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代朝鲜使臣与中国辽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明代朝鲜使臣与中国辽东是中朝关系史与东北史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明代朝鲜使臣与中国辽东进行研究。通过考察明代朝鲜使臣在辽东的活动,揭示辽东在中朝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五章。现按照行文顺序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概述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首先对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选题原因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作了述评,继而对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分两节,阐述了朝鲜对明朝贡概况。洪武二年(1369),明朝与高丽宗藩关系确立,自此开始了明朝与朝鲜王朝200余年的使臣往来。朝鲜使臣出使的任务有常贡与别贡。朝鲜使臣团一般由正使、副使、书状官、通事、医员、军官、子弟、押物、打角夫、押马等构成。使臣团的规模一般保持在30人左右。朝鲜使臣陆路往来明朝辽东段的路线为:渡鸭绿江后,经镇江城→辽阳→广宁镇→山海关。辽东贡道的路况也很复杂。既有自然地理状况,又有少数民族的影响。
     第二章分三节,论述了朝鲜使臣与辽东地方官。辽东是朝鲜使臣赴京行程中重要的一站。朝鲜使臣在辽东要拜见辽东都司三员,接受宴请,办理入京的相关手续。朝鲜使臣与辽东地方官间的这些程序已为固定程序,其主要包括:辽东都司见堂仪、辽东宴请朝鲜使臣仪、辽东护送例。这些程序体现了明与朝鲜间的宗藩关系。朝鲜使臣在辽东也受到了辽东地方官的优礼。辽东地方官优礼朝鲜使臣主要与明朝中央“怀仁远人”、部分辽东地方官对朝鲜怀有深厚感情、朝鲜对明以诚事大有直接关系。辽东地方官优礼朝鲜使臣也产生了一系列效果。毋庸讳言,朝鲜使臣与辽东地方官交往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地方官的索贿事件。索贿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有索贿程度重、索贿持续时间长、索贿形式多样。索贿在明中后期呈加剧之势。中朝两国对索贿也进行了相应处理。
     第三章分三节,论述了朝鲜使臣与辽东官民的交往。朝鲜使臣与辽东官民的交往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局面。辽东地方官、儒家学人、普通百姓、僧侣、少数民族、学童等,均参与到与朝鲜使臣的交往互动中。朝鲜使臣与辽东地方官有礼尚往来的活动。朝鲜使臣行经辽东时,朝鲜使臣与辽东学人展开广泛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诗、赠诗,饮酒畅谈,交流思想,是他们交往的主要内容。双方交往主动性高,交往地点也很灵活。他们的交往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朝鲜使臣与辽东百姓的交往以友好互助为主,但也存在个别误解与不友好行为。
     第四章分四节,论述了朝鲜使臣关注辽东社会。朝鲜使臣关注的经济内容主要有:辽东城镇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情况。朝鲜使臣关注的政治内容主要有:辽东地方官与政令、辽东政治腐败。朝鲜使臣关注辽东军事的主要内容有:辽东防御工事与练兵教场、辽东边患、辽东边将。朝鲜使臣关注辽东文化的主要内容有:辽东崇佛重道、丧葬礼制。朝鲜使臣关注辽东社会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第五章分四节,论述了朝鲜使臣与辽东贸易。朝鲜使臣在辽东贸易非常活跃。无论朝鲜方面还是辽东方面,贸易参与者众多。贸易地点也不固定一地。贸易的形式主要分为自由贸易与征索贸易。朝鲜使臣与辽东贸易对朝鲜与辽东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语部分主要是综合五章的内容,总结明代朝鲜使臣在中国辽东的活动。指出朝鲜使臣在辽东的活动,始终在宗藩关系及儒家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朝鲜使臣在辽东地区的活动是朝贡使行中重要内容,在中朝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更多的关注朝鲜使臣在辽东的活动。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our predecessor, this paper made acomprehensive study on Korean Ambassadors and Chinese Liaodong of MingDynasty. By researching activities of Korean Ambassadors, revealing the importantposition of Liaodong of China and Korea. The full-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preface, body composed by fiv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Now we generalizedthe contens and main points of this paper as followed in the sequence of writing.
     In the preface, we defined the scope of basic concepts first, and analysised thetopic reason and value. The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cademic circles was described.On this foundation we pointed out the emphasis and diffculty and the method onhow to do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 spected the two sources. In1369, Ming dynasty andGaoli funded the Sino-foreign tributary relations, and sustained for277years.Missions of Korean Ambassadors were regular tributaries and tramp tributaries.Korean Ambassadors were composed of several positions, about thirty menbers. Theland route of Korean Ambassadors was: Zhenjiang→Liaodong Dusi→Guangning→Shanhanguan. The land route was not only terrain complex, but also influencedby minorities.
     The second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Relations bewteen KoreanAmbassadors and Liaodong prefectures were described. Liaodong was an importantstation of Korean Ambassadors tributing to the capital. Korean Ambassadors neededto meet prefectures, attend fete, etc, which were the fixed ceremonies. Theseceremonies were the reflect of tributary relations. prefectures arranged KoreanAmbassadors activrites, some of prefectures hospitality welcomed them, howeversome of prefectures blackmailed them.
     The third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Korean Ambassadors and Liaodong people were reasearched. The activites betweenKorean Ambassadors and Liaodong people were multi-level and several-aspect.Korean Ambassadors connected with Confucian person, common people, commonpeople, minorities, ect. Sometimes the relationships showed friendly mutual,sometimes misunderstandings and unfriendly. Korean Ambassadors contacted withLiaodong people in their homes mainly. Those relationships of Korean Ambassadors’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The fourth chapte is divied into four sections, which discribed Liaodong socialactivities observed by Korean Ambassadors. Economic contents mainly were town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Political content mainlywere government decrees and corruptions. military content mainly werefortifications, training teaching fields, the enemy's situations and generals. Culturalcontents mainly were prosperities of Buddhism and Taoism, tuneral ritual. Behindthe observing of Liaodong social, there were more strategic intents.
     The fifth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trade between KoreanAmbassadors and Liaodong was discussed. Trades of two sides were very active inLiaodong. Tade positions were not fixed. Traded between them can be calssified intotwo types, free trade and levied trade. Trades showe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oKorea and Liaodong society.
     The last is the conclusion.After summarizing the whole article,we can concludethat avtivities of Korean Ambassadors were limited in the tributary relations and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Avtivities in Liaodong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Korean Ambassadors,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etween China and Karea.Those activites of Korean Ambassador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引文
1杨军:《〈燕行录全集〉订补》,《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2009年。
    2左江:《值得关注的燕行录文献》,《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1期。
    3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4张德信、松浦章:《一部研究中朝关系的重要史料——〈朝天录〉评价之一权近〈奉使录〉》,《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1[韩]朴成柱:《高丽·朝鲜遣明使研究》,东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孙卫国:《〈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
    3郑信哲:《略论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历史文化交流》,《当代韩国》2002年冬季号。
    4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南开学报》2005年第5期。
    5李善洪:《明清时期朝鲜对华外交使节初探》,《历史档案》2008年第2期。
    6陈尚胜:《重陪鹭更何年———朝鲜李珥出使明朝诗歌初探》,《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7桂栖鹏、尚衍斌:《谈明初中朝交往中的两位使者——契长寿、契斯》,《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
    1周振鹤:《朱子学与王学在晚明和朝鲜的交错影响》,“从周边看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7年。
    2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
    3苗威:《华夷观的嬗变对朝鲜王朝吸收中国文化的影响》,《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
    4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
    5林琳:《明朝与朝鲜李朝、日本图书交流初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6桑秋杰:《明朝时期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7王红梅:《许筠论略》,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吴莲姬:《明清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当代韩国》2002年秋季号。
    2何孝荣:《明代的中朝科学技术交流》,《文史杂志》1998年第1期。
    3董明:《明代朝鲜人的汉语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4朴莲顺、杨昕:《从〈朝天录〉看朝鲜使节与域外文人的文化交流》,《延边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5金香:《从史实看中韩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当代韩国》1996年第1期。
    6陈尚胜:《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文史哲》2000年第4期。
    7武晓燕:《明朝出兵援朝抗倭与朝鲜使者郑昆寿——读韩国文集丛刊·〈柏谷集〉札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8姜龙范、刘子敏:《李朝太祖在位时期中朝关系述论》,《延边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9刘子敏、姜龙范:《明代建文朝同李氏朝鲜的友好交往》,《延边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李红权:《徐光启亟遣使臣监护朝鲜》,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日]荷见守义:《土木之变时期李朝搜集明朝情报的活动》,《史学集刊》1999年第1期。
    3栾凡:《明代中朝朝贡礼仪的制度化》,《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
    4[韩]郑容和:《从周边视角来看朝贡关系——朝鲜王朝对朝贡体系的认识和利用》,《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5王剑:《论明代中前期中朝使臣的走私贸易》,《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6陈潮:《明清之际中韩宗藩关系探索》,《学术论坛》1997年第1期。
    7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8王非:《明代援朝御倭战争与朝鲜的“再造之恩”意识》,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求实学刊》2005年第4期。
    2文钟哲:《浅谈明代女真族与朝鲜人之间的边境贸易》,《满族研究》1996年第2期。
    3王薇、林杰:《论中朝两国间最早的谈判贸易——兼及明惠帝的对朝政策》,《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魏华仙:《论明代会同馆与对外朝贡贸易》,《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刁书仁:《论明朝与李朝的使行贸易》,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甘肃兰州,2005年。
    6凌文峰:《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经济原因探析》,《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7栾凡:《明代中朝朝贡刍议》,《明史研究》(第10辑)2007年。
    8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高艳林:《明代万历时期中朝“中江关市”设罢之始末》,《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2期。
    2晁中辰:《论明代的朝贡贸易》,《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3宾长初:《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出版之要义》,《出版广角》2006年第7期。
    4崔一:《试析朝鲜的中国观》,《延边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杨昕:《朝鲜使臣笔下的明代通州》,《延边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6[新]许齐雄:《事大至诚——从16世纪末“昭雪国疑”和“壬辰请援”看朝鲜李朝政治核心对中国的想象和期许》,“从周边看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7年。
    7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
    1王绵厚、李健才:《东北古代交通》,沈阳出版社1990年。
    2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张婷婷:《明代朝鲜朝贡路线的演变》,《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张士尊:《明朝与朝鲜交通路线变化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5[韩]吴一焕:《17世纪初明朝与朝鲜海路交通的启用》,《历史教学》1996年第12期。
    6王玉杰:《论刘鸿训在明末中朝交往中的贡献》,《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孙卫国:《朝鲜入明贡道考》,《韩国学论文集》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张丹卉:《论明清之际东北边疆城镇的衰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1期。
    2李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文物出版社1989年。
    3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1《明太祖实录》卷37,洪武元年十二月壬辰条。
    2《明太祖实录》卷41,洪武二年四月乙丑条。
    3《明太祖实录》卷44,洪武二年八月甲子、丙子条。
    4[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262页。
    5《朝鲜世祖实录》卷34,世祖十年八月壬午条。
    6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南开学报》2005年第5期,第69页。
    7《通文馆志》卷3,事大,转引自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2页。
    1《明太宗实录》卷127,永乐十年四月庚午条。
    2《明太宗实录》卷130,永乐十年七月乙巳条。
    3《明太宗实录》卷135,永乐十年十二月戊寅条。
    4(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05,朝贡一,东南夷上,朝鲜。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789-79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以下所引《大明会典》版本皆同。
    1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15页。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05,朝贡一,东南夷上,朝鲜。
    3[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20-25页。
    1刁书仁:《明前期明朝向朝鲜索征的“别贡”》,《东北师大学报》2009年3期,第60页。
    2本表数字依据苏世让:《阳谷赴京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394页。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34-335页。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85页。
    1[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06页。
    2[朝鲜]成伣:《辛丑朝天诗》,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232页。
    3[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156页。
    1《朝鲜世祖实录》卷36,世祖十一年八月庚寅条。
    2《明宣宗实录》卷64,宣德五年三月辛酉条。
    3《明宣宗实录》卷75,宣德六年正月乙酉条。
    4数字依据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34-335页。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85页。
    5[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120-125页。
    1[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156页。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05,朝贡一,东南夷上,朝鲜。
    3相关研究可参见张士尊:《明朝与朝鲜交通路线变化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13-17页。孙卫国:《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二辑,第39-47页。
    4(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54页。
    5[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297-304页。
    1《朝鲜中宗实录》卷55,中宗二十年十一月丙寅条。
    2[朝鲜]李荇:《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236页。
    3[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11页。
    4《朝鲜太祖实录》卷8,太祖四年十月乙卯条。
    1[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68-69页。
    2[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50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85页。
    4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2页。
    5(明)李辅:《全辽志》卷1,山川,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33页。
    6[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6页。
    7[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4页。
    8[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88页。
    9[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0页。
    1[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28页。
    2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3页。
    3[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1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85页。
    5(明)李辅:《全辽志》卷1,山川,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33页。
    6[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5页。
    7[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68页。
    8[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89页。
    9[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0页。
    10《朝鲜世宗实录》卷79,世宗十九年十二月辛巳条。
    11《朝鲜世宗实录》卷80,世宗二十年正月丙午条。
    1《朝鲜成宗实录》卷122,成宗十一年十月辛酉条。
    2《朝鲜成宗实录》卷128,成宗十二年四月癸亥条。
    3[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04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70页。
    5[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88页。
    6[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1页。
    7[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1页。
    1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5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39页。
    3[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86页。
    4(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59页。
    5[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51页。
    6(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59页。
    7[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3页。
    8[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9页。
    9[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03页。
    10[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77页。
    1[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87页。
    2[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87页。
    3[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87页。
    4[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03页。
    5[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85页。
    6[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03页。
    1[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86页。
    1[朝鲜]李恒福:《朝天日乘》,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472-481页。
    2[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84页。
    1有关站与站距离及官员设置情况,以下各站未加注者,皆引自[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297-303页。
    2[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297页。
    3[朝鲜]闵仁伯:《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14页。
    4《明宪宗实录》卷216,成化十七年六月癸酉条。
    5[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28页。
    6[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55页。
    7[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0页。
    1[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29页。
    2以下各站古地名与今地名的定位,前人张士尊先生已基本考证清楚。参见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9-341页。今地名的定位下文不再重复出注。
    3(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02页。
    4[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88页。
    5[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6页。
    6[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33页。
    7[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3页。
    8[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34页。
    1(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03页。
    2[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7页。
    3[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39页。
    4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6页。
    5[朝鲜]苏光震:《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00页。
    6[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89页。
    7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1(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11页。
    2[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27页。
    3[朝鲜]闵仁伯:《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20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53页。
    1[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1页。
    2(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15页。
    3[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2页。
    4[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2页。
    5[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3页。
    1[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52页。
    2[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5页。
    3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
    4[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5页。
    5[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59页。
    6[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32页。
    1[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7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65页。
    3[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91页。
    4[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90页。
    1[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93页。
    2[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94页。
    3《明世宗实录》卷508,嘉靖四十一年四月庚申条。
    1《明太祖实录》卷61,洪武四年二月壬午条。
    2《明太祖实录》卷67,洪武四年七月辛亥条。
    3《明太祖实录》卷101,洪武八年九月癸丑条。
    4(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4,典礼,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408页。
    1(明)李辅:《全辽志》卷1,沿革,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31-533页。
    2(明)李辅:《全辽志》卷3,职官,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89页。
    3(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2,建置,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72页。
    4李健才:《明代东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7页。
    5(明)李辅:《全辽志》卷3,职官,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84-589页。
    1《明英宗实录》卷12,宣德十年十二月丁未条。
    2(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2,建置,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72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0页。
    4[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6页。
    5[朝鲜]苏世让:《阳谷赴京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399页。
    6[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25页。
    7《朝鲜世宗实录》卷124,世宗三十一年四月丁巳条。
    8[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25页。
    9[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1页。
    1[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58-259页。
    2[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76页。
    3[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2页。
    1[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8-480页。
    2[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25页。
    3[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8页。
    1[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2页。
    2[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4页。
    3[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8页。
    4《明武宗实录》卷6,弘治十八年十月甲寅条。
    5[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12页。
    6[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72页。
    7《明太宗实录》卷24,永乐元年十月戊申条。
    8[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514页。
    9《明宪宗实录》卷160,成化十二年十二月己丑条。
    1[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278页。
    2[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70页。
    3[朝鲜]郑昆寿:《赴京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366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42页。
    5[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289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4页。
    7[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232页。
    1[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288页。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49,驿传五,勘合。
    3[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86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75页。
    5[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85页。
    6[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78页。
    7[朝鲜]权挟:《石塘公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20页。
    8《朝鲜太祖实录》卷8,太祖四年十月乙卯条。
    1《明太祖实录》卷246,洪武二十九年七月丁丑条。
    2《朝鲜太祖实录》卷8,太祖四年十月乙卯条。
    3《朝鲜世宗实录》卷91,世宗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丑条。
    4《朝鲜世宗实录》卷92,世宗二十三年二月己丑条。
    5《明孝宗实录》卷30,弘治二年九月壬申条。
    6《朝鲜燕山君日记》卷50,燕山君九年七月丁卯条。
    7《朝鲜燕山君日记》卷49,燕山君九年三月己卯条。
    1《朝鲜燕山君日记》卷43,燕山君八年四月辛未条。
    2《朝鲜燕山君日记》卷43,燕山君八年四月辛未条。
    3《朝鲜燕山君日记》卷43,燕山君八年三月己卯条。
    4《朝鲜燕山君日记》卷50,燕山君九年七月丁卯条。
    5《朝鲜明宗实录》卷30,明宗十九年八月癸酉条。
    6(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余思黎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第46页。
    1《明太宗实录》卷189,永乐十五年闰五月己卯条。
    2《明宣宗实录》卷58,宣德四年九月丁卯条。
    3《朝鲜成宗实录》卷114,成宗十一年二月丙寅条。
    4[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166页。
    5《朝鲜世宗实录》卷103,世宗二十六年三月甲子条。
    6[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89页。
    1[朝鲜]李忔:《雪汀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3册),第39-43页。
    2[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88页。
    1《朝鲜世祖实录》卷32,世祖十年正月丁丑条。
    2《朝鲜成宗实录》卷212,成宗十九年闰正月甲戌条。
    3《朝鲜中宗实录》卷76,中宗二十九年二月己丑条。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322页。
    1《朝鲜世宗实录》卷69,世宗十七年七月丙子条。
    2《朝鲜成宗实录》卷275,成宗二十四年三月乙酉条。
    3《朝鲜成宗实录》卷281,成宗二十四年八月癸未条。
    4(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08,朝贡通例。
    1《朝鲜中宗实录》卷76,中宗二十九年二月己丑条。
    2[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0页。
    3《朝鲜端宗实录》卷3,端宗即位年九月甲寅条。
    4《朝鲜成宗实录》卷84,成宗八年九月戊辰条。
    1《朝鲜世宗实录》卷103,世宗二十六年三月甲子条。
    2[朝鲜]姜希孟:《私淑斋集》卷4,七言古诗,《赠卜校尉》。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3本段所引权近诗文全部出自[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166页。
    1[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38页。
    2[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80-81页。
    3[朝鲜]权拨:《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278页。
    4[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4页。
    5[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8、270页。
    6[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8页。
    7[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6、72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73页。
    2[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2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7页。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2页。
    5[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5、100页。
    6[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6-481页。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5、444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8页。
    3[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4-267页。
    4[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149页。
    1《朝鲜中宗实录》卷73,中宗二十八年二月庚辰条。
    2《高丽史节要》卷33,辛禑四。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3[朝鲜]朴宜中:《贞斋逸稿》卷2,附录,《本传》。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4[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41页。
    5《朝鲜世祖实录》卷25,世祖七年八月甲戌条。
    6《朝鲜成宗实录》卷9,成宗二年正月癸未条。
    
    1《朝鲜宣祖实录》卷173,宣祖三十七年四月戊申条。
    2[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0页。
    3[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0页。
    4[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69页。
    5[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27页。
    6[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26页。
    7《朝鲜中宗实录》卷96,中宗三十六年十一月甲申条。
    8[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69页。
    1《朝鲜光海君日记》卷8,光海君即位年九月辛卯条。
    2[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85页。
    3《朝鲜中宗实录》卷97,中宗三十六年十二月己卯条。
    4[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5页。
    5[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88页。
    6《朝鲜中宗实录》卷97,中宗三十六年十二月己卯条。
    7[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3页。
    1[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87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10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1页。
    4[朝鲜]作者佚名:《朝天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0册),第76页。
    5[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3-444页。
    6《朝鲜宣祖实录》卷173,宣祖三十七年四月戊申条。
    7[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73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28页。
    2《朝鲜中宗实录》卷97,中宗三十六年十二月己卯条。
    3《朝鲜世宗实录》卷81,世宗二十年六月乙卯条。
    4《朝鲜成宗实录》卷17,成宗三年四月乙亥条。
    5《朝鲜中宗实录》卷10,中宗四年十一月辛未条。
    1《朝鲜中宗实录》卷41,中宗十六年正月丁丑条。
    2《朝鲜中宗实录》卷55,中宗二十年十一月庚辰条。
    1《朝鲜中宗实录》卷46,中宗十七年十月癸巳条。
    2《朝鲜明宗实录》卷8,明宗三年八月辛未条。
    3(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70,律例十一,刑律三。
    4《明宣宗实录》卷18,宣德元年戊辰条。
    5《明宣宗实录》卷46,宣德三年八月甲申条。
    6《明穆宗实录》卷67,隆庆六年闰二月丁丑条。
    7《明世宗皇帝实录》卷460,嘉靖三十七年条。
    1《明世宗实录》卷513,嘉靖四十一年九月戊申条。
    2(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2,建置,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72页。
    3《朝鲜中宗实录》卷97,中宗三十六年十二月己卯条。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552页。
    1[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74-276页。
    2[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2、174页。
    1[朝鲜]权挟:《石塘公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9页。
    2[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85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7、463页。
    1[朝鲜]崔演:《西征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185页。
    2(明)李辅:《全辽志》卷3,职官,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83页。
    3[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4-175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9-441页。
    5(明)李辅:《全辽志》卷4,人物,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627页。
    6(明)李辅:《全辽志》卷3,职官,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81页。
    7(明)李辅:《全辽志》卷4,宦业志,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618页。
    1[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81页。
    2[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27页。
    3[朝鲜]李廷龟:《庚申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69页。
    4[朝鲜]李廷龟:《庚申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70页。
    1[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83页。
    2[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162页。
    1[朝鲜]李廷龟:《甲辰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31页。
    2[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35-38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5、453页。
    1(明)李辅:《全辽志》卷3,选举,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94页。
    2《朝鲜成宗实录》卷198,成宗十七年十二月己亥条。
    3《朝鲜成宗实录》卷200,成宗十八年二月壬申、癸酉条。
    4《朝鲜成宗实录》卷219,成宗十九年八月乙卯条。
    5《朝鲜成宗实录》卷235,成宗二十年十二月己丑条。
    1[朝鲜]金世弼:《十清先生集》卷3,七言律诗,《海州卫在城驿赠顾秀才》、《辽阳怀远馆,次顾秀才韵》。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2[朝鲜]李荇:《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256页。
    3[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5页。
    1[朝鲜]李廷龟:《戊戌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511-512页。
    2[朝鲜]徐居正:《四佳集》,《四佳诗集》卷7,诗类,《余既从丘生之请,和萧进士山海登楼诗韵。其兄进士丘霁,次韵见寄,谨奉和》。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1[朝鲜]徐居正:《四佳集》,《四佳诗集》卷7,附,《次韵徐奉使用萧进士山海卫登楼诗》。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2[朝鲜]郑士信:《梅窗集》卷2,诗,《宿连山驿士人李国植家,临行题赠》。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3[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428页。
    1[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1页。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1页。
    3[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71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9页。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8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21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19-124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23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24页。
    1[朝鲜]李睟光:《续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221页。
    2[朝鲜]李廷龟:《丙辰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47页。
    3《朝鲜世宗实录》卷103,世宗二十六年三月甲子条。
    4[朝鲜]柳梦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409页。
    5[朝鲜]苏世让:《阳谷集》卷4,诗,《自杏山抵小凌河遭雨》。“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6页。
    7[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51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318页。
    2[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7页。
    3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1页。
    4[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1页。
    5[朝鲜]洪贵达:《虚白亭集》卷1,诗,《青石洞老人叹》。“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1[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279、308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38、140、156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64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40页。
    1[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6页。
    2[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41页。
    3[朝鲜]金世弼:《十清轩集》卷3,七言律诗,《凌河驿前数里,夜行失路》。“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4[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28页。
    5[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84页。
    6[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8页。
    7[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5页。
    1[朝鲜]崔演:《西征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187-188页。
    2[朝鲜]苏世让:《阳谷集》卷3,诗,《宁远铺,逢老叟歌》。“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3[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51页。
    1[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7页。
    2[朝鲜]郑士龙:《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6页。
    3[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277页。
    4[朝鲜]闵仁伯:《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38页。
    5[朝鲜]李廷龟:《甲辰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97页。
    6(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63页。
    7程妮娜:《明代对辽东都司东宁卫朝鲜居民的统辖探析》,陈尚胜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9页。
    8《明太祖实录》卷178,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条。
    9程妮娜:《明代对辽东都司东宁卫朝鲜居民的统辖探析》,陈尚胜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00-401页。
    1[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212页。
    2[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88-89页。
    3[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94-95页。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66-467页。
    2[朝鲜]李廷龟:《甲辰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99-100页。
    3《朝鲜成宗实录》卷229,成宗二十年六月丙辰条。
    1[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427页。
    2[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83页。
    3[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46-147页。
    4[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4页。
    5[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47页。
    1[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5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66-167页。
    3[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79页。
    4[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4-25页。
    5《朝鲜宣祖实录》卷21,宣祖二十年十一月己酉条。
    6[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218页。
    1《朝鲜成宗实录》卷275,成宗二十四年三月乙酉条。
    2[朝鲜]郑士龙:《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61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9页。
    4[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7页。
    5[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58页。
    1(明)李辅:《全辽志》叙,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496页。
    2《明太祖实录》卷144,洪武十五年四月丙午条。
    3[高丽]郑梦周:《赴南诗》,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98页。
    1[朝鲜]闵仁伯:《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14页。
    2(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01页。
    3[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101-102页。
    4[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9页。
    5[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42-143页。
    6[朝鲜]闵仁伯:《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16页。
    7[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278页。
    8[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71页。
    9[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101页。
    1(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11页。
    2[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6页。
    3[朝鲜]李睟光:《续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218页。
    4[朝鲜]权挟:《石塘公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20页。
    5[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76-277页。
    6[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7页。
    7[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26页。
    8[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55页。
    9[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39页。
    10[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4页。
    1[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49-150页。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28、432页。
    3[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53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29页。
    1黄枝连:《亚洲的华夏秩序: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第45页。
    2(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63页。
    3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7页。
    4[朝鲜]权近:《奉使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162页。
    5[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50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45页。
    7[朝鲜]李恒福:《朝天日乘》,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480页。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9页。
    2[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6页。
    3[朝鲜]崔溥:《锦南漂海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599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69、454页。
    1[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50页。
    2[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8页。
    3[朝鲜]洪贵达:《虚白亭集》卷1,诗,《青石洞老人叹》。“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Name=MM。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2页。
    1[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49页。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60页。
    3[朝鲜]李恒福:《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01页。
    4[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80页。
    5《明世宗实录》卷457,嘉靖三十七年三月戊午条。
    6陈继儒:《建州考》。转引自孙文良:《明代的辽东和明末的辽事问题》,《历史教学》1962年第10期,第24页。
    1[朝鲜]李恒福:《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97、101页。
    2《朝鲜世宗实录》卷121,世宗三十年七月癸卯条。
    3《朝鲜太宗实录》卷24,太宗十二年七月壬辰条。
    4《朝鲜成宗实录》卷51,成宗六年正月己巳条。
    1《朝鲜太祖实录》卷14,太祖七年六月丁巳条。
    2《朝鲜成宗实录》卷217,成宗十九年六月丙辰条。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97页。
    4程妮娜:《明代对辽东都司东宁卫朝鲜居民的统辖探析》,陈尚胜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8页。
    5《朝鲜成宗实录》卷229,成宗二十年六月丙辰条。
    6[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94页。
    1《朝鲜世祖实录》卷34,世祖十年八月壬午条。
    2《朝鲜成宗实录》卷219,成宗十九年八月乙卯条。
    3[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94页。
    4《朝鲜成宗实录》卷187,成宗十七年正月庚戌条。
    5《朝鲜成宗实录》卷229,成宗二十年六月丙辰条。
    1张士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页。
    2[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7、26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8页。
    4[朝鲜]李恒福:《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0页。
    5[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49页。
    6《朝鲜世祖实录》卷10,世祖三年十一月庚辰条。
    7[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2页。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70-471页。
    2[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79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66页。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9页。
    5[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285页。
    6[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84页。
    7《朝鲜世宗实录》卷86,世宗二十一年九月辛亥条。
    8[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8、112、318页。
    9[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5页。
    1[朝鲜]李廷龟:《庚申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7页。
    2[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82页。
    3[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6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0页。
    2《朝鲜中宗实录》卷81,中宗三十一年四月乙酉条。
    3《明英宗实录》卷17,正统元年五月戊辰条。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1页。
    2[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5页。
    3[朝鲜]权挟:《石塘公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20页。
    4[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81页。
    5[朝鲜]成伣:《辛丑朝天诗》,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231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1页。
    7[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427页。
    8[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4-455页。
    1[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83页。
    2[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70-271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43页。
    4《明世宗实录》卷303,嘉靖二十四年九月戊辰条。
    5《朝鲜成宗实录》卷113,成宗十一年正月乙酉条。
    1[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81页。
    2[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4页。
    3《朝鲜世宗实录》卷126,世宗三十一年十月乙丑条。
    4[朝鲜]李廷龟:《甲辰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95页。
    1李健才:《明代东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94页。
    2《朝鲜睿宗实录》卷6,睿宗元年六月甲寅条。
    3《朝鲜睿宗实录》卷7,睿宗元年八月甲子条。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6页。
    2[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31页。
    3《朝鲜睿宗实录》卷6,睿宗元年六月甲寅条。
    4《朝鲜成宗实录》卷2,成宗元年正月壬辰条。
    5《朝鲜成宗实录》卷128,成宗十二年四月癸亥条。
    6李健才:《明代东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7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8、112、333页。
    2[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2页。
    3[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3页。
    4[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92页。
    5[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292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1页。
    7辽宁省档案馆等:《明代辽东档案汇编》,辽沈书社1985年,第187页。
    8[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6页。
    1[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4-495页。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3页。
    3[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6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5-456页。
    5张士尊:《明代辽东路河考》,《东北史地》2008年第5期,第71页。
    6(明)李辅:《全辽志》卷2,边防,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67页。
    7[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4页。
    1[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75页。
    2[朝鲜]李睟光:《续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277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2页。
    4[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8。
    5[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2页。
    6[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29页。
    1[朝鲜]李尚毅:《辛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492页。
    2[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77页。
    3[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31页。
    4[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84页。
    5[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3页。
    6[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52页。
    7[朝鲜]李廷龟:《丙辰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53页。
    1[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1、173、180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316页。
    1[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40-153页。
    2[朝鲜]李廷龟:《庚申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3页。
    3《明神宗实录》卷592,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壬寅条。
    1[朝鲜]李廷龟:《庚申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36页。
    2本段所引李廷龟诗文,全部出自[朝鲜]李廷龟:《庚申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72-173页。
    1[朝鲜]李廷龟:《庚申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51页。
    2[朝鲜]李廷龟:《庚申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96页。
    3[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53页。
    4[朝鲜]李民宬:《壬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33页。
    5[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439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49-150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326页。
    2(明)李辅:《全辽志》卷4,人物,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627页。
    3[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2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327页。
    5[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50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81页。
    7[朝鲜]李廷龟:《戊戌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509页。
    8[朝鲜]尹根寿:《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32页。
    1(清)张廷玉:《明史》卷238,列传126,李成梁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183页。
    2[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60页。
    3[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521页。
    4[朝鲜]崔岦:《辛巳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425页。
    5(清)张廷玉:《明史》卷259,列传147,熊廷弼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692页。
    6[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32页。
    1[朝鲜]李廷龟:《庚申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172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54页。
    3[朝鲜]赵翊:《皇华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49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57页。
    5[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87页。
    1《朝鲜世宗实录》卷49,世宗十二年九月庚戌条。
    2[朝鲜]赵宪:《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2页。
    3[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79页。
    4[朝鲜]黄中允:《西征日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6册),第38页。
    1《朝鲜世祖实录》卷34,世祖十年九月甲子条。
    2《朝鲜睿宗实录》卷6,睿宗元年六月庚申、辛酉、癸酉、丁丑条。
    3《朝鲜睿宗实录》卷6,睿宗元年六月辛酉、辛巳条。
    1《朝鲜成宗实录》卷88,成宗九年正月甲戌条。
    2《朝鲜世宗实录》卷126,世宗三十一年十二月癸酉条。
    3《朝鲜端宗实录》卷5,端宗元年二月癸丑条。
    4《朝鲜中宗实录》卷36,中宗十四年六月丁卯条。
    5《朝鲜成宗实录》卷87,成宗八年十二月丁巳条。
    6《朝鲜世祖实录》卷41,世祖十三年二月乙丑条。
    1(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63页。
    2[朝鲜]崔溥:《锦南漂海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367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59页。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1页。
    1[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62页。
    2[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52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2、132、162页。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7页。
    5[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57页。
    6[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73页。
    1[朝鲜]李安讷:《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第162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2页。
    3[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8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2页。
    5[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2页。
    6[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03页。
    7[朝鲜]李荇:《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259页。
    1(明)李辅:《全辽志》卷5,艺文上,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653页。
    2[朝鲜]李廷龟:《戊戌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57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51页。
    4[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290页。
    5[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7页。
    6[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0页。
    7[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377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45页。
    2[朝鲜]崔演:《西征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186页。
    3[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8页。
    4[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46页。
    5[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4页。
    1[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5、52页。
    2[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3、270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62页。
    4[朝鲜]闵仁伯:《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37-38页。
    5[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41页。
    1[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1页。
    2(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1,地理,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365-366页。
    3[朝鲜]柳梦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406页。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7页。
    5[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62页。
    6[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66页。
    1[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77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118、162页。
    3[朝鲜]崔溥:《锦南漂海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第573页。
    4[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79页。
    1[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1页。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96,丧礼一。
    3[朝鲜]赵宪:《东还封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412页。
    4[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3页。
    1[朝鲜]丁焕:《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79页。
    2[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308页。
    3[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309页。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47-148页。
    5[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4页。
    1[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0页。
    2(宋)朱熹撰:《家礼》卷四,丧礼。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02页。
    3[朝鲜]黄士佑:《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490页。
    4[朝鲜]许震童:《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284页。
    5[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46页。
    1[朝鲜]黄汝一:《银槎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册),第308页。
    2[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83、133页。
    1黄枝连:《东亚的礼仪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第382页。
    2[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136,列传49,辛禑传,辛禑十二年七月。
    3《明太祖实录》卷57,洪武三年十月丁巳条。
    4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求是学刊》2005年第4期,第117页。
    1《朝鲜太宗实录》卷7,太宗四年四月戊子条。
    2李三谋:《明代辽东都司、卫所的行政职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第74-76页。
    1《朝鲜世宗实录》卷86,世宗二十一年九月辛亥条。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39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9-100页。
    1《朝鲜成宗实录》卷207,成宗十八年九月丁酉条。
    2[朝鲜]权挟:《石塘公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91页。
    3[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552页。
    1《朝鲜宣祖实录》卷2,宣祖元年四月甲辰条。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16页。
    3《朝鲜文宗实录》卷8,文宗元年七月乙丑条。
    4《朝鲜明宗实录》卷22,明宗十二年正月丁丑条。
    5[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5页。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337页。
    2《朝鲜太宗实录》卷25,太宗十三年三月壬寅条。
    3《朝鲜成宗实录》卷278,成宗二十四年五月庚戌条。
    4[朝鲜]许筠:《丁酉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3册),第229页。
    5[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86页。
    6《朝鲜中宗实录》卷95,中宗三十六年五月庚子条。
    7[朝鲜]苏巡:《葆真堂燕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册),第427页。
    8[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3页。
    1《明英宗实录》卷17,正统元年五月戊辰条。
    2(明)李辅:《全辽志》卷1,图考,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第502页。
    3[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0页。
    4[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3页。
    5《朝鲜世宗实录》卷86,世宗二十一年九月辛亥条。
    6[朝鲜]裴三益:《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19页。
    7《朝鲜世宗实录》卷22,世宗五年十月壬戌条。
    1[朝鲜]李弘胄:《梨川相公使行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0册),第51页。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08,朝贡四。
    3《朝鲜世宗实录》卷86,世宗二十一年九月辛亥条。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7页。
    2学界对公贸的界定及有关研究。可参见刁书仁:《明代朝鲜使臣赴明的贸易活动》,《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3期,第73页。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求是学刊》2005第4期,第117页。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5页。
    3《朝鲜世宗实录》卷88,世宗二十二年正月辛亥条。
    4[朝鲜]赵宪:《朝天日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9页。
    5《朝鲜世宗实录》卷88,世宗二十二年正月丙午条。
    6[朝鲜]郑士信:《梅窗先生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361页。
    7[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136,列传49,辛隅传,辛隅十三年六月。
    8《朝鲜太祖实录》卷3,太祖二年六月庚辰条。
    1[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135,列传48,辛隅传,辛隅十一年十二月。
    2《朝鲜世宗实录》卷121,世宗三十年七月癸卯条。
    3《朝鲜文宗实录》卷8,文宗元年七月乙丑条。
    4《明太宗实录》卷204,永乐十六年九月戊申条。
    1学界对私贸的界定及有关研究。可参见王剑:《论明代中前期中朝使臣的走私贸易》,《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72-74页。刁书仁:《明代朝鲜使臣赴明的贸易活动》,《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3期,第76页。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求是学刊》2005年第4期,第
    118页。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6页。
    2《朝鲜中宗实录》卷9,中宗四年八月戊子条。
    3《朝鲜太宗实录》卷11,太宗六年正月己未条。
    4《朝鲜太宗实录》卷33,太宗十七年五月癸酉条。
    5《朝鲜世宗实录》卷13,世宗三年八月癸巳条。
    6《明武宗实录》卷14,正德元年六月丁巳条。
    7《朝鲜光海君日记》卷25,光海君二年二月庚戌条。
    1[朝鲜]许葑:《朝天记上·中·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册),第90页。
    2[朝鲜]苏世让:《阳谷赴京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册),第399页。
    3[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84页。
    4(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卷108,朝贡四。
    5学界对违禁贸易的界定及有关研究。可参见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求是学刊》2005年第4期,第119页。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33页。
    6《朝鲜成宗实录》卷80,成宗八年五月辛卯条。
    7[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1页。
    1《明宪宗实录》卷159,成化十二年十一月癸亥条。
    2《明孝宗实录》卷159,弘治十三年二月己亥条。
    3《朝鲜明宗实录》卷19,明宗十年八月乙酉条。
    4《朝鲜明宗实录》卷19,明宗十年八月甲申、乙酉条。
    1[朝鲜]金诚一:《金诚一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4册),第266页。
    2[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64页。
    3[朝鲜]李恒福:《朝天录上·下》,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20页。
    4[朝鲜]权挟:《石塘公燕行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册),第16页。
    1[朝鲜]金中清:《朝天录》,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1册),第444-447页。
    2[朝鲜]李尚吉:《朝天日记》,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册),第191页。
    1《朝鲜太宗实录》卷25,太宗十三年四月戊午条。
    2《朝鲜太宗实录》卷33,太宗十七年五月戊子条。
    1《朝鲜宣祖实录》卷2,宣祖元年四月甲辰条。
    2《朝鲜世宗实录》卷59,世宗十五年正月壬申条。
    3《朝鲜世宗实录》卷63,世宗十六年正月壬午条。
    1(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管巧灵、谭属春点校:岳麓书社2002年版。
    2(明)李辅:《全辽志》卷四,风俗志,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4年版,第653页。
    3《朝鲜宣祖实录》卷178,宣祖三十七年四月丙申条。
    [1](明)罗日褧.咸宾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3](明)李辅等.(嘉靖)全辽志[M].《辽海丛书》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4.
    [4](明)毕恭等修,任洛等重修.辽东志[M].《辽海丛书》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4.
    [5](明)严从简著,余思黎点校.殊域周咨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8](清)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
    [9](清)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朝鲜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编.朝鲜王朝实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2][韩]林基中.燕行录全集[M].汉城: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
    [13]王树楠.奉天通志[M].沈阳: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14]辽宁省档案馆.明代辽东档案汇编[M].沈阳:辽沈书社,1985.
    [15]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刊.明清史料[M].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1.
    [16]于浩辑.明清史料丛书八种[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1]白新良.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陈加,郭君,孙仁奎.辽宁地方志考录[M].沈阳:辽宁省图书馆,1982.
    [3]陈尚胜.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尚胜等.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5]陈雪霖.明代人物与史料[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6]稻叶岩吉.满洲历史地理[M].东京:丸善株式会社,昭和15.
    [7]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从周边看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日]夫马进著,伍跃译.朝鲜燕行使语朝鲜通信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9]黄枝连.东亚的礼义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0]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11]李小林,李晟文.明史研究备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12]李健才.明代东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3]李健才.东北史地考略[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4]李基白.韩国史新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15]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6]骆兆平.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17]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8]山西省图书馆.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四国历史年代对照表[M].太原:山西省图书馆,1979.
    [19]松浦章.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0]谭其骧.东北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21]佟东.中国东北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22]王绵厚,李健才.东北古代交通[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23]杨旸.明代辽东都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24]杨昭全.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25]杨昭全,韩俊光.中朝关系简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26]杨通方.中韩古代关系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7]杨正泰.明代驿站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8]张存武.清朝宗藩贸易1637-1894[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
    [29]张士尊.纽带——明清两代中朝交通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晁中辰.论明代的朝贡贸易[J].山东社会科学.1989(6).
    [2]陈潮.明清之际中韩宗藩关系探索[J].学术论坛.1997(1).
    [3]陈尚胜.重陪鹭更何年——朝鲜李珥出使明朝诗歌初探[J].山东大学学报.2002(6).
    [4]陈尚胜.论宣德至弘治时期(1426~1505)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J].山东大学学报.1994(2).
    [5]陈进国.《燕行录》咏北京东岳庙诗抄[J].民俗研究.2006(3).
    [6]崔一.试析朝鲜的中国观[J].延边大学学报.2003(4).
    [7]程妮娜.明代对辽东都司东宁卫朝鲜居民的统辖探析[J].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8]刁书仁.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4(1).
    [9]刁书仁.崔文植.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J].史学集刊.2000(2).
    [10]刁书仁,张春.论明初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2000(1).
    [11]董明.明代朝鲜人的汉语学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6).
    [12]段超.一部研究《明实录》的潜心之作——评谢贵安先生《明实录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3).
    [13]樊树志.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J].复旦学报.2003(6).
    [14]费驰.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探析(1636-1894)[J].东北师大学报.2006(3).
    [15]付广华,李叶青.中国古代朝贡关系之于经济人类学的独特价值[J].青海民族研究.2006(4).
    [16]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J].南开学报.2005(5).
    [17]高艳林.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J].求实学刊.2005(4).
    [18]高艳林.明代万历时期中朝“中江关市”设罢之始末[J].中国历史文物.2006(2).
    [19]葛兆光.大明衣冠今何在[J].史学月刊.2005(10).
    [20]何孝荣.明代的中朝科学技术交流[J].文史杂志.1998(1).
    [21]荷见守义.土木之变时期李朝搜集明朝情报的活动[J].史学集刊.1999(1).
    [22]姜胜利.清人文献中的明史材料拾补[J].史学史研究.1997(1).
    [23]姜龙范.洪武至永乐初年围绕女真问题展开的中朝交涉[J].延边大学学报.1998(4).
    [24]姜龙范,刘子敏.李朝太祖在位时期中朝关系述论[J].延边大学学报.1998(3).
    [25]金香.从史实看中韩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J].当代韩国.1996(1).
    [26]李云泉.朝贡制度的理论渊源与时代特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3).
    [27]李婷.明前期朝鲜族移居辽东的原因、途径及开发贡献[J].鄂州大学学报.2002(3).
    [28]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J].福建论坛.2006(7).
    [29]李敦球.论18世纪后期朝鲜进步文人的中国外交使行[J].世界历史.1998(3).
    [30]李庆新.明前期市舶宦官与朝贡贸易管理[J].学术研究.2005(8).
    [31]林琳.明朝与朝鲜李朝、日本图书交流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2]廉松心.18世纪中韩文人学士之间的友好交流[J].北华大学学报.2006(2).
    [33]凌文峰.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经济原因探析[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4]刘为.朝鲜赴清朝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3).
    [35]刘扬,刘永兴.略论洪武朝的对外关系——质疑“厚往薄来”说[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1).
    [36]刘子敏,姜龙范.明代建文朝同李氏朝鲜的友好交往[J].延边大学学报.1999(2).
    [37]刘静.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J].北京社会科学.2006(3).
    [38]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3).
    [39]骆安生.龚用卿《使朝鲜录》的史料价值[J].东南学术.2002(3).
    [40]吕景琳,张德信,藤新才.论明代驿传之役[J].三峡学刊.1997(3).
    [41]苗威.华夷观的嬗变对朝鲜王朝吸收中国文化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2(3).
    [42]苗威.建州、毛怜二卫设置后同李氏朝鲜的关系[J].东疆学刊.2001(3).
    [43]朴莲顺,杨昕.从《朝天录》看朝鲜使节与域外文人的文化交流[J].延边大学学报.2008(6).
    [44]朴今海.十七世纪朝鲜人流入东北及其对后金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1).
    [45]权赫秀.中国古代朝贡关系研究评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3).
    [46]沈春英.略论清朝朝贡体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7][日]松浦章,周芳玲译,张正明校.袁崇焕与朝鲜使节[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2).
    [48][日]松浦章.明代朝鲜船漂到中国之事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4).
    [49]孙卫国.《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1).
    [50]孙卫国.试说明代的行人[J].史学集刊.1994(1).
    [51]孙卫国.试论清朝对朝鲜国王与使臣的优礼[J].当代韩国.2003冬季号.
    [52]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J].史学月刊.2004(6).
    [53]孙卫国.《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J].求是学刊.2005(2).
    [54]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J].南开学报.2002(4).
    [55]孙卫国.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J].史学史研究.2002(2).
    [56]孙文良.明代“援朝逐倭”探微[J].社会科学辑刊.1994(3).
    [57]桑秋杰.明朝时期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
    [58]万明.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史实见证——李朝档案《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管窥[J].学术月刊.2005(9).
    [59]王政尧.《燕行录》初探[J].清史研究.1997(3).
    [60]王政尧.18世纪朝鲜“利用厚生”学说与清代中国——《热河日记》研究之一[J].清史研究.1999(3).
    [61]王玉杰.论刘鸿训在明末中朝交往中的贡献[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
    [62]王建峰.明代会同馆职能考述[J].兰州大学学报.2006(5).
    [63]王裕明.明代遣使朝鲜述论[J].齐鲁学刊.1998年(2).
    [64]王秋华.明万历援朝将士与韩国姓氏[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2).
    [65]王大虎.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研究回顾[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66]王冬芳.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3).
    [67]王振忠.玻璃厂徽商程嘉贤与朝鲜燕行使者的交往——以清代朝鲜汉籍史料为中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4).
    [68]王剑.论明代中前期中朝使臣的走私贸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69]王薇,林杰.论中朝两国间最早的谈判贸易——兼及明惠帝的对朝政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2).
    [70]王静.明朝会同馆论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3).
    [71]王臻,刘玉.关于朝鲜与明代建州女真关系研究的理性思考[J].东疆学刊.2004(3).
    [72]魏华仙.论明代会同馆与对外朝贡贸易[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3).
    [73]文钟哲.浅谈明代女真族与朝鲜人之间的边境贸易[J].满族研究.1996(2).
    [74]吴莲姬.明清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J].当代韩国.2002年秋季号.
    [75]吴一焕.17世纪初明朝与朝鲜海路交通的启用[J].历史教学.1996(12).
    [76]武晓燕.明朝出兵援朝抗倭与朝鲜使者郑昆寿——读韩国文集丛刊·《柏谷集》札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
    [77]徐泓.《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J].史学史研究.2004(1).
    [78]杨军.清代中朝边境贸易中的“揽头”[J].清史研究.2010(1).
    [79]杨雨蕾.朝鲜燕行使臣所记的北京琉璃厂[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4).
    [80]杨雨蕾.朝鲜燕行使臣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考述[J].世界历史.2006(5).
    [81]杨通方.明朝与朝鲜的壬辰卫国战争[J].当代韩国.2001年秋季号.
    [82]于晓光.明朝与朝鲜围绕女真问题交涉论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83]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00(1).
    [84]翟意安.滨下武志的朝贡贸易体系理论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85]张丹卉.论明清之际东北边疆城镇的衰落[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
    [86]张德信,松浦章.一部研究中朝关系的重要史料——《朝天录》评价之一权近《奉使录》[J].史学集刊.1999(3).
    [87]张婷婷.明代朝鲜朝贡路线的演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8]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1).
    [89]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2).
    [90]张士尊.明朝与朝鲜交通路线变化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4).
    [91]张士尊.明初中朝关系中出现几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1).
    [92]张升.朝鲜文献与四库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93]赵兴元.清代中朝之间的使行贸易及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2006(5).
    [94]赵兴元.顺治时期中朝之间的使节往来[J].北华大学学报.2005(3).
    [95]赵中男,于虹.明代宣德时期的中外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96]赵敏鉴.明初朝贡贸易与儒家思想[J].船山学刊.2006(3).
    [97]郑信哲.略论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历史文化交流[J].当代韩国.2002冬季号.
    [98]郑成宏.中国与朝鲜半岛儒学典籍的相互交流管窥[J].当代韩国.2003冬季号.
    [99]郑容和.从周边视角来看朝贡关系——朝鲜王朝对朝贡体系的认识和利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6(1).
    [100]周宇.朱元璋时期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的发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
    [101]朱亚非.论明清时期山东半岛与朝鲜的交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5).
    [1]侯环.明代中国与朝鲜的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彭晶.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对中朝贡道及朝贡使节的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朴成柱.高丽·朝鲜遣明使研究[D].东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5]王红梅.许筠论略[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王非.明代援朝御倭战争与朝鲜的“再造之恩”意识[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8]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
    [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9]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