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生态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80年代初,我国政府把建设生态农业列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历了试验研究、示范点建设、大范围推广到不断完善提高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积极探索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山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结合山东生态农业发展中七种典型模式分析评价,提出了山东“三区二线一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最后指出了保障山东生态农业模式正常运行的九项措施,以期对全国同类地区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言。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可能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第二章,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及其启示。论述了生态农业概念与内涵,重点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启示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1) 生态农业整体结构原理及其启示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启示;(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其启示;(4) 生态经济理论及其启示; (5) 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启示
    第三章,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系统分析。本章介绍了山东省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山东生态农业的建设背景、过程和成效。论证了山东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山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思想认识不到位;(2)农业环境污染较严重;(3)科技水平较低;(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5)对生态农业扶持引导不力。
    第四章,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及其评价。本章在对生态农业模式和类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山东生态农业发展的七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
    
    
    评价。包括(1)以林果业为主,果农牧渔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2)开放复合型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3)“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4)枣粮间作模式;(5)“上农下渔”模式;(6)草业—牧业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7)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化模式。
    第五章,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划分,将全省划分为“三区二线一洲”。 “三区”是鲁东丘陵区、鲁西平原生态农业区、鲁中南山区生态农业区;“二线”是济青高速公路沿线、京九铁路沿线;“一洲”是黄河三角洲。并结合各区实际,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了可供各区域选择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第六章,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指出生态农业模式的正常运行,除了要靠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外,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主要有:(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功能;(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业管理体制;(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5)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6)构建生态农业建设的产业体系;(7)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支持体系;(8)切实搞好全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9)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great strategy for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beginning of 1980s,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lists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s the agenda. By now, our country’s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goes through several different stages, such as experiment research, demonstration region construct, popularize in large scale, perfect and improve step by step etc. during this period, we achiev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meet some contradictions and questions too. All those mean our tot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is still low. With China entring WTO, the competi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verit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for farm products marke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ackward situation, we must prompt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onstruct modern eco-agriculture. Therefo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is to search for a good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suits to different area.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aking certain eco-agricul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as guid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ood & inferior position of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ummarizes and appraises 7 kinds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quite representative, puts forward the option of regional layout and regional leading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several development patterns for each regional to select , at last,this paper poses 9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co-agriculture patterns’ normal operat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6 Chapter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meaning, purpose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is paper, elaborat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rends, puts forward methods and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this paper, and makes explanation for the possible place of innovation.
    Chapter 2: Basic theory and its hint of eco-agriculture. Discusses eco-agriculture concept and its basic theory .
    Chapter 3: The system analysis of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Introduces
    
    
    the naturally society and economy condi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alyses the effects, cour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Explains th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advantages, the existent problem or contradiction is also pointed out at the same time.
    Chapter 4: Typical pattern and its appraisement of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the 7 kinds of typical patterns are analyzed and appraised.
    Chapter 5: The selection of Shandong regional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whole province is completely divided into “3 districts、2 lines and 1delta”,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each area is proposed.
    Chapter 6: The guarantee measures for Shandong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co-agriculture pattern needs each aspect support and coordination except for the masses participation.
引文
吴人坚.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卢永根等.中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1
    揭新华.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上饶师专学报,1999,19(4):1-2
    程序等.可持续农业导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郭书田.21世纪的中国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导刊,2002(3):149-150
    欧阳志云.国外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研究,1990(6):26
    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
    欧阳喜辉.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1996(5):234
    刘彦随等.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典型模式与途径.南京师大学报,2002,24(2):120-121
    俞东平等.有机农业发展概况.世界农业,2002(4):15-17
    李曹等.德国的生态农业.世界农业,2002(6):35
    陈厚基等.世界落后地区农业的开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李志芳.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43-44
    牛蓉琴等.刍议华宁县生态农业的建设.经济问题探索,2001(10):76
    刘玉凯.抓住机遇,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研究,1998(9):8
    张淑涣.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边疆.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
    孙敬水.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经济问题,2002(8):31
    张壬午.论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农业产业化.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1-34
    党永胜.关于农业产业化几点问题的思考.农业经济,1998(5):46-48
    邓玉林.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经济问题,2002(8):31
    李全胜.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农业研究,1999(12):1-2
    刘力等.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1(3):44
    时正新.生态农业原理及其应用.农业出版社,1998年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出版社,1999年
    (美)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邓宏海.农业生态经济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石山.生态经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研究,1997(6):1
    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杨挺秀.农业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网上资料.山东概况.www.sdny.com.cn
    
    网上资料.山东统计信息内部网发布,2003-06-08
    陈希玉等.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1):37-41
    张霞等.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山东农业,2002(3):6
    齐鑫山等.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屏障与对策.山东环境,2000(1):6-7
    聂岩等.山东生态农业试点实践与发展战略建议.山东农业科学,2001(1):52
    山东省环境保护监测站资料.2000年
    山东省农业厅生态处资料.2001年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
    五莲县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五莲县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发布
    张新明.新时期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考.山东农业,2002(3):22-23
    李昌洲.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主要经验与建议.山东农业,2003(1):16-17
    李忠德等.加入WTO对山东农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山东农业科学,2001(4):54-56
    韩寓群.努力开创山东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山东农业,2003(2):4-6
    网上资料.山东资源状况 .www.sdny.com.cn
    网上资料. 关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2002-12-20发布
    刘宗元.跨入新世纪的山东农业.山东农业,2001(1):4-6
    黎华寿等.推行生态农业建设的障碍分析与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1):11-12
    仲祖云等.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15(3):26-27
    网上资料.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经济视点.2001-11-23
    张绍炎.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沈梅等.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思考.绿色经济,2002(5):59-61
    王光骞等.杭嘉湖德清县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技术研究及展望.浙江大学学报,1990(5)16-18
    张壬午等.论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生态农业研究,1997(5):1-5
    李新平等.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设建议.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83-84
    我国生态农业显示强大生命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03-29
    方炎等.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寓生态环境改善于农民致富增收之中.中国农村观察,2001(4):49-50
    王继军.陕北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0(6):23
    许学工.黄河三角洲的适用生态农业模式及农业地域结构探讨.地理科学,2000(2)28-30
    齐鑫山等.黄淮海地区生态农业模式分类.生态学杂志,1995,14(4):44-45
    山东省五莲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五莲县人民政府,2001年
    山东省冠县生态农业试点项目建议书.冠县生态农业领导小组,2001年9月
    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材料.山东省农业厅,2000-2003年
    刘士有等.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与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中国沼气,1994(4):40
    山东省莱芜市生态农业试点项目建议书.莱芜市人民政府,1999年
    
    何煜.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态农业模式探讨.学术论坛,2000(5):42-43
    山东省无棣县生态农业技术总结与效益分析报告.无棣县生态农业办公室,2002-03-30
    范小克等.草业应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产业.宏观经济研究,2001(9):10-11
    《2000年度山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汇总表》.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1年
    刘宗元.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发展.山东农业,2003(1):4
    蒋和平等.北京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布局.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6):331
    腾玉林等.确定生态农业建设思路,构建生态农业基本框架.镇江社会科学,2002(4):20
    卞有生等.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
    路明.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研究,2000(6):1-2
    聂岩等.山东省生态农业试点实践与发展战略建议.山东农业科学,2001(1);54-55
    杨公朴等.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网上资料.杭州跨世纪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
    钱雪亚等.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与评价体系.统计与决策,2002(1)17-18
    李晓明.农业经济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网上资料.山东蔬菜业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农调队产量处发布,2003-04-14
    慕永太.尽快把山东省畜牧业发展成为大产业.山东农业,2003(1):6
    山东统计年鉴(2002).山东省统计局
    王寿元等.山东省无公害农业及产品发展对策.山东农业科学,2003(2):53
    沈瑛.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世界农业,2002(1):43-45
    冯静.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2000(12):30-31
    刘梅等.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2(11):23-2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