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商号与商标的权利冲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已经成为实物界和理论界都深感头痛的痼疾,各种法规、解释的接踵出台,似乎也只是在做着修缺补漏的工作。标识功能的相似性、传统计划经济登记体制对市场经济需要的无法适应、双重的管理体制加上欠缺协调机制,以及统一市场情势下平等企业间权利空间的归一,都使两者在公众的视野中逐渐混同,经济上搭便车的利诱和企业兼并、重组的频繁变动,更加剧了这一冲突的紧张程度。根据这两种权利产生的时间先后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冲突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商号的商标化使用问题、商标的商号化使用问题。其中,商号的商标化使用问题尤其令人棘手。在讨论前一问题时,笔者尝试着从商号权的法律性质分析入手,探讨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商号的“在先权”问题、公平竞争法对冲突的解决问题以及驰名商号的特殊保护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商标的商号化使用问题的规定比较多,因此笔者在讨论后一问题时,着重讨论了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的商标的合理使用问题。当然,在讨论上述两大问题的同时,笔者还对国际条约、国外立法特别是法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考察,由此探讨了我国商号与商标法律制度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一些完善该项制度的思考。希望能有利于我国该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在这一章中,笔者探讨了商号的概念、性质和类型。笔者首先确定本文探讨的商号与商业名称、企业名称、厂商名称同义,然后分析了学术界关于商号性质的几种典型观点。笔者认为商号是一种人格型无形财产权,即商事人格权。这种权利是主体固有的民事权利,是因其特定人格本身所产生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主体通过后天行为取得的。笔者根据商号的不同使用情况,将其划分为两类:作为人的标识使用的商号与上升为物或服务标章的商号。并且分析这种分类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第二章讨论的是商号的商标化使用问题。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通过考察现行法律规定和商业登记制度效力,得出结论:我国商标法没有当然地赋予商号“在先权”地位,商号也不因其特别登记规定而当然地享有“在先权”地位。然后笔者从在先权制度设立的价值角度对两类不同的商号分
    
    别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作为人的标识使用的商号不具有“在先枕,地
    位,而上升为物或服务标章的商号应当具有“在先枕,地位。随后,笔者
    有探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号的商标化使用问题的调整。分析了我国现
    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号权利保护的不足,介绍了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对
    此问题的规范。最后笔者讨论了驰名商号特殊保护制度,分析了尚未出台
    的《驰名企业名称管理办法}}o
     第三章讨论的是商标的商号化使用问题。笔者认为,根据商标权的性
    质,商标的商号化使用行为原则上属于商标侵权行为,但是“以正常方式
    表明自己企业名称”的行为却应当属于对商标的合理使用,是商标侵权的
    例外。为了论证这一观点,笔者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各国通行做法
    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笔者在这一章中对全文进行了一个小结,
    书十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提出一些完善该项制度的思考:①借鉴法国、
    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有条件的赋予一部分商号“在先树地位。
    ②采纳世界各国通行做法,合理规定商标合理使用行为的界限,并将“以
    正常方式表明自己企业名称”的行为纳入其中。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radename system and the trademark system always confuses the people both in academic domain and in practice domain. Many rules have been constituted and adopted to solve the issue, but they don't get the prospective effect There are many causes for the issue, for example, the interrelated regulation in China is not advanced,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registration law of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doesn't adapt for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ystem and so on. Thus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issue again. The conflict has two forms: using other's tradename as one's own trademark and using other's trademark as one's own tradename. The former is especially troublesome. This dissertation begins with th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tradename, then will discuss the priority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name and the fair dealing of the trademark, then the regulative norm in the fair trade law and the special protection of the well-known tradename and tradem
    
    ark. At last, this dissertation introduces the method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n France Germany and in Taiwan.
    This thesis is presented in four parts:
    Part I first expounds the meaning, characters and types of the tradename. The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tradename will be examined.
    After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the business registration, part n deals with the problem caused by using other's traderiame as one's own trademark. The author marks a conclusion that only a part of tradenames can resist trademarks.
    Part III explores the problem caused by using other's trademark as one's own tradenam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using other's trademark as one's own tradename is an act of tort in principle, but if the behavior was based on a reasonable ground, it should be remitted.
    Part IV is a conclussion. After introducing the method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radename and the trademark in France Germany and in Taiwan, the author tries to provide some opinions on making the relative acts perfect
引文
1、王孝通编著《商事法概要》,商务印书馆发行,1946年12月修订八版。
    2、刘清波著《商事法》,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4、董安生、玫钦、王艳萍编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
    5、任先行、周林彬著《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6、程合红著《商事人格沦——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7、张广良著《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8、孟玉著《人身权的民法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年版。
    9、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0、王利明、杨立新等·《人格权法》,第12页;孙亚明主编《民法通则要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11、宁育丰编著《工业财产权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2年3月版。
    12、郭宗雄编著《商业登记法令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1年12月二版一刷。
    13、林咏荣著《商事法新诠》,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0年11月四版.
    14、刘清波著《商事法新论》,台湾开明书店印行,1977年初版发行。
    15、高承元教授著《中国商业登记法论》,1948年12月25日初版,高承元律师事务所发行。
    16、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17、曾陈明汝著《专利商标法选论》(增订版),国立台湾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三民书局1983年9月增订新版,第158页。
    18、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9、李国光主编·《知识产权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20、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21、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一至六卷,方正出版社出版。
    22、李继忠、董葆霖主编《外国专家商标法律讲座》,工商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23、邵建东著《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美]查尔斯·R·麦克马尼斯著《不公平贸易行为概论》,陈宗胜、王利华、侯利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1、张丽霞·《论商号和商标权》,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4期。
    2、吴光陆·《商号权之性质》,载《法令月刊》(台湾)1989年第40卷,第5期,第10-11页。
    3、程合红·《商事人格权刍议》,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第86页。
    4、黄铭傑·《商号之登记、使用与著名标章之保护——商号法制、商标法及公平交易法的三不管地带?》,载《中原财经法学》,2001年7月,第7-122页。
    5、安建·《商标·商号及其权利冲突的法律调整》,载《中华商标》1999年第1期第15页。
    6、范汉云·《中国关于撤销不当注册的法律规定及实践》,载《中华商标》1999年第3期第23-24页。
    7、彭曙曦、刘凤菊·《商标权与企业名稍蜘中突问题研究》,载《知识产权》2001年第5期第30-33页。
    8、刘孔中·《论国际组织名称之保护及商标与他人名称冲突之解决——从台湾商标法的商错误规定谈起》,载《中华商标》2001年第8期,第38页。
    9、高立克·《商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及解决机制浅谈》,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5月,第18卷,第3期。
    10、熊进光·《德国商号制度及其改革》,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1期。
    11、王占明·《企业名称权的法律再定位——兼论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解决》,载《法学》2003年第2期。
    12、刘思源、杜爱霞·《法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载《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
    13、谢志红·《论名称权及其民法保护》,载《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4、崔旺来·《商主体人格范畴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8月。
    15、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原则》,载《法学论坛》2001年5月。
    
    
    16、冯晓青、张泽吾《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方式之反思》,载《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6期。
    17、周详·《论商标权与在先权利的冲突——兼议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完善》,载《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7月。
    18、曹新明·《论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原则》,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19、谢非·《德国商业登记法律制度的沿革》,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3月。
    20、张涛、安建须·《商业登记法律制度之探析》,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5期。
    21、李永明、张振杰·《知识产权权利竞合研究》,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22、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3、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三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