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越南当代文学的“他者”与“同行者”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试图梳理和探讨中国新时期小说(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在越南翻译、介绍、研究以及接受的情况。新时期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文学走过三十年之后,对其“重返”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探讨热点。中国新时期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入越南,到现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过程。作为文学译介的主体,越南已经按照自己的历史社会背景以及文化、文学的情况来对中国新时期小说进行选择、译介与接受。因而,探讨“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越南”,我们希望可以从一个“他者”的角度来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出一些新的理解。
     本文将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越南分为短篇小说和中篇、长篇小说两个部分来进行阐述。此外,三代的翻译者队伍与翻译观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越南介绍与研究的过程,我们将其分为1989年之前、从1989年到1990年代末和从1990年代末至今三个主要阶段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反应了越南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从浓厚政治立场与好奇心态的介绍到系统性的以及与当时越南文坛的热点密切相关的研究。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选择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贾平凹的《废都》当成两个典型的案例来进行探讨。第一部小说1985年在中国出版,1989年在越南翻译出版。第二部小说1993年在中国出版,1999年在越南翻译出版。这两部小说在越南翻译、出版、再版、发行和对其介绍、研究以及接受的过程都突出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故事”。其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译者的翻译选择、对作品的“改写”、出版界的权力、性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
     作为论文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一种发展,本文最后的部分探讨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越南与越南当代文学在影响、接受与比较三个方面的关系。我选择了三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来深入讨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与越南文学革新、中国新时期小说与越南当代文学的“反思”倾向和中国新时期小说与越南的文学翻译。从此,我们可以一方面肯定中国新时期小说与越南当代文学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指出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越南译介的不足之处。
     一个文学作品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由读者阅读与接受的过程决定的。翻译正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与接受,其中,历史的规律性与偶然性、文化相遇与冲突在一个复杂系统中结合起来。中国新时期小说(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通过在越南的译介与接受的过程,已经得到了新的生命,从而成为越南当代文学的一个“同行者”。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investigate the activities of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study and reception of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from the late1970s to the early1990s) in Vietnam.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fter30years, the revision of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has still provoked critical debates in China.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Vietnam since late1980s that means it has experienced a20years of presence in Vietnam. As a subject of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study, basing on its own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Vietnam has chosen, introduced, studied and received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Thus, our study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n Vietnam" would like to give new explaination about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n Vietn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ther"
     We classsify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n Vietnam into two parts:short story-novella and novel. We also concern ourselves with the variety of Vietnames translators who belong to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hav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n translatio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and studying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n Vietnam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before1989, from1989to early1990and from1990s to present. Three stages reflect the shifting of Vietnam's point of view on Chinese New Era Fiction:from political introduction and curious attitude to systematic studies connecting with current critical topics of Vietnam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e have chose two novels":Zhang Xianliang's Half of man is woman and Jia Pingwa's The Abandoned Capital as case studies which best exemplify the life of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n Vietnam. Zhang Xianliang's novel was first published in China in1985and was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Vietnam in1989and Jia Pingwa's novel was first published in China in1993and then first appeared in Vietnam through translation in1999.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ublication, reprinting, distribution, introduction, study and reception of two novels is indeed a complicated history in which the translators' choices, the rewrit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the power of the publishing houses in Vietnam, the theme of sex and intellectual in these novel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problems.
     As a recapitulation and also a development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la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and Vietnam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three aspects:influence, reception and comparison. We focus on three highlights:Chinese New Era fiction and Vietnamese literature of Doi Moi period;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and the "Rethinking" tendency in Vietnam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and translated literature in Vietnam. Our discussion, in one hand, confirm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and Vietnam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in other hand, we also point out and give explaination to the limits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in Vietnam.
     The fate of a literary work, in a great level, is decided by the reading and reception of the reader. Translation is indeed a special kind of reading and reception in which the logic and the accidental of history, the cultural encounter and conflict combined are entangled in a complex system. Chinese New Era fiction, through the acts of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study and reception in Vietnam, has possessed a new fate and then become a "Companion" with Vietnam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引文
1罗岗:《翻译的“主题”与思想的“主体”》载《危机时刻的文化想象》,江西:汀两教育出版社,2007年,77页。
    2范秀珠:《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是不断努力的过程》,《外国文学》杂志,2010年第1、2期,303页。
    3阮南:《翻译学(Translation Studies)概略与越南文学》,《文学》杂志2002年第1期,69页。
    6参范秀珠的《引言》载《背后的影子:中国端篇小说选集》,胡志明: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1991年。
    7越南《外国文学》杂志1996年创刊,目前为止这是越南专门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唯一的期刊。
    10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57页。
    11我联系过范秀珠和陶文刘两位译者。他们都以为自己翻译的译本是《班主任》在越南唯一的译本。按照初步的统计,2000年代初几年正好是越南对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集出版的热潮(每一年平均几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选集被翻译出版)。但是它们之中没有一部选集或者一篇小说能够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位译者对《版主任》另一个译本的存在都都知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12参范秀珠的《引言》载《火烧花篮阁-中国短篇小说选集》,河内:人民公安出版社,2004年,8页。
    13例如,在《文学成规的建立——以《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为讨论对象》这篇文章中,程光炜认为:《班主任》写的只是“问题”层面上的人,还不是人本身:而《晚霞》则直接回到人的本位上,“揭露”成为小说中次要的东西,是一个道具、装饰,它是要追问,在那个年代,人为什么都变成r那种样子?”(程光炜主编:《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95页)。
    14参谷川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载《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5期,93页
    15同上
    16参《引言》载《火烧蓝花阁:中国短篇小说选集》,河内:人民公安出版社,2004年,7
    19参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Routledge,1992年。
    33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两部短篇小说选集是梁维恕编选的《奶奶的星星: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集》和阮金订翻译的《悠悠寸草心:王蒙短篇小说选集》。
    34参《引言》载《文学》杂志,1989年第6期,3页。
    41 《文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3期,93页
    42陈廷史:参我对他的访谈录(附录2):邓樱桃(1934-):法国文学的越南翻译者、研究者;杜德晓(1924-):西方文学的越南研究者。
    52潘文阁:《关于1980年代上半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学》杂志,1990年第2期,56贝。
    53Jose Lambert & Hendrik van Gorp:《On Discribing Translations,载Hermans Theo (ed):《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London & Sydney:Croom Helm,1985年。原文:“It is not absurd to study a single translated text or a single translator, but it is absurd to disregard the fact that this translation or this translator has (positive or negative) connections with other translations or translators.",51页。
    54参何明德与黎霸汉:《文学理论基础》,河内:专业大学与中学出版社,1985年;芳榴、陈廷史与黎玉茶:《文学理论》,河内:教育出版社,1986年。
    59参郑中晓的访淡录(附录2)。
    60总编辑风黎写的《序言》载“文学”杂志1989年第6期,3页。
    61张贤亮:《一亿六》,范秀珠与王梦彪译,河内:妇女出版社,2012年。
    74载《对中国文化与文学新的感受》,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年,405页。
    81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3页。
    82韦君宜《一本畅销书引起的思考》, 《文艺报》,1985年12月28日。
    83李景华《这样表现人性有些“失美”——也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性描写》,《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52页。
    84《目前我国小说中性描写的问题》,《文艺争鸣》,1986年第5期,80页。
    88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导读》,Ⅲ页。
    89“新诗”运动指的是于1932年在越南文坛上发起了一场诗歌革新的运动,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以浪漫主义为创作方式。“新诗”派一出场就与i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旧诗”派争论不休,直到1935,“新诗”派占了上风。
    90“自力文团”1932年成立,是当时越南最有影响的文艺团体。它有自己的出版机构(今世出版社)和论坛(《风华》报)。“自力文团”的文学作品以小说形式为主,反对封建,提倡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带有西方文学浪漫主义的色彩.
    91参陈清河:《精神分析学在越南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文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4期,169页
    92参团琴诗:《越南当代文学中的战争、爱情与性》,http://evan.vnexpress.net/news/phe-binh/nghien-cuu/2005/03/3b9ad37d/
    93南帆:《文学、革命与性》载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445页。
    94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51贝。
    95我们还没找到从俄文翻译的《绿化树》越文译本。因而,对此问题暂时存疑。
    96石天河《与批评家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当代文坛》,1986年第4期,53页。
    97黄平:《“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80年代“人的文学”》载《重返八十年代》,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46页。
    9s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90页
    99陈晓明:《穿过本土,超过“废都”——贾平凹创作的历史语义学》(代序二)载《废都》,作家出版社,2009年,10页。
    m0参陈文松:《全球化的两面性》,河内:世界出版社,2000年;Roland Blum阮磷雄军、阮文躲译:《全球化》,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Dani Rodeik, Frederique Sachwald, Francois Nicholas等,何荣、阮文民等译:《地区化与全球化——国际加入进程两方面》,河内:社会科学通信院,2000年;《地区化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与挑战》,河内:社会科学通信院,2000年。
    101参邓清黎:《越南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在与强国文化关系历史中的地位》,《文学》杂志,1999年,第3期;何公才:《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力量的源泉》,《文学》杂志,1999年,第11期;范洪江:《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文艺》报,2000年2月19日,第8期:黄国海:《在全球化趋势中的越南文化本领》,《文艺》报,2000年3月18日,第12期。
    113黎贵惇(越:Le Quy Don),1726年-1784年,山南下镇延河县(今:太平省兴河县)人。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文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106参武公欢的访谈录(附录2)。
    107参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9参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Routledge,2008年。
    113参武公欢的访谈录(附录2)。
    114载阮南:《翻译学(Translation Studies)与越南文学的概略》,《文学》杂志,2002年第2期,69页。
    115参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Routledge,1992年。原文:"Whether they produce translations, literary histories or their more compact spin-offs, reference works, anthologies, criticism, or editions, rewriters adapt, manipulate the originals they work with to some extent, usually to make them fit in with the dominant, or one of the dominant ideological and poetological currents of their time.",8页。
    116这种“应付”心态也在莫言的《丰乳肥臀》在越南翻译出版的情况显示出来:书名《丰乳肥臀》被改为《生活的宝贝》。
    117武儒对武公欢的采访:《跟作家、翻译者武公欢谈话》,《文艺》报2012年31月3日第13期,13页
    118《废都》初版时武公欢写的《引言》,1999年6月8日,5页。
    119参武公欢的访谈录(附录2)。
    140参陈延史:《诗法学全景》,载《诗法学在越南》,河内:越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9页。
    15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90页。
    153李敬泽:《庄之蝶论》,代序一,载《废都》,作家出版社,2009年,7页。
    154王辙:《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河北:花出文艺出版社,2011年,23页
    155程光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页。
    156参潘巨棣主编:《20世纪越南文学》,河内:教育出版社,2004年;阮文龙主编:《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河内:教育出版社,2006年
    157从这个角度来看,越南对“当代文学”的理解与英文中的contemporary literature"相似。
    158参陈延史:《小说——历史与特征》载阮文松:《二十世纪的越南关于小说论文选集》,河内:教育出版社,2008年,384页。
    160经过实现计划化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几年时间,越南80年代初期产生了经济—社会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共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经济革新”—从“包产官僚”转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同时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161阮明珠(19301989):越南作家,战争时期与改革开放初期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越南文学革新的先锋者之一。他写的《为“图解文学”哀悼》在《文艺》报第4950期(1987年12月05日)刊登,代表了当时越南作家对“文学革新”的激烈支持。
    162阮辉涉(1950):越南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退休的将军》于1937年6月20日在《文艺》报上发表之后,立刻引起文学界与广泛读者的关注及争论。作品将一位将军退休之后的生活为题材,从而对越南当
    164冯文酒:《理论批评的革新》,《文艺》报,1988年05月21日第21期,6页
    169胡士协:《中国当代文学对越南的良好经验教训》载《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阮文龙主编,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年,141页。
    176参范秀珠的访谈录(附录2)。
    176参多作者:《从八月革命至今越南50年的文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1996年;何明德主编:《越南文学的新路程》,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1998年:阮文龙主编:《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年。
    177“人文佳品”是1955年兴起的越南一场思想改革运动,由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和文艺界的人物发起的。“人文一佳品”的名称来源于他们主办两个杂志的名字。1958年这场运动被终止,参与的人物大部分都受批判。1986年越南改革开放之后,他们陆续得到平反。
    178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序》,6页
    179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57页。
    181参保宁的笔谈(附录2)。
    1821943年,印度支那共产党发表了《越南文化提纲》,指出文学艺术应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三个特点。二十世纪20年代末在越南同时存在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和印度支那连团共产三个共产组织。1930年2月三个组织合一,成为“越南共产党”。越南共产党1930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2月改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恢复最初名字“越南共产党”。参《越南共产党历史教程》、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6年。
    153参罗李奥诺夫:《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苏联解体后中国新时期小说散文在俄罗斯的传播状况》《小说平论》2009年第5期,129页。
    184同上。
    186翠全:《初步调研越南翻译历史》,《外国文学》杂志1996年,第1、2期,235页。
    187根据于1988年04月30日在河内由越南作协的文学翻译委员会和新作品出版社合办的《文学翻译》研讨会的总结,最近十年来(即从1970年代未到1980年代末)全国外国文学作品出版占有文学作品出版的三分之二。
    1891979年中越边界战争导致十年之间中越关系断裂无疑是中国新时期文学进入越南最大的阻碍。当然两个国家打战或者关系断裂并不等于两者文化、文学的交流完全停止。在1954年1975年抗美战争中,越南还翻译出版不少美国文学作品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小说、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话剧、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诗歌。在中越关系断裂十年间,越南仍是翻译介绍杜甫的诗歌、鲁迅的小说与散文。但是无论如何,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文学译介的“当时性”、“及时性”一定受到影响。
    190参元玉:《1975年后的小说——关于发展规律的探索》,《文学》杂志,1991年第4期,9页。
    191参Itamar Even Zohar:"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cy polysystem"载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Routledge,2000。原文:"It seems to me that three major cases can be discerned, which are basically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me law:(a) when a polysystem has not yet been crystallized, that is to say, when a literature is "young,"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established; (b) when a literature is either "peripheral" (within a large group of correlated literatures) or "weak," or both; and (c) when there are turning points, crises, or literary vacuums in a literature.",193、194页。
    192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序》,7页。
    193杨床祥:《如何理解“80年代文学”》,载程光炜编:《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页。
    196参阮文龙主编:《越南文学批评(1975年-2005年)》,河内:河内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52页
    197参潘文阁的访谈录(附录2)
    198参范秀珠的访谈录(附录2)
    199凸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0页。
    201朴干:《关于<孽债)》,《文艺》报1998年9月26日第39期,9页。
    202对此问题,可以参考本文第一章的统计和梳理。
    203蔡翔罗岗倪文尖:《文学:无能的力量如何可能》载《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蔡翔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英)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Routledge,1992年
    2.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3.(英)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4.(越)陈明山:《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5.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6.(越)陈文松:《全球化的两面性》,河内:世界出版社,2000年
    7.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8.程光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9.程光炜编:《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越)Dani Rodeik, Frederique Sachwald, Francois Nicholas等,何荣、阮文民等译:《地区化与全球化——国际加入进程两方面》,河内:社会科学通信院,2000年
    11.(越)多作者:《地区化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与挑战》,河内:社会科学通信院,2000年
    12.(越)芳榴、陈廷史与黎玉茶:《文学理论》,河内:教育出版社,1986年
    13.(越)何明德与黎霸汉:《文学理论基础》,河内:专业大学与中学出版社,1985年
    14.(越)何明德主编:《越南文学的新路程》,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1998年
    1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6.洪子诚主编:《重返八十年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7.(越)胡士协、何花:《今天的中华-文艺白血球》,胡志明: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1985年
    18.(越)胡士协:《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些问题》,胡志明: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越)胡士协:《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些问题》,同奈:同奈出版社,2007年
    20.(英)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Routledge,2008年
    21.(越)黎辉霄:《对中国文化、文学新的感受》,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越)黎辉霄:《中国革新时期的小说(1976年—2000年)》,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越)黎辉霄:《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小说》,河内:教育出版社,2011年
    24.(越)潘巨棣主编:《20世纪越南文学》,河内:教育出版社,2004年
    25.(越)阮磷雄军、阮文躲译:《全球化》,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
    26.(越)阮文道主编:《从八月革命至今越南50年的文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1996年
    27.(越)阮文龙主编:《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河内:教育出版社,2006年
    28.(越)阮文龙主编:《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年
    29.(越)阮文龙主编:《越南文学评论:1975年-2005年》,河内:河内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0.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31.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32.王辙:《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2011年
    1.蔡翔罗岗倪文尖:《文学:无能的力量如何可能》载《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蔡翔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越)陈白腾《对艺术文学的泛论》,《文艺》报,1988年04月23日第17、18期
    3.(越)陈度:《发行工作中的思维革新》,《文艺》报,第11期,1988年03月12日
    4.(越)陈清河:《精神分析学在越南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文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4期
    5.(越)陈廷史:《小说——历史与特征》载阮文松:《二十世纪的越南关于小说论文选集》,河内:教育出版社,2008年
    6.(越)陈廷史:《诗法学全景》,载《诗法学在越南》,河内:越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
    7.陈晓明:《穿过本土,超过“废都”——贾平凹创作的历史语义学》(代序二),载《废都》,作家出版社,2009年
    8.程光炜:《文学成规的建立——以(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为讨论对象》载程光炜主编:《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9.(越)翠全:《初步调研越南翻译历史》,《文学》杂志,1996年第1、2期
    10.(越)德厚对武公欢的采访:《文学翻译的心事》,《文艺》报,1998年2月21日,第8期
    11.(越)杜玉烟:《读贾平凹的<废都>》,《香江》杂志,2000年6月,第136期
    12.(越)范洪江:《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文艺》报,2000年2月19日,第8期
    13.(越)范秀珠:《初步了解中国新时期小说》,《文学》杂志,1989年第6期
    14.(越)范秀珠:《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是不断努力的过程》,《外国文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15.(越)范文阁:《关于古汉越翻译的意见》载《汉越翻译,一种科学一种艺术》,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16.(越)范映星:《贾平凹——不断开发新艺术天涯的作家》,《中国研究》杂志,2005年,第3期
    17.(越)芳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内容与诗学各个因素的发展》,《文学》杂志,1988年第3-4期
    18.(越)冯文酒:《理论批评的革新》,《文艺》报,1988年05月21日第21期
    19.谷川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5期
    20.(越)何公才:《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力量的源泉》,《文学》杂志,1999年,第11期
    21.(越)胡士协:《中国当代文学-对越南的良好经验教训》载《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阮文龙主编,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年
    22.(越)胡玉:《需要正确地解决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报,第47、48期1987年11月21日
    23.黄平:《“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80年代“人的文学”》载《重返八十年代》,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4.(越)黄国海:《在全球化趋势中的越南文化本领》,《文艺》报,2000年3月18日,第12期
    25.(越)黄河:《读<爱情的故事>》,《外国文学》杂志,2006年第02期
    26.(英)Itamar Even Zohar:《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cy polysystem》载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Routledge,2000年
    27.(越)江南:《需要真正民主化的大会》,《文艺》报,第36期,1987年09月05日
    28.(英)Jose Lambert & Hendrik van Gorp:《On Discribing Translations》,戴Hermans Theo (ed):《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London & Sydney:Croom Helm,1985年
    29.(越)赖元恩对元玉的采访《越南作协条例需要在革新精神下修改》,《文艺》报,第13期,1988年03月26日
    30.李景华:《这样表现人性有些“失美”——也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性描写》,《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
    31.(越)黎辉霄:《从《苦恋》一部电影看中国知识分子悲惨的命运》,《文学》杂志1982年第2期
    32.(越)黎辉霄:《莫言小说中艺术世界》,《外国文学》杂志,2003年第4期
    33.(越)黎辉霄:《张贤亮富有哲理性的小说》载《对中国文化与文学新的感想》,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年
    34.(越)黎辉霄:《中国当代小说之诗学革新》,《外国文学》杂志,2006年第2期
    35.李敬泽:《庄之蝶论》,代序…,《废都》,作家出版社,2009年
    36.(越)黎玉茶:《关于文学反映现实的问题》,《文艺》报1988年第20期
    37.(越)黎育秀:《1998年的文学——有什么新的?》,《文学》杂志,1999年 第1期
    38.(越)梁维恕:《一段文学史的命运》,《文学》杂志1981年第5期
    39.(越)梁维恕:《毛后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文学》杂志1986年第2期
    40.罗岗:《翻译的“主题”与思想的“主体”》载《危机时刻的文化想象》,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41.罗李奥诺夫:《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苏联解体后中国新时期小说散文在俄罗斯的传播状况》,《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
    42.(越)吕贵兴:《茶李江边的译者》,《年轻文艺》报,2003年2月23日
    43.(越)梅文造:《创作的自由—作家的前提》,《文艺》报,1988年06月11日第24期
    44.南帆:《文学、革命与性》载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45.(越)南红:《初步重看越南的文学翻译》,《文学》杂志,1996年第6期
    46.(越)潘文阁:《关于古汉越翻译的意见》载《汉越翻译,一种科学一种艺术》,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47.(越)潘文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代上半叶的文学创作》,《文》杂志,1989年第3期
    48.(越)潘文阁:《关于1980年代上半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学》杂志,1990年第2期
    49.(越)潘玉:《翻译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与语言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杂志,1996年第1期
    50.(越)朴干:《关于<孽债)》,《文艺》报,1998年9月26日第39期
    51.(越)庆玲、国雄对武公欢的采访:《翻译文学不是为了金钱》,《青春》报,2006年8月27日,第34期
    52.(越)屈光瑞:《关于人的真理——小说艺术的严格需要小说艺术的严格需要》,《文艺》报,1989年8月12日第32期
    53.(越)阮德英:《对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译本的意见》,《文学》杂志,1989年第6期
    54.(越)阮鸿峰:《文艺如何发展丰富和达到高峰》,《文艺》报,1987年12月5日第49、50期
    55.(越)阮慧芝:《越南作协第四届代表大会》,《文学》杂志,1990年第1期
    56.(越)陈明山:《中国作家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文学》杂志1984年第4期
    57.(越)阮明珠:《关于战争文学》,《军队文艺》杂志1978年11月
    58.(越)阢明珠:《为“图解文学”哀悼》,《文艺》报,1987年12月05日第49-50期
    59.(越)阮南:《翻译学(Translation Studies)与越南文学的概略》,《文学》杂志,2002年第2期
    60.(越)阮氏净诗:《莫言的<红高粱)中的电影蒙太奇结构》,《文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3期
    61.(越)阮文还:《文学翻译的地位与越南文学的进程》,《文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2期
    62.(越)阮文龙:《1975年后越南文学史的研究:一些基本的问题》载阮文龙主编:《1975年后越南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 年
    63.(越)阮文松:《从1986年到二十世纪末期关于小说的论文引出的一些体裁问题》载阮文松:《二十世纪的越南关于小说论文选集》,河内:教育出版社,2008年
    64.(越)阮文校:《从十九世纪末期到1945年在越南文学翻译的文化意识》,《文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l期
    65.(越)阮尊:《只有面对现实、说出真话才能出现好作品》,《文艺》报,1987年01月17日第3、4期
    66.石天河:《与批评家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当代文坛》,1986年第4期
    67.(越)廷永:《探讨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文学翻译观念》,《外国文学》杂志,2006年第2期
    68.(越)廷永:《二十世纪上半叶越南文学翻译——研究过程与建议》,《外国文学》杂志,2007年第1期
    69.韦君宜:《译本畅销书引起的思考》,《文艺报》,1985年12月28日
    70.杨床祥:《如何理解“80年代文学”》,载程光炜编:《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71.(越)武儒对武公欢的采访:《和作家、翻译者武公欢谈话》,《文艺》报2012年31月3日第13期
    72.(越)《引言》载《文学》杂志,1989年第6期
    73.(越)《引言》载《现在的中国文学》梁维恕编选、多人译,河内:教育出版社,1989年
    74.(越)《引言》载《奶奶的星星: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集》梁维恕编选、多人译,河内:新作品出版社,1989年
    75.(越)《引言》载《悠悠寸草心》(王蒙短篇小说选集),阮金订译,河内:河内综合大学和太平省文化通讯所,1989年
    76.(越)《引言》载戴厚英《人啊,人!》,明登庆和黎庆长译,胡志明: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1989年
    77.(越)《引言》载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藩文阁和郑中晓译,年轻出版社和劳动出版社,1989年
    78.(越)《引言》载《背后的影子:中国短篇小说选集》范秀珠编选和翻译,胡志明: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1991年
    79.(越)《引言》载《十年改革之后的中国》,越南事实出版社,1991年
    80.(越)《引言》载贾平凹:《废都》,武公欢译,沱囊:沱囊出版社,1999年
    81.(越)《引言》载《火烧花篮阁-中国短篇小说选集》,河内:人民公安出版社,2004年
    82.(越)《引言》载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怪》,范秀珠译,河内:妇女出版社,2006年
    83.(越)《引言》载《第十二夜:铁凝小说选集》,山黎译,河内:作协出版社2006年
    84.(越)《引言》载张贤亮:《一亿六》,范秀珠与王梦彪译,河内:妇女出版社,2012年
    85.(越)元玉:《在民族文学发展中翻译文学的地位》,《文学》杂志,1991年第2期
    86.(越)邓清黎:《越南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在与强国文化关系历史 中的地位》,《文学》杂志,1999年,第3期
    87.(越)邓樱桃:《关于西方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肯定(或者否定)态度》,《文学》杂志,1990年第2期
    88.《目前我国小说中性描写的问题》,《文艺争鸣》,1986年第5期
    1.(越)团琴诗:《越南当代文学中的战争、爱情与性》,http://evan.vnexpress.net/news/phe-binh/nghien-cuu/2005/03/3b9ad37d/
    2.(越)http://vnexpress.net/gl/van-hoa/guong-mat-nghe-sy/2005/01/3b9dadfd/
    3.(越)http://www.tuanvietnam.net/2010-03-23-dan-chu-trung-quoc-cat-buoc-tu-dan-chu-tro ng-dang
    4.(越) http://www.vietnamese.cri.cn/561/2010/12/16/1s149388.htm
    *越南《文学研究》杂志1960年创刊,从1968年7月到2003年被改名为《文学》杂志,从2004年到现在又改名为《文学研究》杂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