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民生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民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产物,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民生思想的研究内容,拓宽民生思想的研究领域,深化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解决民生问题的一般规律,为中国人民造福,也为世界人民造福。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和四章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从实践到理论,从历史到现实,从世情到国情,分析了选题缘由,说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研究民生思想和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阐明了选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从国内研究现状到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综述,揭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本文力求创新和突破之处,方面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创新,另一方而史料整理和分析归纳创新;从研究的根本方法到研究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本文本方一方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法,另一方面运用比较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
     第一章民生理论概述。着重阐述了民生和民生思想的概念和特点,梳理了中外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民生不仅包括公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公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公民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民生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永恒性等特点。民生思想是指人类社会为改善民生而提出的各种思想,具有历史性、特殊性、阶级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国外民生思想从慈善思想→救济思想→保险思想→保障思想→社会福利思想,层层递进,不断发展。中国民生思想从西周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战国强调“民贵君轻”思想→汉代系统阐述“以民为本”思想→唐朝反复强调“君舟民水”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民生不息。
     第二章资本主义民生思想。一是阐述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科技等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条件,从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等方面梳理了资本主义民生心恕的发腱脉络;二是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西方古代慈善济贫思想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萌芽时期的理论渊源,德国新历史学派政府干预理论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形成时期的理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支撑,福利国家民生保障理论是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成熟时期的重要理论基础;三是概括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强调社会保险,关注社会救助、重视社会福利;四是揭示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实质。资本主义民生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民生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巩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掩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同时分别阐明了资本主义重视民生和资本主义民生福利发展的原因;五是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缓和了劳资之间的矛盾,推动了社会保障的发展,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对社会主义及其民生思想产生了影响。
     第三章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一是阐述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实践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条件,从萌芽、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等方面梳理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二是分析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产生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渊源,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扬弃;三是概括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重视人民群众作用、注重生存优先保障、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揭示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实质。人民当家作主是其前提,为全民谋利益是其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其精髓;五是分析了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影响。主要包括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比较。纵观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包括:都需巩固政权统治、都需符合本国实际、都需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都需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不同点主要包括:背景条件不同、思想基础不同、主要内容不同、实现途径不同、目的本质不同。从理论基础、根本目的、实践检验、能否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看,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科学的民生思想,但必须正视社会主义民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但必须承认资本主义民生实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总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重视制度建设、加强法律保障、强化政府调控、注重社会公平、倡导社会共建、结合本国实际等。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 eternal them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advance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progress.The princip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orm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reasure-house of human though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welfare. The princip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as advocated by socialism (hereinafter shortened as PLS) and that by capitalism (hereinafter shortened as PLC) are the historical outcome of the progress of mankind. Therefo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 will not onl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but also operation significance. On one hand, such a study will help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inciple, broaden the view of this research and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is topic;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also contributes to our successful learning of the related experience or lessons drawn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elp u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law involved in this issue, so that we could do more good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an introduction and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choice of this topic,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olving, studying and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ivelihood issues mainl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from history to reality, from the world's situation to national situation.It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actuality of the topic from the three aspects: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ademic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tudy.illustrates the originality and the breakthroughs of the study from both the national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overseas research situa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on research to basic approach on research, it put forward the major method of research which on one hand,sticks to the research method of Marxis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on the other hand, combines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gether.
     Chapter one is literature review. It focuses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sues of livelihood, It made a clarification of livelihood views at home and abroad.Livelihood issues not only include livelihood and peoples living and also political demand, cultural demand and the spiritual demand, and includes the value of life, the value of health and the value of respect. It has the features of times, dynamics, hierarchy, universality. The thoughts on livelihood refers to the views to impro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human society,it has the features of historicality, particularity, class nature, sociality. The overseas thoughts on livelihood have been developing layer by layer from charity thought, to social relief thinking, to insurance thought,to security thoughts, to social welfare thinking.The thoughts on livelihood in China developed from the thought of protecting the people through the worship the god in western zhou dynasty,to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uler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thought of putting the people as the first in han dynasty, the thought of people can overthrow the regime in tang dynasty, Principle of Social Well-being of Sunzhongshan,people oriented thoughts of CPC. Thoughts on livelihood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are always endless.
     Chapter two deal with the principle of PLC. First, it illustrat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PLC. The producing environment was analyzed from the economic, political, idealistic and technical. An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was hackled from the bud,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processing. Seco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PLC was analyzed. It is from the ancient charity and poor-caring thought in western society in bud processing, based o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eory in German new historical school in formatting step, supported by Keynesian theory of effective demand in developing step, based on the welfare state theory of livelihood security in the mature step. Third, it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rinciple of PLC. It concludes protecting the civil right, emphasizing the social insurance, caring social assistance, and stressing social benefits. Four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LC was expressed. The principle of PLC improves the related livelihood protection, consolidate the state power which preserve the governmental profits, covers exploitation essence of capitalism, simultaneously expresses why the capitalism cares livelihood and capitalistic livelihood development. Fifth, i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PLC. It assuag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pushe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of social security, maintains the governing of the capitalist class and influents the socialism and its principle on people's livelihood.
     Chapter three, firstly, it describ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of principle of PL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politics, thinking and practice. It sorts out the historical sequence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itial stage.coming into being, progressing and maturation. Secondly it analyze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Fantastic the principle of PLS is the source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Marxist thoughts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re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inciple of PLS develop the useful and discard the useless part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principle of PLC. thirdly,it summarizes the key cont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including to value the importance of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survival security, emphasizes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shows the ess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the premise is the people are the masters, the purpose is for the interests of people, the soul is the people oriented, the fifth, it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principle of PLS,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and consolidating the socialist system,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Chapter four chapter is to maks a comparison between principle of PLS and that of PLC, and summarizes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comparison. Throughout the principle of PLS and the principle of PL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deas of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Th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necessity of stabilizing the regime, dealing with issues based on domestic situation, corresponding with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include:backgrounds, ideas, ways and purposes of dealing with issues. The ideas of socialistic people's livelihood are scientific, while the ones of capitalism have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theories, purpose, practi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in a faster pace. However,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ic people's livelihood cannot be ignored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ccumulated from the practice of capitalistic people's livelihood affords us lessons that merit attention.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ic and capitalistic people's livelihood, the principle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social people's livelihood include:institutionalization, legal guarantee, governmental adjustment and control, social equity,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combin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domestic reality.
引文
参见雷国珍、肖万春:《民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186页
    参见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本》,《前线》2007年第5期,第23页。
    鲍振东:《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3页
    周一平:《邓小平生平研究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
    杜维运:《史学方法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
    杜维运:《史学方法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
    王革、吴练达:《比较方法研究》,《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第76页。
    转引自王秀青:《梁启超:史学比较方法的倡导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84-85页。转引自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5
    梁冲珍:《关于比较方法的思考》,《学术交流》1988年第3期,第88页。
    胡锦涛:《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9日第2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参见陈松林:《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2期,第31
    李培林:《和谐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光明日报》2008年3月4日第11版。
    李江涛:《民生问题是检验思想解放的重要尺度》,《南方日报》2008年4月10日第A13版。
    祝福恩:《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的依据与政策安排》,《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第6~7页
    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5页。
    (?)勇:《“民生”概念应有准确界定》,《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2月22日第6版。
    龚向和:《民生之路的宪法分析》,《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第91
    袁纯清:《民生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人民日报》2009年8月17日第7版。
    汪玉凯:《民生问题的政治解读》,《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3月26日第5版。
    赵炳臣:《民生问题十论》,中国民生网2007年9月24日,http:www.minsheng.net
    许中缘:《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法律保障》,《光明日报》2010年9月21日第9版。
    姚才刚:《民生问题的伦理学意蕴》,《光明日报》2010年11月9日第11版。
    魏国栋:《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6期,第34页。
    贾陆英:《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当代价值》,人民网——强国博客2008年4月7日,
    http://blog.people.com.cn/trackback.do?wlog_id=1207551450908960.
    方宝璋:《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略论丘浚的民本思想》,《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7版。
    李文海:《为政以爱民为本》,《光明日报》2008年9月21日第7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执笔:杨天石,《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3日第11版。
    程美东:《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第130页。
    张海鹏:《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北京日报》2008年1月7日第19版。
    单孝虹:《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演进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5期,第129~130页。
    陈兰芝:《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第40页。
    康琼:《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色》,《云梦学刊》2008年第2期,第61
    陈兰芝:《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第40~42
    王海:《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特点探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第30~33
    康琼:《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色》,《云梦学刊》2008年第2期,第62页。
    邬旭东、施光跃:《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与实践考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9期,第58页。
    瞿晓琳:《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初探》,《理论月刊》2008年第7期,第15页
    江洪明:《江泽民民生观探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2期,第12~13页
    张远新、庞超:《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理论探讨》2009年第5期,第11~12页。
    孙艺兵:《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唯实》2009年第10期,第7~9页。
    张远新、庞超:《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4日第9版。
    董一冰、程守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程及基本经验》,《理论探讨》2009年第4期,第41页。
    张远新、庞超:《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4日第9版。
    瞿晓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武汉大学学报(礼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775~780页。
    魏建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风民生观话语》,《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第8页。
    雷国珍、肖方春:《民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郑流云:《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兰州学刊》2010年第3期,第43页。
    单孝虹:《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演进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5期,第129页。
    杨玲:《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34
    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11~14页。
    孙志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求是》2008年第6期,第21-22页.
    任玉秋:《发展民主政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跟本保障》,《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43页
    高培勇:《财政与民生》,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43~171页
    汤耀国:《和谐社会借力全球经验专访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瞭望》2006年第43期,第2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加]R.米什拉:《西方福利模式的改革趋势:日益背离普享原则》,郑秉文译,《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第22~23页。译自[加]R.米什拉的The Globalization andthe Welfare States(R.Mishra,Edward Elgar,1999)第3章,原章名为《福利国家收缩过程中的社会政策》。
    转引自徐丽敏:《国外福利依赖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79页。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卡罗斯特-古尔本基安基金会在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资助了《葡萄牙2000年》研究方案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接着这家基金会支持了里斯本小组的研究活动和各种努力。《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这本书是里斯本小组1992年至1993年的工作成果。
    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张世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张世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的两本计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奠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基础,1994年出版的《超越左和右》以及1998年出版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刘玉安、武彬:《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还是社会自由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3期,第62页。
    [英]布莱尔:《新英国》,曹振寰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页。
    转引自陶正付:《“2l世纪的挑战与第三条道路”国际研讨会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86~87页。
    转引自徐崇温:《苏东剧变后的国外社会主义研究》,《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第30页
    Dahrendorf,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Europe. 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90.P38.
    ②转引自王丽华:《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第154页。原载《苏共历史问题》1991年第4期。
    转引自王长江:《中外学者关于苏共失败原因的最新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第60页。
    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于1996年10月6日更名为澳大利亚共产党,这标志着澳大利亚在1990年底共产党自动解散后,又有了新的共产党。
    转引自杨成果、刘春元:《澳共的主张及其对澳主要政党的态度》,《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3期,第25页。
    转引自王长江:《中外学者关于苏共失败原因的最新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第59页。
    转引自李其庆、季正矩:《从国际马克思大会看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年第6期,第50页。
    转引自李慎明:《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跟踪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现状和前景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43页。
    转引自杨金海、吕增奎:《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1期,第7页。
    转引自杨金海、吕增奎:《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1期,第7页。
    转引自闫三姗:《俄罗斯学者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2期,第23页。
    Joshua Cooper Ramo, The Beijing Consensus:Notes on the New Physics of Chinese Power.First published 2004 by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徐觉哉:《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第49~50页。
    [美国]弗朗西斯·福山:《日本要直面中国世纪》,《中央公论》2009年9月号。
    转引自吴波、翁天兵:《奈斯比特:中国模式将会改变世界》,《广州日报》2009年9月5日B11版。
    [法]托尼·安德烈阿尼:《变革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第29页。作者托尼·安德烈阿尼.法国巴黎八大政治学教授、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编辑整理何忠国。
    转引自韩露:《关于国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思想理论研究的述评》,《礼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第134页
    rancis Fukuyama,Blindside:How to Anticipate Forcing Events and Wild Cards in Global Politics.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Nov.2007.
    转引自邱美荣:《美国人看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86
    陈岳:《“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一种“层次分析”法的解读》,《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第93~94页。
    ①秦益成、李荷英:《国外学者政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第108页
    ②马振岗:《怎么看国外对中国的议论》,《人民论坛》2010年第22期,第4页
    ③转引自《世界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徐觉哉研究员访谈》《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0期,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页
    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1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
    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英]威廉·配第: 《配第经济著作选集》,陈冬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8页。
    [英]席勒:《人本主义研究》, 麻乔志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认为:“至今还有大块文章说什么‘民生’一词源于古希腊,这就表明他们不了解民生‘萌于西周,成于春秋,盛于明清’的中国古代史”(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13页。)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培文认为:“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土义民生思想中国化》,《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24页。)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付子堂认为:“民生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古典政治语汇。”(付子堂、常安:《民生法治论》,《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第27页。)
    沈玉成:《左传译文》,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6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5页
    2010年11月12日,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19日1979),主要统计的是1979年,篇名中有“民生”两字的只有24篇,并且大多是用“人民生活”代替“民生”一词。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1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
    蒋大■:《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第192页。
    任觉伍:《唯物论与民生史观》,南京:拔提书店1936年版,第111页。
    肖万源:《孙中山哲学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姜琦:《三民主义体系释义》,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版,第19~20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中国党政十部论坛》2008年第5期,第33页。
    赵中源、梅园:《回顾与反思:理论界关于民生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第103页。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第2版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10午3月6日第2版。
    1 参见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第33~34页
    参见李启英:《“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
    盾》,人民网理论频道2006年5月31日http://thc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4/4421751.html.
    李秋华:《“民本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浙江学刊》2006年第2期,第222页
    1周一平:《回归人民立场 走向新民本主义》,《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第4页。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9~l0页。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3页。
    李华兴、吴加勋:《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1册, 《饮冰室文集之三·爱国论》,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3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康有为全集》(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6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06页。
    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81-86页。
    参见许耀桐:《改善民生会影响民主吗?》,《解放日报》2009年3月9日第14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年25日第1版。
    1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6期,第57页。
    2 文军:《民生乃社会建设之本》,《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期.第19~2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参见张士吕、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雷国珍、肖万春:《民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4页。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8页。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79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4页。
    西塞罗:《论共和国》,1,39。转引自施治生:《西塞罗的共和国政治理论》,《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第89页。
    西塞罗:《论义务》,1,50:《论演说》,29-39。转引自施治生:《西塞罗的共和国政治理论》.《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第8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7
    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新约》,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6年版,第4~6页
    参见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4页
    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39页
    转引自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页
    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页。
    曾国安:《论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江汉论坛》2001年第11期,第8~9页。
    参见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页。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72页。
    参见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曾国安:《论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江汉论坛》2001年第11期,第10页。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9页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2页
    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58页。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59~560页。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60~561页。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60页
    曾国安:《论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江汉论坛》2001年第11期,第9页
    曾国安:《论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江汉论坛》200l年第11期,第11页
    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71~75页。
    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金兆梓:《尚书诠译·君■》,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6页
    金兆梓:《尚书诠译·召诰》,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52页
    金兆梓:《尚书诠译·康诰》,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76页
    金兆梓:《尚书诠译·梓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06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颜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1~122页。
    杨伯峻:《孟子译注》下册《尽心下》,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28页。
    [清]王先谦: 《荀子解集》上册《王制篇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2-153页。
    《管子》注释组:《管子选柱》,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颜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6页。
    唐满九:《论语今译·颜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8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颜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0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为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颜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0页
    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唐满先:《论语令译·季氏》,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0页
    王肃:《孔子家语》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1页
    王肃:《孔子家语》第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8页。
    王肃:《孔子家语》第五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9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尧曰》,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7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学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子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9页。
    唐满先:《论语今译·阳货》,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页。
    王肃:《孔子家语》第六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
    王肃:《孔子家语》第六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6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尽心下》,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67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63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73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梁惠王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82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54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公孙卫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724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梁惠王下》,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96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滕文公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789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尽心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41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孟子·梁惠王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86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71页。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78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70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70页。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87页。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页。
    王耀明:《“民无不为本也”——论贾谊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解放日报》2004年1月2日第7版。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70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70页。
    《诸葛亮集·文集·治人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4页
    《诸葛亮集·文集·治人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4页
    《诸葛亮集·文集·答杜微书》,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9页
    《诸葛亮集·文集·治人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4
    《诸葛亮集·文集·治人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5
    赵清史:《诸葛亮的惠民思想》,《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61
    吴兢:《贞观政要译注·君道》,裴汝诚等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吴兢:《贞观政要译注·政体》,裴汝诚等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李凯中:《柳宗元对民本思想的超越》,《永州柳学》第3期,2007年9月18日,
    http://lib.huse.cn/lzy/news_view.ssp?newsid=378.
    《(?)程文集》卷四《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2页。
    《(?)程文集》卷四《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1页。
    《二程文集》卷一《论十事札子》,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李会钦:《简论二程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16页。
    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86页。
    朱熹:《四书集注·大学》,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5页
    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46页。
    朱熹: 《四书集注·大学》,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5页。
    朱熹: 《四书集注·论语》,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2页。
    朱熹: 《四书集注·论语》,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66页。
    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44页
    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66页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67页。
    张品端:《朱熹的民本思想》,《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5期,第87-89(?)
    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原君》,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6
    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学校》,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39页
    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学校》,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38-39页。
    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原法》,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20页
    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原君》,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6页
    谢俊美:《醒御丛书·弢园文录外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7年版,第367页。
    谢俊美:《醒御丛书·盛世危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14页。
    谢俊美:《醒御丛书·盛世危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页。
    诰谕原文见《粤匪杂录》(常熟图书馆藏钞本),转引自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501~502册。
    郭毅生:《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有关的历史人物?》,圣地红网2009年10月10日,
    http://sdhw.yau.edu.cn/index.jsp?wbtreeid=4115.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页.
    马克锋:《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第57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52~25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19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7~48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0页。
    王栻:《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3页。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页
    曹发军:《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社会下层情结》,《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74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四298页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页
    王玲:《论康有为的慈善与社会保障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63页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剂》第1册,《饮冰室文集之二·医学善会叙》,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2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剂》第1册,《饮冰室文集之二·治始于道路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9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1册,《饮冰室文集之一 ·说橙》,北京:中华书局1989版,第114页。
    杨齐福:《梁启超的社会保障思想刍议》,载李喜所:《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428~439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3册,《饮冰室文集之二十·政治与人民》,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3册,《饮冰室文集之二十·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2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2册,《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中国货币问题》,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3页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1册,《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8页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赋税思想,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9720.htm.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3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5-836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3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9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3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3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3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2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0页
    《孙巾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2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3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6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61
    《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1
    刘诚:《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述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69
    李昀:《富兰克林·罗斯福》,中国经济网2007年8月30日http://civ.ce.cn/figure.
    关在汉:《罗斯福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0~61页
    李剑鸣、童彤:《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演说全集》,陈亚丽、吴金平、顾中行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62页。
    那薇:《德国是如何帮助弱势群体的》, 《当代世界》2005年第6期,第5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页
    许琳:《社会保障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105页。
    张思锋、温海红:《社会保障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盖锐、杨光:《社会保障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参见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5
    [英]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汪淳波、苗正民译.李秉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页
    郝遥:《法国罢工与西方福利制度》,《百科知识》2010年第23期,第3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2期,第14~1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11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1页。
    [英]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汪淳波、苗正民译,李秉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美国的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其余的数据来自OECD组织。
    《政治局委员听的课》,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
    本刊课题组:《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上的腐朽性——二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求是》2001年第4期,第1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2页
    王海青:《西欧工人运功呈复苏态势》,《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第3版。
    《法国议会通过退体制度改革法案 工会宣布再罢工》,新浪网2010年10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w/2010-10-28/110221369006.shtml.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4页
    《列宁选集》第4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8页
    [日]不破哲三:《(资本论)与今天的时代》,载《(资本论)与当代学者研究(资本论)文集》,北京: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22页
    参见王雪飞:《中国人民是不会上当的》,新浪网2010年10月23日http://news.sina.com.cn/..6701.shtml.
    程恩富、杨斌:《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红旗文稿》2010年第11期,第6页
    李慎明:《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应对》,《红旗文稿》2009年第12期,第9
    李慎明:《从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危害》,《红旗文稿》2010年第6期,第10~11
    [日]高本督夫:《贫困化已不存在了吗》,载日本《经济》月刊1992年第4期。
    ②本田嘉久:《劳动阶级的状况恶化与日本资本主义》,《国外社会科学快报》1992年第7期,第72~7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303页
    《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00页。
    苏振芳:《透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状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求是论坛2010年4月6日,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22126-1-1.html.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59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60页
    [英]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汪淳波、苗正民译,李秉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版,第14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2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2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6页。
    章南雪生:《〈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研究》新浪博客200了年10月24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1b8ee010009ep.html.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8页
    周一平:《三谈新民本主义——兼答何丽君、叶伟国等先生质疑》,《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10期,第12~13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0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文魁:《社会建设时社会主义实现的 新形态》,《北京日报》2008年4月21日第17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8
    《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562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679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38页
    《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318页
    杨明佳:《列宁党群关系理论初探》,《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第436页
    《列宁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6页。
    《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7页。
    《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4页。
    《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页。
    《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0页。
    《列宁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2~322页。
    《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9页。
    《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2页。
    《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3页。
    《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25~526页。《列宁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7页。
    赵惜群:《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丰富发展及其当代价值》,《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第17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6-737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9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l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2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8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0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页。
    《列宁选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孟宪平:《论列宁的人本思想及其实践》,《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5期,第3页。
    《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8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3页
    《列宁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5页
    梅哲:《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8期,第113页
    吴宏洛、练晓荣:《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公平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42~43页。
    《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2页。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1~122页。
    廖成梅:《浅析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第44页
    廖成梅:《浅析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第44~45页
    #12
    廖成梅:《浅析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第44~45页。
    黄安年:《当代世界各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启示》,《兰州发展论坛》1997年9月(创刊号)。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
    李建国 :《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第50页
    《斯大林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0页
    《斯大林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18页。
    靳辉明:《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一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学习论坛》2007年第9期,第8页。
    蔡金发:《从列宁到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理论学习月刊》1996年10期,第1~7页。
    毛泽东:《最伟大的友谊》,《人民日报》1953年3月9日第1版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6页
    梁英:《古巴共产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当代世界》2008年第7期,第37
    韩冰:《劳尔·卡斯特罗主政以来的古巴民生改革》,《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76页。
    柴尚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简述》,《人民论坛》2009年第6期,第41页
    ■源洋:《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第47页
    张晓红、鲍常勇:《21世纪以来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第14页
    《毛泽东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
    《毛泽东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毛泽东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毛泽东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毛泽东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12月16日第1版。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5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8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39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 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380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9页。
    《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06年4月23日第1版。
    温家宝:《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2月17日第1版。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第1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2版。
    [英]莫尔:《乌托邦》,戴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22页。
    [英]莫尔:《乌托邦》,戴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英]莫尔:《乌托邦》,戴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意]康帕内拉:《太阳城》,陈大维、黎思福、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页。
    转引自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意]康帕内拉:《太阳城》,陈大维、黎思福、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页。[意]康帕内拉:《太阳城》,陈大维、黎思福、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4页。[意]康帕内拉:《太阳城》,陈大维、黎思福、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页。[意]康帕内拉:《太阳城》,陈大维、黎思福、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页。[意]康帕内拉:《太阳城》,陈大维、黎思福、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6~6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页
    [法]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1页。
    [法]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6
    [法]马布利:《马布利选集》,何清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54页
    转引自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
    [法]马布利:《马布利选集》,何清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4页。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2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2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56页。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赵俊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3页。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赵俊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4页。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赵俊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0页。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赵俊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页。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3卷,汪耀三等译,郭一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2页。
    [英]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黄鸿森、沈桂高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2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4页。
    转引自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99页。
    转引自丁建定:《礼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8
    [英]欧文:《欧文选集》第1卷,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黄鸿森、沈桂高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5-126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43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3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163页。
    [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1卷,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
    [美]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49页
    [美]埃利希·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25页。
    《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9页。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列宁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页
    王伟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问题的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第4期,第29
    王伟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问题的理论探索》,《中共中共党校学报》1997年第4期,第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9页
    王伟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问题的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第4期,第32-3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9-160页
    任平:《论马克思」主义慈善观》,《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第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0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1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王古阳:《马克思恩格斯论普遍幸福》,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新浪网2007年6月5日转载,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is(?)xuezhesuibi/20070605/18133663126.shtml.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许琳:《社会保障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孙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02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43-844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44页。
    金兆梓:《尚书诠译·梓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06页
    唐满光:《论语今译·宪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155
    唐满光:《论语今译·雍也》,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尽心下》,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067页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上册《王制篇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2-153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页
    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69页
    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原君》,长沙:丘麓书社2008年版,第6页
    周一平:《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探索与争鸣》2003年12期,第1页
    《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58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滕文公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00-801页。
    赵岐等注:《孟子》下册《梁惠王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82页。
    谭家健、孙中原译注:《墨子今注今译·尚贤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3页。
    谭家健、孙中原译注:《墨子今注今译·兼爱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84页。
    杨兵、王希隆:《对唐代几种社会救济形势的辨析》,《社科纵横》,2003年第3期,第67页。
    高永建:《中国历代社会救济政策之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43页。
    徐道稳:《清代社会救济制度初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4页。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0日第1版。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7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5-836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1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1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7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8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60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61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08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0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9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4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95页
    《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0页。
    《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2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9页
    《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19年版,第244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
    《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33页
    《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6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8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6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一九八九——二00八)》,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45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一九八九——二00八)》,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12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一九八九——二00八)》,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83-484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一九八九——二00八)》,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99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一九八九——二00八)》,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77页。
    新华月报:《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8页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日报》2003年1月20日第1版
    《胡锦涛在新进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第1版。
    《胡锦涛在新进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第1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9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9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2页。
    《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页
    《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
    《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史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0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2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6-737页。
    《列宁选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0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355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21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4-265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江泽民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567页。
    《江泽民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567页
    胡锦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讲话引起代表委员热烈反响》,《人民日报》2007年3月9日第1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0-731页。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19
    《马克思恩格斯个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
    《马克思恩格斯个集》第1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马克思恩格斯个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44
    《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0页
    郑洁:《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探索》2005年第4期,第119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8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4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4页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0页
    《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3页。
    胡锦涛:《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第1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马克巴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江泽民文献》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毛译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3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31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3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17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18页。
    胡锦涛在新进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第1版
    新华月报:《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49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53页《列宁全集》第5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北京:学习出版社1955年版,第294-297
    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
    2007年越南经济发展情祝和2008年经济发展目标,驻胡志明市总领馆经商室网站:http://www.nbfet.gov.cn/zeq/cletai.1 phtm?l ne-wld=10978.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发展展望——越南2006:亚太发展中国家数据——越南》,第420-421页。http://www.adb.org] [VietNamTldcfault.asp.
    张晓红、鲍常勇:,21世纪以来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第17页
    周余云:《古巴共产党为什么能立于不败之地》,《环球视野》总第92期,http://www.globalview.cn/Read News.asp?NewsID=5937.
    张金霞、毕晓光:《拉斯特罗党的建设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第120页
    柴尚石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简述》,2009年4月1日《人民论坛》 2009-3-16第5版
    徐亮:《评(古巴最新见闻!中古两国对比强烈:实在令中国人震撼)》,乌有之乡,2009年2月15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1/69921.html.
    汪志强:《美国奥巴马政府医疗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5期,第17页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徐崇温执笔,《光明日报》2009年9月1日第9版。
    毛晓晓:《印度学者: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新华网2009年8月25日http://finance.QQ.com.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谷源洋:《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第50页
    陈明凡:《越南政治革新的主要绩效和基本经验》.《新视野》2007年第3期,第87页
    白平浩、沈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红旗文稿》2009年第5期,第9页
    何龙群、陶红:《苏东剧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理论探索和政策调整》,《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0期,第31页
    引用数字均来自《老挝人民革命党第8次代表人会文件》第85-87页,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培训委员会2006年编印出版。
    谭荣邦:《苏东剧变后越、朝、老、古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5期,第22-23
    陆南泉:《苏联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金挥:《苏联经济概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赵汇:《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历史、现实的主要影响》,《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1期,第43页
    罗伊·麦德维夫:《让历史来审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页。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1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49-150页
    孙力、李7海平:《社会主义对现代闻名的贡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2期,第95页
    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第32页。
    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第32页。
    赵耀:《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及发展前景》,《红旗文稿》2001年第1期,第4
    孙力、李海平:《社会主义对现代闻名的贡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2期,第95页
    孔根红:《危机与变革 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第34页
    [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范岱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78页。
    盖锐、杨光:《社会保障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9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2页。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9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关上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9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页
    靳辉明、谷源洋:《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第七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来源http://www.du8.com(?)readfree.09/04774 7,html.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北京:学习出版社1955年版,第294-297页。
    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303、29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页
    《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胡锦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讲话引起代表委员热烈反响》,《人民日报》2007年3月9日第1版。
    [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决策》,王奔洲、叶奇南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45页
    汝信:《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高效理论战线》2009年第5期,第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8页。
    [日]不破哲三:《(资本论)与今天的时代》,载《(资本论)与当代学者研究(资本论)文集》,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毛译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胡锦涛在新进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第1版。
    王茂林:《新中国城市经济50年》,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戴均良:《中国市制》,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年版,第197页。
    戴均良:《正视“两个必然”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6期,第9页
    法]托尼·安德烈阿尼:《变革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第29页,作者托尼·安德
    烈阿尼,法国巴黎八大政治学教授、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主席
    金挥等:《苏联经济概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10228_402705692.htm.
    李兴耕:《斯拉温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12期,第5~6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9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30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2页。
    《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1950~1982》,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戴均良:《正视“两个必然”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6期,第9页。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
    《世界对明年经济前景很悲观》,《参考消息》2008年12月17日第1版
    孔根红,《危机与变革 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第34
    《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6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67页。(?)报:阶级战争仍在继续,两极分化令美国社会危机四伏》,《环球视野》 2010年12月第1期,总第330期。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11月27日文章,原题:打赢阶级战争,作者鲍勃·赫伯特。
    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4期,第42页
    转引自吴雄垂:《社会主义发展百年历程的回首与展望》,《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第6期,第23页。
    邵芬:《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第1期,第106页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几个问题(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8页
    上继山:《新加坡推进社会建设的经验》,《红旗文稿》2010年第13期.第30~31页。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第1版。
    汤耀国:《和谐社会借力全球经验 专访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瞭望》2006年第43期,第29页
    汪天文:《民生问题:欧盟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着力点简析》,《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7期,第61页
    王继雨:《新加坡推进社会建设的经验》,《红旗文稿》2010年第13期,第32页
    汤耀国:《和谐社会借力全球经验 专访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瞭望》2006年第43期,第30
    王继雨:《新加坡推进社会建设的经验》,《红旗文稿》2010年第13期,第32
    汤耀国:《和谐社会借力全球经验 专访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瞭望》2006年第43期,第30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9日第2版。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全集》第1~6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90年版。
    4.《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斯大林全集》第1~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1956年版。
    6.《斯大林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文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10.《邓小平文选》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邓小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5.《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1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而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9.《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7.[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8.[法]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英]贝弗里奇:《贝弗甲奇报告——社会保险和棚关服务》,何平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奔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37年版。
    13.[英]安东尼·古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14.[美]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15.[美]埃利希·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6.[美]莉莲·B·露宾:《沉默的大多数——美国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汪泽青、张卫红译,齐振海审校,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17.[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顾良译,施康强校,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版。
    18.[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吴艾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18.[美]鲍尔斯、爱德华兹、罗斯福:《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制与变革》(第三版),孟捷、赵准、徐华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0.[丹]戈斯塔·埃斯平一安德森:《转型中的福利国家——全球经济中的国家调整》,杨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1.[丹]考斯塔·艾斯平一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二个世界》,郑乘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2.[加]R·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郑秉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英]尼古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经济学》,郑秉文等译,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24.[德]弗兰茨一克萨维尔·考夫曼,王学东译: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5. rancis Fukuyama,Blindside:How to Anticipate Forcing Events and Wild Cards in Global Politics,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Nov.2007.
    26. Joshua Cooper Ramo, The Beijing Consensus:Notes on the New Physics of Chinese Power,First published 2004 by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27. Nicholas Rescher,Fairness:Theory&Practic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2.
    28. Philip Alston&Mary Robinson.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Towards Mutual Reinforce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9. MaureenE. Kenny, Realizing social justice:the challenge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9.
    30. Geanakoplos, John, Olivia. Mitchell, and Stephen P. Zeldes,Would a Privatiz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ally Pay a Higher Rate of Return? In R. Douglas Arnold, Michael J. Graetz. Alicia H Munnell, eds. Framing the Social Security Debate:Values, Politics, and Economics, NASI,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31. Paul Pierson,Dismantling the Welfare State?Reagan,Thatcher,and the Politics ofRetrench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2. Pochet Philippe& Vanherche Bart(eds), Social Challenges of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European Interuniversity Press,Brussels:1998.
    1.[法]托尼·安德烈阿尼:《变革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何忠国整理,《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2.[德]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
    3.[美]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解读中国模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2期。
    4.[乌克兰]克留奇夫:《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教训》,刘海霞编译,《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1期。
    5.[美]法里德·扎卡利亚:《中国的崛起》, 赵广成、林民旺译,《红旗文稿》2010年第8期。
    6.[加]R.米什拉:《西方福利模式的改革趋势:日益背离普享原则》,郑秉文译,《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7.[英]马丁·史密斯:《新工党的阶级理论评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王小颖译, 《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12期。
    8.[美]弗朗西斯·福山:《日本要直面中国世纪》,《中央公论》2009年9月号。
    9.[法]托尼·安德烈阿尼:《变革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10.[英]米克·布鲁克斯:《当代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郭懋安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7期。
    11.[德]艾克哈姆·利伯拉姆:《德国社会阶级分析》,黄汝接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7期。
    12. J. Vincent & Vee Burke, Nixon's Good Deed Welfare Refor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1.
    13. MaureenE.Kenny, Realizing social justice:the challenge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9.
    14. Bob Holman Saturday:"Rebuilding the temple of the welfare state——Face to Faith", The Guardian, June 30,2001.
    15. Roy Speckhardt,Can A Humanist Be A Political Conservative,The Humanist, March/ April 2004.
    16. Social Security Advisory" Board, Estimating the Real Rate of Return on Stocks Over the long Term. Washington DC., Aug.,2001
    17. Stevenson, R. W.:Report Predicts Deep Benefit Cuts Under Bush Social Security Plan, New York Times, Jun.,19,2002.
    18. Aaron, Henry J., Alan S. Blinder, Alicia Munell, Peter R. Orszag:"Perspectives on the Draft Interim Report of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to Strengthen Social Security," 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and The Century Foundation, Jul.,23,2001.
    19. Biggs Andrew G., "Perspectives on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to Strengthen Social Security," The CATO Project on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CATO Institute, SSP No.27.Aug.,22,2002.
    20. Diamond. Peter A., What Stock Market Returns to Expect for the Future? Social security Bulletin, Vol.63, No.2,2000.
    21. P. Henman&J. Perry,Welfare Dependenc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Welfare Recipient Numbers,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Vol.37, Issue 3,2002.
    22. M. Melkersson & J. Saarela, Welfare Participation and Welfare Dependence Among the Unemployed,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17, Issue 3,2004.
    23. David T. Ellwood,"Welfare Reform as I Knew It",The American Prospect, May/June 1996.
    1.青连斌:《民生大于天: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本书编写组:《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3.邵景均:《执政当以民生为本》,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雷国珍、肖万春:《民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柳礼泉:《新中国民生60年》,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伍鸿亮:《情系民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王子今等:《中国社会福利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8.王卫平:《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9.高冬梅:《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5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李效东:《社会动力论:民生福利、经济发展与中国复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13.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4.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6.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郑秉文:《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吴士宇:《后福利国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19.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0.郑秉文:《社会保障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童星:《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22.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4.郭士征:《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26.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吕学静:《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28.盖锐、杨光:《社会保障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30.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靳辉明、谷源洋:《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32.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
    33.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陆晓文:《社会建设: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5.李惠斌、李朝晖:《后资本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36.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本》,《前线》2007年第5期。
    2.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
    3.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徐之顺、曹达全:《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民生》,《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5.顾钰民:《让关注生成为社会的共同理念》,《文汇报》2007年4月11日。
    6.周一平:《国史研究要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
    7.祝福恩:《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的依据与政策安排》,《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
    8.张俊领:《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社工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9.杨军:《民生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
    10.曹文宏:《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唯实》2008年第2期。
    11.付子堂、常安:《民生法治论》,《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
    12.何士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法学评论》2009年第3期。
    13.吴忠民:《重视民生:公正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浙江经济》2006年第1期。
    14.赵中源、梅园:《回顾与反思:理论界关于民生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
    15.陈永森:《民本与民主辨析》,《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6.苏莉:《民主与民本》,《理论视野》2010年第10期。
    17.陈文、谢振才、黄卫平:《“民本”与“人本”论析》,《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8.李存山:《“人本”与“民本”》,《哲学动态》2005年第6期。
    19.蔡伟刚:《从民本走向民主》,《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0.夏勇:《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1.吕元礼:《民本的阐释及其与民主的会通》,《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2.王来金:《“民主”与“民本”概念辩证》,《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3.彭中礼:《从民权到民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4.俞可平:《关于民主亟待厘清的六个关系》,《半月谈》(内部版)2009年第4期。
    25.许耀桐:《改善民生会影响民主吗?》,《解放日报》2009年3月9日。
    26.文军:《民生乃社会建设之本》,《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期。
    27.王伟凯:《论“民生”的哲学性特征》,《理论界》2008年第1O期。
    2R.刘丽:《浅析孔孟社会保障思想》,《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5期。
    29.姜涌:《孟子的民本主义政治哲学》,《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0.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理论前沿》2008年第3期。
    31.汪耀明:《“民无不为本也”--论贾谊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解放日报》2004年1月28日。
    32.俞兆鹏:《论朱熹的民本主义思想》,《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4年第2期。
    33.张品端:《朱熹的民本思想》,《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4.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35.王卫平:《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36.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攀登》2008年第2期。
    37.李锋敏:《中国历史上的礼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8.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9.刘伦:《历史视域中的中国民本思想》,《长白学刊》2008年第3期。
    40.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41.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2.李秋华:《“民本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浙江学刊》2006年第2期。
    43.曹发军:《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社会下层情结》,《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4.操申斌:《对中国近代几种大同思想的评说》,《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45.马克锋:《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46.蒋大椿:《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7.程美东:《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
    48.杨荣:《从民生主义思想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
    49.曾国安:《论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江汉论坛》2001年第11期。
    50.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
    51.杨艳琳:《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2.庞绍堂:《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53.陈银娥:《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54.郑秉文:《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55.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56.臧乃康:《近现代西方民生思想及其制度安排》,《理论导刊》2009年第6期。
    57.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58.于慧颖、田克勤:《马克思的民生思想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1期。
    59.黄克亮:《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探求》2007年第3期。
    60.李抒望:《关注民生: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社科纵横》2007年第5期。
    61.吴苑华:《关切“民生”:一个不能忽视的马克思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62.王慧:《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理论学刊》2009年第12期。
    63.王伟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问题的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第4期。
    64.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光明日报》2007 年7月3同。
    65.俞吾金:《在实践巾丰富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术界》2001年第5期。
    66.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67.高国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
    68.丰子义:《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69.张耀灿、周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理论探讨》2005年第2期。
    70.任平:《论马克思主义慈善观》,《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
    71.周道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民生问题:马恩有关思想的启示》,《攀登》2006年第6期。
    72.杨荣:《从民生主义思想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
    73.李建国:《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
    71.郑结:《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探索》2005年第4期。
    75.杨明佳:《列宁党群关系理论初探》,《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76.梅哲:《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8期。
    77.谷源洋:《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78.韩冰:《劳尔·卡斯特罗主政以来的古巴民生改革》,《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9.梁英:《古巴共产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当代世界》2008年第7期。
    80.白平浩、沈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红旗文稿》2009年第5期。
    81.徐崇温:《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改革和中国模式的讨论述要》,《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
    82.赵宏:《中国模式与当今世界几种主要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红旗文稿》2009年第22期。
    83.赵汇:《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历史、现实的主要影响》,《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1期。
    84.赵曜:《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及发展前景》,《红旗文稿》2001年第1期。
    85.吴雄垂:《社会主义发展百年历程的回首与展望》,《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常6期。
    86.孙力、李海平:《社会主义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2期。
    87.刘志明:《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世界社会主义——国际金融危机观点全球扫描与透视》,《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
    88.冯特君:《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 《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89.张倩:《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演进特点》,《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90.甘信奎:《近百年来中国民生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91.张瑞:《论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
    92.李瑞:《建国前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概述》,《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
    93.靳连芳、宋富法:《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94.李湘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95.朱小玲:《关注民生与党的执政理念新发展》,《理论探讨》2010年第5期。
    96.臧乃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理论导刊》2008年第12期。
    97.钱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价值取向》,《理论前沿》2009年第15期。
    98.郭先登:《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民生观的认识》,《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99.龙佳解、罗泽荣:《论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三个理论特质》,《学术论坛》2008年第12期。100.臧乃康:《民生思想与社会主义心潮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01.贾建芳:《社会主义与人的自山全面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102.韩琳、高九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3期。103.杨黎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民生发展原则的演化》,《理论学刊》2008年第4期。104.瞿林东:《科学发展观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水是》2010年4月。105.陈志尚:《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红旗文稿》2009年第20期。
    106.周一平:《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
    107.周一平:《新民本社会主义观初探》,《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3期。
    108.周一平:《三谈新民本主义——兼答何丽君、叶伟国等先生质疑》,《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0期。
    109.宫希魁、徐晓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红旗文稿》2009年第19期。
    110.刘国光:《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5期。
    111.靳辉明:《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学习论坛》2007年第9期。
    112.李慎明:《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应对》,《红旗文稿》2009年第12期。
    113.程恩富、杨斌:《国际会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红旗文稿》201O年第11期。
    114.汝信:《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5期。
    115.靳辉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116.《求是》杂志课题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上的腐朽性》,《求是》2001年第4期。
    117.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2期。
    118.李明斌:《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3期。
    119.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4期。
    120.高桂云、戚桂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121.夏燕:《国外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观察与思考》2008年第7期。
    122.汪天文:《民生问题:欧盟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着力点简析》,《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7期。
    123.景天魁、毕天云:《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理论前沿》2009年第11期。
    124.郑功成:《从高增长低福利到国民经济与国民福利同步发展——亚洲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与未来》,《理论前沿》2009年第18期。
    125.钮维敢:《偏见和对立——当代“中国威胁”论透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 年第1期。
    126.徐觉哉:《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127.王丽华:《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
    128.周明海、黄刚:《国外学者视野中的现实资本主义与未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
    129.秦益成、李荷英:《国外学者政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4期。
    130.潘广辉:《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综述》,《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2期。
    131.徐丽敏:《国外福利依赖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32.李其庆、季正矩:《从国际马克思大会看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6期。
    133.秦宣:《“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28日。
    134.纪玉山、代栓平:《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在发展中反思》,《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135.周弘:《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136.解保军:《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批判——〈健全的社会〉析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
    137.王元明:《论弗洛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38.潘胜文、杨丽艳:《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39.吴春明:《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学术交流》2005年第3期。
    140.张铭:《在体现社会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理论探索》2007年第6期。
    141.汤耀国:《和谐社会力量借力全球经验专访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瞭望》2006年第43期。
    142.侯惠勤、辛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红旗文稿》2010年第12期。
    143.郭伟伟:《新加坡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启示》,《红旗文稿》2009年第6期。
    144.袁群、安晓敏:《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6 年第11期。
    145.郑振儒:《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管理比较分析》,《经济纵横》2007年第6期。
    146.吴春明:《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学术交流》2005年第3期。
    1.卢向国:《民本的逻辑》,复旦大学,2007年
    2.陈云芝:《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张艳玲:《论“以人为本”一一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到科学发展观》,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上海师范人学,2010年。
    5.王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严柏华:《民生问题初探》,上海财经大学,2008年
    3.温彤胜:《民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思考》,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赵琰:《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华侨大学,2008年。
    5.岳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民生思想研究》,中南大学,2008。
    6.冯召刚:《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新疆大学,2008年
    7.肖瑞华:《试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杨同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王玖姣:《新中国实践社会主义民生取向的历史考察》,河南大学,2009年。
    10.冯小燕:《十六大以来党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 go 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http://www.mohrss.gov.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http://www.mca.gov.cn/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
    6.中国人大新闻网http://npc.people.com.cn/
    7.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
    8.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
    9.光明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 gm w.cn/
    10.人民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people.com.cn/GB/index.html
    11.人民网-强国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
    12.求是论坛: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22126-1-1.html
    13.中国社会保障网:http://www.cnss.cn/
    14.中国社会学网: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
    15.中国民生网:http://www.minsheng.net/portal.php
    16.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
    17.百度:http://www.baidu.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