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与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有资产的完整体系。长期以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备受关注,不论是资产存量规模还是资产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而且,在以往“重预算、轻资产”的财政管理理念指导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相较于预算管理远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级财政对于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与此相应的便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政府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预计未来5-10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尤其是事业性国有资产将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甚至会超过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增长。因此,如何分配好、使用好和管理好事关公共利益的巨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2006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5号令)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以下简称财政部“两令”)的制定和出台,把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陆续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公共产权”的特殊性质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觉、自愿加强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都相对较差,对于已经制定和出台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大。总之,在现有体制和思维模式下,试图只依靠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是难以实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根本目标的。所以,尽快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突破性进展和公共财政管理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产权理论与超产权理论、绩效预算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为顾客服务理论等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各项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有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框架,客观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家底不清、结构不合理、占用不公平、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以及现阶段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面临的主要障碍和阻力。在对国外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和政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以及国内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全面分析的前提下,深刻剖析了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特点、重要性与可行性、目标定位、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初步构建了一个“集主管部门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评价、社会公众评价和第三方独立主体评价于一体,年度绩效评价和跨年度绩效评价相结合,完善的指标体系为载体,规范的评价机制和流程为保障”的动态、高效、综合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同时,本文始终本着将“绩效理念”渗透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原则,按照差异化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与上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适应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分类、分层指标体系和具体指标,以期对我国行政事业性国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提高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为了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各项工作能顺利推进并落到实处,本文还提出要同步跟进包括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统一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推进政府会计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尽快研究并实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建立严格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问责机制和搭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平台等在内的各项配套改革。
The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with operating state-owned assets,resource state-owned assets and financial state-owned assets constitute the complete system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 China.For a long time, our government ha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operating state-owned assets, whether its'scale or growth rate far exceeds the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ay more attention to budget but light assets management", compared with the budget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is far from enough attention. However, a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financial resources increases, the social public demands to the public products and the public services also will be in constant growth,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will enlarge the input to public utilities. Corresponding with this, the scale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will growth.continuously. With th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quit from the competitive areas, Chinese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institutions' state-owned assets will show a rapid growth trend over the next five to10years, even more than the operating state-owned.Then,how to allocate,use and manage this huge state-owned assets relat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become an arduous and urgent task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In2006,"two orders"from MOF pushed the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to a new stage. Then from the central to local levels have increased the attention to the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nd formulated a series of specifi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 aspects of asset management, which improved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However, the special "public property"nature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led to the poor management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ow enforcement of the relative law or policies. In short, under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mode of thinking, an attempt to rely only on the self-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objective. So,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explo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China's state-owned assets as soon as possible become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for the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breakthrough and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the public finance theory, the property rights theory,the performance budgeting theory,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customer service theory as guide,based on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legal framework,analysis the management status(for example"unclear assets situation,irrational structure,unfair occupied, low operating efficiency")and the main obstacles or resistance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features,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Chine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index selection, initially built an e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have several evaluation bodies, both have the annual and multi-year evaluation, carried by perfect index system, protected by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is always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adhereing"performance concept" to infiltr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tate-ow ned asset management,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design ideas, compatible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n targets to improve ass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level and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providing abilities.In order to ensu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gresses and implements smoothly,the paper also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build a unifi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implement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owned capital budget system,establish a strict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s,build information platform,etc as supporting reform.
引文
3 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财经研究》,2002年第5期。
    4 经济效益侧重于资源足否高效利用,支出的费用是否经济节约。
    5 社会效益侧重于长期效益,反映资产投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6 方虹、刘春平:《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行绩效研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7 朱赛男:《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初探》,《商业经济文萃》,2006年第3期。
    8 王晓玲:《美国联邦政府财产绩效管理体系及其评价》,《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7年第1期。
    9 刘竹青:《浅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卷第4期。
    10 伍海泉等:《公共部门资产绩效评价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5期,33-36页
    11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行政单位国行资产收入管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第6期。
    12 王湘、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1期,17-21
    13 李道国、邵渊韬、范作冰:《雷达图分析法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新西部》,2009年第2期。
    14 刘志国:《试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第3期。
    15 郑兴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现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第3期。
    16 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甘卅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17 http://baike.baiclu.com/view/3141565.htm.
    18 Mayhew,A.(1958),Dangers in Using the Idea of Property Rights:Modern Property Rights Theory and the Neo-Classical Trap,Journal of Economic lssucs,Vol,19No,4,pp.959-966.
    19Hopwood,A,G(1984), Accounting and the Pursuit of Effiency,in Hopwood,A.and Tomkins,C,(Eds),Issues in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Phillip Allan Pbulishers,Oxford,pp,167-187.
    2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构成及现状》,《国有资产管理》,2006年第2期。
    23 财政部教科文司编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问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4 财政部统计计价司:《中央行政单位房产与费用定额测算的初步设想》,财政部研究报告,2002年。
    25 杨朝中、刘冈:《继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咨询与决策》,2003年第5期。
    26陈少强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管是最优选择》,《中国财政》,2010年第7期。
    27 王彪:《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优化配置与绩效评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34 庞敦之、刘兴云主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5 马国贤著:《政府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 林钟斤著:《行政学》,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第169页。
    39http://www.phlib.com/huodong/2012/ianghui/show.php?id=126
    40 王彦荣著:《中国政府资产管理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1 王晓玲:《美国联邦政府财产绩效管理体系及其评价》,《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7第1期。
    [1][美]阿曼·卡恩、W.巴利特·希尔德雷斯编,韦曙林译:《公共部门预算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白景明著:《广东南海模式与建立中国式绩效预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白宗青著:《中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陈秋华编:《预算管理创新与财政支出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程瑜著:《政府预算契约论:一种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财政部行政政法司编:《行政单位国行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7]财政部教科文司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问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8]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9]邓毅著:《绩效预算制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突破口:绩效预算在珠三角地区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编著:《伟大的实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财政专项支出项目绩效预算实践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荀燕楠著:《绩效坝算——模式与路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3](美)赫德森(Hunson,W.R.)(?)导著,苏卫国等译:《公共设施资产管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
    [14]及聚声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5]孔志峰著:《绩效预算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美)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1994年版。
    [17]罗建钢著:《委托代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8]刘昆著:《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9](美)罗伊·T.梅耶斯等著,苟燕楠,董静译:《公共预算经典(第一卷):面向绩效的新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马国贤著:《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1]马洪范著:《绩效预算信息论:信息视角下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与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毛程连主编:《国有资产管理学——博学·财政学系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庞敦之、刘兴云主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齐守印、李杰刚、徐卫编译:《美国马里兰州的绩效预算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25]仟晓辉著:《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6]史言信著:《国有资产产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7]王宏利著:《财政支出、经济结构与预算绩效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8]王敏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王彦荣著:《中国政府资产管理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谢旭人主编:《中国财政改革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1]杨玉霞著:《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及其绩效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2]张友棠著:《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3]朱志刚主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蔡红英:《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环节的预算管理问题》,《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第1期。
    [2]陈少强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管是最优选择》,《中国财政》,2010年第7期。
    [3]陈少强:《实施行政事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构想》,《国有资产管理》,2008年第8期。
    [4]初小瑞:《盘活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刍议》,《理论学习》,2005年第10期。
    [5]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中国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中外比较的视角》,《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年第10期。
    [6]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思考》,《国有资产管理》,2011年第1期。
    [7]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第6期。
    [8]财政部教科文司:《法国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研究》,《中国财政》,2008年第16期。
    [9]丁学东:《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升事业资产管理水平》,《中国财政》2006年第12期。
    [10]邓晓兰:《公共财政与行政业性资产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初探》,《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第3期。
    [11]丁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理财·金融版》,2011年第14期。
    [12]邓子基:《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新思路》,《财政研究》,2003年第4期。
    [13]方虹、刘春平:《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行绩效研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4]冯晓东:《招远市加快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运行》,《行政事业资产 与财务》,2010年第6期。
    [15]冯秀华、杨瑞金:《巴西政府公共资产管理及启示》,《中国财政》,2006年第4期。
    [16]广东省财政厅:《创新资产管理方式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6年第2期。
    [17]郭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6期。
    [18]攻克:《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第11期。
    [1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借鉴》,《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8月25日。
    [20]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美国联邦政府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2009年研究报告。
    [21]耿新民:《浅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安徽水利财会》,2007年第4期。
    [22]高苑、陶淑贞:《论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会计之友》,2009年第29期。
    [23]湖北省财政厅:《部门利益的一场深刻革命——黄石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查》,《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8年第8期。
    [24]胡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1期。
    [25]何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期。
    [26]杭州市财政局:《杭州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调查报告》,《中国财经报》,2007年5月11日。
    [27]胡志崇:《威宁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10期。
    [28]贾康:《预算让国资管理透明化》,《中国改革》,2009年第7期。
    [29]贾康:《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也要管好》,《人民日报》,2004年3月29日。
    [30]贾康:《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与现实选择》,《天津经济》,2004年第11期。
    [31]贾康:《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应提上议事日程》,《中国财经报》,2005年7 月26日。
    [32]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初探》,《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3]李道国、邵渊韬、范作冰:《雷达图分析法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新西部》,2009年第2期。
    [34]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与发展》,2006年第4期。
    [35]刘广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五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第1期。
    [36]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求实》,2010年第5期。
    [37]林皎、伍海泉、周丹:《公共部门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0期。
    [38]林皎、伍海泉、田秋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12理。
    [39]李林池:《开拓创新扎实推进行政单位国行资产管理工作》,《中国财经报》,2005年7月7日。
    [40]雷良海、郭迎华:《国有资产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41]李梅:《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
    [42]李楠:《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湖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43]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44]李萍:《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中需研究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4期。
    [45]李平:《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8年第5期。
    [46]李平、张立德:《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经济研 究参考》,2006年第88期。
    [47]卢千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设置新探》,《企业经济》,2007年第6期。
    [48]刘荣辉:《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现代商业》,2010年第18期。
    [49]李晓年、张秩:《创新资产配置机制规范资产配置管理——安康市推行国有资产构建预算管理制度》,《西部财会》,2006年第9期。
    [50]刘玉栋:《公共支出的人本绩效预算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51]李艳丽:《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模式创新》,《中国财政》,2008年第15期。
    [52]李志豹:《产权市场成行政事业资产处置不二选择》,《中国企业报》,2010年第7期。
    [53]刘竹青:《浅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卷第4期。
    [54]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财经研究》,2002年第5期。
    [55]缪颖萍:《对新形式下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市场论坛》,2008年第1期。
    [56]马哲时:《当前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财会研究》,2009年第20期。
    [57]彭照杉、林贻武、朱佑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第12期。
    [58]庞敦之:《开拓创新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12期。
    [59]钱国玉:《管住、管好、管出效益—河南省财政厅钱国玉厅长2008年8月6日在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年第9期。
    [60]阮琼:《关于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2006年第5期。
    [61]树林:《信息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助推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12期。
    [62]任晓珍:《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云南财会》,2006年第9期。
    [63]孙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64]石志超:《河北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65]田丽红:《浅议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9期。
    [66]王彪:《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优化配置与绩效评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67]王冬年、刘雪梅:《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会计之友》,2009年第8期。
    [68]伍海泉、田秋蓉:《国有资产研究的新视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内研究进展与评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9]王晓玲:《美国联邦政府财产绩效管理体系及其评价》,《行政书业资产与财务》,2007年第1期。
    [70]王晓玲:《论预算管理改革与资产管理改革的结合——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经济论坛》,2006年第16期。
    [711]王湘、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1期。
    [72]王宁轩:《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东岳论丛》,2009年第2期。
    [73]文宗瑜:《应设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署》,《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3月29日。
    [74]文宗瑜:《管理工作步入正轨》,财政部网站,2011年11月12 H。
    [75]文宗瑜:《规范事业单位的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上海国资》,2009年第10 期。
    [76]文宗瑜等:《国资改革的依法推进及其分类管理》,《产权导刊》,2008年第12期。
    [77]文宗瑜等:《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8年第5期。
    [78]徐春玲:《行政事业资产出租管理问题初探》,《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8年第10期。
    [79]杨德怀:《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回顾与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80]杨红丽:《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看发展趋势》,《经济视角》,2007年第2期。
    [81]杨瑞金、陆美霖:《关于国家预算支出与行政事业资产增长关联关系等问题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08年第12期。
    [82]余小平、孔志峰:《在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设想》,《财政研究》,2004年第2期。
    [83]杨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完善》,《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84]周桂芳:《普通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
    [85]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86]邹惠艳、傅光明、李艳明:《绩效预算管理的国际比较》,《中国财经报》,2006年3月31日。
    [87]赵红、杨宗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历史演进的中外比较》,《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年第9期。
    [88]赵路、聂常虹:《西方典型国家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9]张美芳:《创新财政绩效评价和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2期。
    [90]张青:《部门预算管理与公共资产占用关系的理论研究》,《财政研究》,2008年第7期。
    [91]赵青:《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中国经贸》,2010年第14期。
    [92]周顺明:《创新思路探索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新模式》,《中国财政》,2009年第1期。
    [93]周顺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8年第4期。
    [94]周顺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09年第12期。
    [95]朱赛男:《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初探》,《商业经济文荟》,2006年第3期。
    [96]张馨:《管理主体到位管理才能到位》,《中国财经报》,2005年7月19日。
    [97]郑国顺:《力求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上实现新突破》,《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6年第12期。
    [98]宗庆华、王少娟:《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第1期。
    [99]郑兴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现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第3期。
    [100]郑永勤:《对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1]张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模式比较》,《国有资产管理》,2004年第10期。
    [1]Albert Breton.Competitive Governments [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Berman, E. M.,West, J. P. 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Efforts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J].Public Productivity&Management Review,1998,22 (2).
    [3]Bennan, Evan M. Productivity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R].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8.
    [4]Dietmar Wellisch.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in a federal State [D] Cambridge Press,2000.
    [5]Epstein,Paul D.Us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Local Government:A Guide to Improving Decisions[R].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1988.
    [6]Erich A. Helfert.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A Practical Guild to Managing and Measur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J].Irwin,1997.
    [7]Hopwood,A,G(1984),Accounting and the Pursuit of Effiency,in Hopwood,A.and Tomkins,C,(Eds),Issues in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R]Phillip Allan Pbulishers,Oxford,pp,167-187.
    [8]Junaid Ahmad.Decentralizing Borrowing Powers[R].Worldbank PRIM nose,No.15,1999.
    [9]Jorge Martinez-vazquez, Robert M. Mcnab.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World Development, No.9,2003.
    [10]James A,Wilde.The Expenditure Effects of Grant[J].In-Aid Programs National Tax Journal,Vol XX1 No.3,2000.
    [11]Jay Liebowitz, Bonnie Rubenstein Montano, Doug Me Cawl. The Knowledge Audit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2000,7(1).
    [12]Mayhew,A.(1958),Dangers in Using the Idea of Property Rights:Modern Property Rights Theory and the Neo-Classical Trap[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Vol,19No,4,pp.959-966.
    [13]Umashankar.V, Dutta.K.Balanced Scorecards in Manag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n Indian Perspectiv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007,21(1).
    [14]Tannenwald.Robert.Come the Decolution, Will the States Be Able to Respond[J].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May/June 1998.
    [15]Paul A. Samuelson.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6 (4).
    [16]Buchanan, J. M.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 [J].Economics.New Series,1965.
    [17]Ross.S.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The Principals' Problem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