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沈阳,作为清王朝陪都、自开商埠城市和满铁附属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形态,其城市的历史变迁颇具典型性、代表性。近代沈阳的历史主要沿着两条基本的脉络发展:一是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社会转化,这种转化是历史的自然过程;另一条则是由一座独立的封建都城变为半殖民地城市,这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这个城市的,是城市政治地位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沈阳的近代城市建设也相应表现出两条主要的脉络: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城市向新兴资本主义开放的、多方位的城市文化形式进化;另一条则是纯粹的外国建设模式的直接输入,这两条脉络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进交融。
     本文以1898——1945的时间跨度为限,以近代沈阳城市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沈阳城市的近代化历程,归纳城市发展演进的特点和影响沈阳城市近代化发展的因素。全文分共七部分。
     绪论,主要阐述该论文研究的选题意义和概念的厘清,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论文所运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整体结构等。
     第一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沈阳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条件及盛京古城的形成,说明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社会背景。即沈阳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早期城市的兴起与传统封建城市的形成;清代盛京古城的建设与发展;沈阳传统城市的近代过渡。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沈阳殖民地化与近代化的同步演进过程。一方面,营口开埠后,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洋教洋货的冲击、日俄的争夺、日本殖民机构的建立,盛京古城屡遭洗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同时殖民者也将西方物质文明的成果不自觉地带入了近代沈阳,推动了沈阳的近代化;另一方面,日本为把奉天满铁附属地建成日本侵略东北的前沿阵地,殖民者投入大量资金,给沈阳这座古城带来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基础设施、市政管理手段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向和发展,造成了附属地城市空间和社会结构迅速向近代化演变,率先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较为先进的具有现代意味的城市。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20世纪初,清末新政、自开商埠与奉天自主性近代化的启动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奉天三罹兵燹,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百业萧条。为恢复城市生机,一方面,赵尔巽在奉天率先启动新政,带动了近代沈阳城市面貌的恢复与更新;另一方面,伴随着奉天开埠,城市功能结构、城市面貌和城市发展动力都有所改变,加快了奉天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并逐步发展成为内外贸兼有的商业城市。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自辛亥革命至九一八事变,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沈阳城市自主性近代化的推进。面对日本通过经济和军事控制奉天的企图,张作霖一方面与之周旋,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城市空间、建立市政公所、完善市政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卫生事业等,全力进行自主性城市建设,将沈阳城市自主性近代化建设推向了高潮。
     第五章,主要论述了伪满时期,沈阳城市建设的畸形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把沈阳变成侵略战争的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建立稳定的侵华后方的需要,建设了铁西工业区,制订并实施了《奉天都邑计划》,推行为殖民统治服务的教育,进行为战争服务的经济建设,这一时期沈阳人民的社会生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对沈阳城市发展没有长远考虑,致使城市格局、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对今天沈阳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结语,这是论文的最后部分。梳理了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过程,探析了影响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沈阳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并对今天的沈阳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In modern Shenyang, as the provisional capital of the Qing dynasty, open port city andSouth Manchurian railway company subsidiary, mor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modernChinese historical form, its urban transition is quit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Its modern historymainly along two basic context: on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ud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isa natural process in the history of this stuff; another is by a capital becomes a semi independentfeudal city, this is capitalism imposed by the city's foreign, are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status ofthe city. Thus,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also showed two major veins: is thefeudal society of China traditional city, multi-faceted urban culture open to emerging capitalistforms of evolution; another is purely foreign construction model of direct input, the choroid istwo separate and interrelated, mutual constraints, blending together.
     In this paper,1898-1945up to the time span, to development of Shenyang city in modernhistory for the study, analysis of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city, as well as in the process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affecting itsdevelopment. Full-text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Introductory: Focuses on the meaning and clarified the concept of subject selection ofdissertation research, focuses on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history, currentstatus, and issues to be resolved, as well as papers on the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application.
     Chapter One: From four main areas dealt with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on whichShenyang city formation of shengjing ancient city, description of Shenyang urban developmentand social change in modern society.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Shenyang urban development;rise of early cit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feudal city; shengjing in Qing dynasty of theancient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city ofShenyang.
     Chapter Two: Mainly discusses late19th century and early20th century, modernsynchronous evolution of colo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Shenyang. While, Yingkouopening Hou, accompanied by with powers of aggression, and ocean taught, and foreign goodsof shock, and day Russian of compete for, and Japan colonial body of established, ShengBeijing city award-winning was looted, gradually became semi-colonial, while colonists alsowill Western material of results does not consciously Strip into has modern Shenyang,promoting has Shenyang of modern of; Other hand, Japan for to on instructions from dayssubsidiary to built Japan aggression northeast of frontier positions, colonists inputs large funds,to Shenyang this block city brings has capitalism nature of based facilities, and municipalmanagement means and Western of technology culture, in must degree Shang promoting hassocial economic of steering and development, caused has subsidiary to city space and socialstructure quickly to modern of evolution, lead became then Northeast area more advanced ofhas modern means of city.
     Chapter Three: Mainly discusses,the20century, 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inceopen ports and starts to Fengtian autonomy in modern history. Late19th century and early20thcentury, Fengtian on three occasions subjected to havoc and turmoil caused by war, socialunrest, economic stagnation, slack, for recovery city vitality, while, Zhao er-Xun in oninstructions from days lead started new deal, led has modern Shenyang city face of recoveryand update; other hand, accompanied by with on instructions from days opening, city featuresstructure, and city face and city development power are has change, accelerated has oninstructions from days city of modern of process, and gradually development became withinforeign trade and some commercial city.
     Chapter Four: Mainly discusses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September18th" incident,during the instruction of warlord rule, modernization of Shenyang urban autonomy forward.Japan through economic and military control attempts to Fengtian, Zhang zuolin dealing with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efforts to expand its urban space, setting up the MunicipalHall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momentum of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education, transport, health services, full autonomy of urbanconstruction, modernization of Shenyang urban autonomy building to a climax.
     Chapter Five: Devoted to the puppet Manchu period,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Shenyangcity construction. After the "September18th" incident, Japan as a strategic supply base ofShenyang into a war of aggression, the need to establish stable rear of invading China,construction of tiexi industrial zone,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plan of Fengtian Yap,Implementfor the colonial service of education, and for the war servic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Duringthis period, the social life of the people of Shenyang have profound changes. Because ofShenyang urban layout does not have long term, serious imbalance in its urban structure andeconomic structure, the Shenyang today to move towards higher levels of urbanization, have afar-reaching negative impact.
     In conclusion, this is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Combed throug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of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Shenyang,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Shenyang city in modern times, the impact o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andmade recommendations on today's urban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引文
①[美]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杨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44—47页。
    ②[美]布莱克主编,景跃进:《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③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
    ④[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①H.B.Morse.The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 of China.Revised Ediion,Kelly and Walsh, Limited,1913.
    ②J.K.Fairbank.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53.
    ③[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江溶,鲁西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美]林达约翰逊:《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成一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①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编:《哈尔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②于亚滨,杜立柱主编:《哈尔滨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③石方,高凌:《传统与变革哈尔滨近代社会文明转型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④张福山:《哈尔滨史话1898-1948》,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版。
    ⑤李德志:《文明转型对哈尔滨现代化的影响(1898-1931)》,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⑥沈毅:《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⑦顾明义:《大连近百年史》(上下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⑧郭铁桩,关捷:《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⑨刘长德:《大连城市规划100年》,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⑩李欣鑫:《近代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11荆蕙兰:《近代大连城市文化研究(1898-1945)》,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12刘景玉,智喜君主编:《鞍山城市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3沈玉成主编:《本溪城市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14杨家安,莫畏:《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艾凤巍:《长春市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16刘亦师:《近代长春城市发展历史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7吴晓松:《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史学集刊》,2002年7月第3期。
    ①曲晓范,李保安:《清末民初东北城市近代化运动与区域城市变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②王彬:《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③高晓燕:《试论东北边疆地区城市发展特点》,《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2期。
    ④吴晓松:两文分别载于《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第2期和1996年第3期。
    ⑤范立君,黄秉红:《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吉林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⑥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⑦费弛:《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⑧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①丁海斌,时义著:《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姜念思:《沈阳史话》,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年版。
    ④辽宁省档案馆:《奉天纪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⑤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⑥陈伯超:《沈阳城市建筑图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⑦胡玉海主编:《奉系军阀全书》,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该丛书由《奉系纵横》、《奉系人物》、《奉系军事》、《奉系对外关系》、《奉系经济》、《奉系教育》6本组成。
    ⑧陈伯超,王星:《盛京城的城市构架与文化形态》,《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⑨王鹤,董卫:《权力视角下的城市形态变迁——以沈阳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7期。
    ⑩王鹤,董卫:《中日对峙背景下的自主城市建设——近代沈阳商埠地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6期。
    11张鹏:《建国以来沈阳市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①[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①杨正泰:《嘉庆重修一统志》第十八册,卷五十七,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76年版,第1页。
    ②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乾隆武英殿刻本)卷二十四疆域,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393页。
    ①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①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编:《沈阳市志》第一卷综合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300页。
    ②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编:《沈阳市志》第一卷综合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397页。
    ①司马迁:《史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缩印本,第871页。
    ①城隍庙旧址位于今正阳街东侧的中街路北部。
    ②宋濂,王祎:《元史》,卷五九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7年版,第1399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五十六,沿革六统部六明,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188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一城堡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963页。
    ②佟悦:《清代盛京城》,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五十六,沿革六统部六明,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188页。
    ④毕恭等修:《辽东志》卷一兵食志,沈阳:辽海出版社,1984年版影印本,第33页。
    ①张伟,胡玉海:《沈阳三百年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1页。
    ②毕恭等修:《辽东志》,卷二建置志,沈阳:辽海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第21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九教育明,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471页。
    ④周远廉:《清太祖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7页。原载《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六四。
    ①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39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志建置一城堡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963页。
    ③张志强:《盛京古城风貌》,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④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志建置一城堡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963页。
    ①袁亚非:《一代盛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志建置一城堡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963页。
    ③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④据《盛京宫阙图》载,这11座王府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府、武英郡王阿济格府、睿亲王多尔衮府、豫亲王多铎府、郑亲王济尔哈朗府、颖亲王萨哈廉府、饶余郡王阿巴泰府、肃亲王豪格府、成亲王岳托府、敬谨郡王尼堪府、庄亲王府。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八,建置一廨署一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影印版,第1994页。
    ②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志建置一城堡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963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五十七,沿革七统部七清,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1199页。盛京,即满语“穆克敦”(Mukden,兴起、盛、腾之意),因此,清代至民国年间,在西方语言中一直以Mukden称呼沈阳。
    ③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①张志强:《盛京古城风貌》,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②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卷十八京城,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320页。
    ③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卷十八京城,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320页。
    ④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⑤佟悦:《清代盛京城》,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①[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
    ②《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8页。
    ③佟悦:《清代盛京城》,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④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九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影印版,第2558页。
    ①因烧锅位于东边门,正是盛京龙城之口,故名老龙口。
    ②沈阳市老龙口酒厂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老龙口酒厂志》,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③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④[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625页。
    ⑤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编:《沈阳市志》第五卷轻工业纺织工业区街企业,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年版,第353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623—624页。
    ②[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623—624页。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商务总会》档案,第五册,第JC14—9142卷。
    ④张伟,胡玉海:《沈阳三百年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92页。
    ⑤张伟,胡玉海:《沈阳三百年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⑥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①沈阳市商业管理局商业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商业志》(内部发行),1990年版,第71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八十八,建置一城堡沈阳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影印版,第1964—1965页。
    ③丁海斌,邓艳艳:《谈清朝陪都盛京的工商业》,《东北史地》,2008第7期,第45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财政厅档案》,第JCl11-777卷。
    ②沈阳市档案馆藏:《沈阳县公署档案》,第L64-1218卷。
    ③丁海斌,邓艳艳:《谈清朝陪都盛京的工商业》,《东北史地》,2008第7期,第45页。
    ④龚小雪:《清代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研究》,硕士论文,成都:四川大学,第29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老档》(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汉译本,第382页。
    ⑥龚小雪:《清代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研究》,硕士论文,成都:四川大学,第34页。
    ⑦光绪二十二年,同善堂成立,牛痘局并入。随着同善堂不断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东北地区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慈善机构。由于同善堂不仅有朝廷参与,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带动了东北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⑧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保甲卫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285页。
    ⑨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保甲卫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287页。
    ⑩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保甲卫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286页。
    ①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编:《沈阳市志》第七卷交通邮电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
    ②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编:《沈阳市志》第七卷交通邮电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286页。
    ③徐世昌:《考查奉天情形单》,《退耕堂政书》卷五,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253页。
    ④奉天大学堂,近代东北地区第一所高等院校,也是奉天仅有的一所高等学堂,由奉天将军增祺利用省城外攘门外各祠庙创办。1902年秋正式开办,总办为孙百斛,谈国楫。1903年,奉天根据钦颁的《省学堂章程》改奉天大学堂为盛京省立大学堂,设正额学生二百,聘请中西文教员讲授国文、英文、满文、历史、地理、诸子、数学、体操等课程,常年经费五万两。1904年,省学堂被俄人占据后停办,其学生或留学外国,或考入国内高等学堂,或办地方教育,对当时社会风气颇有相当影响。由于新学刚刚兴起,相应的教育管理机关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奉天大学堂不仅为奉天省最早筹设的近代学堂,还是一省学务之总汇,当时如筹设省城蒙养学堂、核办各属小学、考选北京师范馆学生等,皆为大学堂所主持。
    ①满洲铁道总局弘报课编:《满洲宗教志》,大连:1941年版,第222页。转引自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第110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九十九礼俗三神教,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273页。
    ③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6页。
    ④南关天主教堂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现存建筑是1912年由南满教区法国苏裴理斯主教利用庚子赔款在原址重建,总占地面积9,264平方米,为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
    ⑤[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⑥李杖:《拳祸记》(下册),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09年版,第228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九十九礼俗三神教,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273页。
    ②庄振声:《关东大会》,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编印:《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二届常会纪念册》,1930年版,第
    207页。
    ③满洲基督教联合会编:《满洲基督教年鉴》,满洲基督教联合会,1938年版,第69页。
    ④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九十九礼俗三神教,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273页。
    ⑤[日]芝田研三:《满洲宗教志》,大连:满铁社员会,1940年版,第264页。
    ⑥[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⑦[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⑧[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①[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②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1页。
    ③《沈阳县志》,卷十四慈善,《中国方志丛书东北部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本,第620页。
    ④[英]伊泽英格利斯著:《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张士尊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
    第290-299页。
    ⑤[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⑥[英]伊泽英格利斯著:《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张士尊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330页。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卫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年版影印版,第3289页。
    ①[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
    ②[英]伊泽英格利斯著:《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张士尊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③[日]芝田研三:《满洲宗教志》,满铁社员会,1940年版,第267页。
    ④[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1页。
    ⑤[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204页。
    ⑥[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5页。
    ①满洲基督教联合会编:《满洲基督教年鉴》,满洲基督教联合会,1938年版,第233页。
    ②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宗教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页。
    ③《沈阳县志》,卷四教育,《中国方志丛书东北部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本,第282页。
    ④齐红深:《东北地方教育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40页。
    ⑤满洲基督教联合会编:《满洲基督教年鉴》,满洲基督教联合会,1938年版,第238页。
    ⑥陈学询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
    ①[日]佐佐木孝三郎编:《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版,第407—409页。
    ②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272页。
    ③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④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13页。
    ①[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俄中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陈芳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6一157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选编:《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页。
    ③[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页。
    ④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3—54页。
    ⑤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92页。
    ⑥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37—138页。
    ⑦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41页。
    ⑧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1页。
    ⑨沈阳故宫博物院:《盛京皇宫》,北京:紫禁城版社,1987年版,第379页。
    ①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81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②张志强:《沈阳城市史》,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③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93页。
    ④沈阳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委会:《沈阳文史资料》(第一辑),1981年版,第166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税务署档》,第511卷。
    ⑥《直隶白话报》第8期,纪事。转引自杨余练等:《清代东北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
    ⑦《关于俄军强占房舍的文件》,载辽宁省档案馆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
    305页。
    ⑧[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158页。
    ⑨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页。
    ①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07页。
    ②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23页。
    ③张志强,杨学义:《近代辽宁城市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2页。
    ②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五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0页。
    ③1899年8月,沙俄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借旅大3200平方千米为租借地,由于当时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称作关东,因此将旅大租借地称为“关东州”,即今普兰店和貔子窝之间划一几何直线以南,金州、大连、旅顺地区。
    ④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五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1页。
    ①蒋坚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上海: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版,第92页。
    ②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15页。
    ③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23—124页。
    ④俄国在该条约的法文文本将“经理”一词翻译为administration该词虽有“经营”的意思,不过更常用的意思是“行政管理”,俄国人据此曲解合同章程的原意,攫取了对铁路用地的行政管理权。
    ⑤李济棠著:《中东铁路:沙俄侵华的工具》,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79年版,第75页。
    ⑥[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①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
    ②[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二卷,姜晚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46页。
    ③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大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印本,昭和十四年(1939年)版,第818页。
    ④[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版。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版。
    ②苏崇民:《满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66—369页。
    ③一般认为,巴洛克主义规划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皇希克斯图斯五世的罗马改造,16世纪以后开始被广泛采用。巴洛克主义规划设计的特征是以重要的广场、建筑、标志物为核心和节点,并以放射道路相互连接,其轴线结构也常和环形路网结合使用,这种规划结构清晰,秩序感强烈。日俄殖民者,在近代沈阳的城市规划中,大都采用巴洛克的手法。
    ④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思想是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宪章》首先提出,主张城市化的实质是一种
    功能秩序,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是一个整体,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
    能的正常进行,日本殖民者在奉天附属地及铁西工业区的规划,都采用了这一规划思想。
    ①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365页。
    ②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①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138—139页。
    ①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139页。
    ②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139页。
    ③[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88—89页。
    ①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②[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②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9页。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铁道附属地概况》(日文资料),第45页。
    ④田园城市理论是重要的近代城市规划理论,19世纪末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主张通过新建一系列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达到高效的城市生活和清净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工业社会的城市空间形态,使整个城市隐藏于绿荫之间,无异寓市于乡、寓乡于市。
    ①东北民间收藏家詹洪阁提供:沈阳邮政管理局明信片。
    ②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③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89页。
    ④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79—180页。
    ①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
    ②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③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
    ④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沈城最早的“现代”之一:“水火”设施》,《沈阳日报》,2003年8月31日,生活特刊。
    ②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沈阳市志》第二卷城市建设,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395页。
    ③[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35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①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②[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54页。
    ③《当代沈阳城市建设》编辑室:《沈阳城市建设大事记》,1987年版,第35页。
    ④[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54页。
    ⑤[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653-654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661-662页。
    ②[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19年版,第866页。
    ③[日]南满医学堂:《南满医学堂一览》,沈阳:南满医学堂,1914年版,第20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⑤[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11-312页。
    ①[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
    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大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印本,昭和十四年(1939年)版,第612页。
    ③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6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⑤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5页。
    ⑥《当代沈阳城市建设》编辑室:《沈阳城市建设大事记》,1987年版,第21页。
    ①越智喜市:《奉天附属地的发展景域》,载《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教育研究所研究要报》,第十辑,第334页。
    ②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4—95页。
    ①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版,第91—92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版,第96—101页。
    ②[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宿久高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页。
    ③[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8年版,第10页。
    ④[日]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印:《近世满洲开拓史》,1941年版,第104—105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版,第713—714页。
    ②[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263页。
    ③[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263页。
    ④[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266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699页。
    ②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
    ③[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65页。
    ④[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66页。
    ⑤[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68页。
    ①赵尔巽,字公镶,号次珊,晚号无补。清末奉天(辽宁)铁岭汉军正蓝旗人。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任湖南巡抚。三十年(1904年)署户部尚书。三十一年(1905年)出任盛京将军。三十三(1907年)年任湖广总督,后改任四川总督。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
    ②《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四,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五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1页。
    ①《镇宗景皇帝实录》卷五四六,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五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3页。
    ②《光绪朱批奏折》第1辑,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60页。转引自郑毅主编:《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四),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31册,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④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近代直隶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二十一年(1895年)冬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成为袁世凯的谋士。三十一年(1905年)以后历任兵部侍郎、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任东三省第一任总督、钦差大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宣统元年(1909年)调职邮传部尚书。宣统二年(1910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年)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
    ⑤徐世昌:《附考查奉天情形单》《附考查吉林情形单》《附考查黑龙江情形单》,《退耕堂政书》卷五、卷六,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233,283,315页。
    ⑥徐世昌:《拟定东三省职司官制及督抚办事要纲折》,《退耕堂政书》卷八,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451页。
    ①《密陈东三省全局折》,《退耕堂政书》卷七,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371—372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3册,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③徐世昌:《拟定东三省职司官制及督抚办事要纲折》,《退耕堂政书》卷八,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451页。
    ④《奉省拟补员缺须加考验折》,《退耕堂政书》卷九,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488页。
    ⑤徐世昌:《拟定东三省职司官制及督抚办事要纲折》,《退耕堂政书》卷八,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455页。
    ①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五,官制奉天省行政官制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32页。
    ②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五,官制奉天省司法官制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44页。
    ③《开办奉天各级审判厅大概情形折》,《退耕堂政书》卷十三,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682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奏为奉省设立农业试验场事》,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宣统朝,03-6736-0670。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影印本,第5553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奏为奉省设立农业试验场事》,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宣统朝,03-6736-0670。
    ④《纪农业试验》,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23页。
    ⑤《实业各省农桑汇志》,《东方杂志》3卷8号,第168页。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76号。
    ⑦赵恭寅修,曾有翼纂:《沈阳县志》卷七实业,1917年,第2页。
    ⑧《纪农业试验》,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1523页。
    ①《纪农业试验》,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23页。
    ②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22页。
    ③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22页。
    ④《商部奏奉天设立商务总会折》,《东方杂志》第3卷,第7号,第70页。
    ⑤《纪商会成立》,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4页
    ⑥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五,实业三商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85页。
    ②《商部奏奉天设立商务总会折》,《东方杂志》,第3卷,第7号,第70-71页。
    ③《纪商品陈列》,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4页。
    ④《纪商品陈列》,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4页。
    ⑤《附商品陈列所章程》,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五,实业三商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影印版,第2587页。
    ①《纪商品陈列》,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1584页。
    ②《附奏设立工艺传习所暨造砖厂官纸局折》,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79页。
    ③《附奏设立工艺传习所暨造砖厂官纸局折》,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79页。
    ④1902年冬,增祺委任总办开始筹备设奉天工艺传习所事宜,于次年8月间正式开办。先后领过经费官款银15,000余两,商股银2,200余两。办理年余,适值日俄战争破坏,地方物价飞速上涨。核计所出产品成本过高,入不敷出。遂于1905年初停止,所有机器料件暂移银圆局存储。
    ⑤《附奏设立工艺传习所暨造砖厂官纸局折》,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十一,实业奉天省,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579页。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影印本,第4718—4719页。
    ①徐世昌:《密陈考查东三省情形折附考查奉天省情形单》,《退耕堂政书》,卷五,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15—16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保甲,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3283页。
    ③徐世昌:《查明奉省历办房捐情形并善后办法折》,《退耕堂政书》,卷二十,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25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饬省城内外巡队按段巡缉并分别派员管带札各处由》,JB14,142。
    ⑤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所有警察事务应令交涉局兼衔等因分行由》,JB14,264。
    ⑥[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廷杰、增韫,《奏为奉省整顿警察并创设警务学堂筹款情形事》,宫中朱批奏折04-01-02-0033-018。
    ⑧《纪内城巡警》,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39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三民治二警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3265页。
    ②徐世昌:《拟定东三省职司官制及督抚办事要纲折附东三省职司官制章程》,《退耕堂政书》卷八,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25页。
    ③沈阳市档案馆藏:《奉天省城巡警区域图》。
    ④徐世昌:《密陈考查东三省情形折附考查奉天省情形单》,《退耕堂政书》卷五,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16页。
    ⑤《附巡警总局局制职掌章程》,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40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奉天巡警道所辖城乡巡警局区户口居留民医院教堂等调查表》(抄本),《奉天省长公署档案》,第1756--1758页。
    ②《东三省总督锡良奏奉天第三年第二届筹办宪政情形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3页。
    ③廷杰,增韫:《奏为奉省整顿警察并创设警务学堂筹款情形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04-01-02-0033-018。
    ④《附厘定巡警统一章程》,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38页。
    ⑤《王岷源整顿警政之大计》,《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3日,第4版。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奏请将总教习候选同知忠芳充补本班以知府选用分教习附生德铨等以知县选用事》,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宣统朝,03-5521-0120号。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三民治二警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272页。
    ⑧《通筹奉天全省巡警教练办法条陈》,《盛京时报》,1907年8月14日,第5版。
    ①《奉天警务学堂招考》,《盛京时报》,1907年3月23日,第3版,
    ②《警察所改组招生》,《盛京时报》,1917年1月13日,第4版。
    ③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59页。
    ④《纪陆防务军防剿成绩》,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四,军事军政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705页。
    ⑤《奉天奉天巡警总局管理客店暂行规则》,《盛京时报》,1907年6月2日,第4版。
    ①《奉天审判厅火》,《盛京时报》,1911年4月25日,第4版。
    ②《纪卫生医院》,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57页。
    ③《奉天王处长惠及穷民》,《盛京时报》,1917年1月16日,第4版。
    ①《纪救助行政》,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19页。
    ②《附奏陈设立贫民习艺所暨抽拨开办常年经费折》,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20页。
    ③《纪救助行政》,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19页。
    ①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②《大公报》,1906年2月11日。转引自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77号。
    ④富香海:《创立时期的奉天女子师范学堂》,中国人民政协辽宁省暨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25页。
    ⑤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00页。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87号。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498页。
    ①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498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498页。
    ④《奉天实业学堂竣成》,《盛京时报》,1906年11月27日,第3版。
    ⑤白俊:《清末民初新学在沈阳的兴起与发展》,硕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8年,第15页。
    ⑥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版。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00页。
    ⑧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00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01页。
    ②《奉省拟补员缺须加考验折》,《退耕堂政书》卷九,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475—476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499页。
    ④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3499—3500页。
    ⑤《奉省设立方言肄习所折》,《退耕堂政书》卷二十五,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第1382页。
    ⑥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3499页。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七十二军备五近代,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4011页。
    ⑧卢燕贞:《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版,第45页。
    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28号。
    ①《纪游学》,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9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79号。
    ③《纪游学》,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9页。
    ④《纪游学》,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9页。
    ⑤《省垣教育之发达》,《盛京时报》,1907年6月7日,第5版。
    ⑥《调查省城学堂》,《满洲日报》,1907年1月24日,第5版。该统计中的学生数量当为不完全统计,不包括武备学堂、警务学堂、第一半日学堂、第二半日学堂等四所学堂。见:《奉天省城学堂一览表》,《大公报》,1905年12月2日,第4版。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78号。
    ⑧《满洲日报》,1907年6月9日,转引自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⑨《省垣教育之发达》,《盛京时报》,1907年6月7日,第5版。
    ⑩1907年2月28日改为《东三省日报》,由奉天商务总会主办。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报馆,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306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全宗档案》,第179号。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三教育五近代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48页。
    ④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三教育五近代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48页。
    ⑤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三教育五近代清下,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48页。
    ①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页。
    ②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3编5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341页。
    ③王福华:《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的对外政策研究(1907一1911)》,硕士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第10页。
    ①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②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2)》,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81页。
    ③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58页。
    ④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54页。
    ⑤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第四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23页。
    ①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6
    页。
    ②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17页。另据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公署档》
    JC10—4766卷。奉天商埠范围:省城西边门外,南至官道,北至官道,东至城墙根,西至火车道,约一万一千余
    亩。
    ③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序言,第1页。
    ④奉天、安东商埠与驻奉美总领事撒门司暂订条约三款:一、中国声明:二处允作各国公共居住及贸易通商口岸,并
    允于该处按照中国现时自开或将来自开各国居住贸易商埠所利便商章程,一律施行。二、订定合宜地界,俾得各
    国人民公共居住贸易、公共经营以及管辖界内章程,彼此允许暂缓商议。如将来查夺情势,需用一切兴起,须有
    地界方利便商务,即应由两国政府会同商订合宜地界并居住贸易一切章程。三,中国允将两处地方随时应订之海
    关章程迅为妥立,并设立监督,以期整齐,并保护该处商务及征收照所准约章之捐税,使各国人民一律照章输纳
    一一向美国人抽收捐税不得较重于最优国。见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
    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9页。
    ⑤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8页。
    ⑥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8
    页。
    ①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8—539页。
    ②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9页。
    ③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9页。
    ④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29页。
    ⑤[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⑥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序言,第1页。
    ⑦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三,交涉商埠交涉篇,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9页。
    ⑧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29页。
    ⑨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29页。
    ①刘奔腾,王鹤:《对近代沈阳商埠地城市遗产价值的再认识——基于<魁北克宣言>的思考》,《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3期,第97页。
    ②奉天城根站是为便于古城对外交通,从京奉总站引出支线而形成的一个小型车站。
    ①沈阳市和平区档案馆藏:《奉天商埠正界租地鱼鳞图》。
    ①刘奔腾,王鹤:《对近代沈阳商埠地城市遗产价值的再认识——基于<魁北克宣言>的思考》,《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3期,第96页。
    ①吕海平,王鹤:《沈阳近代商埠地及其城市遗产价值研究》,《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年。
    ②沈阳市和平区档案馆藏:《奉天商埠正界租地鱼鳞图》。
    ①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2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东三省自开商埠总章草案》,《奉天省公署档》JCl0-3707-3。
    ③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18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开埠档案》(微缩胶片),第3458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开埠档案》(微缩胶片),第3186—3188页。
    ⑥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505页。
    ⑦《纪内城巡警》,徐世昌编,李澎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六,民政奉天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39页。
    ⑧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505页。
    ①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序文第1页。
    ②陈炽:《大兴商埠说》,《皇朝经世文新编》卷10,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686页。
    ③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56页。
    ④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56页。
    ⑤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56页。
    ⑥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页。
    ①沈阳市和平区档案馆藏:《奉天商埠正界租地鱼鳞图》。
    ①《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章程》,辽宁省档案馆:《奉天军督部堂档》,第17772卷。
    ②[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66页。
    ①沈阳市交通局信息中心:《沈阳城市公共交通百年快读图解》(内部资料),2001年8月,第7页。
    ②殷志强:《九一八事变前的奉天市内交通整备问题》,日本新潟大学《环东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年报》第5号,第69页。
    ③[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272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铁道附属地概况》(日文资料),第57—58页。
    ⑤《奉天奉天改设公园》,《盛京时报》1923年5月15日,第5版。
    ⑥佟悦:《清代盛京城》,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①据东北著名民间收藏家詹洪阁收藏:1927年《奉天省城市街全图》。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九十九礼俗三居室,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2277页。
    ③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④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第160页。
    ①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②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东三省经济调查表》,民国八年,第39页。转引自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省城商埠局第一次报告书》下,第234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五,实业三商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93页。
    ③[日本]关东都督府陆军经理部:《草稿满洲地方志》卷一,第395一396页。
    ④《奉天奉天边墙开放》,《盛京时报》,1923年2月28日,第5版。
    ⑤《服装》,《盛京时报》,1926年7月31日,第7版。
    ①《离婚之刍议》,《盛京时报》,1923年11月14日,第1版。
    ②孙鸿金:《奉天开埠与城市自主性近代化的启动》,《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2期,第103页。
    ③孙鸿金:《奉天开埠与城市自主性近代化的启动》,《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2期,第103页。
    ①民间收藏家詹洪阁提供:《辽宁省城市街全图》(局部)
    ②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年版,第426页。
    ③民间收藏家詹洪阁提供:《辽宁省城市街全图》(局部)。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五,民治三市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303页。
    ②沈阳市档案馆藏:《沈阳市政公所函为增设大东新市区之计划》,沈阳市政档案173卷。
    ③民间收藏家詹洪阁提供:《辽宁省城市街全图》(局部)
    ①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②孟繁宗:《沈阳东大营的沧桑岁月》,《中国地名》,1996年第6期,第32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大奉天全图》(局部)。
    ①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①孙鸿金:《奉天市政公所与沈阳城市建设的近代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249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市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300页。
    ①《奉天市政厅票选职员》,《盛京时报》,1922年12月29日,第4版。
    ②《奉天组织市政厅之准备》,《盛京时报》,1922年9月30日,第4版。
    ③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④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市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300页。
    ⑤沈阳市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公函》,民国十二年筹字第元号。
    ⑥《奉天市政公所三要务》,《盛京时报》,1923年5月5日,第4版。
    ⑦《奉天市政所暂行新章》,《盛京时报》,1923年8月11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2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2页。
    ③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④《奉天市道展宽之办法》,《盛京时报》,1923年9月22日,第4版。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47-48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48页。
    ②《奉天市政所扩充市场》,《盛京时报》1923年9月6日,第4版。
    ③《奉天市政公所计划商区》,《盛京时报》1923年8月10日,第4版。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53页。
    ⑤《奉天市政报简章披露》,《盛京时报》,1923年9月30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57—160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57页。
    ③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④据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二集。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55页。
    ⑥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市政,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300页。
    ⑦孙鸿金:《奉天市政公所与沈阳城市建设的近代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250页。
    ①沈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信息中心:《沈阳城市道路网历史演变快读图解》(内部资料),2001年8月,第4页。
    ①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页。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省城商埠局第一次报告书》下,第152-158页。
    ①沈阳市档案馆藏:《孟福安等呈请到设奉天保安自来水公司》,全宗238号,21620卷。
    ②《奉天沈市自来水定于明春四月兴工》,《盛京时报》,1930年12月22日,第2版。
    ③《奉天市所主办自来水》,《盛京时报》,1931年3月8日,第4版。
    ④《奉天市所决办自来水》,《盛京时报》,1931年3月21日,第4版。
    ①《奉天自来水将由官商合办》,《盛京时报》,1931年7月7日,第4版。
    ②《奉天市所下水道计划》,《盛京时报》,1925年6月24日,第4版。
    ③《奉天市所勘定下水道》,《盛京时报》,1925年9月5日,第4版。
    ④《奉天下水道工程近况》,《盛京时报》,1925年10月2日,第4版。
    ⑤《奉天钟楼北水道完成》,《盛京时报》,1931年10月7日,第2版。
    ⑥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⑦[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183页。
    ⑧《奉天李市长亲查下水道工程》,《盛京时报》,1930年10月29日,第4版。
    ①《奉天曾市长之谈话》,《盛京时报》,1923年12月7日,第4版。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第3748卷。
    ③《奉天东陵公园筹备节节进行》,《盛京时报》,1930年3月9日,第7版。
    ①《奉天四大公园计划》,《盛京时报》,1930年12月22日,第2版。
    ②《奉天创设娱乐场消息》,《盛京时报》,1922年11月2日,第4版。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第3235卷。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第3209卷。
    ⑤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编:《沈阳市志》第七卷交通邮电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275页。
    ①《辽宁电报一百年》,辽宁省档案局编:《奉天纪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页。
    ①沈阳市和平区档案馆藏:《1930年代初沈阳电话线路图》。
    ①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5页。
    ②《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页。
    ③[日]猪木正道著,吴杰等译:《吉田茂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91页。
    ④《沈海铁路档》,第7187卷。《齐克铁路档》,第5584卷。转引自马尚斌:《奉系经济》,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⑤孔经纬:《奉系军阀官僚资本》,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①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②《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
    ③《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
    ④郝秉让:《奉系军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158页。
    ⑤郝秉让:《奉系军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⑥郝秉让:《奉系军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①《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
    ②解英姿:《张学良与民生汽车》,《兰台世界》,2004年第8期,第42页。
    ③郝秉让:《奉系军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①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第271页。
    ②郝秉让:《奉系军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62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九,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影印版,第2558页。
    ②孔经纬:《清代民国伪满时期东北社会经济的演变》,《史学集刊》,1982年第4期,第47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58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第3287卷。
    ⑥《奉天纺纱厂开工期近》,《盛京时报》,1923年5月5日,第4版。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0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59—2560页。
    ③孔经纬:《奉系军阀官僚资本》,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④董慧云,张秀春:《张学良与东北新建设资料选》,香港:同泽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
    ⑤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59页。
    ⑥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1页。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1页。
    ⑧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1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4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5页。
    ③孔经纬:《奉系军阀官僚资本》,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①《奉天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转引自张志强、徐建东:《杜重远与奉天肇新窑业公司》,《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第87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4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4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第5507卷。
    ⑤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4页。
    ⑥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版,1042页。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69页。
    ⑧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72页。
    ⑨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72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72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73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实业二工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70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
    ①陈立英,王建辉:《20世纪初年沈阳市近代私营工业的产生发展》,《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
    87页。
    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蒙全书》卷5,满蒙文化协会,1923年版,第128页。
    ③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页。
    ④[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184页。
    ⑤陈伯超:《沈阳中街与中街建筑》,《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第11页。
    ①冯彻颖:《解放前沈阳市工商业概况》,政协辽宁文史资料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二十六辑,1989版,第34页。
    ②沈阳市和平区档案藏:《南段市场形势图》。
    ③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年版,第137页。
    ④沈阳市和平区档案藏:《北市场市街略图》。
    ①冯彻颖:《解放前沈阳市工商业概况》,政协辽宁文史资料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版,第37页。
    ②沈阳市商业管理局商业志编纂办公室:《沈阳市商业志》,沈阳市文化局商业志编纂委员会出版,1990版,第24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五,实业三商业,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2593页。
    ①[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
    ②[日]《奉天票と东三省の金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年版,第2-4页。
    ③荆有岩:《东三省官银号》,政协辽宁文史资料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第十二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63页。
    ①[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322页。
    ②马尚斌:《奉系经济》,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③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④[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325页。
    ⑤[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326页。
    ①[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323页。
    ②王瑞之:《张作霖统治时期的东北金融概略》,政协辽宁文史资料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第五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21页。
    ①《奉天马铁问题之昨闻》,《盛京时报》,1922年11月4日,第4版。
    ②《奉天马铁公司现状》,《盛京时报》,1922年12月20日,第4版。
    ③《奉天电车与市政》,《盛京时报》,1923年3月24日,第4版。
    ④《奉天派员调查日电车》,《盛京时报》,1923年8月24日,第4版。
    ⑤《奉天市政计划变更迅》,《盛京时报》,1924年1月1日,第6版。
    ⑥大西城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为东段;小西边门至西塔为西段。
    ⑦《奉天电车架设电线》,《盛京时报》,1925年8月8日,第4版。
    ⑧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二集,第117页。
    ①沈媛媛:《沈阳首条有轨电车线路的故事》,《人民公交》,2010年第11期,第85页。
    ②《奉天市电车先行营业》,《盛京时报》,1925年10月9日,第4版。
    ③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编委会编:《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第70页。
    ④[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第272页。
    ⑤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
    ⑥《奉天第二期电车二十日正式通车》,《盛京时报》,1930年12月11日,第4版。
    ①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版,第1046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档案》,3908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档案》,3908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档案》,3908卷。
    ②《盛京时报》,1924年5月20日,第5版。转引自:刘莉《东北近代行旅交通演变与社会生活变迁》,《东北史地》,2009年第6期,第69页。
    ③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①[日]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版,第268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14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12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铁道附属地概况》(日文资料),第52页。
    ①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29版,第373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3页。
    ③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29版,第374页。
    ④东部干线由奉天至吉林,以海龙为中心,南段成立奉海路公司,自主地建设奉海铁路;北段自主地建设由吉海铁路。西部干线由奉天至齐齐哈尔。
    ⑤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台北:世界书局,1963年版,第306页。
    ⑥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3页。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3页。
    ⑧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3页。
    ⑨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29年版,第426页。
    ⑩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3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4页。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交通四铁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833页。
    ③中国工程师学会编:《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三十年来中国之铁路工程》,1948年版。
    ④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⑤陶俐:《张作霖与奉海铁路》,《兰台世界》,2006年第4期,第62页。
    ①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8页。
    ②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页。
    ③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页。
    ①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会编:《辽宁公路交通史》(上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页。
    ②《奉天修治道路之省令》,《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第4版。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六十一交通一陆路,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732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96卷。
    ①[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②《奉天市所之五色告令》,《盛京时报》,1924年7月19日,第4版。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四十四民治三保甲卫生,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286页。
    ④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837页。
    ①《奉天注重卫生之传谕》,《盛京时报》,1909年6月17日,第4版。
    ②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839—840页。
    ③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842—844页。
    ④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沈阳市志》,第二卷城市建设,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第270—271页。
    ⑤《奉天取缔澡塘》,《盛京时报》,1923年5月29日,第5版。
    ①《奉天市政所整理茶社卫生》,《盛京时报》,1930年4月18日,第7版。
    ②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838页。
    ③《奉天酌添厕所》,《盛京时报》,1926月11月11日,第5版。
    ④《奉天南北市场马路湾等处一律添设女厕所》,《盛京时报》,1931月5月14日,第4版。
    ⑤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838页。
    ①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1931年版,第287页。
    ②奉天全省防疫总局:《东三省疫事报告书》,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本,第1页。
    ③汪德伟译:《追记满洲防疫事》,《东方杂志》第10卷,第10号,第20页。
    ④[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①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锡良遗稿:奏稿》,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66页。
    ②《奉天二十九日新疫报告》,《盛京时报》,1911年3月30日,第3版。
    ③Wu Lien-The:Plague fight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1959,Cambrige,England,P33.
    ④焦润明:《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11页。
    ⑤杰克逊(1883—1911年),英国传教士医生,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和利物浦医学院,1910年6月来华,被司督阁预聘为未来医学院的教授,同年东北鼠疫爆发,杰克进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不幸于1911年1月25日染病身亡。参见Alfrod J.Costain, The life of Dr.Arthur Jackson of Manchuria, 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13.
    ⑥[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6页。
    ⑦[英]伊泽英格利斯著:《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张士尊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
    ⑧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第3049卷。
    ①[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张士尊、信丹娜译:《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8页。
    ②《分送鼠疫论以免传染》,《盛京时报》,1911年1月13日,第5版。
    ③《论百斯笃》,《盛京时报》,1910年11月24-25日,第5版。
    ④《百斯疫防疫说略》,《盛京时报》,1910年11月20日,第5版。
    ⑤《论罹疫而及时呈报者之叫嘉》,《盛京时报》,1911年1月22日,第3版。
    ⑥《万国防疫会记》,《东方杂志》第8卷,第3号,第21页。
    ⑦《满铁停卖三等车票》,《盛京时报》,1911年1月28日,第5版。
    ⑧钱钢、耿庆国:《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⑨《隔离所之戒严》,《盛京时报》,1911年1月19日,第5版。
    ⑩《奉天临时防疫所办事规则》,《盛京时报》,1911年1月10日,第5版。
    ①《饬领因疫焚烧房屋价值之先声》,《盛京时报》,1911年4月9日,第5版。
    ②刘恩涛:《沈阳商会七十五年》,沈阳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委会:《沈阳文史资料》(第一辑),1981年版,第170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末东北地区爆发鼠疫史料(上)》,《历史档案》,2005年第1期,第24页。
    ①[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214页。
    ②礼露:《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海内与海外》,2005年第5期,第56页。
    ③《万国鼠疫研究会开会督帅演词》,《盛京时报》,1911年4月5日,第2版。
    ④[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卷。
    ②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37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37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04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14卷。
    ⑥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35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36页。
    ②[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73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17页。
    ④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①1927年11月,王永江病故,刘尚清继任为校长。1928年8月,刘尚清因事辞职,经东北政务委员会委托张学良为校长,刘风竹为副校长。
    ②[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73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17—3518页。
    ④古小丹:《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兰台世界》,2002年第6期,第42页。
    ⑤申桂兰:《张学良与东北大学》,《党史纵横》,1999年04期,第28页。
    ⑥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版,第574页。
    ⑦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19页。
    ⑧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二教育四近代上,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版,第3519页。
    ①[日]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年,第374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44卷。
    ③郭建平:《奉系教育》,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
    ④《平民夜课之成绩》,《盛京时报》,1922年11月5日,第4版。
    ⑤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⑥陆可平:《阎宝航创办贫儿学校》,《兰台世界》,1995年第6期,第12页。
    ①萃升书院,1719年在奉天城建立,1910年清政府下令废止。与当时的铁岭银冈书院、辽阳襄平书院并称盛京三大书院。萃升书院是著名学者设坛讲学、切磋学问和梓梓学子学习儒家经典、讨论时政的重要场所,曾培养出一大批文史人才。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65页。
    ①奉天市政公署统计股编纂:《奉天市政府统计汇刊》第四册,康德元年(1934)。
    ②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沈阳:东北文化社,1931版,第1031页。
    ①董峰:《“东搬西建”: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模式选择》,《国土资源》,2007年第5期,第24页。
    ②许芳:《沈阳旧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③《全满主要纺织工业一览表》,《盛京时报》,1938年9月7日,第3版。
    ④加藤治雄:《奉天产业经济事情图解》,奉天商工公会,1942年版,第349页。
    ①加藤治雄:《奉天产业经济事情图解》,奉天商工公会,1942年版,第350页。
    ②《全满主要纺织工业一览表》,《盛京时报》,1938年9月7日,第3版。
    ③董峰:《“东搬西建”: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模式选择》,《国土资源》,2007年第5期,第24页。
    ④[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22页。
    ①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96页。
    ②[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22页。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铁西工业区概况》(日文资料),第6页。
    ④《奉天市铁西经营实施管理之一元化》,《盛京时报》,1937年10月8日,第5版。
    ①[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42页。
    ②[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5页。
    ③《工业中枢铁西现况(一)》,《盛京时报》,1940年6月22日,第2版。
    ①高品卿:《辽宁工业百年史料》,沈阳:辽宁省统计局,2003年版,第12页。
    ②《奉天铁西工业地区之数字的发展状况(1)》,《盛京时报》,1937年7月30日,第5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铁西工业区概况》(日文资料),第8页。
    ②[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149页。
    ①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铁西区志》,1998年版。
    ②[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29—31页。
    ①[日]佐佐木孝三郎编:《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版,第247页。
    ①[日]佐佐木孝三郎编:《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版,第248页。
    ②[日]佐佐木孝三郎编:《奉天经济三十年史》,奉天商工公会,1940年版,第248页。
    ③市街区域计划内192平方千米,包括满铁附属地9平方千米,商埠地5平方千米,盛京古城14平方千米,新事业实施区域170平方千米。
    ④[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13页
    ⑤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367页。
    ①[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14页。
    ②[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15页。
    ③[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19页。
    ④[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20页。
    ①[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21页。
    ②[日]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奉天商工公会,康德五年(1938年)十二月,第21页。
    ①[日]加滕治雄:《满洲产业经济事情图说》,奉天商工公会,1942版,第187页。
    ①曹洪涛,刘金声:《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第359页。
    ②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366页。
    ①王野平:《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07页。
    ②武强主编:《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第一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51页。
    ①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料室藏,伪满洲国文教部编印:《第一次满洲国文教年鉴》,1934年,第551页。
    ②宋恩荣,余子侠:《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1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248页。
    ③伪满国务院统计处:《第一次满洲国年报》,满洲文化协会,1933年,第289页。
    ④武强主编:《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第一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①[日]春山行夫:《满洲の文化》,1943年版,第327页。
    ②焦润明:《<盛京时报>广告所见日本对东北的奴化与掠夺》,《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第181页。
    ③李娜:《满铁电影文化侵略机构的设立及其在东北的侵略活动》,《东北史地》,2008年第6期,第65页。
    ④李娜:《满铁电影文化侵略机构的设立及其在东北的侵略活动》,《东北史地》,2008年第6期,第65页。
    ⑤《映画法公布决计十一月一日施行》,《盛京时报》,1937年10月8日,第5版。
    ①孙界:《“九一八”前东北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方式变迁初探——以<盛京时报>相关报道为核心》,沈阳: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23页。
    ②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3页。
    ①《味の素,菜市场》,《盛京时报》,1934年12月5日,第8版。
    ②《奉天大起高楼》,《盛京时报》,1925年5月19日,第5版。
    ③《奉天建筑调查》,《盛京时报》,1930年6月18日,第4版。
    ①《奉天电车发达》,《盛京时报》,1925年6月18日,第4版。
    ②《法商飞星汽车公司》,《盛京时报》,1914年10月22日,第4版。
    ③孙界:《“九一八”前东北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方式变迁初探——以<盛京时报>相关报道为核心》,沈阳: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25页。
    ④孙界:《“九一八”前东北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方式变迁初探——以<盛京时报>相关报道为核心》,沈阳: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25页。
    ①焦润明:《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②焦润明:《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页。
    ③《消遣新场所——小高尔夫球场成立李市长昨往试击》,《盛京时报》,1931年7月16日,第4版。
    ①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①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页。
    ②王鹤,董卫:《权力视角下的城市形态变迁——以沈阳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7期,第63页。
    ①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页。
    ①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②东北民间收藏家詹洪阁提供:《大奉天全图》。
    ①《决建设地下铁路》,《盛京时报》,1940年5月7日,第2版。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14页。
    ②徐晓敬:《沈阳立法保护古城》,《辽宁日报》,2008年11月14日,第8版。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14页。
    [1]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5]何一民.变革与发展一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8]隗瀛涛,周勇.重庆开埠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9]隗瀛涛.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10]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1]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曹洪涛,刘金声.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13]程妮娜.东北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14]琼斯.1931年以后的中国东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5]张志强,杨学义.近代辽宁城市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16]张志强.沈阳城市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17]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18]孔经纬.东北经济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19]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0]孔经纬.奉系军阀官僚资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21]苏崇民.满铁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2]姜念东,伊文成,谢学诗,等.伪满洲国史(修订本)[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
    [23]苏崇民,李作权,姜壁洁.劳工的血与泪[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
    [24]张鹤立.满洲国之现阶段[M].南京中文仿宋图书馆,1940.
    [25]刘迎初,吕亿环.沈阳建城始源论文集[C].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26]袁亚非.一代盛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7]张伟,胡玉海.沈阳三百年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28]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9]张觉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M].青年书店,1940.
    [30]柴彦威,刘志林.中国城市的时空间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1]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3]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4]周积明,宋德金.中国社会史论(上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5]宁越敏,张务栋.钱今昔.中国城市发展史[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36]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近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37]潘君祥.中国近代国情透视[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
    [38]张钟汝,章友德.城市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39]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0]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1]冯尔康.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42]唐凌.自开商埠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43]沈玉成.本溪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44]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5]郝良真,孙继民.邯郸近代城市史[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46]王玲.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47]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M].沈阳: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8]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近代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9]沈毅.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
    [50]刘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1]刘景玉,智喜君.鞍山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52]杨家安,莫畏著.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3]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4]陈燦编著.中国商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55]傅朗云.东北民族史略[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56]曲铁华,梁清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7]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58]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9]齐红深主编.东北地方教育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60]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1]张福全著.辽宁近代经济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62]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63]刘玉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4]柳诒徵编著.中国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65]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6]金毓黻.东北通史[M].重庆:20世纪50年代出版社,辽宁大学翻印,1981.
    [67]王希亮.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68]傅斯年.东北史纲(初稿)[M].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
    [69]卢燕贞.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70]陈学询.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1]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编.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2]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3]张仲礼,能月之,沈祖炜主编.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4]戴鞍钢著.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5]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1931—1945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第一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76]辽宁省档案馆.奉天纪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77]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78]姜念思.沈阳史活[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
    [79]沈阳故宫博物院编.盛京皇宫[M].北京:紫禁城版社,1987.
    [80]王惠民.新东北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
    [81]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史研究第1辑[C].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82]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史研究第2辑[C].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
    [83]《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84]蒋坚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M].上海:上海现代书局,1931.
    [85]李杖.拳祸记[M].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09.
    [86]李济棠.中东铁路:沙俄侵华的工具[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79.
    [87]丁海斌,时义.清代陪都盛京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8]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9]中国工程师学会编.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三十年来中国之铁路工程[M].1948.
    [90]周毅,张德良.张学良暨东北军新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2.
    [91]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编委会编.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
    [92]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会编.辽宁公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93]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4]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5]钱钢,耿庆国.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6]支恒贵.日本侵略满蒙史[M].世界书局,1927.
    [9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98]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一八七一年同治订约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八卷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99]刘彦.被侵害之中国[M].上海:太平洋书店印行,1928.
    [100]周远廉.清太祖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1]胡玉海.奉系纵横[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02]胡玉海,张伟.奉系人物[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03]郝秉让.奉系军事[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04]车维汉,朱虹,王秀华.奉系对外关系[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05]郭建平.奉系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06]马尚斌.奉系经济[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07]王茂生.从盛京到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8]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09]陈伯超.沈阳城市建筑图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0]佟悦.清代盛京城[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1]Kinnosuke Adachi,Tales of Three Cities in Manchuria,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mpany,1933.
    [2]Harvey,D.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Press,1985.
    [3]Timberlake,M(ed.),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Economy, Orlando: Academic Press,1985.
    [4]Abu-Lughod,J.&Hay,R(ed), Third World Urbanzation,Chicago: Maaroufa Press,1977.
    [5]Wu Lien-Teh.Plague fight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 Cambridge:W. Heffer Sons,1959.
    [6]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19.
    [7]松本豐三.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三十年略史[M].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1937.
    [8]芝田研三.满洲宗教志[M].大连:满铁社员会,1940.
    [9]民國十八年滿洲出稼移民移動狀況[M].满铁调查部,1930.
    [10]調查資料第三號支那セソント工業概觀[M].满铁调查部,1936.
    [11]产业调查五个年计划(修正案)[M].满铁调查部,1938.
    [12]满洲经济提要[M].满铁调查部,1938.
    [13]1938年度建设事业计划[M].满铁调查部,1938.
    [14]滿洲經濟の發達[M].满铁经济调查会,1932.
    [15]山內友一.滿洲の都市と產業[M].大连:满洲日日新闻社,1934.
    [16]奉天工业地域設置經營ニ關スル研究[M].满铁经济调查会,1932.
    [17]滿洲工业开发方策の总括[M].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
    [18]满洲商工概览[M].满铁兴业部商工课,1928.
    [19]奉天驿史(附奉天驿关系诸规约)[M].满铁经济调查会,1927.
    [20]奉天驿史(附满洲事变奉天驿)[M].满铁经济调查会,1934.
    [21]奉天商工事情[M].满铁地方部劝业系,1936.
    [22]毛織工業ニ就テ[M].满蒙毛织株式会社,1926.
    [23]长伊藤一郎.滿洲十年史[M].大连:满洲日日新闻社,1916.
    [24]奉天鐵西工業の全貌[M].大连:滿洲日日新闻社,1940.
    [25]滿洲國は躍進ょ(治外法權の一部撤銷とその影響)[M].满洲日日新闻社,1926.
    [26]江原又七郎.奉天经济事情[M].奉天商工公会,1938.
    [27]菊池秋四郎,中岛一郎.奉天二十年史[M].奉天二十年史刊行会,1926.
    [28]佐佐木孝三郎.奉天经济三十年史[M].奉天商工公会,1940.
    [29]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印:《近世满洲开拓史》,1941.
    [30]鴛淵一.奉天と遼陽[M].东京富山房,1940.
    [31]齐藤直基知.满洲产业经济大观[M].日本产业调查会满洲总会,1943.
    [32]加滕治雄.满洲产业经济事情图说[M].奉天商工公会,1942.
    [33]奉天市长官房文书科.奉天市要览[M].奉天市长官房文书科,1943.
    [3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济调查会.奉天都市建设方策[M].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济调查会,1935.
    [35]满洲电业株式会社调查课.满洲电气事业ノ现状及将来[M].满洲电业株式会社调查课,1938.
    [36]野添孝生.奉天经济二十年史[M].奉天商业会议所,1927.
    [37]井阪秀雄编.南满洲经济调查资料(第23编.满洲的油坊业)[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课.1924.
    [38]南满洲铁道株式会农事试验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家事试验场一览[M].南南满洲铁道株式会农事试验场,1925.
    [39]小林道彦.日本の大陆政策1895-1914:桂太郎と后藤新平[M].南窓社,1996.
    [40]满铁编.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沿革全史[M],大连:大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印本,1939.
    [41]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蒙全书(卷5)[M].满蒙文化协会,1923.
    [42]山田久太郎.满蒙都邑全志[M].东京:日刊支那事情社,1925.
    [43]南满医学堂.南满医学堂一览[M].沈阳:南满医学堂,1914.
    [44]日本东亚同文会.支那经济全书(第1辑)[M].东京:丸善株式会社,1924.
    [1][法]菲利普潘什梅尔.法国[M].叶闻法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英]伊泽英格利斯.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M].张士尊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3][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经历与回忆[M].张士尊,信丹娜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4][英]琼斯著.1931年以后的中国东北[M].胡继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5][美]R E帕克等著.城市社会学[M].宋峻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美]林达约翰逊主编.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M].成一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M].章建刚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9][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M].叶光庭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美]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M].王旭等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2][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M].江溶,鲁西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美]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M].杨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4][美]布莱克主编.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5][苏]罗曼诺夫.帝俄侵略满洲史[M].民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16][苏]B.阿瓦林著.帝国主义在满洲[M].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7][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
    [18][日]冈部牧夫.伪满洲国史[M].郑毅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19][日]草柳大藏.满铁调查部内幕[M].刘耀武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20][日]猪木正道.吉田茂传[M].吴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1][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M].姜晚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2][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M].宿久高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3][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下卷)[M].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沈阳: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内部刊行版,1987.
    [24][日]满洲移民史研究会.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移民[M].孟宪章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5][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俄中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M].陈芳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曲晓范,李保安.清末民初东北城市近代化运动与区域城市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1(4).
    [2]曲晓范.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域近代东北地区的城市化[J].环日本海研究年报,2001(1).
    [3]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3(1).
    [4]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J].东北师大学报,2005(2).
    [5]权赫秀.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往来书信考[J].浙江学刊,2004(3).
    [6]程舒伟.现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6(1).
    [7]张士尊.清代盛京移民与二元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8]王轶.后金定都沈阳的原因及其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4(4).
    [9]任放.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4(4).
    [10]李百浩.满铁附属地的城市规划历程及其特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11]范立君,黄秉红.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J].吉林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12]范立君.1931—1937年东北关内移民的特点及性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4).
    [13]范立君.论20世纪30年代东三省关内移民[J].历史教学问题,2006(1).
    [14]范立君.“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华北移民动态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2(4).
    [15]范立君,谭玉秀.民国时期东北关内移民动态的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1).
    [16]沈清基.关于城市发展理论的思考—兼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1995(4).
    [17]陈君静.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9).
    [18]何一民等.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1990(3).
    [19]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J].史学集刊,2002(3).
    [20]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近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21]何一民,曾进.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J].中华文化论坛,2000(4).
    [22]于云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J].学术研究,1997(8).
    [23]赋春.沈阳故宫早期宫殿命名规律及含义[J].中国地名,1996(6).
    [24]吴连有.沈阳在东北亚的地位与作用[J].东北亚论坛,1994(4).
    [25]张欣悦.沈阳的马车铁道[J].兰台世界,1999年第3期.
    [26]王艳红,于洪飞,胡彦成,高歌,吴素文.沈阳城市功能定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27]鲍明.沈阳城市文化的结构与特色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8]朱铁臻.认识城市本质建设魅力城市[J].经济时报,2005年2月27日,第5版。
    [29]丁海斌,李昊天.清代陪都盛京的宫殿与城阙[J].中国地名,2007(5).
    [30]丁海斌,韩季红.清末陪都盛京的军政改革[J].史学月刊,2007(6).
    [31]丁海斌.论清朝陪都盛京的政治制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2]丁海斌,胡古月.论清代盛京的陪都文化[J].文化学刊,2007(2).
    [33]郭洪茂.东北沦陷时期的满铁铁路中国工人状况[J].抗日战争研究,2000(1).
    [34]智喜君.有关东北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0(2).
    [35]史明正.西方学者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5).
    [36]陈君静.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1999(3).
    [37]杨天宏.清季东北“自开商埠”述论[J].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5).
    [38]杨天宏.清季自开商埠海关的设置及其运作制度[J].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年(8).
    [39]吴晓松.交通拓展与近代东北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6(3).
    [40]吴晓松.东北移民垦殖与近代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5(2).
    [41]吴晓松王丽尔.近代东北工商业发展与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5(4).
    [42]沈毅.近代旅、大租借地的农业与城乡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3).
    [43]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898—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增刊.
    [44]高月.清末东北新政改革论—以赵尔巽主政东北时期的奉天财政改革为中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4).
    [45]衣保中,林莎.东北地区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环境代价[J].税务与经济,2001(6).
    [46]衣保中.清末辽宁地区农业经济的近代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47]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48]王杉.东北移民与新型关东文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49]王杉.再论20世纪20年代华北人民“闯关东”狂潮之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50]丁晨曦.日本侵华的重要工具——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6(2).
    [51]焦润明.中国近代市民社会的崛起与文化选择[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52]焦润明.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J].近代史研究,2006(3).
    [53]李治亭.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4).
    [54]王琦.清末的奉天农业试验场[J].兰台世界,2005(6).
    [55]石建国.东北工业化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5).
    [56]何又春.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侵略[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57]侯雁飞,王崇实.古代东北历史发展进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史学集刊,2002(3).
    [58]张碧波.关于东北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兼评东北史学研究的儿种倾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3).
    [59]顾丽华.浅议清初东北的形势及清政府对东北的政策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1).
    [60]王革生.清代东北商埠[J].社会科学辑刊,1994(1).
    [61]乐正.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840-1911)[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62]曲霞.清末东三省改革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辑.
    [63]任启平.东北地区现代工业起步基础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64]石建国.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的工业发轫[J].绥化学院学报,2005(10).
    [65]李淑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特点之剖析[J].学术交流,2003(2).
    [66]郑敏.试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资本在东北的扩张[J].社会科学战线,2000(6).
    [67]谭玉秀.清末民初奉天东部地区城市化启动因素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68]苏燕.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政体改革与近代化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02(l).
    [69]周春英.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200l(2).
    [70]刘英杰.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能源的掠夺[J].社会科学辑刊,2002(5).
    [71]邱广军.司督阁在中国东北施医布道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72]毛英萍.清代辽宁地区建置述略[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6).
    [73]郑川水,唐进.古代辽宁地区的开发及其对地名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74]郑川水.清代陪都盛京的建置及其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75]佟永功.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设置沿革考[J].满族研究,2002(1).
    [76]张博.清代盛京沿海贸易重心转移述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77]张乐和.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历史进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l).
    [78]刘万安.民国时期沈阳东陵公园的管理[J].兰台世界,2002(8).
    [79]孙乃伟.略述满铁奉天满铁附属地的建立[J].东北沦陷史研究,1998(1).
    [80]孔经纬.清代民国伪满时期东北社会经济的演变[J].史学集刊,1982(4).
    [81]张志强,徐建东.杜重远与奉天肇新窑业公司[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82]刘莉.东北近代行旅交通演变与社会生活变迁[J].东北史地,2009(6).
    [83]王海晨.民国时期东北地方铁路自建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4]刘恩涛.日伪统治时期的沈阳商业[J].沈阳档案,1990(2).
    [85]杜家骥.清初天花对行政的影响及清王朝的相应措施[J].求是学刊,2004(6).
    [86]苏晓轩.论1912年至1931年东北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基础[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87]陈毓述等.试论东北结论交通委员会抵制满铁的业绩[J].绥化师专学报,1997(3).
    [88]陶俐.张作霖与奉海铁路[J].兰台世界,2006(4).
    [8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末东北地区爆发鼠疫史料(上)[J].历史档案,2005(1).
    [90]礼露.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J].海内与海外,2005(5).
    [91]董峰.“东搬西建”: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模式选择[J].国土资源,2007(5).
    [92]殷志强.九一八事变前的奉天市内交通整备问题[J].日本新潟大学《环东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年报》第5号.
    [93]胡成.中日对抗与公共卫生事业领导权的较量—对“南满洲”铁路、港口中心城市的观察(1901-1911)[J].《近代史研究》,2011(1).
    [94]王鹤,董卫.权力视角下的城市形态变迁——以沈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7).
    [95]王鹤,董卫.中日对峙背景下的自主城市建设——近代沈阳商埠地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6).
    [96]张鹏:《建国以来沈阳市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97]徐萍.试论民国时期东北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912-1931)[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98]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4.
    [99]李艳琳.重构与变迁—近代云南城市发展研究(1856—1945年)[D].[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8.
    [100]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4.
    [101]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102]费弛.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3]艾凤巍.长春市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4]刘亦师.近代长春城市发展历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6.
    [105]李欣鑫.近代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港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106]荆蕙兰.近代大连城市文化研究(1898-1945)[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07]李德志.文明转型对哈尔滨现代化的影响(1898-1931)[D].[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8.
    [108]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109]孙界.“九一八”前东北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方式变迁初探——以《盛京时报》相关报道为核心[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辽宁大学,2009.
    [110]孙鸿金.奉天市政公所与沈阳城市建设的近代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2(5).
    [111]孙鸿金.奉天开埠与城市自主性近代化的启动[J].社会科学战线.2012(12).
    [112]王凤杰.王永江与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26)[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盛京时报》[N]
    [2]《东方杂志》[N]
    [3]《满洲日报》[N]
    [4]《申报》[N]
    [5]奉天省长公署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6]国民党东北行营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7]奉天总商会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8]奉天交涉总局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9]奉天税务署档[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奉天开埠局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1]奉天市政公所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2]奉天商务总会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3]奉天省财政厅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4]沈阳县公署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5][日]奉天铁道附属地概况[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6][日]工矿商业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7]国民党沈阳市政府档案[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8]奉天省城商埠局第一次报告书[Z].沈阳:辽宁省图书馆藏.
    [19]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公函[Z].沈阳:沈阳市档案馆藏.
    [20]赵尔巽全宗档案[Z].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1]沈阳市政公所函为增设大东新市区之计划[Z].沈阳:沈阳市档案馆藏.
    [22]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教育研究所研究要报[Z].沈阳:辽宁省图书馆藏.
    [23]关东都督府陆军经理部.草稿满洲地方志[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
    [24]饬省城内外巡队按段巡缉并分别派员管带札各处由[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馆藏.
    [25]所有警察事务应令交涉局兼衔等因分行由[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藏.
    [26]奉天全省防疫总局.东三省疫事报告书[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26]奏为奉省设立农业试验场事.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宣统朝,03-6736-0670[Z].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7]奏请将总教习候选同知忠芳充补本班以知府选用分教习附生德铨等以知县选用事.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宣统朝,03-5521-0120[Z].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8]奏为奉省城内外拟饬兴修马路推广卫生清将警察局改为巡警总局事.宫中朱批奏折04-01-02-0011-0200[Z].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9]奏为奉省整顿警察并创设警务学堂筹款情形事.宫中朱批奏折04-01-02-0033-018[Z].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0]警察局呈拟清查户口章程并门牌式样委员衔名段落呈核由JBl4,2670[Z].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31]赵尔巽《奏为奉省设立农业试验场事》,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宣统朝,03-6736-0670[Z].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2]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编.“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与中国东北—满铁秘档选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33]中央档案馆等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经济掠夺[G].北京:中华书局,1991.
    [3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海关密档[G].北京:中华书局,1990.
    [35]辽宁省档案馆.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上下)[Z].沈阳:辽沈书社,1993.
    [36]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编印.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二届常会纪念册[M],1930.
    [37]中华续行委办会.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三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
    [38]满洲基督教联合会编.满洲基督教年鉴[M].满洲基督教联合会,1938.
    [39]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Z].东北文化社,1931.
    [40]奉天市政公所编.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Z].沈阳:辽宁省图书馆藏.
    [41]奉海铁路工程局.奉海铁路工程纪要[Z].1928.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42]奉天商埠局编.奉天商埠局报告书[Z].奉天:奉天商埠局,1928.
    [43]奉天市公署行政處教育科社教股編.奉天市之現狀及將來[M].奉天市公署,1936.
    [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5]奉天市政公署统计股编纂.奉天市政府统计汇刊[Z],1934.
    [46]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锡良遗稿:奏稿[Z].北京:中华书局,1959.
    [47]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60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87.
    [48]宋濂,王祎.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7.
    [49]徐世昌.退耕堂政书[M].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1914.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重印.
    [50]徐世昌著李澍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上下)[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51]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卷十)[Z].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52]顾菊英.杨儒庚辛存稿[Z].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3]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纂.奉天通志(影印本)[Z].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54]杨正泰.嘉庆重修一统志(影印本)[Z].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76.
    [55]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影印本)[Z].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
    [56]毕恭等修.辽东志(影印本)[Z].沈阳:辽海出版社,1984.
    [57]赵恭寅修,曾有翼纂.沈阳县志(影印本)[Z].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
    [58]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初集(影印本)[Z].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
    [59]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文化志[Z].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0]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电力工业志[Z].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1]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卫生志[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62]辽宁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辽宁省志教育志[Z].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63]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
    [64]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志轻工业纺织工业区街企业[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
    [65]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志军事工业[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
    [66]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志城市建设[M].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
    [67]沈阳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沈阳市志商业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6.
    [68]沈阳市商业管理局商业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商业志[M].沈阳:沈阳市商业管理局,1990.
    [69]沈阳市建工局编.沈阳市志建筑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
    [70]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沈阳市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71]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沈河区志[M].沈阳:沈河区地方志办公室,1989.
    [72]沈阳市东陵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东陵区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73]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铁西区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
    [74]沈阳邮政志编纂委员会编.沈阳邮政志[M].沈阳:沈阳邮政局(内部),1991.
    [75]沈阳市老龙口酒厂志编纂办公室编.沈阳市老龙口酒厂志[Z].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76]《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志》编纂委员会.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志[Z].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77]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Z].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7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一辑[G].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
    [79]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G].北京:三联书店,1957.
    [80]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G].北京:中华书局,1962.
    [8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G].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82]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G].北京:中华书局,1959.
    [8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下册)[G].北京:中华书局,1979.
    [84]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85]聂宝璋,朱荫贵.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4年)卷[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86]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87]郑毅主编.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G].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88]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选编.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G].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89]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90]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4.
    [91]明志阁.满洲实业案[Z].长春:游艺社,1909.
    [92]中华文化复兴推行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93]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G].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94]董慧云,张秀春.张学良与东北新建设资料选[G].香港:同泽出版社,1998.
    [95]政协辽宁文史资料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96]沈阳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委会.沈阳文史资料(内部资料)[Z].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