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合同法》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规定,填补了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项空白,对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债”、“执行难”等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这一大陆法系传统法律制度在我国的移植,如何与既有的法律体系融合,又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尚有许多法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笔者撰写此文,对正在制定的民法典陈一孔之见。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一、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概述。本部分回顾了代位权制度的历史演变。代位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首先确立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我国《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均出现了有关规定代位权的条文。通过对代位权的性质的分析,认为其具有“法定”的管理权性质,属于管理他人事务,效果及相关费用均归属于他人的类型。代位权确立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它的建立体现了从注重交易自由忽视交易安全到并重交易自由和交易安全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与诚实信用的价值观患、息相关。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本部分从传统理论角度结合我国现行立法,对代位权的成立要件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合同法解释(一)》第11条规定的内容实际上是代位权成立的实质要件,并不是条文所说的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条件。成立的要件应包括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债务人陷于迟延;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四个方面。同时认为,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不应仅限于合同之债,应扩张至其他种类的债权,如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等。并进一步指出,对中断诉讼时效、申报破产债权等保存行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是现行立法的一大缺隐。
     三、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研究。大陆法系的法国、日本、台湾地区的民法将代位权的客体规定为“债务人的权利”,而我国却将其限缩为“债务人的到期金钱债权”,显然对债权人、保护不够周密,与国际立法趋势相左。文章认为非金钱内容的债权、各种物权、形成权、代位权与撤销权,甚至公法上的有关权利如申请强制执行、各种登记请求权等,都可以作为代位权客体。不能代位的权利除专属于自身的债权外,还包括人身权、继承权及知识产权等。
    
     四、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代位权的行使方式与行
    使的限度。认为将代位权的行使方式限于诉讼的方式是不妥当的,赋予以
    径行的方式行使代位权,不仅为当事人提供多一种选择欲济的途径,也为
    法院及当事人减轻了诉讼负担。代位权的行使范围,应以保全债权为卜即变,
    从体系解释的角度考察,我国合同立法中代位权行使的范围是指以行使代
    位权的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请求的数额也应作不超
    过债务人对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所负的债务额来理解。
     五、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本部分探讨了代位权的行使川责务人、
    次债务人和债杠少\的效力问题。认为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应归属于债务人,
     《合同法解释(一)》并没有抛弃‘少口军规则”,也没有赋予代位债权人较
    其他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而是在坚持传统理论“入库规则”的基础上,
    通过诉讼的方式省去了债权实现的中间环节,各债权人在法律地位上仍是
    平等受偿的,这是对代位权理论的发展,符合时代的精神。
     六、代位权诉讼。分析了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认为债务人参功口诉讼
    属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其是否参加诉讼最终由其本人决定,并应赋
    予其主动参加代位权诉讼的选择权利。指出代位权诉讼的既判力及于债务
    人,但必须为其提供充分的程序保障,可在将来的法律修订中确立“诉讼
    告知制度”。同时认为,代位权诉讼管辖的性质属于特粼也域管辖,债权人
    与次债务人不能就代位权诉讼进行协议管辖。
     七、总结:对我国代位权制度的检讨与完善。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
    对代位权制度需要检讨的地方及其完善的措施作一简单的,慈结,提出了自
    己的设想。
Bearing a subrogation system of creditor, the "contract law" has further complemented the civil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It has realistic meaning in solving questions like triangular debt and hard execution, etc, existing in economic activity. However, as the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of continental law system executed in china, many more legal questions need further study to combine it with the present legal system, and to express time's spirit. With respect to this, I have written this thesis, expressing my idea of the executed enacted civil law code.
    This thesis contains seven parts.
    Part one is about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ubrogation system of creditor. In this part we recall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ubrogation system. After analyzing its nature, we can conclude that subrogation has legal managing right, and conducted affair, result and relative cost are all of another person.
    Part two discuss the founding element of subrogation of creditor, including the creditor's right to debtor, the necessity for creditor to protect the right, the credited having delayed to carry the duty and right. The author believes the right of creditor is not limited to the contract debts.
    Part three is on the object of subrogation of creditor. It is expressed as "debtor's right" in civil law of continent law system, however, in china it is expressed as "expiry monetory right of credited". The author thinks non-monetary right and relative right in public law could be the object of representative right.
    Part four is about the performing the subrogation of creditor.
    
    
    The author believes it is not perfect to limit the performing means of subrogation to the ways of litigation and the performing scope of subrogation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debts.
    Part five is about the effect of performing subrogation of creditor. The author believes the performing subrogation of creditor should bring the effect on the debtor. The explanation of contract law not betrayed the "rule of warehousing" and not granted the prior rights to subrogation of creditor.
    Part six is on the litigation of subrogation, analyzing the limitative status of each party. The author thinks the debtor participates the litigation as the third part without in dependent claiming. The debtor could make the decision about whether participate the litigation, and the binding force of subrogation litigation extends to debtor, but the law must provide ample procedural safeguard.
    Part seven is the conclusion: the examination and perfection of subrogation system in china. The couther examines the problem of subrogation of china and presents the ideas to perfect the regulation of subrogation in china.
引文
1、史尚宽:《债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6卷、第17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出版。
    3、王利民:《民商法研究》第2辑(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邓玉波:《民商法研究(一)》,国立台湾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5、王利民、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杨立新:《民商法判解研究》第1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梁慧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1998年版。
    8、刘心稳主编:《中国民法学研究述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卓泽渊:《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1、邱聪智:《民法债编通则》修订五版,辅仁大学法学丛书编委会,1991年版。
    12、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王利民:《违约责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张龙文:《民法债权实务研究》,台湾:汉林出版社1977年版。
    15、孙鹏:《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17、张卫平:《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外国民事诉讼法研究引论》,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18、江伟:《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杨立新:“关于统一合同法中债的保全问题”,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2000年7月1日。
    
    
    2、申卫星:“合同保全三论”,《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3、佟强:“代位权制度研究”,《中外法学》2002年第2期。
    4、王利民:“论代位权的行使要件”,《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
    5、洪学军:“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及其构成研究”,《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6、曹守晔:“代位权的解释与适用”,《法律适用》2000年第3期。
    7、崔建远、韩世远:《合同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8、王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舾晌侍獾慕馐?一)》的若干理解”,《判解研究》2000年第1辑。
    9、李开国:“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若干问题的看法和修改建议”,《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
    10、戴世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目的、发展、存废与立法评议”,《民商法论丛》第17卷。
    11、段匡:“日本债权人代位权的运用”,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6卷。
    12、陈荣宗:“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与既判力范围”,载郑玉波主编《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辑》。
    13、赵钢、刘学在:“论代位权诉讼”,《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
    14、马新彦:“债权人代位权异点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
    15、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1期。
    16、张驰:“代位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学》2002年第10期。
    17、唐烈英:“代位权客体探讨”,《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4卷第1期。
    18、张玉敏、周清林:“‘入库规则’:传统的悖离与超越”,《现代法学》2002年第5期。
    19、贾玉平:“论债权人代位权”,《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20、谭玲:“债权人代位权性质辨析”,《当代法学》2002年第3期。
    21、蒲菊花:“论债权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河北法学》2003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