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史料笔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史料笔记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笔记涉及晚清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典章制度以及民风民俗等问题。论文考察这些以记载晚清历史为主的史料笔记,探讨编纂体例、史料价值、刊行情况及相关问题,并对其代表性著作进行专题研究。
     晚清史料极为丰富,档案、起居注、实录、文集、年谱、地方志、日记等蔚为大观,其中史料笔记是晚清史研究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史料笔记数量众多,目前存世的笔记有数百种之多;二、史料笔记反映内容极为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俗等内容无所不包;三、史料笔记中包含着大量其他类型资料中所没有记载或记载不多的内容;四、史料笔记记载的细致性和生动性也是其他史料所难以比肩。同时,就目前学术界对对史料笔记的研究现状来看,第一,对笔记的内涵、外延、分类等问题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第二,对近代史料笔记的整体性研究付诸阙如,个案研究也尚有不足;第三,学术研究中在史料笔记利用方面尚有欠缺,如将笔记视为丛残杂书,不重视史料笔记的记载,或偏信史料笔记的记载而不加考证,导致研究失实等。
     因此,对近代史料笔记进行整体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近代史料笔记的整体研究有利于我们对近代史料笔记整体面貌的了解;其次,有利于我们对近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的正确认识;再次,有利于学术研究中对史料笔记的把握与利用。针对“近代史料笔记”这一研究对象,论文主要探讨以下五个问题,相应的分为五章,分述如下。
     (一)近代史料笔记概述。即总体上介绍近代史料笔记的发展背景、分类、价值与特点等。近代史料笔记是在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大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欧风美雨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同时,清政府穷于应付来自于内外的各种威胁,对文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嘉道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潮、同光时期的洋务思潮、维新思潮,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进而影响了笔记作品的写作。史料笔记大体可分为杂记、汇编二类。而笔记作品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材料,原始的素材与较为客观的记载,细致而生动的描述,这些是其价值所在。
     (二)近代史料笔记的史料价值。这是本文的重点和主体,将从人物研究资料、政治军事史研究资料、经济史研究资料、民俗史研究资料、地方史研究资料五个方面评述近代史料笔记的史料价值。
     (三)近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的判定。虽然史料笔记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记的史料价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但我们也认识到,作为笔记这一体裁的作品在史料价值方面有许多缺陷,特别是同档案、日记等史料类型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本部分内容将讨论近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的判定。判定的标准第一是考察笔记记载史实的来源;第二是注意记载资料中是否受到作者主观意识的干扰;第三是看笔记作品的体例。
     (四)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刊行。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在晚清时期主要以私刻、坊刻为主,间或收录入期刊。进入民国,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进入大发展时期,除了传统的私刻、坊刻外,新诞生的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类书、丛书中大量收录了笔记作品,期刊也成为笔记作品刊行的重要载体。到新中国成立后,笔记作品的出版呈现出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各种收录了笔记作品的丛书的出版层出不穷。但是因种种因素,出版还有各种不足,主要体现在整理工作不足,重复低水平出版及点校工作比较粗糙等方面。
     (五)近代史料笔记的个案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入对史料笔记作品的了解,更好的研讨史料笔记的价值及其利用,本文选择了《异辞录》、《天咫偶闻》《宦游偶记》、《十叶野闻》四部笔记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以此来说明史料笔记作品的价值及其缺陷。
     另外,为了使读者能对近代史料笔记有一概括性的印象,特在论文之末编制了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刊行情况简表及近代主要留存的史料笔记简介。
Late this paper historical records published between 1840-1949 based print and publish the notes for the study. Historical notes that have a greater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notes. Large number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the paper notes to record the history of the late Qing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Late vast historical data, files, Confidential Memorandum, Record, Collected Works, chronicle, local history, diary, fill volumes, including historical notes in the late Qing history of research data is very important part,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First, the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notes, the notes survive in the world now there are hundreds of much; second, reflecting the extremely rich historical notes that whenever the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social life, customs and so all-encompassing; three historical notes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other types of information not recorded or recorded in the few content; Fourth, historical notes carefully documented and vitality but also in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that can not match. Meanwhile, the historical data for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no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st, the content of notes, extension, lack of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issues more in-depth study; Second, the integrity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lacking, case studies is still inadequate; Thir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historical notes that have inadequate utilization of such residues will be miscellaneous notes as a bundle books, record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historical notes, historical notes, or partial record of the letter without adding to research, result of false and so on.
     Therefore, an overall study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 is necessary. First of all, the whole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will help us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notes; Second, it is beneficial to our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value; again, is conducive to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grasp of the historical notes and use.
     For the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this study,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 the corresponding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described below.
     (A) An overview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That is general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storical background notes, classification,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is to semi-feudal society in China,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large production, China is facing change in the situation in thousands of year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fluence on China and more wid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Qing government continued to meet all threats from the outside, some relaxation of the control culture; and Jia Dao period statecraft ideas, thoughts with the light period of Westernization, the reformers thought also affect people's ideas and then affected the work of writing notes. Historical not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miscellany, creation, compilation of three categories. The study notes the history of our work provides a very rich historical material, the original recorded material and the objective, detailed and vivid description, which is its value.
     (B)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This is the focus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research data from the figure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data, research data of economic history, folk history of research data, five aspects of local history research material reviewed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C) How to judgment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Although this historical note is the object of study, notes the historical value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but I clearly realized that, as the notes of this genre in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work has many shortcomings, especially with files, diaries and other historical type greater than the gap, so this section will discuss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judgments. Determine the standards recorded in the first note is to consider the source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the second is to observe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recorded by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e third is to look at the work style of notes.
     (D) The publication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Modern historical note publish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inly Sike, Square, mainly carved, sometimes included into the journal. To the Republic, published in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into the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Sike, carved Square, the modern publishing house books, note books in the coll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works of print and publish journal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not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notes the publication of works showing a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situation, in particular, contains notes of various series of works published after another.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publishing and various deficiencies, mainly in the lack of finishing work, repeat the low point of the school publication and the work of rough and so on.
     (E) A case study of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To further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on the historical notes, the paper chose“异辞录,”“天咫偶闻”,”宦游偶记”,“十叶野闻”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value of works and historical notes its shortcomings.
     In addition, to enable readers to modern historical notes on a general impression, especially in the papers compiled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end of the main introduction retained historical notes, a total of one hundred species, can see to the extent of, Although the failure to include all, but has been able to obtaining the most.
引文
1刘熙:《释名》,中华书局1985年版。
    2刘勰:《文心雕龙》卷九《总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
    3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选自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3页。
    4《郡斋读书志》著录为《景文笔录》,《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为《景文笔记》,《宋史·艺文志》题为《笔记》。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页。
    2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第307页。
    1(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
    2(明)郎瑛《七修类稿》,广益书局1942年版,第190页。
    3(明)冯梦龙编;许政扬校注:《古今小说》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27—528页。
    1(清)昭莲:《啸亭续录·小说》,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27页。
    2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2页。
    3(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282页。
    4《笔记小说大观二十一编》,(台)新兴书局1978年版,第5875-5876页。
    1程毅中:《略谈笔记小说的含义及范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2期。《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一文认为笔记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是20世纪的事情,概指《笔记小说大观》的出版。
    1《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卷首第1页。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
    4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台)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3页。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3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2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书店2004年版,重版说明。
    3谢国桢:《明清笔记概述》,《史学史研究》1980年第5期。
    4吴绍釚:《野史特征漫议》,《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作者将笔记性作为野史的特征不尽合理。
    5冯尔康认为《清稗类钞》类作品为笔记类书,即“与类书相接近的笔记书籍”,见《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瞿林东:《说野史》,《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1王多闻:《笔记杂谈》,《图书馆学刊》1980年第1期。
    2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3页。
    3程毅中:《略谈笔记小说的含义及范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2期。
    4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10-116
    5缪钺、胡昭曦:《论野史—中国野史集成序言》,《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2期。
    6憨斋:《说野史》,《阅读与写作》2007年2期。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张智华:《笔记的类型与特点》,《江海学刊》2000年第5期。
    3王多闻:《笔记杂谈》,《图书馆学刊》1980年第1期。
    4谢国桢:《明清野史笔记概述》,《史学史研究》1980年第5期。谢国桢在其论著中一直没有严格地区分野史与笔记,往往野史笔记统称,所列举的文献既有日记又有人物传记还包括纪事本末体史书。
    5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6《四库全书总目》,卷140,1182页。
    7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8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书店2004年版,重版说明。
    1来新夏:《清人笔记的史料价值》,《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2瞿林东:《说野史》,《齐鲁学刊》2001年第1期。
    3夏祖恩:《清代野史的史学地位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4戴逸:《录之者尚有人——<清人笔记随录>序言》,《博览群书》2004年第3期。
    5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2-53页。
    6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7王多闻:《笔记杂谈》,《图书馆学刊》1980年第1期。
    8瞿林东:《杂淡正史和野史》,《江淮论坛》1982年第6期。
    1该书196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上海书店2004年新版。
    2谢国桢:《明清笔记概述》,《史学史研究》1980年第5期。
    3张舜微:《清人笔记条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版。
    5张舜微:《清人笔记条辨·自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戴逸:《录之者尚有人——<清人笔记随录>序言》,《博览群书》2004年第3期。
    1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2郑逸梅:《民国笔记概观》,上海书店1991年版。
    3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乔志忠、李泽昊:《胡思敬撰述<国闻备乘)初探》,《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2期。
    2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61页。
    3姚国强:《略论吴永和他的<庚子西狩丛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李双璧:《巧宦的自述——陈夔龙和他的<梦蕉亭杂记>》,《读书》1886年第10期。
    5马秀娟:《陈夔龙及其<梦蕉亭杂记>》,《文物春秋》1997年第4期。
    6冯祖贻:《陈夔龙和他的<梦蕉亭杂记>》,《文史天地》1991年第1期。
    7许姬传:《凌霄、一士的掌故学》,《人民日报》1984年4月26日:张志平:《徐一士与(一士类稿>》,《人民日报》1985年6月4日:杨云海:《略谈掌故》,《史志》1989年第6期;周劭:《徐一士与掌故学》,《文汇读书周报》1991年8月10日。
    8张继红:《浅谈徐一士的<凌霄一士随笔>》,《津图学刊》,1998年第3期。
    1徐泽昱:《徐一士与<凌霄一士随笔>》,《博览群书》2004年第8期。
    2欧阳跃峰:《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辨误》,《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另见欧阳跃峰:《《崇陵传信录》记刚毅回京日期有误》,《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
    1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在认识》,天滓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122页,167-168页。
    2石继昌:《谈<世载堂杂忆>》,《文史》第八辑,第272-276页。
    3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2页。
    1如《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中华野史辞典》、《1900-1980八十年来史学书目》、《中国名著大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等。
    1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4页。
    2在1998年始出版的《中国小说史丛书》中,即有一部《笔记小说史》,其中所列均为刘叶秋先生所谓的“小说故事类”笔记。吴礼权的著作《中国笔记小说史》,作者“笔记小说”的定义也基本同于“小说故事类”。
    1《清稗类钞》在王芸主编《文学知识手册》中被称为“笔记总集”,在赵山林主编的《大学生中国古典文学词典》中被称为“小说笔记类书”,在王立言等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典:小说通典》中被称为“近代类书”。冯尔康先生将之归入“笔记类书”中。
    2本著有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本。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页。
    2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
    3戴逸:《“录之者尚有人”—<清代笔记随录>序言》,《博览群书》2004年第3期。
    4王多闻:《笔记杂谈》,《国书馆学刊》1980年第1期。
    1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2-83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23-224页。
    2王多闻:《笔记杂谈》,《图书馆学刊》1980年第1期。
    1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3-65页。
    1易宗夔:《新世说·例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66页。
    1吕叔湘:《笔记文选读·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
    3震钧:《天咫偶闻》,《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5188页。
    1官胡交往笔记中有多种描写,此处为其一种说法。
    2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68-69页。
    1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18-20页。
    1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2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1恽毓鼎:《崇陵传信录·牟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9-50页。
    1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序》,道德书局1943年版。
    2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61页。
    3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1毓盈:《述德笔记》,沈文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六辑,台文海出版社出版,第112页。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4-125页。
    3陈旭麓等:《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
    1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79页。
    2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77页。
    3王照、金梁等:《德宗逸事·光宣小记》,台北学生书局1973年版,第191-192页。
    4金梁:《四朝佚闻》,《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3册,台文海出版社版,第204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1页。
    2恽毓鼎:《清光绪帝外传》,《清代野史》第四辑,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24页。
    3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9页。
    4冯伯群:《清宫档案揭秘光绪之死》,《新世纪文学选刊》2007年第3期。
    1可参见:徐彻:《慈禧大传》,辽沈书社1994年版;《慈禧十大谜案破解》,中华书局2008年版。
    2相关文章见:钟里满等:《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戴逸:《慈禧之死》,《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王道成:《慈禧光绪的恩怨情仇——兼论光绪之死》,《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83页。
    2金梁:《光宣小记》,上海书店1998年版,第24页。
    1文廷式等:《<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1-32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1-218页。
    1王照:《德宗遗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0-181页。
    2徐一士、徐凌霄:《凌霄一士随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12页。
    3何刚德:《春明梦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4何刚德:《春明梦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5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1页。
    1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5-36页。
    2文廷式:《闻尘偶记》,《近代史资料》第44期,第24页。
    1朱克敬:《儒林琐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60页。
    2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1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21页。
    2陈康琪:《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5页。
    3江庸:《趋庭随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1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8-99页。
    2王伯恭:《蜷庐随笔》,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3王伯恭:《蜷庐随笔》,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4魏元旷:《光宣佥载》,《青鹤》5卷弟2期。
    1刘体仁:《异辞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2《清实录56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37》,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3《清实录56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38》,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4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1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2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161页。
    1狄葆贤:《平等阁笔记》,(台)世界书局1971年版,第6-7页。
    2汪康年:《汪穰卿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6页。
    3裘毓麐:《清代轶闻》卷九,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版。
    1《栖霞阁野乘》,卷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2-93页。
    1况周颐:《眉庐丛话》,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190页。
    2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7-38页。
    3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5-106页。
    4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87页。
    1狄葆贤:《平等阁笔记》,(台)世界书局1971年版,第2-3页。
    2刘半农等:《赛金花本事》,岳麓书社1985年版。
    3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3-5页。
    4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7页。
    1高树:《金銮琐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7页。
    2参见叶祖孚:《赛金花史料初探》,《北京史苑》第三辑,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65-75页。
    1丁士源:《梅楞章京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84-285页。
    2参见《赛金花本事》,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53-263页。
    3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6-47页。
    4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00-301页。
    1王之春:《椒生随笔》,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98页。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5-106页。
    3俞樾:《右台仙馆笔记》,齐鲁书社,第2-3页。
    1梁廷枬著《夷氛闻记》、夏燮著《中西纪事》经常被认为是笔记,由邵循正先生点校的《夷氛闻记》1959年还被作为《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出版。但实际上《夷氛闻记》是纪事本末体史书,《中西纪事》则为中外关系史专著。不可与笔记混为一谈。
    1蔡钺:《桑海摭闻》,上海联华出版社1937年版,第23页。
    2方濬师:《蕉轩随录·续录》,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18页。
    1方濬师:《蕉轩随录·续录》,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19页。
    2方溶师:《蕉轩随录·续录》,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18-319页。
    3方濬师:《蕉轩随录·续录》,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21页。
    1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5-96页。
    1李孟符:《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122页。
    1李孟符:《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127页。
    2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124页。
    3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44页。
    4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45页。
    5虞和平、谢放著《中国近代通史卷三·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6黄振南:《刘铭传撤师基隆之我见》,《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
    1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上海书店1998年版,第27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7—-138页。
    2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第23页。
    3《近代史资料》,总第44期,第28页。
    4《近代史资料》,总第44期,第28页。
    5《近代史资料》,总第44期,第37页。
    1《近代史资料》,总第44期,第41页。
    2刘声术撰,刘笃龄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下),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95页。
    3参见戚其章:《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333页。
    4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中华书局1998年版。
    1葛元熙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2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122页。
    3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81-191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4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
    3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6页。
    1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页。
    1张培仁:《静娱亭笔记》,《洋务运动》(一),第475-476页。
    2张培仁:《静娱亭笔记》,《洋务运动》(一),第476页。
    3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73页。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5页。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2页。
    1文廷式:《闻尘偶记》,《近代史资料》,总第44期,第30-31页。
    1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3-84页。
    2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9页。
    3费行简:《慈禧传信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戊戌变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4页。
    4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戊戌变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9-330页。
    5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戊戌变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2页。
    1马勇:《近代中国通史·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2-143页。
    3胡思敬:《戊戌履霜录》,《戊戌变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77页。
    1金梁:《四朝佚闻》,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3册,台文海出版社,第188页。
    2茅海健先生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中详细剖析了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利关系,包括时候报告制度、事前请示制度等。而恰恰是光绪罢免礼部六堂官和任命军机四章京没有获得慈禧的认可,严重加剧了帝后的冲突。见《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0-39页。
    3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4页。
    1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12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6-167页。
    3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8-60页。
    4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4-89页。
    5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95-98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6-197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3-34页。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3-74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2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1-132页。
    2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页。
    1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2薛福成:《庸庵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5页。
    3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页。
    1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39-241页。
    2徐宗亮:《归庐谭往录》,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第四卷,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3608页。
    3薛福成:《庸庵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5页。
    4罗敦曧:《宾退随笔》,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第四卷,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50页。
    1吴庆坻:《蕉廊脞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17页。
    1李岳瑞:《悔逸斋笔乘》,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3999-4000页。
    1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14页。
    1何圣生:《檐醉杂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809页。
    2见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2页。
    3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8-59页。
    1《北京要事汇闻》,《知新报》(二), 澳门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3页。
    2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1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义和团史料》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08页。
    1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8页。
    2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1页。
    1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6-87页。
    2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9页。
    1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9页。
    2见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编:《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一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48-73页。
    3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0页。
    4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0-21页。
    1宋玉卿:《戊壬录》,《清代野史》第一辑,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353页。
    2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编:《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一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1页。
    3狄葆贤:《平等阁笔记》,(台)世界书局1971年版,第3-5页。
    1狄葆贤:《平等阁笔记》,(台)世界书局1971年版,第1—2、5页。
    2狄葆贤:《平等阁笔记》,(台)世界书局1971年版,第1页。
    1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21页。
    1岑春煊:《乐斋漫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1页。
    2朱寿彭:《光绪朝东华录》(五),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645页。
    3《清实录56德宗景皇帝实录卷571》,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5-96页。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2页。
    3岑春煊:《乐斋漫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4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第199-200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第202页。
    3马叙伦:《石屋余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144页。
    1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1-42页。
    2薛福成:《庸庵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1-73页。
    3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61页。
    1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78-79页。
    2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138-139页。
    1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68-70页。
    2《督抚奢俭》,胡思敬:《国闻备乘》卷卷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5-56页。
    1陈康琪:《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315-316页。
    2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127-128页。
    3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9页。
    4刘声术撰、刘笃龄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下),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78-1080页。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94-295页。
    1吴庆坻:《蕉廊脞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卷下,刘俊文主编:《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48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卷下,刘俊文主编:《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54-655页。
    1转引自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37-238页。
    2何圣生:《檐醉杂记》卷一,《云在山房丛书三种》,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3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0-71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9-51页。
    1实际为白银28.5万两。
    2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5-66页。
    1汪康年:《汪穰卿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7页。
    2汪康年:《汪穰卿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页。
    1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前言》,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2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明清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总序第3页。
    3刘德仁、盛义编著:《中国民俗史籍举要》,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1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笔记小说大观》第22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1李光庭:《乡言解颐》,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4-36页。
    2福格:《听雨丛谈》,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1-162页。
    3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第22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第364页。
    1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2(汉)仲长统:《昌言》,(清)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卷66,长沙螂瞏馆1883年刻本。
    3郭沛霖:《日知堂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92页。
    1福格:《听雨丛谈》,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3页。
    2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3-104页。
    3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3-104页。
    4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5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山西古籍1997年版,第59-60页。
    1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2空钟,又有空竹、空筝等名称。
    3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4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62页。
    1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62-164页。
    2王之春:《椒生随笔》,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8-9页。
    3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4李光庭、王有光:《乡言解颐吴下谚联》,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0-68页。
    5(清)潘荣陛 富察敦崇:《帝京岁时记燕京岁时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金安清:《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0页。
    2金安清:《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6-67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5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1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2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7页。
    3葛元煦、黄式权、池志徵:《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
    4葛元煦、黄式权、池志徵:《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
    1崇彝:《道咸以不朝野杂记·代序,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4-85页.
    3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页.
    1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5页。
    2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3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3页。
    1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5-71页。
    2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93页。
    1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2页。
    2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3页。
    3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7页。
    4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90页。
    1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1页。
    2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四,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7页。
    1夏仁虎等:《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2夏仁虎等:《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
    1夏仁虎等:《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79页。
    2夏仁虎等:《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
    1高凌雯:《志余随笔》,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3页。
    2高凌雯:《志余随笔》,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6页。
    3张焘:《津门杂记·叙》,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1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2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
    3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6页。
    4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1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0页。
    2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1贞。
    3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1-72页。
    4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页。
    5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12-122页。
    1朱偰:《金陵古迹图考·凡例》,中华书局2006年版。
    2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1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1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2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3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4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5-46页。
    5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6-47页。
    1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131页。
    1毛祥麟:《墨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9页。
    1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2-53页。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67、3637页。
    3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1页。
    1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9-20页。
    1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4-75页。
    2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55-159页。
    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54页。
    1方孝孺:《逊志斋集·晋论二首》,《四部丛刊》初编,卷五,第118-119页。
    2方苞:《望溪文集·万季野墓表》,大连图书供应社1935年版,第134页。
    3《吕氏春秋·卷二十二·察传》,《诸子集成》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总第620页。
    1《吕氏春秋·卷二十二·察传》,《诸子集成》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总第620页。
    2邵培仁主编:《政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3醒醉生:《庄谐选录》,民国四年上海尚友山房铅印木。
    4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31-432页。
    1李孝悌:《白下琐言:十九世纪的南京纪事》,《文汇报》2009年4月6日。
    2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1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161-162页。
    2徐宗亮:《归庐谈往录》卷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5辑,台文海出版社出版,第22页。
    1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2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22年印行,第10-11页。
    1顾恩瀚:《竹素园丛谈》,《中华野史》(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802页。
    2见徐彻《正说慈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5-82页。
    3应为三月初十日,即1881年4月8日。
    4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2页。
    1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韩文举:《近世中国秘史·例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戴逸:《录之者尚有人——<清人笔记随录>序言》,《博览群书》2004年第3期。
    2戴名世:《史论》,《南山集》卷十四,台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版。
    3徐一士:《一士类稿·瞿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页。
    1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2页。
    2恽毓鼎:《恽毓鼎庚子日记》,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编:《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1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0页。
    3金梁:《光宣小记》,上海书店1998年版,第27页。
    4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 中国书店.1990年版,.卷171,第37-38页。
    1何刚德著、张国宁点校:《春明梦录·客座偶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4页。
    2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1页。
    1徐一士:《一士谈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页。
    2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3-114页。
    3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3-114页。
    4岑春煊:《乐斋漫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6-27页。
    1王伯恭:《蜷庐随笔》,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4辑235册,第95页。
    2王伯恭:《蜷庐随笔》,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4辑235册,第96页。
    1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4年版,作者自序。
    2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6页。
    1文廷式:《知过轩随笔》,《<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6页。
    2文廷式:《知过轩随笔》,《<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5页。
    3文廷式:《知过轩随笔》,《<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3页。
    4文廷式:《知过轩随笔》,《<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3页。
    5文廷式:《知过轩随笔》,《<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8页。
    1顾恩瀚:《竹素园丛谈》,《清代野史》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795-4796页。
    2徐一士:《一士类稿·瞿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页。
    1徐一士:《一士类稿》,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19-239页。
    2徐一士:《一士谈荟》,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22页。
    1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2页。
    2李伯元:《南亭笔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3有学者考证《南亭笔记》非李伯元所作,而是书商借李伯元之名拼凑而成。见《<南亭笔记>与<南亭四话>非李伯元所作考》,《长春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
    1罗敦曧:《宾退随笔》,载《罗敦曧笔记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9-280页。
    2见《清史列传》卷五十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099-4103页。
    3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37,中华书局1998年版(缩印本),第12373页。
    4见《清史列传》卷五十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494-4497页。
    1佚名:《啁啾漫记》,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4507页。
    1平步青:《霞外裙屑·各国使臣觐见》,卷二,上海古籍书店1982年版,第147页。
    2W.W.柔克义:《欧洲使节来华考》,转引自朱杰勤译:《中外关系史译丛》,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年版,第186—187页。
    3《译西字报述各钦使已经团见事》,《申报》,1873年7月8日。
    1刘体智:《异辞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9页。
    1蔡钺:《桑海摭闻》,联华出版社1937年版。
    2汤用彬:《新谈往》,国维报馆1912年版。
    1张汶详,或被写作张文祥或张汶祥。本处依据《清实录》等官方文献中的文字。
    2李孟符:《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92-94页。
    1徐宗亮:《归庐谈往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5辑,台文海出版社版,第53-54页。
    2郑敦谨等:《王家璧所奏不符片》,高尚举:《刺马案探隐》第165页。
    3《<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5-36页。
    4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卷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10-113页。
    5薛福成:《庸庵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0-101页。
    6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11-113页。
    1如1861年,《中国经典》第一、二卷在香港出版,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862年,第三、四、五卷出版,即《尚书》、《诗经》、《春秋左传》。
    1扫叶山房,据传为洞庭山席氏创于明朝万历年间(又有明季说,乾隆末年说),先设于宋江,后移入苏州阊门内(郑逸梅《书报话旧》中有《具有四百年历史的扫叶山房》一文谈及扫叶山房:“在苏沪一带,书店最老的要推扫叶山房了。扫叶山房是明朝万历年间苏州洞庭山席氏所开设,地点在苏州阊门内。”)。晚清时期,在上海先后开设南号、北号,民国初年又在汉口设分店。据1933年《扫叶山房书目》所载,该书店先后出书2000余种,主要为经史子集、字典、尺牍等,均系雕版或石印,线装,亦有通俗读物、小说、笔记等问世(《出版史料》1985年第4辑所载朱联保《解放前上海(的)书店、出版社印象记》续稿中谓:“据一九三三年《扫叶山房书目》所载,该店出书二千余种,……均系石印线装,分连史纸、有光纸本。”)。1955年停业(一说1954年)。
    2同治、光绪年间陆续刊行。
    3第九、十帙于1891年上海著易堂排印。
    4光绪前期排印。
    1刊行于《国风报》第一年第二期至第十六期,第十八期,第十九期,第二十二期,第二十九期,第三十期,第三十三至三十五期,第二年,第一期至第十七期。该著于1911年六月由广智书局刊行了单行本。
    2刊行于第一年第一期,仅两则,为《张勤果公佚事》、《孙文正饰终之典》,查李国俊著《梁启超著述系年》,该随笔似仅此二则,当为梁氏未完之作。
    3陈诗(1864—?),字子言,号鹤柴。安徽庐江人。诸生,平生无他嗜好,惟务苦吟,时人比之贾岛。有《尊匏室诗》、《江介隽谈录》、《尊匏室诗话》等著。
    4刊行于第一年第七、八、十一、十二、十四、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三十四期,第二年第三期。
    1参见方汉奇著《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新闻学论集》第五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6-122页。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报纸在西汉武帝时期就已出现。
    1据《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为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2陈澉一:《本志出世之微志》,《青鹤》第一卷第一期,1932年11月15日。
    3这九种“笔记”分别为:祁宏藻著《枢廷载笔》、文廷式著《知过轩随笔》、《南轺日记》、《旅江日记》,吴大徵《斋自订年谱》、祁景颐《(?)谷亭随笔》、何刚德《春明梦录》、《郎潜忆旧》。根据其收录内容,有日记、有年谱、有记事诗,一概称为笔记有所不妥。
    1徐珂:《清稗类钞·凡例》,中华书局1984年版。
    1谢菊曾在《十里洋场的侧影》(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中曾提到该书的成书过程。谢菊曾曾受徐珂嘱托帮其抄录当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杂志中徐珂圈出的文字,这些杂志主要是《游戏杂志》、《小说丛报》、《小说新报》、《眉沿》、《营花》等,徐珂圈出的内容主要是遗闻轶事,有清一代的掌故。作者提出,《清稗类钞》不注出处,全书内容只是“一只大杂烩”,“其实这部书中的材料,真确性非常可疑”,“因为当时这些杂志不少为迎合读者口味,故意杜撰,而徐仲可也明知其不可靠,只因其内容新颖可喜,便兼收并蓄,以供读者谈助的。”谢菊曾的这段回忆文字,可帮助我们了解《清稗类钞》的史料价值实在是不可高估的。
    2谢国桢:《清稗类钞·前言》,中华书局1984年版。
    1参见韦甫:《评<笔记小说大观)的出版》,《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78期,第108-114页。
    2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重版本为依据。
    1据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总目》,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787-788页。
    2见阳海清编撰:《中国从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1页。
    1《北洋军阀》与《抗日战争》在80年代以后继续出版。《北洋军阀》由上海人民出版于1988-1993年出版,《抗日战争》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
    1荣孟源、章伯峰:《近代稗海·编辑凡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77年版。
    1见(日)内藤乾吉原校:《六部成语注解》,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5页。
    2《江西巡抚松寿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89辑财政》,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55页。
    3苑书义 孙华峰 李秉新主编:《张之洞全集》电牍三十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03页
    1王之春:《椒生随笔》,岳簏书社1983年版,周寿昌序。
    1许指严著《十叶野闻》中引用了《述庵秘录》中的这则材料,文字加以变通,但将奕訢更正为奕譞。
    1《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垣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839页。
    1该段文字刊于《青鹤》第1年(1933年)第22期,原文为“自号”。
    2该段文字刊于《青鹤》第1年(1933年)第1期,原文为“人之多言”。
    3该段文字刊于《青鹤》第1年(1933年)第2期,原文无误。
    4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2页。
    5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6页。
    6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8页。
    1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1页。
    2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5页。
    3有学者对新版部分作品的点校提出质疑,见杨继光:《<青鹤笔记九种>点校献疑》,载《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杨继光:《<东游纪程>点校献疑》,载《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书店2004年版,第267页。
    1李春光:《清代名人轶事辑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以《清人笔记随录》的附录形式出版,十数万字。
    3范文澜:《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3页。
    1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前言”。
    1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前言”。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1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2页。
    3《青鹤笔记九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5-26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9-90页。
    2刘声木在《苌楚斋三笔》卷二中有《黄金满投诚细情》,所记与刘体智相同,可为佐证。见刘声术撰、刘笃龄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18-520页。
    3赵尔巽等:《清史稿》本纪二十三,中华书局1998年版(中华书局缩印本),第279页。
    4见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6-99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6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4-125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138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3页。
    3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2页。
    4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8页。
    1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3—-158页。
    2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3—158页。
    3如作者在讲述台湾保卫战时就说:“台湾之不能自立,无智愚皆知之。唐景崧、刘永福未尝不晓然于中,其所以敢于拒日者,离乱之中,浑水摸鱼计也。景崧七日而亡,永福一战而溃,人早料及,固无足异。杨西园尚书遵旨内渡,率所部归,不伤一人,不折一矢,身名俱泰,其识固加入一等矣。”在作者看来,台湾必失,也就不必再保。但保与不保却是两种境界。
    1本著所记人物囊括有清一代,非仅记述晚清任务,但受本文内容所限,这里仅以晚清人物为例。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1-12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2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113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8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1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1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8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10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11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9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15—-216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0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12—213页。
    4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178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16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4页。
    4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3页。
    5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7—68页。
    1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2震钧:《天咫偶闻》卷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91页。
    3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5—206页。
    4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5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4页。
    1震钧:《天咫偶闻》卷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页。
    2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48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54-656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39-641页。
    2《义和团资料丛编——山东义和团案卷》(下册)泰安卷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七日,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484页。
    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义和团》(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8页。
    1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36页。
    2陈惟彦:《宦游偶记》卷上,《官箴书集成》第10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43-644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卷下,《官箴书集成》第10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61页。
    2岑春煊:《乐斋漫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5页。
    3陈惟彦:《宦游偶记》,卷下,《官箴书集成》第10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65-666页。
    1陈惟彦:《宦游偶记》卷下,《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67页。
    2本节内容曾发表于《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题名:《<十叶野闻>辨误》,文字有所变动。
    1许指严:《三海秘录·自序》,新民图书馆兄弟公司1924年版。
    2见郑逸梅编著:《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7页。
    3这段史实见郑逸梅:《艺海一勺》,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161页。
    4许国英:《指严随笔·许指严饮酒渡僧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320页。
    5栾梅健:《掌故小说大家——许指严》,《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1转引自贾英华:《慈禧外传·序》,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转引自贾英华:《慈禧外传·序》,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3即《景善日记》,但《景善日记》已为丁名楠先生考证为白克浩司所伪造,见丁名楠:《景善日记是白克浩司伪造的》,《近代史研究》1983车第4期。
    4濮兰德、白克浩司:《慈禧外纪》,中华书局1915年版,第91页。
    1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5页。
    2陈义杰点校:《翁同龢日记》(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86-1087页。
    3濮兰德、白克浩司:《慈禧外纪》,中华书局1915年版,第28-30页。
    4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0-91页。
    1详见《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2-136页,《慈禧外纪》见中华书局1916年版,卷下第139-147页。
    2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94页。
    3《庸言》,1913年1月,总第1卷第3-4期。
    4许指严:《十叶野闻·前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9-51页。
    2见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5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494页。
    3《清实录45穆宗毅皇帝实录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4《胜保奏请皇太后亲理大政并简近支亲王辅政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9页。
    1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7页.
    2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烈宦寇连材传》,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11页.
    3张祖翼:《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6页.
    4春才,(?)武:《寇连材其人其事》.(历史档案》1994年第2期.第130-132页.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第11辑.第239页.
    5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7贞.
    6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烈宦寇连材传》.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11页.
    7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烈宦寇连材传》.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60页.
    8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8-109页.
    1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19页.
    2这一事件的详细情况,可参看洪燕:《巴夏札事件与火烧圆明园》.《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1期.
    3(清)贾桢等编:《等办(?)务始末·(?)62》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册,第2319、2322页.
    4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6页.
    5《清实录60附宣统政纪卷三十》,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6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6页。
    7陈夔龙的历史可见其著作《梦蕉亭杂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1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6页。
    2昭槤:《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1页。
    3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92年版,第90-91页。
    4孟森:《清代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页。另“朝回”原为“探来”,此讽刺诗据昭槤所记为纪晓岚所作。
    5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6、147页。
    6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3页。
    7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4页。
    8章乃炜:《清宫述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1-242页。
    1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1-22页。
    2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一)、电稿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8页。
    3详见俞政:《何如璋传·附马江宣战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6-194页。另见郑师渠:《甲申马尾之役法国宣战史实辨误》,《福建论坛》1983年第3期。
    4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18-219页。
    1.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上海小说丛报社1917年印行。
    2.毓盈:《述德笔记》,《近代史资料》,第79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3.王无生:《述庵秘录》,《满清野史》本,成都昌福公司1920年第4版。
    4.朱彭寿:《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华书局1982年版。
    5.方溶师:《蕉轩随录、续录》,中华书局1995年版。
    6.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年版。
    7.陆以湉:《冷庐杂识》,中华书局1984年版。
    8.梁章钜:《归田琐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9.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刘禹生:《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
    12.吴庆坻:《蕉廊脞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
    13.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续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
    14.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中华书局1990年版。
    15.梁章钜:《浪迹丛谈》(丛谈、叙谈、三谈),中华书局1981年版。
    16.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中华书局1998年版。
    17.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华书局2007年版。
    18.岑春煊:《乐斋漫笔》,中华书局2007年版。
    19.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
    20.许指严:《十叶野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
    21.汪康年:《汪穰卿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22.郭沛霖:《日知堂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23.龙顾山人:《南屋述闻》,中华书局2007年版。
    24.高树:《金銮琐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25.丁士源:《梅楞章京笔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26.陈澉一:《睇向斋逞臆谈》;《睇向斋秘录附二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
    27.陈澉一:《睇向斋谈往》,收入《睇向斋秘录附二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
    28.陈澉一:《睇向斋秘录》,收入《睇向斋秘录附二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
    29.祁景颐:《谷亭随笔》,《<青鹤>笔记九种》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30.平斋(何刚德):《郎潜忆旧》,《<青鹤>笔记九种》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31.孙家振:《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1997年版。
    32.文廷式:《知过轩随笔》,《<青鹤>笔记九种》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33.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03年版。
    34.文廷式:《闻尘偶记》,《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1期,总44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5.况周颐:《眉庐丛话》,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6.李孟符:《春冰室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7.况周颐:《餐樱庑随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8.瞿兑之:《故都闻见录·杶庐所闻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9.徐凌霄、徐一士:《曾胡谈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0.马叙伦:《石屋馀瀋》、《石屋续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1.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2.刘体仁:《异辞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3.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4.徐一士:《一士类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5.徐一士:《一士谈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6.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7.杨寿柟等辑:《云在山房丛书三种》,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8.昂孙:《网庐漫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9.徐珂:《康居笔记汇函》(2册),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0.李岳瑞:《悔逸斋笔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1.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2.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3.罗敦曧:《罗瘿公笔记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4.何刚德:《春明梦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5.何刚德:《客座偶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6.易宗夔:《新世说》,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7.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8.柴小梵:《梵天庐丛录》,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9.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0.李伯元:《南亭笔记》,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1.韩文举:《近世中国秘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62.王伯恭:《蜷庐随笔》,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3.江庸:《趋庭随笔》,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4.吴炽昌:《客窗闲话》、《续客窗闲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5.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年点校本。
    66.李肖聃著:《星庐笔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
    67.俞樾:《春在堂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8.陈澉一:《睇向斋随笔》,《青鹤》第3卷第1、3期,第4卷第5、7、9、11、13期连载。
    69.陈锐:《袌碧斋杂记》,《近代稗海》第13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0.金梁:《四朝佚闻》,沈文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编第603册,台文海出版社。
    71.宋玉卿:《戊壬录》,《清代野史》第1辑,巴蜀书社1987年版。
    72.史念祖:《弢园纪事》,1917年刻印本,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影印本,第49册,巴蜀书社1993年版。
    73.狄葆贤撰:《平等阁笔记》,(台)世界书局1971年版。
    74.陈作霖撰:《炳烛里谈》,载《金陵琐志九种》下,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75.汤用彬:《新谈往》,民国初年上海国维报馆铅印本。
    76.祟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
    77.金梁:《光宣小记·清帝外纪·清后外传》,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8.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近代稗海》第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9.王照:《德宗遗事》,《近代稗海》第1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0.薛福成:《庸庵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1.裘毓麐:《清代轶闻》,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9年重印版。
    82.魏元旷:《光宣佥载》,《青鹤》杂志五卷二号、四号刊载。
    83.涤浮道人:《金陵杂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4.唐晏:《庚子西行记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5.欧阳昱:《见闻随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
    86.姚永朴:《旧闻随笔》,黄山书社1989年版。
    87.继昌:《行素斋杂记》,上海书店1984年版。
    88.管鹤:《拳匪闻见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9.汪如海:《啸海成都笔记》,1937年排印本。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续编》影印本,第26册,巴蜀书社2000年版。
    90.甘熙:《白下琐言》,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
    91.震钧:《天咫偶闻》,《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92.高凌雯:《志余随笔》,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3.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94.夏仁虎等:《旧京遗事旧京琐记燕京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5.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1947年《心太平室集》排印本。
    96.张培仁:《静娱亭笔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118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97.曹倜:《古春草堂笔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义和团史料》(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8.蔡钺:《桑海摭闻》,上海联华出版社1937年版。
    99.李光庭:《乡言解颐》,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0.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上海书店1998年版。
    101. 顾恩瀚:《竹素园丛谈》,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02. 佚名:《秦鬟楼谈录》,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03. 佚名:《阳秋剩笔》,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04. 佚名:《慧因室杂缀》,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 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05. 王韬:《弢园笔乘》,车吉心总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三),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06. 王韬:《瓮牖馀谈》,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1辑,(台)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107. 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8. 佚名:《啁啾漫记》,车吉心总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五),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09. 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10. 王之春:《椒生随笔》,岳麓书社1983年版。
    111.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齐鲁书社1986年版。
    112. 徐宗亮:《归庐谈往录》,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第四卷,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13.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中华书局1998年版。
    114. 葛元熙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15. 魏元旷:《坚冰志》,魏元旷:《魏氏全书》,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16. 章士钊:《孤桐杂记》,《青鹤》卷四第十四期(续七)、十六期(续八)、十八期(续九)、二十期(续十)、二十二期(续十一)、二十四期(续十二)、卷五第十七期。
    117. 何圣生:《檐醉杂记》,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清朝卷》(卷三),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118. 冯煦:《蒿庵随笔》,《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4册,(台)文海出版社出版。
    119. 刘真伦、岳珍:《历代笔记小说精华(清代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0.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
    121.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979年版。
    122.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
    123.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24.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25.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
    126.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127.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神州国光社1951年版。
    128.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29. 李春光:《清代名人轶事辑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0. 秦瀚才:《左宗棠逸事汇编》,岳麓书社1986年版。
    131.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专刊·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32. 陈澉一主编:《青鹤》,上海1932-1937,半月刊。
    133. 周黎庵主编:《古今》,上海:古今出版社,1942—1944年。
    134. 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1924年8月—1937年12月。
    135. 梁启超主编:《庸言》半月刊,1912-1914年6月。
    136. 黄萍荪主编:《越风》半月刊,1935年10—1937年4月。
    137.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138. 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版。
    139. 章钰、武作成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
    140.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41. 赵传仁、鲍延毅、葛增福主编:《中国书名释义大辞典》,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版。
    142.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全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1981年版。
    143. 姚佐绶、周新民、岳小玉合编:《中国近代史文献必备书目(1840-1919)》,中华书局1996年版。
    144. 老铁:《中国野史辞典》,大象出版社1998年版。
    145.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1959年第版。
    146. 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版。
    147.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49—197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48. 吴士余刘凌主编:《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古代卷(先秦至清末)》,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版。
    149. 《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150.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5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5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53. 宁嫁雨:《中国志人小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4. 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台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3年版。
    155. 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56. 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157. 谢国桢:《史料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8. 谢国桢:《江浙访书记》,上海书店2004年版。
    159. 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160.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161. 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62. 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辩》,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3. 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4.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65. 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版。
    166. 张革非等:《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7. 李正中:《中国近代史资料研究与介绍》,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68. 张宪文:《中国现代史史料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9. 郑逸梅:《民国笔记概观》,上海书店1991年版。
    170. 周葱秀涂明著:《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1. 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2. 老铁:《中国野史辞典》,大象出版社1998年版。
    173. 高占祥等编:《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长春出版社1993年版。
    174.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中华书局1954-59年版。
    175. 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
    176. 刘兰肖:《晚晴报刊与近代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7. 李瑞良编著:《中国出版编年史(增订版)》(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8. 宋应离主编:《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9. 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80. 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181. 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82. 刘德仁、盛义编著:《中国民俗史籍举要》,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183. 董丛林:《晚清社会传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4. 王多闻:《笔记杂谈》,《图书馆学刊》1980年第1期。
    185. 程毅中:《略谈笔记小说的含义及范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91年第2期。
    186. 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
    187. 张智华:《笔记的类型与特点》,《江海学刊》2000年第5期。
    188. 陈立:《中国史学史上的正史与野史》(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89. 吴绍釚:《野史特征漫议》,《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190. 缪钺、胡昭曦:《论野史—中国野史集成序言》,《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2期。
    191. 憨斋:《说野史》,《阅读与写作》,2007年2期。
    192. 来新夏:《清人笔记的史料价值》,《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193. 瞿林东:《说野史》,《齐鲁学刊》2001年第1期。
    194. 夏祖恩:《清代野史的史学地位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 年第1期。
    195. 瞿林东:《杂谈正史和野史》,《江淮论坛》1982年第6期。
    196. 苏午:《掌故之掌故》,《档案与建设》,1993年第6期,第69页。
    197. 沈建中:《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团结报》2001年03月13日,第3版。
    198. 欧阳跃峰:《夏燮<粤氛纪闻>的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2期。
    199. 乔志忠、李泽吴:《胡思敬撰述<国闻备乘>初探》,《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2期。
    200. 姚国强:《略论吴永和他的<庚子西狩丛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01. 李双璧:《巧宦的自述——陈夔龙和他的<梦蕉亭杂记>》,《读书》1886年第10期。
    202. 马秀娟:《陈夔龙及其<梦蕉亭杂记>》,《文物春秋》1997年第4期。
    203. 冯祖贻:《陈夔龙和他的<梦蕉亭杂记>》,《文史天地》1991年第1期。
    204. 廖一中:《评聂士成和他的<东游纪程>》,《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205. 许姬传:《凌霄、一士的掌故学》,《人民日报》1984年4月26日。
    206. 张志平:《徐一士与(一士类稿)》,《人民日报》1985年6月4日。
    207. 杨云海:《略谈掌故》,《史志》1989年第6期。
    208. 周劭:《徐一士与掌故学》,《文汇读书周报》1991年8月10日。
    209. 张继红:《浅谈徐一士的<凌霄一士随笔>》,《津图学刊》,1998年第3期。
    210. 徐泽昱:《徐一士与<凌霄一士随笔>》,《博览群书》2004年第8 期。
    211. 欧阳跃峰:《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辨误》,《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
    212. 欧阳跃峰:《<崇陵传信录>记刚毅回京日期有误》,《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
    213. 欧阳红:《<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出版缘起》,《书品》2007年第5期。
    214. 牛建强:《广域的史料观念:谢国桢对明清笔记小说价值之认识》,《史学集刊》2003年第4期。
    215. 陈文新:《纪昀何以将笔记小说划归子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216. 郑宪春:《论清代笔记》,《船山学刊》2005年第1期。
    217. 栾梅健:《掌故小说大家——许指严》,《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218.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219. 雷颐:《稗史与正史》,《上海文学》1999年第9期。
    220. 任道斌:《如何利用明清的野史笔记》,《文史知识》1988年第10期。
    221. 唐富龄:《高屋建瓴独标一格——读<中国笔记小说史>》,《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222. 王树民:《从史学谈明清小说野史的价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223. 周葱秀:《鲁迅与野史》,《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24. 阚红柳:《私家修史刍议》,《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25. 丁名楠:《介绍<道咸宦海见闻录>》,《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期。
    226. 蔡莹涓:《梁章钜笔记小说浅探——以<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为 例》,《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27. 徐泽昱:《徐一士与<凌霄一士随笔>》,《博览群书》2004年第8期。
    228. 韦甫:《评<笔记小说大观的出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8-114页。
    229. 王国良:《谈近现代笔记小说丛书之编辑印行——以台北新兴版<笔记小说大观丛刊>、河北教育版<历代笔记小说集成>为主的考察》,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等编:《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488页。
    230. 施康强:《愧对乡邦先贤》,《东方早报》2010年2月2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