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两会”越来越为媒介所关注,每年三月,国内外新闻记者聚焦人民大会堂,激烈的新闻争夺战成为每年春天北京的一道风景线。从历史来看,“两会”曾有秘密召开,待会议结束才发布公告的情形。从会后发布新闻公报到媒体全程同步报道,“两会”报道总量从十几条到十几版,采访“两会”的记者从二三百到二三千,这些不过十余年、二十余年、三十余年的事情。三十余年间,媒介“两会”报道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本文从媒介社会学视角开展研究,运用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978年至2011年“两会”报道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首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轨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特点。将这一特点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之下,会发现但凡大背景比较宽松,《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就会比较放得开,能传递更多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反之则显得比较沉闷。与之同时,每一阶段“两会”报道中关注比较多的新闻事件要素必然是当时社会公众关注较多的方面。
     其次,《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轨迹表明,不同时期的“两会”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反映了社会情境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日报》对社会情境的理解和应对。也就是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既报道了“两会”新闻,也展示了整个社会场景,同时又反映了媒介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的作为与困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介只能受限于社会情境的影响。
     其三,从微观构造和修辞构造两个层面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到1978-2011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这两个层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的变化各有不同。而从宏观构造层面来看,从民主的视角来报道和解读“两会”是《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从未发生变化的主题框架,不断演变的只是在这一框架下民主的程度与表现。1978-2011年的《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正是通过“两会”这一窗口呈现了1978-2011年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讲述了中国民主进程的故事。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NPC and CPPCC have increasingly attracted media's attention. In March every year, journalis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 o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and stage an intense media war concerning news coverage of the two conferences. Historically speaking, NPC and CPPCC had ever been held secretly and relevant news bulletins were not issued until they drew to a close.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edia coverage on NPC and CPPCC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ranging from post-meeting news bulletins to full synchronous report, from dozens of news stories to dozens of news pages and from two or three hundred journalists to two or three thousand. From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in terms of frame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make a study of the news coverage by People's Daily on NPC and CPPCC from the year of1978to2011.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s coverage by People's Daily on NPC and CPPCC is a mirror of different times. The study argues that under a relatively loose social background, the news coverage on the two conferences is more open and can transmit rich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therwise, it appears to be relatively dull. On the other hand, media highlights on the two conferences have always reflected major concerns of the public.
     Secondly,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s coverage by People's Daily on NPC and CPPCC indicates that the news coverage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ime has inevitably been affected by its social background, refle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how People's Daily understands and deals with its social background. In other words, the coverage is not only news reports on the two conferences, but also a showcase of social background and a reflection of media performance and problems. Nevertheless, it does not mean media are solely confined to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background.
     Thirdly, the news coverage on NPC and CPPCC from1978to2011has seen some changes under two levels, namely, its micro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se changes have witnessed some phas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ed in different stages. In terms of macrostructure, cover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two conferences from the democratic angle serves as a guiding keynote frame and what has been changing is the extent and performance of democracy under such a frame. In fact, through NPC and CPPCC, the news coverage on NPC and CPPCC from1978to2011by People's Daily has unfolded the process of democracy and politics as well as stories concerning the democratic proces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引文
1张小兰,毛莉,王位.海外媒体聚焦两会[N].中国文化报,2010,3(16):003.
    2虞宝竹.一个记者的19次“两会”采访[J].中国经济周刊,2009,8:37-38.
    3于刚.当“两会”拼音字母频现外媒[N].人民日报,2010,3(17):012.
    4盛林.“两会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5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
    6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81.
    7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
    8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82.
    9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91.
    10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97.
    11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97.
    12武国友,桑东华.“两会”制度的历史演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4):002.
    13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74.
    14中国文化报,2011,3(5):004.
    15人民日报,2011,3(4):003.
    16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两会”[J].时代主人,2011,3:24.
    17倪宁,张勤.2010地方两会报道特色“集萃”[J].国际新闻界,2010,02:51.
    18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5.
    19张双.党报“两会”报道的策划艺术[A].见:王君超等,党报宣传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144-190.
    20徐静休.试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新模式——以2007年和 2008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08:
    21陈敏.新世纪中共党报“两会”报道创新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0:
    22吕雷.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3孙瑞祥,王明伟.“两会”报道之“新”——《人民日报》十年(1999-2008)“两会”报道评述[A].见: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43-447.
    24梁艳.中国改革的镜像——从《人民日报》30年两会报道看中国改革的镜像[D].山东:山东大学,2008:
    25周玮.“两会”的政治传播和政治认同——以《人民日报》2003-2007年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08,5:42-44.
    26周玮.“两会”报道叙述社会变迁——以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七次“两会”报道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7邵海峰.试论“两会”报道传播理念的变革[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8卫萍.从“两会”报道看我国会议新闻报道的变革——以2001-2010年《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为例[D].辽宁:辽宁大学,2011:
    29林晓芳.“两会报道”的变革与创新[J].当代传播,2000,6:38-40.
    30陈伟.《南方日报》“两会”报道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6:
    31姜兰花.都市报政治作为的迷思——以《潇湘晨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32胡佳渝.从2011年“两会”看微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1,5:134-135.
    33彭梦婧.“微博两会”与民主政治[J].新闻爱好者,2010,7上:20.
    34韩洋.“微博问政”成为“两会”舆论新宠[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8(4):120-122.
    35万珂,马杰.对西方主流报纸两会报道的实证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5):67-75.
    36罗晓华.对外传播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从《中国日报》与西方媒体2006年“两会报道”谈起[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7周海燕.2006“两会”报道新特色分析[J].青年记者,2006,10:59-60.
    38冯宁.重构与变革:2008两会报道新看点[J].青年记者,2008,6中:43-44.
    39陈国权.近年“两会”报道创新[J].中国记者,2006,3:61,63.
    40高东.“两会”报道的内容构成及新闻价值分析[J].新闻记者,2009,06:50-53.
    41[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30.
    42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265.
    43[美]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13-14.
    44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22.
    45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
    46[荷]托伊恩·A·梵·迪克.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47詹姆斯·保罗·吉.杨炳均译.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5-6.
    48乔治-埃利亚,萨尔法蒂.曲辰译.话语分析基础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2.
    49叶晓华,方丽.《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演变分析[J].当代传播,2008,4:99-101.
    50于晓蓉.“两会报道”模式的形成及其转换初探[J].当代传播,2000,4:35-37.
    51张正其.《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报道方式的探索与思考[D].广西:广西大学,2008:
    52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023.
    1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85.
    2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152.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13-215.
    4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02.
    5汤应武.抉择——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352-353.
    6刘家林.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1949-2009)(上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
    7刘家林.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1949-2009)(上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05-109.
    8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转引自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1815-2005)[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53.
    9邱戈.媒介身份论——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和重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50.
    10杨继强.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477
    11李庄.把我们的采编工作提高一步[A].见: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379.
    12杨继绳.邓小平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477-487.
    13路元.新闻改革的实验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谈两会报道[J].6-7.
    14人民日报,1979,6(25):4.
    15人民日报,1979,6(23):4.
    16人民日报,1979,6(23):4.
    17人民日报,1979,6(23):4.
    18人民日报,1980,9(5):4.
    191984年5月21日上午、下午
    20人民日报,1984,5(22):1.
    21人民日报,1985,4(10):4.
    22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32.
    23人民日报,1979,7(1):2.
    24人民日报,1984,5(16):4.
    25路元.新闻改革的实验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谈两会报道[J].6-7.
    26路元.新闻改革的实验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谈两会报道[J].6-7.
    27人民日报,1978,2(28):1.
    28人民日报,1988,4(2):1.
    29人民日报,1982,12(3):2.
    30李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J].新闻战线,1989,6:35
    31人民日报,1978,2(25):2.
    32人民日报,1978,2(27):2.
    33人民日报,1978,2(27):2.
    34人民日报,1978,2(28):3.
    35人民日报,1978,2(26):1.
    36人民日报,1980,8(30):1.
    37人民日报,1980,9(2):1.
    38人民日报,1985,4(10):4.
    39人民日报,1979,6(27):1.
    40人民日报,1978,2(27):1.
    41人民日报,1979,6(19):1.
    42人民日报,1980,8(31):1.
    43人民日报,1981,12(1):1.
    44人民日报,1982,11(27):1.
    45人民日报,1983,6(7):1.
    46人民日报,1984,5(16):1.
    47人民日报,1985,3(28):1.
    48人民日报,1986,3(26):1.
    49人民日报,1987,3(26):1.
    50人民日报,1988,3(26):1.
    51人民日报,1989,3(21):1.
    52人民日报,1983,6(4):3.
    1人民日报,1990,3(2):1.
    2人民日报,1990,3(2):1.
    3胡正荣,李煜.社会透镜:新中国媒介变迁六十年(1949-2009)[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86.
    4梁珲.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精心运筹——评述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J].27-28.
    5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6紧紧围绕主旋律——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9-10.
    7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8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6-8.
    9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6-8.
    10江畅.把握大局选题日精心采编出思想——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17-18.
    11张研农.增强“三个意识”是保证——199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体会[J].12-13.
    12张研农.增强“三个意识”是保证——199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体会[J].12-13.
    13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6-8.
    14梁珲.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精心运筹——评述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J].27-28.
    15周庆.每逢三月说大局——人同日报近年来“两会”报道回顾与今年构想[J].中国记者,1999,2:6-7.
    16周庆.每逢三月说大局——人同日报近年琮“两会”报道回顾与今年构想[J].中国记者,1999,2:6-7.
    17周庆.每逢三月说大局——人民日报近年来“两会”报道回顾与今年构想[J].中国记者,1999,2:6-7.
    18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19梁珲.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精心运筹——评述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J].27-28.
    20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300.
    21紧紧围绕主旋律——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9-10.
    22紧紧围绕主旋律——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9-10
    23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24斯通.平稳平衡不平淡——人民日报1995年两会报道走笔[J].16-17.
    25斯通.平稳平衡不平淡——人民日报1995年两会报道走笔[J].16-17.
    26江畅.把握大局选题目精心采编出思想——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17-18.
    27江畅.把握大局选题目精心采编出思想——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17-18.
    28张平力.多党合作的生命力——部分政协委员谈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N].人民日报,1991,3(30):1.
    29袁建达,王谨.代表谈《代表法》[J].人民日报,1992,3(29):2.
    30袁建达,董宏君.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作用——写在《代表法》审议之际[N].人民日报,1992,3(30):2.
    31人民日报,1993,3(29):3.
    32人民日报,1995,3(12):1.
    33人民日报,1993,3(24):2
    34人民日报,1993,3(25):2
    35人民日报,1993,3(28):5
    36人民日报,1994,3(16):2.
    37人民日报,1998,3(4):3.
    38人民日报,1990,4(4):2.
    39人民日报,1991,3(26):4.
    40人民日报,1991,4(1):1.
    41人民日报,1991,4(8):2.
    42人民日报,1992,3(21):2.
    43人民日报,1992,4(1):1.
    44人民日报,1993,3(17):2.
    45人民日报,1993,3(17):2.
    46人民日报,1993,3(24):2.
    47人民日报,1993,3(30):1.
    48人民日报,1994,3(22):2.
    49人民日报,1995,3(6):3.
    50人民日报,1995,3(19):4.
    51人民日报,1996,3(13):1.
    52人民日报,1996,3(18):4.
    53人民日报,1998,3(8):5.
    54人民日报,1998,3(11):3.
    55人民日报,1998,3(17):5.
    56人民日报,1999,3(14):2.
    57人民日报,1999,3(6):3.
    58人民日报,2000,3(15):6.
    59人民日报,2000,3(14):6.
    60人民日报,1991,3(26):6.
    61人民日报,1992,3(21):6.
    62人民日报,1993,3(17):6.
    63人民日报,1993,3(18):6.
    1赵海均.六十年中国大变革(1949-2009)(上下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524-525.
    2[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吕鹏,李荣山等译.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69.
    3参阅人民日报,2001,3(3):1.
    4参阅人民日报,2001,3(4):5.
    5包焘.全力以赴首战必胜——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总结[J].新闻实践,2001,4:3-5.
    6成功“两会”的成功反映——人民日报2003年“两会”报道简述[J].新闻战线,2003,4:13-15.
    7吴建群.突破创新闪亮——2010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评析[J].新闻战线,2010,4:33-34.
    8廖玒.从《人民日报》上网看“第四媒体”崛起[J].中国记者,1997,12:37.
    9张双.党报“两会”报道的策划艺术[A].见:王君超等,党报宣传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155-157.
    10人民日报,2009,3(8):7.
    11人民日报,2009,3(8):7.
    12闫永栋.让人在新闻中“活”起来——200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编辑思想管窥[J].新闻战线,2009,5:70.
    13宗和.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总结[A].中国新闻年鉴(2003):217-219.
    14宗和.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总结[A].中国新闻年鉴(2003):217-219.
    15包焘.全力以赴首战必胜——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总结[J].新闻实践,2001,4:3-5.
    16参阅《准备充分勇于探索重视创新——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2,4:11-13.
    17把握正确导向发挥党报优势——关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问答[J].中国记者,16-17.
    18把握主题基调发挥优势特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回望[J].中国记者,2004,4:36-37.
    19引导舆论改进会议报道——《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J].中国记者,2005,4:7-8.
    20人民日报,2003,3(10):5.
    21把握重点抓好特点引导热点突出亮点——《人民日报》2004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4,4:13-15.
    22把握正确导向发挥党报优势——关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问答[J].中国记者,16-17.
    23参阅《准备充分勇于探索重视创新——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2,4:11-13.
    24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3(28):2.
    25人民日报“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准备充分勇于探索重视创新——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2,4:11-13.
    26把握正确导向发挥党报优势——关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问答[J].中国记者,16-17.
    27张铁.两会报道要处理好的三组关系——《人民日报》2007年两会报道综述[J].中国记 者,2007,4:20-21.
    28人民日报,2001,3(4):5.
    29人民日报,2001,3(5):10.
    30人民日报,2001,3(9):12
    31人民日报,2001,3(9):12.
    32人民日报,2001,3(10):1.
    33人民日报,2003,3(13):8.
    34政协委员的提案可以公开了[N],人民日报,2001,3(4):10.
    35人民日报,2001,3(15):5.
    36人民日报,2003,3(4):5.
    37人民日报,2003,3(13):6.
    38人民日报,2004,3(4):5.
    39人民日报,2005,3(5):8.
    40人民日报,2005,3(6):8.
    41人民日报,2005,3(14):5.
    42人民日报,2005,3(14):8.
    43人民日报,2006,3(4):5.
    44人民日报,2006,3(4):8.
    45人民日报,2006,3(5):5.
    46人民日报,2006,3(8):7.
    47人民日报,2006,3(14):5.
    48人民日报,2006,3(11):5.
    49人民日报,2006,3(13):5.
    50人民日报,2006,3(11):5.
    51人民日报,2006,3(13):5.
    52人民日报,2007,3(4):7.
    53人民日报,2007,3(14):5.
    54人民日报,2007,3(5):5.
    55人民日报,2007,3(7):6.
    56人民日报,2007,3(14):5.
    57人民日报,2007,3(7):6.
    58人民日报,2008,3(3):5.
    59人民日报,2008,3(11):8.
    60人民日报,2009,3(5):5.
    61人民日报,2009,3(7):8.
    62人民日报,2010,3(9):11.
    63人民日报,2010,3(7):12.
    64人民日报,2001,3(5):1 0.
    65人民日报,2001,3(13):9.
    66人民日报,2001,3(5):10.
    67人民日报,2001,3(6):5.
    68人民日报,2001,3(6):10
    69人民日报,2001,3(6):5.
    70人民日报,2003,3(11):8.
    71人民日报,2003,3(7):7.
    72人民日报,2003,3(7):7.
    73人民日报,2003,3(11):8.
    74人民日报,2003,3(4):7.
    75人民日报,2003,3(5):8.
    76人民日报,2003,3(5):8.
    77人民日报,2003,3(6):6.
    78人民日报,2003,3(11):8.
    79人民日报,2003,3(12):8.
    80人民日报,2003,3(13):5.
    81人民日报,2003,3(18):6.
    82人民日报,2003,3(4):7.
    83人民日报,2003,3(13):5.
    84人民日报,2003,3(18):6.
    85人民日报,2005,3(7):8.
    86人民日报,2005,3(7):8.
    87人民日报,2005,3(8):8.
    88人民日报,2006,3(4):8.
    89人民日报,2006,3(4):8.
    90人民日报,2006,3(7):8.
    91人民日报,2006,3(8):7.
    92人民日报,2006,3(8):8.
    93人民日报,2006,3(14):6.
    94人民日报,2006,3(14):6.
    95人民日报,2007,3(12):5.
    96人民日报,2008,3(6):8.
    97人民日报,2008,3(8):8.
    98人民日报,2008,3(10):8.
    99人民日报,2008,3(12):4.
    100人民日报,2008,3(13):4.
    101人民日报,2008,3(13):4.
    102人民日报,2009,3(5):8.
    103人民日报,2009,3(10):5.
    104人民日报,2009,3(6):8.
    105人民日报,2009,3(9):5.
    106人民日报,2010,3(9):8.
    107人民日报,2010,3(13):8.
    108人民日报,2010,3(14):5.
    109人民日报,2010,3(11):5.
    110人民日报,2010,3(12):11.
    111细微之处看民主[N].人民日报,2001,3(12):10.
    112两会开放与政治文明[N].人民日报,2006,3(4):5.
    1131.5万条网友留言聚集两会[N].人民日报,2008,3(3):5.
    114不在场的代表委员[N].人民日报,2008,3(8).4
    115本报连续八年开展两会网调——公民参与“新通道”[N].人民日报,2009,3(3),8
    116网上互动的意蕴[N].人民日报,2009,3(5):4.
    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265.
    2[美]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13-14.
    3人民日报,1980,9(12):1.
    4人民日报,1980,9(12):1.
    5人民日报,1983,6(8):3.
    6人民日报,1988,3(26):1.
    7人民日报,1988,4(9):1.
    8人民日报,1989,4(5):1.
    9人民日报,1992,4(4):4.
    10袁建达,董宏君.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作用——写在《代表法》审议之际[N].人民日报,1992,3(30):2.
    11人民日报,1992,4(4):2.
    12人民日报,1992,3(20):2.
    13人民日报,1992,3(30):2.
    14人民日报,1993,3(20):1.
    15人民日报,1993,3(21):4.
    16人民日报,1995,3(19):2.
    17人民日报,1998,3(1):4.
    18人民日报,1998,3(4):3.
    19人民日报,2008,3(4):5.
    20人民日报,1998,3(19):4.
    21人民日报,1999,3(15):2.
    22人民日报,1999,3(8):2.
    23人民日报,1999,3(10):3.
    24人民日报,2000,3(4):3.
    25人民日报,2001,3(5):10.
    26人民日报,2001,3(9):12.
    27人民日报,2001,3(9):12.
    28人民日报,2009,3(3):4.
    29人民日报,2008,3(3):5.
    30人民日报,1980,9(12):1.
    31人民日报,1987,4(2):5.
    32人民日报,1987,4(12):2.
    33人民日报,1987,4(7):1.
    34人民日报,1988,3(28):1.
    35人民日报,1988,4(11):3.
    36人民日报,1991,4(4):1.
    37人民日报,1993,3(28):5.
    38人民日报,1995,3(20):4.
    39人民日报,2000,3(5):6.
    40人民日报,2001,3(15):11.
    41人民日报,2007,3(5):5.
    42人民日报,2010,3(7):5.
    43人民日报,2010,3(9):11.
    44人民日报,1984,6(1):2.
    45人民日报,1988,4(11):4.
    46人民日报,1994,3(12):3.
    47人民日报,1995,3(16):2.
    48人民日报,1996,3(15):1.
    49人民日报,1997,3(15):3.
    50人民日报,1999,3(13):1.
    51人民日报,2001,3(16):5.
    52人民日报,2002,3(11):8.
    53人民日报,2002,3(13):5.
    54人民日报,2006,3(8):7.
    55人民日报,2008,3(13):4.
    56人民日报,2010,3(13):8.
    57人民日报,2010,3(14):5.
    58人民日报,2001,3(12):10.
    59人民日报,2005,3(14):8.
    60人民日报,2006,3(4):5.
    61人民日报,2008,3(8):4.
    62人民日报,2009,3(3):8.
    63人民日报,2009,3(5):4.
    64人民日报,2009,3(13):5.
    65人民日报,2010,3(10):12.
    66人民日报,2010,3(5):10.
    67人民日报,2010,3(7):10.
    68人民日报,1978,2(26):1.
    69人民日报,1979,7(3):1.
    70人民日报,1980,9(2):1.
    71人民日报,1981,12(8):4.
    72人民日报,1982,11(26):1.
    73人民日报,1982,11(31):1.
    74人民日报,1983,6(8):3.
    75人民日报,1983,6(13):1.
    76人民日报,1986,4(4):2.
    77人民日报,1986,4(8):2.
    78杨继强.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496
    79人民日报,1988,3(25):2.
    80人民日报,1988,3(26):1.
    81人民日报,1988,3(27):3.
    82人民日报,1988,3(28):1.
    83人民日报,1988,3(29):1.
    84人民日报,1988,3(30):1.
    85人民日报,1988,3(31):3.
    86人民日报,1988,4(1):2.
    87人民日报,1988,4(2):1.
    88人民日报,1988,4(3):1.
    89人民日报,1988,4(8):1.
    90人民日报,1988,4(12):3.
    91人民日报,1988,4(13):2.
    92人民日报,1989,3(25):2.
    93人民日报,1989,3(26):2.
    94人民日报,1989,4(2):1.
    95人民日报,1989,4(5):1.
    96人民日报,1990,3(18):1.
    97人民日报,1990,3(20):3.
    98人民日报,1990,3(29):2.
    99人民日报,1990,3(29):2.
    100人民日报,1990,4(1):4.
    101人民日报,1990,4(2):1.
    102人民日报,1991,4(4):1.
    103人民日报,1991,4(6):1.
    104人民日报,1991,4(9):2.
    105人民日报,1991,4(9):2.
    106人民日报,1992,3(29):2.
    107人民日报,1993,3(15):1.
    108人民日报,1993,4(1):4.
    109人民日报,1993,3(15):3.
    110人民日报,1995,3(19):4.
    111人民日报,1996,3(10):1.
    112人民日报,1996,3(13):3.
    113人民日报,1997,3(1):1.
    114人民日报,1998,3(5):1.
    115人民日报,1998,3(15):1.
    116人民日报,1998,3(14):4.
    117人民日报,1998,3(29):4.
    118人民日报,1998,3(19):4.
    119人民日报,1999,3(3):1.
    120人民日报,1999,3(5):1.
    121人民日报,1999,3(8):2.
    122人民日报,2000,3(3):1.
    123人民日报,2001,3(3):1.
    124人民日报,2001,3(6):5.
    125人民日报,2001,3(9):12.
    126人民日报,2001,3(10):1.
    127人民日报,2001,3(10):5.
    128人民日报,2001,3(12):10.
    129人民日报,2001,3(12):12.
    130人民日报,2001,3(13):1.
    131人民日报,2002,3(5):5.
    132人民日报,2002,3(7):5.
    133人民日报,2002,3(13):5.
    134人民日报,2002,3(13):8.
    135人民日报,2002,3(16):5.
    136人民日报,2003,3(6):6.
    137人民日报,2005,3(14):5.
    138人民日报,2005,3(14):8.
    139人民日报,2006,3(3):5.
    140人民日报,2006,3(14):1.
    141人民日报,2008,3(7):5.
    142人民日报,2008,3(19):5.
    143人民日报,2009,3(4):5.
    144人民日报,2010,3(5):5.
    145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230-235.
    146人民日报,2004,8(18):.
    147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72.
    148包焘.全力以赴首战必胜——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总结[J].新闻实践,2001,4:3-5.
    149人民日报,2010,3(16):1.
    150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151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6-8.
    152梁珲.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精心运筹——评述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J].27-28.
    153江畅.把握大局选题目精心采编出思想——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17-18.
    154张研农.增强“三个意识”是保证——199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体会[J].12-13.
    155成功“两会”的成功反映——人民日报2003年“两会”报道简述[J].新闻战线,2003,4:13-15
    156把握重点抓好特点引导热点突出亮点——《人民日报》2004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4,4:13-15.
    157引导舆论改进会议报道——《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J].中国记者,2005,4:7-8.
    158精心策划着力创新凸显亮点——人民日报2006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6,4:14-17.
    159引导有效,新风扑面——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回眸[J].新闻战线,2008,4:8-10.
    160张铁.做好两会报道的五个“统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几点体会[J].中国记者,2009,4:17-18.
    161吴建群.突破创新闪亮——2010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评析[J].新闻战线,2010,4:33-34.
    162人民日报,2010,3(10):4.
    163人民日报,1978,2(26):1.
    164人民日报,2000,3(5):6.
    165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205.
    166阿计.两会是一场民主的大考[J].人大建设,2010,4:39.
    167章敬平.新闻人的江湖[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31.
    168章敬平.新闻人的江湖[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21.
    169人民日报,1997,3(5):1.
    17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
    171华世平.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106.
    172[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439.
    173李勇华,南隽.2007年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报告[J].中国记者,2007,3:70
    174万瑞.2010年全国两会互联网传播效果报告[J].青年记者,2010,4上:47.
    175马昌豹,项开来.政治传播进入“10”年代——2010年两会报道观察[J].新闻与写作,2010,01:19.
    176金融时报,2010年3(19):003
    177杨洋.网络让“两会”更加开放和透明[N].金融时报,2010,3(19):003.
    178人民日报,1993,3(25):2.
    179张研农.增强“三个意识”是保证——199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体会[J].12-13
    180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成功“两会”的成功反映[J].新闻战线,2003,4:13-15.
    181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3(28):2.
    182曹鹏.两会报道: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谁主沉浮[J].新闻记者,2010,4:22.
    183曹鹏.两会报道: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谁主沉浮[J].新闻记者,2010,4:22.
    184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3.
    185凌志军.变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6:36-37.
    186凌志军.变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6:245-246.
    187陈名重.政协委员向总理转述顺口溜的思考.转引自丁柏铨.执政党与大众传媒[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0:239.
    188[美]盖伊·塔奇曼.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30.
    189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190人民日报,2012,3(10):4.
    191查尔斯·埃德温·贝克.媒体、市场与民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9:201.
    192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
    193查尔斯·埃德温·贝克.媒体、市场与民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9:167-188.
    194詹姆斯·库兰.对媒介与民主的再思考[A].见: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大众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6:144.
    195人民日报,2010,3(10):4.
    196[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453.
    197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023.
    198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6-8
    199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6-8
    200吴重庆.“两会”的议程设置也需创新[N].南方日报,2010,3(12):F02.
    201人民日报,1993,3(20):2.
    202凌志军.变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6:237.
    203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028.
    204人民日报,1988,4(11):3.
    205人民日报,1996,3(16):2.
    206[美]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14.
    207崔丽.我思故我在[J].青年记者,2010,4上:34.
    208张迁.矫正话风:两会发言少说空话套话 说群众心里话[J].瞭望,2007,10.转引自丁柏铨.执政党与大众传媒[Ml.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0:240.
    209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049.
    210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18-19.
    211人民日报,1984,5(23):1.
    1人民日报,2012,3(10):4.2[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高金萍泽.传播革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3.
    3[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高金萍译.传播革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7.
    [1]徐文钦.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吕书正.南方谈话以后的中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汤应武.抉择——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5]顾亚奇,常仕本,章晓宇.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6]徐迅雷等.民间记忆30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7]刘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11年[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
    [8]凌志军.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9]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10]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1][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吕鹏,李荣山等译.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2]苏娅,贾鲁生.坎坷十四年——中国改革回顾与展望[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
    [13]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4]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15]赵海均.六十年中国大变革(1949-2009)(上下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16]潘维.中国模式:解读人民共和国的60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7]蔡定剑.一个人大研究者的探索[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8]孙哲.1979-2000全国人大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9]李良栋.“第三波”与21世纪中国民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0]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1]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2]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23]刘俊杰.走向政治文明的民主——民主发展与政治文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4][美]郝大维,安乐哲.何刚强译.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5]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6]华世平.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7]章敬平.新闻人的江湖[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8]胡正荣,李煜.社会透镜:新中国媒介变迁六十年(1949-2009)[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9]胡正荣,张磊.时代之印:中国媒介三十年(1978-2008)[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30]黄菊芳.大事件下的中国传媒[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31]刘家林.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1949-2009)(上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2]宋守山.传媒三十年[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33]王辰瑶.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1949-2009)[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4]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5]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6]孙旭培.自由与法框架下的新闻改革[M].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7]周宪,刘康.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8]陈力丹.不能忘却的1978-198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过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9]林晖.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0]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41]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5年卷[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2]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天津 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3]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4]赵兴林.灿烂的星河——人民日报记者部新闻实践与思考(上中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45]范敬宜.范敬宜文集:总编辑手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6]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47]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1948-1988人民日报回忆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48]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9]詹姆斯·保罗·吉.杨炳均译.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50]乔治-埃利亚,萨尔法蒂.曲辰译.话语分析基础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51]吕特·阿莫西,安娜·埃尔舍博格·皮埃罗.丁小会译.俗套与套语——语言、语用及社会的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2][荷]托伊恩·A·梵·迪克.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3][美]沃尔特.李普曼.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4][美]迈克尔·舒德森.徐桂权译.新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55][美]迈克尔·舒德森.贺文发译.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56][美]迈克尔·舒德森.陈昌凤,常江译.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7]塞伦·麦克莱.曾静平译.传媒社会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8][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9][美]赫伯特·甘斯.石琳,李红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0][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上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61][美]盖伊·塔奇曼.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2][美]托德·吉特林.张锐译.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62][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维奇.杨击译.大众媒介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63][英]诺曼·费尔克拉夫.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4][美]凯斯·桑斯坦.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5][美]查尔斯·埃德温·贝克.冯建三译.媒体、市场与民主[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6][美]科恩.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7][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8][英]戴维·赫尔德.胡伟等译.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9]詹姆斯·卡伦.史安斌,董关鹏译.媒体与权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0]丁柏铨.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71]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72]刘海贵.深度报道探胜党报——主流媒体发展之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3]黎明洁.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4]黄旦.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5]陈堂发.新闻媒体与微观政治——传媒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6]张淑华.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与权力的对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77]熊蕾,朱迪·波罗鲍姆(美).变脸——中国新一代职业媒体人口述实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78]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1815-2005)[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9]王君超等.党报宣传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80]邱戈.媒介身份论——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和重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1][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谢岳译.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82]路元.新闻改革的实验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谈两会报道[J].新闻战线,1988,5.
    [83]官建文.意料之中的突破——评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的“两会”报道[J].新闻战线,1988,5.
    [84]江畅.紧紧围绕主旋律——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新闻战线,1992,5.
    [85]于宁.短文映盛会——人民日报“两会”期间的小言论[J].新闻战线,1992,5.
    [86]李仁臣.报道两会认识两会配合两会[J].中国记者,1995,4.
    [87]斯通.平稳平衡不平淡——人民日报1995年两会报道走笔[J].新闻战线1995,5.
    [88]斯通.呼唤创新——人民日报1996年“两会”报道走笔[J].新闻战线1996,4.
    [89]梁珲.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精心运筹——评述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J].新闻战线1997,5.
    [90]江畅.把握大局选题目精心采编出思想——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J].新闻战线,1998,4.
    [91]张研农.增强“三个意识”是保证——199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体会[J].新闻战线,1999,4.
    [92]周庆.每逢三月说大局——人民日报近年来“两会”报道回顾与今年构想[J].中国记者,1999,2.
    [93]包焘.全力以赴首战必胜——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总结[J].新闻实践,2001,4.
    [94]江绍高.在创新中发挥优势——人民日报新世纪第一次“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1,4.
    [95]人民日报“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准备充分勇于探索重视创新——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2,4.
    [96]把握正确导向发挥党报优势——关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问答[J].中国记者,2003,4.
    [97]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成功“两会”的成功反映——人民日报2003年“两会”报道简述[J].新闻战线,2003,4.
    [98]胡文龙.专栏议论贵在事理融合引人入胜——兼谈今年人民日报“两会走笔”的时代特色[J].新闻与写作,2000,5.
    [99]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把握重点抓好特点引导热点突出亮点——《人民日报》2004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4,4.
    [100]《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把握主题基调发挥优势特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回望[J].中国记者,2004,4.
    [101]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把握重点抓好特点引导热点突出亮点——《人民日报》2004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4,4.
    [102]宗和.引导舆论改进会议报道——《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J].中国记者,2005,4.
    [103]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把握导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创新——《人民日报》2005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5,4.
    [104]王君超.从“两会”报道看党报的宣传艺术——部分党报2005年“两会”报道评析[J].新闻战线,2005,4.
    [105]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精心策划着力创新凸显亮点——人民日报2006年两会报道的特色[J].新闻战线,2006,4.
    [106]乔聿.出新出彩有品有格——人民日报社2006年两会报道回眸[J].中国记者,2006,4.
    [107]张巧玲.党报如何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创新出彩——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为例[J].新闻知识,2006,5.
    [108]张铁.两会报道要处理好的三组关系——《人民日报》2007年两会报道综述[J].中国记者,2007,4.
    [109]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引导有效新风扑面——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回眸[J].新闻战线,2008,4.
    [110]张铁.改革创新的“四个效应”——《人民日报》2008年两会报道特色[J].中国记者,2008,4.
    [111]张铁.做好两会报道的五个“统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几点体会[J].中国记者,2009,4.
    [112]闫永栋.让人在新闻中“活”起来——2009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编辑思想管窥[J].新闻战线,2009,5.
    [113]吴建群.突破创新闪亮——2010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评析[J].新闻战线,2010,4.
    [114]王冰洋.打造两会盛况的视觉盛宴——《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新特点[J].军事记者,2010,3.
    [115]马昌豹,项开来.政治传播进入“10”年代——2010年两会报道观察[J].新闻与写作,2010,1.
    [116]殷瑜,邓若伊.论中央与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特色——以《人民日报》和《四川日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0,2.
    [117]程萍,刘星.中央与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的比较——以《人民日报》和《安徽日报》为例[J].新闻世界,2010,11.
    [118]王婧雅.试论当前我国党报的海外报道亮点——以201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报道为例[J].中国报业,2011,12.
    [119]鞠镇蔚.浅谈党报“两会”报道的创新思维——以《人民日报》与《辽宁日报》2011年“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1,7.
    [120]梁艳,张晓雪.中国改革的镜像——从《人民日报》30年两会报道看中国改革的进程[J].山东社会科学,2008,12.
    [121]李勇华,南隽.2007年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报告[J].中国记者,2007,3.
    [122]李勤.记者的意识——首次采访两会的体会[J].新闻战线,1994,5.
    [123]羊城晚报“两会”报道组.“两会”报道给我们的启示[J].新闻战线,1994,5.
    [124]于晓蓉.“两会报道”模式的形成及其转换初探[J].当代传播,2000,4.
    [125]林晓芳.“两会报道”的变革与创新[J].当代传播,2000,6.
    [126]杨晓晨.两会记者的采访心态fJ].中国记者,2008,4.
    [127]看客.两会报道缺点啥[J].青年记者,2005,2.
    [128]詹国枢.“两会”报道给了我们什么启示[J].中国记者,1998,4.
    [129]殷莉.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历史回顾[J].新闻与写作,2009,4.
    [130]陈英凤.从委员制止空话看“两会”的进步[J].上海人大,2010,4.
    [131]魏文彪.质询权不应成为一项被“休眠”的权力[J].上海人大,2010,4.
    [132]柳珊,张颖.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J].新闻大学,2006,4.
    [133]朱琪.从“信息流”到“意见流”——网络媒体十年“两会”报道模式转 型初探[J].新闻记者,2008,10.
    [134]叶晓华,方丽.《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演变分析[J].当代传播,2008,4.
    [135]卜程.2008-2010《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分析[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2.
    [136]徐红明.从“两会”看“两会”[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137]丁柏铨.新闻舆论监督与扩大人民民主[J].新闻记者,2008,9.
    [138]伟民.关注“两会”上的“不寻常”细节[J].人大建设,2009,4.
    [139]周玮.“两会”的政治传播和政治认同——以《人民日报》2003-2007年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08,5.
    [140]阿计.两会是一场民主的大考[J].人大建设,2010,4.
    [141]卓九成.从全国“两会”报道的变化看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化[J].今传媒,2006,6.
    [142]刘国林.做热点面前的冷静观察者——以2010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0,7月中.
    [143]蒋达勇.民主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09,6.
    [144]徐迅雷.“微”观两会——2010年全国两会的具象观察[J].民主与科学2010,2.
    [145]林蔚.“两会”如何消“雷”[J].瞭望,2010,3,15.
    [146]计伟民.从“两会”看民主政治[J].群言,2009,3.
    [147]梁文斌.“两会”报道大有可为[J].声屏世界,2011,4.
    [148]蔡雯.创新、拓展与重构——新闻编辑业务改革三十年[J].国际新闻界,2008,10.
    [149]张艳国,陈阳.论整合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监督[J].社会主义研究,2009,1.
    [150]李艳红.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J].开放时代,2006,6.
    [151]程金福.大众传媒与党内民主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152]杜霁雪.关于媒体与民主关系述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6.
    [153]董天策.发展民主政治与深化新闻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154]杜亚萍.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155]邓利平.略论民主政治建设与新闻传播的互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56]车英,吴献举.论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
    [157]卢迎春.媒介表达与民主实现的广泛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158]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159]王菡晔,郭毅.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60]单波,黄泰岩.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161]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兼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必然性[J].理论月刊,2011,1.
    [162]张爰杰.政府网格传播与民主参与[J].青年记者,2008,11月下.
    [163]程金福.西方传媒与民主理论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164]张研农.引领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对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的体会[J].新闻战线,2009,1.[165]陈力丹,曹小杰.提升编辑记者两会报道水平[J].青年记者,2009,4月上.
    [166]陈力丹,黄伟.从“政治化”到“专业化”——新中国60年来新闻文风的演变[J].青年记者,2009,6月上.
    [167]陈力丹.从历史到现实:党报头条的内容演变[J].新闻记者,2011,7.
    [168]黄秋林,吴本虎.政治隐喻的历时分析——基于《人民日报》(1978-2007)两会社论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
    [169]李公明.期待民主宪政阳光照耀两会[J].人大建设,2010,5.
    [170]柯文浩.路透社与《纽约时报》对中国“两会”的报道研究[J].今传媒,2010,12.
    [171]娄孝钦,朱迅瑶.英美传媒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看《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对我国全国“两会”的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0,2.
    [172]万瑞.2010年全国两会互联网传播效果报告[J].青年记者,2010,4上
    [173]于晓蓉,高杉.坚持与放弃回归与尝试——北京青年报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探索中国四个关键词[J].无线互联科技,2011,1.
    [174]于晓蓉,彭芳.“两会报道”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J].
    [175]张昆.媒介发展与政治文明[J].新闻大学,2006,3.
    [176]展江.审慎而积极地调整国家-媒体关系——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地讲话解读[J].国际新闻界,2008,7.
    [177]雷蔚真,张宗鹭.权威体制转型对新闻公共性的影响:从建国六十年舆论监督话语变迁看中国新闻业公共属性渐变[J].新闻大学,2010,3.
    [178]程金福.当代中国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0,3.
    [179]吴姗.主流媒体如何利用微博活跃“两会”报道——以新华视点“两会微博”为例[J].今传媒,2010,5.
    [180]柯敏.微博传播“两会”之特点——以新浪微博“微观两会”为例[J].新西部,2011,15.
    [181]韦路.微博报两会,何去何从[J].青年记者,2011,4月下.
    [182]张庆永.从人民网“微博报两会”看微博传播特点[J].青年记者,2010,4月下.
    [183]周海燕.2006“两会”报道新特色分析[J].青年记者,2006,10.
    [184]高东.“两会”报道的内容构成及新闻价值分析[J].新闻记者,2009,6.
    [185]冯宁.重构与变革:2008两会报道新看点[J].青年记者,2008,6月中.
    [186]高吉全.两会报道怎样才能更好看[J].军事记者,2009,4.
    [187]李永武.对改进党报“两会”报道的思考[J].城市党报研究,2007,2.
    [188]陈家兴.观点:“两会”报道的重心[J].新闻记者,2005,5.
    [189]陈国权.近年“两会”报道创新[J].中国记者,2006,3.
    [190]张金岭.当好读者的新闻“秘书”——关于两会报道的几点感想[J].青年记者,2011,4月下.
    [191]胡佳渝.从2011年“两会”看微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1,5.
    [192]彭梦娟.“微博两会”与民主政治[J].新闻爱好者,2010,7.
    [193]韩洋.“微博问政”成为“两会”舆论新宠[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194]黄斌.新时期人大政协工作的新亮点新闻监督与民主监督结合的新途径[J].声屏世界,2006,2.
    [195]洪磊.“微言大事,博论两会”之“两会微博”优势分析——以2011年全国两会为例[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4.
    [196]王媛媛.新媒体助力全国两会报道[J].青年记者,2010,7月中.
    [197]虞宝竹.一个记者的19次“两会”采访[J].中国经济周刊,2009,8.
    [198]刘国锋.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J].中国记者,2010,4.
    [199]郭小安.网络民主——媒介与民主关系的新形式[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1.
    [200]解晶,刘畅.新闻与民主的共生与互动[J].安徽文学,2007,1.
    [201]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
    [202]张正其.《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报道方式的探索与思考[D].广西:广西大学,2008:
    [203]徐静休.试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新模式——以2007年和2008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08:
    [204]陈敏.新世纪中共党报“两会”报道创新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0:
    [205]吕雷.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06]梁艳.中国改革的镜像——从《人民日报》30年两会报道看中国改革的镜像[D].山东:山东大学,2008:
    [207]周玮.“两会”报道叙述社会变迁——以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七次“两会”报道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08]邵海峰.试论“两会”报道传播理念的变革[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09]卫萍.从“两会”报道看我国会议新闻报道的变革——以2001-2010年《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为例[D].辽宁:辽宁大学,2011:
    [210]陈伟.《南方日报》“两会”报道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6:
    [211]姜兰花.都市报政治作为的迷思——以《潇湘晨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212]盛林.“两会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213]《人民日报》历年合订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