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理论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和中坚,科学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推动各项工作的主要杠杆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的领导人多次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①邓小平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②
     如何遵循党的干部工作原则,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选拔任用德才兼备、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干部,这不仅是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理论与实践为研究主题,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从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理论、思想基础、理论架构、伟大成就、历史发展、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理论概念、核心要素、社会影响因素和基本特征,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理论的基础理论,也是本文的起笔之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干部选拔任用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党干部选拔任用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干部选拔任用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无产阶级政党干部选拔任用理论上的具体贡献。
     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领导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的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领导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的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的理论,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形成了我们党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理论体系和逻辑架构。
     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的理论体系包括:选拔任用的价值目标、选拔任用的标准、选拔任用的原则、选拔任用的方式和选拔任用的监督。这些方面和内容,从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党的建设理论的新水平和新高度。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一直都在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在选拔任用干部的观念、模式、程序、过程上不断创新,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使人们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产生了一些疑虑,严重影响了选拔任用干部的公信度。本文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不回避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选拔任用干部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are the backbone and hard cor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nd the scientific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is one of the main levers to promote each work of our part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and the party leaders hav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from a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Mao Zedong pointed out:"Cadres are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nce the political line is confirmed. Thus, it is our combat mission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new cadres with plans." Deng Xiaoping pointed out:"Once the political line is confirmed, it needs someone to carry it out concretely. The results will be different due to the kinds of people who implement it, either by those who approve the political line, or by those who disapprove the line, or by those who take a neutral attitude toward it."
     It is not only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he theory workers how to follow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party cadres and how to use the scientific system, democratic method, strict procedures and disciplines to select and appoint cadres with both integrity and ability who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s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and by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method of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s from the basic theory, ideological bas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great achievemen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etc.
     It is the the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as well as the start of this dissertation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core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nd bas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The ideological theories of cadre selections for the political parties of the proletariat written by the classical Marxism writers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fo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ideology of cadre selections for the political parties of the proletariat proposed by Marx, Engels, Lenin and Stalin i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ir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n the theory of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are fully affirm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is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nd is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made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different tough historical period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the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was founded by the "first-generation" leadership with Mao Zedong as the core, developed by the "second-generation" leadership with 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 and further developed and expanded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by the "third-generation" leadership with Jiang Zemin as the core and the new leading collectives with the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as the core. Thus, the the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is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in practice,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logical framework of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fo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re forme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rdres includes its value target, criteria, principle, mode and supervision. All these contents fully demonstrate the era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levels and new heights of the party building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hang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cientific theory, scientific system and scientific method.
     Since the new era,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cadres and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in it by making ongoing explor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making constant innovation in the value, mode, procedures and processes of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ardres. However, for various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cadres, resulting in doubts about the work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cadres. On the basis of fully affirming the achievements and without sidestepping problems,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her improving th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dres on the existing issues.
引文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①胡锦涛:在全国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1—435页
    ④《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17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89-3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24-22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2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9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2页。
    ①《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0页。
    ②《列宁文稿》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页。
    ③《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④《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9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7页。
    ②《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6-277页。
    ③《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①《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②《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③《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④《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页。
    ⑤《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3页。
    ④《斯大林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2页。
    ⑤《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6页。
    ①《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3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9页。
    ①《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①《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9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2-53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3页。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1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5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6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20页。
    ②新华社2002年1月26日电。
    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④《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⑤《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⑦《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73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76页。
    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④《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31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②《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87页。
    ①《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刘少奇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85.
    [6]邓小平文选(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3.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9]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1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监督[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1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2]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86、1988.
    [1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1、1993.
    [1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
    [1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
    [1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7:4-11.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十四大以来干部制度改革经验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20]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1997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一)、(二)、(三)、(四)[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
    [21]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1998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上、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22]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1999组织工作研究文选[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23]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2000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上、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24]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2001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上、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25]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2003组织工作研究文选[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6]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7]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新时期党建工作热点调查报告[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28]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新时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M].北京:党 建读物出版社,2011.
    [29]中共中央组织部.论干部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30]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31]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指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2]本书编写组.怎样当好组织部长[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3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35]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6]赵晓呼.政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7]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38]黄飚.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9]陈凤楼.邓小平干部工作思想概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40]本书编写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若干重要问题解答[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41]梅荣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2]郑科扬,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43]李广存.干部考核[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44]张盾.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5]王铁.阳光流程一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常态化”机制探讨[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46]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7]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8]朱昔群.党管干部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1.
    [49]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50]王建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2.
    [51]何隆德.新时期干部成长环境与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52]梁春鸿.21世纪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
    [53]张中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54]曹广琦.新时期党政干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03.
    [55]兰喜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56]端木婕.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57]韩淑杰.邓小平人才队伍建设理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
    [58]张颖.对科学政绩观的初步思考[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59]张亚娟.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60]张艾玲.党政干部政绩观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61]张美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探讨[D].厦门:厦门大学,2005.
    [62]李发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初探[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3]蒋子君.党的干部标准的历史考察[D].湘潭:湘潭大学,2005.
    [64]张志军.当代中国领导干部管理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65]林学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66]于学强.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理论初探[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67]陇兴.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68]孙寅生.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比较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6.
    [69]冯佩成.苏联干部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0]任文林.新时期下干部制度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1]马少红.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2]谢政才.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程与经验[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73]杜丙辰.科学政绩观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74]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
    [75]孙建强.我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76]刘黎黎.党管干部政策法治化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77]王玉祥.新时期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78]柳建楼.塘沽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79]李小妲.江泽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80]唐培宏.我国现行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81]董志霄.新时期我国党政干部选任的制度创新及政治功能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82]李炜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83]巩方伟.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84]欧明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研究[D].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08.
    [85]张建英.新时期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86]郭永红.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7]汪继红.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88]吴晓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9]路伟.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90]徐本岩.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研究[D].沈阳: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0.
    [91]李木洲.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92]董慧芳.论列宁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D].扬州:扬州大学,2010.
    [93]李波.当代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规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94]豆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监督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95]向惠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标准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96]王鹏.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迁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97]叶政.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98]史元.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99]郑娟.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00]张继强.新时期高等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的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101]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2]陈晓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03]程飞.增强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竞争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04]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05]刘积高.斯大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苏联东欧问题,1985,4:50-58.
    [106]刘金质.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试论斯大林时期的干部政策[J].政治研究,1985,1:26-34.
    [107]李桂岑.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委任制弊端之我见[J].人文杂志,1988,1:73-75.
    [108]马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仆理论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5:1-8.
    [109]赵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理论[J1.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86-90.
    [110]刘彦昌.处理好选举制与委任制的关系[J].领导科学,1997,6:43-43.
    [111]熊秀明.实行考试任用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中国化工志,1997,2:36-37.
    [112]虞云耀.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J].求是,1997,21:12-16.
    [113]刘是龙.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J].党建研究,1999,2:6-9.
    [114]王金玲.邓小平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论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1(4)5-8.
    [115]中共成都市委党校课题组.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问题的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1999,5:88-90.
    [116]胡成国.领导干部一定要过好小人关[J].党政干部学刊,2000,8: 36-37.
    [117]宋建华,田文水等.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思考[J].党建人才,2000,9:23-24.
    [118]广东省委组织部,深圳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追究 制[J].党建研究,2000,3:28-30.
    [119]白同平,郑修兴等.毛泽东、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比较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4:70-72.
    [120]戴维新.论中共三代领导人的接班人理论[J].宁夏党校学报,2001,3(6):20-23.
    [121]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干部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求是,2001,15:25-28.
    [122]何小平.试论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3):8-11.
    [123]张有军.斯大林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与教训[J].泰山学院学报,2002,29(2)65-68.
    [124]贺世友.毛泽东选拔和培养干部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3:5-10.
    [125]张明楚.江泽民培养选拔干部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5:6-12.
    [126]贺世友.毛泽东选拔和培养干部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3:5-9.
    [127]郭秋琴.邓小平选拔培养干部的理论和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4:1-4.
    [128]杨丹娜.论干部选任实行公开选拔方式的积极意义[J].理论前沿,2002,19:13-14.
    [129]吴教练,邢光明.江泽民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15(2):16-18.
    [130]徐建龙,张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合点[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3-136.
    [131]李庆云.与时俱进和时代精神的精华[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20(5):95-97.
    [132]陈清华,欧阳俊.毛泽东干部选拔任用思想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20(2)72-74.
    [133]傅建勤,李恒仁.邓小平培养选拔接班人思想浅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6:17-18.
    [134]阮德信,陈红兵.干部任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6.
    [135]王河.“由委任制到民主制”随笔[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6:92-93.
    [136]许耀桐.毛泽东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4,3:46-52.
    [137]张世飞.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J].北京党史,2004,增刊:19-21.
    [138]李春隆.简论苏联干部委任制的形成[J].东北亚论坛,2004,13(6):87-91.
    [139]赵立波,窦泽秀等.关于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研究[J].理论学刊,2005,6(136):4-7.
    [140]傅治平,方国根.“和谐”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漫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9):207-218.
    [141]王儒林.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J].求是,2005,20:46-47.
    [142]于学强.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干部选拔标准与方法[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3(3):20-24.
    [143]方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J].延边党校学报,2005,20(1):24-27.
    [144]王丹宇.中国共产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1-4.
    [145]于学强.论马克思主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理论的基本架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9.
    [146]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课题组.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与干部制度改革[J].党政干部学刊,2005,11:8-10.
    [147]王旸.长征时期党的干部政策的重大转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4.
    [148]马徒.列宁关于选拔人才的思想—论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之四[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5.
    [149]刘维芳.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3(2)38-45.
    [150]孙铁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新飞跃—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献的体会[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4:5-7.
    [151]徐颂,陶土鼎.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0年[J].中国人才,2007,12:22-24.
    [152]蒋后强,冯婕.论公务员选拔晋升制度的完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0-85.
    [153]韦福安.陈云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37-39.
    [154]薛金慧.毛泽东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比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2):27-30.
    [155]周玉玲,高祖林.对高校领导干部荐举委任制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6:137-139.
    [156]尹业香,石文静.党政领导干部四种选拔任用制度及其比较[J].学习与实践,2008,11:105-111.
    [157]杨国益,梁光发.30年来我国干部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5:17-19.
    [158]陈福荣,刘建德.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基本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40-43.
    [159]董瑛.中国共产党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经验述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8,5:220-223.
    [160]范津文.从“平等”到“民主”[J].党政干部学刊,2008,2:47-48.
    [161]张书林.党内任期制的理论模型[J].党建研究,2008,3:29-32.
    [162]李宗文.把扩大民主贯穿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J].新湘评论,2008,7:20-22.
    [163]张书林.推行党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11:23-24.
    [164]王建新.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思想论纲[J].社会科学家,2008,10:18-22.
    [165]曹仁祥,杨楠等.解读邓小平党的干部监督理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6:5-8.
    [166]马全江,宋传叶.论列宁的民主选举思想[J].党史文苑,2009,4:27-29.
    [167]梁勇,杨琼.党政干部选拔的理论思考[J].前沿,2009,5:20-23.
    [168]王翔,曾长秋.论我国干部选任体制的创新[J].社会科学家,2009,2(142):103-106.
    [169]张安,邹谨.党内罢免制度的理论追溯与思考[J].理论导刊,2009,1:57-60.
    [170]刘维芳.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动因、措施和意义[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2:100-103.
    [171]胡绿叶.干部制度功能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1:92-94.
    [172]李战军.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队伍建设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74-77.
    [173]林学启.演进·成就·趋势--党管干部原则六十年的嬗变[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34-38.
    [174]于学强.干部选拔权力异化的原因述要[J].探索,2009,5:37-40.
    [175]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J].学习论坛,2009,25(2):54-59.
    [176]李源潮.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J].党建研究,2009,11:14-21.
    [177]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J].领导科学(下月刊),2009,2:4-7.
    [178]林学启.对党管干部错误认识的辨析[J].桂海论丛,2009,25(5):15-18.
    [179]董志霄,吴宝瑞等.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政治功能分析[J].河北学刊,2010,30(3):216-219.
    [180]粱丽芝,韦朝毅.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1):5-9.
    [181]康小怀,刘建德.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及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4:29-34.
    [182]李玉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J].党建研究.2010,7:20-22.
    [183]周莅华.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J].攀登,2010,29(171):67-70.
    [184]董世明.马克思的干部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江汉论坛,2010,5:41-44.
    [185]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模型初探[J].领导科学(下月刊),2010,4:38-40.
    [186]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替工作模型初探[J].领导科学,2010,4:38-40.
    [187]何小兵.关于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党建纵横,2010,5:30-31.
    [188]李炜冰.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价值取向[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4):25-31.
    [189]肖泽彩.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几点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10,1:14-17.
    [190]王超.健全竞争择优机制[J].党建研究,2010,8:22-23.
    [191]梁妍慧.干部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当前的重点任务[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12(9):24-26.
    [192]刘鹏.着眼“五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12(4):22-25.
    [193]赵清城.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7:3-7.
    [194]高莹.十七大以来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新格局[J].大连干部学刊,2010,26(1):20-21.
    [195]赵长茂.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8:1-2.
    [196]陈传伟,石树林.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体系分析[J].学术论坛,2011,11:51-54.
    [197]李木洲.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11,2:75-78.
    [198]任弢.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有效性的文献综述[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25(4):72-75.
    [199]吴辉.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6):42-46.
    [200]郑红彩.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求实,201 1,2:13-14.
    [201]陈晓红.论斯大林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5: 12-15.
    [202]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把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贯彻到干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J].党建研究,2011,12:11-12.
    [203]聂巍.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1,2:17.
    [204]邹谨,唐棣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J].理论建设,2012,3:27-30.
    [205]唐蕊.延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34(4)440-444.
    [206]赵淑梅.新世纪以来西方学界的中国干部制度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2,5:112-118.
    [207]司甜.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97-99.
    [208]郭杰.加强和完善新时期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 2012,06:18-19.
    [209]肖延.十七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2,3:5-8.
    [210]梅荣政.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J].求是,2012,5.
    [211]董宏君.创新求实树形象[N].人民日报,2008,2(17):001.
    [212]仁兴.江苏大力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改革新措[N].中国人事报,2009,12(24:1.
    [213]桑玉成.干部制度改革:问题意识与价值取向[N].文汇报,2009,12(27):08.
    [214]林学启.完善干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N].学习时报,2012,2(13):003.
    [215]韦英思.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历史贡献[A].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