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以近代庐山、莫干山、鸡公山、北戴河避暑地为研究对象,从“避暑地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视角”、“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近代避暑地的建筑活动”3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首先,回顾分析了相关文献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其后分析比较了避暑地形成的地理、气候、风景条件,阐明了避暑地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近代避暑地相关章程的订立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论文研究的相关背景及研究视角。
     其次,将庐山、莫干山、鸡公山、北戴河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按时序梳理为大致平行的4条线索展开论述,从而对四避暑地的发展进程形成整体性与比较性的架构。论文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广泛搜集、整理、研究相关史料和文献,多次赴现场开展实地考察和建筑测绘,多次访问相关部门和个人,全方位获取充足的基础研究资料,取得了相当数量的一手考察资料和建筑测绘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史学及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庐山、莫干山、鸡公山、北戴河避暑地的比较研究,完成了近代避暑地的综合性研究工作。论文从影响避暑地形成与发展的区位交通条件、西方教会、特定历史人物、人文历史事件等因素出发,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各避暑地形成发展的共性及个性化影响,其中区位与交通影响因素是避暑地开辟及形成发展的支撑促进要素;西方教会影响因素是避暑地早期开辟及建筑活动发展的主导性动力;特定历史人物影响因素是避暑地开辟及规划建设的推动性因素;人文历史事件影响因素是避暑地建筑活动发展进程阶段划分的关键性依据。进而,论文将避暑地建筑活动的发展进程划分为5个阶段,并理清了各发展阶段避暑地建筑活动的主要概况;将避暑地建筑活动的发展主线梳理为前后交叠与交替的“西方人建筑活动发展主线”与“中国人建筑活动发展主线”,并论述了两条发展主线中后者所具备的差异性特征,即以北戴河、鸡公山为代表的“北京政府主导型的中国人建筑活动发展主线鼎盛期的‘前置’”和以庐山、莫干山为代表的“南京政府主导型的中国人建筑活动发展主线鼎盛期的‘后置’”。
     再次,论文阐述了近代避暑地营造业、建筑师(工程师)、市政机构的基本状况,提出避暑地营造业、建筑师(工程师)、市政机构的出现开启了建筑活动的现代化进程,避暑地建筑活动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近代主流城市的辐射与影响,避暑地建筑活动的现代化进程相对于近代主流城市的发展滞后的观点;运用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避暑地近代建材及建筑符号,得出避暑地建筑活动塑造了有别于近代主流城市以及各避暑地间互异的“地方性知识”的结论。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研究观念与创新研究方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0838007)。
Regarding modern summer resorts of Lushan Kuling, Mokanshan, Kikungshan and Peitaiho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thesis starts the researches from 3 aspects which are "the general concept and research angle of view to the summer resort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ummer resorts" and "the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in modern summer resorts"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exis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ummer resorts,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thought,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 Afterwards, it h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geographical, climatic and scenic conditions influencing on summer resorts' formation, illustrated the general concept of summer resorts and expounded the conclusion of modern summer resorts' constitution and its influences on summer resorts, which has clarified the relevant backgrounds and the research angle of view to the summer resorts.
     Secondly, the thesis present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ushan Kuling, Mokanshan, Kikungshan and Peitaiho in 4 parallel timelines, which has constructed an integrated and comparative structure of 4 summer resorts' developmental courses. The author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ve collected, arranged and researched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r literatures extensively, explored the investigation works, mapped the historic architectures and visited the relevant dept. or individuals in location for several times, which has gained plenty of investigation materials and mapping data for research. Afterwards, by using quantitative and comparative method of history, the author has accomplished the integrated research works of 4 modern summer resorts. Regard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odern western Christianity, special historical personality and cultural history events) which affe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mmer resorts as starting point, the thesis has examined the common or special influences of all the factors. Thereinto,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s the sustentative and accelerative factor for the summer resorts' inaugur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rn western Christianity is the leading motivity of the summer resorts' early inaugu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special historical personality is the impetus or propeller of the summer resorts' inauguration,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events is the crucial basis of dividing developmental periods of the 4 summer resorts'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e thesis compartmentalizes the courses of summer resorts'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into 5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 clarifies the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general situations in every period. The thesis settles the developmental clues into "the occidental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developmental clue"and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developmental clue" which are superposed fore-and-aft. Then it points out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the latter developmental clue which are "the 'preposition' of the peak time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developmental clue dominated by Beijing government", which is presented by Peitaiho and Kikungshan and "the 'postposition' of the peak time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developmental clue dominated by Nanjing government", which is presented by Lushan Kuling and Mokanshan.
     Thirdly,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s in construction business, architects (engineers) and municipal organizations of the modern summer resorts and brings forward some viewpoints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summer resorts' construction business, architects (engineers) and municipal organizations turned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summer resorts'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was affected by the mainstream cities', and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summer resorts'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dropped behind the mainstream cities'. By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 of history, the thesis researches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al symbols of the summer resorts and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the summer resorts'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 created some "local knowledge" which was either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cities'or from each other's.
     The thesis is one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innovated idea and method, which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50838007)
引文
14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4.
    1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18.
    16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2.
    17同上:6.
    18同上:68
    19同上:75-76.
    20同上:92.
    21[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徐菁,李颖春,张昕译宅形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4.
    26[英]罗德里克·弗拉德(Roderick Floud)著.王小宽译袁宁校.计量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6.
    27同上:2.
    28汪坦.迎接新阶段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C].汪坦,张复合主编.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7-8.
    29同上
    30项观奇.历史比较研究法[M].青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04-107.
    31[德]哈特穆特·凯博(Hartmut Kaelble)著赵进中译.历史比较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7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干山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1.
    8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二八五.
    9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9.
    10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72
    11熊炜,徐顺民,张国宏.庐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8-12.
    12莫干山管理局山志编写组,梁仁.莫干山志[M].德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莫干山管理局,1987:32
    13赵兴宽.莫干山为何能成为避暑胜地?[N].浙江日报,1980-07-28.
    14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7-19.
    周庆云,周延扔.莫干山志[M] 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一疆域,九
    16费成康.中国租界史[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384.
    17同上:318.
    18同上:320-321.
    19同上:322
    20同上:322-323.
    21同上:324-325.
    22 "Hill Station'is the term currently used by the British everywhere in the Orient, Americans use'Mountain Resort'for the hill station and'Summer Resort'for both the hill station and the seashore establishment(笔者译,参见J. E. Spencer & W. L. Thomas.The Hill Stations and Summer Resorts of the Orient[J].Geographical Review.1948,38 (4).)
    J. E. Spencer & W. L. Thomas.The Hill Stations and Summer Resorts of the Orient[J].Geographical Review.1948,38 (4)
    24同上
    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31.
    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18-219([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筑路”节.)
    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32.
    14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31([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附记三则(一、戴古臣之言)”.)
    15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00.
    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2.《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1895年)》
    17“(一)长冲东北山垠下大黑石旁界石起,直量至西头山口内界石,计长387丈,合英尺456丈;(一)长冲东北山垠下大黑石旁两边山脚界石,横量计宽23丈1尺,合英尺27丈2尺;(一)长冲北山口路边左右界石,横量计宽8尺7寸,合英尺1丈3尺:(一)长冲西口内左右界石,横量计宽79丈7尺,合英尺93丈8尺; (一)长冲东南角城门下左右界石,横量计宽8丈3尺,合英尺9丈8尺:(一)城门下馀基起,至第二界石止,一齐以山腰为界,其馀均以山脚界石为界。”(参见: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00-401)
    18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3.《庐山草地坡等处议订租地条款(1904年)》
    19由此推算每号地皮约31250 ft2(2900m2),可见扩充的4区基本维持了李德立1895年在长冲避暑地划分地皮的尺度(31000ft2,约2880m2,合中国旧市亩约4亩3分)
    20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13
    21同上:413-414.
    22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4.《租庐山星洲地租约(]898年)》
    23同上:5.《星洲租地合同(1922年)》及《附记声明(1923年)》
    24同上:6.《俄东正教堂与汉口俄租界工部局合同(1919年)》
    25同上:7.《星洲避暑地管理办法(1929年)》
    26同上:8.《汉口市政府提案(1930年)》
    27同上:9.《狗头石山租约(1914年)》
    28同上:10.《狗头石换地租约(1917年)》
    29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04.
    30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25-226([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托事部的指派”、“价值”、“发展”节.)
    31同上:226([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长足的进步”节.)
    32欧阳怀龙.庐山的早期规划[M].彭开福,张复合,村松伸,井上直美.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庐山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7.
    33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27([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市政议会的组织”、“1899年的建设”节.)
    34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05
    35《庐山牯岭规划图》(Plan of Kuling Estate,1905年)为一张采用木刻印刷方式印于中国宣纸上的规划图,图幅1360mm×690mm,已属具备现代规划建筑科学属性的工程设计图纸,其准确的比例和精确的河流、山脉、建筑、方向的定位较之清同治年间《星子县志》中的庐山地图,展现出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极大进步。
    36彭开福.牯岭地区的初期规划及别墅建筑[M].彭开福,欧阳怀龙等.庐山风景建筑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38.
    37彭开福.庐山牯岭地区初期规划及别墅建筑fJl.华中建筑,1988(3)
    38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25([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价值”节.)
    39同上.
    40英文中,林赛(Lindsay)为女子名,意为“来自海边的菩提树”,含有赞美风景之意,由此可见当时以此词命名中心公园的暗含之意。
    41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6.
    42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49.
    47因牯岭水清洁,风景幽胜过于西湖,]931年由西湖肺病疗养院分设,院址为昔小天池别墅旅社及云天别墅旅社所改,别租余屋数楹为病院,规模甚大。
    48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80
    49同上:453.
    50同上:181.
    51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4.《庐山管理局组织规程(1932年,1936年,1946年)》
    52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30.
    53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6.《庐山董事会章程(1930年)》
    54吴宗慈,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庐山续志稿[M].庐山:江西省庐山地方志办公室印,1992:12
    55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9.《江西省庐山管理局自来水给水规则(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十日第992次省务会议通过)》
    56汪国权,王炳如.庐山“夏都”纪事[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274-275.
    周銮书.庐山史话[M].2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54-155
    58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25.《行政院办公公廨计划(1936-1937年)》
    59同上:26.《国家公园计划(1936年)》
    60同上:27.《平民住宅、宿店、公共浴室计划(1937年)》
    61同上:28.《牯岭小型机场计划(1948年)》
    62同上:14.《牯岭产业地交还江西省协定(1935年)》及《附件》
    63吴宗慈,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庐山续志稿[M].庐山:江西省庐山地方志办公室印,1992:177.
    64周銮书.庐山史话[M].2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59.
    65吴宗慈,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庐山续志稿[M].庐山:江西省庐山地方志办公室印,1992:307-308.
    66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l.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2.
    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20.《地籍整理(1946年)》
    68同上:21.《庐山户地地价调查报告书(1946年)》
    69同上:24.《新庐山计划(1947年)》
    70同上:23.《庐山管理局三十六年(1947年)度拟定之工作计划》
    71一说为“光绪十七至十八年间(1891-1892年间)”(周庆云《莫干山志》);一说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右”(赵君豪《莫干山导游》):一说为“光绪十七、十八年至二十三年间(1891年、1892年~1897年间)”(徐珂《莫干山指南》)。
    72据称为法文音译,英文为‘'Mount Clare", "Clare英文为女子名,含有赞美山麓秀美之意。
    73伊文思(Edward Evans,1841-1923),1841年出生于英国,约于1898-1899年与妻子来华,在上海成立英国基督教教士公所教会(Missionary Home and Ageney又称Miss Home)任主教。19世纪末,在上海虹口开办“伊文思公司”,始代售英美各国教科书,后出版发行图书,当时的香港汇丰银行是其财力后盾。伊文思除在莫干山避暑地外,亦在庐山牯岭避暑地、北戴河避暑地有活动,自1918年起,在庐山牯岭共建别墅7幢。伊文思是1898年在莫干山购地的第一批西方传教士之一,在莫干山避暑地1919年建造了330号“伊文思公司住宅”以及位于塘栖路(Tangsi Rd)的230号别墅,20世纪20年代在莫干山荫山街开有“伊文思书馆分销处”(参见: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干山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33.):在庐山牯岭开有“伊文思书局”(参见:张佚凡.新编庐山导游[Ml.上海:中华书局,1937(民国二十六年):33):在北戴河东经路开有“伊文思书店”(参见: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96.)。伊文思1923年去世,1933年之后,其在庐山牯岭、莫干山、北戴河的别墅产业分别易主。
    74周庆云,周延扔.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自序序,二.
    75同上:莫干山志例言,二.
    881929年,“庾莫公路”由莫干山管理局改名“莫干山路”,因由卢永祥修建因此又名“永祥路”,与“老路”武康路相对应因此又名“新路”,后由沪杭甬铁路局以2万元将该路购入。
    89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卷三山水,八五.
    90同上:卷三山水,三十
    91同上:卷三山水,八五.
    92同上:卷二市村,十一
    93莫干山管理局山志编写组,梁仁.莫干山志[M].德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莫干山管理局,1987:9-10.
    94参见:附录4:莫干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3.《全山道路说明书(1920年)》
    95参见:附录4;莫干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5.《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年刊(1928年5月15日-1929年5月15日)》(节录:《武康莫干山管理局案》)
    96同上:6.《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暂行组织条例(1928年)》与《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暂行组织规程(1934年)》
    97周庆云,周延扔.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一疆域,五
    98参见:附录4:莫干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4.《莫干山避暑地新旧道路长度、起讫地点及中英文名称对照表(20世纪20-30年代)》
    99同上:8.《莫干山管理局管理工程规则(1928年)》(摘要)
    102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9.山翁(姜传高)《传教士眼中的“鸡公山”》
    103同上:8.山翁(姜传高)《李立生勘查鸡公山》(摘自《与上帝在一起的冒险家》——李立生勘查鸡公山——拉蒂默·纳尔逊·李玛丽(Mary Lee Nelson Latimer))
    104姜传高,万传琅,赵仁,龚松发等.鸡公山近代建筑史略[M].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管理局,1992:22-24.
    105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9.山翁(姜传高)《传教士眼中的“鸡公山”》
    106姜传高.鸡公山[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0.
    107姜传高,万传琅,赵仁,龚松发等.鸡公山近代建筑史略[M].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管理局,1992:23.
    108"These three pioneers divided the whole valley into thirty-three lots, and each took eleven. They were confident that many others
    would soon come to spend the summer season on the hill top. They sold lots to them to raise money for the mission(笔者译,参见:云中君(何军).接近天堂的地方——鸡公山[EB/OL].2010-04-08[2010-5-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eb23c70100hppy.html.)
    109 1895年前外国银行在中国仅8家,分支机构约16所,1895-1913年仅增设13家,分支机构约85所。(参见:东南大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02,)而鸡公山即有法国永兴(1918年前)、德国宝隆(1918年前)、英国汇丰(1918年)、日本正金(1924年)等数家外国银行在山置地建屋,足见鸡公山在当时的知名度以及避暑活动的兴盛和时尚。
    110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编,第2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11-15.
    111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鸡公山外人租地交涉案(1905-1908年)》
    112同上:2.《鸡公山收回基地、房屋另议租屋避暑章程十条(1908年)》
    136任歌.秦皇岛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43.
    137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66
    138“查中外各国之通商口岸,其地方一切权利,皆归本国管辖.无论何国商人,只能懋迁货物,不得干预地方。中国自开海禁以来,许各国分划租界,浸假而派领事,设巡捕,水面则停泊兵轮,界内则强收捐项。授以柄,失国家固有之权,启强邻觊觎之渐。应著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拓展商埠者,即行资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维利益,而保主权。”(参见: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45.)
    139孙志升.北戴河[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9-10.
    140管洛声.北戴河海滨志略[M].北戴河: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排印,1925、1938(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七年):6-7(“规定避暑区域”篇)
    141王风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30
    142参见:附录10:北戴河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2.《北戴河石岭会章程(1939年)》
    143王风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31-132.
    144张诚藩.“石岭会”概况[M].北戴河文史资料(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北戴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1989:78-79.
    145孙志升.北戴河[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4.
    146参见:附录10:北戴河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秦皇岛海关10年报告书(1901~1910年)》(节录1)
    147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40.
    154王风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72-73.
    156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l.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65-66.
    157同上:75-76.
    158冯树合.北戴河史迹[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13-214
    159毕而夫,德国人,与甘林一样为早期在北戴河避暑建屋之西方人。联峰山东峰“鸡冠山”为甘林购得,联峰山西峰“龙山”则为毕而夫购得,“德人毕而夫旧所建之别墅,高台耸立于其巅”,为2层建筑,共25个房间, “建筑格式据传为德国海德堡式”,另说该建筑为英国传教士老史德华彼(斯特瓦尔特,J.Stewart)所建,后转让于毕而夫。
    160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71
    171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457.
    172参见:附录10:北戴河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1.《北戴河海滨区草厂东路官绅商民筑桥碑志(1936年)》
    17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457.
    174同上:215.
    175孙志升.北戴河[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99.
    176同上:101.
    177周小鹃.周志俊小传[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133.
    178张诚藩.日本华北陆军医院的建立及其经过[M].北戴河文史资料(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北戴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1989:81-84.
    179王希顺,张天民,康淑兰,周士达.北戴河海滨今昔[M].北戴河文史资料(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北戴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1989:5.
    180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400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2在近代第1次铁路建设高潮中,津榆铁路等建成,188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又建成了芦(平)汉铁路、粤汉铁路、关东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等:1903年《铁路简明章程》后,又先后建成了漳厦铁路、京张铁路、潮汕铁路、新宁铁路、沪杭甬铁路、南浔铁路等。
    3在近代第2次铁路建设高潮中,建成了浙赣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以及钱塘江大桥、南京铁路轮渡等重要铁路工程。
    4东南大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07.
    苏生文,赵爽.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旅游业(2)[J].文史知识,2009(3)
    6郑焱,管国泉.九江开埠和庐山近代旅游业的繁荣[J].九江学院学报,2008(2):22-23.
    7张芳霖.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120.
    8中国第2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资料(1859-1948)(第158册)[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737.
    9陈荣华.江西近代贸易史资料[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9.
    10“南浔铁路”自九江至南昌,全长128km,1907年1月始建,1916年5月竣工通车,始由商办江西铁路公司1904年集资兴建,1912年改官商合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为国有。自“南浔铁路”沙河站下车可沿太平公路(1936年)至庐山莲花洞北侧的庙(妙)智铺,进而登山。
    11张芳霖.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122.
    12陈晓鸣.九江开埠与近代江西社会经济的变迁[J].史林,2004(4):91.
    13“九莲公路”为“九庐公路”(或称“浔牯公路”)的前半段,自九江至庐山北麓莲花洞地区,约12.5km(20分钟车程),为自九江上山的必经之路,自九江市新坝街,经沙子墩、十里铺、徐家竹林、庙(妙)智铺、彭家河,达莲花洞,1909年两江总
    32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2.
    33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0. 湘中、湘北、湘西、粤赣、粤南等,分布在鲁、豫、鄂、陕、湘、粤等省,在沈阳、长春、丹东、青岛、郑州、许昌、南阳、汉口、樊城、枣阳、长沙、衡阳、益阳、广州、北海等各大中城市均有分支。
    40齐小新.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国传教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4.
    41任歌.秦皇岛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5.
    44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issionaries and Modern China) [M]3版.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3(上海字林报馆编印.中国排外暴动论文集:108)
    45同上:434.
    46彭开福,张复合,村松伸,井上直美.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庐山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9.
    0张慧真.近代中国避署地的形成与发展[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4:53 ("Mokanshan" North China Herald, 25 Sept 1901, p.594.)
    罗奇,张敏龙,欧阳怀龙,史良芹.庐山近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74.
    63参见:附录10:北戴河避署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3.《北戴河海滨公益会呈文(1919年)》
    64同上:4.《公益会章程(1919年)》
    70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22-23.
    71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3.
    72王亚南,赵永革.把古都改建为近代化城市的先驱者——民国朱启钤与北京城[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73如]914年颐和园开放,]924年辟为公园;1916年先农坛改城南公园(1930年代辟为先农坛体育场);1915年天坛改天坛公园:1924年太庙改和平公园(后改故宫博物院分院),景山改景山公园,北海改北海公园: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等。
    74王亚南,赵永革.把古都改建为近代化城市的先驱者——民国朱启钤与北京城[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75参见:附录10:北戴河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9.《公益会报告书·弁言(1919年,1921年,1922年,1924年,1925年)》(节录)
    76王亚南,赵永革.把古都改建为近代化城市的先驱者——民国朱启钤与北京城[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77杨炳田.朱家坟始末[M].蠖公纪事——朱启钤先生生平纪实.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统战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136-137.
    78参见:北戴河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9 《公益会报告书·弁言(1919年,1921年,1922年,1924年,1925年)》(节录)
    79李华年,杨祖恺.朱启钤年表简编[J].贵州文史丛刊,2004(4):96-99.
    80目前已可确认的如公园路8号“蠡天小筑”(魏迪锡,1917-1918年)、西经路68号“段芝贵别墅”(魏迪锡,1918年)、西经路51号吴鼎昌“吴家大楼”(魏迪锡,1919年)、公园路6号“同功堂别墅”(魏迪锡,约1920年前)、公园路7号原“段芝贵别墅”(魏迪锡.不详)、西4支路6号盖苓宅(盖苓,约1920年)、西2路4号章瑞庭宅“章家大楼”(盖苓,1919-1925年)、中海滩路32-38号李勉之宅(盖苓,不详)、东2路4号(盖苓,不详)、滨西路7号(盖苓,不详)、滨西路11号(盖苓,不详)等。
    81胡霖.北戴河之一瞥[M].北戴河海滨志略.管洛声.北戴河: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排印,1925、1938(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七年):164.
    82参见:北戴河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9.胥台后人(Dnisg)《游海滨观飞艇记(又称“北戴河清游小记”,1921年)》
    83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455.
    84沈亦云.亦云回忆[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406.
    85张慧真.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4:102.
    86同上102 ("Conditions at Mokanshan", North China Herald,30 July 1926, p.186.)
    87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9.山翁(姜传高)《传教士眼中的“鸡公山”》.
    88张慧真.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4:102("Chikungshan as a Summer Resort", North China Herald,6Aug 1927, p.232.)
    89 "As a foreigners'resort the mountain had reached its peak in about 1926.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unrest in the 1930s, not least the presence of the New Fourth Army in the Dabieshan,and diminished the number of foreigners in central China, led to fewer resorters.'(笔者译,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1.山翁(姜传高)译《七十五年后的鸡公山》.)
    90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69.
    91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
    144张敏龙,姚赯.近代庐山别墅面面观[M].彭开福,欧阳怀龙等.庐山风景建筑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59-60
    145同上
    146 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12. "Robert's Quarrel With Carpenter Li". Paragraph6. (Reported in North China Herald,August 10,1912, p394.)
    147 What Is a Bungalow? [EB/OL].[2010-07-04].http://www.americanbungalow.com/all-about-bungalows/what-is-a-bungalow/.
    148赵君豪.莫干山导游[M].2版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1:4.
    149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一疆域,六
    150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212
    151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3.山翁(姜传高)《对施罗瑟回忆录的研判》
    152“我家房号407(号),在观景极佳的山脊上,观看东方的日出和宽阔西山的落日。我们还能看到穿梭新店的火车,还能看 到铁路和山顶之间半山腰的‘宫殿’红瓦屋顶。这些都是来自汉口的富裕中国人家庭住户。”“我们沿着似乎向西南伸展的小山脊走去,不久到达了‘夏季宫殿(Summer Palace)'。(参见:附录7:鸡公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2.《施罗瑟回忆录》(Memorarv of John H Schlosser).)
    153胡霖.北戴河之一瞥[M]北戴河海滨志略.管洛声.北戴河: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排印,1925、1938(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七年):166.
    154彭开福.牯岭地区的建筑活动[M].彭开福,欧阳怀龙等.庐山风景建筑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33.
    155周庆云,周延扔.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一疆域,五、六.
    1561911年业主国别西 中数量 94幢0幢总计 94幢“至1911年,山中已有94处建成产业。”(参见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EB/OL]. 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 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Anthea's Web Site):Chapter7. "The Summer Resort at Mokanshan".Paragraph18.)
    1571912年业主国别 西中数量 105幢0幢总计 105幢“现在(引者注:药1912年)所建屋宇,一百有五座,公共球场一所,浴池一所,英美两国合建耶稣礼拜堂一所(引者注:应为2所)。”(参见: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二九一.)
    1581924年业主国别 西 中数量 118幢 约30幢总计 约148幢“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西人……建有别墅118幢,占全山别墅总数的80%。”(参见: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
    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7.
    2同上:68.
    3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44.
    4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7.
    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8
    6娄承浩,薛顺生.老上海营造业及建筑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9.
    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方人民出版社,1996:404
    8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2.《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1895年)》
    9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方人民出版社,1996:455.
    10同上.
    11强弓.徐志摩诗[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120.
    12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M].南昌:江西方人民出版社,1996:456.
    13同上.
    14同上
    15彭开福.牯岭地区的建筑活动[M].彭开福,欧阳怀龙等.庐山风景建筑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33
    16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3.
    17广告原文为:“服务为先——买卖地产、经租房屋、建筑打样、设许估价、抵押放款、储蓄投资、登记过户、经理保险。君欲于名胜风景之地置产乎?如牯岭或莫干山本公司均可代办。”参见:柏寒.牯岭记游:页首广告.
    18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九江近现代经济史料(下)[M].九江: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1988:199.
    191915年张谋知自上海购进福特汽车4辆创办“大同汽车运输所”,运载“九莲公路”登山旅客。
    20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九江近代名商[M].九江: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2004:69.
    九江指南社.九江指南[M].九江:九江指南社编印,1932(民国二十一年):19.
    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8.
    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26([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发展”节.)
    24邵友光.道不尽庐山真面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225-226.
    49同上:卷十三补遗杂识,三五九、三六○.
    50郑峰.影像中的江南夏都莫干山[EB/OL].上海:新华网上海频道,2005-11-21[2010-06-18].http://www.sh.xinhuanet.com/zhuanti/2005-11/21/content 5639370.htm.
    51参见:附录4:莫干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7.《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办理细则(1934年)》
    52河南近代建筑史编辑委员会.河南近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8.
    53同上:9.
    54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开封: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8:1(绪论)
    55同上:29.
    56齐光.鸡公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民国二十五年):38.
    57同上:39.
    58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11.
    59姜传高,万传琅,赵仁,龚松发等.鸡公山近代建筑史略[M].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管理局,1992:264-265
    60同上:234
    61河南近代建筑史编辑委员会.河南近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220.
    62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3卷工商经济)[M].武汉: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1997.
    63主要包括第一纱厂、武汉大学、汇丰银行、正金银行、台湾银行、四明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汉口打包厂、和记蛋厂、日清轮船公司、日信银行、平和打包厂、景明大楼、圣教书局、隆茂打包厂、英美烟草公司、英国小学校、交通银行、卜内门洋行、德林房子、既济水电公司、保安大楼、花期银行、广东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三菱公司、日本医院、汉口总商会、慈德里、南洋大楼、硚口烟厂、永兴洋行、西商跑马场、梅神父医院以及部分住宅、电影院、图书馆等。
    64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3卷工商经济)[M].武汉: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1997.
    65管洛声.北戴河海滨志略[M].北戴河: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排印,1925、1938(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七年):53(“实业·工艺”篇)
    66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271.
    671898年之前,北戴河当地木器家具皆为农村木匠制作,随着避暑地的开辟,1935年北戴河木厂已达7家,木厂业主也多参与建筑营造业,并兼营木器家具的制作,1937年后随着抗战爆发建筑活动的萧条,各木厂亦纷纷倒闭。(参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l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333-338.)
    68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332.
    69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21.
    70刘宗汉.朱启钤与公益会开发北戴河海滨拾补[Ml.蠖公纪事——朱启钤先生生平纪实.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统战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126-127
    71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44.
    72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3.
    73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63-64.
    74同上:95.
    75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74-75.
    76同上:75-76.
    77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95.
    78同上:130.
    79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79.
    80杨秉德.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98.
    81同上.
    82同上:300.
    83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25.《行政院办公公廨计划(1936-1937年)》
    84彭开福,欧阳怀龙等.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26([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发展”节.)
    85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53
    86彭开福.牯岭地区的建筑活动[M].庐山风景建筑艺术.庐山建筑学会.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8
    87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7.《牯岭产业地交还江西省协定(1935年)》及《附件》
    88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95.
    89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54.
    90在当时,津浦铁路局以济南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由英国贷款,聘用英国工程师;北段由德国贷款,聘用德国工程师。朱启钤任北段提调,因此多熟识德国工程师、建筑师,与有些后来甚至成为至交(如白纳克、魏迪锡),这也为其嗣后规划建设北戴河埋下了伏笔。
    91刘宗汉.试述朱桂辛先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动因[J].古建筑园林技术,1999(4)
    刘宗汉.朱启钤与公益会开发北戴河海滨拾补[M].蠖公纪事——朱启钤先生生平纪实.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统战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127.
    93罗尔夫·盖苓(Rolf Gailing,1884~1952)奥地利国家建筑鉴定议员,著名建筑师。1884年7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0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建筑学和建筑工程,1907年毕业后开始独立建筑师生涯,同时在大学里担任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技术课程的教授。一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奥匈帝国失败后,作为战俘关押在俄罗斯远东监狱,曾参加俄罗斯战后重建设计工作。1920年赴中国,与德国建筑师魏迪锡一起在北戴河设计了很多建筑。此后在天津旧英租界剑桥道42号(今重庆道24号)剑桥大楼开办“美术建筑事务所”,将西方先进设计理念带至近代中国。盖苓喜爱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曾赴各地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并参与天津蓟县独乐寺的修复加固工程。盖苓1929-1934年间任教于天津工商学院(后为“私立津沽大学”)土木系,讲授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课程。盖苓是一位多产的建筑师,在中国约30年间设计了近300项工程,其中在天津就有约100处以上,目前已确认的即有20余处,以20世纪上半叶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生产力水准来衡量,已是十分惊人的数字。近代北戴河、沈阳、大连、天津、青岛、南京、上海都留有其建筑作品,目前已知的主要有莲花山钟亭(北戴河,1920年)、霞飞馆(北戴河,1920年)、盖苓宅(北戴河,1920年)、章家大楼(北戴河,1925年)、海滨某酒店(北戴河)、西山拱桥(北戴河)、市内交通设施(北戴河)、金山嘴高尔夫球场工程(北戴河,1936年)、昆明路117号吴颂平宅(天津)、马场道(今睦南道2~4号)香港大楼(天津)、重庆道(原剑桥道)民园大楼(天津,1936-1937年)、重庆道24号(原剑桥道42号)剑桥大楼(天津)、西门子大楼(天津)、解放南路德美医院(天津)、睦南道74号李勉之、李慎之宅(天津)、花园路9号章瑞庭宅(天津)、蓟县独乐寺加固工程(天津)、海光寺墙子河船闸工程(天津)、英工部局戈登路桥(天津)、北仓屈家店船闸工程(天津,1931年)、大连火车站(大连)、东北大学教学楼(沈阳)等。盖苓设计的建筑类型繁多,从公园小品到公寓、别墅、医院、火车站、学校,甚至还包括部分桥梁、船闸工程和市政设施。从其作品的风格形式来看,其既设计现代主义形式的建筑作品,也设计西方复古主义、折衷主义形式的作品,出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他还设计有一些中西交融形式的作品,除北戴河莲花山钟亭外,还有天津昆明路117号吴颂平宅,该建筑主体为西式别墅,而庭院中布置有月亮门、太湖石等中式元素。
    97在北戴河素有“吴家楼,段家墙,霞飞馆的大草房”之民谚,“吴家楼”即指西经路51号“吴鼎昌宅(吴家大楼)”、“段家墙”即指西经路68号“段芝贵别墅”、“霞飞馆的大草房”即指“松涛草堂”,“夕阳西下,皓月当空,中外士女竞趋莲花石公园。盘桓登陟之余,就霞飞馆觥筹交错,兴酣起而跳舞,佐以音乐,清凉世界中,现花团锦簇之豪华气象,亦不可不领略者。近人《夜阑曲》中‘仙人宫里擒蟾蜍,珍珠断月垂流苏。双成倚醉弄瑶瑟,丁丁捣碎红珊瑚。曲阑复殿深千转,蛮鸦点地无声软。放由情天蝶万双,蹁跹舞影花荫乱。碧城窈窕围春风,银钩颠雨声玲陇。铜仙十二骑烛龙,丽人笑镜回春瞳。玉阶一夜车如水,香风夹道生荚蓉。’”此为霞飞馆写照,由此可见该建筑在近代北戴河避暑地为一处著名公园小品建筑。
    98冯树合.北戴河史迹[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7.
    99孙志升.北戴河[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71-72.
    100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l.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71
    101管洛声.北戴河海滨志略[M].北戴河: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排印,1925、1938(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七年):122(“艺文”篇)
    102冯树合.北戴河史迹[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70.
    103同上:170(近代《德国新报》的报道)
    104同上:170.
    105姜传高,万传琅,赵仁,龚松发等.鸡公山近代建筑史略[M].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管理局,1992:257.
    106同上:151.
    107河南近代建筑史编辑委员会.河南近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9.
    8张良皋.匠学七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00.
    9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
    10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66.
    11同上:139.
    14侯幼彬.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主题:现代转型[C].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2)(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15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干山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82.
    16姜传高.张之洞与鸡公山[J].鸡公山管理区管理委员会、鸡公山中外文史研究会鸡公山文史研究.内部资料,2001(2):5.
    23侯幼彬.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主题:现代转型[C].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2)(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26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0.
    27李海清.哲匠之路——近代中国建筑师的先驱者孙支厦研究[J].华中建筑,1999,17(2):128.
    29陈启能.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7.
    30刘兵,卢卫红.科学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相对主义[J].科学学研究,2006,24(1)
    31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5)
    32陈启能.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223.
    7同上:280-285.
    28吴宗慈,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庐山续志稿[M].庐山:江西省庐山地方志办公室印,1992:183.
    29同上:292-293.
    30汪国权,王炳如.庐山“夏都”纪事[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285-286
    31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1.《钢绳挂车计划(1919年)》:13.《登山交通工程演进之历史(1919年,1922年,1929年,1936年,1946年)》
    32参见:附录1:庐山避暑地相关历史文件及艺文:13.《登山交通工程演进之历史(1919年,1922年,1929年,1936年,1946年)》
    33汪国权,王炳如.庐山“夏都”纪事[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269-272.
    34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07-230.
    35商金林,孙福熙.孙福熙散文选集[M].2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258-274.
    40赵君豪.莫干山导游[M].2版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1;80-91;徐珂.莫干山指南[M].增订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民国二十三年):107-112.
    41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二九四-二九九.
    51同上:卷十三杂识补遗,三五一-三五四.
    52徐珂.莫干山指南[M].增订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民国二十三年):113.
    53顾艳.到莫干山看老别墅[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4(摘译)
    56郑振铎.郑振铎选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57李南.莫干山,一个近代避暑地的兴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218-225.
    58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二九○.
    59肯特镇(Kentish Town)位于英国大伦敦郊区,原来是为大伦敦补给粮食的一处农场,1840年到1870年间成长成为一个人口稠密的工人阶级和小职员聚居的郊区,18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口迅速膨胀源于大伦敦人口的大量外迁。
    60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生于1819年5月24日—卒于1901年1月22日。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3年。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特别是1851年以后,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61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5.21~1905.6.3),1832年5月21日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巴斯莱镇(Barmsley. Yorkshire. England)父亲是药剂师兼带职传道人。1854年3月1日来中国上海,1865年6月27日于英国创办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ion)总部设于中国镇江。他毕生奉献给教会事业,一生11次来中国,其前后两任妻子及四个子女都协助他从事传教工作。
    62 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Electronic Edition.1998(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Anthea's Web Site):Chapter4."Robert Finds His Mission", Paragraph20.
    63转引自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 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4. "Robert Finds His Mission ". Paragraph11. (Hudson's Taylor's words, quoted by Pat Barr, To China with Love, London 1972.)
    64同上Chapter5. "First Years in China". Paragraph13. (From CIM (China Inland Mission) magazine. China's Millions,'Notes from Shanghai',1899.)
    65李德立(Little Edward Selbv)(1864-1939),英国汉语学者、商人、传教士和社会活动家,英格兰肯特镇人。1886年来华,为上海卜内门公司创办人,上海工部董事局董事。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促成清政府与孙中山在上海和谈。孙中山先生曾经授予其“和平使者”勋章。1928年起,主要活动转向新西兰的克瑞克瑞,并将其开辟为国际知名的度假和旅游胜地。1939年在新西兰逝世。
    66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226([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长足的进步”节)
    67同上:227([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1899年的建设”节.)
    68转引自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 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 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21. "Pouring on Troubled Waters". Paragraph 8. (From Report of fifteenth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the MSRA (Mokanshan Summer Resort Association), North China Herald, August 10,1912.)
    69同上Chapter6. "Robert With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Paragraph16. (Entry in China Inland Mission large register, in Hudson Taylor's hand writing. Also reported in CIM (China Inland Mission) magazine, China's Millions, February 1912, p30.)
    70在义和团运动中,全中国新教各差会被杀害的传教士有188人(135名成年人、53名儿童),其中的确是“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损失最为惨重,他们在1898到1901年之间,死亡人数总计为79人(58名成年人,21名儿童)。(参见:《如何看待近代历史上的教案》http://www.sina.com.cn人民日报,2000-9-29.)
    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
    72 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Electronic Edition .1998 (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7. "Shanghai". Paragraph?.
    73同上Chapter7. "Shanghai". Paragraph8.
    74同上Chapter7. "Shanghai". Paragraph10.
    75同上Chapter23. "Florence and Eddie". Paragraph10.
    76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补遗杂识,三二三-三二四.
    77同上:卷十三补遗杂识,三六O.
    78同上:卷六局所,一五二.
    79同上:卷十三补遗杂识,三五九-三六O
    80Anthea beckett.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 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9. "Robert at Mokanshan" Paragraph2.
    81转引自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 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http://my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9. "Robert at Mokanshan ". Paragraph15. (Deposition by Clement Gray Taylor, p2, enclosed with Consul Savage's report to Sir John Jordan,Peking, January 1912 paying the workman.)
    82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83转引自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 Electronic Edition.1998 (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Chapter12. "Robert's Quarrel With Carpenter Li". Paragraph6. (Reported in North China Herald August 10,1912, p394.)
    84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一栋小的“班加卢(bungalow)造价约900美元,大型的造价约3500美元。
    85赵君豪.莫干山导游[M].2版.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1:4.
    86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干山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3
    87周庆云,周延礽.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二九一
    88同上.
    89同上:卷十三杂识,二八九
    90同上
    91 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Electronic Edition.1998(Updated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Anthea's Web Site):Chapter22."Setting Robert's Affairs". Paragraph19,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chapter.
    92同上:Chapter22. "Setting Robert's Affairs". Paragraph18.
    93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干山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4
    94周庆云,周延扔.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卷十三杂识,二九二
    98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258-263.
    99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263-266.
    100齐光.鸡公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民国二十五年):48-50.
    102齐光.鸡公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民国二十五年):26-31.
    104徐世清.鸡公山游记(1935年)[EB/OL].信阳:鸡公山管理区(中国鸡公山网.文史大观园),1935-07(2007-12-08)[2010-05-12].http://www.jgscn.com.cn/wsdg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6.
    1.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M].4版.北京:中华书局,1994.
    2.费成康.中国租界史[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与世界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01.
    6.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7.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issionaries and Modern China) [M]3版.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顾为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9.齐小新.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国传教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11.东南大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2.王绍周,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建筑图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杨秉德.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4.杨秉德,蔡萌.中国近代建筑史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5.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6.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7.杨永生.哲匠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8.李维清.上海乡土志[M].上海:上海着易堂,1907(光绪三十三年)
    19.施宣圆.上海700年:1291~1991[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0.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1.陈从周,章明,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近代建筑史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2.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3.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4.张晓春.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近现代上海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5.曹炜.开埠后的上海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6.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花园洋房(上海老建筑丛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7.娄承浩,薛顺生,张长根.老上海名宅赏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8.娄承浩,薛顺生.老上海营造业及建筑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9.董黎.岭南近代教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0.安东尼·D·金(Anthony D.King)著,王志弘译.建筑物与社会[M]空间与社会理论译文选(1),1995.
    31.[德]威尔弗利德·柯霍著,陈滢世译.建筑风格学[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2.[美]保罗·韦斯,冯·O,沃格特著,何其敏金仲译,丘忠辉校.宗教与艺术[M].2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
    33.[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著,王骏阳译.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学中的建造诗学(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张良皋校.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5.[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张听,张鹏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6.[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徐菁,李颖春,张昕译.宅形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7.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38.中国旅行社.旅行杂志[J].中国旅行社:1930,4(7);1931,5(6)
    39.中国建筑师学会.中国建筑(The Chinese Architect) [J]上海:中国建筑师学会出版,1933(民国二十二年),1(3);1(5);1(6)
    40.上海市建筑协会.建筑月刊(The Builder) [J]上海:上海市建筑协会出版,1936(民国二十五年),4(10)
    41.吴桂龙.晚清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及思潮的形成[J].史林,2000(4)
    42.杨秉德.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研究[J].建筑学报,1998(9)
    43.赖德霖.从宏观的叙述到个案的追问:近15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评述——献给我的导师汪坦先生[J].建筑学报,2002(6)
    44.何重建.上海近代营造业的形成及特征[A].汪坦,张复合.第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5.葛立三.中国沿海地带与内陆地区近代建筑发展比较研究[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1)(1998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6.侯幼彬.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主题:现代转型[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2)(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7.[日]藤森照信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C].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汪坦,张复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J].建筑学报,1993(5)
    48. What Is a Bungalow? [EB/OL] . http://www.americanbungalow.com/all-about-bungalows/what-is-a-bungalow/.
    1. Albert H.Stone & J.Hammond Reed.Historic Lushan-The Kuling Mountains[M].Hankow:the Arthington Press, Religious Tract Society,1921.
    2. Tess Johnston & Deke Erh (尔冬强)Near To Heaven—Western Architecture In China's Old Summer Resorts[M].Hongkong:Old China Hand Press, First Edition,1994.
    3. Tess Johnston & Deke Erh(尔冬强)God&County—Western Religious Architecture in Old China[M].Hongkong:Old China Hand Press, First Edition,1996.
    4.[英]李德立著,文南斗译.牯岭开辟记[M].庐山:庐山眠石书屋发行,1932(民国二十一年)
    5.杨恭甫.匡庐避暑日记[M].张泓.古今游记丛钞(第6册).上海:中华书局,1923(民国十二年)
    6.陈云章,陈夏常.庐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民国十四年)
    7.黄炎培.庐山[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民国二十年)
    8.九江指南社.九江指南[M].九江:九江指南社编印,1932(民国二十一年)
    9.朱偰.庐山新导游[M].庐山:庐山管理局,1935(民国二十四年)
    10.张佚凡.新编庐山导游[M].上海:中华书局,1937(民国二十六年)
    11.徐珂.庐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民国二十六年)
    12.胡适.庐山游记[M].2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民国二十七年)
    13.吴宗慈编撰,胡迎建注释.庐山志(上、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14.吴宗慈,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庐山续志稿[M].庐山:江西省庐山地方志办公室印,1992.
    15.陈荣华.江西近代贸易史资料[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16.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九江近现代经济史料(上、下)[M]九江: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1988.
    17.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九江近代名商[M].九江:九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2004.
    18.中国第2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资料(1859-1948)(第158册)[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19.李明良.光绪三十三年九江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A].中国旧海关史料(第46册)[G].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0.“庐山”编辑委员会.庐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1.熊炜,徐顺民,张国宏 庐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2.强弓.徐志摩诗[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3.徐效钢.庐山典籍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24.汪国权,王炳如.庐山“夏都”纪事[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25.周銮书.庐山史话[M]. 2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26.邵友光.道不尽庐山真面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27.陈政.庐山老相册(1-4)[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2003;2004;2006
    28.彭开福,张复合,村松伸,井上直美.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庐山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9.庐山建筑学会.庐山风景建筑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
    30.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1.庐山博物馆.庐山别墅——牯岭上的石头屋(Villas of Mt. Lushan-Stone House of Kuling)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2.罗奇,张敏龙,欧阳怀龙,史良芹.庐山近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3.张慧真.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4.
    34.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35.祝顺保.庐山旅游近代化研究(1895-1949)[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6.
    36.龚志强.近现代(1885-1937)庐山开发及其社会变迁[D].南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06.
    37. J. E. Spencer & W. L. Thomas.The Hill Stations and Summer Resorts of The Orient[J].Geographical Review.1948,38 (4)
    38.陈晓鸣.九江开埠与近代江西社会经济的变迁[J].史林,2004(4)
    39.张芳霖.九江开埠与江西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
    40.龚喜林.开埠与九江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J].九江学院学报,2008(4)
    41.郑焱,管国泉.九江开埠和庐山近代旅游业的繁荣[J].九江学院学报,2008(2)
    42.龚志强,江小蓉.近现代(1895-1937)庐山旅游开发与牯岭城市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43.龚志强,江小蓉.近现代庐山开发背景下的社会变迁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2 )
    44.龚志强,刘正刚,江小蓉.楔入与融合:1895-1937年庐山社会的历史演进[J].开发研究,2008(3)
    45.彭开福.庐山牯岭地区初期规划及别墅建筑[J].华中建筑,1988(3)
    46.欧阳怀龙.庐山近代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一种尝试——庐山别墅公园规划构思[J].中国园林,2004(12)
    47.陈朝晖,陈蕴茜.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J].民国档案,2006(4)
    48.欧阳怀龙.庐山近代建筑史研究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申报[J].建筑学报,1996(11);[C].汪坦,张复合.第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9.彭开福.庐山牯岭地区建筑活动的研究[C].汪坦,张复合.第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0.彭开福.“三大趋势”与庐山的建筑史[C].汪坦,张复合.第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1.彭开福.庐山近代别墅的双重效应[C].汪坦,张复合.第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2.欧阳怀龙.庐山近代建筑的世界文化价值[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3.钱毅,欧阳怀龙.庐山近代建筑现状再调查及保护对策[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2).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4.欧阳怀龙,欧阳芊.庐山的建筑文化与中国历史发展大趋势[C].张复合.建筑史(建筑史论文集(第20辑)).北京:机械工业部出版社,2003(3)
    55.欧阳怀龙,冯铁宏,欧阳莎.九江海关姑塘分关考[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4).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6.罗时叙.文化嬗变与庐山建筑[C].高介华.建筑与文化论集(第7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7.张敏龙,罗奇.从“三大公建”看庐山近代建筑风格的演变[C].高介华.建筑与文化论集(第7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J].华中建筑,2003(5)
    58.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之“牯岭”的形成[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9.欧阳怀龙.庐山早期近代建筑考[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0.欧阳怀龙.庐山别墅风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C].张复合(中国建筑学会).200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1.杨达聪传[EB/OL].湖口:中共湖口县委员会,湖口县人民政府,2008-12-19http://www.hukou.gov.cn/read.asp?id=3387.
    62.徐海萍.南通人开的两个大建筑公司[EB/OL].南通:南通市档案局(南通档案信息网.首页.通城变迁.通城逸闻),2005-06-27.http://daj.nantong.gov.cn/art/2005/6/27/art_8477_247048.html.
    1.周庆云,周延扔.莫干山志[M].上海:大东书局总厂,1936(民国二十五年)
    2.徐珂.莫干山指南[M].增订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民国二十三年)
    3.赵君豪.莫干山导游[M].2版(1932年原版).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1
    4.郑振铎.山中杂记[M].上海:开明书店,1927(民国十六年)
    5.静眼.记莫干山[M].新游记汇刊.上海:中华书局,1932(民国二十一年)
    6.蒋维乔.因是子游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民国二十四年)
    7.沈亦云.亦云回忆[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
    8.赵世培,郑云山.浙江通史清代卷(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9.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浙江近代金融业和金融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德清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德清文史资料(第1~4、8辑)[M].杭州,1986;1988;1990;1993:2001,
    11.德清县志编纂委员会.德清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92.
    12.浙江省德清县地名委员会.德清县地名志[M].武康:浙江德清印刷厂印刷,1984.
    13.朱惠勇.德清县交通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14.莫干山志编纂委员会,来光和.莫干山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15.莫干山管理局山志编写组,梁仁莫干山志[M].德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莫干山管理局,1987.
    16.叶康先.莫干山风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17.胡晓鸣.中国名胜旧影[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18.李育杭.老杭州·湖山人间[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19.顾艳.到莫干山看老别墅[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20.李南.莫干山,一个近代避暑地的兴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1.李峥峥.莫干山避暑地发展历史与建设活动研究(1896-1937)[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苏生文,赵爽.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旅游业(1-2)[J].文史知识,2009(2);(3)
    23.李海清.哲匠之路——近代中国建筑师的先驱者孙支厦研究[J].华中建筑,1999,17(2)
    24.孙模.建筑师孙支厦年表[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
    25.赵明远.孙支厦——中国近代早期建筑师的代表[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
    26.赖德霖,王浩娱,袁雪平,司春娟.中国近代时期重要建筑家(8)[J].世界建筑2004(12)
    27.潘鹤龄.寻迹莫干山别墅群[J].文史春秋,2004(1)
    28.李峥峥,李南.莫干山避暑地近代建筑发展概况初探[J].华中建筑,2007,25(12)
    29.浙江添设莫干山管理局[N].中央日报,1928-04-20.
    30.赵兴宽.莫干山为何能成为避暑胜地?[N].浙江日报,1980-07-28.
    31.浙江省文物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莫干山别墅群.2004.
    32.国务院国函[1994]4号.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
    33.浙政发[2005]18号.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34.国发[2006]19号.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35. Anthea Beckett. Murder at Mokanshan——The Life and Death of Robert Joseph Felgate (1860-1912) [EB/OL].1998 (2001-10-14).http://mvweb.tiscali.co.uk/abeckett (Anthea's Web Site)
    36.郑峰.影像中的江南夏都莫干山[EB/OL].上海:新华网上海频道,2005-11-21http://www.sh.xinhuanet.com/zhuanti/2005-11/21/content_5639370.htm.
    1.齐光.鸡公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民国二十五年)
    2.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编,第2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
    3.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3卷工商经济)[M].武汉: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1997.
    4.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外事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5.河南近代建筑史编辑委员会.河南近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鸡公山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7.姜传高.鸡公山[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8.姜传高,万传琅,赵仁,龚松发等.鸡公山近代建筑史略[M].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管理局,1992.
    9.叶文洪,赵仁,万传琅等.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0.林克昌,欧潭生.鸡公山[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11.胡玉宝.鸡公山导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8.
    12.祝凯.鸡公山风光[M].信阳:信阳日报印刷厂,1997.
    13.周继伟.鸡公山风物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14.卢金明.鸡公山避暑胜地与近代别墅建筑[D].深圳: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任霁林.河南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与山地环境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鸡公山管理区管理委员会,鸡公山中外文史研究会.鸡公山文史研究[J].内部资料,2001(1);2001(2);2002(1);2002(2);2003(1);2003(2):2004(1)
    18.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19.姜传高.鸡公山近代西洋建筑[J].中国园林,1996,12(1)
    20.姜传高.鸡公山天街[J].中国园林,1996,12(2)
    21.陈越.鸡公山的历史沿革与风景特色[J].中国园林,1996,12(1)
    22.王道晋.鸡公山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J].中国园林,1996,12(1)
    23.万传琅.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简述[J].华中建筑,1988(3)
    24.赵仁,王俊红,万传琅.鸡公山近代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3)
    25.杨滨盛,曾克峰.河南省鸡公山近代别墅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l.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
    26.田青刚.近代名流与鸡公山[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9)
    27.中国鸡公山网.鸡公山文史大观园[EB/OL].信阳:鸡公山管理区http://www.jgscn.com.cn/wsdgv/index.asp.
    28.山翁(姜传高)的博客.[EB/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gsicg.
    29.云中君(何军)的博客.[EB/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vzj5318.
    1.管洛声.北戴河海滨志略[M].北戴河: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排印,1925、1938(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七年)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北戴河文史资料(第1辑)[M].北戴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北戴河区委会,1989.
    3.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统战部.蠖公纪事——朱启钤先生生平纪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4.朱启钤著,崔勇,杨永生选编.营造论——暨朱启钤先纪念文选[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5.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戴河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6.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7.任歌.秦皇岛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李书和,孙志升.历史名人与秦皇岛[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9.孙志升.北戴河[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10.孙志升.中国旅游圣地——北戴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1.孙志升.到北戴河看老别墅[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12.政协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委员会(高连永).北戴河近代别墅[M].北戴河:政协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委员会,2003.
    13.冯树合.北戴河史迹[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4.天津市档案馆(周利成,王勇则).外国人在旧天津(天津旧事丛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5.周小鹃.周志俊小传[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
    16.戴利华.北戴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7.赵欣.1934年~1948年北戴河外籍人员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朱阳,张维功.北戴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5(10)
    19.李华年,杨祖恺.朱启钤先生年表简编[J].贵州文史丛刊,2004(4)
    20.朱启钤.重修贵州会馆记[J].贵州文史丛刊,2004(4)
    21.刘宗汉.试述朱桂辛先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动因[J]古建筑园林技术,1999(4)
    22.王亚南,赵永革.把古都改建为近代化城市的先驱者——民国朱启钤与北京城[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23.杨宇振.朱启钤(桂辛)先生初步研究及其他——一份近代城市史视野中的历史人物研究简报[J].建筑师,2007(12)
    24.刘少虎.朱启钤开发北戴河海滨旅游景区的原因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4)
    25.先农大楼[EB/OL].天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区(每日新报电子报),2008-03-22http://www.tianjindailv.com.cn/epaper/mrxb/mrxb/2008-03/22/content_5470715.htm.
    1陈启能.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尔敏.史学方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英]罗德里克·弗拉德(Roderick Floud)著.王小宽译.袁宁校.计量史学(当代学术思潮译丛-3)[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5.[德]哈特穆特·凯博(Hartmut Kaeble)著.赵进中译.历史比较研究导论(历史学的实践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美]琳达·格鲁特(Linda Groat)大卫·王(David Wang)编著.王晓梅译建筑学研究方法(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 Geertz)著.王海龙,张家瑄译.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8.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
    9.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5)
    10.刘兵,卢卫红.科学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相对主义[JJ.科学学研究,2006,24(1)
    11.肖琳.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读格尔兹(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J].西北民族研究,2007(1)
    12.周兵.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J].学术研究,2006(6)
    13.周兵.显微镜下放大历史:微观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7(2)
    14.王贵祥.中国建筑史研究仍然有相当广阔的扩展空间[J].建筑学报,2002(6)
    15.王贵祥.被遗忘的艺术史与困境中的建筑史[J].建筑师,2009(2)
    16.王贵祥.中西方传统建筑:一种符号学视角的观察[J].建筑师,2005(8)
    17.孙亚男.符号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表达与运用[J].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2006 (11)
    18.汪坦.迎接新阶段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C].汪坦,张复合.第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19.刘先觉.如何继续进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第2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0.王贵祥.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C].张复合.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北京:清华大学版社,2001.
    21.王敏颖.从叶慈到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方法——19、20世纪之交到1930[C].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