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名家书画展图录.广州:集雅斋,1999.
    澳门市政厅画廊.高剑父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作品集[M].澳门:澳门市政厅画廊,1999.
    邓尔雅书画印集[M].澳门:澳门艺术博物馆,1999.
    广州美术馆编.高剑父画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岭南画派纪念馆藏画选[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广东省博物院合编.岭南画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郎绍君.古道西风·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M].南京: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东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邓尔雅篆刻集[M].北京:荣宝斋,2003.
    张素娥.居巢居廉年谱[M].广州出版社,2003.
    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编.居巢居廉画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广东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编.二十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作品集·广东国画研究会[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广东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编.二十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作品集岭南画派,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广东省博物馆编.高奇峰,天风七子书画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东莞市政协,广东省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编.东莞历代书画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编.馆藏历代绘画·广东国画研究会专辑[M].广州:广州日报印刷厂,时间不详.
    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1923-1937[M].2006.
    东莞政协,东莞市博物馆,岭南画院编.东莞历代书画选·续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高剑父画稿.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黄君璧·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欧豪年文化基金会编.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作品集[M].香港,2007.
    广州艺术博物院编.高剑父画谱[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卢延光,韦承红编著.岭南画派大相册[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院编.岭南画派世纪经典作品[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广东历代绘画展览组委会编.广东历代绘画展览图录(上下)[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