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一种文化的选择——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子。其政治思想和实践对近代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是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法治”这一西方政治理念的理解及法治生根中国切入路径的选择,文章主体分为两部分,分别论述其法治的理论基础和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立足其著作本身的解读,力求准确把握梁复杂而多样的思考及探索意义。全文约六万字。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梁启超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我们选择了从其独特的群已观(即自由观)和人性论入手。研究显示,并非如多数论者所表明的一样:梁启超是一个国家主义者,即便对个人权利的辩护也具有一种集体主义特色。相反,他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有着较高的体认。当然,他绝不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他实则希冀在群体与个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他看来,二者平衡的维系根本在于完善的制度建构,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他对个人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对自由和权利的张扬,都是以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为基本出发点的。如果说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仅是法治的一个方面,则对权力及行使的不信任并进而诉诸制度的约束就构成了法治的另一翼。事实也的确如此,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由于对人性的悲观认识,即在其思想中有较强的“幽暗意识”,使得他强调以制度的方式对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强调宪政之美为文明的表征。
     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些基本理论前提之下来审视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场域以及梁启超本人的性格特征,使得他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其对法治的理解有相互矛盾,甚至自我分裂的一面,但在其思想的成熟时期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本文的第二部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梁启超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思想的激进时期,本文将梁先生在《时务报》时期至访美之前界定为其思想的激进时期。这一时期他已经意识到中国的积弱积贫在于封建的专制政体,而西方的强盛源于良好的政治体制,基于对民主政治的重视,他充满激情地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这一期间他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待法治,详细阐释了法治对于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意义、法治实施的基本依据、法治的基本要义、法治乃良法之治、法治实现的具体途
    
    径等等。应该说这些思想基本涵盖了西方近代法治的主要方面。就此不难
    发现,他对近代法治思想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
     第二,思想的缓和曲折时期,本文将梁启超1903年北美之行至辛亥革
    命前界定为思想的缓和曲折时期.这一时期他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法”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始尝试着将西方的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文化中所
    固有的一些资源进行对接,鲜明的特征在于他对“法治”、“法治主义”、“法
    治国”等概念性的表述,更多地是从先秦诸子特别是法家的相关思想中找
    寻类同话语,这也是他的法治思想中最为人垢病的方面.本文立足他脱离
    法家“法治”话语后的思考,对此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他的这种选择是
    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比附西方理念,希冀在传统开出新枝。只不过,在这
    一时期,他对这一手段的具体运用上显得拙劣,有时甚至矫枉过正,以明
    显穿凿附会的方式在进行.
     第三,思想的成熟时期,在辛亥革命之后,梁启超对法治国家的构成,
    对法治在中国的切入路径有了完整的理解,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理
    论。
     文章最后指出,先前研究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的有关论著有一定的偏差,
    事实上梁先生对西方意义上的法治有相当的理解和把握,他的思考是复杂
    而多样的,在他看来,法治并非仅仅是一种工具性手段,而不具有价值意
    义。尤为可贵的是,他在思考“法治”这一崭新的话语时,强调以国人所
    熟知的一套术语来言说和解释,为法治理念在中国的生根鸣锣开道。他这
    种对“遗传共业”的重视,尝试着将西方的法治理论和中国固有法文化进
    行“化合”,对当代中国法治的进路有着重要的探索意义。
Liang Chi-ch'ao is a famous thinker, politician in modern China. And his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deology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a. This paper pays examines the thinking of the western political theory and choice of the route of this modern times t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ule of law" of Liang Chi-ch'ao as a jurist,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wo parts expounding "rule of law" of Liang Chi-ch'ao a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s of his thoughts separately. To exactly grasp Liang's complicated and various thoughts and exploring meaning through reading his original works. About 60,000 words of full text
    Part one research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Liang's political ideology mainly, We have chosen and start with from his unique viewpoint of "group-indivials "(means freedom ) and theory on human nature. Research shows, it's not just as most theorists indicate: Liang is a collectivist, even if the pleading of individual rights has a land of collectivism characteristic. On the contrary, Liang Chi-ch'ao has relatively high acknowledgement of individual's right and freedom. Certainly, he is not sheer liberal in western sense, for he actually hopes to seek harmonious balance between the group and individual, whose standpoints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fect system so as to define rights and obligation of individuals under law. Supposing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is just one aspect of "rule of law", the other aspect should be the distrust to power and its exercise and further the restraints appealed to the law. The feet is really like this too, in Liang 's political ideology, because the pessimistic
     understanding to the human nature , Namely there is relatively strong"dim consciousness" in its thought, make him emphasize standardizing and retraining power by way of system. Furthermore, he emphasized that beauty of governing by constitution is a symbol of civilization.
    We look closely at Liang's rule of law thoughts under these basic theorie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scene in modern China and character of Liang's own .This makes his thought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imes .keeps his thought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his rule of law thoughts are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self-split .but forming special theory of law during his mature thought .In part
    
    
    two, we reviews the developing courses of Liang's rule of law thoughts:
    First, the radical periods of thought, Liang Chi-ch'ao has already realized the poverty lies in the feudal autocracy poverty-stricken and weakly of China, while wesrern prosperty came from its good politic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attention to democratic politics, Political ideology and theory that he introduces the west to the compatriot fulling of passion. Come to treat "rule of law" from the angle of the evolution, he detailedly explained the meaning in the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 The basic basis implemented is the constitution, legislative power of people is concrete way of realization governed by law. Its wants justice to lie in the authoritativeness of the law can be with the equal quality basically, "rule of law" is good law, etc..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he has quite deep understanding to the thought rule of law of modern.
    Second, the twists period of the thought, Liang Chi-ch'ao realized the" law" was a social phenomenon, he begin to combine the idea of western law and some intrinsic legal resources originated from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led to his full description on definition such as "rule of law", "nation governed by law"and etc. This is a respects that is condemned most in his "rule of law" thought too. Article carries on a new explanation as to this, regards the choices of Liang i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way , contrast the western theory , interosculate tradition and modem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western theory. At this periods, his concrete usage of means seems somewhat clumsy, or even overdone.
    Third, The mature period of the thought,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iang came to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
引文
1、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吴松等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第一——六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范忠信选编:《梁启超法学论文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梁启超:《名人传记·管子传》,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6、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8、《梁启超书信手迹》(上、下),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1、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集(11),1964年版。
    2、张朋园:《梁启超与民国政治》,台北:食货出版社1981年版。
    3、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版。
    4、宋仁:《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5、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一书,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等译,南
    
    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Philip C. Huang, Liang Ch 'I-Ch 'ao and Modem Chinese Liberalis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2.
    8、R.Edwards,L.FIenkin,&A.J.Natha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ary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9、Ferguson J.Calvin: Liang Chi-ch'ao: his role in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attle University Press, 1930.
    10、[美]约翰夫·R·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孙会文:《梁启超的民权与君宪思想》,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史丛刊之二十二,民国五十七年版。
    12、孟祥才:《梁启超传》,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13、耿云志、崔志海:《梁启超》,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毛以亨:《一代新锐梁任公》,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9年版。
    16、邓明炎:《梁启超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台北:天山出版社1987年版。
    17、雷慧儿:《梁启超的治国之道:人才主义的理想与实践》,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
    18、宋文明:《梁启超的思想》,台北:水牛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版。
    19、董方奎:《梁启超与护国战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
    20、董方奎:《梁启超与立宪政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钟维珍、万发云:《梁启超思想研究》,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李秀清:“梁启超宪草与民国初期宪政模式的选择”,《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
    
    
    2、俞荣根:“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孔子研究》1996年第1期。
    3、胡红卫:“近代维新派立宪思想的再审视”,《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4、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6期。
    5、张汉静:“梁启超法治思想简论”,《理论与探索》2000年第2期。
    6、曾加:“梁启超的法律思想新探”,《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7、田东奎:“沈家本、梁启超法学思想之比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8、王杨:“梁启超的法律思想与中西法律文化”,《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9、桑兵:“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10、沈松平:“梁启超新民思想再论”,《铲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1、叶兴艺:“梁启超宪政思想探析”,《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
    12、沈大明:“梁启超与中国法制的现代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13、严冰,刘蓉:“论戊戌变法期间的政治体制改革”,《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4、马聪、张友好:“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政治法律思想及启示”,《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5、杨晓明:“梁启超的理性精神与学术态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6、杨华:“梁启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6期。
    17、王颖:“20世纪初梁启超关于“新民”品格的构想”,《理论探讨》,2001年第5期。
    18、李鸣:“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家》,2001年第5期。
    
    
    19、范忠信:“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和特征”,《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20、邓杰:“1903年前后梁启超政治思想转变原因探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21、高平:“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中的中外文化碰撞”,《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22、吴乃华:“试析梁启超戊戌变法后的启蒙思想”,《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23、龚郭清:“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西方”的态度”,《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24、董方奎:“梁启超: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25、蒋广学:“梁启超的现代学术思想与20世纪中国思想史之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26、蒋广学:“五四运动与梁启超的现代政治理念”,《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7、董方奎:“简论梁启超民主渐进论的科学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
    28、刘新春:“梁启超的政制改革理论及其现代意蕴”,《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29、龚郭清:“试论梁启超思想的基本特征”,《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
    30、郭汉民:“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
    31、程燎原:“清末的‘法治’话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西法律传统(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王人博:《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年第4期。
    
    
    1、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杨克已编:《民国康长素先生有为、梁任公启超师生合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1年版。
    3、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4、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5、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段胜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8、[美]张灏:《危机中的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高克力、王跃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0、[英]约翰·弥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1、[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2、[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钱满素:《爱默生与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15、[美]肯尼斯·米诺格:《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龚人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美]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余英时等:《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台湾联经出版社1992年版.
    18、王健:《沟通两个世界的法律意义-晚清西方法的输入与法律新词初探》,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埃尔金和索乌坦编:《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2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美]E.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
    24、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袁世凯天津档案史料选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6、刘军宁主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27、[英]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28、[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9、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30、《民报》1905年(第二号)
    31、《复报》1906年第一期
    32、熊月之:《中国近代民思想史(修订本)》,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