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之关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罗马法以来,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一直是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两大独立责任。传统民法将民事责任制度一分为二,认为契约责任就是契约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契约义务而产生的责任,而侵权责任则是不履行契约义务之外的其它致人损害所产生的责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法律必须确定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之间的关系,明确划定侵权法和契约法各自的“势力范围”,以避免侵权责任对契约责任适用领域的入侵,确保契约责任的独立性。因为法律认为契约责任是一种特定的责任,而侵权责任则是一种一般责任,契约责任之外的领域即是侵权责任的领地。这种人为的“非此即彼”的划分为日后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的相互对抗、相互扩张、相互渗透埋下了伏笔。
     民事责任的二分法,无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用一种近似静止的、纯逻辑推理的方法强制性地为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划定责任领域,而且为了维持这种划分的权威性,动辄依赖强制性力量来阻止侵权责任向契约责任的渗透,即使这样做将严重损及当事人的利益并引发极度的不公平后果也在所不惜。然而,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的关系是一个关联利益保护、涉及公共政策的复杂问题。为了回应现实的要求,无论契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都不会安于现状。生存的本能使他们在确保自己的领地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向对方领域展开了渗透和扩张。这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在这种掺和了人力因素的渗透和反渗透、扩张和反扩张的持续不断、此消彼长的对垒中,它们各自都发生了怎样的消长,结果如何,本文即由此着眼,较系统的论述了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二十世纪的演变。
     除导论外,全文共计四部分。
     第一部分 首先论述了传统民法关于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分标准,尤其着重探讨和反思了传统民法关于两大责任区分的核心标准——义务的性质和所保护的利益。本文认为,以义务的性质和所保护的利益来区分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在19世纪有其合理之处,但今天已无法令人信服。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垄断加剧、格式合同及“灰色条款”以及消费者弱势群体的出现,立法者和法官开始介入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平衡的角度对契约自由重新
    
    进行了审视和引导。另一方面,由于信赖因素在诸多案例中的关键作用,
    契约义务与侵权义务的分界线日趋模糊。双方合意在侵权行为中有时也可
    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意”在某些情况下将防止侵权责任的产生。其次,随
    着社会的发展,契约责任不仅保护期待利益,而且对信赖利益的返还年}{益
    也给予保护。侵权责任也加强了对期待利益尤其是对纯经济损失的保护。
     第二部分讨论了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的竞合问题。首先分析了侵权
    责任和契约责任竞合的原因,认为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根本原因在
    于契约法和侵权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重叠,两大责任竞合的本质问题是由
    于社会经济发生剧变而导致侵权责任效力拓展的问题。其次,从比较法的
    角度介绍和分析了世界各国处理责任竞合问题的三种方法并对我国有关责
    任竞合的理论学说、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应借鉴限制竞
    合的方法来完善本国的责任竞合制度。达到既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又不侵
    害加害人合法利益的协调。最后,对违约性精神损害赔偿在世界范围内的
    发展进行了综合考察,提出我国的有关制度设计。
     第三部分本文在此考察了现代契约法和侵权法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应对侵权责任的咄咄攻势,两大法系
    国家都突破了契约相对性原则,先后创立了以德国法上“附保护第三人效
    力的契约”、美国法上“对利益第三人的担保责任”、法国法上“可转移的
    瑕疵担保责任”等为代表的契约制度,扩张了契约责任对第三人利益的保
    护力度。而侵权责任则以纯经济损失的保护为突破口,加快了向契约责任
    渗透的步伐。
     第四部分面对现代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发展,本文在此展望了两
    大责任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Since Roman law,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have been two independent liabilities in civil liability system. Traditional civil law divides civil liability into two parts: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In its opinions, contractual liability is created when contractual parties don't perform contractual duties. Tort liability is created when non-contractual parties infringe others' rights. Being the design of system, law must confirm the relations between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which defines the scope of each other and avoid the effect from each other. For in law, contractual liability is a special liability and tort liability is a common liability, as it is the scope of tort liability outside the scope of contractual liability. But the sorts of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damage the benefits of parties, even result in unfair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expansion and penetration between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e thesi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standards to tell about tort liability from contractual liability in traditional civil law fundamental, which is the liability nature and protected benefits. The thesis believes it is reasonable, to some extent, to tell tort liability from contractual one according to liability nature and protected benefits in 19th century. But nowadays, it is unreasonable .On one side, there appears aggravation of monopoly, standard contracts and feeble consum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law-makers and judges begin to interfere with the contracts signed by parties .In another side, the scope between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becomes confused due to the key function of confidence benefits. It is also important of agreement in tort possibly, and agreement could prevent tort liability in certain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ntractual liability protects confidence benefits, but return benefits as well. Tort liability enhances the protection for confidence be
    nefits, especially the pure economic los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concurrent between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First, it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concurrent between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which holds the basic reasons use in the independent and coincidence of tort law and contractual law. The coincidence of two liabilities' fundamental problems is the tort liability effect expansion resulted from violent changes in society and economy. Then, it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three ways to treat concurrent in other countries by comparison. Meanwhile, it discusses die theories,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about concurrent in China and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perfect the liability concurrent system via studying to confirm concurrent. Finally, it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contract-breach spirit damage compensation in the world and provide the system design for China.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rt law and contractual law in new conditions .For the fast advance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ttract of tort liability, two law family nations break the contract relative principle and create many new contract systems, which expands the protection effect for the third party of contractual liability.
    The last part analy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two liabilities. And it provides author's own ideas while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引文
1、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4期。
    2、苏号朋:“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
    3、王晨:“日本契约法的现状与课题”,《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2期。
    4、韩世远:“非财产上损害与合同责任”,《法学》1998年第6期。
    5、尹田:“法国合同法对消费者权益的特殊保护”,《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3期。
    6、张民安:“可转移的瑕疵担保责任—法国民法的新学说”,《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7、王利明:“论合同的相对性”,《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
    8、刘琨:“婚庆服务过失遭遇赔偿”,《人民法院报》2001年5月23日。
    9、徐庆来、王晔:“婚礼录像带丢失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报》2001年2月26日。
    10、叶知年,陈埔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1、姜作利:“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法学论坛》2001年第6期。
    12、刘宇晖:“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法治论丛》2003年第4期。
    13、王利明:“再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第2期。
    14、王利明、董安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比较研究”,《法学研究》1989年第1期。
    
    
    15、汪世虎:“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2年第4期。
    16、王卫国:“民事责任竞合之比较研究”,《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4期。
    17、万群:“美国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渊源”,《民商法论丛》(6),法律出版社。
    18、齐树洁、郭振忠:“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和研究”,《政法论坛》1997年第2期。
    19、王利明:“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和”,《民商法研究》(第四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0、罗纳得·波斯顿著,张礼洪译:“美国合同法的当前发展趋势”,《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1期。
    21、圭多·阿尔帕著,黎军译:“西方国家研究合同法的新动向”,《法学译丛》1986年第1期。
    22、田山辉明:“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法学家》2001年第5期。
    23、乌尔瑞切马格诺斯著,吴俊译:“非经济损失的损害赔偿”,《法学译丛》1991年第5期。
    24、格兰特·吉尔莫:“契约的死亡”,《为权利而斗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5、纳尔森.厄农常著,肖厚国译:“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6),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版。
    26、R.w.M.迪亚斯;B.S.马克西尼斯:“侵权行为与合同”,王献平译,《法学译丛》1987版第5期。
    27、星野英一著,王闯译:“私法中的人”,《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8、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著,舒国滢译:“法律上的人”,方流芳主编《法大评论》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修订版。
    2、孙鹏:《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1年5月版。
    
    
    3、杨立新:《侵权法论》(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5、傅静坤:《二十世纪契约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孟德斯鸠著,张雁琛译:《治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1、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12、阿狄亚:《合同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5、何宝玉:《英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大卫·约翰斯顿等著《网络时代的11个法律问题》,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17、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版。
    20、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21、张民安:《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2、叶林:《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王军:《美国合同法判例选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4、何美欢:《香港合同法》(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5、李永军:《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7、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