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相比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基础的变动,个独立国家的国家主权战略也必然需要作出相应的适应调整。本文分两个部分,即引言和正文部分。
     引言部分,一方面对正文论述的要点和整体脉络进行概括性论述;另一方面对以本命题作为论文选题的理由说明,亦即为论文之意义。
     正文部分。一是基本理论部分。从国家主权原则的产生及沿革和国家主权面临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介绍入手,再主要围绕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两个基本概念,进行理论阐释,重点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家主权的认识上区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三个问题。
     二是命题引出和初步论述部分。根据上一部分对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的论述,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变化趋势必然影响国家主权的行使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得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对国家主权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命题。从而主要站在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国情的角度,得出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最大利益这两个根本原则,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主权战略基本原则的结论。
     三是对诸多主权理论的整合与分析部分。通过系统论述和评价了诸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国家主权理论”,既否定了这些国家主权理论中否定、限制、削弱国家主权的主张,也否定了机械地、绝对地过分固执于主权的倾向,在这一部分中,论述的重点是: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区域经济组织、新技术的发展、全球性问题等国际因素和一些国内因素入手,全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国家主权,尤其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深刻影响。
     四是对策研究部分。先后提出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积极应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各个主权领域遭遇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形成我们自己的法律体系等对策,并且系统归纳了中国国家主权战略基本原则及保障其实现的建议。
Economic base determines superstructure. Thus, any independent nation has to adjust its sovereignty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base under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e.,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main body.
     The introduction consists of two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main points in the main body, and the second section is an explan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writing this thesis, i.e.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thesis.
     The main body contains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deals with the basic theories. Two essential concep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are expounded, and the focus is on three issues: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differentiat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oncerning the concept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secon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proposition and makes some primary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bound to influence the exertion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refo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adjustment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hina's national sovereignty to the fullest, should be concluded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ina's national sovereignty strategy.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sovereignty theories. The theory of new national sovereignty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under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It's a negation of assertions about negating, confining and weaken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ndencies that overly persist in sovereignty. Then the proposition is arrived at:national sovereignty needs to be adjusted under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The key point in this section i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tha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xerts on national sovereignty, especially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a's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analysis is made from such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factors a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global issues and so on.
     The fourth section is about the investigation into prescriptions. As a developing dominant country, it's a must for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eanwhile, China is supposed to positively confront severe challenges in all fields concerning sovereignty under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Finall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ina's national sovereignty strategy is summed up, and the suggestions on how to guarantee its realization are proposed.
引文
[1]sovereignty,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
    [2]布丹(Bodin,Jean)(1530-1596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一生除致力于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外,对古希腊哲学、占星学、地理学及物理、医学均有较深造诣。
    [3](J.Rousseau,1712—17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
    [4]社会契约论(法文:Du Contrat Social,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一本书。《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5]拉萨·奥本海[Lassa Francis Lawrence Oppenheim][1858年3月30日—1919年10月7日]著名德国法学家,被誉为“现代国际法之父”
    [6]《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遵守联合国宪章、维护联合国威信是每个成员国不可推脱的责任。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7年10月,联合国大会把10月24日定为“联合国日”。
    [7]是指联合国通过的旨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文件。1974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第29届会议通过。该宪章最初由77国集团丰1972年在《利马宣言》中提出,1974年4月13日至5月19日第三届贸发会议通过制定该宪章的决议。
    [8]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联合国大会一九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第1514(ⅩⅤ)号决议宣布。
    [10]俞可平.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546.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其主要职能: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26]吴兴南,林善炜.全球化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页.
    [27]张世鹏,殷叙彝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4页.
    [28]罗伯特·基欧汉著,郭树勇译.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6页
    [29]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5页.
    [30]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Heinrich Waldemar Schmidt,1918年12月23日—),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前西德社会民主党(SPD)主席(1967年—1969年)、前西德国防部长(1967年—1972年)、财经部长(1972年)、经济部长(1972年—1974年)、前西德总理(1974年—1982年)、外长(1982年9月17日—1982年10月1日)。
    [31]赫尔穆特·施密特,一直从事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研究,是颇有影响的政论作家主要著作有《全球化,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挑战》、《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未来列强》等。
    [34]1938年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现任剑桥大学教授。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35][美]肖特著,张淑芬泽.多维全球化:空间、地域与当代世界.北京: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22页.
    [36]于尔根·哈贝马斯(1929——).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公众舆论的结构变化》(1961).《理论与实践》(1963).《社会科学的逻辑》(1967)等.
    [38]陆象淦.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新趋势.人民日报.2000.11版.
    [46]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09页.
    [4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64页.
    [48]李铁城.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273页.
    [49] 夏立忠.论国家主权.理论探讨.1999年第5期.22页.
    [50][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著.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1页.
    [51]汉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1904—1980年),犹太人,美国政治学家,古典现实主义大师,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缔造者。摩根索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演绎出权力政治学派的国际法观。
    [52]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2页.
    [53]周鲠生.国际法.[M].商务印书馆.1981.13页.
    [54]熊彦.浅析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台州学院学报.2000.第01期.95页
    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现代有人估计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经过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族等起事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
    [58]肖佳灵.国家主权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76页.
    [59]肖佳灵.国家主权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77页.
    [6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页.
    [61]依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如《世界发展报告》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石油国;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机构将发展中国家分为:石油出口国、主要成品出口国、最不发达国家、其他原料生产国;我国学者李琼将发展中国家分为;起步阶段国家、初级阶段国家、中期阶段国家、高收入石油输出国;我国学者郭宝宏将发展中国家分为:处于原始资本主义状态的低收入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缓慢发展状态的中等收入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相对兴旺状态的国家、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整合的原苏联和东欧国家。
    [62]李琼.第三世界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86页.
    [67]刘德喜.WTO与国家主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4页.
    [68][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6页.
    [69]“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75]托尼·麦克格鲁.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武汉.2001.
    [76]王占宇、王志中.“新帝国主义论”及其理论先导.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02/32950.html
    [77]新干涉主义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83]弗雷德·汤普森,出生于1942年8月19日,1967年毕业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范德比尔特大学法律系。
    [84]赫斯特(Hearst,William Randolph,1863-1951),美国报业主。1863年4月29日生于圣弗朗西斯科,卒于1951年8月14日。早年入哈佛大学。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购进《纽药日报》后,增加插图、彩色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1925年建立赫斯特报团。1927年他在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报,总发行量520万份,17家星期日报,总发行量673.5万份,还有24家杂志。并拥有国际新闻社,金氏特稿辛迪加、12家广播电台以及2家电影公司。
    [87]俞可平.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0][日]正村公宏.国际化并不制约国家主权.东洋经济.1988.刘杰(M).第17页.
    [92]王文锦.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两种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第04期.第66页.
    [93]王文锦.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两种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第04期.第66页.
    [94]龚柏松.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江汉论坛.2004.第03期.第54页.
    [95]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99][英]保罗.肯尼迪.未雨绸缪——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译本.
    [101]所谓“硬碰撞”,是指国际组织限制国家主权的行动与措施并不事先征得东道国的同意,但国际组织的这种公然侵犯国家主权的行为是有限的;所谓“软侵蚀”是指国际组织的行动与措施一般均事先征得有关国家或当事方的同意。其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将部分主权权利持久地转让给国际组织,或甘心让国际组织在该国暂时行使主权权利。
    [102]曾令良.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J].中国法学.1998.第01期.35页.
    [103]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有评论认为其可视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具体分析可发现其不可称为“海湾二战”。而最后美国尚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04]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364页.
    [105](美)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06][美]赫尔德,罗西瑙.国将不国?西方著名学者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107]农华西.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学术论坛.2001.第02期.第47页.
    [108]赵旭东.新技术革命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上海:人民出版.1998.
    [109]一般说,宗教极端主义是打着宗教旗号出现的一种极端主义,实际上是属于政治范畴,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国家和人民。冷战结束以来,宗教极端主义空前活跃,它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110] 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111]人口爆炸: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explosio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对世界人口发展的悲观主义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J.W.沃格特的《生存之路》(1949)、J.O.赫茨勒的《世界人口危机》(1956)、P.R.埃尔利希的《人口爆炸》(1968)、G.泰勒的《世界末日》(1970)、D.L.梅多斯的《增长的极限)(1971)、A.佩切伊的《世界的未来》(1981)等等。他们利用人口统计和人口预测数字,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的危机,并认为“人口危机”必将导致“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现代世界人口增长已超过了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负载力。这些学者据此警告说,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得到控制,人类将面临犹如原子弹、氢弹爆炸那样可怕的毁灭性灾难。“人口爆炸论”因此而得名。
    [112]孙娟.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和维护.发展战略.2005.第09期.25页.
    [113]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钴-60、铯-137、铱-192等。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114]王传宝.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中国的应对.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1)期32页.
    [117]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二战”后由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发起成立的银行,主要任务是帮助欧洲战后重建和复兴,是目前国际上进行中小企业贷款比较成功的银行之一。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通过代理行来放贷,该行只在基准利率上加1-2个百分点,允许代理行可以收取剩下的6-8个百分点,几乎是基准利率的三倍,代理行对此业务单独考核、单独记账,加强管理,及时撇除坏账。
    [118][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林茂辉译.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119]刘青建.发展中国家国际制度选择的困境及其理性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第12期,第44页.
    [120]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123]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商法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两00两年01期.第两3页.
    [124]斯蒂芬·D·克拉斯勒著,李小华译:《结构冲突: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两001年版,第38页。
    [126]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277-279页.
    [129]《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于1961年4月18日联合国关于外交往来和豁免会议在国际法委员会草拟的公约草案的基础上通过,对外交关系制度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公约于1964年4月24日生效。
    [130]1973年通过了《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指在驻在国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派警卫人员)对外交人员加以保护,以防止其人身遭到侵犯;对那些侵犯外交人员人身安全的肇事者,驻在国应依法惩处,并向受害者及其使馆表示歉意。
    [131]周鲠生.国际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552页.
    [132]窦晴身.何去何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缺陷与战略选择.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133]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34]“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ofCivilization)。
    [135]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136]边琪.对文化的同质化现象的思考.兰州大学学报.2000.社会科学版.第03期.
    [137]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138]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n, WEF)在2000年9月6日公开发布了《200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参评的59个国家和地区中,根据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长期竞争力的经济成长竞争力指数(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中国由1999年的第32位下滑到第41位,是自1998年获得第28位排名以来的连续两年下滑;根据反映经济的微观竞争力位势或当前竞争力指标(Curr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又称为微观竞争力指数,Micro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dex),中国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49位上升到第44位(中国历年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位次情况见表1)
    [139]胡鞍钢,门洪华.中美日俄印有形战略资源比较.战略与管理.2002.第02期.26-41页.
    [140]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141]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42]杨仁厚.我国政治发展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贵州大学学报.1997.第02期.
    [143]蔡拓.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144]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绝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于是从196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之间为摆脱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如: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等(即是由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
    [145]徐伟忠.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走向.谈世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63-64页
    [146]谈世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3-64页.
    [147]农华西.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学术论坛.2001年(2)期49页.
    [148]耿明俊.全球化与中国国家主权.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1)期73-74页.
    [14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三卷345页.
    [15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专题摘编.第531页.
    [1]俞可平.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吴兴南,林善炜.全球化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张世鹏,殷叙彝.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5]窦晴身.何去何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缺陷与战略选择.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6][美]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7][美]肖特著,张淑芬译.多维全球化:空间、地域与当代世界.北京: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8]郭宏.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9]周鲠生.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肖佳灵.国家主权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李琼.第三世界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13]刘德喜.WTO与国家主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权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5]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16][美]赫尔德,罗西瑙著.俞可平等译.国将不国?西方著名学者论全球化与家国主权.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17]赵旭东.新技术革命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8]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9]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20]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1]蔡拓.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22]谈世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3][美]雅克布A弗兰克尔,阿萨夫雷兹恩,阮志华著.郭庆旺,刘茜译.世界宏观经济学:全球一体化下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4]李铁城.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5]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7]任丙强.国家主权与公共政策.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8]漆彤.跨国并购的法律规则.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9]陈颐.立法主权与近代国家的建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0]梁西,王献枢.国际法(修订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1]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3][英]保罗.肯尼迪.未雨绸缪——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泽本.
    [34]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5]何志鹏.全球化经济的法律调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6]张庆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7]慕亚平.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8]郭学德.国际经济法教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9]张军旗.多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家主权问题.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40]程琥.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1]艺衡.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2]曹荣湘.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3]唐永胜,徐弃郁.寻求复杂的平衡,国际安全机制与主权国家的参与.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44]唐永璇.劲雨煦风.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45]谢平,陈超.谁在管理国家财富?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6]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7]赵可金.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48]陈志敏,崔大伟.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全球化.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49]沈桥林.从世贸组织看国家主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0]高岚君.国际法的价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1]穆怀中.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2]曹荣湘.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风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3]江时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
    [54]朱晓勤.发展中国家与WTO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5]李玉举.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56]郭新宇,徐弃郁.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析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57]郭宝宏.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58]杨泽伟.主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9]谢立中.民族复兴与世界联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0][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戴维·戈尔德布莱特,乔纳森·佩拉顿著.杨雪冬,周红云,陈家刚,褚松燕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1]赵宝云.西方五国宪法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62][美]亚历克斯·卡利尼克斯著.徐朝友译.平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3]罗许成.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4]徐泉.国家经济主权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5][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著.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6][美]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67][澳]约瑟夫·A·凯米莱里,吉米·福尔克著.李东燕译.主权的终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40-43.
    [68][澳]罗·霍尔顿.倪峰译.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69][比利时]尤利·德沃伊斯特著.门镜译.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决策与对外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0][德]马迪亚斯·赫蒂根著.张恩民译.欧洲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1][德]法布里斯·哈拉著.彭姝炜,陈志瑞译.欧洲一体化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2][美]康威·汉德森著.金帆译.国际关系.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73][美]卡伦·明斯特著.潘忠岐译.国际关系摘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4][法]德尼·西蒙著.王玉芳等译.欧盟法律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5][美]斯奈德著.于铁军译.帝国的迷思——国内政治与对外扩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6][澳]杰里·辛普森著.朱立江译.大国与法外国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7][法]让_马克·夸克著.周景兴译.迈向国际法治.北京:三联书店,2008.
    [78][美]莱斯曼著.万鄂湘,王贵国,冯华建译.国际法:领悟与构建——W·迈克尔·赖斯曼论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79][美]马丁,西蒙斯著.黄仁伟等译.国际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80][澳]约瑟夫·A·凯米莱里,吉米·福尔克著.主权的终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1][美]罗伯特·基欧汗著.苏长和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82][美]德扎雷著.陆幸福等译.全球性解决方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3][埃及]萨米尔·阿明著.丁开杰等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4][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著.陈志刚译.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5][英]戴维·赫尔德著.周军华译.全球盟约:华盛顿共识与社会民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6][法]莫兰著.康征,齐小曼译.反思欧洲.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
    [87][德]范·卡内冈著.史大晓译.欧洲法:过去与未来——两千年来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8][德]贝娅特·科勒等著.顾俊社等译.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9][美]约瑟夫·威勒著.程卫东译.欧洲宪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0][意大利]马丽亚·格拉齐亚·梅吉奥妮著.陈宝顺,沈亦缘译.欧洲统一贤哲之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91][英]奥维·怀特著.何志鹏,孙璐译.欧洲人权法的则与判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93][美]保尔森著.乔江涛等译.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94][美]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著.马昕,陈宇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95][美]亨廷顿著.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6][英]马丁·怀特著.宋爱群译,权力政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97]王文锦.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两种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4):66-75.
    [98]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商法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23-29.
    [99]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文汇报,2004(6).4版.
    [100]夏立忠.论国家主权.理论探讨,1999(5):22-25.
    [101]熊彦.浅析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台州学院学报,2000(1):95-98.
    [102][日]正村公宏.国际化并不制约国家主权.东洋经济,1988:17-20.
    [103]龚柏松.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江汉论坛,2004(3):54-59.
    [104]曾令良.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中国法学,1998(1):35-41.
    [105]农华西.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学术论坛,2001(2):47-53.
    [106]孙娟.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和维护.发展战略,2005(9):25-27.
    [107]王传宝.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中国的应对.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32-33.
    [108]刘青建.发展中国家国际制度选择的困境及其理性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2):44-46.
    [109]边琪.对文化的同质化现象的思考.兰州大学学报,2000(3):社会科学版.
    [110]胡鞍钢,门洪华.中美日俄印有形战略资源比较.战略与管理,2002(2):26-41.
    [111]杨仁厚.我国政治发展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贵州大学学报,1997(2):社会科学版.
    [112]农华西.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学术论坛,2001(2):49-53.
    [113]耿明俊.全球化与中国国家主权.社会主义研究,2003(1):73-74.
    [11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专题摘编):531-535.
    [115]陆象淦.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新趋势.人民日报,2000(6):11版.
    [116]武双霞.论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科技创新与管理,2008(3):4-8.
    [117]陶庆.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人文杂志,2006(6):45-48.
    [118]张晓芝.论现在国际法对主权的强化与弱化.西北大学学报,2008(6):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江万里.国际主权限制论.法制与社会,2009(33).61-66.
    [120]刘凯.试析全球化时代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与问题.理论与现代化,2007(3):19-23.
    [121]张骥,刘艳房.论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的实现.国际观察,2009(1):37-40.
    [122]杨冬云.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与国家软实力.湘潭大学学报,2008(5).哲学社会科学版.
    [123]段水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不同语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1).哲学社会科学业版.
    [124]朱旭东.远没有过时的民族性国家教育体系.外国教育研究,2005(1).32-33.
    [125]喻锋.“主权权力让渡”新解.海南大学学报,2003(3).11-12.
    [126][英]麦克格鲁.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52-55.
    [127]徐伟忠.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走向.谈世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63-64.
    [128]Richard Tuck. The rights of war and peace-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from Grotius to Ka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2001
    [129]Morgenthau Hans Joachim.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130]Jean-Jacques Rousseau. Du Contrat Social. Union generale.1999.
    [131]John H. Jackson. Sovereignty, the WTO and Changing Fundamentals of International Law.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32]John H. Jackson. The Jurisprudence of GATT and the W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33]Edgardo Buscaglia, William Ratliff. Law and Econom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2000.
    [134]Pradeep S. Mehta. Politics Triumphs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 Reg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cademic Foundation,2009.
    [135]Juan R. De Laiglesia,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Johannes Jtting.Development Centre Studies Is Informal Normal?:Towards More and Better Job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ECD Publishing,2009.
    [136]Jonathan D. Ostry, Alessandro Prati, Antonio Spilimbergo. Structural Reform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9.
    [137]Morgenthau Hans Joachim.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138]Robert 0. Keohane.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139]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Scribner. December,1996
    [140]Robert 0. Keohane, Jospe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Glenview, Ⅰ11.:Scott, Foresman,2001
    [141]Krasner Stephen D. Structural Conflict:The Third World against global liberalism.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142]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Scribner,1996.
    [143]陈柳钦,杨晶.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主权弱势分析http://www.xslx.com/htm/jjlc/sjjj/2004-10-02-17417.htm
    [144]刘青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http://www. china.com. cn/ch-jingji/jinjil/22.htm
    [145][德]哈贝马斯.欧洲的民族国家——关于主权和公民资格的过去与未来.http://www.allbll.com/bll/redirect.php?fid=19&tid=31510&goto=nextoldset
    [146]柯晶.政法大学蔡拓教授纵论“全球化研究的若干问题”http://news.bnu.edu.cn/News/2580.html
    [147]佚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对策选择.http://www.chinaue.com/html/lunwen/09075099121156141.htm
    [148]乔良.金融殖民强权下的中国安全何在?http://view.news.qq.com/a/20081208/000052_1.htm
    [149]秦前红.论人民主权原则.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10/19/1628584610.htm
    [150]烂柯人.试析“第三条道路”的国际秩序主张.http://www.sciso.org/Article/Scholar/Youth/YuFeng/200701/2386.html
    [151]王占宇,王志中.“新帝国主义论”及其理论先导.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02/32950.html
    [152]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tyzj/zjwz/5280.shtml
    [153]托尼·麦克格鲁.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武汉,2001:12-13.
    [154]颜鹏飞.论经济全球化四大经济思潮和思想路径.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武汉,2001:45-48.
    [155]曹亚雄.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武汉,2001:23-25.
    [156]俞可平.全球化:西方化或美国化,还是中国化加现代化.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武汉,2001:30-32.
    [157]周颖南.儒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4:32-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