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以其大量真实复杂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富有深度的历史文化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敏锐呈现,成为一道风影独特的文学景观。
     从小说创作主题来看,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经历了理想、现实、欲望等多重变奏,其形态从单一逐渐发展为多元,主题意蕴也从简单走向复杂,知识分子小说的批判反思功能在主题深化的过程中日渐显露,深刻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价值和精神的嬗变。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一方面源于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始终保持密切复杂的关联,形象塑造常常取决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更变,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群体自身在不断变换的社会形态中经历着不断地分化和自我人格的重塑,因而,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面貌更为复杂多样。从启蒙者到被改造者身份的蓦然倒置,从归来者的荣光到市场经济下的边缘人,从为民请命的立言者到欲望时代中的迷失者,当代知识分子经历了“反右”、“文革”、市场经济改革三个历史阶段后,社会地位与历史命运几经转折颠簸,始终充满了悲剧色彩。
     对于作家而言,知识分子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创作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同一性关系。知识分子与时代、政治、经济、大众之间的关系变化,在知识分子小说叙事中都有所体现。知识分子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叙事声音的选择以及作家叙事立场的选择都与知识分子现实生存境遇、心灵轨迹的嬗变有着密切关联。以80年代中期为界,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策略发生了从建构到解构的骤变,意味着作家的叙述立场由“自赏”变为“自审”,也是当代知识分子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发生巨大改变的结果。在叙事风格方面,当代知识分子小说也经历了从写实到反讽的明显转型,显现了作家创作思想和小说艺术的不断成熟。
     从思想价值来看,首先,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是作家以文学的形式对国家政治经济变革的呼应和记录,是时代风云变幻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其次,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是作家对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现实生存状态以及精神世界的全面观照与揭示。第三,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是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反思的重要组成,是当代知识分子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祛魅的见证。
     从审美价值来看,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多变,造就了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另外,当代知识分子小说在自我精神拷问和直面现实这个两个层面对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是当代作家追求理想、寻找自我、记录生命与成长的心灵凝结。当代作家无论是在时代动荡和生存挤压的政治夹缝中,还是在浮躁夸张、泥沙俱下的消费时代,都不曾丢弃对理性、理想和批判的坚持,都没有停止对灵魂深度的追索和拷问,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是对于文学和社会最重要的贡献。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novel after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with its large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true image building complex,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of reflection and deep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ty show sharp changes as a unique literary landscape.
     Themes from the novels, contemporary novels experienced intellectual ideals and reality, desire, such as multiple variations, its form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a single diversity, topic meaning from simple to complex, critical intellectuals, the novel features in the theme of deepening reflectio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evident, and reveals the fate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values and spiritual evolution.
     Image in terms of character, on the one hand from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politics remai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lex, often depending on political ideology and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changes, on the other hand, intellectuals groups themselves in the changing social patterns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self-differentiation and remodeling of personality, therefore, presents the image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are more complex and diverse. Enlightenment are to be transformed from the identity suddenly reversed, from returning to the glory of the edge of the market economy, from the people who pleaded on behalf of Spokesman to desire the lost era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have experienced the "anti-rightist"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market after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of economic reform, social status and the historical fate of bumps turning several times, always full of tragedy.
     For writers, intellectuals, the novel lies in the unique position of the main creative identity and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s. Intellectuals with the times, political, economic, publ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in the narrative of intellectuals are reflected. Intellectual changes in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choice of narrative voice and narrative writer, the choice of the posi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living condition of intellectual, spiritual path of evol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Is bounded by the mid-80s, contemporary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Intellectuals had to deconstruct the sudden change from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that the position described by the writer's "self-reward" to "self-examination," and also the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identity, status, values, the result of major changes. In narrative style,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have gone from realistic fiction to the obvious irony in transition, show the creation and the art of fiction writers continue to mature. Value from the ideological point of view, first of all,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writers of literary fiction is a form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the country echo and recording, is the wind vane and barometer of changing times. Second, the novel is a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historical fate of intellectuals, writers, real life,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and reveal the full reflection. Third, the contemporary novel is a Chinese society of intellectual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fl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constantly self-reflection, self-witness of disenchantment. Value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more complex, creating the image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richness and complexity. In addition, the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spirit of the novel of self-torture and face the reality of the two levels of realistic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as played a role.
     Novel is a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pursue the ideal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find themselves, recording the life and spiritual growth of condensation. Contemporary writers both in times of political turmoil and caught between life squeeze, or exaggerated in the impetuous, the consumer pays top academics age of reason, have not dropped, the ideal and critical insistence, no recourse to stop the depth of the soul and torture, This is a novel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in the true meaning and value,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and social contributions.
引文
①[美]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李俊、蔡海榕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②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19页
    ①许纪霖:《重建知识分子与人格的立足点》,《学术月刊》,2008年第8期
    ①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文艺论丛》1978年第2期
    ①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童庆炳、陶东风主编《文学经典的建构和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13页
    ②戴锦华:《(青春之歌):历时视域中的重读》,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页
    ①韩东:《弯腰吃草·序》,北京:华艺出版社1996年3月
    ②李洱、马季:《探究知识分子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困境》,《作家》,2007年第1期
    ①雷达:《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笔谈<沧浪之水>》,《书屋》,2002年第3期
    ①雷达:《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笔谈<沧浪之水>》,《书屋》,2002年第3期
    ②张者:《精英的转移和知识分子写作》,《南方文坛》,2004年第4期。
    ①曹征路:《大学诗》,《人民文学》,2004年第1期,第86页
    ①谢有顺:《被忽视的精神——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种读法》,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0月,第3页
    ①孙先科:《话语“夹缝”中造就的叙事——论宗璞“十七年”的小说创作》,吴秀明主编《“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421页
    ②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5页
    ③解放社编:《整风文献》,新华书店,1950年3月,第290页
    ①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节录)——1953年9月24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洪子诚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87页。
    ②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225-226页
    ①冯骥才:《铺花的歧路》,《收获》,1979年第5期
    ①洪子诚:《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0年1月,第90页
    ①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03页
    ②李子云:《日益复杂化着的世界——关于创作的通信之二》,《昨日风景》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17页
    ③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
    ①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年第2期
    ②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年第2期
    ①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
    ①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287页
    ②格非:《欲望的旗帜》,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59页
    ③李劫:《丽娃河》,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页
    ①郜元宝:《信仰是面不倒的旗》,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1期。
    ②张炜《心中的交响(一)——与编者谈<家族>(辑录)》,张炜《家族》,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
    ①林舟:《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5月,第248页
    ②刘心武、邱华栋:《在多元文学格局中寻找定位》,《上海文学》,1995年第8期
    ①邱华栋:《教授》,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302页
    ②阎连科:《风雅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2页
    ①(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4月第1版(2007年11月重印),第11页。
    ②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
    ①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5页
    ①《文汇报》,1949年8月31日
    ①《文艺报》1956年第3号,第21页
    ①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中国青年》1959年第4期
    ①贾平凹:《浮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184页
    ①王蒙:《活动变人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66页
    ②王蒙:《活动变人形》,第239页
    ③王蒙:《活动变人形》,第66页
    ④周云钊:《传统与现代的错位——论王蒙<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的文化人格》,《山东文学》,2006年第7期
    ①王蒙:《王蒙文存:踌躇的季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59页
    ②王蒙:《王蒙文存:踌躇的季节》,第58页
    ③方方:《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
    ①邵建:《知识分子伦理》,陶东风主编《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59页
    ②李洱:《午后的诗学》,《大家》,1998年第2期
    ①(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4月,第16页
    ②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373页
    ③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通论》,第374页
    ①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8页
    ①史生荣:《所谓教授》,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第77-78页
    ②史生荣:《所谓教授》,第69页
    ①易晖:《“重大主题”溯源》,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79页
    ②黄发有:《论90年代小说的叙事视角》,《齐鲁学刊》2002年第3期
    ①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69页
    ①徐星《无主题变奏》,《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
    ②南帆:《文学的维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①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83页
    ①鲁羊:《黄金夜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1月,第11页
    ①杨绛:《洗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259页
    ①易晖:《重大主题》,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79页
    ②易晖:《重大主题》,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第280页
    ①易晖:《重大主题》,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85页
    ②李大卫、李冯、李洱、李敬泽、邱华栋:《个人写作与宏大叙事》,《作家》1999年第3期
    ①H·R·尧斯:《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顾建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
    ①王蒙《关于<活动变人形>》,《南方文坛》,2006年第6期
    ①张业松:《<叔叔的故事>文学史意义》,《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①王蒙:《失态的季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30页
    ②米克:《论反讽》,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41-42页
    ③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后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第513页
    ①韩东:《扎根》,《花城》,2003年第2期,第85-86页
    ①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0页
    ②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后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第519页
    ①(英)福斯特:《圆的和扁的人物》,周宪主编《文学理论研究导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6页
    ①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小说的艺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04页
    ①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①(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年,第24页
    ①王文胜:《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许是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
    ①马瑞芳:《学海见闻录人生是部读不完的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36页
    ①池莉:《写作的意义》,《文学评论》1991年第5期
    ①摩罗:《论当代作家的精神资源》,《文艺争鸣》,1996年第5期
    ②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童庆炳、陶东风主编《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W·C·布斯著,华明、胡晓晓、周宪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0月。
    (荷)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1月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丹)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0月
    (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德)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德)瓦尔特·本雅明:《写作与救赎》,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9月
    (意)A.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英)彼德·福克纳:《现代主义》,付礼军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3月
    (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
    (美)爱德华·W·萨义德著:《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4月
    (法)朱利安·班达:《知识分子的背叛》,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5月
    (美)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洪洁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
    (英)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法)福柯:《疯癫与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10月
    (德)K.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许绮玲、林志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
    (法)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1月
    程麻:《文学价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4月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
    钱穆:《国史新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4月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许纪霖:《另一种启蒙》,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陶东风:《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郑也夫:《知识分子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赵园:《艰难的选择》,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王卫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年
    邓晓芒:《灵魂之旅——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谢冕、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洪子诚、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
    南帆:《文学的维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南帆:《后革命的转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谢有顺:《文学的常道》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
    何言宏:《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
    易晖:《我是谁: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研究》,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笠
    洪子诚:《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资料》(第五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
    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
    洪子诚:《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吴义勤:《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上、中、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
    孔范今、施战军:《中国新时期新文学史研究资料》(上、中、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丁帆、许志英:《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
    鲁原、刘敏言:《中国当代文学史纲》,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年7月
    杨匡汉:《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
    朱晓进:《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何西来:《新时期文学思潮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5月
    张钟:《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月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吴秀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程光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程光炜:《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吴亮、程德培:《新小说在1985年》,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曹文轩:《中国20世纪末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李洁非:《城市相框》,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陈顺:《1962:夹缝中的生存》,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朱竞:《阳光与玫瑰花的敌人》,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
    丁帆:《重回“五四”起跑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
    谢有顺:《被忽视的精神——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种读法》,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0月
    张学昕:《文学:我们内心的精神结构》,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0月
    张学昕:《话语生活中的真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0月
    易晖:《“我”是谁——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
    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
    张韧:《新时期文学现象》,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蔡翔:《躁动与喧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出版社,1994年5月
    张寅德:《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5月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